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知识

2024-08-25

汉语言文学知识(精选10篇)

汉语言文学知识 篇1

汉语言文学知识

第一章 汉字文化、汉语表达基本知识

第一节汉字文化基本知识

一、汉字的起源和性质

起源:楔行文字是公元前3200年苏美尔人发明的。我国古代有仓颉造字之说。汉字应该起源于远古人类的记事图画和标记符号、现存能看到的最古老的一定批量的汉字资料,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从文字的结构上看,有象形、会意、形声、假借!汉字的性质

1、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世界上的文字大致分为表音文字,表意文字两种!

二、汉字的形体演变

简化的途径大致有:变图形为符号;删减多余和重复的偏旁;用笔画简单的字体代替笔画复杂的字体;截取原字的一部分代替本字。

1、甲骨文: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文字,是商代的文化产物、清光绪年间。

2、金文:又称钟鼎文或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先秦称铜为金,所以后人把古代铜器上的文字也叫做金文。也叫做钟鼎文,周代达到高峰!

3、篆书 1)大篆: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与秦国,石鼓文是大篆的代表。

2)小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规范文字的产物。笔画复杂,形式奇古,印章一直采用篆书!

4、隶书:始于秦代,通用于汉魏。隶书分秦隶(古隶)汉隶(今隶)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此结束了古文字阶段。

5、楷书:称正书或真书最早的楷书书法家是东汉末年的钟繇楷书的鼎盛时期在盛唐,有唐楷之称!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的字体主要是楷书!

6、草书和行书1)草书:始于汉初,有:章草、今草、狂草。狂草亦称大草,是草书中最放纵的一种,代表人物:张旭《古诗四贴》 怀素《自叙贴》

2)行书:东晋:王羲之:书圣。

三、汉字的标准化合规范化

汉语言文学知识 篇2

一、树立基于职业能力生成的教学理念

首先, 由于导游专业职业导向性强, 教学核心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因此, 汉语言文学知识课程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导游语言能力, 细化分解导游语言的知识构成, 突出强化其导游词编写和创新能力, 提升语言表达水平和组织能力;第二, 强化课堂的自主、分析与创新氛围。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 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针对语言学习的特殊性, 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强化共同分析, 在分析之中理解知识, 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古诗词楹联、旅游文学、导游词写作等相关知识。导游语言不仅需要职业化, 更为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动, 发挥其个性化、多彩性的魅力, 通过创新驱动学生编写和讲解导游词, 达到语言通畅、措辞合理, 形象生动、风趣活泼, 言语文雅, 合乎礼仪的要求, 并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的教学策略

第一, 多维度划分导游语言知识的分析视角。如在交际方式上, 有书面、影像、现场、录音交际等, 不同方式需要不同的语言特色。例如“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 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属于典型的书面导游词。“朋友们, 您到过唐海湿地吗?您了解唐海湿地吗?当湿地走进咱们的视野, 我们会惊奇地发现, 这里不仅拥有神秘的沼泽, 珍惜的动植物, 还拥有特殊的生态系统, 负氧离子极为丰富, 怪不得会被誉为‘地球之肺’呢”。这属于典型的现场导游语言;在导游与游客交际的语言情境上, 因人、景、时的不同而自然相异。例如, 在游览初期导游语言多平铺直叙, 多用单句。后期增加讲解深度, 巧妙设计修辞等;在语言的幽默表达上, 要避免取笑他人、不合时宜的情况出现, 通过把握时机恰当地融洽关系、调节情绪、摆脱困境和寓教于乐。导游语言的语音调谐、词语选择与锤炼、句式的选择与设计、语言表达的手法、语体和语言风格的选用等方面都是导游语言能力培养需要关注的视角。

第二, 模块化分解导游语言知识的授课内容。导游语言涉及语言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 需要有良好的汉语驾驭能力, 掌握好语音、汉字、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同时, 对楹联、诗歌散文、名人游记、旅游文学著作等也能够进行赏析和评介。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包括横向模块与纵向模块两大内容, 横向模块包括理论讲解模块和讲解实训模块。课程在理论讲解的同时, 通过情景化模拟、师生共同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纵向模块是不同的专项学习环节:一是现代汉语和方言板块, 包括现代民族共同语言和方言的概述等。二是普通话语音知识板块, 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语音、拼音、音变、朗读技巧等基础知识。三是汉字板块, 对汉字的起源、特点、演变以及正确使用进行讲解。四是现代汉语词汇板块, 主要包括词语的构成、意义、熟语、语义的辨析和色彩等。五是现代汉语语法板块, 加强学生对单句、复句、句群和常见语法错误等的理解。六是汉语修辞板块, 词语的锤炼、句式的调整和辞格的运用为主要内容。七是汉语的表达板块, 主要是对包括口头表达的辅助手段、交际和讲解语言艺术在内的口头语言表达以及包括写作知识在内书面语言表达进行学习。八是古汉语与旅游文学板块, 主要包括古代旅游诗歌的特征与鉴赏、游记的欣赏、楹联和碑铭以及摩崖石刻的分类与书写风格和特点等。

第三, 互动式开展导游语言的师生共同分析。导游语言不仅要准确、清晰还要融入技巧、激发游兴。不同表达往往有不同效果。导游语言很难说有标准选择, 师生互动式的共同分析使师生思想彼此碰撞, 开展探讨式课堂讨论,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不同的表达中进行甄选, 认识效果差异, 正确理解和掌握表达技巧。例如为了训练将表达对象与所处语言环境统一, 教师选择杭州岳飞墓为导游词讲解设计案例, 教师和学生首先对个人的理解和想法进行讲解, 在师生的共同的分析中, 探讨不同表达的优缺点, 从而形成共识。该案例中教师通过引导性的分析, 使学生认识到导游语言适应语言环境的必要性。导游讲解中既要传递岳飞精忠报国的正气, 又要将南宋封建统治者的昏庸、偏安一隅以及秦桧等奸臣的阴暗卑鄙予以表现, 以导游语言展现历史人物, 感染游人。通过诸如此类的师生共同分析, 使学生掌握语气衔接、词语搭配和语义表达等技术要点。

第四, 情景化模拟导游语言讲解的实践场景。课前, 教师布置准备工作。课中,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将学生进行角色分组, 针对设定的情形展开模拟教学, 如在见面寒暄语运用上, 可以设定导游在景区门口与旅游团初次见面的情景, 强化学生对得体寒暄的理解和把握;在答问语言的运用上, 可以针游客经常提及的关于游览时间、游览项目等各类问题, 训练根据不同情况运用恰当语言做答;在安慰语言的运用上, 设定游客身体不适、财务丢失、朋友失散等场景, 学生采用恰当的安慰语言来缓解游客的烦恼;在道歉语言的运用上, 设定导游、旅行社等服务缺失的特定情形, 锻炼学生通过语言巧妙说明情况。教师针对模拟情况做出评价, 使学生了解不足之处, 并引导出关键的总结性要点。在情景模拟训练中, 既利用课堂教学设施开展模拟讲解、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等活动, 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影视传媒、图书报刊、技能小组赛、报告会、辩论会、实训基地等课外辅助资源。另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情景, 例如生活中的俗语、新词、网络流行语等就可以成为导游语言讲解中用到的素材。

摘要:导游语言能力是导游服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中应树立以职业能力生成为导向, 以学生自主、师生分析和创新驱动为综合手段的教学理念,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导游语言能力。

关键词:导游,汉语言文学,理念与策略

参考文献

[1]蔡伟, 方蓉.“新语文教学”辩证[J].语文建设, 2010 (10) :31-33.

汉语言文学浅谈 篇3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真善美 修养

鲜明的语言,往往也是生动的语言,但生动性在词章技巧方面还要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它要求语言要新鲜活泼,感情洋溢,有说服力、感染力。语言的生动性是语言形象化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它应贯穿全部文学作品。

使语言生动活泼的手段很多,如精心锤炼词语、巧妙安排句式、广泛运用意境描绘的方法等。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

汉语言学是一门复杂而又极为重要的学科。语言在社会现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列宁曾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毋庸质疑,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可见,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

1、语言性。

语言类是个集合总称,它包括语言学,文字学等。汉语言文学专业,关于语言类的专业课比较多,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字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和《训诂学》等,其所涉及的种类也比较多层面也比较多。不仅有现代汉语的层面,也有古代汉语的层面。在语言性的延展上,又包括文字学以及文字训诂学。所以总的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其语言性比较强的。

2、文学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一语言性的基础上,而又延展到文学性上,尤以中国文学较为侧重。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文学类的专业课占其总的课程一半以上,光古代文学这一块就包括两门课程,又有现当代文学,以及和文学相关的文学史,课程繁多,深浅不一,要求所学者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主要文学类课程有《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现代文学作品选》,《当代文学作品选》以及相关的文学史,不过一般情况下,一般高等院校是不开设“当代文学史的”,这是中国类的文学课程,还有外国类的文学课程《外国文学作品选》以及《外国文学史》,可见汉语言专业的文学类课程相当多的,而且都是需要着重掌握的。所以总的意义上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性事占其总性质大多数,是最重要的性质。

3、文学教育性。

基于其文学性的基础上,有延展到文学教育性上。汉语言文学专业,其文学教育性,当是其第二大性质。所包括的专业课,不仅应用性强,而且指导教育性也很强。文学教育性的最主要体现是其自身的深刻性,理论性以及研究性。从其相关专业课程安排就可以知晓:《美学》,《写作学》,《文学概论》,这三门课程,以《写作学》的应用性最强,其它两门则以理论和深刻性为代表。这三门课程的文学教育性是其本质的特征,也是汉语言专业学习的关键,也是在总体上给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性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帮助。文学教育性,在本质上揭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内在规律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深刻的性质。

二、汉语言文学与修养

修养是人的内在气质,也是外在行为表现,修养有高低之分,也有好坏之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也就有不同的修养。有的人见义勇为,有的袖手旁观,有的好逸恶劳,有的勤劳肯干,这就说明了修养的有不同性质,有不同的表现。各式各样的修养,在总的要求上,却有一个质的规约,那就是向真,善,美方向发展。这正好和文学的追求一样,文学的追求,客观上来说,也就本质上人的修养的追求。

(1)汉语言文学能够提高人的修养

文学,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天地,只要进入到文学的世界,你就会被其所有美好的东西所包裹。对于人的修养,文学则能提高人的修养。修养,首先就是“修”,有什么样的“修”,就有什么样的“养”。人的后天模仿性很强,不管是对好的事物还是坏的事物,人区分好坏的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后天的道德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说,修养的好坏,与其修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这个道理。

(2)汉语言文学能够修正人的修养

人的修养是各有特色的,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文学对于好的一面,可以使其更加坚固的存在,对于坏的一面,则能细致的修正。文学,因其内在规律的性的存在,对人发之以感染力,让人陷入情知理的思考,以反思自己的行为。人对情知理的思考,是一个久远的课题,其历史源远流长。而文学正好对这个课题进行了很好的解释和规定,在高的层次上,对人的情知理进行合理合情的概说,在这个基础上对人的修养不好的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修正作用。

(3)汉语言文学能够指导人的修养

修养是后天的修为,其需要对一定的物质形态进行模仿,而文学则能很好的指导人的“模仿”。修养的模仿,可以是现实的行为方式,也可以是虚拟的行为方式。对于现实的行为方式,其总是存在着一定的瑕疵,世上没有圣人,圣人这个名词只是给圣人取的客观名字而已,其实也是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在此基础上,人模仿的行为方式,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偏差。

汉语言文学知识 篇4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毕业生还应符合以下规格要求:

1.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语言文字观点和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协作能力以及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

2.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并能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在将新知识引入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富有开创精神。

3.了解本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具有相关学科素养。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普查、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逐步学会在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前提下,开辟新的领域。

4.熟悉教育法规,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5.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英语达到四级标准;能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达到规定的等级。

6.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7.具有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和自我发展的潜在能力。经过较短时间的学习、培训或实践,基本能适应职业岗位和社会角色转换的需要。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熟练掌握系统、全面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好的汉语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媒体宣传部门、司法部门、社会团体以及社区需要的优秀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掌握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端正务实的学风;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较好的汉语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具有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运用一门外语;具备进一步专业深造的理论素养、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必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西方文学、东方文学、法制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法律语言、文艺理论、艺术美学。

主要选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当代文学现象研究、作家作品专论、影视文学研究、戏曲文学原理、文学创作与实践、现代西方文学流派、现代西方文学理论与思潮、文学评论、应用语言学、汉语语法研究、法律语言研究、法制文学研究、文学与法律、修辞学、大众文化等。专业特色:本专业在注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基础上,侧重于文学与法学、语言学与法学交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具有其独创性和开创性,并具有极大的提

高拓展研究层次的空间。主要培养从事普法文化工作的创作人员以及各大媒体、报刊、文化传媒机构等所亟需的具有法学知识背景的编采人员;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司法机构、社会团体以及社区培养兼具文学和法律素养的高级工作人员;为高校、科研单位等培养从事理论工作的研究人员与教育工作者。

就业方向: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是设立此专业的就业保障。目前,文化事业及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传媒机构、社会团体等均可从事各项工作,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汉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6.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汉语史、语言学史学等。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荐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本人简历,请允许我做自我介绍。

心海飞狐,乃郑州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将于2005年6月毕业。几年大学,匆匆而逝。刚入校门的我意气风发,激昂文字,指点江山,回想起来宛若昨日。如今要与学生时代作别,每想及就业,便难以自持,心中生出颇多感慨。自知才疏学浅,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决非易事,但向以“乐天派”自耀的我怎甘就此认输,遂做毛遂自荐。在校期间自甘寂寞,潜伏浩瀚之学海,追索学业之精湛,上下求索以实现理想抱负。通过不断的学习,我在专业知识及个人能力等方面都获益匪浅。积极投稿,参加自考,制作网页,在学习中养成了严谨、务实的作风,在思辩中求严密,于理性中求自身之成熟。求知之余积极加入学生社团,多次主持、参加文艺演出,进行社会实践,使自己有了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十年寒窗,已欠父母太多太多,报恩之切,自立之须,我当早日走向社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和大量的社会工作,形成了我冷静自信的性格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勇气,这将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望。由此,我有理由相信,除了专业,我还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毕业之后我愿从事秘书文员,新闻采写,报纸编辑,网页制作,平面设计,教师等工作。虽然我可能并不具备足够的工作经验,但只要给我机会,相信能够很快掌握相关技能,胜任这些工作,在您领导的这个精诚团结、锐意进取的集体中竭尽全力,风雨同舟,共铸辉煌。再次感谢您的阅读,如需材料及进一步了解请与我校或与我本人联系。愿意接受您的面试!

最后,祝贵单位事业兴旺发达。

切盼佳音!

此致

敬礼!

自我简介

韦春雪,女,中共预备党员,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广西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普通话流利标准,硬笔字和粉笔字规范美观。学习成绩优秀,曾多次获得一等二等奖学金。广泛涉猎文学、美学、历史等名著书籍,有很好的文学鉴赏能力,经常阅读专业期刊,汲取精华。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并能服务于教学。写作能力突出,能熟练撰写活动计划、方案、总结和报告等,曾多次在各种征文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奖。工作能力突出,担任文学院09级大学生助理班主任和班级学习委员等主要学生干部,多次策划组织大型的活动,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社会实践经验丰富,曾多次参加广西师院文学院青年自愿者服务工作,担任南宁市十八中和广西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和负责人,担任2010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班主任。曾去崇左市龙州县第一中学参加广西师范学院为期两个月的顶岗实习支教工作,被实习学校评为优秀实习老师和优秀实习班主任。

诚信、执着、热情的我忠诚希望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献出一份自己的光与热。

自 荐 书

尊敬的领导: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垂阅我的自荐书。我叫韦春雪,是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届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是我从小的理想,从踏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我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准备着。2010年10月到12月我去龙州县第一中学参加广西师范学院为期两个月的顶岗实习支教工作,获得优秀实习老师和优秀实习班主任的称号。

一、树立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

我在大一时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被评为“党校学习积极分子”,现在已经光荣入党。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大局意识。自觉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时刻关注党的教育政策,树立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决心将自己的青春奉献在西部地区的三尺讲台。

二、提升从事教师职业的技能与素养

我注重提升自己从事中学语文教师职业的各项技能与素养。学习上,成绩优秀,专业基础牢固,多次获得一等二等奖学金,2010年4月荣获“全国高等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普通话标准,第一次考试就通过全国普通话二级甲等考试,语言表达能力强;书写能力好,曾获得学院“三字一画”粉笔字拉力赛三等奖;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经常阅读语文教育专业期刊,了解教育教学研究的动态。工作上,曾任广西师范学院附属学校的校外辅导团负责人、南宁市十八中的校外辅导员,获得了“优秀辅导员”称号;长期担任文学院09级助理班主任和学习委员等主要学生干部,曾担任“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班主任。担任策划和组织过大型活动,组织

大学生志愿者去敬老院和福利院等地方搞活动,具备了较强组织及协调能力,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三、培育突出的鉴赏能力与写作能力

我立志成为学生的“读写”楷模,广泛涉猎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及历史、人文、美学等著作,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经常练笔,并在学院文学网站和学科论文集发表了多篇文章,2010年4月荣获“广西师范学院心协举办的征文比赛”一等奖,2009年6月在广西师范学院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征文比赛中荣获二等奖,2008年12月在广西师范学院“往昔今日”迎校庆主题征稿比赛中荣获优秀奖,2008年12月在广西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学习成果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古有毛遂自荐,今有伯乐点将。愿借您伯乐慧眼,始我千里之行。如果有百分之一的机会,我将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我定会以饱满的精神面貌与持之以恒的态度完成任务,诚挚地向您推荐我自己,盼望能成为教学杏坛的一名新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献上我的一片赤诚。诚盼您的佳音!恭祝您幸福安康,工作顺利!

自荐人:

二 ○ 一 ○年 十二月

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中国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汉语史、语言学史学等课程。

通过学习,本人系统掌握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谙透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能成为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汉语言文学 篇5

主要文学类课程有《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现代文学作品选》,《当代文学作品选》以及相关的文学史,不过一般情况下,一般高等院校是不开设“当代文学史的”,这是中国类的文学课程,还有外国类的文学课程《外国文学作品选》以及《外国文学史》,可见汉语言专业的文学类课程相当多的,而且都是需要着重掌握的。

所以总的意义上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性事占其总性质大多数,是最重要的性质。

3、文学教育性。

基于其文学性的基础上,有延展到文学教育性上。

汉语言文学专业,其文学教育性,当是其第二大性质。

所包括的专业课,不仅应用性强,而且指导教育性也很强。

文学教育性的最主要体现是其自身的深刻性,理论性以及研究性。

从其相关专业课程安排就可以知晓:《美学》,《写作学》,《文学概论》,这三门课程,以《写作学》的应用性最强,其它两门则以理论和深刻性为代表。

这三门课程的文学教育性是其本质的特征,也是汉语言专业学习的关键,也是在总体上给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性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帮助。

文学教育性,在本质上揭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内在规律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深刻的性质。

二、汉语言文学与修养

修养是人的内在气质,也是外在行为表现,修养有高低之分,也有好坏之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也就有不同的修养。

有的人见义勇为,有的袖手旁观,有的好逸恶劳,有的勤劳肯干,这就说明了修养的有不同性质,有不同的表现。

各式各样的修养,在总的要求上,却有一个质的规约,那就是向真,善,美方向发展。

这正好和文学的追求一样,文学的追求,客观上来说,也就本质上人的修养的追求。

(1)汉语言文学能够提高人的修养

文学,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天地,只要进入到文学的世界,你就会被其所有美好的东西所包裹。

对于人的修养,文学则能提高人的修养。

修养,首先就是“修”,有什么样的“修”,就有什么样的“养”。

人的后天模仿性很强,不管是对好的事物还是坏的事物,人区分好坏的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后天的道德基础上形成的。

也就是说,修养的好坏,与其修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就是这个道理。

(2)汉语言文学能够修正人的修养

人的修养是各有特色的,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

文学对于好的一面,可以使其更加坚固的存在,对于坏的一面,则能细致的修正。

文学,因其内在规律的性的存在,对人发之以感染力,让人陷入情知理的思考,以反思自己的行为。

人对情知理的思考,是一个久远的课题,其历史源远流长。

而文学正好对这个课题进行了很好的解释和规定,在高的层次上,对人的情知理进行合理合情的概说,在这个基础上对人的修养不好的一方面。

起到了很好的修正作用。

汉语言文学试题 篇6

2002年7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1.本学期我们学习过的两首上古劳动诗歌是:《吴越春秋》所载的《 》和《礼记·郊特牲》记载的传为伊耆氏时代的《 》。

2.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可分为两大类,即 散文和 散文。3.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是长篇抒情诗《 》,组诗《 》、《 》和长诗《天问》等。

4.汉初,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是《过秦论》的作者 和《论贵粟疏》的作者。5.汉代历史散文的代表作家是《史记》的作者 和《汉书》的作者。6.曹魏正始时期的两位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 和。

7.《咏史》八首的作者是,《游仙诗》十四首的作者是,《拟咏怀》二十七首的作者是。

8.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怪异、佛法灵异的 小说,一类是记述人物的轶闻琐事、言谈举止的 小说。

9.先秦至南北朝两位最伟大的诗人是先秦时代的 和晋代的。10.本学期我们学习过其作品的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现存的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文总集是《 》。

11.我们学习过的三次民间诗歌创作高潮是先秦的《 》民歌,汉代的 民间歌辞和南北朝 民歌。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5分;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1.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

A.人对自然的模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

C.人类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 D.人类的游戏 2.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诗经》就是()。A.《鲁诗》 B.《齐诗》 C.《韩诗》 D.《毛诗》

3.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A.《汉书》 B.《史记》 C.《春秋》 D.《战国策》

4.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由文人创作的七言诗是()。A.曹植的《美女篇》 B.枚乘的《七发》

C.曹丕的《燕歌行》其一 D.王荣的《七哀》诗其一

5.被杜甫称赞其诗作“凌云健笔意纵横”,“暮年诗赋动江关”的南北朝诗人是()。A.谢灵运 B.谢跳

C.庾信 D.江淹

三、多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5分;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1.下列作品中,不是屈原创作的作品是()。A.《九辩》 B.《招隐士》 C.《七发》 D.《九怀》 E.《七谏》

2.下列历史著作中,属于纪传体的有()。A.《左传》 B.《战国策》 C.《国语》 D.《史记》 E.《汉书》

3.《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是写()。

A.劳动者的苦难及其反抗 B.游于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 C.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 D.统治者的歌舞田猎生活 E.求官不遂、仕途失意的苦闷和悲哀

4.南北朝时期,新体诗创作成就较高的诗人有()。A.谢朓 B.陶渊明 C.何逊 D.阴铿 E.谢灵运

5.对汉赋的形成有影响的因素是()。

A.荀子的《赋篇》 B.战国后期纵横家的散文 C.屈宋等人的楚辞体作品 D.《诗经》的民歌体

E.远古歌谣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每小题不要超过200字)1.先秦诸子散文

2.楚辞

五、默写(5分)默写《诗经·魏风·十亩之间》

六、简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每小题不要超过300字,不要求展开论述)1.简析《诗经·魏风·十亩之间》的思想内容。2.左思《咏史》八首其二中的“涧底松”、“山上苗”各比喻什么?本诗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什么不合理的现象? 附原诗: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胃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七、论述(每小题15分,共30分;每小题不要超过500字)1.试说明司马迁的家世和生平对他写作《史记》有何影响。

2.曹植在诗的艺术上有什么独创性?

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1.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不要求与本答案字句相同,言之有理有据即可得分; 2.其他题学生回答与本答案不同而又确有根据的,不扣分; 3.限制字数题,学生回答超过字数,不扣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1.弹歌 蜡辞

2.诸子(论说)历史 3.离骚 九歌 九章 4.贾谊 晁错 5.司马迁 班固 6.阮籍 嵇康

7.左思 郭璞 庾信 8.志怪 志人 9.屈原 陶渊明 10.诗经 文选

11.诗经 乐府 乐府

说明:1.有的小题答案不能颠倒,颠倒算错,不得分; 2.出现错别字,本空算错,不得分。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5分)1.B 2.D 3.A 4.C 5.C

三、多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5分;多选、错选、漏选,该题均不得分)1.ABCDE 2.DE 3.BE 4.ACD 5.ABC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时期的散文,概括地说,可以分为两大类: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1分)。诸子散文主要是以议论、说理为主来阐释作者的主张和见解,诸子散文又称论说散文(3分)。诸子散文的主要代表作有《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1分)。

2.楚辞 “楚辞”按其本义来说,是楚地的歌辞的意思,它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2分),楚辞是由屈原在吸取楚地民间文学——“楚声”、“楚歌”和民间“巫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2分),它“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楚地地方特色,故称为“楚辞”。(1分)

五、默写(5分)诗经·魏风·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1分),行与子还兮(1分)!

十亩之外兮(1分),桑者泄泄兮(1分),行与子逝兮(1分)!

说明:出现错别字,该句算错,不得分。

六、简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1.这是一首采桑女子们在劳动中所唱的欢乐的歌(2分)。它描写在桑林里,采桑女们劳动结束了,她们互相招呼,相约结伴而行,一路归去(4分)。前章(前三句)写她们停止了劳动,呼伴一起还家(2分);后章(后三句)写她们已走出桑林,渐渐地远去(2分)。

2.本诗中的“涧底松”比喻沉沦下僚的寒门知识分子(2分);“山上苗”比喻占据高位的世族人士(2分)。本诗通过“涧底松”、“山上苗”由于地势不同而境遇迥异的比喻,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不合理现象,批判了世族门阀制度(6分)。

说明:1.本大题答出要点即可得分;

2.本大题每两个错别字扣1分,本大题错别字扣分不超过2分。

七、论述(每小题15分,共30分)1.答题要点:

司马迁的家世、生平中,有三点与他写作《史记》有重要关系。

(一)家世和家庭。司马迁先代“世典周史”,都是周代的史官。父亲司马谈曾做过汉武帝的太史令,学识渊博,学术造诣很深,具有批判精神。司马谈欲作史书而未能如愿,临终嘱托司马迁完成遗愿。这影响了司马迁勇于批判的学术精神和完成史书写作的志向(5分)。

(二)青、中年时代的漫游。司马迁有三次较大的出游,足迹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他广泛地访问遗闻旧事,考察社会状况和风土人情,了解各地经济和物产情况。这使他扩大了视野,增益了知识,收集了历史故事和文物史料,对他的进步社会观和历史观的形成以及丰富《史记》一书的内容都有重大影响(5分)。(三)遭李陵之祸。正当司马迁专心著述《史记》时,发生了李陵出击匈奴,被俘投降的事件。司马迁为李陵辩解。汉武帝怒而把他下狱,受宫刑。这对他影响很大。一方面他对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性和上层社会的世态炎凉有了痛苦、深切的感受;一方面他为了雪清耻辱,更加发愤著书,以十分刚毅的精神完成了《史记》的写作(5分)o(参阅修订本《中国文学史纲要》一第280页一283页)2.答案要点:

(一)他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人,他的五言诗脱胎于汉乐府,但在学习汉乐府时又有。很大的创造与发展。首先是有了鲜明的个性,用乐府形式抒写自己的感情,使乐府由叙事为主转为以抒情为主。从《美女篇》与《陌上桑》的比较中可以看出„„(5分)。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探讨 篇7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教学探讨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很难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专业, 如工程、建筑、医学、会计等一样获得准确的职业定位, 更是很难直接和应用型人才挂钩。它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 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载体, 担当着传承与提升全民语言与文化素质的重任。其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 而核心内容则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 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 乃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与社会责任感。为此,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在于: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人的工作的,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不体现在应用性, 而是体现在对社会观念与精神取向的影响上;不注意直接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 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等。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大, 教学实用主义成为了教学的主要目标,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而言, 也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 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之上, 积极和社会接轨。

二、用实用性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给出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为教师、各类编辑职务、文秘、文案策划人员等。但事实上, 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新闻出版、企业公司等单位, 还有少数人涉足律师、房地产、金融外贸等新兴行业。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宽的职业适应性, 但同时, 由于相关行业存在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专业的毕业生, 造成了对他们较大的冲击力。从现实意义来看, 从实用性的角度指导教学应注意:

(1) 优化课程, 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包含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 有必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对课程进行优化:精简课程内容, 每门课都要根据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结构的分析来设计教学内容, 强化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按照学科发展的当下高度来考虑学科基础, 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整合各课程之间的内容, 避免内容交叉重复, 如写作学和文学概论中的文体学知识。

(2) 强化课程应用性, 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

以就业的观点指导教学改革, 就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即现代“读”、“写”、“说”这三个方面的能力, 必须加以强化。该专业的实用性教学应体现在五个方面:古今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 现代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能力, 信息调研能力等。学校和教师必须精心设置课程体系, 安排教学内容, 形成本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块, 通过系统的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 以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够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 获得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应用能力, 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三、用创新的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创新包括教学内容创新, 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思维创新等。本文强调:

(1) 突破专业限制, 进行教学内容创新

该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较广, 但往往不精, 竞争力上不如其他专业学生。鉴于该专业的特殊性, 教学过程中不必过分拘泥于语言与文学本身, 而可以结合汉语言文学的历史发展与就业现状, 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很多新专业如新闻、广告、文秘, 甚至公共管理基本上都是从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发展而来的。因此, 在保证专业根基扎实的前提下, 应打破人为设定的专业界限, 以便更大限度地发挥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如教育与教学、新闻传播、文秘与公关、社区文化管理、广告文案等等都可以设计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模块, 学生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获得动手能力和从业能力。

(2) 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该专业有极强的文化特征, 其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的感情, 对东方文化的亲合及从中汲取创新精神动力, 并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因此汉语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首先, 教师应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 思想上要勇于开拓, 力求提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路, 行为上善于探索, 潜心实验, 不断总结和不断进取。在教学中不能满足做文化的传声筒, 要适当的通过文化评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 并对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思考, 如博客, 新媒体等多种文化传播方式都可以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其次要勤于思敏于行, 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以其丰富的知识做背景, 在教学中不断抛出新观点, 给学生以震撼, 激励他们也去发现、思考、创新。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必须在不讷于言的同时, 还要敏于行。沉默寡言不是该专业的个性, 只有言行结合, 才能让学生让自己更自信, 更有思考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2008, (11) :204-205。

[2]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中国电力教育》, 2008, (9) :74-76。

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探析 篇8

【关键词】汉语言 教学 素质教育

一、 汉语言应用的存在问题与弊端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为大众化教育之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于多样化、复杂化、时代化,特别要求具有实践工作的人才。在传统学科中心化的专业结构设置,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系列的理论教学和专业结构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多以教师当面授课为主,且讲授的内容大部分以考试内容为主。形成了教师上课写板书,学生记笔记、临考突击等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势必导致培养能坐而论道,不能培养出起而行的人才。在此种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利用在社会生生存和发展,难以较快的融入社会中去。

作为兴办较长的专业,在很长一段时间,汉语言都被认为是培养作家、语言学家及文艺家的摇篮。但是目前社会对作家、文学家的需求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限度,已经能够满足目前大众的需求。我们大学就必须对汉语言的培养提出新的模式,以便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尝试着转变,使其适应社会的要求,很多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等专业,来应对现状。

二、提升汉语言应用性的现实意义及可行性

首先,汉语言的应用性要满足应用性素质教育的本质需要。目前全国的高校都已经执行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对学生素质方面的培养,而加强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就是将学科中的内容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语言文学专业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推动性的作用;其次,汉语言文学科的应用性的提高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在人才的基本素质中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最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提高学科本质的发展规律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以汉语言研究为主要对象,由于汉语言本身具有较高的实用力,这就决定了它的广泛应用的特点。

从笔者来看,汉语言应用的提高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加具有可操作性。马克思主义指出,科学的理论是指实践的科学武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提高具有雄厚的理论支持。另外,汉语言应用性提高具有较为优厚的实现条件。汉语言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值得考研的理论基础。

三、 汉语言应用性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延续与继承具有优势的传统教学

现代教学是传统教学的延续,建立一套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思维,而是要基于原来的进行再整合及优化,使其适合实际要求,使思维方式互补与交流,融合。促成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化。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基础是整体性思维为,符合了现代系统整体的要求。现代教育系统应该是对系统要素充分分析的综合体,真正的学科综合。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吸取和继承传统的整体思想内涵,并克服其模糊性、封建性等不利因素,可以更好地提高我们现代的教育理念和系统。

(二) 教师开拓视野及加强社会性题材教育

我们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年代,众多思想及知识不断地涌入而来,作为高校教师而言,不能仅仅抱着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讲义不放。他们必须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外面的需要及信息。我们要以参与者和改革者的身份去参与到教学的改革和变化,通过眼看、耳听、触摸等感觉器官其感受时代的变化与新鲜的血液。对社会的变化及时代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味蕾,时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向,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不脱离生活,不脱离时代。不要让我们所授的课程远远落后于时代,高校教师要更多地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教师的加工,让学生接受较为先进的观念,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合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三)加强改革学科建设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应加强汉语言的学科建设及学制建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扩大教学科目,注重汉语言的实践能力和社会发展的相关要求,通过对课程的设置完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选定方式,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他们运用汉语言的实际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四)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汉语言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掌握知识能力,分析事物能力,认知能力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要在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比如学生的写作能力、听说能力、阅读能力等方面,加强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另外还要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加强,能够使其掌握发音、变调、儿音等方面的能力,可以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流利的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在应用文写作方面也要加强其训练,可以掌握不同形式的应用文的写作,在所行的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无错别字。

总之,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要求还有很多不足与改进之处,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及时更新信息,做好探索与创新。要根据时代的要求与发展,培养出来适合时代需要的人才,让我们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近期的本科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2(1).

[2]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中文系为例[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8(2).

汉语言文学论文 篇9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综合型人才;汉语言

文学专业是由中文学专业演变过来,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能够塑造学生高尚的精神品质与人文情怀,从而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团队协作意识和调节能力。其次,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和鉴赏以及写作运用,让学生拥有了良好的问题分析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这些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都为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奠定了基础。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历史悠久

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从成立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当前,在我国各所著名高校、师范学院以及文科类学校都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主要课程包括现代汉语、中国文化概论、文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写作等。通过近百年的教育体制改革和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课程基本已经趋于成熟和稳定,是高校所有专业中最具有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的专业之一,也是我国民族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魅力,充分挖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潜藏价值,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经济、文化以及科研的发展和创新。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为主要目标无论是现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还是以前的中文学专业,都是以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为主要目标,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诗人、作家以及文学爱好者。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社会需求导向,许多高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上又开设了文秘学和传播学等相关专业,文秘学包括经贸文秘、医学文秘等,传播学也分为广播影视文艺学、汉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播等,这些课程的开设都是将汉语言与其他应用性学科互相交叉、互相融合,既加强应用性学科的文化素养,又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社会应用价值,培养能力与文化兼备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性比较薄弱

汉语言文学专业更加注重文学知识的积累,以及情感体验分析和运用,其主要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口语以及书面表达能力,发掘学生的真、善、美,继承和发扬民族的精神品质和崇高追求。所以,相对而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性比较薄弱,而且更多的是运用在文学写作上,这些思维层面上的情感体验和精神追求,没有与实践相结合,就显得“假、大、空”,更是被人们贬之为“无病呻吟”,其主要原因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应用性较差,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们综合能力的要求。

二、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教学体制

首先,在各高校中要加强汉语言文化专业应用性的理念建设,让学生和教师都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完善自身综合能力,在培养文化素养的同时提高汉语言文化的实用性;其次,要加强汉语言文化专业的师资力量,虽然我国汉语言文化专业经过了百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拥有丰厚的师资力量,可是社会始终在进步,教师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完善中,所以汉语言文化专业还要融入新鲜的血液,为该专业带来蓬勃发展的朝气,为该专业的实用性价值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最后,在汉语言文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也要进行合理安排,要文化修养和实际应用并重,大力的拓展应用性语言课程,例如商务文化、国际文化、职场文化等。

(二)改善教学方式

汉语言文化专业教学不能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更应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更加丰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要融入新的教学理念,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电子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

(三)改变学生评价体系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评价体系一般都是由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以及期末检测组成,主要是由卷面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学习优劣和综合素质,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因此,学生的评价体系,除了书面成绩,还要结合行为方式、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灵活运用能力等综合进行评判,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汉语言文化专业的应用性。

三、结语

汉语言文学小论文 篇10

作为历史久远的传统类专业之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早在“五四”时期便已确立其基本内涵,而其专业中的课程系统组成是在20世纪中叶左右,在借鉴前苏联模式的基础上确定的。在时代的限制下,汉语言文学的人才培育方式发展为知识性的,其能力培育仅仅是知识传播下的衍生品,能力本质并不是其目的。如今社会迫切需要专业性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专业人员对于汉语言文学类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展现自身能力及才华的主要方式就是写作,这也是社会各界对此类专业毕业生的最基础性的要求。从当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状况来看,他们的主要工作类型有:语文教育、文化宣传推广、新闻类工作、秘书、行政管理等,这些工作都要求相关从事人员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时期要进行语言及文学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同时还要进行文学气质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审美观念与创新思想的培育,这都是为毕业生踏上社会赢得欢迎所做的备战工作。所以,要从当前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所要具备的能力培育出发,针对其课程系统与培育方式进行相关的改进以及结构性的调整,整体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以此形成自身特有优势,不仅顺应实际需求,同时也是顺应时势潮流。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具有的教育特色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的职业定位是比较模糊的,它不像建筑工程学、会计学以及医学类专业那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因此难以与应用型直接相提并论。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的人文类学科,不仅承载展现人文精神风貌的重任,还承载着发扬和提高全民整体语言文化素质的重任。它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外优秀文化及其遗产的学习与传承,其核心内容是关心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意义与价值,即对人类、国家、民族、集体、个人与自身的一种认知和社会责任。因此,其专业教育的特色在于其培育出的毕业生主要就职于人事的相关工作,对专业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比较重视;教育非直接体现于应用方面,而是从对社会人文观念及精神文明择取的影响上加以体现;不注重直接创造出的、可以进行计算的经济收益,而是注重对无法以数值计算的社会收益的创造,等等。目前,在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的情况下,教育的实用性逐渐成为教育的追求目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来讲,进行适当变革是很有必要的,在坚持传统的同时,积极与社会需要接轨。

二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比普修课课程安排,专修课的上课时间明显太少,导致对专业的深度学习出现不足;其次,教育教学方式中存有的问题,实践类课程安排较少,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强。

考核体制与考核形式方面的问题。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研究及掌握不足,但是都能够顺利获得相关学分以及通过最终毕业考核,这其实是对专业考核体制与专业考核形式存在缺陷的一种展现。例如:部分试卷考核的只是一些简单的专业概念,等等。同时,试卷决定课程最终成功的观念使得学生们只关心考试的最终结果,而忽略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热爱程度不足的问题。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认知不足,缺少对优秀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光荣感及使命感,同时自身专业素养还有待提升。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可采取的措施

1专业教学借助实用性理念来指导

在《中国大学生》这本杂志中,该专业的就业方向被描述为各类的编辑职务、教师、文案策划工作人员以及文秘等。然而,现实中,这个领域的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多为新闻出版社、政府工作机关、企业公司以及科研机构,还有部分人从事了新兴的产业,诸如房地产、律师、金融外贸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的就业面是非常广泛的,但是此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往往面临着有关专业的竞争压力,比如像新闻、公共管理、广告、文秘等专业。

2优化课程,增加学生专业知识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量多且杂,包含了诸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以及现当代文学等十几门课程,为了使汉语言专业具有更好的竞争力,我们应当从三方面对课程进行优化:(1)课程内容精简化,要随着本领域的发展步伐,将最新的知识体系以及分析方法注入每门课程中。(2)核心内容凸显化,每门课程的结构都必须优化,学科基础的建立应根据此学科当前的发展来确定。(3)课程内容体系突出化,将各课程中的内容进行整合,使交叉重复现象最大限度地消除。

汉语言教学小论文

汉语言本科班;阿依努尔。阿卜力克木学号;

上一篇: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详解 课后练习下一篇:区科技局召开6月份党员固定活动日活动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