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队训练(通用12篇)
田径队训练 篇1
摘要:随着大学生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大学生运动会已经成为高校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田径项目是大学生运动会中的重要项目,对大学生田径项目的训练和提高,一直是高校师生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对高校田径队的训练方法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田径队,训练,方法
1、前言
大学生运动会的开展,能够有效的丰富大学生生活,促进高校间文化交流,培养大学生集体荣誉和团队精神。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中的重要一项,在高校开展田径运动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能够展现学校的精神面貌,提高学校的声誉。
2、高校田径的训练队特点
2.1、文化特点
高校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且文化素质较高。由于高校运动员的文化素质、理解能力较好,因此。对于相关训练的原理、技术和技巧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比较强;并且高校运动员具有在基础学习的技术上进行合理的改进和创新的能力。
2.2、心理特点
高校运动员具备稳定意志力,心理素质较高。由于高校运动员的心理成长趋近于成熟,因此,对于生活、训练和学习时间能够自觉的合理分配,且对于训练、学习和生活中的紧张、消极、懒惰情绪能够很好的调节。
2.3、时间特点
通常高校田径队选择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尽管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多,但是,因运动队的专业不同,在时间的安排上受到限制。高校运动员每周的训练时间是9小时左右,相对训练负荷量比较少,受到寒暑假的影响,训练时间有一定的局限性。
2.4、选才特点
高校运动员的人才选拨将对训练成果产生直接影响,将高校学生中适合田径运动学生挑选出来,进行田径项目系统性训练。目前,因高校学生来源单一,无法实现运动员的广泛选拔。且部分田径具有优势的学生受到文化课的分数限制,无法进入高校学习,直接影响了田径的队员整体素质。
3、高校田径的训练队的训练方法
3.1、运动素质的训练方法
在高校的田径运动员的选拔中,依据田径具体专项的特点,田径专项对专项素质和运动员身体的基本素质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的师资力量和体育设施,进行全校性的公开选拔。身体素质的挑选时,需要与具体项目中对身高、速度、协调性和耐力等要求相符;挑选意志力、思想品德好学生,队员具备良好心理素质,才能够进行比赛状态和训练状态的及时调整;利于队员更好适应田径运动队综合管理,并更好的完成训练计划,也更利于比赛中好成绩的获得。
合理的训练计划的制定,需要结合具体高校田径队自身特点,结合教育学、运动的心理学、生理学等相关理论。训练计划的执行中,应该把严格遵守和灵活调整结合运用,应该制定训练整体计划,进行长年训练和中期计划的穿插训练,需要注意队员的长期训练中体力、心理提高,技术的稳步进步。
因田径运动主为体能类竞赛,属于高强度性和连续性项目,可以根据具体的学校赛制,进行分期的项目训练,在进行分期的训练中,以近期的比赛为目标,遇到问题及时处理,这样对于队员的短期训练成效有直接影响,且能够完成训练的强度和负荷的连续。需要注重队员的恢复训练,这对于运动员的整体效果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3.2、激励机制的训练方法
(1)动机激发。
合理的动机激发,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内在动力。对于田径训练,需要结合学校的具体师资力量和队员的自身特点选择合适且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进行队员积极有效的进行训练。
例如,某专项田径项目队员,部分队员处于于中学就已经开始较正规形式田径训练,且训练的态度比较积极,但是,动机的训练比较缺乏。因此,可以根据具体的队员特点,进行初期体育动机的激发,培养队员训练目标的培养。并且需要进行队员动机和兴趣的激发训练项目,队员在任务完成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奖励,对于队员的高效训练也具有重要作用。
(2)对比及鼓励应用。
田径队员的日常训练中,需要培养队员对于田径专项深层次的规律分析能力,教练采取适当的对比和鼓励方法,有效的提高队员的训练成效。训练中对比方法的使用,能够通过训练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对比,加深训练方法的理解。教练能够通过实际的比赛案例的分析和讲解,提高队员从对比分析中获得启发和加深理论认识的能力。教练需要采用适当的鼓励指导,具备一定语言技巧使用能力,能够有效的进行队员的鼓励指导,教练训练中语言需要具有诙谐幽默且深刻特点,让学生能够在训练获得成就感,进而提高队员的训练热情。
4、结束语
田径运动作为重要的运动项目,能够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依据高校的具体师资力量的实际情况,重视田径队员的人才选拔,并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制定合理的激励鼓励机制,加强教练和队员的沟通交流,并注重队员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对于高校学生的训练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丽娜.黑龙江省高校高水平田径队教练员提升训练能力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体育,2010.
[2]唐云鹏.动机激励原则在高校田径队训练中的应用[J].运动, 2011,34(7).
[3]岳天翔.高校田径队赛前心理训练探究[J].考试周刊,2009,24 (7).
田径队训练 篇2
阳城初中体育组 2012年2月
田径队训练计划与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要求及体育教研组工作计划,努力抓好校田径队建设,开展课余训练工作,使田径训练走上科学的轨道,真正使训练工作落实到实处,做好运动员梯队建设,层层选拔,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课、课外业余训练发现人材、补充新人,组织运动员冬训,努力用科学手段进行严格训练,不断提高训练质量,为参加明年的西峡县第五届中学生运动会做好比赛准备。
二、主要工作:
1、做好队伍建设:
a、在全县各初中广泛宣传,挑选一批优秀的体育特长生; b、从高一、二年级选拔和培养一部分学生参加田径训练。
2、抓好明年比赛队伍的集训和冬训工作。
三、训练周期
(1)选拔期:2012年2月
补充人员,调整结构、层层选拔、做好工作(各初中带队教练、班主任、家长),挑好有潜力的苗子。
(2)夏训期:2012年2月------2011年6月
夏季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中大运动量训练,从难从严,从实际出发,速度训练、耐力跑(变速跑、匀速跑、定时跑相结合)、力量训练、身体素质训练、抓好运动员夏训质量,使运动成绩很快稳步提高。
(3)技术训练期:2011年9月------2012年4月
根据队员的训练情况,进行分项、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素质练习,训练时注意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这一过程要求队员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不要求过高成绩,先固定技术动作,再提高运动水平。(4)竞赛期:2012年5-7月、2012年5月
从实际出发,抓好运动员赛前思想工作,训练运动员心理素质,对抗性,竞赛性为一体,努力形成良好竞赛气氛,有针对性地抓好赛前各项准备工作。
四、训练时间:每周一、二、三、四、五、六、早晨:6:00-7:00,下午4:10---5:30(冬)4:50-6;30(夏)
五、训练对象:
1)初三田径队员和初一、二田径预备队员。2)初三体育中考特长生
六、注意事项:
1、抓好田径队运动员的安全教育,做到在训练过程中不出现任何事故。
2、各训练周期必须有周期性、严密科学依据。
3、训练中注意科学性、合理性、周密性、对训练中运动员心中有数,加大训练质量。
4、训练中注意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抓住各运动员的特长有针对性训练。
5、考虑天气变化、合理安排运动量。
七、教练员、运动员名单(附)
1)初三体育中考特长生 教练:薛天保
负责初三体育中考特长生训练 2)田径运动员成员 教练:薛天保
负责阳城初中田径队员训练 运动员名单(28 人)
刘毅 周毅 刘涛 张学进 袁瑞迪 张伟 王龙 李同阳 李艳 李丽 李静 杨冬采 贾子力 刘强 李崇飞 贾政来 吕朝阳 裴艳蕾 王元 李启星 吕博 杨果 王慧颖 梁正红 吴东阳 刘迪 王聪聪 杨久菊 别琳琳
八、训练的任务:
1、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组织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田径训练。
2、发展柔韧、协调、灵敏、速度、弹跳等运动素质。
3、提高各单项运动成绩。
4、进一步提高我校田径训练水平。
九、训练的内容安排:
1、柔韧性的练习:
(1)两臂的平、侧、上等各方位的举、屈、伸、摆和各种形式的绕环练习。(2)两腿的屈、伸、压、踢、摆、绕、纵横等练习。(3)整个身体的各种屈、伸、绕环等练习。
2、协调性练习:
(1)各种徒手操,行进操练习。(2)各种技巧练习。
3、速度、灵敏练习:
(1)半高抬腿小步跑、下压式高抬腿跑、车轮跑。(2)加速跑60米左右。(3)站立式起跑30-40米。(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5)30米、60米计时跑。
4、耐力练习: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
5、弹跳力和力量练习:(1)各种跳跃练习。
(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6专项练习
初中田径队训练的一点看法 篇3
【关键词】训练;身体素质;刻苦训练
初中田径队训练工作由于是业余的,学生训练的同时还要抓好文化课的学习,怎样才能做到训练不能耽误学习,学习时又不影响训练这是每一个体育教师思索的问题,本人经过多年的训练实践,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供各位参考。
一、使学生被动练到我要练
利用训练后的业余时间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名人成材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并以名人为榜样顽强拼搏,克服训练中的种种困难,以打到勤学苦练的境界,向同学们讲邓亚平人小志大在逆境中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難,通过顽强拼搏而成材的,使同学们知道名人也是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而取得优异成绩的,向同学们讲马家军的荣禄与盛衰,使同学们明白再优秀的人材如果不珍惜自己的前途也会前功尽弃,通过名人效应同学们训练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顽强拼搏的意识加强了,遇到困难都能自觉的去克服,真正体现了要我练到我要练,学生练习的劲头十足,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训练时切忌成人化
所谓成人化训练就是在训练过程中量和强度达到成人水平,超过了初中生的机体范围,这一现象经常出现在中学生的训练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片面追求高水平,在短时间内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当时成绩还可以,随后便昙花一现,有的不是半途而废,就是训练再也出不来成绩,由于中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生理机能和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与成人有着较大的差别,加之学生训练时间相对较少系统训练也不够,因此教师在安排运动量时不要突然加大,长期进行大运动量训练,不仅对提高运动成绩不利反而 对身体百害无益,依本人认为:初中阶段的训练应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训练,多进行一些跑跳等项身体素质的练习,每次训练的量和强度也不要过大,适当的加大运动量也应有它的规律性,那就是一定的运动量经过适应加大再适应再加大再适应不得循环过程,运动量的加大还要于学生的体质、身体状况等各个方面结合起来,决不能盲目随从,更不能整天进行大运动量训练。
三、训练时要严字当头
中国体坛主帅马俊人仁以严治队,刻苦训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世界纪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材,令世人刮目相看,使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作为一个训练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不严格要求将会成为一盘散沙,这就需要教练员在这个问题上下工夫,成绩好的队员存在着骄傲自满的情绪,教练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队员树立远大理想,使之不轻易满足自己取得的点滴成绩,成绩差的学生容易破罐破摔,不思进取,还容易在学校里惹事生非,这就需要教练员对其约束,更要做到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免学生走向耻途。
四、在进行训练时,应着重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训练时一定要把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放在训练的第一位,由于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不同,学生的运动能力也不同,技术动作也各式各样,所以说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身体训练来提高训练的质量,这也是将来提高运动成绩的保障,在刚刚开始的训练阶段,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要手把手的教给学生一些正确的动作要领,用于节奏及用力顺序,教给学生跑跳的一些专门性练习,这是业余训练的重 ,切忌乱干,以免造成错误的动作和不必要的损伤,贻误学生的前途。
五、向训练要效果
在进行训练时往往有这么一种怪现象,那就是拼命地占用学生的时间,好像时间完全和训练效果成正比,其实并不完全这样,固然训练效果要用时间做保证,但一味地加班加点那就得不偿失,现在学生最头痛的就是老师无休止的侵犯学生的时间,学生喜欢的是课上精讲多练的老师,少向学生讲一些不该讲的东西,老师累的很学生也没练到什么东西,向训练要效果,提高老师的训练水平,在训练方法上下功夫,让学生吃最最少的苦而能体高最大的成绩,更忌每次训练的量和强度过大使学生出现厌练的现象,对训练没了兴趣,练也可不练也可,更有甚者,学生整天无休止的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学生自觉地加班加点来训练,但却成绩了了,所以说时间并不和训练效果成正比。
六、解决好训练和学习的关系
进行田径训练的学生,由于经常外出比赛及训练而耽误学习,所以有的学生放松了自己的学习,时间久了对学习感到无所谓,学也可不学也可,而且还经常打架斗殴惹事生非,无故不到校上课,更有个别的同学出现逃课现象,教练也束手无策,我行我素,不思进取,所以教练员应在抓好学生训练的同时一定要抓好学生的学习,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争取学习训练双丰收,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
优秀教练员田径队训练、管理研究 篇4
1 . 1优良的基因决定了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高度
选择先天就具有非同一般运动潜力的人进入科学训练系统,以后在运动能力方面遗传占优势的人首先入选,被认为是科学选材的突破方向,少年的运动发展潜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与运动的先天遗传有密切的联系,在大多数运动项目中,不管其训练方法和手段多么完美无暇,最终,只有少数具有潜在遗传优势的人,才有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这是现在竞技体育运动中一个显而易见的特点,因此运用科学合理的选材方式,从而产生相对较高的人才率。因此就要对预选运动员父母的身高等指标进行测量来预测其子女未来的身高等,此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1.2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选材的重要依据
田径运动要求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必须超出常人,这是必备条件,尤其是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任何优秀的田径运动员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出色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上的。
1 . 3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田径运动员出色发挥的心理基础
优秀的田径运动员都有相当好的心理素质,当然,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建立在多的比赛经验上的,但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刚出道的田径运动员具有老道的心理素质。具备好的心理素质的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能够呈现出超水平的竞技状态,在关键性比赛中心理素质会成为决定比赛的关键因素,无数的田径比赛都表明,一场势均力敌的田径比赛,尤其是短跑项目、跳高、跳远等这些成绩起伏较大的田径项目中,运动员不仅要有高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比赛的心理状态,在大赛中表现出来的遇弱戒骄、遇强则强、沉着冷静的竞技状态,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身体素质、运动技术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所以,田径教练员在运动员选材时要甄别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而具体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又需要不同的心理素质,即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短跑、跳高、跳远项目中需要运动员具有高涨的情绪、刻苦认真、好胜敢拼、勇敢顽强的精神,所以选材时应注意以外向活泼的运动员为益。
2 运动训练——田径运动员长足发展的保证
2.1 教练员对田径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训练
高水平的田径教练员都比较重视运动员的力量素质的训练,因为力量素质是各项素质的基础,也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在快速激烈的现代足球比赛中,运动员不仅要克服自身体重,同时要克服阻力去完成各种跑、跳、急停、突起、转身等动作。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素质就不可能达到完成技术动作所需的质量要求,因此速度力量已成为评定高水平田径运动员身体训练的重要指标,教练员在训练时要适当加强克服阻力的力量练习。
2.2 教练员对田径运动员速度素质的训练
速度素质在田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动作速度。教练员在速度训练中要注意的是要根据不同项目的速度特点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反应速度是田径运动员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快慢,主要通过视觉感受器接受各种刺激,然后根据完成的任务需要,经过瞬间复杂的思维、判断并迅速采取行动的能力;位移速度是运动员单位时间内移动距离的大小;动作速度是运动员完成某个动作的快慢。教练员应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速度练习,学会变通,不能认为速度训练方法放之四海而皆准,要因项目需要而选择方法来训练。
2.3 教练员对田径运动员灵敏素质的训练
灵敏素质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当中根据复杂的条件随机应变、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不同部位的能力。教练员需要对灵敏素质的特点有所了解才能在训练中提高运动员的灵敏素质,灵敏的素质的特点是:灵敏素质是运动员在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要求运动员在极短的时间里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并且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能准确、协调。
2.4 教练员对田径运动员柔韧素质的训练
柔韧素质是人体各关节活动的幅度及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能力。田径运动员经常要做一些幅度大、速度快、用力突然的动作,这就对运动员的柔韧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突出表现在田径运动员所特殊需要的髋关节、腰、膝关节、踝关节活动幅度及下肢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能力上,它对于田径运动员掌握和提高技术动作,避免运动创伤和发展其他身体素质都有重要作用。教练员在训练中要把柔韧素质的训练放在开始部分,一方面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柔韧素质;另一方面在训练前进行可以预防运动员受伤。
2.5 教练员对田径运动员耐力素质的训练
耐力是指人体保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或叫作抗疲劳和疲劳后身体迅速恢复的能力。在田径项目中的中长跑比赛中,对田径运动员的耐力水平要求较高,即运动员的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供能的要求非常高,运动员如果没有良好的耐力素质则会导致身体力量、大脑、机体感觉、情绪等诸方面身体机能的下降,动作变形,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水平。田径运动员的耐力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而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所起主导作用的耐力类型也不一样,如短跑项目则以无氧耐力为主,那么在日常训练中则需要重点训练无氧耐力。
3 运动队的科学管理——田径队健康发展的后勤保障
3.1 教练员的综合素质是田径运动队有效管理的关键
教练员是整个田径队的管理核心,教练员日常训练和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整个球队的管理和发展,具备高素质的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运动员能够完全执行教练员的训练计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练员在管理中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强自身修养。
3.1.1 田径教练员良好的品德修养
运动队管理严格,甚至有些专业队的教练员要时刻监督运动员的衣食住行所有方方面面,因此,运动员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教练员在一起的,那么,教练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而拥有良好的品德是一个立足于社会的必备条件,正如我国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的人,这里就把品德的教育放在了首位。如果一个运动员没有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道德素养,那么,其运动成绩将会大打折扣。运动员在运动队的道德教育则主要来源于教练员,因此,田径教练员的道德修养至关重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田径教练员的道德修养在其运动员的品德塑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2 田径教练员渊博的各学科学识
田径运动队不是培养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行尸走肉,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必须要对其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走到全面发展。而教练员不仅仅要有高精尖的田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多学科其他知识,不仅在知识的深度上下功夫,更要拓宽自己知识面的广度,才能满足运动员的发展需要。
3.1.3 田径教练员的科学管理能力
田径教练员是一支田径队的管理核心,其管理思想直接决定着自己命令的执行度和运动队日常训练、比赛的有序开展。因此,教练员应当对领导科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有所了解,不断充实管理运动队的方法、手段,使运动队高效的运行。
3.2 田径教练员提高对运动队科学管理的途径
3.2.1 对运动员不断的进行教育,提高队员吃苦耐劳的精神
运动队的运动员多为青少年群体,其思想、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极容易被周围环境中的不良的思想、风气所影响,教练员如不及时的进行修正和教育,运动员一旦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未来则很难改正,因此就要求教练员对运动员定期进行思想教育活动,使其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运动员未来的田径生涯和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运动员所具备的素质,更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其次,较其他运动项目而言,田径项目的训练枯燥、乏味,运动队中有许多的田径运动员坚持不到最后而半途而废,甚至有些天赋极佳的运动员也没坚持下来,实为可惜,因此,教练员要加强运动员吃苦耐劳精神的训练,要让运动员形成正确的认识,即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3.2.2 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田径队训练总结 篇5
田径队训练总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索,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顾过去一学年的田径训练工作,我们在校级领导的指导下,做了许多工作,虽然取得了优异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自身素质
学校的田径队训练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基地,体育教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必须明确本职工作,树立起责任感和事业心,这样才能脚踏实地地进行工作。其次体育教师要有敬业精神,体育教师工作辛苦,社会上对体育训练仍有偏见。特别是与某些主科比较起来,社会、家长、学生仍存在重视文化知识学习轻视体育的思想,这对我们开展田径队训练带来许多困难。怎么办?我觉得,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对体育课和业余训练工作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而不能自轻自贱,用我们自身的言语和行为改变社会的偏见。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增强学生体质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样才无愧于我们的事业和责任。体育教师还要有吃苦奉献精神我们的工作环境,在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是“露天作业”,“夏天太阳猛,冬天西北风”,而且工作量大,除了每天上课外,课间操,下午上完课还要带运动队训练,此外还有各项体育竞赛的训练、组织和实施等;我们还要不断充实自己,要善于积累经验,总结成败得失,勇于思考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制定训练计划,从严进行训练
我认为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有长远的训练计划.不急于求成,特别是田赛项目,要有多年计划也要有近期训练目标。计划内容的安排应重视基础训练和基本运动能力培养。先发展学生协调能力和基本运动能力,后根据专项的需要及运动员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全面体质训练,进而把专项技术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在训练内容上重点加强基础素质训练和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跑。跳、投的姿势,培养节奏感,速度等良好感觉。在训练方法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多种训练法。在技术训练方面,只有掌握好的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身体训练水平,创造优异成绩,我在运动训练的同时强调技术,在学生一进队开始抓好基本技术,随着学生技术的提高,仍然不断地完善基本技术。对某些难以掌握的动作,自己比较肯动脑筋想办法,利用辅助练习等帮助学生掌握其要领。使他们从小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动作模式,如:蹲踞式的腾空动作,仅仅是示范、讲解、练习是不够的,还要常常注意利用一些手段去刺激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挖掘潜力。
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好办法。我认为,首先要使学生明确严格训练的目的,并按基础和水平,因材施教,更要使学生懂得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后多与学生谈心,听取学生反馈的意见。学生在接受老师的训练时,总是要注意教师的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从自己的言论、行为、训练表现给学生一个好榜样。严格他说,要建立严格的训练常规。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首先做到,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三、做好思想工作,争取家长支持。
要带好学校田径队,首先要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教育。例如经常讲一些我国优秀运动员是怎样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创造好成绩为国争光的事例。使学生从小树立起认真训练,为校争光的信念。当然,单有学生积极性是不够的,还要取得家长们的支持。父母非常疼爱孩子。少数家长仍有顾虑,一则怕参加训练后影响学习成绩,二则心疼孩子,怕累坏了,练坏了。我们也常碰到这个问题。我们向家长讲清道理,讲明训练目的、时间、方法等具体问题,消除家长的顾虑,保证她的学习成绩不下降。另一方面通过学校领导和班主任一起做家长工作。
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平时除了抓好学生的训练外,还及时了解学生训练的身体状况反应。为了加强学生的营养供给和思想品德的教育。
本学期,我校田径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不管是在区级运动会,还是乡镇运动会,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实现了质的飞跃。展望新的一年,我将扎扎实实地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前进。
2011.7
淄博第二十六中2010—2011学年
田径队训练总结
田径核心力量训练简析 篇6
摘 要 核心力量训练在欧美也叫做功能训练或核心稳定性训练,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竞技运动员核心区域肌肉的力量及稳定性,它最初应用于康复领域。作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核心力量训练迅速被竞技体育所采用。最初这种训练只用于少数项目像游泳,水上等项目。近年来随着运动链理论和神经肌肉系统训练以及本体感受性训练理论的提出,许多人发现核心力量训练几乎对所有运动项目都特别重要。国外对此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国内学者也于近期开始进行了关注。
关键词 田径 核心 力量训练
身体素质差,体能训练理念和方法滞后是阻碍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瓶颈。田径是体能主导类的项目,运动员体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运动成绩,而力量又是体能类项目的核心。稳定压倒一切,稳定的高质量动作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不管是田赛项目还是径赛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着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包括对身体姿势,动作姿势的控制。不管运动员做什么动作,都要求身体有较好的稳定性,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控制身体姿势和动作姿势,才能更好的发挥技术,所以优秀的田径运动员对身体姿势的把握都非常好,而稳定的动作往往是由良好的核心部位肌肉的力量决定的。田径项目繁多,但不管是跑、跳还是投,发力的源泉都不是远端的四肢,而是身体的核心部位。刘翔的成功和其强大的核心力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很多人认为核心力量训练就是腰腹力量训练,这种理解是错误的。目前国外对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较多,但是对核心概念的界定尚有争议。例如有的学者认为核心指的是身体的核心部位即躯干部位,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其形状类似于帐篷。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有的学者认为核心是人体的运动核心,不仅包括躯干部位而且还包括各个部位的内部关节系统,例如踝,膝,肩等关节;还有的人认为核心力量是力量的核心是力量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本研究中的核心力量指的是第一种,也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核心区域。核心的部位是在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的区域,包括附着在脊柱、髋、骨盆周围的深层肌肉和背部、腹部以及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我国学者陈小平认为核心力量是一种以稳定人体的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
提高田径项目的稳定性,加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是以动作的稳定性为基础的。身体核心部位肌群的肌肉起到的正是这种关键作用。核心部位的深层肌群例如膈肌、多裂肌、腰方肌、盆底肌等控制着身体的稳定。如果这些深层肌肉缺乏力量,那么身体的稳定性就会降低。田径中的许多项目是非稳定的状态下完成的,像跨栏、跳远、链球、撑杆跳高,如何在不稳定的条件下有效率协调的发力,是田径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短跑和跳跃项目中的助跑和起跳技术中的伸髋鞭打扒地动作,还是投掷项目上肢的最后用力,看似脚对地面的作用,而实则为来自于腰髋肌群的原动肌群的发力,并通过闭合式的动力链向下肢形成有效的动量传递。肌电研究表明,协调能力好,核心力量强的短跑运动员在高速跑腾空的过程中摆动腿骨后肌群肌电放电较少,而核心力量差的运动员腿部骨后肌群放电量增大。通过肌电变化可以发现核心力量好的运动员的腿部肌肉可以在短暂的腾空时间里得到放松,为下一次收缩做好准备。这样不仅减少了无谓的能量消耗,节省了能量而且可以使肌肉在下一次收缩时产生更大的力量。经验说明,分别旋转生和熟鸡蛋,熟鸡蛋可以快速、持续的旋转,而生鸡蛋却转得非常缓慢且会很快停下来。这是因为,熟鸡蛋是一个凝固的整体,而生鸡蛋由于内部松散,很软,它会把外力产生的能量在传递的过程中消耗掉。这就进一步印证了核心稳定与核心力量在投掷项目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所希望的躯干是一个刚体,可以最大限度的把能量在运动链内传递。
虽然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相当重要,但是传统的力量训练方式还是不可丢弃,特别是对于田径这样一个以体能为主追求发挥人体极限能力的项目,核心力量训练不能等同于田径专项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只是田径力量训练的一部分,是有益的补充,不可完全替代传统田径专项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对全面均衡的发展田径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有效的力量训练方式应该成为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一部分。核心力量对田径运动员有提高田径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加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减少能量消耗、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按照训练时的稳定与否和动作姿势及负荷强度,将田径的核心力量训练分为7个难度等级:(1)稳定状态下的静力性动作;(2)稳定状态下无负荷的运动;(3)非稳定状态下静力性动作;(4)非稳定状态下克服自身阻力的运动;(5)非稳定状态下自由力量练习;(6)非稳定状态下核心爆发力练习;(7)稳定状态下核心爆发力练习。
田径核心力量的训练需要持之以恒,逐级递进。核心力量的训练应该是以核心稳定训练开始,并最终结合于田径某一专项的核心爆发力训练
参考文献:
[1] 王卫星.竞技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19-1121.
[2] 陈方灿.浅谈国外康复性体能训练的一些理念和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2006.26(10):95-96.
[3]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田径队训练 篇7
一、提高田径训练重视程度
从农村中学业余田径队训练看,可以发现,不论是学生本人,还是家长与学校,其认知程度都相对有限甚至是缺失,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投入田径训练的精力程度,因此,农村中学业余田径队训练,首先就要提高对田径训练的重视程度。第一,提高学校的重视程度。一般来讲,教育部门都会提倡并鼓励每个学校都积极培养并打造业余田径队,那么不论是学校的校长还是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响应并认真落实,主动制定培养计划与培养目标。第二,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很多家长都会要求学生子女在业余时间忙于补习功课,那么教师就要主动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能够理解并支持子女参加业余田径队的训练。第三,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有些学生对业余时间还要进行田径训练表现得比较排斥,对此教师应主动向学生介绍业余田径队训练的作用与意义,特别是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帮助,让学生意识到加入田径队并参与田径训练中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总的来说,唯有学校、家长、学生都能够意识到业余田径训练的重要性时,业余田径队才能正常开展训练。
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田径训练本来就有着一个不断挑战并突破身体极限的方向所在,比如田径项目中的短距离跑步,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会逐步提高限时的时间,越来越短,这就要求学生越跑越快,对学生的体力与耐力来讲都是不小的挑战,而只有经得住严酷的挑战才能够提高田径运动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比如,在实际训练中发现,部分女学生在面对高强度的训练时,提出降低训练强度甚至是直接退出训练,面对这一情况时,教师一方面应当以鼓励为主,不断地给她们信心,根据科学实际介绍只要是身体健康的人参与这种训练是完全没问题的,所谓的担心与害怕更多是来自心理层面。另一方面应当发挥好训练纪律这一制约杠杆来约束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参加到田径训练中来并不是儿戏,每一个人都要遵守训练的纪律。无论是哪一种方式,教师都应当让学生意识到应当勇敢去面对挑战,而不是带着诸多借口去退缩。总的来讲,提高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是打造与训练业余田径队成功的因素之一。
三、营造积极参与训练氛围
田径训练,并不是一个个体的运动,比如训练中的接力跑,它就是一个需要团队配合的活动。要训练好农村中学业余田径队,学校以及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营造学生积极参与训练的氛围。比如,给田径队命名,并鼓励每一个队伍都想一个自己的口号,在每次训练时,特别是训练遇到困难时,呼喊口号,在艰苦的训练中,榜样力量和精神信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田径明星刻苦训练的感人事迹,播放田径明星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取得优异成绩的视频给学生看,以激励学生意志,树立信念,练出好成绩。如有校友在国内外体育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的,可以专门邀请其到学校作训练、比赛的专题报告和训练技术指导,以提高学生对训练的认识,促进学生自觉训练,刻苦训练,形成校园内外良好的训练氛围。
四、努力提高训练的含金量
中学业余田径训练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时的科学化水平高低,特别是对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体育教学来讲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在对业余田径队的训练过程中要努力提高训练的整体含金量。具体来讲,第一,农村中学教师本人要四、努力提高训练的含金量有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心态和精神,有意识地去提升自己的执教水平,比如中长跑运动,如何教会学生通过摆臂动作、步伐大小、呼吸配合等多个方面去提升个人的耐力。第二,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比如制定阶段性训练计划,以跳远为例,从最开始的纠正学生的跳远姿势,到中期的保证跳远训练的完整性,到中后期的提高跳远的距离,到后期的寻找学生的个人爆发点等。第三,主动了解并选择适合的训练方式。比如在教师交流活动中,多向其他学校,特别是田径水平较高的学校老师请教训练的方法,综合性地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的方式来训练,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优化、改良与调整。总的来说,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努力提高业余田径训练的含金量来有意识地挖掘学生的田径潜力。
田径队训练 篇8
方法:
1.深蹲姿态,双手抱膝,踝关节发力连续向前、后、左、右和垂直纵跳。
2.双手背部互握下蹲,完全依靠踝关节的力量连续向前快速纵跳。
3.人体呈坐姿,用左右前脚尖钩拉杠铃。
4.用前脚尖钩拉弹力带。
5.连续快速左右10米单脚跳。
6.用踝关节发力做跳绳双飞、左右单脚跳绳。
7.左右单脚跳快速跳台阶。
8.身体始终保持直立进行直膝踝关节发力跳。
9.沙坑连续踝关节发力跳。
10.负重提踵。
11.负重提踵登台阶。
12.坐姿踝关节负重抗阻力做内收和外展。
二、膝关节力量训练
方法:
1.杠铃半蹲。
2.连续长时间跨步跳和短跳。
3.左右膝跳过双手握20厘米长的短跳绳。
4.半蹲跳。
5.跳跨栏架。
6.跳跳箱。
7.双膝跪撑后纯用膝关节发力起立身体。
8.俯卧跪起、抗阻力收小腿、直立负重屈收、负重后踢腿跑、俯卧拉收小腿(双踝处系上弹力带)。
三、髋关节力量训练
方法:
1.腿部捆绑沙袋进行左右侧踢腿、摆踢、踢毽子、前和后踢腿。
2.腿部负重或在练习者的踝关节处系上弹力带进行单杠或肋木悬垂举腿。
3.负重高抬腿跑步、负重仰卧起坐和负重仰卧举腿。
4.双腿负重进行仰卧剪腿、负重深蹲、负重俯卧背腿、负重腿屈收与伸展、双腿负重进行立定跳远。
5.双腿负重爬楼梯、身穿沙衣跑楼梯、负重登山、负重跑山坡或上坡。
6.负重纵跳摸高、多级跨步跳或跨障碍跳以及身体负重跳跃。
7.侧身斜平躺位置进行左右腿拉弹力带做向内侧摆压腿、抗阻力双腿夹篮球(在练习者双踝处系上弹力带)、负重直腿拉橡皮筋。
四、肩关节力量训练
方法:
1.坐姿后推杠铃、拉收组合器械上面的杠铃片。
2.前拉和后拉单杠引体向上。
3.双杠弯曲下与伸展上。
4.杠铃片摆臂练习或哑铃摆臂练习。
5.杠铃片或哑铃做小鸟挥动翅膀练习。
6.卧推杠铃。
7.提拉杠铃。
8.双手正面前掷实心球。
9.抓举杠铃和推举杠铃。
10.俯卧撑。
11.俯卧推拉杠铃。
12.斜身引体。
五、腰腹肌力量训练
方法:
1.负重悬垂抬腿法。
2.负重仰卧抬腿。
3.负重仰卧左右转身抬腿。
4.负重仰卧起坐。
5.负重肋木举腿。
6.负重肋木山羊仰卧起坐。
7.负重斜坡仰卧起坐。
8.负重推收杠铃腹肌练习。
9.双腿高放(大约90°)在支架上面,人平躺在体操板凳上面做举腿,腰部始终不离开板凳,上身收卷至腹肌肌肉完全收实为止。
10.仰卧两头起。
11.仰卧起身的同时向左向右转体收靠大腿练习。
12.双手手腕处和双踝关节处都系上弹力带进行仰卧起坐。
初探少年田径训练中力量素质训练 篇9
田径运动对运动员的要求是比较全面的,耐力、柔韧、力量和速度缺一不可。本文就10~12岁儿童的田径训练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力量训练,结合自己训练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10~12岁儿童正处于小学阶段,田径运动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体育课堂安排了大量的跑、跳和投掷。传统的田径项目都没有较高深的技巧,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学习和掌握。田径运动在培养学生运动素质,促进机体能力的发展和完善以及机体生长和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集体主义精神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力量训练原则是力量训练客观规律的反映,是力量训练实践普遍经验的总结与概括。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很多教练员在对儿童进行力量训练的时候,违反了力量原则。力量原则认为:阻力是发展力量的关键,不管你的练习完成多少次,只有在阻力足够大时,才可能有效地获得肌肉力量。通过调查发现,不少教练员是这样安排力量训练内容的。
第一,为提高肌肉力量、改善肌肉间协调性,采用较重的负荷重量,完成次数少的重复练习。这种方法在成年田径运动员被较多的采用,投掷项目的运动员更把这种方法作为有效提高绝对肌力的重要训练手段。但是我们面对的是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少年儿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比取得更好的成绩更为重要,如果我们执意采取单一的手段来重点提高某一项身体素质,是急功近利的作法,会限制和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
第二,这部分教练为了训练学生的力量,一般采用使用重量较轻,但是速度和次数的要求都比较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改善肌肉间协调用力效果和提高动作速度,常被人们称为快速力量训练法。这种训练方法也是针对成年人的,作为教练员我们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特点,考虑每个儿童的差异性,要根据每个人的自身特点来控制训练量。
第三,这种教练是综合的使用了上面的两种方法。在充分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发展速度力量。这种综合性训练方法对高水平的成年运动员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对于专项训练都得把握一定尺度的小学生来讲,这种训练方法只会起到欲速则不达的效果。
从以上调查我们可以发现,目前不少田径教练员在对儿童力量训练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身体素质专项训练中,不考虑儿童身体发育特征,在较短时间内超负荷训练来提高绝对力量素质,这是一种不顾后果的训练方式,以饮鸩止渴的方式追求短期的成绩,这是对运动员的不负责,应该坚决摒弃。
(2)在对肌肉绝对力量的训练中,单一使用同一种训练方法,使身体正在发育的儿童肌肉局部负担过重引起肌肉损伤,导致田径运动成绩下降。
(3)不能在训练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无视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和每个人的运动的差异性,采用一刀切模式进行训练,这种方法不易发现“千里马”,整体成绩也不能普遍提高。
儿童阶段训练田径少年的力量素质、应考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作为10~12岁的儿童进行力量素质训练,要把改善肌肉协调性作为核心任务,要放弃那种增大肌肉的体积的错误想法。毕竟孩子的身体协调发展才是最重要的,教练员要通过训练让孩子全身的力量得到应有的发展。
(2)采用科学的力量素质训练手段,多用克服自身体重方法,以动为主,以静为辅,主要是因为动力练习可紧张、放松交替锻炼肌肉,改善肌肉内的协调能力。
(3)在儿童身体发育时期,要对发展速度力量优先考虑,采用手段方法要遵循科学的规律,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同时要以温和的耐力练习作为力量训练主要手段。
(4)在手段和方法上要抓住儿童的身心特点,采取有趣味的训练方式,不能过多的重复,避免出现局部负担过重的现象,要能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避免出现过度疲劳或者消极训练的现象。
(5)虽然我们是发展力量素质的专项训练,但是我们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身体成长的需要,力求其他素质均衡发展,期求儿童身体素质全面提高,为以后更高水平的训练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6)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要严格学生的每一个练习,准确每一个动作,充分考虑各种安全因素,确保训练安全进行。
少年田径力量素质科学训练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发展训练原则。儿童的田径训练不仅仅是以提高成绩为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为今后从事更高级别的训练打基础。基于此,他们的力量素质需要全面发展,因为你现在还不知道“哪朵云彩会下雨”。无论在年度训练计划还是课时训练计划,都必须贯彻这一意识。训练中既要关注儿童的下肢力量的发展,还要重视同时发展儿童的上肢力量和躯干力量;不仅要关注身体前部肌群的力量发展,还要重视身体后部及体侧的肌肉力量发展;既要关注大肌肉群,也得考虑小肌肉群,不能过早实施专项力量训练,唯有如此, 我们的孩子身体力量才能协调的发展,为以后的专业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动作规范性原则。在所有的运动训练中,动作的规范性是训练效果的首要保证。发展力量的练习也不例外。规范的动作可以在训练中协调发展儿童身体各部分的力量,训练正确的动力定型很好的掌握需要的运动技能,也未今后的专项训练提供技术的保障。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完成动作的用力顺序,对动作的幅度、速度以及身体各部位协调予正确的指导,如在立定跳远训练时,要求学生注意摆臂幅度和起跳的时机,让他们掌握“爆发”用力的技巧。要求遵循动作规范的原则不仅促进儿童力量的协调增长, 还可以避免动作不规范出现伤害或事故。
(3)遵循《体育课程标准》原则。《体育课程标准》是大批体育专家的经验总结,有着科学性和普适性,为我们的体育训练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对我们的训练方式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我们在对儿童进行力量训练的时候,要遵循《体育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的训练规律。
《体育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各阶段以及各次训练课中合理把握力量练习的量和度。
①负重练习不宜拔高要求,静力紧张练习不宜时间过长,反之会引起关节受伤和抑制骨骼生长。
②类似于“连续蛙跳”等单一的局部力量练习,要控制训练的次数,要交替进行。10~12岁儿童骨骼、肌肉、力量都处在发展阶段,承受力很弱,过重的局部负担,会导致运动损伤。
③在固定时间内力量练习要控制力量练习的总量,最好采用“少负担,多练习的方式”,要与发展其他素质的练习结合进行。
④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田径运动训练中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遵循螺旋上升的规律。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加大学生训练的量是以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机能能力为依据的。在发展力量训练中,训练量的增加要遵循适应—加大—再适应—再加大的循序渐进原则要有明显的节奏,运动量大、中、小交替进行,要考虑到疲劳期,要有适当的休息。在训练的时候还得考虑运动员的差异性,即使相同的负荷,也不能密度过大,在此前提下再考虑专项特点,以及田径训练外其他活动的负担量。
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依赖于训练方法的正确运用和创新。儿童田径的力量素质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有长远的训练计划,也要有近期训练目标。在训练方法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次训练法,避免单调重复的训练,那样或产生疲劳枯燥,导致消极情绪。因此,教练员要多动脑筋,安排训练多样化、科学化。不同的训练方法,可有相同的训练效果,达到同一个目的。让运动员感到训练安排有特色,有新鲜感,更容易接受训练安排,这才是最成功的训练计划与实践。训练时还可以穿插游戏活动,游戏训练法是小学生业余训练中重要的训练方法,训练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演好角色,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各项素质都得到期待的发展,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仅增添了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了解体育的魅力,而且还能使学生自身的潜力得到发展。总之,多样化、科学合理的训练,儿童田径的力量素质才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为以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对少年儿童田径力量素质的专项训练中,不少教练员在认识和方法上存在一些误区,严重影响运动员的发展。在训练过程中,不仅要把握核心任务,采用科学训练方法,优先发展速度力量;还要从儿童身心特点出发,考虑学生成长需要,进行安全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少年田径训练还要遵循全面发展、动作规范、以《体育课程标准》为纲要、循序渐进等原则,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高力量素质,从而为培养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田径队训练 篇10
我校依托本地区田径运动项目群众基础较好的优势,组建了校田径队代表队,根据学校运动场地器材的实际因地制宜的开展了日常的课余训练,并组队参加区、市、省各个级别的中学生田径比赛。由此,带领学校田径运动队进行课余训练已经成为我校体育教师的常态教学任务之一。
二、存在的问题
1. 管理方法粗放
我校田径队的日常管理主要有训练管理和学习管理两个方面,外出参加比赛的时候还有一个外出管理。所有的这些管理更多的是体现在规章制度上面,学校并没有配备专门的教师来进行管理(外出比赛除外),由于执行和监管方面的不力,因此田径队员在学校里带给其他学生最深的印像除了身体素质好之外就是自由散漫。
2. 训练理念落后
我校体育教师尽管学习了很多的科学训练的理论,也参加了许多的培训,但是在实际训练中还是遵从着“三从一大”的精神。在这样的训练理念指导之下,学生在刚开始进行田径训练的时候能够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效果就不明显了。这实际上都是由于教练的训练理念和方法落后所导致的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3. 选材途径狭窄
我校作为一所初级中学,通常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选拔校田径队队员,第一个途径是通过对下面各个小学的走访和了解,利用每年招生的时机,将那些原本在小学就参加田径队的成绩较好的小队员或者是身体条件较好的体育苗子招收到学校田径运动队。第二个途径是通过每年学校举行的各种形式的运动会和比赛来观察挑选那些具有运动天赋和特长的学生。在这其中与下面学校合作进行人才选拔这样的一种机制的不确定因素大,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往往一些特别优秀的苗子会流失到其他学校或者是其他地区。
4. 培养方向单一
我校组建的是田径队,平时所进行的训练内容全部是以田径项目为主。但是从历年选拔出来的学生具体情况以及后续训练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特长来看,许多的田径队员实际上更加的适合进行其他运动项目的训练,例如有的学生适合打排球,有的学生适合踢足球,有的学生适合进行跆拳道训练等等,这一类体育人才除了极个别的通过其他途径转到别的学校或者更高一级的运动队中进行训练学习之外,其他的由于得不到适宜的培养几乎都荒废掉了。
三、改进的方法
1. 完善管理——配备生活指导老师
完善管理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配备专门的生活指导老师,主要的职责是负责督促田径队队员遵守作息时间,与校食堂联系保障田径队队员每餐的数量和质量,规范田径队队员的语言行为以及服饰发型等等,不定期的与每个队员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以获取该队员在学习方面的具体情况。同时该生活指导教师将根据这些规章要求每天对队员进行评价,如果某队员学期评价等级低于良好的话,将责成该队员进行队内检讨;如果学期评价等级低于合格的话,将停止该队员参加训练一周,让其有时间来进行改正和反省。第二个方面是与学校心理教师进行联系,每月为队员开设一节心理方面的讲座,同时提供心理咨询的服务,双管齐下以确保队员的心理能够更加的健康和稳定。
2. 以教促练———提升队员运动认知
一方面,由于我校每个行政班级的学生人数较多,采用这一方法的好处在于减轻教师教学压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每个学生的学练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比较细致和规范的指导。另一方面,这些队员在对其他学生就某项运动技术原理动作进行示范讲解的同时对其自身来说也是一种对运动技术原理的再消化、再学习和再认识的过程,有利于田径队队员对其自身的技术动作进行改进和优化,以突破瓶颈,提高运动成绩。
3. 内部挖潜———扩宽队员选材途径
在尽可能的招收各个小学的应届运动人才和引进其他初中学校运动人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将注意力更多的投入到校内学生之中,从体育课以及体育课外活动中来观察那些具有潜力的学生。譬如有的学生虽然矮小瘦弱,但是其身体素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考虑到其身体还未发育,因此这些学生也是我们选材的重点。
4. 多方联系———力争队员人尽其材
我校田径队主要以田径运动项目的训练比赛为主,那些在某个田径运动项目上具有同龄人中绝对实力的队员固然是我们训练培养的重点对象,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到那些在田径运动项目中运动成绩一般但是在其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或者潜力的队员,例如甲队员身高较矮,但是身体协调性好、动作频率快、爆发力好,因此这一队员可以改练足球或者是棒球等项目;还有的学生运动成绩一般,但是心理素质非常稳定且视力很好,因此这一队员可以改练射击或者是射箭类项目。
对于这些田径运动项目成绩不够突出但又具有一定运动能力和特长的学生,教练应该首先与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沟通,获得他们的同意之后再与其他学校的各种运动队或者是少体校的教练们进行联系,邀请他们过来考察或者是带学生过去试训。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尽可能的使每个队员都能够进行最适合自身特质的运动项目的训练。
四、结语
以上是笔者根据本校田径队管理训练现状而进行的一些思考和改进,从实施后的具体情况来看改进效果是极为显著的。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的基础,笔者感悟到:在组织学生进行田径训练的时候应该将眼光放得长远一点,跳出学校和田径运动的小圈圈,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体育运动的高度来进行田径队的训练和管理,在培养优秀田径人才的同时也不能错过那些有可能成为其他运动项目佼佼者的队员。只有这样,我们学校业余田径队才可能更好地存在和发展下去。
摘要:我校田径队在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困扰和问题。本文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完善管理、以教促练、内部挖潜、多方联系等四个改进初中学校田径队训练与管理水平提高训练成果的方法。
关键词:田径队,训练,管理,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平.对小学生业余排球训练的探讨.体育师友, 2011, (06)
[2]陈国兴.中学业余田径队组织管理的初讨.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1, (07)
田径队训练 篇11
【关键词】河南省;女子跨栏组;核心力量
A Study on the Training of Core Strength of Women Hurdling Athletes of Henan Province
ZHAO Dun-fu
(Henan Provincial Administration Center of Athletics, Zhengzhou, Henan 450044)
【Abstract】Core strength training is new type of strength training, which receives attention from many expert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feasibility of adopting core strength training in Henan women’s hurdle team. Experiment shows that 6 weeks of core strength training improves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athletes and their skills.
【Keywords】Henan Province, Women Hurdle athletes, core strength
1前言
在中国田径界一直流传着一句话“腰杆当家”,之所以说腰杆当家说明了整个腰部在田径项目中的作用非常大。这也说明了,我国老一辈的田径教练员在当时就已经认识到了整个腰部在田径项目中起到的至关重要作用。近几年在竞技体育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即“核心力量”。核心力量训练在欧美也叫核心稳定性训练。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很好地提高竞技运动员核心区域肌肉的力量及稳定性,最初应用于康复领域。作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核心力量迅速被竞技体育所采用〔1〕。
核心力量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迅速开展,这也说明了核心力量在整个竞技体育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跨栏作为体能主导类的速度性项目对力量的要求更高,与传统的力量训练相比,核心力量训练更多的是在动态中进行。本研究选取了河南省田径队女子跨栏组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河南省田径队女子跨栏组8名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她们大部分具有一级或者二级的水平。有一定的训练基础。平均年龄21.7±1.28,平均身高:1.69米±0.03,平均体重59.1kg±3.25。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Internet网络、中国知网(CNKI)资料文库等对相关的核心力量电子资料进行归纳分类,筛选出针对本文的相关文献资料。
2.2.2对比分析法:通过对运动员进行训练前后的对比分析,来说明核心力量对运动员所起到的作用。
2.2.3逻辑分析法:对所有资料进行逻辑分析、归纳、整理,并最后得出自己的相关结论。
2.2.4摄像与解析法:对运动员训练前后进行录像拍摄,并通过APAS三维解析软件进行解析,获得相关的数据。
2.2.5实验设计:考虑到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根据研究的需要作者对李春雷、夏吉祥提出的7个等级的模式进行了修改,分为4个等级,即第一个等级为稳定状态下的静止练习;第二个等级为稳定状态下的无负荷运动;第三个等级为非稳定状态下的静止运动;第四个等级为非稳定状态下的克服自身体重的动作。每一个等级训练6周,6周的训练结束以后再升入下一个等级进行训练。每个动作的持续时间在30s—60s。组间的休息为1分钟左右。
第一个等级:稳定状态下的静止练习
动作类别:俯卧时肘关节、脚支撑〔2〕;侧卧时肘关节、脚支撑;仰卧时肩、脚支撑。
动作要求:每个动作控制30s×3组。目的在于静止状态下,体会核心肌肉的作用,以及自己对身体控制的感觉,提高重心稳定性。每个动作类别都要求身体成为一个直线。
第二个等级:稳定状态下的无负荷运动
动作类别:俯撑桥、侧撑桥和仰撑桥练习〔3〕
动作要求:40s×3组。六个动作在动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身体姿势,保持好呼吸,臀部不要控制住不动。俯撑桥要求慢慢抬起异侧的手脚,侧撑桥要求侧抬起脚,仰撑桥要求慢慢抬起脚。
第三个等级:非稳定状态下的静止运动
动作类别:(见图1)
图1下肢悬吊静止核心力量练习手段
动作要求:40s×3组。这个级别的训练需要一些器械,如吊绳或者足球都可以,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非稳定状态下静止控制身体不要晃动。
第四个等级:非稳定状态下的克服自身体重的动作
动作类别:(见图2)
图2动态核心力量训练手段
动作要求:50s×3组。这个级别也需要吊绳或者足球一类的器械。首先在动作过程中始终控制整个身体,而后按照箭头指定的方向进行运动。要保持好呼吸节奏。
3结果与分析
3.1核心力量训练的概念
在竞技体育中,几乎所有的运动员都是通过四肢末端将力量施加于外部物体,使人体或器械产生运动。因此,长期以来,在竞技体育运动训练领域中,人们一直将重点放在了四肢上,从而忽视甚至放弃了躯干部位肌肉力量的训练〔2〕。近几年,随着运动链理论、神经肌肉系统和本体感受性训练理论的提出,人们发现核心力量几乎对所有的运动项目都非常重要。
核心力量的概念最早源于核心稳定性的研究〔4〕。1985年,Panjabi 首次提出了脊柱稳定性(spinal stability)的概念〔5〕,他认为,脊柱稳定性设计〔3〕各方面的问题或系统:被动脊椎骨、主动脊柱肌肉和神经控制单元。1989年美国旧金山脊柱研究所(SFSI)在设计的“动态腰椎稳定计划指南”中提出了中位脊柱(neutral spine)的问题〔6〕。1992年Panjabi又提出了核心稳定性的概念,认为人体的核心稳定性是一种“稳定人体系统,以使椎间的中部区域保持在生理极限范围内的能力”。有关核心力量的概念目前仍然存在着争议,主要焦点在于对与“核心”位置的定义。陈小平研究认为核心力量是一种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核心力量不仅是人体核心稳定性形成的主要能力,而且在竞技运动中它还能够主动发力,是人体运动的一个重要“发力源”〔7〕。
3.2核心力量的解剖学理论以及作用
核心力量之所以存在争议,主要是对核心的位置的定位,有的学者认为核心主要是指的是人体的躯干,包括胸廓和整个脊柱;大部分学者根据研究将核心定义在腰椎-骨盆-髋关节部位。从解剖结构来说,人体的核心部位包括腰椎、骨盆和髋关节等骨骼以及它们周围的韧带和结缔组织,还包括附着在骨骼上面的肌肉,是核心区域能够显示的表层和深层肌肉〔8〕。
关于核心力量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能够对脊柱、骨盆起到稳定的作用;整个核心部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一些项目能合理有力的发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田径的投掷项目中,运动员如果仅仅依靠上肢来投掷器械,成绩不会理想,必须借助整个腰腹下肢,在最后超越器械的过程中,由下肢发力,通过核心部位最后作用到上肢与器械上。其次,核心力量能够控制运动员的平衡、提高力量的利用效率,比如,田径中的跳跃项目、冰上运动的一些项目等,都需要很好的核心力量的平衡作用。核心力量还能够很好地预防运动员运动伤病,核心力量好的运动员相对来说受到伤病的困扰就较少,尤其是整个腰部的伤病,核心力量的较强可以很好地保护好整个脊柱的稳定性,避免脊柱受到伤害。也为四肢的发力建立了很好的支撑点。
3.3实验前后的结果对比
3.3.1运动员素质的对比分析
对于跨栏运动员来说,素质的好坏对成绩有着很重要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相关的核心力量的训练,跨栏组的运动员身体素质有显著的提高。
由表1可知,运动员的100米、反应时和20米折返跑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髋关节的灵活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传统的力量训练大部分是在平衡状态下进行的,比如深蹲练习、抓紧等,运动员练习的时候要求保持身体的平衡,对肌肉的刺激比较深。但是,在实际的比赛和训练中,运动员大部分都是在非平衡状态下进行的,很少有在平衡状态下进行,比如,运动员跑步过程中都是单脚支撑与腾空交替进行,跨栏时摆动腿和起跨腿依次进行。传统力量作为基础训练的一个手段不能缺少,而核心力量的训练更多的是在非平衡条件下进行的,更加接近实际训练和比赛。
3.3.2运动员过栏技术的对比分析
过栏技术是指起跨腿的脚接触到起跨点到过栏后摆动腿的脚接触地面时的一大步,即跨栏步。它是由起跨攻栏、腾空过栏、下栏着地构成〔9〕。起跨攻栏的任务就是保持较高的水平速度,为迅速过栏创造更大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度。
通过6周核心力量的训练,由表2可知,跨栏组运动员的身体重心相关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重心投影点与栏的水平距离、身体前倾角和重心的垂直距离以及垂直距离的位移,都不同程度地变小。在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技术动作有所改变,运动员的整体竞技实力明显提高。髋关节的灵活性的提高对于相关技术会有很大影响,运动员在栏上做剪绞技术时会轻松自如。运动员在过栏时尽量降低重心,从而做到跨栏而不是跳栏。
下栏着地是指从身体重心达到腾空最高点开始,到摆动腿着地支撑的这一个过程。主要任务也是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把垂直速度降到最低。由表3可知,训练前后的数据有所差别。在这个技术阶段,运动员的摆动腿要积极下压,起跨腿迅速提拉,两腿动作协调、积极、连贯,整个动作要快。着地点距离身体重心投影点要近,这样更加有利于摆动腿的支撑和运动中的人体更加平衡,有利于下面连贯动作的发挥。下栏支撑时着地腿的膝关节要伸直,身体姿势较高,身体重心的高度与起跨结束时同高或稍高。支撑时间要短,这样水平速度损失少有利于离栏后转入栏间快跑。
4结论
通过6周核心力量的训练,使得河南省女子跨栏组的运动员身体素质有所提高,为技术的改进奠定了基础。运动员的过栏技术有所改进,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春雷,夏吉祥.田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4(4):108.
〔2〕孟献峰,冯嘉.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女子短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4(4):66.
〔3〕王卫星,廖小军.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及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2):14.
〔4〕〔7〕〔8〕黎涌明,于洪军,资薇,曹春梅,陈小平.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2008,28(4):19.
〔5〕POP M H.PANJABI M Biomechanical definitions of spinal instability〔J〕.Spine,1985,(10);255-256.
〔6〕SAN FRANCISCO SPINE INSTITLTTE.namic lumbar stnbilization program〔M〕.San Francisco:San Francisco Spine Institute,1989.
〔9〕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41.
学校田径训练的探讨 篇12
1 抓住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 打好身体素质基础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各项身体素质增长的速度不同。所谓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是指, 身体素质自然增长最快速的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 学生的可塑性最大。如果进行科学的训练, 会获得明显的效果。因此,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 要特别注意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如10岁以前, 骨骼有机物质多, 无机盐类少, 因而骨骼、韧带柔韧, 富有弹性, 关节活动范围大。这时, 应多做柔韧性练习。到10~13岁时, 人体神经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身体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此时应特别注意通过发展高频率和协调性以提高速度能力。12~14岁时, 加强一般力量和灵敏素质的训练。15~16岁时, 可以开始采用较大重量的负重练习来发展力量;较长的练习距离来发展专项耐力。
2 进行全面的身体训练, 掌握多种运动技能
学校田径训练的内容应以全面的身体训练为主, 选择和安排要全面多样, 使学生的各个部位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都得到发展。在此基础上, 学习掌握多种运动技能。依据在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人体是在大脑皮层统一调节下的完整统一的有机体的理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某一方面的发展, 都会影响其它方面的发展与提高。田径运动各项目技能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促进作用, 学习掌握多种运动技能的过程, 既是一个挖掘技术潜力的过程, 又是扩大运动技能和培养灵敏、协调等素质的过程。不仅要学习多种运动技能, 而且还应学习一个项目的多种姿势, 如学习推铅球的侧向滑步技术和背向滑步技术, 学习跳远的蹲踞式和挺身式。要求学生能用左、右腿完成跳跃的起跳, 左、右腿完成跨栏跑的攻栏等。使身体匀称全面的发展。
3 处理好运动负荷的量和强度关系
运动负荷是指做身体练习时所承受人体的生理负担, 表示运动负荷大小的指标有“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负荷量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的量的大小, 负荷强度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度。人体机能的改善和提高, 必须在适宜的运动负荷刺激下实现。运动负荷增加过快, 特别是超过人体所承受的范围, 不仅不能提高运动成绩, 还会损害健康, 甚至导致伤害事故。运动负荷过小, 或者人体对某一运动负荷产生了适应, 人体的机能得不到足够的刺激, 训练效果就不大。因此, 我们应该使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相互配合逐渐增加, 尽可能的让运动负荷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对在校学生, 通常先从增加负荷量开始, 当他们产生一定的适应后, 再增加强度。当增加负荷量的时候, 安排的负荷强度应小一些;当增加负荷强度的时候, 安排的负荷量应小一些。这样, 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交替地不断增加和下降, 提高承受负荷能力。
4 合理安排练习顺序与间隔时间
只有在训练中合理安排练习顺序和间隔, 才能使身体机能逐步提高, 避免疲劳积累带来的伤病, 取的最佳的训练效果。如在有氧耐力练习后进行力量练习, 就不能使人体能量物质有效利用。应该在准备活动后先进行力量练习, 这时体内能量物质血糖的消耗, 来自肌糖原和肝糖原储备的分解。接着进行有氧耐力练习, 在糖原下降后机体能氧化消耗更多的脂肪供能。一般练习的顺序是:在准备活动后, 灵活性和速度性练习在前, 耐力练习在后;技术性练习在前, 身体素质练习在后;学习新技术的练习在前, 复习巩固性练习在后。同样, 我们运用重复练习法进行速度训练时, 由于间隔时间过短, 身体疲劳没有消除, 必然导致下次练习强度下降;或间隔时间过长, 练习的兴奋性将降低, 这都不利于进一步的练习。
5 重视速度训练
现代田径运动技术发展的特点显示了速度的重要性:像短跑强调不充分后蹬的快速摆动;长跑采用高步频技术;跳跃从以“可控速度助跑”变成了以最快速度助跑;投掷则要求最后出手动作尽量快, 都强调了“快”字。田径运动的成绩主要取决于速度, 这一点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值得注意的是, 在这里所讲的速度, 不仅是跑的速度。这个速度的含义包括:所有的训练内容, 如包括跑的练习、各种跳跃、力量以及技术练习等, 都应该有速度的要求。例如:慢跑练习不能使任何一个径赛项目成绩提高;力量练习完成的动作速率慢, 几乎没有田赛项目需要这种能力。在校学生速度训练宜采用一些快速动作练习。例如:对突然发出的信号快速应答反应动作;短程追逐游戏、接力跑、追球跑;80米以内的加速跑、间歇跑、行进间跑;短距离斜坡跑、顺风跑、牵引跑;快速跨步跳、单足跳、摆髋练习等。要求:采用多种训练手段, 在学生兴奋性高、运动欲望强的情况下进行。注重练习动作的自然放松, 避免简单地过多采用那种大强度的计时跑。
6 科学安排女运动员例假期的训练
在校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 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因此, 我们在训练上应进行科学安排, 尤其是对女学生更是如此, 要充分考虑到她们的生理特点。但在目前学校实际训练中, 一般的教练员对这个问题还不是十分重视。女学生在例假期间一般不休息, 照常进行正规训练的情况经常发生, 有时还安排一些跳跃性和力量性练习, 这样对学生的健康损害极大。我主张从月经来潮的前一周开始, 运动负荷逐渐减小, 直到月经期内维持相对最小的运动负荷。月经期后运动负荷逐渐增大, 在月经后一周达到相对最大。维持一段时间后, 在下次月经前一周又逐渐减小, 循环往复进行。例假期间只进行一般的活动, 如散步、慢跑、一般性的体操等练习。建议女学生没有特殊情况周六和周日不要休息, 可以进行正常的训练。因为, 女学生平均每月一次例假, 一般需要四天左右的时间才能恢复。若例假刚好不是赶在周末, 就会影响四天的正常训练, 在加上周末休息几天, 一个月下来实际上练不了多长时间。因此, 我认为女学生的训练应该根据她们的例假周期来科学安排。也就是说平时不进行调整, 利用例假期自然调整。
7 心理素质必须从小培养
在学校业余田径训练中, 许多教练员只注重学生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成绩的高低, 而忽视了另一个关键因素———心理素质。纵观国内外重大比赛, 由于运动员赛前出现多种心理障碍而导致心理机能失常, 神经系统调节失控, 不能发挥应有的水平甚至失败告终的事例屡见不鲜。从国外资料对世界优秀运动员比赛情况调查分析可以看到, 在比赛时技术发挥不好的运动员中, 由于心理方面准备不足造成的失败的约占百分之七十, 因训练水平、技术准备不足而造成的失败仅占百分之二十左右。所谓心理素质就是意志品质、毅力和信心的综合体现。良好的意志品质应当具有自觉性、果断、勇敢、坚韧、自制等特性。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 尤其需要培养吃苦耐劳, 在逆境中求胜利, 不畏强手敢于拼搏及团结协作的精神。人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培养提高过程, 不是一学就会, 一会就用, 一用就灵。因此, 作为教练员在训练的初始阶段, 在传播技战术、体能训练的同时, 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加强心理素质训练, 不仅要在平时训练中抓, 也要在日常管理中抓。在校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 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对他们将来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重要意义。所以, 学校课余训练切不可忽视对心理素质的培养。
摘要:田径是在校学生十分喜爱的运动, 它既是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的手段, 又是其它运动项目的基础。本文针对学校业余田径训练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合理的方法。
关键词:田径,训练,注意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新生.大学生业余田径训练中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12-20.
【田径队训练】推荐阅读:
田径队训练名单11-23
校田径队训练计划06-12
中学田径队训练计划09-27
年度田径队训练计划11-11
田径队全年训练计划11-13
田径队训练规章制度10-21
2017小学田径队训练计划05-13
新明小学田径队训练计划06-29
河西小学田径队训练方案08-14
校田径队训练计划安排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