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张作霖论文

2024-08-06

近代史张作霖论文(共7篇)

近代史张作霖论文 篇1

张作霖,俗称“张大帅”,奉军军阀之首领。生于1875年,卒于1920xx年,土匪出身,后混入武行,自称三军大元帅。在他所在的时代,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镇压过革命者,也曾和日本人周旋,参加过军阀混战,功过是非很难一语说清,但其在通辽选过一任东北官银号经理一事,却常常在茶余饭后为老年人津津乐道。

因通辽在很长一段时间隶属奉天,所以张作霖也曾在通辽一带担任过民国陆军第二十七师师长。这一天,他突然接到一份上级的文件,原来是升任他为督军的喜帖,这家伙自然高兴劲不打一处来,于是就想即刻赴任奉天,但有一件事儿他却作了难——他还需要偿还在当地所欠借款,于是叫军需处长到通辽县当时的银行——官银号去借。军需处长到了官银号以后,向经理鲁穆廷说明来意,并说明了师长已迫不及待,叫他即刻拿钱。但鲁穆廷经理并没有叫他如愿以偿,相反却说:“这种借款违反有关规定,只好拒付。”军需处长只好杀猪不吹——蔫退,然后把情况告诉了张作霖,张作霖升官赴任心切,自然听了七窍生烟,连骂鲁穆廷“不识时务”,同时还组织了二十多官兵急如星火地亲赴官银号。

到了官银号,张作霖自然火冒三丈,但那鲁穆廷却不动声色.直弄得张作霖声颜俱厉,大吼不迭:“鲁穆廷到底借与不借?”说着竟下意识地去掏屁股后面的枪,鲁穆廷当然看得明白,他也火了,竟和这位师长对喊了起来:“来人哪,把金柜打开,让他们随便抢吧!这根本不是借,是抢,是抢!”这声音也简直是咆哮。

鲁穆廷一喊,倒使张作霖冷静了起来,特别是那“这不是借,是抢”,分明是定性的语言,他被镇住了,灰溜溜地回窝去了。

当然张作霖还是到奉天上任去了,他还就任了东北三省的巡阅使,开始管理起三省的政务和军务来。当他视察到东三省的官银号时,发现这里的账目十分混乱,竟然想起了在通辽和他“顶过牛”的经理鲁穆廷,于是他下了一道命令叫鲁穆廷到沈阳来见。这道令确曾使鲁穆廷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不知道是祸是福,临行前做了许多噩梦,但后来,张作霖亲自出门迎接,一溜气地“请请请请……”,还为他备了酒席筵菜,任命他为东三省官银号的经理。于是因祸得福的鲁穆廷堂而皇之地做起这东三省官银号的经理来。

近代史张作霖论文 篇2

不过, 张作霖眼见清王朝气息奄奄, 他才不会殉葬呢:“妈拉个巴子, 这江山姓爱新觉罗, 又不是我老张家的。”

所以, 当袁世凯将溥仪小皇帝逼出紫禁城, 他只是袖手旁观。不久, 又主动呈文, 表示臣服:“愿负弩前驱, 唯大总统马首是瞻。”

这袁世凯可不是好糊弄的, 一生阅人无数, 精明透顶。山西都督阎锡山, 人称玻璃猴子, 满肚子鬼点子, 但他在袁世凯面前, 腿肚子都发抖。他自己也承认, 只要袁世凯在世, 他就得老老实实, 不敢耍花枪。

最初, 袁世凯对张作霖也是抱有警惕的, 奉军不属于北洋嫡系, 必须裁抑。但是, 张作霖已经尾大不掉, 急切之间奈何他不得。于是, 袁世凯使出一招调虎离山、明升暗降之计, 任命张作霖为护军使, 开赴蒙古。

接到命令, 张作霖大怒, 拒不就职。他提醒袁世凯, 不要玩花样:“中央欲以护军使、将军等职相待, 此等牢笼手段, 施之别人则可, 施之作霖则不可。”他甚至对目前的地位也不满意, 要当奉天都督。

面对张作霖的强硬, 袁世凯倒是始料未及。袁世凯与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打交道时, 涉及利益问题, 对方都很谦让, 文质彬彬的, 甚至还有几丝软弱。他没见过像张作霖这样赤裸裸要官要地盘的。

张作霖也不是尽玩硬的, 他派人带着厚礼, 找到已经调任回京的老上司赵尔巽, 要他在袁世凯面前说项。赵尔巽是个老官僚, 说出话来滴水不漏, 句句打动袁世凯:

“嗬, 那张作霖是个粗人, 大总统不必与他计较。这个人不像孙文, 有什么高尚理想, 他有奶便是娘, 只要以利饵之, 就会死心塌地跟着大总统走的。”

袁世凯暗暗点点头, 如果张作霖真是个见利忘义的人, 倒不可怕, 大不了多扔几块骨头。于是, 他拍了一份电报, 召张作霖进京, 要当面考察他。只要看出对方脑后有反骨, 立斩无疑。张作霖也知道袁世凯心狠手辣, 又不敢不应召, 否则, 袁世凯不会饶他。他一路上忧心忡忡, 到了京城, 大把撒银子, 将袁世凯身边的人收买个遍, 于是大家都夸张作霖是个够朋友的汉子。袁世凯召见张作霖的地点, 在中南海的怀仁堂。张作霖偷眼望去, 见袁世凯正襟危坐, 不怒自威。张作霖“扑通”跪了下去, 磕头如捣蒜一般, 只差呼万岁了。

礼多人不怪, 这一通磕头让袁世凯大为舒畅, 他拉起张作霖坐下叙话。未谈上几句, 袁世凯差点笑出了声, 这张作霖果然是个粗人, 左一句“妈拉个巴子”, 右一句“操他个祖宗”, 活脱脱一个山大王形象。

袁世凯忍住笑, 向张作霖打趣道:

“来北京有些日子了, 雨亭 (张作霖字) 兄与手下的弟兄还习惯吗?”

袁世凯已经打听过, 张作霖等人一来北京, 就把八大胡同逛遍了, 闹得乌烟瘴气。其实, 这正是张作霖的障眼法, 他就是要秽声四播, 让人以为他是一介莽夫, 胸无大志。张作霖嘿嘿一笑:“我的那些弟兄从小地方来, 没见过大世面, 都忙着找乐子呢。嘿, 这京城的婊子真带劲, 弟兄们这几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让大总统见笑了。”说着话, 他夸张地捶着腰, 仿佛不胜劳累。

袁世凯忍不住哈哈大笑, 原先的警惕全无。他让人拿过一把军刀, 作为一种象征, 递给张作霖:“从此后, 东北的事情就靠雨亭兄多费心。”

张作霖烧信 篇3

张作霖剿灭郭松龄后,从郭松龄的军部将表示支持郭松龄的信件全部搜了出来,召集自己的智囊团及高级将领开会,让大家发表意见。

众人心绪各不相同,有人主张杀掉,有人心中忐忑。

张作霖转身对副官说,“去!到大学里请个懂历史的先生来,给大家讲讲,古人是怎么处理这类事儿的啊。”

一会儿,副官从东北大学请来了历史学家章士钊。章士钊认为郭松龄富有民族正义感,甘愿失败被戮、也不和日本人合作,不做日本人的傀儡,是个铮铮汉子!他揣摩到了张作霖请他的用意,便引经据典,讲道:昔日,楚庄王举行宫中宴会,忽然一阵风把宫灯吹灭了,有个将领乘机调戏了庄王的爱姬。这爱姬是个有心之人,竟一把拔下了这将领的帽樱,并将此事告诉了庄王。这可是杀头之罪呀!庄王一愣,在黑暗中下令:所有将领一律取下帽缨。一会儿,宫灯被重新点亮了,这位将领躲过了一个杀劫!后来,楚庄王在一次战斗中被晋军重兵包围,情势危急,一将拼死将他救出,自己却身受重伤。临终之际,这将领哽咽着说:“大王,我就是那个对爱姬不恭之人,我死之前,希望得到大王的宽恕……”

章士钊又讲了光武帝刘秀攻破邯郸、处死守城敌将王郎后,一把火焚烧自己将领中与王郎联系的信件;曹操官渡之战后焚烧属下与袁绍来往之书信……

“看来我张作霖得学学古人啊!郭鬼子已死,和一个死人联系的信件还能有什么用呢?这事儿就到此为止吧。把信抬出去全部烧了。”张作霖一声令下,多少人一颗心落到了肚子里。

张作霖会不会写字 篇4

张作霖上过三年学

“在现在一些记述张作霖的书中,在描写其童年时代的生活中,大部分写张作霖只读过半年书。可是,据我推算,张作霖应该读了3年书,他的老师叫杨景镇,他所上的不是学校而是私塾。”杨景华研究员说:“我姥姥家和张作霖家还有些渊源。张作霖,字雨亭,奉天省海城县小洼村(现改称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为盘锦市属地)人。此地后又改称大洼县东风镇叶家村张家甸屯。当时小洼屯只有12户人家。东头第一家就是张作霖家,我姥姥家为第三家。”

张作霖的父亲张有财在驾掌寺开了一个小杂货铺,收入甚微,当时私塾学堂就在驾掌寺。张有财没钱供儿子张作霖念书,但张作霖从小就非常聪明,天天在学堂窗户下偷听老师讲课。有一天,老师让一个学生背课文,这个学生背诵到一半就开始“卡壳”,在窗外偷听的张作霖便给“卡壳”的学生提醒,杨景镇老师非常好奇,便将在窗外的张作霖叫进来。杨先生觉得这个小孩头脑很聪明,就破例免费让他上学。那时的张作霖应该是十一二岁。

就这样,张作霖开始上私塾,一直到了张作霖15岁那年,其父张有财被一个姓王的赌徒打死,张作霖从此也只好辍学。

这段读私塾的经历,为张作霖打下了初步的文化基础。这在他的一生中是十分重要的。张作霖知道感恩,他被招安在新民县当了管带之后,特地请杨景镇到家里去,在家里开设了私塾馆,教张学良、张学铭、张学成、张冠英这兄妹4个。

应该说,杨景镇是一个有才学的晚清遗老。有一次,他给张学良出了一个命题作文,即共和体制和帝制孰优。杨景镇的本意是让张学良写共和体制不如帝制的文章,可是,张学良的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在文章里对帝制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挞伐,对共和制给予了极高的褒扬。杨景镇对张学良“大逆不道”的思想,真是吹胡子瞪眼,便向张作霖告状,并要求一定要严厉教训张学良。张作霖不分青红皂白拿出家法,要对张学良进行“教训”。正好,一个朋友来访,慌忙拦住,询问为何要打张学良。张作霖说是杨景镇先生认为张学良不好好学习,写了一篇什么狗屁文章。这位朋友说,你把文章拿来,我看看。看完文章后,这位朋友向张作霖说,你儿子这篇文章写得好哇,这是我国必然发展之趋势,我看你这个儿子很有前途。杨景镇见张作霖没有打张学良,便提出辞职,张作霖经过一番好言相劝,留住了杨景镇,并又请了一位老师教张学良。

民间流传张作霖

不会写字不可信

在民间传言中有这样一个说法,张作霖不会写字,签字时只是用毛笔在签名处点一下。当年奉天城有一个“边业银行”,这是张作霖自己的银行,每次张作霖需要提款时先让账房主事写好数额,然后便拿一枝毛笔蘸一下墨,重重地在签名处随便点上一下,侍卫便拿着这个由张大帅“签字”的取款条非常顺利地取款。侍卫见张大帅如此这般地签字,贪心便起,也仿效张作霖用毛笔随便在一张自己“制造”的取款条上点了一下,然而一到边业银行就被人抓了起来。原来,张作霖签字的毛笔里藏了一根针,银行里的付款人员是根据取款条点墨处里的针眼来付款的。

杨景华研究员说:“这样的传言非常不可信,应该说是以讹传讹,我曾查过奉天档案,其中在500多份当年的文件上看到过张作霖的签字,大部分签字是写着‘中’、‘可以’、‘行’等文字,然后盖上其印章。这与现代人在文件上的签字多少有点区别。张作霖死后,在由谈国桓主编的《张大元帅哀挽录》里也收录了张作霖写的书法作品。应该说,张作霖只算是初通文墨。另外,张作霖对书也是非常珍惜的,现在省图书馆里就珍藏着当年张作霖购买的一套晋朝时期编撰的综合类书籍,类似清代的《四库全书》综合类书籍,那可是省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假如张作霖没有文化,他能购买晋朝时期的书籍吗?”杨景华研究员随即引领笔者来到展出张作霖日常生活用品的陈列室里,介绍说:“这两幅就是张作霖书写的文字,这幅虽然有张作霖的落款,但却是其秘书谈国桓所写,只要仔细比较,谁都能看出来。”

对史学上谬误的指正

“现在有些书里的记载都把张作霖的父亲张有财写成了好逸恶劳的赌徒,其大儿子张作泰(张作霖的大哥)是随母亲嫁给张有财时带过来的,被张有财虐待致死等,其实这并不是事实。从历史渊源上说,我姥姥家和张作霖家是近邻,只隔了一户人家。张有财在当地威望还算是比较高的。当时的情况是,张作泰在20岁左右时与当地一个有夫之妇勾搭,被这家人发现后找到张有财理论。在当时男女乱搞能被唾沫星子淹死的年代,儿子干出了这种伤风败俗的事,那还了得!张有财为了教训儿子,拎着一根木棒向正在屋里坐着的张作泰打去,谁料想这一棒子就要了张作泰的命。”

张作霖发行钞票印“天良” 篇5

张作霖起自草莽,说粗话习以为常,但他对自己重用并有所依赖的杨宇霆、王永江等人却从不粗蛮。有一次,张作霖和杨宇霆为一件事争论起来,张生气了,说了“妈的”两个字。杨站起来说:“你骂谁?”张马上作揖赔罪道:“这是咱的口头话,一不留心溜出来了,敢是骂谁!”以至于后来胡适听说后感慨:“这个故事很美。”

张作霖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后,对北洋政府官员有过一次讲话。他开口第一句话是:“我叫张作霖。”接着说:“跟我来的人都知道我张作霖是怎样一个人。我张作霖也是个人,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奇的地方。我也常想和你们大家见个面,谈一谈,不过我一出门,这些捧臭屁的(指卫兵、秘书等人)就净了街,让我谁也见不着。人家都说我张作霖有钱,其实我哪里有多少钱呢?你们大家打听去,哪个外国银行有我张作霖存的钱?哪个外国租界里有我张作霖盖的楼房?便宜也要便宜中国人,我不能便宜外国人……过年三十那天晚上,你们大家可能都睡觉了,我张作霖并未睡觉。我拿着整股香,跪在院子里祷告。我说:‘天啊!要叫我张作霖平定中国,统一天下,老天爷,你就助我张作霖一臂之力吧……我早早地统一中国,叫百姓好好地过个日子……’你们大家记着,我张作霖绝不做伤天害理、对不起国家、对不起百姓的事。”

张作霖多次说,不要想着糊弄老百姓——“你糊弄老百姓,老百姓就糊弄你,到头来,老百姓反了,咱也就下台了。”晚年张学良做口述史时,明确地说:“我和我父亲从来不刮地皮。”帅府的大青楼建成后,张作霖亲自在楼前的假山石壁上写了“天理人心”四个大字,以使自己每天进院抬头就能看见这四个字。边业银行(奉系控制之下的商业银行)开业,张作霖在发行的钞票上印了“天良”二字,表示不能坑害老百姓,办事要对得起良心。

摘自《福州晚报》

张作霖与“胡子土豆饼” 篇6

和现在的孩子爱吃土豆一样,大帅府里的孩子都喜欢一道菜,那就是胡子土豆饼。1905年日俄战争后,张作霖被任命为统带,统管5个营的部队,负责剿匪。以前东北的土匪叫胡子,胡子出身的张作霖十分了解土匪的特点和活动规律,加上他带兵有方,部队战斗力强,很快剿灭了辽西地区的大小土匪。就在他前往黑龙江剿匪时,遇到了俄国土匪,经过激战,不少俄国人归顺,得知里面有几个俄国人厨师,张作霖便下令要他们做出一桌菜给他品尝。当晚张作霖全家人品尝俄国人做的菜肴,感觉很好,尤其孩子们对里面一个叫土豆饼的菜肴甚是喜欢,孩子们胃口大开每人吃了好几个,张作霖一高兴就下令嘉勉了这些俄国人,并把这道菜叫做“胡子土豆饼”,从此便将这些厨师留在了他的帅府中。

胡子土豆饼分外层和内馅,外层是用土豆泥包裹后,再蘸上面包粉加鸡蛋黄,内馅则是牛肉剁碎后加洋葱炒过,再配上黄油、黑胡椒还有白酒。做好后去炸,炸得酥脆,里面的肉熟了,外面是脆的,很大很厚的一块,切开来里面的牛肉和黄油的汁会流出来,内馅饱满,外皮酥脆,味美异常。

张作霖是个严厉的父亲,他有八个儿子,每人都有一个私塾老师,为了鼓励他们念书,张作霖就以胡子土豆饼为奖励,谁功课好、谁考试考得好,他就会叫厨子做这道菜奖给谁吃,其他的孩子则只有眼巴巴看着流口水的份儿。

张作霖之孙回沈阳定居 篇7

秉承父亲遗愿 带母返乡定居

今年46岁的张闾实是张氏家族第三代中旅居台湾的文化名人。早年肄业于辅仁大学,1967年自澳门前往台湾定居。今年6月的一天,张闾实带着老母亲悄悄回到沈阳,并准备在沈阳的和平区购置房产,奉养老母亲定居故乡。

1931年9月19日清晨,日军包围了大帅府,责令张氏家族人员迅速离开,庞大的张氏家族就全部逃亡到关内,这一走就是76年。这期间,张家人星散于天津、台湾、香港、美国等地,再也没有人回到故乡过。

张闾实说:“1981年,父亲弥留之际,叫喊的都是儿时在沈阳的朋友和亲属的名字,当时他特别想念故乡,并要求我们两个儿子中的一个将来能回到故乡定居。”

他说:“我们这一代人,对内地特别是家乡的印象大都是从父亲的讲述中得来的,他总是赞美故乡的山美水秀人有多么开朗,这使得我们自幼就对家乡有着一种特别的向往。”

带着对家乡的向往之情,也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张闾实带着80岁的老母亲回到了沈阳。当他们来到大帅府参观时,看到当年祖父、大伯、父亲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备受感动,对于家的感觉似乎也更近了几分……“我的女儿嫁人了,但我希望她的孩子将来也能回到沈阳来居住。”张闾实感慨地说。

今年3月末,张闾实到锦州凌海祭拜了爷爷张作霖,他也是张家孙辈中第一个来扫墓的人。张闾实说:“当时我非常难过。爷爷家有这么多小孩,却没有人给他扫墓,那种感伤非常深。我要让他知道,他还有家人在辽宁,不是只把他一个人留在辽宁了。”

7月12日,张闾实在“九·一八”战争研究会相关人员的陪同下,一起来到当年张作霖被炸之地——皇姑屯火车站附近的三洞桥,悼念祖父。

长长一声叹息,几次哽咽难言,在宣读给祖父的祭文时,张闾实脸上难掩深深的悲伤。“今年6月4日我曾经来过一次这里,当时就只有我和司机两个人,沿着上面的铁道桥走了一段。当时我想,几十年前的同一天,是张家损失了一位家长的时刻,但也让张家的子孙从此站了起来。”张闾实说:“虽然我从未见过祖父,但对祖父的思念却是真真切切的。一切故事都是从这里开始的,从此中日关系被蒙上阴影,希望中国人不要忘记这些。”

张作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死后也是颇负争议。张闾实说:“其实祖父是一位很爱国的人,他在作出很多决定时都是出于民族利益而非个人利益的考量,也正是因此,后期日本人才会那么恨他,非要置他于死地。要知道,他死时的身份是中华民国名义上的国家元首,20年后的东京大审判据此判定日军从那时起已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

张闾实表示,上小学二年级时,他就从书本上知道了这段史实,但家里人从来不提这些。当他得知自己的身份后,就谨遵家人的教导,处事低调,而且尽量“做个快乐的商人”。他说,并这不表示要忘记历史,而是不想陷入这悲伤的回忆中。

潜心创作 书写家族史

一个历经百年的家族,他的祖父是民国名义上的元首、大伯是民国军政的“二把手”,四伯是共和国少将,几乎每一段历史都充满传奇。时隔76年,终于有子孙认祖归宗,返回故里,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堪称罕见……

回到沈阳后的张闾实潜心创作,记录下张氏家族的真实生活,以及这个家族在各个时代尚未被曝光、鲜为人知的经历。他给这本书起名《漫长归乡路》。

“东北人民对我的家族有着特殊的感情,作为张家的后人,我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回报大家对我家族的尊重与关爱,从而完成大家想更多地了解我爷爷及张氏家族的愿望。”张闾实说,此书今年年底前将完成草稿,目前已有多家影视公司与他联系,想将此书拍成电视剧。

张闾实说,《漫长归乡路》是他定居沈阳后第一个想完成的心愿。书中从听奶奶讲爷爷发迹的故事开始,记录了自“九·一八”事变后分散在台湾、香港等地的张家后人所发生的故事,最后记述他征求长辈同意回到祖国、回到故乡沈阳的见闻和感受。

在这本书中张闾实还记录了他与大伯张学良接触四十多年来的所见所闻和感受。

对于大伯张学良,张闾实的记忆很深。他说,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刚巧电视播“西安事变”的片子,张学良立即关掉电视。从此,张闾实就再也没有见过大伯家有电视机……

“因为抗战,大伯受了很多委屈,国人骂他是‘不抵抗将军’,后来又发生‘兵谏’,他的一生一落千丈……”张闾实回忆:“一次,大伯过生日,想上楼,我去扶他,他说,‘我们东北男人,不能随便让人扶。’他希望我们有骨气,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故乡创业

力促张家后人在沈团聚

“当我踏上沈阳这片土地时,就有种回家的感觉;当我看见沈阳人像对待家人一样对我时,我就想成为这个家庭中的一员。为此我决定定居沈阳,并要在东北特别是沈阳进行投资,为家乡建设做出我的贡献。”张闾实激动地说。

已回故乡五个多月的张闾实,目前与韩国人在沈阳合作开设一家高尔夫俱乐部。同时他还身兼一家高级餐厅的董事,并有意进军沈阳的房地产业。因为张家人与东北大学的渊源,一个长期专门资助东北大学贫困生的慈善组织也在运作中……

酷爱高尔夫运动的张闾实,在台湾从事的就是与高尔夫相关的媒体工作。现在,他几乎走遍了沈阳市的高尔夫运动场和器材店。他说:“高尔夫才是我的情人。”

“我希望能让高尔夫这项运动像羽毛球、乒乓球那样平民化,让所有喜欢这项运动的沈阳市民都能如愿。”张闾实有个想法,就是号召沈阳市高尔夫俱乐部的董事们制定一个“高尔夫球日”,市民在这一天玩场高尔夫球所需的费用,将与一场羽毛球的价格相当。

对张家后人76年来没有人回到沈阳,张闾实非常遗憾。他说,张家的后人目前有百余人,其中闾字辈的不超过十人,而因家族人员多与国外通婚,后人中几乎2/3已为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张家后人中也有想回故乡的,但由于故乡一个张家人也没有,大都存有顾虑”。因此,张闾实满怀期待地说,不久以后,待他在沈阳的基础打稳时,他将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张家的后人能够齐聚沈阳。

“无论他们现在身在何处,我都要尽最大努力让他们回到爷爷的故乡看一看,哪怕只是短短的几天也好,让张家的人来爷爷曾经生活的地方”。张闾实说,他要告诉家族的人,故乡已有张家人,他希望张家人能回沈阳创业,那时他将作他们坚强的后盾。

曾经有沈阳、山东等地的人声称自己是张作霖的第九个儿子,并因此与有关专家对薄公堂,对此张闾实十分气愤。

“我是张家的孩子,我身上流淌着祖父的血液,祖父只有八个儿子,哪来的老九?”张闾实说:“如果需要,我愿意用医学的方式揭穿他的谎言,我决不允许有任何人来冒充张家的后人。”

上一篇:建筑工程技术职业分析下一篇:微笑的力量高中优秀精选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