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

2024-09-30

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通用11篇)

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 篇1

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方法独到的德育工作者队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篇一

有人把学生比作一朵朵小花,我倒更想把学生看作一株株小草,我觉得新世纪需要有花般的风貌,但更需要有草的精神,我愿做一名培育芳草的园丁。回顾这几年的育草工作,我觉得只要师爱像母爱那样无私奉献,那么再顽劣的冰山也会在我们面前融化。

一、关爱单亲子女,促其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单亲子女也日渐增多,对这些孩子的教育也日渐成为我们班主任工作的难点。班上有位于同学他脑子聪明,但父母离婚的阴影却时刻笼罩着他,聪明的脑子不放到学习上来,平时错事不断,其他老师见了他就摇头,可我知道,他偏激的行为正是由于缺少了爱的温暖,我深知只有挚爱,才能融化这颗童心的冰层。生日到了,我做了一张精致的生日卡,经过一次次亲切的谈心,一次次活动的锻炼,一次次集体的教育,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变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二、抓好两头学生,共遨求知海洋

在人们心目中,优秀生往往集万般宠爱于一身,而普通生,尤其是“后进生”却因不能充分享受爱的阳光雨露而发育不良,精神贫血。我曾用我的“反向偏爱”唤醒了一个个“后进生”的沉睡和麻木了的自尊心,使他们重新奋发学习。班上有位同学才入学,就是令每一位老师头疼的学生,平时常常做恶作剧,做一些坏事,只有作业不做,闹得同学怕他,老师恼他。我通过细致观察,通过一次次家访的了解,决定采取教育,他做过的点滴好事,都在班上宣传,让全班同学都喜欢他,关心他,用集体的友爱温暖他;在学习上帮助他,让他上课时不至于“开小差”、“坐飞机”;当他在前进的过程中受到挫折而灰心丧气时,既指出危险,晓之以理,又耐心细致,动之以情,帮助他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进。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顽强而又强大,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小学阶段的孩子是处在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一定要抓住小学这个最佳时期,对学生进行坚持不懈的教育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在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上,我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我还培养学生“右行礼上”的上下楼梯的习惯,培养学生无声自习的习惯等,当然,这都非一日之功,是经过了不断地巩固“正确的”和不断纠正“错误的”长期训练。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复杂的,却又是那么微不足道,它们都只不过是我漫漫教学生涯中的沧海一粟罢了,而倾心育芳草,愿享天下绿却是我这一生无悔的追求。

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篇二

在素质教育的时代,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应该占什么样的地位?我认为,德育工作就应该放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和首要位置,德育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而在整个德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的德育和学生的德育一样重要,抓好师德师风的建设是实施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要求别人做到的,就得自己首先做到,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在语言和行为规范等方面都得做学生的表率。无论在集体工作还是个人工作,都要站在学校大局的高度,用“________”重要思想来指导。

1、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体现我们工作的特殊性,尽管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地球,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存,我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奋斗目标和任务。我们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我们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等等,都将会影响到无数家庭的未来希望。

2、作为当今的教育工作者,从职业道德和工作需要上来讲,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1 依法执教,以德从教。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是法制国家了,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主要是《一纲六法二条例》特别是其中的《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教师法》等、《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以及党和国家有关领导关于教育的讲话。

2.2爱岗敬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应该热爱她,努力工作,寻找快乐,积极进取,作出优异的成绩。

2.3 关爱学生。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在现行情况下,教育是服务行业,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我们要从生活、学习、成长等方面关心爱护他们。

2.4 严谨治学,加强业务进修。教育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人不学就要落后。昨天的知识已经不适应今天教育了,昨天的方法同样变老化了,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传统教育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5 团结协作。在工作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无论是集体工作还是个人工作,团结好教师,团结好学生,用集体的智慧,用大家的头脑完成工作。

2.6 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教会怎样做人。一个老师的言行将会对学生很大的影响,有时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在各方面都要做好学生的表率。

今天的教师要塑造全方位的新形象,除了抓好自身的教学业务工作,还要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强化政治学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篇三

本学期,根据期初德育工作计划,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规教育,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努力培养举止文明、日常礼仪、品德优良、心理健康且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工作思路,积极研究德育工作内容,针对新时期德育新问题,提出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方法独到的德育工作者队伍。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爱生乐教,勤奋工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全面关心、爱护暂时落后的学生,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2、抓好班主任队伍管理

适时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与班主任老师一起探讨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布置每月的工作重点和主题教育,及时反馈、处理班级中发现的问题。并不断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考核、奖励制度,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月查,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过程化管理,并把班主任工作的实绩作为晋升、评优、发津贴的重要依据。

3、构建社会、家庭、学校同步教育网络

德育工作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为此学校积极构建社区、家庭、学校德育工作网络。校报,每两周出版一期,及时传达学校中心工作,各项主要活动,教育教学成果,指导家教工作等等。为广大学生、家长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努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默契配合。

4、加强后进生管理

做好品德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本学期,各班都能结合本班实际,做好品德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建立帮教档案,并制定了具体的帮教措施,记载好帮教情况,努力做到用爱心去关怀他们,用耐心去感化他们,尽量把一些苗头性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德育处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重点的问题学生“一对一”个别谈心,对本校的后进生、单亲家庭子女进行排队摸底,落实结对帮教教师和措施,增强教育转化的责任感。

二、强化行为规范训练,改变学生精神面貌本学期的行为规范教育继续加强。

1、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开展诚信从身边做起活动。对学生的学习习惯、遵章守纪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劳动卫生习惯进行训练和教育。

2、强化行为规范教育的检查、评比、量化措施。

本学期,对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措施进一步完善与落实。重新制定评分内容和标准,重新设计较合理、较规范的评比版面。对卫生、课桌椅、眼保健操、自行车排放、班报评比、标志佩戴情况、违纪情况的检查评比落实到位。对卫生、课桌椅、眼保健操、自行车排放、采取天天检查的方式,对佩戴情况采取突击检查的方式,对班级墙报、班级布置采取定期检查的方式。

3、充分发挥值日生、班级干部、校内少先队的值日监督作用。一学期来,各部门认真负责,检查公平公正,值日工作到位。

4、继续对各班行为规范进行检查、评比,每周评出流动红旗及每月评出行为规范示范班,起到表扬一批、激励一批的作用。评比总分与班主任期末的量化考核直接挂钩,有力地调动了班主任工作。

5、学校新出台了校学生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常规,并把两个礼仪常规的评价细化:家庭礼仪由学生的家长负责;学校礼仪由班主任老师负责。并将两项的评价结果与学生的思想品德考试成绩综合,最终得出学生的思想品德成绩。

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让他们养成文明礼仪、劳动卫生习惯等。通过对行为规范教育的检查、评比,形成班级竞争,促进了全校的行为规范。

三、加强法制教育工作

学校把10月份定为法制宣传月,在10月中旬学校还组织全体学生观看法制宣传视频,接受法制教育。学校还请到了我县的法制宣传员为我校的全体学生做了《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少年》法制报告会。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其他工作

1、家庭教育工作

本学期,成功召开了全校学生家长会,家长出席率达99%。在家长会上,校领导以具体事例讲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法;每位班主任认真准备、精心布置教室,主题鲜明突出。家长会的召开,拉近了家庭与学校的距离,沟通了家长与老师的情感。

2、健康、环境教育

在本学期,校园环境美化,学生们更加喜爱我们的学校,学生们很少有人践踏草坪,更没有折花枝、树枝的现象出现。学生们更加爱惜校园里的花鸟鱼树,能够给垃圾分类,扔到指定的垃圾点。同时,同学们能够很好的利用起校园里的废旧电池回收箱,把拾到的、家中的废旧电池收集到回收箱里。总体来说,作为国家级绿色学校的一分子,同学们都知道自己应该为此殊荣做些什么。

3、交通安全教育

同学们在本学期能够很好的遵守交通规则,上学能够自然成排走进校园,放学后各班能够由小组长负责有组织的离校。同学们能够按交通信号灯的指示过人行横道,不横穿马路。

总之,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与上级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些焦点问题有待解决。

1.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不尽人意。如课间上下楼梯、走廊行走不按要求去做、一些学生卫生习惯较差,随意丢弃脏物,还有少数学生有在校园内吃零食的不良习惯,这也是造成学校卫生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2.个别问题学生在校内兹事生非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学校声誉造成直接损害。

3.班级之间存在不平衡,班风、学风参差不齐,某些班级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 篇2

当今世界, 网络已经遍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自人类发现火以来最深刻的技术变革”, 教育领域也必然受其映射。根据笔者对南阳市三中所做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该校学生家庭的电脑普及率为93%, 其中82%的家庭可以上网, 73%的学生有在家上网的经历。有近六成学生把上网当作主要的课余活动, 排在上网应用前三位的分别是搜索资料、网络游戏和在线聊天。

科学技术历来都是把双刃剑, 网络也一样。其中, 对学校德育造成的冲击尤其值得关注:传统的说教式德育在网络时代愈发显得苍白和无力, 防不胜防的不良信息污染着学生的心灵, 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使缺乏辨别力的学生或无所适从, 或随波逐流……

因此, 网络时代下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学校德育已经凸现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为了探索此类问题的解决途径, 我们区教师进修学校和南阳市三中组成联合课题组, 以开辟学校德育工作新空间为目的,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 对网络德育这一新兴的德育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笔者做为课题组的主要成员, 参与了网络德育工作的全部过程。

二、利用网络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利用网络开展学校德育, 教师的主要职能应从“教”转变为“导”———引导、指导、辅导和教导。

在客观方面, 中小学生还是未成年人, 自制能力较差, 必需一些制度对其行为进行规范。该校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制定了详实、具体的规章制度, 指导学生文明上网, 防范学生的不良行为, 从客观方面努力净化学生所处的网络空间。

在主观方面, 该校不再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 裹足不前, 而是直面现实, 摒弃“远离网络”的极端思想, 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全球性等优势, 大胆开辟网络德育的新天地。引导学生在虚拟网络中释放自己的正能量, 实现自己正向的人生体验。同时教师放下身段, 注重与学生在现实和网络中的沟通与交流, 努力融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三、利用网络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实践

南阳市三中在宛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支持和协助下积极开展网络德育的工作实践, 具体做法有:

(一) 构筑网络德育新阵地

网络在搜集和利用信息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该校发动全体师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搜集、加工、保存各种有用的德育信息, 建立德育资源库和网络平台, 利用校园网、互联网为学校德育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条件。该校帮助学生筛选出优秀教育网站的目录, 并利用这些网站所提供的资源开展各种专题德育活动, 使网络德育落到实处,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 充分利用学校网站、班级QQ群、个人空间展示学生个性、实行民主德育

中小学生精力充沛, 好奇心强, 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兴趣。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基本都有自己的QQ号, 但主要用来聊天, 该校因势利导, 充分利用这一软件工具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服务。学校及时引导, 建立电脑兴趣小组, 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 由学生参与创办和管理学校的主题网站, 并在各班都建起了QQ群, 分享学习经验, 交流心得体会, 实现民主化、参与式的道德教育, 增强了德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的主题网站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及时报道校内外新闻和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宣传各类好人好事, 发布学校工作通知, 并在优秀学生评选, 校园文体活动中开展问卷调查、组织网上投票。同时借鉴网易评论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回复和留言的空间, 以交流互动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进来, 使他们感受到作为学校的一员, 每个人都能受到尊重和重视, 从而愿意接受学校的管理和教育, 愿意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班级的QQ群主要以网络班集体的形式, 展示班风班貌、班级格言、班级文化, 发布近期开展的活动, 倾诉自己的心声。并由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参与, 进行学法指导、解疑答难, 开展心理咨询, 将优秀的德育资源在群里共享。实践证明, 班级QQ群的建立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极大地扩展了学校德育的深度和广度。

为了建好空间, 他们查资料、学外语、与同学交流、向老师请教。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把自己的座右铭、学习心得、生活感悟、学科知识和德育素材作为个人空间的重点内容, 使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步得到了提高。

(三) 建立网络成长记录袋, 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倡导成长记录袋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进行过程性评价。课题组遵循这一理念, 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 受“道德银行”和“个人征信报告”等新闻案例的启发, 指导南阳市三中创造性地为每个学生建立了网络成长记录袋。在记录袋中, 强调学生个性发展, 突出学生个人成长, 以翔实的资料和数据重点记录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表现、学业成绩、参与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和公益服务等活动的内容和时数, 并由班主任在学期结束时写出思想道德操行评语。实践证明, 学生们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着自己的成长记录, 这对于我们做好学校德育工作无疑具有巨大的帮助。

(四) 利用校园网络和专用软件, 实现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和德育效益的最大化

学校德育毕竟有其局限性, 它必须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最大地发挥其效益, 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实现学校管理的民主化。网络在这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该校在校园网上开辟家长留言板、校长信箱和教育论坛, 同时, 利用QQ、飞信、微信、微博、校信通、电子邮件等途径畅通学校与外界交流沟通的渠道, 搭建便捷高效的家校沟通平台。社会各界群策群力, 集思广益, 使困扰学校很久的一些德育难题得到了顺利的解决, 使学校德育的效益实现了几何级数的递增。

四、对利用网络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

通过实践, 我们充分地认识到, 运用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对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信息技术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网络开展学校德育, 是对传统德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其最终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 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新情况, 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 将网络德育的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 优势互补, 进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进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

参考文献

[1]耿红卫.网络与青少年德育研究.新华出版社, 2013.

[2]檀传宝.网络环境与青少年德育.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1.

对学校德育制度的理性反思 篇3

一、德育制度的制定漠视“生本位”

“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是根本”,在德育制度的制定中还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制定和内容硬,落实与评价软,制度是人为的,更是为人的。学校在制定德育制度时,漠视学生是德育的主体这一人的发展主旨,导致价值取向的错位。一是学校的所有德育制度都是学校管理者制定的,具有垄断性、指令性和单向性,即便是班级公约,也是由班主任“越俎代庖”,学生根本不可能民主参与德育制度的制定;二是在许多教育管理者眼里,制定制度是他们的特权,而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只能被动地接受规章制度;三是即使有时需要发扬民主,征求学生意见,也仅仅出于某种需要的形式而已。这种完全由管理者设计制定的制度,是机械地面对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要求而“上传下达”,生搬硬套的,缺乏生本理念,不能满足学生的道德内容,因此动辄得咎,不

会被学生真正认同和接受。由于学生对这样产生的制度消极应付,从而导致知行脱节。

二、德育制度的内容“压抑人的天性”(异化制度内容)

一是学校许多德育制度本身存在不道德、不合法的因素。如将《班级公约》演化为《惩罚公约》对学生实行高压;一些学校规定学生课间不得大声说话,不得奔跑等。二是学校过分强调德育规范,导致学生成为规范的奴隶。三是成人化、法律条文化倾向严重,抛开学生的年龄特点,借用法律术语等。德育的目的不是限制和防范学生,而是促进学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过分强调规范性,学生的创造性被泯灭,成长也就无从谈起。四是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脱节。五是主流德育的共同性和个体认知的多元化脱节。

三、德育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唯上不唯下”

一是人人都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与教学工作相比就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二是一些学校制定德育制度的初衷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仅仅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口上的,花费许多时间、精力制定好后,还未在学生中执行便束之高阁。同时,有些德育制度很少关注执行情况及效果,“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光打雷不下雨”。三是制度形式化,引发德育潜规则的滋生。如评选“三好学生”仅仅依据学生成绩决定,“一好代替三好”;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也依其成绩及管理者的好恶来实施处罚。这类潜规则无疑告诉学生,首要的品质仅是“软指标”,而考试成绩才是“硬标准”。四是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

四、德育评价制度“干好干差一个样”

学校在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年度考核中,对教师教研成果、公开课、学生学科成绩等条分缕析,赋分量化进行考核,对德育工作只是定性的、含糊的底线要求,导致教师“一心一意搞教学,三心二意抓德育”。由此可见,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低也就不足为奇了。

德育制度只有被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和接受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真正的行动标尺。只有从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出发,关注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动态生成过程,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活动育人与活动单一性的错位

德育实践要求有多途径全方位和丰富多彩的育人途径,但学校德育的实际仅仅从理论上要求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游戏害怕不安全,运动害怕出问题……导致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这都是学校德育工作之大忌。

学校教务工作的反思与提升 篇4

晋江市远华中学 王永灿

通过本期教务主任培训,我对教务工作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教务处历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思路执行、过程管理、结果评价的重要职能部门,其工作涵盖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教研管理、活动开展、师生评价等。学校组织管理严密,牵一发尚且动全身,面对新课程改革与实施,教务处工作好坏成为学校执行力强弱的关键,至关重要。但在工作中经常会有以下几种现象:

1、不知道该怎么管。教学常规管理不常规,学校现在的做法、领导的要求、上级的文件通常就是我们教导处工作的标准,同时无论谁都可以对教学管理指手画脚,可是当面对问题时,却又是谁都无法代替教务处去摸着石头过河,在摸索中前进的责。

2、事情太杂来不及管!课程安排、常规检查、听课教研、谈话指导,业已疲于奔命。统计填表,各种会议,各种任务布臵,领导的意思,时不时还有临时安排的工作,更是搅得教务处没有思路。再来个教师请假、外出学习或教学评比,代课安排不过来时,难免顾了这头失了那头,压力倍增。一旦出现失误或顾及不到的地方,后果和责任只有自己承担。

3、管了还有人不满!教务处工作繁重,付出颇多。即便如此,仍然承受着上下两级的许多不满。开学排课有意见,代课安排不乐意,你还得憋着气和声细语,否则说你态度不好。年长教师不服你管,年轻教师听不进意见,你管得多了教师反映压力大,说你要人性管理,批评几句也不行。你管得少了领导说你不负责任,认为工作开展不起来。有想法、有委屈也得咬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以免影响大局。

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学校教务处究竟要做些什么?又怎么做?通过调查和学习其它学校的一些做法,结合自己的一些工作实践,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一、学校教学常规

其实,教学常规工作范畴中,如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反思等都是非常个性化的工作,属于个人行为,按西方国家的管理理念,管理绝不干涉个人行为,而是采用管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方式来对个人行为进行引导。而中国传统的管理方式是管制(甚至于控制),如学校教务处通常都有一套常规要求,要求老师做什么、怎么做,一学期几篇论文、听几堂课……都有详细的量化规定,并制订项目繁多的制度、量化评分标准,开展频繁的教学检查、推门听课,诸如此类,花样翻新。然而,因此带来的后果通常是:

1、当备课、上课、批改成为任务时,教师便容易产生完成任务式的工作心理,产生消极的职业态度,丧失专业责任感。备课不再是为了上课,而是为了应付检查,没有检查的话就可以不备了。教务处组织常规检查便成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我们检查者一门心思去研究备课者条条框框有没有备到,课后反思有没有写,写得细不细;备课者临检查时才急急忙忙东拼西凑,忙于应付,这在综合科表现尤为突出。备课的原本目的丧失殆尽。

2、常规检查方式的确能让老师花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上,但作为管理者,我们更应当去思考的是:我们究竟是想让老师花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上,还是让老师的工作更有效?作为教师这个特殊的专业而言,参加各种评比除外,真正教育学生以及个人专业发展而言,重要的其实不是教学规范,而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思想。让教师更有思想,可以让一个教师走得更长远。而这恰恰是常规检查无法做到的,甚至会扼杀的。

因此,学校教导处管理教学常规,应当分清哪些是教师个人的行为,哪些是群体行为。群体行为可以统一要求,可以管制。而像备课、上课之类的个人行为,应当充分给教师以自主权。

因此,学校教导处管理教学常规,应当分清哪些是教师个人的行为,哪些是群体行为。群体行为可以统一要求,可以管制。而像备课、上课之类的个人行为,应当充分给教师以自主权。

老办法不行,不管肯定也不行,因为常规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怎样管理呢?我归纳如下几点:

1、少针对个人管理,设法找到协调群体行为的方法与策略,才是真正的教学常规管理之道。如改一个个教师的备课检查为教师群体备课经验的交流,作业批改教务处组织科组定期检查再到各行政参与检查。即由原来单一的教务处评价,改为其他行政和教师群体评价。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常规检查的效果与影响面,同时可以减小教务处单一评价主体的矛盾对立面。

2、重过程管理,淡化结果意识。把推门课、规定公开课改成邀请听课制,比如:规定每个学期每人至少请15人次到教室里听课,可以是领导、其它学科教师、家长等。这样做的好处是:(1)促进教师人际关系,还可避免领导听课评价给教师带来的精神压力。(2)教师自主教研意识增强。(3)真正让学校里最应当受到尊重的有水平的教师受到尊重,有利于学校学术氛围的形成。

这样,教务处原先教学常规工作不再是监督、检查,而主要是组织、协调,负担减轻了不少。

二、教务处工作重心

虽然教务主任也参与各科的教研活动,但事务繁多,借口无法兼顾教研,这是事实。事务性工作的特点是时间紧急,完成较快,效果明显,容易量化,做一件是一件。教研则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难以在短期内发挥作用,且需要较为清静的环境思考。因此,先做事务,再思考教研是通常的做法,以致真正放在教研上的时间并不多。

如何处理这种矛盾?我个人认为,学校应该将教务处平时的数据统计、上交的表格、各类通知等一些杂务工作交给专人统筹协调管理,使教务处腾出手来专心负责做好三件事情:

1、抓好教师评价管理。包括教师业务水平考核、师德评价、课堂教学能力考核、教学质量评价。

2、抓好教研活动。将一个月四次的科组教研,改成:第一次进行上个月的总结与思考;第二次是科组教研活动;第三次是随堂听课、评课;第四次领导及行政谈各年级、各科组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充分保证了教研活动、交流活动的时间。

管理之道,在于人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每个部门做最擅长的事,做最应当做的事,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规范而创新。

学校课改工作反思 篇5

一、纯拿来主义。

上次XX中学、XX中学参观学习,我们的老师看到另一咱教学模式,给人一耳目一新,觉得有特色,有亮点,可行。很多老师跃跃欲试,兴趣高,劲头足,回校后一骨脑儿将看到的学到的运用到教学中,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发现课改原来不是那么回事,觉得没以前的教学方式好操作,又费时又费精神,找不到好的方法,于时很多老师便提出了反对的声音,甚至又走回到原来的教学模式上。心理上反完排斥这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全面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自已在教学中缺乏思考与变通,最根本一点就是没有深入领会新课改理念,没有过多的了解学生,具体来说就是没有接地气。就像农民种庄稼一样,通过外出参观学习,看到别人种的作物长势好、产量高,产品质量好,心里想着这个品种好,我们也拿一些回去试种一下。第二年满怀希望的播种了,刚开始看长势还可以,人们很看好今年收成,再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品种长势没先前好了,产量也跟不上以前的老品种了。这时人们便开始议论、交流种植情况,甚至埋怨谁引进的这个品种,是不是种子出了问题……,之后人们便再也不想种植该品种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引种失败呢,这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的,可能是品种质量的问题,也有可能是种植技术跟随不上,或者是当地气候不适应该品种生长……一句话,教学中我们要做一个肯学习,有思想,敢实践,巧反思的教师,而不要去做一个只知道埋怨的农夫。

二、移花接木嫁接术。

通过外出学习,有一些有思想的老师做了大量的课外实践工作,从实践中也得出了一种巧妙的`方法,通过点滴感受与具体好的操用方法及时的用于课堂教学中,如课堂气氛比以前活了,学生比以前爱表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有提高了……由于是新鲜事物,没有可遵循的指导方法,教学中也遇到很多的挫折,加之全校大环境的影响下便逐步的放弃,最后也偃旗息鼓了。这种心态就像生物学上的嫁接术,要想保证嫁接成功,成活率高,必须选择品性相近或相同的植物,最好是同一种植物嫁接,同时要选择长势好,牙穗好的枝条和根系良好的砧木做为嫁接对象;嫁接时需要专业的嫁接师傅,天气合适才能保证嫁接的质量。过一段时间后新芽长出来了,这时后期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砧木上很容易长出新的枝条,由于砧木长出的新枝芽长势好,生命力强,他会吸收砧木的大量营养,从而使新芽穗营养不良而使新芽不易成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砧木会不断的长出新芽来,如果不能及时的去掉砧木上的新芽,那么即使再好的品种,再好的芽穗,再好的师傅也不能够保证嫁接的高成活率。

课改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具备高超的嫁接技术,同时注重后期管理,不断的的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利因素的影响,进而保证课改工作能够成活并成长为新个体,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不管不问不参与。

面对学校的课改工作,一些老师墨守成规,对学校的一系列安排,指导等要求意见视而不见,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依然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甚至还对偿试进行课改工作的教师进行心理打击。

学校安全工作反思总结 篇6

一、领导重视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吴永明任组长,副校长练佩敏为副组长,安全办主任陈泽良分管安全教育工作,各处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校长为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统一指挥、协调各室、个人的工作开展,贯彻执行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安全工作方面的指示、任务和要求;由岗位责任人和各班级班主任具体负责一线安全管理,明确分工、明确职责。

二、责任到人,制度保证

1、签订安全责任书

学校与全体教职工层层签订“一岗双责”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同时,学校还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通过签订安全责任书,增强了大家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大家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安全意外的意识。

2、不断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科学管理,学校建立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管理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本学期我校制定或修订的制度有《上寮学校校领导巡视制度》、《上寮学校消防设施设备检查制度》、《门卫安全管理制度》、《上寮学校网络安全紧急预案》等,使每个人在学校的每个时间段都有明确的安全要求。

三、加强教育管理,促进自护、防患

要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因此,在安全管理中,我校十分注重加强学生的安全防患工作。

(一)大力宣传,深化教育:

1、认真组织师生学习安全制度、相关案例,强化大家的内心体验。

2、充分利用值日小结、国旗下讲话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进一步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大家的安全防患能力。

3、各班利用班会、队活动、活动课等,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传染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

4、充分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广播进行安全教育,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环境。

5、沟通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力求优化校内外环境,争取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教育安全的形势。

(二)提倡学生步行上学,对学生骑车上学情况进行清查,严禁没有特殊情况的学生骑车上学,严禁学生骑“二无”(无刹车、无铃)自行车上学。12周岁以上学生确需骑车上学,家长需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同意后方可骑车上学。小学一二三年级执行接送制度。

(三)建立教师值日机制。学校要求值日教师当天早、午要提前半小时到校,对学校的安全状况进行监督维护;同时还要求值日教师在学生放学时要送学生出校门,确保学生安全离校。值日教师要对当天的安全事故负责。

(四)在学校路段设立安全提示牌,提醒来往车辆注意学生安全。

四、加强检查,及时整改

学期初、期中、期末,学校都对楼房、公共设施、教学设备、电线线路、学生常用药品、饮水等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清除隐患。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反思 篇7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通常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 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 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职业学校教师担负着传播文化知识、传授技能和培养职业能力等多方面工作。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 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尤为重要。作为职业学校的一名年轻教师, 我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和学习, 有了一定的感触, 并从四个方面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需要反思的地方进行了总结, 希望能够在青年教师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对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足之处的反思

对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足之处的反思, 侧重于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和不利于学生理解的方面, 从而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职业教育提倡项目教学法, 以任务引领为驱动, 以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为目的, 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是否有利于知识的互融与促进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及时进行反思, 梳理并回顾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进一步进行探索和研究, 及时地吸取教学经验, 找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形成新的教学思路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重点在思, 要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实验对象, 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和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拓展教学思路, 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找到反思的重点、才能做到行之有效的反思。仅仅做到课堂教学反思还是不够的, 还需要对学生方面进行反思。

2 学生对教学活动认识的反思

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参与教学, 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认识和对教师的评价最为直接, 也是最有价值的, 这为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反思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在授课过程当中, 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教师的一举一动, 在听课过程中是否全神贯注, 是否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是否融入课堂;在学生每一次的小组讨论中是否有团结合作的氛围, 整个的教学过程是否融洽、和谐、主动;在课堂过程中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 细心注意学生的回答是否流畅、有条理, 捕捉学生情感变化, 留意其他学生对回答问题的学生的情绪是否有异议, 若是有则需理性地指出。这些都是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标准, 也是课后教师进行反思的重要依据。课后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因为它反映了学生对教学的认知程度也是教学效果体现的途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对课堂和学生反思还远远不够, 还需要对教学实践过程进行反思。

3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反思

对教学实践过程进行反思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在备课时要定位好三维目标, 明确重难点。备课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学到知识, 同时还要能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 提升教学质量。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中, 作为反思的一个基础, 并且不断地提高反思意识。其次, 反思的升级, 质疑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 通过不断的质疑反思, 培养自己勤于反思的习惯。比如在我们开始上某一节课的时候, 要反思自己今天的教案是否合适, 项目难度是否贴近学情, 板书是否合理, 学生听得懂哪些, 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地方等等。经验就是通过自己不断地反思总结出来的, 这些都是自己宝贵的教学体会和教学经验。通过这样的反思总结, 教学效果就会更进一步。最后, 中等职业学校除了开设基本的文化课以外, 职业课程的开设是中等职业教育最大的特色也是最重要的课程, 所以教师除了对基本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以外更要关注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反思。

4 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反思

中等职业学校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使学生具备综合职业能力, 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型人才。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 不但要反思自己教学理念是否有助于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而且要注重学生职业需求, 服务学生职业发展。在规划教学方案的同时, 研究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以调节教学内容, 科学构建教学体系。反思自己在教授理论的同时是否突出了教学内容的实际, 与实践相结合。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加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试和技能比赛, 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素质。在平时的技能培养中要对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增加社会经验等方面进行反思, 企业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 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反思自己的技能培养方案。

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 篇8

关键词:反思;教学;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80-01

学校要始终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效益和办学品位为宗旨,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组织实施管理学校教学教研工作。随着课改的全面实施,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如果没有一个新的、与之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反思我校现行教学管理制度,剖析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下面就我校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反思。

一、以创新意识适应新课改要求

我校的教学管理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校管理中不重视教学研究。不少教师认为教师就是上课,只要教课能使学生满意,考出好成绩就是好教师。因此,教师只是满足于上课下课,只是在教材、教参、练习上打转转。搞研究被认为是理论工作者和教研员们的事情,很多教师就是在这种缺乏研究的背景中不知不觉走向了“教书匠”这条路,从而导致教学模式单一、教法呆板。而我们的管理者,往往也是只凭经验指导教学,满足于已有的教学成绩,过去怎么搞,现在就怎么办,缺乏对教学问题的深入调查研究,一旦出现新情况,就手足失措。(2)教师教学过程重视苦干,轻视巧干。我们一向认为,只要教师认认真真地教,学生踏踏实实地学,就一定能够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实践也证明,师生两方面认真踏实的精神确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但是,教学是要讲究方法的,方法陈旧,事倍功半;方法巧妙,事半功倍。要使教学质量有个质的飞跃,非得注重巧干不可。(3)教学管理只停留在“常规”二字上,不适用现代教学的需要。我们知道,常规对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理应抓好。但是只是一味地抓常规管理,教学工作就会墨守成规,教学的路子就会越来越窄。常规教学和教学改革,二者相辅相承,构成学校教学工作的有机整体。相对来说,常规教学是基础,所以学校首先要致力于常规建设;教学改革是提高,所以学校要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抓改革实验研究,从而不断突破旧观念束缚,使常规与改革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不断前进。

二、以教研带动教学工作

我校的教研组机构应该是比较完善的,但客观的看,部分学科教研组工作无序、混乱,基本不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教研组长只是起到了上传下达的作用,缺少工作的主动性。存在这些情况的主要因素可能如下:学科教研组长本身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而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研组长无法集中精力抓教研组建设,作为教研组长能够完成常规工作已是不易,对于教研组的发展前景缺少构思与设计。同时教研组长无行政职能,教师与组长之间沟通困难,造成组长工作较难开展,影响了教研组工作质量。因此,作为学校管理层,让每一个教师端正教学态度,明确教研活动对于教师个体素质的发展以及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已成为当务之急。其次,充分调动教研组长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教研组长明确教研组的工作性质,认识到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并大力开展工作,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如果学校具备了上述两个外因,那么通过专业引领、理论学习、实践反思,学校的师资力量就会跨上一个台阶,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就会蓬勃开展起来。

三、强化教学管理意识

从学校的办学规模分析,目前学校规模不算大,全校学生人数350人,10个教学班,因此,为了学校的更好发展,学校首先要分清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的地位与作用。学校学科教研组长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改变教育教学思想,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大面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而学校年级组长应教育教学齐头并抓,充分体现教育教学管理作用。只有这样层层把关,学校才会长盛不衰。

由于学校严重缺编等一些客观原因,造成大班额现象严重的情况,尽管学校对管理工作进行了明细分工,各职能部门恪守职责,但所有管理者都和教师一样承担着承重的教学任务,相对削弱了管理力量。同时,教务处教学管理分工还应再细一点,使每一个教学管理者的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其管理作用。

四、处理好教学管理与考评的关系

建立激励、公平的、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考评制度,能有效促进教学管理。反之,教学管理需要有一套适合于现代学校管理的考评制度。从目前学校情况分析,我们对教师的考评应该是公正的、客观的,但还觉得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相对公正的考评制度。因此,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除了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外,还应组建一支有学校管理层和教师代表组成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教学评价小组,通过合理评价,促进教师的工作激情和专业化发展。

五、重视学校课程设置与课程管理

教学管理的重点之一是课程设置与课程管理,新一轮课改已全面推行,按课程要求,必须开设拓展课、探究课课程。回顾近几年的实施情况,充满了困惑与问题,如师资力量的的缺乏、学生活动水平的参差不齐以及团队组织教学存在的问题,阻碍了课程的开发与推广。

学校政教处工作反思 篇9

每年一到学期临近结束,都会习惯地对一学期以来自己分管的工作进行反思。一学期来,分管的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我不得不深入思考,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好管理工作,使管理落到方方面面。

学校政教处抓学生的行为规范、思想教育,开展各类德育活动,这些与班主任密不可分,所以政教处工作与班主任联系密切,如何与班主任沟通,如何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有效的完成学校各项任务,是作为政教主任应该必备的能力。我认为我在以下几点需要加强:

1、与班主任平等相待。事无巨细、教育责任重大不仅是班主任工作的真实反映,也应是政教主任工作的真实表现。另外,要善于领导好班主任队伍,使班主任主动配合我一起工作。

2、我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还要增强个人修养,多读书,通过个人努力,组织班主任培训,在教师当中树立一个高业务水平和高品德的形象,带动班主任学习。

3、要深入教育第一线、深入老师和学生当中,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新班主任教师要多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提升班级管理能力,对于老班主任要尊敬和引导。要深入到学生当中,与学生们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班主任是学校联系学生和家长的纽带,而政教主任是校长的助手,很多学校的工作要靠政教主任去上传下达,让班主任愉快的接受任务是政教主任的必备的素质。我觉得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与班主任沟通要诚恳,不能以领导自居,多听取他们的心声,正如古语所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对待班主任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切不可搞小团体,厚此薄彼,否则影响整个队伍的发展。

3、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用事实说话,不能凭印象,更不能主观想象,说话要有理有据,让大家都信服,这样才能树立威信。

4、要善于发现每一位班主任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坚持多鼓励,少批评,批评时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尤其像我这样的年轻老师,一定要注意说话的艺术。

5、要勤入各班主任办公室,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解决他们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班主任交流要多,只有交流的多了,彼此才能建立深厚的友情和信任。

我作为学校政教主任,肩负着一种责任,在本学期,没能为学校做出巨大贡献,没有完善政教处的日常管理工作,因此感到有一定压力。但是在校长和及其他领导同志的不断鼓励下,我重拾信心,冷静思考在工作的出现的不足之处。我相信,人只有在挫折和困难中不断磨练,才能更好的成长。

学校教师个人教学工作反思 篇10

1.认真学习教材教法,做好充分的教学工作

(1)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构思和计划的

①作为一名育人工作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本人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本册的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适当的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能学到有些书本没有提及到但是又是务必要掌握的知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某些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稳固就适当及时进行补充,让学生重新回忆已学知识同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学习。

(2)课堂上的状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在课堂上个性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单,学得愉快。

2.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本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潜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

3.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

厚爱差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理解”,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透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小学生的思想容易受环境影响,辨别是非的潜力比较薄弱,做班主任的有义务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发现了问题我会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个别同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习惯有待于培养,改善与提高;整体知识整合不够,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潜力有待提高,知识的构成不够系统。

3.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此刻: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针对我们班学困生比较多的特点,我主要是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辅导,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继续抓好常规管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好处,以便更好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2.加强知识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与实践性;注重将知识积累与动手操作,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3.注重知识的全方位整合与综合运用,分析;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学校道德领导的反思与践行* 篇11

摘 要 美国教育管理理论的重要代表萨乔万尼最早提出了学校道德领导理论,其理论核心是构建学校的共同愿景,形成学校共同体。本文从阐述道德领导理论的核心理念出发,对道德领导理论在学校管理的实践进行反思,进而提出践行学校道德领导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 学校道德领导反思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非理性主义的道德领导日益成为符合学校发展的重要领导理念。道德领导成为创造以人为本的学校环境、提高学校管理效率与激发教学活动持久动力的基本途径。

一、学校道德领导理论的内涵

1.道德领导理论的缘起

20世纪以来的教育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人本管理理论、管理决策理论、交换型与变革型领导理论及分布型领导理论的发展历程。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管理理论也逐渐走向了独创阶段,美国教育管理理论代表托马斯·J·萨乔万尼(Thomas·J·Sergiovanni)在1992年提出的道德领导理论,标志着教育领导理论的研究进入了独创阶段。萨乔万尼针对传统工业组织之强硬呆板的理性主义领导模式进行反思,从感性和价值观的角度来研究学校领导,提出了“道德领导”的概念。1993年,他在《领导的建构》一文中呼吁学校管理应重视道德领导理论的重要作用。他提出,“行政管理和人际关系的形象不能再作为学校领导的核心。强大的、直接的教学领导也不再是学校管理者作为领导者的领导形象。道德领导、仆人式领导以及管家式的领导在实践中应用广泛,却没有在教育管理理论上得到多少认可”[1]。到了21世纪,道德领导理论在西方管理界的领导力逐渐显现出来。豪威尔(Jon·P·Howel)等人指出,道德领导思想是新世纪最有效的领导力思想之一,他认为道德领导理论指出的领导的替代者和学校共同体的思想提供了很多传统意义上由领导的指挥、奖惩、人格魅力所赋予的东西,学校成员自我管理、彼此信赖、互相帮助和鼓励,从而实现大家共同的目标[2]。此后,道德领导理论也逐渐在学校管理中广泛运用,成为新世纪最有效的领导力思想之一。

道德领导理论提倡以人为本的领导,学校道德领导不仅使学校从组织走向学习共同体,也是校长从道德层面树立权威,激励教职工具有激情地工作的一种方式。萨乔万尼认为领导的个人愿景塑造了领导的心智图景,从而驱动领导决策和行动,而对决策和行动的反思,转而重塑了领导的主观愿景[3]。

2.道德领导理论的实践内涵

萨乔万尼认为,在管理实践中,学校常会犯一个错误,即只强调把事情做正确,而不是去做正确的事情,学校的管理者被迫去实施,而不是去引领[4]。道德领导理论提倡用道德权威去驱动领导实践,校长的角色是领导者的领导者、思想的追随者和追随服务的仆人。

(1)构建领导者替身

构建领导者替身,即构建领导者的领导者,是道德领导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策略。在道德领导的学校管理中,校长无需直接领导,而是应该从繁杂的工作中抽身出来,将适当权力赋予领导者替身,这样可以减少校长的工作量和压力,从而使校长将精力用到其他重要的方面。传统的直接领导应该被“服务者”所取代。构建领导者替身并不是领导者不再领导,而是旨在将领导者的注意力从领导者本身转向关注共同体规范、专业理想、充溢的工作状态和团队精神四个方面。

共同体规范即使共同体成员清楚其责任和义务,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做。例如,共同体成员应知道需要以什么样的共享价值观、目的和承诺来维系共同体;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应是什么样的关系;成员应清楚有什么义务和如何履行这些义务等。一所学校若想做到真正的改革,就应该把学校作为一个共同体,教师、家长、管理者、学生等全部参与进来。

在学校道德领导中,专业理想包括校长的专业理想和教师的专业理想。校长的专业理想是打造名校,而教师的专业理想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校长的专业理想可促进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独特的办学思想,而教师的专业理想又要求教师在培育学生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教育德行,应以高尚的师德来关怀学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充溢的工作状态的前提是制度上需用激励性制度来替代约束性制度。道德领导理论强调要从激励性因素中去寻找教师充溢的工作状态的动力,用激励性制度来激励教师的积极动机。

团队精神是提高教师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在实际的学校管理中,成功打造团队精神的学校并不多。主要的原因是学校不能在领导价值观、领导方式和规范结构等方面实现相应的变革。如果学校仅仅是着手于组织结构的改变而未对规范结构进行调整,那么至多是造就人为的团队精神形式。萨乔万尼认为,“为了美好的事情而做”的动机远比“为了奖赏而做”的动机更具有持久力,前者能让个体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

(2)塑造共同愿景及发展有德行学校

学校首先应当塑造共同愿景,以发展有德行的学校为价值取向。学校的共同愿景是指校长和教职工所选择的学校活动的方向和方式,即校长和教职工所期望的未来学校的状态。共同的学校愿景有助于帮助学校确立更高远的目标、发现现有实践的不足、激发新的有创造性的思想和行动方式,从而有效地促进学校的发展与变革。实施道德领导同时有助于学校发展成有德行的学校。有德行的学校是指以合乎道德的人文关怀为学校氛围,以造就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者为目标,在这样的氛围中,家长、教师、学生和社区都是伙伴,互惠互依[4]。而发展有德行的学校就需要校长把个人的理念转化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愿景。道德领导理论将学校分为三类:无能型学校、能力型学校和卓越型学校。无能型学校的学校秩序混乱、人际关系紧张、学生的学习成绩差、校园暴力问题严重;能力型学校能克服无能型学校的缺点,比无能型学校令人满意;而卓越型学校则是超出了“满意”的期望值,学生和教师的表现都比一般的期望值高。道德型领导可以为学校提供有力的动机和方法支持,在建立共同愿景下发展有德行的学校,从而才能使学校成为卓越型学校。

(3)培养自我管理的信奉者

在学校中的个体,大多数只是处于“遵从”的工作和学习状态,愿意全心全意为学校奉献的个体只占少数。下属习惯了领导告诉自己应该去做什么事情,从而尽力去完成,即只会去做领导要求和期望去做的事情。以科层和心理权威为基础进行管理的校长并不能真正地鼓舞和提升学校成员去最大限度地投入以获得完满的绩效,也无法使成员建立真正内心的共同愿景,不断地追求卓越,一旦失去奖励或监督,就无法进行自我管理。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理论强调的是学校应当培养“信奉者”。信奉者的特点是无需监督的情况下依然工作绩效良好,自发主动地知道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在合适的时机作出正确决策,即拥有自我管理的能力。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理论认为,如果希望教师有持续尽责的表现,那么学校的领导者就必须培育“信奉者”而不是“下属”[4]。而信奉者所信奉的是有关学校是什么样和能够变成什么样的愿景,有关教育学的信仰、价值观与标准。只有信奉者和领导者所依从的是学校的共同愿景时,信奉才能成为学校道德领导的基础。

总之,道德领导理论所注重的领导行为是:在学校的发展中要以学校的共同愿景为目标,建立共同体,及时转变领导方式,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专业理想的承诺来打造团队精神,让教师在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也随着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

二、对学校道德领导的反思

1.认识学校及学校领导所处的阶段

endprint

道德领导对于引领学校向更高的阶段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学校领导方式只能将学校从“无能型学校”建设成“能力型学校”,而道德领导,可以将学校引领至“卓越型学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学校的成长与发展都存在着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阶段性,而学校领导的领导能力和境界也存在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并且其发展阶段与学校的发展阶段相关。因此,认识学校及学校领导的阶段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践行道德领导。如果一个学校处于生存阶段,基本的物质条件都难以保障,学校成员的低层次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此时该学校就不适宜实施道德领导,采用交易型领导可能更具有实践意义。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可以进行道德领导,应以学校的阶段为基础来考虑。

2.领导者与领导者替身的道德水平

道德领导理论使得我们认识到领导者自身优良的道德品行是实施道德领导的前提。领导者的道德品行可以影响学习共同体成员的道德水平。那么,学校道德领导者需要具备的品质基本上概括为:渴望做正当的事、是道德方面的先进者、会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有坚强的伦理性格、公正以及遵从原则决策、能将道德智慧与管理智慧相结合等。同样,以领导者为核心的领导者替身作为一个共同体规范的团体,也需要拥有这些基本的品质,从而才能更好地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核心凝聚力,塑造共同愿景。

3.专业权威的重要性

实施道德领导,是以道德权威为基础,但同时应注重专业权威的重要作用。专业权威重视教师的专业知识,这种权威来自工作环境和教师本身,来自内化了的价值观。学校要做到的,并不仅是表面的尊重,而应努力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将专业价值观和实践认可的原则转换为专业标准,赋予教师一定的学术权力和自由,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要求教师为达到专业标准而相互问责。教师作为共同体的一员,在道德权威和道德因素的驱动下,接纳共同体的价值观,将价值观和信念内化,从而转化为行为标准,发扬团队精神,注重教师间、师生间的和谐,共享专业价值观和对共同事业的承诺,以高尚的师德来实现专业理想。

总之,学校道德领导是改变学校不良现状,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5]。在中国,很多学校的管理基本上是体现为对管理要求的反应而不是对教育要求的反应,校长多采取的是“对领导负责”的态度,或是纯粹为了获得实际的利益。不少领导者依赖权威而忽视了责任、义务、自我牺牲等概念,对学校并非实行人性化管理,从而导致学校效能并无实质上的飞跃。道德领导则旨在打造“卓越的学校”,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即将教育作为一项公共事业而非仅仅注重效率的企业管理,强调学校管理中应注重对“人的关注”,并提出一系列的实践观利于借鉴实施。

三、学校道德领导的践行

1.领导者方面

(1)建立以信奉为基础的领导团队

要实现道德领导,学校领导首先应当培育“信奉者”,因为信奉者是能对有关教与学的信仰、标准和价值观作出承诺的人[6]。其次,学校的道德领导应做一个“真诚”的领导。真诚的领导会使决策和民主参与相结合,从而与其成员为了共同愿景而去努力。真诚的道德领导是值得成员信任的,同时也信任他人。而这种相互信任是逐渐形成的,包括尊重他人的知识、技能、专业判断;信任他人的品格,如尊重协议、鼓励互助的意向;说真话、勇于承认错误、做好保密工作等。

这里指的信奉并不是指对领导的个人魅力和风格而产生的盲目的信奉,而是领导者和信奉者全力投入到某种可以连接至他们理念系统的东西。这样一来,校长处于顶端、教师和学生处于底部的传统层级制会发生改变,以道德权威为核心的学校管理中,无论是校长、教师或学生都处于顶端,这种位置服务于处于信奉中心的理念、价值观和承诺。在这样的状态下,信奉者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而不再像传统组织的下属去“遵从”领导者。

(2)公平的实现

对学校道德领导而言,应对所有个体予以平等地对待与尊重,即采用公平原则来对待包括家长、教师、学生、管理者及学校共同体的每一位成员,学校每个成员都有权力为自己的利益提出诉求。而要做到真正的公正,道德领导者首先要创造的是一种“无知之幕”的学校关系结构,即学校每个成员并不清楚自己在学校层级结构所处的位置。只有这样,学校成员才会真正按原则办事而不作出任何自利的决定。一名道德领导者在决策时也应使自己处于“无知之幕”的状态下,设身处地为学校利益主体即学校共同体的成员着想,对所有成员平等对待,每一个学校共同体成员都感受到自身价值在学校的共同愿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领导属于每一个人,只有这样,学校才能营造出平等公平的氛围。

总之,道德领导者需要正确认清自己与领导团队的角色,认识到学校共同体之中的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公正与关怀对学校共同体成员予以信任,最大限度地发挥成员的潜力,实现学习共同体的最大利益。

2.教师方面

(1)“责任与义务”的动机激发

传统的学校管理理论是以外在动机的激励为主,强调外部奖赏,领导者赏罚分明。这样做的结果是使下属的眼光变得狭隘而缺乏创造性,机械地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只会“把事情做正确”而不会考虑“做正确的事情”。而道德领导所倡导的是以内在动机的激励为主,它常与关注于人际关系的领导方式相关,保证员工在一个愉快、有趣、轻松、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工作,这种激励方式有助于帮助打造教师的团队精神,持久提高工作绩效,帮助教师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当下属发现工作是有趣、愉快而富有挑战性时,就会自发地、积极地去勤奋工作。“责任和义务”这种激励方式,比外在的物质报酬起到更长久的激励作用。学校的成员如果对建设学校这一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愿景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认同,体会到在学校中自我实现的可能性,就会愿意付出额外的精力和劳动,从而做到“为了美好的事情而做”而不是“为了得到奖赏而做”。

(2)教师参与学校事务

在很多传统学校领导理念之下,教师长期处于一种“局外人”的位置,按部就班地把自己放在“下属”的位置来执行上级的计划。而道德领导则强调让教师参与事务,教师不是简单地重视上级命令的执行者,还要参与“决策、组织和引领”。学校领导应引领学校改革的方向,确定教师的职责,给教师充分的自主决策的空间,引导教师参与学校事务。同时创造开放的平台让教师随时充分了解学校事务的动态,让教师充分享有对学校重大事务的理念、决策的知情权,从而体会到自身作为学校共同体的成员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如果用传统的行政权力的形式强行命令或是以任务分配的方式强行实施,会导致教师产生消极应付或抵制的情况。

(3)构建教师的专业理想

实现道德领导,应培养每一位教师的专业理想,而不是像传统的学校领导理念那样将注意力放在专业能力较高的教师身上。学校应鼓励教师走在教学的尖端、大胆试行新的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关心教学活动本身。同时,为教师提供学习先进教学理念的机会,如定期开办学习讲座、课程研讨会议以及参与校际之间的交流学习等。这些可以促进教师自身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教师全身心投入到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专业理想中,从而最终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3.学生方面

道德领导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以人为本”中的“人”,其作用主体是作为学校共同体的主要成员——学生。道德领导的核心并不仅是定位于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工,更重要的是建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体系。首先,道德领导应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身的目的,知道怎样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其次,学生作为学校共同体的成员,更应享有学校相关事务的参与权与知情权。一所道德领导为主导领导理念的学校中,学生是受到尊重与公平对待的。最后,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资源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创新思维、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如给予学生合理的权力自主管理社团,参与学校后勤服务;为学生提供满足其发展需求的教育平台;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明晰其即将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具备的责任与义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发展为教育目的。

在现今学校管理中,管理者或领导者越来越注重“人”的因素,强调人在组织中的作用,要善于激发组织成员的内在动力,共同实现组织目标,从而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学校道德领导则是将一所学校从能力型学校转化为卓越型学校的有效途径。道德领导注重建构学校共同愿景,注重信念、价值观、责任和义务。这对于构建和谐、健康、卓越的校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道德领导的实践过程中,应以全面系统的视角,真正做到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家长之间的沟通互动,在这样的校园中,每一个成员都遵守学校共同体规范,明确教育的价值与信念,建立共同的愿景和目标,为学校的卓越发展而努力。

——————

参考文献

[1] 童宏保.萨乔万尼·道德领导理论与实践.比较教育研究,2012(1).

[2] 乔恩·P·豪威尔.有效领导力.付彦,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 托马斯·J·萨乔万尼.校长学:一种反思性实践观.张虹,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 托马斯·J·萨乔万尼.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冯大鸣,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 石一.论学校道德领导.教学与管理,2004(4).

[6] 徐萍.对学校道德领导的几点思考.教育与管理,2006(4).

[作者:刘月兰(1968-),女,江苏沛县人,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张严(1985-),女,湖北襄阳人,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在读硕士生。]

【责任编辑张茂林】

上一篇:小组队名和口号集锦下一篇:上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