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就业前景好吗?

2024-07-20

会计就业前景好吗?(精选9篇)

会计就业前景好吗? 篇1

麦可思《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2013届中国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为建筑学98.3%,会计专业以94%排在本科毕业半年内就业率前50位的第24位。且不问此数据的可信程度如何,近几年会计毕业生的真实现状却告诉我们,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心怡的财务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找或是留住合适的会计人才很难。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状?作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又该如何从课程角度来改善此种现状呢?

其实会计人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无非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做会计的”,即从事会计核算、会计信息披露的狭义上的会计人员,全国大约有1200万人,其中总会计师或“CFO”级别的,全国大约有3万人左右。

第二种是“查会计的”,包括注册会计师和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资产清算评估人员,全国目前大约有8万名注册会计师以及30万左右的单位内部审计人员。

第三种是“管会计的”,全国估计不少于20万人。

第四种是“研究会计的”,全国估计不超过3万人1。

我们以企业会计人才为例,先来分析第一种:做会计的,假设一个财务总监下设5个财务经理,每个财务经理下设: 出纳、成本会计、费用会计、收入会计、账务会计共计5名财务人员,如按全国1000万会计人才来分配,那么他们的比例是1∶5∶25,也就意味着1000万的会计大军中,大约有806万基础会计人才, 161万财务经理,33万左右财务总监。当然,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现状来看,还有一些小微企业从成本效益出发,不会按这个来比例来设置财务岗位;有的任财务人员“唯亲”,而不管这“亲”所学的是不是会计专业;有的甚至干脆找代账公司实行财务外包,这样就会导致会计人才需求更有减少。又由于会计专业人才毕业后需要一个积累和提高的过程,才能上升到第二至第四种会计人才层次,所以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问题:会计人才层次分布不合理,这种分布不均,可用一句话来概括:高端会计人才紧俏,低端会计人才泛滥。

但是,即使是在这些刚毕业的“做会计的”会计人才中,也大多会在刚开始就业过程中,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状况。 常见的主要有:好不容易获得一个专业对口各方面还不错的上岗机会,面对一个陌生的工作环境和一些具体的工作, 无从下手;或上岗后出现不会操作或是操作失误,动手能力吃苦精神差,无法胜任工作等等这些常见的状况。诚然,出现这些状况本身无可厚非,也是正常的,究其原因可以说也是多方面的,从教育环节来看,比较一致的观点是需要对会计专业人才加强会计实训课程的训练,让会计毕业生从“会”中找到自信,从自信到创新。作为会计教育工作者,更需要关注的是如何从实训课程设置、教授内容、 方法等事前就做好相关的工作,帮助会计人才尽量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并根据经济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为会计人才、企业以至整个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提供服务。

二、会计实训课程类别及其对会计人才就业的指导意义

对于任何一个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适应期是不可避免的,对于会计这个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来说更是如此。那么如何缩短这个适应期,使其尽快上岗则需要各相关方共同努力。除了理论教育外,加强对会计实训课程的有效学习,则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会计从业经验积累的第一步。首先来分析会计人才要学哪些会计实训课程,这些课程对会计就业有什么样的帮助?

1.基础业务能力实训课程。

(1)企业成立流程。对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上岗后无论是进入新办企业还是已成立企业,无可避免地都需要与相关外部单位打交道,比如工商、税务、银行、社保、质监局、事务所等等,新办企业要开始合法生产经营,条件是必须先经相关部门审批发照;已成立企业虽然不须重新办理,但依然有年审、定期报送报表数据等业务,而在办理这些业务时,存在很多需要财务报表数据的情况,故此项工作非财务人员参与不可。但对于我们刚走上社会的会计人才来说, 虽然这些知识在相关的财经法规课程也有介绍,但在实训课程中以真实的资料进行实训,从感性上认识,进行模拟真实业务的处理,这个过程对于会计人才上岗后适应和熟悉不同的企业,以及处理相关业务是非常有必要的。

(2)识别各种财税资料及相关单据。 会计需要以各种凭证反映企业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而这些凭证在企业中更多的是不同类型的单据,比如:发票、收据、 报销单、工资表、出入库单、销售单、支票、税票等等,这些单据哪些有效哪些有欠缺,各种单据的填制审核使用流程等等,虽然理论课有,但一是不系统。二是一般上课时由于时间或课程大纲的限制。三是这些单据会随着企业和经济发展千变万化,想让会计学生在相关课程中全部消化吸收还真不容易。那么加强各种单据的认识、使用,对单据背后原理的把握、以及对各种单据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是离不开实训课程大量的训练, 让学生练习到见到单据马上条件反射的程度,知道反映的是什么经济业务,以及需要审核控制哪些环节等。

2.分类实训课程。

(1)出纳基本业务实训。会计专业学生可能不一定会任职出纳岗位,但即便是做财务总监,也一定得会出纳的工作技能。常有会计人士坦言,一个业务能力强的出纳,能使会计的工作轻松很多。的确是这样的,出纳工作虽然不难,但却是会计资料的一个重要归集点,从资金安全的角度来看,也是企业一个重要的控制点,故需要会计人才从出纳实训课程起就练好基本功。如内外部单据填写、密码支付器的使用,点钞技能、假币的识别、保险柜使用、日记账的登记、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印章的使用、银行业务流程等等。当然现有的实训课程也有开设,有的其实开设得挺不错,但是在教学中依然有一些问题:一是学生如果长时间在电脑上重复填写单据,会降低学习兴趣影响实训效果。二是有些学生在练习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为什么盖章后相关的单据就不能再修改了?三是电脑实训过于机械化,有些内容不好体现导致实训失真,如盖章在现实工作中容易出错,但在电脑中只需要有这个动作就能通过,实训效果不真实,到实际操作时照样易错。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法:机房实训配合纸质版实训,检验学习效果;教师在实训课程中不能只练不讲,更不能只讲不练,要结合学生实际操作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重点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并在相关的环节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团队精神的培养、责任意识的建立、安全意识与管理意识的加强,同时培养会计人才的创新精神,既教书也育人。

(2)基础会计实训。对于基础阶段的会计实训课程,需要训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巩固所学的理论,具体包括财会数字的规范书写,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日记账、 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的登记,更正错账,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对账、 结账及试算平衡表的编制,会计报表的编制等相关内容实训,以及模拟建账,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装订凭证等综合模拟实训2。实训业务量之大、内容之多、范围之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会计操作的要求。

(3)成本会计实训。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学习难度较大,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快、较好地掌握成本会计的理论和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在成本会计教学改革中融入较高比例的实践课程,成本会计实训立足于紧密跟随成本会计的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配合成本会计理论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实训模拟练习。 从各种费用分配表的编制,到记账凭证的编制,再到各种成本费用明细账的登记,最后到产品成本的计算,涵盖了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主要环节。实训的内容有:成本会计核算的要素费用的分配核算、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的核算、生产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核算;综合练习,包括计算产品成本的三种基本方法,即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以及定额法和分类法两种辅助方法的实训和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等等3。为企业培养核心管理人才, 控制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税务会计实训、各税种纳税申报实训。这类课程从各税种的税款计算到会计核算,再到税收筹划、纳税申报表的填写与纳税申报,培养学生对企业涉税事项具体处理能力4。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既使企业合法经营, 减少涉税风险,又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也巩固和提升会计人才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

(5)会计信息化专门实训。包括各种常见财务软件的操作、EXCEL操作,以及企业ERP应用等等。在信息化的年代,电算化已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了,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企业会计人才必不可少的操作技能,虽然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些学起来较为容易,但依然要结合专业进行必要充分的专门训练方可做到游刃有余,比如从初始化、企业建账开始,到固定资产设置、工资核算、报表设置与分析,财务与业务模块的数据共享与衔接。这些内容不仅要求较强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能力,还需要与其他部门与岗位的相互配合,且有较强的限制性,对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3.综合提高能力实训。其他还有很多方面的实训内容,需视学生层次、就业方向等不同而有所侧重,比如财务管理实训、报表分析实训、证券投资分析实训等。另外,还非常有必要加强的就是:不同类型公司业务综合实训与专题实训。 下面重点来看后两项:

(1)不同类型公司业务综合实训。包括不同身份纳税人的会计核算,如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会计核算、营业税纳税人会计核算;不同公司类型纳税人的会计核算,如商业、工商、建筑业、服务业、医药、金融、非营利组织、 甚至于是个体户的会计核算等等。如果能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尽可能多地见识到或是自发的却了解学习多种行业不同类型公司的会计核算,那么对其在就业时所能选择的范围就会更广,信心就会加强,工作就能得心应手。

(2)专题实训。在各种基础与分类的实训课程之后,其实非常有必要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门的实训,包括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流程制作、建账、内外账操作、登账、存货盘点、装订凭证、发票系统操作、报税系统、跨年度错账调整、专项审核、乱账清理方法、年末工作注意事项等,每个企业千差万别,而会计专业所学课程需建立在国家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政策的前提下进行,面对企业复杂情况,虽然是教得再多学得再全也不可以碰到完全一样的企业业务,但开展一些常见的典型专题实训,以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提升突破难题的能力与技巧,增强职业信心和财务掌控能力是非常得益的。可以开展互动讨论式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三、会计实训课程其他必要环节

有了好的理论课程及充分的实训之后,大多数业务会计专业的学生已能胜任相关的工作,但依然有必要做一些相关的事项,临门一脚,促进会计人才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心应手。

1.角色体验式顶岗实习。学校可以开展校企业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实际的专业岗前实习,而不是流于形式,在这段时间里,如果组织得好,设计合理,这种操作式教学对学生的实际能力会是一个跨跃式的提升。

2.实地操作式教学环节。包括可能的情况下,带学生去银行、税务等部门,真实感受开户、转账、报税、购发票等相关工作,特意让其懂得如何借助现场专业指导帮助其让顺利完成工作,有实地工作感性认识,对从前神秘的工作不再畏惧,让工作简单化、快乐化。

3.就业指导。进行完前面的实训后, 对其进行必要的就业指导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就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了, 包括各方面的素质训练了,比如简历制作及投递、面试应变能力、相关礼仪等等,除了有的放矢地制作投递简历外,获得了面试机会也需好好把握,一定要让学生做到准备充分,珍惜每一次面试机会与工作机会。

4.业务咨询。当然,这个其实也是学生毕业后上岗后的超值回报了。学校与社会,上学与上班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学校里能与同学讨论,向教师请教,可在单位却不一定有如此的方便,那么对于会计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刚上班时不知向谁咨询一些工作难题则是会计人员刚踏入社会时常会遇到的,而且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业务的不同而变化,实训课程再全面也不可能做到与工作中的问题一模一样,这个就是一个业务处理能力的问题了,但如果能在此环节有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 则是会计人才的福音。

会计人的就业前景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生活;学习

一、社会分析

(一)职业分析

我国现阶段,全国数百所高校中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财经专业,尤其是会计专业。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涌上人才市场,虽说会计是热门职业,在这种现状下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也明显供大于求。

但高端财务人才却千金难觅。作为专业技术性很强和个人素质相对要求较高,且是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财务会计工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其从业人员有了新的期望和要求。目前,具有几年会计工作实践经验,并且取得会计职称如注册会计师、ACCA、AIA等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成为市场上抢手货。这些现状使其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临这种现状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好好筹谋自己的前途,做好合理的规划。此外,国际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趋热。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尚缺9万名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国际会计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意味着我们正面临着拓宽国际视野和应对能力,向国际化、专业化迈进的崭新挑战。因此我们在校大学生也可朝这个方面发展。

(二)形式分析

在我国现阶段,全国数百所高校中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财经专业,尤其是会计专业。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涌上人才市场,虽说会计是热门职业,在这种现状下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也明显供大于求。

但高端财务人才却千金难觅。作为专业技术性很强和个人素质相对要求较高,且是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财务会计工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其从业人员有了新的期望和要求。目前,具有几年会计工作实践经验,并且取得会计职称如注册会计师、ACCA、AIA等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成为市场上抢手货。这些现状使其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临这种现状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好好筹谋自己的前途,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

此外,国际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趋热。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尚缺9万名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国际会计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意味着我们正面临着拓宽国际视野和应对能力,向国际化、专业化迈进的崭新挑战。在校大学生也可朝这个方面发展。

二、自我认识

根据自身的了解和大家的评价,发现自己在学习上还存在问题,虽然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很快接受新事务;但是学习上不够细心,导致效率不高。在做事情上总是很难做到细心,粗心可是做财务一大忌,因此一定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不断改善。

生活工作上,自己适应能力还不错,主要是因为自己性格比较开朗、为人诚实、朴实、踏实,这使自己在和人沟通上比较顺畅;能为集体尽力,职业操守高,所以在工作上可以很快打开局面。

三、个人职业规划

(一)第一阶段 成长阶段

大学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重要的阶段。要充分把握大学短暂的四年时间,掌握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同学们在慢慢适应学习生活环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确立远期发展目标,从个人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知识结构、拼搏精神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综合,制订并不断完善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为四年后的新一轮挑战增加筹码。

首先,在一年级,从被动转向主动,成为自己未来的主人。打牢地基,观念上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脚踏实地学好基础课程,特别是英语。在大规划下要做小计划,坚持每天记英语单词、练习口语,并从大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学下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修读双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并尽早做好资料准备。要和师哥师姐们进行交流,尤其是大四的毕业生,初步了解自己的专业,询问就业情况,大一学习任务不重,多参加学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担当一定的职务,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交流技巧,为毕业求职面试练好兵。学习计算机知识,辅助自己的学习。

到了二年级,在这一年里,既要稳抓基础,又要做好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准备,并要把一些重要的高年级课程逐一浏览,以便向大三平稳过渡。适当选读其它专业的课程,使自己知识多元化。要积极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提高基本素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由于现在的公司招聘的员工都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我要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坚强的毅力,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还要不断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只可惜现在大二即将结束了,计划只能从大三开始了)

到了三年级,主动加深专业课程的学习,我们会计系专业课都放在大三大四,所以这时不能在玩了,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大三下学期要多向大四的师兄师姐打听求职信息、面试技巧和职场需求情况,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请教写求职信、个人简历的经验,积极尝试,以提高求职技能。并在假期开始为自己心目中的职业进行实践。自己还准备考研,要关注考试资讯,尽可能多渠道地搜罗各种资料。试着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四年级,上学期还是很关键的,因为我们系的专业课程安排中这时还是比较重要的。大四下就可以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积极参加各种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预习或模拟面试,参加面试。目标既已锁定,该出手时就出手了。求职的,编写好个人求职材料,进军招聘活动,多到求职网站和论坛转一转,你自然会享受到勤劳的果实。大四下也是考研冲刺期,落足功夫,争取把目标拿下。如果考上了就放弃工作继续深造,如果没考上就工作。先到企业工作,期间顺便考公务员。

(二)第二阶段 探索阶段

在这个阶段,工作变动比较频繁。我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把握时机,适当地变换自己的工作环境,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与此同时,在变动后要尽快适应工作。还有,针对如今的社会上缺乏高级财务人员,要在工作之余,争取取得CPA或ACCA等高级财务资格证书,为自己的职业增添砝码。因为我国正处在一个充斥各种学位和资格证书的时代,注册会计师、注册财务分析师、注册财务策划师、注册商务咨询师等专业机构、专门领域颁发的资格证书与大学学位并不相悖,它们在求职和升职中均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第三阶段 创新阶段

通过几年的实际工作,不断增强工作能力,应变能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在工作中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成熟稳重的工作作风,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创新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才能。定期参加技能培训,避免知识的老化和落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发展壮大公司,逐渐地达到自己事业的顶峰。

结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

以上是我的整体职业规划,这条路是我经过一番激烈思想挣扎做出的,基本上是经过深度思考慎重做出的选择。当然,这条路并不平坦,但我觉得任何选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每一领域,只要想有所成就都得付出很多,所以,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成功,只垂青有充分磨砺充分付出的人。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未来,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爱拼才会赢!

物流专业就业前景好吗 篇3

我们在物流管理专业毕业之后,可以去物流企业、货运公司、海关等就业,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除了在这几方面,我国物流方面在管理人才、操作人才、电商人才、懂得商品配送及资金周转等相关行业的高级人才也十分短缺。据统计,物流专业的人才已经是我国急缺的人才之一,人才缺口达60万。而那些掌握现代经贸、运输与物流理论的高级人才,年薪已经可大百万。

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行业将迎来政策春天

自以来,政府部门已经多次发布文件,对物流行业的发展进行梳理和升级,大力支持物流行业的发展和建设,这对物流行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物流的信息化趋势

电子商务专科就业前景好吗 篇4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信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的各种商业和贸易活动.电子商务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电子化方式为手段,以商务活动为主体,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所进行的商务活动过程.电子商务对社会的影响,不亚于蒸汽机的发明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

很多电子商务的学生迷惘的可能是无法找到一个对口的岗位,这个不是一个问题,任何专业都不可能适应他行业里的所有职位,任何工作技能都只能在一定的学习基础之上,再从工作中学习得到磨合和提高,这个就要求电子商务学生在就业前多参加实践,勇敢的走出校园加入到企业当中,不计回报的投入到企业的工作当中.并把实习机会当作自己的第一份真正的工作,激情投入的去做.

很多电子商务的学生迷惘的可能是无法找到一个对口的岗位,这个不是一个问题,任何专业都不可能适应他行业里的所有职位,任何工作技能都只能在一定的学习基础之上,再从工作中学习得到磨合和提高,这个就要求电子商务学生在就业前多参加实践,勇敢的走出校园加入到企业当中,不计回报的投入到企业的工作当中.并把实习机会当作自己的第一份真正的工作,激情投入的去做.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的,处于发展过程中的现代商务方式.电子商务活动是通过公共计算机通信网络进行商务活动的现代方式.该方式将突破传统商务在时间、地域的限制,成为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新兴电子化商务活动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之快.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普及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它不仅带给人们商业机会、利润空间,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及工作方式.没有了时间、空间和人为条件上的限制,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将变得更加方便、灵活和自如,信息渠道更宽,信息传输更快.

如果你还在学校的话,可以试着开个网店,学习一下网店的经营方式,网页美工也很重要的.如果在大学期间能自己创业是个很重要的人生经历,同时,你也可以在网上找个兼职,因为电子商务跟因特网是离不开的嘛.如果已经毕业了,那可以去找个跟专业对口的工作,比如电子商务专员,网络营销,网页美工,电话营销,市场营销等之类的工作.

尽管电子商务就业前景很好,但首先应该认识到,对于目前的总体环境来讲,所有的专业找工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形容的是考大学这回事,现在应该用来形容大学生就业了.高校不断的扩招造成了各个行业激烈的人才竞争.所以第一步,择业者需要把握好心态,不能一味追求专业对口,也不要对薪水和工作环境期望过高,要深刻理解“先就业再择业”的道理.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就业前景好吗 篇5

模具分为五金模和塑胶模,是指能生产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要求的零件的一种生产工具,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模子。比如手机、玩具、电视机、汽车、飞机等各种产品的外壳和所有零部件的生产都离不开模子。模具是工业之母,是制造行业的基础。因此,模具专业技术人才的就业前景相当广阔。

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国各地特别是上海、广东沿海经济特区机械技术类人才的需求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在广东全省模具企业就有60000家以上,模具技工缺口达80万人左右,对全国而言缺口更大,因许多企业难以招聘到技术过硬的中高级模具技术人才,所以模具人才的工资待遇也越来越高。

毕业生的主要服务方向及适合的工作岗位:适合在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企业从事冷冲模、塑料模、压铸模等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板料、塑料等制品行业的模具使用;模具数控加工;冲压与注塑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以及模具生产一线控制、技术管理等工作。

我国模具人才仍然远远跟不上行业的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总量不足和高水平技术人员缺乏等方面。据有关资料,全国模具从业人员约缺口30―50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约占20%,尤其紧缺的是优秀的调试工人和模具开发人员。

以广东省为例,该省有6000多家模具企业,从业人员仅20多万,平均每家企业只有30多人,而其中从事模具设计的人员还不到1/10。在长三角,技术人才紧缺状况同样明显,很多外资企业急需模具开发制造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但供需比只有1∶12。

据悉,目前中国各地模具企业普遍遇到了人才短缺的问题,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模具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模具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在装备制造业的带动下,中国模具工业在近5年间发展迅猛。这一行业不断有新兴企业,如港资、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加入进来,而原来的企业也在追求更大发展,同时模具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这些都对模具人才有了更多、更高的需求。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杨国华介绍,最紧缺的几种人才包括:具备产品开发素质的3D造型工程师;具备产品加工工艺素质的CAE分析工程师;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模具钳工、技师;数控加工中心的高级编程师、高级技师;熟悉模具制造工艺的设计工程师;此外还有塑料模、冲压模、压铸模、挤出模等领域的专才。

商誉会计发展前景分析 篇6

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商誉的发展, 商誉亦不能独立于企业之外而存在。商誉发展的前提是商誉会计体系的完善, 进而帮助企业使无形资产产生超额收益效应。

(一) “商誉”与“商誉会计”

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英国会计准则、包括我国会计准则都尚未对“商誉”定义达成共识。宏观上讲, 商誉即是一种能够在未来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的无形资产。商誉依附于企业存在, 企业发展也依靠良好商誉, 并且不能转让、出售。实际上, 商誉是在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能充分挖掘企业潜在能力, 对资源利用得心应手并产生超额收益效应。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员工素质、企业地理优势等都影响商誉形成。商誉按来源可分为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 且外购商誉源于自创商誉, 不能独立于自创商誉存在。在新一轮经济浪潮下, 全球企业改制、购并、资产重组与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发展迅速, 而资产评估过程必然涉及关于企业商誉确认与计价问题, 商誉会计主要负责研究与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账务处理、后续计量、减值处理与列报、披露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商誉本质问题。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在“商誉会计”研究成果基础上, 继续深化商誉内涵, 完善商誉确认与计量, 构建商誉会计理论是商誉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商誉的性质与构成要素

关于商誉的性质, 学术界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看法, 其中比较权威的观点是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在其《会计理论》中提出的看法, 但他也没有对商誉的性质给出一个确定的定义, 只是提出了三个论点来介绍商誉性质:首先是好感价值理论。好感价值理论是指商誉产生于融洽的商业关系、企业与雇员的良好关系以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这种好感可能起源于企业自身的优势, 如好的环境、好的口碑、好的管理方式等, 这些因素不是实物性质的, 而是无形的资源, 无法用量化的方式来衡量。其次是超额赢利现值理论。超额收益理论认为, 未来收益的现值能够超过现在预期的水平, 是企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能取得比同行业平均水平更高的利润。如果一个企业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获得比其他同行的企业更高的利润, 而不是在短期或者偶然的情况下获得, 那么人们就会认为这个企业有商誉。商誉是企业整体的一部分, 不能单独辨认出来, 但企业一旦拥有商誉, 就会获得比其他企业更高的利润, 因此, 商誉的价值只有在其所创造的超额收益中才能体现出来。最后是总计价账户论。该理论认为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总计价账户, 它包括继续经营价值和未入账的资产, 商誉本身不能单独生息资产, 必须依靠其他的价值才能体现出其自身的价值, 该实体各项资产的整体价值要大于他们个别价值的总和。上述理论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商誉的性质, 但这三者并不是互相独立的, 而是相互影响的。好感价值论是从形成商誉的诸多因素去解释的, 它只是罗列了影响商誉的因素, 但这些因素无法用货币来进行定量计量, 无法解决其计价问题。超额收益论从计量的角度来论述, 指出商誉作为一项资产所拥有的基本特征, 即商誉能给企业带来超额的收益, 但这种超额的收益是由多种原因的合力造成的, 在计量时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要剔除一切非正常的和营业外的因素, 而这一点在实际中并不容易实现。总计价账户论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论述商誉, 强调要从具体的角度去切入进行计算, 尽量从定量的角度去说明商誉。这三种观点看似各成体系, 但在实际运用中是相互影响的。

在对商誉进行分析时, 首先要了解商誉的形成要素。目前对商誉的形成要素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一是企业的外部因素, 这其中包括企业有无良好的社会关系, 同行业竞争者的实力情况, 国家现行政策, 普遍的经济形势等一系列的情况。二是企业的内部因素, 包括企业的物质条件, 管理人员的素质, 生产技术的先进程度等因素。三是企业外部和内部相结合的因素, 如企业在市场上的份额, 是否有一个畅通的销售渠道, 该产业是否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等因素。在诸多因素之中, 企业内部因素尤其是人力资源对商誉有着最重要的影响。因为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 人是最重要的因素, 只有人才能发挥能动性的作用, 人们对企业所产生的好印象大多来自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好印象, 企业所创造的超额利润也是由高素质的企业人员所创造的, 优秀的人才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利润的最重要因素。这些对商誉构成因素的分析, 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商誉的认识, 尤其是对人力资本价值的重新估量, 这对商誉的发展有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三) 商誉会计发展概况

从世界范围来看, 商誉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二十世纪初期, 会计界就认识到企业与顾客之间良好的信誉关系能促进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并开始研究企业的信誉与效益之间的关系, 认为, 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多超额利润的特点都是商誉。这一时期, 商誉价值根据超额利润确定的见解成为会计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国外的商誉会计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 现在到了一个相对成熟完善的阶段, 与国外商誉会计的发展相比, 我国商誉会计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现代企业经历了较大的变化, 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拓展市场、努力自主创新, 积极扩大企业知名度, 提高市场竞争力与社会声誉的同时, 对于商誉会计的需求越来越急迫, 并逐渐成为会计规范化进程的“瓶颈”因素。在这种形势下, 我国于1995年出现了最早的关于商誉会计的规定, 1995年财政部颁布《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 将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项目的数额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持有的份额抵消后的差额作为合并价差形成商誉。随后, 在此基础上对商誉会计进行了补充, 但随着经济环境的迅速发展, 对商誉会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企业制度也紧跟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完善改革, 资产结构的变化使无形资产的地位逐渐提高, 并在企业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这对商誉会计充满挑战, 如何加强商誉核算、处理与计量, 保证会计信息的高质量、高水平, 维护企业权益, 实现公平公正, 使企业处于一个了解自身经济地位与价值, 促进公司声誉并坚持可持续发展, 是商誉会计发展的方向。我国加入WTO之后, 会计准则也积极与国际接轨并趋同, 2006年修订出台的会计准则, 在商誉会计制度上又有了一次重大的发展。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仍有一些规定有待商榷。

二、商誉会计现状

目前, 我国经济结构与产业整体素质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 距离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尚有很大距离。积极优化产业机构, 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提高产业结构转化水平与发展速度, 促进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向。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间的并购与重组屡见不鲜, 所引起的并购行为与企业股份制改革中的商誉问题也对我国当前商誉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环境急速变动的情况下, 我国现行商誉会计制度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着商誉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 促进商誉会计的发展, 首先就要认清我国现行商誉会计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 商誉的会计处理相关问题未达成共识

从本质上来看, 对商誉问题的争论归根到底是由于对商誉性质的模糊认识而导致的, 商誉的会计处理需要建立在对商誉性质的清楚认识之上,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对商誉的会计处理相关问题并未完全达成共识。因此, 企业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方面仍需更多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共同探讨与努力以推动其发展。在经济结构调整、企业改制的情况下, 面对商誉发展问题, 不能停滞在局部区域的阶段性、片面性研究上, 而应放在不断发展的经济环境中积极探索。目前, 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 对自创商誉没有予以计量与确认。传统的会计观念认为, 自创商誉是在一个长时期内才能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 很难去确认哪些支出属于商誉的范畴, 并且自创商誉是否有收益也是一件不确定的事情, 因此, 自创商誉具有变化性, 无法准确的确认其自身的价值, 在会计中没有给予自创商誉以应有的确认与计量。但这种做法歪曲了配比原则的贯彻执行, 也忽略了会计处理中的相关性原则, 否认了自创商誉的价值, 不能够准确衡量出商誉对企业发展的潜在影响。其次, 对外购商誉的处理未达成共识。外购商誉的存在是因为被合并企业的部分价值在平时未予确认, 而购买企业预期到这部分未入账的价值会带来超额利润。目前关于外购商誉的处理方式主要有立即注销法、永久保留法、系统摊销法、逐年重估法, 这四种方式每一种都有自身计算的特点, 但同样都存在着不足, 并且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计量外购商誉的方法, 这也是商誉会计发展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最后, 在商誉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上仍然缺乏科学性, 导致计算结果之间产生差异, 使得计量缺乏可靠性。

(二) 财务会计理论有待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 知识经济的发展尤为迅速, 在这种形势下, 各类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 随着企业并购的不断出现, 外购商誉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但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 基础财务会计理论并没有完全跟上经济发展的形式, 随之而来的是, 商誉会计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现行财务会计理论并没有关于商誉会计的完整表述。因此, 要想促进商誉会计的发展, 首先要促进财务会计理论的更新, 使得财务会计理论能够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在新经济环境下, 就要调整传统商誉会计知识结构, 会计制度准则、实践性理论内容等, 积极与国际接轨。要想完成这一转变, 商誉会计应做到:为相关利益人提供有利于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 同时兼顾受托责任信息;会计原则方面对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谨慎性原则进行进一步完善;完善信息披露等。在新一轮经济浪潮下, 为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对商誉做出精确评估与价值测量, 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

(三) 商誉会计准则不统一

商誉在企业并购、重组以及股份制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有的企业并购与重组、改制, 不只是企业内部, 也可能是跨地区、跨国, 在这个过程中, 有可能出现商誉会计处理时准则与准则之间出现冲突, 协调不当。并且由于商誉并不是一种可以量化的指标, 其规范的变化也比较频繁, 很难使用一致的规则, 这也造成了商誉会计准则的难以统一。如, 自创商誉不经过交易产生, 所以很难有明确的交易价格, 而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在计算价格时就缺乏公正和可靠的计量保证。再次, 即使是外购商誉, 由于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不会像一般商品一样有一个活跃的市场, 所以其交易时的价格也不一定是真正商誉的价格反应, 还有可能是双方企业能力的反应, 如何精确地计量外购商誉, 目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准则, 各企业使用的计量标准并不完全相同, 这就造成了商誉计量的不统一性, 不能对商誉进行有效的比较。而依靠统一的会计处理准则, 会减少因确认与计量差异而造成的业务障碍。因此, 需要逐渐确立一套规范化的国际化会计准则, 紧跟企业跨国并购等趋势, 让会计人员及时学习新的会计理论知识, 熟悉新会计准则, 更好地处理各种商誉会计的问题。

三、商誉会计发展前景

商誉既然是一种无形资产, 就存在其不固定性, 既可以给企业带来丰厚收益, 也可能对企业无任何价值。要分析商誉会计的未来发展, 还得从“完善会计系统的相关原则开始, 确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科学性。只要企业存在商誉, 商誉会计就应该在坚持成本与效益的原则上, 合理确认、计量与报告各种商誉。”未来商誉会计定是先以发展与完善理论为先导, 结合实务界的实践经验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 创造条件以改进商誉会计

商誉会计的发展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 有其自身理论发展的不成熟, 但更多的是外部客观环境的限制。尤其是在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 更好地、及时地创造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 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商誉会计的发展。首先, 目前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充分, 国家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的发展, 防止经济泡沫的产生。其次, 国家要加强外部监管力度, 由于涉及到经济状况, 有些企业会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这样不仅会使国家经济出现很大的损失, 也不利于商誉会计的建设, 因此, 要加大外部监管力度, 使上市公司能够如实上报其会计信息。最后, 国家可以创造条件, 使我国会计准则实现同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我国与国外企业的接触越来越多, 经济上的联系也越来越广, 如果能够实现国际准则与外国会计准则的接轨, 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跨国企业合并报表的编制成本, 也有利于我国企业去国外发展, 并且吸引国外企业来我国投资。

(二) 丰富完善商誉会计理论

“商誉”的诞生为企业带来的是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建构好商誉会计理论框架, 丰富其实践内容, 是实现企业“商誉”转变为市场上使用价值的一种必要前提, 指导合并、并购、重组等经济行为。促进商誉会计的发展, 根本性的措施是对财务会计理论进行整体性的反思、解构以及重组, 而不仅仅是对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进行局部性的调整和修补, 更要对传统的理论进行突破。新的理论体系的确立以及如何在扬弃的基础上保留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理论, 将决定未来会计处理的方式, 所以商誉会计理论的建设要积极跟随经济建设节奏, 不断更新理论体系的内容, 使其量化、科学化、精确化, 调整理论结构使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冲破传统财务会计理论模式约束。如:怎样正确合理确认、计量和报告自创商誉信息;以及能否采用“总计价论”中间接计量法对外购商誉进行确认并摊销, 而采用“超额收益能力中的直接计量法对自创商誉予以确认但不摊销, 并把它们都纳入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系统中。”

(三) 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企业间的各项经济来往愈加频繁, “商誉会计”理论内容科学规范后, 会计人员的个人能力、素质也成为最终能否顺利完成企业间经济行为的决定因素。在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时, 会计人员应打破常规思维限制、单一性知识结构以及传统会计原则束缚, 及时学习新的经济学理论知识, 除了“商誉”领域内的各项知识、技能外, 还应了解相关行业的发展态势, 熟悉最新国际商誉会计财务原则, 丰富、完善、建构“商誉会计”体系, 也需要商誉会计不断更新“理论库”, 在积极参与企业合并、并购、重组等的同时, 站在新的视角和高度, 不拘泥于定势思维, 灵活应对企业并购重组中的突发事件, 出色完成会计信息的处理。这样才能适应深化会计改革与会计国际化的业务需要, 走在业内前列。

(四) 确立商誉账务处理细则

商誉的发展必须冲破传统财务会计束缚, 不仅要对企业间并购与重组时自创商誉予以确认, 也要积极加快商誉会计发展相关方面的建设步伐, 顺应市场经济潮流, 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1) 自创商誉的确认。传统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已不能适应目前市场经济发展与企业竞争的发展要求。经济环境不断变化, 企业自身通过提高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 以及员工素质等产生的价值也应当引起重视。会计上对自创商誉的不确认, 实质上违背了权责发生制原则、相关性原则、重要性原则以及充分披露惯例。目前, 商誉会计常用的三种自创商誉会计模式为:一是既不确认也不摊销。应在自创商誉计量方法成熟条件下确认和报告。二是确认但不摊销。即使采用间接计量法计量, 其可靠性与相关性也得不到保证, 而且会有操纵利润之嫌。因此, 对未来自创商誉会计中的计量法虽有悬念, 但目前是先采用直接计量法计量自创商誉, 暂时不摊销, 即这部分重要的信息不会被列入财务报告信息系统, 仅作为内部管理决策用, 待解决好自创商誉的相关会计理论后, 再把自创商誉纳入到企业对外报告体系中。三是确认且摊销。虽然实务界以及学术界对是否摊销仍未达成共识, 但并不能忽视自创商誉的客观存在, 也不能因为暂时找不到一种公认的自创商誉的计量方法, 以及在现行财务报告系统中得不到承认, 就忽略从长远发展看商誉会计应对自创商誉予以确认, 且应摊销的现实。总之, 自创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其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大大简化了商誉会计的核算工作, 是商誉会计一种很好的发展前景。

(2) 外购商誉的确认。外购商誉包含正商誉与负商誉, 两者分别被视为无形资产和特殊负债。不同国际惯例对外购商誉的确认有所不同, 但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确认但不摊销。虽然外购商誉的账面价值有其不确定性, 且变化不规律, 但根据一致性原则, 可以尝试采用固定资产折旧的办法对其进行摊销, 从而反映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企业外购商誉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数如若不一致时, 可以通过会计估计变更的方法予以调整。二是确认并摊销。不论是发布的相关准则还是学者讨论, 包括我国的具体会计准则都承认这一做法的严谨性。尝试在财务报告附注中定期披露商誉变化信息以应对其不确定性, 并且为全面真实反映因摊销外购商誉的调整金额, 在“所得税会计”中增设相关明细项目较为适宜。

(3) 商誉减值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保证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 如若测出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 则不得在以后会计期间转回。”这其中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 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 每年进行测试将增加成本, 可以考虑适当延长。其次, 在减值判断与计量确认过程中应有详尽的解释与指导。最后, 考虑成本收益问题, 除了采用特定测试, 也可以结合定期常规测试, 以达到更准确反映商誉价值的目的。

(4) 完善信息的披露。商誉会计一定要客观及时地将相关会计信息在报表中与其他无形资产一同披露。随着近年来商誉数额的大幅增长, 与财务的相关性也越来越强, 在无形资产项目下, 信息披露极具必要性与重要性。

(5) 商誉的计量。由于对商誉的不同认识, 所选择的计量方法也大不相同, 即选择间接计量法或者直接计量法。虽然两种方法的实质一样, 但大部分情况下是以直接计量为主, 间接计量为辅。针对外购商誉, 要以直接计量法计算结果为参考, 并首选折现年限可由双方协商确定的超额折现法, 确保稳健, 再运用间接计量法计算其价值;而采用超额收益资本化法只能是在确定企业长期经济效益好、超额收益较稳定的前提下。

参考文献

[1]张陶勇:《对商誉会计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年第9期。

[2]刘永祥、刘晓春、杨秀兰:《论会计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3]尹为醇:《中美商誉会计变迁历程及其启示》, 《比较与借鉴》2009年第6期。

[4]仲晓东:《商誉会计主要争论综述及启示》, 《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5]张长季:《商誉会计的国际变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如此请教,好吗? 篇7

看到这个情景,不住问自己:创设“向学生请教”的情景,好吗?诚然,我们提倡教师要调整自身角色,要把自己转变为一个学习者、合作者、倾听者,要改变那种高高在上、无所不通的师者形象。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要让每一处设计、每一个环节都成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生长点而不是画蛇添足。把4个桃子分给4个孩子,这是3岁孩童都能做到的事,老师竟然不会做?显然,这是一个并不“美丽”的谎言。依我看,这种廉价的“向学生请教”不要也罢!因为这种自相矛盾的“请教”使学生受到的负面教育远远大于正面教育:新知识是老师讲解的,可是很简单的题目教师不会做。老师就这样时而聪明、时而糊涂,只会让学生变得“懵懵懂懂”。

记得还听过这样一节课,老师同样设计了“向学生请教”的环节,但她的做法显然要高明许多。这位老师执教的是语文课《钓鱼的启示》。这位教师在板书课题时把“钓鱼”写成了“钩鱼”,课题还未写完,学生们就窃窃私语起来。显然,他们发现了老师的错误。老师在板书完课题后,发现了学生的异常举动。于是她问:“大家在讨论什么?是不是有了什么新的想法?谁想说一说?”望着老师和蔼可亲的表情,在一阵沉默之后,一位男同学站了起来:“老师,您把‘钓鱼’写成‘钩鱼’了,‘钓鱼’的‘钓’右边是一个‘勺’字”。

这位老师听完后很认真地看了看黑板上的字,然后说:“你说的对!是我错了,你观察得很仔细,及时帮老师纠正了错误,是我的一字之师,我真诚地向你表示感谢,谢谢你!”男孩坐下的同时,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课后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位老师是“故意”犯了错误,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次给老师纠错的机会。如果学生不敢说,她会在下课时自己指出这处错误,并在同学们的监督下改正过来。

嫁给我好吗 篇8

“我当丈夫。”我说,“你可以当我妻子。”

“不行。”她只回答了这两个字。

“行。”我说。

“不行。”她又说了一遍,然后就跑开了。几分钟后,我也跑了出去,独自在屋里玩挺没意思的。

第2次请求她嫁给我时,我们14岁。学校里要举行年度演出,我是她的舞伴,我在等她走出更衣室。我穿着一身黑色服装,系着蝴蝶结。她走出更衣室时,身上穿着一件长及膝盖的粉红色裙子,我深吸了一口气。她看上去像一个刚从天堂步入凡间的天使。在等候老师示意我们上台时,我注视着她,想说些什么。她瞅着我,微笑着问:“你在看什么啊?”

“嫁给我好吗?”我脱口而出。她的微笑绽放成了露齿而笑,随即大笑起来。我没在意,我能看到她的眼里晶莹的光。她拉着我走上舞台时,还在笑着。

第3次请求她嫁给我时,是在她16岁生日那天。我们和几个朋友一起野餐,我和她单独坐在一棵树下,别人在谈论着怎么玩下一个节目。听着远处别人的说话,她笑出了声,我听到她的声音像清脆的银铃声。我从身旁采下一朵雏菊递给她,对她说:“做我的妻子好吗?”她看着这朵花,脸红了,然后又笑了起来。她接过花,加入了其余的几个人里。我跟了过去。

第4次是我们18岁时。我俩坐在大学的自助餐厅里,她一边喝着橙汁,一边跟我说她最近读的一首诗有多美。说了几分钟后,她停了下来,问:“怎么了?你怎么不说话?”我看着她的眼睛:“我的后半生想和你度过。嫁给我好吗?”和以前一样,她又笑了起来,说:“你还不到结婚的年纪。”然后她就说起了另一首诗。

第5次请求她嫁给我时,是在我们毕业的那天。我们都是21岁。我单膝跪地,手里握着一束玫瑰花,对她说:“现在告诉我,接受我做你的丈夫吗?”

她依旧笑着:“你总是那么心急。你还要考研究生呢,不是吗?”我耸了耸肩,从地上站了起来,和她一起走出了毕业礼堂。

4年后,我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在一家跨国公司找到了工作。我们坐在一家冰激凌店,这时,她打破了沉默。“你4年没让我嫁给你了。”她说,“出什么事了?你改变主意了?”她灿烂地微笑着。

“你认为呢?”我揶揄地问她。

“我想你是怕我再次拒绝你。”

“到目前为止,你没有一次是真的拒绝我。”我回忆着,“你从没真正地对我说过‘不’。”

“我在6岁时是当真的。”她反驳着。

“她还记得。”我暗想,同时笑着回忆着儿时的事。我舀了一勺冰激凌让她尝,并说:“好吧,你拒绝过我一次。”

“然后呢?”她边品着冰激凌边问。

“没然后。”我回答。

她转了转眼珠,沉默了,也不再笑了。

“怎么?”我问,“你认为我改主意了?”

她皱着眉说:“我不知道。”她蹙起眉头时,看上去更美。

我看了她一会儿,说:“你今天怎么不让我向你求婚?”

“我?”她惊讶地睁大了眼睛问。

“为什么?”我问,“出什么事了?”

她的脸红了,“不。”她说。

“你这次又拒绝了我?”我问。

“不,不!”她赶紧说。

“那你这次想说‘行’?”

她意识到我想做什么,朝我伸了伸舌头,坐回去继续吃冰激凌。

“嗨!”我拉过她的手,“嫁给我吧。”

她抽了抽鼻子,答道:“你是当真的?”

我在6岁时就是当真的,“是的。”我说。

她没说话,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

改革会计教学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篇9

一、会计教育现状

会计学专业作为经济管理类重点专业一直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招生数量不断扩大, 在全国两千三百多所具有高等学历教育的院校中, 超过六成的高校设有会计专业, 近五年来每年都有50万以上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 就业成为社会普遍关注问题。调查表明, 会计专业毕业生总量供大于求, 再加上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理论知识过剩、实际动手能力差, 对专业缺乏规划等因素, 就业难度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具体表现在:

1. 重数量轻质量。

扩招是这几年高等教育的时髦名词, 随着高等教育平民化思想的确立, 高校入口不断扩大, 在校生数量急剧增加。虽然给一些高校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同时也给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培养埋下隐患。就会计专业而言一些高校在设置会计专业和招生过程中盲目性非常强, 特别是一些理工类、综合类学校, 虽然专业设置的条件不成熟, 还是上马会计专业, 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但教学环节漏洞时有出现。师资、实践环节跟不上, 学生质量、综合素质很难保障。

2. 重视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环节。

会计理论教学在高校普遍受到重视, 不管是在师资上还是教材上和世界接轨比较成功。教师可以和名校交流、教材可以用名校教材, 总之理论高精尖。再看看实践课安排, 只有很少的模拟实习, 主要练习编制记账凭证、报表等。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理论教学占绝大部分时间, 有的课程持续一学期或更多, 而实践教学一般安排二三周就不错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学生的应用技能得不到保障。

3. 课程设置不适应经济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目前一些学校会计课程设置与经济发展差距很大。有的课程设置超前, 有的课程设置滞后。一些学校按照培养注册会计师、税务师设置课程;有的学校按照培养国际会计师设置课程, 这与国情难适应。证券投资、企业清算、破产重组课程设置有难、偏之嫌。现在大多数会计专业毕业生去向有两种一是就业, 二是读研究生, 两种选择对专业素质要求是不完全相同的, 考研侧重综合理论水平, 就业突出综合工作能力。发展方向不同, 对专业就有选择。目前许多学校的课程设计上没有满足学生最基本个性化需要, 学生自主选择空间很小。

二、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出发点, 强化实践环节教学

满足需求是人才培养的目的。以市场为导向, 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 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开展教学活动。会计教学改革的现实要求———毕业生的供需矛盾世界经济一体化使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会计教学应该着眼于社会需求, 立足于培养目标的需要。自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来, 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但是人才市场的供需现状不容乐观, 也反映出高等教育中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会计研究领域和内容不断拓展 (与管理、与技术、与计算机等相结合) , 对于会计学本科毕业生来讲, 有着非常广阔的就业前景, 会计学科的毕业生应该是不愁找到“饭碗”的。

然而, 事实却并非如此。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 受教育者的基数越来越大, 其中本科生教育发展尤为迅速。据统计, 200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80万, 2005年很可能突破340万人。而早在1997年全国高校在校生共590万, 读会计专业的达58万之多, 每10名在校生就有一名在会计专业学习。从供给角度来看, 会计学科本科毕业生的大量扩招好像是满足了社会需求, 但是近年来会计人才市场上出现了奇怪的“两缺”现象——用人单位找不到所需的会计人员;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则找不到理想的岗位。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1. 需方。

需方讲究成本效益原则。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往往关注所需人才的自身价值和增值潜力的发挥, 比如能否很快进入角色、胜任会计岗位 (可以节约培训成本) 、坚守岗位、维护单位利益 (降低企事业的人才流失成本) 等专业素质;是否具备诚实稳重的品质, 能否具备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

2. 供方。

在现有教育过程中没有从应有的高度审视和重视需方的要求。 (1) 教育培养只重数量不重质量, 缺乏有效的监管体制; (2) 有些学校建设和发展机制的定位不太明确, 对市场需求研究不够, 学校内部管理尚属“粗放型”; (3) 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维度和综合能力, 学生所学知识与应用能力深度不够、广度不足, (4)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不重视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等等。

3. 本科生培养目标亟待明确。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IFAC) 曾对会计教育目标的构建提出了三个与掌握专业知识相关的原则:一是与专业有关的知识掌握程度;二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三是从事专业工作的态度与方法。随着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 作为国际商业语言的会计发展的趋同化, 中国高等会计教育目标应该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 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 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良好职业道德、专业及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 经过一两年的实践检验即能够成为会计师的专门人才。

(1) 明确培养目标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对会计教育目标提出三原则:一是专业知识掌握程度, 二是所学知识运用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是从事专业工作的态度与方法。随着教育国际化, 作为国际商业语言的会计发展的趋同化, 中国会计教育目标应该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 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良好职业道德、以及后续学习能力强、实际操作技能强, 经过几年磨炼即能成为会计师的专门人才。会计学的内涵必须适应经济环境做到与时俱进, 瞄准市场, 适时调整会计学教学计划。现阶段应该增加选修课, 减少必修课, 缩小必修课学分比例, 适应学生职业个性需求。围绕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扩大选修课范围增加选修课学分比例, 使学生能根据未来职业发展需要自主选择课程。例如, 考研的可多选择一些专业理论性学科和外语, 准备就业的可多选择一些培养工作能力的实践性学科, 使专业课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2) 优化实践环节强调动手能力。实践可以夯实理论教学成果, 理论教学是为了实际应用, 实践是学校“产品”价值得到社会认可的关键环节, 重视实践环节使教学工作得到价值最大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强化实践教学可以走出去, 请进来。走出去就是让学生走进社会各行各业, 不管是认识实习还是顶岗实习都会让学生有非常大的收获, 这也给企业挑选合适的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在实习中检验学生的素质比起双方到人才招聘会上谈能力要强很多。实践教学形式多样, 为了使学生对财务分析课程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和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和企业保持合作关系, 建立实习基地。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证券公司和相关单位进行参观、调查和实习, 并与财务分析人员进行座谈, 以便发现理论知识与业务实践间的差异。在条件允许时, 为学生创造机会直接参与财务分析的实践工作, 让学生获得财务分析实践的切身感受。本着学以致用,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程结束期末, 安排校内财务分析模拟实验。同时, 将财务分析列入学生的毕业实习计划, 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 和企业分析人员面对面交流, 亲自动手进行分析, 从而使财务分析真正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

还有请进来,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必要请方方面面的会计人员走进课堂。例如, 请注册会计师讲他们的工作、请生产型企业的会计人员讲他们的工作, 请流通型企业的会计人员讲他们的工作等等, 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使学生们增加对他们未来所从事职业的了解, 增加感性认识, 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益。会计工作能力的培养, 离不开实习基地的建设。过去大多数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向学校报告去向就可以, 这种粗放型实习方式效果差。学生放出去了, 具体实习什么、实习的效果如何学校都是不可控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学校应该转变观念, 按照有偿互惠的原则, 有选择与一些代表型企业签订实习协议, 通过支付费用或者优先选择毕业生的方式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

培养高素质毕业生是高校办学最终目的。改变目前的两缺现象即用人单位找不到所需的会计人员;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理想岗位迫在眉睫。明确培养目标、适应市场需求、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是会计专业教育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滕绍娟.办好会计专业提高就业率[J].商业经济, 2004, (2) .

上一篇:首届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国际论坛下一篇:感悟爱情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