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管理制度

2024-07-09

党政机关管理制度(通用8篇)

党政机关管理制度 篇1

目录

局机关人员日常工作制度 接待工作制度 值班工作制度 考勤制度 车辆管理制度 印章管理制度 文件档案管理制度 文印室管理制度 督查督办管理制度 信息工作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

办公用品购买及管理制度 学习制度 党支部工作制度 卫生管理制度 机关食堂卫生制度

局机关人员日常工作制度

一、机关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本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按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不得在办公区域打闹、喧哗,工作时间不准办私事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除因工作需要,不得串岗。

三、工作人员要严格履行职责,及时准确地完成所承担的工作,做到工作不积压、不拖延、不失误。

四、严格遵守请示汇报制度。凡是在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要积极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要逐级向领导请示。凡是领导交办的工作,完成后必须向领导汇报办理结果,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五、工作时间要坚守岗位。局领导外出要及时告知办公室去向,科室人员外出办事要向科室负责人或分管领导请假,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去向、时间,以备联系;各科室要合理管理,除特殊情况外不得空岗。

六、搞好科室之间、同志之间的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相互学习,齐心协力搞好经信局各项工作。

七、积极参加经信局机关组织的各项活动,因故不能参加者,必须请假。

八、接人待物要讲文明礼貌。对部门、企业、群众来办事人员要热情接待、态度和蔼,能办的事情不推诿扯皮,不能办的事情要耐心说明情况。

九、答复问题要有政策依据,不得信口开河或带有随意性,对拿不准的问题,要向领导请示或主动介绍到其他部门。

十、各科室要保持清洁卫生,物品摆放要整齐有序,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

接待工作制度

一、严格执行区纪委有关接待工作的规章制度,本着热情接待,周到服务的原则,接待好来我局的每一位客人。

二、上级机关、外地客商、企业负责人等人员来局商谈工作时,相关的科室要提前通知办公室准备好接待室,原则上由分管领导和各科室对口接待。

三、严格实行招待审批制度,凡确需安排客人就餐的,须由接待的局分管领导提前通知办公室,填写招待卡,由局分管领导和对口接待科室负责人签字;节能减排局、中小企业办公室、产业办公室须接待的,提前通知办公室,填写招待卡,由各自主要负责人签字,办公室统一安排就餐。凡私自安排就餐的,餐费不予报销。

四、招待必须本着精简节约,服务周到的原则。厉行节约,就餐不得突破招待标准,安排就餐需有领导签字的招待卡,凡出现补招待卡的,一律不予处理。

五、严格执行区委、区政府和区纪委的有关规定,严禁公款互相吃请和正常接待工作中不文明饮酒,严禁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酗酒。

值班工作制度

一、值班人员要牢固树立“值班无小事”的思想,忠于职守,认真负责。

二、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对上级来电、来文及会议通知要做好记录,并及时向值班领导汇报、处理。

三、值班期间所召开的相关会议,由值班人员负责配合会务工作。

四、值班人员负有对全局机关卫生、安全、保卫等检查的职责,同时参与应急事件及临时性工作。

五、周一至周五,由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对指定电话值班,遇有紧急事件、电话通知等,及时向领导汇报,保证局机关工作正常进行。节假日值班,按值班表安排进行值班,做好值班记录。若发现脱岗、离岗及无人值班情况以及出现被盗等其它事故,值班人员负全部责任,同时受到批评或处罚。

六、值班人员的值班岗位为值班室,不得在其它岗位值班,为加强文件等保密工作,不得进入文印室、办公室值班。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脱岗、空岗。值班期间一律不准饮酒和做与值班无关的事情。

考勤制度

一、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必须自觉遵守机关作息时间,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有事须请假。

二、坚持早8:10考勤制度。

三、严格请病、事假,销假制度。局班子成员请病、事假半天,除班子成员副局级以上人员请病、事假一天,须经局主要领导批准;科室人员请病、事假一天须经分管领导批准;科长请病、事假二天,副科长请病、事假三天,须经局主领导批准,请假结束上班后,及时向批准领导进行销假。未经批准擅自缺勤的,处罚五十元。

四、请假必须按规定执行,事假每月不得超过三天;病假两天以上者,须持医院证明;婚假三天,晚婚十七天,丧假三天;休假、产假、探亲假按有关规定执行。违反以上规定或未经批准而逾假者,均以旷工处理。

五、各科室工作人员公休假由各科室统筹安排,统一报办公室,办公室报有关领导批准后,可分期进行,并妥善安排好工作。

六、机关支部将不定期对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查岗,查岗时如出现去向说不实的或擅离岗位的工作人员,在全局进行通报批评。机关出勤情况列入年底目标考核内容。

车辆管理制度

一、局机关所有车辆、驾驶员由局办公室统一管理,统一调度,驾驶员要服从管理和调度。车辆调度本着先上级后下级,先急后缓,保证重点的原则,首先保证局领导会议用车和工作用车,上级或本局大型会议及应急外事接待任务优先用车。

二、车辆调配:局长用车固定,其他局领导用车挂靠分管科室。科室用车遇分管领导确因公抽不出时,由分管领导通知办公室统一调剂车辆。外单位借用车辆,必须报局主要领导批准,由办公室安排。发现未经领导批准外借车辆,追究当事人和驾驶员责任,并各罚款200元。

三、车辆维修到指定地点维修。车辆维修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办理程序:一般性的车辆维修、保养(不需要维修、更换重要部件的),经办公室主任同意后由驾驶员填写维修申报单,到区政府采购指定维修厂家进行维修、保养;需要维修、更换部件的,须报分管领导批准;需要大修,数额较大的须报局主要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驾驶员在车辆维修期间要靠到修理厂,严把修车质量。

四、汽车用油实行到区政府定点加油站加油,加油时由办公室分管车辆的人员随同驾驶员加油,并认真填写《公务用车单车运行情况表》。遇有外出油量不足确需加油时,由外出带队领导安排。

五、驾驶员出车要遵守交通规则,出现违章一律由本人负责,不属驾驶员责任的由办公室协调处理。驾驶员要按照规定和要求按时出车,途中不得私自改变行车路线,不得私载他人。驾驶员在工作期间严禁喝酒,酒后严禁驾车,如发现,当场收缴车钥匙,并罚款200元。

六、车辆除因公出差当天不能返回外,车辆不准在外过夜,车辆返回单位后,一律将车停放在车库内或局院内,无领导批准不准私自开车外出和过夜。车辆因私自外出和在外过夜造成损失者,由个人承担全部责任。不得擅自将车辆交他人驾驶,更不准让无证人员驾驶,如发现一次,对驾驶员罚款200元,产生的一切后果或经济损失由驾驶员负责。

七、驾驶员要爱护维护好车辆,时刻保持车内车外清洁卫生,随时具备出车条件。同时,驾驶员要按照卫生值班表把值班室卫生打扫好,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八、驾驶员在不出车期间要在值班室待命,不得串岗。

九、驾驶员要积极参加局组织的学习和有关会议,正确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为工作服务。要认真学习安全知识和交通法规,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做到文明驾驶,安全行车,争当安全模范。

印章管理制度

一、局印章由局办公室指定专人管理,印章管理人员要有高度政治责任感,坚持原则,熟悉政务,作风严谨,措施有力,确保印章的安全。

二、印章不得随意交他人代为使用或携带外出履行公务。如有特殊情况由分管领导批准,并由办公室派专人随同。

三、除正常的公文加盖印章按规定程序办理外,对于外部门、企业或涉及面广的重大问题需要加盖公章时,要经主要领导审批后,登记、盖章。

四、局工作人员外出、开会,未经领导批准不得携带盖有局公章的空白介绍信。确因工作需要应审批登记,未使用完的介绍信核对后如数收回。

五、管理印章人员因病、事假需交他人代为管理使用时,应做好印章的使用交接,包括交接日期、使用登记。

六、严格安全保密制度,印章存放在专用橱柜,以防丢失或酿成其他事故。

文件档案管理制度

一、收文办理

(一)签收。

(二)登记。收到来文后,进行清点,重要文件要清点页数。清点无误后,登记收文日期、收文号、来文序号、文件标题(或内容摘要)。

(三)送批。

经办公室主任签署送审意见后,送主要领导及有关领导审批。重要紧急的事项应跟踪催办。

二、文件传阅

(一)按照合理的传阅顺序组织传阅,对于内容涉密的收文,传阅应严格掌握。

(二)提高阅文周转速度。在文件传阅过程中,要做到“勤送、勤取、勤催”,加快文件传阅速度,防止文件传阅断线。

(三)严格登记手续。对于传阅的文件要进行严格登记,掌握文件的行踪,杜绝文件失控或下落不明的情况发生。

(四)切实做好传阅过程中的保密工作。确保党和国家秘密不泄露。

三、文件归档

(一)公文办理完毕后,根据规定及时整理、归档。个人不得保存应当归档的文件。

(二)归档范围内的公文,应该根据其相互联系、特征和保存价值等整理,要保证归档公文的齐全、完整,便于保管和利用。

(三)归档范围内的公文按照有关规定向档案部门移交。

文印室管理制度

为加强文印室管理,保证科室文印,加强保密工作,增强责任心,拒绝浪费现象,自觉维护文印室卫生,特制定以下制度:

1、节约用纸,印刷文件必须登记,并进行双面印刷。

2、禁止在文印室吸烟,乱丢杂物等。

3、不得用文印室电脑玩游戏。

4、单位无关人员、外来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文印室。

督查督办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确保上级和本级机关重要决定、决策和全局性重要工作更好地贯彻落实,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原则

督查督办工作要紧扣区委、区政府和局党委的工作中心,深入细致地开展督促检查,及时了解掌握各项具体工作的办理情况,发现好做法,总结新经验,解决难问题,确保政令畅通、工作落实。具体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1.为决策服务原则。实施决策和完善服务是督查督办工作的重点,督查督办工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重要批示以及局党委的决策、决议的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上。

2.实事求是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及时真实地反馈信息。

3.分工负责原则。坚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发挥整体督查督办效能,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二、工作内容

1.区委、区政府对我局的督查督办事项;

2.区委、区政府重要文件,各种会议的决议、决策、规定; 3.上级领导或部门批示、交办及督查督办的重要事项; 4.本局做出的工作部署,局党委会议决定的事项; 5.局领导批示或交办的事项;

6.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议案; 7.需督查督办落实的信访件;

8.有时限要求的工作、总结、汇报以及其他需督查督办落实的工作等。

三、履行职能 局办公室要切实抓好决策督查、专项查办、事项催办等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督查督办工作的推动、监督、反馈等功能,使督查督办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四、工作程序

督查督办工作主要有立项、交办、办理、催办、办结等步骤。

1.立项。在接到领导批示、交办事项或会议决定办理事项等督办任务后,局办公室应及时报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审批确定承办科室,批示后,一事一项地进行登记、编号,填写《督办事项登记表》。

2.交办。督办件立项登记后,办公室应及时将督办件交有关承办科室办理,交办时要明确任务、要求、时限。

3.办理。承办科室收到督办件后, 要高度重视督办事项的办理,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进一步细化目标要求,明确落实责任,确保将督办事项落到实处。对因故在规定时间内未处理完毕的,要向办公室说明理由,以便及时反映给有关部门和领导。

4.催办。督办件发出后,要注意抓紧催办,切实做到急件跟踪催办,要件重点催办,一般件定期催办。查办中发现重大问题,及时向局主要领导报告。

5.办结。承办科室完成任务后,应将办理情况交办公室备案,并向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汇报。需要报上级单位和有关部门的督办结果,上报前必须经局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审核同意方可上报。督办工作结束后,应在《督办事项登记表》上填写办理结果,并将有关材料及时整理、归档,以备查询。

信息宣传工作制度

一、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业工作的重点以及局党委中心工作,及时、准确上报高质量、有价值的信息和宣传稿件。

二、以《**工作》和《**之窗》为载体,及时收集、整理、编发上报各产业办、各科室、各有关企业报送的信息和宣传稿。重要信息和重大新闻要及时报送,切实做到不迟报、不漏报。对上级调度的信息和新闻稿件,认真抓好督办落实并按时完成。

三、不定期下发信息和宣传报送要点,指导各产业办和各科室有针对性的做好信息宣传工作;按照区委宣传部考核要求,加强我局对上和对外宣传。

四、严格信息和宣传的采集、调度、编辑、校对、编发、上报和下发等程序。各产业办、各科室报送信息和宣传稿件要经过分管领导审核把关,重要信息和宣传稿件要送主要领导审核签发后上报。

五、搞好人员培训。局综合科将适时邀请区委宣传部、两办信息科负责人来局授课,讲解写作的基本知识和要求;不定期下发信息、宣传、调研工作报送要点,指导各科室有针对性的上报稿件。各产业办、科室信息员要积极参加区以上信息宣传部门安排的培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六、实行信息宣传目标考核制度,制定考核办法,严格落实各产业办、各科室目标任务,加强调度,每月一通报,每季一奖励,半年一评比,年底综合考核,奖惩兑现。

财产物资管理制度

一、由办公室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调配,并根据需要办理内部转移手续和报废清理手续(须与财审科配合)。

二、由财审科会同办公室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和登记工作,对固定资产要登记入册,落实到人、科室,对无故损坏固定资产者要按价赔偿。

三、对固定资产的修理由办公室编制维修计划,制定维护保管制度,各部门协助正确执行,并检查使用情况。

四、各科室配备的电脑、复印机、打印机、饮水机、办公桌椅、橱等所有财产,归所在科室使用,属经信局集体所有,任何人不得随意调动,私自拿用。各科室的电脑、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电话线路由局办公室进行检修,以保证正常办公。

五、凡本单位所需要的各种财产物资,均由办公室负责采购、供应、管理、维修,要尽可能修旧利废,做到物尽其用,节约使用。各科室需要购买的小件办公用品,必须先向办公室提出申请,由办公室填写物品购置申请表,报分管领导签字后由办公室统一到政府采购定点单位购买;大件办公用品须购置时,经主要领导或党委会审批后,列入财务计划,以政府采购方式进行购买。属于交旧换新物资,交回物品要登记上账。

六、各科室的所有公用物品,由财务科做好登记,并定期进行检查。年底要进行财产清理,做到账物相符,因管理不善,造成物资流失、损坏,应追究其责任,严肃处理。属科室内领用的物资及低值易耗品,在使用中如有损坏,属有意损坏,要负经济责任,按原值赔偿;属意外损坏和其他情况的损耗,要分析原因,科室人员要负相应的经济责任。

七、各科室要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爱护公物,节约开支,保证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学习制度

一、为了提高局机关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必须坚持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

二、保证学习时间。坚持每周一全体人员学习。政治学习、党团组织活动时间原则上不对外办公,参加学习人员不得迟到、早退,除特殊情况外不得请假。

三、保证政治学习内容。根据区委、机关党委安排,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有关业务知识;安排部署有关工作。

四、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参加学习人员要认真记学习笔记,建立档案,做到学习有考勤、有记录。

五、除局机关统一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外,各科室在保证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要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自身的业务学习,做到精通业务,胜任本职工作。

党支部工作制度

一、凡属重大问题必须由支部委员会集体研究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慎重作出决定。凡是支委会集体决定的问题,每个支部委员都必须坚决执行。

二、认真抓好机关党支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落实好各阶段的中心工作,并积极探索和创新党建活动载体,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充分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

三、领导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团组织,支持他们按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组织活动、发挥作用。

四、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支委会、党小组会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不少于一次,根据工作需要,可提前或适当增加会议次数;党课教育每两月应进行一次。

五、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监督的对象是党员领导干部和关键部门、重要岗位上的一般党员。监督的方式可通过支部委员参加或列席领导班子会议、召开党内外群众座谈会、设立公开栏和举报箱以及通过报刊、电台宣传等多种形式,公布和收集单位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促使党员干部依法办事,廉政勤政。

六、每年对党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评议应结合民主生活会进行,采取个人总结、党员自评、党员互评以及党外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党支部根据评议结果,形成对党员的评议意见和组织结论,对评议工作进行总结,提出整改措施,表彰先进,处置不合格党员。

七、定期与机关党政领导班子及各部门联系沟通,及时向党员通报本单位的重大工作和重大情况,争取党员的理解、支持,接受党员的监督。

八、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二年,届满后必须进行换届选举。支部选举大会应由全体党员参加,到会的党员人数必须超过应到党员人数的五分之四。候选人的产生应由全体党员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推荐。选举中要保障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搞非组织活动。

卫生管理制度

一、机关工作人员要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室内外的清洁美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各科室对各自的卫生区和办公室要认真进行清扫卫生,并做好重要节日大扫除工作,形成制度,长久坚持。

三、不准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烟头、瓜果、皮核,禁止从窗户往外吐痰倒水、乱扔杂物。

四、不准将茶根、剩饭、垃圾等倒入水池、厕所里,要倒在指定的垃圾桶内。

五、室内办公用品和各种用具要存放整齐有序,不准在室内和走廊堆放物品、燃烧废纸、乱贴乱画。

六、爱护各项公共设施,个人损坏照价赔偿。

七、提倡文明办公,讲究社会公德,不在办公区域内大声喧哗。

机关食堂卫生制度

为保持机关食堂卫生清洁,为机关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用餐环境,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机关食堂卫生由食堂工作人员负责,落实责任,每天按时打扫,保持清洁,保持卫生工作经常化。

二、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按规定做好防蝇、防尘、消毒、排烟、排气、排污水和垃圾处理工作,保持食堂餐厅的清洁。

三、食堂餐厅、操作间、灶房以及招待房间要做到地面干净,四壁、顶棚无积尘、无蛛网,桌椅摆放整齐窗明几净。

四、公用碗、筷、盘、杯等餐具要洗刷干净,做到一餐一用一消毒。

五、严格执行食堂卫生标准,不买、不做、不卖变质、污秽不洁、过期变味食品。刀、墩、案等炊事用具及存放食品的容器,要生熟分用。

六、食堂存放食品的仓库要保持整洁,通风良好,并做到离墙、离地、分类上架、无蝇无鼠。

七、食堂炊事人员要搞好个人卫生,穿着整齐洁净。

八、定期进行查体,坚决做到不带病上岗;定期培训,不断提高餐饮水平,规范操作。

财务管理制度

一、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一)会计档案管理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必要条件,保证财会资料的完整,是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任务。

(二)按照国家和上级关于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对本局的会计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财务计划、单位预算和重要的经济合同等会计核算资料,定期收集,审查核对,整理立卷,编制目录,装订成册,指定专人保管,防止损坏丢失。

(三)调阅会计档案,要严格办理手续。本单位人员调阅会计档案,要经会计主管人员同意;外单位人员调阅会计档案,要有正式介绍信,经局领导和会计主管人员批准。批准后要详细登记调阅的档案名称、调阅日期、调阅人员的姓名和工作单位、调阅理由、归还日期等。调阅人员一般不得将会计档案携带外出。需要复制的,要经过局领导同意。

(四)对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要按照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理。对需要进行销毁的会计档案,要填写“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报局领导和上级部门批准后,由档案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派人监销,并在销毁清册上签名或盖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要长期保存。

二、经费管理制度

(一)于年终进行会计结算。在年终清理结账的基础上,结清本局与财政之间的预算调拨款项,填报年终财政决算报表。

(二)根据财政核定的经费预算指标,由本局领导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分配经费。

(三)根据工作进度和经费的使用情况申请经费的拨付,既要保证资金的需要,也要考虑本期计划,掌握上期资金使用和结存情况,做到合理、节约、有效地使用预算资金。

(四)根据年初核定的预算外资金、罚没收入上缴计划,配合分管领导及科室做好以上资金的收缴工作。

(五)经费支出按指定的用途使用,不得随意提高开支标准,并随时进行结算和审查,掌握资金的使用效果。

三、现金管理制度

(一)认真执行《现金管理条例》,严格执行银行颁布的结算纪律和制度,不得超过核定的限额,超过部分应及时送交银行。

(二)收入现金时,应记入现金科目的借方;支出现金时应记入现金科目的贷方,由出纳员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的顺序,逐笔登记。

(三)每日终了,应计算全日的现金收入、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和实际库存进行核对,做到账款相符,严禁以“白条”抵顶库存现金。

(四)本局人员出差借款和报销单据时,必须通过局负责人、财务科长签字,否则,出纳员不予借款或报销,如同意借款,待出差回来后,应及时结算借款,杜绝长期拖欠借款。

(五)对于必须用现金结算的业务,要经过有关科室提出开支计划,经领导同意后方可办理,原始单据要有局领导签字、财务科长、经办人签字,没有签字的单据和不符合会计制度的单据出纳员不得付款。

党政机关管理制度 篇2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国内公务接待行为。

本规定所称国内公务, 是指出席会议、考察调研、执行任务、学习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工作等公务活动。

第三条国内公务接待应当坚持有利公务、务实节俭、严格标准、简化礼仪、高效透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实际, 完善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制度, 制定国内公务接待标准。

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本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 指导下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

乡镇党委、政府应当加强国内公务接待管理, 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和开支标准。

第五条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加强公务外出计划管理, 科学安排和严格控制外出的时间、内容、路线、频率、人员数量, 禁止异地部门间没有特别需要的一般性学习交流、考察调研, 禁止重复性考察, 禁止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 禁止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

公务外出确需接待的, 派出单位应当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 告知内容、行程和人员。

第六条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国内公务接待范围, 不得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国家工作人员不得要求将休假、探亲、旅游等活动纳入国内公务接待范围。

第七条接待单位应当根据规定的接待范围, 严格接待审批控制, 对能够合并的公务接待统筹安排。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一律不予接待。

公务活动结束后, 接待单位应当如实填写接待清单, 并由相关负责人审签。接待清单包括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目、时间、场所、费用等内容。

第八条国内公务接待不得在机场、车站、码头和辖区边界组织迎送活动, 不得跨地区迎送, 不得张贴悬挂标语横幅, 不得安排群众迎送, 不得铺设迎宾地毯;地区、部门主要负责人不得参加迎送。严格控制陪同人数, 不得层层多人陪同。

接待单位安排的活动场所、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 应当有利于公务活动开展。安排外出考察调研的, 应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不得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第九条接待住宿应当严格执行差旅、会议管理的有关规定, 在定点饭店或者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安排, 执行协议价格。出差人员住宿费应当回本单位凭据报销, 与会人员住宿费按会议费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住宿用房以标准间为主, 接待省部级干部可以安排普通套间。接待单位不得超标准安排接待住房, 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

第十条接待对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自行用餐。确因工作需要, 接待单位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 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 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 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工作餐应当供应家常菜, 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 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 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

第十一条国内公务接待的出行活动应当安排集中乘车, 合理使用车型, 严格控制随行车辆。

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警车, 不得违反规定实行交通管控。确因安全需要安排警卫的, 应当按照规定的警卫界限、警卫规格执行, 合理安排警力, 尽可能缩小警戒范围, 不得清场闭馆。

第十二条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加强对国内公务接待经费的预算管理, 合理限定接待费预算总额。公务接待费用应当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单独列示。

禁止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差旅、会议、培训等费用, 禁止以举办会议、培训为名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禁止向下级单位及其他单位、企业、个人转嫁接待费用, 禁止在非税收入中坐支接待费用;禁止借公务接待名义列支其他支出。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价格等实际情况, 按照当地会议用餐标准制定本级国内公务接待工作餐开支标准, 并定期进行调整。接待住宿应当按照差旅费管理有关规定, 执行接待对象在当地的差旅住宿费标准。接待开支标准应当报上一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接待费报销凭证应当包括财务票据、派出单位公函和接待清单。

接待费资金支付应当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当采用银行转账或者公务卡方式结算, 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第十五条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应当建立健全服务经营机制, 推行企业化管理, 推进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与市场接轨, 建立市场化的接待费结算机制, 降低服务经营成本,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逐步实现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各级党政机关不得以任何名义新建、改建、扩建内部接待场所, 不得对机关内部接待场所进行超标准装修或者装饰、超标准配置家具和电器。推进机关内部接待场所集中统一管理和利用,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第十六条接待单位不得超标准接待, 不得组织旅游和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参观, 不得组织到营业性娱乐、健身场所活动, 不得安排专场文艺演出, 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等。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级党政机关各部门和下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 国内公务接待规章制度制定情况;

(二) 国内公务接待标准执行情况;

(三) 国内公务接待经费管理使用情况;

(四) 国内公务接待信息公开情况;

(五) 机关内部接待场所管理使用情况。

党政机关各部门应当定期汇总本部门国内公务接待情况, 报同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财政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备案。

第十八条财政部门应当对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经费开支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审计部门应当对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经费进行审计, 并加强对机关内部接待场所的审计监督。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会同财政部门按年度组织公开本级国内公务接待制度规定、标准、经费支出、接待场所、接待项目等有关情况, 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条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将国内公务接待工作纳入问责范围。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国内公务接待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 严肃追究接待单位相关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党纪责任、行政责任并进行通报, 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积极推进国内公务接待服务社会化改革, 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为国内公务接待提供住宿、用餐、用车等服务。推行接待用车定点服务制度。

第二十二条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应当依照本规定制定本地区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

第二十三条地方各级政府因招商引资等工作需要, 接待除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其他因公来访人员, 应当参照本规定实行单独管理, 明确标准, 控制经费总额, 注重实际效益, 加强审批管理, 强化审计监督, 杜绝奢侈浪费。严禁扩大接待范围、增加接待项目, 严禁以招商引资为名变相安排公务接待。

第二十四条国有企业、国有金融企业和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本规定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党政机关管理制度 篇3

一、党政机关网站现状

扬州市政府门户网站及部门网站规模化建设始于2002年实施的“国家信息化首批试点城市‘数字扬州’电子政务‘三大工程’”,市政府组成部门、党群部门、人大、政协和省管单位以及公共事业服务单位共建有网站170多个;“中国扬州”门户网站十年间历经多次改版,伴随两轮党政机构改革,目前建有链接关系的党政机关、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各类网站93个。

截至2011年初,扬州市政府组成部门和党群部门网站建有率近100%,其中由市政府信息中心统一运行维护的不到16%,委托电信公司和IT服务企业运行维护的分别为38.7%和17.2%,自建自管的达25.6%;网站建设投入根据规模和功能等因素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上百万元不等,多头接入互联网导致直接、间接的运行维护费用居高不下,衍生出的安全防护设备投入严重不足,宽带网络综合复用效能低下。各类政务网站建设、应用与管理水平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尤其是信息安全意识和防护保障能力严重匮乏,主要表现在:

1、县(区)、乡级党政机关网站管理不规范。一是域名注册乱,有的单位不按照规定使用一级域名cn,二级域名gov;不按照行政职能,随意使用gov和CON类域名;已经停止使用的网站域名不按照规定办理注销手续,仍在外包IT企业服务器上运行;机构改革后,部分机关网站未及时办理网站主管变更和域名重新注册登记;二是集中水平低,市、县两级党政机关网站集中管理程度不高,服务器分散、利用率不高、安全防护能力薄弱,接入互联网的出口通道众多且网络运营商不一,造成严重的重复投资与运维风险,尤其是乡镇一级,直接将服务器委托给社会上的IT服务企业管理,隐患相当大;三是管理措施弱,部门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管理举措有待进一步加强,笔记本电脑、移动U盘不经检查随意接入单位内网和社会公网,造成病毒交叉感染,甚至导致网站被攻击、网页被篡改。

2、网站信息内容管理不规范。一是信息公开滞后,该公开的政策文件不及时公开,该调整的重要信息不及时调整,该变更的栏目专项不及时变更:二是信息更新太慢,有的部门网站内容尤其是新闻动态整月、整季都不更新;三是架构设置陈旧,未按照政务网站测评标准及时改版。

3、网站安全防护管理不规范。有的部门重网站建设,轻网站管理,尤其是在信息安全意识强化、信息安全设备投入和信息系统定级评估方面,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以种种理由借故推诿,信息安全工作落实不到位,绝大多数政务网站(系统)至今仍未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甚至极少数部门至今未办理非经营性网站ICP备案手续,网站开办的合法性、合理性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

今年工信部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要求“加强改进互联网行业管理,维护网络与信息安全”、“组织开展党政机关网站专项整治,深化政府信息安全检查,推进政府部门互联网安全接入”。我市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党政机关网站整治、安全接入互联网”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整改方案总体思路

在集约建设和充分利用现有电子政务资源的基础上,强化管理、优化系统,形成网络架构、技术防范、终端管理、监测预警和互联网接入“五个统一”的一体化建设管理与安全保障体系,用二到三年的时间,使全市党政机关网站建设做到“网站域名、网络接入、网络终端、网站运维、网络安全”五个方面的规范化,使全市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发展。

1、网站域名规范化。严格按照《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信息产业部关于调整中国互联网域名体系的公告》和《中央编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规定,对网站域名注册登记情况进行自查和整改,机构改革后的部门应及时向域名主管机构申请办理域名管理注册登记、变更、注销等相关手续。党政机关网站一级域名为“cn”,二、三级域名要按规定报经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批准。规范使用“gov”、“org”等英文域名和“政务”、“公益”中文域名,不得使用“com”、“net”等一级域名。各地有条件的街道(社区)、乡镇(村)可申请独立域名,也可在当地政府门户网站域名下衍生次级域名。

2、网络接入规范化。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全市党政机关网站统一出口接入互联网。市直机关党政部门网站经由“中国扬州”门户网站统一出口接入互联网,2011年集中管理率达80%,2012年完成全覆盖;各县(市、区)党政机关部门网站均由各地门户网站统一出口接入互联网,2011年起3年内完成全覆盖;党政机关各部门、街道、乡镇以及社区、村不独立设置服务器,由各地门户网站集中管理。各地、各部门党政机关网站要和上下级党委、政府部门网站之间做好链接,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共建和整体联动,并严格控制与其他非业务工作需要网站的链接,避免网络遭受牵连性攻击与危害。

3、网络终端规范化。切实加强部门接入互联网的网络建设管理,进一步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意识,进一步明确部门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和个人终端接入使用的安全责任。部门涉密内网严格与互联网物理隔断,公务非涉密办公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本单位工作人员个人使用的电脑、移动终端按照规定的配备地址接入网络,非本单位工作人员使用的电脑、移动终端确需接入网络,须经单位网络安全管理员检查审核批准后方可接入。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和我市关于党政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有关规定,实行党政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

组织协调、责任部门和专门审查人员具体实施、保密工作部门指导监督的管理体制,切实做到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确保网站全天候工作、信息页面正常浏览、办事和互动平台畅通有效。

4、网站运维规范化。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管理与技术并重、应急处置与长效机制并重,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安全运行维护体系,提升各地门户网站群技术支撑服务能力。各地党政机关网站原则上由各地政府信息中心(电子政务中心)负责统筹建设和运维管理,未经各地信息化主管部门批准,各地党政机关各部门不得将单位网站和非涉密网络、信息系统外包给市场化经营性IT服务机构托管;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国扬州”门户网站管理办法规定,从规章制度、人员配备、软件系统、设备配置等方面做好部门网站和非涉密网络、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确保全市电子政务工作高效安全开展。

5、网络安全规范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和《江苏省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等规范要求,定期开展等级保护测评和风险评估工作。通过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政务系统风险评估、统一互联网接入和主动开展日常信息安全巡检、定期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等工作,切实增强党政机关网站、网络和信息系统防病毒、防攻击、防泄密和反窃密能力,从整体上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水平。

三、工作计划目标要求

按照“统一规划、协同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通过有力整合和开发利用分布于各部门的各类公共服务资源,面向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强化部门间的业务协同与共享,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带动市县两级的联动与互通,打造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全面推进全市电子政府、电子党务建设及应用水平的深化,提升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能力。

2011年:完成“中国扬州”门户网站群主站和60个部门及下属单位子站的建设和资源整合共享;年内,新建的市政府信息资源数据中心和党政机关网站、重要系统信息安全监测平台投入使用。

2012年:完成其余30多个部门(单位)网站的整合工作。

1、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党务公开的要求为依据,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搭建统一规范的信息公开平台,实现全市信息公开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2、以用户为中心,依托我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通过数据交换等方式,深入推进行政权力事项网上申请、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切实为企业、市民以及其他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网上办事通道;

3、以互动交流为纽带,通过市委书记信箱、寄语市长、在线访谈、意见征集等栏目及功能建设,不断畅通市委、市政府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交流渠道,协助解决社会公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4、以提供服务为宗旨,通过个性化定制、智能终端访问、网站无障碍等建设,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满足不同类型公众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为公众提供实实在在的特色服务;

5、以党政机关网站和重要系统信息安全监测平台为载体,开展事前、事中与事后全方位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通过统一接入互联网,既可以盘活存量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又可以减少重复建设、提升安全防御能力。

结束语:

加强党政机关网站规范化建设,提升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还要进一步完善党政机关网站安全管理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党政机关网站信息安全员制度。各部门应明确一名负责人为分管领导,并确定一名政治素质较高、有一定网络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并受过网络信息安全保密培训的专职或兼职人员为网站信息安全员,健全工作网络,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并完善市县一体、部门联动的党政机关网站和非涉密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与保障体系。

建立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报告与应急处置通报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和属地化管理的原则,遇有突发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各地、各部门应在事件发现后的1小时内向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报告;根据信息安全事件性质与危害程度,由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启动相应应急预案予以分级处置。各地、各部门应在信息安全事件得到妥善处理后的1日内向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报备处理结果。

党政机关会议定点管理办法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党政机关会议定点管理,节约会议费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根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党政机关会议定点管理,是指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委托的机构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确定一定数量的宾馆饭店或专业会议场所作为党政机关举办会议场所(以下称会议定点场所)的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 各级党政机关举办的会议,除采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方式以及在本单位或本系统内部会议室、礼堂、宾馆、招待所、培训(会议)中心等举办的外,应当在会议定点场所召开。

第四条 省级(含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下同)财政部门统一负责本地区党政机关会议定点管理。各省级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各级财政部门在会议定点场所的政府采购和日常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分工。

第五条 各地区确定的会议定点场所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资源共享,各级党政机关举办会议共同使用,执行统一的会议定点场所目录和相同的协议价格。

第二章 会议定点场所及协议价格的确定

第六条 会议定点宾馆饭店应当具备保证会议所需要的住宿房间、会议室、餐厅以及相关设施。

专业会议场所应当具备会议所需要的会议室等相关设施。

第七条 确定会议定点场所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数量适当。会议定点场所的数量以能满足党政机关会议需要为宜。

(二)布局合理。会议定点场所的分布要合理,交通便利。

(三)档次适中。兼顾不同地区和不同级别党政机关会议的需要,确定不同档次的会议定点场所。

(四)价格优惠。宾馆饭店、专业会议场所对会议的收费给予优惠。

(五)公开公平。对各类宾馆饭店、专业会议场所等应执行公开、统一的政府采购标准。

第八条 会议定点场所应当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因特殊情况需要采用公开招标以外方式采购的,应当报经省级财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九条 会议定点场所政府采购的内容包括住宿房间价格、会议室租金和伙食费。住宿房间价格按标准间、单人间和普通套房三种类型确定。会议室租金按照大会议室、中会议室、小会议室三种类型确定。伙食费标准按照每人每天确定或明细到单餐。

会议定点场所的政府采购控制价格由具体负责政府采购的财政部门按照不高于本地区会议费管理办法规定的开支标准确定。

第十条 具备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条件的宾馆饭店、专业会议场所可以参加会议定点场所招投标。

党政机关驻外地的内部宾馆、招待所、培训(会议)中心等具备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条件的可以参加所在地的会议定点场所招投标。

第十一条 会议定点场所政府采购应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十二条 具体负责政府采购的财政部门通过政府采购确定会议定点场所后,应当与会议定点场所签订协议书,并督促会议定点场所在规定时间内在党政机关会议定点场所管理系统上注册。

省级财政部门汇总本地区政府采购的会议定点场所及协议价格报财政部备案。

第三章 会议定点场所的变动调整

第十三条 会议定点场所实行动态管理,两年调整一次。

第十四条 根据工作需要,各地财政部门可以对会议定点场所进行调整,调整办法由省级财政部门按有关规定制定。

第十五条 协议期满后,对符合招标文件中规定的续约条件的,经协议双方协商一致,本轮次的会议定点场所可以续签下一轮次的协议,继续保留会议定点场所资格;也可自愿退出,会议定点场所资格自动取消。

第十六条 会议定点场所在协议期内不得提高协议价格。

第十七条 会议定点场所在协议期内,由于名称、法人代表等信息发生变动的,由会议定点场所申请,经当地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重新注册,并报省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协议期内会议定点场所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由会议定点场所提出书面申请,经签订协议的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在党政机关会议定点场所管理系统办理注销:

(一)由于会议定点场所服务功能发生变化,不能满足协议要求的;

(二)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会议定点场所无法正常经营的;

(三)由于其他情况导致会议定点场所无法正常经营的。

第四章 管理与监督

第十九条 财政部负责制定党政机关会议定点管理办法和会议定点场所协议书的主要条款,统筹推进党政机关会议定点场所管理系统建设,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全国党政机关会议定点管理工作。

第二十条 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会议定点管理的.实施细则,指导、协调和实施本地区会议定点场所政府采购工作,负责本省(区、市)党政机关会议定点场所管理系统的管理与运行维护,指导、协调本地区会议定点场所注册、日常管理、处理投诉等工作,负责本省(区、市)党政机关会议定点管理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十一条 省级以下财政部门根据省级财政部门规定的职责,实施本地区会议定点场所的政府采购工作,设立投诉电话,受理对会议定点场所的投诉,对投诉进行及时处理,并定期将投诉情况汇总报省级财政部门。

第二十二条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督促本级党政机关执行会议定点管理规定,督促本地区会议定点场所履行协议规定。

第二十三条 党政机关在会议定点场所举办会议应当严格执行定点协议,不得要求会议定点场所虚报会议天数、人数、开具虚假的发票等。

第二十四条 会议定点场所有权拒绝党政机关提出的超出协议的服务项目和要求。

第二十五条 会议定点场所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经调查属实,第一次予以书面警告,第二次取消会议定点场所资格,情节严重的不得参加下一轮次的会议定点场所政府采购:

(一)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待党政机关会议的;

(二)超过协议价格收取费用或采取减少服务项目等降低服务质量的;

(三)提供虚假的发票的;

(四)未按规定提供发票、费用原始明细单据、电子结算单等凭证的;

(五)不配合、甚至干扰阻挠财政部门正常核查工作的;

(六)违反协议规定的其他事项的。

第二十六条 会议定点场所在协议期内未经批准单方面终止履行协议或因违法经营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的,根据政府采购法等规定取消其会议定点场所资格,并不得参与下一轮次党政机关会议定点场所政府采购。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各省级财政部门应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具体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备案。

党政机关管理制度 篇5

公务用车制度为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方便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费用畸高、公车私用、效率低下、超标准超编制配备、驾驶员管理混乱等诸多弊端一直为人们诟病不已。本文拟就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方案作一探讨。

一、现行公务用车制度的形成和基本内容

(一)现行公务用车制度的形成

公务车,一般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组织和个人用于工作、业务、接待等公务活动的各类汽车。我国的公务用车制度参照了前苏联相关规定,按照干部级别和干部编制配备公车。在战争年代只有团以上干部才可以骑马,建国之后逐步改用吉普和小汽车。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基本上沿袭了解放初期的供给制。1979年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1981年中央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汽车配备和用油定量包干的暂行办法》,1983年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任副部长、副省长以上干部生活待遇的几项暂行规定》对领导干部汽车配备作了相应规定。1984年以后对公务用车配备有所放松,各机关事业、社会团体等单位竞相购买公车。为了解决公车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1994年下发了《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质量档次逐步提高,车种车型不断增加,为了进一步规范党政机关汽车配备标准,减少国家财政支出,1999年中办和国办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

(二)现行公务用车制度的基本内容

为了节约国家财政开支,加强廉政建设,纠正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中攀比的倾向,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逐渐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制度。

1、公务车数量配备标准

根据现行中央和浙江省有关规定,公务用车分为领导干部专车、领导干部工作用车、机关工作用车三类。工作用车与专车的区别在于,工作用车不固定为某一领导干部或某一工作人员所使用,由机关统一调配,而专车则固定为某一领导干部所使用。专车只有高级领导干部才能配备。领导干部工作用车,厅局级以下领导干部不配专车,根据机构领导职数实行定编管理。机关工作用车,根据“三定方案”核定的编制配备公务用车。根据《浙江省省级党政机关小汽车配备数量及编制管理规定》:厅局级干部工作用车,按核定的领导干部职数每2—3人1辆的标准配备;机关工作用车,依据“三定方案”核定的编制,按每20人1辆配备。目前,厅局级以下(不含厅局级)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尚没有明确的数量配备标准。经控办审批的,厅局级以下(不含厅局级)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数量配备标准一般不会超过省级机关。

另外《浙江省党政机关汽车配备标准及管理规定》还对公务车的资金来源加以要求:党政机关不得以借款、集资、摊派、挪用专项资金等方式筹款购买小汽车,拖欠职工工资的单位也不得购买小汽车。

2、公务用车档次配备标准

根据199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规定:党政机关的其他公务用车一般配备排气量2.0升(含2.0升)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的轿车。根据2000年省委、省政府反腐败斗争联席会议[2000]3号纪要精神,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采取指定车种、车型的办法,即:地厅级及地厅级以下领导干部工作用车和各级党政机关的公务用车,可配备排气量2.0升的广州本田雅阁轿车、排气量2.0升的长春红旗世纪星轿车、排气量1.8升的上海帕萨特(手动档)轿车或排气量不超过2.0升、价格不超过25万元的其他国产轿车。

3、公务用车使用的相关规定

省部级以上高级领导干部使用专车,副省部级领导干部由单位根据需要保证用车。其他领导干部及机关干部用车则应由机关统一调配。党政机关不得利用职权向企业及下属单位借车、换车或接受下属单位的赠车。

公务车应用于公务活动。198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央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明确要求:所有机关干部和职工均不得用公务用车办私事,遇有特殊情况必须用车的,一律按规定收费。各部门都要严格执行统一规定的专车使用登记和因私收费制度。

4、我市公务用车有关管理规定和现状

近年来,我市对公务车制定了一些制度来加强公务用车的购置、养护、使用方面的管理。一是实行公务用车控制审批制度。二是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对公车采购、车辆保险费列入政府采购范围。2004年江山市财政局发布《关于对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车辆产行定点保险的通知》,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车辆保险实行政府采购,未按规定办理车辆保险的,车辆保险费财务不予报销。三是其它规定。2002年江山市财政局印发《江山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规定》,对公务用车驾驶员给予每行使1公里0.08元的里程补贴,同时要求各单位建立车辆使用调度制度,严格按出车任务登记行车里程。建立驾驶员安全行车责任制,对全年安全行车无事故的驾驶员,单位可在人保公司出具的《关于机动车辆无赔款优待的说明》所列示的金额范围内进行奖励。2004年中共江山市纪委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务车辆管理坚决纠正违反规定学习驾驶技术和驾驶公车问题的通知》,要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准公费报销私自学习驾驶技术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因违反规定驾驶公车造成交通事故的,不准利用职务的影响干预交通事故的处理,严禁用公款支付交通事故赔偿等费用。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个人作出相应的赔偿。

截止2005年底,我市公务用车已有 410 辆,其中市级机关部门 365 辆(含公检法系统 120 辆),乡镇一级政府 45 辆,平均每个单位(不包括自收自支事业单位)2辆。

二、我市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问题

虽然上述制度在规范公务用车使用、降低财政支出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等级观念、攀比心理、监督乏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很多弊端。

一是公务用车费用高,财政负担沉重。根据对我市纳入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的单位调查显示,2003年至2005年平均每辆公务用车的年使用费用3.14万元以上,司机的工资及福利在2.05万元以上,平均每辆公务用车的运营成本在5.2万元,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2005年全年车辆运行成本为1460万元,分摊到当年各单位财政供养人均负担4700元,当年新购公务用车30辆,购置费为692万元,全年车辆费用为2181万元,占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经常性支出23172万的9.41%,约占公用支出的三分之一。虽然随着工作人员工资、福利、购房支出大幅增加,经常性支出总额大幅增加,但公车费用所占比例还在提高。高昂的公务用车消费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其他正常公务的开展,有的甚至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正常发放,给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从而减少了我市的其他建设和社会事业经费的投入。下面是我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的一些费用数据,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公务用车费用高的问题。

2003年—2005年纳入会计集中核算单位公车费用统计表

项目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年初汽车数量

241

265

280

本年购置汽车数量

33 30 本年购车金额合计

6,772,407.39

7,043,481.00

6,916,647.00

本年核销数量

18 16 年末汽车数量

265

280

294

车辆运行费用合计

7,674,450.81 8,481,390.28 9,011,401.07 年均车辆数

253.00

272.50

287.00

每辆平均运行费用

30,333.80 31,124.37 31,398.61 驾驶员工资及福利合计

5300000 5600000 5880000 公务用车费用合计

19,746,858.20 21,124,871.28 21,808,048.07 公车费用占经常性支出比例

0.0815

0.0846

0.0941

二是公务用车私用现象严重。按规定公务用车不得用于办私事,但由于公私界限难以区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公务用车私用现象极为普遍。社会上广为流传着“三个1/3”:在公务用车使用中,办公事占1/3,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这句话也正是反映了公务用车私用现象是很普遍的。在我市,公车接送小孩上学放学,公车用作婚车等现象也屡见不鲜,相关制度也难以遏止。笔者认为公车私用不是占小便宜的简单问题。它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成了“官位的炫耀”。这种流动的腐败广告,极大地损害了机关干部形象,甚至起到反面教材的作用。

三是公务用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一方面,有资料表明,社会其他运营车辆每万公里运行成本为8215元,我市公务用车每万公里运行成本在1.5-2.5万元之间(不含车辆折旧)。每辆出租车的使用效率为公务用车的5倍,而运营成本仅为公务用车的13%左右。另一方面,我市部分单位由于缺乏公车管理的具体规定或虽有规定却执行不力,也存在车辆修理费用、燃油费用畸高等现象。再一方面,目前纳入核算中心的单位借口无车辆或车辆不足,租车使用的,据2005年统计,涉及16个单位,其费用高达42万余元。最后是车辆行驶里程不同,高的全年驾驶近六万公里,低的却不足 一万公里,这里虽有出差长短途的区别,但利用程度利用效率高低不同,存在浪费却是事实。

四是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有些部门的领导不是从工作需要出发,而是把公务用车看成是一种“待遇”,是“地位”与“权利”的象征。在这种思想驱使下,有些部门不管条件是否许可、车辆是否超编、有无购买能力,都要购车。一是超编制配备。政府不批有的就以下属企业或单位的购车,到目前为止,产权属于其它单位,却由自身交纳相关车辆费用的据不完全统计有 11辆。二是超标准配备。将超过政府采购价车价款以装修或其它费用开具。三是超豪华装修。由于对车辆装修缺乏明确的规定,个别单位车辆装修费用很高。

五是驾驶员管理混乱。目前我市机关驾驶员主要有正式在编的机关工人、招聘合同工,但大多数为临时工身份,由于用人权在各单位,全市缺乏相应的驾驶员管理制度,对驾驶员的招聘、使用、待遇等各单位参关差不齐。经不完全调查,有的单位驾驶员享受正式干部一样的待遇,有的月工资仅为600元,并且没有参加各类保险。这就导致了驾驶员素质不一,流动性大,对公务用车的维护和使用也缺乏责任感,也很容易产生公车私用、费用畸高等现象。

三、当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

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弊端,破坏了党和国家在群众中的形象,人民群众要求改革的呼声很高,迫切需要对现行公务用车制度进行改革。1998年9月,国家体改委制定了《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部分中央机关进行车改试点,同时我省杭州、义乌等地也启动车改试点。从先行改革的地方情况分析,改革的思路和举措大体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一)公务用车分配货币化。取消或保留少量公务用车,公务人员(有些地方是主要领导除外)彻底取消公务用车待遇,按级别、岗位发放交通补贴。从目前情况看,已进行车改的地方,大多数采取了此类方法。交通补贴的发放又分为按月发放(以现金的形式随工资发放)、一次性发放、包干使用等形式。

1、按月发放交通补贴。对公务用车实行货币化改革,即以货币形式发给公务员交通补贴。其具体的做法是:车辆向社会公开拍卖。领导干部、司机均可参加竞拍,领导干部、司机可享受拍卖价一定的优惠。行政、事业编制的司机进行转岗或适当安置。干部按照职务、岗位发放交通补贴。

2、一次性发放交通补贴。一次性发放即给车改对象一定数额的购车补贴,并由公家负责车辆保险、养路、年审等固定性费用,其他如汽油、维护、路桥、停车等日常费用均由个人支付,单位不再发给其交通补贴。具体做法是:一次性给车改对象每人发购车补贴,明确个人享有使用权期限,产权依然归单位所有,期限满后产权归个人,公家不再负担任何费用。

3、包干使用交通经费。包干使用即对用车费用限额包干,超支自负,节余按比例给予奖励。这种费用补贴方式整个过程不出现货币,避免了一些矛盾,也被称为“准货币化模式”。

(二)公务用车服务市场化。一是实行“公务用车租用”,即部门、单位相对集中的区域将车辆集中管理,成立车辆管理服务中心,将党政机关现有公务用车整建制转为经营性实体,模拟市场经营实行有偿服务。按市场租车计价方式,向部门、单位和个人提供有偿用车服务。公务人员按照级别、岗位发放交通补贴或实行费用包干,需用公务用车时按里程、车型交纳费用。这种改革方式的最大好处是积极稳妥,既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原有公务用车制度的弊端,又照顾到目前驾驶、后勤人员无法安置的现状。

二是实行“私车公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私有车辆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机关工作人员,私车公用就是指当公务需要时,由单位指派干部驾驶自备车招待公务,补助标准以二人乘坐公交车及三轮车计算。其优点就是能有效解决派车难、节约经费开支、提高工作效率等问题。也能达到减少公务用车数量、方便工作的要求,针对目前的公务用车制度也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化。完善现有的公务用车制度,控制车辆的购置、使用和维修,堵塞公务用车管理中的漏洞。在完全取消公务用车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一些地区通过严格控制公务用车购买,规范公务用车使用、维修制度等,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监督和管理。

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破释

在上述三种方案中,货币化、市场化两种方案中,实际上都是货币赎买现行公务用车的制度。货币化方案以分期付款方式支付公务用车费用。所谓的市场化方式,则以费用包干方式让公务员从政府车辆服务中心或社会上获取公务用车,并以包干费用节约部分的一定比例奖励给个人的方式鼓励公务员少用车。

从两种方案的改革实践来看,两种方案都在初期有效降低了公车费用,但是还存在很多争议,一是货币化方式公车补贴标准难以做到科学合理,因为一般只是考虑到领导级别或地区差距,但很难细化到岗位,补贴难以平衡,容易产生不作为或低效率,也容易导致公车费用反弹。二是市场化方式可能促使公务员减少公务次数来节约包干费用,以获得节约奖励,或者以公务员节约的包干费用用于私事上。三是一次性处理公车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目前一些试点单位主要是通过内部认购和公开拍卖两种方法来解决。若采取优惠认购的方式,有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

另外,公务用车货币化、市场化方案还面临着另外三个难题。一是难在现有驾驶人员和车辆的处理上。现在机关的驾驶人员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有行政编制的公务员,一类是事业编制人员,还有一类是临时工或合同工。对于临时工、合同工可以采取辞退或解除合同给予补偿的办法解决。如何安置前两类人员,特别是在短期内大批量地安置好这些有正式编制的驾驶人员绝非易事。二是难在改革方案的制定上。由于现阶段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公务用车的多重标准和公务用车自身的不确定性,要给每个公务人员确定出一个既能体现公平合理,又能促进廉政勤政的货币补助(或包干费用)额度很难。三是财政和社会的承受力也是公务用车货币化、市场化改革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目前车改的补贴标准动辄每月两三千元,比公务员的工资还高,远远超过财政和社会承受力。

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化方案应该说不是一种改革方案,而是现行公务用车制度的一贯要求。公车增加(更新)过快,使用效率不高以及公车私用等突出问题,从理论上说都可以通过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来解决。但实际情况是,思想观念和权力构成没有实质性变化,公车不仅大量存在而且管理分散,仅仅靠制度来解决公务用车中的问题是十分困难的。其实我们缺少的不是制度,缺的是执行。如中央规定因私用公务用车要收费,但公务用车几乎是有2/3用于私事上,但从来没有人因私使用公务用车而交纳了用车费,也没有人去关注因私用车是否收了费。强化管理的核心在制度,执行制度的关键在领导,而现在许多单位的公车主要是为领导干部服务的,有的已经成为领导干部个人权力和身份的象征。在这种体制下,依靠领导干部的所谓自觉性采解决他们自身或身边存在的问题是不现实的。因此,如果不改革现行公务用车的体制机制,仅仅局限在管理层面上做文章,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管一时而难管长远。

综上所述,货币化、市场化方案实行的补贴政策,是现行公务用车制度的另一种方式,是以包干费用的方式代替公务用车的监督管理。但过高的补贴标准不符合我国的现阶段国情,也不符合公务用车仅仅是以车代步工具的理念。经过各地车改实践后,发现群众对这种改革方式并不认可,认为是公务用车的另一种腐败。因此浙江省于2005年3月叫停了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化方案则是现行公务用车制度的深化,难以摆脱“制度归制度,执行归执行”管理上的窠臼。从上述矛盾可以看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改革,没有一定的决心,没有一定的牺牲精神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五、面对车改我市应当如何接轨

在目前车改方案不是很成熟的前提下,笔者认为我市应当静观其变,同时采取积极的对接办法——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化。完善现有的公务用车制度,控制车辆的购置、使用和维修,堵塞公务用车管理中的漏洞,提高公车运行效率。在完全取消公务用车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通过严格控制公务用车购买,规范公务用车使用、维修制度等,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监督和管理,为下一步公务用车改革做好准备。

1、深化公共财政改革,规范车辆购置行为。

细化车辆费用预算,严格预算执行,控制车辆费用的增长。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小汽车配备和实行编制管理的规定,制定公务用车购置审批规程,对以下属单位名义购置和上级部门统一购置的车辆也应报财政备案。负责审批车辆配备、更新计划的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认真执行车辆报废标准。利用职能部门的权限,对车辆进行调剂使用,严格控制公务用车的增长。

2、完善车辆管理制度,加强车辆管理。

一是建立公务用车的车辆档案制度,准确掌握各单位的车辆的应配数量、实有数量、购置年限、车辆使用、维修状况、费用支出情况等,实行单车管理,有条件的可纳入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便实时查询。二是对所有的公务用车进行统一着色,或者统一喷涂醒目的标志,便于公务用车的管理和监督。三是设定车辆管理的职能单位,制定具体的车辆使用管理办法,规范公务用车的使用程序,明确管理的职能范围。四是恢复完善车辆定点维修制度,将车辆装修和用油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3、实行车辆费用定额控制制度。即在建立严格的公务用车使用制度下,按各种具体车型和状况,按行驶公里定额包干招标维修费、燃油费,驾驶员补贴等各种费用。一是根据车辆型号、状况、性能,使用年限、耗油率等指标确定公里费用定额。二是取消驾驶员各种出车待遇。三是按车辆定额实行节约奖励。

4、制定全市的驾驶员管理制度。一是统一驾驶员的招考和调剂。保证驾驶员数量的合理性和人员流动的稳定性,保证驾驶员的质量。二是引入奖惩机制,加强驾驶员考核。驾驶员岗位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视同一般干部考核,应根据其特殊性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

江苏省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规定 篇6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精神,进一步规范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以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办发〔2013〕22号),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江苏省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本规定所称公务,是指出席会议、考察调研、执行任务、学习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工作等公务活动。

第三条

公务接待应当坚持有利公务、务实节俭、严格标准、简化礼仪、高效透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实际,完善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制定公务接待标准。

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本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工作,指导下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工作。

乡镇党委、政府应当加强公务接待管理,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和开支标准。

第五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加强公务外出的计划管理,科学安排和严格控制外出的时间、内容、路线、频率、人员数量,禁 止异地部门间没有特别需要的一般性学习交流、考察调研,禁止重复性考察,禁止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禁止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

公务外出确需接待的,派出单位应当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告知内容、行程和人员。

第六条 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范围,不得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国家工作人员不得要求将休假、探亲、旅游等活动纳入公务接待范围。

第七条 接待单位应当根据规定的接待范围,严格接待审批程序,建立健全公务接待审批制度,对能够合并的公务接待统筹安排。经负责同志审批的接待方案,接待单位要严格执行,为公务活动提供服务保障。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一律不予接待。

公务活动结束后,接待单位应当如实填写接待清单,并由相关负责人审签。接待清单包括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目、时间、场所、费用等内容。

第八条 公务接待不得在机场、车站、码头和辖区边界组织迎送活动,不得跨地区迎送,不得打电子屏滚动标语,不得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得安排群众迎送,不得铺设迎宾地毯,不得组织专场文艺表演,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各类纪念品和土特产,不得组织到营业性娱乐、健身场所活动。

第九条 接待对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自行用餐。确因工作需要,接待单位可以安排一次工作餐,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接待对象的三分之一。

工作餐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

第十条

接待住宿应当严格执行差旅、会议管理有关规定,一般安排在内部接待场所或定点宾馆,不住豪华酒店、会所。接待单位不得超标准安排住房,住宿用房以标准间为主,接待省部级干部可以安排普通套间。住地不搞突击装修装饰,房间不摆放鲜花、高档生活用品和豪华家具等设施,不额外配发洗漱用品。

第十一条 省领导到地方考察调研时召开的各类会议,会场布置要简朴,不制作背景板,不摆放花草、香烟、水果,不安排茶歇,不发放材料袋、笔和记录本。

第十二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加强对公务接待经费的预算管理,合理限定接待费预算总额。公务接待费用应当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单独列示。

禁止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差旅、会议、培训等费用,禁止以举办会议、培训为名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禁止向下级单位及其他单位、企业、个人转嫁接待费用,3 禁止在非税收入中坐支接待费用;禁止借公务接待名义列支其他支出。

第十三条 接待费报销凭证应当包括财务票据、派出单位公函和接待清单。

接待费资金支付应当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当采用银行转账或者公务卡方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第十四条

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应当建立健全服务经营机制,推行企业化管理,推进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与市场接轨,建立市场化的接待费结算机制,降低服务经营成本,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逐步实现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各级党政机关不得以任何名义新建、改建、扩建内部接待场所,不得对机关内部接待场所进行超标准装修或者装饰、超标准配置家具和电器。推进机关内部接待场所集中统一管理和利用,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第十五条 积极推进公务接待服务社会化改革,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为公务接待提供住宿、用餐、用车等服务。推行接待用车定点服务制度。

党政机关管理制度 篇7

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委机关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铺张浪费现象, 例如:办公区照明、办公用品购买, 都存在着一定的浪费, 尤其是会议费支出方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 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使得各种会议费用持续上涨, 部分同志受到以往惯例的影响, 节约意识淡薄, 加上我委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 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着薄弱环节, 种种原因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开销。随着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日趋深入, 中央对部门预算的安排一直坚持从严从紧的原则。近几年, 财政预算绝对数虽有所增加, 但扣除物价上涨、工资增长等因素, 实际预算还是在减少。在资金逐年递减而治黄任务却日益艰巨的情况下, 委机关的经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而各种浪费现象导致的运行成本增加, 更激化了这种矛盾。为了保证机关的正常运行和机关职工的正常生活, 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节约机制, 改善不利于治黄事业发展的局面。在机关树立节约意识、节约观念, 开展形式多样的资源节约活动, 积极创建节约型机关已经势在必行。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 为了保障治黄事业的长远发展, 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和职责的全面履行, 黄委机关积极行动, 切实加强机关行政经费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机关财务处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加强机关财务管理, 提倡厉行节约, 大力压缩公用经费开支, 努力提高水利资金的使用效益。

1 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管理, 强化预算约束, 从源头厉行节约

全面贯彻部门预算改革精神, 严格按照“二上”、“二下”的程序组织编制部门预算。牢固树立“先有预算, 后有支出”的观念, 强化预算的约束力, 大力压缩单位公用经费的开支, 遏制公用经费的增长。

(1) 在预算编制环节, 年初组织有关业务部门提出初步预算, 财务部门在对以前年度预算的收支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下一年度各部门的工作计划、任务, 分清轻重缓急、保证重点、量力而行, 认真做好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项目经费等编制工作。

(2) 在预算执行环节, 各项支出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没有预算的不能支出, 批准的预算项目按规定开支。人员支出严格按规定的标准和渠道;公用经费开支严格控制行政性消耗;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做到不混淆。

(3) 在预算管理环节, 首先确保人员经费开支, 保证机构的正常运转, 其次大力压缩公用经费的开支, 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杜绝铺张浪费, 建立了严格的经费开支审批制度和经费开支报销程序, 努力提高水利资金的使用效益。

2 完善制度, 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加强对资金的严格控制, 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用

2.1 严格控制招待费、会议费, 并完善了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

进一步加强招待费管理, 严格控制接待标准, 陪餐人数、规模。明确规定接待程序和要求, 对外接待一律由承办处室向分管领导报告, 各部门接待司 (局) 级以上人员时, 须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 具体接待方案统一由办公室接待处制定, 具体陪餐人员由委领导审定;接待县 (处) 级以下人员时, 由各部门负责, 原则安排机关职工食堂就餐。机关的接待费管理原则是:总量控制, 限额包干, 节约奖励, 超支自付。具体办法是:年初根据各部门的情况, 确定其一年合理的接待用餐限额。一年下来, 节省出来的餐费可滚存到明年, 一旦超过限额, 财务就不予报销, 由部门负责人自己支付。

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精简会议改进会风的精神, 机关大力倡导网络、视频、电视电话会议, 并进一步完善了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该办法严格了会议审批制度, 严格控制会议规模、数量、会期。并进一步加强了对会议费的审核, 报销时要求出具会议费用清单 (包括伙食费、住宿费、会议室租赁费以及与会议相关的杂项费用, 住宿费要具体到房间号、价位标准、起止时间等要素) , 严禁虚列会议费支出套取资金, 严禁以会议名义组织公款旅游。

2.2 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 严格细化日常消耗品管理

近几年, 黄委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不断提高机关信息化水平, 黄委新的综合办公系统已成功运行三年, 该系统实现了水利部及委属单位的办公系统一体化, 基本上实现了黄委系统的无纸化办公, 最大程度实现了资源共享, 对各种资源的节约,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制定了《机关部门车辆用油管理办法》、《黄河水利委员会机关小件办公用品管理办法》和《委机关办公机具、家具配置标准》。对于车辆用油结合机关的实际情况, 本着“集中采购、定车加油、包干使用”的原则, 对在机关登记备案车辆的用油实行定车定量, 有效控制了车辆用油的浪费现象, 增加了节油降耗透明度;对机关各部门办公用品的购置、保管、领用、报销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避免了公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建立健全了机关工作人员办公设备的配备标准, 对以后办公机具、家具的配备也作了详细的规定, 从而控制了由于办公设备的闲置而造成的浪费现象。

3 采用条码技术,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提高资产的利用率

国有资产是各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和完成行政工作任务的物质基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任务就是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率,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保障作用, 这也是建立节约型机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3.1 建立了固定资产责任人制度, 对保管不善者制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

针对以往重购轻管、重复购置的现象, 机关制定和完善了《黄委机关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该办法从固定资产的标准、分类到固定资产的管理、清查、报废, 以及固定资产丢失的责任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使固定资产管理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杜绝管理漏洞,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该办法加强了固定资产保管制度, 做到购置要验收, 领用有登记, 保证账与实务一致, 并建立了固定资产使用人责任制度, 确保资产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用, 对由于管理不善造成固定资产损毁、丢失的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根据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规定了相应的赔偿标准, 并规定相关部门三年内不得增配任何固定资产。

3.2 采用条形码技术进行单件管理, 提高了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由于机关固定资产具有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等特点, 管理难度大, 依赖传统的手工加行的管理方式, 由于管理单据众多, 盘点工作繁重, 需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 资产统计工作异常困难, 信息反映不及时, 经常导致资产重复购置。为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机关采用了固定资产条码管理系统, 通过先进的条码技术对固定资产实物从购置、领用、转移、盘点、维修、报废等全方面进行全方位准确监管, 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避免了盲目采购带来的浪费, 提高了资产管理效率, 降低了固定资产管理成本。

党政机关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高校党政办公室;地方党政办公室;管理;创新

1.高校党政办公室工作的重要作用

1.1高校党政办公室是高校党委行政的“参谋部和后勤部”

高校党政办公室承担着为领导决策提供资料、信息和建议,对领导工作部署进行组织、协调、督查、反馈以及协助领导处理日常事务的任务,这一直接为领导工作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办公室的特殊地位,从领导科学高度看,办公室属于决策系统和服务系统,其地位至关重要。

1.2高校党政办公室是高校党委行政的“神经中枢和传达室”

办公室是一个综合办事机构,既靠近领导也接触群众,承担着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工作,敏感度高,灵敏性强,有着明显的全局性、综合性、协调性、指导性和服务性。因此,高校党政办公室处于中心枢纽地位,是各级部门工作的“龙头”。

1.3高校党政办公室是高校党委行政的“桥梁和窗口”

高校党政办公室经常接收承办上级、下级和兄弟单位的来文来函,接待上级、下级和兄弟单位的来人、来信和来访,其精神面貌的好坏、办事效率的高低、待人接物的水平,都展示着高校的风貌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高校党政办公室起着桥梁和窗口的作用。

总之,高校党政办公室整体运转机制的优劣,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党委行政的形象,轻则影响机关、系部的办事效率,重则关系到高校事业发展的兴衰成败。

2.地方党政办公室与高校党政办公室在管理模式上的区别

2.1组织形式不同

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室通常是专职联系关系。以县政府机关为例,一个秘书和一个主任(副主任)通常对应联系一个县长(副县长)及其分管的业务部门,而高校办公室秘书却是多个秘书和副主任只对主任负责,主任只对院长及副院长负责的粗略组织形式,造成职责分工不够明确,部门联系较混乱、秘书工作杂而不专、主任陷入繁杂事务疲于应付而无法抓大放小谋划全局等弊病,无法真正发挥高校办公室人员的参谋助手作用。

2.2议事制度的管理方式不同

以县政府机关为例,县政府的县长办公会,除人事等议会外,作为单线联系的秘书、主任(副主任)都有资格参加旁听,这样可以使相对应联系的秘书、主任(副主任)及时掌握工作新动态,更好地领会领导工作意图,做好参谋助手作用。而高校的院长办公会,只有主任能参加,秘书、副主任参与旁听的机会很少,处于信息“失聪”的状态,无法充分发挥秘书、副主任的参谋助手作用。

2.3办文制度的管理方式不同

行政机关的上级来文或分管部门来文,都要经过专职对应的秘书、主任(副主任)初步阅处后呈交分管的领导批示,这样可使对应联系的秘书、主任(副主任)及时领会上级及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为做好领导的参谋助手打下扎实的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机关强调秘书必须在写文件摘要的同时,必须写拟办意见才能呈交分管主任(副主任)写拟办意见,这样使得秘书也能得到办文办事的锻炼,为秘书的增长才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高校的秘书通常无法看到上级的有关文件,更无法写拟办意见,只有主任一级才可看到和写拟办意见给正副院长,而后转给有关部门承办。秘书在此环节上属于架空位置,不但没有学习上级文件的机会也没有获得拟办文件的锻炼机会,致使办事或撰写领导讲话稿,吃不透上级的精神和领导的意图而举步维艰,质量不高。

2.4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政治地位和待遇不同

行政机关的办公室人员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并且长期在领导身边工作,他们容易学到好思想、好作风和好方法,也经常得到培训提高的机会。因此,行政机关把办公室定位在教育人、培养人、锻炼人、输送人的好地方的高度上,人员流动较快。对德才兼备者,往往大胆提拔使用,或下乡任职锻炼或提拔到分管联系的业务部门做副职领导等,因而办公室人员工作积极性高,工作质量高,创新意识强。

而高校办公室人员就难遇此殊荣,往往被认为在专业技术职称竞争中失利的人才去做秘书。某些高校甚至有着“什么也教不了、什么也做不了就给他做秘书吧”的用人思路,致使高校秘书水平整体下降。个别学校甚至办公室领导写请示也存在“一事多请”等不会写公文的尴尬现象。秘书的地位被忽视,与高校办公室的中枢功能的高素质要求相悖甚远。

高校对办公室人员的忽视还体现在“聘用”上而不是“培养”上。只用而不培养的急功近利思想,使办公室人员很难有公派培训的机会,也很难得到锻炼提高、提拔的机会,秘书一做就是好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也大有人在,人员流动像封闭的湖水般缓慢,工作厌倦感与日俱增,办公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有志者看不到发展的前途,只好分出精力“耕自留地”——也走一般教师的专业职称的路子,或谋求“跳巢”的机会,无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的秘书人才,无法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直接影响了高校办公室的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3.高校党政办公室管理创新的思考

高校办公室工作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办公室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高校办公室的干部素质和整体综合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办公室的参谋助手作用没有得到增强。因此,高校办公室的规范化建议应该借鉴行政机关长期探索而形成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进一步加强对办公室工作的领导

高校党委行政领导要达成共识,加强办公室的领导。要明确一名院校领导分管办公室工作,同时,要明确办公室人员的职责分工,经常过问和听取办公室的意见和建议,关心办公室的工作和干部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首先,要配足配齐办公室人员,要挑选那些素质较高,能力较强,服务态度较好的同志充实到办公室队伍中来。

其次,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发挥办公室人才库的作用。办公室人员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并且长期在领导身边工作,他们容易学到领导的好思想、好方法、好作风。因此,办公室应该是教育人、培养人、锻炼人、输送人的摇篮。要重视对办公室干部的培训和培养,每年应创造机会给他们去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对德才兼备的同志要大胆提拔使用,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年纪轻、能力强,但又缺乏经验的同志下派到机关、系部基层锻炼。因工作需要确需保留一部分优秀干部的,对这些业务骨干,应该关心爱护,按照条件能就地提拔的就提拔,或安排一些相应的非领导职务。同时,各级领导既要充分发挥办公室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又要在工作中生活中关心、爱护他们,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三,要确保办公室的业务经费,不断改善办公室的工作条件,添置先进的办公设备,加快办公室的自动化步伐,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3.2充分发挥高校党政办公室的参谋助手作用

一是要完善办公室工作的日常运转机制。为使办公室干部朝着专业化、行业化发展,院领导不仅要有明确的分工,办公室干部也应有明确的分工。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科长、副科长、各科室分工一定要明确,职责一定要分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就目前高校办公室工作格局而言,笔者认为,采取一个专职秘书、一个副主任对应联系一个或两个副职院校领导,一个主任和一个专职秘书对应联系院长和书记的工作机制较为科学。上级文件及部门来文也要遵循这条对应工作链,先经过对应秘书、副主任提出文件内容摘要、拟办意见,再呈交对应的分管领导审阅批示,如需提交正职院领导或班子会讨论的,由分管院领导批示,转交正职或班子会议讨论。这样的工作分工格局有利于办公室干部学习领会上级及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更好地协助院领导做好分管的工作。下面对应的机关和系部也应有固定联系对应的秘书和副主任、院领导,形成事务信息一脉相承的业务办理默契,提高办事的精准度和效率。也有利于使办公室主任、正职院领导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在事关发展全局的大事上来,实现抓大放小,谋划全局发展的大事上来。为使这种职责分工具有严肃性,建议党政办公室应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以形成严肃的公信力。

二是院长办公会除了人事讨论外,一般情况下应该要求秘书、副主任参加旁听,这样可使相对应的秘书、副主任“耳聪目明”,真正领会院领导的决策,同时可创造如何议事、办文的学习机会,从而提高办公室干部的参谋助手作用。

3.3不断提高办公室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办公室的参谋作用、助手作用、协调作用和信息反馈作用,是衡量办公室建设水平及其成员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办公室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工作必须高标准高质量,其工作人员必须高素质高水平。

参考文献

[1]王 瑾.浅谈新时期高校办公室工作创新思路[J]学理论.2010.31

[2]吴水爱.浅议高校办公室管理创新[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4

上一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下一篇:太傻网新gre考试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