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的建议书

2024-09-21

学校德育工作的建议书(共12篇)

学校德育工作的建议书 篇1

当前的德育普遍状况:德育目标“高、大、空”,德育内容成人化、概念化,德育过程不分年龄阶段,德育操作脱离学生、脱离实际等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成了学校德育的当务之急。

这要须先找准时效性偏低的根本原因,才能实事求是,对症下药。

1、德育要有计划地实施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对学生心灵塑造、行为养成的重要途径,其工作不是简单易行、在短期内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以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为重点,以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自律品质、健康心理和创新能力。在这一总体工作思想的统领下,遵循各级学生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再具体确定各年级、各阶段的教育重点,并有意而自然地渗透到文化课教学,音、体、美、艺教学,各项活动的开展,班级管理,环境建设等各个教育环节中去。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分层分步循序渐进,以一贯之。只有在内容明确,计划周到的制度指导下,德育工作才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2、德育内容要根据年龄特点,分步推进。

在确定德育内容的过程中,尤其要克服不分年龄阶段,不分性格的做法。就初一与初三学生来说,根据初一学生刚入初中,在心理上有从头做起的上进的要求,贪玩、单纯等年级特征,确定的教育目标应为: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独立学习独立生活能力,形成勤奋认真的学风和爱劳动的习惯。其教育主题,上学期为“迈好中学第一步”,下学期为“做合格的中学生”。而根据初三学生面临毕业,对升学和就业考虑过多,开始处理个人和国家的关系,在思想上对自己要求严,身体发展较快,学习负担较重,部分学生自暴自弃,特别是临近毕业时,纪律等方面松散下来等年级特点,确定的教育目标应为:教育学生讲求实效,努力拼搏,增长才智,适应社会要求,立志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其教育主题,上学期为:迈好理想第一步。下学期为:用真才实学接受祖国的挑选。而对于同一个年级来说,各个阶段的教育重点又有所不同,如对初三学生各阶段的教育确定为:九月份进行法律教育,十月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十一月份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十二月份进行科技文化教育,元月份进行自信、自尊、自强、自立教育,三月份进行竞争意识教育,四月份进行公仆教育,五月份进行爱母校教育,六月份进行审美教育等。

3、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中教师要转变观念。

转变德育工作是德育处或是班主任的工作的错误认识,要增强每一个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各学科教材所选编的学习材料,除了本身应有的科学性、知识性外,更蕴涵着精深的哲理和严密的逻辑,有的还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学校又是育人的场所,课堂教学又是学校向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形式,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有计划、有目的、积极主动、不失时机的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的培养,在各科课堂教学中,可以很自然地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助人为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团结友爱、积极进取、勤俭节约、生态环境、优胜劣汰等方面的教育。在平时的学科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设计,积极渗透,以更好的发挥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渠道作用。如一节数学课堂上,在讲到圆周率时,教师动情地告诉同学们,“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叫祖冲之。他在1500多年前,就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近似值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的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早一千年!”这样的讲述,既激发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又鼓动着学生们努力学习,为国争光的志向。

4、检查督促,养成习惯

中小学生毕竟年龄小,认识水平有限,自主自制能力欠强,注意力缺乏持久性等,光靠其“自主”是远远不够的,还更需要靠纪律的约束和老师的严促。如在“勤于‘三拾’(拾校园垃圾)保持环境”这一养成教育中,对于学生乱扔垃圾,懒于“三拾”的,一旦发现,不管他是有意还是无意,都要毫不留情,采取严批评、促保洁、扣积分(德育分)等办法,靠“外力”强行使学生引起注意,形成良好习惯。

勤查严促,首先在于落实。即按制度和计划,逐项逐条去抓落实。言必行,行必果。要期期抓、周周抓、天天抓、时时抓,学校抓、班级抓、值周抓、人人抓。争取抓到位,见实效。其次,在于严格。严是爱,宽是害。对于违反纪律和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决不姑息迁就,任其发展,而要铁面无私,坚决纠正。但严要有度,宽严结合。一味的严,决不手软,该宽则宽,仁爱有加。要在宽严结合、勤查严促的教育过程中,达到使学生既产生境宽心悦、受到尊重而自律,又有慑于纪律和老师的“威严”而他律的功效。

学校德育工作的建议书 篇2

一、建立校园媒体德育体系

在现如今的学校教育环境中, 以往灌输式的德育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 现代传媒技术应当引入到学校德育教育中。校园媒体相对于大众媒体来说, 更具有可控性和可靠性, 学校应当凭借校园媒体区别于社会传媒的特性, 将校园媒体融入到德育教育中,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通过校园广播、书刊、报纸、宣传板、校园网络等信息平台, 宣传德育教育思想, 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辨识能力。建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体系, 通过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吸引学生的注意, 提高教学效果, 长此以往, 将有益于学生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同时, 学校也可以将大众传媒的正面教育信息引入到课堂来, 各式各样的新闻、纪录片、访谈节目等都可以作为日常教学的内容。例如, 可以将《今日说法》《感动中国》《大国崛起》等节目和纪录片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观看和讨论,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

在校期间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学校如何进行思想观念的引导, 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 大众传媒主要是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介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这使得学校平时应掌握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并对其进行调查分析, 观察传媒信息的内容以及对学生们思想动态的影响, 及早地作出导向工作。在形形色色的社会媒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做出五花八门的评论和猜想时, 网络、新闻所流传的真真假假的信息很可能在混乱中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早造成消极影响, 在这种时候, 学校就需要引导学生对某一时期的焦点话题、热门事件进行分析和评论, 从而让学生对其有正确的认识, 而不是为了逃避责任和回避问题。学校可以采取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宣传板等校园媒体方式进行引导和传播;也可以采取课上讨论的形式, 让同学们针对某一社会焦点话题、热门事件进行讨论, 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对待社会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更容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其思想观念的正确引导, 发挥出学校德育的导向作用。

三、丰富校园课余活动, 强化闲暇教育

如今, 伴随着“学生减负”的呼声, 教育体制也进行着的不断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这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和性格的完善。学生的闲暇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 对于培养学生自身兴趣爱好, 避免课业负担过大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弊端。对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 他们往往缺乏自控能力和独立的判断能力, 在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里容易放任自流, 形成不了良好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许多学生对电视和网络的沉迷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学生沉湎于电视节目、网络游戏、网恋等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这已经成为当今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就告诫学校, 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课堂教育, 在闲暇事件对学生教育也尤为重要。学校德育应该关注学生闲暇时间的道德观念形成, 为学生创造并提供健康有利的闲暇活动空间。对此, 学校可以丰富校园的课余活动, 建立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各种社团;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文艺表演等,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建立心理咨询工作室和心理健康协会等,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帮助和指导;开展各种与德育有关的讲座等等。这样不但使学生的闲暇生活丰富起来, 避免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网络和电视中去, 还能够使学校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 更有效的进行德育引导, 也有助于学生健康思想观念的形成。

大众传媒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 多种形式的大众传媒可以给学生带来大量的信息, 有助于学生获取文化知识, 扩展视野, 快速成长。另一方面, 一些不良的信息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 进而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 正确的认识大众传媒这把双刃剑, 在充分利用其有用性的同时, 也避免受其不良影响, 从而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有效的进行, 为社会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01.

[2]范树成等:《多元化视阈中的德育改革与创新——德育应对诸领域多元化的对策之专题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12.

中职学校德育的误区和建议 篇3

一、中职学校德育的误区

指导思想不端正,对德育工作认识不够深刻。有些学校把德育课程作为与基础课程不相关的专项课程,导致其他学科师资力量很难参与其中,造成德育常被忽视的现实。德育工作不应该与其他教育相割裂,如果人为地拆开,就破坏了教育的整体性。许多教师也会有这样的心态:我是学科教师,做好本职学科教育即可,德育我不管。表现出这样逃避德育职责的态度,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没有尽到“教书育人”的根本责任。

对学生的过分迁就,德育不深入。一些学校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经常宽松处理,有时甚至放纵学生,放松了对中职生的德育,导致学生沾染不良思想,养成不好的道德习惯,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培养。

德育课程呆板,载体单调,理论脱离实际。一直以来,德育多数是片面地强调了政治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并没有真正地达到德育的目的。现在的学校在进行德育时,总是一味地空洞说教,方法过于单一,内容枯燥,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导致德育效果大受影响。多数人进行德育,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理论联系实际,脱离实际。

二、加强中职学校德育的建议

1.改善思想道德建设格局

针对上文提到的德育误区,如果还是用空洞的理论进行说教,已经行不通了。我们急需改善思想道德建设模式,建设以学校领导为主导、班级负责人或辅导员为骨干,不同科任教师以及其他教管干部共同参与的中职学校德育框架模式;建设以道德教育为主、其他教学活动辅助的德育途径;建设形成全校参与、全程监管、多角度深入的道德教育模式,从而使道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向性更强。

2.提升德育教师道德水平

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老师自身的道德水平对所教学生的影响是无比巨大的,是任何教材、任何名言警句、任何鼓励和批评不能比拟的强大力量。”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思想道德产生细微的影响。中职教育中德育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道德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教师的日常行为规范,直接决定道德教育的质量优劣,更会影响中职生未来的各方面发展。因此,所有教师都要坚持“人人争做道德教育模范”的工作理念,切实担起道德教育的神圣职责,切实做到“课堂教学育人、日常监管育人、后勤服务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班主任是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桥梁纽带,在学校管理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一定要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在日常工作當中,注重加强自身修养和能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对待学生更该再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受到感动,有所进步。

3.创设德育教学新方法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文件中对道德教育提出明确要求:要更贴近教学实际、拉近现实生活、走近中职学生,要充分尊重中职生思想道德培养规律,要明确职业培养和身心健康兼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实践操作、突出获得体验、突出习惯养成,使职业知识水平的提高与道德品质的提升相协调、相促进。

在创设德育教学新方法的思路上,应当瞄准提升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既可以在课堂上巧设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广泛参与事件性、情境性、研讨性德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也可以让已参加过实习的同学用亲身体验来告诫在校同学,或者有针对性地引入先进企业文化,用社会发展现实情况来教育学生。要进一步创新和丰富校园文化,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倡导学生增强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协作能力,着力提高学生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中职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与时俱进,更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中职德育要适应中职生的自身培养特点和道德认知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全面探索教学新模式,为培养更多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社会实践型人才做出更大的努力。

对学校工作的建议 篇4

政风行风自查自检工作的逐步深入,为学校转变作风、改善工作供给了有利契机。全体党员干部、教师进取投身此项活动,做到了行风自查自检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学校领导、党员、教师不计报酬,不讲代价,超负荷工作,使学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⒈加强对上级规定的宣传资料和相关要求的落实,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意识。校长把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反腐败工作方面的规定及时传达,做到宣传到位,不留死角,使党员干部异常是中层领导干部知情解意,入心入脑。认真落实学校一把手负责制度,加强监督制约机制,使反腐倡廉工作任务到位、职责到位、工作检查到位;配合辅导区党支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党员干部进行宣传教育。

⒉了解学校、教师在学生当中的形象,提高教师的工作进取性。学校每学期都在学生中开展师德师风问卷活动,必须程度上了解了教师是否从事有偿家教、有否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是否关心爱护学生等。这不仅仅调动了学生、家长的参与意识,还充分证明了学校虚心理解学生、家长的监督,广泛吸纳家长意见建议的姿态。

⒊为提高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学校还利用网络(家校路路通)公开了校长和全校教师的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时时刻刻理解社会、群众的监督。

总之,全面加强学校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推进我校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密切结合我校改革发展的实际,进行全方位自检自查,针对存在问题,深入剖析,立改立行,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供给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组织保障。

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篇5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基础。要提高教学成绩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德育基础,教学是团体性、协作性工作,如果没有德育为先,教学的各项工作将难以为继,教学工作难以有起色,这是我切身有体会的;如果没有德育作基础,教学的功利性、盲目性和无序性就会阻碍我们教学的效益,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是空话一句。现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几点建议。

一、加强学习,提升德育工作理念,要引领全体教师人人都做德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共同架构起“全员、全程、全生”的大德育工作体系,共同担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建设文明和谐校园的重任。

二、学校层面也要相应制定各种德育工作制度和评价办法,明确目标职责,理顺机制制度,使德育工作有序规范。如果每个岗位的职责很明确,求细、求精、求全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是全程的,也是全员的,每个岗位的德育职责履行得如何,不仅可列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也体现着绩效工资奖金分配。

三、培养一支优秀的学校德育骨干队伍,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教育环境。

首先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最重要的实施者,其他教师及职工都是德育的引导者。加强德育队伍如班主任、团队干部等教师的培训工作,不仅要对工作方法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培养教师的教育信念和对信念的坚持,德育工作繁而杂,时间一长,教师容易产生倦怠和厌烦,有

了信念,德育工作就会有爱心、有细心、有耐心、有精心,这就有了德育实效的基础。

其次阶梯式、分层式、师徒式、引领式培养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学校可以根据教师意愿,提出书面的“结对”引领培养模式,这既是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培养方式,增强群体教育合力,同时也为学校德育的发展提供了后备力量。发挥德育主阵地班级的作用,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是学生的小家,德育教育的根基,学生的德育大多在班级中进行,班主任是班级建设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如何面对全体学生,探索提高德育实效,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是每个班主任的工作目标。要把校园文化建设落脚点放在班级文化建设上。

最后要注重发挥班级管理成员(班干部、小组长)的作用,确立他们的地位,树立形象和威信,采用时段的竞选上岗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每周每月评选,形成动态竞争意识。实行日思、周评、月评制度,每天抽几分钟时间由班干部、小组长主持,说说一天要改进的或不足的地方。在德育十分钟或班队课时间评选出一周表现好的同学予以表彰,上班级“光荣榜”,特别优秀的把表杨信送到家长手上。采用量化评比,及时做好总结环节。一日流程最大的优势就是按时结分,学生自己管理,老师参与评价,及时总结,不断提升。加强班级宏观调控,确立班级创建目标和奋斗目标,培养学生集体精神。班主任管理的关键在于落实,对违反班级规定的,必须有责任追究环节和方法,这是小组自主合作管理的保障。在责任追究及必要的处罚中,要处理好小组责任和犯错误学生个体的关系,小组有一定的管理行为不足,个体是行为主体,既相连又有区别,这样才能使小组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班主任仍然是班集体建设的决策者,应积极参与到管理之中,应时刻监控班级中学生动态,否则学生的自我发展会偏离方向。

对学校党建工作的建议 篇6

我校近年来在党建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工作中党政团结,开创了教学、科研工作新局面 。党员教师争做教学、科研、管理的排头兵 ,教书育人,助贫扶困,党支部还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经常听取党员与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增强支部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党员以创新的思想,新的工作思路,在工作中表率作用得到了大家的赞誉。特别是在第一线的党员老师的表率作用是突出或比较突出的,这表明,广大党员能够注重自身修养,起到带头作用,在教师群体中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我校近年在教学、文体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近年来党员的发展成效显著。我校近年来重视发展和培养党员,在学生和青年教师中入党人数明显增加。去年和今年两年内有11名教师和学生入党。这充分体现了我校在党建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学校的党建工作魅力所在。

在学校建设和发展、教育教学中党员教师表率突出。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我校党员教师大多数是教学中的骨干力量,我校党员中有教学能手、省市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如文涛、马春兴等,他们素质很高,也十分敬业,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他们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党的纪律严格约束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为我校教育教学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青年党员教师中,有一批党性强、师德好、业务精的先锋脱颖而出。如李伟等这些教师是我校的财富,是我校的后备力量。

二、对我校党建工作的建议:

着力发掘典型,弘扬先进。在先进典型的发掘上,需要我们的党支部要善于发现、善于培养。工作中的党员先进典型要善于挖掘,做为群众大家往往注意到党员老师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超的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学校党支部要善于抓住典型及时发掘,从表现突出的党员老师的先进事迹中,提炼出党员老师无私奉献精神思想的实质内涵,在群众中大力弘扬,使广大群众了解到,那些党员老师的工作表现正是我们共产党人所固有的精神本质。也使更多的党员教师认识到了自己工作表现的深层次的意义,使更多具有榜样作用及表率素质的党员教师在教学一线中积极涌现出来,从而有效地带动一批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参与、投身到学校党建工作之中,激活学校党建工作。学校要建立党员成就库,及时收集整理,定期宣传。

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员民主生活。如党员交流学习、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观看先进事迹的电影、搞其他有益活动等。

三、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的建议书 篇7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档案意识

中职学校学生档案分为终身档案和临时档案。终身档案是指新生进校时由招生办提供的档案以及学生毕业时由学校寄发到有关部门的对学生终身有效的档案。临时档案是指学生在校期间临时建立的档案, 包括学生在校时各种表现的记载[1]。学生档案是国家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及各种社会实践的真实记录, 也是学生就业及今后各级组织选拔、任用、考核的重要依据。随着中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中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 深入探讨这些问题, 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对促进中职学校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档案管理不够规范

现在很多中职学校既招收中专生, 也招收大专生, 还招收和其他大学联合办学的函授生和网络教育生等。多种学习形式和学历层次并存, 有些新生报到晚, 休学、退学、转学等学籍异动情况多, 给学生档案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致使档案材料收集不全、质量不高, 归档不科学, 且因为大多数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综合素质差, 出现了档案填写不认真、不规范、不完整等问题。如果学生档案缺乏完整性和真实性, 就不能准确反映中职学校学生的全貌, 而且会严重干扰学生就业的公平性。

1.2 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学生档案涉及校档案室、教务处、学生科等多个部门, 有时部门工作之间衔接不够紧密, 管理脱节。档案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对工作人员有很高的要求。但很多中职学校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 只是让一些部门工作人员兼职, 这些兼职人员档案知识不精通、计算机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不突出, 有些人甚至从未接受过任何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再加上这些负责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只能在做好原来工作的基础上再管理档案, 工作量的增大影响到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1.3 学生档案管理方式落后

目前中职学校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投入不足, 缺乏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的技术设备。学生档案主要以纸质材料为主, 档案管理大多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 而且有的学校把学生档案堆放在一个仓库里, 没有考虑到房间温度、湿度和避光等因素, 不能有效延长档案的寿命。

2 做好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2.1 普及档案知识, 加强领导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 其结果的好坏, 虽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但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如何。只要引起领导的重视, 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首先, 学校领导要把学生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 利用橱窗、板报、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 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档案知识普及教育, 让全校师生更多地了解档案知识, 提高档案意识, 营造有利于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氛围[2]。其次, 学校要成立学生档案管理领导小组, 经常检查、监督和总结档案管理工作。

2.2 规范制度, 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护档案的义务。因此, 中职学校全体师生都要树立依法保护学生档案的意识。学校要成立专门的档案馆或办公室, 配备具有高度责任心的档案管理人员, 制订各种严密的档案管理制度, 与工作人员签订岗位责任书, 明确工作职责。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培训班,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要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我学习, 及时了解学生档案管理领域的发展动态;对于各种档案材料要规范填写, 及时整理, 经有关责任人审核无误后, 准时上交档案部门, 确保档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3 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手工操作查找速度慢、查找率低, 已不能适应目前的形势需求。学校应积极开发适应中职学校的学生档案管理软件, 将学生档案内容全部录入计算机, 查阅时, 只需键入学生姓名, 即可检索出这位学生的所有档案材料, 查准率和查找率均可达到100%[3]。利用电子档案可以减少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也可以实现学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档案的作用。同时, 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共同存在也有利于对档案的保护。

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如何用最科学的方法解决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是需要中职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探索的课题。相信在中职学校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 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一定会走上一个新的高度, 也一定能在中职学校建设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建平.高职院校学生档案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建议[J].剑南文学, 2011 (8) :384.

[2]练红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档案, 2011 (4) :102-103.

学校德育工作的建议书 篇8

关键词:教学管理;素质教育;管理意识

一、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

在教学管理中必须树立质量中心观念和全面管理观念,因为提高质量是教学管理的目的,也是教学管理追求的目标,还是检验教学管理效果的标准,所以质量应该成为管理的中心。而质量的提高又必须通过全面管理来实现。质量是教学各项工作的综合效果的表现,离开了全面的管理,就不可能有质量的提高。因此,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应该成为教学管理的一大原则。

1.教师素质提高

重点学校的教师队伍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业务功,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现代教学的理论修养,并且应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做了三方面的努力,一是抓中青年教师的业务进修和继续教育,以便更新知识提高素养,使他们的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都上一个新台阶,以适应现代化教学高要求的需要。我们特别重视骨干教师的外出考察和参加高层次的研讨交流活动。我们认为这是培养高水平教师的重要途径。二是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教育理论贫乏,教育思想陈旧是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教育理论的再学习就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我们把教育理论的学习规定为教研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指定学习书目,安排时间,并制定了检查措施。为了推动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我们还请教育科研部门专家开设系列讲座,举行专题研讨,集中解决一些教育思想的突出问题。另外还请各方面的人士来校传递科技方面、改革开放方面、教学改革方面国内外的各种信息,活跃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更新。三是开展教学经验总结活动。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是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总结是提高的途径。因此,我们把总结规定为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把每人每学年撰写一篇论文作为制度贯彻执行,并把论文作为教师教学成果的组成部分,认真评选、奖励并记入本人的教学档案,同教学成绩一样成为教师职务评定、评选和提干的依据。对教师队伍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教学环节的管理

教学诸环节的管理中我们突出了课堂教学的环节。对课堂效益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来自教学的研讨活动,通过研讨深化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探讨共同问题的解决,探索旧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开辟新的教学途径。而举行各种公开课是开展这种研讨和探索的极好形式。目的是实现课堂教学研究的群众化,把全体教师都吸引到教学改革的研究中来。这三个层次的公开课均实行一课一研讨的办法,就是每次公开课后要有不同形式的研討会。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的提高。

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学校和其它的职能部门一样,也有不同的科室组成,由于工作重点和性质的不同,各个科室都应有不同的制度对其工作进行规范和约束,只有这样,各个部门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从而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所以,我们在修定制度时要顾及全面,对各个方面的制度都要进行修定。

2.针对性原则

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必须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要认真分析出工作中那些不良现象产生的根源,审视寻找出原有制度中存在的缺憾和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修订。

3.长期性原则

作为制度,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我们在修定制度时,既要着眼于现在,也要放眼于未来,使之能在较长的时期内发挥作用,让它成为全体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则和准绳,起到稳定军心和局势的作用,我们不能信口乌鸦,更不能朝令夕改。

4.人性化原则

我校老师平均年龄偏大,大部分已步入中年,这一时期正值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较重,且身体也进入了亚健康状态,再加上我校女教师很多以及她们独有的生理现象这个现实,所以,我们在修订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不误工作的情况下,尽量想老师之所想,力所能及地为老师解决些实际问题,形成条文,列为制度,努力体现制度的人性化。

三、转变与提升教师的管理意识

提到教学质量,有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等领导的任务,与其他人没有关系,一般教师只要每天按时上好课就可以了。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小学教育教学在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其实不然,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理论,小学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桥梁,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直接管理者。

一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对学生的管理、教学技术设备的管理等,同时还直接参与了对相关教学的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直接来源。二是教师在讲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测试等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者、参与者。

四、构建和谐、进步、民主的教学环境

和谐、进步、民主的教学环境是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要使教学环境一直处于一种良好、平稳的发展状态,要根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构建,为学生创造学习的良好条件,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营造心情舒畅的环境。一是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为教师构建舒适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校教职工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二是学校应根据每个学科适时地增添教学器材,逐渐地改善教学器材、教学设备,使器材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三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维持、优良作班级风的形成等,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等,为学生创设优美、安静、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有效管理。

学校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建议 篇9

一是在学校组织机构建设上,实行党政两套班子一体化。党支部书记由校长担任,实现党政一体化,使学校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四个同步”,即决策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同步,形成了党政合力。

二是学校党建工作要围绕学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开展。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和教研,学校党组织要紧紧围绕这个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开展工作,为实现这个根本任务服好务。学校党支部要从加强自身思想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入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把党支部建设成为朝气蓬勃的,能够带领广大师生在教学教研中开拓进取的战斗集体。

三是学校党建工作要抓住思想政治工作这个关键。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每一位师生中去,渗透到学校教学、教研、学习、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中去。要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发挥好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带动作用。

四是学校党建工作要开展好活动。通过开展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有吸引力的活动,使师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要根据学校师生的实际,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靠经常性的活动逐步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每年或每个学期(或者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学校财务工作建议 篇10

一、幼儿园半托相关费用

1、可按原方式收支。但不能开具除非税局提供的收据。半托费用收取仍然实行家长签名的方式,以表示家长愿意学校代收代管。每月半托交费登记表应有班主任核实签名。

2、工友工资等条据在伙食团账内照实报销,不能制作假账,否则违背逻辑问题更大。

3、伙食团采购凡有税务登记的商家(如食用油、液化气、厨房用品等)都必须提供完税发票,以保障伙食安全。同时,避免税务部门查出白条后学校要承担税务和罚款。

4、伙食团报销条据应有实物验收人、幼儿园代表和总务处签证;总务处一周制作一份汇总凭证,汇总凭证应有幼儿园园长和总务主任签证,校长审批。

5、汇总凭证会计记录台账签字后,方可支付。

二、学校支出

1、凡大宗现金支出(包括向教职工的发放),校长要提前一周告知财务人员,以协调拨款计划、准备现金。

2、采购物品的发票需经手人、证明人签字,标注用途,校长签批。同一发票含多项物 品的需附详细清单。

3、学校教职工采购小件物品,不能自行垫付的先借款后报销。

4、以下情况,一律采用直接支付方式,不支付现金。(1)在同一商家一次采购超过1000元的(需附详细物品清单)。(2)在定点商家采购,以月为单位结算,超过1000元的(需附详细物品清单)。(3)所有合同性支出(需附合同、验收报告、预决算清单,需按规定进行审计的要附审计报告)。采用直接支付方式的,校长签批条据后,收款人需在财务人员当面注明收款账号,以免发生讹误。

5、大宗物品或集中采购的物品,应由会计填写实物登记表。

6、招待用餐,集中结算的一律采用直接支付方式。

7、除对教职工的发放外,每周五下午受理支出业务。其他时间不予办理。确有特殊情况,要提前预约。否则影响本人的教学工作,也影响学校正常秩序。

学校德育工作的建议书 篇11

一、学校课程开发选题存在问题

课程开发选题虽小,但它宛如课程开发的选种,内在地关系着整个课程开发的成败。

1选题程序的缺

学校课程开发选题由于缺少必要的“程序文明”,缺失必备的质量把关口,致使课程选题成为“自选动作”而非“规范动作”,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失当与失误。

(1)自由式。学校课程选题的审议存在“三无”现象。一无课程选题审议小组;二元课程选题的申请表;三无课程选题的评议规则。对教师所选的课程主题的审议采取大放羊,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实行粗放式,抓到篮子即是菜。只要葫芦不要叶的选题情节严重。

(2)指令式。一些课程选题存在上级自上而下的硬给现象,任务式意味浓重,主题直接“空投”到学校,无须程序甄别和二次开发,一步到位。有的主题内容拓展空间小,常识性特征明显,致使课程选题缺少课程应有的拓展腹地,以“交通安全、吸烟”一类主题为典型。有的主题内容尚处酝酿生成中,成熟度不够,致使课程选题先天不足,且做且退,以一些为加码办学特色的“强植”主题为代表。有的主题内容以歌功颂德为目标,致使课程选题俨然成为“第二门德育”,以一些刻意宣扬校史的主题为表现。

2选题内容的偏

内容设计是课程选题的根部。内容选择发生偏差,课程主题的生长势必营养不良,畸形发展。

(1)重学科化。不少教师学科情结偏重,靠着学科这根拐杖走惯了,在选题内容上常不自觉地向学科看齐,附属品的倾向严重,存在两类情况:一类是,再版。将选题内容圈定在所任教学科的藩篱上,表现出“照着说”的简版特征,穿新鞋走老路;另一类是,扩版。把选题内容对准学科的相关结合部,发散开来拓展,表现出“接着说”的特质,依葫芦画瓢。其结果是,课程选题在内容上,呈现出“你有,我有,大家有”,清一色的“第二套学科教材”的老面孔;在课程开设上,“挤破头”现象,屡见不鲜。

(2)去校本化。课程选题在内容上一味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倾向突出,呈现出“三不粘”现象。一不粘住本土乡土特色,二不粘实学校办学现实,三不粘牢学生特定的生活经历,出现“高、大、全”的无现场无现事无现实的去校本化病症。高:内容太专深,未量力而行,没把握好课程内容开发的分寸度。大:学不完,涉及面过广,大而无当,顾此失彼,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全:泛泛而谈,未作“二度开发”,内容特色缺席,八竿子打不着。

(3)偏教师化。由于课程开发一般是实行教师“包干到户”,加之评审程序的缺失,教师内容选择权重过大,致使在课程选题上,跟着感觉走,凭个人爱好上的倾向突出,“师有多大胆,课有多大产”的唯师化闪现,出现“奇、杂、乱”的选题问题。奇:内容选择为所未闻,花里花俏,极富个人之能事。比如,××速成法,××成功术等等,结果是速成法速而不成,成功术并不成功。杂:内容设计五花八门,调号不一,各行其道,课程主题群呈现水油分离。乱:选题口径不合,无法拼合和支构起有机的课程版图。

3选题指导的空

课程选题指导的挂空挡,直接导致了选题成活率的低,开课率的少,课程生成力的弱。

(1)空白。管理者对课程选题采取敲“空格键”的办法,放弃对选题指导的宏观调控,一盘棋观念淡弱。其表现有二:一个是“不来指导”。认为课程选题是小儿科,芝麻绿豆的小事,不必太在意,关键是抓紧课程的内容设计、体例编排,教学、评价等部分,忽视对课程选题的质量把关。另一个是“指导不来”。管理者对此是门外汉,面对如此众多课程选题群,不是门门精,门门通,而是门门空,不知从何人手,“满身是劲使不出”,“满身是嘴讲不清”。

(2)空泛。一些管理者采取以布置任务代替选题指导的方针,俗称“会议指导”。会上以说代做,满嘴跑火车,将会议当成既是课程选题的开始也是完结,力求一劳永逸,毕于一役,奉行“只播种,不耕种”,“先开枪后瞄准”先选了再说的策略,搞秋后算总账,事后诸葛亮。对于上报上来的课程主题无合理整档和理性分析,有的是“散装式”,有的是“混装式”,无法洞见清晰课程选题脉络和整体的课程版图,缺少及时有效的纠偏和导航,教师也是雾水一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各自为政,因而选题指导常“返工”,陷入“反复选,选反复”的怪圈。在一线“会议指导”被教师们戏称为“会倒”。

4选题资源的弱

选题前没有进行资源的评估,选题中未进行资源开发的策划,选题后也无相关资源的开发利用,失去资源支撑的课程选题。孤力难支。

(1)选题资源意识弱。长期以来,课程选题有限定的学科,上课有编好的教材,备课有现成的教参,考试有统考的试卷,可以说,教师对一门课程从选题、开发到实施所需的资源,不必亲自“下水”,“免费的课程午餐”造成了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的残缺。在选题资源开发上,教师普遍重现成性资源而轻生成性资源,偏显性资源而轻隐性资源,抓文本化资源而放非纸质性资源,多静态性资源而缺动态性资源,这直接导致了选题资源视域的狭隘,引发教师在课程选题上的“盲人摸象”现象。

(2)选题资源利用低。表现有二:其一,教室化。不少教师将课程开发选题的资源禁锢在以教室为中心的围墙内,凡不能搬人或剪贴进教室的外界资源,都拒之门外,选题开发的“黑板式种田”倾向明显。其结果是,经教室这个箩筐的筛选,原丰富、多样、活性的可利用资源,被剪除得所剩无几,导致选题的窄化。其二,文本化。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本本主义”盛行,评价一门校内课程开发成败与否,往往以文本论英雄,而且本子越厚,意味着“成果”越斐然。由此,资源开发的片面文本化,愈演愈烈。资源利用的文本化有两个突出表现:一是资源文本的数字化。资源的数字罗列如“韩信点兵”,一味贪多求全,搞数字叠加。有的资源离题万里也参合其中,有的资源同质重复严重也凑数其间,有的资源开发成本过高也在所不计,其结果是,可供课程开发选题的资源大而无当,有名无实,所谓可利用资源的“数字大厦”,只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导致课程选题实践沦落为画饼充饥。二是,资源文本的静态化。将周边的资源一味进行文本化定格,会带来固化的负面影响。针对硬性资源、现成性资源、显性资源进行文本登记与整理是必要的。但对于众多看不见摸不着而处于动态发展的软类资源进行“文本格式化”,苛求一劳永逸,明显过于机械、刻板,容易造成课程选题自身内在价值和张力的失缺。

二、改善课程选题规划的建议

针对学校课程选题改善的建议,既要脚踏实地,切中当前问题,又要仰望星空,着眼于课程特殊价值的开发。

1把准课程开发的选题方向

课程选题方向的把准有赖于两个方面的握紧:其一,

握紧课程性质。中小学课程开发本质上是全体教师的课程职责而不是个别教师的才艺表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服务不是给部分学生的优待,它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为基本学习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社会、科学实践为基本主题内容,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为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选题规划必须以此特性为自身的课程“宪法”。其二,握紧选题准则。其准则有四:①彰显办学特色。选题要以“特”字为先,特色的厘定要确切、具体,明确主攻方向。要以“实”字为要,特色的切人口要选准、选实、选深,力求操作简明,方法得当,力所能及,不贪多求大,不冒进求快。②切合学生发展需求。一是,选题要有服务面。为某几个学生开课,不切合多数学生实情,其选题应达到学生需求面的四分之一以上。二是,选题要有满足度。促进学生发展,达成个性需求,要有度。一味超前学生学龄段,成本太高,学生满足面狭窄,一味滞后学生能力需求,则选题活力不足,课程收益不高,应立足于切中全体学生的“最近发展区”。③打造学校精品课程。选题要立足精品课程群的经营和打造,树立精品课程意识,形成和谐课程版图。④孕育教师课程能力。选题开发要凸显发展本义,切实为教师课程开发搭建试验平台,推升教师专业成长水平。

2做实课程开发的选题审议

课程审议是保障学校有效课程开发的长线机制,对选题的审议是其要务之首,所谓“题好一半文”。

课程选题审议包括四个主要环节。其一,组织审议小组。审议小组负责人为教研室和教务处主任各1人,成员由年段长、各学科组长、教师代表构成,人数限定为20人,原则上未经审议小组审议的选题,一律不准开设。为什么不请校长和其他处室直接参与?因为,校长第一负责人的头衔实在太多、太泛、太重,与其挂名不如下放权利,校长只需统观大局即可。教研室专责课程选题开发的教研,而教务处专注理顺课程安排和开设,二者联手足可担当,以突出课程开发的“教”与“研”的主线。其二。公正审议程序。审议程序由四个流程构成,一般分为先审阅选题申请表,再进行教师选题自述,后实行选题对话询问,最后进行无记名民主投票,原则上通过选题审议需要获得半数或半数以上的票数。其三,明确审议标准。审议标准是选题审议的中枢神经,直接关系着选题的效度。其标准有四:①选题意义的说明。这主要考查选题目的的明否与选题意义的深否。②选题所面向的对象。这主要考量选题对学生选修范围界定的清晰度是面向年段、跨年段、还是全校性质,以及此种选修范围选定的可行性。③选题所需资源的设计。主要考查两个部分:一是,对现有资源的利用率;二是,对潜在资源的设计程度。④选题可行性的论证。这是选题审议的核心部分,包括两部分:一是,选题内容的界定,包括考查内容选择的明确与否以及范围界定的适切程度;二是,选题价值的评估。评估一个选题价值的大小,应从整个学校课程全景蓝图加以考量,主要关切四性:教育性,立足于过滤非教育性成分的选题,如追星、谈鬼说神等选题,这是确保选题具有教育意义的前提;独特性,选题必须突显办学特色和区域文化,强调课程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以区别于各学科课程;延展性,选题必须同各学科科普知识和常识认知区别开来,具有课程深挖和展开的空间,不是一次性产物;互补性,选题必须同学校现有课程相匹配,相融合,相勾连,以形成完整的课程版图。其四,公布审议结果。一是,结果公示,听取反馈,进行民主监督;二是,以书面形式通知人选教师,正式启动课程开发。

3探索课程开发的选题策略

(1)选题推荐法。学校可依据办学目标、地方特色、师资特点、资源状况等实际,开列一份课程选题菜单,分列相关选题类型,向学生推荐,供学生选择,将反馈上来的选题进行分析和筛选,从而确定课程选题。其优点是,操作简便,预设性充分,便于构建清晰、有序、搭配得当的课程版图,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发展需求。

(2)学科整合法。其特点是依托各学科课程进行选题,路径有二:一是同学科间整合,跨年度选题,找出学科年段间的课程结合部和沟连点,将其串联,寻找课程开发的主题;二是不同学科间整合选题,可在年段内亦可跨年段找出学科群间的“中间地带”进行选题思考。其优点是,选题相对集中,师资配置方便,课程编排简易。

(3)实践衍生法。课程选题在课程具体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创生而来,呈现“梅开二度”乃至脱胎换骨重获新生的特质,往往切中学生发展的当务之急,极具课程开发的生命力。它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由关键性的课程实践事件催生而出,也就是说,亲历的现场性课程问题往往是师生课程选题的母体。其优点是,课程选题“生于斯、长于斯”,生命力旺盛,孕育教师课程力,直指学校课程开发的本义。

(4)问卷调查法。设计选题问卷调查,以开放式或封闭式问题。掌握学生课程学习的实际需求,通过对选题需求的数据统计和发展意向的分析,来确定课程开发主题的方法。其优点是,获得学生课程需求的第一手材料,对课程需求面掌握深广,能为选题决策提供有力的向导。

(5)条件商榷法。以条件资源作为“筛子”,对其选题进行优胜劣汰,重点选用条件成熟、资源丰富的课程主题的方法。其优点是,选题理性,成活率较高,素材条件基础好。

在实践中,这五种方法可贯通起来使用,可以问卷调查,摸底学生的课程需求,通过学科整合和师生自主设计提供选题清单,在此基础上进行条件商榷分析,选定成熟主题,在实践中派生出一系列优质“主题群”。

4深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无视资源条件的选题,缺少选题实践的资源,都失却自身存在的价值,二者必须联动连体。

(I)深化课程资源开发管理。资源管理必须服务服从于课程选题,力求动静结合,以用为管。其一,静态管理,登记存档。以活页方式编制《学校课程资源登记表》,来强化课程资源管理。登记册主要包括:资源的类型、所有者、获取方式、开发动态、使用事项和入册时间等。其二,动态管理,整合利用。将登记造册的课程资源“储蓄”拿来“投资”,实现增值。其方式有二:一是整合同类资源,立足优中选优,求精务实,突出实效;二是整合异质资源,着眼于优化配置,取长补短,实现高效益。异质资源的统整须把握好三性:首先,互补性要强,所选的异质资源要有交互、融合的空间和合作使用的内需;其次,协调性要好,资源间要有联系点和结合部,克服“风马牛不相及”的强拉硬扯现象,资源的整合操作要简便,力避“千里迢迢”的远水难解近渴的弊式;最后,成效性要高,资源整合后的“新产品”要有“高增值”,能用上、用好、用活、用久。

学校德育工作的建议书 篇12

一、谋定而后动, 切实加强校本科研计划的管理

有思路决定出路。科研管理要有思路, 因此, 学校的科研工作要想推进有序、品质提升、成果明显, 需要结合校情制定校本科研专项工作计划。从区域校本科研管理的实际看, 大部分学校都独立设置教科室, 或明确校本科研负责人具体负责学校校本科研工作, 避免了过去科研管理层级不明, 责任不清的状况。但是从制定校本科研工作的专项计划而言, 建议关注以下几点:

1.学会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校本科研计划与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的关系, 二是教科室与教务处的关系, 三是校本科研计划开展的推进强度与学校教师实际工作负担的关系。某个计划有时候想法对路, 方法对头, 但效果不明, 可能还存在教师积极性的调动问题。科研计划制定需要提高计划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服务性。

2.重视计划执行和效果的反馈

一项工作出色完成, 一般包含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和反馈几个环节。缺少检查和反馈结果, 工作一般容易流于形式, 让计划走样, 因此, 建议教科室主任不仅重视计划制定环节, 更要定期检查计划执行与落实情况, 并在适当的场合反馈检查的情况, 这样, 教师才会重视计划中相关工作的执行与落实。即我们不仅“关注做过了”, 更要关注“做得怎么样”。

3.重视计划的可行性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 教学工作为中心, 科研如何为中心工作增色添彩, 需要注意计划制定内容的可行性。科研工作不能目标过高、任务过重、方法不明。计划不是单纯的工作布置和工作落实, 更要注意计划实现的可能性。比如, 一线的教师因为忙于教学事务, 很少有精力顾及科研资料与信息的把握、收集和学习, 教科室主任开展校本科研培训和业务指导应当尽可能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相衔接, 减少与日常教学工作的冲突, 让教师有时间思考, 有能力完成。否则, 教师很容易把校本科研视作教学工作以外的额外负担。

二、重视对制约教育教学问题的梳理, 开展基于问题的行动研究

校本科研的生命力在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引领教育教学发展。来自教学一线的问题容易被教师所认同。因此, 作为校本科研的负责人或中层管理者, 应当重视对制约学校教育教学难点和热点问题的梳理、提炼, 引导教师围绕个人教育教学中存在或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问题展开微型研究, 这样的研究能为教师所认同和接受。开展基于问题的行动研究, 其关键是要能发现问题, 善于从熟悉的日常现象和行为中抽取问题, 并转化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通过问题引领, 问题解决,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加强校本科研的过程管理, 提高科研实施的规范性

校本科研工作的管理是一向严谨而富有难度的工作。校本科研的管理绝不是“开开会议, 发发通知, 搞搞培训”这么浅表化的。有质量的校本科研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校本科研更需要科学管理。学校管理者对科研管理工作不能只看结果, 而忽视过程质量。要提高结果的质量, 更应当重视过程质量的控制。因此, 要提高校本科研管理工作的品质, 需要重视和加强校本科研的过程管理。校本科研过程管理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科研计划的落实与常规管理检查、记录。

二是日常校本科研工作的指导与服务。

三是各类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的积累和档案保管。最好实施基于网络平台的电子化管理。为相关课题最终结题积累关键性资料。

四是重视课题实施的全程监控。规范课题实施过程, 做好关键性环节的指导和组织, 如, 课题申报立项、开题论证、中期总结、结题鉴定等。

四、落实校本科研常规管理, 提高校本科研视导的针对性

校本科研常规管理是学校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要提高科研的品位和内涵, 需要有扎实的科研常规管理作保障。因此, 校本科研的常规管理, 需要突出规范性、条理性。如, 如何加强课题计划管理、资料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等。为了做好科研常规管理, 可以通过“科研专项视导”促进常规工作的落实。科研视导将着重于科研制度的建立、计划的制定、课题过程性管理以及科研成果的管理等方面展开, 重点做好科研视导中的对话与交流。通过“视”的诊断性了解学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导”的针对性提高科研服务水平。采取“省市专家参与, 本区同行介入”的邀约方式, 由教科室牵头组织视导组, 通过视导既促进科研常规管理的落实, 提高视导服务的水平, 又帮助教师解决科研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或难题。

五、加强校本科研模型优化, 着力打造科研品牌和特色课题

加强校本科研管理模型的优化, 需要在推进大众性校本科研基础上, 切实发挥项目研究中心、校外研究所的示范、辐射与引领作用, 为相关学校和幼儿园科研品牌的打造提供业务帮助和专业支持。同时, 区域科研管理部门对校本科研的管理, 应坚持以特色课题为载体, 重视科研主题展示活动的组织, 为基层学校搭建更多的专业发展平台, 主动为学校特色展示活动提供和创设机会。有课题研究特色的学校跟要主动创新科研活动的形式, 积极提炼校本科研实践成果。另外, 学校教科室应主动为教师品牌课题成果的总结、形成理论化成果以及成果的推广提供帮助和支持。

六、重视校本科研成果的转化, 提高科研成果含金量

校本科研的亮点在于科研成果的提炼、总结以及转化。学校管理者需要强化教师的科研成果意识。一方面, 要避免或减少做一些“为别人做嫁衣”的事, 帮别人做课题, “种了别人的田, 荒了自己的地”。也要克服热衷于名气或级别为他人打工, 避免自己的科研成果被别人所利用, 导致“成就了他人而埋没了自己”。另一方面, 要提高对科研成果正确认识。科研成果不是单纯地写写论文, 发发文章。其实, 科研成果有物化的成果, 如论文、课题报告等, 也有隐性的成果, 比如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与专业素养的提升等。

近年来, 一些地区中学高级职称评审明确规定了需要发表若干论文和课题研究成果。从实际角度看, 很多人是通过缴费发表, 刊物五花八门, 鱼龙混杂, 论文发表泛滥, 论文水平质量不敢恭维。有的期刊一本一期一百多篇, 纯粹沦为论文汇编, 有的刊物名称与学科关联不紧。建议提高论文质量, 提高论文发表刊物质量, 应当着眼于本学科常见通用的期刊, 以免花了钱而不能达成效果。

上一篇:有限公司章程+标准版下一篇:期末复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