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质量监管措施(共11篇)
服务质量监管措施 篇1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认真落实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推进措施的通知
(农办质〔2011〕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畜牧、兽医、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水产局):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的部署,全面加快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进程,2011年7月23日,农业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快推进全国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所)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建设要求。尽快建设和完成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所)建设,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和任务。现将认真落实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推进措施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抓紧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与编办、人事、发改、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尽快成立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及时调度和督导本省(区、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农业、畜牧、兽医、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分设的省份,建议由省级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牵头,商畜牧兽医、渔业主管厅(局、办)共同研究制定本省(区、市)的建设推进落实方案,各自分工负责做好相关推进工作。
二、牢牢把握推进重点。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意见》提出的两步走思路,在2011年底前要集中力量完成“菜篮子”产品主产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任务,2012年底前要全面完成所有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任务。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所)建设,是新时期一项全新的重大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突出建设重点,优先完成好本省(区、市)“菜篮子”产品主产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所)的建设任务,并通过重点县的建设,推动所有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所)普遍健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要做出安排,予以大力支持和倾斜投入。
三、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研究本省(区、市)加快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尽快提出本省(区、市)具体的贯彻落实意见和推进实施方案,加强综合协调和业务指导,细化加快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所)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跟踪考核评价机制。
四、不断强化业务培训。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以法律法规宣贯、政策文件解读和建设业务指导为重点,加强对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主管负责人和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负责人的业务培训。2011年底前,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以“菜篮子”产品主产县为重点,组织开展2-3期培训班,分片区进行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业务培训。我部将对各省(区、市)开展的建设业务培训活动适当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五、尽快建立月度报告制度。从2011年10月开始,请各省级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牵头,会同畜牧、兽医、渔业主管厅(局、办),对本省(区、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所)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调度跟踪和统计报送,并请于每月10日前将本省(区、市)截止上个月底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进展情况报表(见附件)报送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为加强沟通联络,请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一名联络员专门负责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所)建设进展情况的跟踪统计和信息报送工作。附件:
省(区、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月度进展情况报表
一、全省(区、市)总体情况 乡镇数量
已建设完成的乡镇数(个)
建设完成率(%)
正在建设中的乡镇数(个)
在建率(%)
尚未建设的乡镇数(个)
注:建设完成率为建设完成的乡镇数占乡镇数量的比例;在建率为正在建设的乡镇数占乡镇数量的比例。
乡镇监管机构数量(个)
单独建设的(个)
单独建设所占比例(%)
与农业(畜牧、水产)技术推广和动植物疫病防控机构合并建设的(个)
合并建设所占比例(%)
其他方式建设的(个)
建设 完成的 正在 建设的合 计.
服务质量监管措施 篇2
1 何谓农机作业质量问题
所有农机具都有作业质量指标, 像联合收割机有损失率、割茬高度, 反转灭茬机有耕深、碎土率、平整度、植被覆盖率, 插秧机有插深、漏插率、取秧量等等, 如农机作业质量达不到指标要求, 势必造成矛盾和纠纷。我市每年都发生数起, 泰州市电视台也曾有相关报道。例如:收割机不按规定作业, 导致损失率大, 农忙时立足“抢”, 农民不在意, 未发现, 一旦发现, 却难以投诉;秋播时, 机手受利益驱动, 采用高挡作业, 导致耕深浅、土块大、不镇压, 影响小麦出苗率。以上这些问题, 如不认真分析和解决, 必将影响社会安定团结, 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 农机作业质量监管现状
所有进入市场的农机具必须持有省级以上农机主管部门颁发的农机推广许可证, 否则, 不得推广。也就是说, 现有推广机具, 只要按章操作, 其作业质量一定符合标准。推广机具进入作业市场后, 由谁来监管它的作业质量呢?目前, 从中央到地方尚无专门农机作业质量监管机构, 存在监管盲区, 发生纠纷和矛盾时, 一般由机手和农户自行协商解决, 情节严重的由村乃至乡镇协调处理。
3 农机作业质量监管的必要性
目前, 我国农机化已由初级阶段跨入中级阶段, 农民对农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农机作业质量问题将日益突出, 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监管势在必行。
1) 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监管是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的需要。农忙期间, 尤其是麦稻收获时期,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 利用联合收割机作业已成首选方式, 因此必须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监管, 将损失率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2) 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监管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是支撑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导力量, 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农机作业必须坚持标准化操作以适应农艺要求, 否则, 将导致事与愿违。因此, 在农机化新技术推广过程中, 必须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监管。
3) 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监管是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和谐社会, 如农机作业质量问题长期得不到重视和解决, 让矛盾和纠纷肆意发展, 这对构建和谐社会十分不利。因此, 必须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监管, 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4 农机作业质量如何监管
1) 加强机手培训。农机手是农机作业质量的责任人, 其职业道德和操作技能对作业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必须定期、不定期对机手进行职业道德和操作技能培训, 树立农机人的良好社会形象。
2) 加强巡查力度。农忙期间, 出动巡回车辆, 深入村组田头, 对农机作业质量进行督查。
3) 接受群众投诉。农忙期间, 向社会公布农机作业质量监管电话, 接受群众举报、投诉, 并及时查处。
5 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监管的关键措施
1) 成立农机作业质量监管专门机构。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监管是农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建议设立专门的农机作业质量监管机构, 明确其职能、机构、编制、经费等, 从根本上解决农机作业质量监管盲区的问题。
服务质量监管措施 篇3
在实施过程中,省装备站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坚持“注重质量、价格合理、适合使用”的原则,积极开展设备和图书的配备工作。到目前为止,基本完成招标采购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高认识,整体规划,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
省教育厅对设备和图书购置工作非常重视,专门下发《关于做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配备工作的通知》(赣教基字[2011]7号),把配备工作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求各市、县(区)教育局明确职责,积极组织实施。按照“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统筹全省中小学安全工程、农村初中实验室建设工程等项目的实施,使配备工作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求各市、县(区)教育局根据财政部和教育部2010年至2015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制定好本地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配备工作的五年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逐年逐校推进,做到配备一所学校达标一所学校。
为切实落实配置工作,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积极性,省装备站由上而下建立起配置工作的三级教育装备部门工作体系,各级分担相应的任务,承担相应的责任。全省装备人员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分别参与到招标采购、发货、检测、安装等各个环节中去,提高了工作效益、保证了项目顺利地实施。
创新方式,确保质量,取得产品的高性价比
在设备和图书的招标采购中,围绕提升中标产品质量,省装备站大胆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标准要求,充分发挥了规模化集中采购的优势,取得了产品的高性价比。
创新工作方式,使产品的质量得到提高
1)组织形式的创新。在实验教学仪器的招标采购中实行样品入围评审制度。省装备站在公开招标前开展样品入围的评审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对600多类约3 000件实验仪器样品进行集中评审,每一类实验仪器评审出3~5个产品进入公开招标。样品入围评审实现了对产品质量的直观判断和选择,改善了以往在实验仪器的政府采购中对产品质量控制力较差的局面。
2)评标方式的创新。除实验仪器以外,其他设备采用评标方式进行评审。即对标书和样品分别进行评标,由相应的专家分成两组同时进行独立评审,然后综合这两部分评审得出最终结果。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分工明确、各取所长,在产品性价比以及中标厂商的选择上都实现了双赢。
提高标准要求,使产品的品质得到提升
1)适当提高准入门槛。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均要求由制造企业和出版社投标,对投标企业的注册资金和资质都有较高的要求,阻止了作坊式企业用劣质产品参加投标。比如要求投标钢琴企业注册资金不少于5 000万元,音响设备集成的投标人要有国家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系统集成三级资质。
2)产品技术标准高。在制定招标文件的技术方案时,适当提高产品的技术标准,使仪器设备在满足学校教学需求的基础上,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中标结果表明,成套设备用材属目前国内上等,钢琴、篮球架、乒乓球台等音乐体育器材设施的材质和工艺均属上乘,教学仪器和图书质量优良。
盲审投标样品,实现产品的高性价比
所有产品的招标均要求附带样品,然后对样品进行评审,在参与投标的产品均满足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实现“好中选优”。采取盲审的方式,既保证了评审的公正公平,又为质量评选提供了保障机制。同时,样品权重都在30%~40%,合理的价格和技术权重比例,有效引导了产品的高性价比。绝大多数产品的中标价格在投标价平均值的±10%。
强化服务,提供支持,搭建良好竞争平台
强化主人翁意识,以公平,尊重和服务投标人为宗旨,积极为投标人提供优质服务。一是严格工作纪律,规范招标程序。在招标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监督到位、规范操作,通过规范性的招标程序,为投标人提供了公平、公正、公开的投标环境,搭建了良好的竞争平台;二是采取集中发货模式,直接将货物发到市或县,为中标厂商节约发货成本,简便发货流程,充分利用各级装备部门体系开展发货工作,既节约了发货成本,又体现了主人翁精神;三是积极配合中标厂商发货,提供各种便利,部分中标厂商是通过物流公司发货,接货单位在验货后及时邮寄验收单,需安装到校的设备,学校为安装工人提供衣食住行的便利措施,各级装备部门在工作中都切实体现了服务的理念;四是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制定双向调查问卷,发给中标厂商和各级装备部门填写,对接发货过程中装备部门的服务情况和中标厂商的供货能力、货物质量等情况进行反馈,信息反馈系统的建立,在实现了对装备部门和中标厂商进行相互制约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各级装备部门的服务质量。
明确标准,加强监测,严把货物验收关
货物验收是配置工作的把关环节,也是重要环节。只有严把验收关,才能确保质优产品进入学校,最终实现教育装备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这一基本目标。
加强验收工作的培训
在配置工作进入发货验收期之前,省装备站举办了一次由全省教育装备部门专业人员参加的质量检测培训班,并编印了《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质量检测手册》发给各级收货单位。举办培训班和编印检测手册对提高工作认识、统一验收标准以及提升人员水平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部分产品提前介入检查
某些大型设备我们采取跟踪厂家生产过程的方式加强验收关。如户外体育器材和实验室成套设备,省装备站在生产过程中就派人到厂监督检查,这样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既为厂家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也确保产品按时保质地供货。
严格按样品验收
按样品验收的验收方法,直观有效的把住了货物质量关。经过对货物进行称重量、量尺寸和解剖结构等检测,任何产品和样品不一致的情况都不能蒙混过关。
严肃处理验收不合格产品
经过对全部发货产品质量检测,发现49种与样品不符的产品,坚决要求供应商更换,对不执行要求的中标人,采取没收履约保证金、罚款、记入不良记录名单等方式进行处理,杜绝偷工减料和以次充好等不良现象的蔓延。这项工作得到了教育部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的充分认可,并在全国推广。
总结工作经验,积极思考和探索工作模式的优化
2010年江西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育装备政府采购项目已经接近尾声,社会反响良好。省装备站也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进行思考和探索,为教育装备采购工作提供积极指导。
加强资格审查,保障装备质量
加强对投标企业资质核查,从企业的生产能力、经营理念、合作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使采购方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由传统的对立关系逐渐转变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为产品质量、配送安装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提供保障,促进装备采购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严格工作要求,促进市场规范
从技术要求、采购程序和验收等各环节严格要求,把好产品质量关,建立厂商诚信档案,加强与各省交流协调,促使厂商提高诚信度和产品质量,引导有序、合理、良性竞争,促进市场日趋规范。
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通过加强业务培训,组织业务学习,开展经验交流等活动,加强装备工作的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提升服务水平。
(作者单位:江西省教育技术装备站)
探讨工程质量监管和提高的措施 篇4
摘 要: 随着城市基础建设发展迅速,人民居住的条件不断改善,建设规模持续扩大 与之相关的工程质量的好与差、优与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此,只有把好工程质量关,才能确保建设方和居住方双方的保障。
关键词: 建筑工程 质量监督筑工程质量下滑的分析
造成建筑工程质量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质量法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二是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监督查处不严。有的建设单位将工程肢解多头分包,有的过分压低造价,有的购买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设备并执意让施工单位使用,有的施工单位层层转包工程。三是企业经营思想不端正,放松管理,甚至偷工减料。四是不少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进入工地。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单一模式,同时也给建筑市场带来了混乱
下隐患。因此,必须把好建筑材料的检验关和试验关,钢材、水泥
督站或监理公司人员素质不高。六是一些供电、供水、消防单位搞“行业垄断”,各工种之间配合不协调。此外,有规划、计、配套设备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
几乎每一宗质量事故均可找到技术、材料、工艺、设备等方面的具体原因,然而引起建筑工程质量滑坡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建设中的五大主体的违规违法行为也来自于质量监督管理的不严。工程质量监督的现况
目前建设中的五大主体都参与了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首次出现在五大主体之外。随着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的全面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能由原来的工程质量监督和竣工质量验收评定转为对建设工程参与各方主体行为检查以及实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和竣工质量验收制度。这一重大的改变为监督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为进一步加大工程质量监督力度,规范市场行为和主体质量行为、提高工程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目前质量监督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无证施工 先施工后报监、建筑企业挂靠、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层层分包、监理单位不作为等等。对这些不法的行为必须有独立的相关监督机构依法进行强制性监督执法行为。只有依法进行建筑质量监督,才能提高监督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应,更好地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具体的说就是加强对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在对建设单位质量监督方面,重点加强对执行工程建设程序的监督,例如在质量监督手续办理、施工许可证办理等程序上的有效监督。对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和竣工验收备案要加强监督,这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基本保证。更明确地说就是要做到:健全施工图审查制度,施工图审查制度是指建设主管部门认定的施工图审查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施工图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内容进行审查;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应当依照《建筑法》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向工程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须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的建筑工程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一律不得开工;工程监理制度,根据有关规定,实行监理的建筑工程,由建设单位委托相应资质条件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建筑工程监理应当按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等方面,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管理。
3提高工程质量效率的监督措施
3.1培养人才,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监督权威
3.1.1要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大对工程质量监督的力度,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人才培养,以适应当今建筑工程行业不断发展的趋势,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监督工作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3.12提高自身素质那就首先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面对各种新知识、新事物的层出不穷,需要我们去了解、去认识;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需要我们去把握、去解决。要继续分阶段、分层次地抓好培训工作,使监管人员能够更好掌握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并能够自觉、准确地贯彻执行。要从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规程、规范、标准的培训入手,提高监督人员业务素质。
3.1.3督促和引导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不断提高遵守有关工程质量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技术标准的意识和自觉性,使他们明确各自在工程质量上应当承担的责任和行为规范,提高他们知法守法意识和质量意识,不断夯实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常抓不懈,把质量监督技术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使我们的权威性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教育工作的开展将得以进一步体现。
3.1.4每项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要认真做好角色定位使能力与岗位相配套,使岗位与责任相对接。质量监督工作的定位就是受政府委托,代表政府实施工程质量监督,是政府监管职能在工程质量管理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真正把好工程质量关的有效措施。
3.2加强对投资法人的监督
项目法人是投资者的代表,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加强对项目法人行为的监督应注意加强合同管理,避免项目法人在建筑设计、施工中签订各种虚假合同,逃避国家的监督。加强对工程招投标的监督,严格审查建设单位是否依照法定程度和方式进行了公开招标;是否公正地择优选择了中标单位。严格施工许可证制度,建设单位必须按有关程序,经过严格的审批,领取了许可证方可开始施工。严格项目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准交付使用、不办理产权登记、不准进入市场交易。
3.3对建设从事单位严格资质审查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参与基本建设全过程的各责任单位的资质审查,严格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凡无资质或资质较低的建筑设计、施工单位,计划部门不予立项,规划部门不发建筑许可证,建筑安全管理部门不发施工许可证,全面推行质量认证制度,由国家质量监督机构对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或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检验和检查,考核合格后,以颁发产品质量证书、标志等方法,确认和证明企业生产的产品已达到某一质量水平,企业在特定的产品范围内具有必要质量保证能力。未经认证或认证不合格的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建筑材料生产企业,不允许从事相应业务。当前应重点查处无证、越级、超范围承接建筑设计施工、监理业务行为;挂靠承包、转包、非法分包行为;同体监理行为;认真组织对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年检,取消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单位从事相应业务的资格或降低其资质等级。
3.4消费者监督
业主是建筑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建筑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人身财产安全,业主出于自身利益,绝不会听任行贿、受贿偷工减料等行为发生,吸收业主参与基本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意义重大。目前,针对工程的特点,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吸引业主参与监督的方式,对有明确受益者的工程,如住宅已确定了业主,就可从业主中推选有一定建筑技术及建筑管理经验的人成立“业主监理小组”,监理小组发现施工中施工企业违反合同规定,粗制滥造,有权通告施工企业改正或暂停施工,其他的业主也可利用业余时间到施工现场监督施工。对无明确受益者,或受益者较多的工程,可设立工程质量投诉
中心。业主可通过信函电话、来访等形式反映工程质量问题,投诉中心受理投诉后,应及时了解业主投诉事实的真像,在规定的时间给投诉人处理答复。另外,还可开展工程质量有奖举报活动,对在工程质量监督中做出贡献,并避免了重大质量事故发生的举报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结语
服务质量监管措施 篇5
开展居民用电服务质量监管专项行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是提高供电企业管理水平,切实改进供电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
一要明确工作目标,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建立健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电权益的公共服务体系。二要明确工作要求,突出“四个保障”:保障居民生活用电不随便拉限;保障居民生活用电准确计费和收费;保障居民生活用电质量,及时抢修电力故障;保障政府保障性住房及时得到报装接电。三要明确工作内容,做到“六个落实”:落实有序用电方案的及时报送;落实不随意拉限居民生活用电;落实居民用电计量准确和按实收费措施;落实保障性住房及时报装接电;落实人民群众投诉渠道畅通;落实督查整改处置机制和对侵害百姓利益行为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专项行动应围绕“一个维护”目标,即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建立健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电权益的公共服务体系。要重点检查“六个落实”举措,重点监管保障居民生活用电情况,政府保障性住房的用电报装服务情况,居民生活用电收费情况,以及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供电服务等情况,工作目标突出“四个保障”,即保障居民生活用电不被随意拉限;保障居民生活用电按实计费和收费;保障居民生活用电质量,及时抢修电力故障,在正常供电情况下严禁随意对居民生活停电限电,对因为线路和送变电设施检修改造需停电的,必须至少提前1天告知。保障居民生活用电按实计费和收费,要求供电企业按国家批准的电价,依据用电计量装置的记录计算电费,不随意分摊电费。保障居民生活用电质量,出现电力故障要求供电企业在规定时限内抢修并及时恢复。保障政府保障性住房及时得到报装接电,要求供电企业主动及时为保障性住房办理用电报装申请,为住户规范提供新装、增容和用电变更服务。
规范社会用电秩序,提高供电服务水平,让百姓“用得上电、用得起电、用得好电”,尤其是在当前电力供需紧张状况下,确保优先保障民生用电。做到“六个必须”,即必须有一个有序用电方案,必须有一份事前计划停电通知告示,必须有一套故障抢修制度,必须有一套用电报装规范,必须有一张明细电费单,必须有一个畅通的投诉平台。
专项行动应重点检查“十一五”期间配电网投资、规划、建设情况。部分地区电网结构是否合理,配电线路供电半径大,电网阻塞现象是否突出;农村电网设施陈旧,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二是供电质量方面。供电企业是否按照《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开展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存在基础数据错误、运行事件错录、漏录等现象,甚至弄虚造假,虚报、瞒报停电事件;电压监测点数量不足,设置不合理,部分用户电压偏低,是否存在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统计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三是供电服务与国家标准是否有差距,是否完全兑现向社会所作出的公开承诺。用电业务档案管理是否规范;供电方案答复信息是否完善、准确;用电业务流程办理是否规范,业扩管理制度是否完善,业务审核、中间检查及竣工检验是否严格把关;用电业务办理流程是否存在造假现象等。四是供电市场开放程度,设置市场障碍或服务障碍问题是否依然存在。供电企业是否违反市场公平竞争原则,设置市场障碍或服务障碍,与关联企业是否存在混业经营现象;违反国家电力行政许可有关规定;未严格执行国家电价政策和收费政策;供用电合同是否规范;是否按电力监管机构要求报送信息,供电信息公开是否规范、准确和全面等。五是供电成本核算是否规范、真实。是否存在虚增供电成本超范围列支,部分费用支出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工程项目是否及时结转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费用等情况。
通过开展居民用电服务质量监管行动认真贯彻《有序用电管理办法》,严格执行经政府批准的有序用电方案;总结推广“绿色通道”、“快装队”、“项目经理制”等便捷的居民申请 1
服务质量监管措施 篇6
2012-02-29 22:10 来源:Wind资讯 【字体大中小】
中国政府网2月29日消息,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维护好公众健康和消费安全,日前农业部要求各地农业部门进一步强化五项监管措施。
一是实施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是抓好种植、畜牧、渔业、农资四个领域的6个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行动。种植业以蔬菜为重点,严厉打击高毒农药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畜牧业继续加大“瘦肉精”专项整治力度,深化奶站治理。渔业以非法添加为重点,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严格的产地检查和准出制度。农资打假重点在春耕、“三夏”、秋冬种等关键农时季节,集中力量查办一批假种子、假农药、假肥料案件。
二是不断强化执法监督。启动监管示范县创建工作,从“菜篮子”产品主产县入手,先行试点示范,推动监管责任的落实和监管能力的提升。强化检验监测,进一步明确部、省两级例行监测的重点范围,依法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行为。实施“检打联动”,充分发挥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和质检机构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监督抽查。
三是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农兽药残留等安全标准制修订进程。强化标准化生产实施示范,不断扩大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建设规模,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创建工作。加强“三品一标”监管,提高认证准入门槛,严格认证程序。加大证后抽检力度,建立退出机制,切实维护“三品一标”品牌形象和社会公信力。
四是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健全突发问题快速反应和查处机制。强化舆情监测,及时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权威信息,主动做好热点敏感问题的回应和科普宣传。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将“米袋子”、“菜篮子”主要产品全部纳入风险评估计划,摸清危害因子的种类、范围和程度。加强科学研究,集中对重点产品和重大风险隐患进行跟踪研判,提出切实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消除系统性风险。
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篇7
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县应成立由县农业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主要抓,科室负责人具体抓,下设办公室由质检科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联系。二是完善监管的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层层签订监管责任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街道),细化考核指标,并纳入县党委政府年度考核。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情况,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并与各行政村签订目标责任书。
2 加强监测体系建设
体系建设是当务之急。一是充分发挥好质检机构在监管执法中的作用。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必须进一步向下延伸至乡镇,最好延伸至村。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在乡镇或村设监测点,重点负责乡或村级农产品生产企业、生产基地及分散农户上市农产品质量抽检,从而确保在源头上防止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二是按照“指导、服务、监管”三位一体的要求,在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内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及检测室,落实1名及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兼职监管员,在此基础上各行政村和主要种养殖基地也要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并对监管站负责人、检测人员、监管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要求监管人员切实做到“身体力行的示范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监管监督的巡查员、先进技术的指导员”。
3 加强农业源头监管,确保生产环节安全
一是开展专项整治。按照果蔬类、初级水产品类、畜禽类和农业投入品开展专项整治,对重点品种区域开展重点整治。二是抓质量抽检。对当地水产品、生猪、蔬果进行抽检,结合部、省、市例行抽检、专项监督抽检、重要活动、节假日等制定全年检测计划。三是加强执法检查。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进行重点检查,确定重点监管对象,并对其进行不定期巡查。检查种养殖过程中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情况,督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做好生产台账记录。四是隐患排查工作。开展对蔬菜水果、茶叶禁限用高毒农药专项整治、畜禽养殖使用违禁药物和滥用添加剂专项整治及病死猪处理整治,务求监管实效。五是抓好农资监管,把好投入品使用关。深入开展“绿剑”专项执法行动,突出农产品生产区特色产业和基地监管,加强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区域排查。开展农资“放心店”示范创建活动,通过抓典型树样板,积极引导农资生产经营企业遵纪守法,诚信经营,逐步建立起农资经营者自律体系,营造安全放心的农资消费环境。对于示范农资店可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库信息系统,对农资生产、流通、使用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建立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新型农资长效监管机制。大力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结合县产业结构与农资经营分布情况,采取自愿申报、初审、评审、评议等程序确定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单位。实行经营单位核定规范化、农药购买实名化、流向记录信息化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做到定点经营、实名销售、限量供应,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4 创新监管模式,探索可追溯体系
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的问题,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监管新模式,明确各个网格责任人,做到每个大棚都有人监管,每个农户都有人服务,实现重点难点监管区域全程监管。按照“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的要求,推进农产品编码标识应用。通过产地编码,能够有效追溯到农产品生产的相关信息。
5 建立奖惩体系
强化检测结果的运用。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项目申报的重要依据,对使用违禁投入品或连续2次抽检不合格的生产主体,2年内不给予示范性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评定和项目的申报、扶持。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对于完成建设的基地予以表彰和公示并给予奖励。也可以以政府的名义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奖”基金,每年评选1次,获得殊荣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在获得奖励基金的同时,其在申请产品及其包装、装潢、说明书、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业务活动中使用统一规定的“XX农产品质量奖”称号和标志。
6 进一步普及推广农业标准化建设
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引导生产基地按标准生产,按规程操作,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和内部质量控制体系,突出推行“执行一个标准、确定一个主体、培育一个品牌、制作一张生产模式图、建立一份生产档案”的要求,推动标准化生产。
7 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多途径、多层次、多渠道加强《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教育,做到“报纸有文字、电视有音像、网格有信息、手机有短信、基地有告示”。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功能,聘请社会监督员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雷百战,郑玉燕,肖广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361-362.
[2]李光.浅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J].河南农业科学,2005(8):109-111.
[3]李长健,徐丽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及具体对策研究[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2):62-66.
五项措施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篇8
一是实施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是抓好种植、畜牧、渔业、农资领域的6个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行动。种植业以蔬菜为重点,严厉打击高毒农药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畜牧业继续加大“瘦肉精”专项整治力度,深化奶站治理。渔业以非法添加为重点,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严格的产地检查和准出制度。农资打假重点在春耕、“三夏”、秋冬种等关键农时,集中力量查办一批假种子、假农药、假肥料案件。
二是不断强化执法监督。启动监管示范县创建工作,从“菜篮子”产品主产县入手,先行试点示范,推动监管责任的落实和监管能力的提升。实施“检打联动”,充分发挥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和质检机构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监督抽查。
三是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农兽药残留等安全标准制修订进程。强化标准化生产实施示范,不断扩大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建设规模,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创建工作。
四是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健全突发问题快速反应和查处机制。强化舆情监测,及时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权威信息,主动做好热点敏感问题的回应和科普宣传。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将“米袋子”、“菜篮子”主要产品全部纳入风险评估计划,摸清危害因子的种类、范围和程度。
五是加快完善监管体系和制度机制。健全地县两级监管机构,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加大乡镇监管机构建设力度,实现2012年底前全国所有涉农乡镇全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
摘自《农民日报》
服务质量监管措施 篇9
农质发[201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畜牧兽医、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有关精神,加快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的重要意义
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直接面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农产品生产源头把关和质量控制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各地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要求,结合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积极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但是由于起步晚、基础弱、建设步伐严重滞后,目前大多数乡镇仍处于“缺机构、缺人员、缺手段”的状况,严重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争取支持,推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将其作为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任务,纳入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规划,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保障措施,加快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推动、立足现有、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监管服务职责正常履行、监管服务工作明确到位为检验标准,切实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队伍、条件、运行机制建设,全面提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为从生产源头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撑。
(二)建设目标
到2011年底,在“菜篮子”产品主产县基本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到2012年底,完成全国所有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任务。通过加强建设、加大投入,建立健全“职能明确、人员到位、力量匹配、业务规范、服务有力”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使其有明确的公益性单位性质和职责任务,有精干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必备的工作条件,有稳定的工作经费和规范的工作机制,切实全面提高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能力。
三、建设方式
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主要依托现有农业(畜牧、水产)技术推广和动植物疫病防控机构,通过加挂牌子、赋予职能、充实人员、完善条件,实施联合建设。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单独规划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所),也可以跨乡镇建立区域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所)。具体建设方式由地方政府根据产业特点和发展需要确定。鼓励建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点,作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所)的延伸和有效补充。
四、职责任务
主要承担农民质量安全知识的培训、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推广、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的日常巡查、各项监管措施的督促落实等任务,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定期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
二是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示范,推广农民群众看得懂、会使用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普及科学种养知识和安全生产技术。
三是承担对种植、养殖过程的督导巡查工作,重点对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防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生产环节,督促指导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生产经营档案记录。
四是对产地农产品进行快速检验监测,协助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工作。收集、报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配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指导农资经营门店建立进货查验和销售档案记录,受理假劣农资投诉举报。完成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交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工作。
五、建设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与编办、人事、发改、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纳入食品安全保障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进程。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加强综合协调和业务工作指导。地县两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细化建设方案,狠抓任务落实,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二)强化能力建设。各地要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增加必要的人员编制,配备必要的工作条件。每个乡镇至少要有2-3名专业技术人员、2-3套速测仪器、1间检测用房以及督导、巡查、抽样、办公的设施设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对于编制不足的,要通过实施“特岗计划”,引进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工作。要加快建立日常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有关人员基本支出和业务工作所需经费要依法统一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所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要强化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法律法规、技术知识培训和业务指导,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规范机构管理。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或动植物疫病防控机构实施联合建设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要统一纳入农业技术推广或动植物疫病防控机构的管理;独立建设的,要参照农业技术推广或动植物疫病防控机构的管理模式,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工作特点,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省(区、市)实际,抓紧制定本省(区、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考核评价规范。
(四)强化监督检查。农业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重点加强对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和服务,将适时组织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各地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地县两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管理的考评、日常检查和业务指导。对长期扎根农村、服务农民、成绩突出的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人员,要及时予以表彰和奖励。
医院提高服务质量措施(新) 篇10
根据工作安排,职工中心医院认真开展了如何提高服务质量的大讨论,就如何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提高医护服务水平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
1、强化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方面,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河北省病历书写细则(2010版)》及卫生厅“十一个医疗活动相关记录”培训,为2012年病历书写换版打好基础。院医疗质量委员会按期检查,重点督查核心医疗制度的落实。对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毒麻药品、精神类药品管理制度、母婴专项许可等制度和重要医疗行为进行了广泛的培训、督查与整改工作。院病案管理委员会按期检查,重点对现症病历、终末病历进行检查。督导检查新病历书写规范与“十一个医疗活动相关记录”落实情况。组织开展全院毒麻药专项检查。
2、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方面,按照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结合我院现状,制定出护理部迎检准备工作计划,并逐步实施和落实。制定护理工作计划运行表和季度重点月安排。加强临床护理安全制度管理,重点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包括:护理工作制度及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值班 1
交接班制度、执行医嘱制度、护理文件书写制度、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物品,药品,器械管理制度、健康宣教制度、病房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巡视制度。严把护理质量关,落实18项护理质量指标。认真落实护理质量检查并不断完善护理质量检查标准,每个月对每一个科室的护理质量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每月进行护理检查评价;每季度进行“护理质量评价”汇总,对重点科室如手术室、血透室、急诊室制定专科检查标准并重点检查。加强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组织全院“护理技能操作比赛”,做到全院护士人人达标,考核合格率达100%。年内无护理事故发生,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为100%。
3、强化基础质量管理
加强院内感染管理三级网络,制定感染管理、控制、监测、报告制度及严格细化的考评制度、细则。强化疫情管理,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制。
做好全院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加强设备管理制度化,规范设备管理流程,对设备实行安装、调试、验收、资料归档、维护、保养、维修、调剂、报废全过程管理,全院设备的完好率保持在90%以上。
强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今年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升级,截止目前医院信息管理系统24个模块中已有17个模块投入使用,其他模块还在完善中。对于信息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已多次召开会议与软件供应商进行协商要求其尽快解决,保证各使用科室正常使用。
认真做好后勤服务工作。规范后勤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后勤服务规范,强化后勤服务意识。坚持下修、下送,做到快速、及时为一线排忧解难,落实服务承诺,提高服务效率,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
4、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
医院总值班、急诊电话面向全社会公布,24小时全天值班。
为方便广大患者就诊,实行24小时急诊服务,开辟畅通急诊和入院手术“绿色通道”,10公里内免费接诊,急诊会诊10分钟内到位,对危重病人实行先抢救后收费,切实提高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院内设规范,醒目的标牌,标明医院各科室及卫生间的路径,医院工作人员对患者有问必答,礼貌待患。
费用公开,门诊大厅电子显示屏有药品价格公示,收费项目公示,为出院患者提供收费明细,便于病人查询;杜绝开大方、滥检查和乱收费行为,避免过度医疗,浪费卫生资源,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设立举报电话和信箱,方便群众投诉,及时处理投诉和医患争议,构建和协医患关系。
开展“人性化精细管理”活动,建立“一站式”服务,义务导诊、答疑、帮办有关医疗、检查、住院手续。门诊大厅设置急诊平车、轮椅、担架、开水及一次性水杯。为空腹体检人员免费提供早餐。各服务窗口人员实行文明礼貌用语。
实行手术连台制度,缩短待手术时间,手术室门前开设手术患者家属等待室,供家属休息。开设一日病房和惠民病房及门诊输液室,方便患者治疗。对享有低保的城镇居民、五保户、特困户凭民政局相关证件实行优惠、减免,对老年人、军人实行取药、交费优先政策。
实行检查结果认可制度,认可保定市二、三级医院的检查结果。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不做同等的、同类别、同部位的重复检查。严格控制CT、彩超、耗特、内镜等大型设备的阳检率,只有在基础检查不能说明问题时,由主管医师提出,主任同意后方可进行。
严控大处方和贵重药的使用,从低价、基础用药做起,避免过度医疗。实行单病种限价制度,控制医疗成本,解决看病贵问题。
创建“家庭式”病房,改建病房,配置卫生间、液晶电视、空调,病区内设置微波炉、便民袋,放有针、线、纸、笔等供病人免费使用。送饭、送开水进病区方便患者。
每个病人住院进病区实施一对一宣教,将陪护、住院须知送到病人及家属手上,方便患者在院期间的生活。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实行高风险检查、治疗知情同意制度,避免引发医疗纠纷。尊重患者隐私权、人格权,注射室、心电、超声、内镜检查室、配备隔帘和屏风。不在无关人员面前、场所谈及患者病情,不向无合法手续人员提供患者病历。
努力改善就诊环境,对住院楼间连廊装修改造,使候
诊环境大幅改善。医院供应室、洗衣房的改造,对解决医疗消毒、员工和患者院内交叉感染问题至关重要。
5、召开社会监督员座谈会
院本部和5个社区卫生站,定期召开社会监督员座谈会、患者及家属座谈会,广泛听取不同意见,融洽医患关系,改进服务质量。
6、患者满意度调查
每季度进行患者满意度情况调查。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就诊住院环境、就医手续、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医护技术水平、医技科室工作及药品价格等全方位的医疗工作。针对患者及家属留下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7、强化医保管理,规范医疗行为
医院继续加强对公司、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居民医保费用的监管。医院医保办和全院相关人员定期召开医疗保险专题会议,沟通反馈信息。医保办人员每周对住院患者进行一次查房,并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院领导及相关科室,及时整改。利用公司医保系统对公司医保患者门诊刷卡情况进行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继续强化全院医务人员对医保政策的学习,加强与公司医保中心、县社保中心的沟通,确保医保政策落地。
补充完善医保管理措施,严格控制药品在医疗业务收入中的比例,控制进口、贵重药品的使用,继续杜绝开大处方的行为,对使用波立维、降糖药物等贵重药品的公司医保患者
进行登记管理。
8、强化社区卫生服务
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条件,建立社区居民大病应急预案和绿色通道,加强专家巡诊、慢性病普查、健康教育等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继续加强巡诊工作,做好院本部专家骨干定期下社区巡诊、深入家庭服务、健康教育讲座、卫生人员培训、宣传医院技术等工作,为基地的稳定提供卫生保障。
各卫生服务站继续强化服务意识,靠前服务,在医护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做到热情周到的优质服务,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帮病人所需,深入家庭上门服务、24小时应诊、定期进行防病保健宣传、慢病康复指导、预防接种。职工中心医院
服务质量监管措施 篇11
陈晓华副部长说,2011年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目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7.4%、99.6%和96.8%,同比蔬菜和水产品上升0.6和0.1个百分点,畜禽产品持平,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陈晓华副部长指出,尽管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总体平稳、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还未彻底解决,风险隐患还未完全消除,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形势不容乐观。2012年各级农业部门要再接再厉,全力以赴,一要以治理整顿为抓手,坚决遏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一要深入開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排查治理行动,强化蔬菜高毒农药、畜产品中“瘦肉精”和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等禁用药物的整治,集中查办一批制售假劣农资和禁用药物的大案要案,坚决杜绝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坑农害农。二要以监管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落实。要先行在“菜篮子”主产区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产地准出管理,全面提高投入品控制能力、标准化生产能力、质量追溯和质量监测能力,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覆盖“菜篮子”产品主产县,推动提升监管能力、落实监管责任、保障质量安全。三要以乡镇监管机构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体系队伍监管能力。按照农业部推进乡镇监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建设进度,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年底前所有涉农乡镇全部完成监管机构建设的硬任务;要加强培训指导,强化岗位练兵,切实提升基层农业部门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四要以检验检测为抓手,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执法。要科学界定部、省、地、县四级质检机构的业务分工和工作范围,严格规范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和速测工作;要加快推进质检体系建设,加快投资建设地级,补充完善县级,不断提升省部级检测机构的风险评估预警能力;要加大对质检机构的考核认可,实施检测人员执证上岗,探索建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五要以“三品一标”为抓手,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对“三品一标”要重点加强证后监管,严格认证程序,提高认证门槛,严把认证质量审核关;要抓紧建立退出机制,一旦发现问题,坚决出局,没有整改机会;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不断扩大“三园两场”建设比例和规模。对标准制修订要依法加快农兽药残留标准清理步伐,制定一批执法急需的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六要以应急能力建设为抓手,切实做好突发问题的科学处置。要加快完善应急机制,提高信息报送时效性,建立舆情监测制度,健全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摸底排查和监测评估,实现科学管理、明白生产、放心消费。七要以总结推广各地成功经验为抓手,不断健全完善制度机制。要注重挖掘、收集监管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并从制度机制层面加以总结、提炼和推广,不断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要积极推动责任落实,加强横向配合和纵向联动,积极探索“分兵把守、协调配合”的监管机制;要大力推动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管理,发挥好市场在配置资源、保障质量安全上的激励约束作用;要加强沟通,争取更多投入和支持,健全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资金保障体系。
【服务质量监管措施】推荐阅读:
电信服务质量监管08-12
餐饮服务质量监管制度08-15
餐饮服务质量监管体系09-07
服务质量和保障措施07-15
为用户提供长期服务和质量保障的措施12-17
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现状及改进措施08-08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成本的措施09-24
服务质量管控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