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期末重点

2024-05-28

中国近代史期末重点(共4篇)

中国近代史期末重点 篇1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答:(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华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3、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1)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2)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5、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A、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B、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6、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7、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8、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9、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上述建国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3)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总之,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10、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1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1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1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冰以此为标志,全世界人民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胜利;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战胜外来势力,特别是结束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说明弱国可以打败强国,是以弱取胜的典型战例;但不能说抗日战争结束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因为美帝国主义还在支持台湾势力并占据着台湾,英国,葡萄牙还分别占据着香港与澳门 ,所以,抗日战争的胜利只能说明是中国人民取得了一场反对外来列强的胜利.是一次民族战争的胜利.3.抗日战争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必须团结与强盛,否则,就要受到外来势力的欺负.这也是我们目前谋求发展的动力与原因.14、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第一,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买过,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多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

第二,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在共同繁多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的斗争,而且对他们某些不妥的意见进行批评,诚恳地帮助他们进步,这是的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第三,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第四,中国共产党也邀请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各民主党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15、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华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2、“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及影响。

鸦片战争惊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迷梦,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下,中国官吏知识分子中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方法,魏源将收集到的资料编成《海国图志》,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一是利用外国先进军事装备技术武装自己,抵御外国侵略,是一种反侵略的思想;二是学习利用外国生产技术,使国家走上富强道路,承认了西方长处,并主张学习西方。魏源思想在腐朽愚昧的封建统治条件下,对开阔人们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启迪人们探索救国之路起了积极作用。

3、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历史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5.鸦片贸易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也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6.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 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破坏2.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和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7.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清政府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力落后及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协,一个是为了“保船避战”,另一个是为了要过“万寿大典”。清政府自身的腐败导致了战场上的全面溃败。

8.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其中主要有:

A、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B、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C、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专政D、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9.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1840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逐步转变为封建统治者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个社会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太平天国运动就是第一个矛盾的体现,义和团运动就是第二个矛盾的体现。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为什么《天朝天亩制度》的主张是难以实现的?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但他并未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他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因此,《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难以实现。

2、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威信派与守旧派争论的内容有哪些方面?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内容:(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3、简述龚自珍的政治思想: 批判了长期流传的天人感应论,否认天象与认识的必然联系。他那“万马齐喑究可哀”的诗句告诉人们清王朝已从“治世”进入“衰世”,提出了“更法”思想和“心力”说。

4、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一,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二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第三,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第四,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第五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

5、简述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答: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同时也为中国GCD的创建创造了条件。首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GCD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其次,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GCD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第三,经过五四运动,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正式创建中国GCD作了准备。第四,外部条件主要是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从各个方面给予帮助,推动了中国GCD的成立。

6、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7、试述改良主义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1在19世纪末帝国列强瓜分中国时的它具有强烈的爱国性质2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力求实行君主立宪来挽救危机。3政治与文化运动并存,具有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重要意义。局限性:改良,希冀于君主立宪,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软弱妥协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 必要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正义性:对于改良派所提出的“中国国民恶劣”说,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进步性: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和“地权失平”的现象,只有通过通过平均地权一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2、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三民主义”即名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社会革命,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地价,则归国家,为民共享。国家还可以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3、武昌首义的简单过程是什么? 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辛亥武昌起义前夕,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9月2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召开联席会议,决定10月6日在武昌发动起义。但革命党人的活动被湖北当局察觉,处处提防,起义延期。而后新军中的革命党人约定以枪声为号於10月10日晚发动起义。当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於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最后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武昌起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4、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2分)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月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产生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批判了大给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龙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 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世界意义上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的一个决死战争,是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夺中国劳工,蹂躏和摧残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到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

从战争的结果上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 中 国 和 人类 历 史 上 的 重 大 事 件。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第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

第四,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第一,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他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他感到极端的失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国难财。

第二,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还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的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

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之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就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第一,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买过,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多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

第二,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在共同繁多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的斗争,而且对他们某些不妥的意见进行批评,诚恳地帮助他们进步,这是的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第三,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第四,中国共产党也邀请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各民主党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中国近代史期末整理。 篇2

————————————————————————————————————————————————————————————————————————————————————————————

本书概念

第一章:鸦片战争和近代史的开端

战前中国和世界(清落西发)

反对 英侵战争(鸦片扩中禁烟、英侵战、战三阶段、条约)

战后十年中国(经济、思想学风变化)

第二章:太平天国和二鸦

太平起义(洪秀全和金田起义、定都南京北伐西征)

太平制度和政策(《天》、各项制度)

二鸦(英法《天津》、《北京》、沙俄侵占北方)

辛酉政变以其后格局((政变、格局)

太平后及失败(集团分裂、后形势和《资》、安庆浙江、失败)

第三章:洋务和中资产生

太平败后社经(外政经势力扩大、农经凋)

统内部对洋务的看法(宗旨派别形成、争论)

军工海陆军

民用企业(官督商办、商办)新阶级出现和思想演变

第四章:中法中日战争

中边疆危机(新疆收复《伊犁》、日美侵台湾、《烟台》、英俄西藏)

中法战争(法侵、不败而败)

中日战争(朝鲜问题和清内部矛盾、日侵、辽东失陷北洋军灭、《马关》、台湾人抗战)

第五章: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帝瓜分危机(租地划范围、帝资本输出、清危机)

资阶维新运动(民资初发、维新发端和康理论、运动高潮、维新与顽固争论、失败、思想文化转变)义和团和八国侵华(反教会斗争、义在山东发展、侵华宣战、东南与保、失败《辛丑》

第六章辛亥革命

民族灾难和清末新政

资阶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兴中会、思想传革命团体、爱国运动、同盟会和纲领)革命发展(论战、武装起义、)

清预备立宪运动(预备措施、国会请愿运动和保路风潮)

革命胜利和失败(各地响应、临时政府成立、袁夺、北迁和二次革命 革命时期的文化

第七章:北洋军阀和近代中国的走向

袁反动和护国运动(与袁斗争、洪宪帝制和护国运动)

北洋军阀争权与护国运动(割据和张勋复辟、段祺瑞统治和护法运动)帝国分裂(俄分蒙古、新疆、英藏独)辛亥革命后串国社会(民资发、工人阶级发)

新文化运动(兴起和中西言论经问题的论争、思想文化上的新局面、马克思传播)

鸦战和中近开端--太平和二鸦-----洋务和中资--中法、日战--戊变和义和团--辛革--北洋

禁烟和《南》

《天朝》《天、北》辛酉

军、民业

《马关》

瓜分、维新、八国、新政

新文化 复辟

条约

《南京》=割香港、2100、广厦福宁上、协定关税

《天津》(俄美英法)外国公使进北京、南京等十处通商口中、军OR船在长江行、赔英法军费、外国人在中国活动 《北京》(俄英法):承认《天》有效、开天津、割9龙、华工出国、英法800、割俄库页 《瑗珲》(俄)割外兴安岭和南黑龙江60多

《中法新约》法对越南殖民、中法边界开商埠、与法商办广西云南铁路、法从基隆澎湖撤军 《马关》害辽东半岛台湾澎湖、二亿、沙重苏杭=日船可进、日开厂、运内地免税

《辛丑》4-5亿、东交文巷为使馆界、北至大沽口炮台、允各国守北至山海关、禁止成立反帝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于六部之上、改商约

填空:

1895.4.7中日马关。

三国干涉还辽-19末反分开端 1898德迫清《胶澳租界条约》租期99年。

1898俄同清《旅大租地条约》后《续订旅大租地条约》-旅顺口大连湾租俄25年。1899法清《广州湾租界条约》99年。

1898英清《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界租英99年。

瓜分中,输入大量资本-特点 甲午后瓜分-救亡图存

马关后清借内债于1898“日昭股标”:一万万两

甲午后民企公商人发出“实业救图”

允民间设厂-清工商政策改变 缫丝业-甲午前发民最早最多民资本工业,战后也明显发展。1898毋须变法是中资阶第一次政治演出。

维新领导康有为 中儒家今文经学三统三世说马为康政治来源。

新学、——思想界飓风。孔子改——火山喷发。是维新依据。1895康公车上书。毋须幕。

1895清帝党后党。康北京办《万国公报》后改《中外纪闻》。北京强学会。

1896梁主笔《时务报》 《变法通议》中梁“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谭《仁学》述其思想 湖南省在维新中最活跃。

谭和唐才常《湘报》南学会机关报 严复《天演论》康称其为西学第一人。

资阶第一次向封建制度和思想挑战-维和顽固派的辩论

1897德占胶州 1898康上《应诏统筹局折》让光绪变法。成立保国会,救亡保国为口号 1898-611明定国是-921百日维 新。

毋须变君子。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 政变后。京师大学堂保留

1896-98梁,谭,夏曾佑“诗界革命”

1895康梁《中外纪闻》创办 直隶是清统治中心。也是帝国教会强大地区

义和团-天津成为以帝战场。义和团山东后不久就“助清来洋”“光清灭洋”后“抚清灭洋” “扶清灭洋”反映了帝国与中华矛盾为主要

东局子清华北最大兵工厂。

1901十一国迫清《辛》-洋人的朝庭 1905《朴次茅斯条约》日俄议和

清末新政-改革官制、兵制、学制、奖励工商

1906停科举-加速 学堂建立

张謇-东南实业领袖 中资阶民主革命从孙中山开始

1895兴中会“驱,恢,创立合众政府”推清建资政

1903成立华兴会。03拒俄运动为爱国运动 第一声

05抵制美货运动 收回铁路营利权争议-奥汉、川汉、苏杭铁路为焦点 湖广铁路为革命导火线

03年首提三民主义,05同盟会-东京-三权分立-成员:中小资阶-兴中会是其基础-《民报》归纳三民主义-中国革命为新阶段

民报和新民丛报论战-要不要反满和用暴力推清为中心

1906清‘预备仿行宪政’9年 设立咨议局是地方官制的重项 资政院为中第一个代表民意法定机构

1911.10.10革命党人武昌起义为国庆日

首先响应武昌的是湖南和陕西 1912孙中山南京就职

二次革命是辛最后一战,其失败标志着辛失败 袁称帝,中代革命党是坚决力量

护国战争推洪宪制迫段其瑞恢复临时约法

参战问题是府院的焦点 沙俄和德支持复辟

1917张勋上演丁己复辟 1917《大总统布告》对德宣战

黎元洪、冯国彰、段其瑞新的府院之争-直皖系之争

1915反日本21条和以法强占天当老西开 的斗争为最大的工人为主力 1915陈独秀《青年杂志》为新文化的标志-新青年-民主科学 民主-法-反君主和军阀

科学-自然科学和态度

新文化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旧文学和文言文-胡适《文学改良》陈独《文学革命论》蔡元培1916北大校长-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新诗《女神 》郭沫若 十月革命送来马列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最早的马列文献 洋政府怎样实行官僚专制?

扩充封军,建特务警察系统、造宁教仁案、复帝制、炮制《中国民国约法》 1901、9、7==俄,英,美,日,德,法,意,奥,西,比=11 孙中山的五次起义:黄花岗、惠州、云南河口、镇南关、钦州马笃山 三国干涉还辽:俄法德-为瓜分开端 张振勋-张裕酿酒厂

张謇-大生纱厂

《南京》附件《五口》、《虎门》取得“领事裁判和片面最惠国” 清与英《南京、五口、虎门、天津、北京、辛丑》 清美《望厦、天津、辛丑》

清法《黄埔、天津、中法、北京、辛丑》

清俄《中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瑗珲、勘分西北界、改订、辛丑》=150万平方公里公里 清日《马关辛丑》

中近代D1大规模反侵略斗争:1841三元里抗英 粉碎西方瓜分:义和团

1860英法-园明园

57最早地方傀儡政权-联军委员会-广州柏贵 53赫德-阗殖民海关-英法美-上海

太平王-东杨秀清、西萧朝贵、南冯云山、北韦昌辉、翼石达开 1851金田、永安

53天京

洋务派:弈訢 曾国藩,李,张,左

中资兴起: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县继昌隆果厂

无阶产生:19C4、50 甲午1894:平壤、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标志北洋军破产)瓜分:争做债主-俄、抢夺路权-法

办厂权-日

强占租借地分势力范围

德-胶州

英-香港新界、威海卫

法-广州

俄-大连 早期维新人物:王韬,郑观应,冯桂芬

90S代表:康,梁

军机四章京标志着维正式参与了政权

1898《应诏统筹全局折》资阶维新施政纲领

98光绪《定国是诏》毋须标志 毋须内容:官民上书言事、工农业发、征兵制、京师大学堂、废八股 1894檀兴中会 95香港兴中会

平均地权的作法:核定 地价、照价纳税、照价收买、土地涨价归公

府院之争:府-黎元洪,冯国彰(资及地方实力)

院:段祺瑞(封建)

复习思考题:

评魏源学习西方、反抗侵略的思想主张。

试述《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试述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特点。

名词解释: 同盟会

由孙领导组织国人全国性政党、1905-8-20日本东京、前身华兴兴中会、根本政治要求为16字纲领、民报、孙为总理、1912分裂、标志中资阶革命新阶段、历史重要地位作用

三民主义

:孙倡导民革纲领、由三构成、简称、两阶段旧新、民权为核心、号召推封建民国、新后孙联俄共扶工农发展为新三民,表现资阶的进步性,成为D1国共合作基础

“苏报”案

:是清与帝国勾结镇压革命的政治案件、晚清最大文字狱、因发表鼓吹反封反帝吹共和而被镇压、是民众和文人同封建斗争、是文字狱用于报界最早最典型的案件

护法运动

郑观、应王韬、李善兰、三河大捷

“门户开放”政策

:美提出其无力兼中国,向英德俄提、门户开放,贸易均等、内容、缓矛盾联合侵略 淮军

晚清在曾国藩指示下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军队。因为兵员来自江淮一带,故称。太平军向上海进军,上海守备、外援英军未到。曾国藩湘军驻安庆,上海向他求援。曾国藩早有计划,即命李鸿章招募淮勇,于1862编成 “淮军”。淮军乘轮船,闯过太平天国辖境,前往上海,与英、美各军合作对抗太平军。洋枪队

19C60S清为镇压太平招外中人组成装备洋枪炮雇佣性,当太平攻苏州帝国阻止招外中人抵抗,后戈登与淮军配合太平、是中外联合表现、不长但其制装备等都近代化,其中淮军最早仿洋枪队先走上近代化。

厘金制度:太平后清为筹军饷而设1853江北雷以诚首先在扬州开设向商贾、为工商税、坐贾板厘、行商活厘、值百抽

一、清推广到全国成制度、对近经济阻碍

百日维新:1898康改良主义通过皇的资阶改革、内容:西学教育工商等、太后反对政变、皇囚维新逃、103、由皇领导变革望走上君立制

东南互保:义和团北部反帝帝国与地方勾结保护利益、1901东南刘坤义,张之洞与各帝国《东南互保章程》:上海租界各国保护,其他归各个、表现洋务与帝国合作抵义、维护南利益破坏人民斗争

赫德:

英侵人物、1863中海关总税务司、制定海关制度控中国财政,得李鸿信任、干涉内政外交、任48年

天京变乱:建都天京后领袖作风关系变化、56年杨秀清“逼封万岁”、洪令韦;石返天京、韦杀杨、洪诛韦、后石走、大伤元气弱战斗力坏团结

北京政变:1861咸丰死子载淳上位、8位政务大臣掌权、砫怀奕訢勾结政变“垂帘听政”号同治、太后内重用汉地主外投降、标志外资和清封勾结

天朝田亩制度:53颁布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田分9等好坏搭配无分男女同食同耕、反映平均思想和废封土制的愿望、但为空想和违经规的落后性

清末新政

1901-05清为维权推行新政,内容“改总理为外务部裁汰官衙废科举建学堂开新科 工商,而练兵筹銄是中心

加剧了矛盾,促资革发

“亚罗号事件”

二鸦导火线。“亚罗号”走私的中国船只,曾在香港注册,执照失效。广东水师搜查黄埔的“亚罗号”,拘捕水手。本是内政,英诡称“亚罗号”是英国船只送回拘捕的人,并捏造说中国士兵扯下英国旗,要向英国道歉。叶名琛驳,避免事态扩大,将获疑犯交给英国。在事件中,英方故意激化矛盾。“亚罗号事件”是英为战争的借口。马神甫事件

即“西林教案”,二鸦导火线。53年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省传教,吸收地痞流氓勾结土豪劣绅,无恶不作,激起民愤。56西林知县逮捕马赖等,处死马赖。法以此为借口,同英一起发动了二鸦。

《中英烟台条约》

亦称《滇案条约》,附有“另议专条”。第一部分为:中国偿20万两;中国大臣带国书前往英国,对滇案表示“惋惜”;云南与英国商订滇缅通商章程;自1877年起,五年,英国驻云南大理等察看通商情形;英国有印度派员赴云南之权。第二部分涉及中外司法及官方交往,规定扩大英在华治外法权。第三部分为“通商事务”,《另议》中规定英国可派探路队进入西藏,或由印度来藏。

总理衙门

鸦战后,由两广总督专办与欧美国家的交涉,称“五口通商大臣”。《北京》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外国要求建立专门机构。1861,奕请求建立。总理衙门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关系密切,使成为外控制清的总枢纽,是中国半殖化的表现。40年。到1901年,《辛丑》改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

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后,俄纠集德、法迫日放弃辽东半岛的领土要求的事件。《马关》中割辽东给日本,妨碍俄向东北扩张。俄联法德,向日施外交和军事压力,要求日本放弃。日放弃要求,但清三千万两白银为“补偿”。该事件是帝国争夺东北的斗争,是瓜分狂潮的开端。

问答题:

甲午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影响:

原因:日帝国主义为满足资利转移为战争

影响:中国—割地赔款主沦,输出资本、瓜分、新阶段半殖和国际地位

人民救国—维新和义和团

日本—战略要地台湾-辽东地区

远东—帝国间争夺勾结-三国还辽 甲午中国战败原因

主观:清腐朽-战前不准备避战自保、太后庆寿

客观:日本谋久、经政军先进——单纯学技术是不行的。马关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

内容:割地-辽东台湾澎湖

赔款:2亿

开口:沙市。重、苏、杭

设厂:口岸日本设且免税

独立:朝鲜

影响:半殖深-政治贷款、铁路、开矿、办厂

瓜分狂-德=胶湾、俄=东北、法=广东西云南、长江=英国 20C70-90S资义如何侵略我国边疆:

西北——英俄。英扶阿古柏政权。俄出兵伊犁。东南——日美。美扶日侵朝鲜和台湾,日军国主义

西南——英侵云南,西藏-通过印度和《烟台》《藏印条约》来加强长江和藏 戊戌变法性质、失败原因、历史作用

性质:爱国救亡、资阶自上而下改革、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唤醒-变法图强对帝国抵制

推中资

西学。思想文化风气-推封

原因:封建强、中资弱、没有提升到反制度和发展资的目标上、国际环境 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认识

1、灭洋放在第一位-主要矛盾变化,有爱国主义性质,鼓力

2、只是感性认识,没有冲破皇权,保卫封建国定

3、盲目排外落后性

4、对清放松警觉,受骗 辛丑条约内容和危害义

内容:赔款-巨大,贫困经凋

使馆界-国中之国

占京津地区-镇压运动

清成为帝国帮凶,镇压 外务部-卖国外交政策

标志:两半社会确立,清成为工具 团运动 的性质特点意义失败原因 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特点:自发性-无纲领,无统一力量

分散性-各大自为战,无统一指挥领导 意义:显民力量大粉碎帝国计划

原因:主观上——自发群众性:无领导理论

盲目性——元目地性

无组织形式

用迷信手段——封建落后 对封建认识不清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强

评析旧三民主义

比较完备的资阶民革纲领,是进步的民族-反帝,民生-推封土地制建资制

但:不彻底,有革命性和妥协性但也进步-反应主要矛盾,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阶纲领,是旗帜,指导论点,动员群众反帝 试论革命派与保皇派思想大论战

1905-07、革命《民报》保皇《新民丛刊》

要不要以武力推清、建资民国、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

扩大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影响、划清与改良的界限、革命派胜利、为辛革作准备

辛亥背景失败原因、经验教训、历史意义 背影:清成工具,民族反抗。矛盾激化

原因: 主观方面——经薄革命弱,软弱和妥协性(无彻底纲领,革命军队,统一领导,统一战略)

客观:帝国封建力量强(帝国控制中国。袁买办封建力量强)教训:要有统一领导革命党,明确纲领等。

没有依靠群众的力量

民资软弱性妥协性不能胜利

在中国封建半殖的情况下,不能进行民资

意义:近代第一次民资革、推清完封建

打击帝国主义

解放生产力,促民资

思想传播 范例 从鸦片到辛亥,清政策哪些调整?什么趋势?什么认识? 1,自上而下进行了:洋务、维新、新政、和预备立宪 2,从器物到制度的调整再到形式上的政体改革 3,坚持中体西用——在中外冲击下潮流,符合近代化 比较太平和义和团异同点

同:背景-列强侵,半殖

形式:武装斗争,农民

规模:大

作用:打击中外反动

失败原因和教训:主-阶级、客:中外联合

异:组织领导:前有后无

斗争目标性质:前反封反侵,后反帝爱国

对西文明:前通商发资

后排外近代上的几次论点:

洋与顽固派:要不要向西方学习

维新和顽固派:要不要支,兴民权,行君立制,提西学

D1思想解放运动 革命和保皇:

传播,D2思解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道德新文学

动摇封建

D3思解 三民主义内容:

民族:驱除、恢复。--推清,变民族歧视和压迫、求建民族独立国家 民权:创立。

--推清专,建资阶民主共和国

民生:平均。

--核定地价,革命后地价归国与民共享 但没有提 出反帝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可能完成两反任务 军阀内容:

袁强选为总统==散国民党==散国会=废《临时》颁《约法》将内阁改为总统制==二十一条==改中华帝国,“洪宪”1916==护国运动中,消帝制

根源:半封建性=封建经济

半殖民性=分而治治 帝制失败:逆流而上、观念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

2、民主科学弘扬

3、为五四作准备,民族觉悟

4、后期传马克思,-无产

5、文化普及

6、但过于偏激

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原因:辛激发、一战和国外市场扩大、抵制日货 特点:外资,封建重

轻重不协

户开内容 :在其势力内,别国不得干涉

势力内口岸的货物,由中国收税

税收一律平等

实质:机会均等缓和矛盾。保护中对美的开放 东南互保:

原因:义和团影响长江,对帝国威胁

长江损失会很大

局限在北方

影响:免损失

护帝国利益 东南为清提供物资

为清朝和帝国谈判协调 辛丑为啥没有割地开埠?

1、没地

帝国矛盾 美门开

人民反抗

其时重于政治和殖民掠夺

2、对《资政新篇》的评价

3、(1)以学习西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方案,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治国方案;

4、(2)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治斗争的需要,强调集权、反对帮派,目的是要维护和巩固太平天国的政权;

5、(3)脱离了当时军事斗争实际的方案,未解决最紧近的军事问题。打仗是第一位的,却未提出,只提出了宏观的长远的空的设想

论述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①是由封逐渐沦为两半的转折点。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②政治上:独立自主统一——领土、主权遭破坏;

经济上:自然经济的基础遭破坏,被纳入殖民主义体系;

革命性质和任务:从此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思想领域: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折点。2.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清腐败,战和不定;2没有发动依靠群众,反而打击压制群; 3军队和战略失误。

4八旗、绿营兵腐败,装备落后。4.评析《天朝田亩制度》

①内容:1,绝对平分土地。2,按太平军编制建立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人民生产生活。②空想性与局限性:

一,生产和分配着矛盾。

二,平分一切土地,超越了反封建的界限,伤及自耕农的利益。

三,否定了商业手工业的地位,幻想自然经济生活方式,不符趋势,倒退。

③《制度》的空想落后性,并未实行,而 “照旧交粮纳税”政策,农民得到实惠,《制度》的基本精神有所体现。5.试述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特点。出现:19-60-70S。

途径:由官僚、地主和商人(买办)直接投资兴办近代工矿企业;

由原来的旧式转变为近代企业的。

原因:一,外资和洋务派的高额利润的刺激作用;

二,外资的侵入自然经济解体。(劳动力市场)。三,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市场形成。

四,洋务引进了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有先导借鉴作用。特点:轻工业和小型采矿业投资规模小;

技术设备陈旧落后;

多分布在沿海的通商口岸;

不是中国社会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而是由商人、地主和官僚直接投资而产生 6.如何认识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

1这两派在镇压人民革命和维护清朝封建统治这一根本点上是一致的,但对如何维护却存在分歧。几乎都遭到顽固派的阻挠,使洋务事业举步维艰,2争论有六十年同文馆之争、应否停造轮船的争论、修建铁路问题的争论。

7.概述左宗棠一生的政治活动并简述其历史功绩。

政治活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镇区西捻军与陕甘回民起义;从事洋务活动;收复新疆。9.试评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美对列强在华抢夺势力范围狂潮的外交政策。

内容为:美国承认各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但在各国势力范围内,美国既得利益不受

侵犯;要求均沾利益,这样,表面无“势力”的美国,却分享一切权益,并凭借其经济优势取得有利地位。“门户开放”帝国协调侵略利益的产物;置中国于国际列强的共同奴役之下。10.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失败原因:1维新派不推翻清封建统治,又触动帝国主义依靠皇帝,又寄希望于帝国支持,软弱性和妥协性,这是基本原因;

2维新脱离了群众使孤立无援;维新不反帝国,又幻想靠帝支持实行变法,同时也不从根本上反封。

意义:在当时的情况下,维新派要求变法自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 有爱国性质;它是以改内政、发展民资的政治改良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13.综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第一,提出了指导革命的理论和纲领。第二,创建了中国同盟会,奠定了组织基础。

第三,发动与领导多次武装起义并同改良派展开论战。第四,为巩固新生的政权而斗争。

回答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题 篇3

强大的中国为什么在近代前夕停滞不前?

①中国

政治: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实行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皇权对人民

的束缚已达到最大。阶级矛盾尖锐。

宗法等级制度在封建社会前期、中期起过稳定和规范封建社会秩序的作用,但在后期

其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经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经济不再有积极作用,反而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

大地主利用政治特权和通过暴力手段兼并土地。地主对农民剥削的加重,必然激化阶

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封建政府还要向农民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和摊派徭役。

文化:明朝实行八股取试,清朝采取镇压异端、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摧残了知

识分子,严重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和科技进步。

外交:明朝自郑和以来鲜有主动的对外交往,清朝则走向闭关锁国的道路,阻碍了文化的交

流发展。②西欧

经济:在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

现。

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政治:英国、美国、法国等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为资本主

义的发展创造了政治上的前提和保证。

文化: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中世纪神学蒙昧主义的精神束缚,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做

了思想上的准备。

外交:西欧开拓世界市场、发展海外贸易、推动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②结合史实与当今社会,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国近代化的开启(如洋务运动)?

①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发展军事工业,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这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确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国人走出“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 ③洋务运动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和器物

③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④如何深刻认识辛亥革命的成败?我们应该如何纪念辛亥革命?

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教训: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纪念:

⑤五四精神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就是中华民族精

神—爱国精神。

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

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

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因此,纪念五四运动,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以上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总之,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

当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运动的光荣传统,努力担当起振兴中华使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业绩。

⑥如何正确认识国共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和民族的利益,并根据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积极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全民族的团结,保证了全民族抗战的实现。为了使全民族的抗战坚持下去,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制定了正确的政策,如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耕者有其田”政策改变为实“减租减息”的政策;把抗日反蒋方针变为“逼蒋抗日”又变为“联蒋抗日”方针;把革命根据地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变为实行“三三制”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权等。针对统一战线中出现的分裂、倒退现象,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政治口号,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在同国民党顽固派斗争中,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这些政策和策略方针的实施,发展了人民抗日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国民党内少数顽固派,广泛地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得以坚持到底,并取得胜利。

2.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在战略防御阶段,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配合和支持下面战场,打击日寇,建立敌后根据地,牵制敌人大量兵力,拖住了日本侵略者的后腿。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全国抗战的主要战场,共产党和解放区军民在十分困难和险恶的环境下,与日军英勇作战,在战斗中保卫和发展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在战略反攻阶段,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军民在广大的战线上向日军发起攻击,迅速缩小了敌占区,扩大了解放区,成为打败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的重要力量。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3.创造新的丰富经验,比较完全地掌握中国革命发尽其所有的规律。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科学地阐明了指导中国抗日战争的持久战理论和方针;进一步完备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深刻地总结了中国革命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等等,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经过整风和七大,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总结革命经验,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全党空前团结,为争取抗战胜利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国民党接受团结抗战的主张,使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得以实现。

七七事变后,在日本侵略的直接威胁下,在全国人民抗日浪潮的推动下,国民党改变其不抵抗政策,接受团结抗战的主张,使全民族抗战得以实现。国民党政府并采取一些比较进步的措施,使抗战初期出现了全国军民抗日的高潮和蓬勃向上的新气象。但由于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没有放弃反共方针,在相持阶段到后来,即将其政策的重点由对外抗日转到对内反共,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给中国抗战带来极大危害。

2.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主要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只是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

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毛泽东语),先后进行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随后,对日军的进攻也进行了一些抵抗。保住西南、西北大后方。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为保卫祖国和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自从武汉失守以后,由于战争失败和仇视共产党这种情绪的发展,国民党就逐渐反动,反共活动逐渐积极,对日抗战挖潜渐消极。”(毛泽东语)由于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政策和策略,以斗争求团结,迫使蒋介石集团不敢公开丢掉抗日的旗帜,不敢公开同共产党分裂,使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得以保持下来。

3.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⑦我们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线路?

怎么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①从世界历史上看,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只是欧洲许多国家、美国和日本走过的,而且走通了;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这是苏联走过的,而且也走通了。十月革命前,俄国是欧洲的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由于事先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苏联成了欧洲的第一强国、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之一。由于社会主义制度既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优越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说,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只是最好的选择。

②从中国近代历史来看,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从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以来,由于受到外国垄断资本的压迫和本国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始终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经过七八十年的发展,到1949年,整个民族工业资本不过只有20.08亿元人民币。独立以后的中国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就难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独立。这样,中国就会成为外国垄断资本的加工厂和单纯地廉价原料、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就像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那样。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企图主要靠外国提供资金和机器设备等来求得发展,特别是要想成为世界强国,是不可想象的。而且,由于经济上依赖外国,在政治上就挺不起腰杆,连已经争得的政治独立也可能丧失。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其经济可能会有一时的发展,但终究还是要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附庸的。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已经失去。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大学中国近代史各章重点名词 篇4

1、闭关政策:18世纪中叶,英国已在西方各国的对华贸易中居首位。但是,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壁垒面前,西方的工业品很难找到市场,屡屡亏损。同时,昧于世界大势的清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闭关”政策,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清政府把对海外的贸易严格限制在广州一口,规定外国商人销售商品和购买土货都必须通过少数特许的“行商”(即“十三行”)之手,进行严格控制。这种外贸政策也严重阻碍了西方工业品在中国的销售。

2、虎门销烟 :在林则徐主持下,自1839年6月3日起,在虎门“就海滩高处,周围树栅,开池漫卤,投以石灰,顷刻汤沸,不爨自燃,夕启涵洞,随潮出海”,将所缴获的鸦片当众销毁。直到6月25日,全部销毁干净。各地群众闻讯赶来观看,万众欢腾,无不称快。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一个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良反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3、《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清魏源著。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作者在镇江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译稿及中外文献资料,于《南京条约》订立后不久整理成书。1842年刻本50卷,1847年刻本增订为60卷,1852年(咸丰二年)又扩编为100卷,刊于扬州。此书系统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谴责投降派“夷兵不可敌”的卖国论及顽固派视坚船利炮为“奇技淫巧”的昏愦,对战、守和外交策略提出很好的见解,并提倡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主张。本书出版后影响很大,促使人们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对后来资产阶级改良派有一些启蒙作用。此书出版后,很快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维新运动也发生一定影响。

4、领事裁判权: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强迫中国与之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一种司法特权。依照这种特权,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不论其发生何种违背中国法律的违法或犯罪行为,或成为民事刑事诉讼的当事人时,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领事或由其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其本国法律裁判。故“领事裁判权”也称“治外法权”。

5、片面最惠国待遇:《虎门条约》中规定的一项不平等条款。正常的国际交往中,最惠国待遇应是双方互惠。英国只要求中国给予英国最惠国待遇,却未承诺英国给予中国同等待遇。这就成为签约双方不平等的“片面”最惠国待遇。继英国之后,有15个国家先后从清政府那里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只要给一国某种特权,就要给所有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国家同样的特权,中国变为资本主义世界争相宰割的对象。第二章

乡官制度:乡官制度是太平天国政权创立的县级以下地方基层组织制度。主要内容是:按照太平军的编制,把广大居民组织起来,每五家设一伍长,五伍长设一两司马,四两司马设一卒长,五卒长设一旅帅,五旅帅设一师帅,五师帅设一军帅,一军共有1.25万家。军帅以下的各级官吏,一般由当地人民推举,或由上级官员委派,他们被称之为乡官,此外还规定“寓兵与农”的乡兵制度,即在军帅的管辖区内每家出一名为伍卒,组成一军。乡官的职责是,平时管理民政,督其民在乡事农,战则应征。这种乡官制度是一种军政合一的组织。湘军:中国晚清时期曾国藩以湘乡练勇为基础,在湖南创建的一支军队。又称湘勇。湘军将领主要是湘乡人,大多是封建儒生,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湘军的士兵由营官自招,并只服从营官,上下层层隶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曾国藩治军重在思想纪律而不在技术性的教练,使湘军成为一支有力地维护封建统治的军队。湘军分陆军、水师两种。其营制主要采用明代军事家戚继光的“束伍”成法。在武器装备上,湘军不仅向外国采购洋枪洋炮,还自设船厂,仿造新式武器。湘军于1854年初在衡州(今衡阳市)编练建成,共1.7万余人。是年夏,出省作战。以后几年间与太平军在湖北、江西的沿江地区争夺。1858年5月,其精锐李续宾部即深入皖中,气势很盛。至11月间,李续宾及所部6000余人在庐州(今安徽合肥)三河之役被太平军歼灭,锐气顿减。1860年,曾国藩任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后,掌握地方军政大权,号令统一,筹饷较易,湘军势力大为扩充,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清军主力。1861年9月,攻陷安庆。次年(同治元年)春,曾国藩再以曾国荃率湘军主力沿江进逼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江苏南京),以左宗棠部及李鸿章新募淮军进攻江浙其他地区。1864年7月,湘军攻破天京。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后,声势愈大。曾国藩为避免清廷的疑虑,又因湘军暮气日深,大量裁撤直系部队,其支系仍在安徽、湖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镇压捻军。湘军水师则守湘军旧制,取绿营规模,改建为长江水师。以后,左宗棠平定新疆虽也利用湘军,但湘军已不是国家的主要军队。

圣库制度:太平天国建立的一种分配制度。天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在天京设立天朝圣库(亦称总圣库),掌管全国公有财富,派员专司其事。太平军各军也都分别设立圣库。原则上官兵不准私蓄财产,衣食器物一切费用,全由圣库供给。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其中规定以二十五家为一“两”,每一“两”设一国库(即圣库),试图把在太平军中实行的圣库制度,推广到整个社会中去。但这个改造社会的计划,并不曾实行过。到了太平天国后期,圣库制度日益破坏,已是名存实亡。

厘金制度: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最初是地方筹集饷需的方法,又名捐厘。厘金创始之初,本是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同治三年七、八月间,清廷臣工多有整顿备省厘金革除积弊的奏议,厘金曾经一度者裁而未果,使它取得经常正税的地位。1931年1月1日,国民政府取消了厘金制度。第三章

亚罗号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之一。“亚罗号”是一艘走私的中国船只,曾在香港注册,所领执照在1856年9月底已经失效。10月8日,广东水师搜查停泊在黄埔的“亚罗号”走私船,拘捕了船上12名中国水手。这本是中国内政,与英国毫不相干。可英国公使包令却指使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诡称“亚罗号”是英国船只,蛮横要求送回拘捕的人,并捏造说中国士兵扯下了挂在船上的英国旗,要向英国公开道歉。叶名琛对英国的无理要求拒实力驳所,但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将所获疑犯交给英国领事馆。在事件交涉过程中,英方故意制造事端,激化矛盾。所谓“亚罗号事件”只不过是英国侵略者为挑起战争而制造的借口。

三河大捷:三河之战,太平天国晚期继浦口之役之后又一次胜利之役,太平军与湘军在安徽三河镇(今属肥西县)激战。此役湘军战败,名将李续宾阵亡,清帝国安徽、江西战情全面吃紧。而对太平天国来说,扭转了皖南被动的局面,太平天国安庆脱困,天京粮荒抒解,李秀成、陈玉成都封王,复苏了太平军后期军心、士气,扭转了内讧后的危局。通过三河大捷,太平军粉碎了湘军东犯的企图,保卫了皖中根据地,对鼓舞士气,稳定江北战局,保证天京安全和物资供应,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辛酉政变:辛酉政变又称“北京政变”,是发生在1861年的一起重大政治事件。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亦称“北京政变”。1861年10月26日,慈禧、慈安两太后偕幼帝载淳等离热河回京。两太后抵京后,即召见先行返京的奕,部署对策,搞垮了当权的以肃顺为核心的政务八大臣随后,又清除了赞襄政务王大臣的党羽。11日,同治帝载淳正式即位。从此,慈禧、慈安两太后开始垂帘听政。但实际上,慈禧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历时四十七年之久。第四章

江南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亦称“上海机器局”。1865 年(同治四年)李鸿章购买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工厂,并入清政府原有两个洋炮局,又将曾国藩派容闳从美国购来的机器安装在内,建成该局。是清未官办使用机器生产的军事工厂,依靠帝国主义提供机器设备和主要原材料,并受所用英、美、德等国技师和工匠的控制。主要制造枪炮和修造兵轮,是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的产物。1867 年由虹口迁高昌庙,不断扩充,成为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厂。

福州船政局:清政府经营的规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厂。1866年(同治五年)左宗棠 在福州马尾创办。初期由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两人一手经办,分任正、副监督,总揽一切船政事务,并雇用几十名法国技师和工头。创办 费用四十七万两,常年经费自18 n6 年起每月由闽海关拨银五万两,从 1873年起每月由茶税项下增拨银二万两。主要由铁厂、船厂和学堂 三部分组成。雇用工人约一千七百到二千名(1894年)。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时,遭受严重破坏。战后虽经恢复,但生产大不如前。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生产更趋下降。从1866年到1907年,共造 各种船舶约四十艘,既不适于作战,也不宜于商运,只能供给沿海各省 作巡防缉私之用。辛亥革命后改称 “海军造船所刀。抗日战争时,遭受严重破坏,生产停顿。战后由国民党政府接收,解放后收归人民所有。轮船招商局:1872年12月,李鸿章奏设轮船招商局,派浙局总办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招股试办。第二年正式成立。名为商办,实则官商合办,总局设在上海,分局设牛庄、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以及日本横滨和神户、新加坡、吕宋等地。它承运漕粮,兼揽商货。成立时买轮船3只,到1876年有船12只。1877年,以222万两白银的高价收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旧轮船18只,扩大经营。由于管理腐败,又受洋商航运业排挤,难以维持。1885年盛宣怀奉命进行“整顿”,改为官督商办,但仍然连年亏损。1909年轮船招商局改归邮传部管辖。本图是轮船招商局设在上海的总办事处。

总理衙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鸦片战争后,由两广总督专办与欧美国家的交涉,特加钦差大臣头衔,称“五口通商大臣”。《北京条约》订立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外国侵略者认为地方总督无权处理涉外事务,多次要求建立专门机构。1861年1月,奕再上奏折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使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到1901年,据《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

第五章:

马嘉理案:英法等国在打开中国沿海门户及长江后,又想打开内陆的“后门”,从19世纪60年代起,不断探测从缅甸、越南进入云南的通路。1874年,英国再次派出以柏郎上校为首的探路队,在近二百人的武装士兵护送下,探查缅滇陆路交通。英国驻华公使派出翻译马嘉理南下迎接。1875年1月,马嘉理到缅甸八莫与柏郎会合后,向云南边境进发。2月21日,在云南腾越地区的蛮允附近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发生冲突,马嘉理与数名随行人员被打死。这即是“马嘉理事件”,或称“滇案”。三国干涉还辽:《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纠集德、法迫使日本放弃对中国辽东半岛的领土要求的事件。《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辽东半岛给日本,这直接妨碍到沙俄向我国东北的扩张。于是沙俄联络了法国、德国,向日本政府施加外交和军事压力,要求日本放弃对我国辽东半岛的占有条款。日本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放弃对辽东半岛的领土要求,但让清政府增付“赎辽费”三千万两白银为“补偿”。该事件是沙俄纠合德法两国同日本争夺我国东北的斗争,也是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黄海战役: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中日 甲午战争爆发9月16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护送轮船运兵在黄海大 东沟登陆。17日晨于返航途中发现原挂美国旗后又改悬日本旗的日本舰队向 我袭击丁汝昌下令应战。日本海军见中国主力铁甲规定远、镇远在前面 即绕向侧后进攻扬威等舰。中国舰队向敌舰还击重创日本旗舰松岛及赤城、比睿、西京丸等舰中国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督率士兵英 勇战斗在战舰沉没时壮烈牺牲。这次战斗互有损伤。后因李鸿章避战求和 下令困守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市招致了北洋海军的覆没。第六章:

强学会: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公车上书后,维新成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由康有为发起,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强学会。入会者数千人,陈炽为提调,梁启超为书记员。学会每隔数日集会一次,每次都有人发表演说,又附设“强学书局”,刊行《中外纪闻》,翻译西方和日本书籍,宣传维新主张。一些官僚见学会势盛,也纷纷表示“资助”,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张之洞、刘坤

一、袁世凯等都捐银入会。不久,康有为又组织上海强学会,刊行《强学报》,与北京强学会相呼应。强学会由北京发展到上海,声势愈大。1896年1月,慈禧太后强迫光绪帝下令封闭北京强学会。张之洞也停发上海强学会的经费。

东南互保:义和团运动期间英帝国主义分裂中国活动的一个阴谋。英国为了维护其在长江流域的利益,阻挠义和团运动,防范东南各省人民的反帝斗争,由驻上海代理总领事华伦策动大买办盛宣怀,联络两江总督刘坤

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发起组织所谓“东南互保”。由盛宣怀缀合,上海道余联沅代表刘坤

一、张之洞与驻上海各领事议订《东南互保约款》9条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10条。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督抚保护”。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也加人“东南互保”。它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使帝国主义能够集中力量镇压北方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扶清灭洋”的口号最早始于1898年10月赵三多、阎书勤等领导山东冠县人民举行反教会斗争之时,其所用旗帜即标“扶清灭洋”四字。此后多数义和拳组织皆用为反帝斗争的口号。这个口号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对于动员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义和团的斗争有一定作用。但是“扶清灭洋”又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口号。“扶清”的提法,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清朝统治者施展阴谋手段的警觉。“灭洋”的提法,说明义和团运动存在笼统排外思想。“扶清灭洋”的口号,不是农民群众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给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带来一定消极作用。第七章

光复会:上海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3年,东京军国民教育会派龚宝铨等人回国,在上海组织暗杀团,参加的成员基本上是浙江籍的留日学生。1904年冬,在暗杀团的基础上成立了光复会,蔡元培被推为会长。入会誓词为“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光复会以“排满复仇”为号召,带有较为浓厚的汉族传统的民族主义色彩。以后不久,徐锡麟、秋瑾、陶成章等先后入会,成为领导骨干。光复会还注意联络苏、浙、皖、闽、赣五省的会党,因此一部分会党成员参加了光复会。

黄花岗起义:即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集黄兴等同盟会重要骨干会议,决定集同盟会精英,在广州发难,和清政府决一死战。会后进行分头准备,黄兴、赵声在香港成立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并派人到广州附近各地,联络新军、防营、会党、民军,以备响应。同时在广州设立38处秘密机关,刺探敌情,转运军火,为起义作准备。原订4月13日起义,因发生同盟会员温生才8日单独行动,枪杀广州将军孚琦,吴镜运被捕,原定起义被迫改期。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800名敢死队员分四路攻打两广总督衙门、小北门、巡警教练所和南大门。黄兴率队攻入总督衙门,决心生擒两广总督张鸣岐。不料张越墙逃遁。由于敌众我寡,起义队伍得不到接应,各路队伍虽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彻夜相攻,但都先后失败。黄兴侥幸脱险。事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多方设法收殓烈士遗骸72具,合葬于城东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1932年,查得此次死难烈士姓名达86人。由于习惯,人们仍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第八章

皇族内阁:又称“亲贵内阁”。1911年(宣统三年)5月 8日清政府在立宪派国会请愿运动的压力下,颁布《新订内阁官制》,实行所谓“责任内阁制”。下令裁撤旧设内阁及军机处,成立由十三名国务大臣组成的新内阁,以庆亲王奕?廖?总理大臣,那桐、徐世昌为协理大臣,下设外务、民政、度支、学、陆军、铲军、怯、农工商、邮传、理想十部,以粱敦彦、善耆、载泽、唐景崇、荫昌、载询、绍昌、博伦、盛宣怀、寿卷分任各部大臣。十三人中,满洲贵族九人,汉族官僚仅四人,而满洲贵族中皇族又占七人。这是一个以皇族为中心组成的内阁,人们称之为“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它的成立表明清政府根本无意实行君主立宪,只是借“立宪”之名集权皇族,抵制革命。

保路运动:清末湘、鄂、川、粤等省人民进行的反对清政府出卖铁路主权的爱国行动。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并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出卖粤汉和鄂境川汉铁路主权的借款合同,随即派员强行接收四省商民筹集的路款,因而激起四省人民的强烈反对,纷纷集会游行,罢工罢市,誓与铁路共存亡。湖北宜昌的筑路工人甚至与清军发生械斗,打死清兵二十余人。保路运动在四川发展得尤其广泛和激烈,形成全省范围的武装反抗,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公布。规定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制度、政府组织机构及资产阶级民主权利,它具有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该约法共7章56条,主要有两个内容: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人民有选举权、被选举权,有言论、人身、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②规定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第九章

二次革命: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于1913年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一场战争。1913年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接着上海、南京、安徽等地相继宣布独立,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爆发。因这次斗争是继辛亥革命以来的又一次反对专制统治的斗争,故称“二次革命”,因战事集中在江西、南京,又称“赣宁之役”

中华革命党:二次革命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他认为,以往的失败,在于人心不齐,无论是同盟会还是国民党,人员都过于庞杂,很难取得一致的意见。他决心再组新党。孙中山提出要求,凡入党者,必须明确表示服从党的主要领导人的命令,即心甘情愿地服从孙中山,并在誓约上写出“附从孙先生”字样,还要按上指印。对于这种方法,很多国民党的骨干,尤其是黄兴,都认为不妥,表示反对。1914年7月,孙中山召集了中华革命党的成立大会,然后委任了各部部长和国内各省主盟人。而一些不愿表示对孙中山绝对服从的国民党人,集中在黄兴周围,于8月组织了欧事研究会,另有一些,尤其是国内的国民党人,这两个组织均未参加。至此,国民党终于分裂了。中华革命党以“第三次革命”——即反袁为斗争目标。他们在国内组织了一些武装起义和暗杀活动,但其主要方式,仍是辛亥革命中运动军队、联络绿林等,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而且,中华革命党活动十分分散,因此在护国运动中,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此后,孙中山认为要巩固共和,必须依赖自己的政党。但中华革命党只是几百人的一个秘密组织,远不能当此重任,他决心再次改组。1919年10月,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上一篇:中石化执行力下一篇:三送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