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重点专科建设

2024-12-01

普外科重点专科建设(通用8篇)

普外科重点专科建设 篇1

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普通外科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是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医疗卫生领先学科,是医院最早发展的科室,分为A、B、C、D四个病区。1998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定为自治区肝、胆、胰疾病治疗中心。2002年、2009年先后二次被评为自治区领先学科。在自治区率先独立完成活体小肠移植、胰肾联合移植、肝移植等新业务,填补了自治区多个领域的空白。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132人,床位200张、四个护理单元,年手术量6000余例,临床患者多来源于内蒙古中西部区域、环内蒙古地区山西、陕西、河北区域以及蒙古国区域等。普通外科亚专业分类齐全,是集医疗、教学与科研全面发展的学科。普通外科划分为肝脏外科、胆胰外科、胃肠外科、腺体外科(甲状腺、乳腺)和血管外科等专业。

【普外科A区】

普外科A区专业方向定位于胃肠道肿瘤、肛周疾病、腹外疝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在医院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经过全体科室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科室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进步,现在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专业科室。

普外科A区现有成员34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4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4名,主治医师(讲师)3名,住院医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7名,护士10名,助理护士4名。包括博士4名,硕士6名。

目前设置床位50张,并设有单元复苏室,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和专业护理人员,年手术例数1350人次左右,中等以上手术占70%以上。

科室承担着学院教学及临床实习任务。科室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每年培养3到5名硕士研究生。在科研方面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项、其他课题4项,科室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0多篇,获自治区科技成果奖二项。2002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授予“领先学科”。2005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被卫生部评为全国优质护理示范病房。

胃肠外科是该区的专业特色,除常规开展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空肠代胃术、直肠癌根治术,目前广泛开展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手术、保留植物神经功能的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根治术、PPH手术等新业务。普外科A区是自治区内较早开展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单位,现已完成各类疝修补术近1200余例。我科在肛周疾病(包括内外痔、肛周脓肿、肛裂、肛瘘)的治疗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于顽固性便秘的治疗也进行了深入的临床研究与诊断治疗。普外科A区在自治区率先独立完成活体小肠移植、胰肾联合移植、肝移植等新业务,填补了自治区多个领域的空白。随着微创外科的快速发展,科室已经开展了腹腔镜胃癌根治、结直肠癌根治术以及腹腔镜疝修补术。近年来开展复杂肠瘘、胰瘘等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及手术治疗。

【普外科B区】

普外科B区是乳腺、甲状腺外科,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拥有乳腺微创手术和活检系统、γ射线探测仪、乳管镜、乳腺钼靶摄像机等最先进的诊疗设备。在自治区率先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业务,手术量大,并发症少,深受患者赞誉。现有医护人员22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5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4名、主治医师2名。开放床位50张,年平均手术近2000余例,其中乳腺癌根治术500余例,甲状腺癌根治术400余例,其他各种甲状腺、乳 腺手术1000余例。

该区集乳腺、甲状腺疾病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高水平诊疗、研究中心。已开展的诊疗项目包括:早期乳腺癌穿刺诊断术,保乳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及功能性腋淋巴结清扫术,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乳腺癌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微创手术,乳房整形再造术;甲状腺微创手术治疗。乳腺癌、甲状腺癌规范化外科治疗及个体优化等综合治疗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在科研方面重点研究领域为:乳腺癌干细胞,乳腺癌化疗药物耐药性与逆转,乳腺癌蛋白质组及新的标志物,乳腺癌、甲状腺癌分子靶向治疗新方法,乳腺癌保乳术后生物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等。

【普外科C区】

普外科C区临床医疗工作涵盖了肝脏外科、胆道外科、胰腺外科、移植外科、腹腔镜外科与外科营养等专业。1998年,“内蒙古自治区肝胆胰外科诊断治疗中心”挂牌于该病区。

该区拥有50张病床,目前有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4人,硕士生导师5人,拥有博士学位者7人,硕士学位者5人,在日本作访问学者3人,具有很强的技术力量。拥有腹腔镜手术设备2套,术中超声设备1套及电子胆道镜1套。

该科还承担了医学院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住院医生的教学与培训任务。近十年获省、市级及学校各类成果奖10多项,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年,近五年发表SCI收录论文10篇。

该区以肝胆胰腺外科为特色,擅长疑难杂症的外科诊治。近年来开展了许多高难度的复杂外科手术,如左、右半肝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癌切除术、胆囊癌根治切除术、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引流手术,术中、术后胆道镜取石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门 静脉高压症的分流和断流手术、各种复杂的胆肠吻合手术、肝移植手术等。

【普外科D区】

普通外科D区(肝胆胰腺及血管外科病区),成立于2006年2月。科室人员总数31名。医疗人员14名,分别为教授(主任医师)4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3名,讲师(住院医师)1名。护理人员17名;其中为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7名,护士6名。具有博士学位医生3名,硕士学位医生7名。

病区目前设有50张床位,年手术例术1500人左右,中等以上手术占70%。科室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现承担自治区科研课题4项,发表论文60余篇。获自治区科技成果奖三项。

近年来成功开展了急性胰腺炎治疗、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胰管空肠吻合,左、右半肝切除、肝门部高位胆管癌根治术、肝尾叶肿瘤切除联合半肝切除术;微创外科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肝囊肿开窗引流和急腹症诊断治疗等。近年来开展术中胆道镜探查取石,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等新业务。血管外科开展布-加综合征、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覆膜支架植入、颈动脉体瘤和腹主动脉瘤切除术、四肢动脉闭塞症等血管支架和搭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下肢大隐静脉腔内激光治疗等技术。

学科带头人——董培德

董培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普通外科及外科教研室主任。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医科大学,2001年担任医务科主任,2003年担任普通外科副主任,2005年任普通外科主任,2007年任外科教研室主任、普通外科主任。从事普通外科工作30年,2000年后主要从事胃肠道肿瘤的诊治,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开展胃癌D2根治术、D3根治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以及中低位直肠癌保留植物神经功能手术,年手术量近500余例。自担任普通外科主任以来,以学科发展为第一要务,确立肝脏、胰胆、胃肠、甲乳、血管外科发展方向,并于2007年付诸实施,促使普通外科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快速提升。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先后选送人员到美国、英国、日本、台湾等地区著名医院进修学习;至2011年底,引进博士11名,完成各学科人才梯队建设。2005年后组织实施活体部分小肠移植、肝移植、胰肾联合移植等尖端手术,全力支持亚专科开展和引进新技术、新业务。重 视学术研究,主办和承办了第十三届全国胆道外科学术会议、全国胃癌D2手术推广会、中俄蒙第一届普通外科学术研讨会等多种学术会议,发表有学术价值论文50余篇。已经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和内蒙古医学会科技三等奖二项。专科查房40次,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40次。

学科带头人——孟兴凯

孟兴凯,男,汉族,196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教授、主 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从事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近30年,在医教研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卫生科技突出贡献奖一等奖及内蒙古医学院科技先进工作者一等奖、2011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为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入选“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

主刀完成各类肝胆胰及其他普外手术500余例/年,尤其擅长肝胆胰外科危重、疑难疾病的诊疗。在内蒙古自治区首次实施背驮式肝移植手术,填补自治区该领域的空白。开创并能熟练的完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及复杂胆道损伤修补手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肝脏巨大肿瘤切除术、肝脏高危区(尾叶、第一、第二肝门)巨大肿瘤手术以及胰腺肿瘤的标准及扩大根治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作为普外科学科带头人,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副主编和参编学术著作5部。近5年,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获得省部级、厅局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其中,2010年,作为主持人,研究成果《脾切除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的实验研究》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普外科重点专科建设 篇2

1 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意义

临床重点专科聚集了医院人才、技术、科技和设备设施等优势资源,是医院生存发展的中坚力量。临床重点专科作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能够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知识储备、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对医院其他专科的建设具有积极的辐射和示范作用[1]。重点专科的数量和水平直接反映了一所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在行业内所处地位。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利于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有利于医院内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有利于全面提升服务质量[2]。因此,加强重点专科的遴选、建设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以创建研究型学科为抓手实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2.1 研究型学科与临床重点专科在本质特征上具有一致性

我院提出把创建研究型医院作为医院建设发展的重大战略,并把研究型学科建设作为实现这一战略的根本途径。研究型学科是以产生和传播新的医学知识与医疗技术为使命,坚持临床、教学、科研并举,注重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培育高层次人才和催生高水平成果,并推动临床诊疗水平持续提高。研究型学科要体现一流的标准,即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平台、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成果、一流的学术地位、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保健水平和一流的科室服务。临床重点专科就其特征、任务和建设目标而言,与研究型学科一脉相承,具有高度一致性,是医院学科建设的重点和方向。临床重点专科首先应满足研究型学科的条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则是优中选优,其科研、临床、教学水平代表国家先进水平。

2.2 研究型学科的标准条件

医院从人才队伍、临床技术、科技创新、科室管理等方面对研究型学科的标准条件进行规定。

2.2.1 人才梯队方面。

要求结构合理,学科带头人领衔作用突出,老、中、青专家衔接有序,梯次配备,各年龄段人才无断档,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注重实效,各层次人才相互密切配合,尽职履责,传、帮、带效果明显[3]。

2.2.2 临床技术方面。

要求专科特色鲜明,临床分工明确,具有3个以上亚专科或具备亚专科条件的专业组,临床诊疗工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主要工作指标居于国内本学科专业领域前列,能够积极开展技术引进与创新,医疗质量提升明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军事效益良好。2.2.3科技创新方面。要求自主创新意识强,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多学科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研究方向符合学科发展趋势,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科研支撑条件良好,科研经费充足,高等级成果、高水平论文、发明专利授权、新药证书、成果转化等各项科研效益指标显著。

2.2.4 科室管理方面。

要求学科领导班子团结,管理理念先进,保障措施具体,内部各项制度完善,内外关系融洽,学科建设形成合力。作风建设、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工作协调发展,学术交流广泛,在国内同行中具有较高声誉和学术地位,学科发展潜力较大,建设势头良好,有望取得新突破。

2.3 研究型学科评选

综合研究型学科的标准条件,医院制定《研究型学科建设实施细则(试行)》,组织研究型科室评选工作。评选每两年组织一次,按照学科自主申报、临床部推荐、机关形式审查、专家委员会集中评审、院党委审定的程序进行。自2008年以来,医院先后评选出33个研究型学科,基本包括了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全军专科医学中心、研究所、专病中心所在学科,较好地代表了医院重点学科的建设方向。

3 采取综合措施保障研究型学科为代表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3.1 成立专门组织机构

医院成立专门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学科建设办公室,领导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把握学科尤其是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方向,解决学科建设中的困难和遇到的问题。各重点学科建立学科建设专家指导小组,由院士或知名专家任组长,负责研究制定学科发展方向,规划学科总体建设,并督促检查学科的发展,评估学科的建设水平,促进学科发展规划目标实现。

3.2 给予积极政策支持

医院赋予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相应的权利,包括学科建设规划权、一定的用人权和专项经费使用权等,积极优化学科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并在学科梯队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和课题申请、学科科研实验设施条件以及临床床位展开数量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在研究生导师增列、招生等工作给予优先,高级技术职务可适量超配,优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等。

3.3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医院增加临床重点专科经费预算,设立重点学科建设专项基金,用于加大学科建设支持。重点保证和支持重点专科申请国家、军队重大攻关课题,优先支持和启动重点专科中有可能形成特色或领先医学技术的创新项目,给予人、财、物方面支持,确保项目的高质量完成。

3.4 优先改善硬件配置

医院对临床重点专科优先安排购置仪器设备,有计划添置、更新科研教学设备,保持其学科所属实验室的科研教学设备处于先进水平。医院对临床重点专科科研成果的开发、转化和推广予以有力支持,从推广转化收入中提出一定比例经费,用于学科建设发展的硬件优化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再投入。

3.5 鼓励对外交流

医院鼓励临床重点专科与国内外一流学科建立学科间联系,互派访问学者或客座研究人员,支持重点学科召开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科际间交流、访问等学术活动。医院资助选拔重点学科骨干作为高级访问学者,有针对性地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研修交流,及时把握该领域学术前沿,拓展学科发展空间。

4 以学科评估为手段实施对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质量管理

实施学科评估,是对临床重点专科进行科学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手段。通过学科评估,能够反映各重点专科建设的实际情况,发现其中带有规律性或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和针对建设,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4]。

医院建立、健全了学科评估工作的各级组织机构,先后成立了学科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学科评估工作办公室和学科评估专家评审委员会,制定了有关工作制度,明确了各级组织结构职能和相关人员职责。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简捷性、可测性并重的原则,依据《研究型学科建设实施细则(试行)》,制定包括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和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以及科室科学管理等方面的评估指标体系,采取以科室自评为基础、专家委员会评审为主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科建设情况进行评估检查,重点考核学科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学科发展现状、差距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学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学科下一步建设指明方向,提出要求。

5 体会与思考

5.1 进一步深化对研究型学科建设的认识和实践

以研究型学科建设为抓手实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是医院在创建研究型医院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新命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完善。要进一步研究临床重点专科与研究型学科的关系,深化对研究型学科内涵和本质的认识,不断完善研究型学科评价标准,把握和协调好学科建设中医疗、教学、科研之间的关系,提高理论的指导性。同时,要进一步健全研究型科室的评价机制、保障措施、管理体系,切实把以研究型学科为代表的临床重点专科评选好、建设好、管理好,发挥对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保障作用。

5.2 树立科学的学科建设理念

医院学科建设应该坚持整体筹划,坚持优化组合、重点突出、特色明显、分层管理的建设理念,以临床重点专科引领发展、同类学科聚合发展、相关学科融合发展为支撑,以重点病种、重大课题和重要任务为切入点,形成“抓大带小、抓强带好、抓点带面”的学科管理发展思路和学科建设管理机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突出抓好重点专科建设,努力打造品牌优势,扩大医院影响力。积极构建由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专科研究所、专科中心、专病中心共同构成的重点学科体系,形成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整体提高的学科发展格局。

5.3 正确处理重点专科和普通专科的关系

重点专科是龙头,普通专科是基础,普通专科建设孕育着重点专科。处理好重点专科与普通专科的关系对医院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医院各种资源特别是学科资源并不十分充裕的情况下,为提高竞争优势,要把有限的资源更多地倾斜投到重点专科,但同时也必须兼顾普通专科的发展,既要发挥重点专科的带头和辐射作用,也要挖掘普通专科的潜力,找准其突破方向,通过人、财、物等资源的整合优化,在主要标志性技术上形成特色优势,以局部突破带动整体发展。

5.4 要处理好重点专科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的关系

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互为条件,互为基础,是辩证的统一,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就能实现相互促进,把握不好就会导致相互制约。只有专科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才有可能实现重点突破;只有不断实现重点突破,才能更有力地带动专科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重点专科的建设既要选好主攻方向,实现诊疗技术的重大突破,形成一枝独秀,同时更要把这种突出优势形成对专科全面建设的拉动力,提升专科全面建设的层次水平,以学科整体实力的提升不断促进新的主攻方向的生成。

5.5 要以临床重点专科为龙头构建优势学科群

构建学科群是适应现代学科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双极发展的客观需要。构建优势学科群有利于医院资源的高效运用、实现学科低成本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和创新技术,从而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临床重点专科在医院发展中应发挥倍增器的作用,以临床重点专科为龙头,发挥重点专科的辐射作用,通过学科间的融合、渗透和整合,把潜在的竞争实力转化为竞争优势,为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秦银河,文德功,郭旭恒.创建研究型医院—“301”医院管理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刘同亭.综合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主要模式[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25-128.

[3]吴佳佳.研究型学科建设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1(5):8-9.

中医重点专科护理建设体会 篇3

关键词 重点专科 护理 建设

重点专科建设是医院一项长期的根本性任务。是医院创名院、建名科、育名医(“三名”)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专科护理建设是重点专科建设内容之一,能使护士在专科疾病认识、治疗、护理、康复指导上具备较高水平,使重点专科护理质量更上一个台阶。我院儿童骨科自2008年-2011年,在创建重点专科的过程中,护理工作紧密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有关内容,建立重点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强化重点专科护士中医理论与技术培训,提高中医护理科研能力,于2011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专科验收工作,现将重点专科护理建设体会总结如下:

1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

为保障重点专科的建设和发展,医院制定了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办法;成立了重点专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科室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制定并落实重点专科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了儿童骨科重点专科护理工作发展规划;儿童骨科专科护理建设工作计划;建立健全护理岗位职责、人员培训计划及落实考核措施等;每月均组织重点专科建设的专项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

2技术、学术能力建设

2.1结合诊疗规范完善护理常规我科在重点专科建设开展的同时,运用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理论,结合科室诊疗规范完善了重点病种护理常规,每年对护理常规进行优化。护理人员熟悉掌握重点病种的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主要从病人的辨证施膳、用药、情志、专科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护理工作。

2.2重点单病种突出中医特色护理并进行评价及制定改进措施科室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广泛运用于骨伤科护理中。我们根据“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儿家长根据患儿骨折不同分期进行饮食调养,将中药穴位贴敷、中药封包、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洗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运用于临床。根据骨折患儿的身心特点,科室设计并应用了上肢游戏式引导功能锻炼操以提高骨折患儿的康复效果。

每月科室护理质控小组对中医特色护理进行评价并制定改进措施。

2.3加强科研与学术交流能力

积极总结专科护理经验,参加国家级、省级护理学术会议,与省内外护理同行进行护理经验交流。对下级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在建设周期内与3家医院形成对口支援,举办省级继续教育培训班2次,2010年申报并举办《儿童骨科辨证施护新进展培训班》。建设周期内护理科研课题立项1个。

3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

3.1注重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临证能力的培训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是顺利开展中医护理工作的前提条件。重点专科要成为中医护理模式病房,必须注重护理人员中医知识、技能的系统培训。在全院护理人员课时达到100课时要求的基础上,科室通过讲座、跟随医生查房、中医护理查房、护理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了解本科室病种的相关知识。科室每季度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和理论考核。

3.2护理人员专科、专病理论知识的培训科室制定了各级护士护理理论、技能要求,每年对各级护士进行技能考核;科室制定并落实重点专科培训计划;专科、专病护理查房每季度1次;专科、专病理论讲课每季度1次;重点专病为主题的读书报告会每季度1次;专病应用护理技术考核每半年1次。

邀请科内医生专家授课,学习牵引、手法复位的配合,小夹板固定的方法、功能锻炼指导等专科护理技术,使护理人员学以致用,能熟练配合医生进行各种骨科技术操作。

4专科文化建设

重点专科精神文化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时代气息,突出救死扶伤的行业特点,重视人文关怀,创建良好的中医专科文化氛围。

4.1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在病房走廊、门诊候诊区设立了中医药文化宣传栏和适宜儿童的卡通形象宣传栏,介绍本专科中医药治疗特色、中医药疗效等内容。将中医药文化融入科室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从诊疗行为、服务方式、人才培养、教学传承等方面,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为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使患儿在娱乐中学习有关健康教育常识,我们自编了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画册、健康教育处方,供患儿及家属翻阅。画册色彩鲜艳,采用卡通图像,加上其父母在旁边的指点说明,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患儿受到健康教育的熏陶。内容有:儿童骨折骨折后的家庭护理,骨折三期不同的饮食,如何进行功能锻炼,各项检查、治疗的意义和配合,儿童意外创伤的预防,出院指导等内容。

4.2将医疗护理服务拓展到院外,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为了达到护理连贯性,我们把关怀服务延伸到家庭,设置医患连心卡,使病人出院后,同样能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帮助,出院后定期电话回访,了解病情需求,强调尊医服药,按时复查,以做好康复指导。

科室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对象不仅为住院患儿家长,还面向门诊患儿家长。特殊节日如“六.一”儿童节,科室举办免费义诊活动,护理人员给住院小朋友发放小礼物,做游戏,指导患儿行功能锻炼。

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总结 篇4

一、专科管理

我院现有省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五个,其中皮肤科、脑病科为湖北省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建设专科,骨伤科、肛肠科、针灸科为襄阳市中医医院重点建设专科。

重点专科是体现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突出中医特色,把专科做大做强是医院的发展方向。 为了做好医院重点专科的建设和管理,医院成立了由主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人事科、财务科、院办、设备科负责人组成的重点专科领导小组,重点中医专科管理办公室设在医务科,由医务科负责重点专科日常管理工作,人事、财务、设备对重点专科建设提供保障。

我院按照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在“十二五”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确定了医院“传承光大中医,建设名院、名科、名医,实施科教兴院工程”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医院的发展目标。在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了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制度,各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将临床医务工作人员业务职称晋升与下乡对口支援考核工作挂钩。医院狠抓医务人员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诊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医院班子坚持常态化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培养医疗骨干,采用传、帮、带模式整体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和诊疗能力,在保证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重点攻克和提高“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诊疗水平和能力,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重点专科的中医特色得以彰显。科室对重点病种实施单病种严格执行医疗质量标准。专科医生收治优势病种病人,病床使用率明显高于其它临床科室。加强重点专科科室人才建设,专科人才队伍更加壮大、合理;派出专科人员参加进修及学术交流30多人次。使他们了解专科的新技术和科室新进展。医院投巨资购置了核磁、大型生化分析仪、彩超等检查检测设备,为重点专科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为了突出中医特色,医院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对科室中医处方、中医病历、病房中医治疗率、优势病种中医治疗率及中医技术项目进行考核。制定了《宜城市中医医院中医技术项目奖励办法》,对针灸、刮痧、电针、中药贴敷、推拿等中医项目进行单项奖励,促进中医技术项目的开展,提高中医治疗率。今年脑病科病房中医治疗率达到70%,优势病种中医治疗率达到90%以上。

为了重点专科的发展,医院制订了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及继承人选拔实施方案。我院1990年12月成立“邱二姑皮外科研究所”,在邱氏弟子的参与下,对其临证医案进行整理,集体编著发行了《邱二姑皮外科疗法》一书。9月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积极申报建设邱氏中医外科流派传承工作室。在继承邱氏中医外科疗法的基础上,与现代治疗方法相结合,又研制出止痒散、汗斑散、清热合剂、苦参洗剂等制剂共8种剂型、20多个品种。制定传承工作计划,并具体实施。我院确定邱氏中医外科疗法第一代传承人为李仁凤、刘尚全、关祥娥、程玉香4人。关祥娥程玉香自小由邱氏言传身教,在邱氏中医外科疗法的继承和发扬上颇有建树。李仁凤、刘尚全二人均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是院级知名中医。带教周期为3年,本周期为20xx-20xx年,由刘尚全带教沈艳峰医师,下一个周期计划带教2名医师。在传承过程中,因为疗法临床疗效显著,我院年青医师信中医、爱中医热情高涨,已有多人申请学习邱氏中医外科疗法。

二、各重点专科基本情况、人员队伍

皮肤科是我院最先申报的省级中医重点建设专科,科室现有床位45张,皮肤科是医院建院时创立的皮肤疮疡科发展而来,三十多年来在继承名老中医“邱二姑”的祖传秘方和诊疗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诊疗技术,创造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疗效显著,在鄂西北地区享有盛誉,并常有外省市患者慕名前来就诊。被医院列为中医重点专科项目建设科室,20xx年6月被湖北省卫生厅列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单位。科室配备有过敏源检测、摩

拉检测治疗仪、电子显微镜、光疗仪、红外线治疗仪、氦氖激光机、离子喷雾治疗仪、微波治疗仪、高频电刀、光子嫩肤仪、LED红黄蓝光治疗仪、医用汽疗仪等,为加强重点专科皮肤科建设,20xx年为皮肤科新增两个治疗室:过敏源检测及脱敏治疗室、添置了治疗湿疹、痤疮及皮肤修复的红蓝光治疗仪、及德国进口摩拉检测治疗仪,检测过敏源,开展脱敏治疗项目,投放以来,治疗人次与日俱增,效果明显,受到患者青睐。皮肤科在传统中医特色疗法:中药浴疗法、中药离子喷雾、中药汽疗、梅花针叩刺、拔火罐、穴位注射、中药熏蒸、自血疗法、药物封脐、冬病夏治等方法外,还引进了中药倒模面膜法、火针等中医治疗皮肤常见病技术,积极发展中医特色优势,皮肤科在建设重点科室中,新增德国莫拉生物检测仪及配套设施投资资金100万,光子嫩肤治疗仪及配套设施投资资金20万。

脑病科是我院湖北省中医重点建设专科,科室设置床位50张,能够开展针刺、艾灸、电针、低频电、耳穴压豆等十多项中医项目,脑病科是以中风为重点病种,在积极挖掘继承我院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基础上,结合规范的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及长期的临床实践成果,形成了中风中西医结合、整体治疗的特色。对中风昏迷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既可减少脑出血昏迷患者不能自行口服药物带来的不便,又能促进患者的苏醒,对中风急症患者,充分发挥中药汤剂、针灸、中医手法按摩等中医特色优势,对患者进行救治及早期床边康复。对康复期中风患者,我科实施“整体康复”的治疗方案,利用专科康复设备、现代康复技术,结合针灸理疗、中医辨证施药,提高了中风血流畅,从而达到清热燥湿、活血消肿、收敛止痛的功效。

骨伤科是襄阳市中医重点建设专科,开设床位40张,科室先后购置了骨创伤治疗仪、射频治疗仪,科室人员上下齐心,严格按照创建工作的要求,不断完善和改进治疗措施,优化诊疗方案,继承创新,强化中医特色,突出专科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提高治疗效果。我院应用自己研制的中药外敷法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该方治疗软组织损伤一般1次~2次后,局部肿胀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继续使用2次~4次局部肿胀疼痛症状消失而痊愈。急性软组织损伤使用1个~2个疗程后痊愈。慢性软组织损伤使用2个~4个疗程后,局部症状基本消失,且功能恢复良好。

中医护理是近几年才开展的一项工作,针对多数护理人员中医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医院利用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中医护理培训。通过培训护理人员掌握了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了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中医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三、对口援建及中医药推广

各重点专科要根据相关要求技术下乡援建,全年选派重点专科中业务能力强的中高级医务人员分批轮流到3所宜城市中医医院集团乡镇卫生院坐诊,给予诊疗技术援助,帮助援建医院发展对应的专科科室,在做好中医医疗集团建设的同时,积极向外拓展市场,引进新技术和人才培养,20xx年与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三甲医院联营,组建医疗联合体,实行资源共享、双向转诊、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给患者创造高质量、安全的诊疗环境,提升医院可持续发展能力,此项工作正在筹建中。展开专科科研 推动科技创新。

为让广大患者了解中医药文化,医院在门诊、病房、候诊区设置宣传栏目,宣传与科室诊疗密切相关疾病的中医药知识,让群众感受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利用健康教育网络体系、报刊、电视等传播媒体、健康教育传栏和《宜城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资料》等有效载体宣传普及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简便有效方法。医院科室骨干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基层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使全院干部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进行重点专科建设有利于挖掘和发挥中医专科特色与优势,提高医院的临床诊疗技术和整体学术水平,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中医,认识中医,从而使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充分利用各社区人民群众相信和利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习惯,开发民间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以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和促进我院中医药事业发展,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文化。

进一步充实临床科研研究能力,推动科技兴院的基本发展思路。积极展开临床观察和专科基础理论研究。鼓励撰写高质量的专科学术论文。在国家级及省级级期刊论文很多于xx篇。争取申报省市级科研课题立项1项。

四、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市场日趋成熟,医院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我院在不断完善现有的信息化系统,还计划在20xx年建立湖北省首家移动互联网医院-

重点专科的建设思路和措施 篇5

曹县中医医院

曹县中医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的二级甲等中医综合医院。近年来,我院以开展“两好一满意” 活动为总抓手,始终坚持以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专科特色、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为根本,大力开展中医专科建设,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品牌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确定品牌建设目标,强化专科管理

加强中医专科建设,突出中医特色优势,是深化“两好一满意”活动的突破口,是提高中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我院坚持以“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专科特长,提高综合实力”为方向,以名医带名科,以名科为龙头,走学科建设品牌建设之路,不断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在重点中医专科建设规划方面,按照“学科建设是龙头,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关键,经费投入是基础,政策措施是保障”的建设思路,努力建设起一批市级重点专科,争取通过3~5年的努力,中医病、中医骨伤、针灸推拿等专科达到市级重点中医专科标准,以此带动全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水平医疗需求,实现医院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在重点专科建设基本目标方面,学科带头人确立、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基本完成,人才梯队基本建立,技术实力达到相应建设标准要求。通过3~5年的建设,使得重点专科在服务功能、医疗水平、科研水平等方面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并根据国内、省内发展趋势积极跟进,专科特色显现,应用专科制剂占30%以上,项目建设收到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措施方面,在组织管理上,实行院长负责制,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医院重点专科建设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对重点专科建设的组织领导,组织制订实施建设规划,制定专科建设计划,组织督导、检查及考核评估。分管院长靠上抓,其他院领导和相关职能科室全力配合,医务部负责专科建设日常工作,组织检查监督,研究解决专科建设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建立院内自我评估机制,由重点专科领导小组成员每半年对专科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切实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及问题,使建设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同时建立了年报制度。在建设中突出强调学术带头人的学术指导作用及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作用,赋予学科带头人在科室人事调动、科室管理、专科经费使用、设备购进等方面的权力,使专科发展具有长期性,保证可持续发展。在经费管理上,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专科发展支撑平台,同时制定专科经费管理制度,专科经费专款专用,由科室统一规划,经费支出重点放在人才培养、设备购置、新技术引进、学术交流、进修学习、科研资助、书籍杂志订阅、发表论文等方面,专科经费必须由专科带头人、主管院长、计划财务部主任分别签字后才能进行支取,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

二、发挥专科特长,体现中医药治疗优势

我院在深化“两好一满意”活动中,紧紧围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这一核心,引导各重点专科在建设过程中,既注重专科建设的规模扩张,更注重专科建设的特色发挥和临床疗效。鼓励各专科积极开发应用特色优势明显的中医非手术、非药物疗法,同时借鉴现代医学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形成独特的诊疗技术规范,使中医专科的临床技术手段不断丰富、诊疗水平不断提高。

三、加强人才培养,确保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医院把加强重点专科人才培养工作放在了深化“两好一满意”活动、加强品牌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采用各种途径和办法培养学科带头人与专业技术骨干,建立了有利于专科发展的人员队伍。

首先是根据不同年资分段实施,对高年资中医师,开展重温中医经典著作活动,使中医知识更加渊博,辨证思维升华提高,达到培养名医名家的目标;对青年医师,进一步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强化中医药特色内容的培训和考核,鼓励青年医师参加省内师带徒结对培养,加强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训练,熟练掌握中药功效主治和方剂组成配伍,重点是巩固专业思想、夯实中医功底。同时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业务骨干到国内本学科水平领先的医疗单位进修深造、参加学术活动,为专科的发展聚集后备力量,提高解决本专业临床工作中复杂和疑难问题能力。

其次,注重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为学科带头人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对学科带头人的晋升、聘任,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的原则,必要时可低职高聘,在分配等方面予以政策上的倾斜。修订医院关于进修、培训的管理规定,对重点专科予以政策上的支持与倾斜。凡重点专科列入梯队培养的人员,同等条件下在晋升、聘任、进修、参加学术会议等方面享受优先的待遇,在进修时按医院选派的规定执行。专科内应进修而未及时申请进修的人员,再次申请进修时按科室选派或个人申请的待遇执行。进修回院的人员须在半年内开展与进修专业相关的新业务。

重点专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梯队结构成为各科学习典范,加快了医院人才培养步伐,为我院今后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突出中医特色,加大专科制剂的研用力度

加大专科制剂在临床上的使用力度,在深化“两好一满意”活动中,更好地突出中医特色,提高疗效,鼓励临床科室使用专科制剂;适当改良部分制剂的剂型,使其更容易让患者接受,便于推广;提高临床使用率。

五、营造良好环境,再创专科优势

专科建设,不是消极地等、靠、要,而是以医疗卫生改革为契机,以深化“两好一满意”活动为总抓手,利用一切机遇来加快发展,为专科发展创造一个平台。

普外科重点专科建设 篇6

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工作计划及总结

(2013——2015)

为使我科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顺利开展,确保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按照临床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南和技术指南要求,结合我科实际,特制定三年重点科室建设计划和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加快专科建设发展,努力建立起一批国家级、省级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带动全市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水平医疗需求,实现医院持续快速发展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

在总结过去专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按照“学科建设是龙头,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关键,经费投入是基础,政策措施是保障”的建设思路,通过2-3年的努力,使介入科达到省级水平。至2015年底,在建成一批在省、市有一定影响、知名度较高的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培养和引进一批掌握学科核心技术、引领学科发展方向的专科人才梯队,形成明显的专科优势,从而带动全市医疗技术的整体提高,推动学术和科研进步,扩大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具体任务

1、专科设施先进齐全,能够满足临床科研需要。达到省级以上水平的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医疗、科研仪器设备和设施先进齐全。

2.专科人才梯队合理,“125”人才培养计划落实。即:每个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必须配置1名学术地位高、在全市同专业具有一定声誉的学科带头人,2名具有一定学术造诣的后备学科带头人,5名具有潜力的中青年业务骨干。

3.专科技术优势明显,占领学科制高点。具有较高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水平,能够运用现代手段搜集、处理、利用前沿科技信息,掌握专科最新发展动态;能够承担省、市相关专业科研项目和课题,胜任全市医学学科开展高新技术的业务指导,在专科疑难危重病症的研究、治疗方面居全市领先水平。

4.社会认知度高,专科效益显著。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在省内享有一定声誉;专科门诊、住院人次高于全市其它同专业科室50%以上,年递增幅度大于20%;服务半径不断扩大,埠外病人明显增加。

5.管理机制创新,保障专科持续发展。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和符合专科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机制,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及管理,技术转化转让,学科优化整合和经费保障分配等方面有所突破,敢于创新,为专科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三、设置规划

1.结合我市常见、重大疾病发病率、以及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申报情况,严格标准、择优选定。

2.医院领导重视,按照专科建设目标和任务落实业务用房、医疗设备,培养、引进医疗技术人员,保证专科建设所需经费及人员待遇。

3.科室积极性高,技术实力强,发展潜力较大,主动要求并有能力承担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任务。

4.按照动态管理原则,专科设置可根据每年评估情况做适当调整。

四、实施步骤

(一)2013年目标: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设施(房屋、设备、床位)基本到位,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按计划进行,专科技术成熟,专科效益初步显现。中风科初具规模,接近或达到周期目标。其他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按照计划完成当年建设任务。

具体措施:

1.确定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学科和建设项目,与专科建设学科签订目标责任书。2.医院按照全市规划要求制定本单位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发展规划、建设标准及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充实专科技术力量,落实专科建设经费。

3.医院科室明确专科定位及发展方向,对目标、周期目标、建设进度进行细化,制定具体措施,责任到人,并按照计划加快建设目标的实施。

4.对专科建设实施动态管理,建立考核、评估体系,每季度进行督导检查,分析发展现状,查找与周期目标存在差距,指导制定整改措施。

5.年底完成专科绩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

(二)2014年

目标:中风科达到或接近周期目标;骨伤科专科技术达到省级水平,在相关区域内的影响和地位初步确立。

具体措施:

1.制定专科建设计划,按照计划积极开展工作,建设经费落实,设备全部到位。2.学科带头人地位确立,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基本完成,人才梯队基本建立,技术实力接近目标技术水平。

3.周期技术攻关任务完成80%以上,相关技术成果加快转化,引进技术项目消化吸收,并根据国内、省内发展态势积极跟进,专科特色显现,科研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建设显现成效。

4.加大专科建设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区域内相关专科患者外诊率明显下降,周边地区就医病人明显增加,专科效益显现。

5.完成专科督导、检查和绩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

(三)2015年

目标:总体目标实现,专科品牌形成,专科带动战略显现,社会效益明显。

具体措施:

1.制定计划,对于达到或接近周期目标的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对照专科建设目标充实提高;其他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按照建设标准加快建设,查找薄弱环节,保证按时达标。

2、1个市级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基础上增加1-2个进入市级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评审。

3、通过聘请教授来我科教学、查房、指导手术,提高我科专科技术水平,扩大医院知名度。

4、专科人才管理到位,人才梯队建设完成。

5、专科技术成熟,工作流程规范,进一步巩固提高医疗技术和能力建设。科研项目全部完成,并实现转化,科研论文在核心专业期刊发表。

6、大力宣传专科建设成果,提高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扩大介入科临床重点专科在县内、市内的影响力,服务半径进一步延伸。

普外科重点专科建设 篇7

“三项机制”强化重点专科建设组织体系

一是完善领导机制。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任组长的重点专科建设领导小组, 率先设立重点专科管理办公室, 各科室成立重点专科研究室, 建立起了“院-科-组”三级管理体系。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专科建设工作, 总结成绩、改进不足, 不断推进专科建设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二是完善责任机制。医院制定了《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印发了建设项目任务表, 细化分解到分管领导、职能部门、临床科室, 并签订年度建设目标责任书, 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体系。三是完善考核机制。根据专科建设标准及奖惩办法规定, 对建设情况实行月检查、季考评、年总结, 并设立年终学科建设奖, 对成绩突出的科室给予重奖。同时, 将中药饮片、自制剂、特色疗法等指标纳入绩效考核, 对传统诊疗项目给予政策扶持, 进一步激发了医务人员发挥中医药优势的积极性。

“三个到位”加大重点专科建设保障力度

一是资金支持到位。对各级财政给予的重点专科建设经费及时进行匹配, 做到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同时, 逐年加大扶持力度, 每年给予每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50万元、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30万元、市级重点专科10万元, 作为科研启动、学术交流经费。二是设备配置到位。按照《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 投入近2亿元为每个科室配备了相应的中医特色诊疗设备, 购置了3.0T核磁共振、飞利浦256层螺旋CT、直线加速器、陀螺刀、ECT及关节镜、腹腔镜等先进的大型设备400余台件。三是基础建设到位。医院先后购买合兴酒店、工商银行营业楼, 腾出行政职能科室的办公用房, 全部用于专科发展, 并合理设置专科单元, 优化科室布局, 专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就诊人次逐年增加。目前, 重点专科数量占临床科室总数的90%, 开放床位占全院的93.5%;门诊人次、出院病人分别占到全院的59%、86%以上。

“五项重点”打造专科建设工作新亮点

一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每个科室制定了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管理, 推行了从急救到康复的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 传统诊疗项目达到96种。脑病科坚持“五个结合”疗法, 建立了“中医特色卒中单元”, 中风系统治疗入选全国地市级医院百项绝活。骨伤科遵循中医“动静结合”原则, 正骨“九法”理论广泛应用于全身骨折的正骨固定治疗, 骨盆骨折治疗入选全国地市级医院百项绝活。外科运用微创技术与中药外敷内服相结合, 开展了乳腺癌一体化治疗、三才理疗治疗乳癖病及三阶梯疗法治疗石淋病等特色疗法, 并成立“凤之媛”健康俱乐部, 为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实行终身管理。肿瘤中心形成了以化疗、放疗、手术、热疗、基因免疫治疗、介入治疗、中医特色等多种治疗手段有机结合的综合抗癌模式, 成为山东省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中心。另外,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中医护理操作技能, 为病人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二是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在内培训”等多种方式, 建立起了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近两年来, 自主招聘、择优录用硕士以上人才150余名, 先后派出100余名临床骨干到国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 护士长全部到省级以上大医院轮训。强化全院人员业务培训, 开展了“西学中”、住院医师轮岗培训、新技术新业务讲座等, 并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解放军总医院、上海交大附院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高。重视学术交流, 先后成立各级学术专业委员会22个, 每年举办学术会议近20次, 参会人员近万人。注重学术传承工作, 脑病科建成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王法德工作室, 骨伤科建成山东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王景彦工作室, 外科成为鸢都学者设岗单位, 肿瘤科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合作机构。广泛开展名老中医带徒工作, 已有3名全国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和24名省市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出徒。三是注重中医药科研创新。医院设立科研基金, 加大科研奖励, 投资5000余万元建立了中心实验室。围绕提高优势病种中医临床疗效、治疗难点开展课题攻关。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课题等国家、省、市级课题39项, 每年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注重科研成果转化, 研制的中风1-5号系列自制剂、骨宁丸等50余种自制剂广受患者好评;自行研发的肩托肘托康复系列支具、自锁髓内钉、磁力导航仪、跟骨反牵复位器等器材广泛应用于临床, 并向全国推广。先后开展新业务、新技术400余项, 如骨伤科、外科、妇科等开展的腔镜微创手术, 脑病科、肿瘤科、心内科等开展的介入手术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四是强化中医药预防保健。成立近3000平方米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 对体检者实行一对一体质辨识、风险评估、健康咨询, 并给予中医食疗、膏方、药膳等辅助治疗。成立了治未病中心和国医堂, 汇集50余名造诣深、声誉高的中医名老专家, 为亚健康群体提供更为专业的中医诊疗方案, 形成了集中医养生、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健康养护中心。2013年又投资400余万元扩大了制剂中心, 设立了中药研发基地, 并连续四年举办膏方节, 为群众提供了更方便、更规范、更有效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五是发展中医服务联合体。积极发挥中医“龙头”作用, 2011年医院整体托管了潍城区3家卫生院, 今年又成立了潍坊市中医院滨海分院, 跨区域与临沂市沂南县中医院、菏泽市郓城县中医院等17家县中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 从人才、技术、管理、设备等方面给予支援, 推动优质资源外延下沉。积极响应国家、省、市服务百姓健康的号召, 从2014年6月起, 在全市9个县市区开展中医中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大型巡诊公益活动, 为近万人提供了医疗服务, 不仅推动了医院专科建设快速发展, 也使优质的医疗技术辐射周边, 惠及更多百姓。

“三大规划”推动专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普外科重点专科建设 篇8

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院重点专科建设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使我院中医骨伤专科的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以确保我院的总体建设规划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并通过项目建设把我院的中医骨伤专科特色专科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加强组织管理,明确目标任务

1.定期组织召开院中医骨伤专科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把任务层层分解、明确任务目标、责任到人;

2.每季度科室给领导小组汇报专科建设进展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措施;

3.每年12月底组织开展项目建设工作总结,充分研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差距,制定优化措施,并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弥补和充实。

二、加强医疗业务建设,提高业务总量

始终坚持科技兴院的发展战略,突出中医骨伤专科以中医特色为核心的方针;进一步充实中西医并重的治疗体系;遂步完善科室制度和专科、专病诊疗护理规范;加强中医特色疗法,培养并增强我院重点中医骨伤专科在冀南地区医疗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多方努力,力争本中医骨伤专科住院病人数、门诊就诊数及业务收入均较增长15%,医疗质量标准全面达到或接近国家标准。

三、加速人才引进培养

坚持科技建院、人才兴院的一贯方针。积极努力地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上做文章。通过各种渠道,全面提高专科人才队伍的素质。注重重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每年计划送出1-2名专科临

床骨干医师外出进修,学习结束后能达到独立开展工作。定期邀请上级中医院相关专家来院会诊讲学,指导中医骨伤专科工作。加强内部学习和岗位培训。

四、增加硬件投入改善住院条件

为专科医疗业务开展和科研工作提供更加良好的硬件条件,通过基础建设增加部分病房。进一步改善住院条件,提高专科医疗护理质量。加大资金投入,使专科临床诊疗及科研设备得到进一步的充实。

五、完成诊疗护理规范编写总结

进一步完善中医骨伤专科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的整理草案。坚持实行诊疗和护理规范同期进行,2011年11月完成重点专科的常见病及重点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的整理草案,邀请院外专家指导并提出修改意见,并作初步总结修改,然后院内试临床运行,2012年1月整理并提请院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领导小组通过,打印成册上报医务科备案。

六、开展专科科研推动科技创新

进一步充实临床科研研究能力,推进科技兴院的基本发展思路。积极开展中医临床观察和专科基础理论研究。鼓励撰写高质量的专科学术论文。计划内发表CN及以上级别专科学术论文不少于3篇,其中国家级期刊论文不少于1篇。争取申报省市级科研课题1项。积极主动和省内外大中型中医院或综合医院中医科以及学术科研机构保持科技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设备、人才、信息等资源,依靠人才培养和引进全面提升我院科技创新能力。

七、运行专科网站开展多方位交流

定期把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和中医科开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疗法放入网页,加大特色专科网络科普宣传。让患者能够通过网络了解更多中医药相关知识和中医骨伤专科业务开展动态。通过网站,扩

大中医科的影响面;全面提高我院中医科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主动和省内外大中型医院以及学术科研机构保持学术联系和学术交流,形成自己的学术网络。充分利用和引进智力资源,不断汲取他们的新疗法、新理论,进行分析研究。融入到我院的特色诊疗体系中去,使我院的中医骨伤专科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上一篇:绿化中学2011年中学暑假散学典礼上的讲话下一篇:我的心,我的父母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