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的成因及其对策浅探

2024-06-19

错别字的成因及其对策浅探(通用9篇)

错别字的成因及其对策浅探 篇1

学生错别字连篇,是最让语文老师头疼又无奈的问题之一。那么,造成学生错字的原因何在?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研究发现,如下情形值得重视:

一、浮躁好动,注意分散。

现在的孩子生活好,身体健壮,活泼好动,坐不住,心不稳,注意力就特别容易转移,观察、感知事物浮光掠影,粗枝大叶,不求准确,这对于学习那些区别细微的汉字十分不利,一不小心就会出错。比如,常有学生把“已经”写成“己经”,把“侍从”写成“待从”,等等。询问原因,他们都毫不觉察地认为写的就是那个字。

二、惰性心理,随意而为。

“识字与写字”是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各学段的重要组成部分。3~4年级“识字与写字”要求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和“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7~9年级“识字与写字”要求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懒惰,遇到不会的字词不查字典辞书,不问老师同学,随意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结果成了错别字。调查发现,学生把“深明大义”写成“深明大意”,把“不可思议”写成“不可思意(异)”,把“不知怡阿谁”写成“不知移(贻)阿谁”等等,均属此类心态使然。

三、抑制作用,心理暗示。

在日常教学中,我还发现一类有趣的现象,有些错别字的出现,是因为识记前面的字词对识记和回忆后面的字形成了干扰,或者后面的字词对保持和回忆前面的字词产生了干扰,导致了错误的发生,这在心理学上分别叫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如,学生把“愧疚”写成“愧”,把“犹豫”写成“犹”等就是前摄抑制作用,把“俭朴”写成“检朴”,准备后写“抱打不平”,脑子里想着这个词,就把前一个词“报答”写成了“抱答”等,则是倒摄抑制的作用。

四、媒体影响,潜移默化。

社会由一元文化向多元文化的转变,使学生成长受到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学校教育控制力的圈子。影视、网络、流行歌曲、卡通漫画等娱乐媒体的强势包围与熏染,对喜欢新潮的青少年的诱惑力甚至超过课本,语言文字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于是媒体中的大量错别字就不可避免的混进学生的大脑中。有一则笑话很形象地揭示了这一问题:

老师指着数学作业本上的错误责问小明:“2怎么写成0?”

“成语中不是有句‘掩2到0’吗?”小明振振有词。

老师听了哭笑不得:“那叫‘掩耳盗铃’,你敢乱用!”

小明委屈地说:“电视上都这么用,为什么就不许我用?”

老师气极了,训斥道:“不动脑子,光长膘!”

小明自嘲:“有啥办法,俗话说‘笨鸟先肥’嘛!”

老师始觉失态,忙和声细语问:“你干嘛老是篡改成语?”

小明据理力争:“电视广告词中不是常有‘牙口无炎’‘无鞋可及’、‘随心所浴’、‘咳不容缓’吗?”

老师听后长叹一声,无言以对。

这则笑话虽然多少有些夸张,反映的却是事实,我们的学生就有受媒体误导而错用词语的,学生读“韩流”小说(韩国人写的小说)蔚然成风,有个女生正在看“知‘性’生活系列丛书”《“性”福需要毛毛雨》等,在作文中就误把自己“兴趣广泛”写成了“性趣广泛”,这显然已不仅仅是写错字的问题了。

识字与写字是一项比较枯燥的学习活动,原本学起来就吃力,对于辨别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学生,如果在其头脑尚且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就形成不良的识字习惯,甚至受到各种媒体的误导而坐视不管,后果必将是遗患无穷的。

怎么办?培养识字兴趣、增强识别能力是关键,我在教学中渗透了以下方法:

一、溯本源,明真相。

汉字,尤其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大都能从造字法上说明其来历,如果让学生从根源上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能那样写,就会记得深刻、牢固。学生混淆“书籍”“户籍”“狼藉”等词的草字头和竹子头,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汗青”写成“汉青”,我就给学生讲“籍”、“汗青”的来历:汉代以前还没有发明纸,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上,用绳子串起来,就成了书和簿册,所以当初造字时,记录文字的“书籍”“户籍”就用了竹子头;刚采来的竹子是青的,里面留有大量水分,既不利于书写,又容易受潮变形腐烂,所记内容不能长久保存,要用火把竹片烤得冒出水分才行,这就像人出了汗一样,因此,就用“汗青”来指代史册。

二、辨形貌,抓规律。

学生记不准字形,问题往往出在形旁上,尤其对于形声字,这一特点更加鲜明突出。要提高识字能力,就必须紧紧抓住形旁表义的结构规律,以简驭繁,批量认识汉字,才能大大减少差错。

比如,讲清衣字旁和示字旁的区别,学生就不会混淆“礼、社、祀、祈、祷、神、祖、祸、福、祥”和“衬、衫、初、袄、袒、裕、褐、裸”等字的偏旁。再比如,学生分不清“急躁”、“暴躁”、“烦躁”和“干燥”、“燥热”哪个该用足字旁,哪个该用火字旁,老师引导学生比较这几个词的特点,学生发现:人急了往往会手脚不安或跺脚,“急躁”、“暴躁”、“烦躁”都隐含着着急的情绪,与脚的活动有关,应该用足字旁;人或事物缺失水分,感觉干热,跟受火烤晒有关,因此“干燥”、“燥热”等词要用火字旁。

三、讲故事,提兴趣。

学生把“高粱”写成“高梁”,把“一枕黄粱”写成“一枕黄梁”,为了分清“粱”和“梁”,我结合邯郸市的地名“黄粱梦”,给他们讲“一枕黄粱”的神话故事。常见学生(甚至老师)把“篮球”写成“蓝球”或者“兰球”,我就告诉他们“篮球”一词的来历:1891年,美国人奈史密斯在美国东北部一所大学任体育教师。美国东北冬天漫长,天气寒冷,室外娱乐无法开展,无所事事的学生常招惹是非,给校方增添了不少麻烦,学监要求奈史密斯发明一种吸引人、容易玩、可以在室内进行的运动。奈史密斯立起了杆子,把篮子底部挖空,挂在杆子上,缝制了球,制定了比赛规则,教学生向篮筐里投着玩,所以这种球叫“篮球”。

汉字的创造、流传以及使用,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史迹,如果语文老师注意搜集这方面的例子,你的词语教学定会生动活泼起来,学生自然会学得饶有兴趣。

四、编歌谣,记诵牢。

形近字“己、已、巳”是很多学生经常混用的,我编成歌诀“己、已、巳,易分清:己字空,已字中,巳字堵死不透风”;区分“戊、戌、戍、戎”,我用一句话“点戍横戌戊中空,横若出头就是戎”就让学生记牢了;区别“呕”“讴”“怄”“抠”,我抓形旁特征编成歌诀:“呕吐东西从口出,言为心声讴歌舞,要沤东西水中泡,怄着闷气心不舒,如果需要抠什么,不用手来办法无”,学生们很快清楚了四个字的用法。

歌诀形式符合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心理,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三、百、千”易于记诵,承传不衰,就是因了其形式特点的,语文老师要在教学中创造性地继承这一优秀形式,赋予新的内容,为我所用。

五、识真伪,清垃圾。

针对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我常常敏感地捕捉媒体新词语的使用动向,同时也关注学生对媒体使用频率高的词语的好恶取向,并及时搜集整理,拿到课堂上来以“看我‘火眼金睛’”等竞赛形式让学生识辨真伪,这种把词语学习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方法大受学生欢迎,他们踊跃参与。广告篡改成语成为一大流弊,我就搜集了这方面的大量实例,利用课前三分钟搞竞赛——

还我成语真面目:你知道下列广告盗用了哪些成语吗?

1、箭牌口香糖广告:一箭如故,一箭钟情

2、眼病治疗仪广告:一明惊人()

3、补品广告:鳖来无恙()

4、治胃药广告:无胃不至()

5、饮品广告:饮以为荣()

6、酒类广告:天尝地酒()

7、美食城广告:食全食美()

8、蛋糕广告:步步糕升()

9、空调广告:终生无汗()

10、透明胶带广告:无可替带()

11、网吧广告:一网情深()

12、钢琴广告:琴有独钟,一见钟琴()

13、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

14、服装广告语:衣名惊人()

15、帽子公司广告:以帽取人()

16、洗衣店广告:衣衣不舍()

17、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

18、山地车广告:乐在骑中,骑乐无穷()

19、电熨斗广告:百衣百顺()

20、房产公司广告:万室俱备()

21、治结石病广告: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22、打印机广告:百闻不如一键,不打不相识()

六、开“诊所”,抓平时。

靠语文老师自己发现和纠正错字,不仅力量微小,而且学生被动接收,收效甚微,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我在教室黑板一侧留出一条长栏,设立“错字诊所”,整理作业、作文中随时发现的错字,还让各科代表联系任课老师收集作业中的错字,按学号轮流交给学生订正,写在长栏中,这样效果很好。

综上所述,错别字问题,不仅是学生自身行为、习惯、性格等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和社会环境影响密切相关,因此,根治错别字,不能只就错纠错,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正习惯,养性情,同时关注社会用字的负面效应,站在培养人的高度来对待这一问题。在具体方法策略上,语文老师要开动脑筋,多想点子,采用活泼丰富的教学形式,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成为纠错的主人;同时寻求各科老师的配合支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好行为影响好行为,好习惯感染好习惯,好性格塑造好性格,形成班级小气候,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消灭错别字。

错别字的成因及其对策浅探 篇2

一、分析病因找出根源

写错别字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主观方面是因为许多人认为写汉字是个人的小事, 少一笔多一笔没有什么关系, 只要自己或别人能看懂, 怎么写都行;写字不认真, 马虎大意;或者有的人积累不够, 根本没有掌握一些字的结构和写法。

客观方面是因为:

1. 汉字本身太复杂。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文字之一, 可是字根多, 字形复杂, 形近字、同音字特多。如“嬴”与“赢”, “辩”与“辨”, “磬”与“罄”;“必须”与“必需”, 这给汉字的识别增加了难度。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混淆和写错。

2. 识字教学不得法。

现在的小学生识字量太大。由于识字量大, 给孩子理解词义的时间太少, 加上形近、同音、多义等复杂情况, 每周新课上完或每个学期结束时, 学生总有不少错别字遗留下来, 不能正确书写。另外老师布置的作业多而枯燥。如抄写生字词10遍, 20遍, 抄书3遍, 5遍。这样做的坏处是学生疲于应付, 抄写越来越马虎, 错别字“应运而生”, 不认真的恶习随之形成;恶习又促进了错别字的产生;作业量多, 教师无法及时处理, 有的甚至没检查, 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并且初中、高中后, 有些老师偏重于阅读教学, 忽视了识字教学。错别字便愈演愈烈。

3. 其他学科的干扰。

现在有种现象, 除语文科试卷, 其他科试卷错别字往往不扣分, 甚至某些填空题字写错了也不扣分。正如某语文老师开玩笑说“我们在消毒, 他们却在放毒”。

4. 社会的影响。

社会由一元文化向多元文化的转变, 使学生成长受到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学校教育控制力的圈子。商店招牌、电视传媒、报刊杂志、流行歌曲、卡通漫画等娱乐媒体错别字的强势包围和熏陶, 潜移默化。

5. 电脑的普及。

敲敲键盘, 现成的字、词、句、章就会出现在屏幕上, 谁还肯记住笔画、结构, 不出错别字才怪!

二、对症下药告别白字

1. 从汉字特点去记汉字。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字音、字形和字义之间常常是有一些对应的关系的。给学生讲解汉字的造字法, 有利于识字教学。

2. 教学要得法。

写字识字本就是一项枯燥的事情。而如今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错别字现象经常采取罚抄、罚站、罚劳动的方式, 其实这是一种生硬机械, 高耗低效的方式, 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激发学习兴趣, 识字效果也不好。所以教学时要给学生讲清字义,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可以用故事、歌谣、猜谜、竞赛等形势激发学习兴趣。

3. 齐抓共管。

消灭错别字, 单单靠语文老师, 是打不赢这场攻坚战的, 需要全体老师, 更需要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共同努力。在学校, 不仅语文学科要抓错别字, 其他学科也要抓。考试出现错别字都不能给分, 还要扣分。不仅学校管, 社会也要管。现在高考有了这么一个要求, 就是希望通过这个事情, 给我们这些中小学生, 乃至于整个中国人一种警示, 就是汉字一定要规范, 这样对于提高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 是非常非常有作用的。

4. 考生对策。

(1) 勤查字典。学生平时要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现在学生对不认识的字词都能主动去查字典, 这样印象更深刻。

(2) 强化训练。上新课时每一课生字生词都及时掌握, 同时从高一开始就有意识地每天记一定量的高考易错字词。字词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单靠考前突击是不行的。当然高考前的字音、字形题的突击训练也很重要。

(3) 建立错字库。把平时练习、检测中的错别字集中到一个小本上, 利用零碎时间, 每次考前都拿出来复习, 进行反复强化, 再通过自测, 一遍遍删除已掌握的字词, 形成一种本能反应。

小学生错别字的成因及其矫正对策 篇3

关键词:小学生;错别字;矫正

错字及别字统称为错别字,常见的形式主要包含使用形近字、使用音近字、增添删减字的笔画、改变字形结构等,已经成为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无疑阻碍了其阅读训练成绩及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分析

1.内因解析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由直观向抽象发展,此时正处于感知觉发展的特殊过渡时期。因此,错别字的形成同学生自身的心理成长特点存在一定联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小学生感知不明确,辨析能力不足,因此极易出现将字形相近的字换用的情形。如:将“土”误写为“士”;其二,学生空间知觉未完善,分化能力不足,因此常将词语或字形左右颠倒。如:“和”写为“禾口”;其三,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由此作业中常出现错别字,但是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多数错别字学生是可以自行检查发现并予以纠正的;其四,记忆不清晰。如学习“迎”和“柳”之后,学生无法确定什么时候需加一撇,什么时候不需加;其五,思维定式影响。如将“苹果”写为“苹菓”。

2.外因解析

除却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外部各类因素也会对学生写错别字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一,汉字本身多具备结构复杂且同音、形似字多的特点,学生难以清晰辨别;其二,社会环境的影响,最明显的便是广告标语的影响;其三,教师“重识轻用”,并且将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作为重要方向来予以关注和培养。

二、错别字矫正对策探讨

1.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识字教学观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引导者,应当明确教学方式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提升和发展的重要性。在新课改的引导下,小学语文教师需摒棄传统的“识用分离,为识字而识字”的教学方式,树立“识用结合”的正确识字价值观,如此方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探索丰富的识字教学法

针对上述小学生错别字内因分析内容,笔者认为可由下述几项措施着手,降低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发生率:(1)口诀记忆法。对于字形相似的字,教师可根据字形特点编写口诀,以方便学生记忆。如:戌横戍点戊中空,十字交叉就念戎;(2)字义辨析法。如:区分“燥”及“躁”,向学生讲明“躁”指代一种不满情绪,人们在不满时通常会捶胸顿足,因此是“足”字旁。“燥”意指一种缺乏水分的状态,因为受到火或阳光的炙烤才会干燥,故而用“火”字旁;(3)比较巩固法。如:教授“推”时,可让学生将已经学过看到过的形似字列举出来,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处和区别,避免因记忆不清而导致书写错误的情况。

综上所述,小学生写错别字主要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而形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充分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创新识字教学法方可逐步改观小学生的错别字现象。

参考文献:

胡妍春.小学生错别字的成因及其解决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3(10).

错别字的成因及其对策浅探 篇4

一、影响企业发展因素的成因

构成影响企业发展因素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理念的滞后性。

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时,许多企业十分重视自身组织结构的转变,汲取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改变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科层管理体制,大部分企业采取的扁平化管理体制,首席执行官、执行总裁、董事长、总经理、事业部等领导体制迅速构建,对促进领导作风的改变、保证科学决策和政令畅通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却暴露出新旧体制转换中的冲击与碰撞。其中最重要的是管理理念的滞后,没有根本上从″以制度为本″转变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许多人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习惯于过去的行政命令的管理方式,从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甚至在管理跨度和管理纵深上还明显带有不适应的状况。有些部门和个人经验主义、形式主义、事务主义的倾向依然存在;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等随意性管理也较为严重。

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重形式轻内容,重表面轻实质,重口号轻落实所造成的局面,使企业的总体战略和模式在运作中走样,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凝聚力和诚信度。

(二)人员素质的反差性。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这一道理已成为许多企业的共识,但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管理干部和员工对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思想素质、专业技能、科学文化知识、技术水平、心理状态、社会交际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有的差距还十分明显。

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上是企业尚没有健全和完善的培训教育机制。主观上的原因则是主要方面。一些人随着地位的提高没有及时地学习;一些人随着改革调整中机构的自然升格,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没有质的改变;一些人则是长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只注意对上级领导和具体事务的应付,并没有着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一些人满足于尚能完成基本任务而缺少较高的责任心,等等。因此,人员素质与职务、岗位的反差使工作缺乏创造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容易产生满足现状,因循守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状况,严重地影响着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三)现代意识缺位性。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员工对转变观念、勇于创新的重要性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执行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还缺乏主观能动性,一些干部和员工停留在上级抓一抓,下边动一动的状态。特别是在形象意识、公众意识、沟通意识、互惠意识、信誉意识、战略意识、科学意识和创新意识等现代意识上,只知其然,不只其所以然;只停留在口头上而缺乏实践性。更不要说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实质、理论意义、战略地位和指导意义的深刻理解了。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些人主观上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改造的淡化与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削弱和自身的脆弱;激励中对物质和金钱的强化与偏颇;管理中的惩罚多于奖励;经营中的风险尚未真正传递到每一个人,致使工作缺乏前瞻性、预见性和先进性。

(四)员工行为的习惯性。

企业体制发生变革以后,广大员工开始逐步接受新的管理机制。但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当前,部分员工中还存在着几个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的倾向性的问题。

一是“铁饭碗”意识衍生出的雇佣行为。“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还在部分员工中存在,分配制度中实际存在的大锅饭的弊端还没有彻底根除,给多少钱就干多少活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官商作风滋生出的惰性行为。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等客上门,得过且过的倾向依然存在。

三是从众意识衍化出的散漫行为。不冒尖、不抢先;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稍有不如意就怨天尤人、满腹牢骚。

个别管理干部对上报喜不报忧、对下和事佬;有问题推上怨下、有成绩夸夸其谈;不愿负责、不敢负责的现象较为严重地阻隔了领导与群众的联系。

这些思想和行为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格格不入的,是与中新公司腾飞计划极不适应的。

二、对影响企业发展因素的基本对策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历史使命。对上述影响企业发展因素的成因,国内贸易部党政领导班子曾经进行过多次研讨,并努力在工作中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引导、改进和变革。我们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基本对策:

(一)大力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理念,从以制度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不仅是一场思想观念的变革,也是管理机制的根本转变。一切从激发人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积极性是现代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国内贸易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去年二季度开始对本部各部门的职权范围,企业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地修订和完善。制度的修订中遵循了四条原则。即坚持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而不是唯命是从的奴性;坚持激发人的创造性而不是推推转转的惰性;坚持激发员工的能动性而不是目光短浅的盲目性;坚持激发员工的规范性而不是随心所欲的随意性。

在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中,以公开、公平为原则,对二十三个中层管理岗位实行竞聘上岗,并坚持每年考核一次。

(二)加大对各类人员的教育培训。

对全体员工实行在岗终身培训是企业的责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教育培训中应注意坚持“三个结合”。

第一,把专业培训与学历培训结合起来。专业培训和学历培训属于正规教育范围,企业本身承担起来较为困难。主要是有计划地选派中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相关的院校参加专业培训。如:办公室的行政管理学和秘书学的培训;人力资源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的培训;市场部的市场学、广告学的培训;采购部、销售部的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的培训等等。同时还要鼓励在岗干部员工中的骨干参加学历教育,使其在三至五年内达到大专及其以上水平。企业应当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方便。

第二,把思想道德教育与技术培训结合起来。教育员工把诚信作为职业操守,广泛开展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主题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同时,每年要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员工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

第三,要把提高与普及结合起来。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需要普及的知识如药理学、中医基础理论、营销技巧、管理手段等亟需进一步提高。同时,如计算机知识、药品知识、常用公文写作常识等也需要在干部和员工中普及。

从去年开始,我们成立了职工素质教育工程领导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员工,特别是采

购、销售等窗口岗位进行了岗位职业道德培训;对超市的一线员工开展了技术比武活动;在党员中开展了保持***员先进性教育,对团员青年进行了WTO知识培训等等。这一切对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三)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向心力。

企业发展要靠全体员工的努力。“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搬起地球”。企业的支点是什么?就是优秀的企业文化。要坚持把“天人同序·惠福民生”的企业理念,变成广大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要按照这一理念的要求建立约束和激励员工行为的有效机制;把企业标识系统变为企业外显形象的统一规范;把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点放在塑造企业良好形象上。国内贸易部严格遵循中新公司企业形象战略,利用多种手段,宣传团队精神和中新品牌的优势,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统一员工的行为,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员工文化生活质量,普及职业礼仪规范,提升员工的个人品位等等,新型的企业文化已经初步形成。

(四)深入研究企业改制中的行为科学,不断满足各类人员的需要。

员工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是有头脑、有思想、有主见的自然行为人,企业应深入了解各层次人员的需要,不断地创造条件予以满足。在现代企业中,员工不是劳动工具,而是创造价值的主体,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十分注重员工的思想、文化、物质等方面的需求。我们坚持每季度员工队伍分析,根据当时倾向性问题专题研究,能够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也要在一定场合和范围给予明确的答复。如一线员工对分配制度的反映较大,我们及时出台了工资调整方案,调动了一线员工的积极性;我们及时整合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解决了经营中手续环节繁杂的问题,召开部分大中专生座谈会,提高他们的各种待遇,激发了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我们定期开展经济形势和中新公司发展规划的教育,不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期望值。满足员工的需要不是被动的盲从,而是在统揽全局的基础上,首先满足促进企业发展和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主流需求,使企业的凝聚力不断提高。

错别字的成因及其对策浅探 篇5

社会应当积极关注学业不良小学生心理问题,不放弃,不歧视学业不良小学生。对于网吧酒吧诸如此类的娱乐活动场所,不应对儿童开放。媒体方面应有选择的公布或发放某些信息,或是呼吁家长保护孩子不受现代某些媒体信息的影响。

3.2教师的教育引导方面:

⑴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教师问题是学业不良学生形成的首要因素,要使教师树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的观念。在一个优秀教师的眼中,学校中没有 “差生”,只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更需要特别的关爱和帮助,尤其需要尊重他们。

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业不良学生学习信心的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了解关心学生,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

其次,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学生总希望得到家长、教师的尊重、信任与鼓励。取得成绩时,希望给予赞同,出现错误时,在内疚的同时希望得到谅解。教师如果不尊重,甚至蔑视学生的言行,必然会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阴影,学业不良学生更甚之。

再次,教师要对学生严格、公平、公平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心理因素。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教师都应高度重视公平问题,不管是学习成绩与操行的评定,还是班干部的选拔以及一切表扬、批评等,都要力求使学生感到公平。同时,要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要求不等于压抑,教师要做到严慈相济,严中见情,严中见爱。

⑶给学业不良小学生施展的机会。挖掘学业不良学生的长处,并给予其自我表现的机会,促进其积极自我概念由点到面的扩展。对于学业不良学生,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应该以每一位学生的原有成绩为起点,以每门功课的进步作为标准,外加高的道德要求和行为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位学生都看到成功的希望,感到荣誉对他们的吸引力,从而激发学业不良学生挑战自我的勇气,促使他们积极进取,改变自暴自弃的现象,提高学业成绩,并在学业上取得进步的同时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

3.3家庭方面:

不溺爱,不苛刻,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多关心、关注孩子,教育孩子正确的看待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导孩子自觉地拒绝与他们不相适应的信息,以保证他们积极健康的成长。

教育学业不良儿童的工作是一个较复杂的工作,学校、家庭、社会应积极合作,预防学业不良儿童问题的严重化,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做好准备与支持工作,为培养良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尽到各自的义务与责任!参考文献

[1]杨平《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 教育实践与研究 第七期

[2]陈鸿青《小学生厌学探究与对策》 2004.06

[3]张向葵《教育心理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0月

[4]张柱银:李硕《学生“厌学”现象浅析及对策》 职教论坛第6期

[5]黄海建《学生厌学心理的探析与矫治》 基础教育研究 第6期

[6]杨芳丽《中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 20第12期

错别字的成因及其对策浅探 篇6

一、税务职务犯罪成因

分析、探讨和税务人员职务犯罪的成因,对从源头上预防税务人员职务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根源。理想信念动摇、法纪观念淡薄是产生职务犯罪的根本原因。一是封建特权思想在左右一些税务人员的行为。特别的权力总是与特别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从“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到“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使得某些掌权者在对权力崇拜和唯恐失去权力而恐慌的心理状态下,开始使权力职务异化,将用来为组织税收和管理税务队伍的权力,异化成个人及小集团谋利益的工具,直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腐朽、奢侈的生活方式在诱惑每个掌权者。改革开放在引进新鲜空气的同时,也会飞进来苍蝇。经济与国际接轨,西方的奢侈生活时刻展现在人们面前,吃高档、穿名牌、夜生活,让人眼花缭乱,一些税务人员羡慕不已,却苦于手中薪水有限,便出现走邪路、捞外快的现象。三是拜金主义充斥着个别人的头脑,为了金钱和个人利益抛却党纪国法的约束,不惜以身试法,违反税收法律法规。四是铤而走险的侥幸心理,不少腐败分子明知贪污贿赂等行为为法律政策所不容,但又认为,即使发现也不易被抓住把柄,贪污能“天衣无缝”,受贿也只有“你知、我知”,只要行贿人不举报就不出事,这种心理给腐败分子的自我安慰,使其在犯罪深渊中越陷越深。

(二)体制、制度根源。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经基本完成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巨大转变,但是管理体制中的一些制度还不完善,使社会抑制职务犯罪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削弱,从而增强了那些意志比较薄弱的税务干部的侥幸心理和投机心理,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犯罪。一是权力配属体制的不规范。其主要表现在国家的权力政府化,政府的权力部门化,部门的权力个人化,而对个人权力的监督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存在着一定的真空,当个人的权力处于一种失控状态中时,就极易发生积极寻求权力的出租,从而形成权力的市场化,使一些钻改革空子急欲“一夜暴富”的不法之徒,利用市场化的权力大肆谋取私利,以身试法。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应当说,各级税务机关在规范行政管理权和税收执法权的行使方面制定了大量的规章制度,但有的单位和个人就是不能全面落实,对自己有利的就落实,对自己不利的就不去落实,该公开的内容不公开,该走的程序不走,大搞“暗箱操作”、“变通处理”,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有的甚至与不法分子相互勾结枉法弄权、徇私舞弊。同时,个别制度在设计上存在缺陷,也使腐败分子有空子可钻而引发职务犯罪。三是监督机制弱化。税务系统内部监督中存在上级“鞭长莫及”无法监督、下级怕“穿小鞋”不敢监督、同级之间怕得罪人不愿监督的问题,个别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害关系,往往是“拨出萝卜带出泥”,造成内部监督制约流于形式、走过场。在外部,由于税务公开的透明度还不够高,社会各界对监督的内容、形式等还不甚了解,无法实施有效监督,同时纳税人也常常因怕打击报复而不敢监督,造成外部监督制约乏力、刚性不足。于是,没有制约的权力就导致了腐败,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失职渎职也便成了必然。四是财政体制不合理。“以支定收”的财政体制,导致税收陷入“计划或任务之税”。

(三)法制根源。我国现行法制对预防税务职务犯罪还存在许多缺陷:一是在预防环节的立法相当薄弱,缺乏超前性和预见性,对一般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以及一般税收违法行为转化为税务职务犯罪的抑制性不强。如《监督法》、《公务员财产申报法》、《反贪污法》等均未出台。二是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中对罚款规定的弹性过大,导致税收执法自由裁量权和随意性过大,为一些掌权者以权谋私提供可能。如“处税款0.5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等模糊性界定。三是税务部门内部的执法制约机制不够健全。在税务执法过程中,征收、管理、稽查、复议等执法环节名义上应当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但由于保障机制不力,没有人愿意去负责任地实施制约或监督。此外,一些税务人员(尤其是基层一线税务人员

)缺乏法律知识或法制观念滞后,也是导致税收执法权异化的重要原因。

二、当前税务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案件多发生在基层。由于基层税务机关人员掌管业务的直接性,以及他们在税收第一线的特殊性,形成了每时每刻都与纳税人、纳税单位有着密切联系,这种业务上的联系,给纳税户产生一种直观上的错觉,那就是“税官”有权,纳税与否、纳税多少全凭他的一句话就可定局,只要与他们搞好关系,就能少交税甚至不交税。结果税务人员在履行职责中自觉和不自觉被那些“有心人”当成了重点“目标”成了被腐蚀的主要对象。从发案情况看,发生在基层的案件占90。

(二)犯罪后果较为严重。从查办的税务人员犯罪情况来看,凡是发生在税务机关的案件对外影响较大,因为税务机关作为行政执法机关,他们在执法的前提下知法犯法。一方面社会的负面影响较大;另一方面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或几千万的损失。

(三)连续作案的占多数。由于税务机关人员整体素质好,懂业务,加之他们辛苦,给领导和群众留下了较好的印象。而一些“见利忘义”的人员,在这种“好”的掩盖下,私下进行权钱交易,以权谋私。为了防止事情的败露,一些人还采取“放长线钓大鱼”手段,实施连续的犯罪行为。

(四)渎职方面的犯罪较为突出。税务机关及其人员的权限主要是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等职责,而有的税务执法人员,因以已之私或图一部门之利,将本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却不知此行为也是我国刑法禁止的。而另一方面,有些地方的个别税务人员徇私舞弊不征或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因而得到法律应有的制裁,此类案件近一个时期频频见诸报刊。尽管此案在犯罪数额上并不算太大,但其性质是很严重的。

(五)犯罪形式隐蔽。具有较高的文化和智力水平,掌握专业知识,了解法律法规的空隙和漏洞。

三、当前税务系统职务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

从近年来税务系统查处的一些违纪违法案件来看,其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贪污税款较多。违法违纪者有的分联填开完税证,大头小尾贪污差额;有的对已收税填开而纳税人没有取走的税票进行涂改,一票重用再次收税,贪污税款;有的白条收税,对纳税人假称完税证填开完或没带在身上先打白条收了税,之后见纳税人不再来催要,便不再开税票,将所收税款占为已有;有的利用纳税人不懂税收有关规定,收税不开票;还有的收费不上缴、罚款不入库,胡支乱花、挪用贪污。

(二)滥用税收执法权违法犯罪。此类案件多发生在税款征收、税务管理、税务稽查、税务处罚等环节,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出口退税审批、发票发售管理、纳税数额核定及减免缓税审批等方面,主要表现是涉案税务人员见利忘法、索贿受贿、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如中国第一大税案——广东省潮阳、普宁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暴露出来的职务犯罪问题就是触目惊心的。

(三)“不作为”引起的失职渎职犯罪日益显现。目前一些税务干部对罪与非罪的界限认识不清,认为执法和管理过程中只有“为”了才可能犯罪,“不为”也就不会犯罪,甚至还有部分干部认为涉税违法犯罪只是领导干部的事情、与己无关,殊不知在平常的税收征管查过程中的很多“不作为”都涉嫌失职渎职犯罪问题。如有的税收管理员对纳税人疏于监督管理,造成偷税、虚开专用发票大要案的发生,其中的失职渎职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四、预防税务职务犯罪的对策

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职务犯罪的预防是当前税务部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认为加强教育是根本,健全机制是基础,强化监督是关键,综合治理是保障。

(一)加强教育,提高税务执法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加强政治教育,提高政治觉悟。税务机关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税务干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加强党纪政纪学习,使每一名税务干部明白自己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权力观,依法行政,为国聚财,分清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罪与非罪的界限,从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自觉维护和遵守税法。二是加强业务教育,提高业务水平。有的税务干部政治素质政治素质不低,但业务水平不高,往往会因为缺乏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系统学习,执行政策不到位,执法程序不严谨,最后成为了被告。所以税务机关应加大对税务干部税收业务培训力度,采取集中学习、举办讲座、统一测试、知识竞赛等形式,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确实使税务干部懂得税如何征、法如何执。三是加强正反面教育,做到警钟长鸣。税务机关在加强税务人员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教育的同时,注意发现、培养、树立和宣传本单位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先进典型,结合实际中先进典型事例,经常组织税务干部学习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严格执法的先进事迹,用身边的人和事来感染人、带动人、教育人。同时,利用反面案例,警示税务干部自觉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整改,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务机关内部执法监督

各级税务机关要以依法治税为税收的根本原则,加强内部执法监督,特别是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点人的监督制约,最大限度地减少税务行政、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和随意性,避免滥用职权,滋生腐败。一要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推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健全和落实以岗责体系为基础,以规程为标准,以考核评议为手段,以过错追究为保障的执法责任制。构建科学严密的岗位责任制,加强岗位责任制实施情况的考核,也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需要。没有岗位责任制,执法责任制就形同虚设。要使税务人员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解决职责不清,责任淡化问题,规范执法行为,严格依法办事,减少职务犯罪的土壤。二要着力加强检查监督,实现预防的关口前移。各级税务机关一方面要通过经常性的税收执法检查,对税收执法权的运行实施全过程监督,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对权力的规范和制约也就延伸到那里,从而做到把问题尽可能地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要针对税收执法中容易发生渎职侵权违法犯罪行为的重点环节,大力加强执法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严肃查处,使税收执法人员慑于法纪后果而不敢滥用税收执法权。

(三)深化体制、制度的改革创新,强化权力制约

当前,主要是针对那些容易产生腐败、导致职务犯罪的环节,加快推进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防止权力的异化和滥用。一是改革现行“以支定收”的财政体制,实现由“计划或任务治税”向“依法治税”的转变,只要税务机关确实依法做到应收尽收,各级政府和上级机关均应实事求是地调整收入计划,严格做到依法治税。二是完善税收执法权力体制,强化制约监督,进一步落实“上收执法权、分解执法权、制约执法权、规范执法权”的要求。三是深化税制改革,公平税负,统一税率,使不同所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从而消除滋生税务职务犯罪的税制因素。四是深化征管制度改革。对税收的征收、管理、稽查三个环节实行机构、人员、职责三个方面的明确分离,切实健全相互制约和监督的体系;推行办税公开制,完善评估标准,增强税收执法权运作的透明度,减少税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分局(所)长以税谋私的筹码。

(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要经常对税务各环节进行风险排查,针对暴露出来的苗头性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剖析原因,举一反三,及时制定规范,堵塞漏洞,做到未雨绸缪。同时针对税收政策执行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漏洞,加强税收政策的研究、改进和完善,避免执法风险。

(五)实施综合治理

要坚持走部门预防与社会预防相结合的道路,加强与纪检监察、检察、审计、司法等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协作,建立预防联系会议制度,随时进行信息交流、定期通报情况、积极合作查办案件,以形成预防职务犯罪的合力,增强预防职务犯罪的效果。

错别字的成因及其对策浅探 篇7

错别字是在汉字书写和运用中经常出现的错字和别字的合称。关于如何认定错别字,黄伯荣、廖序东在《现代汉语》中是这样界定的:错字,指写得不成字,规范字典中查不到的字。如“含”的“今”写成“令”、“纸”的“氏”写成了“氐”。别字,又叫“白字”,指把甲字写成乙字。如把“拔草”写成了“拔草”,把“即使”写成了“既使”。错别字也可以简称错字,因为写“别”的也是写错的,通常所说的写错字也包括别字在内。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错别字的成因

笔者选取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王岗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的一次作文进行文本调查,对其中的226个错别字进行数据统计,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错字率是39.38%,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别字率是60.62%,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别字率远远高于错字率。

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错别字进行调查分析,结合教育实习的经验,以及对小学一线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小学高年级学生错别字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汉字本身的原因

汉字不仅繁多,而且每一个汉字都有属于自己的音、形、义,有的字与字之间没有字音与字义的联系,但字形相近,如:“代”与“伐”;有的字义之间相互关联,难以区别,如:“肥”与“肌”;有的字音相同,用法不同,如“幕”与“墓”。这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汉字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识字量增大而对用法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别字。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

高年级的小学生认知水平可能比低年级的学生相对较高,但还没有达到能够精细分析的阶段,观察还不够仔细,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受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此时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复杂汉字的学习是有一定困难的。

(三)教师教学的原因

汉字中有很多形近字、同音字,稍不留神,就容易写错,然而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依旧较强,如果教师不带领同学们进行比较分析,他们很难自己辨别。如“竟”和“竞”,这两个字属于形近字,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错误率比较高,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带领学生共同比较,既可以让学自己发现辨别的方法,也可以老师根据音、形、义来帮助学生比较。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社会就是一个大的语文课堂,而在社会这个大的语文课堂中,有些广告利用改编成语来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如“步步为赢”等,不规范的网络用语更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小学高年级学生错别字的出现。

三、解决小学高年级学生错别字现象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汉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

小学生升入高年级后,识字量快速增加,词语较之中、低年级更为丰富,而且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但他们不具有对汉字系统归纳的能力。而汉字有形近字、同音字等特殊汉字,识字量增加的同时对汉字的字义、用法往往又不甚了解,大量的别字也就因此产生了。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把一类的单词做成一个专题,当我们面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这种情况时,我们也可以把英语教学的方法,有机融入到小学高年级的识字教学之中。汉字中有许多字拥有相同或相近的偏旁部首,而这些字的部首我们可以借助字义或造字法的理论来辨别。例如:“礻”与“衤”,礻字旁的字包括礼、祁、社、神、福等字,衣补旁的字包括衬、衫、衩、裤、袍等字。我们首先要借助字义,让学生明白礻字旁的字与祭祀、祈祷有关,那么这些字中有祭祀、祈祷的含义的是礻字旁,而衣补旁的字和衣服有关。

(二)识字教学应尊重学生的思维规律

小学生升入高年级,识字难度逐渐增加,逐渐复杂的汉字比之前的独体字更容易遗忘,所以,小学高年级的识字教学更要遵循这种遗忘规律,制定好复习计划,减少因遗忘所造成的错别字。在小学高年级的识字教学中,使用频率低而又结构复杂的汉字特别多。教师可以增设针对这些字的练习机会,增加使用频率,减少学生的错别字。例如娜、鼎、潺等字,结构十分复杂,而相对于其它字来说不太常用,教师就可以在练习中增加对这几个字的考查,人为地增加练习次数,减少遗忘。

(三)各个环节中渗透识字教学

到了小学高年级,识字教学已经到达了巩固应用阶段,在时间分配上也无法过多地单独进行识字教学,所以教师再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在背诵、作文、习题等各个环节中渗入识字教学,在单独讲到需要会写的字时,也可以特殊强调,加深印象。

(四)教师应融识字教学于阅读教学之中

语文课程到了小学高年级,就会出现矛盾:识字教学讲得多、讲得细,识字写字效果会好一些,但会耽误阅读教学的时间;识字教学讲得少、讲得快,识字效果较差,会影响习作的成绩,但会余出足够的时间开展阅读教学。对此,教师可以把小学高年级的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融合。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教师可以把课文当作一个大的识字教学语境,把要认识、要书写的字当作这个大教学语境中的重点。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直接学习本课课文,遇到生字生词时,先弄清字音、字义,理解了字音、字义继而就能够理清课文大意,然后,再把生字从词中提取出来,示范书写。把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相融合,既可以通过理解生词来疏通课文,又可以在课文中熟练对生字的使用,可谓一举两得。

(五)组织丰富多彩的识字竞赛活动

贪玩好胜是孩子的天性,小学高年级学生比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对游戏活动更加向往。教师应该利用这种天性,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识字竞赛活动,争取能让孩子在“玩”中学。利用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斗志,使得班级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辨别了汉字。

哈尔滨学院科研项目“小学高年级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HXS20141117)

错别字的成因及其对策浅探 篇8

发布时间:2011-8-8信息来源:《商场现代化》 作者:王 宏

[摘要]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从根本上说银行、政府以及企业自身三方各有其因。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构筑一个完善的适合中小企业发展要求的融资体系。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成因对策

“目前,我国工商册登记的中小型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总数的60%,工业增加量的50%,出口总额的60%,利税的40%,就业机会的75%,在国民经济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已形成一定经济规模的中小企业来说,如何推动技术革新、增强市场拓展、优化自身管理是决定其能否进一步发展关键性因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障碍,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企业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1.从企业角度考察融资难的原因

(1)中小企业信用度不高。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存着自身素质差,资信情况不透明,诚信度低等情况,一些中小企业改制时对银行债务处置不当,转制前严重亏损,转制后不理旧账却能做出盈利报表申请贷款,存在相当普遍的逃避债务倾向,造成银行对改制中的中小企业心存芥蒂,客观上制约其融资活动的顺利进行。

(2)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弱,抗风险能力较差。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资产有限、生产经营规模小、负债能力有限、产品市场变化快、经营场所不固定、固定资产更少,且机器设备大多陈旧落后、技术含量低、专业性强、变现率低,人员流动性大、法人代表变动频繁、知名度较小等特点的影响,使得贷款面临高风险,而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责任往往空缺,要落实抵押、担保责任非常困难。另外,中小企业组织关系简单,一般没有上级主管部门,也没有具有责任关系的行业组织,也就不可能有上级部门或其他责任单位为其承担担保责任,担保责任难落实,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3)经营行为短期化,中小企业没有中长期规划,发展战略方面存在一定盲目性。只顾眼前利益,什么赚钱干什么,甚至仿造其他企业的产品,根本不考虑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于是催生出大量的 “小而全”、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中小企业。这部分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支持。

(4)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不够科学。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较低,银行利益难以保障的现象,这些往往都是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所致。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账表数字不符,部分企业甚至为了逃税而造假账(一个企业两套账、三套账)和进行现金交易,导致银行无法真实考核企业经营状况和贷款项目,只好采取消极态度,不向其发放贷款。

2.从金融企业角度分析融资难的成因

(1)融资渠道单一。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高度依赖,其直接融资几乎是空白。目前企业的筹、融资渠道依次排序是金融机构贷款、占用客户资金、票据融资、企业职工自筹、外商投资和民间借贷,一旦银行出现“惜贷”或银行资金不足,首先受到冲击的必然是那些中小企业。目前以存单、票据质押贷款居多,不能满足其融资需求。

(2)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并不亲自参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它与资金的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带来了矛盾和问题。资金的使用者比资金的提供者在企业经营状况方面拥有更多的信息,因此他们就有优势在事先的谈判、合同签定的过程中或事后资金使用过程中损害资金提供者的利益,使资金提供者承担过多的风险。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抵押条件上的差别,以及单位贷款处理成本随贷款规模的上升而下降等原因。

(3)融资成本高难度,缺乏规模效益。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给中小企业贷款确实存在着形成不了“规模效益”的问题,中小企业要求的每笔贷款数额不大,频率高,但每笔贷款的发放程序、经办环节,如调查、评估、监督等都大致相同,结果银行的贷款单位经营成本及监督费用上升。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零售”融资的特点,将使其融资成本比“批发”融资利率平均高出2个~4个百分点。银行从节约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的“经济性”出发,也不愿与中小企业打交道。

3.从政府角度分析融资难

(1)政策支持不够。在搞活中小企业的问题上,虽然政府近年来逐步重视,却由于市场尚不完善等原因,各种配套措施的契合度不够。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其技术创新对外部环境和服务体系的依赖性较大。政府对于创新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支持还不够。

(2)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的中小企业所有制构成比较复杂,而我国的企业立法和有关政策又主要是按照所有制性质来制定的,这就使得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中小企业处在不同竞争起跑线上,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更快发展。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构建一个公平开放、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系。

1.中小企业:不断修炼自我(1)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融资离不开“信用”二字,逐步建立内、外部相结合的、配套的信用管理体系,通过增强借款人的信用意识,采取有效的贷款担保方式来提高信贷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同时银行应完善信用评级制度,调整对中小企事业信用等级评定方法和信贷掌握标准。

(2)完善中小企业制度,健全治理机构。改革不适应市场要求的制度,规范财务制度。首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坚持多种形式放开搞活,优化产权和产业结构,使中小企业在专业合作与社会化竞争中不断提高素质和效益。其次、推动中小企业制度多元化和社会化,实现治理结构合理化。再次、规范财务制度,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改善其

自身融资条件。

(3)强化中小企业内部积累,实现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有效结合。必须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加强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设法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运行效率与融资效率,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

2.政府:相关的政策扶持

(1)考虑制定并实施中小企业特殊财税优惠政策。国家应建立和规范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贷款利息优惠、直接拨款等政策。财政税收政策主要用于支持新建企业和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制造。进一步放宽创办中小企业的外部条件,降低注册资本金,简化开业登记手续;对设备投资可减免所得税;对采用特定新产品和新技术领域的企业实行一定期限的减免税政策;增加政府在中小企业的采购等。

(2)支持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建设。必须抓紧制定《中小企业基本法》或《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使中小企业管理走上法律化轨道。使得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以及中小企业的融资等具有法律地位和法律规定。在此基础上,对中小企业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专门立法,规范其职责、资金来源、运作方式等。

3.金融机构:完善的服务体系保障

(1)尽快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保证体系。①应大力创新金融产品,放松银行业的准入制度,建立一个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金融体系。②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性银行体系,通过立法形式保证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比例。③有必要开辟资本市场,建立“二板市场”在创业板条件不成熟的条件下,可以开设科技板。发展建立我国风险投资体系,加速推进融资方式和金融制度的创新。④尽快组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家政策性银行——国家中小企业银行,用于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的发展。⑤创建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公司,对风险高但极具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进行投资。

错别字的成因及其对策浅探 篇9

腐败作为一种通病,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共和国的躯体,如今,腐败现象的蔓延滋长,令人痛心,近乎到了“腐败不除,国无宁日”的地步。本文试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及社会现状试从四个方面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即为:封建专制的长期侵淫、反腐倡廉缺乏系统工程、法律制度还不很完善、消极反腐的“大多数”。并结全工作实践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地税部门预防腐败的方法和措施,即为: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领导以身作责,提高反腐倡廉的垂范性、严历惩治腐败,突出反腐倡廉的威慑性、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强化反腐倡廉的经常性、强化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期望对地税部门的反腐倡廉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浅议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地税部门的对策

腐败作为一种通病,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共和国的躯体,如今,腐败现象的蔓延滋长,令人痛心,近乎到了“腐败不除,国无宁日”的地步。地税部门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管理职能部门,一直把反腐倡廉作为育人建队,促进地税和谐发展的根本,系统内部涌现出了一大批执法无私的铁税官、廉洁从政的好公仆、可歌可颂的新楷模,推动了地税事业和区域经济的建设发展。但不庸讳言,目前反腐倡廉的现状仍难如人意,某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吃拿报要等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应当保持高度的清醒。

一、腐败现象的主要成因

腐败在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但在我国,腐败现象演变成为今天一种侵害党和国家肌体的病毒,决非偶然,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各种因素合力的结果。

1、封建专制的长期侵淫。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主义的观点,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讲是剥削阶级的产物。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为什么仍然存在腐败现象,首当其冲的原因——“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很长的国家,封建主义和其他剥削阶级影响将长期存在,总要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根深蒂固、遗毒甚远,统治阶级漠视个人价值,人本思想缺乏,造成社会成员的主体意识淡漠,社会公正和社会正义等价值观念难以形成。这种价值观念的缺乏,不仅使得整个社会无法形成浓厚的反腐氛围,也使得一些民主制度和反腐败机制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加之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经历一个艰难的体制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工作中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也会给腐败的滋生以可乘之机。特别是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物质生活的丰富并伴随着社会精神生活的相对空虚,更容易使人产生价值观等人生目标上的困惑。而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在本质上就是拥有公共权力的公职人员在物欲的巨大诱惑面前无法把握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受此影响,我们的个别税务干部,工作不实、不细,自以为高人一等,在纳税人面前服务不够到位,存在着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现象,甚至耀武扬威,不把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放在眼里,助长了腐败风气的形成。

2、反腐倡廉缺乏系统工程。古今中外,反腐倡廉工作,从来都都没有间断 1

过。在我国,反腐斗争也是年年抓年年搞,其声势一年比一年浩大,从70年代的“反特殊化”,到80年代的“三打两反”、“整党”、“清车”,再到90年代的“清三乱”、“打击经济领域犯罪”,进入21世纪开始每年打击的贪污、贿赂和职务犯罪等等,可谓多矣,但效果不是很理想,甚或有越反越腐的趋向。以我省为例,自2003年以来,职务犯罪立案数连续5年保持在每年1550件左右,“反腐倡廉的任务依然艰巨”。我市原市委副书记周永亮,郴州市委原书记李大伦,郴州市委原副书记、纪委书记曾锦春,邵阳市原常务副市长戴松林等,都是一些职务高、金额大,可感可知、群众反响强烈的案件。笔者认为,这种越反越腐的原因可归纳为三点:①反腐败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着速战速决、短促突击的倾向;②反腐败的形式上,热衷于运动式、突击式,大起大落;③反腐败的措施上,软件多、硬件少,例如“从严处理”,到底如何从严,往往没有下文。进而形成每反一次、严重一次、再反一次、再严重一次的恶性循环。表现在我们系统内部,可能存在着时松时紧的现象,或者以中心工作为主,反腐倡廉退而居其次。有的县(区)局,特邀监察员、兼职监察员、纳税人代表等也没有发挥好应有的作用;个别单位的民主生活会,纪检日活动可能开展得不很正常,或者以业务学习为主。

3、法律制度还不很完善。近几年腐败现象之所以滋生蔓延,甚至在某些地方、行业和单位,纠而复生,刹而不止,一个重要根源就在于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个别干部视手中的权力为“赚钱”的工具,大高钱权、钱色交易。就整个宏观而言,现在我国还处在准法治阶段,对政府官员权力的腐败还没有达到本应达到的强制性程度,甚或出现了“二奶反腐‘、”情人反腐”、“离婚原配反腐”、甚至“小偷反腐”等,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甘肃窑街煤电集团董事长李人志从任职到2010年9月16日案发日止,日均受贿1.5万元,共计非法所得2020.9万元。他在忏悔时,一方面称“之所以收了那么多钱,是因为自己没能管住自己”,另一方面又抱怨说,“如果纪委、检察院能够定期不定期地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进行预防腐败、廉政警示谈话,我就可能不会犯罪,即使犯了也会有所收敛,不会发展到今天这种严重程度。”他因此被称为2010年最矫情的贪官,也从侧面反映出,反腐工作存在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舆论工具软弱,致使腐败现象像瘟疫一样日益蔓延和扩散。在此大气候的影响下,我们地税系统要实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服务宗旨,进而“热爱税收、依法治税、廉洁奉公、文明征税”更显得任重而道远。

4、消极反腐的“大多数”。腐败人人憎恨,但是现实社会中,“大多数” 却人在腐败面前选择了沉默,分析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知情未必敢讲。挑战腐败就是挑战权力,挑战权力往往要付出代价。付出的代价越多,敢讲的人自然就越少。几经惦量,明哲保身,在权力腐败面前“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二是讲了未必有用。揭露腐败是为了惩治腐败,冒着风险揭露了,却未必能达到惩治的目的,久而久之,“大多数”人就会放弃揭露。撇开打击报复不说,揭露的门槛也很高:说了未必有人信,信了未必有人查,讲了也是白讲。三是有些地方的党内生活不正常。腐败与权力密不可分,往往发生在个别领导身上,对腐败事件是否查处和查处到什么程度,往往是某些领导说了算,这本身就有一定的暗箱操作。“大多数”人要想说什么,不仅要惦量后果,还要看领导脸色。再说“大多数”人知情程度也非常有限,纵然有志于监督也往往无从下手。

二、地税部门加强反腐倡廉的对策建议

加强反腐倡廉,不仅关系到正确的政治方向,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还关

系到地税事业的和谐发展和执政能力建设,同时也关系到我们所担负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的完成。笔者以为,地税部门的反腐倡廉工作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首先,要坚信我们党和政府是廉洁的,地税干部的绝大多数是清正的。全国纪检监察机关2010年共立案约14万件,受党纪处分的占党员总数1.5‰,比上年度减少0.5‰,而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的县处级以上干部仅为0.14‰。在我们地税部门,绝大多数地税干部是勤政廉洁的,近几年反腐倡廉取得的成果和地税收入连续高位增长的实践证明,我们完全有资格有能力肩负起税收调节经济、组织收入、服务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对此,我们应当坚定不移,理直气壮地宣传。其次,要看到在党内、在税务部门也确实存在着腐败现象,并且有些方面还在滋生蔓延。尽管人数较少,但也不能视而不见,掉以轻心。如果任其泛滥,党的形象就会受到损害,税收事业就会受到破坏。对此,我们绝不能低估。第三,要充分认识到目前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反腐倡廉应当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着重引导大家破除冲击论、对立论、代价论、必然论和无关论等错误观念,不断增强全体干部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坚定反腐倡廉的决心和信心。第四,加强地税文化建设。引导广大地税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地看待现阶段反腐斗争的形势,充分运用地税博客群、触摸屏、政务公开栏、图书室等媒介,弘扬新风正气,宣传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的先进典型,使地税干部自觉地把廉洁要求变成具体行动。

第二、领导以身作责,提高反腐倡廉的垂范性。为政之要,贵在廉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地税机关的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始终把反腐倡廉摆上重要日程,把反腐工作作为份内的事,“一岗双责”,亲历亲为,自觉遵守中央提出的有关廉政制度规定,带头执行中央对地税部门的约法规章。具体来说,一要在廉洁自律上率先垂范。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全面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居安思危,不谋求政策规定以外的任何特权,不接受任何人给予的特殊关照,管好自己的家属、子女、亲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二要在执政用权上率先垂范。要在政治上廉洁,秉公用权;在工作上廉洁,依法用权;在生活上廉洁,慎重用权;在作风上廉洁,民主用权。三要在惩治腐败上率先垂范。领导干部不仅要洁身自好,而且还应当牢牢守住自己的阵地,忠于事业,忠于职守,忠于大局,忠于税法,切实抓好系统内和本单位的反腐倡廉工作,带出一支廉洁奉公、素质过硬的地税干部队伍,促进地税事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第三、确保权力制衡,把握反腐倡廉的特殊性。“权力制衡”是民主政治的灵魂。地税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依法聚财,有一些权力,抓好地税部门的权力制衡,要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抓好从上到下的分级制衡,即是一级抓一级,上级带下级,把本级干部的行为是否廉洁,作为行政首长或干部本人晋级、晋升和评模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形成市局、县(区)局、税务所(管理科)、管理员的制衡机制。二是抓好由内而外的联动制衡,通过内外结合、“五制”并举,拓宽制衡的广度。在内部制衡方面,着重发挥纪检、监察、检察等机构的职能作用,强化组织建设,完善民主评议制度;在外部制衡方面,主要是公开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在企业和人民群众中聘请税风税纪监督员,把地税干部的行为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中;并且通过“五制”并举,即是一票否决制、责任追究制、干部交流制、定期审计制和岗位轮换制,形成内外联手、控网恢恢的制衡机制。三是抓好工作程序制衡。就是在税收工作容易出问题,纳税人反应比较强烈的税款征收、税收减免、税收检查、纳税评估、汇算清缴和税负核定等环节,全面推行纳税人、代理人和地税机关三方相互制约的机制,建立申报、代理、稽

查三位一体的征管新格局。从而使地税干部自觉依法办事、秉公办事和照章办事,把征、管、查的一切地税活动都公开在阳光下操作。

第四、严历惩治腐败,突出反腐倡廉的威慑性。胡锦涛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面对当前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的态势,我们地税部门应当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一是要认真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牟取私利的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对于那些无视规定、我行我素的腐败分子,必须严格执纪,敲山震虎,这对于地税部门保持廉洁尤为重要。二要严格依纪依法办案,提高执纪执法水平。办案人员要铁面无私,敢于碰硬,坚决做到法纪面前人人平等,禁止以罚代法、以言代纪;对违法违纪人员,不论是什么人,无论涉及到哪里,都要坚决查处;对那些集体违纪、以公违纪、仿效违纪、拍马违纪的更要从严惩处。坚决纠正处理失之过宽、失之过软的问题,以减少和杜绝地税人员不廉行为的发生。三要发挥好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针对案件中暴露的问题,深入剖析,举一反三,查找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原因,建章立制,堵塞漏洞,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从而使地税系统上上下下形成一个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不会贪的反腐倡廉新格局,真正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第五、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强化反腐倡廉的经常性。从长远来看,要使反腐倡廉走向经常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就必须加强法制建设,把反腐倡廉纳入法制轨道。因此,首先要加强立法。当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种种新事物、新矛盾迫切需要法律的规范,种种新的权力和利益关系迫切需要法律来调整。结合实际情况,应当制定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和公开监督制度,建立官员廉洁法、反贪污受贿法等,尽快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的法律体系,确保惩治腐败有法可依,预防腐败同样有法可依。其次要增强反腐倡廉的执行力。“法制的生命在于执行”,要以规范执法为保证,加强监督检查,彻底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状,进一步树立法律和法制的权威,实现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第三,法制教育经常化。反腐倡廉时不我待,个别税务干部搞腐败,很大程度上是法制观念淡薄,为个人既得利益而侵害国家、集体或纳税人的利益,要不断提高广大地税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形成人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社会风尚,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自觉地站在反腐败斗争的前列。

第六、强化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以全面贯彻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为契机,深化教育、完善制度、严格监督,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一是深化教育。开展地税廉政文化建设要坚持教育为先,重在培养干部的廉洁意识,塑造廉洁理念、营造廉洁氛围。通过教育和宣传我党反对腐败的坚定决心、政策措施和取得的重大成果,引导地税干部正确看待反腐斗争的形势;通过宣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在地税系统形成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使地税干部把廉洁要求变成自觉的行动和自身的信仰追求。二是健全制度。对地税队伍的管理,既要加强教育,又要健全制度,特别要健全和完善以党内监督为核心的监督制约机制,实施关口前移,注重事前监督和过程监督,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通过强化监督,促进勤政廉政建设,促使广大地税干部养成崇廉重廉的人生习惯。三是形式多样。要拓宽廉政文化宣传形式,力求内容上“富”、形式上“活”、载体上“新”,进一步提高廉政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利用电子显示屏、专栏、标语等宣传阵地,常吹清廉风,常敲廉政钟,让清廉之花在每位地税干部心中盛开,永远保持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上一篇:幸福序曲初二作文800字下一篇:专利申请说明书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