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初中音乐课教学反思(精选7篇)
2022-2023初中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1
初中物理竞赛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填空题(共9题)
1、(2007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暑假中小明参加学校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野外生存的很多知识和技能。其中之一是用影子辨别方向。如图所示,将一根直杆竖直插在水平地面上的O点。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杆的阴影顶端的运行轨迹,在轨迹上找出其中距O点最近的点A,则OA所指示的方向就是(选填“东”“西”“南”“北”)方向,这一判断应用的光学知识是。
2、(2010上海初中物理竞赛题)如图24-19所示,两端开口的圆筒内嵌有一凸透镜,透镜主光轴恰好与圆筒中轴线重合。为了测出该透镜的焦距以及透镜在圆筒内的位置,小李同学做如下实验:在圆筒左侧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置一点光源S,在圆筒右侧垂直凸透镜的主光轴固定一光屏,点光源S与光屏的距离为L。左右移动圆筒,当圆筒左端面距离点光源S为a时,恰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将圆筒向右水平移动距离b,光屏上又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则凸透镜和圆筒左端面的距离x为_____,该透镜的焦距f为__________。
3、(2009上海初中物理竞赛)如图
19所示,一点光源位于金属圆筒内部轴线上A点。圆筒轴线与凸透镜主光轴重合,光屏与圆筒轴线垂直且距离透镜足够远。此时,点光源正好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测出此时凸透镜与圆筒右端面B的距离为L;向右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再次出现了清晰的像。由于光源位于圆筒的内部,无法直接测量出A与筒右端面的距离d,为了求出d的大小,在上述过程中还需要测量出的一个物理是
;如果用N来表示该物理量的大小,则可以得出d=。
4、(2011上海第25界初中物理竞赛)如图所示,不透光小圆盘P和小圆形发光面S的半径均为R,平行竖直放置,二者相距为2d。在它们正中间放置一个焦距为2d的凹透镜,透镜的主光轴通过P和S的圆心。在P的右侧相距d处,放置一平行于圆盘面的光屏M(足够大)。则不透光圆盘P在光屏M上形成的本影(发光面S发出的任何光线都不能进入该区域内)面积为______________;不透光圆盘P在光屏M上形成的半影(发光面S发出的光线中只有部分能进入该区域内)面积为______________。
5、(2009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复赛题)如图是一种给农作物灌溉的“滴灌”装置,图中的p为进水总阔,q为一种特制的滴水头,该滴水头每分钟滴水的数目相同,每滴水的体积也相同。在横截面积相同的一根直管上共装有100个滴水头。第36个滴水头与第37个滴水头间水管中的水流速度为v1.,第64个滴水头至第65个滴水头间水管中的水流速度为v2,则速度的大小关系为v1____v2(选填:“>”、“<”
或“=”),且vl∶v2=_______。
6、(201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初赛)汽车的诞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事实上,人类很早就在探寻着更好的代步工具,法国人居纽于1769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车。现在你看到的这幅漫画(如图),据说是牛顿所设计的蒸汽汽车原理图,试就该原理图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原理图中运用的物理知识有。
(2)该原理图中涉及到能量转化过程有。
(各写出一点即可)
7、物体在20m高处以2m/s的水平速度抛出,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为
.
8、一根长0.5m的轻绳系着一个质量为0.5kg的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为2m/s,则小球的角速度为,绳子拉力为
.
9、某人造地球卫星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该人造卫星的运行速度为
.(用题目给的已知量表示)
二、选择题(共17题)
1、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如果小镜子的镜面可以选择,在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
A、凹型镜面;
B、凸型镜面;
C、平面镜面;
D、乳白平面.2、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A、星星在运动;
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
C、地球在自转;
D、大气的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3、若用照相机的镜头作为透镜做透镜成像实验,那么下述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看到物体倒立的、缩小的像;
B.看到物体正立的、放大的像;
C.看到物体倒立的、放大的像;
D.看到物体正立的、缩小的像.4、爱因斯坦在评价伽利略的成就时说:“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1)伽利略的科学著作《
》奠定了他作为近代力学创始人的地位。
(2)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创立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其核心是把 和逻辑推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
(3)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体现了什么重要科学思想?
5、一辆汽车重1.0×104N,现要测量车的重心位置,让车的前轮压在水平地秤(一种弹簧秤)上,测得压力为6×103N,汽车前后轮中心的距离是2
m.则汽车重心的位置到前轮中心的水平距离为[ ]
A.2
m
B.1.8
m
C.1.2
m
D.0.8
m6、如图所示是电路的某一部分,R1=R2>R3,○A为理想电流表.若电流只从A点流入此电路,且流过R1的电流为0.2A,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不可能从C点流出,只能从B点流出.
B.流过○A的电流为零.
C.流过R2的电流一定大于0.4A.
D.R2两端的电压不一定比R3两端的电压大.
7、混凝土便宜且坚固耐压,但不耐拉。钢筋耐压也耐拉,通常在混凝土建筑物须承受张力的部位用钢筋来加固.如图1所示,楼板和阳台的加固钢筋位置都正确的是
()
图18、王勇同学在宾馆饭店看到一种自动门,当有人靠近时,门会实现自动开闭。王勇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想知道自动门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为此他反复做了几次试验:当他轻轻地靠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个足球滚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面底部装有滚珠的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王勇同学根据探究试验的结果,对自动门的自控原理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你认为其中最合理的猜想是
[
]
A.自动门“听”到来者的声音时,通过声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B启动门探测到靠近的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C自动门本身能发射出一种红外线信号,当此种信号被靠近的物体反射时,就会实现自动开闭
D.靠近门的物体通过空气能产生一种压力传给自动门,实现自动开闭
9、一个鸡蛋的质量、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一块橡皮从桌面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下列估算较接近的是
()
A.60g
0.8mm
0.5s
B.10
g
80μm
s
C.60g
80μm
0.5
s
D.10g
0.8mm
s10、200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由三人分享,其中因在光纤通信技术方面所做的原创性工作而被称为“光纤之父”户的美籍华人是()
A.钱永健
B.朱禄文
C.高锟
D.丁肇中
11、小明发现户外地面以上的冬季供热管道每隔一段距离总呈现型,如图3所示。其主要原因是
()
A.为了避开行人和建筑物
B.为了美观
C.为了避免管道因热胀冷缩导致的损坏
D.为了方便工人师傅安装和检修
12、体操、投掷、攀岩等体育运动都不能缺少的“镁粉”,它的学名是碳酸镁。体操运动员在上杠前都要在手上涂擦“镁粉”,其目的是
()
A.仅仅是为了利用“镁粉”,吸汗的作用,增加手和器械表面的摩擦而防止打滑
B.仅仅是为了利用手握着器械并急剧转动时“镁粉”,能起到衬垫作用,相当于在中间添加了一层“小球”做“滚动摩擦”
C仅仅是为了利用“镁粉”,填平手掌的褶皱和纹路,使手掌与器械的接触面增大,将握力变得更加实在和均匀
D.上述各种功能都具有
13、小新同学家中的墙壁上竖直悬挂着一指针式电子钟,当其因电池电能不是而停止时,指针最可能停在如图4中所示的哪个位置附近
()
14、为判断一段导线中是否有直流电流通过,手边若有下列几组器材,其中最为方 便可用的是
()
A.小灯泡及导线
B.铁棒及细棉线
C.带电的小纸球及细棉线
D.被磁化的缝衣针及细棉线
15、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因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贵再乘以声速
C.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D.由一位同学按照选项A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16、王勇同学在宾馆饭店看到一种自动门,当有人靠近时,门会实现自动开闭。王勇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想知道自动门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为此他反复做了几次试验:当他轻轻地靠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个足球滚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面底部装有滚珠的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王勇同学根据探究试验的结果,对自动门的自控原理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你认为其中最合理的猜想是[
]
A.自动门“听”到来者的声音时,通过声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B.自动门探测到靠近的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C.自动门本身能发射出一种红外线信号,当此种信号被靠近的物体反射时,就会实现自动开闭
D.靠近门的物体通过空气能产生一种压力传给自动门,实现自动开闭
17、(07初赛)人们用来取暖的一种热水袋如图所示。它的表面有很多长条状的橡胶突起部分,这些突起部分相互平行且突起的高度较大,做成这种外形的主要目的是()
A.使热水袋美观大方,起到装饰作用
B.使热水袋能同时具有传导、对流和辐射的传热功能
C.这种突起具有良好的弹性,在外界压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弹性形变,以防止在某种重压下所灌热水将热水袋胀破
D.减小热水袋与人体的直接接触面积,以降低热水袋的放热速度,实现缓慢放热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
1、有人在夏季用简易晒水箱给水加热用来淋浴,这不仅能节省能源,而且很方便。李明和张华想利用这样的装置估测太阳光对地球表面辐射的强度的大小,也就是说,太阳光垂直照射地球表面时,地球表面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所获得的能量是多少。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晒水箱内部是被涂黑的,箱体外加了保温层,上面开口并盖有透明玻璃板。
在估测之前要首先弄清,透过玻璃板的太阳光能理窨占太阳辐射到玻璃板上能量的百分之几?李明和张华各拿一块实验用的玻璃板,把阳光反射到墙上的同一个地方,他们发现,两块反射光斑重叠处的强度,和太阳光直接射到地上的强度差不多。
(1)
透过玻璃板的太阳光能量占太阳辐射到玻璃板上的能量的百分之几?你在得出这个结论时做了什么假设?假设的根据是什么?
(2)
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
(3)
请你对这个实验性方案的可行性做出评价。
2、小洪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一个疑问:
这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猜想:
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于是他设计并进行了实验,记录了如下实验结果:
请你根据小洪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2)请你另外提出两种猜想,说明影响泡泡产生的因素。
(3)设计一个方案,验证你提出的其中一种猜想。
3、(浙江8届复赛)在探究“热水瓶的保温性能与盛水多少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根据生活经验猜测,热水瓶中盛水越少保温性能越差。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他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实验探究。
他们的计划是:用多个热水瓶(容积2升)同时进行实验,以保证环境温度相同。同时为了基本保证每个热水瓶的保温性能基本相同,从学校总务处借来10只热水瓶,作了保温性能测试后选取了8只作为实验用。
实验操作:早上7:30从学校的锅炉中打满8壶水,测出水的初温;然后,依次从热水瓶中倒出不同量的水,使每一瓶减少0.1升;下午5:30做好第二次温度测量。
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⑴请根据他们的数据记录,在给出的小格纸中用图象表示瓶内盛水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⑵根据盛图象分析水量与温度变化关系的和探究结论。
⑶如果你也想进行“热水瓶盛水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的探究,请简单阐述你的实验方案。
四、简答题(共1题)
1、从放射性物质中射出的射线,进入磁场后分成三股:、、,射线向左偏转,射线向右偏转,射线不偏转.试根据这个实验事实,判断三种射线的带电情况.
五、作图题(共1题)
1、实验中有时需要将一束粗平行光变成细平行光,这可以利用两块透镜的组合来解决。请在图4的两个方框中各画出一种组合方式(要在图中画清光束粗细的变化),分别写出两块透镜间的距离s跟两块透镜到各自焦点的距离f1、f2的关系。
六、多项选择(共2题)
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的阻值小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滑动变阻器的右端向左端滑动的过程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的示数先变小后变大,的示数先变大后变小
B.C.消耗的电功率先变小后变大
D.消耗的电功率先变小后变大
2、柱状容器内放入一个体积大小为200的柱状物体,现不断向容器内注入水,并记录水的总体积V和所对应的水的深度h,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底面积为8
B.容器的底面积为12
C.物体的密度为
D.物体所受到的最大浮力为1.4牛
七、综合题(共1题)
1、有一种WSJ-60型号电水壶,图4是电水壶的电路图,L1为电源指示灯、L2为保温指示灯、L3为加热指示灯,R1、R2、R3为指示灯的保护电阻,其大小为100kΩ左右;R为加热器,其电阻小于100Ω;S1、S2为压键开关;ST温控器是一个双金属片温控开关,当温度较低时,其处于闭合状态,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后,会自动断开,从而实现了自动温度开关控制。
当水壶放在底座上时,就分别压下压键开关S1、S2,并接通电路,如果插头插入插座后,就接通了电源,电源指示灯就亮,反之就断开。
该壶有手动和自动两种工作状态。
当钮子开关拨到手动挡时,加热电阻连入,开始加热,水沸腾以后再将钮子开关拨回。
当钮子开关拨到自动挡时,此时通过ST温控器将加热电阻连入,并开始加热;当水沸腾后,ST温控器的触点断开,进入保温状态,保温指示灯亮;当水的温度低于某温度后,ST温控器又重新接通,再次进入加热状态。
若加热器电阻阻值随温度改变而发生的变化可忽略不计,根据以上叙述与观察,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下列空格中填写“亮”或“不亮”
(1)手动状态通电工作时,电源指示灯,加热指示灯,保温指示灯。
(2)自动状态通电工作时,水沸腾前:电源指示灯,加热指示灯,保温指示灯
。水沸腾后:电源指示灯,加热指示灯,保温指示灯。
2.现将一满壶25℃的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烧开需时10min,请计算该电水壶的热效率。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3.通过分析电水壶的电路,说明为什么处于自动状态下,水未沸腾前,保温指示灯是不亮的?
4.试计算电水壶正常工作时其加热电阻的阻值是多大?如果指示灯的保护电阻的大小是100kΩ,当它处于保温状态时,试计算电水壶保温时的功率有多大?由此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南
光沿直线传播
2、【答案】(L-b-2a)
(L-b)
【解析】:由凸透镜成像公式+=,第一次成像时物距u=a+x,相距v=L-a-x,即+=;第二次成像时物距u=a+x+b,相距v=L-a-x-b,即+=;联立解得x=(L-b-2a),f=(L-b)。
3、答案:第二次成像时透镜与光屏的距离
N—L
解析:由当物像之间距离一定时两次成像物距和像距互换可知在上述过程中还需要测量出的一个物理是第二次成像时透镜与光屏的距离N,由N=d+L,可以得出d=N—L。
4、16πR2/9;20πR2/9
【解析】画出光路图,由图中几何关系和相似三角形知识得A’B’=8R/3,AB=4R,本影面积为π(A’B’)2/4=16πR2/9;
半影面积π(AB)2/4-π(A’B’)2/4=4πR2-16πR2/9=20πR2/9。
5、>
∶
解析:根据题述,第36个滴水头与第37个滴水头间水管中的水流量和第64个滴水头至第65个滴水头间水管中的水流量之比为64∶36,由流量公式Q=Sv可知,vl∶v2=64∶36=16
∶
9。
6、答案:杠杆原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滚动代替滑动(以滚动来减小摩擦);沸腾产生蒸汽(液体的沸腾);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等
(2)通过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蒸汽向后喷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7、4m8、4rad/s,4N9、二、选择题
1、A2、D3、D4、(1)两种新科学的对话;
(2)实验;
(3)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更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5、D6、C7、A8、C9、.C10、C11、C12、D13、A14、D15、A16、C17、D
三、实验,探究题1、2、3、⑴(3分)
⑵(3分)从图线上看热水瓶每减少0.1升水,平均每小时降低的温度两者接近线性关系,2.0升和1.9升的热水瓶测量数据的问题,可能是热水瓶保温性能的差异,也可能操作过程的问题,可以交换热水瓶的盛水量,进行多次重复实验进行探究。结论:热水瓶内的热水越少,热水瓶的保温效果越差,与我们日常经验基本相符。
(说明:由于1.9升出现的情况需要进行研究,所以在2.0-1.7升之间,学生画曲线或折线,其余是直线,可给分。)
⑶(4分)为了保证热水瓶的性能相同,可用一只热水瓶,分6天进行测量,每天的盛水量减少0.1升,但必须保证这几天的气温基本相同。(其他方案只要合理可行,均可适当赋分。)
四、简答题
1、射线进入磁场后分成三股,射线不偏转,证明它不带电,、射线偏转,说明它们受到了磁场力的作用;只有运动的带电粒子才能受到磁场力的作用,由此断定它们都是带电的;它们一个向左偏转,一个向右偏转,说明它们受磁场力方向相反,而造成这种受力相反的原因,是它们带异种电荷,即一个带正电,另一个带负电.
五、作图题
1、甲:两个都是凸透镜。S=f1 +f2
乙:第1个凸透镜,第二个凹透镜
S=f1 –
f2
六、多项选择
1、B
D2、A
C
D
七、综合题1、1.(1)亮,亮,不亮;…(2分)(说明:全对为2分,答错一个扣一分,直到扣完2分为止)
2022-2023初中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2
一、教材中“音乐”的含量较低
参看苏教版初中音乐的教材内容不难发现, 教材中“音乐”的含量其实很少, 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关于音乐知识与音乐技巧的, 这些技巧和学生的生活并不贴近, 学生理解起来不仅存在障碍, 还会丝毫提不起兴趣。授课时, 很多时候是教师空洞地讲授某些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背景以及音乐的特色, 学生的参与极少, 音乐课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此外, 音乐课很多时候基本上变成了唱歌课, 课程的讲授就是教师简单机械地将一首歌教给学生, 直到学生们会唱为止。在音乐课上, 音乐的内涵、音乐的韵味、音乐的价值完全没有得到体现。音乐课上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们对于音乐的感知, 应当将学生作为主体, 应当更注重音乐本身, 然而现今的音乐教育在这些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失。
音乐课的反思首先要从教学内容着手, 教材中音乐的含量低是一个亟待改善的现状, 课堂上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讲授那些枯燥的和学生们所处的时代很远的音乐的发展历程, 这对于学生们对音乐的感知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音乐课上, 教师应当更多地让学生真正和好的音乐接触, 让他们有机会欣赏与领略音乐的实质。音乐是另一种形式的表达, 音乐不是简单地唱歌, 透过音乐学生如果能够体会到背后的情感与韵味, 那就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 那也是音乐教师应当寻找的目标。
二、教材内容无法吸引学生兴趣
现在的音乐教材中存在的另一个很大的问题是, 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存在严重的脱节, 教材的内容完全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教材中, 大部分是民族音乐, 现在的初中生对于民族音乐基本是一片空白, 那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于这个领域毫无兴趣, 学生们更醉心于当下的流行音乐, 这些音乐他们极其喜爱甚至沉迷, 而教材中的内容完全不是他们感兴趣的。此外, 教材中的内容大部分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 不要说是初中生, 就是很多大学生对于那个年代的音乐基本都没有认识, 年代的跨度往往会带来很大的认识与审美上的鸿沟。对于那个年代的音乐以及音乐背后涵盖的情怀, 那是初中生完全无法领会的, 那和他们生活的时代隔得太远。正是因为如此, 很多时候学生会觉得音乐课枯燥乏味, 趣味性不强, 对于音乐课也丝毫提不起兴趣。
这样的现状是目前音乐教学的一个很大障碍, 想要逾越这个障碍, 课堂上教师有必要做出一些革新。首先, 不必完全照本宣科, 一成不变地按照教程来, 那样学生接受起来难度较大。对于教材中很重要的内容, 如果这些内容的确是和学生的生活隔得比较远, 教授课本知识前教师可以准备充分的引言与过渡, 尽量将课本中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 并且以简单轻松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教学内容的相应背景知识, 让学生对于相关知识有充分了解, 接受起来才会更容易。此外, 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加入学生们喜爱的其他的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也可以有相应改变。比如, 可以让学生们来表演自己最喜爱的歌曲, 并且阐述自己喜欢的原因及自己对这首歌的体会, 这个过程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有勇气在同学面前来唱一首歌,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深刻地去体会一首音乐作品, 尝试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在情感。
三、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平衡
目前的音乐课堂上, 还是难以避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教师和学生间缺乏互动, 学生的地位被忽略在音乐课堂上也十分常见。很多音乐教师一堂课下来基本没有离开过钢琴, 和学生间也极其缺乏沟通, 音乐课就是教师教给学生唱一首歌, 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这种状况很普遍, 也是很不可取的。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情商的过程, 是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的途径, 若课堂上教师完全不在意学生的感受, 教学形式枯燥乏味, 学生不仅学不到东西, 还会对音乐丧失兴趣。
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应当有所改变, 教师应该更多地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及变化, 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音乐课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一首歌, 重点是透过学唱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一首歌与一首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很多时候, 经典的音乐后面往往蕴含着一个深刻的故事或者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 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懂得如何欣赏好的音乐, 欣赏音乐后面传递的情感, 读懂那个故事以及那个意味深长的道理, 这才是音乐教学的目的, 才是教学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应当去到的方向。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音乐教学 反思 流行乐 主导兴趣
人是情感的动物,音乐是传递情感、表达情感最好的方式,所以,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自身水平和认知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成为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必然要求。对于初中教学来说,在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音乐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事实上音乐学科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从形式上来说,”音乐不以说教方式来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人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它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现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音乐教学的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时代性,更何况现在的学生生活属于高度信息化状态,音乐课就更要体现时尚性。如果还在死啃现有的教材,不再灵活地运用一些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技能,势必会使本来已经呆板的课堂走入死胡同。所以我觉得不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正统音乐,要了解流行乐坛、音乐动向,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当今多元化的音乐。使音乐课更活、更有时代性、更有美感,音乐课有了美,学生自然就会喜欢上音乐课了。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明确教学目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标准对于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有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对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实现手段、评价标准等多方面都有了具体而且详尽的要求,这应该成为初中音乐教学的指导纲要。然而受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由于音乐课并不涉及升学考试,所以,音乐课在初中生的眼中是副科,随着学业的加重,学生认为音乐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那么,音乐课该怎么上呢?学生到底想上什么样的音乐课呢?为了了解学生心里是怎么想的。
对此教师要打破之前和学生距离太远,导致教与学相互脱节的问题。教师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理解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据此,教师在入学伊始就可以通过调研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来写写他们心中的课堂。这样学生就能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通过这样的途径转达给教师,无疑会增加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如笔者在这样的一节可安排之后就整理到了下列的内容:有学生说:“音乐给人快乐,音乐可以带走我们的烦恼,可现在的音乐课感觉不到了。”有学生说:“我们学生的音乐书太枯燥无味了,如果可以换成一些流行歌曲,那就太好了。”有学生写道:“音乐老师的表情太严肃,您也是一位时尚人士啊。”还有的学生写:“我们想要在音乐课堂上学到五线谱以及一些更加专业的音乐知识”等等。整理完这些内容,无疑会加深教师教学对于学生的了解,这样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开展针对性的教学。针对学生希望改正调整的环节,教师再结合教学内容作出针对性的改进。同时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坚持这样的有效沟通。这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好的关注学生的需求,更好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激励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也是督促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根据新课改下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上好一节初中音乐课的标准不仅仅是教师能够教成什么样,关键还是看学生们学得怎样,参与的程度怎样。为此,我不再像以前一样去上音乐课了,在音乐课堂上我不再那么严肃了,多了亲和力,课堂上安排的内容也多面化了,一节课中既加进了流行音乐元素,还安排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又给学生留出了展示自我的时间,结果音乐课堂有了相当大的改观,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我们之间多了以前从未有过的默契。现在我和学生都觉得一节课时间怎么这么快就过去了,不够用。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不仅要充分钻研教材,而且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都有好胜、好奇、好动的特点,并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加倍爱护学生的语言和行动,引导学生的耐心观察、思考和探索,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为学生创造一切有利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把音乐课堂教学艺术化了,才会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保持愉悦的心情带着所学的音乐知识走出音乐课堂,音乐课堂才能成为学生真正喜爱的课,音乐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学生才会在课堂中学到知识。
青少年学生在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人生关键而又特殊的时期。一方面在心理上,他们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智力迅速发展,情绪情感比较强烈,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喜欢听听流行乐、做追星族、抗拒传统的自我表现。他们可以一直戴着耳机听MP3里的音乐,但不爱上音乐课;他们可以把歌星的所有专辑和家史倒背如流但说不清其所爱的歌曲的风格和内涵,更别说相关的音乐知识;他们可以自封为“K歌之王”,但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演一曲。针对这一群体、这种现状,我们必须放下高雅艺术所谓高高在上的架子,寻找一个尽量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贴合的切入点,既要了解学生想要的,也应该知道学生缺少的,更加懂得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得到他不曾想得到的。试想如果我们没有找准这个合适的切入点,即便我们作了充足的教学准备,学生也未必愿意理解我们的一番苦心。
总之,音乐教学要百花齐放、不拘一格得来培养人才。作为初中音乐教师来说,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本着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提升的目的来创造性的开展自己的学科教学,切实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样才能成为跟上时代步伐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钟航燕.反思性教学让课堂更精彩[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2).
[2]田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孙梅玲.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流行潮”探析[J].仙居:仙居中学校刊,2006.
[4]陈冰倩.浅谈新时期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2(2).
初中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4
在听赏歌曲时,我发现个别学生模仿歌唱家的声音,嘴巴张得长长的,于是,我借机讲解口型与歌唱的关系,几种演唱方法的区别等。学生兴趣昂然,在演唱《桑塔露琪亚》时,学生演唱水平明显提高,演唱歌曲的兴趣浓厚。可见通过各种路径、方法提高学生发声技巧是必要的,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音乐审美的必要手段。
这有收获有提高的学***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美丽的村庄》一课用“划拍”的方式学唱歌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聆听时,边划拍边听歌,学唱时,边划拍边学唱。总之,每个环节都让学生的手动起来,这一方法使学生眼、耳、手、口并用,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解决歌唱中音的时值问题,学生不会出现拖拍或抢拍现象。
2、它能够有效的促进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集中精力,有所事事。
3、学唱歌曲的同时,学会了指挥。
4、能够培养学生节拍概念,感知音乐的节拍特点。
5、有助于学生有表情有表现的演唱歌曲。
初中音乐课后教学反思 篇5
初中音乐课后教学反思篇一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我们学校组织的技能科的深度教研活动“课堂:给学生带得走的审美力”。听了向明卉老师的音乐课《乘着歌声的翅膀—合唱鉴赏与体验》,感到受益匪浅。向老师亲切可人的教学风格,娴熟的教学技巧深深地震撼着我。
整堂课是那么的充实、快乐。向老师运用音乐的魔力,让同学们沉浸在音乐的快乐中。学生们被向老师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体验着,连我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快乐。
课堂中,向老师注意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美、旋律美,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从一开始视频的导入,接着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旋律、掌握旋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不仅在听觉效果上,在某种程度上也能改变人的人生,这就是音乐的美的所在。之后向老师让学生听《踏雪寻梅》的伴奏,随之学生沉浸其中。向老师适时地出示歌曲中出现的乐理知识,引导学生分不同的声部去演唱。向老师还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找出三个学生为代表带领大家一起演唱,同事加上自己生动的演示,学生心领神会,演唱时表现得非常出色。最后,向老师用一首富有历史色彩的歌曲—梅岭小学的校歌给这节课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听了这节课,我不禁感叹,向老师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的音乐老师啊!我很感谢向老师,让我学到了很多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希望以后能再次聆听向老师的课,感受她无穷的教学魅力。
初中音乐课后教学反思篇二
这次听课,着实给我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执教教师紧紧围绕歌唱教学,贯彻“以审美为核心”音乐课程理念,突出了音乐课堂的学科特点,以新颖别致的教学方式和活泼有效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认识音乐、熟悉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在听课学习中,收获不少,感想颇多。使我感受到了音乐老师要想上好一堂课是相当不容易的。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已不是当初人们印象中的唱歌课,教学目标体现要从学生的表现中得到反馈,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谈谈自己参加这次活动的感想和反思:这次观摩课,每位教师的课堂设计、授课风格各具特色,各有各的亮点,都有值得学习与探讨的地方。
一、授课教师共存的优点。
1、教师基本的音乐素养比较好。
音乐课首先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的课程之一,因此,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是美的使者和传递者,教师的教学仪态美、语言美、歌声美?是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通过听课,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感到骄傲,这些教师都具备这些良好的音乐素养,言谈举止间流露出美,教师自身气质深深地吸引听课者的眼球,让人感觉赏心悦目。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她们具备了美的使者的气质。
2、课的设计方面。
教师的备课可操作性更强了,更加注重实效性,每一环节的设计能够紧扣主题,步步为教学目标服务,屏弃了那些形式化的东西及做秀的环节,并且,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培养。
二、多媒体使用方面。
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更注重实效性,多媒体的运用得恰到好处,能够做到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
三、音乐教师要善于把握一个“度”
1、注重把握学唱歌的“度”。
在听课中发现,教师注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主的学唱歌曲,这种方法很好,无形中减轻了学生学习新歌的负担。但在每一遍听歌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紧扣主题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音乐,如果教师盲目或者目的性不强,只是一味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歌曲,我想,这种做法没能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真正含义。
2、注重把握教师在课堂上“演员”这一角色的“度”。
一节课的主角是谁?得看师生谁展现的机会多。我觉得音乐课上教师更应该注重“厚积薄发”,教师充当演员的角色只要恰到好处即可,关键是做好导演的工作。尤其是当一堂课接近尾声时,在验收学生对所学歌曲是否学会时,教师应是一位很好的聆听者,而不是一位领唱者。如果教师过多地关注了自己在课堂上自身风采的展示,最终会让人感觉学生变成了教师的配角,是来配合教师的演唱。
3、把握“学科综合”的“度”。
“学科综合”的理念要求教师全面提高素质,拓宽知识面,有机会合理地进行各学科知识的穿插。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应明确教学目的,把握课堂的时间,有选择地进行知识穿插,而不是漫无目的,发散性讲解,不能偏离了方向,因为学科综合应体现学科特点,不是本末倒置,而是围绕教学目的来实施。
通过这次听课,我觉得要做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自身要高。它不仅包括扎实的基本功,还包括个人的文化素养,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的应变能力等。一节成功的音乐课,不仅仅是教师唱得好或跳得好,而是教师怎样感染带动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体验到音乐的美感。
初中音乐课后教学反思篇三
新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加突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基础 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这也就要求教师重视音乐欣赏课,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审美能力。然而,怎样有效地展开音乐欣赏课却困扰着音乐教师,课堂教学过于文艺,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设计过于传统,很难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音乐教师应该怎样去把握这个度呢?由于每个学生生活经历、思想情感、理解能力不同,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我们必须正确引导,来体现音乐作品的真正魅力。短暂的四十分钟使学生体会音乐的内涵和音乐中所表达的真实情感,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下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和听赏名优教师们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展示中的几点体会,在此与大家一起商榷。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的作品都是古今中外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教师自己首先就要对作品掌握得十分透彻,反复钻研教材,音乐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更是不可缺少的。课堂是学生的,整节课也不能使师生之间成演员和观众的关系,在课堂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要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的教育理念,本节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青春舞曲》一课的教学中,主要是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相互合作,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表现歌曲的多形式创作练习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因为歌曲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表达学生的心声,蕴含着美好的寓意。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6
在最近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一个普遍性问题:我们的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心,不懂得尊重人。
从上第一节竖笛课开始,同学们刚刚接触到一种新事物,表现出很强的好奇心,同学们就乱吹,吹得人只握耳朵。但当我讲完竖笛的正确吹法,让同学们控制好气息吹出指定的音时却没人敢吹了,如果有一个人先吹响了,全班就笑她,然后这个同学就脸红了。还有就是在我挑同学起来单独吹奏时,听到最多的就是:“我不会。”但在我的鼓励下,她们都能吹对。我知道这并不是她们真的不会,而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刚刚就教了一个音,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谁会学不会?她们是怕自己起来吹不好,怕全班同学笑她。
于是我就对大家说:“笑什么笑?她吹的非常好。”并且鼓励大家都开始练习,先不管同学们吹的是否正确,首先是让大家先练起来,每次都在表扬的同时提醒大家还需要注意什么,逐步引导使同学们掌握正确的吹奏方法。
2022-2023初中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7
关键词:初中音乐;反思性教学;美感
音乐本身是一门充满美感的科目,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切实地发展学生的美育,促使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获得有效地提升。在音乐领域,很多教师把音乐视为人的第二语言,通过音乐作曲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深层次地产生音乐情境,帮助人们进行感情的传递。因此,初中音乐应该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切实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进行课程的优化,同时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反思,以获得全新的音乐教学活力。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课程开展的次数比起其他科目显得特别少,而且其教学比重也十分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样的状况导致了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开展也十分艰难,只能简单地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播,而实质的音乐教学应该以音乐作品开展,在乐曲的欣赏与学习中感染学生的内心,使学生的音乐思想得到质的改变。为此,音乐教师必须合理地运用反思性教学,探讨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不足之处,并对音乐教材进行拓展,以現代流行音乐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兴趣基础,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
一、反思性教学在当前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发展方向
1.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学观念十分简单,只要求在课堂上通过教材的讲解把音乐课文内容完全地讲述给学生即可,不要求学生做太多的理解。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初中音乐教学观念应该随之进行适当的变革。因此,教师对于反思性教学的开展,应当首先从教学观念出发,反思传统教学观念的不足,进行全面的变革,同时要注意改革的方向和内容,应当仅仅跟随时代的步伐,时刻保持教学观念的先进性,才能最合理地促进音乐教学的开展。
2.教学模式
在对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和改革以后,教师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反思性的创新,合理準确地思考传统教学模式的各个不足之处,同时考虑现如今教学模式的各个层次和方面,切实根据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持续地优化,促使整体的教学过程始终具有最为先进的活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
3.教学方法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采用反思性教学,需从多个方面开展,而最为棘手的就是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当前的教学要求存在较大的冲突,教师必须不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且要根据音乐的教学内容选取最为适宜的教学方法,及时反思这种教学方法各个地方可能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旦出现问题,就要准确分析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反思教学过程中各个阶段是否完善、合理,进而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形成最适合学生成长的音乐教学方法。
二、反思性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的方法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初中音乐教学模式
初中音乐教学的开展,需要切实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优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抛弃传统的教学思想,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切实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比如,不再进行传统的简单音乐内容讲述,而是开展鉴赏教学,以音乐为核心,让学生认真地倾听,并从中感悟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激情。对于音乐而言,倾听就是最好的教学,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同时改变了教学氛围,使学生忘却了音乐教材的乏味无趣,转而沉浸在课堂教学中。
2.不断反思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音乐教学而言,最好的音乐教学方法不是什么先进科学的多媒体教学,也不是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合作学习,而是根据学生音乐兴趣创设的教学方法。要想创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需要教师实时加强与学生的音乐交流,发现了解他们的音乐兴趣,进而对音乐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优化,促使教学方法得到全面地创新和完善。比如,现阶段的学生往往对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作品不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反思这一学习思想,将流行音乐因素带入到音乐课堂,改善学生的学习氛围,促使音乐教学进发全新的教学活力,学生能够从中得到深层次的音乐享受。
总之,初中音乐教学要想全面地发挥其教学作用,高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就必须科学地采取反思性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不同音乐兴趣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使音乐教学持续充满活力,能够最为切实合理地促进学生的素质能力成长。
【2022-2023初中音乐课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初中七年级音乐教案《渴望春天》12-15
初中音乐下学期教学反思01-21
初中音乐学科上学期教学反思08-28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06-28
初中音乐高效课堂反思09-23
2022-2023第二学期音乐教学总结01-16
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教案12-18
幼儿园音乐多媒体教学06-16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