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实施方案

2024-09-29

党政机关实施方案(共8篇)

党政机关实施方案 篇1

XX乡无烟党政机关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提高我乡党政机关干部职工控烟意识,结合我乡创建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广大党政机关干部职工的身体健康为目标,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在控烟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积极创建无烟党政机关,扎实推进“健康XX”建设。

二、实施范围

全乡党政机关以及各级党政机关派出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

三、工作目标

结合市级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在全乡全面开展无烟党政机关建设工作。到2021年年底,XX乡党政机关建设成无烟党政机关。

四、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即日起-2021年6月20日前)

深入学习控烟相关政策法规,掌握控烟基本纲要,制定无烟党政机关建设计划、管理规定、工作制度,建立控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制定无烟党政机关创建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1年6月20日-2021年9月底)

1.制定本单位相关控烟文件,全面启动无烟党政机关创建工作,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进行动员教育。

2.规范设置控烟标识和室外禁烟区。张贴《无烟党政机关标准》,广泛张贴或摆放禁烟标识,禁烟场所不得摆放烟具。

3.开展控烟宣传教育。一是设立禁烟宣传栏,走廊张贴宣传语,积极营造良好的控烟氛围。二是适时安排禁烟讲座和培训,提高控烟劝烟能力。三是定期监督检查,维护无烟环境。

4.党政机关范围内和周边禁止销售烟草制品,无烟草广告。

5.机关无烟草赞助。

(三)自查整改阶段(2021年10月1日-10月24日)

1.按照《无烟党政机关建设指南》和《XX市无烟党政机关评估验收标准》,逐条逐项进行检查自评,对本单位创建无烟党政机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整改,进一步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2.坚决做到本单位所辖区域内无人吸烟、无烟具、无烟蒂,使本单位控烟工作逐步走向自觉化、规范化、长期化的健康模式。

(四)总结申报阶段(2021年10月25日-10月29日)

对本单位创建无烟党政机关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总结,自评合格后务于10月30日前向XX市XX区爱卫办递交申请验收材料,接受“无烟党政机关”考核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要充分认识无烟党政机关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成立创建无烟党政机关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安排专人负责创建工作。

(二)加强考核,强化管理。

无烟党政机关建设实行“自愿申报、分批验收、抽查考核、动态管理”的原则。

(三)加强监督,巩固成效。

乡社事办要全面贯彻《中央文明办关于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无烟党政机关的监督管理,建立监督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辖区内无烟党政机关建设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并及时通报有关结果。

(四)加强宣传,形成合力。

加强无烟党政机关建设的宣传活动,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采取不同的控烟措施,让广大机关干部职工高度关注和充分认识吸烟的社会危害性和控烟重要性。对无烟党政机关建设的典型做法进行宣传报道,带动本乡无烟党政机关建设工作全面开展。主动配合开展控烟、戒烟工作,充分调动全乡机关干部职工参与控烟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加快推进无烟学校、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社区和无烟家庭等建设。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社事办,承担全乡党政机关控烟工作的组织管理,制定工作方案,协调乡属各机关单位开展控烟工作、通报监督暗访的情况等工作,定期召开控烟工作会议,对全乡党政机关控烟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何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钟弘燕同志担任信息联络员,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相关事宜。

附件:1.无烟XX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制度

2.无烟XX管理规定

附件1

无烟XX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制度

为全面推进无烟XX建设,切实维护干部职工身体健康,特成立无烟XX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XX同志担任,成员包括XX、XX。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XX同志担任。具体工作制度如下:

一、主要职责

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无烟XX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审定有关规定并推动实施,组织无烟XX建设自评验收等。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主要任务分工

(一)开展控烟监督巡查。

负责部门:社会事务办公室。

(二)开展控烟宣传相关工作。

负责部门:社会事务办公室。

(三)开展劝阻吸烟、戒烟等技能培训。

负责部门:社会事务办公室。

(四)开展无烟XX建设考核奖励和批评教育。

负责部门:XX乡纪检监察。

(五)开展无烟XX建设效果自评工作。

负责部门:社会事务办公室。

三、工作规则

领导小组原则上在每年初召开会议,听取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进展情况汇报,部署下一步工作。因工作需要可临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

在无烟党政机关建设期间,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每半年召开1次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可根据需要,临时召开相关会议。

附件2

无烟XX管理规定

一、XX乡政府室内室外全面无烟,即无人吸烟、无烟味、无烟头。

室内不得摆放任何烟缸烟具。

二、XX乡政府所有干部职工应当树立从我做起的意识,争当控烟表率,自觉做到不在禁烟区域吸烟、不敬烟。

三、会议室、政府大楼入口处、便民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食堂、楼梯、洗手间等重点区域张贴醒目的禁烟标识。

四、机关辖区内禁止销售烟草制品以及各种形式的烟草广告。

五、机关各部门不得接受烟草赞助。

六、鼓励和帮助吸烟职工戒烟,对主动戒烟并成功戒烟的职工给予表扬。

七、发现干部职工在办公大楼内吸烟或摆放烟缸烟具,1次通报批评所在部门:一年内累计发现3次及以上,取消干部职工本人和所在部门当年评优资格,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八、来访者在室内吸烟的,被访者有义务阻止。

九、干部职工都有义务对控烟工作进行宣传和监督,对吸烟者耐心劝阻。

十、各部门设立控烟监督员,负责本部门控烟工作。

十一、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进行控烟工作巡查或抽查,不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检查,并通报结果。

本规定自2021年6月20日起施行。

党政机关实施方案 篇2

笔者对自行设计和施工的, 于2013年5月竣工的某机关大院 (以下简称“大院”) 的绿化工程进行了分析研究, 有关绿地的数据来自图纸, 有关绿化配植的资料来自踏查和竣工资料。需要说明的是, 虽然竣工不久, 但大部分绿化效果已经可以看到, 只是少部分中远期绿化效果, 尚不能获得照片, 暂只能从图纸和种植现状来评估。以下是有关报告。

2 机关大院建设布局及绿地系统规划

该机关大院坐落于某市环城南路北侧、低丘陵的南缘, 地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长夏无冬, 日照充足, 雨量充沛, 温差振幅小, 适合多种园林植物生长。用地红线将大院勾勒出东西长260m, 南北纵深500m, 占地约12.48万平方米的近似矩形, 矩形的东部和北部接壤于坡林, 东坡较缓, 4°~5°;北坡略陡, 约23°。西南缘趋缓于附近水库。全院地势平坦, 院内南北纵向干道仅1°~2°。大院绿地系统重点打造“一轴一湖一主楼、三纵二区二坡林”的格局 (图1) , 具体如下。

2.1 一轴一湖一主楼

轴线从主入口至办公主楼, 果形的苹果湖居中于轴线, 北临大楼的中心广场, 南临大院入口广场, 湖面3854m2, 全院因开阔湖面而视域通透、明亮、通风、润凉, 彻底改变了原谷地的暗、潮、闷、热的小气候, 为全院生态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地利基础。办公主楼正对轴线北端, 是全院重点建筑。

2.2 三纵二区二坡林

以主入口为起点的环湖干道在湖前广场分道为两条平行的南北向干道, 即东纵干道和西纵干道, 两干道对接于办公大楼前, 实际构成环湖路。东纵干道以东是生活休闲区, 以干部公寓为主, 西纵干道以西是工作区, 以办公为主。办公区以西的平行于西纵的是全院第三条南北向的纵干道———礼堂西路。礼堂西路以西是家属区。东纵、西纵干道分别与4条横向支路接驳, 各将东区和西区划分为多个功能区, 东区从北至南依次为4个单元区:公寓休闲区、综合服务楼、宿舍区及荔枝园;西区从北至南依次为5个单元区:辅楼、礼堂、分队楼、运动区和加油站。最西边的家属区基本平行于办公区。

东区的北缘和东缘是两处自然坡林, 从坡林到院内保留着过渡的原生树木等植被 (图2) 。

3 绿化方案分析

3.1 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机关大院风格

大院绿化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生态院区。传统是指仍然保持机关环境的正规、简洁和通达[1,2], 于干道和主建筑周边采用点-线-面的布局, 用大量规则式列植和对植乔木来表现工作机关的严肃和规整、干练的刚性;现代是指各局部, 如节点、办公区和生活区等, 以绿地总体设计为依据, 在楼体之间开敞的绿地上, 在规则种植的樟树或秋枫等行道树框架内 (图3) , 以大量非规则式种植体现整体与局部、统一与变化、主景与配景以及基调树种与季相变化等协调关系, 体现人与生态的和谐。整个园林绿化建设实现了预定目标: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和支持机关大院功能[1,2]。

3.2 植物的选择

设计遵守《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3] (以下简称“规范”) 中适地适树的原则, 丰富的树种均为本土或归化的粗放、低管护植物。物种丰富度偏高, 总共18.9万m2的绿地内纳入70余种园林植物, 大院基调植物中, 骨干乔木有樟树 (Cinnamomumcamphora) 、秋枫 (Bischofia javanica) 、尖叶杜英 (Elaeocarpus rugosus) 、细叶榄仁 (Terminalia mantaly) 等;观花树木有凤凰木 (Delonix regia) 、红花紫荆 (Bauhinia blakeana) 、大叶紫薇 (Lagerstroemia sqeciosa) 、黄槐 (Cassia surattensis) 、红绒球 (Calliandra haematocepha) 、双荚槐 (Cassia bicapsularis) 、小叶紫薇 (Lagerstroemia indica) 等;地被植物有红继木 (Loropetalum chinense) 、黄金叶 (Duranta repens) 、龙船花 (Ixora chinensis) 、毛杜鹃 (Rhododendron pulchrum) 、地毯草 (Axonopus compressus) 。各种树木的频度从201株到5株不等, 地被植物频度从90m2到2m2不等, 观念在于军营的绿地也可以建成小型植物园。

3.3 符合相关规范的设计要点

以下各项设计要点均符合《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3.3.1 营造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

设计的植物群落, 以乔木为主, 以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 速生树与慢长树相结合, 乔、灌、草相结合, 如公寓休闲区的秋枫+凤凰木-洋紫荆+菠萝蜜-大叶紫薇+水石榕-非洲茉莉球+棕竹+大红花-龙船花+蜘蛛兰+葱兰-地毯草和尖叶杜英-海南红豆+串钱柳+腊肠树+黄金间碧竹-肾蕨+玉龙草等配植类型。植物层次丰富, 一般都有上木、中木和下木三层结构, 不但绿量较大, 而且色彩、香味、观花和季相效果明显。

3.3.2 与外界野生植被的自然衔接

为了使外缘山林成为院内绿化的延伸, 完好地保留了红线外的自然植被, 红线内侧的两处坡林设计的荔枝园从外向内延伸, 并以象形树种向内过渡, 尽可能使内外群落自然衔接 (图4) 。

3.3.3 坚持节约型园林

提倡节约型园林是机关绿化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 为此有以下措施:

(1) 绿化以乔木为主, 乔木︰大型灌木︰地被植物︰草坪的覆盖面积比是40︰25︰15︰20;

(2) 遵循适地适树原则, 全部绿化植物均属本地带粗放型品种, 不采用外来珍稀树种, 全部草坪采用抗杂和粗生的地毯草而不是台湾草等, 减少灌溉和除杂成本;

(3) 大量保留原有植被, 如保护原有的大樟树生长如初 (图4) ;

(4) 改进后的地利条件, 如开掘苹果湖后, 小气候有利植物生长。

3.3.4 绿化效果近远期相结合

所采用的骨干乔木中, 樟树属缓生型, 红花紫荆和细叶榄仁、秋枫等属速生型或中速生型, 速生可尽快获得效果, 但长期的养护如修剪等成本较高, 缓生则相反, 例如缓生型樟树的中长期的绿化效益明显偏高, 成本偏低[5], 如此的速生与缓生树种的兼顾, 体现了近、远期绿化设计效果的结合。

3.4 开阔清澈的苹果湖水景

苹果湖, 水面约4000m2, 岸线200m, 悠长的环湖亲水步道宽2m, 绿化坡面幅宽6m, 在规则的路边樟树带下是地被植物野牡丹+花叶连翘+黄金叶+蜘蛛兰+龙船花组成色彩丰富的图案, 但无上层乔木, 仅种植红绒球、山茶花、红继木、米仔兰、九里香等观花或香型灌木球, 目的在于服从建设布局, 保持轴线两侧宽透视域。

3.5“巧于因借”的园林建筑小品

大院未设专项的园林构筑物, 反倒显得更简洁、肃朴、开敞。园建风格主要表现于大量浮雕和栏杆。入口外的两侧墙体装饰了反映中国革命史的浮雕, 在大楼正墙, 东西两侧各有“井冈山会师”, 和“南昌起义”的大型浮雕;升旗台、大楼台阶及环湖步道的三处栏杆均统一为横梁五角星雕花、柱头祥云石雕的白色民族式石雕栏杆, 凸显军营建设的浑然一体。有趣的是礼堂西路与家属院间的透墙上, 一幅幅方形麻石浮雕组成了“艺术画廊”。如荷花莲藕的“敬廉崇俭” (图5) 、旭日花鸟的“繁荣昌盛”、丹凤朝阳的“展翅飞翔”、雄鸡报晓的“胸怀五德”、古松仙鹤的“长治久安”等等, 目不暇接。这种因势而设的“园林小品”, 事半功倍, 值得推广。

4 结论与讨论

4.1 本设计符合相关《规范》

《规范》有关“种植设计”的条文有:种植设计应以绿地总体设计对植物布局的要求为依据。应优先选择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适生植物。复层种植的上下层植物应符合生态习性要求和游憩、景观等功能要求, 并便于养护管理。植物种植设计应体现整体与局部、统一与变化、主景与配景及基调树种、季相变化等关系。应充分利用植物的枝、花、叶、果等形态和色彩, 合理配置植物, 形成群落结构多种和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种植设计应以乔木为主, 并以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 速生树与慢长树相结合, 乔、灌、草相结合, 使植物群落具有良好的景观与生态效益。基地内原有生长较好的植物, 应予保留并组合成景。新配植的树木应与原有树木相互协调, 不得影响原有树木的生长。种植设计应有近、远期不同的植物景观要求。本项绿化设计符合以上各项条文。

4.2 成功的水景与园林小品

苹果湖的开发, 是大院建设规划及绿地设计中成功的重要单项之一, 无论是地利、景观还是基本的气候因子等均比原地貌有了明显改进, 湖水来自汇集的雨水和中水, 并使用于循环系统, 符合《规范》中有关水景的要求:“水景设计应以总体布局及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为依据,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水景的种类、形式, 水景应以天然水源为主。”

全院因势利导地以大量栏杆、浮雕作为园林小品来表现机关大院文化, 既富有寓意和变化, 又表现了大院的严正风格, 从而实施了《规范》的园林建筑设计“精在体宜”、“巧于因借”的原则。

4.3 讨论

尽管本设计中, 速生与缓生树种的兼顾, 体现了近、远期绿化效果的结合。但不可否认, 为尽快获得遮荫效果, 在骨干树种中, 还可以加大速生树种的种类和数量, 岭南地区不乏许多优良大型速生的绿化乔木, 如榕属的十余个树种可供选择, 而大院边缘林带种入相思类、桉树类也可为增绿提速, 此议值得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军, 高殿森, 熊正彬.某营区生态规划对策探讨[J].环境科学导刊, 2011, 30 (1) .

[2]谷永丽, 宋钰红, 高成广.部队营区生态环境设计与文化氛围营造[J].山东林业科技, 2008 (4)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420-2007城市绿道设计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7.

[4]陈桂才, 张志刚, 邱乃昂.东莞市园林景观路绿化设计手法分析[J].广东林业科技, 2012, 28 (3) .

检察机关专项预防工作的组织实施 篇3

1.专项预防的概念。专项预防是指检察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围绕党委政府关心、人民群众关注、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以及专项整治活动等热点问题,与有关单位和部门加强联系和配合,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一种方式,是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一项专门性业务工作。专项预防不限于工程建设项目,还包括在资金使用、环保、招投标、涉农、换届选举等专门项目开展的系列预防活动。如2011年,高检院预防厅下发《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环节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环节职务犯罪专项预防工作。

2.特点。一是专业性强。专项预防是检察机关针对一个单位、一个领域、一个行业、一个环节部门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或问题开展的预防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是其他部门不能替代的。二是操作性强。专项预防是针对某个案件在发案单位及其同行业、同系统中深挖原因、找出问题、提出建议、落实措施,工作有步骤,有形式、有内容,已形成一定规范化格局,便于操作。三是典型性强。专项预防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从个案预防中发展和延伸过来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个案预防都可以发展为专项预防,而是在一些重要的、热点的部门、领域发生案件,且反映的问题有一定的新颖性、趋势性,在一段时间内有一定的代表性,才会延伸出专项预防。四是综合性强。专项预防的工作形式和内容包含有案例分析、预防宣传和警示教育、检察建议、预防调查等,基本包含了预防工作所有的形式和内容。

3.检察机关开展专项预防工作的依据。一是政策依据。中共中央有关反腐败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规定、决定,是开展专预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政策依据。如,2005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2008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纲要》和《工作规划》是检察机关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要政策支撑。同时,检察机关开展专项预防也是落实中央《实施纲要》和《工作规划》的具体举措。二是法规依据。一些预防职务犯罪的地方性法规相继出台。如,2002年10月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决定》第四条规定:“检察机关应当紧密结合法律监督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开展行业预防、专项预防等工作;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宣传、教育和咨询活动及其他有关工作。”以后相继推出的《安徽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湖北省预防职务犯罪条例》均结合本地特点,为开展专项预防活动提供了法规依据。三是实践依据。多年来,检察机关在开展专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2000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这是检察机关开展专项预防工作的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规范性文件。2010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印发〈全国检察机关集中开展“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专项预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这些指导实践的文件下达,为检察机关开展专项预防工作,在社会上树立鲜明的形象,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提供了充分的实践依据。

二、开展专项预防的方法步骤

(一)专项预防项目的选择

一是围绕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开展专项预防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灾后重建等重大工程建设和项目资金使用中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二是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预防工作。三是围绕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的领域开展专项预防工作。按照中央“着力解决重点领域的腐败问题”的要求,针对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金融、司法、教育、医药等领域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的情况,配合专项治理,深入开展专项预防工作。

(二)专项预防工作流程

1.立项审批。专项预防项目选择后,由检察机关预防部门向上级检察机关履行专项预防立项审批程序。具体是:由检察机关预防部门填写《××专项预防立项审批表》,并附《××专项预防工作可行性考察报告》,由主管检察长批准后,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上级检察机关已有明文规定或通知开展专项预防工作的,可不再履行报批程序,视为该专项预防已经立项。

2.制订方案。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是做好专项预防职务犯罪活动的保证。检察机关应结合本地实际,深入调研,主动走访有关主管部门,了解并掌握预防需求,特别是职务犯罪易发多发因素、环节、部位,与相关部门、单位等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意见或工作方案保证工作落到实处。下级检察院制定的预防工作方案或实施意见要及时报上级检察院备案。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开展专项预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专项预防工作的时间安排、主要内容和措施形式,组织领导和任务要求等基本内容。

3.主要措施。专项预防工作措施比一般预防工作要多,基本包含了预防工作所有的形式和内容,应当善于综合运用。主要包括:做好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及时准确提供查询结果,把好廉洁准入关口;督促项目相关主管单位实施廉政承诺,开展公示,接受各方监督;运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加强相关公职人员廉政辅导;受理举报,开展预防咨询;分析犯罪因素和隐患,总结职务犯罪特点、规律,向决策部门提出治理防范建议等等。

4.效果评估。检察机关预防部门应比照专项预防目标对专项预防工作的阶段性成效和结项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收到良好效果的及时进行总结,对效果不明显的,应分析原因,及时改进,使专项预防工作顺利进行。评估的标准主要包括:比较开展专项预防活动前后不同时期的案件发生情况;相关预防单位的机制制度建设是否得以完善;检察机关提出的预防对策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得到相关单位采纳;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开展专项预防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5.总结归档。专项预防结束后,预防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文书等材料,均要整理装订成册后归档,要把《××专项预防立项审批表》、《××专项预防终结报告》、《检察建议书》等工作文书和开展预防活动照片、会议记录等相关书材统一归档。

nlc202309021713

三、开展专项预防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几个事项

1.要立足检察职能,结合执法办案开展专项预防工作。高检院贾春旺检察长在2003年4月2日听取预防业务工作汇报时,就专门指出:“有些预防工作目前不能插手太深,要‘超脱’一些。如在重点建设工程中,检察机关参与招投标过程中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便不能参与招投标的具体管理工作,越权代替其他部门的职能;不能搞形式、摆样子,不能让有的人利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来掩盖他们的违法犯罪的问题。”可以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专项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检察机关在开展专项预防工作中要紧密结合执法办案,积极研究职务犯罪的原因、特点和规律,注意发现发案单位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检察建议,帮助相关单位加强廉政管理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堵塞漏洞,特别要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为开展专项预防切入点,有选择、适度地开展专项预防工作。

2.要重视专项预防工作成果的转化运用。目前,对专项预防工作成果运用的途径和方式问题思考不多。但是,成果的运用又非常重要。从全国各地的情况来看,不少地方的专项预防工作上报党委政府以后,有关领导作出了批示、给予了肯定,有的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有的检察机关却没有了下文。这就有必要思考专项预防工作成效和成果的转化运用问题。对于专项预防成果的运用,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来展开:一是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把专项预防工作报告作为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部门制定预防腐败政策或措施的决策依据。二是宣传警示教育功能。以专项预防工作报告为素材,对相关单位进行警示宣传,动员有关单位和社会民众自觉抵制有关腐败行为。三是提出查办重点和方向的建议。根据对犯罪发展趋势的预测,为侦查部门确定办案重点和侦查方向、研究发案规律等提供参考,拓宽侦查部门的侦查视野。

3.要坚持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检察机关预防工作既有专业化特色也有社会化特点,只有把两者结合好,才能把专项预防工作做好。一方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因此,在专项预防工作中也必须走社会化道路,要积极争取党委领导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推进党委领导下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的有序运转,营造党委重视,纪检组织协调,党政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与有关行业和部门的联系配合,完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目标,建立健全社会化预防网络。另一方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充分体现了法律监督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取向,是检察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专项预防工作中必须坚持立足法律监督职能,走专业化发展道路,要善于综合运用预防调查、犯罪分析、预防建议、预防咨询和警示教育、行贿档案查询等工作方式开展专项预防。

4.要严格工作纪律,增强专项预防工作公信力。在开展专项活动中要严格坚持最高人民检察院对预防工作提出的“四个不准”,即:不准借口预防干预有关部门、单位的正常管理活动,不准利用预防掩盖有关部门、单位存在的问题或者包庇违法犯罪活动,不准干预市场主体自主的经济行为,不准利用开展预防谋取个人和单位私利。在预防活动中,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不能超越职权搞大包大揽,更不能脱离法律监督者身份代替行政职能;既要搞好法律服务,又不能干预相关单位的正常工作,更不能给相关单位增添负担。

(作者单位:福建省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

栏目编辑:刘雁君 nina_lyj@sina.com

党政机关实施方案 篇4

为进一步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规范干部职工文明行为,提升干部职工文明素质,根据关于开展“文明礼仪进机关”活动相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守礼仪、讲文明、树形象”为主题,进一步普及文明礼仪知识,规范文明礼仪行为,积极营造浓厚氛围,塑造干部讲文明、知礼仪、重诚信、团结友善、热情好客、亲和融洽的良好形象。

二、工作目标

以机关干部职工的文明礼仪教育为重点,坚持抓宣传教育与抓实践活动相结合、树立先进典型与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逐步推进,营造氛围,形成强势,务求实效,使广大干部职工在增强文明礼仪意识、增长文明礼仪知识、遵守文明礼仪规范等方面有明显变化。

三、活动内容

(一)规范干部仪容仪表。注重上班时间的仪容仪表,男士不蓄须,不剃光头,夏天不穿背心短裤,不穿拖鞋,女士不染彩发,不化浓妆,不穿奇装异服。提倡男士着正装,女士着职业装或套装,时刻做到衣着整洁、大方得体,仪表端庄、仪容严整。

(二)普及使用文明用语。加大普通话推广力度,确保公务交流用语标准化、规范化。工作过程、接待交往中使用文明用语,对来办事的人热情服务,让座、倒水,坚持首问负责制,回答询问耐心细致,文明相待。

(三)改善政务服务形象。严格工作程序,依法行政,秉公办事,不滥用职权,不假公济私,不以权谋私,坚持政务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来机关办事的干部群众,坚持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相让、一杯茶水相递、一颗热心相帮”。

(四)模范遵守工作纪律。严于律己,工作时间不迟到早退,不串岗闲谈,不大声喧哗,不在网上聊天、购物、打游戏、干私活,不办与工作无关的事,中午就餐不得饮酒。

(五)杜绝奢侈浪费行为。厉行节约,爱护公物,随手关灯,减少办公设备能耗;自觉惜水、节水,节约粮食,不剩饭剩菜。

(六)营造良好公共环境。注重公共礼仪,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讲究公共卫生,维护公共秩序,不在办公场所、会议室吸烟,营造健康、文明的工作生活环境。

(七)推进机关文化建设。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不同方式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入开展文明科室、文明家庭、文明标兵评选和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陶冶干部职工情操,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八)崇尚遵守社会公德。培育和引导干部职工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日常生活中做到文明礼让,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共同维护有序、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外出旅游自觉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定,做到守秩序、遵习俗、爱景观,争做文明游客;自觉做到文明上网,坚决抵制网络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和乱发帖转帖行为,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

四、活动方式

(一)开展文明礼仪宣传学习。充分利用每周例会深入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实现宣传教育“全覆盖”,形成舆论声势,提高文明礼仪知识知晓率,营造学礼仪、知礼仪、讲礼仪的浓厚氛围。

(二)制定文明礼仪公约。结合机关工作实际,遵守文明礼仪公约,向全体干部职工发出倡议,号召大家自觉遵守公约,争做文明市民。

(三)开展文明劝导。在机关院内开展文明劝导活动,对办公室高声喧哗、办公用品胡乱摆放、公众场所抽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予以劝导。

(四)开展节能降耗检查。围绕机关节能降耗工作,提倡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对各科室、各单位用水、用电、办公耗材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引导干部职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

五、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文明礼仪进机关活动进行大力宣传。通过例会学习、新媒体、宣传栏等载体及开展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制定文明礼仪公约等方式,全方位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掀起机关宣传文明礼仪活动的热潮,营造浓厚的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氛围。

第二阶段:深入推进阶段,干部职工认真查找自身在文明礼貌、公务礼仪、仪容仪表、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产生问题的根源,落实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整改。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阶段,开展“文明礼仪科室”“文明礼仪标兵”评选表彰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健全“讲文明、学礼仪、树形象”的规章制度,完善科学监督考评机制,形成持续推进文明礼仪在机关的长效机制。

六、保障措施

党政机关实施方案 篇5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为了进一步做好XX市党政群机关公开招考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面试工作,根据《XX市党政群机关首届公开招考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实施方案》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面试原则及目的面试是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主要环节,必须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必须在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按规定的程序进行。

通过面试进一步考察应试人员的基本素质和适应职位要求的能力;通过面试的具体实施,探索科学规范的面试方法。

二、面试时间

(一)XX市直属工作部门:。

(二)区、县级市:(具体安排由各区、县级市结合实际拟定,报XX市录用考试服务中心备案)。

(三)凡须加考专业面试的职位,应在 日前完成。

三、面试对象的确定

(一)笔试结束后,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根据全市笔试的整体水平按不少于区域招考职位数1:3的比例确定笔试合格分数线。各招考职位根据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按照拟录用职位数1:3的比例确定面试对象。

经批准加考专业笔试的职位应在统一笔试合格人员中进行。专业笔试后,根据专业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按照拟招考职位数1:3的比例确定面试对象。

(二)合格分数线确定后,请各区、县级市及招考部门将拟招考职位数与合格人数情况(附件三)于12月26日前报送市人事局考试录用处,由市统一按择优的原则,从经统一笔试合格的人选中进行递补。

(三)在面试过程中,由于应试人员自动放弃面试资格,使拟招考职位少于1:3比例的,按上述办法递补。

四、面试方式及内容

(一)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方式。着重考察应试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求职动机与拟任职的匹配性、举止仪表等。另外,还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测试应试人员的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

(二)加考专业面试,着重测试应试人员是否具备拟录用职位专业知识。凡加考专业面试的职位,其面试计分办法是:结构化面试占60%,专业面试占40%。

(三)面试试题的命制。市直属工作部门的面试试题由市录用考试服务中心负责命制;各区、县级市的面试试题由当地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命制;凡加考专业面试的职位,由招考部门负责命制,并于 年12月25日前报当地人事部门审核。

各区、县级市应按有关规定组织人员进行封闭式命题。面试试题在启用前,应按绝密级材料妥为保管,面试结束后,各区、县级市及有关招考部门统一将面试试题报送广州市录用考试服务中心备案。

六、面试组织管理

(一)面试采取统一部署,分级实施的办法。XX市直属工作部门的面试工作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统一组织实施(面试工作时间安排见附件二);区、县级市负责本辖区的面试工作(工作安排可参照市直属工作部门的办法实施)。加考专业面试的职位,由招考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二)选择面试考官。面试考官原则上从通过培训和招考部门有关业务骨干中挑选。面试考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遵纪守法,严守工作秘密;

2、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心理健康,公道正派;

3、具有从事组织人事管理、与拟录用职位相关的业务管理或人才测评等方面工作经历;

4、了解考试录用制度;

5、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与言语表达能力。

(三)成立面试考官小组。面试考官小组,一般由7名或9名考官组成,其中设主考官一名,考官若干名,组长为面试主考。

面试考官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1、检查落实面试考场设置;

2、具体实施面试工作,评定面试成绩;

3、做好面试记录,逐人填写客观、公正、简短的评语,向应试人员公布面试成绩;

4、面试结束后,向当地组织人事部门报告面试情况,拟定面试合格人选。

七、面试程序

(一)按面试组织管理的要求成立面试小组。

(二)培训面试考官。使考官掌握面试的内容、方法、要求、评分标准及技巧,并组织必要的模拟面试。

(三)招考部门通知应考人员参加面试的具体地点、时间及有关事项。

(四)设置面试考场。市直属工作部门的结构化面试考场原则上由招考部门设置,招考人数少的部门就近合并设置。面试考场由面试室、候考室、考官休息室、成绩公布室组成,四室之间距离要适当。每室应有醒目标志,并应张贴考场规则。面试室内设主考席、考官席、计分员席、核分员席、监督员席、应试人员席。

(五)应试人员凭准考证、身份证在规定时间到考场参加面试。

(六)面试前应将应试人员集中在候考室,面试顺序可采取抽签决定。

(七)主考官宣布面试开始后,工作人员逐一引导应试人员进入面试室,每人面试时间一般为20分钟,面试完毕,工作人员引导应试人员进入成绩公布室,公布成绩后引导退场,退场后不得再进入考场。

(八)面试时,面试考官按《面试评分表》的内容独立评分。打分时不得相互商量或暗示。

(九)计分人员负责核计和换算《面试评分表》并填写《面试成绩总表》,评分办法采用“体操计分”。具体方法为:将考官评出的各要素得分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其他分数相加平均,即为要素得分,各要素分相加之和即为应试人员的最后得分。应试人员得分由核分员、监督员审核后,交引导员到成绩公布室向应试人员公布得分。

八、面试监督及违纪处理

(一)面试工作应接受纪检、监察、考录主管部门和考录监督巡视员的监督;还应接受应试人员、新闻媒介和社会的监督。

(二)面试考官及相关工作人员要遵守保密制度,防止泄漏试题和其它面试资料。发现有泄密和徇私舞弊行为的,要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追查责任,严肃处理。

面试考官必须遵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及有关回避规定。

(三)应试人员在面试中出现违纪行为,原则上由考试组织实施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必要时,报录用考试主管机关处理。

文 章来源 莲

党政机关实施方案 篇6

经验得到市,省,国家级部门或党委政府肯定推广的, 考核时予以加分.业务部门的市级,省级,国家级三个等次分别按 4 分,6 分,8 分加分;党委,政府的按照市,省,国家三个等次分别按 6 分,8 分,10 分加分,同一项目不重复加 分.内被通报批评的,每通报批评一次,在考核总分中减去 5 分.加减分因素分别由各 口考核组考核计分,报市分管领导审定,送市考核办.

以上三项分数相加,即为该部门(单位)综合得分,由市考核办将结果反馈给分口 考核组.

(四)目标奖惩

分口考核组按照口内部门综合得分排出名次, 按分管部门数的 10%的比例计算出先进集 体限额,提出拟表彰对象,提请市分管领导审定,经市考核办汇总审查后,报市委常委会批 准.

有关工作被纪检,检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执纪执 法部门一票否决及总结汇报工作不实,弄虚作假的,取消评选先进集体的资格.

被评为先进集体的部门(单位)奖励 1 万元,第一责任人可直接定为优秀等次并予以表 彰;有关工作被一票否决的,对所涉及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不能定为优秀等次,不予 表彰;对连续 2 年考核得分低于 60 分的部门(单位),由市委对领导班子实行诫勉或调整.

二,区(市)工作目标

(一)目标制定

区(市)目标制定的原则是:围绕经济工作主要任务,突出重点项目,突出发展速 度,兼顾发展基础,按照百分制设计.

区(市)工作目标主要分为业务目标和公共目标.其中,业务目标 70 分,公共目标 30 分.业务目标又分为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两部分.经济目标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 GDP,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利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投资, 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民营经济税收,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农 民人均纯收入等内容;社会目标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人口控制,就业,社会 保障,社会稳定等内容.公共目标包括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招商引资 四项内容.区(市)工作目标由上一级有关部门提出,市考核办公室汇总,与区(市)对接 后,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市委,市政府与区(市)党委,政府签订责任书.

(二)目标考核

区(市)目标考核与目标制定的分值相对应.

区(市)业务目标由市有关部门制定考核办法并计分(见附表 5,6),报市考核办公 室汇总,于每年 3 月 15 日前提供市统计局.市统计局对各项指标审核后送市考核办公室.

公共目标分别由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招商局制定考核办法 并计分(见附表 1,7,8,9).

加减分因素的考核办法可参照市直部门.

(三)目标管理和奖惩

1,区(市)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半年和年终由市委办公室,市

市政府办公室进行通报, 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

2,考核得分前 2 名的区(市),授予先进集体称号并奖励 10 万元,政府主要负责 人考核定为优秀等次并记二等功.有关工作被“一票否决”及弄虚作假的,对所涉及的区(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不能定为优秀等次,不予表彰.

3,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区(市)领导班子政绩和干部使用的主要依据.

三,工作人员目标

每位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市级领导干部)都要实行目标管理考核.按照干部管理权限, 各级工作人员的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分别由市五大家办公室, 市组织(人事)部门和本部门(单 位)的考核办公室负责.各级各部门(单位)应将各自工作目标进一步细化,量化,层层分 解到各级工作人员,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目标管理和考核办法.

(一)目标制定

各级工作人员的目标应根据职位职责和各级各部门(单位)的中心工作,按照百分 制设计.其中,业务目标 90 分,公共目标 10 分(包括自身建设,依法行政,党风廉政建设 及效能服务等).五大班子成员工作目标,由各自办公室制定;各部门(单位)县级领导干

部工作目标由各自的考核办公室制定;科级及其以下工作人员工作目标由科室及个人制定.各级工作人员工作目标报其主管领导审定后,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正式下达,并实行政务 公开.

(二)目标管理与考核

对主要负责人,重点考核其整体工作完成情况和决策质量;对副职,考核其分管工作完 成情况,配合中心工作和临时工作完成情况;对一般工作人员,考核其履行职责,工作创新 等情况.具体操作可从工作量大小,工作性质,工作要求,难易程度等方面去量化细化.

五大班子成员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由市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

县级工作人员(区〈市〉党委正职除外)的目标管理考核,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在组织 述职的基础上按民主测评 30 分,目标完成情况 70 分进行考核计分.考核结果,区(市)报 送区(市)党委,市直部门报送市分管领导,区(市)党委和市分管领导根据考核结果,按 15%,5%的比例分别提出考核优秀等次和拟表彰人员,由各区(市)考核办公室和各分口考 核组报市考核办公室.

科级及其以下工作人员的目标管理考核,由各级各部门(单位)考核办公室在本级本部 门(单位)党委(党组)领导下具体负责实施.考核按以下程序进行:组织被考核人述职并 进行民主测评 30 分,各级各部门(单位)领导班子根据工作人员目标完成情况考核计分 70 分,按 15%,8‰的比例分别提出考核优秀等次和拟表彰人员报市考核办.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合格),基本称职,不称职(不合格)四个等次.拟定优秀 人员和被表彰人员要在所在单位进行 5—7 天公示.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被

党政机关实施方案 篇7

一、目标和原则

1. 总体目标

围绕建设节约型、廉洁型机关的要求, 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 转变传统的公务用车运行管理方式, 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 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 实现公务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费用节约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监管问责科学有效, 为全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作出示范。

2. 基本原则

(1) 坚持制度创新、保障公务出行。改革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 普通公务出行方式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 实行社会化提供并适度补贴交通费用, 从严配备定向化保障的公务用车。

(2) 坚持统筹兼顾、注重政策配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正确处理改革涉及的各方面利益关系, 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 增强可行性和协调性, 确保新旧机制有效转换。

(3) 坚持统一部署、分类分步推进。率先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所属参公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驻地方的中央垂直管理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按照属地化原则推进, 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非参公事业单位、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企业参照本方案制定相关改革政策, 坚持先易后难, 分类分步稳妥推进改革。

二、主要任务

1. 参改范围

(1) 机构范围:中央纪委机关和中央各部门, 全国人大机关, 国务院各部门, 全国政协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 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 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参公事业单位。

(2) 人员范围:在编在岗的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

(3) 车辆范围:取消一般公务用车, 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

2. 改革方式

(1) 对参改的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自行选择公务出行方式, 在北京市行政区域 (城区) 内公务出行不再报销公务交通费用。

(2) 按照节约成本、保证公务、便于操作、简化档次的要求, 合理确定各职级工作人员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具体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 处级每人每月800元, 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 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 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题, 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补贴总额的10%。统筹资金使用要公开透明, 具体管理办法由各单位自行制定。

(3) 公务交通补贴属于改革性补贴, 列入财政预算, 在交通费中列支、按月发放, 用于保障公务人员普通公务出行。适时适度调整公务交通补贴标准。

(4) 执法执勤部门统一参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按规定保留的执法执勤用车要严格配备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 执法执勤部门的其他一般公务用车一律纳入改革范围。

(5) 对未参改单位和人员, 不得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3. 车辆处置

(1) 对取消的公务用车, 由公务用车主管部门统一规范处置。

(2) 对取消的公务用车, 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 以评估价作为处置基准价, 采取公开拍卖等方式进行公开处置, 处置结果向社会公开。

(3) 处置公务用车所得收入, 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中央国库。

(4) 取消车辆处置要防止甩卖和贱卖现象, 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4. 司勤人员安置

(1) 根据保留公务用车的实际需要, 合理设置司勤人员岗位,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在现有在册正式司勤人员中, 采用竞聘上岗、综合择优等方式确定上岗人员。

(2) 对其他司勤人员, 按照以人为本、积极稳妥、因地制宜的原则, 坚持内部消化为主, 通过内部转岗、开辟新的就业岗位、提前离岗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 不得将其简单推向社会。

(3) 做好相关人员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的终止、解除工作, 妥善处理该类用工形式司勤人员与单位的劳动关系, 维护好相关人员合法权益。

(4) 人员安置工作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筹协调, 所需支出由财政安排专项经费予以保障。

三、保障措施

1. 加强保留公务用车管理

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根据编制总量和工作性质可保留5辆以内的机要通信、应急公务用车, 由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实行编制管理, 编制数量和配备标准要根据各部门各单位实际工作情况科学确定, 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执法执勤用车配备应当严格限制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 机关内部管理和后勤岗位以及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一律不得配备。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按规定对执法执勤用车进行核定和规范。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车外, 执法执勤用车应当喷涂明显的统一标识。国管局会同中直管理局负责修订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办法, 加强公务用车规范化管理。进一步精简公务用车管理机构。

2. 严格财务管理

财政部要严格交通费用预算管理。各单位要加强财务管理, 按照在编在岗公务员数量和职级核定补贴数额, 严格公务交通补贴发放, 不得擅自扩大补贴人员范围、提高补贴标准。

3. 加强公务用车纪律检查和审计

严肃公务用车纪律, 各部门各单位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 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 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 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用途使用或固定给个人使用执法执勤、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 不得以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纠正和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审计部门要对公务用车改革情况进行监督, 并将改革后公务用车配备和运行维护费用、交通补贴发放、车辆处置情况等纳入日常和专项审计监督。

4. 切实保障公务出行

北京市要采取切实措施, 健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完善出租车市场化运营管理方式, 增加社会化交通供给。及时解决公务出行遇到的问题, 保障中央和国家机关普通公务出行。

四、加强组织实施

1. 加强领导

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成立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组, 负责制定本部门本单位实施方案, 报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已先行改革的单位要按照本方案规范执行。

2. 明确责任

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本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要认真研究部署, 明确任务分工和责任, 确定相关责任人员, 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3. 分步实施

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力争在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驻地方的中央垂直管理单位改革方案由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与地方改革同步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非参公事业单位、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企业改革方案由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力争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

4. 加强舆论引导

党政机关实施方案 篇8

第二条 本细则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适用于地级以上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省、市、县(市、区)党委和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及其有关机构领导人员。

第三条 地级以上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负总责,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成员承担主要责任,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

省、市、县(市、区)党委和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及其有关机构领导人员按照职责分别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条 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追究相关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成员的责任:

(一)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不力,未分解落实责任,未按规定配套制定并落实相关制度,未按时完成目标任务,致使本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突出或者任期内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恶化的;

(二)作出的决策与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相违背,或者严重违反城乡、土地、矿产、林地、水资源、海洋、环境保护等规划的;

(三)违反主体功能区定位、突破城镇开发边界或者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水利、林业、海洋渔业等部门划定的资源环境生态红线,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地区和上一级有关部门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协作方面推诿扯皮,地区之间在涉及跨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不协作、不配合,主要领导成员不担当、不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本地区发生主要领导成员职责范围内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或者对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灾害)事件处置不力的;

(六)对于国家、省挂牌督办的突出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以及国家实施涉及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区域限批,未按规定完成整改任务,导致不能及时摘牌、解除限批的;

(七)在省委、省政府有关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耕地保护、水资源、森林资源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考核中连续两年不合格,或者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发现严重问题的;

(八)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未及时妥善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九)对公益诉讼裁决和资源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要求执行不力的;

(十)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

有上述情形的,在追究相关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成员责任的同时,对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及相关部门领导成员依据职责分工和履职情况追究相应责任。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党委和政府有关领导成员的责任:

(一)指使、授意或者放任分管部门对不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或者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的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建设或者投产(使用)的;

(二)对分管部门违反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行为监管失察、制止不力甚至包庇纵容的;

(三)未正确履行职责,导致应当依法由政府责令停业、关闭的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生产经营者未停业、关闭的;或者支持、放任已被责令停业、关闭的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生产经营者恢复生产、经营的;

(四)对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组织查处不力的;

(五)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政府有关工作部门领导成员的责任:

(一)执行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 法律法规不力,制定的规定或者采取的措施与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相违背的;

(二)批准开发利用规划、审批(核准)项目违反主体功能区定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或者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的;

(三)不按规定对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或者在监督检查中敷衍塞责、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四)对发现或者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的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的问题以及相关违纪违法案件线索,应当移送而不移送、应当受理而不受理、应当查处而不查处、查处不及时或者避重就轻处理的;

(五)不按规定及时、如实报告、通报或者公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灾害)事件信息的;

(六)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

有上述情形的,在追究政府有关工作部门领导成员责任的同时,对负有责任的有关机构领导人员追究相应责任。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相关乡镇(街道)党政领导成员的责任;

(一)执行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不力,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不配合上级机关查处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的行为,或者向当事人通风报信,干扰、阻碍上级机关监督检查的;

(三)对本地区破坏森林(林木、林地)、耕地、矿产资源以及焚烧秸秆、违法倾倒废物、非法养殖、违规野外用火、违法排污等行为,隐瞒不报、制止不及时、纵容包庇,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对本地区发生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群众纠纷置之不理、处置不当,导致群体性事件等严重后果的;

(五)未按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灾害)事件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

nlc202309091208

(六)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

东莞市、中山市各镇(街道)党政领导成员,按照省、市确定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职责承担相应责任。

第九条 党政领导干部利用职务影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其责任:

(一)限制、干扰、阻碍生态环境和资源监管执法工作的;

(二)干预司法活动,插手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具体司法案件处理的;

(三)干预、插手建设项目,致使不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或者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的建设项目得以审批(核准)、建设或者投产(使用)的;

(四)指使篡改、伪造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调查和监测数据的;

(五)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十条 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选拔任用工作中,应当按规定将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等情况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综合运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和环境、资源保护督察结果,对在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造成严重破坏负有责任的干部不得提拔使用或者转任重要职务。

第十一条 有本细则所列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情节较轻的,给予诫勉、责令公开道歉;情节较重的,给予调离岗位、引咎辞职等组织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组织处理。同时违反党纪政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组织处理和党纪政纪处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

追责对象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二条 生态环境和资源损害问题由各级政府负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职责的工作部门按照职责依法进行调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其他处理决定,发现有本细则规定的追责情形的,应当启动追责调查程序,并依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对追责情形进行事实认定,就相关党政领导干部应负责任和处理提出建议。涉及追究同级党政领导成员责任的,应当将有关情况报送上级主管部门,由上级主管部门启动追责调查程序。

第十三条 各级政府负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职责的工作部门应当在形成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将有关材料移送同级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同时将调查报告报送上一级主管部门。对不属于本级干部管理权限的领导干部追责的,通过同级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逐级移送,也可通过上一级主管部门移送相应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受理后,应当启动追责处理程序。

有关材料应当包括:

(一)移送函;(二)调查报告;(三)有关证据材料;(四)其他应当移送的材料。

司法机关在生态环境和资源损害等案件处理过程中发现有本细则规定的追责情形的,应当向有关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第十四条 政府负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职责的工作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和资源损害责任追究的沟通协作机制,明确主体责任和首办责任,畅通移送渠道,加强信息共享。

第十五条 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需要给予诫勉、责令公开道歉和组织处理的,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作出责任追究决定的机关和部门,根据影响程度,应当将责任追究决定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或向社会公开。

第十七条 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的责任人,不论其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格追责。

责任人已调离或者提拔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将有关材料移送有权实施责任追究的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已退休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十八条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追究责任:

(一)制定或者执行造成生态环境损害决策过程中,明确提出反对意见或者如实反映情况的;

(二)严重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事件发生后,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减轻生态环境和资源损害的;

(三)对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行为,依法履行职责并及时进行查处,或者由于不可抗拒的原因,依法履行职责并及时采取措施,仍然不能避免对生态环境和资源造成损害的;

(四)由于不可抗拒的原因,依法履行职责并及时采取措施,仍然不能避免对生态环境和资源造成损害的;

(五)其他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十九条 政府负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职责的工作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对发现本细则规定的追责情形应当调查而未调查,应当移送而未移送,应当追责而未追责的,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条 受到责任追究的人员对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责任追究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责任追究决定的机关和部门提出书面申诉。作出责任追究决定的机关和部门应当依据有关规定受理并在30日内作出处理,特殊情况可延长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申诉期间,不停止责任追究决定的执行。

责任追究决定被撤销的,应当恢复被追究人员原有待遇,不影响评优评先和提拔使用,因责任追究造成工资福利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并在适当范围内为被追究人员恢复名誉。

第二十一条 受到责任追究的党政领导干部,取消当年年度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

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至少一年内不得提拔;单独受到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和免职处理的,至少一年内不得安排职务,至少两年内不得担任高于原任职务层次的职务;受到降职处理的,至少两年内不得提升职务。同时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

对作出处分决定时已经退休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 开发区、新区等功能区党政领导人员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二十三条 各地级以上市党委和政府,省政府负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职责的部门可以制定落实本细则的具体制度和措施。

第二十四条 本细则由省委负责解释,具体工作由省委组织部、省监察厅承担。

第二十五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大四会计毕业实习报告下一篇:企业合并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