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隐私议论文范文

2024-07-22

保护隐私议论文范文(共11篇)

保护隐私议论文范文 篇1

酒店客人的隐私保护

酒店来来往往,每日的客流量很多。如何保障客人隐私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乎酒店正面与否的形象,还让顾客对酒店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对客人的隐私保护,是最基本的原则。如何做到保护隐私,恒8连锁酒店对工作人员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酒店应培养员工良好的品格,时刻注重并加强法制意识的教育,真正提高员工自觉保护客人隐私的意识。要明白酒店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客人隐私。

二、提高客人的自助服务程度,以减少员工对客人部分活动的干预。应尽量避免酒店员工过多地知晓客人的隐私。

三、酒店工作人员打扫房间要在客人不在房间时进行,一般非紧急情况(如发生火灾时例外),未经允许一律不得进入客房;也不能带有目的性地去探索些什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

四、酒店雇员不得向来访者通告客人房号,如要告诉,应该取得住客的许可或让住客通过电话与房客预约。一切必须经过客人的同意。

五、如有打听房间住客情况的,不得将住客姓名及单位名称告诉对方,要有警觉性地保护客人隐私。

六、前台服务员和门僮不能大声报客人房号让旁人听到

七、不能将钥匙交给租房客人以外的任何人。

做到以上几点,客人的隐私就能得到很好的保护。酒店是来往客人的另一个家,要让他们感到舒适,而不是时刻担心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酒店的管理者和职员,都要有意识地去保护。这样才能使酒店与客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和谐。

浅议公众人物隐私权之法律保护 篇2

摘 要 如今,公众人物的私生活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由此也引来诸多有关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话题,本文从以下方面对此作出介绍并提出一些法律保护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公众人物 隐私权 法律保护

一、公众人物

公众人物的概念源于1964年美国的沙利文诉《纽约时报》案。在该案中,布伦南大法官首次提出“公共官员”的概念,并树立了“确有恶意”原则。三年后,在“足球教练诉退伍军人案件”中,法院提出了公众人物的概念。首席大法官沃伦认为:“公众人物是指其在关系到公共问题和公共事件的观点与行为上涉及公民的程度,常常与政府官员对于相同问题和事件的态度和行为上涉及公民的程度相当。”此案的判决显示法院认为公众人物都涉及公共利益。

在我国公众人物又称社会知名人士,始见于2002年范志毅诉《东方体育时报》案,指因其特殊才能、成就、经历或其它特殊原因而为公众熟知,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社会人物,包括党政高级官员﹑著名科学家、艺术家、影视、体育明星、著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劳模、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等。

二、公众人物隐私权

(一)隐私权含义

隐私,亦称个人生活秘密,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公开且不愿为他人知悉的秘密。如个人日记、生活习惯、财产状况;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侵扰、知悉、使用、披露和公开的权利,是人格权的一种。

(二)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特点

相当于普通公民,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特点是:

1.公众兴趣性。公众人物因其特殊社会地位和影响,其生活和工作都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兴趣。

2.与公共利益的相关性。由于公众人物具有广泛的社会知名度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其工作、生活、言行举止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甚至构成了公共利益的重要内容。

3.法律保护的限制性。公众人物作为社会特殊群体,拥有更多权力和地位。但在权利行使上要受到限制,在隐私权方面享有的法律保护范围要比普通公民小。当隐私权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法律的天平要向公共利益倾斜。

4.与知情权的冲突性。隐私权重在保护个人信息,具有保守、封闭和自控的特点;知情权是指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和权利,重在公众了解各种社会信息,具有公开、开放和外向的特点,二者具有天然对抗性。该冲突反映到公众人物身上更加突出和尖锐。

三、公众人物隐私权之法律保护

(一)侵权认定

1.侵犯纯粹私人信息。如身体隐私是私人生活中最私密最敏感的领域,属于私人信息,擅自暴露他人身体隐私,披露他人裸体照片,则会损害他人名誉、贬低他人人格。

2.侵犯私人空间。凡是私人支配的空间场所,无论有形还是虚拟,都属于个人隐私范畴。空间隐私除个人合法占有的房屋外,还包括私人合法支配的空间,如更衣室、电话厅等。任何人未经其许可不得擅自闯入其私人所有或合法占有的房屋及其他空间,也不得非法采用红外线扫描、高倍望远镜探测、长焦距拍照等手段窥视之。

3.恶意侵害私人生活私事,严重贬损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该行为已经超出公众利益界限,属于基于个人目的的恶意加害行为,故行为人应承担责任。

(二)保护和认定的原则

1.社会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公众人物的事业既是他们自己的,也是社会与公众的,公众有权了解其事业及与事业有关的个人情况。国外所谓“高官无隐私”就是基于这一原因。一般西方国家都要求高级公务人员必须公布家庭财产和个人收入情况,存入公共档案,保证公众随时监督。我国刑法也规定了两条罪名: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和隐瞒境外财产罪。

2.公序良俗与利益权衡原则。个体信息根据公序良俗原则不应该为社会所知晓,他们是隐私权保护的对象。但从利益分析的角度,公众人物的利益往往来源于公众关注,他们借助于媒体扬名,享有更多社会资源。当多数人对某个人或某件事产生了知情愿望时,即产生了公众兴趣。既然受益于公众关注、媒体宣传,为了满足公众合理兴趣,公众人物的某些相关信息也就失去了保护意义。

3.公众人物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原则。人格尊严是一项宪法权利。公众人物作为公民,同样享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在行使公众知情权时涉及公众人物隐私权,不得以伤害其人格尊严为目的。

“立法者不是可预见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并据此为人们行为方案的超人,尽管他竭尽全力,仍会在法律中留下星罗棋布的缺漏和盲区,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法律都是千疮百孔的。”毫不例外,我国法律在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与限制方面亦存在缺陷,给这类案件的审理带来很多不便,因此有必要完善。如,把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予以保护、设立公民隐私权保护的例外、加快新闻立法步伐、加快信息公开法立法步伐、建立公众人物隐私曝光特许制度等。总之,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自我意识及法制观念亦不断增强,只有在法律上不斷完善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才能使公众人物的私人利益得到更多保障。

参考文献:

[1]曾宪义,王利明.民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730.

[2]王利明.人格权法新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488.

6.3保护个人隐私 篇3

1、尊重自己的隐私和他人的隐私,是我们人格尊严的体现。

2、个人隐私是指个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如个人某些独特的生理特性、心理活动、日记、电话、信件以及在自己的住宅里从事的个人活动等。

3、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

4、个人隐私权也叫个人私生活秘密权,是指公民希望隐瞒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别人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5、个人隐私权属于公民的人格权利,我国宪法、民法等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权。

6、个人隐私权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

7、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1)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致使他人的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2)邮政法规定: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拆阅他人信件。

(3)律师法规定:律师对于业务中接触到的个人隐私有保密责任等。

(4)我国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8、自觉尊重个人隐私权:

(1)尊重个人隐私权包括尊重自己的隐私权和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2)尊重自己的隐私权就是对自己的一些私人秘密不要到处宣扬,还包括运用法律制止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3)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包括:未经同意,不私看他人的信件或日记;不私自闯入他人住宅;不私自发布和传播他人的隐私等。

(4)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为了使自己健康成长,我们也应该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分享欢乐与苦恼,困惑的时候,应及时与老师、家长或亲密的朋友沟通,以获得成长所需要的经验和支持。

《隐私受保护》教学设计 篇4

(安徽省天长市汊涧中学 239321 宗 权)

【教学内容】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

【教材分析】本设计的课标依据是“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教材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公民隐私和隐私权的内涵;认识到尊重和维护隐私权的重要性;知道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表现;懂得用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以及侵犯隐私权承担的法律后果。【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清隐私和隐私权,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培养隐私的意识与观念,强化学生在隐私方面的责任与信誉意识。

2.能力目标:理解本课教学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保护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

3.知识目标:了解隐私的内涵,认识到尊重和保护隐私权的必要性。知道隐私权及其具体内容;澄清隐私即丑事等错误观念;懂得法律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了解个人隐私权受侵害时的法律救助方法及侵权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隐私的含义和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记录,烦死了。

芳草:我妈妈也老是在我上QQ时候对电脑旁张望,好像我在干什么坏事一样。

婷婷:她还跟我要QQ密码,不然就不让我上网。芳草:那怎么办啊,以后我都不敢确定是不是在和你聊天了,搞不好是你妈!

婷婷:哎,你说我怎么办? 讨论:QQ密码能给妈妈吗?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家长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他们的权力,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心里很想知道孩子上网在做些什么。但子女不是父母的附属物,其人格独立,他们有自己的心灵空间。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如果她不同意告诉密码,家长不应强求,因为强求孩子交出密码会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所以,家长应通过其它的方式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

师:刚才大家讨论的问题,这里就牵涉到隐私问题,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秘密,这就是隐私。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空间。以我们学生为例,我们的通信、日记、身体隐疾和家庭住址都属于隐私。以往我们对隐私的概念十分陌生,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识,将隐私与不光彩的一天,婷婷去好朋友小黄家玩,小黄把自己的日记拿给她看,还告诉了她一些小秘密,并让她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但婷婷是个十分外向的人,有时候会有一种冲动,把这些内容告诉别人,她又感到不该这样,很困惑。她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婷婷这样做是不可以的。朋友之间应该尊重对方的隐私,在他人隐私面前止步。生活中我们对别人的隐私应该少一点关心、少一点好奇、少一点打探、少一点干涉、少一点传播。如果朋友允许你进入其隐私领地时,你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诚信感。

四、什么是隐私权

播放视频:《盘点明星发飙》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yMTg2MDAw.html)

讨论:记者该不该在明星个人私生活上做文章?媒体播出这些八卦新闻是否构成侵权?侵犯何种权利?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一般而言,个人的收入和婚恋部分是他人隐私。媒体不应该在个人的私生活方面做文章。只有权利人才能公开或允许他人公开自己的隐私。但公众人物的隐私范围比一般人要小,因为社会公众有知情权。公众人物占有更多的社会财富,理应负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接受社会监督。因此,明星的年收入涉及社会分配和纳税问题,已经不属于个人隐私,媒体有权披露,而婚姻问题则属于个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品一、二中的公安人员做法是对的,小品三公安人员做法的错误的。小品一、三中的住宅主人的做法是对的,而小品二中的做法是错误的。隐私权的真谛就是私生活的安宁,保障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受侵扰,但公安人员因为案件的需要,依法执行搜查任务是法律许可的。

2.个人信息保密权

教师:我手里拿着的是邮递员刚刚送达某学生的信件,班主任发现这名学生最近成绩下降,怀疑她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有来往,想拆开信件看看。请问,班主任拆学生的信件是否合法?假如老师或父母拆看未满10周岁的学生或子女的信件,是否合法?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对自己的信件、电话、电子邮件等禁止他人查看或公开。老师不是法定的监护人,所以拆开学生的信件是不合法的。家长代拆未满10周岁子女的信件是合法的,因为未满10周岁的子女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家长代拆是保护其隐私权。

学生朗读教材P49“相关连接”。

六、依法维护隐私权

多媒体展示:《门前安监视探头侵犯邻居隐私须拆除》近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隐私权纠纷案。一审依法判决被告计国忠将安装在屋门上方的监视探头

2.语文老师把学生的日记用于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但如果有涉及学生隐私的内容则不可以)

3.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电话进行监听。(可以)4.大学生应聘。招工单位询问应聘者身高、婚否、年龄、家庭情况、通讯地址。(不可以)

5.学校公布学生的成绩排名。(不可以)

二、选择题:

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以下属于隐私的是(A)①身体缺陷 ②行李、书包 ③小偷行窃 ④家庭住址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下列行为属于侵犯我国公民的通信和通信秘密是(B)①父母查看子女储存在电脑上的电子邮件 ②班主任老师长期扣留学生信件 ③公安人员因国家安全的需要对出境信件予以检查 ④村干部拆阅劳改人员寄给家属的信件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下来行为属于合法搜查的是(A)

A司法机关为了执行任务,出示搜查证依法进入公民住宅搜查

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探析 篇5

摘要: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对个人隐私权安全性产生了巨大冲击。网络隐私权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内容,需要加以明确界定。美国和欧盟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是两种不同的模式,各有所长,值得借鉴。我国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基础薄弱,有待于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网络隐私权 行业自律 立法规制 民法典

【本文来源】:情报杂志 2004 年 第7 期

【本文作者】:吕益林 吴子贵

在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网络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商业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而网络交易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对个人数据的收集、利用、传输、公开和出售也由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已经成了互联网的社会信息化带来的最大困扰之一。诸如政府的电子侦察侵犯公民隐私权,需要对现有司法审查制度进行考察;“网络神探”引发侵犯隐私权的问题;网上公布病历的隐私问题;网上人才介绍,网上婚姻介绍所掌握的个人资料如何保护等等。鉴于此,如何既恰当地保护隐私权,又不妨碍网络的正常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制定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重点和难点。当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在理论上对隐私权进行研究,在立法、司法上对隐私权进行保护,而且这一趋势呈现出不断加强的势头。在我国,学者们对隐私权的研究起步较晚,立法不够完备。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作进一步的研究,显然在理论上、立法上以及对将来的实务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1.网络隐私权之界定

隐私这个词源于英文Privacy ,其原意为“隐退、静居、独处而不受干扰”。隐私,又称私人生活秘密或私生活秘密,是指私人生活安宁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私人信息保密不受他人非法搜集和公开等。而隐私权就是关于隐私的权利,这一权利延伸到网络及网络环境中,便产生了网络隐私权。而网络隐私权中的主要内容与网上个人资料有关。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规定,所谓个人资料,即指姓名、年龄、通讯地址、血型、种族等,还应包括个人的背景资料如个人文化程度、爱好、职业等。这一界定被大多数学者和网站普遍采用。一般情况下,这些个人资料收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识别,所以又称为个人识别资料。

目前尚没有明确的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学界对此是各有各的说法。我们认为,网络隐私权是指在网络交易过程中,公民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利用或公开的一种人格权。根据这个定义,网络隐私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在积极意义上,用户依法享有保持个人的生活安宁,保护个人信息秘密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即不受侵扰;二是在消极意义上,用户能够自由决定个人生活和个人信息的状况和范围,并能够对其进行利用,即个人对于其个人隐私应有主动积极控制支配的权利。具体而言,公民的网络隐私权应包括如下内容:

1.1知悉权 知悉权是网络隐私权的基本权利,是指用户不仅有权知道网站收集了哪些信息,以及这些信息的内容是什么,而且用户还有权知道这些信息将用于什么目的。当网络服务提供者搜集的是用户的个人信息资料时,用户就有权知道上述事项,否则这种知情权是不完整的,当然也就无法充分、正确地行使其他的隐私权利。

1.2选择权 用户的选择权主要体现在个人信息资料的收集和使用。在目前情况下,绝大多数网站所提供的服务都与用户付出的信息资料直接相连。如果用户不提供个人信息,或者不完全提供网站所需的全部

个人资料,就无法获得网站的绝大部分服务,甚至拒绝访问。这样不利于用户选择权的充分实现,所以选择权的真正实现尚待时日,尚需各方的共同努力。

1.3控制权 也称为支配权,是隐私权的核心。这一权利包括通过合理的途径访问个人资料,并针对错误的个人信息进行修改、补充、删除,以保证个人信息资料的准确、完整。网站向用户收集资料,其目的是要对该信息的利用。网站对个人信息资料合法、合理地利用,有利于网络环境的安定、有序以及公共利益的维护。

1.4安全请求权 用户有权要求网站采取必要的、合理的措施,保护用户个人资料信息的安全。不论网站所收集的是何种个人信息,只要涉及到网络隐私权,就必然与信息资料的安全问题有密切关系。不论是人为的信息泄露或被窃取,还是技术上的缺陷,操作上的失误致使信息资料或者数据丢失,都将严重地影响个人信息资料的正常使用和用户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所以个人信息资料的安全是网络隐私权制度的基础。

2.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比较分析

目前,针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由于各国政府对产业利益和个人隐私利益的权衡取舍的不同,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政策倾向:一为行业自律模式,另一为立法规制模式。美国由于注重维护网络信息产业发展,明显倾向于主张行业自律模式;而欧盟注重对于个人隐私权益的充分保护和尊重,自然主张立法规制模式。由于美国和欧盟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是比较完善的,为了借鉴他们的立法成果,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以上两种模式进行介绍和比较。

2.1美国行业自律模式 在对待网络以及有关产业方面,美国为了鼓励和促进网络产业的发展,一直对网络服务提供商实行比较宽松的政策。行业自律模式,即依靠网络服务者的自我约束和行业协会的监督来实现,制定法律和法规时力图寻找一个平衡点以协调保障用户隐私权与促进网络信息业发展和保证网络秩序安全稳定之间的关系。美国不主张通过严格的立法,为网络服务提供商施加过多的压力和义务,因为美国担心这样做会使整个网络和与之有关的产业遭受巨大的损失,从而对网络和与网络有关的产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果。如美国《公正信用报告法》(Fair Credit Act ,简称FCRA)规定金融业作为信息使用者收集与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均不需要经信息主体授权。

美国倾向于通过网络行业自律的模式来实现对网上非法搜集个人隐私材料的控制。这种模式最具特色也是最普遍的形式,是网络隐私认证计划,该计划要求那些被许可在网站上张贴其隐私认证标志的网站必须遵守在线资料收集的行为规则,并且服从多种形式的监督管理。目前,美国国内存在多种形式的网络隐私认证标志,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TRUSTe 和BBBonline。该计划的目的是唤起商家和消费者对隐私的注意,并且鼓励网站张贴隐私政策申明。其它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可以申请加入这一计划,其前提是遵守该计划的有关规定,履行该计划中为网络服务提供商在保护个人隐私权方面所规定的义务。

2.2欧盟立法规制模式 这是由国家和政府主导的模式,其基本做法是由政府通过制定法律的方式,从法律上确立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各项基本原则与各项具体的法律规定、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司法或者行政救济措施。欧盟在这方面的做法最具有代表性。1995 年欧盟就制定了“有关个人数据处理与自由流通隐私权保护的一般指令”,即《欧盟数据保护指令》。1996 年夏天,欧盟委员会把各国专家召集到总部开会协商,提出了发展互联网的基本原则,以“制定有关法律,既要能给予公民使用公共信息的权利,又要能够保证他们的隐私权”。1998 年10 月,欧盟制定的《网络私人资料保护办法》开始生效。这项法规实际上是1995 年的相关法规的延续,它十分严格地限定在传递和使用个人数据时必须遵守的规则。

欧盟主张立法规制模式,注重对于个人隐私权益的充分保护和尊重。在这种模式之下,通常是通过法律的具体规定对网络服务提供商在网上的各种各样的搜集用户数据和隐私的行为提出一定的限制,使网络服务提供商在网上搜集用户隐私材料的行为更规范,相对于用户来讲更透明,使网上用户的个人隐私更容易得到保护。然而,这一模式也有其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欧盟采用立法规制模式无疑使增加了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法定义务,无疑增加了以网络服务提供商为代表的整个信息产业的成本,甚至会损害信息产业的利益并阻碍网络的发展。

2.3两种模式的比较及协调 对美国而言,其采用行业自律模式明显有利于网络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但是,这一模式也存在不少的缺陷:a.对网络服务商的义务规定过于宽松,扩张了网络服务商的权利而降低了网络用户隐私权的保护程度,这就容易引发网络隐私权的侵权行为问题。b.这种模式缺乏保证规定实施的机制,而且对大量的没有加入这一模式中的公司来讲,起不到任何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因为这种模式完全建立在行业自律的基础之上,依靠网络服务提供商和与之有关的其它产业的自觉行动来保证这些规定的执行。

欧盟采取立法规制模式虽然有利于个人隐私权益的充分保护和尊重,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关于这一点前文已有阐述,在此就不再重复。

由于这两种隐私权保护模式的利益侧重点不同,必然导致美国与欧盟在隐私权保护上价值观的冲突。为了协调他们相互之间的矛盾,促进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流,双方最后决定建立“安全港机制”。在经过框架谈判和具体协商之后,欧盟与美国谈判代表在布鲁塞尔宣称,双方已就如何保护网络交易中的隐私在原则上达成协议。上述协议的达成意味着欧盟与美国双方可以在不考虑欧盟隐私条令的情况下从事网络活动。该条令使得欧盟当局有权终止那些没有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的企业的网上数据传输。根据目前已达成的总体协议,网上交易公司在收集个人信息时必须就相关信息的用途向用户发出通知,在该信息被用于除最初收集目的以外的其它目的时也须通知用户。

3.我国隐私权保护的立法现状

相比较而言,我国对隐私权的研究和重视都起步较晚,对公民隐私权的规定散见于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就此所作的司法解释之中。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第140 条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按照该条文的解释,侵害他人隐私权的,造成他人名誉权损害的,认定为侵害名誉权,追究民事责任,这是一个对隐私权保护的重要的司法解释。

可见,我国目前没有明确规定隐私权为一项具体的人格权,而是采用了间接的保护方式。隐私权与名誉权二者有密切关系,个人的隐私一旦被他人非法披露,不但会造成受害人的精神痛苦,而且也往往会招致社会评价的降低,从而损毁受害人的名誉。但是,名誉权与隐私权的区别是明显的:a.两者的权利客体不同。隐私权的客体是隐私,而名誉权的客体是名誉。名誉与隐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b.两者的权利主体不同。隐私权只有公民才能享有,而名誉权不仅公民享有,法人等其他民事主体也可以享有。c.两者的侵害方式不同。侵害隐私权的方式多为非法获取、传播有关他人的私生活的事实,干涉他人私生活等。而侵害名誉权的方式是无中生有,侮辱、诽谤等贬损他人的人格,从而使其名誉受到损害。d.两者的侵害结果。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肯定造成他人人格的贬损,从而降低他人的名誉;而侵害隐私权的结果,未必会造成他人的名誉的降低,甚至有些时候会提高他人的声誉。

由此可见,虽然隐私权与名誉权存在着以上不同点,而我国法律对隐私权却未做出明确规定,说明我国隐私权保护处于较低的标准,法律基础与环境是相当薄弱的,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4.建立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制度的构想

在世界各国纷纷承认隐私权的今天,我国立法不规定网络隐私权,这是一个严重的立法疏漏。加强立法,用法律手段保护网络隐私权不受侵犯,在立法方面应该重点着手以下工作:

4.1 在未来的民法典中明确隐私权法律地位 上文已经提到我国法律以间接方式来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具有很大缺陷的,所以应该改用直接保护方式,更有利于加大对隐私权侵害的救济程度。我国立法机关应对隐私权在法律上明确规定隐私权的内涵、外延及侵权的责任形式,这样保护隐私权才在法律上有明确的依据。

备受关注的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草案中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就是增加规定了隐私权并单列为一章,草案第七章第二十五条至二十六条规定: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隐私的范围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禁止以窥视、窃听、刺探、披露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我们认为,明确规定隐私权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有利于完善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对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民事法律制度,保护自然人、法人的民事权益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4.2制定专门网络隐私权法律制度 当然,仅有隐私权保护的一般性规定是不够的,还应制定专门法律来保护公民的网络隐私权。其中,应该详细规定公民网络隐私权的内容,具体应包括知悉权、选择权、控制权、安全请求权等;规定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尤其义务主体应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个人等;规定侵害网络隐私权行为的种类以及侵权行为的认定;规定隐私权侵权责任的承担以及各种补救措施,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对于造成受害人精神损害的,还应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在立法过程中,应当注意增加常规法律的技术性,即与高科技的网络技术相接轨。“立法者不懂技术, 技术人员又无权立法”,这就使得现行的一些网络法规与网络实际相脱节,根本没有可操作性可言,法律也就很难见到实效。所以,应该加强立法者与技术人员的相互沟通,以便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网络法规。另外,需要完善其他与公民隐私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之与一般性规定和专门法律规定相配套,能够更好地起到保护作用。因为我国的其它法律里面也有许多与隐私权有关的权利的具体内容和与之有关的权利的规定。这些规定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对于这些法律规定,我们应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对其中不适时的规定加以修正,使它们符合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2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北京:群众出版社,1997

3杨立新.关于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的几个问题.人民检察,2000;(3)

向《潜伏》学习保护隐私 篇6

1第一招:撒香灰

余则成每次出门前,都会在地毯上撒一些香灰,这样,一旦有人进来,就有可能在地板上留下足迹,余则成不仅知道有人进门,还能根据脚印顺滕摸瓜,查到来人的身份。李涯就是这样被余则成“逮”到的。

这一招,在现在看来,太小儿科了,而且也不适应于普通家庭。要通过脚印去找嫌犯,太不现实了。

但是,不主张学习并不代表完全没有作用,至少提醒我们出门时注意检查门是否关好,以免给坏人留下机会。

学习指数: 不推荐学习

2第二招:关窗帘

余则成警告翠平,家里的窗帘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完全拉开,随时随地会有人在监视他们。别以为这只是电影中危言耸听的事,也许,就在某个角落,有一只摄像头正对准着你的窗户。

学习指数:★★★★★

案例:夫妻隐私遭偷拍

为了方便工作,小陈夫妇在市中心租了一套房子居住。房子很宽敝,在18楼,家具齐全,价格也不贵,小陈夫妇俩跟捡到宝贝似地,欢天喜地地搬了家。

房子楼层高,空气好,尤其是晚上,凉风阵阵,特别舒服。小陈夫妇俩经常懒得拉窗帘,觉得这么高的房子,应该是很安全的。

有一天,小陈下班回家,发现有人从门缝里塞进来一个信封。小陈打开一看,是一张光盘,好奇之下,他用电脑打开了光盘,光盘里的内容将小陈吓得面无血色,竟然是他与妻子的性爱录像!

信封里还有一张纸条,上面说,如果小陈想索取到所有的光盘,就把2万元存入某个账号,钱收到后,自然会有人上门送光盘。

小陈夫妇经过反复考虑,还是报了警。警察很快破了案,原来,对面楼上一直有人在偷窥他们的生活,并录了像。虽然案子破了,但小陈夫妇的事情还是被周围的一些朋友知道了。偶尔,小陈的哥们会拿这事开玩笑,小陈觉得难堪极了。真后悔不拉窗帘。

防偷拍之要点

一、养成进门拉窗帘的好习惯。尤其是女性,拉好之后还要检查一下是否留有缝隙,往往被忽略掉的小缝隙会成为别人偷窥的渠道。

二、如果是在陌生的环境,比如宾馆或别人家里,洗澡时最好把浴室灯关掉,在外面留微弱的照明。

三、如果住宾馆,说话做事要注意,电话里重要的话尽量不说,以免被监听。余则成做得很好,打电话小心到极点,绝不给敌人捕捉到一丝破绽。

四、利用专业探测狗,来寻找偷窥偷拍的装置。

3第三招:烧文件

《潜伏》中,余则成每天晚上都要回家等电台指令,翻译完电文后,立刻从抽屉里拿出烟灰缸、火柴,将电文烧成灰烬。

不得不佩服余则成的细致,不给敌人留任何蛛丝马迹,这也是余则成能够多次化险为夷的原因之一。

学习指数:★★★★★

案例:天啦,我被曝光了

于小姐最近频频接到各种电话,刚买了房,立刻就有装修公司的电话打进来,推荐装修材料,而且,对方好像她的老朋友似地,对她十分了解,她家有几口人,做什么工作,老家在哪里、个人爱好……简直是什么都知道。时间一长, 于小姐吓坏了,感觉自己完全被曝光,不知道别人还知道她什么隐私呢。于小姐不断地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天,姐姐到她家来玩,于小姐把一堆打印资料塞进垃圾桶的动作引起了姐姐的注意,忙问于小姐是不是经常将一些打印材料直接扔进垃圾桶,于小姐点头称是。姐姐说:“这就对了,肯定你不小心把打印的个人资料也直接扔了,被不怀好意的人拿到手,提供给一些商家了。”于小姐想想真对,自己常常将在外面填的表拿回家里,用完后直接扔垃圾桶处理。

在姐姐的建议下,于小姐换了手机号码,买了一台碎纸机,用完的资料打碎了再扔。果然,于小姐再也没有接到过各种推销电话。

谁“偷”了我们的个人资料?

生活中,需要留下自己身份证资料、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的事比比皆是,除了办理相关登记、金融等业务时必须出示外,还有部分会所、网站、现场活动等也需要出示或登记相关信息,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确认身份,但同时也暴露了我们的个人资料。

避免泄密怎么办?

1.填一些不是很重要的表格时,尽量不要把个人信息填得太全太真,真假参半,这样就算泄漏了也不用担心。

2.如果是跟中介公司打交道,那更要小心,中介随时可能把你的个人资料“出售”。而且,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流动性很大,个人消息很可能随着工作人员的流动而到处流动。所以,要多一个心眼,最好临时买一个电话卡,专门用于跟中介交易时用,交易完成后,就不再使用这个电话。

3.不贪小便宜,不少企业如中介公司、保险公司都会定期在社区内派发一些小礼物或免费资料,而参加这些活动的前提就是要留下自己的个人资料。因此,如果你不想自己的资料被泄露,就不要贪这样的小便宜。

网络防狼

1.无论是在哪上网,都要注意,使用电子信箱后,一定要点击页面上的“退出”键,千万不要直接关掉页面或直接从这个页面转到其他网站,以避免他人通过历史记录直接进入你的电子信箱浏览。

2.如果你使用了QQ等聊天工具的话,在关闭这些软件之前,一定要把其中的聊天记录彻底清理干净,如果你使用的是MSN Messenger,那一定不要保存聊天记录。

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探析 篇7

?? 摘要: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对个人隐私权安全性产生了巨大冲击。网络隐私权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内容,需要加以明确界定。美国和欧盟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是两种不同的模式,各有所长,值得借鉴。我国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基础薄弱,有待于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网络隐私权 行业自律 立法规制 民法典

??在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网络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商业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而网络交易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对个人数据的收集、利用、传输、公开和出售也由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已经成了互联网的社会信息化带来的最大困扰之一。诸如政府的电子侦察侵犯公民隐私权,需要对现有司法审查制度进行考察;“网络神探”引发侵犯隐私权的问题;网上公布病历的隐私问题;网上人才介绍,网上婚姻介绍所掌握的个人资料如何保护等等。鉴于此,如何既恰当地保护隐私权,又不妨碍网络的正常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制定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重点和难点。当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在理论上对隐私权进行研究,在立法、司法上对隐私权进行保护,而且这一趋势呈现出不断加强的势头。在我国,学者们对隐私权的研究起步较晚,立法不够完备。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作进一步的研究,显然在理论上、立法上以及对将来的实务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1.网络隐私权之界定

??隐私这个词源于英文Privacy ,其原意为“隐退、静居、独处而不受干扰”。隐私,又称私人生活秘密或私生活秘密,是指私人生活安宁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私人信息保密不受他人非法搜集和公开等。而隐私权就是关于隐私的权利,这一权利延伸到网络及网络环境中,便产生了网络隐私权。而网络隐私权中的主要内容与网上个人资料有关。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的规定,所谓个人资料,即指姓名、年龄、通讯地址、血型、种族等,还应包括个人的背景资料如个人文化程度、爱好、职业等。这一界定被大多数学者和网站普遍采用。一般情况下,这些个人资料收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识别,所以又称为个人识别资料。

??目前尚没有明确的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学界对此是各有各的说法。我们认为,网络隐私权是指在网络交易过程中,公民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利用或公开的一种人格权。根据这个定义,网络隐私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在积极意义上,用户依法享有保持个人的生活安宁,保护个人信息秘密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即不受侵扰;二是在消极意义上,用户能够自由决定个人生活和个人信息的状况和范围,并能够对其进行利用,即个人对于其个人隐私应有主动积极控制支配的权利。具体而言,公民的网络隐私权应包括如下内容:

??1.1 知悉权 知悉权是网络隐私权的基本权利,是指用户不仅有权知道网站收集了哪些信息,以及这些信息的内容是什么,而且用户还有权知道这些信息将用于什么目的。当网络服务提供者搜集的是用户的个人信息资料时,用户就有权知道上述事项,否则这种知情权是不完整的,当然也就无法充分、正确地行使其他的隐私权利。

??1.2 选择权 用户的选择权主要体现在个人信息资料的收集和使用。在目前情况下,绝大多数网站所提供的服务都与用户付出的信息资料直接相连。如果用户不提供个人信息,或者不完全提供网站所需的全部个人资料,就无法获得网站的绝大部分服务,甚至拒绝访问。这样不利于用户选择权的充分实现,所以选择权的真正实现尚待时日,尚需各方的共同努力。

??1.3 控制权 也称为支配权,是隐私权的核心。这一权利包括通过合理的途径访问个人资料,并针对错误的个人信息进行修改、补充、删除,以保证个人信息资料的准确、完整。网站向用户收集资料,其目的是要对该信息的利用。网站对个人信息资料合法、合理地利用,有利于网络环境的安定、有序以及公共利益的.维护。

??1.4 安全请求权 用户有权要求网站采取必要的、合理的措施,保护用户个人资料信息的安全。不论网站所收集的是何种个人信息,只要涉及到网络隐私权,就必然与信息资料的安全问题有密切关系。不论是人为的信息泄露或被窃取,还是技术上的缺陷,操作上的失误致使信息资料或者数据丢失,都将严重地影响个人信息资料的正常使用和用户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所以个人信息资料的安全是网络隐私权制度的基础。

 

??2.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比较分析

??目前,针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由于各国政府对产业利益和个人隐私利益的权衡取舍的不同,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政策倾向:一为行业自律模式,另一为立法规制模式。美国由于注重维护网络信息产业发展,明显倾向于主张行业自律模式;而欧盟注重对于个人隐私权益的充分保护和尊重,自然主张立法规制模式。由于美国和欧盟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是比较完善的,为了借鉴他们的立法成果,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以上两种模式进行介绍和比较。

??2.1 美国行业自律模式 在对待网络以及有关产业方面,美国为了鼓励和促进网络产业的发展,一直对网络服务提供商实行比较宽松的政策。行业自律模式,即依靠网络服务者的自我约束和行业协会的监督来实现,制定法律和法规时力图寻找一个平衡点以协调保障用户隐私权与促进网络信息业发展和保证网络秩序安全稳定之间的关系。美国不主张通过严格的立法,为网络服务提供商施加过多的压力和义务,因为美国担心这样做会使整个网络和与之有关的产业遭受巨大的损失,从而对网络和与网络有关的产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果。如美国《公正信用报告法》( Fair Credit Act ,简称FCRA) 规定金融业作为信息使用者收集与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均不需要经信息主体授权。

??美国倾向于通过网络行业自律的模式来实现对网上非法搜集个人隐私

材料的控制。这种模式最具特色也是最普遍的形式,是网络隐私认证计划,该计划要求那些被许可在网站上张贴其隐私认证标志的网站必须遵守在线资料收集的行为规则,并且服从多种形式的监督管理。目前,美国国内存在多种形式的网络隐私认证标志,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TRUSTe 和BBBonline 。该计划的目的是唤起商家和消费者对隐私的注意,并且鼓励网站张贴隐私政策申明。其它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可以申请加入这一计划,其前提是遵守该计划的有关规定,履行该计划中为网络服务提供商在保护个人隐私权方面所规定的义务。

??2.2 欧盟立法规制模式 这是由国家和政府主导的模式,其基本做法是由政府通过制定法律的方式,从法律上确立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各项基本原则与各项具体的法律规定、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司法或者行政救济措施。欧盟在这方面的做法最具有代表性。1995 年欧盟就制定了“有关个人数据处理与自由流通隐私权保护的一般指令”,即《欧盟数据保护指令》。 年夏天,欧盟委员会把各国专家召集到总部开会协商,提出了发展互联网的基本原则,以“制定有关法律,既要能给予公民使用公共信息的权利,又要能够保证他们的隐私权”。 年10 月,欧盟制定的《网络私人资料保护办法》开始生效。这项法规实际上是1995 年的相关法规的延续,它十分严格地限定在传递和使用个人数据时必须遵守的规则。

??欧盟主张立法规制模式,注重对于个人隐私权益的充分保护和尊重。在这种模式之下,通常是通过法律的具体规定对网络服务提供商在网上的各种各样的搜集用户数据和隐私的行为提出一定的限制,使网络服务提供商在网上搜集用户隐私材料的行为更规范,相对于用户来讲更透明,使网上用户的个人隐私更容易得到保护。然而,这一模式也有其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欧盟采用立法规制模式无疑使增加了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法定义务,无疑增加了以网络服务提供商为代表的整个信息产业的成本,甚至会损害信息产业的利益并阻碍网络的发展。

2. 3 两种模式的比较及协调 对美国而言,其采用行业自律模式明显有利于网络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但是,这一模式也存在不少的缺陷:a. 对网络服务商的义务规定过于宽松,扩张了网络服务商的权利而降低了网络用户隐私权的保护程度,这就容易引发网络隐私权的侵权行为问题。b. 这种模式缺乏保证规定实施的机制,而且对大量的没有加入这一模式中的公司来讲,起不到任何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因为这种模式完全建立在行业自律的基础之上,依靠网络服务提供商和与之有关的其它产业的自觉行动来保证这些规定的执行。

??欧盟采取立法规制模式虽然有利于个人隐私权益的充分保护和尊重,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关于这一点前文已有阐述,在此就不再重复。

??由于这两种隐私权保护模式的利益侧重点不同,必然导致美国与欧盟在隐私权保护上价值观的冲突。为了协调他们相互之间的矛盾,促进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流,双方最后决定建立“安全港机制”。在经过框架谈判和具体协商之后,欧盟与美国谈判代表在布鲁塞尔宣称,双方已就如何保护网络交易中的隐私在原则上达成协议。上述协议的达成意味着欧盟与美国双方可以在不考虑欧盟隐私条令的情况下从事网络活动。该条令使得欧盟当局有权终止那些没有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的企业的网上数据传输。根据目前已达成的总体协议,网上交易公司在收集个人信息时必须就相关信息的用途向用户发出通知,在该信息被用于除最初收集目的以外的其它目的时也须通知用户。

 

??3.我国隐私权保护的立法现状

??相比较而言,我国对隐私权的研究和重视都起步较晚,对公民隐私权的规定散见于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就此所作的司法解释之中。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第140 条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按照该条文的解释,侵害他人隐私权的,造成他人名誉权损害的,认定为侵害名誉权,追究民事责任,这是一个对隐私权保护的重要的司法解释。

??可见,我国目前没有明确规定隐私权为一项具体的人格权,而是采用了间接的保护方式。隐私权与名誉权二者有密切关系,个人的隐私一旦被他人非法披露,不但会造成受害人的精神痛苦,而且也往往会招致社会评价的降低,从而损毁受害人的名誉。但是,名誉权与隐私权的区别是明显的:a. 两者的权利客体不同。隐私权的客体是隐私,而名誉权的客体是名誉。名誉与隐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b. 两者的权利主体不同。隐私权只有公民才能享有,而名誉权不仅公民享有,法人等其他民事主体也可以享有。c. 两者的侵害方式不同。侵害隐私权的方式多为非法获取、传播有关他人的私生活的事实,干涉他人私生活等。而侵害名誉权的方式是无中生有,侮辱、诽谤等贬损他人的人格,从而使其名誉受到损害。d. 两者的侵害结果。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肯定造成他人人格的贬损,从而降低他人的名誉;而侵害隐私权的结果,未必会造成他人的名誉的降低,甚至有些时候会提高他人的声誉。

??由此可见,虽然隐私权与名誉权存在着以上不同点,而我国法律对隐私权却未做出明确规定,说明我国隐私权保护处于较低的标准,法律基础与环境是相当薄弱的,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4.建立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制度的构想

??在世界各国纷纷承认隐私权的今天,我国立法不规定网络隐私权,这是一个严重的立法疏漏。加强立法,用法律手段保护网络隐私权不受侵犯,在立法方面应该重点着手以下工作:

??4.1 在未来的民法典中明确隐私权法律地位 上文已经提到我国法律以间接方式来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具有很大缺陷的,所以应该改用直接保护方式,更有利于加大对隐私权侵害的救济程度。我

国立法机关应对隐私权在法律上明确规定隐私权的内涵、外延及侵权的责任形式,这样保护隐私权才在法律上有明确的依据。

??备受关注的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草案中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就是增加规定了隐私权并单列为一章,草案第七章第二十五条至二十六条规定: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隐私的范围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禁止以窥视、窃听、刺探、披露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我们认为,明确规定隐私权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有利于完善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对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民事法律制度,保护自然人、法人的民事权益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4.2 制定专门网络隐私权法律制度 当然,仅有隐私权保护的一般性规定是不够的,还应制定专门法律来保护公民的网络隐私权。其中,应该详细规定公民网络隐私权的内容,具体应包括知悉权、选择权、控制权、安全请求权等;规定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尤其义务主体应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个人等;规定侵害网络隐私权行为的种类以及侵权行为的认定;规定隐私权侵权责任的承担以及各种补救措施,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对于造成受害人精神损害的,还应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在立法过程中,应当注意增加常规法律的技术性,即与高科技的网络技术相接轨。“立法者不懂技术, 技术人员又无权立法”,这就使得现行的一些网络法规与网络实际相脱节,根本没有可操作性可言,法律也就很难见到实效。所以,应该加强立法者与技术人员的相互沟通,以便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网络法规。另外,需要完善其他与公民隐私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之与一般性规定和专门法律规定相配套,能够更好地起到保护作用。因为我国的其它法律里面也有许多与隐私权有关的权利的具体内容和与之有关的权利的规定。这些规定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对于这些法律规定,我们应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对其中不适时的规定加以修正,使它们符合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 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2 张新宝.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北京:群众出版社,

3 杨立新. 关于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的几个问题. 人民检察, ; (3)

4 曹亦萍. 社会信息化与隐私权保护. 政法论坛,1998 ; (1)

病案室保护患者隐私的措施 篇8

一、加强病案保护

1、严格执行借阅、复印规定,复印病历一律填写申请单并出示相关证明或委托人证明方可办理。

2、本院医务人员进行科研教学在病案室阅读不得外借,因特殊情况需要外借时需要经医务科批准并办理借阅手续。

3、病案管理人员不得擅自开放或扩大病案利用接触范围。

4、未经患者同意,病案不允许他人或组织阅读。

5、监督科研人员在临床医学报告及研究中,未经患者本人同意不得用患者的真实姓名片对外公开报道,也不得作为文学作品的方式报道。

二、加强病案监督

1、加强病案管理,严格按规定收集、理、档,防止病案丢失,造成患者隐私的泄露。同时对病案要进行分类管理,在利用时也应区别对待。

2、维护病案安全、不允许任何组织、人纂改病案内容和外形特征,也不允许任何个人随意“鉴别”病案。

3、加强监督管理,由专人负责,明确监督职责,规范依法监督的程序和方法,要定期进行检查、对于违法行为,要采取及时纠正,并按情节严重程度给予不同的处罚,对给单位或患者造成严重损失的要从重处罚,甚至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保护隐私,Verizon不及格 篇9

奥巴马手机信息被盗再次引发人们对个人数据安全问题的关注,保存有个人数据的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在过度保护和松散的内部管理之间找到平衡。

这几天,有一条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

11月24日,移动运营商Verizon的总裁兼CEO Lowell McAdam对外发表声明,向新当选的总统巴拉克•奥巴马致歉。原因在于,Verizon发现几名员工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偷看了奥巴马的个人手机账户,并将该账户的通话记录等信息拷贝了下来。

事实上,这不是最近爆出的关于总统隐私泄漏的第一条新闻了。今年3月,就有人们发现政府机关承包商偷看了当时3个热门总统竞选人——希拉里、麦凯恩和奥巴马,以及其他一些公众人物的护照信息。

接着,我们又听说有黑客渗透进了麦凯恩和奥巴马的宣传网站和白宫的网络; 麦凯恩的助手Sarah Palin的雅虎账户也被一名大学生黑客攻击。

这次Verizon的事件让我不禁担心,新总统在2009年1月20日就职后,是否能够安全地使用“黑莓”手机?看来我们有必要把个人数据安全再次提到一定的高度了。

关于隐私安全的话题永远都是公众讨论的焦点,确保自己数字信息的安全永远是对个人来说最为重要的问题。信用卡和银行网站自不必说,现在,IT企业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Google、Facebook及苹果等都很关注个人信息的问题。

根据声明,Verizon在第一时间给所有浏览过该账户的员工——不论是否经过授权——安排了带薪休假,以接受调查和处理。幸运的是,这次事件并没有造成巨大影响和损失。奥巴马的这个账户在几个月前已经停机了。而且,根据记录,与该号码绑定的手机是一款简单的语音翻盖手机,不是“黑莓”之类能收发邮件或处理其他数据的智能手机。

不过,这让我们必须正视个人数据,特别是涉及隐私的数据安全的问题了。我们正越来越多地将个人信息托付给不同的机构,他们拥有的能够浏览任何个人信息的权限,的确令人担忧。到目前为止,似乎没有人能够免于这种威胁,企业防火墙面对那些本身就在墙内的不可信的人根本毫无作用。

现在的技术水平,对这个问题无能为力。惟一的办法,就只有依靠道德的约束。可惜这一点上,Verizon没能及格。而这也很可能引发人们对数据安全的信任危机。

保护隐私议论文范文 篇10

写论文时,有时要用IE浏览器上网找资料,碰到合适的网页内容,想直接复制其中一段,引用到自己文章中,但是,往往有些页面是加密浏览的,要么会锁定右键菜单,要么不允许拖动扩选部分复制内容。对于这种浏览中无法引用页面内容的限制,虽然可以给IE装一个解密插件解决问题,但对于临时查询并引用页面内容来说,虽然不够方便。其实,只要我们安装了Word,就可以临时复制加密页面,随意引用其中的内容了,

方法很简单:

首先,复制加密页面地址。用IE浏览器访问的页面,这时候我们看到页面内容是无法部分选择的。等浏览器地址栏中的地址显示后,拖拽全选地址栏中的网页地址,弹出右键菜单并复制。

其实,打开Word,点击左上角的按钮打开,然后在弹出的文件名一项中,将前面一步加密页面地址粘贴进来,点击打开按钮,稍待片刻,即可用Word打开该加密页面。

现在再在Word里面看看,加密网页的任何文字和图片,都可以正常的框选、复制和粘贴了,引用加密网页的问题解决了。

教师要保护学生的隐私权2015 篇11

隐私权作为人身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愈加被人们所重视,然而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势必同其另一项基本权利--知情权发生冲突.因此,应从利益衡量和遵循人格尊严的角度出发来协调隐私权与知情权的矛盾,合理地解决两种权利的冲突.学生的隐私权经常会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权发生冲突。教师因工作关系或多或少都会掌握到学生的个人信息.如班主任对学生档案的管理.教师在教学中接触到学生的考试分数.教师家访了解到学生家庭情况.等等教育必须做到因材施教,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就必须先了解学生。尽可能全面深入且不断了解和研究学生.如学生的身体情况、行为习惯、智力水平、情感世界、家庭背景、父母职业及社会关系等,这些都可能成为教育学生的契机。可以说,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以了解学生为基本前提的.只有如此,教师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为此.教师的教育教学权很可能与学生的隐私权发生冲突。

那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为什么会屡有教师侵犯未成年学生隐私权现象出现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在教育领域内保护未成年学生隐私权有其特殊性。一方面,隐私涉及的往往是学生个人生活中最隐秘的部分,每个学生都有不愿为人所知的秘密,都希望拥有一个安全自由的空间,不愿意自己的部分个人信息和其他私人事务让教师及同学知道、公开和传播,其结果是让教师较少知道乃至不能了解他的隐私。另一方面,教师因业务关系,或多或少都会了解掌握到学生的个人信息,如班主任对学生档案的管理,教师在教学中接触到学生考试分数,教师家访了解到学生家庭情况等等。教育必须因材施教。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尽可能全面深入且不断了解和研究学生,如学生的身体情况、行为习惯、智力水平、情感世界、家庭背景、父母职业及社会关系等,这些都可能转成为教育学生的契机。可以说,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以了解学生为基本前提的,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进行有效的教育。从这一点上看,学生的个人世界似乎不存在教师不可以涉足的任何角落,这使得未成年学生隐私权与教师管教权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对立。其次,教师尊重保护学生隐私的意识不强。虽然教师管理工作意味着教师出于工作需要可以通过正当、合法途径掌握学生的部分隐私,但是教师个人不得随意传播或泄露学生个人隐私,否则也构成侵权。然而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在不少教师眼中,未成年学生的隐私权是个模糊的概念。工作中往往由于教育方法不当,教师们有意无意地公开或传播了学生隐私。许多教师认为,未成年学生年龄尚小,不知轻重利害且不能完全自控,其行为应受到师长的监护,无所谓隐私不隐私。再次,我国教育法规中对未成年学生的隐私保护范围的规定还有较大空白。《教师法》第8条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条规定: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第15条规定: “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第30条规定: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第31条规定: “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开拆。”这些条款较为原则,除了对学生信件的规定较为明确外,对学生的其他隐私权及教师日常管理工作没有作出清晰界定,很难看出未成年学生隐私权应当获得怎样的保护,使教师难以把握。一旦落实到有关学生隐私的具体问题,往往是教师各行其是。如何保护学生的隐私,全靠教师本人的理解。法律意识、现代教育意识强的教师,会做得好一些;反之,则做得差一些。依法保护学生隐私变成了依教师个人理解来尊重、保护学生隐私,因而未成年学生的隐私权也无法得到真正保障。

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爱默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我认为这种尊重首先就在于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个性的“完全平等的人”,而不仅仅是被管理的对象。自尊的需求是人的天性,尊重学生不仅仅是给他一个所谓的面子,而是懂得学生对尊重的迫切需要。尊重学生可以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实质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身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给学生反省的空间,给学生一点私密空间,尊重学生的隐私,我们与学生的关系才会更和谐、更融洽。那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尊重保护学生的隐私权呢?

第一: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教师职业法律素质

如何提高教师保障未成年学生隐私权的自觉性和增强其法律意识呢?笔者认为,在师范院校及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开设教育法学及相关课程,系统学习与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相关的法律知识,这是提高教师职业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学法知法,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和案例教学,使师范生及教师认识到未成年学生作为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就人格而言,他们有与成年人一样的隐私权,从而在今后的教育管理中,能够意识、尊重、保护未成年学生的隐私权益。

第二:制定完善相关法规,保护未成年学生隐私权

由于法规不完善,在发生相关纠纷时,社会舆论往往又对教师批评颇多,使一些教师感到十分委屈,认为自己即使是侵犯学生隐私,也是为了扼制学生所出现的不良苗头,都是为学生好。有的老师更是怨声载道,说现在的学生懂得多不听话不好教,管得过多,有侵权之嫌;管得过少,有失职之过。这种两难处境,是如今让中小学教师颇感头痛的问题。因此,可考虑通过立法将一些问题加以明确。其一,对未成年学生隐私权的内容及相应教师的权限予以具体化。对于学生的私人日记信件及学生的身体自由等,教师不得刺探、干预、侵扰学生隐私,而对于学生的档案、家庭背景、交友情况和身体疾患等,由于教育工作及维护学生自身利益需要,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部分隐私,但不得公开或传播。其二,明确侵犯学生隐私权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明确教师侵犯学生隐私权应当承担什么责任,被侵犯隐私的学生又如何获得权利救济等等,以矫正教师侵犯学生隐私的行为,使学生的隐私权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切实的保障。

第三:以人为本,教育与保护两手抓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健康成人,因而对学生的隐私权的保护须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中小学生处于发展阶段,其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有限,在接纳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会被消极因素所迷惑,如若没有教师的及时阻拦和引导,他们将付出沉重的成长代价,多走弯路甚至会走歪路毁掉一生。教师行使管教权,并不必然构成侵犯学生的隐私权。学生要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并不是说学生绝对不让教师介入自己的隐私。教师对学生进行管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学生的权益,未成年学生享有隐私权也是为了保护自身的权益。在日常教学及管理中,教师应转变教育方法,处处尊重未成年学生的权利和尊严,主动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谈。同时,教师应时时注意保护学生隐私,严守学生秘密,未经允许不随便披露学生隐私,维护师生间的信任。

第四:教师教学活动要遵循一个“度”

教师该如何行使教育教学权,才能既提高教育效果.又不侵犯学生的隐私权呢?这既牵涉学生隐私权的“度”,又涉及教师教学活动的“度”。一言以蔽之,就是学生隐私权与教师教育教学权的协调问题。我认为,这种协调可以从教师获取隐私信息的手段与对信息的使用两方面着手。其一,教师获取学生个人信息的手段应合法教师获取信息的手段受到的制约应该更多.在这方面教育教学权要让位于学生的隐私权教师可以通过谈心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说出相关的信息.或者通过与家长的交流获取相关信息。教师要获得影响学生学习的信息.就要特别注意获得隐私信息的手段,可以采用谈心、告知家长的方式。其二.教师对隐私信息的使用要合法。教师接触到、获得的学生隐私信息,如果与教育教学权无关.就应当保密。即使要服务于教育教学权,教师也应当尽可能地注意使用方式与范围,在必要的范围内公布.使隐私权与知情权达到一定程度的协调。如满足家长的知情权.可以向家长披露:满足教学群体的知情权.可以向相关任课教师披露以考试分数为例。

上一篇:股份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下一篇:法制教育报告会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