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2024-11-09

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通用8篇)

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篇1

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分析

‚想起学生就觉得头疼!‛这句在坐班室不经意的一句话,立马就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共鸣。青年教师诉说工作压力大,老教师也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不少人有意无意把教师看成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学生成绩不好,要找老师;学生品德出了问题,是老师没教育好;学生磕着碰着,也是老师的责任。这些当然是教师的职业要求,但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问题都推向老师。‛老师们开玩笑地交流着,‚其实教师也是弱势群体‛。每天面临班上几十个性格不同、状况各异的学生,繁重的工作让她感觉自己身心俱惫。再加上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而杂,‚学校教育有时拼不过社会的影响‛,教学成就感的缺失,也让她的职业热情慢慢消退。

以下就教师倦怠成因及对策做简要分析。

原因之一:由于来自社会、学生家庭、学校以及德育工作的特殊性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分管的学校德育工作成效不显著。小学德育的落脚点应该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年来我们长期坚持养成教育的目标不动摇,也制订了一系列的训练、教育、考核方案、制度,但是,由于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周期长,内容多,制约的因素也多,总是难于达到理想的效果,时常面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不良行为,如地上乱扔的纸片,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作业马虎,就有一种失败感,从而感觉德育太难,产生一种倦怠感。

原因之二:由于专业能力的缺陷,以至于工作上力不从心,成效不显著,时常产生挫败感。眼看同事的一篇篇专业文章发表在各级刊物,各种论坛活动上滔滔不绝的发言中展现的教育智慧,各种展示课上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堂组织语言,师生互动的默契配合,以及那领回的一张张奖证,令我好生羡慕。自己虽也有文章见诸杂志,但数量太少,档次太低;虽也参加过论坛活动,但主动参与太少,语言太贫乏;虽也上过公开课,但按部就班的多,课堂生成问题处理的能力太差,再说级别也太低。眼馋别人的成果,自己经过一番努力,仍无法获得,不免产生了“干脆不干了”的想法。

原因之三:社会上一些不公平和不良现象的信息进入大脑,影响了人的心情,也使工作上产生一种应付了事的态度和想法。当看到一个个学生进出网吧时,当收到上级要求学校推荐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的文件时,总在想,为什么网吧门上挂的“未成年人严禁入内”的牌子就形同虚设?文化监督部门就可以不履职呢?这时,就难免产生一种职能部门都不管我们也不管的情绪。学校门前及周围每天都有临时摊点无证经营,存在极大食品安全隐患,当一次次电话举报到相关职能部门仍无人问津时,也就只能为学生的健康和安全空担心。当然,产生职业倦怠心理的原因还有很多,如来自家庭的,个人身体的,学校管理的,教育自身的。其实,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是渴望有人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倾听他们的问题和挫折,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验,得到精神的支持。

预防与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一、主动休息,自我调节

身体状况良好,工作才能高效;身体一旦疲劳,工作必然低效,长此以往,不加调节,容易导致职业倦怠。所以,要防止职业倦怠,首先要防止身体疲劳,而要防止身体疲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主动休息,即在尚未感觉到疲劳时就及时放松休息。及时休息有利于身体各项机能迅速恢复,是保持工作高效的有效做法。很多教师工作起来废寝忘食,总是等到感觉疲劳才被迫休息,而此时,身体的疲劳已积聚到很深的程度,即使休息,也为时已晚,往往已造成身体透支,难以恢复,得不偿失。

二、享受工作,自我充实

美国心理学家休因把职业生涯比作一艘航船,船要能经受风浪就必须配有坚固的锚。据此,他提出 了‚职业锚‛的概念,在职业生涯中,要克服职业倦怠,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就必须找到自己的‚职业锚‛。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职业锚?必须回答三个问题:

1、我在职业上最擅长什么,最不擅长什么?(职业的才能)

2、工作中什么令我最有充实感(职业的动机)

3、我对什么感到最有价值(职业的价值观)据此选择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工作,体现自我价值。可见,休因认为,要克服职业倦怠,必须根据自身的状况选择最适合的工作,而不能根据世俗标准选择最‚体面‛的工作。身为教师,我们的职业虽已确定,但我们仍能在学校工作这个小范围内进行调整,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可结合自身状况选择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教学管理、班级管理、教学研究,体现自己的特长和人生价值。但无论选择从事何种工作,我们还必须把握休因理论的精髓:我们所爱的必须是工作本身,而不应是工作业绩带给我们的荣誉和地位。也就是说,不能把工作当手段,而必须把工作当事业全力追求。把工作当手段,就会沦为工作的奴隶,情绪为工作所左右,目的一旦落空,就会产生焦虑感,长期焦虑,容易导致职业倦怠;相反,把工作当事业全力追求,才能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之中寻找到乐趣,感受到幸福,达到享受工作的境界。

三、巧定目标,自我激励

在工作中,要克服倦怠,永保激情,还要善于自我激励,保持对工作的新鲜感。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向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制定新的目标,通过目标敦促自己不断学习、充实提高。如何制定目标呢?我们不妨借鉴日本运动员山田本一的做法,他经常参加马拉松长跑比赛,多次获得冠军,当记者问他取胜的秘诀时,他的回答出乎意料:‚我是用智慧取胜的。‛他进一步解释说:马拉松比赛全程达42公里,很难坚持,于是,他把42公里分为各个小段,每一小段都选取一座建筑物作为目标。长跑时,他就力争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每一个目标,这样坚持下来,也就跑完了全程,而且获得了冠军。作为教师,我们也应确立自己职业生涯的最终目标,并把这一总目标分解为不同时期的分目标,力争实现每一个分目标,在奋斗中挑战自我,在追求中逐渐提高,在忙碌中得到充实、在执著中永保激情!

克服职业倦怠的任务伴随着从教生涯的始终,需要我们不断努力。而成功地克服了职业倦怠,孜孜不倦地从事教育工作,我们从中收获的是心灵的充实、人生的幸福、精神的享受,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篇2

“职业倦怠”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普顿伯格于1974年首先提出的。“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下体验到的身心疲惫、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这种状态主要表现为: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人性化淡漠等。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

1.学校管理因素的影响

在新课程改革下,每个中学学校课堂的教育改革都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各级各类的检查及各地区教育部门学习不断,在不同程度上打乱了教师的教学计划,占用老师们的教学、交流时间,让老师们怨声载道,逐渐丧失了工作热情;学校各种规章制度较为死板,缺少灵活变通,教师在教学中只能按部就班,按照规章规则进行教学,课堂就缺少了教师的自主性、创新性。忽视对教师心理的疏导等诸多管理上的漏洞,造成了教师心理上的阴影,逐步导致教师对自己职业的反感、厌恶,最终形成了老师们的职业倦怠。

2.学生因素

首先,90年代末出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比较严重。如今的独生子女,个性较强,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心理素质差,问题行为很多,难于教育。其次,班级人数较多,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要进行正常的教学确实有困难,如果再执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教条,教师就真的无能为力了,这给倦怠的发生提供了长期的条件刺激。最后,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使教师的身心感到疲惫。班主任教师晚上查寝到深夜,早上还要陪伴学生出早操,工作时间的延长意味着家庭生活时间被剥夺。当教师以牺牲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为代价投入工作的时候,如果工作本身并没有因自己的努力而出现企盼的效果,教师就会陷于挫折的深渊之中而不能自拔,就会出现严重的情感衰竭。

3.教师生活环境的影响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社会中的人。教师的生活环境会给教师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教师的工作环境主要是教师所处的人际关系环境。现代社会中,人是社会关系网络的一分子,这个世界不可能再有“世外桃源”式的与世隔绝的生活。教师职业无论是组织形式、工作形态还是工作内容,相比于其他知识分子从事的职业而言,都是比较封闭的,这就需要教师为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以缓解本职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和倦怠。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当前的课程改革和教育更新的走向需要教师走出以前个人的、封闭化的教学模式,转而面对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课程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系,这些人际关系不仅是相互间的联系,更是一种信息的交流、切磋与碰撞。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被视为教师人格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三、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措施

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还必须在学生和教师个人层面上采取有效的措施。

1.加大社会支持力度

国家一方面应不断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改善中学的硬件设施;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只有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教师才会将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另外,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的现状,鼓励有才能的人到学校任教,为中学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带来先进的管理及教育理念。这样才能让教师从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增强工作的吸引力。还要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一种职业社会地位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从事该职业人员的受尊敬程度,也影响他们对所从事职业的热爱程度。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各种形式向群众大力宣传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教育广大群众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教师的人格,能够创造正确健康的社会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统一和控制大众心理,让全社会都重视教师、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2.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共同努力

高尔基说:“当工作是一种乐趣时,生活是一种享受;当工作只是一种义务时,生活则是一种苦役。”中学教师在娱乐休闲活动极度缺乏的状况下,更应该把工作当作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学校应该经常组织教师互相探讨自己的教学方式,并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加以改进,上文曾经提过,无论是谁,对同样的内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都会厌倦与懈怠,所以教师应该经常地对自己所讲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且推陈出新,让自己所讲的内容变得更加易懂和富有乐趣,而不是一味地把原来的模式一遍一遍地重复给自己的学生,这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本人都会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3.教师要确立合理的专业期望值

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篇3

[关键词]编辑职业倦怠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53(2011)02-0031-03

目前,在一些出版单位的编辑群体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编辑的工作热情不断消减,整个队伍出现不同程度职业倦怠的现象。这种情况已影响到编辑工作的正常开展,长远来说,也会妨碍出版单位的健康发展。探讨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寻找合适的方法以重新唤起他们的工作激情,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1编辑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编辑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既有编辑自身的,也有单位、社会的。在笔者看来,主要有如下一些因素。

1.1编辑职业认知偏差引发的期望失落

对于编辑工作,许多人漠视时代发展所导致的编辑职业的深刻变化,仍然用固有的眼光来看待它。宁愿相信一些老编辑对其所作的美化描绘,所谓“得天下之妙文而先欣赏之,在许多书稿编辑出版过程中,既开阔眼界,又增长见识,更能发掘宝藏,有利于人类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传播,那自然是编辑同志的一大乐事了”。更有甚者,认为编辑是“天底下最好的职业”。

其实,编辑工作远不是如他们所说的那般轻松、惬意。就拿书稿审读加工这项所谓的“编辑同志的一大乐事”来说,艰辛自不待言,风险也不小。其一,怕出政治问题。出版单位与别的企业不同,必须要为自己的出版行为、产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外交纠纷、民族宗教矛盾、群体事件等,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害。其二,怕出编校质量问题。以前编辑编发书稿,一年完成百余万字算是偏多了。可如今动辄数百万字,甚至一年编发一千余万字的情况也不罕见。不论是否出于自愿,这显然超出了编辑的实际加工能力。这样,要保证每一本书都不出差错,或许比骆驼穿过针孔还难。这些问题就像一柄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编辑的头顶,谁都不知道它何时会落下。

如果编辑不是一个爱好学习、喜欢阅读的人,如果编辑要阅读的书稿完全不是自己喜欢的内容,如果编辑要加工的稿件量远远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如果审读的稿件中隐藏一些未知的风险,编辑并可能承担由此引发的后果,那不知道编辑是否还会认为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由于对编辑行业没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多数编辑往往会对它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对这一行业伴随着的高风险及高强度的劳动及其所需要的长期坚守忍耐、吃苦耐劳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也不是很了解编辑的成长规律。编辑的成才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磨练,但这并不是说,在出版社工作五年、十年就可以成长为一位优秀编辑。因此,一旦编辑在行政晋升、职称评定、经济待遇、工作条件等方面的想法无法实现,一旦遇到意料之外的挫折与困难,就很容易萌生放弃的念头,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

以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为例。他们是出版队伍中学历最高,也许还是最有学问的一群人。进社之初,都有着各自的梦想和诉求。但多年以后回眸一看,理想的实现依旧遥遥无期。作为教辅单位,出版社的编辑及其他人员很难纳入学校的正常行政晋升渠道,上升空间十分狭小。在出版社,在一个职级和岗位上千上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是非常普遍的事。而在职称晋升中,编辑又要和教学科研人员同台竞争,处于明显的劣势,十数年不得一迁的编辑不说比比皆是,也是所在多有。经济待遇在校内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遑论与高收入行业比了。失望之余,有一技之长的编辑选择调离,去做专家学者,去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而留下来的许多人,往往因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而感到压抑,变得消极、懈怠。

1.2编辑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的心理危机

做编辑工作,是一件苦差事。美国人格罗斯在《编辑人的世界》一书中说:“今天的编辑和老一辈编辑不同的是,他们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既要精通书籍制作、行销、谈判、促销、广告、新闻发布、会计、销售、心理学、政治、外交等等,还必须有绝佳的——编辑技巧。”也就是说,今天的编辑将介入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之中,例如选题策划、组稿、书稿编校加工、印刷材料确定、印制厂的选择、成本核算、图书营销、书款回收等。不似从前做编辑那么简单,只管编辑书稿,至于书稿是否有市场,能不能盈利,就不是编辑要考虑的事情了。

编辑全流程参与到图书出版发行的过程中,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与编辑本身背负的考核任务分不开。一般的经营性出版单位,除了给编辑规定一定的字数任务外,还会有经济或利润指标,这也是对编辑进行目标管理的核心指标。虽然国家并不主张给编辑下达经济指标,但出版社迫于经济压力,或明或暗,或轻或重,都会给每一位编辑分派经济任务,任务完成的好坏直接与编辑的收入挂钩。收入多少固然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但让人不能忍受的还是由此而带来的事业挫败感及同事异样的眼光。

长期在这种状态下工作,让人不堪重负,迟早都会有身心俱疲的感觉产生。如果不注意对不良情绪的疏导,不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进一步发展到厌倦编辑职业,乃至出现精神问题。

1.3编辑人生目标丧失引起的动力缺失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那些有能力的资深编辑身上。他们业务精熟,处事老练。这部分人一般都在编辑岗位上千了很长时间,拥有的作者队伍稳定,主攻方向明确,优势板块明显,业务流程熟悉,完成社里分派的编辑考核任务不是什么难事。他们也不会拼尽全力去拓展自己的业务,只求完成规定的任务就够了。因为他们知道,即便业务做得再大,在分配时也不可能完全兑现,反倒会增加来年的工作难度。他们的年龄大多在四十岁上下,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和发展前途,轻易不会为外在的鼓动与激励所动,也不愿意自加压力,积极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2编辑职业倦怠的解决对策

应当说,编辑职业倦怠现象的出现很正常,符合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无需大惊小怪。关键在于弄清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对症下药,以求得编辑工作激情的进发和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投身编辑工作中,创造自己辉煌的职业生涯。

2.1建立正确认知,鼓励爱岗敬业

我们应当强调对编辑工作的客观认知,不必为它戴上过多的花环。编辑就是编辑,它并不比别的行当高尚多少。现实一点来说,编辑职业就是编辑的安身立命之所,是实现编辑人生价值的平台,也是养家糊口的工具,只不过它与别的行业相比较,文化意味更浓郁一点罢了。“天底下最好的职业”这一说法,有时候可以拿来安慰一下自己,但切不可当真,要有长期坚守、准备吃苦的准备。这一点,应当清楚地告知那些准备踏入编辑行业的年轻人。

编辑行业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可一旦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发自内心地热爱它。因为只有对职业狂热的喜爱,才会有坚定地走下去的勇气,无论多苦多难,都不会动摇自己的信念。只有对职业执著的热爱,才不会产生厌倦的心态。因为热爱,才能坚持:因为热爱,才会忍耐。编辑工作的长短优劣是不会改变的,可以改变的是编辑对待它的心态。同样是编辑岗位,有些人会把每一次编书过程当成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乐此不疲。书稿中每一句精彩的话,每一种新颖的观点和思想,都会给他带来意外的惊喜。有些人则看不到这一点,几年编辑做下来,新鲜感即消失殆尽,产生审美疲劳。编书成了日复一日的机械运动,面对书稿,没有了与各色作者对话的快乐,没有了生动的故事情节,眼中只有一个个互相没有关联的枯燥乏味的字符。同样是出差组稿,有些人很庆幸自己获得了与各行各业的作者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可以深入到这些专家学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内心世界,见证其事业的成功,欣赏其演绎的一个个精彩人生悲喜剧。而有些人就会觉得别妻离子,常年奔波在外,没有什么趣味可言。为什么有如此差距呢?原因就在于编辑对待工作的心态不同。

因此,出版社应当想方设法培养编辑对于职业和岗位的热爱之情。出版社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打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团队的同时,切实关心编辑个人的成长,为他们提供和创造成才的条件和机会,让每一个编辑感受到这里是实现自己人生抱负的最佳场所,并提倡编辑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出版事业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出版社还可以帮助编辑树立职业偶像,激发其成功的欲望和热情。编辑这个职业,出不了英雄,但古今中外总会有几位偶像级人物。他们就是我们这个行业的标杆和学习榜样,就是编辑现实的可以模仿的对象。出版行业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对于坚定编辑的职业思想和献身精神,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版社也要让编辑参与社内组织的各种招聘活动,引导他们认清现在的就业形势,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

2.2合理分派工作,疏导不良情绪

长期的工作重压得不到缓解是不良情绪产生的重要根源。因此,应当合理分配工作,减轻编辑的负担。合理分配工作包含两层意思:适当的任务,合适的岗位。适当的任务,当以编辑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能够完成为标准。过低,缺乏挑战性,引不起编辑兴趣,容易懈怠:过高,没有可能性,浇灭了编辑热情,索性放弃。合适的岗位,应当有利于充分发挥编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产生最大效能。一定范围内,应当允许编辑在社内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也可以同意编辑在本部门实现不同角色的转换。这种对编辑意愿的适度尊重,可以提升其工作的自觉性和忍耐力,促成编辑与岗位的最佳结合。曾有一位编辑,研究生毕业后分到出版社工作,有一个很好的专业,也有一定的作者资源,对于社里安排他做文案编辑很不以为然。由于思想未通,在接受任务时总不是那么心甘情愿。鉴于此,出版社答应了他做策划编辑的请求。一年以后,他要求回到文案编辑室,并说现在去做策划编辑不是时候,还是应该扎扎实实先把文字工作做好。有了这种自知之明,有了这种思想上的主动转变,相信他会安心本职,工作再辛苦,任务再压头,也会无怨无悔。这就是说,只有人尽其才,方能激情进发,工作不倦。

人是有七情六欲的,意志力再坚强,情绪控制能力再好,也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因此,对编辑的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疏导与管理,已然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当编辑们遇到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心绪不佳。找上门来的时候,应当鼓励他们将心中郁积的不快发泄出来。很多时候,编辑并不是想从你这里寻求什么帮助,他只是想找一个合适的倾诉对象。管理者只需做一个专注的倾听者,拿出一点点耐心即可。当然,最有效的还是要随时体察编辑的情绪变化,对其不良情绪进行积极干预,创造发泄的情境和机会。例如,可以通过社内工会组织系列活动,以激情唤醒激情:积极组织各种体育兴趣小组,开展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耐受力;组织外出考察活动,寄情山水,放松心情。还可以适度的休闲作为奖赏,给那些完成任务较好的编辑放松身心的机会。

2.3树立人生目标,寻找工作动力

如果说前面两点主要是从管理者的角度立论的话,那么,要防止编辑职业倦怠,编辑本身的主观努力是更具根本性的方面。编辑只有不断地树立新目标,找寻新动力,才是克服职业倦怠的最有效办法。

时常听到有领导安慰那些在职称评定方面屡屡受挫的编辑:这次评不上没什么,以后有的是机会。年纪轻轻就什么都得到了,未必是一件好事。意思是,有一点遗憾好,可以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时时催你奋进。正所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事实也是如此。有这么一项任务没完成,一年之中工作再繁忙,也总要抽出一点时间策划几个选题,撰写几篇文章,做些积累工作。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这就是目标的作用。

每一位编辑都可以在工作生活中为自己寻找到这样的目标,如花上几年时间攻读一个学位,打造成功一个图书选题板块,申报成功一项国家大奖图书,立项一种国家重点规划选题;也可以规定一年内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如公开发表几篇编辑学研究或专业学术论文,编辑多少本图书,完成多少额度的经济指标等。

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篇4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监狱人民警察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更加的艰难,其面临的压力与挑战越来越大,而监狱人民警察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其中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分析我国监狱人民警察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职业倦怠的现状与成因,并提出相关预防与缓解对策。

关键词: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对策

监狱作为我国刑罚执行机关,而刑罚执行者监狱人民警察,担任的职责是执行刑罚,并教育改造罪犯与依法管理监狱等。监狱人民警察身处惩罚与改造罪犯的环境中,工作环境使他们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心理压力的持久性影响警察的身体健康,更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不仅如此,还影响监狱警察在处理问题的能力与工作的情绪,并逐渐表现出职业倦怠,因此,必须采取相关措施,缓解与消除这些问题的发生。监狱人民警察表现出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可以称为工作倦怠与职业枯竭症,是由工作而引起心理与情绪枯竭的症状。监狱人民警察长期工作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下,体验到能量耗尽与身心疲惫的心理枯竭,受到了情感与环境等因素而造成尽力衰竭与情感封闭的状态,表现出的症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格解体、情感衰竭与个人成就感低;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倦怠的成因是在工作过程中,精神上产生一种厌倦状态;监狱人民警察长期身处在惩罚与改造罪犯的环境中,常表现出一种的极端的反应。监狱人民警察所表现出的三个主要症状,其原因是工作性质、工作负荷与社会满意度。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工作的特点

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特点主要体现在复杂性、机械性与高期望,这些特点造成人民警察难以获得职业成就感,社会评价低。监狱作为我国刑罚执行机关,而监狱人民警察作为刑罚的执行者,其身份特殊,体现在政治性、复杂性、现实性与艰巨性。他们主要担任着罪犯的教育改造任务,需要具备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直接管理罪犯,其工作的压力巨大,其工作性质导致监狱人民警察在建立社会关系时有较多的阻碍,原因是人民警察在交往过程中,对交往对象的要求较狭窄与苛刻。在我国现阶段,犯罪率一直处于高发状态,造成罪犯人数在上升,罪犯结构复杂、狱情形势逐渐严峻,在监狱管理过程中,袭警与抗教等情况时常发生,严重影响监狱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监狱警察从事的工作内容较为单一,枯燥,而罪犯又特殊与顽固,长期工作在重复与机械的环境下,获取的职业成就感低,导致人民警察心理失衡,使监狱人民警察产生了较大的厌倦心理,而这些因素的存在,不但加剧了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压力,还增加了罪犯的教育改造难度。长时间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导致了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激情下降,造成社会满意度下降与职业倦怠情绪的现象发生。

(二)社会评价与工作激情的消退

监狱人民警察在依法管理监狱的过程中,长期教育改造罪犯,工作难度大,所接触的都是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扭曲,人格障碍的罪犯,他们身上的社会阴暗使监狱人民警察心理上受到了一定的刺激,而这些原因在长时间内,会冲击监狱人民警察的传统价值观。监狱人民警察承担着监狱安全与稳定的重担,他们在教育改造罪犯与文明执法的过程中,不仅要抵抗阴暗、消极的思想,还有生理与心理上的压力,长期在压力巨大与高度紧张的环境下,抵抗能力逐渐下降,从而产生了职业的倦怠感与身心疲惫感。解决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加强工作性质的正确认识观

监狱人民警察对自身的工作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加强监狱人民警察的自我效能,正确理解与认同所处的工作环境,认识倦怠发生的原因是来源工作的重复性与工作压力造成。人民警察在工作中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对自身有正确的定位,才可使自身的工作认知不会出现落差,避免高期望造成的工作倦怠。

(二)加强社会的支持

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性质与要求应该得到社会的支持。监狱人民警察依法维护监狱安全与改造质量,他们担任的社会责任与使命需要社会理解与支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犯罪事件与罪犯数量在逐年的上升,罪犯构造变得复杂,人民警察在严峻的状况下对罪犯进行改造,在处理问题时,职业倦怠严重影响工作的实效。因此,要充分理解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环境与性质,从国家的层面上,要改善与解决监狱人民警察的经济待遇、多重角色与社会地位等问题,充分调动监狱人民警察工作积极性与增加职业成就感。从社会的角层面上,要呼吁社会各界支持与关心监狱人民警察,提高社会对监狱人民警察认可与赞同,促进人民警察合理性的期望。

(三)减少工作负荷

监狱人民警察繁重的工作负荷,影响了监狱人民警察的个人成就感。通过减少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负荷,降低他们的职业倦怠。繁重的工作负荷严重消耗了监狱人民警察的精力与体力,因此,监狱执行机关调整保证他们休息时间,若工作时间超过了法定工作时间,可以适当调整补休;另外,还可简化工作的标准设计,提高监狱管理工作的效率,避免无劳动与高耗低效的出现,减少不必要的加班加点,从而降低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倦怠。结语

综上所述,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其工作性质与环境有着直接关联,若要缓解与预防职业倦怠的出现,必须强加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认识,通过工作性质的认识与理解,加上社会的支持与减少工作的负荷,降低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倦怠,增加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成就感,提高监狱管理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雯.S监狱警察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关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2]龚才华.监狱青年民警队伍能力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4.[3]党德强,靳琳琳.陕西地区监狱警察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5,(20).[4]蒋中玉.广东省高明监狱警察队伍素质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4.作者简介

浅析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预防 篇5

职业倦怠(burnout)是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1973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是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研究表明,职业倦怠容易发生在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中,而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我认为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总起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要求所产生的压力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被认为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所以社会各界对于教师的要求往往是拿着“标尺”和“放大镜”来衡量的,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愿望,所以对老师的教育教学的要求是极其苛刻的,一旦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有所下降,社会对于教师的批评是十分严厉的,在这样的社会压力下,教师整天小心翼翼地工作,整天充满压力地工作,因而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第二:教师在社会中“明高暗低”的地位

现在的教师绝大多数是经过大学培养的,相对于其他的大学生而言,教师的收入是比较低的。现在社会上对老师的尊重也仅仅表现在口头上,教师的经济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微薄的薪金使教师的社会地位难以真正体现和得到提升,不少教师产生了极度的失望,从而离开了教师岗位,还有一些则陷入了观望和彷徨,不安与躁动笼罩着这部分教师。

第三:职业压力过大

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是其他行业所无法比较的,从早晨天刚亮一直忙到深夜才能够得到休息,而且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也异常繁重,单元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考完试后的教师间的相互比较,人为加重教师间的竞争,迫使教师处于高负荷运转中。使得教师不堪重负,极易导致心理和情绪上的极度疲劳。

预防与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教师要认识自我,加强个性修养。一个理智的教师尽量做到有自知之明,既不狂妄自大,也不过分自卑,从而改进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及弱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扬长避短,克服不足。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教师的职业观念是指个人在教师职业中所体现出来的态度。教师的价值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的。教师职业是光荣的,同时也是繁重的,生活清苦,但如果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心投入教育事业,那么这一职业许多困难都会逐步加以解决和克服。

善于调节心理状态,增强教师角色适应能力。在发展各种人际关系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多变的,需要不断转换。教师应该培养对人的兴趣,乐于合群,积极参加学校、教研室或学生的集体活动,与学生、同事、领导和家长友好交往,建立和保持协调的人际关系。

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篇6

一、引言

职业倦怠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明显影响到中小学教师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效果。因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引起教育管理人员和教育研究人员的关注,研究和消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当前教师管理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是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国内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其中情绪衰竭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常感到工作没意义,没价值,工作目标渺茫,对教育教学工作失去应有的兴趣,日感焦虑与烦恼,有无助感,缺乏工作自信,缺乏进取心,工作中易躲避困难,敷衍工作,被动应付。这些表现已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及教师队伍的稳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学校的教育质量、学生的未来,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刻不容缓。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压力与教师职业倦怠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访谈调查中发现,来自社会、学校组织、职业特征和教师自身等方面的多重压力,是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环境方面的压力。1.社会期望值过高。教师不仅要传承知识文化和培养各类合格人才,而且还要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因而,教师承受着巨大的社会期望。同时,在今天迅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校长、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益升级。在多方的期望之下,教师的工作压力与日剧增。2.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在社会对教师报以高期望的同时,却出现了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待遇低等一系列的反差。从客观上说,教师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决定了教师应当拥有较高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虽说近年来教师工资有过几次大的调整,但从总体上来看,与劳动性质和强度相当的其他行业相比,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依然偏低。

(二)学校组织方面的压力。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各方面的环境对教师职业倦怠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工作环境可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师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反之,不良的学校氛围则容易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有研究发现,当教师感受到学校有一套对教师教学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在工作中能感受到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自主权,并且觉得自己能够参与学校的决策时,教师的职业倦怠就会降低。在教师的工作过程中,是否有来自于学校领导的支持、同事的支持、家庭成员的支持以及学生的支持,都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

三、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教师中存在着职业倦怠心理是客观事实,但具体到个人或不同的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又有较大的差异。既然产生职业倦怠的压力来自于社会、组织、职业与个人等方面,那么,就可以从这些方面寻找对策,帮助教师缓解职业倦怠。

1.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同时,也决定该职业的吸引力和从事本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待遇低,导致心理失衡,失落感也由此而生,倦怠于是不可避免。要让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社会必须将“尊师重教”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经济地位。国家一方面应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让教师在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

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篇7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使用日益普及,通过对值班室的集成信息和成像监控,在消防和治安上采取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方式,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长期从事视频监控职业岗位的人员,非常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症,如果任由发展下去,将会对患者个人行为产生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会大打折扣。

一、什么是职业倦怠症?

目前比较权威的定义———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 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职业人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加拿 大著名心理学家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

此前,中国人力资源网曾公布职业倦怠调查,结果显示: 约70%的被调查者处于轻微工作倦怠;39.2%的被调查者处于中度职业倦怠;13%处于高度职业倦怠。有专家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如果把每个职位看成产品,那么每种产品都有个生产日期,也少不了保质期,职业的保质期就是你对职业的新鲜感和成就感,要是两者都没了,职业倦怠肯定就来了。”由此说来,职业倦怠客观上无法避免,说得直白点,就是职业倦怠无时不有,无时不在。

二、职业倦怠症的主要表现

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重复着某种工作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乃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总是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缺乏创新思维和进取追求,只是依仗一种惯性来工作,全无主动性、创造性可言。主要症状表现大体有四点:一是情绪低落,对前途感到悲观无望,情绪烦躁易怒,对人冷漠,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二是工作热情消退,凡事消极被动应对,做事缺乏耐心; 三是自信心缺乏,工作患得患失,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对工作不愿付出艰辛和努力;四是职场上人际关系紧张,对外界反应过于敏感,弄得心力憔悴。

所有这些表现,将造成个人价值追求降低,工作质量打折,效率难以令人满意。

三、安防监控岗位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职业倦怠并非因身体劳累所致,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从这来看公众已经认同。

1.面对枯燥乏味的荧屏 ,精力难以集中 ,视觉容易疲劳 , 工作提不起精神。

2.岗位处于最基层,与一些热门岗位相比反差较大 ,加上社会上少数人员对监控人员的工作性质不甚了解,认识上存在着某种偏差,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同,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3.工资收入偏低。根据定员定岗和工资薪酬收入比例 ,多数情况下,监控人员工资收入比其他岗位来说稍显偏低,导致一些员工不太安心工作,有跳槽或转岗的想法。

4.一些单位在机构改革和人员优化整合中 ,将年龄偏大或竞争上岗中落选人员安排从事该工作,使人感觉整支队伍素质不高。

5.工作性质机械重复 , 技术含量不高 , 当班人员相对固 定,缺乏必要的日常群体沟通交流。

6.工 作场所和环境相对密闭狭小 ,独处一隅 ,自成一体 , 有点类似“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的情形意境。

7.某些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 ,较少关心过问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职业生涯方向比较迷茫,对个人前途发展感到悲观,似乎被遗忘的一族。

综合上述,职业倦怠发生成因既有客观上的因素 ,也有主观上的原因 ,如何对这一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加以化解疏导,重视在生产力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之因素,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甘于清贫,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是急需解决的课题。

四、克服职业倦怠症的若干对策

首先,必须认识到安防监控作为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转和实时监控的工作机构,其对企业和单位安全生产和治安防范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它是人防技防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和连接点,能在第一时间对情况作出初步预判,从而作出快速反应,把危急重要信息及时传递,便于上级决策和即时启动应急预案,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其次,安防监控所获信息可进行一定时期的保留,便于进行追溯和还原,有助于刨根问底,探究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完结事件案宗,所以它的功能和作用是其他手段方法不能替代的。因此,监控工作岗位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它的作用愈发凸显,十分重要。对于产生的职业倦怠,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解决:

( 一) 领导重视,加强监控岗位队伍建设

职业本来就没有贵贱可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罢了。作为单位领导,对各岗位的使用和考量应一视同仁,不能有失偏颇。如条件许可,应适当配备一些综合素质较高和业务技能较强的人员充实到监控管理岗位,使之成为团队中优秀的领跑者。“用好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 二) 加强人员岗位交流 , 形成人员能进能出的 灵 活 用 人机制

客观正视现实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在单位内部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岗位交流机制,实行动态使用和管理,“树挪死,人挪活”,让岗位人员身同感受公平公开公正的选人用人方式,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让宁静的潭水溅起激情的浪花。

( 三) 建立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结合监控室工作性质和特点,制定相应绩效目标,细化考核细则子项,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和杠杆作用,奖勤罚懒,使每人都清楚明白自己该做些什么,怎么才能做好。通过实施激励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防止懈怠情绪产生。

( 四) 经常关心过问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 ,及时帮 助排忧解难

作为直接领导和管理层,应定期与他们开展谈心活动,倾听他们的呼声和要求,关注他们的学习进步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尊重他们的劳动付出和人格地位,多一些人文关怀,真正把他们当作知心朋友。对于工作生活上出现的困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设法帮他们分忧和解决,使之感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情到理方至,情阻理难通”,一些事情,在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往往会取得双赢效果。

( 五)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通过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活跃文化氛围, 营造生动活泼、风清气正、气聚人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放松和调节情绪,使他们在团队当中发挥自己潜能,体现自己价值,增强工作自信心。

( 六) 创造学习培训条件 ,适时接受职业继续教育

俗话说,“学习培训是员工的最大福利”。要努力创造条件,通过参加培训学习和外出进修来进行知识充电和知识更新,感受新外界,接受新事物,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使之成为业务熟练的行家里手。

( 七) 监控人员本身也要努力钻研业务,增加个人的知识积累

怀着满腔热情的态度,善于观察,勤学苦读,熟悉整个操作流程和各个操作模块,从中探索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独特的技能,真正做到手中有料,身上有才,胸有成竹,凡事皆尽掌控之中。

( 八) 加强体育锻练 ,通过运动进行减压

运动能强体,并能引发好心情。通过运动,可有效减轻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舒发感情,排解心中郁闷,化解不良情绪,使自己回到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的状态。

总之,监控管理岗位是一个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的岗位, 其成因是多方面的, 对已经或即将产生职业倦怠的职员,作为组织和管理者,不应对患者一味地求全责备,吹毛求疵,更不能进行职业岐视,应采取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加上正确的心理疏导,使员工对个人职业生涯有个比较准确的定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以充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奋发有为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为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摘要:在社会各种职场中,职业倦怠症发生比较普遍,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从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症状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疏导和化解对策,帮助职业倦怠患者克服心理和生理障碍,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

中职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篇8

摘要:当前,职业学校班主任职业倦怠现象比较严重。调查发现,形成这种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包括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低;劳动报酬低,劳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尊重;管理体制不科学、评价体系不完善。消除职业倦怠需要从源头入手,多管齐下,同时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要制定职业规划,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有效地应对各种负面压力。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职业倦怠;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2C-0013-03

职业倦怠(burnout)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Frev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随后Maslach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一般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一、职业学校班主任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

中国人力资源网问卷调查统计发现,教师、医生职业倦怠居各职业之首,占58.6%。而本课题组对扬州市8所四星级以上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进行了调查,发现78.9%的班主任存在职业倦怠现象,部分班主任的职业倦怠现象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感觉劳累,工作疲于应付;工作拖拉,没有主动性;工作没有激情,没有创新。

(一)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低

1.工作内容多、事务杂,班主任心力憔悴

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中学,一心只忙教学。职业学校的条块管理更加明显,除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省市级教育部门也会直接对职业学校进行各类考核、评比。职业学校的各类创建活动也异常繁多。每当有领导来校调研、考察,每当学校有创建活动,都离不开学生参与,只要有学生参与,班主任一定会冲在第一个,因为学校领导都担心在关键时候,学生调皮,发生偶发事件,影响学校的形象,所以都会要求班主任在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同时要全天候陪同学生。

职业学校的班主任一般都身兼数职,学校的各类代办费收取一般也是由班主任完成,这往往要和学生、家长进行大量的沟通解释;要负责学生的仪容仪表,禁止学生穿奇装异服,留怪异发型等;要负责班级、宿舍公物的管理,卫生的检查;防止男女生交往过密;手机的规范使用;班主任每天大课间要陪同学生一起跑操;要观察后进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和他们进行交流;就连其他课任老师上课,如有学生睡觉调皮,也会把责任归咎于班主任(班风差、学风差),班主任要为学生的一切不良行为买单。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到底充当什么角色,警察、检察官、保姆、朋友,还是导师?

2.学生素质低,师生关系紧张

当前,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两极分化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不在少数,给班主任带来许多压力。班主任在对不良行为学生实施矫正措施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上班主任基本上是学校的教学骨干,课务繁重,一天到晚忙于事务性的工作,有时疲于应付。沉重的压力、复杂的问题、过长的工作时间,使班主任感到力不从心,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从而引发职业倦怠。

3.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低,职校教师地位不高

尽管近几年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真正贯彻实施国家的教育意图,没有真正把职业教育的地位提到应有的程度。无论在教育经费的拨付、教师的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首先考虑到的是基础教育,教育部门许多教科研活动,表彰都没有职业学校的序列,职业学校直接被排除在外,职业学校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许多职业学校戏称基础教育才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亲儿子”,这使得职业教育老师感觉到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

(二)劳动报酬低,勞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尊重

班主任的合法地位没有真正得到重视,班主任的身份没有真正解决,班主任一直是个副业,是业余(现有的评价体系中有学科的骨干教师、特级教师荣誉称号,职称评定也是认同学科教学,所以教师做班主任的积极性就大大降低,做一名好班主任的激情也大大降低)。班主任津贴没有得到同步提高,目前江苏大部分地区的班主任津贴是每月300元(苏北地区200元),寒暑假没有班主任津贴(但假期学生在校外如果发生大的偶发事件,学校等相关部门会追究班主任的责任)。而一名负责的班主任工作是不分节假日,没有寒暑假的,按班主任各类事务一天2小时,每小时的报酬是5元。劳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也是影响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产生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管理体制不科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研究表明,职业学校班主任职业倦怠和学校管理方法与风格、领导能力与处事态度、人文环境有密切关系。师生关系不和谐,不良的班级管理也是引起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因素。尽管许多领导口头提倡班主任要创新班级管理方式,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但绝大部分学校为了方便管理,便于考核,对班主任的管理基本都表现在量上,如要求班主任一周必须要到学生宿舍几次,到宿舍后还必须要指纹签名;班主任每天必须要到所在系部查看班级的考核分,然后在相应的地方签名确认;每个月要检查班主任的工作手册,查看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记录等。更有甚者,为了了解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次数,要求班主任与学生谈话后,学生要在谈话记录上签名……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管理措施,搞得班主任苦不堪言。

职业学校的许多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就形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如果要从根本上帮助学生纠正,就必然会有一个过程,有一个周期。就像要根治一个慢性病,需要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中西医结合才能标本兼治,要有一定周期。教育学生也一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由于功利心理,学校也不会真正允许班主任进行管理创新,他们等不及班主任的“慢中医”,他们只希望看见发布一个指令后班主任立即执行,学生即刻执行到位,至于学生是否从心里接受,是否把它转化为自觉行动,是否把它转化为一种习惯,是否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益,这些都不考虑。这样的管理方式、评价方式打乱了班主任的育人计划,干扰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思路,让班主任敢怒不敢言,产生职业倦怠。

二、消除班主任职业倦怠的策略

(一)厘清工作职责,真正落实全员育人为班主任减负

教书育人,任课老师的任务首先是育人,其次才是教书,充分挖掘任课教师的课堂育人功能。各处室也不能仅仅是各项工作的布置者、检查者、考核者,而是要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育人工作中来。学校的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位员工在校园内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要忽视对学生的教育。

(二)开展各类培训,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技巧

学校应组织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使班主任从事务性、经验型成长为管理型、科学型的管理者。要鼓励班主任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把班主任带到一些管理先进的学校学习,邀请专家学者给班主任班级管理进行辅导,与专家面对面交流,让班主任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修正、控制和释放自己的情绪,学会精神娱乐,不断进行自我调适,减少、避免紧张和焦虑等消极因素。

(三)理顺各种关系,提升班主任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现在国家宣扬大国工匠精神,要保证高质量的中国制造产品,提高职业教育无疑是关键,而班主任又是保证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在非经济性报酬与职业倦怠之间作用关系上,石蕾(2010)研究后认为,影响职业倦怠的诸多因素当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报酬与奖励、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挑战性的工作;而本课题研究也发现,最能缓解职业学校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是社会、经济地位,其次是组织支持,然后才是认可与赏识、人际关系。

如果将来评职称时除了学科序列,也有班主任序列,也就是说专职班主任也能评中级职称,高级职称,这将从根本上解决班主任的地位,必将极大地调动班主任工作的激情、创造性和艺术性。

(四)科学管理,建立激励性的评价体系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波特尔和罗勒尔提出了“激励→努力→绩效→奖励或制裁→满足”的激励理论模式。因此,运用激勵机制进行管理就是要采用各种激励措施,运用科学的管理来调动教师进行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合理地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看待考评的结果,为教师建立业务档案,帮助教师全面、正确地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下阶段努力的方向,激发教师成功的欲望,增强他们工作的信心。这对预防教师职业倦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职业学校管理者应摒弃原有的“以工作为中心”的传统管理风格,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思路。在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建设上、在管理过程中应该更多体现人文关怀,创立和谐、宽松、人文的工作环境,让班主任切实体会到学校的关怀, 激发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赋予工作更多的意义,使工作更趋于个性化。学校应该建立科学、公正、客观、规范的考评机制,考核的结果要充分考虑班主任平时工作的点滴成绩和能力,要包容班主任的创新管理措施;要给创新管理留有“生根、发芽”的时间和空间,要从不同的侧面来体现班主任的成就感;要开放学校的管理体系,吸引各科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为班主任的各项工作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要建立教师情感交流的社会网络系统, 为班主任情感交流搭建平台。

(五)积极疏导,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与培训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班主任在遇到压力时, 都是采取回避、消极对待的态度。这使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容易激化矛盾,造成班主任生存环境进一部恶化,加快了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形成。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训,增加班主任心理知识并增强心理应对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地应对压力,化解矛盾;如何巧妙地处理师生关系、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以及班级管理与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通过培训,让班主任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体会工作中的成功,享受工作带来的快乐,从而消除工作矛盾和工作压力造成的职业倦怠。

总之,要预防班主任的职业倦怠的现象,必须理清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从源头入手,多管齐下,同时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要制定职业规划、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有效地应对各种负面压力,而不仅仅是寄希望于外部条件的改变,这样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才能真正消除职业倦怠。

上一篇: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报告格式文本下一篇:药品生产许可证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