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_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2024-07-13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_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精选8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_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篇1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研究

前言

岚皋县民主中学是一所县直属农村学校,服务地域宽,服务人口杂。自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无条件地升入初中继续学习,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初中教材内容的加深、加重、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学习方法的不断改变、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多方面的原因,各班都出现了数学后进生:有的学习上落后,有的纪律上松懈,有的思想上不求上进,这些都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也与“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是不相符合的,与我校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理念不相符合。基于上述情况,我们数学教研组结合实际,统一思想,作出了对后进生进行研究的决定。在认真学习有关理论的基础上,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遵循“以人为本、发展为本”的原则,立足于后进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深入分析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力求探索一些有价值的、有实效的、可操作的转化模式,切实关注每一位后进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素质教育需要有全面的育人观,人才观,质量观。从客观上看,教育所面临对象的水平并没在同一水平线上,无论在哪类哪级学校的学生群体中都相对地存在好、中、差三个等级,差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可以通过教育提高差生的相对水平,也可以使其中大部分有所转化【2】。后进生多,是制约初中数学教学的难题。研究并解决好这道难题,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标志。【3】差生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智力上的,也有人格上的;有家庭的,也有学校、社会的;有传统教育观念上的,也有现代教育意识上的。

本课题研究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初中数学差生进行调查分析,然后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出转化对策,最后进行了个案研究。以期能为以后有效开展数学后进生教育提供帮助。

(二)数学差生的界定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两种较有影响的观点: 一、以学科标准判断

持这种观点的人以一定年龄或年级的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所必须达到的水平为标准来判断是否差生。学生经过规定时间内的学习之后,经过考试,如果 达到了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就是合格的,达不到要求就被认为是 差生。学科标准是以学习成绩作为判断差生的主要标准的.【4】

二、以发展标准判断

发展标准的基本观点是:一个学生是好是差,关键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了潜能的就是好学生,否则就是差学生。【5】

学科标准的优点是:【6】

(一)能较好体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要求。因为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学生掌握教材为主的认知过程。

(二)以学习成绩作为判断差生的主要依据有一定的合理性。一般而言,成绩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整体素质,高分低能者毕竟是少数。

(三)学科标准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本研究持学科标准观点。数学差生涵义概括如下:主要指学生的智力(单一智力)同学业成绩比较时,智力在标准以上但学业成绩显著低劣者。亦即学业成 绩尽管落后,但从其智力程度预测,学业成绩可充分提高,至于智力明显低劣,学业成绩未达到平均标准者,原本不属于差生的范畴。【7】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帮助初中数学后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学习信心,逐步提高数学成绩。

2、通过实践研究结果,为以后提高后进生数学学习提供帮助。并能探索出对特定后进制订合适的提高成绩的方案。

3、根据分析结果和教学实践成果,指导帮助老师与数学后进生进行良性有效互动,并能在课堂上对后进生进行有效管理。(二)研究内容

对数学后进生成因进行分析,找出后进生主要成因,根据成因制定具体实践方案。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完善方案。根据最后结果提出提高后进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成绩的方法。

三、研究方法和途径 课题经县级立项后,我们立即着手制订课题研究方案,选定了初一至初三 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课题的实践研究。(一)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观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关注后进生;密切关注国内外学研究的发展动向,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我们的研究方案。

(2)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探讨适合我校后进生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能保持后进生学习注意力的课堂教学结构。

(3)个案法:通过对班上个别后进生的了解,制定措施,实施教育,观察结果,探索规律。

(4)调查问卷法: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需求等进行调查。

(5)访谈法: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和对“后进生”的典型行为观察;对“后进生”进行理性确定,转化跟踪;调整策略,激励进步。

(二)根据计划安排,本课题研究过程按照准备、研究、实施及总结分四个阶段开展,各阶段的研究情况如下:

(1)申报阶段(2012年4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2)准备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

(3)实施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1月):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先进行个案研究、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全年级,同时撰写相关论文。

(4)总结阶段(2012年12月):收集整理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结题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四、研究成果

(一)分析了中学数学后进生现状及成因

1、理论假设

数学差生是一个变化的特殊群体,其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是由外因与内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数学差生的成因是多样的,但存在一个最主要的关键原因。【8】

2、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比较研究获得那个导致差生形成的最主要的关键原因.(1)研究步骤 1)确定被试

由于研究力量限制,在我校初中三个年级共15个班中各年级抽取一个班每班各选取20名实验差生,共60人.我校是一所县级农村中学,七年级学生按小升初成绩随机编入5个班,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基础上会有部分流失,成绩中上会有部分转入县城学校。九年级学生在每年春季会有部分进入职业中学学习。学生成绩在整个县内处中等水平。因此这样选取被试有一定代表性。为了 较合理选取被试,我们按下面方法操作: a.按下式求出数学成绩

Xi=0.3a1+0.2a2+0.2a3+0.4a4 其中 : a1为中考录取数学成绩 ; a2为第一次月考数学成绩 ; a3 为第二次月考数学成绩; a4 为中期中考试数学成绩;

X i表示某班第i个学生的数学成绩.b、将得到的成绩按降序排列,把后20位选为实验差生。【9】 2)

问卷设计

为了了解初中数学后进生生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而探求数学差生之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我们根据教育研究的相关成果开发了本问卷。问卷由32道选择题与2道问答题构成。在正式调查前我们对学生作了必要宣传。从实施情况看,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3)

实施情况

我们按事先确定的各班20个差生发放问卷,并保证充分作答时间。为了使调 查反映更真实,我们采取措施如下:请另外12个班的数学老师协助;发放问卷时作好情况说明。

我们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共得到有效问卷40份。对选择题按选项作统计,对问答题先把结果归类,然后作统计。

3、调查结果

1)

从数学基础进行分析

不同学生具备不同的数学基础,基础越扎实越有利于后续学习。数学基础的内涵非常广。这里仅从数学成绩、独立看懂课本、听懂数学课三个方面来考察,见调查取样表。【10】

从19、25、28、30题结果来看,90%数学后进生基础很差。基本上不会做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对于课堂上的练习也属于当老师盯着时才会做,有时候盯着也不做。从平时课堂表现也能很明显显现出来。有的甚至连一百以内加减都搞不太清楚。所以从很大程度上说他们的数学基础非常非常薄。2)

从学习情感体验进行分析

从兴趣、解题体验、成功体验、信心四个方面考察其情感态度。

从2、8、9、10、11、16、17、23题结果看85%数学后进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信心不足。一部分是因为觉得学习数学没有用。用他们的话说:“学数学干嘛,只在买菜时用下算账”。一部分是原来想学,但后来由于成绩长期太差,形成习惯性失败心里,导致厌学。一部分是由于考试成绩需要而不得不学,没有什么真正的兴趣。信心不足和兴趣之间有很强关系。两者之间会互相影响,而且影响比较大。90%在数学上成功体验几乎为零。有部分学生在交谈时问及这方面感受,还停留在小时候顺利数出数字。3)

从学法上进行分析

从问题6、7、12、24、31回答结果看,98%数学差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5%有课外学习行为,主要表现自主完成课后作业。5%的学生能上课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做笔记。从这个结果来看,数学差生基本上没有一个好的的学习策略。而这方面在进行后进生转化时将有很大提升空间。4)

从学习过程分析

从18、20、22、27、29的回答分析结果看。数学后进生在课堂上于老师的互动非常少,不主动去学习。遇到难题不会主动去思考,思维迟钝。会很轻易就放弃问题,抗压力弱。外界影响对其会造成很大干扰。

5)

从最后两个问题答案来看,想学习的后进生对老师的期望很高。但现实课堂上老师对他们关注度比较低,对他们的改变不能及时鼓励,有的甚至干脆放弃。对于学生心理也造成很大影响。部分后进生有很强烈想参与课堂的愿望,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参与。这对其学习积极性打击也是非常大的。

(二)提出了提高中学数学后进生成绩的研究策略

(1)调查了解后进生的方法

①观察法:直接了解差生的言论和行为

②调查法:为了弄清被调查的情况,主动向他人获取信息的一种方法,又称为调查问卷法。

③谈话法:通过个别谈话能进一步了解差生的内心活动,减轻差生心理压力,更深层了解问题的症结。

④阅读资料法:有关文字材料帮助教师了解差生的过去表现和基本情况,有时还可能从中发现一些很有价值的特殊情况。

⑤群众反映法:积极鼓励学生向自己提供有关情况,使自己更全面、更细致地了解差生。对于班级那些敢于坚持正义。(2)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转化后进生

1、教师要有对后进生常抓不懈的思想准备。

2、平等地对待学生,应在人格尊严上平等对待后进生。

3、热情地关心学生。

4、时常注意训练学生,养成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习惯。

5、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遵循认识规律,改进教学方法。

7、注重个别辅导,加强课堂练习。

8、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

9、注重情感教育。

10、发挥集体的教育优势,营造积极向上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级氛围。

11、发挥同伴导向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建立真正的友谊。发挥数学学业优良同学的影响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3)跟踪了解后进生转化效果

五、实践效果

(一)家校协作,了解学生,制定转化计划实施完善。

在进行课题的实验研究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三个问卷的调查:

1、教师问卷调查。

2、学生问卷调查。

3、家长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有一部分身心有缺陷的孩子;有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有单亲家庭的孤儿;家境及其困难的孩子,阅读每个孩子的成长史,老师们的心情格外的沉重,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同时我们的老师对学困生充满了信心;也认识到90%学困生对学习缺少信心,但对教师充满期望;同时发现学困生家长对教育和转化他们的要求迫切,能够大力支持学校工作。然后,各学科老师选择转化对象,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转化计划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我校采用全员参与策略,涉及课堂内外、校园内外方方面面,而且注重发挥教师各自专长,如班主任侧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科任教师注重单科学习方法引导;主科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音体美学科教师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兴趣等等,大家从不同角度、依据个人专长,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转化学困生的尝试。(二)

倾教师之爱,关注特别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的课题研究以师爱为魂,把“爱”化作转化学困生的动力并以“了解学生,因材施;关心学生,诲人不倦;尊重学生,平等相处;信任学生,培养自信;严格要求,促进发展。”

我校自2012年4月起成立了“数学差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课题活动研究小组,从学困生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给予帮助和关爱。学困生除了生活上得到关爱之外,最主要的是在学习上得到帮助。每个课题组成员对自己负责的学困生给予不同形式的转化,老师同学都夸奖他们,这在无形中给了孩子信心,性格开朗了,各科成绩也逐步提高了。(三)

开展特色教育,凸显课题特点

要求每位教师有一个主题课题研究,初中年级教师就以学困生课题为主,以此凸显学校科研课题特色,在写好实施方案和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教学,要把课题研究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要求 学困生课题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要因人而异,做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要好,质量要高达到精品课堂的要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真正使学困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从而对自己,对学习有足够的信心。实施过程中,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继续对学生实行动态管理。本学期我校以“质量提升年”为契机进行系列教研活动,将学困生转化内容作为评价标准的一大项,为的是足够引起各位教师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力度。(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转化学困生搭建平台。学生方面:

每一名学生都渴望得到表扬、渴望获得成功,尤其是学困生。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为激发学困生成就感搭建平台。学校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优秀学生、进步学生的事迹。我们还设立了学困生的学习进步奖。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困生树立自信,更加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我校利用每周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开设15个兴趣活动小组,老师根据学生个人特点介绍并引导学生去选择活动小组,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开发了潜能,激发了情趣,发展了特长。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分析每个学困生的特点,挖掘其特长,除课外活动外,我校每学期都进行一次中队活动,这又是一个展示提高的平台,高年级学生根据主题自己创设、组织、排练、开展,老师只是适时点拨。各班级互相观摩、互相学习都想表现好。每年一度的运动节、艺术节更是学生们盼望的,一部分学困生在体育方面是有优势的,他们在跑道上是众人瞩目的人物,同学们为他加油呐喊,鼓掌祝贺,到主席台前领奖时他们的眼睛闪烁着光芒,这样的感觉在平时是没有的。在本学期又开展了一次数学智力竞赛,趣味数学给同学们带来新奇、乐趣。在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展示了各方面的才能。学困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增强了自信心,促进了各学科的学习成绩。教师方面:

学困生工作开展以来我校特别注重交流反思工作,每周利用教研组活动召开转化案例的交流会。互相学习转化过程中可取的做法,借鉴他人的成功之处。(五)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对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纳入学校教学管理,加大奖惩力度。

首先,完善学困生辅导记录,以便纵向了解学困生思想、学习、行为习惯的动向。对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不能因为教师的变动而脱节,要直至转化成功为止,否则,便会前功尽弃。

第二,将教师对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纳入“常规”检查。对此项工作的检查不走形式主义,深入到学生当中去检查,包括查学困生的作业、对学困生进行座谈、多方了解学困生的状况和变化等等。

第三,加大考核和奖惩力度。将教师平时对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以及转化的阶段效果纳入考核范畴,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绩效工资中加大课题组教师的奖励比例,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性。

第四,在每月的检测活动中,对学习成绩提高快的学困生给予“达布希勒图”奖,同年段各班级互相比较,对成绩排在前列的教师在考评中加分,成绩排后的教师进行谈话帮助其分析教学中的不足点,提出下一步的转化措施,这一举措无形中给每位教师增加了干劲。

(六)关注个体,沟通与转化同步

课题伊始,我们对每一个学困生进行初步诊断学困的原因通过对学困生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完成学困生自身心理、品格、个性、行为习惯及能力的调查,对“学困生”的内涵及特征作出界定,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制定出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

学困生中许多学困生是身心有缺陷的孩子,他们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根据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校领导经常告诫并要求教师:如果从主科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比较困难,可以从其它学科入手,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其学习兴趣,要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每月月考结束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鼓励该生的进步。经常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系,密切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并加以记录。

学生中有一部分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它地区工作,孩子放在学校或别人家里代管,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据统计我校留守儿童就有302名。这些孩子在生活上,由于没有父母的照顾,营养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心理上因为缺乏父母的关注和相应的家庭教育,他们的内心变得敏感而脆弱。由于亲情缺失,他们缺少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

六、结论与思考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初中数学后进生成因复杂。就学校方面原因来说最主要问题是:(1)数学基础差。小学数学知识基础很薄弱,再往高年级后新的知识还没弄懂又有新的学习内容要学习,长期积累下来,没弄懂的越来越多,仅有的一点兴趣就这样逐渐被消磨光了。(2)兴趣缺乏,信心不足。这个原因与第一条原因有直接关系。缺乏兴趣,导致不想学习,又导致成绩不好,成绩差又导致学好数学信心的丧失。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数学成绩越来越差。当然兴趣的缺乏和信心的不足与老师的授课方式,以及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也有很大关系。甚至有的数学后进生成绩差的直接原因是与老师沟通不足引起的。差生的转化一定要在这两方面下大力气。

2、数学后进生是一个需要我们给予更多关注的特殊群体。当前教育教学还存在许多不利于数学后进生成长的因素。包括社会不良影响,家庭教育缺失,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不能与时俱进,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等。

3、初中数学后进生在转化过程中也出现年纪差异,主要是由年级差易引起。初中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策略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主要表现为初三学困生的学习策略比初

一、初二的学困生好。初中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策略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主要表现为初三学困生的学习策略比初

一、初二的学困生好。【11】初中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即使是后进生也普遍具有上进心和求知欲【12】。这使后进生转化变得容易很多。

(二)讨论与思考

首先,本研究被试的选取仅限于我所在学校初中年级15个班的部分学生,范 围相对很狭小,即使实验确实帮助部分学生提高了成绩,但对其他地区、其他学校是否同样适用,还要通过实践来进行检验。

其次,本课题从正式实践到结题只有半学期时间,对于这样一个影响因素复杂的课题研究而言,时间很仓促,不能面面俱到,存在疏漏和问题在所难免。特别是对某些学生而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期问题形成原因也不单一,半个学期的转化只能是刚刚开始而已。

再次,实践过程中,遇到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有的学生平时很用功,课堂学习认真,作业也是及时独立完成,但考试成绩总是不佳。投入与成效不成比例,这种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要如何帮助他们呢?有的学生个性偏执,听不进任何道理,完全不投入到学习中来,对于各科的学习都缺乏动机和兴趣,这又该怎么办呢?有的学生是道理都懂,但就是不愿意学习,完全没有学习愿望,让他学习用他的话说“比死都难受”。有的学生智力反应没有任何问题,要是稍微努力学习就能拿到比较好的成绩,但认为读书没用也很辛苦就放弃学习,只在学校等一个毕业证书。有的学生家长认为读书赚不来钱,上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对孩子的学习、品性没有任何要求,只求混个毕业证书。给家长做工作也做不通。对这样的学生是该对其有要求还是放任自流呢?有些问题已经不是学校所能解决的,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了。

最后,我们是否能使所有差生都能主动自觉地进行课前的预习、课上的学习、课后的复习呢?我们是否能找到一个普适的方案呢?如果不能找到普适方法,那么,要对庞大的数学后进生群体进行转化,数学教师的精力该如何分配? 因此,本课题研究还有待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七、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 验)[M].北 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2】张惠蓉:中学差生的自我价值感及其与控制源的关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7月 【3】【4】【5】杜玉祥等;数学差生问题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6】【8】【9】【10】周辉华:高一数学差生成因分析与转化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周永垒;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12】付敏:初中数学后进生转化工作浅议【J】.《教师育人》1999年04期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_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篇2

关键词:后进生,成因,对策

自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之后, 小学毕业生可以自然升入初中学习, 在这样的教育形势下, 出现了明显的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因为小学学习内容较少, 较简单, 待升入初中后, 教材内容逐渐加深, 教学要求也相对提高, 如果学生再按照小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就很难取得优异成绩。在初中数学方面尤为明显, 跟不上初中节拍的学生越来越多, 久而久之就发展为后进生。他们集中表现为, 听课不专心, 精力不能很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作业拖沓, 学习缺乏主动性……这样现象的出现, 教师倍感压力。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导致学生后进的成因

后进生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但我认为主要原因表现在主、客观两方面。

(一) 主观方面的因素是导致学生后进的主要原因

1.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助手, 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 就会投入很大的精力, 采取积极的行动去学习数学, 也就会觉得数学很容易也很有趣。相反, 学生如果体会不到数学的广泛应用, 感觉不到数学的乐趣, 上数学课时, 便会觉得枯燥乏味, 如同嚼蜡。这样学生就很难集中精力去听课, 慢慢就形成恶性循环, 对数学提不起兴趣。

2. 缺乏好胜心

后进生在学习上大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做题时一旦遇到拦路虎, 就敷衍了事, 甚至连简单的问题, 都不肯动脑筋想一想, 缺乏竞争意识, 缺乏好胜心。即使在考场上也是如此, 不审题, 不看做题要求, 随意一算一写, 就认为万事大吉了。时间长了, 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思想上, 都会出现明显的懈怠, 致使学习更加困难, 成了名符其实的“后进生”。

3. 后进生的自信心不足

后进生常有自卑心理, 且缺乏一定的自信和意志力。而较强的意志力是学生学习积极、主动的表现, 学习成绩的优良和意志力有一定的关系。初中数学难度系数逐渐增加, 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教师不可能再像小学一样“手把手”的辅导, 要求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 认真探讨。但有的学生适应能力较弱, 在学习过程中懒于动脑, 疏于动笔总结, 遇到困难就逃避或退缩;面对考试前的复习, 更是觉得无从下手, 学过的知识点都是一知半解, 渐渐就对学习丧失了信心, 致使学习成绩下降。

4. 听课时精力极不集中

后进生学习基础差, 学习时很难静下心来思考问题, 更别说积极、主动地去分析教师所讲内容了。当教师鼓励学生发问, 或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问题时, 他们便会觉得无所适从。如果教师单独问他哪个环节弄不懂时, 他便抓耳挠腮, 说不出个所以然, 对教师上课讲的内容,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更别说系统地梳理知识点, 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了。但数学本身就富有连贯性, 如果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没有掌握透彻, 那么就会妨碍心生对新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数学技能的提高只能是水中月, 镜中花了。如此这样反复, 慢慢就成为后进生了。

(二) 客观上的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之一

1. 家庭方面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娇生惯养, 学习上遇到困难, 不是想办法去解决, 而是怨天尤人。还有一种情况, 就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太高, 对学生的教育不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 给孩子压力过大。这样不但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不了兴趣, 相反会望而生畏, 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2. 教师方面

优秀的教师通常特别注意教法,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实际教学中, 由于部分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 大搞题海战术, 一堂课下来, 教师讲的太多, 学生思考少, 结果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试想这样的教课方式, 小学生哪能接受的了?另外, 教师的“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严重, 难免批评学生的语气有些强硬, 这样就造成了师生之间的隔阂, 致使学生不喜欢数学课, 害怕上数学课, 如此又何谈对数学产生兴趣呢?

3. 社会方面

在学生的口头禅里有这样一句话:“学好数理化, 不如有个好爸爸。”学生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在我们的社会里, 这样的现象已经比比皆是。虽然这些人的物质生活较为丰富, 但学生正处在求学的最佳年龄, 其认知思维、逻辑思维都处在形成期,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 面对社会的物质引诱,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 都要正确引导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求学阶段, 只有搞好学习, 才能成为栋梁之才, 将来为国家做出较大的贡献。

二、转化后进生的具体策略

(一)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要用爱心感染学生,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心,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另外, 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学科, 还可从生活入手, 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生一旦体会到数学的用处, 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兴趣产生了, 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就会大大增加。

(二)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 改进学生学习方法

习惯很重要, 后进生后进的原因之一是没有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观察的习惯、总结的习惯, 提问的习惯等。在习惯养成期,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督促和鼓励, 不能虎头蛇尾。另外, 学习方法正确, 会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如课前预习, 提高听课效率;上课要积极回答问题, 课后要设定“错题本”, 以查漏补缺、归纳易错题型等。

(三) 多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大部分初中生都有好胜的心理, 教师可利用学生这一特点, 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心理上得到欣慰和满足。如课堂提问教师可把问题设定成难、较难、容易三个层次, 并有意识地把较容易的问题抛给后进生,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甜蜜和自豪, 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

总之, 在实际教学中, 引导和转化后进生的方法和对策可谓多种多样。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 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 搞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且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陈双清.也谈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J].中学教学参考, 2010 (5) .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_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后进生 成因 对策

初中数学教学中,令许多老师头痛的问题是: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学生成绩出现两极分化,后进生增多,这给数学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如果老师不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不利,又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质量。因此,转化后进生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想完全避免学生后进是不可能的,但认真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缩短差距,做到成功的转化和预防是完全可以的。

一、数学后进生的界定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后进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持续处于学习困难状态,学习效果低下的学生。其一般特征为:数学成绩差,知识欠缺较多,计算速度慢且多错,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数学能力低下。

二、数学后进生的成因

(一)主观因素

1、学习基础差

相当多的数学后进生由于小学时学习基础没打好,导致后继学习困难重重。数学是一门连贯性非常强的学科,某些基础环节的缺陷会整体地影响数学的学习。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学生的年龄处于少年时期,学习缺乏主动性,往往课前不知学习内容,课上只是盲目听讲。课后单纯為完成任务而做作业,他们满足对课本公式、法则、定义、定理的死记硬背,而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缺乏对每个知识点的整理与归纳,对每个学习章节不能融会贯通,对待问题不能全方位地思考。

3、注意涣散,得过且过

在现如今的社会形势下,各种诱惑,尤其是网络影响着学生的视听,使得学生上课时心里老想别的,也更容易形成惰性。很多学生因听不懂或纪律松弛而不好好听课。“老师不抓我们,我们就不使劲儿。”经常会听到学生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们已经把学校当成了混日子的地方。

4、害怕困难,意志不坚

“数学在学顺的时候很有意思,但大多数情况下很难,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所以只好放弃。”很多学生对数学怀有浓厚的兴趣,也有一定的抱负,但由于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不能持之以恒,因而在困难面前败下阵来。

(二)客观因素

1、教师的偏见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他们认为只有能力较强的学生才能取得好成绩,而对能力差的学生花再大的力气也是白费,因此就有可能在无意间放弃了对他们的努力,造成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跟不上全班的平均水平。教学也脱离学生实际,一味赶进度,致使学生难以消化吸收,加剧了学生的两极分化。

2、教学方法不当

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没有因材施教,缺乏层次性,习惯于作统一要求,甚至加大难度、拔高要求,热衷于搞题海战术,使后进生望“题”兴叹,放弃数学学习。

三、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对策

1、关注和关爱后进生

冰心说过“有爱就有一切,爱能化解一切。”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必须要有无私的爱和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客观公正地对待“后进生”,和他们多接触、多谈心,建立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要给他们以信任和期待,不讽刺不挖苦。设计一些较容易解决的习题给他们做,让他们从中感受成就感,进而对学习数学树立信心。

2、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转化和预防后进生的关键。由于数学学科逻辑性和理论性强,学生普遍认为枯燥和乏味,缺乏情趣,因而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这样做不但能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后进生的学习情绪。后进生往往上课时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课语言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让教学生动、有趣,进而引导后进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着各自的学习方法、知识水平。具体到后进生,基本是基础知识掌握薄弱,知识点零散不系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降低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让这些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必要时要适时重复,使其容易被后进生接受。教师还应该对每一个后进生进行耐心辅导,针对不同情况,通过学生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类教学,因材施教。

回想这几年的数学教学工作,让我深刻得认识到,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多多关注后进生,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地力求上进。我们教师也要有信心,只要我们能针对他们的特点,调动内因,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势利导,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取得收获。

参考文献:

1、金莉莉初中数学后进生问题之思考《科教文汇》2007年7月

2、毛卸牛初中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教育信息报》 2007年4月

3、李宗林论初中数学后进生的类型及其转化策略《现代企业教育》 2007年7月

小议中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对策 篇4

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无条件地升入初中学习,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初中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变、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特别严重。所谓的后进生,即是在班上学习较差,进步很慢的学生。他们主要表现为:基础差,上课不专心听讲,精力不集中、反映迟钝,接受能力差、平时作业靠抄袭来完成任务,考试经常挂红灯、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没有积极性等等。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教师肩上的担子很重,因此对后进生的转化是问题的关键。

1中学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内在原因

学生的意志薄弱,情感脆弱、自觉性差。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生自学能力和基础差:不能认真主动的学习分析教材,总结不出教材的知识结构及知识的形成过程,更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对学过的知识点不会用,更谈不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就表现出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并且这类学生既不向优生请教,又不问老师。总是以不懂装懂的学习方法来应付自己,久而久之学习上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成绩后进。

2转化措施

2.1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门课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的学生大多数不会预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教会学生听课的方法。在听课时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抓住重点作上笔记,上课时老师会强调某些重要问题,以及还会把某些公式定理及方法板书在黑板上。那么就要求作上重点符号,并作上笔记,将某些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复习巩固。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再回答,不要不作思考的回答。

2.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90%以上的学生的智力是相差很小的,都能学好。数学后进生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在教学中,我注意要求学生预习、自学,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和联系,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从不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自觉思考的能力。培养小结的习惯。在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重点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这样强调自己去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_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篇5

于桥中学:陈金秀

摘要: 本文分析了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学生自身、教师、教材、家庭、社会等五方面进行阐述;并从教师的引导、教育方法等方面着手探讨转化方法和采取适合农村数学教学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学困生、成因、转化措施

义务教育的实行,初中教育对象由选拔择优转变为全部小学毕业生,不仅增加了初中学生数量,更主要的是扩大了学生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彻底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数学教师而言,解决好数学学困生的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目前的农村中学,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研究这类学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一、数学学困生的特征

数学学困生除具有一般学生的共性外,还有其特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表现在学习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这样就使毅力欠缺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感,怕数学,烦数学。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学,导致恶性循环。从而产生了自卑和应付心理,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分数,欺骗教师和家长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2、学习品质差。学习品质一般指学习认真、踏实、勤奋、自觉的创造过程。学习品质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伏不定。其结果是态度消极,敷衍应付,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3、参与意识不强。这些学生一般只对结论感兴趣,但对通过观察、推导,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他们的共同属性,抽象概括出数学规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不重视,不愿参与探讨过程。这种心理妨碍了学生知识形成的系统性。同时,没有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的结论终究不会形成牢固的知识概念。因而在使用知识时往往会出现 “ 知识断层 ” 现象。

二、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数学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

1、来自学生

首先,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分不清哪个概念是研究两个图形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概念是研究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 , 更不会画图形的对称性;又如,学困生对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容易记错混淆;其次,学困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与难点,阅读程度慢且容易受外界干扰,学习被动。作业练习马虎应付,遇难不究、不问,甚至抄袭了事,解题过程杂乱,没有逻辑性;最后,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变化也比较大,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来自教师

当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受到以升学为中心的 “ 应试教育 ” 的困扰,升学考试竞争激烈,知识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着数学教学,教学观念陈旧,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特别是初中二年级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并且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思维方式,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学方法单一,对学困生缺乏爱心,乃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致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

3、来自教材

与小学教材相比,初中数学教材结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特别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实施新课程教材(人教版),新教材要比旧教材更新颖、更有灵活性,但有的知识衔接不是很合理化。、来自家庭

在农村中学,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初中生的家长大部分是初中文凭,有的只是小学文化。他们的素质不是很高,管理子女的学习状况只是问有无作业,主动来校了解子女读书情况的不多;有的家长来校只是问孩子生活上的情况,很少主动向老师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更不要说检查子女的家庭作业完成的如何,也谈不上辅导子女的作业;还有的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厉害;甚至极个别的家长反对子女上学,认为打工挣钱才有用;更有甚者对子女根本不关心,任由学校管理,有时子女做错事还要到校找学校的麻烦等等。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情绪,读书无动力、无压力、无监督,再加上学生的惰性、好玩的特点,学习更得不到巩固,这些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直线下降。

5、来自社会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承认,但由于我国对教育的投资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受 “ 拜金主义触发的读书无用论 ” 和 “ 社会信息中的消极因素 ” 等影响,使一些人认为读书没有大的用处,有部分人小学没毕业也照样发财,这也影响了一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消极对待,这样自然也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成绩。

三、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发展,兴趣、毅力、独立性格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诱导,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与强化。因此教师在学困生的转化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转化的重任就落到了教师的肩上,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自主探究与启发式讲授有机结合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启发性讲授,学生有意义接受学习,曾是我国传统教学的精彩之处,它在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启发性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并存的。对于一些定义、概念等已经定论的知识,就无需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只会浪费了学困生的课堂时间;而教材中大量的 “ 想一想 ”、“ 研究性课题 ”、“ 阅读材料 ”、“ 实习作业 ” 等都是很好的适合学困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素材。

2.适当开展合作学习

(1)对于一些未定论的、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学习内容有一定难度,是教学的重点、难点的内容;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的、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的、学困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应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如学生练习过程中有一判断题 “(-3x)2 =6x2”,班上有 1/3 的学生都认为是对的,这时教师应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容易出错的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的学困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3)在合作学习中要学困生既学会倾听又要学会分享。倾听就是倾听别人的见解,要听懂别人说的重点、难点以及解题的方法与思路,听的时候还要分析他的方法和思路与自己的是否一致,从而改进、吸收。当别人的见解和我不一样的时候,我就反思他的方法是否正确,当他的方法比我还要好的时候,我就吸收过来为我所用,这就分享了别人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成果。

(4)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进行及时调控。在学生合作学习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困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要加强对每个小组进行及时调控,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3.数学与生活适当联系

怎样的教学才能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笔者认为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用生活情景 “ 包装 ” 数学。二是把数学 “ 蕴藏 ” 在生活的游戏中。三是学会用数学的 “ 眼光 ” 看生活中的现象。四是教学内容力求生活化。五是数学应用生活化。

4.算法适度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的涵义,包括了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之一。由于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客观存在着差异,在思考问题的角度上是有区别的,所以出现多样的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是必然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在算法多样化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下面几点:一是算法不是越多越好,多了学困生接受不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时连一种方法都不能完全掌握;二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交流、评价、体验,在感知不同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三是老师要点评,中肯地给出最好的算法,因为大多数学生会认为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而排斥事实上较好的算法。

5.教学评价个性化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就会愉快、积极,增强自信心。即使他们做错了,也不要全盘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而要就事论事,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想办法战胜困难。在衡量他们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如这次考试比上次多了几分,就要表扬,使其认识到有努力就有进步,同时再给他们提出新的要求,使他们在看到光明和希望的同时,也感受到压力。在课堂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位同学回答出问题,教师就 “ 某某同学回答正确(很棒),让我们掌声鼓励一下 ” 这样的评价性语言,有些学生在没有弄明白问题的情况下,也是茫然随声附和。这样的讨论几乎是流于形式,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进去,热闹的是课堂气氛,冷却的是学生思维。对学困生的评价可以多一些鼓励性语言。如 “ 你的解法独特,能否把你的思考方法告诉大家 ?”“ 你的想法很好 ”!“ 再考虑一下,还有更好的思路吗? ”„„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体现个性差异,客观地评价学生,有利于 “ 学困生 ” 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 “ 学困生 ” 的转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_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篇6

徐星红

内容提要: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较大,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严重的成因究竟是什么?该如何预防这一分化现象?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化、成因、对策

初中数学学习的分化现象比较明显,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提更为明显,针对这一明显现象,探究其成因,研究其对策是势在必行的,那么造成两极分化严重的成因究竟是什么?该如何预防这一分化现象?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造成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观内在的因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后进生身上正是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继而放弃,为了应付家长和考试,中得硬着头皮,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宁愿死记而不求活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俗语说:“空穴来风必有因。”

(1)基本定理、概念与公式之间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公式、定理,不看课本,概念与公式之间就联系不起来。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他们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

(2)学生自学能力差,缺少解题的积极性。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时没有步骤、过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总是避而不答,说不清掌握了哪些知识。

(3)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马虎应付,不愿认真复习,单凭考场上的“临时发挥”。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抽样调查:从中抽取了284名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51%,其中直接兴趣的有47人,占15%,有间接兴趣的有85人,占30%,原来不感兴趣,后因更换老师等原因而产生兴趣的有17人,占6%;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占49%,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有20人,占7%,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减退的有118人,占42%。调查发现,学习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2、掌握的知识不系统、不连贯,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相比小学而言,初中的数学教材更显逻辑性。特别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讲的知识往往就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未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会造成知识脱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学习分化。

3、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不能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而且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老师没有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而是盲目地、片面切割直观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联系,淡化直观形象思维对抽象逻辑思维的承托作用。例如: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概念、性质的界定并没有一个严格的逻辑证明,只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感知。

4、德育渗透技法不活,力度不强,渲染效果不大。德育渗透在很多数学教师的心目中,总认为是班会课、班主任所应尽的职责。在数学教学中,极少渗透德育教育。即使渗透,在技法上亦极为粗糙,通常采用“走过场”的形式,根本起不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减少数学学习的分化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薄弱意志,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势头。(1)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很多,①设悬起兴法。例如:教师上课时将一块完好的玻璃当场打破,设下悬念,从而引入“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学习。教师问:若带Ⅰ去,大家知道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吗?若带Ⅱ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若带Ⅲ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这是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了学生学习的深思和讨论,并为学生学习“边角边”公理奠定了基础。②创情境,扫障碍。在教学生学习“相遇问题”时,为了扫清学习的障碍,上课开始时,老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先由两位同学从教室的两端面对面的行走,设问:“(a)这两位同学行走的方向怎样?(b)两位同学行走的结果如何?„„”通过直观演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理解“相向”、“相遇”、“相距”、“同时”等抽象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新知识的探求。„„

(2)强化学生的薄弱意志,增强自信力,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势头。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必须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梯级式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顺利完成本梯级的学习任务,此时教师应进一步改革考查的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培养学生的自信力。达标后,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基础亦得到巩固。这样,教师可继续引导他们向上一级台阶过渡。通过这样帮助他们消除怕学、厌学,让他们感到自己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功感。

2、疏导学生的知识系统,重视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擦出积极思维的火花。(1)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他们对教师一般性的按部就班,或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根本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老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一下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充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的培养也不容忽视,根据他们个体的心理特征,对待运用直觉思维得出结论的学生也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赞赏,维护他们心里那微弱的“光”。笛卡尔都认为“在数学推理中的每一步,直觉力都是不可缺少的,就好似我们平时打篮球,要靠球感一样,在快速运动中来不及去作逻辑判断,动作只是下意识的,而下意识的动作正是在平时训练产生的一种直觉。”

(3)让学生在思考的“冷场”中擦出积极思维持的火花。

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实践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学生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点,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和较为完整的回答问题,这样,合乎要求和正确的回答率就会提高。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目前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思考时间,要求学生立刻回答。当学生不立刻回答时,便不断重复他的问题,或者另外提出一些问题来弥补这个“冷场”。其实,这是干扰学生的思考,“冷场”往往是学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静,实际上思维活动却很活跃。

3、注意德育渗透的策略,提高德育的可行性,增强渲染力。

新的课程标准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学肯定要重视德育渗透。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

(1)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老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涉及到圆周率的使用时,可以加插一段小插曲,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一定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3)在数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理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4)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七年级的学生学习了简单的数据统计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习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和和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讲数学家小故事等,让学生体现数学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机械学习,而是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实用性广的学科,令他们体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增强兴趣,提高质量。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_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 篇7

一、家庭原因

从我校初三的十一个班级中抽取了100名数学后进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52%的学生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地工作, 这些孩子都是留守儿童。33%的后进生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快乐的感觉, 16%的后进生认为家长不太关注他的数学成绩, 88%的后进生在家中做数学作业时遇到疑难问题父母不能帮助解答, 16%的后进生觉得父母对自己的数学成绩要求过高, 让他们产生压力, 从而厌恶学习数学。从这些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数学后进生形成的一大原因是由于家庭造成的。家长是子女的启蒙老师, 家长的一言一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学生家长, 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 不能在孩子学习数学时给予正确地引导, 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欠妥当, 有很多家长也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工作。有的家长不能根据孩子现有的数学水平提出要求, 总是提出过高的要求, 长期给孩子施加压力, 导致孩子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整天闷闷不乐, 上课时带着压力与恐惧, 数学学习变成了孩子沉重的负担。还有的家长则从来不过问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 父母懒了, 孩子就变差了, 久而久之成为班级的后进生, 荒废了学业。例如:我们班级为了更好地提高孩子的数学水平, 为每个孩子准备了家校联系单, 要求家长每天都要进行检查, 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并签字。班级总有十几个孩子的家长未能尽到一个做父母的责任, 不检查也不签字, 无论是我电话家访, 还是联系家长到学校来进行沟通交流, 都没有多大的改观。有些家长从外地打电话回来只问孩子的成绩, 从来不问孩子的身体状况, 在学校生活开不开心等, 与孩子的相处只剩下问成绩如何, 不能给予孩子温暖, 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比较冷漠。有的家长由于文化水平较低, 检查学生的作业时应付了事, 常常有家长在孩子未做的数学作业上也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有的家长在过春节时当着孩子的面赌博, 有时候还纵容自己的孩子也参加赌博, 如果赢了一点钱会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孩子是多么多么了不起, 导致每次开学之后总有孩子抑制不了要手痒痒, 躲到宿舍里偷偷地赌博。要改变这种现状, 我的对策是多家访或电话家访, 定期召开家长会, 引起家长对孩子成绩的关注, 耐心地做好过细的思想工作。还可以在学生的左邻右舍或亲戚中找一个文化水平较高的人, 对孩子的数学作业进行督促和辅导。

二、初中数学知识的体系逐渐加深, 能力要求提高, 内容更加复杂

与小学数学相比, 初中数学包含的内容增加了很多, 学生在学习时必须具备很多的能力。例如, 合情合理的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创新能力等。学生在初二时学习三角形与四边形, 它们是初一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后续学习, 图形比初一时候变复杂了, 综合性有所加强, 学生要掌握的定理、性质增多。圆是初三的内容, 能力要求更高和知识更多了。很多学生在学习四边形和圆的知识时存在困难, 究其原因大都是不会说理, 不能熟练说出定理与性质的内容, 不能理解它们的运用条件, 当然也就不会运用定理与性质解题了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中不能更好地转换。例如, 学生不会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不会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每次遇到这种题目就是喜欢证明全等三角形, 把本来存在的定理在考试过程中或平时作业中再证明一次, 做了重复劳动, 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在初二时学习一次函数, 这一章内容的学习很多同学都不能适应, 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掌握, 尤其是后来与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相结合学习时, 很多数学后进生几乎是一窍不通。究其原因往往是在初一时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未打好基础, 更主要的原因是不会用数学思想去解题。在教学中, 我首先了解新课内容在小学里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引入新课, 让学生消除陌生感, 让学生很快就能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从而能更好更快地掌握初中的新知识。在解答问题时, 注意启发引导, 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答问题, 不给现成答案, 逐步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在学习一些重要的知识要点或典型题型时我适当放慢自己的课堂节奏, 选用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进行巩固, 每隔一段时间再重新复习一次。我认为平时教学中不可忽视课本中每一章结束后的小结, 帮学生理清知识网络, 弄清知识体系。在平时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解题方法, 并弄清适用条件。例如, 证明圆的切线有两种方法。方法一:运用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它适用于直线上已存在一点在圆上, 那么我们就先连接半径再证明垂直, 从而证明某直线是圆的切线。方法二:从圆心向直线作垂线段, 证明d=r, 从而证明某直线是圆的切线。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存在的现象是, 由已知条件并不能得出直线上某一点在圆上, 不适合用切线的判定定理, 但学生会随便找个差不多的点去连接一下, 再想方设法地证明垂直关系, 这种证明方法就错了。在学习四边形、圆和相似的知识时, 要求学生熟练说出定理内容, 学会把复杂的图形进行分解。在学习函数知识时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对数学后进生的能力要求降低, 只要求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 会做最简单的题目, 限于通过一步到位或两步到位的题目, 另外通过分层次备课、授课和布置作业, 不少数学后进生情况有所好转。

三、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不好, 同时也缺少老师或同学以及他人的帮助

50%的数学后进生坦诚地承认, 在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交流时常常不发言。26%的学生则认为在小组合作中自己比较孤单, 没有小组长或其他成员帮助解答疑问。38%的后进生周末在家作业不能认真完成, 46%的学生常常不能及时把数学上不会的问题弄懂, 不能及时订正反馈测试中错误的题目。传统教育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 学生动脑少动手少, 动嘴少, 长此以往, 在课堂上很多学生把自己定为观众而不是主角, 似乎这个课堂是别人的, 是好学生的而不是自己的, 因此, 这部分学生从小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导致他们成为了后进生。这些孩子有严重的自卑感, 即使有时对于某一个问题有了答案或者有了疑问也不敢轻易开口, 保持沉默的结果是让自己越来越差。针对这个形成原因, 我的转化主要是采用“共生效应”的方法。“共生效应”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 当某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 生长速度缓慢, 比同时栽培的同种类的群居植物矮小。如果将它与众多同类植物放在一起生长时, 长势很好, 生机勃勃, 是植物界中互帮互助的现象。在转化数学后进生时, 采用这种“共生效应”, 效果显著。在平时授课时, 我会任意搭配学生的座位, 安排这些后进生与数学好的学生坐在一起, 让他们学习优等生的数学思维, 解题方法等, 一段时间之后这个数学后进生在品德和学习上进步都很大, 反馈测试的作业订正及时, 在课堂上也渐渐地做到能言善辩。在家中也懂事了许多, 一位家长就一直感慨孩子的转变让他感到由衷地欣慰。

四、缺乏学习数学的信心, 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72%的后进生认为自己的数学已经很差了, 再也学不上去了, 对于学好数学没有信心。60%的数学后进生感觉自己在学习数学时已经很努力了, 但是进步不大, 学习数学依然很困难。对于没有自信心的同学, 重新找回学习数学的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我除了和他们谈话进行情感交流之外, 还掌握了4个优先的法则来转化他们。首先, 在课堂上, 简单的一些问题优先给后进生回答。其次, 优先当场批阅后进生的作业, 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第三, 针对基本题型, 基本方法进行辅导, 提醒他们注意解题规范, 杜绝非智力因素失分。第四, 优先在全班表扬后进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在班级中他们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从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每一个后进生都需要一个合适的数学学习方法, 但是各人又有各人的情况, 我们应该分别对待。例如, 有些同学上课时只顾着记笔记, 根本没有听懂老师所讲的解题方法。我就告诉这些同学何时认真听讲何时记笔记。有些同学几何学得不错, 但代数却一塌糊涂, 计算能力很差。特别是解方程时要注意移项就必须变号。当括号前是减号或负号时, 去括号后要改变符号。我就为这些具有共性的后进生专门开小灶, 针对他们的弱点, 让他们多练习计算题, 并逐一讲解。

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篇8

关键词:后进生;成因;策略

自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之后,小学毕业生可以自然升入初中学习,在这样的教育形势下,出现了明显的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因为小学学习内容较少,较简单,待升入初中后,教材内容逐渐加深,教学要求也相对提高,如果学生再按照小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就很难取得优异成绩。在初中数学方面尤为明显,跟不上初中节拍的学生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就发展为后进生。他们集中表现为,听课不专心,精力不能很好地投入到学习中,作业拖沓,学习缺乏主动性……这样现象的出现,教师倍感压力。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导致学生后进的成因

后进生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我认为主要原因表现在主、客观两方面。

1、主观方面的因素是导致学生后进的主要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助手,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就会投入很大的精力,采取积极的行动去学习数学,也就会觉得数学很容易也很有趣。相反,学生如果体会不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感觉不到数学的乐趣,上数学课时,便会觉得枯燥乏味,如同嚼蜡。这样学生就很难集中精力去听课,慢慢就形成恶性循环,对数学提不起兴趣。

(2)缺乏好胜心。后进生在学习上大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做题时一旦遇到拦路虎,就敷衍了事,甚至连简单的问题,都不肯动脑筋想一想,缺乏竞争意识,缺乏好胜心。即使在考场上也是如此,不审题,不看做题要求,随意一算一写,就认为万事大吉了。时间长了,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思想上,都会出现明显的懈怠,致使学习更加困难,成了名符其实的“后进生”。

(3)后进生的自信心不足。后进生常有自卑心理,且缺乏一定的自信和意志力。而较强的意志力是学生学习积极、主动的表现,学习成绩的优良和意志力有一定的关系。初中数学难度系数逐渐增加,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教师不可能再像小学一样“手把手”的辅导,要求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认真探讨。但有的学生适应能力较弱,在学习过程中懒于动脑,疏于动笔总结,遇到困难就逃避或退缩;面对考试前的复习,更是觉得无从下手,学过的知识点都是一知半解,渐渐就对学习丧失了信心,致使学习成绩下降。

(4)听课时精力极不集中。后进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时很难静下心来思考问题,更别说积极、主动地去分析教师所讲内容了。当教师鼓励学生发问,或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问题时,他们便会觉得无所适从。如果教师单独问他哪个环节弄不懂时,他便抓耳挠腮,说不出个所以然,对教师上課讲的内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别说系统地梳理知识点,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了。但数学本身就富有连贯性,如果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没有掌握透彻,那么就会妨碍心生对新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数学技能的提高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了。如此这样反复,慢慢就成为后进生了。

二、客观上的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之一

1、家庭方面。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是想办法去解决,而是怨天尤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太高,对学生的教育不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孩子压力过大。这样不但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不了兴趣,相反会望而生畏,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2、教师方面。优秀的教师通常特别注意教法,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实际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一堂课下来,教师讲的太多,学生思考少,结果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试想这样的教课方式,小学生哪能接受的了?另外,教师的“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严重,难免批评学生的语气有些强硬,这样就造成了师生之间的隔阂,致使学生不喜欢数学课,害怕上数学课,如此又何谈对数学产生兴趣呢?

3、社会方面。在学生的口头禅里有这样一句话:“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学生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在我们的社会里,这样的现象已经比比皆是。虽然这些人的物质生活较为丰富,但学生正处在求学的最佳年龄,其认知思维、逻辑思维都处在形成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社会的物质引诱,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求学阶段,只有搞好学习,才能成为栋梁之才,将来为国家做出较大的贡献。

三、转化后进生的具体策略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要用爱心感染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另外,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学科,还可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一旦体会到数学的用处,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兴趣产生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就会大大增加。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改进学生学习方法。习惯很重要,后进生后进的原因之一是没有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观察的习惯、总结的习惯,提问的习惯等。在习惯养成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督促和鼓励,不能虎头蛇尾。另外,学习方法正确,会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如课前预习,提高听课效率;上课要积极回答问题,课后要设定“错题本”,以查漏补缺、归纳易错题型等。

3、多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大部分初中生都有好胜的心理,教师可利用学生这一特点,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心理上得到欣慰和满足。如课堂提问教师可把问题设定成难、较难、容易三个层次,并有意识地把较容易的问题抛给后进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甜蜜和自豪,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和转化后进生的方法和对策可谓多种多样。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搞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且常抓不懈。

上一篇:十八大后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容下一篇:小学英语介词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