《我最好的老师》的课后练习题

2024-09-27

《我最好的老师》的课后练习题(共20篇)

《我最好的老师》的课后练习题 篇1

《我最好的老师》课后练习题

一、选词填空。

推断推测

1、科学家经鉴定,( )出这是西汉时期的文物。

2、根据你的经验,你能( )出最后的结果吗?

惊骇惊讶

1、“怎么会是这样?”我( )地说。

2、河水巨大的呼啸声使大家感到十分( )。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惊慌害怕。( )

(2)对别人开玩笑,使为难。( )

(3)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 )

三、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怀特森认为一个人应该具有哪几种能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怀特森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怀特森老师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历史老师上课时,有人说:凯蒂旺普斯这意味着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介绍怀特森来时哪两件事?这两件事共同说明了什么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心灵感悟。

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参考答案:

一、推断,推测;惊讶,惊骇。

二、目瞪口呆;侃侃而谈;破绽。

三、1.独立思考和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

2.怀特森先生是我的科学老师,一次老师给我们讲述一种名叫猫猬兽的动物,然后是测验,结果每个人都是0分。

3.告诉了我们不要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

4.喜欢,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

5.说明历史老师讲错了,或者有人对历史老师所讲的内容有质疑。

6.第一件事是他上课编造出来一种动物“凯蒂旺普斯”,我们按照他所讲的.内容答考卷时,每个人都没有及格。第二件事是他告诉我们大众牌轿车是个活物。在这两件事中我们都得到了惩罚和教训,那就是:不要盲目听信权威,要时刻思考问题,大胆提出质疑,要有提出不同意见的勇气,要用自己的思维去独立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有自己的想法。

四、言之有理即可。

《我最好的老师》的课后练习题 篇2

(1) 准确简洁概括课文内容;客观、正确评议文中人物;深入品读文中重要词句;领悟、习得“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

(2) 迁移学习方法, 自学, 完成自读课文《新来的王老师》一课的学习。

(3) 通过比较、概括, 习得写人的又一常用方法:———用一个事例来表现某个人物的某一个特点的方法。一人一事一特点。

二、教学难点

在品析词句中, 抓住重点词语, 发现人物的特质个性;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

(1) 习得“概括事件→评议人物→品析词句”的学习方法;迁移学法, 学生自学另一篇写人的文章———《新来的王老师》。

(2) 习得并迁移运用“一人一事一特点”的写人方法。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 学习《我最好的老师》

1.激趣引入

同学们,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 我想说“好老师, 同样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老师, 无处不在, 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个叫怀特森的人, 被学生尊称为“最好的老师”, 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近他的故事。齐读课题:《我最好的老师》

2.概括事件

快速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详细介绍了怀特森先生一件什么事? (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 (灯片)

学生自读课文, 师生达成共识:课文详细描写了怀特森老师第一次给我们上科学课的过程, 这真是一堂出人意料的课啊!

板书:一堂出人意料的科学课。

3.评议人物

在这堂课上, 怀特森老师给学生、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 思考:怀特森是位怎样的老师?请把对他的评价写在课题旁。

灯片:再次默读课文, 评价怀特森先生是位怎样的老师?

老师下位巡视, 请学生上台去写评议。

师生共读学生黑板上的评价。问:还有没有不同的答案? (有答案可以补充) (教师关注学生书写)

4.品析词句

同一个人物, 同一件事情, 但同学们的评价各不相同。真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啊!如何让大家认同自己的观点呢?好!就让我们在课文中找依据。请同学们找到最能证明自己观点的句子或段落, 练读几遍。等一下阐述自己的观点时, 争取结合课文中的句子, 说得有理有据。

打出灯片:为什么怀特森先生是一位这样的老师?请找到相关句子反复品读。

学生充分练读。

教师检测学生读书情况。

谁第一个来说?可以站在座位上说, 也可以上台说。一位同学说后, 欢迎其它同学补充, 也允许争辩。

学生说, 教师及时停驻引导。

指导一个反问句。

分析:每一个人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 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请同学们看这一句话, 中间有几个“独立”? (两个) 。一个“独立”就够了, 第二个“独立”完全可以删去, 句子同样通顺。但作者为什么连用两个独立呢? (强调独立的可贵) 怀特森老师如此用心良苦地设计这堂课, 哪怕同学们因此误会他甚至记恨他, 他也要让学生一辈子记得:“独立思考, 独立判断”是每个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品质;“敢于怀疑”, 是每位科学人才必须具备的科学态度。让我们也牢牢记住这句话。

齐读: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 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能力。

继续评议怀特森老师……

刚才, 同学们说得有理有据, 似乎每一个评价都是恰当的。如果, 只能用一个词来评价怀特森先生, 哪个词最恰当呢?

课文中有一句话, 对怀特森先生作了最恰当的评价。请找到这句话。

打出灯片: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 教学方法独特, 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用一个词来概括他, 就是:个性独特。文章也就是围绕怀特森老师的这一特点来展开故事的介绍, 这篇写人的文章只详写了一件事例来展现人物的一个特点, 这种写人记事的方法, 我们姑且可以称之为:一人一事一特点 (板书) 。它跟我们曾经学过的用几件具体事例凸显人物一个特点有所不同, 比如,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就是用几件事例来写出“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 为自己想得少”这一特点。“一人一事一特点”它跟用几个具体事例写人物几个特点是有区别的。比如《小英雄雨来》写出了雨来的机智、勇敢、爱国多个特点。一人一事一特点在刻画人物时, 不追求面面俱到, 只拎人物最突出的一点来写, 因为只用一个事例, 所以对事例的要求很高, 所以在选择事例时要格外用心。一人一事一特点也是写人的常用方法,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作文中活学活用。

(二) 总结学法

这篇课文我们学到这里。现在, 我们来回顾一下学习过程:首先, 老师请同学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了事件;接着, 我们对文中人物进行了评议 (板书:评议人物) ;最后, 我们品析了文章的词、句、段, 感受了人物的美好品质, 也领略了文字的独特魅力。

我们就是按照这三个步骤来学习的, 其实, 对于写人的文章, 我们都可以用这种学习方法。

把这个方法记诵一遍, 齐读板书:概括事件、评议人物、品析词句

(三) 学法迁移

现在, 老师就要检测一下, 你们能不能活学活用这个方法。

请翻到P129, 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 自学《新来的老师》一课, 等一下老师要检测你们的自学效果。 (先标注自然段)

打出灯片:

⑴课文介绍了王老师一件什么事?

⑵王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请找到相关句子, 有理有据地评议人物)

同学们学习效率不错。因为掌握了方法, 所以能成功地完成一拖一的学习任务。在语文课上, 我们不仅要积累词句, 感受人物的精神魅力, 更要学会总结学语文的方法, 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布置作业:

试着用“一人一事一特点”的方法来描写一个人, 精选一个事例, 凸显人物的某个特点。题目自定, 字数500字以上。

评析:

5-6年级学段是学生小学学习的总结阶段, 语文教师都十分珍惜学生在此学段课堂学习的每一个40分钟, 觉得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习和牢固掌握的知识太多、太丰富。因此就产生“不知道怎样教更好”的难度。特级教师赵挚老师的“这一课”, 为我们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提供示范。

一、设定的语文学习目标清晰。这一课对“我”教的六年级学生“最好学什么”清楚;这一课教学我必须提什么“纲”来“牵一发动全身”明晰。教案的三目标、一难点、两重点, 均紧扣教材“独立”一词:学生独立学习与课文“独立思考”的关键句、独特的人物性格、独特的写法、教师挖掘的独特的“一”字融合。这种融合也就形成六年级语文教学独特的教案和教学模式。

二、珍惜宝贵的教学时间。不同于时下千篇一律只有教学过程介绍的教案, 赵老师注重教学过程简明清晰。教案中教学语言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教学的严肃与严谨。引入语使课堂教学情境栩栩如生。概括—评议—品词析句的整个教学过程, 精心设计的对一个反问句、一个重点句、一个词语、一种写人方法、一种学习方式的引导学习, 引领学生写、读、议、迁移自主探究学习, 每一个过程的设计, 每一段教学语言的设计均集中体现赵老师“删繁就简”的语文教学风范。有心者认真品读, 一定能揣摩到她深厚的语文教学功底, 收放自如的教学形式。

三、好的语文教学在于随时计算教学的“成本”, 产生课堂教学的效益, 这正是语文特级教师的“独特”处。赵老师整篇教案从目标设定到实施过程饱含“效益”观:整个教学过程立足教学生“会学习”;和学生用平等对话总结学法;课后一反时下教师所问:我们学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而用一篇同类文章检测学生“能不能活学活用这个学习方法”。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浸润在课堂教学细节的“润物细无声”之中。

我最好的老师 篇3

主持人:雨 田

怀特森先生是我们的科学课老师。在第一堂课上,他给我们讲了一种叫做凯蒂旺普斯的东西,说那是种夜行兽,冰川期中无法适应环境而绝迹了。他一边说,一边把一个头骨传来传去,我们都作了笔记,后来又进行了测验。

他把我的试卷还给我时,我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都被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

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的呀。接着我意识到班里的每个人都没及格。发生了什么事?

很简单,怀特先生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所以,我们笔记里记下的那些都是错误的。难道错的答案也能得分吗?

不用说,我们都气坏了。这种测验算什么测验?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

我们本该推断出来的,怀特森说道。毕竟,正当讲凯蒂旺普斯的头骨(其实那是猫的头骨)时,他不是告诉过我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吗?怀特森描述了它惊人的夜间视力,它的皮毛的颜色,还有许多他不可能知道的事实。他还给这种动物起了个可笑的名字。可我们一点没起疑心。

他说我们试卷上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他也真的这么做了。

怀特森先生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课本和老师都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人一贯正确。他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一旦认为他错了,或是课本上错了,就大胆地说出来。

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一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有些科学课我现在仍然能够差不多从头至尾地记起来。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他的大众牌轿车是活的生物。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才拼凑了一篇在他那里通得过的驳论。他不肯放过我们,直到我们证明我们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而且还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时,他才罢休。

我们把我们这种崭新的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这就给那些不习惯被怀疑的老师带来了问题。我们的历史老师讲着讲着,会有人清清嗓子,说道:“凯蒂旺普斯。”

如果要我给我们的学校危机提出个解决办法的话,我一定会提出怀特森先生。我没作出过什么重大的科学发现,但我和我的同学们从怀特森先生那里得到了一种同样重要的东西,一种正视着某个人的眼睛,告诉他他错了的勇气。怀特森先生还让我们看到,这么做有时候是很有趣的。

我最好的老师 篇4

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元: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板

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通过写‚我‛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式,表达了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要具有科学的怀疑精神。

这篇课文的结构清晰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先详细具体地描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再概括简略地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写他教会我们用‚新怀疑主义‛去学习,用‚新怀疑主义‛去生活,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力和怀疑精神的重要性。重难点分析:

 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时,可以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体会、感悟。

 课文蕴含的科学精神是比较抽象的,教学中要多运用感性化的教学手段。比如,课文中一些富有情趣的描写,可以引导学生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还原当时的情境,在情境中体会、感悟。例如,课文的结尾部分,‚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对不起,您全错了!’‛可以让学生想象当时‚我‛的眼神和说话的语气,尝试朗读,体会怀特森先生对我们的影响。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说一说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 什么样的?

3.教师过渡:每个人心目中的好老师都是不一样的,这节课,让我们随作者去认识一位他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 通顺。(出示自学提示)

2.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体会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勾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上批注。

三、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1.学生围绕自学提示自主学习。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四、全班交流,理解中点拨

由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全 班交流与研讨。教师相机引导。

1.抓住‚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变化,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2.感受先生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及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你认为怀特森先生是一位好老师吗? 学生自由畅谈。2.教师小结。

我最好的老师 篇5

她,无论从外表,还是从内涵来说,我认为都是我师之中耀眼的那颗星星。你瞧,她身着黑色的大衣,一头卷发,小巧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紫色的眼镜,藏在镜片后面的是一双深邃的眼睛。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微笑,那微笑像灿烂的阳光,照在同学们的脸上,暖在同学们的心房。

她乐于让我们欣赏美。记得有一次晚自习,她让我们赏析著名作家席慕容的《乡愁》。她手执粉笔,一气呵成的在黑板上写下一串串字,在我的眼中,那是一只只蝴蝶,带我飞向诗歌的殿堂。她声情并茂的念道:“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那眼神中流露出的款款乡愁,带给我的怅惘之情,犹如初春河上飘过的第一丝藻荇,如皎洁的月光浸透的庭院,让人眷恋。

她善于培养人才。一年的时间说长亦短,她的良苦用心足以让人一生受益匪浅。有着严重偏科现象的我,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以前数学老师在讲台上飞沫四溅,我是听的云里雾里,现在粗心的毛病也改的差不多了。你瞧,她正站在我的身旁,用手指着卷子,在悉心的督促我改正缺点,那声音犹如银铃般飘入我的耳朵,亲切中带点淡淡的责备。

她柔弱中带着坚韧,总是以校为家,兢兢业业的管理着班级。每天早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落窗户时,她娇小的身影就准时出现在教室里;晚上睡觉前总是去宿舍对我们嘘寒问暖。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世的擦肩而过。我们有缘做师生,有幸做朋友。

这一年中,我作为她的得力助手——语文课代表,学到了很多。她所给我的感觉犹如春雨般细腻,如夏荷般清新,又似冬梅般隽永。

我最好的老师反思 篇6

杨疃中心小学范录梅

《我最好的老师》是六年级下学期第五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体现略读教学特点,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老师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好两点:一是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至于抓哪一点,单元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前都有“导读”,这既是学生的阅读提示,也是教学的依据。教师课前要细细研读,这样才能做到该“精”的精,该“略”的略。

《我最好的老师》主要讲了怀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举动、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以及他教育学生人生哲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的事件。这个单元是围绕“科学精神”这一主题编排的,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有两个:一是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本课要体会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的重要性);二是学习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我先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入题,待学生畅所欲言后,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呢?”,将学生带进课文。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以后,我引导学生就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展开了重点内容的突破。学生自然谈到了科学课上发生的事情。我顺势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如果你是怀特森老师的学生,面对这种种出人意料的举动,你会怎么想?他的这种做法有什么好处?通过独立思考,学生对怀特森先生的做法进行理性分析与判断,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内化为一种学习态度。

认真反思,我觉得有些地方没处理好:

1、学生的回答局限于书本,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更深层次的感悟。

一道课后习题的多角度分析 篇7

新教材人教A版选修4—5第26页有一道习题:

已知, a≠b, 求证:|f (a) -f (b) |<|a-b|.

分析1:分母有理化, 利用|a+b|≤|a|+|b|放缩.

分析2:从函数的结构特征, 利用三角代换证明

分析3:从距离公式入手, 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证明

证明:, 可视为A (x, 1) 到O (0, 0) 的距离, 当a≠b时, 设A1 (a, 1) , A2 (b, 1) , ||OA1|-|OA2||<|A1A2|, 所以

分析4:从向量背景入手, 利用||a|-|b||≤|a±b|≤|a|+|b|证明.

证明:构造向量u= (1, a) 、v= (1, b) , 因为a≠b, 所以|f (a) -f (b) |=||u|-|v||<|u-v|=|a-b|.

分析5:从复数的模入手, 利用||z1|-|z2||≤|z1-z2|证明.

分析6:从解析几何背景入手, 利用斜率证明

证明:由, 即化简得:y2-x2=1 (y>0) , 所以表示双曲线y2-x2=1的上支, 设A (a, f (a) ) 、B (b, f (b) ) 是双曲线y2-x2=1 (y>0) 上支上的不同两点, 因为双曲线渐近线方程y=±x, 其斜率k=±1.

分析7:两边平方去绝对值证明

(2) 若1+ab>0, 则上式, 成立.

分析8:根据的几何意义, 构造三角形证明.

根式表示以1, |x|为直角边的三角形的斜边, 所证不等式|f (a) -f (b) |<|a-b|表示三角形两边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三边, 则构造直角三角形证明.

对一道课后练习题的商榷 篇8

关键词:温度;酶活性;曲线;饱和点

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课后习题拓展题的第1题第(2)问(第86页):

图1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如果在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请画出变化后的曲线。(如图1)

教师教学用书给的参考答案如下:如果温度升高10℃,曲线上身的幅度变小。因为图中原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反应速率都会变慢。(如图2)

按照教师用书的答案来讲,温度升高10℃,B点将往正下方移动。但笔者认为,B点将往左下方移动,理由如下:

1.B点表示酶作用的饱和点,即单位体积、一定浓度溶液中的酶全部被底物饱和,增加底物浓度也不会有更多的中间复合物生成,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

2.与底物相比较,酶分子很大,而活性部位只比底物稍大一些,一个巨大的酶结构对稳定活性部位的构象是必要的。

3.酶一般是蛋白质,温度过高,蛋白质的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即发生变性,这样肯定会影响到酶活性部位的构象,影响酶活性,本题中在最适温度的基础上升高10℃,酶活性部位的构象遭到不可逆的破坏,从而使酶促反应速率变慢,既然如此,同样体积浓度溶液中能发挥作用的没活性部位就更少些,随底物浓度的增加,酶更容易达到饱和,或者说,只需较少的底物(反应物)就可使同体积浓度酶溶液中的所有酶达到饱和,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故B点应往左下方移动。

另外,题目的问法不够严谨。本题中绘制反应速率—底物浓度曲线的数据是在最适度下,测定若干个梯度浓度下的反应速率。按照原题:如果在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可以理解为只在A点时将温度升高10℃,A点以后的实验还是最适温度,则曲线只在A下移。

显然出题人的意思是A点及之后的试管温度都升高10℃。

因此,笔者认为,第86页拓展题第1题第(2)问的题目应该为:如果在A点及以后的底物浓度下,温度都升高10℃,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请画出变化后的曲线。参考答案改为:如果温度升高10℃,曲线上升的幅度变小,B点往左下方移动。因为图中原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温度高于最适温度,酶的结构遭到不可逆的破坏,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会变慢。曲线图应改为:(图3)

参考文献:

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8:355-379.

我最好的老师作文 篇9

让我放心的不只是孩子的适应,还有孩子的学习,孩子上一年级学习一直不错,但是放暑假回老家住了一暑假,没有了各种约束,孩子的心玩野了,开学后一直不在状态,高老师好像比我还着急,每天都有短信告诉我今天应该关注那一单元,甚至还打过几个电话讨论怎么样提高孩子的竖式计算,经过几个周的跟进,孩子的学习终于没拉下。

当然不仅仅是学习,小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知识的学习只是一个基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的兴趣,建立孩子健全的人格,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所以现在看到孩子如痴如醉的看书,听到孩子滔滔不绝的跟我讲书里的故事及科学道理,我在惊喜的同时当然也不会忘记这和老师的有效引导有着必然的关系。有一天,孩子骄傲的告诉我:"妈妈,今天我去学校的图书馆了,那里有好多书,老师说谁的读书记录本记得好谁就可以去图书馆看书,"我乐了,老师真有办法,有这么好的激励方法,哪个孩子不愿意看书啊!

面对那么多孩子,总会有惹祸的。记得孩子二年级下学期时在四点钟课堂因为小矛盾和别的小同学打架了,我家孩子把比他小的孩子打伤了。第二天那孩子家长找到班里高老师打电话通知我时,我当时非常生气,见到孩子真想揍一顿解气。还是高老师一语把我点醒了。老师说:"孩子是犯了错误,但是打孩子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孩子已经受到了惊吓,千万不能所有怨气撒在孩子身上,相信现在道理比巴掌好用"。果然,当我轻轻的抚摸孩子的头那一刻。孩子含着小泪跟我有了一次心灵的沟通。从那时起,我才第一次把孩子看成了一个有思想的个体,以后每次做决定时我会考虑孩子的感受甚至于征求他的意见。所以,通过这件事我更佩服高老师对孩子的尊重及适宜的教育方法。

我最好的老师作文 篇10

是那些想尽一切办法只为提高学生成绩与升学率而不管学生内心想法的老师?还是那些通过非常手段来硬逼学生的老师?不,我想都不是的。在我看来真正值得我们称赞的老师是那些发自内心关心学生、以身作则并关心学生的内心胜过成绩的老师。

我的身边就有一位这样的老师。

她是我的启蒙老师,小时候,住在村子里,条件不好,没有好的教师资源,但她从不嫌弃我们。她一人担当数门课的教师却从没怨言。

她高挑的身材,圆圆的脸,高高的鼻梁上挂着一副金框眼镜,看上去一副儒雅的气质。但她的性格却恰恰相反---坚强、永不服输。

一年深秋,寒风袭来,枯黄的树叶早已落得满地都是,然而老天似乎还不肯罢休,于是接踵而来的是大暴雨,雨水淹没了水泥路,看

到我们在教室里无法出去,老师二话没说,抱起一个学生朝校门口走去。趟过漫脚的泥水,把孩子一个个安全的送到家长的手中。当我被

老师抱出来时,急忙窜到妈妈手中,老师和蔼的笑了笑,转身回去时,我猛地看见在这寒风凛冽的天气老师的头上身上已满是汗水,走路

一瘸一拐十分缓慢,我才想起在这冰冷的雨水中,她已泡了半小时了,脚和手早已冻僵。我的泪一下冒了出来便再也控制不住了。老师用

她那并不宽大的肩膀,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

然而她真正吸引我的,不只是她的坚强与负责还有她那高尚的人格。

记得有一次,别的班老师丢了手机,说是来我们班上课的时候丢的,于是老师既惊讶又生气,急忙到班里来调查。问是谁见到或偷拿了手机,但并没有人承认。也许老师是气坏了吧,大声说道:“那位同学,请你交出来吧,你这样的行为是小偷的行为!”“偷”这个字确实吓着我

们了。直到事后才发现手机是夹在了老师自己的文件夹中,老师明白她错了。随即便召开了一场令我至今都难以忘却的班会课。课上老师说:“同学们,对于昨天的手机事件,已经查明不是我们班的问题,但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竟然没有选择相信你们,还误会你们甚至用上了‘偷’这个字眼,让你们的心里很不好受,在这里我向你们道歉,我错了,老师真的错了,对不起!”现在的老师早已声音哽咽,声 泪俱下,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在求的原谅,这样的老师深深的震撼了我们以至于我们一下都没反应过来。当我们反应过来时,也和老师一样哭得泣不成声。她用她的实际行动教会了我们,犯了错就要勇于承担。

她真的教会了我许多,直到现在,还深受她的影响。每一次,当我犯错时,我不会逃避,而是主动的去承认这个错误并尽力去弥补它。她让我明白了怎样做人,如何用高尚的人格去赢得别人的尊重!她不仅是我学,习上的启蒙老师,她更是我人格上的启蒙老师。

如何发挥课后练习的效用 篇11

一.依照课后练习把握教学方向

课后练习中一般会设计一个统领全文的思考问答题。编者的目的是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从整体出发,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形象和优美语言。教师可以依照这些练习来把握教学方向。如《桥》课后练习第2题是:“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其实这就是从整体来设计的一个大问题,我们把它作为主问题引领课堂阅读,不仅可以减少繁琐的课堂问答,还会使学生如春雨润物般领悟文章主旨。笔者在教学时由这个问题切入,引导学生读书与讨论,画出文中老汉的动作和语言的词句,让学生抓住画出的重点内容去读、品、议,通过感悟老汉对乡亲、对儿子的言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一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突破了教学的重点,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而把握了文章的思想内涵,并且灵活而巧妙地串起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这种立体多维式的构建,于大气中隐含着深邃,在平和中彰显着个性,体现了阅读的整体性,提升了阅读的品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依循课后练习理清文本脉络

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重要的,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透彻。”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中表示时间推移、情感变化、地点变换的核心句或核心段落,了解文章内容,理清作者行文的思想轨迹,为学生深入把握文本内涵创设良好的情境。有些课文的课后练习中也涉及到了文章的结构层次,这些精心编制的练习,往往就是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的重要提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课后练习”这一资源,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思维,理清课文脉络。

例如:人教版教材第九册《新型玻璃》课后第1题:“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教师只要抓住这个练习来组织教学,学生通过阅读、填表,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抓住了课文的要点,把握了全文的脉络,理清了作者行文的思想轨迹。

三.依据课后练习领悟表达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训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对表达方法的领悟。笔者研究“课后练习”,发现编者在课后也相应地配备了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的练习。

如《圆明园的毁灭》课后练习第3题: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自己思考,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体会到了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课文大量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可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豪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毁灭后画面中那种荒凉,颓废,和原来的宏大魅力形成强烈的对比,情感在此时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情感的积聚在这时将会爆发,更能激发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爱。学生明白作者布局谋篇的用意后,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更深层次的意义,也有利于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自己习作时也会有意识地运用。

“课后练习”还有很多的效用,如依据“课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落实朗读训练,进行说话训练等等。我们要根据各篇精读课文后编排的习题来确定这些训练方式。总之,“课后练习”是一座丰富的资源宝库,我们要认真对待“课后练习”,解读“课后练习”的编排意图,努力发挥“课后练习”的最大效用,依托“课后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最好的老师》的课后练习题 篇12

一、初中语文科目与创造性思维能力解读

1.创造性思 维能力的 重要性探讨。从语文科目的本体特征以及教育功能角度看,初中语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应从言语、思维与情感三大因子来构建。其中,语言维度指培养学生良好听、说、读、写能力;思维则指对学生识记、领会、分析、综合、评论等能力的培养;而情感维度则更进一步,侧重于对学生批判、接受、建构、创造等能力的塑造。初中语文中的创造性思维主要是:学生对语言、对文化的敏觉性、变通性等能力的训练、形成和发展。

2.研究意义分析。首先,从初中语文教材角度上看,加强课后练习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可有效帮助学生领悟课文的内容知识和艺术特点。其次,从初中生角度上看,课后练习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是学生进行知能转化、塑造语文能力、培养语文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直接知识和间接技能的联合,有利于知识、思想与情感的互动。再次,从教师角度上看,优质的课后练习可为教学设计提供素材、厘清序列,丰富教学手法,完善考核手段,夯实教学成果。

二、量与质的统计分析

1.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量”的不足。以初中七年级上、八年级上、九年级上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其课后练习题目主要包含: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几大类型。各类型课后题中,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题数比例大致如下:讲读和精读练习占17%左右,自读和略读练习占10%左右,写作练习占20%左右,口语交际练习占11%左右,综合性学习占10%左右。从整体水平来看,各类型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题目平均为30%左右,换句话说,每一个类型的100道课后题中,大约仅有13题带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性质。显然,现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体系中,课后题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题量尚有较大的可提升空间。而从每节课文的角度看,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题数比例大致如下:讲读、精读 占76% 左右,自读、略读占40%左右,写作占45%左右,口语交际占33%左右,综合性学习占22%左右 ,平均为每 课43%左右。

2.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质”的欠缺。批判、建构与创造思维属于思维能力训练的较高层次,是知识积累、知识拓展、情感体验的重要促成手段。然而,在我国当前的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课后练习往往局限于识记、领会的较低阶段,题目对学生思维的高层引导能力较为欠缺。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九 (下) 《蒲柳人家》课后练习第一道题目: 《水浒传》中宋江外号“及时雨”,李逵外号“黑旋风”,而在本文中,何满子的奶奶外号为何叫“一丈青大娘”?何满子的爷爷外号为何叫“何大学问”?这道题看似具有创新思维训练意识,但实际上仍偏重于文中语言的提炼。如果在问句之后再加“试给文中人物换一个外号”,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理解文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批判、构建以及创造的思维能力。

三、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建议

1.提问策略的多样化。本套人教版教材中课后练习的问题设计相对较为单调 , 往往通过 假如、想 象、联想等方式进行问题呈现,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质量尚有不足之处,因此,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既有教材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当发挥,探讨多元提问策略,设计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提问方式,通过课堂提问实践,进一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提问数量的加强。通过统计分析不难发现,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几大类型课后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量”尚有不足 ,平均只有 百分之十 三左右 ,比例较低;且每课的平均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题数不足百分之一,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增加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题量,力求达到每单元至少有三题具有创造性能力训练性质,如果每课能够设置一题将更为理想,尽量让学生多学多思,形成开放的语文思路。

《我最好的老师》教案 篇1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品读重要语句感受怀特森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抓住我的心理活动以及我们行为前后的变化,加深对怀特森先生的认识,深刻体会怀特森对我们的深远影响。

学习作者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探究怀特森是我最好老师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

出示本课重点词句及相关问题的课件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初读课文,认识最好的老师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在家都有父母的陪伴,在学校陪伴我们的是老师。在你的心目中你认为最好的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认真负责,知识渊博,关心学生。)

2、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作者心目中的好老师又是什么样的呢?板书《我最好的老师》。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自由的朗读课文。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在课文中把写怀特森先生的句子画出来。(学生读)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朗读找到有关的句子,说说怀特森先生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二、再读课文,走进我最好的老师

1、齐读句子两遍,“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板书:老师——方法独特出人意料)

2、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怀特森老师有个性,教学方法独特,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3、课堂交流

4、讨论:如果你是怀特森老师的学生,面对这样的举动,你会怎样想?(可能会有怀疑,有愤怒,有不理解。)

三、细读课文,走进“最好的老师”

1、仔细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怀特森老师有个性,教学方法独特,常常出乎人的意料的举动,除了给我们带来惊讶,带来不可思议之外,对学生会有什么好处呢?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2、课堂交流。(1)会使我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常常会在课后花。去思考和验证”

板书:学生————冒险挑战思考论证

(2)使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接近真理”

(3)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3、一次,我把怀特森老师的方法介绍给一位朋友,他有什么反应?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象作者当时看着他的朋友说话的眼神和说话时的语气。——对老师的感激、赞扬和认同

四、侧面描写

1、“我”对怀特森老师感情的变化是课文的一条线索,在课文中找出我心理变化的句子,体会“我”对怀特森老师的感情变化。

我:怀疑——愤怒、不满——敬佩、尊重

通过对我心理变化的侧面描写,烘托出怀特森老师的与众不同,使怀特森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2、在怀特森老师教“我们”科学课的前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之前我们没有质疑的习惯,在怀特森教我们之后,我们敢于和老师争执、议论了。侧面烘托出怀特森老师教育的成功。

在平时的写作中同学们也可以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烘托想要表现的东西,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五、小结:怀特森老师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这是怀特森老师通过这一堂关于“猫猬兽”的课,想要告诉学生的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轻信老师和专家的说法,要敢于怀疑。

板书:独立思考敢于质疑

六、相关链接

意大利斜塔和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说明我们的学习都应该时刻具备怀疑的精神不要轻信权威。

七、总结: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力和科学怀疑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

作业布置

选下面的题目写一写

《我看怀特先生》

《假如我是怀特先生的学生》

《如何看待书本和权威》

板书设计

21我最好的老师

老师——发放独特出人意料(用心良苦)

学生——冒险挑战思考论证使其

读《我最好的老师》有感 篇14

上星期语文第四单元练习,最后一题是阅读《我最好的老师》一文并写出读后感。文中写了一个叫怀特森的老师,他把错误的动物学“教”给了他的学生,当学生们测验都得了不及格之后,他说出真相,并让他的学生时刻警惕着。

读完此文后,我觉得我的班主任谢老师和文中的怀特森先生一样。记得上她的第一次语文课时,我读课文时读错了一个字的音调,当同学们为我纠正时,谢老师却说是对的,我们一下子被蒙住了,心想老师总是对的,我们也就全信了。当做练习时刚好有那个字的音调,结果是全班都错了,我们都愣住了,明明谢老师上课时说我读对了,怎么又错了呢?谢老师笑着说:“那是我故意骗骗你们的,没想到你们这么容易上当,”我们这才明白过来,以后谢老师每次提问,我们总是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常常警惕谢老师“骗”我们。

就拿这学期做过的练习《第十二块纱布》来说,文中的女护士没有因为医生是外科专家而被他所说的:“我全部取出来了。”而迷惑,她坚持自己是对的,为此,当专家取出第十二块纱布时称赞女护士是他合格的助手。

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所以说一个人要自信,要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要大胆地尝试,这样才会学到更多的东西。甚至还会有发明创造呢!

我常常提醒自己,要做一个警惕而又大胆的人,不仅在学习上而且在生活上。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篇15

编者按:读史使人明智, 这是一句很多人都知道的名言。今年年初, 一本有点历史的历史书———《历史的教训》, 因为是中纪委网站2015年推介的第一书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历史的教训》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在写作该书之前, 他们曾花费50年的时间写作了卷帙浩繁的《世界文明史》。威尔·杜兰特以终身哲学教授的身份, 于1968年获得过普利策奖。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 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他强调,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希望《历史的教训》所留下的精神遗产, 能够给改革中的国人以启迪与警鉴, 使人们更加智慧地面对当下和未来。

课后习题——别有洞天的风景 篇16

一、 从课后习题中看类型

每篇课文的习题既有相似之处(即共性),又有不同之处(即个性)。笔者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学期为例,读读习题的类型。

一般来说,每篇课文后的习题,前三题都是相同的:一、朗读课文,有的课文需背诵。二、描红。三、读一读,再抄写,或用带点的词语造句。这三类题属于共性题,这些要求体现了每篇教学的共性,那就是要读好书、写好字,也是语文学习最为基础的东西,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字词教学都是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这在教材设计的习题中是充分体现出来的,提醒我们老师该长抓不懈。

第四五题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类型也较复杂,一般来说有以下类别:

整体理解:《水上飞机》第四题:“联系课文,说说水上飞机有哪些本领?”“寓言中的农夫,鹬和蚌傻在哪儿?”《寓言两则》这类习题是对学生理解课文提出的要求,几乎是每篇课文都有的,但它会根据文本的情况,用不同的语言描述来体现这一要求。

品读揣摩:通过品读揣摩,感受语言的优美。像《日月潭的传说》:读一读,体会每组中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1.大尖哥和水社姐要去降伏恶龙。2.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这一类题是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堂练笔:《雪儿》:“默读第四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述‘我’与雪儿告别的情景。”

拓展阅读:以课内为引子开展课外语文阅读活动,《长城与运河》:“你知道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分别说说他们的奇异景象。”《恐龙》中收集有关恐龙的图片、模型及文字资料,在班级展示。再把你最喜欢的恐龙介绍给大家。

生活语文:《你必须把鱼放掉》中:“‘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课后习题还有复述题、生活实践题等。

二、 从课后习题中看目标

不管是哪种版本的教材,它在编写的过程中都凝聚了编写专家的心血,每一道题的编写都有它存在的目的。站在课后习题的视角对文章进行深入挖掘设计,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取舍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这样的备课将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微笑着承受一切》中的第五题:“你敬佩桑兰吗?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然后写几句话表达你的敬佩之情。”此习题前半部分是感悟,而后半部分是感发。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有感而发的内容开始多了。体现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的年段教学目标。

《长城与运河》中:“你知道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分别说说它们的奇异景象。”这是主题学习,围绕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拓展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更让学生为我们的祖先感到骄傲,为我们中华民族感到自豪。该习题还提醒教师,教学《长城与运河》时,要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受长城与运河景象的奇异,奇迹“奇”在何处。这类题目的作用一告诉我们文本教学要理解什么,二意在提醒我们理解的度。

生活语文、课堂练笔等题,让学生在文本中既找到了范本,又激发了想象。苏教版的三上教材把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语言情境和想象情境,让学生在这些特定情境中产生表达欲,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自然地进行口语交际。

读课后习题要举一反三。每个题目的要点必须弄清楚。基点是什么,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反三”一是本题目的变化,二是本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与整体性,三是由此类方法学习和领悟其他的知识点。每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都是通过本单元的课文来实现的,课后习题体现了重点训练项目。因此,课后习题不仅仅局限于练习本身,还应注重活用课后习题在课堂上完成生成点。课后练习是生成性目标,可以生成为知识目标,生成情感目标,可以生成方法过程目标,甚至可生成评价目标。

三、 从课后习题中看方法

有的练习是一种提示,不仅提示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的目标,还提醒教与学的方法。例如:《花瓣飘香》课后习题:“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懂事的孩子”是文章的中心,“从哪里可以看出”,提示了学习的方法——找一找,通过找一找这一阅读方式,“懂事的孩子”的形象在学生心中就会更加清晰起来。《恐龙》课后习题:“第二自然段写哪几种恐龙?在它们的名称下面画上横线,并说说各自的特点。”该习题提示了学习方法,先找一找写哪种恐龙,画一画它们的名称,再想一想他们的特点。这类题的设计明确地告知学习的方法,有的是以默读的方式展开,有的是以讨论交流的方式展开,体现了以“读”、“思”、“议”三种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读”是前提,“思”是基础,“议”是关键。“思”和“议”的问题往往是课文的语言——重点或表达上有特点的词、句、段。

变式复述:《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四题:“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又会怎么说呢。”非常巧妙的习题,想象编故事,续编故事的内容正是文本内容的内化。一个题目就把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全部列出来,这是浓缩的精华。

读懂题目的特点,有助力于我们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把课后习题提示的方法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地整合,整合时要做到“润物细无声”,把握好切入的时机,这样才会产生真正的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四、 从课后习题中看层次

课后的习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整体到局部的过程,这样的设计合乎教学规律,符合对知识点的把握,体现螺旋上升的语文能力的提高过程。

“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原野热闹非凡’的。”(苏教版三上第五课《北大荒的秋天》)“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苏教版三上第十四课)这两个习题所涉及的段落均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即段中有中心句。第五课仅让学生去初步感受这种写法,获得这种写法的知识。而第十四课为练笔。读懂了编者的意图,在教学的时候就会循序渐进,把握好教学的度。这样的教学要求的层次性,在同一册教材中就体现得这么明显,在整个年段的习题中就更加泾渭分明了。即使在同一篇课文中,这种层次性也非常明显。第一题多为引导朗读和背诵;第二题侧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第三题多是关于文章经典词句的领会和文章表达方法的领悟。当然,有的课后练习是多次安排,重复出现的,目的是让教师在落实训练要求的同时,培养学生技能。

课文后练习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课文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整体,是教材、编者针对课文特点设置的能力点和教学重难点,是备课的指南针,只有弄清编者的意图,着力挖掘练习价值,才可以理解教学脉络,优化备课思路,帮助学生落实基础,提升能力,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感恩我最好的老师作文 篇17

从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她就开始教我了。在这小学五年的时光里,老师每天都是一个样子。那就是全心全意的付出他每天的精力,为我们讲好每一节课,从不贪图钱财。

她姓耿,三十出头,披着一头长发,大大的眼睛,小小的鼻子,樱桃嘴,皮肤白白的。她长得很漂亮,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

她每天都会用一副笑脸面对我们。上课时她很严肃却又时常逗我们开心;下课时是我们最好的朋友;遇到困难时使我们的一棵救命稻草;平时又像我们又一个疼爱我们的妈妈。

她是我的语文老师,还是班主任,每天她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她要每天给我们上课,回到家里还要照顾自己的家人们。她从不抱怨任何一个人,任劳任怨,勤劳幽默,笑脸迎人。

跟他相处的每一天我都很开心快乐。老师您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您像一条知识的海洋,通往知识海岸的长桥;您是一棵参天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您是辛勤的园丁,用您的汗水哺育了我们,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包含了您那辛勤的汗水。

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也绝不给予一杯水。适时,适量地给予,这是一个好园丁的技艺。我的老师,这也正是您的教育艺术。

老师每当我想起你的时候,心里不禁涌进一股暖流,不禁心潮起伏。您在我心中就是一个令人爱令人敬的好老师。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篇18

我在这堂课上就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设计了两个主要的板块:欲扬先抑感受“气愤”和峰回路转深感“佩服”。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体会重点词句,转换句式,拓展写话,接受和建立新的价值观。学生的感情变化是在品位和咀嚼课文的重点词句中自然发生的。这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三维目标的融合中,情感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结构,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可以融入情感这一磁场中的有知识,有能力,有过程、有方法、当然更有态度和价值观。

2、适当拓展延伸,培养科学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篇19

职高生一般都具有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 而且面对复杂的电路图、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公式, 学生往往从心底出现畏惧情绪, 排斥与专业有关的知识, 上课因为不想听而听不懂, 因为听不懂而更不想听, 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下去, 学生将对专业课彻底失去兴趣和热情。正如俄罗斯一句谚语所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 却不能强迫马喝水”。学习亦如此。学生只有对专业课感兴趣, 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采用各种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变被动为主动, 方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 上好绪论课, 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

俗话说, “万事开头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一样, 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 他们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的知识。因此, 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和动力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电子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还是相当有限的, 尤其是初学专业课的学生, 对“电子”、“电子技术”等名词还比较陌生, 这就需要教师在绪论中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到底有哪些方面的应用。教师可以结合实际, 通过电子技术在通讯、控制、文化等方面的应用入手, 列举卫星、手机、网络等与生活紧密联系而学生又感兴趣的实例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帮助学生提高对专业课的认识, 激发学生对电子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2 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将抽象内容具体化

以往的课堂教学, 教师多扮演一种家长式的角色, 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全神贯注、一板一眼地讲解, 学生漫不经心、似懂非懂地听, 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师生都很压抑, 也就达不到预期地教学效果。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 是有其根据的。创设好的情景, 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情绪和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起学生积极思考, 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智慧潜能的发挥, 诱导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例如在《电子线路》教学中有关移位寄存器的内容, 采用传统方式无非是在黑板上画电路图加以分析, 不但教师难解释清楚, 学生也很难理解。我们不妨组织学生玩个传纸条的小游戏, 选几位学生充当触发器, 教师可担当脉冲信号的角色, 在每张纸条上写上不同的字表示输入信号, 游戏规则即是移位寄存器的工作原理。这样的游戏很简单, 学生也乐意做, 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 更能将抽象内容具体化, 清晰地反映出移位寄存器的工作过程, 可谓一举两得。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至始至终要注意控制游戏的进度和场面, 适时提出暂停, 引导学生观察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避免学生只沉浸于做游戏的乐趣中而忘了教师安排游戏的目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所学的东西也不易忘, 学习的兴趣也更浓了。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媒体, 也有易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特点, 使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更快, 在课堂上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投影、自己动手检验等是一种尝试, 这样可以改变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多的被采用, 多媒体教学还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的特点, 因此根据电子线路教学内容特点,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制作课件 (CAI) 为教学服务, 让枯燥的内容变得色彩缤纷、赋予动感、更加情趣, 以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作用, 用眼去看、用耳去听, 将视觉、听觉等多个通道全都集中到课堂上, 可以加强学生记忆, 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3 讲究授课艺术, 精心组织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是当今教学的基本形式, 教师主要通过言语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传授给学生。教师的言语组织和表达能力便成了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所罗门等人1964年的研究表明, 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述的清晰度有显著的关系, 教师最初显现的知识和随后提供的反馈都必须表述清晰和流畅。一般认为, 教师恰当的语言组织和清晰的表达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有当教师形象的语言把教学内容勾画成鲜明的表象时, 学生才容易形成正确的概念, 顺利地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教师恰当的言语组织和清晰的表达也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注意。富于感情的语言能以声传情, 以音动心, 陶冶情操, 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 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 (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 , 较高水平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 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 讲授方法千篇一律, 只注重自己讲, 而忽视学生听, 长此以往, 不但使本来就视专业课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 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因此, 丰富有趣、逻辑系统性强的教学内容, 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 可以使职校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做到教学内容具有新颖性、生动性、实用性、条理性及难易适度, 在教学方法上力求灵活多样, 并且建立良好的积极型师生关系, 激发起职校生高水平的求知欲。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 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操作环节, 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电子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 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根本上激发职高生对学习的兴趣, 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寻求教学效果, 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激发兴趣,课堂环境,授课艺术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心理学[M].立信会计出版社.

《我最好的老师》的课后练习题 篇20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研讨与练习;课后练习

从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开始,语文的性质问题一直成为语文研究的理论难题。关于语文性质的争论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工具论和人文论的争论。2000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是“工具论”和“人文论”两者中庸式的调和首次在教育文件中体现,“工具性”“人文性”并重的理念在该大纲中首次出现。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该课标可以说是2002版人教教科书主要的理论依据。而新课标人教版语文教材则是根据2003年颁布的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在文件中也同样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这三个课程文件可以看出,2002版和2004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理论依据基本上是一致的。这给两个版本教材课后练习系统的比较提供了共同的理论基点。

首先,笔者将以《孔雀东南飞》课后练习为例来比较在相同理论依据上两套教材练习具体设计的差异。

2002版教材将《孔雀东南飞》编入高二上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学习的是鉴赏《诗经》《楚辞》和汉魏晋诗歌。单元目标是鉴赏品读诗歌,在熟读、吟诵的基础上,感受作者所抒发的思想和内在情感,从而明晰骚体诗、四言诗、五言诗等诗体各自在语言上的不同特点。2004年新课标版将《孔雀东南飛》编入必修二第二单元,单元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领悟诗歌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情感,了解不同的作者在写作诗歌手法上的独创性,同时能够注意到,不同诗歌体裁它们的节奏也不尽相同,并进一步感受因不同节奏而带来的不同审美情趣。

两者相比可以看出,两个版本的教材在人文性和工具性上体现出的差异。2002版教材更加重视叙事诗的线索、人物、情节、手法的学习,这背后是对语文工具性的重视和强调。《孔雀东南飞》是一首叙事长诗,即用诗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来刻画人物,通过刻画人物以及叙述故事来抒发思想情感的文学作品。而从语文工具性的角度来说,叙事诗学习就要牢牢抓住其叙事和写人两个创作要素,2002版教材练习设计无疑对这一点有明显的认知和体现。其中“理线索”“改写故事”紧紧围绕“叙事”这一关键词,而“把握人物性格”“人物个性化语言的赏析”则紧紧围绕“写人”这一关键词。2004版练习设计则将“写人”这一关键词重点加以突出,对2002版涉及的“线索”“情节”这一叙事上的环节完全去除。相反,2004版教材练习开始就让学生去探讨导致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原因,这个探究已不再局限于文本本身,而且涉及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而“悲剧艺术写法探究评价”这一环节已将学生的视线由小语文引向了大语文,突破了一篇一文的限制,无疑是一个综合性活动,是一个将学习活动由课内引向课外要求学生研究探讨的开拓性题目,具有很浓的人文性。

从以上对比笔者发现,就对人文性的强调而言,2004版教材练习设计无疑是优于2002版的。除了上述题目内容本身人文性较浓,在相同知识点的表达设计上的区别也有明显体现。比如说同样在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2002版的环节设计是仔细品味选文中的几段人物语言描写,体会其中所表现出的主人公刘兰芝的思想感情,透过语言感受其性格特征,这就给学生分析人物性格材料有了极为具体的限制;而2004版则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设了“刘兰芝形象有哪些动人之处?”“有人认为,焦仲卿性格软弱,你同意吗?”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去分析探究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相信,对于学生而言,无疑2004版的设计让他们更有话可说,同时赏析的范围和面也更广,并且以问题设疑更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这就将被动的烦琐细碎的人物性格分析变为学生自主带着问题去分析探究。

但是不是意味着弘扬人文性就是进步,着意于工具性建设就是落后呢?笔者不这么认为。2004版教材练习设计在努力彰显人文性的同时,也面临着人文精神会因其失去对工具的附丽而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危险。2004版教材对该文在开头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起兴这一民歌常用手法学习的忽略更是违背了其单元目标中“了解不同的诗歌不同的作者在写作手法上的独创性”的学习目标。

上一篇:通信设计院实习心得下一篇:建始县财政局档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