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作文

2024-07-09

乖孩子作文(共12篇)

乖孩子作文 篇1

每天早上,爸爸妈妈都要送我去学校读书,然后他们还要去工作。我觉得他们非常地辛苦。我以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不能再让爸爸妈妈为我操心了。所以我决定要做一个又听话又乖巧的好孩子。

昨天下午,我帮家里做了一些家务事。我先扫地,然后再拖地,等我拖完地后,爸爸妈妈就回来了。

爸爸进屋一看,问:“是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开心地说:“是我呀!”

爸爸妈妈听了,表扬了我,说:“你真是一个懂事的乖孩子!”

我对爸爸妈妈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等我长大了,我还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

我们一家人开心地笑起来。

乖孩子作文 篇2

一、“班刊”活动介绍

传统的小学作文方式是老师布置题目或规定写作范围, 学生据此进行作文, 然后老师对每篇作文进行点评。这种做法的缺点是学生在处于被动的情况下习作, 且教师的工作量大, 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少。

“班刊”作为一种全新的习作方式, 以班级为单位共同完成作文的写作, 每天有一位学生获得作文的“著作权”和“评审权”。这样, 通过“著作权”的授予, 可以使学生在充满责任感与成就感的状态中投入写作, 而赋予学生“评审权”, 学生变成老师, 而不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而敷衍了事, 这样无形中会让学生提高自身要求, 不断进步。根据学生和老师的点评, 每周对作文进行集中评选, 评上优秀者将获得“最佳撰稿人”的称号。

在活动动员大会上, 我告诉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妙笔生花的本领, 我们不需要去羡慕别人能够在某某作文选上发表文章, 我们自己的每篇文章也都是精品, 这才是我叫做“刊”的原因;我相信同学们完全有能力写好作文, 我们有能力靠自己写出我们班级的“优秀作文刊物”。

二、“班刊”活动的具体实践步骤

⒈为“班刊”征集名字

每一本著作都有自己得意的书名及蕴涵的意义, 既然“班刊”是全班同学共同的著作, 就要由全班同学给它取一个意义深远的名字。于是, 我把这一“特殊”的任务交给了每一位学生, 鼓励他们集思广益, 为“班刊”取名。一周后, 收到三十多个长短不一、闪烁着智慧之星的名字。这其中有《天马行空》《小小木屋》《少年梦》《作文总动员》等充满童稚与智慧结晶的名字, 还有《小学之痒》《小小心灵之窗》等少年老成的让人惊喜的名字。

⒉通过民主竞选方式决定选名

为了选出一个新颖独到并且能让大部分同学都满意的名字, 我紧接着安排了一次答辩课, 请每位取名的同学陈述自己的理由和对“班刊”的真正看法。课堂上的气氛异常热烈, 同学们唇枪舌剑、各执一词。最后, 大家就自己喜欢的名字进行民主投票, 大家隆重选出《少年梦》作为刊名, 刊名原创者李闵轩同学不仅获得了班长颁发的小奖品, 还在大家羡慕的目光和称赞声中获得了第一个撰写文章的殊荣。

⒊制订“班刊”要求

为了使我们的班级作文选更加规范和易于老师及同学们评阅, 也为了提高学生们的主人翁精神, 我邀请学生们与我一起制订了以下要求:

(1) 从第一个撰写文章的同学开始, 按照学生的学号依次传递“班级作文选”。

⑵对每周评选出来的“最佳撰稿人”, 可以免交当天的语文作业。

(3) 征稿的内容、题材、篇幅、形式不限。甚至可以摘抄自己认为的优秀作文, 但必须注明出处和摘抄理由。对于摘抄的文章, 老师会拿出来在班级宣读, 并需要班级一半以上的同学投票赞成, 否则要补交当天的作文。

(4) 因为“班刊”要面向全班同学, 所以誊写字迹均要清晰明了, 不得涂写。对于喜欢绘画的同学, 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加入插图, 也可以请其他同学加入插图, 但需要与文章内容有关联。

(5) 写好的文章由家长和同学进行评论, 评论要涉及字迹、内容等方面的问题。评论他人作文时, 要感情真挚, 不得使用带有人身攻击等方面的语言, 需要客观公正地进行评论。要学会欣赏好文好景, 并学会适当地赞美他人。

三、“班刊”实施的效果

“班刊”坚持实行了一个多学期, 学生们用一双双慧眼发现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们用稚嫩的笔迹记录着自己的开心幸福, 也记录着自己成长过程中对于真实生活的无奈;他们用真挚的态度, 用工整的笔迹, 也用纯洁的情感争先恐后地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少年梦。家长们也纷纷给予孩子们热情的肯定和充满关爱的评价。同学之间的互评是“班刊”中最吸引和锻炼孩子们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对他人的文章提出自己的看法, 或者对同学的“评语”谈谈自己的看法。老师也会对这些评语进行点评, 起到引导的作用。

“班刊”活动的开展, 就这样如同一根神奇的接力棒,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传递起来。它体现了尊重儿童人格、展示儿童天性、赏识儿童审美的一种综合教育, 收到很好的效果。

乖孩子作文 篇3

一、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就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例如,在让学生练习描写一种水果时,我先选取相关范文让学生阅读,同时提供一些水果引导他们在课堂上观察、品尝,让他们对该种水果的色泽、形态、滋味等进行集体感性认识再交流。此次作文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极大,有的把西瓜的花纹描写成“海面上起伏的波浪”,有的把香蕉的形状想象成弯弯的小船、月牙儿……课堂总结时,我又趁热打铁,对学生强调写作前观察的重要性,让他们在生活中时刻都要做一个“有心人”,并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

二、从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入手,引发学生的想象兴趣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例如,在看图说话的习作练习中,我重点启发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推论、联想,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生动,从而让故事更加连贯,情节更加完整。有一次,我让学生观察了几幅这样的图画:小青蛙、小乌龟、小鸭子和小鸡一起开开心心地玩耍,突然下起了大雨,小青蛙从池塘里摘来一片荷叶要送给自己的小伙伴。我首先引导学生看清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涉及的小动物以及天气的变化。然后,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小青蛙要把雨伞送给谁、它接受了吗、为什么、它可能会对小青蛙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学生对这几种动物的生活习性非常了解,在想象的过程中异常踊跃,之后的写作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三、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入手,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命题应紧紧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有一次作文教学,根据学生最喜欢玩游戏的特点,我先组织学生玩了一个“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老鹰”首先想骗小鸡,假惺惺地说:“小鸡小鸡来吃米”,小鸡们不上当,一起说:“不吃你的臭米。”老鹰恼羞成怒,然后开始抓小鸡。游戏前,我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得活灵活现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写话练习是介绍小制作。上课之前,我亲自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手工制作。首先提出问题:利用手中的材料,你可以完成一个什么小制作?能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自己喜欢的手工制作,孩子们一个个跃跃欲试,各抒己见。整整两节课,孩子们沉浸在创作的乐园。两节课后,五颜六色的小丑鱼,调皮伶俐的小猴等一一出现在讲台上。之后,我让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回忆小制作的过程,孩子们一个个说得有条有理、有板有眼。

四、从学生好胜心强入手,培养学生的积累兴趣

写作时光靠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是不够的,还要学习用恰当的、优美的语言去描述生活和观察到的事物或景物,这就得靠学生平时的积累。低年级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但好胜心强。根据上述特点,我采用鼓励、督促以及竞赛的方式,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为此,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专用的语言积累本,把自己平时读到的或听到的好词、好句、好段、好篇记下来,定期检查,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同时,通过经常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读比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孩子们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首先,我让孩子们用单个词语说简单的句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我会有意识地出示一组相关联的词语,让孩子们选择其中的词语说句子,当学生用上了其中的最少两个词语时,我会毫不吝惜赞美的语言,表扬这个孩子。其他孩子一听老师的表扬,更肯定这种用多个词语说句子的方式,自然是不甘示弱。于是,在孩子们的嘴下,就诞生了一个个小故事:“一个闷热的夏天,蜻蜓展开透明的翅膀,停在圆圆的荷叶上,小青蛙张着大嘴巴,呱呱地放声歌唱。”“春天来了,小草悄悄地探出了绿色的小脑袋,柳树姑娘随风摆动着她的长发,桃花妹妹绽开了粉红的笑脸。我和弟弟一起来到草地上放风筝。风筝忽高忽低,把空中的小鸟也吸引过来了。”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观察多了,积累多了,有恰当的语言可用,作文自然而然就变得生动起来了。

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件事,先要愿做,有兴趣做,才可能积极去做,认真去做。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质兼美、情感真切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张友乐.给初写作文的孩子插上乐写的翅膀[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2).

乖孩子的小学作文 篇4

一天,小强生病了,妈妈带他进医院,却没钱看病,这时向前小强妈妈的阿姨也来了,她也没钱看病,就拜医院里的神,小强的妈妈得到了启发,就到外面走一部拜一步,向神乞福。这时,天下起大雨,她全身都湿透了,可她还坚决不起来。她一直拜到关帝庙,求神保佑儿子平安。她一回家,儿子的病已经好了,阿姨说:“你的心感动了上帝。”看到这里,我都想哭了,多么伟大的母亲阿!

小强着孩子也很懂事。母亲节前一天,老师教小朋友们唱会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回家后,小强把这首歌认真地唱给了母亲听,母亲听了很高兴,和他一起唱起这首歌。这时候的小强镇幸福,这个被别人骂没爸的野孩子,在母亲的关爱下过得真幸福!

穷孩子富孩子观后感作文 篇5

晚上我们一家满怀激动与欣喜来到了桃花水母大剧院观看演出《穷孩子・富孩子》。

这场话剧讲了小梅与涛涛被绑匪牛聪绑去,小梅与涛涛的父母、警察与绑匪在一段时间的僵持下,涛涛的父亲蓝天亮带着儿子与牛聪要求的200万现金上去与牛聪谈判,最后牛聪自尽,全剧终。

却说那牛聪,本是蓝天亮的大哥,他们一起从牛轱塘村这个小山村出来,到城里打工。现在蓝天亮已是物流公司的大老板,他的儿子涛涛就是题目中的“富孩子”;小梅的父母下岗了,靠捡破烂维持生计,他们的女儿小梅就是题目中的“穷孩子”。

这两小时的舞台剧反映了许许多多的现实情况。小梅和涛涛双方父母得知自己孩子被绑架十分着急,有的还打算直接与绑匪拼命。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会对自己的亲生骨肉漠不关心呢?

在对于谁的孩子下来取这装着200万现金的箱子这个问题时,涛涛的母亲杜月玲竟以是自己家所出的200万而要求自己小孩先下来。从这可以看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富人总会仗着自己有钱去做利于自己事,看不起穷人。

可是,劫匪却决定让小梅去提钱箱,但小梅人小力薄,还是女孩,自然难以提起装200万现金的箱子。但她并没有抛下涛涛去到自己的父母身边,而是回到绑匪那。劫匪又让涛涛下来提箱子,当涛涛下来提箱子时,虽被母亲叫住,可多次说要回去,不扔下小梅一个人。由此,可以看出两人情谊深厚,也正是朋友之间该有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在往后,杜月玲竟在给涛涛的矿泉水中下了催眠药,使涛涛昏了过去。面对小梅的生命安危,她却说:“我不理,我只要我儿子,其他的与我无关。”这反映了有些人做事的时候只顾自己的利益,往往不考虑别人的利益,这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表现。

还有,在后面蓝天亮与牛聪僵持的过程中,我还明白了:“一、许多成功人士表面上风风光光的,但在背后,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却付出了许多努力,可能是别人的两倍、三倍、甚至数十位;二、如果你现在不努力,甘愿堕落的话,那你只能羡慕别人的成功。正所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在这个舞台剧中还有许多深刻寓意的话:“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的生命都值得尊重。”“一个人的好坏并不是穷与富的区别,而是人与人的区别。”“那是因为你只看到别人成功的一面。”

乖孩子作文 篇6

在这次放假回家我去了农村,看了农家小孩的生活。让我觉的和我们这些城市小孩的生活真是天地之隔,没法想象,不可理喻。在平时农家孩子们放学以后自己走路回家,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田里为自己的亲人干活,使他们减轻负担,生活更加的轻松。不是嚷嚷着要父母为他们买好吃好玩的增添幸福,而是和父母一起拼命的干那苦活,过的也一样觉得幸福。可是我们这些城市的孩子放学后,还非得要自己的家长开车来接回家,回家前,要去逛大型超市,嚷着要买好吃的、玩的。买完后还要去肯德基吃上一顿。

城市孩子吃得好,睡得好,农家小孩吃的差,睡的差。可城市孩子在学习方面,还是不如农家小孩那么的棒!在农村孩子中有两个例子如3个农家清华生庄皓、庄大杰等。他们能考入清华大学而突破成绩,可城市小孩就做不到了。最多,的也突不破,只能原地不动。在平时放假,城市孩子在家呆不住,就叫父母带到浪费钱的乐园去玩一天,耽误功课。可农家小孩放假在家为父母烧饭,尽一份孝心。使父母开心,觉得孩子懂事了许多了。

让孩子的作文世界美起来 篇7

一.化抽象枯燥为形象生动

比如在指导冰糖葫芦这种构思方法时, 我问同学们:“你们愿意吃糖葫芦吗?”同学们异口同声“愿意。”学生热情被调动, “那糖葫芦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说:一根竹签穿十个果, 开头大往后小, 口味酸甜, 糖浆酥脆…我借势说到:“今天我们的作文课就是一串冰糖葫芦。”学生都笑着面面相觑。“山楂就是事, 大果就代表事要详写, 果小就代表略写, 但我们的作文这串糖葫芦不能串十个果啊, 最多只能穿三个, 一个大果两个小果。”学生心领神会:那不就是一件详, 两件略吗。竹签就是线索、贯穿全文的情感或主题。那又酥又脆的糖浆则是你在文中用的各种描写、修辞、表达方式等等。

二.开渠引水, 厚积薄发

让每个学生每天选择一篇精美短文, 站在讲台读给同学们。其他同学听后就文章的主要人物、事件做以简要概括, 并写出自己所获得的启示和感悟, 并恰到好处的运用到作文中。每一篇习作的事例都很充实新颖, 有感召力, 耐人寻味, 增强了作文品质。如他们写到面对自身的不完美甚至是缺陷或者是挫折时, 幽默可爱的说一声“我是一只被上帝咬过的苹果, 因为上帝特别喜欢我”;他们从小时候就患脑性麻痹但后来却成为艺术博士的黄美廉身上学到了“只看我所有的, 不看我所没有的, 做最好的自己”的人生态度;从马拉松赛上非洲小黑人两次摔倒后满脚、满脸的血爬到终点时所赢得的掌声中, 认识了另一种英雄, 也懂得了掌声会为跌倒了能够爬起的勇士响起。

三.分组管理, 合作竞争

在教学中, 我把学生分成小组, 每组6—7人, 以自愿组合为原则, 教师再把能力不同的学生做一下优化组合, 建构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每个小组选出智能优势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 组织本小组的学习, 充分体现“潜能生”的才智, 在“自主合作化”学习中,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可自选问题角度, 选择难易, 使整个群体都能发挥优势。如学生自主给六个学习小组以“阳光”、“月光”、“星光”、“灯光”、“烛光”、“萤光”命名, 并借命名的象征意义在小组课堂记实的本皮上写下激励性的小诗, 如烛光小组"燃烧, 不要总是默默, 只要不吝惜一粒盐, 便会迸出喜人的灯花"。为促进学生全体参与、全程参与, 然后按小组发言人次、学习表现每周积分, 按得分高低轮流交换具有不同蕴意的封面的记实本去鼓励学生。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 使那些连自己都看不到希望的学生, 在小组督促、帮助下, 在教师的尊重、信任下开掘潜能, 打开一扇窗子, 亮起一盏灯。在一扇窗子的带动下, 许多窗子也会次第亮起来, 这样将会出现一个弱光发展起来的亮堂堂的世界。

四.营造氛围, 熏陶积淀

在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过程中, 注重课外阅读资源运用, 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不断丰富人文素养, 锻造品格。把文本中的经典如在《读者》一书中有“好好生活”一文, 我将其标题丰富为“生命只有三天, 好好生活, 天天向上”作为班级精神粘贴在墙上, 在班级犯纪律的同学就以“好好生活”为话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学生每天走到班级门口就会看见这几个醒目的大字, 提醒自己珍惜时光, 奋发有为, 给学生以精神上的引导与鼓励。如学生在以“生命”为话题的作文中写道:“生命只有三天, 不抛弃, 不放弃”。在我班墙壁文化尤其体现了对学生精神上的引领, 学生每天读着那些人生箴言, 内心世界所收到的感染与熏陶, 久而久之在他们的作文中形成了一种精神, 独具特色:坚强、独立, 执着、勇敢, 坚持不懈, 永不言弃。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曾说过:“知识、能力永远比不上人品, 人品是第一的, 是永恒的。”我想, 这些日积月累的积淀不会使他们成为名人大家, 但可以为他们的人品打下亮丽的底色。

在作文课堂上, 还需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拥有一双妙手、一双慧眼、一颗圣心。一双妙手, 轻轻拂去孩子泉眼的细沙, 让思维之泉源远流淌;一双慧眼, 虔诚的祈望一粒石子会生出钻石的心;一颗圣心, 让幸福舒展, 让暗淡明亮, 让倦怠无踪, 让快乐前行。

朱丽伟,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第一中学教师。

摘要:作文教学是在学生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有理、有情的反映生活。在美好的语言中, 表现孩子心中向上、向善、向美的人格特质。本文就此谈谈看法。

如何让孩子快乐作文 篇8

学生刚入学的启蒙阶段,就要涉及到说话、写话,这是作文起步、开局的关键所在。每一次练笔写话我都不做太多限制,让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自由表达,这是培养写话兴趣的第一步。步入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又涉及了一个内容——作文,这就更要求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来、写出来,能写多少就写多少,教师再给予适当的点拨和鼓励。立足于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写话、作文是很简单、很有意思的事。这样一来儿童的心灵完全处于自由快乐的状态,写作思路也就被打开了,一句句童言稚语就会从孩子心底流淌出来。给学生这样写作的自由权,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的有效指导以及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习惯的养成也是十分必要的。一场春雨、一场冬雪,印象深刻的一个人或难忘的一件事等等,这些都会是孩子感兴趣的写话内容。于是我们不妨鼓励学生记日记、写随笔,可自然成文,也可以写片段。这些出自孩子们的发现和喜悦,依据孩子的天真和个性,他们内心很快会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二、激发真情,表露实感

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这种弊端必须千方百计去逐渐克服,而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成了作文指导教师努力的方向。

唯有出自肺腑之言,方可生动、自然、感人。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也曾有一阶段,为了丰富学生语言、帮助学生写成作文,我便为学生提供下水文,以及写作的条条框框,指导学生每段写什么,或是出示一些词语,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必须使用它们。这确实能起到积累语言的作用,学生也有了写作思路,可是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班里学生写出的作文近乎千篇一律。面对这种情况我开始用心观察、分析学生,寻找答案。如果不给学生下水文,孩子不会写,给了材料又会出现上面的结果,怎么办?我在一次县级作文公开课中找到了答案:那次作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第六单元作文《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为了教给学生方法,指导写作,我以孩子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的《给妈妈洗脚》这则公益广告为例,指导孩子怎样描写才能使人物特点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在自己的作文中恰当地运用学过的描写方法。然后再让孩子立足实际,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写下来,鼓励他们要大胆地写真人、说实话。结果孩子们写出来的片段得到了在场的每一位领导、老师的赞扬。此后我的每一次作文指导课都是这样上的,而且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渐渐地从老师的作文指导意念到学生的写作风气,均有了大大的改观,日渐形成了主动、快乐的作文之风。

追求作文真实性,一方面需要教师选择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对象作为写作素材。让学生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写真话、实话、心里話自然轻松;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留意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也是非常必要的,观察体验生活的同时,不断积累了素材,也方便了写作。

三、放飞想象,鼓励创造

莎士比亚说:“想象可以使人成为万物之灵。”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作文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为师者先要解放思想,大胆放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放得开,合情合理地想象、表达。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他们是十分善于发挥想象、自由作文的。在他们的笔下,风中摇曳的小树是在晨练保健、宁静的夏夜青蛙会“呱呱”的与小鱼争论月圆月缺……

孩子们喜欢在涂涂画画、自言自语中闪现出某些奇思妙想,如果能鼓励、引导学生随时落笔成文,久而久之,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就会很快提高,而且学生会饶有兴趣地描述自己的独特想象、感想,这远比勉强习作好得多。

四、开拓思维,弘扬个性

孩子作文怎样辅导 篇9

转载原文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孩子作文怎样辅导(转)作者:花的成长

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有孩子自己的世界,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语言,孩子有孩子对待问题的看法。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成人无法看到的,是五彩缤纷的。因此,尽管评价小学生作文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能忘记: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无忧虑、无牵挂、“不能平视,只能低头看”的孩子,评价小学生作文应从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他写的文章是否“真”。所谓“真”,即: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点感受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1、说真话,“一字真言”。

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语言,他不会从成人的角度去选择语言,避讳语言。他们的喜、怒、哀、乐会毫不掩饰地写在纸上:“我手上扎了根刺,疼得直哭。”、“我最爱吃土豆。”从这些,你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孩子的纯真,如果你非要他写他如何坚强、非要他把“土豆”改成“马铃薯”,不觉得是对纯真的扼杀吗?因此,尽管文中的语言并不优美,尽管文中没有用任何修辞方法,但只要写的是真话,就是一篇好文章。鼓励学生写真话,也是在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2、写真事,“句句真诚”。

与学生们谈论作文时,他们异中同声地说:“实在没什么可写的。”是啊,路上没捡过钱包,没遇到过落水儿童,没赶上老爷爷推车,更没遇到过盲人过马路……没遇到过一件“有意义”的事,的确不知该写什么。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都是鸡毛蒜皮式的、琐琐碎碎的小事。一首歌中唱道:“平平淡淡”才是真,只有写身边发生的平凡的小事,作文才会有血有肉。不仅要写好的,也可写一些不良现象,只要不是纯心捣乱,不是成心要坏谁,那些生活中的小片段:同学之间的友谊、矛盾,课间的游戏,因为自己的要求未被满足而大发脾气……都可写入作文。因为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亲身感受的,写起来

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虽然文章中透着天真、洋溢着稚气,却认我们看到了一颗颗闪亮的童心。一群乳嗅未干的小学生,硬要他们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文章来,岂不是对天性的掠夺吗?

3、抒真情,“我手写我心”。

小学生的思想是单纯的,天真的,甚至是无知的,他们常常会异想天开,反映在作文中也是这样。他们常常因受到老师的表扬而兴高采烈,也会因被人误解而痛哭流涕,这些都反映出了学生的“情”,淡淡的,纯纯的,这种情一股清泉自然地流淌在字里行间的,这是学生的真情读白。你非要他们“要爱就爱个死去活来,要恨就恨个咬牙切齿”,不是强人所难吗?

如果以这三“真”为原则来评价小学生的作文,那么学生再也不会因“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而发愁了,再也不会望“题”兴叹了。这不仅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而且拉近了学生和作文的距离,使他们清楚地感受到作文就在身边,作文并不是“高深莫测”的,从而激发他们的作文欲望,去掉这块“心病”,赶走这个不该是魔鬼的“魔鬼”,为语文学习扫清障碍。

作文是其主体——学生的意识活动的产物,不管是现实生活的记实叙事,还是的议论抒情,从根本上说都只能来源于生活外部和内部的刺激,才能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获得持久的动力。而浓厚的兴趣,却是作文的一种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的源泉。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学生的作文兴趣呈现出相当明显的冷淡趋势,许多人兴趣不高,认为是一种“苦差事”,讨厌作文,惧怕作文,产生一种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只有极少部分人有浓厚的兴趣,视作文为快乐。

我对带过学生的作文兴趣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对作文“十分厌恶”在30%,这些学生在主观上放弃了作文练习,敷衍了事,有消极对待的情绪;对作文“毫无兴趣”占25%,这些学生写作文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缺乏主动练习的积极性;对作文“有点兴趣”占25%,这些学生大多爱看课外读物,除完成课堂作文外,在课外也练习写作;对作文“兴趣较浓”的学生占20%,这些学生喜欢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经常练笔,作文多次获奖。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兴趣是作文积极性的内在源泉,只要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就会对作文产生好感和热爱,留心观察各种事物,主动积累写作素材,自觉地、勤奋地吸收范文的精华,并把它运用

到自己的习作中来,从而使作文能力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理当充分地挖掘利用兴趣这一巨大动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要积极发展学生作文的兴趣,首先就必须探究当前学生作文兴趣缺乏的原 因,以便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生获取作文材料的知觉过程不健全

事物是怎样通过知觉——信息进人大脑的门户,而成为小学生作文材料的呢?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分析一下。让学生带来各种小动物玩具和布娃娃,在校园的草坪上进行了一次观察、想象、作文训练——在这次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观察带来的布娃娃和小动物玩具,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编童话故事。学生观察后如果用话言来表达时,出现过于直白、层次不清、单一形态认识,事物是怎样通过知觉——信息进入大脑的门户,成为小学生作文材料,走进美丽的童话故事的呢?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般说来,这一过程,大致需要经历三步。

第一步:“摄取”。

事物的外部属性具有可见、可闻、可感的直观特征。人们通过各感官直接而迅速地摄取。众多的信息刺激了人的感官,感官使之转化为生物电脉冲,通过神经传导输入中枢,最后投射在大脑皮层上。

这第一步,从几位学生的发言中是可以揣摩到的。譬如,有位观察玩具小熊的男同学,他首先获得的是“浑身棕色的毛、胖墩墩。大脑袋、招风耳、滴溜溜直转的眼睛,粗壮的四肢”等等小熊的外部特征。有位编童话故事的女同学,首先注意的也正是玩具小熊的神情,小狗黄黄的动态,卷毛狗漂亮的外貌。

获取作文材料心理过程的第二步是“叠印”。

事物的种种信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进人大脑后,必然激起曾经感知过的类似的体验。大脑对感官提供的种种信息整理、结合而产生的直接映像与以往经验中的表象叠印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的表象。譬如,刚才提到的玩具小熊,浑身棕毛、大脑袋、招风耳、粗壮的四

肢,正面的、背面的、侧面的等种种信息,通过视觉感官进人那位男同学的大脑后,就被大脑整理、结合、叠印成一个玩具小动物的完整映像。

这是一个什么小动物呢?它有什么样的个性和本领?于是,大脑就把这一知觉映像同曾经感知过的类似的体验相对照,从而识别出来了:这是一只小熊。紧接着,以往曾经在不同地方看到的各类小熊——动物园中的小熊,图画上的小熊,童话故事里的小熊等等在大脑里留下的种种表象,则同这只玩具小熊的映像叠印在一起了。这时,他头脑中的这只玩具小熊的表象,已不完全如同客观事物那样,只是以一个永不变化的姿势、神态坐在那儿,而是变化不定的,是时而正面、时而背面,时而拔树、时而推车的,一个新的、完整的、生动活泼的想象中的形象了。

客观事物通过知觉成为作文材料的第三步是“筛选”。

让哪些信息成为作文材料呢?她是有思考、有比较、有选择的。环绕着要表达的中心,她着重抓住了小熊圆圆欢乐的表情,小狗黄黄演奏的动态,小狗菲菲、卷毛狗金金、小黑熊贝贝恬静、喜悦的神情,编了一个有趣的童话。

这就需要作者善于筛选。刚才所说的是筛选中的一种情况,在知觉事物的过程中,作者主动筛选。

作为客观事物通过知觉成为作文材料的第三步——筛选,还有自然存在的另一种情况。心理实验证明,就在感官脱离具体事物的一瞬间,这一事物在人脑中的印象便立即开始淡化,部分地失去了原有的丰富性和鲜明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表象便无可避免地受到遗忘的淘汰和筛选,但同时又受到新的映像的辉映和烘染,从而发生一系列变化。一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可能被削弱、冲淡、消失了,而另一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则可能被加强、浓缩、凸出了,长期贮存在记忆系统之中,成为库存的作文材料。

也就是说知觉、观察不仅是获取作文材料的第一步,而且直接影响着记忆的效果,真是太重要了。

二、目标过高,学生情绪受挫

作文教学离不开知识,认识水平这一基础,两者之间是同步发展,循序渐进的整体。目前还有不少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常追随考试这根指挥棒,讲求“近期效益”,作文教学超纲,拔高的现象极普遍。如有些学校三年级就要求命题作文,高年级则要求“面面俱到”。在作文教学指导中,产生了盲目、偏高、偏难及对学生习作评估要求过高等现象,使学生觉得写作“商不可攀”,严重地反冲了作文教学应有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学习作文的情绪就会受到挫伤,使之消极、厌烦,对作文失去兴趣。

三、封闭式教学,作文脱离学生实际生活

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仿袭用旧有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大多侧重于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学生写,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这样不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来引导的作文教学模式,无异于“闭门造车”,此类奉命作文,学生的思想受到牵制,个性遭受制约,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学生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挥棒转,依样画瓢,奉命而作,无论是选材主意,安排结构,还是语言特点,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这样状态导致学生产生僵化的思想模式和机械的思维定势,当然谈不上作文的兴趣。作文教学应该以人为本,开放作文形式,采取规定范围的自己命题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四、不作及时鼓励,学生丧失信心

学生学习写作有一定的艰苦性,但是一旦发生兴趣时,就会“乐此不疲”,愉快地学习,这样才能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找到作文的金钥匙。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或用命令的方式去禁止或不屑一顾地去挖苦讥讽,使学生觉得无法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多次消极的体验就会发展为对作文的怨恨,原先掌握的一些技能也会自行消退。特别是一些水平稍差的学生,他们对作文本身就存在畏惧心理,教师若再不给他们信心,就更是雪上加霜,产生一种反抗的心理和一蹶不振的自卑感。

五、批改缺少反馈交流,不能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学生每次作文,只要一写完,上交给老师,似乎就是任务完成了,不管它好还是不好,自己不会再去修改,大部分教师对交上来的作文也只是打个成绩,大概地写几句评语,发还给学生,就算是一次作文教学结束了。学生面对作文的单一读者——教师,得到的反馈不仅

仅是一个分数和一些模棱两可的评语,当然提不起作文的的兴趣,每次的作文教学也不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这些原因,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以消除学生作文的惧怕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一)让学生在切实的需要下作文

需要是主体的一种情感心理需求,是谋求心理平衡或表露某种情感的欲望。心理学认为,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当某种客观事物可以满足这种需要时,这种伴随着应激状态的需要就激励人去行动而成为有效的动机了。因此,作文教学应力求让学生明确作文训练的目的、意义,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确实是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需要,从而产生强烈而稳定的写作动机。这种目的教育应该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要通过生动、具体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来进行,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写作。

(二)目标适当,调动积极情绪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情绪的利用可以内经为良好的行为,促使学生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以班级的基础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敞开思想,互相沟通,取长补短,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增强写作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使写作的心境处于最佳状态,要注意学生重分数这一心理,在给学生评分时,要对学生作文水平作具体分析,评分标准要因人而异。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要促使其向更高目标发展,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进行前后比较,以激起差生写好每次作文的情绪。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写作氛围,逐步消除作文对学生的压力。

(三)广辟渠道,引来源头活水

写作兴趣的源头在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写倡议书,广播稿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在班级中定期举行信息交流会,让学生将各人收集的材料写感受进行交流,以扩大活动效果,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全体的信息量,从而使他们感到“处处留心皆文章”,写出生活气息浓厚的习作来。

(四)创造成功机会,获得成功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尽可能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学习兴趣。要充分挖掘捕捉每一个不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学生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也不会是一无是处。“数予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师的评判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点滴的成功,会使学生心理立即兴奋,激起喜悦之情。这样就能调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果在作文训练中学生总是体验不到成功的快感,就会产生焦虑、自卑,从而失去学习作文的兴趣。

(五)双边批改,增加反馈交流

坏孩子高三作文 篇10

很少有能让我流泪的电影。这一部,做到了。爸爸和成才在病床前诀别的时候,我的眼泪就和他一样,刷的就下来了。

后半部分看得人很心酸。看到TOM和成才一步步地往深渊里走,从打架、挑衅老师,到偷窃、抢劫,这些真的不是他们的错。那些父母和老师只是不停地骂、骂、骂,不要说赞美和表扬,连一个微笑都不会给你。他们为什么不会爱

看过之后我想起了很多人。从小学到初中,我身边有那么多“坏孩子”(不知他们现在过得好吗?)。难道是他们天生叛逆,自甘堕落?本来一件小事,被说成是十恶不赦的陋习,之后就进了老师的“黑名单”,有色眼镜牢牢地遮住了视野,他们还能有“翻身”的机会吗?难道教育等于批评,等于骂吗?没有一个苹果是自己想烂的,那又是谁没有好好地让他们成长,却等到他们真的“烂”了以后,“理所当然”的将他们丢进rubbishbin?

还有要说的是,不是会读书才是好孩子。为什么你们要牢牢盯住这一点?在读书上我们会各有差异,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啊!你们没看到这些长处,反而要想方设法地扼杀它们!记得小学有一次体育课测50米跑,我的.成绩还不错,之后老师把排在前面的同学叫出来,让我们明天早上去参加早锻炼队。而第二天,当我正不知疲倦地跑圈时,刚刚到校的教导主任竟然拍拍我,要我回去好好学习!也许我并不会成为一个跑步健将,但难道学习就这么重要吗?连一点点课余活动都要抹杀?!

(这件事我居然会一直记得,可想而知在我心里留下多大的阴影了。)

前言不搭后语。激动ing……

仿写——为孩子作文起步引路 篇11

关键词:模仿 作文起步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113-01

作文一名语文教师,深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的入门阶段,作文教学显得十分重要。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提起笔来总是不知如何下手,畏难的情绪严重,提到作文就色变,写起作文来常常是兔子的尾巴—— 长不了,即使挤出来只言片语,也常常是词不达意、无病呻吟。那么,如何让中年级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接受作文,喜欢作文,写好作文呢?

在作文教学中,以范文引路,同时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指导学生从仿写开始学习作文,这是提高中年级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捷径,更是架起从阅读到独立写作的一座桥梁。

作为山里的孩子,他们没有课外书籍可读,没有书店可去,在这种条件下,孩子们就只能靠模仿教材中的范文来引路。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如何对孩子们进行引导呢?下面谈谈我几点看法。

1 引导学生积累仿写课文中的新词语、新句式

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让学生“在读中写,以写促读”。学习中孩子经常会碰到新的词语、句式,除了理解其含义还要学会迁移运用。如学习《丑小鸭》一文,出现了“雪白的羽毛、漂亮的影子”等词语,可以让孩子按此构成方式動笔写一写。“美丽的校园、火红的太阳、茂密的树林、宁静的山村、热闹的街市”等词从孩子心底汩汩流出。《我真希望》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真希望,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树更绿,花更红。学生模仿写:我真希望,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水更清,人更美。我真希望,我们的学习的校园里,操场更干净,草坪更碧绿……

2 引导学生仿写课文的写作技法

教材中的文章是最好的范文,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就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学中,利用课文的写作技法特点指导仿写,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又一个有效途径。如《温暖》这篇课文抓住雷锋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表现雷锋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好品质。以课文为范本,我让学生以《××的爱》为题写一次小练笔,抓住这个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突显他(她)深深的爱。从写作反馈来看,效果还不够好,多限于笼统地写,不知道就一件事情抓住××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致描写,也难怪,写人作文是小学习作一直都在练习却又一直总还不那么容易写好的难点。

于是,我又用一节课的时间讲评,先念了几篇班上的优秀文章,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了爱,再让学生交流,自己从生活中哪些事感受到了爱。学生纷纷说出有“早上,妈妈冒雨为我送伞送衣服”、“我生病时妈妈精心照顾我”、“我忘书爸爸送”、“爸爸认真辅导作业”、“妈妈很早起床为我做饭”、“老师生病还为我们上课”等事,“那他们当时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他当时表情、神态又怎样”也一定得写出来,孩子们又纷纷交流起来。然后回家写,大部分学生叙述清楚多了,还充满了真情实感,让人仿佛看到了当时的情景。像这样可以模仿的课文很多:《小萝卜头》一课中描写小虫子好看的句子,《可爱的大熊猫》这篇课文里都有对熊猫外形特点的描写,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写法仔细观察一种鸟、虫子或者动物,学写它们的外形特点;《一座铜像》、《小读者》等文有描写人物外貌、神态的片断,可以指导学生留意人物特征,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鲁班造伞的传说》一文中有连用动词的一段,可以指导学生仿写自己制作东西的过程。《地球清洁工》、《钟表店里的争吵》等文对话写得很好,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练写人物对话。

3 引导学生仿写篇章

有些阅读课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写法很有特色,我注重让学生学习讨论课文是怎样谋篇布局的,哪些材料详写,哪些材料需略写,什么顺序,什么线索,怎样开头和结尾,以此例文仿写整篇文章。如要求学生以《我爱故乡的……》为题作文,可以模仿《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写法:以总-分-总的结构构思全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观察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如写自己喜欢的水果,可以模仿《家乡的红橘》一文中,按照时间顺序写它的树、花、未成熟和成熟的果实。其中果实又抓住它的颜色、形状、大小、和味道来写。

又如,在进行《可爱的大熊猫》的课文教学时,我注重学生思考:课文是如何描写熊猫的?然后,播放熊猫的录像,让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熊猫的外形及生活习性等,最后要求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因为我们是乡村学校,所以孩子们大都写的是猫和狗。他们不但能模仿课文中抓住样子、习性来写小动物,还能写出他们的本领。读了学生的作文,我感觉到篇章仿写是成功的,孩子们能读到文本中去,又能以新的发现从文本中走出来

4 引导学生仿用标点

对于小学生作文的起始阶段,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人物对话时标点的使用。如15课《地球清洁工》,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自读课文,主要讲了大猩猩主考官要招收一批清洁工,一群小动物纷纷报名参加并各自谈自己的作用。内容虽长,但易于理解。同时,本课的对话相当精彩,说话人在前、在中、在后这三种语言表达形式都有,这不正是三年级学生当前训练重点和难点—— 引号用法的很好例文吗?于是,第二节课,我先给孩子指导了这三种不同的说话形式,讲解了引号的三种用法,然后引领孩子绘声绘色分角色朗读课文,由于多种对话形式的出现,动物们争先恐后想当清洁工时对话的生动与精彩就活生生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为了巩固运用标点符号,同时也让学生感受这三种对话形式,当天的日记,我让孩子写一个对话场面的片段,如“赶集市场的讲价”、“同学之间讨论问题或是争论什么”、“谁和谁发生冲突”、“放学后做清洁”、“食堂打饭”等场面,不仅巩固了标点的用法,而且也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现在说话人在前和在后这两种形式大多数孩子已基本掌握,已达到三年级要求,说话人在中这种表达形式在以后高年级再做强化。

乖孩子作文 篇12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聪慧, 演算使人精密, 哲理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有修养, 逻辑修辞使人善辩。”[1]总之, 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阅读就是典型的求知过程。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行为激发写作与创造的灵感, 使自己成为一个善于发现、勇于创新而非呆板凝滞的人;还可以通过阅读汲取无数的语言精华, 然后内化生成, 使自己的写作语言渐染亮色,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 将会使年轻的生命厚重而丰满。

1. 阅读。

(1) 名著阅读。“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2]文学作品多是万千世界中自然美、生活情趣美和自然美、理想美的艺术语言的总结和作家情感的铸炼, 是作家用形象思维和炽烈的情感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所以阅读可以说是间接的生活积累。加强学生的阅读, 可以丰富他们的阅历, 增长他们的见识, 开阔他们的视野。不断认真地读书, 知识才能厚实, 才能博古通今, 写起文章来才能思如泉涌。可是文学名著浩如烟海, 仅靠学生个人阅读, 由于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少, 加上农村条限制, 一户人家很难能有多少本名著, 周边又没有图书馆, 效率比较低下。发挥集体的力量, 组成读书小组, 开展读书班会或主体沙龙, 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 收到一个智慧与另一个智慧交流得到两个智慧, 才能使效能最大化。我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顶级名著, 规定学生必须完成, 采用考试和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检查。

(2) 媒体阅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计算机网络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多媒体以其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效果的运用, 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降低思维的难度, 加深记忆,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网络最大作用仍是获取信息, 学生上网后可以最快地多角度了解所发生事件, 对于学生知识更新, 拓宽视野, 作用巨大。一个见多识广的学生, 写起作文来自然与孤陋寡闻者不一样。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教会学生正确利用网络, 向学生推荐一些对我们学习有帮助的网站, 可发挥其对我们学习的促进作用。

2. 摘抄。

摘抄是材料积累的重要手段, 也是开拓创作的源泉。那应该积累哪些内容呢?是不是拿到一本书便复制过来呢?又应指导学生该积累些什么呢?在倡导组织学生阅读的同时, 我要求每一位同学准备一个较好的摘抄本, 在精读的基础上将作品中的句词、谚语、格言、警句、短诗;精彩的描写、动人抒情、精辟的议论及精美的开头、过渡、结尾等摘录下来。

在摘抄背诵的同时, 还必须分析其中好的语句和字词的妙处, 并及时记录个人所受的启发 (在写作上、为人处世中等其他方面) , 可以从内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等多个角度分析。还可以学习佳作的写作技巧模仿写一两句, 运用好的词语造句。从阅读到摘抄, 完成了第一个飞跃, 更重要的一步是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手中资料, 将抄录下来的这些精华, 经常翻一翻, 读一读, 有的还要熟读成诵, 实现多吸收, 这样就会使这些精华慢慢地据为己有, 在写作中不知不觉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 浑然一体;不断地总结在摘抄中分析模仿佳作后的心得体会, 在实践中检验。而且在实践的运用中还要善思考, 主要是善于把别人的文章与自己的文章或感想进行比较, 这一比较的过程便是提高的过程。开头为何不吸引人, 结尾为何平淡不深刻?语言为什么不生动?构思为什么不巧妙?他是怎样写出的呢?好在哪里?我怎样加以运用?每读一篇文章都应做出如此思考。这样坚持下去, 别人的长处就能逐渐为学生所用。

3. 背诵。

阅读和摘抄仅仅是在脑海中有个印象和在笔记本上有个痕迹。背诵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 能丰富人的知识储备。那些名篇、警句、成语、典故, 只有熟读成诵, 烂熟于心, 才能脱口而出, 成为自己的语言, 才能招之即来, 诉诸自己的笔端。“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纵观历史, 大凡有所建树的作家、思想家、文化人都是喜欢背诵并善于背诵奇文妙章的高手。著名作家和学者钱钟书于1933年移居上海, 在私立光华大学外文系任讲师, 兼任国文教员。当时钱钟书和同事顾献梁住在一个房间, 顾献梁正在读着一本外国文学批评史, 钱钟书说:“我读过这本书, 不知现在还记不记得。你随便抽几段考考我。”顾献梁听了以后, 半信半疑, 特意找了几段比较难的段落读了个开头, 让钱钟书接着背诵。结果是每一段落钱钟书都能流利地背出来。还有巴金先生, 他10岁的时候就可以将《古文观止》里的200多篇文章背诵下来。几十年过去了, 他在晚年的时候说, 他之所以后来成为作家, 写出了那么多的小说和散文, 全靠当年那200多篇背诵的文章垫底。可见提升写作水平, 背诵是必不可少。2010江苏高考的文言文作文引来社会热议, 南京市语文基础知识阅卷组组长、古典文献学专家吴新江在看完全篇后, 仅对文章的注释就写了4页纸, 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也对这名考生高度赞扬, 他表示:“以他现在的文化修养完全可以被破格录取!”据有关新闻报道看, 该考生自幼喜爱古文, 曾通读《资治通鉴》至烂熟于心。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以有目的地帮助同学搜集、整理典型的名言名句, 并鼓励学生课后自己收集, 自己背诵, 教师可以定期进行检查, 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奖励。

二、“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是写作的第一源泉, 写作是生活的再现。生活离不开环境, 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要使我们的学生喜欢上作文, 就必须教会他们学会观察, 学会留心生活。

1. 细心观察。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缺少发现。”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 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 他的思想才会活跃, 感情才会丰富, 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观察的培养, 首先在课堂中以教材中的范例教会学生如何观察。老舍先生《骆驼祥子》的节选《在烈日和暴雨下》, 老舍先生对夏季暴雨特点描写非常形象, 风带着“雨星”乱撞→极硬的“雨点”砸起许多土→“雨点”停了→“雨道”往下落→“直的雨道, 扯天扯地地垂落”, “只是那么一片, 一阵”, “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空中的水往下倒, 地上的水到处流”, “一个水世界”。离开仔细观察, 老舍先生是绝难写出如此传神的画面。其次, 生活中处处留心, “处处留心皆学问”。法布尔的《昆虫记》中许多细节描写离开长期的认真地观察是绝对写不出来的。施耐庵在写《水浒传》的时候, 为了把武松打虎这一故事情节写得活灵活现, 引人入胜, 不顾家人的劝阻, 钻到深山老林里, 观察老虎的动作。

在语文教学中, 我有意识地布置学生一些观察作业, 如观察雷雨来临前的蚂蚁活动, 等等, 并把过程记下来, 看谁观察得仔细。

2. 用心生活。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日常生活, 世态人情, 历经提炼深化就是极好的文章。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杨二嫂、闰土、阿Q、鲁四老爷等人物形象, 无一不是先生对社会原型的认真观察并进行艺术加工而成的。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走进生活, 观察生活, 感悟生活, 如让学生利用星期假日给父母洗衣做饭, 给妈妈梳头, 感受亲情;农忙时回家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体验农民的辛劳;有意识地去观察各行各业人们的生存状态……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 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写作的品位得到提升。

3. 记录生活, 养成写随笔的习惯。

“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3]可灵感是稍纵即逝的, 怎样把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思维火花记下来呢?随笔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我在教学中讲了唐代诗人李贺用锦囊记下妙句的故事并告诉学生随笔的一些基本特点。 (1) 不拘形式, 务求真情实感。只要自己觉得有意味的, 都可以写下来, 不拘形式, 不受羁绊, 不媚世俗, 不鹦鹉学舌, 让心田辉映着纯真的亮色, 让思想感情的清泉潺潺流淌。 (2) 勤于采撷, 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的源泉。有人认为, 写好文章的关键是要有丰富的阅历。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但不完全正确, 因为中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多, 绝大多数同学还谈不上有曲折的经历, 也不可能广泛地接触社会, 这是他们的不足, 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缺少写作的源泉, 也不能说一定写不出好的文章来。那么, 他们写作的源泉在哪里呢?它就在他们的脚下, 就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多梦的年华、浪漫的情思、难解的困惑、省悟的欣喜, 生活中的苦涩与甜美, 他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点点滴滴都可以一吐为快, 涉笔成趣。只要敏于发现, 勤于采撷, 他们就会发现, “随笔”的源泉永远鲜活, 永不枯竭。

三、“直挂云帆济沧海”

有了从书本上汲取到的丰厚的知识积累和从生活中获得的丰富的生活经历, 有了写作甚至创作的欲望, 如何燃起其热情, 使其走上热爱写作的道路, 并在这条道路上有所收获, 这是我接下来要实践的事。

1. 搭建学生走向成功的平台。

在语文教学中, 我特地准备了几个精美的本子, 分别把它们命名为“嫩芽集”、“小草集”、“栋梁集”, 在任教七年级时, 批改到学生的优秀习作时, 我让学生把它抄到“嫩芽集”上, 八年级的抄到“小草集”上, 九年级的抄到“栋梁集”上, 凡是被抄到作品集上的习作, 在作文评奖课上, 像分析课文那样分析它的成功之处, 许多同学都希望自己的习作能被我“录用”, 写起作文来也非常认真投入;另外在班级我还在板报上开辟专栏刊登学生的优秀习作, 建议学校广播站开播“优秀习作欣赏”栏目, 画廊辟出专门版面张贴学生的优秀习作, 一方面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另一方面也让其他同学学习他们的成功之处;组织学生参加市教育网组织的网络作文大赛, 多名同学获奖。鼓励学生向报纸杂志社投稿, 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了印刷体, 那种喜悦溢于言表。当然也不是说所有同学都能一下子就获得成功, 当他们在写作的道路上遭遇挫折时, 我给他讲有些写作大家也曾“走麦城”的故事, 像科幻小说鼻祖凡尔纳年轻时曾十六次投稿遭拒, 但他没有放弃, 终于写出了著名的《海底两万里》, 帮助他们分析作品值得改进的地方, 鼓励他们失败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没有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2. 重视作文评语的激励指导作用。

学生辛辛苦苦完成一篇作文, 都有一种急于知道老师如何评价自己作文的心理欲望, 因此教师应给予及时批改, 教师的评语要肯定优点, 指出不足, 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我在给学生作文下评语的过程中, 努力执行自定的“三多三少”的原则, 总体上“多一些肯定, 少一些否定”, 作文技巧方面“多一些指导, 少一些评价”, 情感上“多一些温馨的亲情关怀, 少一些冷冰冰的旁观”。

3. 改革作文批改方式, 让学生自己发现作文的优劣得失。

教师是学生作文优劣的主要评判者, 可对作文的批改权不能独霸, 除了传统的面批和集体批改外, 我每学期还尝试着组织学生进行一两次互相批阅, 一方面让学生体会老师批阅作文的艰辛, 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批阅中发现作文存在的问题, 思考改进的方法, 提高其鉴赏能力。对学生的批改情况, 还要进行再批改。

通过几年的探索与改进, 我欣喜地发现学生不像以前那样提到写作文就害怕, 而是提起笔来洋洋洒洒, 作文不再似以前那般令人倒胃口, 而是色香味俱佳的“大餐”。

参考文献

[1]培根.论读书.

[2]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上一篇:教育培训机构工作心得下一篇:心理性格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