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田径运动队训练计划

2024-08-26

高二田径运动队训练计划(精选8篇)

高二田径运动队训练计划 篇1

高二田径运动队训练计划

高二体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竞技体育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校领导的提示下,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我校的竞技体育一定能获取好的成绩。同时为了我校开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做好基础,提高我校学生的课外兴趣,丰富学生们的生活,增强他们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特此制订以下几点计划:

一、教学训练的任务:

1、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组织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田径活动。

2、发展柔韧、协调、灵敏、速度、弹跳等运动事故。

3、学习和掌握田径各项运动所需的基本活动技能,逐步培养完成各种练习的正确姿势,对学生的特长的培养。

4、在训练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守纪律、爱集体、懂礼貌、爱学习、勇于吃苦、意志顽强的品质,使其能够全面发展。

二、教学训练内容:

1、柔韧性的练习:

(1)两臂的平、侧、上等各方位的举、屈、伸、摆和各种形式的绕环练习。(2)两腿的屈、伸、压、踢、摆、绕、纵横等练习。(3)整个身体的各种屈、伸、绕环等练习。

2、协调性练习:

(1)各种徒手操,行进操练习。(2)各种技巧练习。

3、速度、灵敏练习:

(1)原地高抬腿跑。(2)加速跑60米左右。(3)站立式起跑30-40米。(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

(5)30米、60米计时跑。

4、耐力练习: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

5、弹跳力和力量练习:

(1)各种跳跃练习。(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3)橡皮条。(4)扛铃等。

三、训练次数与时间:

每周训练4次,每次1—1.5小时左右。下午训练时间5:10—6:40。

四、考核:

1、各专项要求每周一次到二次的计时跑。

2、学生按自己的专项每周进行一次考核。

3、每一个月底进行一次高要求的考核。

五、训练要求:

1、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节奏安排等,要求多种变化,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爱好与兴趣。

2、训练必须常年系统的身体系统为主。

3、各种练习中,培养学生合理的用力顺序,爆发用力等意议。

六、思想教育和管理:

要把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校、懂礼貌、讲文明、爱吃苦”的品质,有计划地安排优秀运动事迹的讲解,加强跟班主任、家长、校领导的联系,使学生能安心训练,无“后固之忧”。通过师工的共同努力,我相信我校的田径运动在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一定能获得比以前更上一层楼的佳绩。

七、教练:张春珍。

八、队员名单:杨建民、李 烨、冯跃文、张小健、张滨海、田径训练过程

星期一

1、准备活动慢跑5*200

2、柔韧性练习(正压腿 侧压腿 摆腿 栏杆上活动关节练习)

3、专门性练习1)摆腿2次——高抬腿走2次——侧面交叉步2次——弓箭步走次——后腿踢跑2次——小步跑2次——高抬腿2次——单脚跳2次——加速跑4次40米(技术要求:高重心、送髋、放松、充分体会利用髋关节带动的正确跑的动作,前后摆幅大)。

二、下午训练时间5:10—6:40

1、一般性准备活动10分钟;

2、专项训练(各运动员均以径赛项目为主):(1)、蹲距式起跑30*4,注意起跑时要蹬地、摆臂、起跑前几步的重心要压住、要小步子、高步频、保持约10~20 M左右重心随着速度的加快而逐渐抬高;

(2)、行进间60M*3,注意到体会后的途中跑动作,争取尽量用“髋”在跑而不是用“小腿”在跑;积极与准备活动的技术练习相结轨;

(3)、100M*2,请注意100M全程的感觉,体会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各环节的动作要领。

3、结束部分15分钟

(1)、放松跑200米;(2)垫上互相磕打放松;(3)上下肢相互间放松。星期二

一、早晨休息。

二、下午训练时间3:30----4:30

1、一般性准备活动10分钟;

2、上梯式跑步5个来回*3组(要求:摆臂频率快、摆幅大,前脚掌着地并快速瞪离地面)。

3、结束部分20分钟

(1)放松跑200米;(2)垫上互相磕打放松。(3)上下肢相互间放松

星期三

一、早晨训练时间6:30----7:30

1、一般性准备活动10分钟;

2、柔韧性练习:

(1)两臂的平、侧、上等各方位的举、屈、伸、摆和各种形式的绕环练习;(2)两腿的屈、伸、压、踢、摆、绕、纵横等练习;(3)整个身体的各种屈、伸、绕环等练习。

3、放松跑400米。

二、下午训练时间5:10----6:40

1、一般性准备活动10分钟;

2、弹跳力和力量练习:

(1)各种跳跃练习(收腹跳、跳深、蛙跳、单脚跳);(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垫上完成);(3)橡皮条(牵引练习);(4)扛铃(负重蹲立)20次*4,每次间隙放松跑200米。

3、结束部分15分钟(垫上磕打放松)。

星期四

一、早晨休息

二、下午训练时间5:10----6:40

1、一般性准备活动

(1)慢跑 4*200米;(2)稍微活动各关节。

2、另一专项练习(以田赛为主)

(1)、如跳高、跳远动作的分解技术练习;(2)、各种短距离往返跑比赛。

3、结束部分15分钟

(1)放松跑200米;(2)垫上互相磕打放松。;(3)上下肢相互间放松 星期五(自己练习)

一、下午训练时间6:30----7:30

1、一般性准备活动:(慢跑3*200,稍微活动各关节。)

2、灵敏性练习。

(1)各种快速反应练习;(2)(2)站立式起跑30-40米;(3)(3)30米、60米计时跑,各二次。

2、结束部分15分钟

(1)放松跑200米;(2)垫上放松。

星期日(第二阶段时训练)自己的练习

一、上午训练时间9:00----10:30

1、专项准备活动

2、各专项测试(按比赛要求)。

3、结束部分

(1)、放松跑200米;(2)垫上互相磕打放松;(3)上下肢互相放松

二、下午训练时间4:30—6:30

1、专项准备活动

2、各专项测试(按比赛要求)。3杆铃—台阶运动。

4、结束部分

(1)、放松跑200米;(2)垫上互相磕打放松;(3)上下肢互相放松

高二田径运动队训练计划 篇2

关键词:田径训练,现状,周期计划,训练方法

体育运动是人类追求自身身体极限的产物, 传统的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对物质的争夺, 而现代体育活动却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的地位在迅速的上升着, 体育活动已不仅仅是对于荣誉的追求, 它更是人们不断挑战身体极限、运用科学来打开人体宝藏的重要途径。田径运动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运动, 它对运动员的体能、腿部力量、全身协调、肢体摆动等都有较高的要求。田径的种类较多, 一般短期田径运动训练重点在于运动员的肌肉爆发力和四肢摆动力度方面, 而中期田径运动则强调速度以及耐力的完美契合, 而远距离田径活动则更加注重运动员的身体耐力以及短期爆发力。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我国体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有多个项目处于世界顶尖水平, 但是在田径运动上, 我们与世界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虽然有个别代表人物, 如刘翔, 在世界田径比赛中具有顶尖水平, 但是从整体来说, 我国田径水平仍然略显不足。因此, 为打破这种落后的局面, 提升国家田径比赛的实力, 就十分有必要深入研究田径运动的各项规律, 针对不同运动员的特点制定合适的训练周期和训练方案。

一、我国田径运动训练现状

我国是一个体育大国, 在部分体育项目上也是强国, 但是大部分的项目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存在不小差距, 例如田径运动。我国在田径项目中投入比重较大, 但是就目前来看, 其成效难尽如人意。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训练方案和训练手段上。当前我国田径运动员训练手段单一, 方案简单, 尤其是对于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与身体爆发力训练等。在训练过程中综合训练水平较低, 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并且时有违背运动训练规律的训练方案出现, 总结起来, 造成我国田径运动落后的原因在于:

1、训练缺乏科学理论支持

国内一些田径教练在对运动员训练过程中, 经常施行违反运动员身体规律的方案, 例如对于田径运动步频与步长的关系中, 时常因为训练项目而改变认识, 未能得到科学的理论指导, 并且教练人员往往不考虑不过运动员自身的身体以及技术现状, 往往以国外具有先进水平的运动员的运动数据来作为要求本国运动员的标准。

2、缺乏系统化训练

运动员的培养不能只注重眼前的比赛或者其暂时所能达到的能力, 而应该看运动员的训练态度、身体素质与发展潜力, 我们不能将其作为一个短期的目标来培养, 而应该从青少年开始进行正规化、系统化、全面化地培养, 而这正是我国目前田径运动员培养中所缺乏的。

3、综合能力训练不足

田径运动员不仅仅只是对其进行技巧训练, 这往往只是培养田径工具而已, 我们要注重人性化的训练方案, 将运动员的心理素质锻炼、文化课程教育纳入日常的训练科目之中, 同时参杂对相关运动项目的适应性训练, 以调节运动员的身体, 确保其各项素质能力得到全面开发, 而不仅仅局限于田径能力方面。当前我国田径运动员培养中, 很大一部分不注重青少年文化课程以及心理方面的教育, 每天重复训练项目、科目, 运动员往往把项目看成是一种任务, 而并非当作一项事业来追求, 这种态度也是致使我国田径运动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主要原因。

二、田径运动训练周期分析

一般来说, 田径比赛的训练周期可以按照年、季度、周、日、课程等来划分, 不同的划分目的也是根据田径比赛分类而定的, 不过我们对于运动员的要求则必须根据其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来制定。田径运动本身有着一定的周期性和规律性, 从阶段性方面来说, 一般可以划分为比赛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三种, 准备期的周期最长, 比赛期最短。按照传统的训练周期来分析, 我们将各个时期按照季节和身体适应情况来进行单元划分, 例如夏季训练、冬季训练等。

1、准备期

准备期的训练一般时间较长, 其特点主要有:大周期、长节奏、多数量、低强度等, 在准备期以内, 运动员要进行大量的体能训练, 包括耐力训练、爆发力训练、超重恢复训练等等。同时在准备期有要根据训练任务和要求的不同, 划分为若干阶段, 平均以1个月左右为一个训练阶段, 用以大量训练某一专项科目和基础项目, 以强化对田径各个项目的掌握度。

2、比赛期

比赛期一般以适应性训练为主, 主要为了调整身体基本状况, 进行赛前适应性训练。这个周期实践较短, 一般为2周左右, 在比赛期内, 运动员的主要训练特点为:低强度、适应性、稳定性训练, 尤其是田径项目的起步阶段读秒反映训练、比赛中起速度保持及呼吸调整训练、冲刺阶段加速训练、终点调整恢复训练等, 另外还包括对运动员的心理调整训练、抗压能力训练等等。

3、恢复期

在恢复期内, 运动员主要以调整、恢复为主, 周期训练负担较轻, 一般为基础训练, 难度小、时间短、训练科目小, 恢复训练时一个短节奏的训练, 它是保证运动员能够恢复身体机能的重要阶段, 也是沟通各个训练周期和环节的保障。

三、对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方案

1、按照周期性理论来安排训练内容

田径运动的大周期主要包括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 我们需要按照项目周期性理论来制定各个阶段的训练方案。按照比赛时间间隔, 我们要将各周期细分为不同的小阶段, 以此来制定运动员力量、技巧的训练。

2、按照运动员专项训练科目来制定训练计划

田径运动员的训练主要包括基础力量训练、爆发力训练、协调性训练、技巧训练、耐力训练以及身体临界适应性训练等等, 其中尤其以速度训练和力量训练为主。因此, 在对运动员制定训练计划时可以重点通过短跑冲刺、单腿跳训练、跳高等多项专项训练来完成对身体力量、速度、耐力的训练, 同时辅以球类、游戏、游泳、爬山等休闲项目, 以此来调整运动员身体各方面的适应性、协调性以及身体的柔韧性, 同时还可以放松运动员的心情, 减轻压力。

3、按照技术难度来制定训练计划

田径运动在技术上的要求很多, 但大都相差不大, 不过有一些项目则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如跨栏项目。技术动作训练主要方法有动作分解法、变换法、重复法等等, 在制定训练计划时, 教练或者教师要跟据运动员身体特点以及对技术动作的领悟能力来进行动作的分解和重复训练, 并严格夯实基础, 例如短跑的蹬摆配合技术, 跨栏跑的“跨栏步”技术。

参考文献

[1]张武.谈田径的科学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 2002 (4) .

普通高校田径运动队训练特点探讨 篇3

关键词:高校 田径 运动队 训练

一、高校田径运动队训练的现状

(一)学训矛盾突出

普通高校运动队员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们在校期间既要保证训练,促进运动水平的继续提高,又要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行大学阶段的系统的培养。引起学训矛盾的因素是客观而复杂的,诸如训练任务过重与普通高等院校学习课程太繁杂且难度太大,这两方面客观因素是从一开始就呈现出来。训练任务是运动员必须面对的现实,而运动员本身进校时文化基础一般比较差,如果运动员不能很好计划与安排自己的学习目标,不能很好地按照学科进行学习方法的调整转换等主观因素是引起学训矛盾的主要因素。普通院校的田径训练,1周最多安排4次,每次2小时左右。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既要进行技术训练,同时还要进行专项和全面身体素质训练,时间便显得少。按运动训练规律,一般情况下,高水平运动员的日平均时数不得少于5小时,而且至少要经过6~8年的时间才可能取得效果,即使已具备较高水平的运动员,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运动水平同样会下降。而身处大学的运动员以文化的学习和掌握为主,在训练之外还有其它活动,课余的负担和压力经常会对系统的训练产生一定的影响,使训练出现间断的现象。显然,日训练时间和运动负荷绝不能适应需要。

(二)训练的系统性差

众所周知,运动训练需要系统化,但普通高校每年的2个假期及平常学生的实习、课程设计、节假日、考试等常常迫使训练中断,这对于运动员各项技术及各方面身体素质的练习和提高是一个极大的障碍。

二、高校田径训练的特点

(一)掌握好训练的节奏。

根据学校的特点,我们把训练安排和学期进度结合起来考虑。具体做法是:期初多安排些运动量,期中和期末考试时则着重于强度训练;期初多安排些身体训练的内容,期中和期末考试时则多安排技术性的训练内容;每周训练的节奏安排是,周初安排速度性及技术性的练习,周中安排快速力量和专项技术的练习,周末则安排力量性或耐力跑的练习。按照这样的节奏安排训练计划,既适于运动员体力周期的特点,又合于学校活动的特点,较好地解决了训练与学习的矛盾。

(二)精选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效率。

由于训练的时间短,次数少,所以不可能采用太多的训练手段,只能精选训练手段,选择那些见效快,效果好的练习。研究表明:现代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越来越重视训练的强度。运动强度对机体的影响比较深刻,在做好基础训练的基础上,在基本素质、专项素质、技术训练中适当增大运动强度,提高训练效率和效果。实践表明,在训练的安排上,要在一定的训练量上,突出大强度,能迅速地提高身体机能和更有效的提高运动成绩,同时要选择少而精的有效训练手段,以迅速提高运动能力,这些合乎高校运动队的特点。

(三)既要训练还要育人

督促运动员协调好学习与训练时间,提高学习与训练的效率。耐心做好运动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从思想、训练、文化学习及生活等方面关心他们,向运动员强调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一方面,学好专业知识,能提高对专项技战术的理解,从而提高专项水平;另一方面,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使将来毕业后的路更宽,进一步激发队员的学习动机。经常了解运动员的学习心理需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使运动员明确自身的任务和目标,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教练员要重视训练后运动员的恢复,采用科学的恢复手段,使运动员在大强度的训练后能迅速恢复,保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田径“多课次”训练方法介绍

“多课次”训练是指把一次大运动量或大负荷训练分配成2~3次课去完成,每次课重点突出一项主要内容,如速度或耐力。近年来,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部分体育专业的学生身体素质明显下降,专业突出的更为少见,这样不仅给专业课老师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田径训练的难度。而“多课次”训练则可解决这一难题,很适于高校田径队的训练。

(一)“多课次”训练方法的可行性

“多课次”训练过程能对人体状态起决定作用的是强度。以往我们训练的口号和原则是提倡“三从一大”,它无疑是可取的,尤其是对专业运动员更切合这一原则。高校训练和比赛特点不同,要求在训练时间较短的前提下,提高运动成绩。在训练中应摆正量和强度与运动员个人特征的关系。任何一次训练设有的量与强度应因人而定,不能一刀切。在量大时强度则减少,提高强度就得减少量。以往用超量恢复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科学训练方法,而“多课次”训练每周安排训练约15次左右。经过几年的训练实践发现,绝大多数运动员都能适应,从而也达到量是训练手段、强度才是目的的实效。

(二)“多课次”训练的自我监控

应用生理、生化指标对运动员实行自我监控来指导训练,合理安排训练计划,灵活运用训练手段与方法,使“多课次”训练成为一种被广大运动员自觉接受且可行的训练方法。训练期间配合生理生化实验室进行定期检测,同时要求运动员进行自我监控,每天写训练日记和晨脉、食欲、身体反应的测定记录,给教练员安排训练计划提供有利的依据,防止盲目训练。

参考文献:

[1]黄瑞国.对高校运动队训练特点的探讨[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综合版),1990,12(2)

[2]卢春根,黄卫东.高校运动队“多课次”训练方法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4)

高二冬季田径运动会作文 篇4

【冬运动会】

9月28号,泉州九中第十三届校运会在全校师生的一片欢呼声中拉开了帷幕。赛场上精彩纷呈,记者钻进了各个比赛现场,进行采访。

径赛场上,笼罩在一片紧张激烈的竞争气氛中,运动员们在起跑线上做着准备活动。记者看到,一位小个子的运动员,他站在比自己高的对手面前仍然表现出一幅自信满满的样子。“各就各位,预备……”,发令枪响,他跃上赛道,奋力向前。尽管他在比赛中暂时落后,但是,场外的同学们仍然热情地为他打气加油。

田径赛场上也围满了观战的同学。横杆又一次升高、皮尺再一次拉长,只要有一次超越,便会引来场外同学阵阵的欢呼声和掌声。助跑、起跳、飞身过杆,跳高运动员那优美的姿势博得满场喝彩,还让我们的小记者激动得现场赋诗呢!

铅球赛场上,女子铅球比赛格外的引人注意,谁说女子不如男,别看女同学力气不大,可投起铅球来还是有模有样。6号选手第二次试投,她一手持球,小步助跑,随着一声自信的吼声,她奋力将球推出……成绩虽然平平,但是,她在比赛中却显示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来。场外的欢呼声也是一阵高过一阵。

最激烈的比赛要数4乘100米接力赛。运动员们不仅需要奋力奔跑,而且在每一次接棒处更要格外的小心。一棒接着一棒,接力棒在运动员手中传递着,也在场外围观的同学和啦啦队们的心里传递着。

田径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与对策 篇5

摘 要 本文通过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研究方案的分析,认为教练员的心理训练能力可能成为我国选手水平提高的关键,并探讨了田径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

关键词 田径运动员 心理技能 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 Mental Skills Training and Countermeasures

XU Yi

(Sports School of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eijiang, Sichuan 641112)

AbstractIn this pape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rograms related to the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thinks that mental training coaches ability to raise the level may become the key players, and explores the psychological skills training approach of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Key wordsfield atheletes;mental skills;training

0 前言

体育竞赛不仅仅是技术、战术的较量,也是心理因素的抗衡。心理素质对田径运动员技术、战术能力的发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田比赛中,运动员尽管有良好的体能和技术,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因素作为基础,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水平。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方面、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及田径运动员心理技能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整理。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体能和技术发挥的基础

现代运动训练和竞赛要求田径运动员在消耗巨大身体能量的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①运动训练和竞赛在对人的身体施加生理负荷的同时,也施加了心理负荷。田径运动员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就不能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任务,更难以创造优异的比赛成绩。心理训练已成为提高训练水平和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心理能力也是充分发挥身体能力的技术、战术能力的保证,更是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途径。

李明等认为,对于在大型田径赛事上的选手实力未发挥而错失得牌机会,主要因素归于选手的心理素质不佳,而非努力不够;并认为选手普遍缺乏长期、系统的心理训练。许多田径运动员表现失常,意外“中箭落马”表现与预期出现落差,反映出我国田径选手的心理素质还要再加强。②

田径运动员常在激烈的比赛中频频失误、甚至表现大为走样的情形时有所闻,也印证了体能和技术于比赛中要能充分的发挥,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基础。

2.2 心理技能训练是高水平田径运动员训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研究显示,对于优秀田径运动员训练比例是体能、技术占30%,心理占70%。③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由于体能与技术相差极微,比赛时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心理状态的好坏。一名田径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应属于自己的心理控制范围内,他必需体会什么是“应该做的”,为赢得胜利,需专注于行动,并排除负面思考,才是当前适当的目标。心理训练便是以各种心理技能及策略,对田径运动员实施系统化的训练,目的在于增进田径运动员的表现;心理训练也是在培养和发展田径运动员在训练及比赛中,对负面影响表现状态的控制与调整能力。因此,田径运动心理训练理论的认知是教练及田径运动员的基本课题。心理技能训练是近代运动训练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它影响、制约着田径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水平的改善和体现,可促使训练者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训练者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建立良好的心理基础。

2.3 田径运动员的心理技能相关研究

近几年研究以心理技能与田径运动员的研究,一部分学者采用问卷调查法或实验法进行探讨,但大多数研究主要基于理论思辨进行分析。如孙学川等人④(1988年)采用实验法,用跑台、监控系统、心率仪等仪器,并借助运动员达到生理极限时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利用拐点法对运动员的毅力品质进行了量化的测定。李靖等人⑤(1991年)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发现:心理技能因运动项目不同而存在差异;同一运动项目不同性别运动员的心理技能无显著差异;优秀运动员的心理技能全面发展水平一般都较高。宋文玫等人⑥(1994年)理论分析了比赛中运动员怯场的原因――意志薄弱的一种表现,并提出应有意识地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技能,以解决其怯场心理;黄淑杰等⑦(2002年)提出应根据专项和个人特点培养武术、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理技能。此外,宋中良(2002年)采用现象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运动项目优秀运动员的意志品质,结果发现:闭锁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主要表现为克服内部困难;开放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主要表现为克服外部困难。袁静⑧(2003)等通过分析比赛成绩和运动员心理,揭示这些心理特点与获得优异成绩的关系;郝建平⑨等(2009)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田径运动员心理特征进行综合评定,并给出了合适的建议;万艳红⑩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实践,提出教练员应该善于在训练中采用心里预防和心理卫生措施。

2.4 田径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相对来说,男性田径运动员的自信心、动机、压力处理与逆境调适、可教导性及专注均显著优于女性田径运动员;年龄上较年长者优于年龄较低者;训练年数较长者优于年数较短者,年数越长其团队精神也欲佳;训练年数愈长者及运动员在专注于自信心的表现上显著优于训练年数短者。田径运动员心理技能表现最佳是可教导性,表现较差需要加强项目大多为专注与自信心。

2.4.1 巧用认知技巧

优秀田径运动员与一般田径运动员除了在体能和技术上有所差异外,优秀田径运动员比一般田径运动员善于利用各种认知技巧,如心象训练、自我谈话、专注、压力管理等,以保持注意力集中、降低焦虑,进而提升运动表现。

2.4.2 专注与自信心

运动水平上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心理技能亦显著优于一般田径运动员,尤其在专注与自信心层面,并对成绩表现有预测效果;然而研究却也发现,专注与自信心是田径运动员认为最重要但与实际表现却是差距最大的心理技能,国内选手专注与自信心需进一步加强。有些参加国际大赛选手的专注力反而低于只参加国内大比赛的选手,推论原因可能国内选手参加国际赛的经验较少,多数的选手并非如预期调整到最佳状态,故也少有突破个人成绩的最佳表现。

2.4.3 自信心与目标导向

技术水准较高的田径运动员,其压力因专注与自信心,则显著高于技术水准较低者。田径运动员认为最重要的心理技能为建立自信心,且曾修习田径运动心理学课程在动机、自信心向度上高于未修习者。最常被训练的心理技能是目标设定,接受最多训练的心理技能为可教导性,而最有效的心理技能为积极的自我对话。

2.4.4 心理技能知识获取

心理技能可以帮助田径运动员增强表现水平;而在心理技能接触时期,在初级阶段学习时接触较少,高中时期或是进入选手期。在参加比赛后,根据临场比赛所发生或是面对的状况,教练给予现场的指导,或是赛后检讨,才得知如何面对困境并调整自己。大多选手并未受正式、有系统、长期的心理技能训练,这需要根据选手差异性,设计出一套有效的训练计划,提升选手成绩。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近年来,有关心理技能训练的相关研究已成为田径运动心理学家、教练、及田径运动员所关切的议题。他们一致认为田径运动员在运动场上的表现不再只是体能训练的多寡,更重要的是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特质。田径运动员在参与紧张、激烈的比赛中,不但要消耗很大的体能,而且也要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须具有较强的战术意识、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和较强的分析能力,才能在比赛中应付错综复杂的局面,灵活地运用各种战术,掌握比赛的主动权。如果田径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所需的心理技能不好,则战术意识不强,随机应变能力也较差,在困境下出现有勇无谋,束手无策的窘境,即使是体能、技术与战术等训练比较理想,也难于在比赛中取得优胜的成绩。所以对于外在环境的变化观察与因应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对于比赛情境、观众的叫声、对手的习性与战术的改变等,田径运动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适到最佳状态,找到最好的因应方法,另外,对于竞争对手的行为、比赛节奏与战术的掌控,亦是田径运动员必需面对与处理的问题。

研究亦发现要让田径选手达到国际级的水平,则除了竞技的发展外,也要特别在动机和专注的能力上加强;田径选手接受教练指导程度良好的情况下,教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田径运动员人才的培养,教练的工作任务是要帮助田径运动员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训练质量和技术水准,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一定的体育专业技能和多元化的职业能力。

3.2 建议

教练在对于选手的指导上,尽量力求客观。当选手们有相同表现时,不因水平的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见解。因为这可能会影响选手信任教练及接受教导意愿的程度。在我国选手接受教练指导程度良好的情况下,提升教练的专业能力可能成为我国选手水平提高的关键。

近年来亚运、奥运或世界锦标赛,国内代表队选手常有足够实力夺牌选手,因临场表现欠佳,心理素质不足而错失夺牌机会,对于这样情况:(1)应加强相关田径运动心理技能训练课程;(2)建立田径运动员系统化的训练计划;(3)选择正确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时机及拟定个别化的训练方案;(4)增加办理田径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相关学术研讨会。

注释

田径训练计划内容 篇6

一、指导思想:贯彻执行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区、局、校“创强”的精神,让学生各有各特长,达到全面发展。更加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目的任务:为了备战区第十六届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更好地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和技能,为日后的训练奠定基础。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上一级单位输送更多更好的体育苗子。经学校领导同意,体育科讨论决定,将于本学期第十四周组织田径队进行训练,故制定此训练计划。

三、训练时间:以一年时间为限,其中假期时间的训练将另作调整。在校期间,训练安排在每天下午放学后的一小时。

四、训练步骤:全年训练分为四个阶段:身体素质训练阶段;专项训练阶段;赛前训练阶段;比赛阶段和赛后调整阶段。

(一)身体素质训练阶段: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直接影响到该运动员的专项素质,小学生应着重身体素质的基础训练。本阶段以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基础为目标,主要从速度、力量、柔韧和协调几大方面着手,重点加强速度和力量的训练,才能从这两方面看出该运动员的发展前景。柔韧和协调方面也配合另两方面训练。

1、训练时间:为两至三个月的时间。

2、训练内容:(1)负重练习;(2)高抬腿、后蹬跑等等练习;(3)单、双脚跳,纵跳摸高等等练习;(4)压肩、压腿等等练习;

(5)仰卧起坐、悬垂举腿等等练习。

(二)专项素质训练阶段:专项素质训练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状态,所以,专项素质的训练将为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校训练主要针对跑类、跳类(跳远)进行系统的训练。

1、训练时间:三至四个月。

2、训练内容:(1)跑类练习。

A:短跑练习:起跑技术;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途中跑技术;终点跑技术;弯道跑技术。

B:中长跑练习:起跑技术;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途中跑技术;终点跑技术;弯道跑技术。

C:跨栏跑练习:起跑技术;攻栏技术;栏间跑技术。(2)跳类练习:

A:跳远练习:跳的专门性练习;起跳技术;腾空动作;助跑技术;落地技术;

B:跳高练习:跳的专门性练习;起跳技术;腾空动作;助跑技术;落地技术;

(3)投掷类练习:主要是针对投掷垒球技术。

A:垒球:投掷专门性练习;持球动作;挥臂投球技术;投掷交叉步技术;完整动作练习。

(三)赛前训练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在比赛前的一至两个月时间内,将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心理素质等调整到最佳状态,以适应即将到来的比赛。

1、训练时间:一至两个月。

2、训练内容:各专项的训练,以完整技术训练为主。(1)跑类训练。(2)跳类训练。(3)投掷类训练。

以上训练都以运动员的成绩来衡量该运动员的进步。

(四)比赛阶段和赛后调整阶段:这一阶段的时间比较短,主要是通过参加比赛来检查运动员的技战术的应用,及比赛时的心理素质状态,从而衡量运动员的发展情况。

(1)训练时间:一至两个星期(最长可以延长到一个月)。(2)训练内容:A:参加比赛的各个项目。

优化训练策略加强田径运动 篇7

关键词:田径,教学,方法

田径运动是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掀起了一股田径运动的热潮。但是, 体育教学中对田径教学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而且学生的田径成绩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究其原因, 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没有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实施。田径运动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应当引起广大体育教师对训练模式的创新。

一、改革田径教学

体育教学要让学生掌握某项体育运动的知识或某种运动技能, 必须要进行一定数量与时间的重复运动。这种运动必须要有教师的组织和指导, 要有学生参与的自觉性与主动性。那种缺少教师的组织指导, 缺少学生参与的自觉自愿, 盲目、机械、超负荷的重复运动, 实际上是对练习的曲解。不具备学习意图的重复运动是不能形成好的动作技能的。田径运动是一项传统的竞技项目, 而且比赛和训练都是通过个体行为来完成的, 所以缺乏趣味性。在高中田径教学中, 运动训练是很多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 这样会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烦的情绪, 不利于体育课堂的顺利进行。所以, 教师要彻底改变田径教学中固定的教学形式, 优化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最终达到田径教学的目的。例如, 改变练习环境。如要增强下肢力量和弹跳力可以利用楼梯、台阶或各种地形进行形式多样的上下跑、跳跃和下蹲站起练习;改变练习方法, 把单个的练习行为改为集体练习行为, 以活跃教学氛围。如在接力中可采用二人手拉手的双人跑或者多人跑, 以增强学生间的默契。借助其他器材, 如采用绕杆跑开展接力游戏活动, 以跳板、跳箱练习开展跳远教学。

二、结合身心特点, 把握训练强度

体育教师必须根据高中生的身体特点, 掌握好田径训练强度。 (1) 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训练强度既不可太大, 但也不可太小;过大的强度会在训练过程中易造成学生身体软组织的拉伤, 如果治疗不及时, 还可能让学生留下后遗症。而训练强度过小, 就不会起到预期的训练效果。这样, 既浪费了时间, 也让学生感到身心疲惫, 很难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体育教师可以参考我国体育界著名的教练员孙海平对田径冠军刘翔的训练模式, 先对学生进行力量训练, 然后再进行速度训练, 让学生具备了充足的体力以后, 以此为基础, 提升速度。同时, 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 训练强度要具有一定的结构, 让整个体育训练过程、训练结果和参加体育考试时相差不大, 就是说把平常的体育训练当成体育考试, 严格按照考试的标准对待每一次训练。 (2) 要保证训练强度的稳定性, 保证体育考试前后学生的训练强度和日常训练强度相符, 这样才不会导致日常训练所得成绩和体育考试所得成绩相差太远。 (3) 要注意田径运动的训练量也应该保持稳定, 把训练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三、开展趣味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

开展田径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体育明星, 而是通过教学去帮助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增进健康水平。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健康第一”是思想,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的需求,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指导思想。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传统教材为框架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取舍, 改变过去那种纯粹为了学习某项技术动作或提高某项身体素质而教学的思想观念。对于田径运动中的某些项目, 例如, 铅球、蹲踞式起跑、背越式跳高等趣味性较差, 技术要求高, 难以掌握, 又无益于终身体育的项目可进行适当改造, 通过简化规划, 简化技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场地器材等手段组合出新的授课内容, 以游戏、比赛的形式来组织。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不一定苛求课程内容的系统和严密性, 同一个内容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 将课程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 做到因材施教, 尽量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达成教学目标,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兴趣,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以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

四、丰富锻炼形式, 增加锻炼强度

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是突出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就要让学生自由地开展组合, 进行田径运动中各种项目训练的学习。例如, 女生一般不愿意参加田径运动, 就开展女子中长跑竞赛, 甚至可以让她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兴趣, 让她们自己来组织训练。让班级中女生组成田径锻炼小组, 或者让她们自己组成一个田径运动俱乐部。对于还不能达标的女生, 就帮助她们制定训练计划。鼓励她们通过训练努力达标等, 在参加兴趣小组中学生自己选择田径运动的伙伴, 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训练相结合, 提升自己的竞技水平。通过这样的方式, 很多学生从被强迫参加田径训练演变为积极主动参与田径训练, 从而提高了自觉参与训练的积极性。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田径训练时, 结合一些非竞技性特点与他们训练的实际情况, 对有些项目进行侧重训练。如适当增加接力比赛的课时的比例, 压缩一些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时间, 从而保证让学生去完成田径基础技术的教学, 再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教学的内容。我们还利用田径运动的竞技性特点, 开展形式多样的田径运动比赛, 竞赛的形式应该多样, 不局限在班级之间进行, 可以是平行班级。如在400米接力赛或拔河比赛中, 可以在全校进行;也可以在个人之间进行, 如长短跑的比赛;也可以设置一些运动障碍来增加田径训练的强度, 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改变教学方式, 优化田径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我们教育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方法之一。上田径课时,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跳出技术论、体质论的框框, 注重运动参与, 注重学习过程, 淡化运动技术的教学。田径运动是人类生存能力的技能之一。人在日常生活与劳动中离不开走、跑、跳、投等动作与技能。体育学者毛振明博士曾经把田径运动比喻成“像驴一样绕圈”。学生在运动场上几圈下来就觉得索然无味, 劳累也可能对学生的体能的发展以及培养学生意志有一定的效果。但是, 这种累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恐惧感。因此, 有的体育教师在田径类模块中的耐久跑时把测定心率与长跑结合到一起, 学生每跑一定的距离让他们自测脉搏并记录下数据。经过几轮的重复训练, 学生就能检测到每次训练后心率曲线。教师适时地讲述心率、运动量之间与这个年龄阶段对应的体能指标,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 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在相应练习后的心率出现下降的现象。再通过对比从而知道自己跑的能力在训练中得到了提高。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的体能得到了发展, 而且还让学生在训练中获得了正确的训练方法, 与传统的训练相比显然进步很多。教学实践证明, 什么样的运动量最合适学生自己知道。因此, 随着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 田径教学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

总之,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 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也应不断地创新。特别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都要与时俱进,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而作为决定教育改革能否成功的高中体育教师, 更要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增强职业自信心, 不断以创新的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 设定有趣新颖的教学课程, 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田径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研究 篇8

摘 要 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这是对体育运动的科学总结,正确地反映了和各项体育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无论在什么样的经济体制下,它都是各项竞技运动的源泉。针对田径运动这一根基的重要性,分析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理论发展的趋势,旨在为现代田径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田径 运动训练 理论 发展趋势

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这是对体育运动的科学总结,正确地反映了和各项体育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无论在什么样的经济体制下,它都是各项竞技运动的基础和源泉,“运动之母”“得田径者得天下”之美称当之无愧。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田径项目列为竞技体育的重点,田径运动的发展水平引起各国体育管理层和体育专家的高度重视。

一、问题的由来

随着田径运动的不断发展,其水平逐渐接近人类的极限,当今田径赛场上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体能、素质等“硬件”,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科技的竞争上。因此,只有把当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田径运动的选材、运动训练、运动后的恢复及运动竞赛的各个阶段,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奥运会和世界田径锦标赛是世界最高级别的田径运动比赛,各国田径运动员在其比赛中获得的成绩,基本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田径运动水平及其在世界田坛的地位和位置。近些年来,虽然中国田径运动在有些项目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并在世界田坛上达到一流水平,但就从世界田径运动发展水平而言,中国田径运动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在世界田坛的地位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目前虽然中国田径运动水平可以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但是随着亚洲其它国家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中国的田径运动水平在亚洲领先的优势正在受到挑战。

二、田径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

(一)成功第一步——科学选材

现代田径运动员培养追求的是在充分研究和认识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及其遗传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综合运用有关学科的知识,采用调查、测试、评价和预测等科学方法,把具有发展前途的儿童少年选拔出来,给以科学、系统专门训练,使先天的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达到高水平。实践证明,选材的成功是训练成功的一半,只有选材好,加以科学训练,才有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田径运动员。

(二)任何训练都要从实战角度出发

训练理论和实践证明,训练过程只有不断加大运动负荷,才能加深对运动员有机体的刺激,提高其训练适应水平。在训练实践中有的教练员和学者提出要在训练过程中经常采用与比赛接近的负荷量和强度,才能使运动员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这就要从实战的要求出发,依据比赛实战的要求进行训练。任何训练内容、手段的采用,都要做到与专项结合。

(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当代科学化训练的一个主要特征和标志,高的科学化训练水平主要体现在对不同运动员区别对待的程度上。由于不同运动员的遗传因素不同,对训练刺激的适应水平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在训练的负荷、方法和要求上必须遵循区别对待的训练原则。无论是训练强度,还是比赛的数量,都必须纳入到完整的训练计划中,统筹设计、安排和实施,而不能简单地只从训练质量或比赛数量单方面考虑问题。

(四)充分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竞技体育地位的提高,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竞赛活动空前高涨,促进了运动训练实践的迅猛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田径训练领域的强有力的介入和渗透,也极大地促进了田径运动训练科学化进程。

(五)高度重视恢复性训练

近年来,恢复问题引起训练界的高度重视,成为与负荷同等重要的训练组成部分。人们认识到,大负荷训练和紧张激烈的比赛后必然引起运动员身心疲劳,疲劳产生后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使身心得以恢复,这样才能继续参加比赛和训练。否则,将造成过度疲劳和训练中断。从目前体能项目训练的发展趋势来看,主动的恢复已经逐步取代了被动的恢复。除了加强传统上的恢复措施和手段外,一些有氧训练和力量训练也被作为提高恢复能力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当前对运动员机体疲劳的恢复,已由传统上的被动恢复,变为以提高运动员基础代谢水平为主的主动恢复,人们已经不仅仅从机体疲劳恢复的专门手段和措施方面注重恢复,而且从训练的负荷方面也加强恢复能力的培养,从基础上提高运动员的恢复能力。这种看似简单的改变,其实是从实质上改变了传统的恢复理念。许多世界优秀选手之所以拥有较长的运动寿命,并能够一直保持高水平的运动力,与这种新的训练恢复理念有着直接关系。

(六)加强对运动训练理论的创新研究

运动技术既具有相对性稳定又是不断发展的,始终处于一个动态过程中。可以说,技术革新是所有运动发展的动力,每一次技术创新,必将使成绩产生巨大的飞跃。

三、结语

根据目前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要想在强将如林、好手云集的世界大赛上取胜,没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是不行的。因此,田径要上去,必须继续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训练观念,狠抓训练理论、方法、手段的改革,走科技先导型运动队的路子。要有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思维,改革陈旧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建立适应现代竞技运动发展水平的科学训练体系。

参考文献:

[1] 文超.中国田径百年[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

[2] 严海风,李兆进,王亚军.论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格局及我国田径运动现状与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4.

上一篇:公司校招介绍信下一篇:数字城管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