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择校热的成因对策(共4篇)
初中择校热的成因对策 篇1
2009年暑后, 笔者对洪泽县县城三所优质小学的一年级新生入学生源进行了调查, 发现三所学校有66.31%的学生来自本县乡镇, 什么原因促使大量的农村小学生涌入县城读书?笔者就这一情况展开了调查。
一、农村小学生择校成因的调查
近年来, 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努力下, 苏北农村基础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布局调整“三新一亮”、“校校通”、“六有”、“四配套”工程都是苏北农村小学教育的“强心剂”, 其带来的效益不可估量。但是苏北农村的大批小学生还是离开自己家门口的学校, 来到县城租房读书或直接进入全寄宿的民办小学就读。
(一) 学生情况调查
据调查, 洪泽、涟水、金湖几个县各个乡镇中心小学学生数变化呈明显的递减趋势。其原因:一是适龄儿童数呈递减趋势;二是县城公办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县城私立学校的开办, 使部分经济条件好、学习成绩优异、有发展前途的学生转入县城学校, 出现了农村乡镇小学生源不足、县城小学生源爆满的现象;三是部分家长外出打工, 将小孩带至异地读书。
(二) 教育资源情况调查
近年来学生的不断减少, 给学校投入带来了相对集中的好处, 使得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了中心小学, 节约优化了农村中心小学的教育资源。现在农村乡镇中心校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学校的硬件装备、办学条件大幅提升。
(三) 教师情况调查
下面以洪泽县某镇2009年暑后的教师调查情况为例:该镇共有教师117人, 30岁以下9人, 40至50岁教师54人;学历方面, 本科只有9人, 大专68人;专任教师除语、数、外专任教师外, 有3名体育、1名音乐、1名美术, 共计5名。虽然开齐了各类课程, 但还没有师资能保证所开课程的质量。这些师资配备使农村学校的孩子受到的教育远不如县城学校, 更不如发达地区。很多有远见的家长将小孩送进了民办学校, 这也是当前农村乡镇小学生源大量流进县城学校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调查, 大部分乡镇的小学教师趋于老龄化、结构不合理、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在不断加重。其原因:近年师范毕业生分配后都流入城市及苏南发达城市, 就乡镇而言已多年未进新毕业教师;农村小学教师福利待遇低, 子女入学存在问题, 以及布局调整后有很多教师没有就近宿舍, 部分教师每天上下班要坐近1小时的公共汽车, 因此一些年富力强的教师不安心在乡镇工作, 想方法设法进城从教, 还有一部分年轻的农村小学教师直接下海经商或考入公务员;有部分教师是“民”转“公”性质的, 配偶没有固定收入, 一个人的工资难以养家糊口, 不得不分散精力从事其它职业, 增加收入以维持生计, 从而不可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农村学校其它收入微薄, 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不能完全与教师劳动付出成正比, 奖金分配差距不大, 难以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在精神鼓励方面, 各种评优评先进活动也表现出对农村教师的歧视, 大多数乡村教师从教一辈子也得不到任何荣誉奖励, 城市、县城学校获得的奖励名额总是远远多于农村学校, 这无疑是不公平的。
优秀农村小学教师的流失是农村小学生择校的主要推手, 一部分家长看到学校的优秀教师离开, 剩下的教师年龄结构老化, 他们不得不把孩子转入县城学校, 再加上农村中学的教育质量更让人担忧, 反正迟早要进县城读书, 不如早点把孩子送到好一点的小学读书, 将来能有机会考入县城重点初中, 而县城重点初中每年的招生考试对农村小学生转入县城小学读书又起到了催化作用。农村小学生家长还存在着攀比的心理, 看别人的小孩子进县城小学读书了, 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样农村小学生的流失和教师的流失形成相互作用, 小学生择校风也就愈演愈烈。
二、改变农村小学生择校风的对策
仪器、设备、楼房、草坪都是需要的, 但更重要的是承担传道、授业、解惑重任的教师。虽然我们的教育硬件得到了优化, 得到了重组, 发挥出很大的优势, 但是教师的年龄老化, 结构越来越不合理, 将直接制约苏北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也导致了当前农村小学生择校风。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一) 改变管理体制
1. 加大投入, 调动在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一方面积极推动城乡教师工资福利的统一, 一方面加大学校投入, 留住农村小学自己的优秀教师, 不要让他们在经济上再受到损失。近年来教师工资的县级统筹, 解决了多年来农村教师工资拖欠的问题, 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是城乡教师的福利差距还比较大的。
2. 淘汰一些业务上老化的教师。
积极推动人事改革, 使在岗教师有压力, 不断提高自身水平。要让改革后在岗教师觉得工作有奔头, 不要出现“在岗工资不增多, 不在岗工资不减少”的现象。
3. 引进“公办民助”的形式。
改变现在很多学校负债经营的现状, 改变学校被政府部门统得太死的现状, 改变学校疲于应付各级检查、创建的现状, 从而增强学校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压力感, 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 注入“活水”
1. 充实新鲜血液。
政府部门要支持, 不要舍不得花钱, 要招一些年轻的师范院校毕业生。特别是要给学校一点自主权, 让学校能够自主地招一些需要的专任教师, 以补充农村小学师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2. 重点加大农村小学教师再培训, 提升现有农村小学教师的业务素质。
对在职教师进行再培训是目前最主要, 也是最可行的一种方法。培训要多种形式相结合, 重点以继续教育学分登记为主, 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 将培训与评聘、晋级等方面挂钩。同时要建立培训奖惩, 凡专业对口或基本对口, 学校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奖励补贴, 这样可以调动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3. 加大校际之间的交流。
洪泽县在县城平时送教农村的基础上, 于2009年开始加大了全县各个小学之间的教师交流, 要求各校之间交流比例不低于学校教师的5%, 另外县城教师在农村支教达一年后才可以晋升高一级职称。加大县城优秀教师前往农村小学支教是提升农村小学教育水平的一条可行之路, 这项工作的关键是做好支教老师的思想工作, 不能让他们带着情绪去支教, 另外要解决支教老师生活上的困难, 让他们全身心地去支持农村小学教育。
总之, 只有政府高度重视, 教育主管部门大力配合, 当前农村小学生择校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农民子女才能在自己的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 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让人民满意。
摘要:农村小学生择校风越来越盛, 大批的农村小学生选择离家进城读书, 加重了农民负担。本文作者就这一现象展开了调查, 师资是择校的主要成因, 这一成因与择校相互作用, 浪费了农村教育资源, 加大了城区的教育压力。只有改革管理体制, 优化农村小学的师资队伍, 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择校,成因,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启彦.中小学择校热何时降温[J].贵州教育, 2003, (12) .
[2]孙承毅, 李艳.“择校”现象中的教育公平与效益[J].当代教育科学, 2004, (20) .
[3]毛伟宾.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理论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 2003, (10) .
[4]孙海峰.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研究评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5, (01) .
[5]黄裕文.走出“择校”的峡谷[J].青海教育, 2002, (12) .
初中择校热的成因对策 篇2
摘要:我国中学英语课程自开展以来,就在飞速发展着,并逐渐成一门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科目。中学英语教学发展艰难,英语教师有种种困惑,目前的中学英语已经存在严重的成绩分化现象。针对这种现状,本文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对学生成绩分化的原因,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并找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英语;成绩分化;后进生
一、前言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同时又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在基础教育阶段被放在必修的地位,这正是适应当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和学习化社会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的教育要使新一代的公民成为一个了解世界了解国际的人,既有跟人家竞争的能力,又有向人家学习的能力。无论竞争还是学习,外语都是不可少的工具,然而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还处于酝酿和探索阶段,没有太多相关的教学理论研究,对英语后进生的关注也不够。这正是本论文的出发点。
二、中学英语成绩分化的原因
(本节数据来源于《中学英语成绩分化现状、成因及相应对策》。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山东省胶南市市直中学初一到初三年级的学生、部分家长和胶南市市直中学的英语教师,进行集体施测。中学生有效被试120名,家长174名,教师31名。)
(一)中学英语成绩分化的外部因素.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语气及情感投入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很密切的关系,不良的情感态度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畏惧与厌恶情绪,最终成为英语学习的后进生。师生之间缺少真正的情感交流,教师过于严肃,甚至造成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紧张。还有一些教师简单、粗暴的批评和惩罚,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挫败了学生的自信心,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这些都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师产生不良印象,继而由讨厌教师变为讨厌英语,最终成为后进生。
(2)教师的教学方式。一部分教师不了解语言学习规律,教学经验不足,不能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只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基本上是照本宣科,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2.家长对学生英语的关注程度
①
从上图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越高,孩子的成绩也越高,家长的关心、督促对中学生的英语成绩提高很有帮助。
下面是全市120位家长对孩子英语的态度统计表:
②家长对小学英语不够重视。家长们大多特别注重孩子语文、数学的学习成绩,在语文、数学方面对孩子辅导较多。而有些家长把英语看成副科,既不辅导也不督促。
家长无力辅导。有些孩子缺少良好的家庭环境,如:①家长不懂英语。②家长没时间辅导孩子。③家长不良的生活方式。④家长在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孩子的语言训练不足,或者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习得语言的良好环境,致使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较低,母语的水平直接影响孩子英语的学习。
(二)中学生成绩分化的内部因素
1.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
①表3 不同分数段中学生英语兴趣与成绩调查表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学英语成绩与学生兴趣有很大关系。学生英语成绩越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越大。
2.学习习惯较差
有些学生在学习上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不会提前预习课文,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上课不集中注意力听讲,别的同学读,他不张口;别的同学写,他不动手;或动口、动手,却不动脑,不用心记。下课不完成作业,不听录音。
①表4 中学英语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3.学习方法不科学
学习不得要领,死记硬背。以记单词为例,一个单词往往要有口无心地背诵多遍,最后好不容易记住了,没过两三天就又忘了。更糟糕的是这样记住的单词极易造成单词中个别字母的顺序颠倒。有些学生不知道怎样学习英语,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忽视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不能及时解决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随着学习的深入,造成问题的集
中,困难过多,一时又难以克服,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三、中学生英语成绩分化的对策
根据中学生学习英语成绩分化的原因和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可以采用如下对策,来避免中学英语的严重分化现象。
(一)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改进课堂教学
1.融情于教,倾注爱心,消除心理障碍。教师是决定学生学习心态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以及情感投入密切相关。而情感可以激发热情,没有热情往往难以产生兴趣和动力。在教学中,教师的热情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热情高,就可以产生学习语言的“内驱力”。没有情感投入,学生的学习潜力和积极性就难以开启。不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要多给予学生关心和体贴,尤其是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更要耐心开导他们,做好思想工作,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是关爱他们的、是最信得过的朋友。
2.更新教法,激发兴趣。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消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从而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课堂气氛。
(二)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后进生的学习
后进生这个概念,是60年代前后出现的,此前用差生比较多。后进生指思想行为、学业成绩、智力发展等方面低于合格水平,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缺陷的学生。人们使用后进生这个概念,出于一种辩证思想,出于一种教育者的爱心。英语后进生也就是在英语学习方面达不到教学目标对该生年级段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的学生。转化后进生的工作,这是避免或减少分化现象的最直接最根本的方
[3]法。
1.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自信心。消除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应先消除教师的心理障碍。在教学过程中,做为教师,应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以良好的心态去对待这些所谓的“后进生”,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行、精益求精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态度,去影响和发展
学生的性格。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教学上应按照语言学习的规律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保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3.指导学法,提高效率。学生英语素质和水平的提高更多是依赖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因而不仅要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而且要指导学生学英语的方法,真正发挥老师“导”的作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充分利用课外多渠道转化后进生
对于后进生除了课堂这个主渠道外,英语教师还要在课下多花点时间。
1.加强对后进生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
(1)教育后进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课堂习惯。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阵地。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越多,那么他便学得越多。良好的课堂习惯是保持较高参与度的前提。良好的课堂习惯包括:集中注意力听讲,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活动(游戏、对话、唱歌、调查、表演、跳舞等),大胆开口说英语,不取笑其它同学的错误,服从老师的指挥,书写工整。
(2)指导后进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预习,及时复习。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知识只有在不断得到归类和编码而形成认知结构,才能被人较好地掌握和记住。英语的学习也需要学生在不断的预习、学习、复习中对已知知识进行重复和编码,以形成良好认知结构。
(3)要求后进生每天自觉地听录音、朗读、背诵、记忆。学语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下苦功夫不可。学英语贵在坚持。
(4)利用各种辅导班,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在学习方面,人是有差异的。但我们更有“勤能补拙”的先训,把一个级别的后进生集合起来,利用托管时间补课一节。接受能力高的同学每周上课
三节,而后进生上课四节。这种方法被有的学校采用,对预防小学生成绩分化现象,还是很有用的。还可利用校外的英语特长班、英语家教。对于班内的后进生,教师要说服家长,给孩子在校外报一个补课班,利用周末补习一下英语;或给孩子请一个英语家教,这也是帮助孩子尽快适用英语的好方法。
2.做好后进生的家长工作。后进生之所以成绩差跟他从小生活的学习环境有直接的关系、跟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直接的关系。
加强家校的经常性联系,及时沟通信息。争取他们的合作, 督促孩子做作业、听磁带、背书、默
[6]写等。这样对后进生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3.关注后进生的进步
(1)评价重在积极的鼓励。对于后进生的评价,应注意其特殊性,避免为评价而评价,必须把
[2]评价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成绩评价中可以设立“进步分”,对差生设立“进步奖”等等。
(2)正确评价,激励学生上进。成功能使人自悦、自信,能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有些学生之所以成为差生,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努力没有取得明显效果而丧失了学习信心。学生在课堂提问或测试中
[7]一旦失败,就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因人施教,要不断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要常用富有鼓励性的语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千万不能把所谓的“后进生”看成包袱,要正确认识到他们也是“学习主体”的组成部分,要从“后进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
四、结论
本研究表明,中学英语成绩分化既有内在因素,包括部分中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正确有关系,同时又与教师的素质、家长的关注程度等外在因素有直接的关系。了解了分化的原因,可以避免严重的分化现象,现总结如下:
1.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全面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2.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在情感上给后进生更多的关注,在课堂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力求具有吸引力,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问题设计难易适中,充分考虑到后进生。
3.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要做好与家长的充分沟通,给后进生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选一个合适的辅导班或选一个家教也可以弥补后进生学习的一些不足。
4.以关注后进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改革学生评价制度。对于后进生的评价重在积极的鼓励,要关注差异,为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评级目标。
因此,应对中学生英语成绩分化现象,应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全方位地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
[1] 杨彩霞.中学英语成绩分化现状、成因及相应对策[C].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12-15.[2]吕枫.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 4:7-11.[3]蒋媚.中学英语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31-134.[4]王兆兰.英语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以及补差方法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8,07(36):111-112
[5]万伟,秦德林,吴永军.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91-194
[6]任桂莲.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J].前沿管理,2008,9:59
“择校热”背后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篇3
上世纪90年代初期, 择校热潮在中国社会兴起。每年四五月开始, 为了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 家长们可谓是绞尽脑汁、各显其能。择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长期存在, 尽管国家相关机构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极大努力,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免试就近入学”作为一项基本条款也已写入《义务教育法》, 但“择校热”并未从根本上有所缓解, 甚至在一些地区愈演愈烈。在义务教育普及的同时, 家长为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成本被迫增加, 择校呈现出了社会化、群体性趋势。那么, 究竟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程度太低, 还是家长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太过强烈, 还是我们的招生入学在制度设计上原本就存在着疏漏呢?
二、杭州市小学“择校热”研究综述
(一) 杭州小学发展现状
2006年至2010年, 杭州市区内小学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但在校学生人数、招生人数、毕业生人数却逐年增长, 在校生率逐年增长的这一趋势将在未来一定年限内维持稳定。杭州市市区小学的校生人数、招生人数、毕业生人数、以及小学教师人数等方面占了整个杭州市的50%以上, 市区小学数量仅占杭州市的25%左右, 可见杭州市区在整个杭州市小学资源方面的占极大优势。
杭州市各区的小学学校数量基本都在20-25所之间, 但名校分布存在极大地差异性, 西湖区一共占了杭州市区19所名校的7所, 而上城区、江干区、拱墅区、滨江区却只占到1-2所, 教育资源的分配极其不均衡。由此看来, “择校热”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二) “择校热”现状分析
据调查, 71%的幼儿家长表示将来会为孩子择校, 素质教育以及学校升学率是择校重点考虑的因素。对于家长来说, 小学入学报名, 却犹如一场激烈的战斗, 仅有少部分家长仍然保持清醒的头脑, 没有加入择校的行列中。而家长不择校的原因无外乎所在学区的小学比较好, 就近入学能节约很多的接送时间, 也能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娱乐和休息。也有部分家长认为, 择校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太大实质性的作用, 余下10%的家长是想择校而没择校, 由于家庭经济负担过重, 无奈之下没有择校, 这也间接地表明了在择校过程中学校所收择校费之高。
(三) 择校原因
1、家长跟风
受访家长中, 受亲朋好友影响而选择择校的占32.22%, 这些跟风择校的家长较为盲目, 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这种择校行为是不理智的。
2、学校间的差距
调查显示, 66.67%的家长选择为孩子择校是为了让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学校间的差距是其择校的直接原因。在我国, 学校之间的差距很大, 各种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匀, 农村, 城镇的学校不管在教学资源还是师资上差距十分巨大, 升学率更是没法相比。即使是同一个城市, 地区的学校, 差距也广泛存在。因此很多家长, 都不满足于当地附近学校, 宁可花钱选择更好的学校。
3、帮子女积累人脉
不可否认, 择校中有一部分子女是富二代, 这些孩子的家长对子女的读书要求并不高, 他们让孩子进很好的学校, 就是帮助孩子积累人脉。优秀的学校的人才较多, 这为孩子将来的事业打下基础。有11.11%的家长是出于这个原因, 择校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子女结识更多好的同学和朋友。
三、国外解决“择校热”的先进经验
(一) 日本:师资轮换制度
日本从教学水平上保障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创造性地实行教师流动制度。在日本, 优秀教师都集中在一个学校的情况是根本不可能的。公立学校的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 必须服从国家的调配。日本教育法规规定:一个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不得超过5年。一般3至5年内, 各校间就要进行一次师资轮换调整。
日本重视公立学校校长的经历, 一般到50岁左右才有可能出任校长, 任期2年。校长不得连任, 连任者需在校际之间轮换。教师和校长的轮换调整, 保证了各校师资力量和管理水平的相对均衡, 让全国学生都受益。同时, 教师的流动也开拓了教师的视野, 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给学校不断置换着新鲜的空气。
此外, 日本义务制教育阶段还执行统一、规范的教学要求。日本文部省在调剂各地教育经费的同时, 制定整个教育的大政方针, 决定教学内容、颁布教学大纲、提供教科书, 这样就使得全国的基础教育基本上能保持一个较齐整的水平。
为保证各校教育水平均衡发展, 日本还推行学力测试制度。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学习能力的全国测试, 通过媒体向全国公布。获得好名次的学校通常会把有益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其他学校。由于在考试上公平竞争, 在东京的学生与在偏远海岛上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相同。这样一来, 就没有了困扰学生的择校问题。
(二) 法国:学区制
法国政府一贯重视教育, 在教育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保证全民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所以不存在众多生源争夺有限优质教育资源的问题。法国中小学实行义务教育, 大多数家庭的儿童都上公立学校, 由地区教育局按照学区分片, 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指定学校。如果家长想要改学校, 必须提出“特殊并且充分的理由”请教育局决定。
四、“择校热”解决方法及对策
(一) 政府方面
在解决“择校热”方面, 政府应该发挥主导。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到, 我国的教育经费要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 而就当前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而言, 还有相当的增长空间。更多资金用于各个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高师资力量当中, 使各个学校的教育资源更加均衡, 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杜绝“择校热”的利器。
同时, 教育部应该在改变自身的体制上下功夫, 避免因权力过分集中而导致的教育腐败问题的盛行, 使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因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而将教育资源向少数几个重点学校倾斜。再者, 国家需要以公平公正为最终目标来发展学校教育, 并适时实行教师的交流流动机制, 让每个学校的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师资源。
(二) 家长方面
学生家长不能将成绩作为衡量自己孩子将来是否能够成才的唯一标准。要知道,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成绩的好坏并不是决定的因素。现在的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笑到最后。家长需树立起正确的成才观, 从孩子的兴趣方面入手, 使孩子的发展顺应自己的兴趣, 而这也避免了家长都把孩子往所谓的重点学校送而产生“择校热”。另一方面, 家长应该抛弃凡事靠关系的想法。虽然我们的社会从总体上来说仍然是一个关系社会, 但是随着法制的完善和健全以及全民素质的提高, 靠“关系”将越来越不可行, 所以家长应该努力培养孩子自身的能力, 而不该为了孩子将来的人脉而选择择校。
(三) 舆论方面
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者, 应该肩负起社会监督者的职责。现在的“择校热”中伴生着许多钱权交易以及利用择校的名义大肆敛财的现象, 有钱有势的家长都利用各种关系将自己的孩子往名校中送, 没财没事的人只能干瞪眼却毫无办法,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择校热”以推波助澜。作为媒体, 就应该对这种黑暗中的违法现象坚决予以曝光,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从而有效得遏制择校热。
五、结论
综上所述, “择校热”现象可以说是我国教育体制漏洞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所造成的怪胎, 从择校热这一现象中, 我们不仅仅应该看到表面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更加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还是造成这一表象的根本问题, 即教育体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于此, 我们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够解决这些顽疾, 归纳起来无非四点:1、推行教育体制改革, 借鉴国外成熟教育体制;2、加大教育专项资金投入, 尤其注重改善教师待遇;3、建立教师交流流动机制, 实现教师资源均衡;4、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 以扩充教育资源。然而做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都需要循序渐进, 因此, 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 在解决问题中探索, 在探索中解决问题, 直至让“择校热”这一怪现象真正消失。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杭州市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09.
[3]娄成武.教育经济与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60.
[4]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05.
[5]程方平.中国教育问题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496.
[6]孙炎.应用统计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41.
初中择校热的成因对策 篇4
后进生在学校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比常人更为敏感和脆弱的一面。虽然他们在学校中只是一小部分,但如果不注意对他们的教育,日后对社会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要成功的转化他们就必须了解他们形成的原因,这样就能有针对性的教育,感化他们。
一、家庭因素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对子女的要求,无论正当与否都会满足和迁就,使子女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却忽略了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管理。做父母的对孩子的了解很少,又不注重与他们进行内心的交流,甚至认为只要有钱给他们用就行了,但却不知道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心灵上的沟通。试问有这种思想的家长怎能教育好孩子,怎能对孩子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二、学校原因
1.课堂教学公平
既然每个学生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为什么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其中课堂教学公平就是原因之一。所谓课堂教学公平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使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养程度不同的学生享有平等的待遇。如果存在差别对待,是否在平等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对象,这种平等或不平等的待遇是否切合平等的对象学生及其利益。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对聪明灵活,家庭地位高和自己关系比较好的学生更关心,态度更好,而对其他学生态度平平,甚至还有不喜欢。这样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引发学生的不满情绪,导致他们厌学,不喜欢课堂教学甚至于学校老师。这样学生间的差距就逐渐拉大,后者便成为教师眼中的后进生。
2.高度自尊而得不到满足 每位学生都有自尊心,而有些后进生的自尊心特别强,特别敏感,别人有时无意中一句话,也会引起他们内心强烈的波动。他们自尊心很强,但又由于他们不优秀得不到别人足够的注视,所以又得不到他们所认为的尊重,他们对表扬和批评无动于衷,学习情绪低落,不思进取。
有的老师认为,这些学生软硬不吃,无自尊心可言。这种说法是完全不对的。其实不管对学生如何,其目的都是要他们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如果学生软硬不吃,那是一种消极的抵抗。一般人认为,后进生普遍都很自卑。但其实自卑是自尊的另一种表现,是自尊心受到伤害的表现。他们不喜欢被人看不起,被忽视。因此会做一些出格的事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久而久之便被人认为是问题学生了。
三、社会因素
随着生活观念的变化,离婚家庭日益增多,形成许多单亲孩子。失去母爱或父爱的孩子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
这种学生在学校通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自卑,对学习丧失信心,对生活失去信心,内心空虚,这时他们很容易沾染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致使他们学习情绪更加低落,对学习更没有兴趣。
现在的社会充满了各种诱惑,影视、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给部分青少年的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商家为了商业利润竭尽了手段,吸引人们消费。在商业行为中不适度的.夸张其说,使得一些青少年注重享受而逃避劳动;暴力、色情的内容也使得青少年往不良的方向发展。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上应该怎么做呢?
一、家庭因素对策
针对那些因为受家庭溺爱而自私的学生,教师同样要以爱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引导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激发他们的进取意识。为了促进和巩固教育效果,要特别注重与家庭的配合,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多种途径,保持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以便于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对他们所犯的错误,要严肃批评,严格处理,但也要耐心的帮助他们改正,从而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对他们的进步要进行表扬和鼓励,哪怕是一点细微的进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老师时刻在关心注意他们,并没有放弃他们还是对他们给予厚望的。
二、学校原因对策
首先,教师要认真自我检查一下自己的言行是否有欠缺的地方。教师应激发后进生的荣辱观,尊重他,给其以信任,并相机引导。是否有采取一些自以为得力而不得法的教育手段,致使后进生在心理上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使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大减。使后进生成绩更差,品德更坏。
因此,教师要改进教育的方法,让后进生感觉不到自己“后进”,想办法消除他们的自卑意识,排除心理障碍,帮助他们着回自信。以前有人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做到一视同仁,不但不歧视,冷漠后进生,而且还要无微不至地去关怀,帮助他们。当然这些关怀和帮助不必大张旗鼓,而要恰到好处。方式方法要尽量含蓄,否则会引起后进生的反感情绪,效果适得其反。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找回自信。总之,要尽量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我们是真心诚意的帮助他们。
三、社会因素对策
【初中择校热的成因对策】推荐阅读:
择校热07-02
择校家长需纠正的观点01-04
择校名校的八个原则09-25
规范择校06-05
考研择校11-19
高中择校12-11
择校现象01-01
小升初的择校经历为题目的作文12-21
制止择校总结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