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法论述题

2024-09-24

证据法论述题(精选7篇)

证据法论述题 篇1

论述题:

1、论现代科技对证据法的影响

证据法价值的实现有赖于证据法顺应社会的发展,包括科技的发展,现代科技对证据法实实在在地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①证明对象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具体的证明对象发生变化,如计算机侵权和犯罪日趋高涨、高科技造成的侵权、利用遥测技术实施远距离的民事行为产生纠纷、利用最现代化交通和通信工具作案。②证据种类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促成新的证据种类的产生,如视听资料。增新了原有的证据内容如物证。③证据的收集、审查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了收集和审查证据的技术和方法,主要有形貌显示与放大技术、组成与结构分析技术、法医生物学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④证据规则方面。现代科技与英美对抗制传统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反传闻规则和最佳传闻规则成为采用现代科技所作成的证据的主要障碍。

总之,现代科技对证据法的影响,在将来我国制定证据法或证据规则时都应予以密切注意并将其合理而充分地融入到证据法或证据规则之中。

2、试论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

证据法学是专门研究诉讼证明问题的法学学科

研究对象:①诉讼证明和证据的原则制度。揭示其基本内容特征和发展状态趋势,以期完善。②诉讼证明的实践和经验。诉讼法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或高度实践性。诉讼证明既要遵循法律原则规范,又要遵照经验法则和科学原理。③诉讼证明的基本理论。主要是探讨诉讼证明的价值取向和目的的功能涵义,以及在我们所处的社会物质、精神和制度条件下如何协同实现。④诉讼证明的立法和运行环境。主要是指诉讼证明的立法和运行所处的社会物质条件和精神环境。⑤有关证据法和证据法学边缘交叉问题。这种制度交叉,意味着以宪法为核心,证据法律制度与诉讼和实体法律制度密切协作以实现诉讼目的。

3、论证据的基本属性?

①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诉讼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人们主观猜测和虚假的东西。客观性的根据:一是由于案件本身的客观决定的。二是对证据的认识,必须坚持物质存在第一,认识第二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基本路线和方法。②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诉讼证据与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有客观的联系。关联性根据:一是证据是随着案件的发生过程形成的,它和案件事实之间应当具有必然的客观联系。二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联系观点在证据属性上的体现。③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诉讼证据必须是按照法律的要求和法定程序而取得的事实材料。合法泩两方面的涵义:一是诉讼证据的提供、收集和审查,必须符合法定的程序要求。二是诉讼证据的形式应当合法。

综上所述,这三个特征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前两者是证据的内容的特征,合法性是证据的形式特征。

4、论书证的特征?

①是以材料所记载的内容来证明待证事实的。这是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书证区别于物证的根本所在。②由于其所再现的实体具有明确的思想内容,因此容易被常人所理解。能够收集到书证便能对认定案件事实起到积极的、显著的效果和证明价值。③具有稳定性。书证不公内容明确,且形式上也相对固定,稳定性较强,不受时间的影响,易于长期保存。④存在的形式是书面文件或其他物体,而不是存储音像的磁性材料。书证的存在形式通常是可以书写、印刷的纸张或某些其他纤维制品。⑤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与案件相互关联。如果物质材料上所记载的内容或思想与案件无关,就不可以作为本案的书证。

5、论书证的提供与收集?

由于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性质和调整对象、范围的差异,书证的提供与收集在法律上也有不同的要求和规定。①民事诉讼中书证的提供与收集。根据 “谁主张谁举证”提供。②行政诉讼中书证的提供与收集。由被告来提供,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③刑事诉讼中书证的提供与收集。由控方来举证。

6、论视听资料的特征?

视听资料是指以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电脑和其他科学技术设备储存的电子音像信息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特征:①具有综合性。视听资料不宜也不能将其纳入任何一种旧的证据种类中,而应当作为独立的证据种类对待。②具有动态直观性。它是其他证据形式所无法比拟和代替的。③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只要不是伪造或操作失误,视听资料得出的结论必然是准确可靠的。④具有科学性。视听资料的收集审查判断也必须依赖相应的科学技术。

7、论证人在诉讼中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权利:①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提供证言、证词的权利。②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在侦查期间可以要求对其姓名保守秘密的权利。③客观充分地提供证言的权利。④人身安全切实保障的权利。⑤对司法人员的侵权行为有提出控告的权利。⑥有要求经济补偿的权利。⑦有权知晓其在诉讼中享有的诉讼权利、履行的诉讼义务以及不履行诉讼义务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的权利。⑧有及时得到出庭作证通知的权利。义务:①及时到场作证的义务。②如实作证的义务。③接受当事人等询问的义务。④遵守法庭秩序的义务。

8、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特点和作用?

直接证据的特点:①它的内容与案件主要事实的内容是重合的。②它多表现为言词证据。③它的数量较少,且不易取得,在刑事案件中,犯罪行为多秘密进行,一般没有目击证人,案发后犯罪分子主动投案自首或被抓获主动交待罪行的较少。作用:直接证据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能直接明了地证明案件某一主要事实。间接证据的特点:①依赖性。②种类繁多,形式多样。③多表现为实物证据,且客观性和稳定性较强。④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过程复杂,难度较大。作用:间接证据虽然不能单独、直接地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但也不可忽视。

9、简述证据规则的分类及意义?

分类:①依据证据规则的规范证明活动阶段的不同,可分为取证规则、采证规则、查证规则和定案规则。②依据证据规则的调整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规范证明力的证据规则和规范证据能力的证据规则。③依据证据规则所规范的证明活动的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刑事诉讼证据规则,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和行政诉讼证据规则。意义:①规范执法行为,约束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②确立公平竞赛规则,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10、论相关证据规则的内容?

总则层面证据关联性规则:①因没有关联性而排除。②因利益衡量而排除。③品格证据的排除。④因不存在合理的证明性而排除。⑤习惯证据和日常工作证据的关联性确认。⑥取证的关联性限制。⑦举证的关联性限制。⑧认证的关联性限制。分则层面的证据关联性规则具有符合特定诉讼制度的特殊性。

11、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具体内容?

①“非法”的涵义:非法既包括没有法律依据,也包括积极或者消极的违法行为或者状态。②证据的涵义:应当是非法的结果,在非法行为与证据之间不存在条件或因果关系,则不属于非法证据;是定案证据还是证据材料,由法官依法认定。③排除:是指非法证据不得作为不利于当事人的证据;当事人有权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的主张,证人、鉴定人等参与人则无此权;法官有义务依职权审查证据的合法性。④例外:善意的例外;最终必然发现的例外;在国外取得的证据材料;“非法证据”可用于追究非法取证证者或者伪造者的法律责任。⑤毒树之果:是指以违法取得的证据材料为线索,而以合法手段取得的证据材料。

12、论诉讼证明的构成?

①证明主体:是指法律规定的负责诉讼证明的主体。②证明对象:是需要证实的案件事实。它包括实体法事实和程序法事实。③证明方法:在证据裁判主义下,证实案件事实的主要方法或手段是证据,并且诉讼证明还须遵行法律规则、科学原理和经验法则以及逻辑规则等。④证明标准:是指执法人员查明案件事实、当

事人证明案件事实所应达到的程度,具体表现为对证据的量和质的要求和对全案事实认定的要求。对证据质的要求表现为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对证据量的要求是“充分性”。对全案证据的认定要求是“案件事实清楚”、“排除合理怀疑”、“占优势的盖然性”。⑤证明责任:解决的问题是,从事证明活动、完成证明过程的证据,应当由何方诉讼主体提供。证明责任为当事人从事证明活动施加了内在的诉讼压力,同时也为其举出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提供了实质性的动因。证明责任是证明主体所负担的诉讼责任,证明主体是证明责任的实际负担者;缺乏证明主体的证明责任和缺乏证明责任的证明主体都是难以成立的。⑥证明程序:对于实体法事实的严格证明必须遵行法定的证明程序。它包括证据的收集程序、证据的提供和展示程序、审查判断证据程序。

13、论证明的原则?

①证据裁判原则。用证据来认定案件事实是现代各国证据制度的显著特征,这既是司法独立性和公正性的保证,也是司法文明和司法进步的体现。贯彻和落实证据裁判原则,是理性的司法制度的表征。我国证明制度也实行了证据裁判主义。②自由证明和规范证明相结合的原则。自由证明是现代各国普遍奉行的证明原则,它的基本含义是当事人可以利用所有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来从事证明活动,而不受立法的严格调整和具体规范。自由证明是针对法定证明而提出来的。③当事人自治原则。这是诉讼证明的程序性原则,根据此一原则,诉讼证明的过程主要应当由当事人双方来支配和控制。④遵循逻辑法则和经验法则的原则。证明首先是一个诉讼活动,因而应当遵循诉讼规则,诉讼规则由诉讼法调整。但证明不仅仅是一种诉讼活动,除诉讼活动这种外在性质外,证明还是一个逻辑思维活动,进行诉讼证明便是在从事着一种复杂的逻辑思维活动。因此,诉讼证明要受逻辑规则的制约,违背逻辑规则所进行的证明不会产生应有的法律效果,而逻辑规则在诉讼中是作为一个既定的知识前提予以接受的。

14、论我国诉讼中的免证事实?

①立法上有关免证事实的规定。我国三大诉讼中对免证事实作了具体阐释。②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指为具有一定知识经验的一般人共同知晓的常识性事实。一般说来,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众人皆知且对其真实性不存争议的事实,所以成为免证事实。范围包括自然规律及定理、历史事件、时事新闻、法定节日、国界省界、日常生活知识和经验等等。③法院依职责或者职务所知悉的显著事实。④推定的事实。推定是指由法律规定或由法院按照经验法则,从已知的前提事实推断未知的结果事实存在,并允许当事人举证推翻的一种证据法则。其中据以作出推断的事实,即已知的前提事实,为基础事实;根据基础事实而推定存在的事实,即结果事实,为推定的事实。⑤自认的事实。说明双方当事人对此事实无争议,所以无需作为证明对象。⑥公证的事实。公证是指国家法定的证明机构(公证机构)代表国家,依照法定程序证明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非讼法律活动。所谓公证的事实,是指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等。公证的事实经过法定公证程序,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已经得到证明,在诉讼中法院可直接予以认定。

15、论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主体?

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不负证明责任,由控方承担证明责任是证明责任分配制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①公诉人。证明责任由控诉方承担是刑事诉讼审判过程中证明责任分配和承担的核心原则。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控诉权,承担控诉责任。公安机关是侦查职能,协助检察机关承担控诉职能,但不承担证明责任。②刑事被告人以外的其他诉讼当事人。由自讼人举证。③特殊情形下的被告人。由被告人举证。

16、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倒置?

①证明责任倒置的概念:是指要某些法律有规定的特殊案件中,部分要件事实证明责任的分配不适用一般原则,而是适用与一般原则相反的分配规则来配置证明责任。

②设置证明责任倒置的特殊分配规则,主要有:①通过程序的正义实现实体的正义。②通过程序设计保障民诉讼平等原则的实现。

③法律规定的倒置情形有:实体法中的规定: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因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因饲养动物及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

17、试论我国行政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①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担原则在我国《行政诉讼法》中有明确规定,该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②从法律规定看: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由被告承担。与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相比较,呈倒置样态。

③被告举证出于下列原因:①针对诉讼的标的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它是由作为行政机关作出来的。②被告始终是行政机关,它居于主导地位,其实施的行政行为无须征得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同意。③让被告负证明责任,还有立法政策上的理由和行政导向上的意义。④从总体上说,行政机关的证明能力要比行政相对人强,由行政机关举证,更符合证明责任配置中的公正原则。

证据法论述题 篇2

论述题解答注意点: (1) 忌答非所问; (2) 忌颠三倒四, 重复啰嗦; (3) 忌叙述口语化。下面以2008年中考题为例按论述题的类型加以分析。

一、实验论证类型

此种类型包括内容多, 涉及知识广, 变化极复杂, 有较强的综合性。解答方法是:分析题意、明确目的→确定相应实验原理、操作方法或物质性质→分析对比、解释原因或进行方案设计。

例1 (2008, 临沂) 孙晓同学利用身边物品探究浮力的有关因素时, 他把木块压入水中后松开手, 发现木块又浮了上来, 由此他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的结论。请你利用弹簧测力计, 烧杯、小石块、线、水设计一个探究方案来检验他的结论。

(1) 提出问题:物体受到的浮力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是否有关?

(2) 猜想或假设:……

(3) 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说出你的实验设想) :……

分析本题展示了科学探究过程, 要求学生提出猜想并用实验论证。题目考查知识点并不新, 是有关浮力的问题。物体浸入液体时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的关系分为两种:一是与从开始浸入到全部浸没之间相关, 因为V排在不断增大, 二是当全部浸入后与深度无关, 因为此时V排不再改变。本题已明确是物体浸入液体中, 所以不用考虑第一种情况。同时, 题目还出示了一个不成功的例子, 分析此例可知, 该学生之所以得不到正确答案是因为他使用的木块密度比水小, 会自动上浮, 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实验中要用小石块而非小木块。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回答 (3) 小题时语句要严谨, 要根据题中所给的器材来完整地回答, 这其实就是论述题较难把握的地方。

答案 (1)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跟液体深度无关 (有关) 。

(2)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重力并记录数据, 再把它浸入水中不同深度, 记下测力计所受相应拉力;算出石块浸入水中不同深度处所受浮力并比较, 如果不同深度处所受浮力大小相等, 则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无关, 反之则有关。

试一试1. (2008, 烟台) 精选作物或树木种子时通常采用“盐水选种”。小明等同学参加农科人员利用盐水选种的实践活动。

(1) 试说出盐水选种所用到的物理知识。

(2) 盐水配制成后, 小明设计了以下方案测定盐水密度: (1) 用天平称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1; (2) 在空玻璃杯倒入适量盐水, 称出其总质量m2; (3) 把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 测出盐水体积V, (4) 计算盐水密度

试问:这样所测得的盐水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二、信息分析类型

这类题一般由两部分构成:题干部分, 主要给出新信息, 创设新情境;问题部分, 围绕题干给出的情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设问。解答方法是: (1) 联想、比较, 以旧代新; (2) 分析、综合, 理顺关系; (3) 挖掘、搜索信息, 揭示本质; (4) 精取、简缩, 瞄准要点; (5) 猜想、假设, 精心验证; (6) 类比、模拟, 合理迁移应用。

例2 (2008, 烟台)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图1是大自然的水循环示意图。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 海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 形成暖湿气流, 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变成雨落到地面;一部分变成小溪, 另一部分渗入地下再涌出地表变成清泉。许多小溪汇合形成江河, 注入大海。

(1) 分析水循环示意图, 你能得到哪些物态变化的信息?

(2) 你也许注意过, 天气预报中常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 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试说明暖湿气流虽携带较多的水分, 为什么不一定带来降雨, 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

分析本题用图示和文字展示了较多信息, 要根据题设问题提取有用信息。题目要求回答物态变化的内容, 主要讲水蒸气与水之间由气态变液态的液化、液态变气态的汽化。二者都要有条件, 例如液化时水蒸气要变冷才会变成液态水, 所以只有含有较多水分的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降温后才会液化降雨。

答案 (1) 液化: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小水滴;汽化 (或蒸发) :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

(2) 因为水的状态转化是需要条件的, 水蒸气只有在遇到冷空气时, 才能被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降雨。

三、生活实际类型

生活是试题的来源之一, 关注生活, 联系实际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此类题往往源自生活实际, 但所用的基本原理都是物理学知识。这类题的解法是:先分析题中所给生活情况, 再去确定与回答问题相关的物理概念、原理依据, 最后应用原理概念解决问题。

例3 (2008, 济宁) 生活处处有物理, 勤于思考皆学问。只要你善于观察, 在厨房中就可以发现许多与物理有关的现象和问题, 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答:

(1) 李明发现妈妈切肉前总是先磨刀, 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夏天, 李明从冰箱里取出自己喜欢喝的可乐后, 不一会就发现可乐瓶壁上出现了一些小水珠, 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

(2) 从厨房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现象?试举一例:

现象或厨具名称:_______________。

涉及的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

(3) 一天, 李明妈妈买来了一只电热水壶, 装满水就要插入电路使用。李明说:“别忙!”他先看了电热水壶的铭牌 (如下表) , 然后看了家中的电度表 (如图5) , 又看了家中此时正在工作的100W电视一台、300W电冰箱一台、200W电脑一台、380W洗衣机一台。请你帮他计算说明, 此时电热水壶还能接入电路使用吗?

分析本题综合性极强, 从论述角度看不仅要用文字, 还要用计算来说理。本题涉及知识点多, 既有压强、物态变化等, 也有电功、电功率;本题还包含一开放题 (第2小题) 。从厨房引出的这一题目, 所用知识点没有超出范围, 所以只要稍加用心就可解决。例如使用大功率电器时, 需要通过实际电流与额定电流的对比来判断是否可行。

答案

(1) 使刀刃更薄, 减小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了小水滴。

(2) 本小题是开放题, 答案很多, 例如厨房里燃料燃烧时由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3) 若将电热水壶接入电路, 则电路总功率为

因9A<10A, 故可接在电路中使用。

P总=100W+300W+200W+380W+1000W=1980W,

电路中电流为

四、漫画展示类型

漫画式题目是为了适应青少年的心理需要, 以增强试卷的亲和性, 减小考生的心理压力。例如漫画出现在论述题中, 既可以省略较多的文字说明, 又给人以轻松幽默感。解决此类题目同样要看清题意, 特别要注意漫画情境, 找出图中相关信息后结合有关知识, 对问题逐一准确地对照比较, 找出原因并作出合理解答。

例4 (2008, 芜湖) 图6所示卡通画中, 电路接通时哪只鸟有触电危险?哪只鸟相对安全?请分别说明理由。

分析两只鸟都站在裸露导线上, 通过对图的观察, 可发现左边那只鸟与灯泡并联, 二者并联即两个负载并联, 两端电压都为220V, 如此高的电压对鸟是危险的;右边是鸟与导线并联, 相当于鸟被导线短路, 不会有电流通过鸟的身体, 所以安全。

答案左边鸟有触电危险, 右边鸟相对安全。因为左边鸟与灯泡并联, 其两端电压为220伏;右边鸟与导线并联被短路。

“试一试”参考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 篇3

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客观选择题,必须准确把握全文内容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要特别重视对文中重要长句和中心词语的理解,做选择题要注意:将题干与原文比较,将题干与选项比较,将选项与选项比较,将选项与原文比较。选项中,通常出现的干扰是:过于绝对、以偏概全、混淆时间、模糊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主要涉及到表示时间、范围、程度的副词,对这些干扰项的设置角度,要了然于胸。另外,论述类文本还要分析文中运用材料的情况,运用材料有的是用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有的用来反驳别人的观点,有的用来表述某种看法。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一定要对应。

简答题,一般是要求归纳文章的观点,而不要求“鉴赏评价”。因此,做题时要紧扣文本内容,紧跟作者思路,不能脱离文本空谈,脱离文本作答往往会造成偏离题意或理解失误。我们提倡用文本中的语句或压缩文本中的语句作答,不要随意更替原文中的中心字眼,以免造成语意上的偏差,要尽量就文章中的原句进行概括。

另外,平时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在做题时,也要关注文本讨论的对象,对于文化交流与碰撞等热点问题,对社会科学的新发现、新观点要适当关注。提升文化品位,开阔文化视野,同样有利于解题。下面将近年高考试卷上的议论类文本作简单的归类。

【文艺论文】

论述创作规律:如,《诗与歌词》(2009年全国Ⅲ卷),《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2009年辽宁卷),《诗与直觉》(2008年广东卷)。

讨论艺术现象:如,《昆曲》(2009年北京卷),《艺术上的“变形”》(2008年宁夏/海南卷)。

作品(人物)评论:如,《纯朴的嗜血者》(2008年江苏卷),《“龙城”还是“卢城”》(2007年山东卷)。

【文化论文】

学术文化现象:如,《说“异”》(2009年江苏卷),《甲骨文解谜》(2009年全国Ⅰ卷),《经典是这样铸成的——〈论语〉编辑流传小史》(2009年全国Ⅱ卷)、《专家与通人》(2009年上海卷)。

历史文化知识:如,《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2008年山东卷)。

天文知识,关于“盖天说与浑天说”(2008年全國Ⅰ卷)。

社会生活现象:有关“居民健康”与“健康国家”的文章(2009年天津卷)。

【自然科学文体】

科技探秘:如,讨论“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2009年重庆卷),《我们的宇宙外面是什么》(2008年安徽卷),关于“人类的左右大脑的不对称”(2008湖南卷)。

生活百科:如,关于“塑料袋”的环保问题(2008北京卷)。

本文以文艺论文为例。请看下面的例子: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文学因何而伟大

李建军

托尔斯泰与屠格涅夫是这样两个朋友:他们既互相欣赏,也常有龃龉。屠格涅夫属于西欧派,托尔斯泰属于斯拉夫派;屠格涅夫的创作具有明显的西方气质和唯美主义倾向,托尔斯泰的创作则是纯粹的俄罗斯现象。在托尔斯泰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精神特点——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利他主义倾向,民粹主义立场,蔑视威权的贵族主义气质,批判现实的人格独立原则。屠格涅夫的身上虽然有福楼拜式的对“纯艺术”的热爱,但他本质上不是一个“艺术至上”论者,而是,像绝大部分俄罗斯作家一样,他也将艺术当作影响生活的手段。但是,他似乎并不赞成作家过于经常、过于直接地介入生活,因为这会影响作家的创作,会因为生活而牺牲了艺术。然而,对托尔斯泰来讲,艺术就是为了生活而存在的,为了现实中的人而存在的,所以,它天然地有着“功利主义”的性质——只有对生活有效用,只有成为人们之间交流情感的有效手段,它才是有价值、有生命的,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艺术。

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是巨大的,但他的作品之所以伟大,却是因为它们包含了作者终其一生都不曾放弃的“对真理和博爱的渴求”。无视真理、博爱、苦难和拯救等重大的问题,仅仅追求“文学”价值的文学,是不可能成为伟大的文学的。事实上,文学没落和破败的显著标志,就是作家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文学”上,只追求技巧的新奇和形式的完美,或者,都放在自己身上,只满足于对肉体快感的叙写和阴暗情绪的宣泄。在那些褊狭、平庸的作家看来,文学与他人是没有关系的,与政治是没有关系的,与道德是没有关系的,与苦难的历史、沉重的现实、茫远的未来,都是没关系的,总之,文学只为“文学”本身而存在。

文学必须面对的“迫切问题”,是人的生存境况。真正的作家把文学当作讨论生活的一种方式。他关心、同情弱者和不幸的人们。他把写作当作帮助人们摆脱苦难、获得拯救的伟大的伦理行为。他大胆地抨击罪恶,无畏地追求真理,执著地探寻生活的意义。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时代,文学的这些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常常被当作一种陈腐的教条和失效的纪律。

为他人而写作,而不是仅仅为自己写作;为真理而写作,而不是单单为荣利写作;敢于对抗邪恶,而不是与之同流合污;勇于直面苦难,而不是视若无睹;充满拯救不幸者的焦虑,而不是陶醉于掉臂而游的逍遥——这就是俄罗斯文学的精神传统,也是俄罗斯文学之所以显得伟大和高贵的根本原因。

对比起来看,中国文学则呈现出与俄罗斯文学完全不同的精神气质。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文章被视为“经国之大业”,诗歌则被当作“观风俗”的镜子和“正得失”的手段。我们的文学被赋予了被夸大的政治作用,写文章的人反倒失去了自由感和余裕心,而统治者则因为多疑和恐惧,常常通过“文字狱”等手段,来控制写作者的灵魂,长此以往,很多作家便恂恂然如辕下驹,完全失掉了灵气、朝气。然而,大地上总有巨石压不住的竹笋,总有野火烧不尽的春草。从批判精神和责任意识的角度来看,中国也有与俄罗斯大师一样伟大的作家。我们的优秀作家——例如司马迁、曹雪芹和鲁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贵气质,他们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成熟经验,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作家和作品相比,都毫不逊色。

对那些被市场绑架、被欲望劫持、被时尚裹挟的作家来讲,司马迁和俄罗斯文学意味着方向和出路。只有像太史公和俄罗斯大师那样勇敢地生活,那样无畏地写作,我们才有可能写出有价值的作品,才有可能使自己时代的文学显得高贵而伟大。

(有删节)

1.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屠格涅夫的创作属于具有西方气质和唯美主义的西欧派,托尔斯泰的创作反映纯粹的俄罗斯现象属于斯拉夫派;因此两人常发生龃龉。

B. 屠格涅夫像许多俄罗斯作家那样将艺术当作影响生活的手段,过于经常和直接地介入生活,因而影响了创作,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艺术。

C. 托尔斯泰具有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利他主义倾向、民粹主义立场、蔑视威权的贵族主义气质和批判现实的人格独立原则。

D.托尔斯泰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其作品包含了作者一生都不放弃的“对真理和博爱的渴求”,特别是对“文学”本身价值的追求。

2. 作者认为文学的目的和作家的责任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为什么说“司马迁和俄罗斯文学意味着方向和出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述主旨

本文首先比较两位伟大作家创作的不同特点,特别指出托尔斯泰的可贵,强调作家的社会责任感。最后指出,中国现代作家只有勇敢地生活,无畏地写作,才有可能创作出文学精品,才能跻身于高贵而伟大的文学领域,无愧于时代。

命题思路

1. 本题检测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本题四个选项针对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的艺术创作特点出题,答题时应重点关注相关的第一、二段。

A. 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之间互相欣赏的是各自的才华,常有龃龉的原因很多,如艺术追求的不同和思想意识的差别,两人分别属于什么派别并非他们意见不合的原因。本项的错误是误加因果关系。

B. 原文说“屠格涅夫的身上虽然有福楼拜式的对“纯艺术”的热爱,……像绝大部分俄罗斯作家一样,他也将艺术当作影响生活的手段。但是,他似乎并不赞成作家过于经常、过于直接地介入生活,因为这会影响作家的创作,会因为生活而牺牲了艺术”,后半部分加点的字才是原文的意思。选项将意思弄反了。

D. 原文说“无视真理、博爱、苦难和拯救等重大的问题,仅仅追求‘文学’价值的文学,是不可能成为伟大的文学的”,选项后半句意思与此相反。

2. 此题考查同学们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案可以从第三段文字中概括提炼,不赘述。

3. 本题考查同学们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要求同学们对全文主旨有准确的认识。第四、五两段体现了本文写作的目的。作者写作此文就是要告诉今日作家,文学是件神圣伟大的事业,并指出被私欲裹挟的作家应该努力的方向。

参考答案

1. C

2. (1) ① 文学必须面对人的生存境况。② 文学是讨论生活的一种方式。

(2) ① 作家要关心、同情弱者和不幸的人们。② 作家要为他人而写作,把写作当作帮助人们摆脱苦难、获得拯救的伟大的伦理行为。③ 作家要为真理而写作,大胆地抨击罪恶,追求真理,探寻生活意义。

证据法学案例分析题 篇4

三、(本题22分)

案情:2010年10月2日午夜,A市某区公安人员在辖区内巡逻时,发现路边停靠的一辆轿车内坐着三个年轻人(朱某、尤某、何某)行迹可疑,即上前盘查。经查,在该车后备箱中发现盗窃机动车工具,遂将三人带回区公安分局进一步审查。案件侦查终结后,区检察院向区法院提起公诉。

(证据)朱某——在侦查中供称,其作案方式是3人乘坐尤某的汽车在街上寻找作案目标,确定目标后由朱某、何某下车盗窃,得手后共同分赃。作案过程由尤某策划、指挥。在法庭调查中承认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但声称在侦查中被刑讯受伤。

尤某——在侦查中与朱某供述基本相同,但不承认作案由自己策划、指挥。在法庭调查中翻供,不承认参与盗窃机动车的犯罪,声称对朱某盗窃机动车毫不知情,并声称在侦查中被刑讯受伤。

何某——始终否认参与犯罪。声称被抓获当天从C市老家来A市玩,与原先偶然认识的朱某、尤某一起吃完晚饭后坐在车里闲聊,才被公安机关抓获。声称以前从没有与A市的朱某、尤某共同盗窃,并声称在侦查中被刑讯受伤。

公安机关——在朱某、尤某供述的十几起案件中核实认定了A市发生的3起案件,并依循线索找到被害人,取得当初报案材料和被害人陈述。调取到某一案发地录像,显示朱某、尤某盗窃汽车经过。根据朱某、尤某在侦查阶段的供述,认定何某在2010年3月19日参与一起盗窃机动车案件。

何某辩护人——称在案卷材料中看到朱某、尤某、何某受伤后包有纱布的照片,并提供4份书面材料:(1)何某父亲的书面证言:2010年3月19日前后,何某因打架被当地公安机关告知在家等候处理,不得外出。何某未离开C市;(2)2010年4月5日,公安机关发出的行政处罚通知书;(3)C市某机关工作人员赵某的书面证言:2010年3月19日案发前后,经常与何某在一起打牌,何某随叫随到,期间未离开C市;(4)何某女友范某的书面证言:2010年3月期间,何某一直在家,偶尔与朋友打牌,未离开C市。

(法庭审判)庭审中,3名被告人均称受到侦查人员刑讯。辩护人提出,在案卷材料中看到朱某、尤某、何某受伤后包有纱布的照片,被告人供述系通过刑讯逼供取得,属于非法证据,应当予以排除,要求法庭调查。公诉人反驳,被告人受伤系因抓捕时3人有逃跑和反抗行为造成,与讯问无关,但未提供相关证据证明。法庭认为,辩护人意见没有足够根据,即开始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

法庭调查中,根据朱某供述,认定尤某为策划、指挥者,系主犯。

审理中,何某辩护人向法庭提供了证明何某没有作案时间的4份书面材料。法庭认为,公诉方提供的有罪证据确实充分,辩护人提供的材料不足以充分证明何某在案发时没有来过A市,且材料不具有关联性,不予采纳。

最后,法院采纳在侦查中朱某、尤某的供述笔录、被害人陈述、报案材料、监控录像作为定案根据,认定尤某、朱某、何某构成盗窃罪(尤某为主犯),分别判处有期徒刑9年、5年和3年。

问题:

1.法院对于辩护人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的请求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2.如法院对证据合法性有疑问,应当如何进行调查?

3.法院对尤某的犯罪事实的认定是否已经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为什么?

4.现有证据能否证明何某构成犯罪?为什么?

5.如何判断证据是否具有关联性?法院认定何某辩护人提供的4份书面材料不具有关联性是否适当?为什么?

三、参考答案:

1.不正确。因为根据《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法庭应当启动对证据是否为非法取得的调查程序。本案被告人均称供述系刑讯逼供所得,辩护人提出了排除非法证据的请求,并有一定证据支持,法院在公诉人没有证据支持的情况下,不做调查即采纳公诉人的解释,是不正确的。

2.根据《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法庭应进行如下调查:(1)应要求公诉人向法庭提供讯问笔录、原始的讯问过程录音录像或者其他证据,提请法庭通知讯问时其他在场人员或者其他证人出庭作证。(2)仍不能排除刑讯逼供嫌疑的,公诉人应提请法庭通知本案讯问人员出庭作证。(3)公诉人当庭不能举证的,可以建议延期审理。(4)控辩双方可以就被告人供述的合法性进行质证、辩论。(5)对被告人供述的合法性,如果公诉人不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或者已提供的证据不够确实、充分的,该供述不能作为定案根据。

3.没有。因为根据《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共同犯罪案件中,被告人的地位、作用必须均已查清,是证据确实、充分的基本要素。本案仅根据同案犯朱某供述即认定尤某为策划指挥者,无其他证据印证。

4.不能。因为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认定有罪,必须证据确实充分。法庭认定何某犯罪的证据中,朱某、尤某在侦查中的供述笔录尚未排除刑讯逼供可能;被害人陈述笔录和车辆被盗时的报案材料只能证明车辆被盗,不能证明谁是盗车者;监控录像只证明朱某、尤某实施了其中一起犯罪;何某辩护人提供的犯罪时何某不在现场的4份证据,法庭没有查明其真伪。因此,现有证据没有排除何某没有犯罪的可能性,不能得出唯一的结论,认定何某犯罪的证据不确实充分。

5.(1)判断证据是否具有关联性的依据主要是:第一,该证据是否用来证明本案的争点问题,与案件证明对象之间是否存在客观联系;第二,该证据是否能够起到证明的作用,即是否具有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

(2)不适当。因为这些材料与案件证明对象之间存在客观联系,指向何某是否有罪的争点问题;另外,这些材料具有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能够实际起到使指控的犯罪事实更无可能的证明作用。

五、(本题19分)

案情:甲公司职工黎某因公司拖欠其工资,多次与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发生争吵,王某一怒之下打了黎某耳光。为报复王某,黎某找到江甲的儿子江乙(17岁),唆使江乙将王某办公室的电脑、投影仪等设备砸坏,承诺事成之后给其一台数码相机为报酬。事后,甲公司对王某办公室损坏的设备进行了清点登记和拍照,并委托、授权律师尚某全权处理本案。尚某找到江乙了解案情,江乙承认受黎某指使。甲公司起诉要求黎某赔偿损失,并要求黎某向王某赔礼道歉。诉讼中,黎某要求法院判决甲公司支付其劳动报酬。审理时,法院通知江乙参加诉讼。经审理,法院判决侵权人赔偿损失,但对甲公司要求黎某向王某赔礼道歉的请求、黎某要求甲公司支付劳动报酬的请求均未作处理。

问题:

2.原告甲公司向法院提交了公司制作的王某办公室损坏设备登记表、对损坏设备拍摄的照片、律师尚某调查江乙的录音资料。上述材料能否作为本案证据?如果能,分别属于法律规定的何种证据?

五、参考答案:

2.(1)损坏设备登记表不能作为本案证据;

(2)照片可以作为本案证据,属于物证;

(3)录音资料可以作为本案证据,属于视听资料。

(2012)

五、(本题20分)

案情:居住在甲市A区的王某驾车以60公里时速在甲市B区行驶,突遇居住在甲市C区的刘某骑自行车横穿马路,王某紧急刹车,刘某在车前倒地受伤。刘某被送往甲市B区医院治疗,疗效一般,留有一定后遗症。之后,双方就王某开车是否撞倒刘某,以及相关赔偿事宜发生争执,无法达成协议。

刘某诉至法院,主张自己被王某开车撞伤,要求赔偿。刘某提交的证据包括:甲市B区交警大队的交通事故处理认定书(该认定书没有对刘某倒地受伤是否为王某开车所致作出认定)、医院的诊断书(复印件)、处方(复印件)、药费和住院费的发票等。王某提交了自己在事故现场用数码摄像机拍摄的车与刘某倒地后状态的视频资料。图像显示,刘某倒地位置与王某车距离1米左右。王某以该证据证明其车没有撞倒刘某。

一审中,双方争执焦点为:刘某倒地受伤是否为王某驾车撞倒所致;刘某所留后遗症是否因医疗措施不当所致。

法院审理后,无法确定王某的车是否撞倒刘某。一审法院认为,王某的车是否撞倒刘某无法确定,但即使王某的车没有撞倒刘某,由于王某车型较大、车速较快、刹车突然、刹车声音刺耳等原因,足以使刘某受到惊吓而从自行车上摔倒受伤。因此,王某应当对刘某受伤承担相应责任。同时,刘某因违反交通规则,对其受伤也应当承担相应责任。据此,法院判决:王某对刘某的经济损失承担50%的赔偿责任。关于刘某受伤后留下后遗症问题,一审法院没有作出说明。

王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综合各种证据,认定王某的车撞倒刘某,致其受伤。同时,二审法院认为,一审法院关于双方当事人就事故的经济责任分担符合法律原则和规定。故此,二审法院驳回王某上诉,维持原判。

问题:

2.本案所列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属于法律规定中的哪种证据?属于理论上的哪类证据?

3.根据民事诉讼法学(包括证据法学)相关原理,一审法院判决是否存在问题?为什么?

五、参考答案:

2.根据《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的分类:本案中,交通大队的事故认定书、医院的诊断书(复印件)、处方(复印件)、药费和住院费的发票都属于书证,王某在事故现场用数码摄像机拍摄的就他的车与刘某倒地之后的状态的视频资料属于视听资料。根据理论上对证据的分类:上述证据都属于间接证据;甲市B区交通大队的交通事故处理认定书、药费和住院费的发票,王某自己在事故现场用数码摄像机拍摄的就他的车与刘某倒地之后的状态的视频资料属于原始证据,医院的诊断书(复印件)、处方(复印件)属于传来证据;就证明王某的车撞到刘某并致刘受伤的事实而言,刘某提供的各类证据均为本证,王某提供的证据为反证。

3.一审法院判决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判决没有针对案件的争议焦点作出事实认定,违反了辩论原则;第二,在案件争执的法律要件事实真伪不明的情况下,法院没有根据证明责任原理来作出判决;第三,法院未对第二个争执焦点作出事实认定。

理由说明:(1)本案当事人的争执焦点是刘某倒地受伤是否为王某驾车撞倒了刘某;刘某受伤之后所留下的后遗症是否是因为对刘某采取的医疗措施不当所致。但法院判决中没有

对这两个争议事实进行认定,而是把法院自己认为成立的事实——刘某因受到王某开车的惊吓而摔倒,作为判决的根据,而这一事实当事人并未主张,也没有经过双方当事人的辩论。因此,在这问题上,法院的做法实际上是严重地限制了当事人辩论权的行使。

(2)法院通过调取相关证据,以及经过开庭审理,最后仍然无法确定王某的车是否撞到了刘某。此时,当事人所争议的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在此情况下,法院应当根据证明责任分配来作出判决。

(2013)

三、(本题22分)

案情:李某于2012年7月毕业后到某国有企业从事财务工作。因无钱买房,单位又不分房,在同学、朋友及亲戚家里四处借住,如何弄钱买一套住房成为他的心结。

2013年4月,单位有一笔80万元现金未来得及送银行,存放于单位保险柜,李某借职务之便侵吞了全部现金并伪造外人盗窃现场。李某用该款购买了一套公寓。

李某的反常行为被单位举报到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反贪技术侦查部门当即实施技术侦查措施,查明系李某作案并予以立案。在刑事拘留期间,李某供认了全部犯罪事实。鉴于本人最终认罪并将赃物全部追回,根据本案特殊情况和办案需要,检察机关决定对其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2013年7月该案提起公诉。李某及其辩护律师向法院提出李某在拘留期间遭受了严重的刑讯逼供,要求排除非法证据。

问题:

4.法院处理李某及其辩护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步骤是什么?

三、参考答案:

4.①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前及时将申请书及相关线索、材料的复制件送交人民检察院;②人民法院经审查,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有疑问的,应当召开庭前会议就非法证据排除等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人民检察院可以通过出示有关证据材料等方式,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说明;③庭审对非法证据的调查,可以在当事人及辩护人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的申请后进行,也可以在法庭调查结束前一并进行;④调查程序主要是由公诉人出示、宣读、播放有关证据材料,提请法庭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有关人员出庭说明情况,证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⑤人民法院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调查后,应当将调查结论告知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2010)

三、(本题21分)

案情

张某——某国企副总经理

石某——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某——张某的朋友

姜某——石某公司出纳

石某请张某帮助融资,允诺事成后给张某好处,被张某拒绝。石某请出杨某帮忙说服张某,允诺事成后各给张某、杨某400万股的股份。后经杨某多次撮合,2006年3月6日,张某指令下属分公司将5,000万元打入石某公司账户,用于股权收购项目。2006年5月10日,杨某因石某允诺的400万股未兑现,遂将石某诉至法院,并提交了张某出具的书面证明作为重要证据,证明石某曾有给杨某股份的允诺。石某因此对张某大为不满,即向某区检察院揭

发了张某收受贿赂的行为。检察院立案侦查,查得证据及事实如下:

——石某称:2006年3月14日,在张某办公室将15万元现金交给张某。同年4月17日,在杨某催促下,让姜某与杨某一起给张某送去40万元。因担心杨某私吞,特别告诉姜某一定与杨某同到张某处(石某讲述了张某办公室桌椅、沙发等摆放的具体位置)。

——姜某称:取出40万元后与杨某约好见面时间和地点,但杨某称堵车迟到很久。自己因有重要事情需要处理,就将钱交杨某送与张某。

——杨某称:确曾介绍张某与石某认识,并积极撮合张某为石某融资。与姜某见面时因堵车迟到,姜某将钱交给他后匆匆离开。他随后在自己车上将钱交给张某,张某拿出10万元给他,说是辛苦费(案发后,杨某将10万元交检察院)。

——张某称:帮助石某公司融资,是受杨某所托(检察院共对张某讯问六次,每次都否认收受过任何贿赂)。

据石某公司日记帐、记帐凭证、银行对帐单等记载,2006年3月6日张某公司的下属分公司将5,000万元打入石某公司账户。同年3月14日和4月17日,分别有15万元和40万元现金被提出。

问题

依据有关法律、司法解释规定和刑事证明理论,运用本案现有证据,分析能否认定张某构成受贿罪,请说明理由。

三、参考答案(要点):

1.判断。不能认定张某收受贿赂。

2.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62条、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第52条、第176条规定的证明标准。刑事诉讼证明理论关于“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阐述,具体是指:(1)据以定罪的每个证据都已查证属实;(2)证据与案件事实存在客观联系;(3)犯罪事实各部分有相应证据证明;(4)全案证据排除了其他可能性,得出的结论唯一。

3.分析。——从犯罪行为是否存在角度看,在证明张某收受两笔款项问题上,均为“一对一”证据,既没有足够证据证明他没有收受贿赂,也没有足够证据证明他收受了贿赂。——从本案涉案人员情况看,石某、杨某均为本案利害关系人,有可能为了推脱罪责陷害张某。现有证据不足以排除这种可能性。

论述题 篇5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

2、简单理解五四新文学初期,在各种文体的发展中,为什么散文的成就最大?

其一,传统文学,传统观念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学,以文为本,文章是正宗,这样一种文学主张,对五四散文的发展依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无形地在思想中影响着人们。其二,散文创作具有无形庞大的作者队伍,这是其他几种文体不能比的,诗人不一定写小说,剧作家不一定写诗,但所有人都写散文,造成了队伍无形壮大,带来作品数量的优势,成就相对来讲就高一点。其三,五四时间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期,思想空前自由,而散文最能适应当时时代特点,可严肃、可放松,可大可小,这几个方面,决定了散文成就更大。

3、在鲁迅、老舍、张天翼钱钟书等人的笔下,现代小说讽刺幽默的特色各呈现出什么样的形态?

这四个人都在其作品中以不同的方式与技巧表现出其讽刺幽默的风格。1)鲁迅讽刺幽默是一种思想结果,来自一种敏锐的思考,对本质问题的深刻揭示,来自于思想的深刻性,来自一种逻辑的思辩的色彩。以及鲁迅刻画人物的特别,擅长人物的典型性、类型化的刻画,以至达到特殊的讽刺幽默效果。2)老舍的讽刺幽默来自一种宽厚,来自一种从容,温文尔雅。北京语言的娴熟的运用,作品中显示的讽刺幽默是比较温和的,即使是挖苦人,也不那么锐利,那么尖刻。3)张天翼的讽刺幽默来自一种辛辣、尖刻,冷峻的,更多的带有一种冷面的幽默,其小说的讽刺幽默是充满泪水的,是来自于沉重和轻松之间的对比,文学史上称为“冷面幽默”。4)钱钟书以其渊博学识,较丰富的人生阅历,古今知识的厚重,在其作品中表现出的讽刺幽默更多的来自于的一种学者式的智慧,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是妙笔生花的。

4、以郁达夫、萧红、沈从文、孙犁等人为例,论述分析现代作家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个性的差异? 几个人的小说的共同点是不注重情节的连贯,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淡化。不同点:‘郁’以情绪的流动结构作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从郁到孙,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萧’主要是着力描写散点的透视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沈’精心构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诗一样的王国,在结构上大幅度跳跃,善于采用虽断若续的表现方法;‘孙’到孙梨的笔下,小说的散体化与诗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达到了一种融合,一种更高的意境,进一步开拓了小说文体的空间,使其更宽阔,更自由,融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结构灵活,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

5、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揭示?

二人都以思想深度见长。但深度的视角不同。‘丁’对社会问题分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深的深度,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张爱玲表现的是大都市中的人际关系,描写的是人与金钱的关系,金钱对人性的巨大的腐蚀和诱惑,看到人性在金钱面前的变异,本质上的变化是挡不住的,张爱玲在后者抓得更深刻更准确。二人都能对各自描写对象的准确的把握,如《倾城三月》《金锁记》。

6、简单对比冰心和萧红的创作,各自显示了什么样的审美追求? 她们都基于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和了解,但她们所表现的所有不同,一个表现爱,一个表现恨,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和追求。‘冰心’最大的追求是欧歌人类之爱,颂扬人性的美好,有了爱就有一切,爱能融化一切,复苏一切,爱是拯救一切的神奇力量,代表作《超人》,是冰心这种爱的象征,冰心是充满理想化的作家,有一种浪漫的情调,但冰心并不肤浅,并不认为这个世界已经都充满了爱,而是缺乏爱所以她要追求、颂扬爱。‘萧红’审美追求与冰心相反,表现出对人生的痛苦、失望和悲伤,坞地揭露了人世间的丑恶、残忍和冷漠。她更多看到是饥饿、孤独和凄凉等景象。直接来源于她于生活的本质的表现。通过这种血淋淋的表现来显示社会的本质。如《小城三月》是对人生悲凉的象征。

7、老舍和丁玲小说创作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作与特色是什么?

老舍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三部长篇小《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早期的三个长篇基本上显示了老舍创作的基本风格,对市民命运的密切关注,幽默讥讽的笔法特色初步显示出来。中期:小说创作的成熟期《骆驼祥子》《离婚》《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芽》。代表作《骆驼祥子》。《离婚》标志幽默讥讽的特色开始成熟了,《猫城》是长篇,有政治色彩和寓言故事。这个阶段对市民形象的塑造达到了典型化的程度,幽默风格达到了圆润的境地,是老舍高峰和成熟期的创作。后期:显示了风格的发展和变化,以《四世同堂》为突出特点,老舍对市民形象的描写,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特的体系,构成了老舍的市民世界,幽默讽刺进一步深入转化为批判和揭露。纵观老舍整个的创作,除了上述特点以外,还有一个独特的风格,即是他的语言特色,老舍的作品显出鲜明的浓厚的京味文化。

丁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20年代,发表以个性解放,妇女解放为主题的作品,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基本显示了她的创作特点,显示出一种深刻敏锐的政治见解和政治眼光。中期,30年代(即30年代到解放区前后的创作),一部分继续表现知识分子、农民命运的作品,另一部分是来解放区以后表现农民、女性,这个时期创作的过度体现了丁玲思想发展的变化。后期,40年代,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农民地位命运的变化,显示了丁玲思想、艺术上的高峰。这三个阶段共同体现了丁创作的总体特点,不同时代最重要的、最敏锐的问题,以一个女性特有的敏锐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始终感应、追随着时代的步伐,在积极的思考。

8、茅盾《子夜》对现代长篇小说艺术框架的构建有什么独特的贡献? 茅盾《子夜》对现代长篇小说艺术框架的构建的独特的贡献是大规模,全景性地反映描写时代社会生活,《子夜》让我们看到整个时代长篇小说的成熟和成功。a.《子夜》显示了一种开朗视野,宏大严谨的结构,线索繁多,人物关系复杂,反映各种矛盾,始终围绕一个交点,一条主线,一个中心人物,以吴逊甫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的命运。b.塑造吴逊甫这样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善于把人物放在广阔时代背景中描写,善于提示人物性格和命运在时代社会发展中变化,以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又以人物带动情节的发展写人,写物融为一体,合二为一。c.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最主要的手法是典型人物和环境的塑造,即人物和生活背景的关系,运用细节描写手法(用细节描写很深的具有时间跨度的东西),吴太太与雷参谋(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一朵枯萎的玫瑰花。场景(环境),交易场所,农村、纱厂等,刻意的场景描写来提示人物本质,赵伯韬用场面显示基本质,心理描写手法,杜竹斋以复杂深刻的内心矛盾,其他从农村来的资本家的内心矛盾语言艺术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作家个性化的叙述语言。叙述语言是客观,准确,冷静,没有抒情和议论,主要是作家的描写(生活材料,堆积多,艺术消化不够),人物语言是鲜活的,个性化的,语言符合其身份和地位,赵伯韬凌驾一切,吴逊甫,多面(恳切,刚腹自用),人物语言,越鲜活,个性化,茅盾的叙述语言越客观,越准冷静。

9、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农村题材的作品中,开拓出哪些崭新的时代意义?对农民命运的描写有什么根本性的突破?

赵是解放区作家中,最直接最全面最深刻的关注农民命运的作家,这种关注的视角很独特,以《小二黑结婚》为例。首先,赵的小说有高度的敏锐的政治眼光和时代责任感,认识到一些人们不以为然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从农村中的日常生活、风俗民情,敏锐地感受到解放区的时代变化了,政权改变了,但人们的思想变化还远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赵的作品告诉我们,以鲁迅开始对农民的思想启蒙和改造,这样的思考仍然是解放区作家的重要任务,并不因为政权变化了,农民落后的思想就一扫而光了,《小二黑结婚》是从解放区依然存在的包办婚姻的角度来写的。更沉重的告诉我们,封建意识还是很顽固的,作家从敏锐的政治视角来写。其次,赵的作品特别准确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在作品中描写各种各样的农民,在当时的农村里,残存的封建势力在人民政权下不成气候,象二黑、小芹这样有先进意识的农民还是不多的,在农民中更普遍的是像三仙姑这些农民是绝大多数,还根不上时代的步伐方向,他们也在跟着时代的主潮,只是跟不上,他们已经在转变之中了,而这些是中国发展前途的基础,作者这些人给予热情的期待,是善意的扶持,这个描写体现了鲁迅以来对农民描写的变化,赵抓住了时代的本质。对农民命运的描写在赵的小说中我们看到中国农民的发展变化,并由此看到了中国的前途,在理解、同情中对农民的命运充满了期待,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至鲁迅以来对农民描写的根本变化,在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中,显示了自己独特的追求。10、30年代初中期曹禺《雷雨》《日出》等作品,真正显示了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结合现代话剧的发生、发展来论述曹禺是真正意义上的话剧奠基人?

中国的话剧从世纪之初的引进,一直到曹禺《雷雨》《日出》问世,人们才领略到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是种高雅艺术,曹禺在某种意义上讲,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最卓越的开拓者,是中国的话剧的奠基人,是他奠定了中国话剧由引入发展到走向成熟的基业。现代的话剧作为一种移植的艺术品种,在新文学中起步并不晚,经过胡适、田汉、洪深、欧阳予倩这四位奠基人的积极努力,一直在推动着话剧的发展;现代话剧的发展,一直没有得到高度的认同,一直没有真正感受到话剧的真正魅力。曹的出现,《雷雨》《日出》的问世,中国的读者和观众才真正为话剧所震撼,所倾倒,中国现代话剧真正走向成熟,严格地讲是从曹禺的剧作问世后才开始的。两部作品一举奠定了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曹禺的话剧创作从艺术结构、人物形象、语言形式,从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显示了中国现代话剧的价值。是最中国的,也是最不中国的,他懂得中国传统戏剧的表演方法,他表现的是中国典型的传统的,中国式的情节,这就是最中国的。因为他懂得话剧的是外国的剧种,有其特点要了解,以语言为主,以人物对白来表现情节,又是最不中国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把中国的话剧引入中国戏剧,曹是第一人。充分显示悲剧的力量,在舞台和理论两个方面来成就中国戏剧,他一出现就是高峰,他的存在是为话剧而存在的。

结构上的,生活戏剧化,冲突,善于运用偶然、巧合来构造激烈的戏剧冲突,在偶然中寓示着必然,在巧合中蓄含着必须,力图把握命运和命运的难以把握。(这段话我没有记全,要听一下录音)。【话剧的发展脉络(中国现代话剧史的发展);话剧发展中哪些人做出什么贡献;曹禺对话剧的贡献。】

11、为什么说鲁迅的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为什么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这么成熟、深刻)? 这要从几个方面来论述,鲁迅的生活经历,思想基础,审美追求,决定的,也是由时代历史和文学自身的发展所决定的。生活方面:在人生经历中对国民的劣根性有深刻的认识,所以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是成熟的,在新文学以前,他就虑过‘立人’的思想,在确立要用文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职业,以此作为起点,用文学来拯救民主命运,用文学来改变民族的劣根性,所以鲁迅创作的生活与思想基础是非常深厚的。审美方面:鲁迅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切体会,打下了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在南京求学和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大量的阅读了西方古典美学著作,接触了最新思潮的报刊,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文艺学术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构成了鲁迅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也是为什么鲁迅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要再听一次录音,29页第二题说要结合鲁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道路来回答这个问题)

12、从胡适到穆旦中国新诗大至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并指出各个阶段的主要代表诗人、流派在现代文学史上独特(重要)贡献?

⑴胡适、郭沫若对传统的旧诗格式的打破,对现代新诗格局的开创,即破旧立新,开创了一代诗风。⑵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提倡新诗格律化,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出新,即新中有旧。⑶戴望舒所代表的20年代末期,30年代初期的现代派诗歌的出现,贡献在于及时的感应着世界文学思潮的发展和流变,吸取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表现手法,并表达了现代人生的一些独特的情绪,代表作《雨巷》,同时,30年代现代派诗人比较注重旧诗歌中的情韵,含蓄的长外,因此,30年代的诗人丰富了现代新诗的格局,提高了新诗的表现艺术,扩大了新诗创作的视野,特别是在探索中西诗歌审美追求的契合点上,开辟了一条现代新诗的发展道路。⑷艾青,抗战前期,40年代初中期的诗人,是胡、郭以来现代诗歌的第二个高峰,是新的聚合和新的开创。他把胡、郭等人开创的现代自由诗的开放洒脱与新月诗人特别注重格律的规范化追求融合起来,加以重新的整合,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散文美、散体化的诗歌。⑸以穆旦等人为代表的九叶诗派,40年代中后期。贡献在新的时代社会条件下,及时的感受着时代发展的信息,同时又更加充分的吸取外国现代派诗歌的营养,因此,他们追求诗歌的纯粹的艺术性、实用性,注重诗歌本身价值,他们还追求个人与整个时代的融合,他们诗的诗情诗意、形式和语言都与传统的诗不同了,他们用新鲜的感觉与新颖的看法来写诗,是反传统的,是有创新的。(再听录音)(注:⑴+⑵也是一道题“结合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历程,阐述新月诗派新格律诗的理论和实践所显示出的意义”。⑴+⑵+⑶+⑷也是一道题“为什么说艾青是郭沫若等人以来的现代新诗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13、郭沫若的新诗创作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是什么? 就郭沫若的新诗创作本身而论,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都并不是最杰出的。但是郭沫若的最大贡献在于,他首先彻底打破了中国传统旧诗的格式,以真正的崭新的现代诗歌的形式取而代之。郭沫若的诗让人们看过以后知道了什么是现代新诗,让人们看过以后知道了现代新诗原来是可以这样写的。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新诗真正意义上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14、《四世同堂》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1)思想的丰富性。它既是一部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恶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抗争侵略者的觉醒史和斗争史,作品具有广阔的史诗意味。2)思想的深刻性。它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抗战时期,论陷了的北平),深刻展现了我们民族性格的种种情状,深刻反省了民族性格的变化与升华(好的变坏,坏的变好,好的更好,坏的更坏)。作品具有深刻的反思意味。

15、《四世同堂》比老舍以往创作的突破:

1)在人物塑造上,《四》集老舍平民世界之大成,终于完整地、系统地塑造刻画了市民形象的群体,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构成了完整的市民形象的体系。2)在艺术结构上,《四》打破了老舍以往主人公命运单线索发展的结构模式,而是众多人物命运,众多的情节线索,纵横交叉,构成了一网状的结构方式,极大拓展了作品的生活分量和容纳的空间。3)在语言特色上,《四》把老舍一以贯之的北京方言口语推向更为纯熟,更为丰富,更为生动准确地境地,该作可以称为老舍的‘语言库’。

16、《边城》所体现的沈从文小说的风格特色:

组培论述题总结 篇6

一个精子的发育成熟,经历了复杂的历程,大约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主要过程是在睾丸曲细精管内进行的,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① 精原细胞增殖分裂期:精子的最原始阶段称精原细胞,是产生精子的干细胞,位于曲细精管的生精上皮。最初,精原细胞以有丝分裂的形式增殖

② 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为精子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继续分裂。不过这次是减数分裂,也就是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但是与精原细胞的增殖分裂不同,因为细胞核内染色体未发生复制。所以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只携带原来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即23条染色体,其中包括一条性染色体。细胞体积也较初级精母细胞为小。紧接着这个过程,次级精母细胞又进行了一次成熟分裂,成为两个精细胞。结果,1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为4个精细胞,每个精细胞携带单倍数目的染色体

③ 精子形成阶段:在上述细胞分裂的同时,精子细胞已逐渐移动接近曲细精管管腔。这时精子细胞仍在继续发育,只是不再进行分裂,但在形态上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而成为有头、有尾的精子,并进入管腔内。这时精子在睾丸内的发育过程就完成了,大约历时64天。在精子的形成过程当中,位于曲细精管上皮的支持细胞起了重要的支持、保护和营养的作用。支持细胞还分泌一种与雄激素特异结合的球蛋白,因而使曲细精管内雄激素浓度大大高于血中浓度,生精细胞在这种适宜的微环境中才得以分化成精子。

★ 减数分裂及DNA的变化: ① 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且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

②数量特点:减一间期,有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分为G1,S1,G2三个阶段)

此时染色体数加倍,DNA数加倍,染色单体数也加倍。

减一前期,没有数量变化

减一中期,没有数量变化 减一后期,没有数量变化

减一末期,染色体数量减半,DNA数量减半,则染色单体数目也减半

减二前期,没有数量变化

减二中期,没有数量变化

减二后期,染色单体数量减为0,DNA数不变,染色体数加倍。

减二末期,染色体数减半,DNA数减半,染色单体数还是0

★肺段的结构差异

①叶支气管至小支气管 管壁结构与主支气管相似,但管径变小、管壁变薄,三层分界不明显。上层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但杯状细胞、纤体和软骨片都逐渐减少;平滑肌纤维呈现为不称层的环形平滑肌束。

②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细支气管管径小于5mm,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变成纤毛状,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片减少或消失,环形肌更为明显。终末支气管上层为单层柱状,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片全部

消失,有完整的环行平滑肌。平滑肌可在神经的支配下收缩或舒张,调节进入肺小叶的气流量。终末支气管上皮主要有克拉克克细胞构成,细胞呈柱状,无纤毛,胞质内有较多的分泌颗粒,分泌物为糖蛋白,在上皮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 月经周期下激素调节(垂体门脉细统)的变化:

月经周期主要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的,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卵巢产生的性激素,反过来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激素的释放,即所谓反馈作用;抑制其释放时称为负反馈,促使其释放时称为正反馈。正常月经周期血液内激素的变化与卵巢、子宫内膜的关系如下:在前一月经周期黄体萎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量随之下降,解除了对下丘脑及垂体的抑制。下丘脑产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静脉系统进入垂体前叶,促使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激素的分泌及释放。在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激素的协同作用下,卵巢中卵泡逐渐发育成熟,并产生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期变化。卵泡发育成熟后,体内雌激素出现第一个高峰。

雌激素分泌量增多,对下丘脑、垂体产生反馈作用,抑制促卵泡激素的产生,促进促黄体生成激素分泌增多,出现促黄体生成激素峰,触发了排卵。排卵后黄体形成,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典型的分泌期变化。排卵后,雌激素水平暂时降低,随后又出现第二个较低的高峰。

黄体分泌的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垂体,使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激素分泌减少,黄体开始萎缩。黄体萎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随之下降,子宫内膜得不到性激素的支持,发生坏死、脱落而月经来潮。黄体萎缩后,也解除了对下丘脑、垂体的抑制,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再分泌,而开始了另一个月经周期。

★.月经周期下子宫内膜的变化规律:

子宫内膜的月经周期变化分为三期,分别受不同激素的调节.①增生期:在雌激素作用下,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不断增殖.增生早期,子宫腺少、细而短。增生晚期,子宫内膜增厚至2-3mm,子宫腺增多,增长,腺腔增大,腺上皮细胞内出现糖原。②分泌期:在雌激素和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继续增厚至5mm。子宫腺极度弯曲,腺腔膨胀,充满腺细胞的分泌物,内有大量糖原。固有层基质中含有大量组织液而呈现水肿,基质细胞肥大,胞质充满糖原、脂滴。卵若受精,内膜继续增厚,发育为蜕膜;否则,进入月经期。③月经期:由于黄体退化,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下降,螺旋动脉收缩,内膜缺血导致包括血管壁在内的各种组织坏死,而后,螺旋动脉短暂扩张,血液涌入内膜功能层,内膜表层崩溃,坏死的组织块及血液进入子宫腔,从阴道排出。在月经期末,功能层全部脱落,基底层的子宫腺细胞迅速分裂增生,向表皮铺展,修复内膜上皮,进入增生期。★贫血

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的临床综合征(1分)。国内临床诊断标准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0×10/L(1分);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3.5×10/L(1分)。贫血可能产生的原因包括:(1)失血性贫血(2)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 ①造血细胞异常所致贫血,如骨髓红系造血干细胞异常,导致不能正常产生成熟的红细胞所导致的贫血。②造血原料不足导致的贫血,如胃底腺壁细胞内因子分泌不足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所导致的贫血。③红细胞生成调节异常导致的贫血,如肾小管周围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红细胞生成素不足,不能刺激骨髓中红细胞生成,从而导致的造血能力的下降。(3)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输血血型不符所导致的急性输血相关性溶血后导致贫血。

212★垂体的结构及对男女激素的调节

垂体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组成,表面包以结缔组织被膜。腺垂体:分为远侧部、中间部和结节部。远侧部在光镜下,细胞多成团分布,其间有疏松结缔组织分隔。细胞团间可见大量毛细血管,有的毛细血管中可含血细胞。根据细胞染色的嗜色性不同,可分三种,相同的细胞常聚集一起(1)嗜酸性细胞:数量多),细胞较大,胞质染红色。可分为生长激素细胞和催乳激素细胞。(2)嗜碱性细胞:细胞大,胞质染紫蓝色。细胞数量较少,多分布在远侧部周边。嫌色细胞:细胞数量最多,但体积最小,胞质染色较浅。中间部为一纵行狭窄区域,由滤泡及其周围的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构成。神经垂体:主要有无髓神经纤维

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含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无髓神经纤维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发出,含有许多分泌颗粒,在光镜下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弱嗜酸性团块,称赫令体远侧部的嗜碱性细胞分为三种,其中的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在男性和女性均如此。卵泡刺激素在女性促进卵泡发育,在男性则刺激生精小管的支持细胞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以促进精子的发生。黄体生成素在女性促进排卵和黄体形成,在男性则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故又称间质细胞刺激素。

★毛细血管

(1)连续毛细血管特点为内皮细胞相互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封闭了细胞间隙,基膜完整,胞质中有大量吞饮小泡。吞饮小泡直径60~70nm,在细胞游离面或基底面形成,然后转运到对侧,以胞吐方式释放内容物。所以,连续毛细血管主要以吞饮小泡方式在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胸腺和肺等处,参与了血—脑屏障等屏障性结构的组成。

(2)有孔毛细血管特点是内皮细胞不含核的部分极薄,有许多贯穿胞质的内皮窗孔,直径为60一80nm,一般有厚4~6nm的隔膜封闭。内皮窗孔易化了血管内外中、小分子物质的交换)。此型毛细血管主要存在于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

浅谈政治高考论述题的解法 篇7

[关键词]政治论述题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30096

面对主观性试题,很多考生不是不知所措、回答不全面,就是不着边际答不上要点或单纯照搬书本上的内容,没有自己的见解,导致得分率低。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是由于论述题答题耗时长,所以我们对论述题的答题训练往往是教师分析多,学生实战少,没能培养学生根据论题独立组织材料答题的能力。二是受简答题与分析说明题的影响,学生对论述题的答题特点缺乏认识与把握,答题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因此,教会学生解题技巧、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对于提高政治高考备考效率,让学生从容面对高考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应该如何分析和解答论述题呢?

一、 做题之前要先审好题

审题是做题的基础。只有审好了题,知道题目说的是什么,问的是什么,想要考生回答的是什么,考生才能根据要求写出答案。否则,就算考生将课本知识点熟读于心,答案文不对题,写得再多终究也是“正确的废话”。

审题的第一步是审设问。高中政治学科学的是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所以考题也不会超出这个范围,无论题目怎么出,都围绕着这三大知识体系。所以我们就要明确设问问的是哪方面的知识点,如果是哲学,又要看是运用其中的辩证法、唯物论抑或是认识论来解答。明确目标之后,再结合课本的知识点,就可以答题了。因此,审题很关键,记好理论知识亦不可或缺。

审题的第二步是审材料。论述题由材料和设问组成,设问固然重要,但所给的材料更是解题的关键,往往很多问题的答案都可以从材料中找到。那么,怎么审材料才更有效率、有质量呢?首先我们要明确材料的类型。论述题的材料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文字材料,二是图表材料。图表材料给出的信息最明了,而这类材料最大的特点就是图表数据内容的变化均与时间地点有关。因此,审图表材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时间和地点这两个关键点,然后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一是纵向比较,比较不同时间内各主体的变化;二是横向比较,比较同一时间内各主体的不同。然后从中提炼观点,得出结论。至于文字材料,关键就是要把意思读懂,然后给段落分层次,看这段材料一共有几层,每层讲的是什么。找出每段材料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的指向挖掘出其中的内在含义,并把握命题者的意图所在,也就是要把握这段材料的感情色彩。作者是单纯地叙述一件事还是想从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于这件事持什么看法,是“褒”还是“贬”,肯定还是否定。把以上这些信息都明确了之后,就可以联系设问和课本进行解答了。因此,考生答题一方面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又必须具备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要规范答题模式

政治论述题的解答知道了审题方法还不行,懂得审题方法只能说明考生有一定的答题技巧,但阅卷老师看的不是技巧,而是考生写出来的答案。所以,答案的书写很重要。此时,就需要考生把答题的模式规范起来。那么,怎样的答题模式才算规范呢?回答论述题,最好是分点答题。如果考生的答案是密密麻麻的一大版字,就会显得很乱,给阅卷老师带来一种视觉疲劳。更重要的是不能突出重点,阅卷老师需要仔细寻找其中的得分点然后打分,这样很容易造成阅卷老师看漏了得分点,由此就会给考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我们最好分点答题,并在每个点之前标上序号,这样答案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得分自然也会较高。除了分点答题外,还要注意采用先原理,再联系材料,最后表明观点的顺序。

另外,答题还要分轻重。一般而言,论述题的论题在理论上是不难把握的,但在高考的答题过程中,由于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我们所记忆的知识上,很容易忽略论题的内容与方向,导致论述的内容偏离了论题,这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予以特别关注。论述题的论题,不管是什么具体的内容,其论述的过程和内容必然是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分析两者之间的某种关系是论证的出发点和归宿。论述题的得分高低完全取决于对这种关系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只有考生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的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才有可能拿到理想的分数。

总而言之,学生要答好政治论述题,进而达到不断进步的目的,就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解决好自身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在学习中要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提高学习能力,做到知、信、行相统一。

上一篇: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中化学 《4.1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下一篇:企业人才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