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会计就业前景

2024-09-11

美国会计就业前景(精选10篇)

美国会计就业前景 篇1

去美国学习会计专业占了申请美国商科的一大部分,而会计专业就业无论在美国或中国形势一直都相当看好,即便在金融危机后效的今天,会计行业就业收到的影响也是有限。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美国会计专业就业前景,帮助大家做职业规划。

在美国当会计不需要会计证,但是和国内一样,有注册会计师(Certificate Public Account,简称CPA)制度。美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已于起由笔试改为机考,考完不是立即给出成绩,要大约两个月后才知道结果。出题和判卷由专门的 American Institute of CPAs(简称AICPA)负责。

考试内容上分四个部分:Law, Reporting and Accounting, Auditing,和Financial Accounting.一般公司在招聘会计时都会在招聘广告上列示CPA prefer。如果想进现在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Big Four,包括 KPMG,PWC,Deloitte & Touche,和Ernst & Young)最好先通过CPA考试。通过考试并不意味着拿到资格证书,要有两年相关工作经验后才能申请会计师资格,那时就可以独立开业了。

会计专业的美国学生非常好找工作,这个行业和医药行业一样,基本没受经济低谷的影响,在美国,税务(Taxation)是会计工作的重头戏,也是留学生的主攻方向。美国大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一向缺税务会计。

美国税法复杂繁琐,替纳税人填报所得税和退税单也是会计的一项重要收入。如果希望未来挑选工作单位余地更大一些,主攻审计也许更合适,因为一般公司都需要内部审计员(Inside Auditor)。

经过商学院训练的会计研究生还可以进咨询公司(consulting companies)、会计师事务所或某些大公司做咨询顾问Consultant,大的会计师事务所都包揽商业咨询业务,以上3个方向正是现在诸多大学国际学生,同时也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

所以说,去美国读会计还是非常理想的专业选择,美国会计专业就业前景乐观,即便回到中国,会计专业也是就业的常青专业,完全不受金融危机影响。

[美国会计专业就业前景]

美国会计就业前景 篇2

美国就业市场持续走强

美国劳工部今年4月2日报告, 3月份美国就业人数增长16.2万人, 创下2007年5月以来的最大增幅。此外, 1、2月份的就业人数共上调6.2万人, 这意味着, 年初以来美国就业市场一直在不断走强。尽管诸如人口普查局雇佣临时统计人员等一次性因素对上月职位的增加有所影响, 但报告显示美国陷入“双底”衰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私营部门。私营部门新增12.3万个职位。制造业新增职位1.7万个, 连续第3个月增长。建筑业新增职位1.5万个, 终结了数月以来的大幅下挫态势。医疗保健业新增3.67万个职位。零售业新增1.49万个职位。唯一一个就业大幅下降的行业是金融服务业, 本月共减少2.1万个职位。

公共部门。联邦政府雇佣了4.8万新员工, 进行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 但政府其他部门裁员达9000人。

临时工。今年3月份, 临时就业服务机构提供了4.02万个职位, 与前7个月每月增长量大体一致。

失业率。失业率维持在9.7%, 劳动力增长了39.8万人, 高于上月34.2万人的增幅。

暴雪的影响

今年2月份, 严重的暴风雪袭击了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3月份的就业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因素。宾夕法尼亚州、弗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在经历了之前数月较稳定的就业形势后, 于2月份失去了6.3万个职位。建筑业连续两月减少6万个职位, 本月就业形势有所好转, 新增1.5万个职位, 其中包括雇佣专人从事暴雪后的修缮工作。此类情况表明, 天气因素令3月份的就业人数增加了近5万人。

积极信号

本周就业报告还有其他积极方面:

新增失业人数收窄。失业申报人数已降至2008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独立企业全国联合会报告显示, 其成员企业的职位减少数继续收窄, 已达到零点。

小企业前景。由于销售仍然疲软, 小企业主继续对雇佣持谨慎态度。如果过去三个月来零售额的增长势头持续下去, 那么今年春夏两季小企业雇工将更为积极。由于雇员少于100人的企业占就业人口的36%, 因此这一趋势很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普查的大规模雇佣。政府预计雇佣100万人进行人口普查。迄今为止, 其雇佣进展缓慢, 但是在未来3个月内这一进程将会加快, 并且会带来大量就业机会。

就业走势对货币政策意义重大

今年3月份的数据, 也证实了美联储的预测。即2010年GDP有望增长3.0%~3.5%。此外, 就业数据将对货币政策的决策发挥重大影响。美联储高级官员私下表示, 如果私营部门就业人数至少能够连续3个月每月回升30万人, 他们就会立即加息。相反, 如果私营部门就业人数每月只能增长10万人, 联储或许要到2011年才会开始加息。

大幅裁员提升美国竞争力

美国在近期的经济衰退中经历了二战以来空前严重的失业问题。私营部门就业人数减少了7.4%, 而GDP仅下降了3.8%。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出现了如此大规模的裁员。在本次经济衰退中, 德国GDP下降将近7%, 而就业人数仅减少2%。日本GDP降幅超过8%, 而就业人数仅下降3%。由于GDP和就业人数走势的这种分化, 2009年美国的生产率上升了5~6%, 而日本和德国的生产率则大幅下降。现在美国公司同日本、德国公司相比, 竞争力较上一年上升了12%。

就业数据预示着强劲的可持续复苏

前景——美国新经济与美国经济 篇3

首先,IT革命方兴未艾,作为IT革命产物的新经济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不少专家认为,美国IT革命尚处于发展阶段,IT的潜力迄今仅发挥出1/3。更重要的是,随着生物技术、宇航技术、纳米制造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的进展,它们与IT日益融合,也将大大 加强信息创造、传递、储存和处理过程的能力和效率,新经济发展将进入新阶段。目前,美国不仅在生物技术方面领先,而且在宇航技术(如加紧研发导弹防御系统等)将有新的突破。当这些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时,将再次使经济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其次,随着新经济向全球扩展,美国新经济发展将获得更广阔的空间。目前,新经济成为世界性现象的“硬”、“软”等方面条件已逐渐具备。从“硬”环境看,各国竞相发展IT产业,近年来所有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大多制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新经济的计划,增加对ICT的投资。从“软”的方面看,许多国家放松对电信和劳动力市场的管制,加快对IT等新经济需要人才的培养,并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和创业板股市。同时,主要发达国家及国际社会还设法建立有关因特网经济管理的政策框架和法规,这些主要涉及电子商务、电子货币、远程金融服务以及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的保护等,以规范新经济活动的各种行为,保障新经济健康发展。

总之,在IT革命的推动下,美国新经济已出现并将继续向前发展。的确,新经济目前正面临经济急剧减速的挑战,高技术部门正为前几年的股市泡沫和投资过度付出重大的代价:对高技术投资锐减,风险资本投资下降,从而影响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进而影响美国生产率和竞争力。然而,这是新经济发展过程的必要调整阶段,可使非理性的股市向理性化回归,使过热过快的新经济发展回到适度和可持续的发展。所以,人们对新经济的认识应更全面、更理性和更辩证。在新经济发展顺利时不要全盘肯定,在出现挫折时也不要全盘否定。正如英国《金融时报》在2000年初所指出的:美国经济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但也产生了“无法驾驭”的状况与风险……这些失衡将使美国经济要通过衰退或软着陆来调整。“新经济的部分光环可能消失,但如果以为经济衰退或趋缓会使十年来发生的变化一钱不值,那也是错误的”。

李正信

新经济带来的企业结构重组、资本市场的高效和活力、新的企业家精神、全球化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多样化等 新的经济规律和模式,已经植根于各个经济领域,其深远影响已经不可逆转,更何况信息技术为经济带来的这场变更,才刚刚开始了10%到15%,雨后春笋般的新技术正在等待着人们的运用、普及,如语音识别技术、专业系统、无线设备、智能卡、电子书籍、廉价数据存储技术、新式显像技术、图像软件、智能输送系统以及第三代无线通讯技术等,更不用说只有计算机信息技术才可催化的新的生物工程革命。实际上,新经济在整体美国经济低迷的今天也仍在顽强地发展。据美国商业部的统计,网络商务仍在以每季度接近于1%的速度增长。从去年年底开始,互联网入网户的增长又开始加快,每个季度网域名的增加速度高达500万,网址增速高达1700万个。住户广谱的使用率2000年增加了150%,预计2001年增速更快。据估计,到2005年,全世界的互联网使用人数将达15亿。

周德武

美国人之所以会对新经济产生幻觉,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一,因特网的普及与美国经济的恢复在时间上同步,放大了因特网的作用。因特网的发展使得企业生产效率提高,更重要的是降低了企业的库存,一下子拉长了经济周期。二,人类对每个新世纪的到来都有新的期望值,而这种期待正好与因特网技术的普及在时间上几乎同步,增大了人们对新世纪的期望值。世界资本纷纷追逐美国资本市场,亚洲金融危机加剧了这一点。这为因特网产业的进一步畸形发展提供了外在空间。三,华尔街分析师的推波助澜误导了广大投资者。

新经济的神话最终被戳穿,诸多因素中最为关键的还是利润。2000年9月21日,美国高科技公司的龙头老大英特尔公司发布第三季度盈余预警,成为美国高科技股走势的重要分水岭。此后,柯达公司、苹果公司等无一例外地发出盈余预警。一场以因特网为起点,迅速波及美国整个行业的哀退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新经济遭遇波折,也使大家认识到,电子商务首先是“商务”,设法赢利是关键。

对于美国经济走势,目前有W、V、U、L型之说。其实,最为重要的问题是美国经济在低谷中徘徊的时间有多长。从长期看,对美国经济不必太悲观。这里我想着重谈一点,那就是,技术层面的“S”理论支持美国未来的新增长。其核心是,任何一项技术的产生发展都犹如“S”型,在应用一段时间后,都会进入技术平稳期。再经历一段时间的积淀和市场消化,将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另外一点就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力与穿透力是多么的强大。所以我认为,互联网现在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结束期,即“开始的结束”(the end of Internet beginning),而不是悲观的“结束的开始”(the beginning of Internet end)。

肖炼

我认为美国经济的未来走势是W型。理由如下:

一,美国经济的内在矛盾。即,高债务和低储蓄的矛盾;国外储蓄高(占8%)和经常项目逆差的矛盾;公司劳动生产率与金融市场盈利率的矛盾;劳动力市场紧缺与通货膨胀的矛盾。

二,美国经济内在矛盾的外在表现是:股价高估;汇率高估;经常项目逆差高估。

美国热门专业就业前景 篇4

国内有不少攻读纯学术类的学生,他们一方面难舍对某专业的喜好,一方面又深深担忧自己的就业前景。矛盾之余,他们往往会考虑去国外发展以寻求更多出路,但又不知门槛高低?综合以往的学员案例可以看出,纯学术类里不同专业也各不相同。

二、理工科类

计算机:是一个很热的专业,进可深造读书,退可选择工作。但不是所有人都是和学习这个专业,而且不同学校会有计算机科学(ComputerScience)和计算机工程(ComputerEngineering)两个专业,本质上两个专业很相似,都学习计算机领域核心内容,如编程和软件开发。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科学)和(工程)。Science意味去了解未知事物,而 Engineering最原本拉丁文的意思是发明创造。CE的学生有着很好对电子电路,硬件设计等学科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能适应实际的设计和工程用 途。而CS的学生侧重算法设计,计算性能,编程语言等课程。掌握高级计算机能力的人才,如网络架构师,数据库工程师,数据分析与发掘工程师,高级软件工程 师在市场上趋之若。可以拿到丰厚的薪酬。

物理学:相对来说,这属于容易出国的专业一类,也比较容易获得奖学金。不过物理专业学生的出路,可能并不比国内明朗多少。建议如果学生的数理基础很好,可以同时选修一些金融课程,毕业后去金融机构做数量分析是一条相当不错的就业途径。

化学:同属于比较容易出国的行业,就业前景在美国可谓相当不错了。其中,有机化学类专业的毕业生有很大希望进入大型的制药公司,如辉瑞集团这类。不过,学生在读书期间要注意多积累各方面的技能,如写作、语言、参加行业学术研讨会等。此外,分析化学的毕业生同样可以去各类制药公司、分析仪器公司等。

生物科学:出国容易,但是就业机会可以用“水深火热”来形容。生物硕士就职难度较大,从博士毕业升到教授一般要努力很多年。少数大学有些顶级生物专业的博士毕业后,能进知名咨询公司,如麦肯锡,BCG等。

三、通信工程类

计算机与电信科学:计算机科学领域专业很多,多数就业形势都不错。如软件、数据库、网络、硬件、芯片、无线通信等都可吸收大量优质人才。一般博士学历的毕业生去大公司做科研较多,年薪可达10万美元。硕士学历的毕业生多可从开发人员做起,年薪5万至8万美元。

工程技术类:学生多数可以在美国找到合适的工作。其中,生物医学工程、电信/计算机工程、工业与制造工程、机械工程、化工、石油类就业途径较多,而土木、材料、核能、航天等类别的就业相对比较有难度。

四、其他类别

社会学:就业前景尚可。提醒学生在学习期间要注意积累统计功底,毕业后哪怕进不了咨询公司,也能靠扎实统计学找到工作。

会计学: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找工作,但在一般的企业里的工资不高,约4万至5万美元左右。做审计工作的话工资会稍微高些。

美国社会学就业前景 篇5

1、专业的调查公司

a)包括媒体调查公司和市场调查公司,例如央视零点调查公司。这类是主流的社会学就业对口渠道。因为社会学专业系统学习了“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及“社会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技术”,和SPSS等课程,可以很好的胜任此类工作。

2、文秘和咨询方面的工作

a)目前咨询公司很多,需要社会学方面的人才。

b)社会学专业毕业生完全可以胜任公关策划和公共形象设计等文秘相关职位的。

3、人事或人力资源,和猎头公司职员

a)因为社会学专业包括“社会心理学”、“劳动社会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和“公共关系”等课程。

4、杂志,电台、电视台等传媒方面的记者、编辑和策划的工作

a)社会学专业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对社会时事和社会生活有独特视角人才,其写出的新闻报道或社会评论才会有深度。这方面的工作比较适于文笔好、文科功底好的同学。

5、应聘国内外的NPO、NGO组织

a)目前国外此类组织越来越多地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包括中国儿童村、环保组织等。

b)联合国的一些驻中国办事处、福特基金会、绿色和平组织、乐施会和美国教育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等等,也都属于此类组织。

美国会计就业前景 篇6

前不久, 北大、清华、中国社科院、中国政法大学等部门的24名专家组成的“反就业歧视研究课题组”的“就业歧视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85.5%的人认为存在就业歧视, 其中认为严重和比较严重的占58%。[1]一些机关单位也公开宣称招录公务员只限男性, 许多应届大学毕业生纷纷抱怨都是“性别惹的祸”。在北京, 对于外地生源的大学生, 大多数区级机关和单位都有户口要求, 一些市级机关虽然没有严格限制户口, 但也表示优先考虑北京生源, 户籍歧视也成了如今社会的一大难题, 就连报考公务员也受到户口限制。更有甚者, 一些社会歧视被推上司法平台, 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湖南招考公务员要求检查双乳而招致非议, 成为了中国反就业歧视的第一案;上海市一家外企竟以血型不好为由, 将符合其他条件的应聘者拒之门外, 还有近来浙江招考公务员淘汰乙肝病毒携带者引发纠纷;同时, 四川大学法学院一位男生因中国人民银行在招录公务员的时候要求“男性身高1.68米以上, 女性身高1.55米以上”, 该学生身高只有1.65米, 因而遭到了“身高歧视”, 从而将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告上法庭。[2]

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现象已成蔓延之势, 成为我国一个不争的事实, 已然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包括性别歧视、年龄歧视、户籍歧视、身材相貌歧视、经验歧视、学历歧视、乙肝歧视以及血型歧视等等, 使得原本就已经很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化, 不断地演变成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使那些少数弱势群体陷入严峻的生存困境, 社会就业压力非常严峻, 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在熙熙攘攘的求职大军之中, 人才竞争压力极大, 而各种各样的招聘广告和企业招聘, 则为许多的求职者人为地设置了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在人才供应相对充足, 工作岗位相对紧缺的人才卖方市场中, 劳动者处于被动的地位, 劳动者的就业权益也极易遭到损害, 所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就业歧视问题。

二、就业歧视的相关理论阐释

所谓“歧视”, 简言之, 就是少数人的权利被不当地剥夺, 相对于“特权”即是少数人权利被无限放大。二者都是权利的扭曲, 都是不平等的。因为从另一个方面说, 平等意味着相同的情况给予相同的对待, 而“歧视”, 就意味着给予相类似的情况以差别待遇。所谓“就业歧视”是指条件相同或相近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 或者是受雇者在就业的时候由于某些与个人工作能力无关的因素而不能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 没有取得工资、升迁、培训机会等就业保障的平等待遇的问题。[3]

(一) 就业歧视有违平等、人权的基本原则。

在现代人权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今天, “自由平等”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 任何人不能因为某些与生俱来的、后天努力不可改变的差异而任意剥夺一部分人的权利, 使他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现代多元的社会当中, 差异并不是差距, 差异不能成为拉大社会差距的因素。然而, 就业歧视却剥夺了一部分人平等的就业权利和劳动, 甚至是其基本的生存权利。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少数人的权利, 相反更应该加强对少数群体, 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国家宪法保护的是所有人的权利, 而不是保护一部分人的权利, 因此在就业领域中受到歧视的人群, 他们的就业权利被剥夺, 严重违反平等原则和宪法原则。使得原本就已经处于社会边缘的群体更加边缘化, 造成更大的社会离心力, 同时, 也默认了社会的一种阶层乃至社会差异的隔离和分化的逻辑, 使得整个社会结构脆弱性加大, 不利于社会的整合和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 就业歧视妨碍市场竞争效率。

在现代自由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下, 就业歧视不仅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和代价, 也产生了相当高的经济运行成本。就业歧视剥夺了某些人获得工作的机会, 其必然导致社会总成本的提高, 市场运行效率的降低, 降低了社会总体福利。就业歧视作为一种社会的主观偏见, 雇主在用人时基于自身狭隘的主观陋见而将许多优秀的人力资源拒之于门外, 造成了人力资源的配置偏离最佳的水平, 被闲置浪费, 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社会效应。人力资本运作与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决定一个企业, 乃至一个社会是否有活力有效率。因此, 应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 而不是因为某些与工作性质没有必要关系的因素而将某些人才排除在外, 这有违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因此, 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下, 企业转变就业歧视观念, 以此来更好地配置人力资源, 发挥个人的最佳效能, 提高企业与社会的效率。

三、美国的反就业歧视立法分析

美国对于反就业歧视经历将近半个多世纪的艰苦斗争, 最终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从1963年第一个现代反就业歧视法律——美国《公平报酬法》开始, 美国建立包括1964年的《民权法案》、1967年的《就业年龄歧视法》以及《美国残疾人法案》、1973年的《职业康复法》、1990年的《身心障碍法》等一套法律体系。因此通过这些具体的法案, 美国对于就业歧视构建了一套坚固的防线。在美国, 对于就业歧视有着相当清晰和严格的界定, 只要是一个人因为与生俱来的、无法通过后天努力改变的性质, 在就业领域中受到不平等的差别待遇即构成就业歧视, 同时, 即使是雇主提供的要求, 也只能是对于工作性质而言是必要的, 否则也被认为是就业歧视。

根据美国联邦的相关立法规定, 就业歧视分为直接就业歧视和间接就业歧视。直接就业歧视是指个人基于他们的民族、性别、肤色、宗教信仰或原国籍而受到不同的对待, 并且可以明显地看出存在一种故意歧视的现象。而间接歧视是指雇主的某些雇佣手段, 虽然在表面上完全中立公平, 但是实质上却会对少数民族后裔、妇女或其他某些受特别保护的团体成员, 产生不利影响的效果。具体来说, 美国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分为6类:种族与肤色歧视、性别歧视、宗教歧视、原国籍与公民身份歧视、年龄歧视、身心障碍歧视等。作为法律的执行机构, 在实践中政府应该成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机构。美国专门从劳工部成立一个“平等就业委员会”, 该机构专门从事反就业歧视的活动, 全面监控法律的实施,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四、我国应对就业歧视的策略选择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 就业歧视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而社会上民众的需求和呼声不断, 因此如何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之一。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反歧视立法经验, 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 提出应对就业歧视的有效策略。

(一) 制定和完善反就业法律法规。

当前, 我国关于就业歧视和平等就业的歧视, 大都只是原则性的、大概的规定, 并没有具体详细的法律规定, 同时这些也只是散见于各种法律之中, 诸如《宪法》、《妇女权益保护法》以及《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等, 因此, 缺少一个专门关于就业歧视的法律。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部《平等就业促进法》或者是《反就业歧视法》。通过法律手段规定就业歧视的内涵以及外延, 明确反就业歧视的基本原则。界定就业歧视的具体概念以及就业歧视的具体类型和形式。用国家法律条文的形式, 明确禁止劳动力市场上的种种就业歧视现象, 给用工歧视者一个理性的预期, 为社会反就业歧视树立标杆。一旦发生歧视行为就会增加企业风险成本, 同时, 法律也为劳动者提供了一个救济的保障, 使他们在受到歧视时, 可以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政府监督与激励并举。

政府应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壁垒、户籍壁垒和行业壁垒, 统筹开发城乡劳动力资源, 形成双向流动机制, 严禁对外地人就业人为地设立限制和就业歧视限制;对平等就业甚至对弱势群体优先就业的企业或雇主在税收减免、政策倾斜、货币支付等方面给予优惠。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35%以上, 免征企业所得税;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的比例在10%~35%之间, 减半免征企业所得税, 同时, 结合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对于平等用工, 甚至优先录用弱势群体的企业和个人授予先进称号。

(三) 加大人力资本开发, 打破职业鸿沟。

“赚钱的不受苦, 受苦的不赚钱”已经成为低工资职业与高工资职业的生动写照, 而受歧视的群体大多处于低工资的行列中, 巨大的职业鸿沟存在于低收入群体中。低收入群体缺乏良好的技能培训和过硬的基本素质, 这就需要国家劳动保障部门对处于低工资行列的弱势群体进行提高人力资本为主的就业培训, 通过授课、网上学习、夜大电大等多种形式, 采取适应低教育水平人群学习的方式, 根据市场的就业需求, 培训技术蓝领。通过教育培训可以有效促进低工资群体向高工资群体流动, 打破职业歧视的鸿沟。

(四) 舆论引导, 开展反歧视教育。

在我国, 企业雇主除了经济利益的驱使外, 还存在着社会用工偏见, 这就需要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 通过媒体向雇主和雇员进行反歧视宣传教育, 对于平等用工, 关注弱势群体的企业进行大力宣传和弘扬;对于歧视用工的企业, 给予曝光, 使全社会都来关注弱势群体, 以此来更好地监督企业用工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凌锋.反就业歧视:法律不应沉默[N].法制日报, 2005, 5, 26

[2].曾恂.中国反就业歧视立法初探——兼论美国反就业歧视立法之借鉴[N].北大法律信息

[3].陈亚东.中美法就业歧视法之比较[J].重庆社会科学, 2006, 5

[4].秦平.反就业歧视从法律规定到司法审查[N].法制日报, 2003, 12, 18

[5].周倩.对我国“平等就业原则”的反思[J].律师世界, 2001, 1

2012:美国经济前景凶险 篇7

2012年新年伊始,美国官方和主流媒体又在宣扬经济加速复苏的消息。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11年12月美国新增加了20万个就业机会,失业率下降到了8.5%,为三年来的最低水平。由于2011年8月美国爆发了严重金融危机,9月又发生了民众广泛参与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人们普遍对美国经济形成了悲观的看法,现在美国出人预料传来了经济加速复苏的利好消息,似乎美国经济所面临的危险形势已过去了。

美国金融战“兵不厌诈”?

笔者从金融战争视角长期研究美国经济,认为面对美国官方和媒体制造的经济复苏舆论,不仅不应麻痹大意反而值得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因为这很可能是美国经济形势发生更大动荡的前兆。2012年将发生“天灾”或许是讹传,但华尔街垄断财团发动金融战争的“人祸”必须防范。倘若中国的金融家、企业家和股民们不了解金融战争的严酷现实,就很可能不幸成为惨遭国际金融资本“剪羊毛”的牺牲品。

温故知新,人们不应忘记2011年初美国官方和媒体也曾大造复苏舆论。当时,美国劳工部宣布2011年2月美国新增加19.2万个就业机会。美国劳工部长索利斯称这表明政府促进就业政策取得效果,美国政府和媒体宣扬这表明美国经济强劲反弹并加快复苏步伐。但是,以后发生的事实证明,这是美国为了掩护金融资本拉高出货和延缓美元衰落而制造的舆论烟幕。2011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形势发生了剧烈动荡,美国官方后来将2011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从1.8%调低到微不足道的0.4% ,如此之低的经济增长率不可能支持就业大幅度增长。这就暴露了美国官方的就业增长数据是虚假的。实际上,盖洛普等独立民调机构根据家庭抽样调查数据,当时就做出了就业大幅度下降的结论。

当前美国经济面临着远比2011年初更为困难的形势,出现了一系列更加不利于经济、就业增长的复杂因素。美国就业不可能在更为不利的条件下反而加快增长。首先,当前欧洲债务危机的形势远比2011年初更加危险,欧洲国家经济普遍疲软不利于美国的出口和就业增长;其次,2011年3月日本爆发地震和核灾难后经济陷入衰退。最后,中国经济由于调控通货膨胀和房地产泡沫增速趋缓。因此,美国很难在各大贸易伙伴增长趋缓时加快经济复苏。2011年底欧洲的债务危机恶化导致欧元衰落而美元升值,甚至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也因跨国公司撤资出现了反弹,非常不利于美国通过促进出口來实现就业大幅度增长。2011年初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尚未结束,当时美国经济增长就已经下降到接近于零的0.4%。当前,美联储因担忧通货膨胀尚未推出新的量化宽松政策,美国国会为控制国债危机要求政府削减财政赤字,无论是宏观的财政还是货币政策都更加不利于经济复苏。美国各州政府也普遍面临着财政濒临破产的艰难形势,正纷纷削减预算开支并大幅度减少公共部门雇员数量,许多城市都裁减警察、教师、医护人员等,导致失业猛增。这种形势下很难想象美国的整体就业形势反而可能出现好转。美国统计专家约翰·威廉姆斯,长期研究官方数据漏洞。他认为,仅仅官方统计计算方法的两个缺陷就低估了8万多失业人口,随着危机迟迟未见好转越来越多的人因绝望放弃寻找工作,政府统计失业人数随之减少,恰恰反映了复苏的虚假性。根据他的计算结果,包括因绝望而放弃寻找工作的长期失业人口,2011年12月的实际失业率是22.4%,比较美国官方公布的8.5%高出2.6倍。2012年初美国获诺贝尔奖的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香港特区政府举办的“亚洲金融论坛”上也指出,美国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下降到8.5%,反映了越来越多人因失望放弃了寻找工作,只有1/6的失业者能够重新找到全日工作。这些情况实际上反映了美国经济形势的恶化。

发布假信息全为“拉高出货”

美国官方和主流媒体不会无缘无故地发布虚假信息。从其发布存在着种种疑点、矛盾的经济、就业数据来看,预示着美国经济出现了需要向世人隐瞒的重大隐患、险情。2011年上半年,美国官方和媒体宣扬经济、就业的利好消息时,美国股市也呈现出不断上涨的牛市态势并屡屡创出新高。但是,笔者认为这是美国官方为掩护金融财团撤资散布的误导舆论,美国股市高涨是金融财团为拉高出货制造的陷阱假象。2012年初美国官方宣布就业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又出现了股市反弹,这种现象不是偶然巧合而是股市暴跌灾难前夕的有规律性预兆,有区别的是2012年初美国的经济形势远远不如2011年初。当年美国股市价格在不断攀升的同时交易量也呈现出放大态势,吸引了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和美国民众纷纷入市。笔者当时曾撰文指出,这时金融财团在误导舆论掩护下正悄悄出货,表现为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出现暴涨,预示着金融财团操控的投机资金流向骤然发生了改变,就仿佛猛兽出山悄悄逼近麋鹿却惊醒了敏锐的飞禽。美国股市暴跌前夕大财团持有很高的现金水平,养老基金、共同基金机构持有现金水平则跌到历史低点,也反映出大财团已利用官方和媒体制造的乐观舆论成功拉高出货,广大民众持有的共同基金、养老金则被诱骗落入陷阱。

2012年初美国伴随所谓复苏的股市反弹却呈现出不同的新特点,股市价格虽然反弹但交易量呈现出萎缩态势,股票交易量大幅度下降了36% ,从2011年初的140亿股跌落到90亿股,表明美国股市在经历了2011年8月的剧烈动荡后已元气大伤。美国股市随时可能出现比2011年更严重的灾难,除非美联储出台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否则反弹将是短命的,即使出台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刺激股市,反弹效果也会更差,股市反弹时间将大大低于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半年多反弹。因此,中国投资者不应受美国所谓经济复苏的舆论误导而大量收购美国资产,也不可认为2012年初许多国家的股市反弹就意味着全球牛市到来,应特别警惕美欧股市灾难随时可能飘洋过海影响到中国股市。华尔街在设置骗局做空美国股市的同时,也很可能随手就做空中国股市,特别是中国推出股指期货市场已创造了大规模做空股市的条件。因此,中国应始终严格限制国际金融资本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参与,特别应警惕高盛等有欺诈劣迹的公司买通有关方面获准介入。

中国股民应清醒地认识到全球牛市的时代已经终结,取而代之的是持续不断的危机动荡时代。这是因为华尔街发现利用危机武器发动金融战争要挟政府救市,能轻而易举获得上万亿美元的利益输送,远远超过正常增长。因此,美欧将持续徘徊在危机震荡、虚假复苏和反复救市之中。但是,这种中小规模金融地震频发的局面也不是可持续常态,而是最终爆发更大的毁灭性金融地震的酝酿阶段,除非世界各国人民觉醒并且联合起来进行斗争,共同挫败美欧金融垄断财团利用危机武器谋取暴利的金融战争。

舆论有义务提醒危机将临

2011年10月,美国广播公司的民意调查显示,华尔街、美国政府、主流媒体已成为深受美国公众厌恶的“三大恶人”。美国官方和主流媒体正越来越失去社会公众的信任,特别是在危机前误导公众购买濒临破产的股票、基金激起了公愤。倘若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和媒体缺乏对华尔街和西方媒体的警惕,放任高盛等善于金融欺诈的金融机构进入并扰乱中国市场,过于信赖西方官方机构和主流媒体发布的统计数据和分析判断,不愿意听取同西方主流媒体有较大差异的经济分析和预测,生怕背离西方主流媒体的流行说法遭到嘲笑或被视为异端,就可能导致中国的经济界、金融界很容易受到西方主流媒体的舆论误导,甚至在残酷的隐蔽经济金融战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并蒙受巨大损失,就可能也被中国公众视为美国“三大恶人”的帮凶。西方有一则寓言称,倘若有不幸的灾难将要发生,一定要大声说出来让许许多多人都知道,这样就可能形成压力让魔鬼放弃制造灾难的想法。的确,倘若人们都保持较高警惕并采取充分防范措施,华尔街寡头就难以出其不意地利用金融剧烈动荡牟取暴利,这样就很可能迫使其暂时放弃发动金融战争攻势的计划。

美欧政府为何蓄意包庇“有毒资产”?

美欧银行体系中隐藏的巨额“有毒资产”就像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突然爆炸并引起剧烈金融动荡。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曾披露了欧盟委员会的一份内部报告的数据,显示欧盟区整个银行体系的“有毒资产”数额高达25万亿美元,规模庞大竟然相当于2006年13.6万亿美元的欧盟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83%。美国财政部“不良资产援助计划”特别督察长巴洛夫斯基表示,未来救助银行的总金额可能高达23.7万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银行也隐藏着巨大的“有毒资产”问题。

美欧政府对待银行“有毒资产”的态度是回避、包庇,而不像惩治有毒奶粉犯罪一样惩治“有毒资产”欺诈犯罪,甚至还通过巨资救市将银行“有毒资产”兑换成现金,这样就意味着美欧银行体系中的“有毒资产”问题将会越演越烈。从美欧银行“有毒资产”远远超过国民经济的规模,就可知道其来源不是实体经济的生产、消费,而是虚拟经济的金融衍生品投机赌博坏债。西方媒体回避、忌讳谈论金融衍生品以免暴露问题的根源,妨碍金融财团将巨额的金融衍生品賭债源源不断兑换成现金。美欧的金融衍生品规模高达680多万亿美元,比美国14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高出数十倍。比较50万亿美元的全球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总和还高出十多倍。这就意味着即使全世界70多亿人口停止任何消费活动,节省10年的全部收入也不足以挽救潜在的金融衍生品坏账。2011年美国财政部货币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华尔街大银行所持有的金融衍生品数量比2008年危机高峰时还增长了41%。美国银行业持有金融衍生品的集中程度也不断上升,高盛、摩根大通、美洲、花旗四大银行持有的金融衍生品比重,已从2009年的80%上升到2011年的95.9%。“大到不能倒”银行将拥有更大的能力和利益驱动,先是制造金融危机然后再以此为借口威迫政府注资救市,以金融危机为武器进行远远超过真实战争的财富掠夺。

华尔街大财团将金融衍生品视为金融战争武库中的核弹,美国著名投资家巴菲特则将金融衍生品称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因为其泡沫破裂具有摧毁美欧整个金融体系的巨大能量,华尔街以此为筹码要挟政府不断投入巨额公共资金救市,由此掠夺财富的规模甚至远远超过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国会的调查报告称政府和美联储的救市计划规模,超过了美国建国以来参加历次战争的军费总和,包括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彭博新闻社对美联储公开的2.9万页文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惊人地发现早在2008年秋季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之前,美联储已经开展了向华尔街银行的大规模注资救市行动。从2007年8月到2009年3月,在没有美国国会立法机构知情和批准的情况下,美联储就秘密向金融体系共计注入7.77万亿美元。美联储的注资行为是国会制定救市方案时需要参考的重要信息,但是,国会议员抱怨说他们完全被蒙在鼓里,2008年10月讨论财政部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时,还完全不知道美联储对银行业已有大规模注资行动。美联储和华尔街早就知道即将爆发金融危机,早就知道了美联储的大规模注资救市毫无成效,但是,他们却一面向国内外投资者蓄意隐瞒了这些重要信息,一面以种种借口伸手向国内外投资者要求提供援助,如游说中国购买了数千亿美元的濒临破产的两房债券,明知救市毫无成效却以种种借口要求各国政府提供援助,目的显然不是挽救危机而是以此为借口掠夺各国财富。从救市规模远远超过了美国参加历次战争经费的总和,就可知道这种金融战争掠夺的财富甚至远远超过了世界大战,一旦贪婪金融资本尝到了甜头就会像嗜血鲨鱼一样不松口,不会放弃这种利用挽救危机为借口掠夺各国民众财富的做法。这就是为何屡次救市却屡次无效而危机始终挥之不去,为何美欧治理“有毒资产”采取了与治理有毒食品截然不同的态度的真正原因。

“金融衍生品核弹”可能被引爆

美国“金融衍生品核弹”的引爆需要一定条件和诱发事件,2008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崩盘引爆了次贷相关“金融衍生品核弹”,导致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2012年可能引爆“金融衍生品核弹”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多。新年伊始,希腊债务重组谈判破裂昭示着欧洲债务危机即将升级,美国标准普尔调低欧洲九国的主权债务信用评级更是雪上加霜。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真正危险不在于希腊等国家违约破产,而在于可能引爆破坏威力更大的信用违约交换(CDS)等“金融衍生品核弹”。其产生的乘数连锁反应将对美欧经济造成一系列的灾难性影响,导致股市、大宗商品、期货、外汇等各种市场发生剧烈的动荡,大财团因事先知情则能从容诱多、做空并操纵各种市场暴涨暴跌,在实体经济的众多企业和广大民众蒙受惨重损失时获取巨额暴利。高盛等华尔街大银行都购买了巨额的希腊等国信用违约的衍生产品,拥有巨大的利益驱动为希腊等国主权债务危机推波助澜,能从希腊等国的信用违约衍生品价格飙升中获取超额利润,就仿佛是购买了大量火灾保险的纵火犯兼财产保险的诈骗犯,但同时也意味着往相反方向下注的美欧金融机构将蒙受巨大亏损,甚至彻底破产并连带将金融对赌的赢家也拖入困境,除非政府和美联储救市挽救金融赌债,否则赢家也无法兑现。这就是为什么高盛安插亲信担任了美国政府救市机构的关键岗位,还安插亲信担任了友邦保险(AIG)、希腊、意大利等输家的总裁和总理,因为必须上上下下密切配合才能确保这场赌博骗局兑现而不被揭穿。这些事实还说明了为什么信用违约衍生品金额千百倍于被保险的债务本身,暴露出这类金融衍生品根本不能规避风险而是扩大风险的投机赌博工具。

美国可能引爆“金融衍生品核弹”的危险因素也越来越多,当年困扰银行业的次级贷款坏账如今已经蔓延到优质贷款,数百万优质房贷客户因长期停止支付月供而面临住宅被强行拍卖。美洲银行有200亿美元住宅贷款已进入强制拍卖程序,比较2009年3月增加了433% ,摩根大通银行面临强制拍卖住宅的贷款额也高达193亿美元,比较2009年3月增加了307%。美国许多城市有一半多的房地产已经变为负资产,也随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相关“金融衍生品核弹”爆炸。与此同时,美欧政府和中央银行挽救危机注资救市的能力大大下降。数年来美国政府为挽救华尔街的金融赌博坏债,猛增近5万亿美元国债包袱并超过了国会允许上限,通货膨胀加剧也限制了美联储不断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从而导致2012年美国经济爆发剧烈动荡的风险与日俱增。美国受到垄断财团操控的政府机构和主流媒体,不会轻易将爆发经济动荡的风险告知社会公众,那样就会妨碍垄断财团提前撤资、做空并牟取暴利。如2007年美联储开始7.77万亿美元秘密救市时竭力宣扬经济复苏,伯南克也信誓旦旦宣称美国金融体系不存在风险隐患,否则美国民众就不会购买高盛正悄悄抛售的次贷有毒债券,中国知晓次贷危机升级风险也不会购买濒临破产的两房债券,中国投资机构也不会收购即将暴跌的华尔街银行、基金股票,中国股民们也会在沪深股指六千点高位上平安撤出避免亏损。

中国应高度警惕美国“金融战”

美国金融专业就业前景大曝光 篇8

去向一:投行

作为一名Internship期间曾在投行打过杂的人,来概括下投行的工作。投资银行是一个金融中介,不是银行,不帮大家存钱,我们帮大家投资。投行做的是金融服务(比如证券发行、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项目融资等),从而赚取高额的中介费。

投行部门(IBD)一般都是这样分类的:两个分类系统,一个按产业分,一个按金融产品分。按产业分有工业组、能源组、医疗组、高科技组等等,按产品分就有联合贷款组(Syndicated Loan)组,兼并与并购组(M&A)组等等。比如一个工业公司可能会需要并购。工业组主攻找客户,找到生意以后,看他需要什么产品或者服务,然后在在银行内部找相关组,比如并购组的组员来协助完成案子。

IBD主要分成四个部门:Corporate Finance, Sales & Trading, Research and Syndicate

1.Corporate Finance:

主要职能:并购(M&A), 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 and Issuing of Bond andEquity。

职位阶层:Analyst(分析师主要是大学生), Associate(主要是MBA),VP(管理前两个), MD(最高管理者)这四种;

薪资:Analyst主要雇用大学毕业生,薪水大约$55K-$65K,bonus约$30K,工作量都是搞财务报表,写pitchbooks,或是一些很基础的工作,虽说是基础,但也应用了不少财务方面的知识。MBA毕业生出来多半是Associate的工作,薪水大约是$80K-$90K,bonus $35K or up。通常第二年以后的薪水会跳到$250K-$400K左右。

VP一般要开始联系上面的MD,出差开会,还要管下面的Analysts and Associates,薪水从一开始的$100K-$200K底薪加很高的bonus,一般总数会到$500K以上。

MD工作主要是联系客户(公司或投资人),搞pitches(meeting),找deal,跟产业界搞关系,开发研究新产业,新客户,通常薪水在$1M以上。

2.Sales & Trading

通常这两个是坐在一起的,Sales靠卖出股票的commission赚钱,traders靠bid-ask spread(价差)赚钱(ask是高价,bid是低价),所以工作时冲突四起。Traders主要是帮忙找出市场上变动的股价,Sales负责接单,因此这两个工作的工时都很固定,不需要加班。

Traders负责看inventory,如果没有inventory可以买卖,traders会用借的,可是借了要还,因此trader得要锁订还的价格(赶快从市场上买过来还),不然会赔钱,这个过程叫做short-selling。有时traders会运用hedge fund,期货,或是derivatives or exchange rate来寻求市场隐藏的利益。Traders工作职位会朝向full-fledged traders and managers迈进。很需要Quant skills,如果对年底的bonus不满就会跳槽。

Sales通常要很会跟客户打关系,做到大的会有institutional salesperson and private clients services(PCS),工作会比较轻松,薪水$80K + bouns $25K。Sales的工作主要是要build a book(客户联系表),累积客户,一开始大概薪水是$200K,久了以后可以达到$500K以上,而且会认识很多大公司的CEO or CFO。工作性质要了解客户的投资习性,了解市场方向与投资分配,懂得跟他们沟通与博感情,这样才会成功。

IPO的利润:60% to sales;20% to corporate finance;如果有expenses or fees,就从syndicate那边扣掉。

3、Research department

这些人的分级是: research assistant, research associate:负责研究同一产业之后晋升senior, research analyst(MBA graduates;销售能力要好,要对产业动态很熟,懂得转换部门,跟对人;做得好的有一个叫做Institutional Investor ranking的排名,有排到的话薪水会三级跳)。

4、Syndicate department:

这行业主要是在调和investors, managers, underwriters and firms的关系;并且做pricing & allocation。通常IPO的投资人到最后一秒钟都会反悔,不确定性很高,因此syndicate的工作是在避免这些事情发生,并且要搞一点公司的政治关系。一般这些人能言善道,很懂得搞buyer and seller之间为了股

价产生的冲突。不过这个部门job opening很少,都是internal hiring或是直接从产业找合适的人选。

去向二: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一、商业性银行

包含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四大银行,以及招商银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中国分支机构。TS57gImCbDUE%kN

如果想进入商业银行的在出国选择研究方向时最好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货币政策等,对今后的工作将有很大帮助作用。

国内/外资银行职业发展轨迹:一般客户经理→客户经理主任→二级支行行长→支行副行长→一级支行行长。进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国内银行的同学一般从客户经理开始做起,业绩达到一定水平就可以提为客户经理主任。如果个人综合素质各方面都不错且通过银行的综合测评则有可能被提升为二级支行行长。再往上就是一级支行副行长,一级支行行长了。

关于外资银行,我申请时曾在海翔的推荐下去花期银行实习了一个月,花旗银行主要通过管理培训生项目、个人理财顾问培训生、客户关系经理发展项目、行长发展项目等来培养公司的各级层人才。同时,花旗会把各个部门的骨干和精英员工加入“人才库”计划,在海外有相应的职位空缺的时候就会从“人才库”中择优委派。

虽然在花旗的时间并不长,但毫无疑问,它让我对金融、银行业有了一个更具体的认识,实习完后,整个文书的内容就充实起来。后来在面试的环节,问到我为什么转专业(本人本科是英语~)银行的那段实习经历明显也让我在除了对专业感兴趣这一点之外,找到了更有说服力的理由。所以建议着手申请的学弟学妹,一定要重视和未来职业规划相匹配的实践。

二、政策性银行

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政策性银行相比商业银行工作的性质更加接近公务员,因此没有很大的灵活性。稳定的收入、较高的福利水平,而且工作压力不是太大。amcgABIP出国

攻读金融硕士的海归,进入政策性银行的几率不大,即使进去了,发展也比较受局限。

证券公司:如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基金公司: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证券、基金公司工作压力较大。因为都是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存一定的风险因素,因此他们的人才选拔起点相对比较高,但是百万年薪同样是一个很大的吸引力。如果要在这几个领域有所发展,一定要在国外学习过程中选择风险管理、投资管理、金融市场分析等方向。对于数理背景较强的学生,就可以直接选择攻读金融工程硕士。

去向四: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及财务部

申请者有意进入大型上市公司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把重点放在财务管理和风险预测等方面。由财务部门的小职员慢慢发展到财务经历,然后发展到CFO,这样的职业发展路线是十分明了的,也是需要大量经验积累和能力考验的。

去向五:金融业相关委员会

如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入监管部门做政府官员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优秀的沟通能力。一般需要申请者在进入国外名校学习时积极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多和优秀的学长学姐交流,并和身边的同学形成良好的互动。毕业后,良好的network 将会为你的职业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契机。

此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禁止用作网络商业用途。

海翔,精英一代的智慧之选,中国最领先的GMAT培训&商科研究生申请品牌。

建筑专业在美国的就业前景 篇9

建筑专业出国前景如何?建筑业是美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发动引擎,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建筑业的产值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9%左右。建筑业从业人员有600万, 其中全职人员400万,如算上建筑材料生产、运输和销售行业所雇人员,建筑业就业者占全美就业总数的16%。建筑材料和物资投资占美国制造业发货量的11%,施工机械投资占美国总机械设备发货量的10%。 由此可见美国的建筑行业成为解决国民就业问题的一大法宝。据来自美国某官方文件显示:建筑师的平均年薪约为10万多美元,其中包括加班工资、津贴和奖金,这些是AIA对1200家公司的调查结果,建筑师们的收入比典型的白领专业技术人员高出许多。在调查中发现,大型的设计公司愿意付更多的工资给来自于名校的建筑师们。当一家公司有超过250名的设计人员时,平均有100名是来自美国建筑排名前10的大学,平均每个人的创造额为7.4万美元。由此可见美国一流大学的建筑学毕业的学生以及成为建筑市场绝对的竞争胜利者。

通过上述对建筑专业出国前景的介绍,整体来看,建筑专业在美国的就业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

退休前景?美国三代人悲喜不同 篇10

许多上班族还在努力从5年前金融危机的重创下复元,高达35%的上班族认为,经济大衰退尚未结束。《今日美国报》根据3个世代对退休的展望,做出以下分析:

婴儿潮世代 1946-1964年出生

高达40%认为,经济大衰退尚未过去,他们对退休展望也最没有信心,有信心者只占14%。多达41%认为退休后生活水准会降低,这个比率在所有世代中最高。他们的全家退休储蓄平均为12.7万美元。65%的人打算工作到65岁以后,或根本不退休。

X世代 1965-1978年出生

这个世代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工作,他们是第一个在工作生涯中接触401(k)退休储蓄(401k计划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一种由雇员、雇主共同缴费建立起来的完全基金式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指美国1978年《国内税收法》新增的第401条k项条款的规定,1979年得到法律认可,1981年又追加了实施规则,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美国诸多雇主主要的社会保障计划。适用于私人盈利性公司。)的世代,平均从27岁开始做退休储蓄。超过半数的X世代预期,他们可以靠401(k)及其他类似储蓄计划为退休年月提供资金。

他们将比其他世代更依赖401(K)贷款或提早拨用。他们预期,如想过安适的退休日子,平均需要储蓄100万美元。X世代的全家退休储蓄平均只有7万美元。鉴于他们明年就有人年满50岁,他们更加紧规划进行退休储蓄及投资。

千禧世代(数码世代) 1978年后出生

此世代受经济大衰退影响最小,因而对将来最有信心。17%的千禧世代表示,已完全从经济衰退复元;21%表示,经济衰退对他们毫无影响。20%表示,他们有信心将能过很安适的退休生活。60%的千禧世代预期,他们将在65岁前退休。

他们表示,科技和行动应用软件(mobile app)对理财十分有帮助。70%表示,已经开始为退休而储蓄,平均从22岁开始,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

(编辑/唐馨)

上一篇:前台培训计划表下一篇:大班级级总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