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论述题

2024-10-04

化学论述题(共8篇)

化学论述题 篇1

1、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于300字)

(1)该教学原则的涵义:应尽量以化学实验、实物等开路、引导,并在实验过程中将实验――观察――思维统一,通过实验启迪思维。

(2)提出该条教学原则的必要性:从化学学科教学特点及化学实验的作用进行分析。(3)实施这一化学教学原则的途经:

a.多做实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b.教学中实施“看――做――想”相统一;

c.学生能做的实验由学生自己完成,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脑; d.加强教学反馈。

2表”理论部分前后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请结合化学教学实践给予论述。

依据三序结合的原则,理论前部分为卤族元素,采用了由个别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的归纳方式,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心理发展过程和知识体系;

理论后部分为氧族元素、氮族元素,采用了一般到个别,共性到个性的演绎方式,符合高一后半学期学生的心理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个体发展。

3、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于300字)说明:围绕下述观点论述

(1)论述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a.之所以要“教为主导”,是因为:一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人类间接经验,其学习行为受到自身生理、心理、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需要教师的主导;二是教师“学在先,术有专攻”,有能力进行主导;三是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外因,只能进行主导。“教为主导”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学的领导、指导和辅导。

b.之所以要“学为主体”是因为:一是学生是认识上的两个“飞跃”和学习上的两个“转化”的内因;二是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三是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权,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并与教师的主导同步。

(2)论述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多渠道传递与接收教学信息” ――3分

a.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实验多,内容多,广泛存在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b.化学教学过程是具有多维性,是多向互动过程。c.有利于学生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3)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教学原则。a.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b.创设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c.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d.多元沟通。

e.加强教学反馈,及时调控教学。

4、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启发学习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于300字)必要性: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教学作为一个认识过程,它有彼此协同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智力因素;

二、非智力因素(或情意因素)。――2分

A、智力因素: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以及个体身上具体形成和表现的各种能力,它主要承担对各种知识的加工和处理,因而是学习任务的执行者和操作者。基础条件 知识,技能 能力

促进

技能可以简化智力活动的内容,技能通过实践训练形成。――3分

B、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在个体身上形成和表现为学习态度。使学习活动的发起者和推动者。学习活动需要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参与,学习成绩是两种因素相互作用产物,调查分析,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大多是情感因素缺乏。――3分

(1)忽视化学学习动机培养,常以考分高低奖罚学生。(2)忽视化学实验及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教师偏爱优生。2.实施方略:

(1)激发学习化学兴趣,加强STSE教学――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健康,绿色化学;(2)多做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情操。(3)改进教学方法。――4分

5.试论化学科学的价值及化学教育的价值?

回答要点:化学科学的价值: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化学的显性(物质)价值:化学在为满足人类社会对粮食、能源、新材料、环境、健康等的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化学的隐性(精神)价值:化学科学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对充实、深化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化学教育的价值:

从社会发展的需求看化学教育的价值: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基本的化学科学素质。从个人发展的需求看化学教育的价值:公民需要通过化学教育具备化学科学素质,以适应社会对自己的要求。

6.请就探究学习的特点及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你的看法。

回答要点:探究学习的特点:探究学习在观念上的平等、开放、民主,在过程中的自主、体验、个性,在形式上的生动、多样、有趣。

从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可知,探究学习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展开的。从纵向看,包括科学探索的基本活动,即: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及计划、搜集资料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以及根据现实条件灵活运用科学结论等等。在参与这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探究活动所指向的知识,而且能学习和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具体方法。

从横向看,探究学习的每一个步骤都包含许多具体的活动形式。在这些生动、多样、有趣的活动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个性。他们会视学习为乐趣,主动而轻松,并富有创新精神。

探究学习事实上是一种双重的学习过程。既是探究者对所研究的课程的学习,同时也是对探究过程的学习。

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是系统的,又是灵活的,其系统性在于开展了一整套活动,而其灵活性则在于活动可以增减、替换,活动的顺序可以变换。7.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改革的思路。

回答要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⑴在教学目标上,功利性强,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甚至把“做”实验变成了老师“讲”、学生“听”实验和“背”实验。

⑵在教学地位上,附属于理论教材,是为验证理论知识而设置的,因而往往导致照方抓药,追求结果的一致性和唯一性。

⑶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把化学实验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的手段。缺少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基础的探究性实验。

⑷在实验的功能上,只把化学实验作为一种实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它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价值。

⑸在实验内容上,缺少与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的内容,不是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化学问题,追求的是“纯”化学问题的解决。问题是纯的、药品是纯的、过程是单一的、结论是已知的,没有学生发挥的余地。内容陈旧,没有把“绿色化学”等反映现代化学发展趋势的观念的实验如“绿色实验”、“微型实验”等纳入实验内容。

⑹在实验类型上,演示实验多,学生实验少。

8、请概括现行化学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主要特点、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10分)答题要点:

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主要特点、存在的问题:教学方式较单一,以启发讲授为主,在评优课时才采用探究教学。平时较少采用讨论。导致学生学习比较被动。(5分)

应该的改变:实施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研讨,让学生的活动中建构认识,培养活动与方法(5分)

9、探究式教学

答题要点: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1分)。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2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学生对科学的情感,获得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分)

10、请概括现行化学教学评价的主要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10分)答题要点:

主要特点:化学教学评价正在经历着从知识取向→双基取向→能力取向→实际应用取向→科学素养的多元取向的转变,以及从单纯基于考试和测验的评价向基于多样化的评估手段的转变。但是这个转变过程非常艰难和缓慢,还远未完成。(4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价观念陈旧落后;评价功能过分偏狭;评价手段过分单一,例如评价仅只作为对于教师和学生进行管理的工具;过分强调评价的竞争刺激作用;将评价等同于考试和测验;将考试和测验全部集中在对知识学习水平的评价上;评价过于追求客观、标准、量化,已经严重的要素化和细节化;将过程性和形成性评价与中考甚至高考完全对应起来等方面。(3分)

如何改变:以质性评定统整、取代量化评定;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景性;过程评价鱼结果评价并重;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纸笔评价、档案袋评价与活动表现评价相结合。(3分)

11、你认为新课程高中必修教材有哪些特点?从内容、体系和呈现方式进行说明。答题要点:

新课程高中必修教材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应用,引导学生认识真实的化学。采取学科中心、认知过程中心、社会生活问题中心相融合的多元课程设计取向。在内容上,选择核心的、最有价值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根据必修模块的定位和作用,必修教材的内容面广而难度较低,为的是给学生学习其他选修模块奠定必要的基础。内容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分)

在体系上,元素化合物知识打破了原来的以族和周期为组织线索的方式,采取是核心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组织方式。概念原理知识的编排考虑学生的认识顺序和知识的逻辑顺序,再结合概念原理的作用和功能进行编排,在必修化学1中主要是电解质与电离、氧化还原反应等,放在主要元素化合物之前,作为元素化合物学习的理论基础。在必修化学2中,主要有原子结构、化学键、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主要是在必修化学1的基础上提升对物质结构和化学反应的认识。(2分)

在呈现方式上,采取以栏目和正文结合的方式,附加各种精美的图片,从而引导教学方式的改变。学习活动性栏目如活动探究、交流研讨、迁移应用等,资料性栏目如身边的化学、化学与技术、化学前沿等。(1分)

3.认真阅读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谈谈你对高中化学课程设置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答: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设计,基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化学学习背景,从社会和化学发展的线索审视课程,联系社会、科技和未来职业的需要,重视课程整体设计,突出模块功能,体现绿色化学思想,关注可持续发展,强化实验功能,转变化学学习方式。具体来说,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设计,遵循了三维目标并重,体现课程的基础性、选择性,实施科学评价以促进学生在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的原则。

4结合资料查询,试述学习理论几个主要流派的主要观点。你认为这些学习理论在化学教学和

学生的学习中有哪些指导意义?

答:(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主张包括:

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重视强化的功能。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由于把人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因而很重视内在的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

主张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信息,而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学习者不是从同一背景出发,而是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终于达到“自我实现”;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融洽的学习情景

1.你认为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它门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什么意义?

答:(1)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把握好不同的教学模式

(4)落实好教学策略

(5)发挥好教师自身的教学机智

(6)确保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2.化学实验内容改革和化学实验设计改革分别包括哪些方面?

答:化学实验内容改革:

(1)化学实验生活化

(2)化学实验趣味化

(3)化学实验社会化

化学实验设计改革:

(1)探究化(2)绿色化

(3)微型化(4)现代化

3.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最终目标是什么?

答: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所包含的内容:

(1)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化学教学中,(2)以系统论的观点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做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3)以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起“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开发和管理各种教学资源,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

(5)在化学教学中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手段相统一。

诊断性考试、形成性考试和终结性考

化学论述题 篇2

论述题解答注意点: (1) 忌答非所问; (2) 忌颠三倒四, 重复啰嗦; (3) 忌叙述口语化。下面以2008年中考题为例按论述题的类型加以分析。

一、实验论证类型

此种类型包括内容多, 涉及知识广, 变化极复杂, 有较强的综合性。解答方法是:分析题意、明确目的→确定相应实验原理、操作方法或物质性质→分析对比、解释原因或进行方案设计。

例1 (2008, 临沂) 孙晓同学利用身边物品探究浮力的有关因素时, 他把木块压入水中后松开手, 发现木块又浮了上来, 由此他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的结论。请你利用弹簧测力计, 烧杯、小石块、线、水设计一个探究方案来检验他的结论。

(1) 提出问题:物体受到的浮力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是否有关?

(2) 猜想或假设:……

(3) 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说出你的实验设想) :……

分析本题展示了科学探究过程, 要求学生提出猜想并用实验论证。题目考查知识点并不新, 是有关浮力的问题。物体浸入液体时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的关系分为两种:一是与从开始浸入到全部浸没之间相关, 因为V排在不断增大, 二是当全部浸入后与深度无关, 因为此时V排不再改变。本题已明确是物体浸入液体中, 所以不用考虑第一种情况。同时, 题目还出示了一个不成功的例子, 分析此例可知, 该学生之所以得不到正确答案是因为他使用的木块密度比水小, 会自动上浮, 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实验中要用小石块而非小木块。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回答 (3) 小题时语句要严谨, 要根据题中所给的器材来完整地回答, 这其实就是论述题较难把握的地方。

答案 (1)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跟液体深度无关 (有关) 。

(2)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重力并记录数据, 再把它浸入水中不同深度, 记下测力计所受相应拉力;算出石块浸入水中不同深度处所受浮力并比较, 如果不同深度处所受浮力大小相等, 则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无关, 反之则有关。

试一试1. (2008, 烟台) 精选作物或树木种子时通常采用“盐水选种”。小明等同学参加农科人员利用盐水选种的实践活动。

(1) 试说出盐水选种所用到的物理知识。

(2) 盐水配制成后, 小明设计了以下方案测定盐水密度: (1) 用天平称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1; (2) 在空玻璃杯倒入适量盐水, 称出其总质量m2; (3) 把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 测出盐水体积V, (4) 计算盐水密度

试问:这样所测得的盐水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二、信息分析类型

这类题一般由两部分构成:题干部分, 主要给出新信息, 创设新情境;问题部分, 围绕题干给出的情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设问。解答方法是: (1) 联想、比较, 以旧代新; (2) 分析、综合, 理顺关系; (3) 挖掘、搜索信息, 揭示本质; (4) 精取、简缩, 瞄准要点; (5) 猜想、假设, 精心验证; (6) 类比、模拟, 合理迁移应用。

例2 (2008, 烟台)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图1是大自然的水循环示意图。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 海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 形成暖湿气流, 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变成雨落到地面;一部分变成小溪, 另一部分渗入地下再涌出地表变成清泉。许多小溪汇合形成江河, 注入大海。

(1) 分析水循环示意图, 你能得到哪些物态变化的信息?

(2) 你也许注意过, 天气预报中常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 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试说明暖湿气流虽携带较多的水分, 为什么不一定带来降雨, 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

分析本题用图示和文字展示了较多信息, 要根据题设问题提取有用信息。题目要求回答物态变化的内容, 主要讲水蒸气与水之间由气态变液态的液化、液态变气态的汽化。二者都要有条件, 例如液化时水蒸气要变冷才会变成液态水, 所以只有含有较多水分的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降温后才会液化降雨。

答案 (1) 液化: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小水滴;汽化 (或蒸发) :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

(2) 因为水的状态转化是需要条件的, 水蒸气只有在遇到冷空气时, 才能被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降雨。

三、生活实际类型

生活是试题的来源之一, 关注生活, 联系实际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此类题往往源自生活实际, 但所用的基本原理都是物理学知识。这类题的解法是:先分析题中所给生活情况, 再去确定与回答问题相关的物理概念、原理依据, 最后应用原理概念解决问题。

例3 (2008, 济宁) 生活处处有物理, 勤于思考皆学问。只要你善于观察, 在厨房中就可以发现许多与物理有关的现象和问题, 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答:

(1) 李明发现妈妈切肉前总是先磨刀, 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夏天, 李明从冰箱里取出自己喜欢喝的可乐后, 不一会就发现可乐瓶壁上出现了一些小水珠, 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

(2) 从厨房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现象?试举一例:

现象或厨具名称:_______________。

涉及的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

(3) 一天, 李明妈妈买来了一只电热水壶, 装满水就要插入电路使用。李明说:“别忙!”他先看了电热水壶的铭牌 (如下表) , 然后看了家中的电度表 (如图5) , 又看了家中此时正在工作的100W电视一台、300W电冰箱一台、200W电脑一台、380W洗衣机一台。请你帮他计算说明, 此时电热水壶还能接入电路使用吗?

分析本题综合性极强, 从论述角度看不仅要用文字, 还要用计算来说理。本题涉及知识点多, 既有压强、物态变化等, 也有电功、电功率;本题还包含一开放题 (第2小题) 。从厨房引出的这一题目, 所用知识点没有超出范围, 所以只要稍加用心就可解决。例如使用大功率电器时, 需要通过实际电流与额定电流的对比来判断是否可行。

答案

(1) 使刀刃更薄, 减小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了小水滴。

(2) 本小题是开放题, 答案很多, 例如厨房里燃料燃烧时由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3) 若将电热水壶接入电路, 则电路总功率为

因9A<10A, 故可接在电路中使用。

P总=100W+300W+200W+380W+1000W=1980W,

电路中电流为

四、漫画展示类型

漫画式题目是为了适应青少年的心理需要, 以增强试卷的亲和性, 减小考生的心理压力。例如漫画出现在论述题中, 既可以省略较多的文字说明, 又给人以轻松幽默感。解决此类题目同样要看清题意, 特别要注意漫画情境, 找出图中相关信息后结合有关知识, 对问题逐一准确地对照比较, 找出原因并作出合理解答。

例4 (2008, 芜湖) 图6所示卡通画中, 电路接通时哪只鸟有触电危险?哪只鸟相对安全?请分别说明理由。

分析两只鸟都站在裸露导线上, 通过对图的观察, 可发现左边那只鸟与灯泡并联, 二者并联即两个负载并联, 两端电压都为220V, 如此高的电压对鸟是危险的;右边是鸟与导线并联, 相当于鸟被导线短路, 不会有电流通过鸟的身体, 所以安全。

答案左边鸟有触电危险, 右边鸟相对安全。因为左边鸟与灯泡并联, 其两端电压为220伏;右边鸟与导线并联被短路。

“试一试”参考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 篇3

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客观选择题,必须准确把握全文内容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要特别重视对文中重要长句和中心词语的理解,做选择题要注意:将题干与原文比较,将题干与选项比较,将选项与选项比较,将选项与原文比较。选项中,通常出现的干扰是:过于绝对、以偏概全、混淆时间、模糊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主要涉及到表示时间、范围、程度的副词,对这些干扰项的设置角度,要了然于胸。另外,论述类文本还要分析文中运用材料的情况,运用材料有的是用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有的用来反驳别人的观点,有的用来表述某种看法。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一定要对应。

简答题,一般是要求归纳文章的观点,而不要求“鉴赏评价”。因此,做题时要紧扣文本内容,紧跟作者思路,不能脱离文本空谈,脱离文本作答往往会造成偏离题意或理解失误。我们提倡用文本中的语句或压缩文本中的语句作答,不要随意更替原文中的中心字眼,以免造成语意上的偏差,要尽量就文章中的原句进行概括。

另外,平时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在做题时,也要关注文本讨论的对象,对于文化交流与碰撞等热点问题,对社会科学的新发现、新观点要适当关注。提升文化品位,开阔文化视野,同样有利于解题。下面将近年高考试卷上的议论类文本作简单的归类。

【文艺论文】

论述创作规律:如,《诗与歌词》(2009年全国Ⅲ卷),《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2009年辽宁卷),《诗与直觉》(2008年广东卷)。

讨论艺术现象:如,《昆曲》(2009年北京卷),《艺术上的“变形”》(2008年宁夏/海南卷)。

作品(人物)评论:如,《纯朴的嗜血者》(2008年江苏卷),《“龙城”还是“卢城”》(2007年山东卷)。

【文化论文】

学术文化现象:如,《说“异”》(2009年江苏卷),《甲骨文解谜》(2009年全国Ⅰ卷),《经典是这样铸成的——〈论语〉编辑流传小史》(2009年全国Ⅱ卷)、《专家与通人》(2009年上海卷)。

历史文化知识:如,《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2008年山东卷)。

天文知识,关于“盖天说与浑天说”(2008年全國Ⅰ卷)。

社会生活现象:有关“居民健康”与“健康国家”的文章(2009年天津卷)。

【自然科学文体】

科技探秘:如,讨论“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2009年重庆卷),《我们的宇宙外面是什么》(2008年安徽卷),关于“人类的左右大脑的不对称”(2008湖南卷)。

生活百科:如,关于“塑料袋”的环保问题(2008北京卷)。

本文以文艺论文为例。请看下面的例子: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文学因何而伟大

李建军

托尔斯泰与屠格涅夫是这样两个朋友:他们既互相欣赏,也常有龃龉。屠格涅夫属于西欧派,托尔斯泰属于斯拉夫派;屠格涅夫的创作具有明显的西方气质和唯美主义倾向,托尔斯泰的创作则是纯粹的俄罗斯现象。在托尔斯泰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精神特点——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利他主义倾向,民粹主义立场,蔑视威权的贵族主义气质,批判现实的人格独立原则。屠格涅夫的身上虽然有福楼拜式的对“纯艺术”的热爱,但他本质上不是一个“艺术至上”论者,而是,像绝大部分俄罗斯作家一样,他也将艺术当作影响生活的手段。但是,他似乎并不赞成作家过于经常、过于直接地介入生活,因为这会影响作家的创作,会因为生活而牺牲了艺术。然而,对托尔斯泰来讲,艺术就是为了生活而存在的,为了现实中的人而存在的,所以,它天然地有着“功利主义”的性质——只有对生活有效用,只有成为人们之间交流情感的有效手段,它才是有价值、有生命的,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艺术。

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是巨大的,但他的作品之所以伟大,却是因为它们包含了作者终其一生都不曾放弃的“对真理和博爱的渴求”。无视真理、博爱、苦难和拯救等重大的问题,仅仅追求“文学”价值的文学,是不可能成为伟大的文学的。事实上,文学没落和破败的显著标志,就是作家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文学”上,只追求技巧的新奇和形式的完美,或者,都放在自己身上,只满足于对肉体快感的叙写和阴暗情绪的宣泄。在那些褊狭、平庸的作家看来,文学与他人是没有关系的,与政治是没有关系的,与道德是没有关系的,与苦难的历史、沉重的现实、茫远的未来,都是没关系的,总之,文学只为“文学”本身而存在。

文学必须面对的“迫切问题”,是人的生存境况。真正的作家把文学当作讨论生活的一种方式。他关心、同情弱者和不幸的人们。他把写作当作帮助人们摆脱苦难、获得拯救的伟大的伦理行为。他大胆地抨击罪恶,无畏地追求真理,执著地探寻生活的意义。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时代,文学的这些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常常被当作一种陈腐的教条和失效的纪律。

为他人而写作,而不是仅仅为自己写作;为真理而写作,而不是单单为荣利写作;敢于对抗邪恶,而不是与之同流合污;勇于直面苦难,而不是视若无睹;充满拯救不幸者的焦虑,而不是陶醉于掉臂而游的逍遥——这就是俄罗斯文学的精神传统,也是俄罗斯文学之所以显得伟大和高贵的根本原因。

对比起来看,中国文学则呈现出与俄罗斯文学完全不同的精神气质。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文章被视为“经国之大业”,诗歌则被当作“观风俗”的镜子和“正得失”的手段。我们的文学被赋予了被夸大的政治作用,写文章的人反倒失去了自由感和余裕心,而统治者则因为多疑和恐惧,常常通过“文字狱”等手段,来控制写作者的灵魂,长此以往,很多作家便恂恂然如辕下驹,完全失掉了灵气、朝气。然而,大地上总有巨石压不住的竹笋,总有野火烧不尽的春草。从批判精神和责任意识的角度来看,中国也有与俄罗斯大师一样伟大的作家。我们的优秀作家——例如司马迁、曹雪芹和鲁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贵气质,他们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成熟经验,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作家和作品相比,都毫不逊色。

对那些被市场绑架、被欲望劫持、被时尚裹挟的作家来讲,司马迁和俄罗斯文学意味着方向和出路。只有像太史公和俄罗斯大师那样勇敢地生活,那样无畏地写作,我们才有可能写出有价值的作品,才有可能使自己时代的文学显得高贵而伟大。

(有删节)

1.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屠格涅夫的创作属于具有西方气质和唯美主义的西欧派,托尔斯泰的创作反映纯粹的俄罗斯现象属于斯拉夫派;因此两人常发生龃龉。

B. 屠格涅夫像许多俄罗斯作家那样将艺术当作影响生活的手段,过于经常和直接地介入生活,因而影响了创作,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艺术。

C. 托尔斯泰具有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利他主义倾向、民粹主义立场、蔑视威权的贵族主义气质和批判现实的人格独立原则。

D.托尔斯泰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其作品包含了作者一生都不放弃的“对真理和博爱的渴求”,特别是对“文学”本身价值的追求。

2. 作者认为文学的目的和作家的责任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为什么说“司马迁和俄罗斯文学意味着方向和出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述主旨

本文首先比较两位伟大作家创作的不同特点,特别指出托尔斯泰的可贵,强调作家的社会责任感。最后指出,中国现代作家只有勇敢地生活,无畏地写作,才有可能创作出文学精品,才能跻身于高贵而伟大的文学领域,无愧于时代。

命题思路

1. 本题检测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本题四个选项针对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的艺术创作特点出题,答题时应重点关注相关的第一、二段。

A. 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之间互相欣赏的是各自的才华,常有龃龉的原因很多,如艺术追求的不同和思想意识的差别,两人分别属于什么派别并非他们意见不合的原因。本项的错误是误加因果关系。

B. 原文说“屠格涅夫的身上虽然有福楼拜式的对“纯艺术”的热爱,……像绝大部分俄罗斯作家一样,他也将艺术当作影响生活的手段。但是,他似乎并不赞成作家过于经常、过于直接地介入生活,因为这会影响作家的创作,会因为生活而牺牲了艺术”,后半部分加点的字才是原文的意思。选项将意思弄反了。

D. 原文说“无视真理、博爱、苦难和拯救等重大的问题,仅仅追求‘文学’价值的文学,是不可能成为伟大的文学的”,选项后半句意思与此相反。

2. 此题考查同学们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案可以从第三段文字中概括提炼,不赘述。

3. 本题考查同学们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要求同学们对全文主旨有准确的认识。第四、五两段体现了本文写作的目的。作者写作此文就是要告诉今日作家,文学是件神圣伟大的事业,并指出被私欲裹挟的作家应该努力的方向。

参考答案

1. C

2. (1) ① 文学必须面对人的生存境况。② 文学是讨论生活的一种方式。

(2) ① 作家要关心、同情弱者和不幸的人们。② 作家要为他人而写作,把写作当作帮助人们摆脱苦难、获得拯救的伟大的伦理行为。③ 作家要为真理而写作,大胆地抨击罪恶,追求真理,探寻生活意义。

电信营销论述题 篇4

1.1.现在手机的价格以及通话费用相对比较昂贵,但仍然得到很多消费者的认可,请分析。

答案要点:这些消费者大多出于求实动机,他们看重的是手机的迅速、准确以及便捷等实用性能。

2.2.运营商各种优惠活动都能促进消费者使用电信业务,请分析这些消费者的购买目的。

答案要点:这些消费者对价格比较敏感,从购买动机来看求廉心理比较明显。

3.3.现在一些茶室或休闲吧开始引入宽带业务,请分析经营者这样做的原因。答案要点:经营者这样做是为了购买通信产品后,增加其经营效果,是典型的求利消费动机。

4.4.分析集团客户在通信产品购买的时候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案要点:环境因素、组织机构因素以及个人因素。

5.5.请简述产品寿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并以电信的一种产品为例,简述此产品属于哪一种阶段,说出理由并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

答案要点:产品寿命周期有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等四个阶段,它是以销售额和企业所获得的利润的变化来衡量的。在我们电信公司目前的小灵通业务属于投入期阶段。因为小灵通刚投放市场,可能存在很多缺陷,信道不多可能接通率不是很高,小灵通手机生产批量小,生产成本高,用户对小灵通不熟悉,不了解。

毛概论述题 篇5

1、论述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

答: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2)、我国在新世纪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可续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科学内涵?

答: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然结果和根本要求,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

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毛泽东思想的三大基本点之一,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内在要求,就是把我们的一切工作与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的压力,充分相信本国人民的力量,主要依靠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

独立自主不是盲目排外,自力更生不是自我封闭,更不是保护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是也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而是代表着时代和世界的潮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辩证统一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对外开放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更快地增强我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增强了,又可以实行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更大范围的对外开放。

4、如何理解和评价我国现有的分配制度?

答: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是按劳分配。

它的基本内容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意外,还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种分配方式具有客观必然性: 1,首先,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2,其次,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决定的。

3,最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意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激发了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5、.如何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答:理论意义: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答:首先,“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其次,“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

第三,“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律。

最后,“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物流学论述题 篇6

困难:

第一,服务功能单一,市场意识不强,不能满足客户多方位的服务需求。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是由功能单一的运输企业、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经营规模小,综合化程度较低,在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及服务范围上整体水平还不高。由于缺乏完善的服务功能、运作经验,大多数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求,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和仓储。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企业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无法根据客户的需要,为客户提供超出常规的服务,或者是采用超出常规的服务方法提供的服务,增值性的物流服务很少。随着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工厂”,企业市场化运作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通过物流外包来满足市场急剧扩张的需要。第三方物流需求量一定会大幅增长。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服务意识、经营意识与市场要求相距甚远,缺少市场开拓的主动性,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把握,远不能有效的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发展。

第二,服务水平低下,服务成本较高,影响了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效率。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引发在途时间长、途中损耗大、运输费用高、便利程度差等问题,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很难适应现代物流追求动态运作、快速响应的要求。加之社会整体物流资源处于分散的结点状态,没有有效整合利用形成合理的网络,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

一、经营秩序不规范,造成我国物流企业服务效率低,服务成本居高不下,难以满足客户的较高需求。

第三,运行体制不畅,政企职责不分,制约了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发展。从国外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历程来看,政府在促进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发展中主要起推动作用,政府部门的规划与指导工作是带动第三方物流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部门管理中存在着政企不分、条块分割以及融资、产权、人才使用、市场准入或退出等制度束缚;空运、铁路、公路等专业化物流系统分割运营、各自为政;造成我国物流业发展迟缓、物流组织化程度较低,一定程度上肢解了物流资源社会化配置的综合效益。

第四,市场信用缺失,物流外包失败,阻碍了第三方物流规模的扩大。我国很多企业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诚信,信息的不对称和市场信用的缺失,造成大量物流外包的失败,限制了第三方物流的进一步发展。许多物流企业在提供物流外包服务时,合同的履约率令人堪忧。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企业中,2001年有将近92%的企业遭遇合同纠纷,其中20%的企业遭受的合同纠纷在5起以上。与此同时,企业在将物流业务外包时,并没有和对方结成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一旦物流外包失败,货主害怕对方将自己的商业秘密泄露出去,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再加上一般物流设施的投资并不是很高,自营物流就成为货主企业的理性选择。

第五,物流人才的短缺影响了第三方物流的进一步发展。物流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才刚刚起步。随着中国加入WTO,物流市场的开放,第三方物流发展需要一大批能够洞悉物流市场需求、全盘把握的物流操盘手。但我国物流的发展既无成熟的实践经验,又缺乏符合中国国情的系统理论指导,更缺乏一批有理论、会经营、懂管理的物流管理人才,影响了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对策:

第一,进一步培育和完善第三方物流市场。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实施行业自律,引导和规划物流市场行为,使物流业务运作有规可循,为众多物流的提供者和使用者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第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集团,实行集约化经营。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具备一定规模,才有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实现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效益。

第三,推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在企业内部大量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够真正做到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系统化和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也才能够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客户信息反馈系统,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并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

第四,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在高等院校中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还不多;研究生层次教育刚刚开始起步;博士生方面的教育远未开始;职业教育更加贫乏,通

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

二.结合我国实际,谈谈现代物流的意义。1.有利于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一方面,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基础设施有助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和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目前许多跨国公司和国际先进企业在选择新的区域市场和生产基地时,都非常注重当地的物流设施和物流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经济体系之间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循环节奏等方面。经济循环越快、运行效率越高,市场竞争力就越强,而经济运行节奏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整个物流领域的发展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商贸流通业运行速度慢和效率低下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现代物流的强大支持,没有现代化的大流通,就没有现代化的大生产,就不可能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快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强化物流领域的竞争能力问题,更重要的是,为所有的中国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创造一个高效的物流环境,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从整体上提高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的竞争能力。

2.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我国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重生产、轻物流,重速度、轻效益,重规模、轻质量。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发展现代物流业,将使各类企业在物流系统的支撑下,对各个物流环节集成整合,实行一体化运作,通过物流环节降低成本、加快周转,达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目的。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社会化的物流服务环境,将打破我国企业长期存在的“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而全”、“小而全”、“地区分割”、“市场封锁”的传统观念,转变生产组织形式和经济增长方式。

3.有利于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是,依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内在联系以及地理自然特点,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地区间优势互补和经济联合。随着西部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和东部发展战略实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然要求区域物流的协调配套。发展现代物流业,使物流服务功能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结合,必将促进区域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形成东中西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怎样解答化学鉴别题 篇7

物理方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溶于水时是否放热或吸热、磁性等的不同,把物质鉴别出来的方法。

解题的依据包括:

1.根据物质的颜色不同,进行鉴别。在常见的物质中:

(1)黑色的物质:氧化铜(CuO)粉末、木炭粉(C)、二氧化锰(MnO2)粉末、四氧化三铁(Fe3O4)等。

(2)紫红色的物质:高锰酸钾(KMnO4)、红磷(P)等。

(3)红色物质:氧化铁(铁锈)(Fe2O3)、氧化汞(HgO)、铜(Cu)等。

(4)淡黄色固体:硫

(5)蓝色固体:氢氧化铜(Cu(OH)2)

(6)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Fe(OH) 3)

(7)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和硝酸铜溶液。

(8)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和硝酸铁溶液

(9)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和硝酸亚铁溶液。

(10)其它初中常见的物质中,固体大部分都是白色的,大部分的溶液是无色的。

2.根据物质的气味不同进行鉴别。

(1)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二氧化硫和氯化氢等气体。

(2)有特殊气味的液体:乙醇。

(3)其它气体、液体和固体是没有气味的

3.根据物质的溶解性进行鉴别。

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中,硫酸钡、氯化银、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都是白色不溶于水的物质。氢氧化钙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微溶于水。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反而减小,因此加热饱和的石灰水,溶液会变浑浊,但这是一种物理变化。

其它常见物质大多能溶于水

4.根据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改变:

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的有:浓硫酸、氢氧化钠等;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降低的有:硫酸铵、硝酸铵、硝酸钾、尿素等。

5.利用磁铁吸引。铁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可以被磁铁吸引。

例如,设计实验鉴别氢氧化钠、硫酸钡、硝酸铵和氯化钠四种物质可以把它们分别溶于水,不难溶于水的是硫酸钡;能溶于水,溶液没有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

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是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变化中现象的不同,对不同的物质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1.酸碱指示剂法:利用酸、碱和大部分盐的水溶液遇酸碱指示剂呈现不同颜色,对物质进行的鉴别。

例如,有四瓶无色溶液,它们是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盐酸和硝酸钾溶液。设计实验把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显中性、盐酸显酸性;首先用紫色的石蕊试液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鉴别出来;然后再用硝酸银溶液把氯化钠和硝酸钾溶液鉴别出来。

解:分别取四种无色溶液各1-2ml分装在四支试管中,各滴入几滴紫色的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的是盐酸,变成蓝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不变色的是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再取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溶液各1-2ml分装在两支试管中,滴几滴硝酸银溶液,没有现象发生的是硝酸钾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PH试纸法。利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PH>7时,溶液显碱性,PH=7时溶液显中性,PH<7时溶液显酸性。能把含有酸、碱或中性盐的物质鉴别开来。

例如,怎样鉴别氢氧化钙溶液、硝酸钾溶液和稀硫酸三种无色溶液。

分析:可以用PH试纸分别测三种溶液的PH,PH>7的溶液是碱溶液,PH=7的溶液是中性溶液,PH<7的溶液是酸性溶液。

解:分别用玻璃棒蘸三种无色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和标准比色卡对比,PH>7的溶液是氢氧化钙溶液,PH=7的溶液是硝酸钾溶液,PH<7的溶液是稀硫酸。

3.气体法。利用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酸与含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的化合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碱与含铵根的盐反应生成氨气对物质进行鉴别。

例如:怎样鉴别硫酸钠和硫酸铵两种无色溶液。

分析:可取样后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有刺激性气体生成的是硫酸铵溶液,没能明显现象发生的溶液是硫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沉淀法。利用两种物质反应后生成的沉淀以及沉淀的颜色和沉淀是否能溶解于酸的性质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例如,有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仅用一种试剂,一次实验就能把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中的OH-与Cu2+或会反应发生明显的现象,氯化钡溶液中的Ba2+与或Cl-与Ag+会生成白色沉淀。所选试剂应是含有Cu2+、、Ag+和构成的化合物。

解:所选是剂是硫酸铜溶液或硫酸铵溶液。

分别取四种无色溶液各1-2ml分装在四支试管中,各滴几滴硫酸铜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溶液是氯化钡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发生的溶液氯化钠溶液,既有白色沉淀生成又有蓝色沉淀生成的是氢氧化钡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二、物质鉴别的题型

1.不用试剂的鉴别题。

这类试题的特点是除了要鉴别的几种试剂可以使用外,不准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把几种物质鉴别出来。它又分两种题型,一种是先用物理方法鉴别出一种试剂,用它作试剂对剩下的物质进行鉴别,依此类推,直到把所有的物质都鉴别出来;另一种是让被鉴别的一组物质两两进行反应,然后对发生的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把它们一一鉴别。

例如,不用其它试剂,把氯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四种溶液一一鉴别出来。

分析:“不用其它试剂”现有的四种溶液是可以使用的。首先考虑物理方法,发现四种溶液中,只有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其它溶液均没有颜色,可以鉴别出硫酸铜溶液;再用硫酸铜溶液作试剂,鉴别出氢氧化钠溶液;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氯化镁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解:四种溶液中,呈蓝色的溶液是硫酸铜溶液。取剩下的三种无色溶液各1-2ml分装在三支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镁溶液;再取剩下的两种溶液各1-2ml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氢氧化镁溶液,没有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限用试剂的鉴别题。

这类鉴别题所用试剂,不能超过题目所设定的限量。方法是要被鉴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产生明显现象的反应着手,进行综合比较,找出所用的试剂。

例如,只用一种试剂把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钾和硫酸钠四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

分析:硫酸铵中的用OH-鉴别、用Ba2+鉴别,氯化铵中的用OH-鉴别、Cl-用Ag+鉴别;硝酸钾没有特别的鉴别方法;硫酸钠中的Na+没有鉴别方法、用Ba2+鉴别。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用Ba(OH)2溶液或AgOH溶液都可以,但氢氧化银是一种不存在的物质,只能用氢氧化钡溶液。

解:分别取四种无色溶液各1-2ml分装在四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有刺激性气体生成的是氯化铵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钠溶液,既有刺激性的气体生成,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铵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钾溶液。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不设条件的鉴别题。

这类鉴别题不设置任何条件,但是在选择试剂时,还是要选择那些现象明显,一次能鉴别出较多物质的试剂,以确保答题简捷,节约做题时间。

例如,有七瓶无色气体,它们是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中的一种,试设计实验把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分析:七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溶解性尽管有差异但溶解性现象不明显,物理方法不能使用,可考虑化学方法。氮气和二氧化碳能灭火,其中,二氧化碳还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氢气、甲烷和一氧化碳有可燃性,燃烧后的产物可以观察水珠或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浅谈政治高考论述题的解法 篇8

[关键词]政治论述题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30096

面对主观性试题,很多考生不是不知所措、回答不全面,就是不着边际答不上要点或单纯照搬书本上的内容,没有自己的见解,导致得分率低。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是由于论述题答题耗时长,所以我们对论述题的答题训练往往是教师分析多,学生实战少,没能培养学生根据论题独立组织材料答题的能力。二是受简答题与分析说明题的影响,学生对论述题的答题特点缺乏认识与把握,答题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因此,教会学生解题技巧、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对于提高政治高考备考效率,让学生从容面对高考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应该如何分析和解答论述题呢?

一、 做题之前要先审好题

审题是做题的基础。只有审好了题,知道题目说的是什么,问的是什么,想要考生回答的是什么,考生才能根据要求写出答案。否则,就算考生将课本知识点熟读于心,答案文不对题,写得再多终究也是“正确的废话”。

审题的第一步是审设问。高中政治学科学的是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所以考题也不会超出这个范围,无论题目怎么出,都围绕着这三大知识体系。所以我们就要明确设问问的是哪方面的知识点,如果是哲学,又要看是运用其中的辩证法、唯物论抑或是认识论来解答。明确目标之后,再结合课本的知识点,就可以答题了。因此,审题很关键,记好理论知识亦不可或缺。

审题的第二步是审材料。论述题由材料和设问组成,设问固然重要,但所给的材料更是解题的关键,往往很多问题的答案都可以从材料中找到。那么,怎么审材料才更有效率、有质量呢?首先我们要明确材料的类型。论述题的材料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文字材料,二是图表材料。图表材料给出的信息最明了,而这类材料最大的特点就是图表数据内容的变化均与时间地点有关。因此,审图表材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时间和地点这两个关键点,然后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一是纵向比较,比较不同时间内各主体的变化;二是横向比较,比较同一时间内各主体的不同。然后从中提炼观点,得出结论。至于文字材料,关键就是要把意思读懂,然后给段落分层次,看这段材料一共有几层,每层讲的是什么。找出每段材料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的指向挖掘出其中的内在含义,并把握命题者的意图所在,也就是要把握这段材料的感情色彩。作者是单纯地叙述一件事还是想从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于这件事持什么看法,是“褒”还是“贬”,肯定还是否定。把以上这些信息都明确了之后,就可以联系设问和课本进行解答了。因此,考生答题一方面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又必须具备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要规范答题模式

政治论述题的解答知道了审题方法还不行,懂得审题方法只能说明考生有一定的答题技巧,但阅卷老师看的不是技巧,而是考生写出来的答案。所以,答案的书写很重要。此时,就需要考生把答题的模式规范起来。那么,怎样的答题模式才算规范呢?回答论述题,最好是分点答题。如果考生的答案是密密麻麻的一大版字,就会显得很乱,给阅卷老师带来一种视觉疲劳。更重要的是不能突出重点,阅卷老师需要仔细寻找其中的得分点然后打分,这样很容易造成阅卷老师看漏了得分点,由此就会给考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我们最好分点答题,并在每个点之前标上序号,这样答案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得分自然也会较高。除了分点答题外,还要注意采用先原理,再联系材料,最后表明观点的顺序。

另外,答题还要分轻重。一般而言,论述题的论题在理论上是不难把握的,但在高考的答题过程中,由于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我们所记忆的知识上,很容易忽略论题的内容与方向,导致论述的内容偏离了论题,这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予以特别关注。论述题的论题,不管是什么具体的内容,其论述的过程和内容必然是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分析两者之间的某种关系是论证的出发点和归宿。论述题的得分高低完全取决于对这种关系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只有考生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的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才有可能拿到理想的分数。

总而言之,学生要答好政治论述题,进而达到不断进步的目的,就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解决好自身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在学习中要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提高学习能力,做到知、信、行相统一。

上一篇:体育课考勤考核制度下一篇:最暖心的表白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