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论述题(共9篇)
环境管理学论述题 篇1
试述我国行政监督系统的内部监督体系。
答;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体系包括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一般监督是指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在日常工作中根据需要随时进行的各种监督,它主要包括上下级相互监督、职能监督和主管监督;专门监督是指政府内部设立具有专门监督职能的机构对所以部门的行政工作以及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实行专业性分工的监督,主要包括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1.联系实际,分析克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有效途径。
答;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强化法治政府的行政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以提高行政绩效;提高行政绩效,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评估体制,提高行政绩效水平。
2.试论述外源式行政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
答;外源式发展模式是指以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为基础,在不考虑本国历史、文化、社会现实的情况下,完全输入发达国家的制度、文化、技术、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等,以实现本国的行政发展;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是以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的,所以起点比较低;行政改革是在外力强迫下的“自我手术”,缺乏改革与发展的内源性和自发性;政府权力高度集中,严重缺乏社会中介组织或中介组织发育不良;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造成了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的极大障碍,导致政府缺乏权威,体制不健全,机构涣散,效率低下。
4.请你谈谈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改革的具体内容。
答: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权范围;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砚的合理化;实行地方分权的基层自治;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
5.试从行政监督系统的角度,分析如何提高我国行政监督水平。
答:提高我国行政监督水平,需要强化淤部监督系统和完善内部监督系统;强化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系统,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政党的监资,司法机关的监督,公民及社会团体的监督,新闻舆论的监督;完善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系统,包括一般监督与专门监督。一般监督包括上下级相互监督、职能监督和主管监督;专门监督包括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6.试述当前条件下提高我国行政绩效的基本途径。
答: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强化法制政府的行政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以提高行政绩效;提高行政绩效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绩效水平。
7.联系实际,分析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答:1.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2.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3.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4.转变行政职能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5.转变行政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
8.结合实际,谈谈我国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答:1.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2.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3.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4.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完善行政决策程序的措施:1.强化行政决策过程中的信息工作;2.强化行政决策过程中的咨询工作;3.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4.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
9.联系实际分析行政绩效评估的作用与功能。
答:行政绩效评估的责任落实作用;行政绩效评估的对比作用;绩效评估的计划辅助作用;绩效评估的监控支持作用;绩效评估的民主和教育作用;绩效评估在吸引政治资源方面的作用。
10.联系实际谈谈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如何正确地运用授权艺术。
答:在授权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授权原则:(1)权责统一原则;视能授权原则;信任与监督相统一的原则;单一隶属原则。
一般说来,授权有以下几种方式:充分授权;不充分授权;弹性授权;制约授权。
11.联系实际,分析我国行政改革的内容与原则。
答:行政改革的基本内容有三方面:功能调整;结构重组和行为变革;功能调整:即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对政府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所扮演角色的重新定位;结构重组:主要是指行政权力结构、行政组织结构和人事管理制度的变革;行为变革:主要是指行政规章制度、工作程序、行政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改造和更新。行政改革的原则: 综合配套、整体推进。行政发展要求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与行政改革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坚持依法行政改革。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领导人的意志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随意性,同时也有利于行政改革的长期坚持和稳步发展,更有利于用法律的形式巩固改革的成果;注重专家咨询与改革方案的论证。一方面,因为专家的身份相对来说比较超脱,利益相关程度较低,提出的意见或者改革方案相对来讲比较客观和科学;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对改革方案进行多方面的论证,以尽量提高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注重专家咨询与改革方案的论证,有利于使行政改革建立在严格的科学精神和坚实的现实条件的基础上。
12结合实际,论述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及其主要内容。
答:必要性:1.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2.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3.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4.转变行政职能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5.转变行政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我国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1.职能重心的转变;2.职能方式的转变3.职能关系的转变。
13.试述我国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并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答:在行政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化的问题。提高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的措施: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
14.联系实际,分析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外部动力与外部阻力。
答:外部动力:①经济因素。②政治因素。③文化因素。④技术因素;外部阻力:①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②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改革的不配套。
15、试述雷格斯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
答:
1、当今各国社会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处于二者之间的一个“中间的”或可称之为“过渡型”社会形态。
2、在对不同社会环境与其行政系统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之后,雷格斯逐渐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额行政理论模型,也就是著名的“融合—棱柱—衍射的行政模型”。
3、雷格斯强调,在现实生活中,纯粹的融合或衍射型是不太可能的。
16、我国现行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答:
1、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6、请你谈谈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改革的具体内容。
答:
1、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范围。
2、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3、实行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
4、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
17、结合实际,论述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及其主要内容。4P114——12答:必要性:1.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2.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3.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4.转变行政职能是深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5.转变行政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主要内容:1.职能重心的转变;2.职能方式的转变;3.职能关系的转变。
18、联系实际谈谈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如何正确地运用授权艺术。
答:授权是指由行政领导者直接被领导者一定的权力,使其在领导的指导监督下,享有在本职范围内的处理事务的自主权,授权之后,授权者对被授权者保持指挥、监督、检查的权力,被授权者负责完成任务、进行报告的责任和义务。行政领导对被领导者的授权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包括人、财、物各方面,但是,关系全局目标,政策方针的制定等自身主要的权力不能全部授予,必须保留对下级的监督权、检查权和纠正权。授权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授权原则:1.权责统一原则。2.视能授权原则(权力和能力相适应)3.信任与监督相统一的原则。4.单一隶属原则。一般来说,授权的方式有充分授权、不充分授权、弹性授权、制约授权。
19、联系实际,谈谈在我国当前条件下行政信息公开化的含义及其作用。
答:行政信息公开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促进民主行政的发展;2.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和工作; 3.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腐败;作用:1.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2.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我国政府更好的适应WTO的要求。
20、论述题:试述我国完善行政决策基本程序的措施。
(1)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2分)
(2)强化行政信息工作的咨询工作;(2分)
(3)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民主参与;(2分)
(4)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制度建设。(2分)(5)展开论述。(2分)
21、试从行政监督系统的角度,分析如何提高我国行政监督水平。8P255—261
答:(1)强化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政党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公民及社会团体的监督,新闻舆论的监督。(2)完善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系统。包括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
一般监督主要包括上下级相互监督、职能监督和主管监督等方面。专门监督包括对人事管理的行政监察和对财务管理的审计监督。
1、试述我国政府在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P239(200804)简述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方法现代化的意义。9P287——288
答:
1、电子政务有助于改善现有行政管理方法的信息基础和信息通信手段。
2、电子政务有助于创立新的行政管理方法和行政措施。
3、电子政务为全面实现行政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手段。(200704论述题)试述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区别与联系。10P315—320
答: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区别 1.2.3.4.• 1.2.3.4.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联系:
对行政权力以及行政行为的规范性或约束性作用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精髓所在;
实现责任行政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目标; 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功能;
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的基石,以德行政是依法行政的补充。联系实际,剖析行政绩效评估的作用与功能。11P326—329 形成的理论依据不同; 运行的手段和内容不同; 运行机制的不同;
运行后果的表现形式及效果不同。答:行政绩效评估是行政管理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行政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绩效评估的作用和功能主要有: 1.2.3.4.5.6.行政绩效评估的责任落实作用; 行政绩效评估的对比作用; 绩效评估的计划辅助作用; 绩效评估的监控支持作用; 绩效评估的民主和教育作用;
绩效评估在吸引政治资源方面的作用。
试述当前条件下提高我国行政绩效的基本途径。11P353—354
答:
1、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强化法治政府的行政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
2、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以提高行政绩效。
3、提高行政绩效,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4、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绩效水平
联系实际,分析我国行政改革的内容与原则。12P369—372 答:行政改革是行政发展的重要途径,行政改革的内容: 1.2.3.功能调整(即政府能的转变,是对政府在整个社会系统所扮演角色的重新定位)
结构重组(行政权力结构、行政组织结构和人事管理制度的变革)行政变革(行政规章制度、工作程序、行政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改造和更新)行政改革的原则: 1.2.3.综合配套、整体推进。坚持依法行政改革。
注重专家咨询与改革方案的论证。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当前行政发展的阻力。
答:
(一)行政发展的外部阻力
1、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
2、政治制度和经济改革的不配套
(二)行政发展的内部阻力
1、来自既有行政制度惯性的阻力;
2、来自公务员的阻力;
3、来自行政文化的制约;
环境管理学论述题 篇2
论述题解答注意点: (1) 忌答非所问; (2) 忌颠三倒四, 重复啰嗦; (3) 忌叙述口语化。下面以2008年中考题为例按论述题的类型加以分析。
一、实验论证类型
此种类型包括内容多, 涉及知识广, 变化极复杂, 有较强的综合性。解答方法是:分析题意、明确目的→确定相应实验原理、操作方法或物质性质→分析对比、解释原因或进行方案设计。
例1 (2008, 临沂) 孙晓同学利用身边物品探究浮力的有关因素时, 他把木块压入水中后松开手, 发现木块又浮了上来, 由此他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的结论。请你利用弹簧测力计, 烧杯、小石块、线、水设计一个探究方案来检验他的结论。
(1) 提出问题:物体受到的浮力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是否有关?
(2) 猜想或假设:……
(3) 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说出你的实验设想) :……
分析本题展示了科学探究过程, 要求学生提出猜想并用实验论证。题目考查知识点并不新, 是有关浮力的问题。物体浸入液体时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的关系分为两种:一是与从开始浸入到全部浸没之间相关, 因为V排在不断增大, 二是当全部浸入后与深度无关, 因为此时V排不再改变。本题已明确是物体浸入液体中, 所以不用考虑第一种情况。同时, 题目还出示了一个不成功的例子, 分析此例可知, 该学生之所以得不到正确答案是因为他使用的木块密度比水小, 会自动上浮, 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实验中要用小石块而非小木块。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回答 (3) 小题时语句要严谨, 要根据题中所给的器材来完整地回答, 这其实就是论述题较难把握的地方。
答案 (1)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跟液体深度无关 (有关) 。
(2)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重力并记录数据, 再把它浸入水中不同深度, 记下测力计所受相应拉力;算出石块浸入水中不同深度处所受浮力并比较, 如果不同深度处所受浮力大小相等, 则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无关, 反之则有关。
试一试1. (2008, 烟台) 精选作物或树木种子时通常采用“盐水选种”。小明等同学参加农科人员利用盐水选种的实践活动。
(1) 试说出盐水选种所用到的物理知识。
(2) 盐水配制成后, 小明设计了以下方案测定盐水密度: (1) 用天平称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1; (2) 在空玻璃杯倒入适量盐水, 称出其总质量m2; (3) 把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 测出盐水体积V, (4) 计算盐水密度
试问:这样所测得的盐水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二、信息分析类型
这类题一般由两部分构成:题干部分, 主要给出新信息, 创设新情境;问题部分, 围绕题干给出的情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设问。解答方法是: (1) 联想、比较, 以旧代新; (2) 分析、综合, 理顺关系; (3) 挖掘、搜索信息, 揭示本质; (4) 精取、简缩, 瞄准要点; (5) 猜想、假设, 精心验证; (6) 类比、模拟, 合理迁移应用。
例2 (2008, 烟台)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图1是大自然的水循环示意图。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 海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 形成暖湿气流, 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变成雨落到地面;一部分变成小溪, 另一部分渗入地下再涌出地表变成清泉。许多小溪汇合形成江河, 注入大海。
(1) 分析水循环示意图, 你能得到哪些物态变化的信息?
(2) 你也许注意过, 天气预报中常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 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试说明暖湿气流虽携带较多的水分, 为什么不一定带来降雨, 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
分析本题用图示和文字展示了较多信息, 要根据题设问题提取有用信息。题目要求回答物态变化的内容, 主要讲水蒸气与水之间由气态变液态的液化、液态变气态的汽化。二者都要有条件, 例如液化时水蒸气要变冷才会变成液态水, 所以只有含有较多水分的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降温后才会液化降雨。
答案 (1) 液化: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小水滴;汽化 (或蒸发) :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
(2) 因为水的状态转化是需要条件的, 水蒸气只有在遇到冷空气时, 才能被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降雨。
三、生活实际类型
生活是试题的来源之一, 关注生活, 联系实际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此类题往往源自生活实际, 但所用的基本原理都是物理学知识。这类题的解法是:先分析题中所给生活情况, 再去确定与回答问题相关的物理概念、原理依据, 最后应用原理概念解决问题。
例3 (2008, 济宁) 生活处处有物理, 勤于思考皆学问。只要你善于观察, 在厨房中就可以发现许多与物理有关的现象和问题, 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答:
(1) 李明发现妈妈切肉前总是先磨刀, 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夏天, 李明从冰箱里取出自己喜欢喝的可乐后, 不一会就发现可乐瓶壁上出现了一些小水珠, 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
(2) 从厨房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现象?试举一例:
现象或厨具名称:_______________。
涉及的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
(3) 一天, 李明妈妈买来了一只电热水壶, 装满水就要插入电路使用。李明说:“别忙!”他先看了电热水壶的铭牌 (如下表) , 然后看了家中的电度表 (如图5) , 又看了家中此时正在工作的100W电视一台、300W电冰箱一台、200W电脑一台、380W洗衣机一台。请你帮他计算说明, 此时电热水壶还能接入电路使用吗?
分析本题综合性极强, 从论述角度看不仅要用文字, 还要用计算来说理。本题涉及知识点多, 既有压强、物态变化等, 也有电功、电功率;本题还包含一开放题 (第2小题) 。从厨房引出的这一题目, 所用知识点没有超出范围, 所以只要稍加用心就可解决。例如使用大功率电器时, 需要通过实际电流与额定电流的对比来判断是否可行。
答案
(1) 使刀刃更薄, 减小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了小水滴。
(2) 本小题是开放题, 答案很多, 例如厨房里燃料燃烧时由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3) 若将电热水壶接入电路, 则电路总功率为
因9A<10A, 故可接在电路中使用。
P总=100W+300W+200W+380W+1000W=1980W,
电路中电流为
四、漫画展示类型
漫画式题目是为了适应青少年的心理需要, 以增强试卷的亲和性, 减小考生的心理压力。例如漫画出现在论述题中, 既可以省略较多的文字说明, 又给人以轻松幽默感。解决此类题目同样要看清题意, 特别要注意漫画情境, 找出图中相关信息后结合有关知识, 对问题逐一准确地对照比较, 找出原因并作出合理解答。
例4 (2008, 芜湖) 图6所示卡通画中, 电路接通时哪只鸟有触电危险?哪只鸟相对安全?请分别说明理由。
分析两只鸟都站在裸露导线上, 通过对图的观察, 可发现左边那只鸟与灯泡并联, 二者并联即两个负载并联, 两端电压都为220V, 如此高的电压对鸟是危险的;右边是鸟与导线并联, 相当于鸟被导线短路, 不会有电流通过鸟的身体, 所以安全。
答案左边鸟有触电危险, 右边鸟相对安全。因为左边鸟与灯泡并联, 其两端电压为220伏;右边鸟与导线并联被短路。
“试一试”参考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 篇3
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客观选择题,必须准确把握全文内容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要特别重视对文中重要长句和中心词语的理解,做选择题要注意:将题干与原文比较,将题干与选项比较,将选项与选项比较,将选项与原文比较。选项中,通常出现的干扰是:过于绝对、以偏概全、混淆时间、模糊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主要涉及到表示时间、范围、程度的副词,对这些干扰项的设置角度,要了然于胸。另外,论述类文本还要分析文中运用材料的情况,运用材料有的是用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有的用来反驳别人的观点,有的用来表述某种看法。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一定要对应。
简答题,一般是要求归纳文章的观点,而不要求“鉴赏评价”。因此,做题时要紧扣文本内容,紧跟作者思路,不能脱离文本空谈,脱离文本作答往往会造成偏离题意或理解失误。我们提倡用文本中的语句或压缩文本中的语句作答,不要随意更替原文中的中心字眼,以免造成语意上的偏差,要尽量就文章中的原句进行概括。
另外,平时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在做题时,也要关注文本讨论的对象,对于文化交流与碰撞等热点问题,对社会科学的新发现、新观点要适当关注。提升文化品位,开阔文化视野,同样有利于解题。下面将近年高考试卷上的议论类文本作简单的归类。
【文艺论文】
论述创作规律:如,《诗与歌词》(2009年全国Ⅲ卷),《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2009年辽宁卷),《诗与直觉》(2008年广东卷)。
讨论艺术现象:如,《昆曲》(2009年北京卷),《艺术上的“变形”》(2008年宁夏/海南卷)。
作品(人物)评论:如,《纯朴的嗜血者》(2008年江苏卷),《“龙城”还是“卢城”》(2007年山东卷)。
【文化论文】
学术文化现象:如,《说“异”》(2009年江苏卷),《甲骨文解谜》(2009年全国Ⅰ卷),《经典是这样铸成的——〈论语〉编辑流传小史》(2009年全国Ⅱ卷)、《专家与通人》(2009年上海卷)。
历史文化知识:如,《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2008年山东卷)。
天文知识,关于“盖天说与浑天说”(2008年全國Ⅰ卷)。
社会生活现象:有关“居民健康”与“健康国家”的文章(2009年天津卷)。
【自然科学文体】
科技探秘:如,讨论“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2009年重庆卷),《我们的宇宙外面是什么》(2008年安徽卷),关于“人类的左右大脑的不对称”(2008湖南卷)。
生活百科:如,关于“塑料袋”的环保问题(2008北京卷)。
本文以文艺论文为例。请看下面的例子: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文学因何而伟大
李建军
托尔斯泰与屠格涅夫是这样两个朋友:他们既互相欣赏,也常有龃龉。屠格涅夫属于西欧派,托尔斯泰属于斯拉夫派;屠格涅夫的创作具有明显的西方气质和唯美主义倾向,托尔斯泰的创作则是纯粹的俄罗斯现象。在托尔斯泰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精神特点——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利他主义倾向,民粹主义立场,蔑视威权的贵族主义气质,批判现实的人格独立原则。屠格涅夫的身上虽然有福楼拜式的对“纯艺术”的热爱,但他本质上不是一个“艺术至上”论者,而是,像绝大部分俄罗斯作家一样,他也将艺术当作影响生活的手段。但是,他似乎并不赞成作家过于经常、过于直接地介入生活,因为这会影响作家的创作,会因为生活而牺牲了艺术。然而,对托尔斯泰来讲,艺术就是为了生活而存在的,为了现实中的人而存在的,所以,它天然地有着“功利主义”的性质——只有对生活有效用,只有成为人们之间交流情感的有效手段,它才是有价值、有生命的,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艺术。
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是巨大的,但他的作品之所以伟大,却是因为它们包含了作者终其一生都不曾放弃的“对真理和博爱的渴求”。无视真理、博爱、苦难和拯救等重大的问题,仅仅追求“文学”价值的文学,是不可能成为伟大的文学的。事实上,文学没落和破败的显著标志,就是作家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文学”上,只追求技巧的新奇和形式的完美,或者,都放在自己身上,只满足于对肉体快感的叙写和阴暗情绪的宣泄。在那些褊狭、平庸的作家看来,文学与他人是没有关系的,与政治是没有关系的,与道德是没有关系的,与苦难的历史、沉重的现实、茫远的未来,都是没关系的,总之,文学只为“文学”本身而存在。
文学必须面对的“迫切问题”,是人的生存境况。真正的作家把文学当作讨论生活的一种方式。他关心、同情弱者和不幸的人们。他把写作当作帮助人们摆脱苦难、获得拯救的伟大的伦理行为。他大胆地抨击罪恶,无畏地追求真理,执著地探寻生活的意义。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时代,文学的这些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常常被当作一种陈腐的教条和失效的纪律。
为他人而写作,而不是仅仅为自己写作;为真理而写作,而不是单单为荣利写作;敢于对抗邪恶,而不是与之同流合污;勇于直面苦难,而不是视若无睹;充满拯救不幸者的焦虑,而不是陶醉于掉臂而游的逍遥——这就是俄罗斯文学的精神传统,也是俄罗斯文学之所以显得伟大和高贵的根本原因。
对比起来看,中国文学则呈现出与俄罗斯文学完全不同的精神气质。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文章被视为“经国之大业”,诗歌则被当作“观风俗”的镜子和“正得失”的手段。我们的文学被赋予了被夸大的政治作用,写文章的人反倒失去了自由感和余裕心,而统治者则因为多疑和恐惧,常常通过“文字狱”等手段,来控制写作者的灵魂,长此以往,很多作家便恂恂然如辕下驹,完全失掉了灵气、朝气。然而,大地上总有巨石压不住的竹笋,总有野火烧不尽的春草。从批判精神和责任意识的角度来看,中国也有与俄罗斯大师一样伟大的作家。我们的优秀作家——例如司马迁、曹雪芹和鲁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贵气质,他们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成熟经验,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作家和作品相比,都毫不逊色。
对那些被市场绑架、被欲望劫持、被时尚裹挟的作家来讲,司马迁和俄罗斯文学意味着方向和出路。只有像太史公和俄罗斯大师那样勇敢地生活,那样无畏地写作,我们才有可能写出有价值的作品,才有可能使自己时代的文学显得高贵而伟大。
(有删节)
1.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屠格涅夫的创作属于具有西方气质和唯美主义的西欧派,托尔斯泰的创作反映纯粹的俄罗斯现象属于斯拉夫派;因此两人常发生龃龉。
B. 屠格涅夫像许多俄罗斯作家那样将艺术当作影响生活的手段,过于经常和直接地介入生活,因而影响了创作,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艺术。
C. 托尔斯泰具有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利他主义倾向、民粹主义立场、蔑视威权的贵族主义气质和批判现实的人格独立原则。
D.托尔斯泰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其作品包含了作者一生都不放弃的“对真理和博爱的渴求”,特别是对“文学”本身价值的追求。
2. 作者认为文学的目的和作家的责任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为什么说“司马迁和俄罗斯文学意味着方向和出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述主旨
本文首先比较两位伟大作家创作的不同特点,特别指出托尔斯泰的可贵,强调作家的社会责任感。最后指出,中国现代作家只有勇敢地生活,无畏地写作,才有可能创作出文学精品,才能跻身于高贵而伟大的文学领域,无愧于时代。
命题思路
1. 本题检测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本题四个选项针对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的艺术创作特点出题,答题时应重点关注相关的第一、二段。
A. 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之间互相欣赏的是各自的才华,常有龃龉的原因很多,如艺术追求的不同和思想意识的差别,两人分别属于什么派别并非他们意见不合的原因。本项的错误是误加因果关系。
B. 原文说“屠格涅夫的身上虽然有福楼拜式的对“纯艺术”的热爱,……像绝大部分俄罗斯作家一样,他也将艺术当作影响生活的手段。但是,他似乎并不赞成作家过于经常、过于直接地介入生活,因为这会影响作家的创作,会因为生活而牺牲了艺术”,后半部分加点的字才是原文的意思。选项将意思弄反了。
D. 原文说“无视真理、博爱、苦难和拯救等重大的问题,仅仅追求‘文学’价值的文学,是不可能成为伟大的文学的”,选项后半句意思与此相反。
2. 此题考查同学们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案可以从第三段文字中概括提炼,不赘述。
3. 本题考查同学们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要求同学们对全文主旨有准确的认识。第四、五两段体现了本文写作的目的。作者写作此文就是要告诉今日作家,文学是件神圣伟大的事业,并指出被私欲裹挟的作家应该努力的方向。
参考答案
1. C
2. (1) ① 文学必须面对人的生存境况。② 文学是讨论生活的一种方式。
(2) ① 作家要关心、同情弱者和不幸的人们。② 作家要为他人而写作,把写作当作帮助人们摆脱苦难、获得拯救的伟大的伦理行为。③ 作家要为真理而写作,大胆地抨击罪恶,追求真理,探寻生活意义。
管理学论述题和简答题 篇4
1、马斯洛需求层次的主要内容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会如何影响管理幅度
主管工作能力强,则可以迅速地把握问题的关键,就下属的请示提出恰当的指导建议,并使下属明确地理解,从而可以缩短与每一位下属在接触中占用的时间。同样,如果下属工作能力强,则可以在很多问题上根据自己符合组织要求的主见去解决,从而可以减少占用上司时间的向上司请示的频率。这样,管理幅度便会宽些。
3、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
1.为确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2.为人事调整提供依据
3.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依据。4.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
4、激励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这个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时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这种行为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这种行为会减弱直至消失。因此管理者要采取各种强化方式,以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
5、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6、为何决策被称为管理者工作的实质
1.决策时管理工作的核心。2.决策决定着管理行为的方向3.决策时各级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7、领导者应具备的业务技能
1.应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2.决策能力3.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
4.沟通、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5.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6.知人善任的能力。
8、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
影响集权的因素有:影响分权的因素有:
1.组织的历史。1组织的规模。
2.领导的个性。2活动的分散性。
3.政策的统一与行政的效率。3训管理人员的需要。
9、目标管理方法优缺评价
优点:缺点:
1.调动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枕。1.乏组织内最高级领导人的支持
2.在目标的制定中注意相互联系和合作。2.采用目标管理过分强调数量目标。
3.对每个人工作表现有更加具体合理的评价。3.忽略员工间真正的沟通。
4.有利于管理人员发挥自己的才能。
5.有利于每个人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10、企业的社会责任
1.办好企业,使人民物质文化需求更美好。2.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3.社区福利投资。4.社会慈善事业。5.自觉保护环境。
11、为何出现彼得现象?如何防止?
1.公司应有一份完善的晋升评测方案。2.晋升前必须设定一个试用期,并根据试用期作出决策。
3.在职位晋升上,至少要有两名候选人。
12、为何不能实施多头领导?
多头领导的弊端:
1.决策需要大量时间,时间上有一定延误2.就各方利益,具有相对的折中性
3.因最终结果不能代表各个领导间的个别意见,造成权力与责任分离。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论述题答案 篇5
1.试述提高盈利的主要途径。
答:主要从市场竞争、挖掘内部潜力、加强流通管理及深加工增值等四个方面入手探索途径。
(1)在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进行正确、合理的决策,制订长期战略目标,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2)重视科学技术,应用先进生产工艺,提高企业的设备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3)加强职工素质教育,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
(4)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加强市场管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收入。
(5)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降低各种耗费,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6)在流通领域中,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销售费用。
(7)发展畜产品加工业,进行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
2.试述发展我国饲料业的主要措施。
(1)大力开发能量和蛋白质饲料资源;(2)挖掘耕地潜力,增加饲料产量;
(2)饲料工业必须不断适应养殖业生产的现实特点,生产适销对路的饲料产品;
(3)加强宣传、推广和服务工作,抓好产品质量,提高综合效益;
(4)通过并购、托管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源重组,形成企业集团化;
(5)加大科技投入,以科技创新助推饲料业发展;
(6)加速饲料业标准化进程,解决好饲料安全问题;
(7)推广应用各种青贮和氨化秸秆饲料;(8)利用国际市场调节盈缺,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3.畜牧企业经济效益主要分析哪些方面?
答:畜牧企业经济效益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结构分析(2)饲料消耗分析(3)劳动力利用分析(4)资金利用分析(5)计划完成情况分析(6)工作和产品质量分析(7)产品成本分析(8)投资效果分析
4.论述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答: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畜牧生产结构高耗低效,资源利用率低,严重制约了畜产品供给能力的增长;
(2)猪的比重过大,与我国饲料生产供应现状很不协调;
(3)畜产品种类单调,质量不高,难以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
(4)地区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资源利用不充分。
应采取的对策:
(1)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牛、羊肉和优质禽肉生产、突出发展奶类和羊毛生产;
(2)继续深化畜牧业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畜牧业全面发展;
(3)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业结构体系;
(4)坚持以节粮高效型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道路;
(5)开发利用草场资源,建立人工草地,大力发展草食动物的生产;
(6)加强畜牧业生产布局,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一批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
(7)积极发展家禽生产,在稳定禽蛋生产基础上,大力提高禽肉在肉类中的比重;
(8)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提高畜禽饲料转化和产出能力;
(9)建立与畜禽结构调整相适应的投资政策、财政政策和价格政策体系。
5.试述降低畜产品成本的途径。
答:(1)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单位产品中劳动报酬的支出;
(2)科学养畜,合理使用各种原材料,提高饲料报酬,降低单位产品中饲料、燃料、畜药以及各种原材料的消耗;
(3)充分利用各种机具、畜舍等固定设备,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减少单位产品折旧费; 严格控制间接费用,节约非生产性开支,精兵简政,改善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节约企业管理费用。
6.论述畜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经济体制,它包括生产经营方式、组织形式、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责权利关系等。畜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为:
(1)突破生产经营方式上过分集中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
(2)改革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实行购销体制和价格管理体制两放开;
突破条块分割体制,开展畜牧业横向经济联合和联系。
7.论述畜牧业在经营管理工作中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意义。
答:(1)经济活动分析是企业正确认识经营现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2)经济活动分析可以使企业计划不断完善,对其经济活动实行更有效地计划管理;
(3)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也是企业实施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的重要手段;
(4)开支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可以增强企业活力;
(5)经济活动分析可以提高其经济效益。
8.论述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答:存在的主要问题:(1)产业化内部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2)龙头企业优势不明显,一体化、集团化程度不高(3)产业化管理条块分割,政策引导失当(4)畜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对策:(1)加强政府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引导(2)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3)充分发挥科技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4)大力增加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投入
环境管理学论述题 篇6
1企业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什么?
企业文化是不断变革社会生产方式的精神力量。
企业文化是市场运行的内在机制。
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改革进步的一种决定性因素。
企业文化在指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端正企业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2企业文化理论与传统管理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传统管理是以物、事、任务为中心的管理,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传统管理靠的是纪律、监督,是强制性的管理,企业文化注重“以德育人”。
传统的管理靠的是权利,是独裁式的管理,而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是看重参与的管理。
3、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和从属特征是什么?
本质特征:各异性、共识性、非强制性、相对稳定性。
从属特征:无形性与有形性相统一、观念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超前性与滞后性相统一、抽象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吸收性与排他性相统一。
4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什么?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相互的发展建设是影响、互相促进的。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渗透的产物。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具体体现,既有共同结合面,又有企业独特的个性。
5中国企业文化的现实特点是什么?
民主意识和家长制并存。
个性发展意识与大一统观念并存
创新、竞争和冒险精神与中庸之道并存。
改革开放意识与封闭保守意识并存。
法制观念与人制观念并存。
现代时效观与消极无为作风并存。
现代经济利益观与重义轻利观并存。
企业家意识与重仕轻商观并存。
二、名词解释
1.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下,经过企业领导的倡导和全体员工的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
2.企业价值观:指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人的行为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物质形态、经营管理行为和精神面貌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形象,或者说是对企业的认识和评价。
4、企业文化传播:是指企业文化特质从一个群体或个体扩散到另一个群体或个体的过程。
三、填空题1、1998年(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是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标志)。
2、企业文化是一种(微观)文化现象。
3、从企业性质分类,企业文化可分为(、国有)、(合资)、(乡镇)和(民营)企业文化。
4、按时间的继承性,可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传统)和(现代)模式。
5、学习理论源于(心理)学。
6、费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的鼻祖。
7、(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8、企业精神表达方式要遵循(准确深刻)、(个性特色)和(简洁生动)的原则。
9、北京邮政系统员工把(一封信)和(一颗心)奉为行业精神。
10、在我国„文化力“一词源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使用的文化力量。
11、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
12、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创始人)的作用非常重要。
13、企业文化从内容性质分类,可分为(目标性)、(务实性)、(创新性)、(竞争性)、团队型和传统型企业文化。
14、按共性与个性可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一般)和(特殊)模式。
15、在我国„文化力“一词源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使用的文化力量。
16、企业精神表达方式要遵循(准确深刻)、(个性特色)和(简洁生动)的原则。
四、论述题
结合日本与美国企业文化的特点,试分析东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
日本为代表的东方企业文化特点:
强调集权式管理
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
重视运用社会精神力量形成共识,服从共同目标。
在组织内部形成家庭式的亲和力。
注意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产生相对平等的分配方式。
相对西方管理的明确性,东方管理更强调淡化冲突,协调一致。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企业文化的特点:
强调制度化。
讲究效率,强调科学性。
强调明确性。
重视物的因素。
强烈的进取精神。
关于居所与环境的论述 篇7
1 环境设计
1.1 视觉环境设计
良好的视觉环境使人们对居住区形成舒适的心理感受。居住区内的住宅和公建的布局应疏密相间地布置, 以形成统一和谐而又丰富的景观效果, 小品和绿地以步行道相连, 形成生动的绿色空间, 建筑物与环境的色彩力求统一有变化以体现宁静、典雅的居住气氛。住宅建筑的造型、立面、色彩及细部是居民直观感受最多最强的部位, 在创作时要与当地的人文、地理气候、生活习俗等相结合。以下从视觉角度进行分析。
1.1.1 引入风格的建筑
引入风格的建筑主要是对西方建筑风格的借鉴。旧中国在一些被侵略者割据而成为殖民地的都市里, 建起了不少带有引入风格的建筑, 逐渐被当地人所接受, 有的成了该市的主导建筑形式, 成为一种标志性建筑。沈阳在本世纪初出现了一些殖民地风格的建筑, 其中遗留一些建筑精品, 例如南站地区及中山广场与中街地区。
1.1.2 传统风貌
继承地方建筑的传统文脉是住宅设计创作美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各地的建筑文化是多代艺术家提炼与培育的结晶, 在继承优秀建筑文化传统时必须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的内涵, 不能简单地追求形式的模仿, 更不能摘抄一些建筑符号, 否则又会出现新的千篇一律。
1.1.3 屋顶改革
坡屋顶的出现打破了平屋面一统天下的单调景象。坡屋顶除了给建筑物在轮廊上带来变化, 还可较好地解决屋面排水问题, 增加有效空间。坡屋顶的形式有多种, 等坡、大小坡、单坡等。
1.1.4 建筑色彩
色彩能给建筑增添美感, 给人产生欢快的感觉。住宅建筑体量不大, 不宜有太多色彩, 也不宜对比太强烈。对整个小区来讲, 可以有差异也可以没有, 应在统一中求变化。还应注意地方气候对色彩的要求, 如南方宜选择淡雅素静的色彩, 在北方则采用温暖色调。
1.2 空间环境与功能设计
空间环境与功能设计包含了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与室内空间功能的有机结合。良好的居住区外部空间应包括居住区业主活动中心, 购物、文体活动设施、医疗机构、居民交谊休闲、老人儿童活动场地、公共绿地及停车场地。室内空间环境与功能的设计其核心是居住生活的舒适性, 住宅内功能空间不象公共建筑那样复杂, 通常被划分为三类:一是家庭成员及客人公共活动的空间, 如客厅、餐厅等。它应布置在住宅的入口处, 便于家人与外界人员的接触, 也方便生活与垃圾的进出。二是家庭成员个人活动的空间, 如卧室、学习工作室、厨房, 它应布置在住宅的进深处, 以保证家庭成员个人行为的私密性不受外界影响。三是家庭成员的生理卫生及备品储藏空间, 如卫生间、库房、存衣间等。它应设在前两类空间之间。总之三类空间应按其特征和特定要求进行布置, 这样生活就有规律, 相互不致干扰。
1.3 人文环境的设计
文化环境的规划设计在居住园区的基本功能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功能, 如:历史文化、居住文化、教育文化、饮食文化和娱乐文化等, 在居住建筑群、公建、绿化至小品雕塑方面均要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特征, 使居住园区不仅在空间与视觉环境上提供了幽雅宁静的居住场所, 又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来陶冶自己的情操。
2 时代对城市景观与环境艺术的要求
城市景观是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综合体, 随时代而发展, 具有很强的时空性和综合性, 怎样进行环境与景观设计?
2.1 适用
现代环境与景观艺术是服务于人和社会的, 所以有明显的实用性。城市的形象美应是功能要求和艺术要求的统一, 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一个环境与景观设计或一件环境艺术品, 到底是要满足人们什么样的物质需要或精神需求, 设计师和艺术家应该心中有数。否则就可能出现一些不顾使用要求和环境效果, 盲目设计的作品, 甚至出现一些“视觉垃圾”。
2.2 美观
城市环境与景观设计创作, 要合乎人们的审美情趣, 具有艺术性。城市环境艺术具有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的多重美学特征, 比一般艺术品更具感染力。一般艺术品是在外感知的, 而城市环境艺术则是在其中感知的, 是一种动态形象, 随着人们在空间内部活动变化与视线变化而不同, 并有强烈的时间性。
2.3 具有时代特征
城市是与时代同步发展的, 城市环境及其艺术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现代科学越发展, 越珍惜历史文化的价值。因此, 城市环境与景观设计创作, 要注重文化的继承性和文脉的延续性, 既要反映时代进步的节奏、人们的思想感情、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又要包含对优秀城市文化艺术遗产的继承, 即既有时代的精神又有历史的风韵。
2.4 为大众所接受
人是城市环境的主体。城市的环境设计和艺术创作的中心和目的是为人, 为了使人与包围人的环境构成一个和谐完美的生态体系, 这就是设计与创作思想的“人本主义”和“群众性”。作为现代城市的现代人, 已经开始从谋生走向乐生, 人际交往、学习娱乐和自我实现等方面, 有更高和更迫切的需求。现代人的教育与文化水平、科学技术能力、艺术的需求和欣赏能力, 愈来愈高, 这就要求环境及其艺术品有更丰富和更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和品位。
2.5 与城市建筑整体协调
城市环境是一个大系统, 各种构成环境的元素彼此不是孤立的, 应该在一个主题下把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 这就是环境的整体性、有序性。
3 结语
概括地说, 现代化城市对住宅与住宅区规划设计的要求是, 功能上要适用, 形式上要美观, 主题与文脉上要富有内涵和高品位。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学会.城市环境艺术[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2]建筑学报.北京:中国建筑学会, 2004.
[3]GB50096-1999.住宅设计规范[S].
[4]GBJ47-88.住宅建筑技术经济评价标准[S].
[5]JGJ50-200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S].
浅谈政治高考论述题的解法 篇8
[关键词]政治论述题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30096
面对主观性试题,很多考生不是不知所措、回答不全面,就是不着边际答不上要点或单纯照搬书本上的内容,没有自己的见解,导致得分率低。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是由于论述题答题耗时长,所以我们对论述题的答题训练往往是教师分析多,学生实战少,没能培养学生根据论题独立组织材料答题的能力。二是受简答题与分析说明题的影响,学生对论述题的答题特点缺乏认识与把握,答题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因此,教会学生解题技巧、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对于提高政治高考备考效率,让学生从容面对高考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应该如何分析和解答论述题呢?
一、 做题之前要先审好题
审题是做题的基础。只有审好了题,知道题目说的是什么,问的是什么,想要考生回答的是什么,考生才能根据要求写出答案。否则,就算考生将课本知识点熟读于心,答案文不对题,写得再多终究也是“正确的废话”。
审题的第一步是审设问。高中政治学科学的是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所以考题也不会超出这个范围,无论题目怎么出,都围绕着这三大知识体系。所以我们就要明确设问问的是哪方面的知识点,如果是哲学,又要看是运用其中的辩证法、唯物论抑或是认识论来解答。明确目标之后,再结合课本的知识点,就可以答题了。因此,审题很关键,记好理论知识亦不可或缺。
审题的第二步是审材料。论述题由材料和设问组成,设问固然重要,但所给的材料更是解题的关键,往往很多问题的答案都可以从材料中找到。那么,怎么审材料才更有效率、有质量呢?首先我们要明确材料的类型。论述题的材料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文字材料,二是图表材料。图表材料给出的信息最明了,而这类材料最大的特点就是图表数据内容的变化均与时间地点有关。因此,审图表材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时间和地点这两个关键点,然后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一是纵向比较,比较不同时间内各主体的变化;二是横向比较,比较同一时间内各主体的不同。然后从中提炼观点,得出结论。至于文字材料,关键就是要把意思读懂,然后给段落分层次,看这段材料一共有几层,每层讲的是什么。找出每段材料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的指向挖掘出其中的内在含义,并把握命题者的意图所在,也就是要把握这段材料的感情色彩。作者是单纯地叙述一件事还是想从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于这件事持什么看法,是“褒”还是“贬”,肯定还是否定。把以上这些信息都明确了之后,就可以联系设问和课本进行解答了。因此,考生答题一方面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又必须具备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要规范答题模式
政治论述题的解答知道了审题方法还不行,懂得审题方法只能说明考生有一定的答题技巧,但阅卷老师看的不是技巧,而是考生写出来的答案。所以,答案的书写很重要。此时,就需要考生把答题的模式规范起来。那么,怎样的答题模式才算规范呢?回答论述题,最好是分点答题。如果考生的答案是密密麻麻的一大版字,就会显得很乱,给阅卷老师带来一种视觉疲劳。更重要的是不能突出重点,阅卷老师需要仔细寻找其中的得分点然后打分,这样很容易造成阅卷老师看漏了得分点,由此就会给考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我们最好分点答题,并在每个点之前标上序号,这样答案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得分自然也会较高。除了分点答题外,还要注意采用先原理,再联系材料,最后表明观点的顺序。
另外,答题还要分轻重。一般而言,论述题的论题在理论上是不难把握的,但在高考的答题过程中,由于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我们所记忆的知识上,很容易忽略论题的内容与方向,导致论述的内容偏离了论题,这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予以特别关注。论述题的论题,不管是什么具体的内容,其论述的过程和内容必然是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分析两者之间的某种关系是论证的出发点和归宿。论述题的得分高低完全取决于对这种关系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只有考生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的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才有可能拿到理想的分数。
总而言之,学生要答好政治论述题,进而达到不断进步的目的,就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解决好自身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在学习中要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提高学习能力,做到知、信、行相统一。
毛概论述题 篇9
1.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过大,很大一部分群体没有共享到经济发展的利益。最穷的10%的人口只拥有社会总财产的0.7%,最富的10%的人口拥有社会总财产的41.4%
2.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严重二元分割。中国农村的生产方式水平和生活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民工吃住条件恶劣、薪水被拖欠、缺乏劳动保障、被城市人歧视与欺压、精神文化生活奇缺、缺乏基本的夫妻生活或婚恋条件、遭遇政府歧视性管理,根本没有办法融入城市社会。
3.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1个农民4年的收入,不吃不喝也不够1个大学生1年的费用。看病难、求学难十分突出。
4.社会保障覆盖率低,就业难度大。
5.社会矛盾凸显。因重点工程、征地拆迁、国企改革下岗等引发的信访占较大比例。刑事犯罪和腐败仍处于高发平台,群众的安全感、信任感不高。仇富、仇官的心态,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严重对立。这是社会矛盾长期积累和被压制的结果。
怎样建设和谐社会
必须妥善处理以下几个关系,不然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就可能难以实现:
(一)、和谐社会与建设新农村的关系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农业研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无疑是最必须、最有效的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的措施。但是农业在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产出有限,在农村发展现代工业和服务业成本太高,只有城市化才能根本解决三农问题。为此必须鼓励农民进城务工,让有稳定收入的农民逐步在城镇定居转变为市民,废除一切歧视农民工的政策,分步并最终取消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其他城市优先的政策,让农村、农民真正享有国民待遇,实现劳动力自由流动和人民自由迁徙。
(二)、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靠经济发展创造可供分享的财富、提供税收作为加大投入的资金来源,所以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只不过与以前不同的是,要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走节约型经济发展道路,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同时注意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分配公平。
(三)、和谐社会与改革的关系
建设和谐社会,就要革除多年的积弊、建立公平高效的社会管理机制,所以必须深化体制改革。不能因为过去改革有失误就全盘否定改革。但是出台新的改革措施时,应更多地考虑多数群众的利益,使大多数群众从改革中受益。改革
决策的过程应该民主化,使决策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而不是少数人的闭门决策、少数专家说了算。要公平地分摊改革成本,充分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
(四)、和谐社会与开放的关系
贸易自由化与保护主义的并存是资本主义垄断资本和国家的本质要求;我国的贸易摩擦问题有时是政治问题或被政治化了,是部分国家的政治势力限制、骚扰中国的手段。今后的对外开放,必须贯彻中央提出的“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
(五)、和谐社会与公平的关系
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也是一切社会有序、良性发展的基础。但公平不是绝对平均,我们不是要回到平均主义的时代。片面强调收入分配结果的平均,是对付出更多劳动和努力的人的不公平。群众对贫富差距意见大,不是“不患贫,只患不均”,而是“不患贫,只患不公”,是对腐败致富、非法致富和政策严重不公不满。群众要求的首先是机会的平等,比如教育、医疗、补贴、就业、养老等,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投入。其次是对弱势群体的适当扶助,如残疾、老弱、女童、偏远地区等因自然条件的弱势,又如下岗、失地、农村等因经济、社会地位导致发展条件差的实际弱势群体。所以建设和谐社会,应该在在机会公平、适当扶持弱势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
为什么开展三打两建
1.广东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却出现短板。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来看,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都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2.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业贿赂扭曲市场机制、危害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公平竞争和正常交易秩序、阻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都是当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毒瘤”。
3.在广东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给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的关键时刻,广东开展“三打两建”活动,这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重要工作。
结合现状,谈谈经济发展和思想道德建设有何关系
关于道德和经济相适应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一度出现道德与经济二元论或二律背反的观点和思想方法,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思想道德的理解,往往是以忽视人们的权利、利益为前提的。而市场经济恰恰是以尊重人的权利、利益为前提的。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与承认和支持人们行使自己的权利,实现自身的利益相一致的。解决这个二律背反的一个出路,就是使我们的道德观念、道德立场、道德思想方法转变过来,懂得道德建设如恩格斯说的那样,必须从每个时代的经济关系里吸收营养。正是为了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从现实经济中吸收有益的营养,所以提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
(一)文化与经济从来密不可分。文化与经济是人类所创造的财富中的整体与
部分的关系,即文化是整体,是物质财富、经济财富的总和,经济只是其中之一。
(二)文化渗透于经济的全过程。从经济活动中的人到对经济活动的处理,从
产品的设计、生产到产品的交换以及使用,无不渗透着文化,因为经济的全过程都是人的活动。
(三)文化自觉之后应注意经济活动中的文化因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关系
(1)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能够
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2)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因此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
简单看两者的上述关系,我怎么也不觉得我们国家现在的经济发展与道德风尚是同步发展的。
其一、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意识,与其良好的道德成正比吗?如果成正比,咋就出了那么多贪官,只讲经济不讲道德呢?
其二、物质生产方式的改变,如果只是降低成本添加有害人体健康的“添加剂”,这样一种经济生活的进步,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生活的进步吗?
【环境管理学论述题】推荐阅读:
营商环境心得体会论述材料优秀文章10-09
法理论述题05-12
化学论述题10-04
观点论述题10-12
论述题安全评价题08-17
技规论述题07-11
领导科学论述题07-31
金融硕士论述题10-08
【论述宝典3】论述题子弹必背版范文10-04
心理学 论述题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