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报阅读指导课

2024-09-23

森林报阅读指导课(精选12篇)

森林报阅读指导课 篇1

《森林报》课外阅读指导课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交流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乐于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初步达成对作品的理解。

3、初步感受文本的语言特色,激发对科普读物的阅读兴趣。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文本的语言特色,激发对科普读物的阅读兴趣。前期准备:

1、征求学生和家长的意见,确定书目,网上订购。

2、自由组合,成立书友队,小组共读。教学过程: 导入:

板块一:书情盘点——检查对书本基本内容的了解,方法提示。

1、出示填空题:

《森林报》这部名著是(国名)著名科普作家 的代表作,作者用轻快的笔调,采用

形式,按、、、四个季节 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森林中的新闻。本书由 翻译而成,由 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 的科普读物,这是一部关于 的百科全书,部分内容入选。

2、你们是从哪里获得这些信息的?

3、小结方法。(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板块二:书香茶舍——交流汇报读书的方法和感受。

1、导语

2、精彩推荐:

①特别介绍 书友队。请队长说说书友队名称的来历。②请一位同学谈谈她是怎样阅读这一段的。(课件出示文本片段)③教师小结读书方法。(课件出示温馨提示)④请其他同学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

小结:学无定法,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3、链接阅读:我们从这段文字中可以了解到什么样的知识? 你还了解动物界中哪些动物也具有同样的本领呢?(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4、在线书评:

①《森林报》给你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②在所有的栏目中你最喜欢哪个栏目?你打算介绍其中的哪段新闻给我们听?

并谈谈你喜欢的理由好吗?

③先在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5、课件出示所有的方法,回顾齐读。板块三:书讯快递——-推动学生的后续阅读。

1、教师推荐:《森林报》其他三本。

2、学生推荐几本优秀的科普读物。

森林报阅读指导课 篇2

一、阅读指导课的类型

(一)读物推荐课

主要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可以是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或是内容的介绍。形式上,教师推荐、学生推荐、教师和学生相结合推荐都可以。基本流程是这样的:1. 请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名人名言;2. 请学生介绍自己所崇拜的名人的故事或他们的作品;3. 老师介绍自己所崇拜的名人——比尔盖茨,并适时向大家推荐《世界名人100位》这本书。读物推荐课的目的是通过生生推荐、师生推荐引发同学们的读书兴趣,让学生巴不得马上拿到他刚才听到故事的那本书,然后坐下来津津有味的阅读。

(二)读书方法指导课

向学生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跳读等读书方法,并告诉学生什么内容适合什么方法。如:1. 看报纸经常采用浏览法,一看标题我们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对感兴趣的内容我们再仔细阅读。2. 泛读我们到书店选书时经常用到,通过看书名、作者、目录、内容提要等 ,从内容的整体上把握是否是我们所需要的书目。3. 精读是指用正常或较慢的速度,钻研全书的内容,边读边想,常采用勾、点、批、注的方法。对文章不仅要了解内容,而且要把握作者的情感,有的文章读一遍不行,还要反复进行阅读。

(三)读书笔记辅导课

1. 摘录式——对于文章中优美的段落或语句要进行摘抄。

2. 感想式——写读后感。

3. 读书卡片式。

(四)主题阅读指导课

此课型要求老师抓住契机合理安排,内容上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是我们教材的延伸。主题阅读指导课对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很有帮助,对语文素养的培养很有效果。如:学完课本中老舍先生的《草原》师问: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美不美?生答:美。师:像这么优美的自然景观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很多。接下来我们要搜集资料进行整理。同学们可以从书上、网上等途径查找。

记得一位老师在讲冰心的一组文章时,在讲完《寄小读者》《只拣儿童多处行》《肥皂泡》之后,又引入了冰心的很多文章让学生阅读,如《笑》《我和玫瑰花》《小橘灯》《樱花赞》《繁星》《春水》等作品。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冰心的文章内容,而且通过内容知道了冰心的为人以及她作品的语言特色,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对冰心的作品了解的更深入了。

根据学生课下都喜欢收集“三国人物”卡或“水浒英雄”卡开展阅读指导课,如走近“三国”:

1. 请学生先说说自己对《三国演义》有哪些了解?

2. 老师列举三国人物特点,让学生对号入座。

3. 本节课我们先选取三国中的一位人物来谈其特点,如:曹操:

a. 疑心很重(把吕伯奢家杀猪招待客人的磨刀声当成要杀他的声音,便一鼓作气杀了他全家);

b. 残暴自私(宁叫天下人负我,不叫我负天下人);

c. 唯才是用(询幽来访,没穿鞋就出来迎接);

d. 有才气(《观沧海》中气势磅礴,容纳百川的气魄)。

……

通过大家的交流评论,使同学们对曹操这一人物特点的认识更丰满了,想更深入地品读《三国演义》。

(五)交流评论课

针对不同的文章或同一类文章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同学们畅所欲言,老师合理指导。

二、怎样上好一节阅读指导课呢 ?

1.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制定计划,确立目标。

低年级:学生刚学完拼音,识字量还很少,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敢说话、爱发言,培养学生读书与思考的习惯。还可以搞故事擂台赛、成语大全、名言警句荟萃等。

中年级:识字量增加,理解力也加强,可以上读物推荐课、交流评论课,指导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建立读书卡片。

高年级:可以推荐一些名人著作组织读书交流评议,搞好主题阅读,写好读书笔记。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阅读指导课是非常自由灵活的一个课型,我们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和读书热情为目标,充分挖掘图书馆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

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如:优美的文章,我们可以采用诵读的方法;名著、长篇小说,我们可以采用看光盘录像的方法;文字上理解有困难的,我们可以采用投影图片法等。

3. 用激励的手段来保证学生的读书热情。

低年级的同学讲故事好的或发言精彩的要进行奖励,中年级可以搞演讲比赛、优秀诗文的诵读赛、读书卡片的展览等。

4.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要爱读书,要进行大量的阅读,上课时要与学生有机地进行交流。

如何上好阅读指导课 篇3

一、激发情感,诱发阅读兴趣

著名科學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对所阅读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促发学习动机,并最终学好它。阅读教学首先要注意培养阅读兴趣。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乐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他们主动阅读,教师必须以自己声情并茂的语言,丰富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点燃他们自己阅读的激情。

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笔者引导学生边观看小壁虎捉蚊子的课件边绘声绘色地讲解,然后出示断尾巴的小壁虎的课件,提问:看后你想知道什么?有的说:“小壁虎为什么断尾巴?”有的说:“断了尾巴多难看呀,给他接上吧。”有的说:“小壁虎怎么办呢?”……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下面请同学打开课本从书中寻找答案吧!”这样,学生们一下对阅读材料产生了兴趣,纷纷打开书本,饶有兴趣地开始了阅读。

二、注重情感体验,提高阅读能力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还必须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如停顿、重音、语调、语速。这就要求老师适当地教给一些方法,首先要根据标点停顿,掌握句子与句子之间、自然段及意义段的停顿;还要根据内心体验确定重音,根据表达的情感确定语调语速,这样反复练习,就可以揭示出一些一般的规律。但对小学生不能过于强调技巧,最重要的是注重情感投入与情绪体验。

如在《神奇的耳朵》的教学中,指导学生读一读小白兔听到的声音时,先是让学生自己体会读,再指名读,在读中指导:“嘎巴,嘎巴”小草在伸展手脚。“咝咝,咝咝”蝴蝶在扇动翅膀。“滴答,滴答”露珠在花瓣上跳跃。“吱吱,吱吱”小甲虫在草叶上弹琴。”逗号之间应停顿,语调语速让学生根据内心体验自己确定,并允许学生边读边做动作,提倡个性化朗读,然后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品中悟”,从而让学生带着这种意境进人到大自然中去,用心感受到自然的美,最后建议学生“美美地读”,体验一下自然的美妙。

三、注重阅读形式的多样化

阅读是一种视觉、听觉、思维与书面语言相结合的过程,小学生对阅读兴趣缺乏持久性与稳定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在多种练习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品悟出感情。

如在《春雨的色彩》教学中,笔者先后安排了小声朗读、图文对照读、模仿小广播员练读、扮演角色朗读、看课件配乐朗诵等形式的训练,这些新颖的训练形式,大大地激励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堂气氛热烈起来。这样在兴奋的环境中既增加了阅读的数量,又保证了课堂上多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读书,做到了讲、读、议、思、练相结合,避免了繁琐多余的讲解和提问,学生在自然的阅读中品悟出大自然的美景。

四、注重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觉想象。在重视知识信息的同时,要重视孩子的情感、个性和人格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相互启发,互相讨论,要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阅读并发表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探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地发散,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真”,发现“疑”,发现“美”。

在教学《春雨的色彩》时,笔者让同学们讨论春雨的色彩是什么样的。有的说春雨是绿色的,有的说春雨是白色的,有的说春雨是黄色的,有的说是灰色的……笔者要尽可能让学生各抒己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行思考问题,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使课堂气氛融洽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高了。

五、强化自由阅读

自由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自由阅读让学生真正得到自由,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阅读教学方式。没有了教师的束缚,孩子们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喜好,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和文章,从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训练能力、陶冶性情,使学生把读书当成一种需要,乐于读书,勤于读书,愿意读书,从而使学生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

森林报阅读指导课 篇4

教案《一》

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 标注读书感受 好词佳句要积累

联系实际去理解 遇疑惑善提问 学后运用乐趣多

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一、指导目的: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回顾总结课堂上学到 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利用阅读卡,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收获积累下来,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二、指导的重点:

指导学生如何概括文章大意以及如何选择积累好词妙句。

三、课前准备: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激趣导入

哪个同学看过课外书的请举手。看来你们班同学都是爱看书的好孩子。老师也很喜欢看课外书呢,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怎样看课外书。

认识看课外书的作用

师:哪个同学从幼儿园开始就喜欢看书?你真厉害,还没识字就开始看书了,你真是个爱看书的孩子。你能跟大家说说你为什么那么爱看书吗?

师:当你们看了一个精彩有趣的故事以后,通常会怎么做呢?

师:是啊,当我们看了有趣的故事以后,都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好朋友听,和朋友一起分享,这样也起到了看书的作用。板书:分享有趣的故事内容

师:你们上小学以后,语文老师常常会布置你们看课外书,那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师:对,看课外书不仅让我们了解很多有趣的故事、科学,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们知道怎样读书才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收获吗?

师根据回答总结: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以后运用到自己的文中。板书:摘好词妙句

看了故事以后,自己一定会有一些深刻的体会,从中明白一些道理,我们可以把这些感受写下来。板书:写感受

概括读书的方法

师:大家回顾一下,平时你是怎样看书的,你知道有哪些读书的方法?

师:当你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时,你会怎么做?

运用读书方法进行阅读

1、师:原来我们班同学啊,都那么会读书,现在老师向你们推荐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有一对非常贫穷的夫妻,他们有四个孩子,但是却穷得难以维持生计,有个贵夫人想用一笔钱去换他们的一个孩子,你们猜他们会答应吗?这个故事叫《父母的心》,想知道结果就自己去看吧。请你们用速读的方法看完这个故事以后再来跟大家分享这个感人的故事。

2、生进行阅读

3、生分享故事内容。师对如何概括大意作适当的指导: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发生什么事?

4、师:要想有更多的收获,我们还要把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和描写生动的句子摘录下来,现在我们进行第二次阅读,你们说这次要用什么方法去读呢?那就拿起铅笔,用你喜欢的方法去细细品读吧,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你的同伴一起品味,边读边把你觉得用得

好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画出来。

5、生进行第二次阅读。

6、阅读反馈:

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生动?为什么?

师对说得中肯的答案给以肯定,鼓励学生如何去品词品句。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今天同学们通过平时学会的阅读方法,自己学习了《父母的心》这个感人的故事,懂得了每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颗崇高的爱心。其实有关这个题材的文章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回去找找,看看你能找到几篇这类型的文章,带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作业:完成阅读卡

走进神话世界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

2.指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方法,进行有关神话的趣味积累,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和希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阅读指导课教案 篇5

《好书大家看》

车河堡小学 李晓红

一、指导目的:

1、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提高阅读效果。

3、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懂得用一颗宽容的、真诚的、进取的、善良的心去爱祖国、爱家长、爱老师,爱同学、爱弱小,在爱中受到教育。

二、指导重点:让学生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及小说《爱的教育》,激发阅读的欲望。

三、指导难点:使学生学会选择健康有益的书进行阅读。

四、课前准备:

1、小说《爱的教育》,并打印几份节选的故事。

2、要求每位同学都准备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

五、指导课时:一课时

六、指导过程:

1、导入,激起学习欲望。

念书不用功,等于白搭工.聪明在于学习,知识在于积累.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好铁要经三回炉,好书要经三回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还有哪些宝,且听同学们支高招。

2、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这些名人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和大家分享分享!对吗?今天,我们就来分享好书——好书大家看(出示幻灯片)

3、班内互相交流好书活动。

1)师述,激发兴趣。

我知道同学们都很爱看书,最近,你们又看了什么好书呢?(提问)

这么多的好书,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在介绍好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介绍。(出示好书分享的方法: 能简单叙述故事情节;故事让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组交流。

3)每组选出一名代表班内交流,激发求知欲望。

4、老师推荐:

1)刚才大家介绍得真好。我也想向你们介绍一本好书。这本书的名字叫《爱的教育》。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它是一部日记体小说,它记录了安利柯从十月开学到明年七月的一个学年中所发生的故事。在上个学期,我们也学过一篇课文是出示《爱的教育》的,还记得吗?(《卡罗纳》)

2)亚米契斯说:“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受到灵魂的震撼”。这本书上的故事都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为了满足一下大家的阅读欲望!我先给大家推荐两篇故事《侠义的行为》《扫烟囱的小女孩》。在读书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刚才课前分享的读书方法。

(幻灯片出示阅读要求:

1、能简单叙述故事情节。

2、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

3、故事让你有什么收获?)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进行读书。3)小组交流阅读要求的答案,班里汇报,教师小结读后感。4)你的身边也一定经常发生着这些小事,请用一双能发现爱的慧眼去观察,用一双能表达爱的巧手去记录,来写一写身边让你感动的“爱”的故事吧。(课下练笔)

5、总结:

阅读指导课修改 篇6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童话。

2.掌握读懂童话人物和道理的方法。

3.通过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童话阅读方法,并能通过课堂实践达到熟练。教学难点:

1、掌握阅读课外书的基本方法。

2、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每生一份《小老虎吃巧克力》例文。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看看他们都是谁?(学生戴好头饰站在主席台前,进行自我介绍,有白雪公主、丑小鸭、灰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认出后上前握手。

2.你们都是在什么地方认识他们的?

3.童话是让孩子快乐的源泉,让成人童心未泯的一剂良方。它让我们在孩提时代怀揣梦想,让我们在成人世界感受童真。在童话里,我们为《灰姑娘》找到幸福而高兴,为《丑小鸭》的变化而惊喜,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感到同情,还有《白雪公主》,它们将永远伴随我们的成长。今天,我们将叩响童话世界的大门,进一步

感受童话的魅力。板书课题:让童话叩响心灵的大门

二、品读故事,指导文本

1、认识童话。说到童话,每个人都不陌生,那么到底什么是童话呢?(老师出示文字,简介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2.品读故事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则精彩的童话,让我们一起来伸出手敲一敲童话世界的大门。

2)请同学们拿出故事《小老虎吃巧克力》

边读边思考: 童话中一共出现了几个小动物?你觉得谁最有特点,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请同学们抓住展现这小动物形象的段落、句子、词语多读几遍,用笔划一划,也可以在旁边写下你对它的理解。(学生自己带着问题读故事,边读边动笔,师巡视指导。)

要想读懂童话,就必须静下心来,走进童话故事的情境当中,就像人吃东西那样,要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好几遍,甚至能背诵下来,现在我们就一起静下心来读一读你手中的《小老虎吃巧克力》。

3)、学生交流,教师评价。

①大家读得都很认真,那谁先来说一说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什

么?

②看来,大家已经弄清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板书:主要内容③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为什么?(指名说)同学们已经把自己融入到故事当中的角色里去了。板书:故事形象

④作为童话,在文章的最后一般都会揭示出深刻的道理,那么这篇小童话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课件出示第三个问题。)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生自由交流,小组汇报。

(同学们讨论这么热烈,收获一定不少吧)哪个小组的同学能起来说一说。读了这篇童话,你有什么体会?这一点你从哪个小动物身上体会最深?

说得真好,你们小组合作学习可真有效率.。板书:深刻道理

4)、刚刚呀,老师从这则童话故事中,收获了几个生动的词语:自言自语、稀巴烂、气呼呼(课件出示)

老师还喜欢上了一个精彩的句子:乖孩子,还是好好吃肉吧,吃了肉才有力气,你瞧,这肉多新鲜,可好吃哪!(课件出示)书中蕴藏的名言佳句数不胜数,作为学生的我们要注重日常积累,希望你们在阅读时也能养成积累的习惯。板书:精彩词句

5)现在,聪明的你知道怎样去读一个童话故事了吗?(指名说)师小结:读一篇童话是这样,读一本童话书也是这样,读更多的课外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理解人物形象,感悟世间真理。希望大家持之以恒,读更多的童话,更多的课外书。好吗?

四、拓展阅读

1、课前老师请每位同学各带了一本童话故事书,现在就请大家拿出自己的书,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童话,用刚才的阅读方法读一 读。让我们一起比一比,谁的读书收获最大?

2、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教师巡回辅导。

3、小组内交流阅读收获。

4、全班交流,教师评价。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指名回答)还有谁也读过这个故事?谈谈你的感受?

五、总结全文我希望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持之以恒,多读书,读好书,我们要在书籍的汪洋大海中迎风破浪,在进步的阶梯上不断前行。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希望大家与更多的童话,更多的好书做朋友。

六、布置作业积极阅读童话故事,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走 进 童 话 世 界

主要内容

故事形象课内得法,课外活用深刻道理

森林报阅读指导课 篇7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高中三年, 学生要“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同时对课外阅读的对象作出了规定, 要求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和“名著”, 强调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这就是说, 高中生要打破以往阅读的随意性, 使阅读成为一种自觉的内潜行为。阅读不单单是知识“量的积累”, 更是“悟的过程”和“人文性的飞跃”。

课外阅读如此重要, 实际情况又如何呢?笔者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在上课时阐发一下, 如说说一些作品中的人物, 一些名言、警句、甚至一些很简单的谚语、成语, 往往说出一部分, 叫学生续说, 但大多数情况是令人尴尬的, 台下是一片鸦雀无声, 由此, 我深感学生阅读量的狭窄和词汇量的枯竭。故而送走了前一届毕业生之后, 从这一届开始就特别留意并着手调查了一些情况。在高一语文起始课上, 我便设置了一些题目, 作为调查的内容:

1.你喜欢阅读课外书吗?喜欢哪一种类的文学作品?你周围流行哪一类的书籍?

2.你阅读过哪些名著?是通过什么方式阅读的?

3.课外阅读的时间怎么安排?会不会对所学的课程产生影响?是正面的影响还是负面的影响?

4.课外读物的来源有哪些?

(一) 我对所任班级的1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对第一个问题, 我设置了三个选项, 即“喜欢”、“一般”、“不喜欢”, 结果选择喜欢的有86名同学, 占80%;一般的有18人, 占有15%;不喜欢的有6人, 占5%。这个结果大致上反映了中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 绝大多数学生是喜欢, 这一点无庸置疑。而且, 不喜欢课外阅读的6名学生恰恰就是语文成绩最差的, 由此可见, 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喜欢课外阅读成正比。在这中间, 喜欢小说的学生占大多数, 但这些喜欢小说的同学, 绝大部分喜欢的是武侠、言情之类的作品, 他们仅凭自己的喜好和直觉来选择, 阅读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周围流行的书籍, 有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 高一学生还在看一些诸如《龙漫少年》《爆笑校园》等一类漫画作品, 跟实际的阅读能力极不相符。

(二) 关于名著的阅读, 调查表明, 结果堪忧

发现在四大名著中, 《西游记》的阅读率最高, 占98%;其次, 是《三国演义》, 占81%, 接着, 是《水浒》和《红楼梦》, 分别是69%和30%。但阅读的方式大多以电视剧为主, 以阅读率最高的《西游记》为例, 阅读过原著的仅有5人, 占4.2%, 其他作品进行过原著阅读的更是凤毛麟角。除此之外, 中学生偶尔也有阅读过《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和《封神演义》的, 对现代作家作品的阅读, 如鲁迅的、茅盾的作品, 则少之又少。对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 绝大部分同学的纪录是零, 只有二三个同学间或阅读过《茶花女》《简爱》等几部情节离奇, 趣味性较强的作品。

(三) 阅读的时间安排

除了有同学见缝插针看名著的有关电视剧外, 大多数学生放在假期中阅读, 或在双休日老师要求做摘记时才阅读一些, 其余情况阅读时间每天几乎为零。究其原因, 多数认为是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尚且觉得时间紧迫, 没有时间放到课外书上。至于课外阅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几乎全体学生都认为课外阅读可以开拓知识面, 增长见识, 尤其对提高语文成绩效果明显。这说明了学生普遍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只要稍加引导, 相信会形成一种好的局面。

(四) 课外阅读资料的来源问题

不外乎三个字, 就是“订、买、借”, 三者之间, “订”的比例最小, 占10%, “买”“借”和“买借结合”平分秋色, 各占42%和44%, 订阅的一般是和中学生的学习有密切关系的, 如《学习报》《中学生作文指导》等;买和借的大部分是学生兴趣较广的或是跟学习关系十分密切的书籍杂志, 而名著之类的买的比例很小, 主要的阅读渠道就是借阅, 而且借阅的面也不是很广。大部分学生阅读凭的是兴趣, 或者是老师布置作文或其他作业要求的时候。

通过以上的调查,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 现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 而《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高中三年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了明确的表述“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 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 读好书, 读整本书,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 (五部以上) 及其他读物, 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怎样利用有限的阅读时间, 积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努力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视野, 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这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逐渐探索出了一种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必要平台——课外阅读指导课。

二、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建立及运转模式

(一) 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建立

确定每隔一周的周六语文课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 每次要求有五位同学以读书笔记的形式, 推荐自己阅读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并把推荐的书籍传阅给其他同学。其他同学利用课余时间, 通过到书店购买, 图书馆、其他同学处借阅等方式, 自主选择阅读同学推荐的书或文章, 并写好读书笔记, 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进行交流。通过这种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形式,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 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运转模式

1. 选书。

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 良莠不齐, 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在读物推荐时, 要求学生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教育性原则:读一篇文章、读一本书都要给学生一定的心灵启示, 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指导学生的行为习惯。

(2) 益智性原则:学生选择的书必须能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开拓他们的视野, 丰富他们的学识。

(3) 趣味性原则:学生感兴趣的文章, 只要价值取向准确, 学生喜欢、爱读, 都可以让他们尝试。

2. 阅读, 做好读书笔记。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 细细揣摩, 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就是通过浏览全文, 了解文章的大意。在课外阅读中, 学生常用的是略读。不仅如此, 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 (1) 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 科学珍闻, 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 增长知识, 启迪思维, 陶冶情操。 (2) 感想型:在读完一本读物后, 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 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通过提示范例, 摘录讲评, 交流感想等方式, 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3. 推荐、交流。

阅读可以是个人的行为, 但是单独的学习局限了阅读的开放性与创造性,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寡闻”, 阅读有了伙伴, 能够与伙伴交流分享阅读中丰富多元的收获, 获得大量的阅读信息。

阅读的感受因人而异, 同学间定期在班级内分享阅读感受, 能够极大地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在互动阅读中提高文学鉴赏力。从学生的语言来看, 读书让他们多了一份语言的灵动与醇厚, 多了一份精神的丰裕与深广。

三、课外阅读指导课建立的必要性

(一) 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需要

刘锡庆教授提出:“经典名作和有兴趣的好书, 或应读、可读之书等, 都可以尽兴去读, 越多越好。”著名作家贾平凹也建议:“文学书要读, 政治书要读, 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 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 借鉴就不多, 思路就不广, 触一而不能通三。”

由于学生课业负担沉重, 能够自己支配的时间少, 部分学生基本不看课外书, 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没有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而有的也是一些时下流行的漫画、言情、武侠之类书籍, 对一些需动脑思考而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不感兴趣, 这样无疑降低了高中生阅读的品质。阅读课外书要重视书的质量、深度, 中学生要多阅读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书, 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益的书, 使自己拥有“广博”的知识面, 了解时代发展的脉搏, 成为一个有文化品位的人。要把握书中精华部分, 吸收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 用所学的课外知识来充实自己, 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深刻, 重形式不重内容, 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 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 即使做了笔记, 也无非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采蜜集”——几个好词, 几句好句, 几个好段。不会从更深层的、更宽泛的领域去思索, 那么读书后的收获也就少得可怜。

课外阅读指导课, 利用学生平时的课余时间和休息日, 让学生选择一些比较经典的中外作品或是时下流行的各类精品, 进行自主阅读。每一位同学在阅读这些作品时, 都认真做了读书笔记, 并将各自的笔记连同书籍在班级同学中传阅, 互相交流借鉴。

(二) 培养学生浓郁的课外阅读兴趣和一定的阅读能力的需要

许多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 领略不到阅读的丰富性、生动性和乐趣性, 觉得读书生活太贫乏、太单调。而课外阅读指导课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上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推荐书籍的学生, 为了使更多的同学去阅读他推荐的书籍, 就会非常投入地去品读作品, 品读的过程就是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阅读能力的过程。而且, 在将书籍推荐给班级中其他同学时, 要给书籍编写出既忠实原著又有诱惑力的导语, 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口, 揣摩读者的阅读心理, 引起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饱尝各种角色的体验, 既可开发学生的阅读积累, 又可挖掘阅读中的兴趣点等。学生常会被文中的某些情节感动, 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一些问题, 并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 这样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审美享受, 建立科学的读书方法, 为学生的灵魂注入精神营养。

(三)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从2001年, 我国开始进行语文课程改革,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逐步取代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 成为指导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中学生的阅读, 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整个高中阶段, 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50万字, 并推荐了一些课外阅读作品, 《论语》、《红楼梦》 (曹雪芹) 、《呐喊》 (鲁迅)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等20部中外文学名著;除此之外, 《语文课程标准》还在其他许多地方提到课外阅读问题, 如在“教学建议”部分, 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同时, 《语文课程标准》还鼓励教师自主开发课程资源。这纲领性文件的出台, 让我们语文老师深刻地认识到, 教语文不应该只是教语文教材, 没有一定的阅读量, 学生是很难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设立, 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阅读交流平台, 扩大了学生的阅读知识面, 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文学素养, 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

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是开放性的。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学生的学习空间从封闭到开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理念, 正说明课外阅读有着广阔的天地。正确地审视现在的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 我们的思维便获得了一次飞跃, 给我们一个前瞻的视界。以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方式来促进高中生课外阅读, 相信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摘要:课外阅读作为中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既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也是中学生通过读书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更是实现新课程语文教学法的必需。但由于受到中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时间、阅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窘迫与尴尬。阅读指导课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阅读的快乐, 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 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具有推动作用, 是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平台。

小说阅读指导课到底怎样上 篇8

一、课件展示:根据小说《挖参人》的内容,简要概括‘挖参人的形象特点。并分析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运用到的主要方法。“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这个题考查小说的什么考点?”学生很容易猜到了,是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形象。我再追问学生,你认为答这样的题的答题思路是什么?这下难住了学生,课堂出现了沉寂。

在备课时,我考虑到了这是个难点,在一模复习时我们做了几篇小说题——《骆驼祥子》《太阳岛上》《一根琴弦》《溜索》,我以此来引导学生。祥子的性格特点是勤劳,朴实,上进,真诚自然。回想一下这些特点是怎样概括出来的?王丽花回答:原文中有“祥子是这样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侮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他去擦车,——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他是那么真诚自然。”等句子,我说那你能不能分析一下这些句子是从那些角度刻画祥子的?她说有动作,语言,和作者对人物评价的话语。除此以外还有那些角度呢?我接着引导说:“《太阳岛上》这篇小说刻画了一位骄傲自尊而被现实生活窘境折辱以致自欺的农民形象,这里的父亲的形象塑造角度有什么特别的?学生想了想,回答说:”人物的身份地位。”其他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有的学生说《祝福》里的祥林嫂作者就是从她身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她的地位身份来刻画的。这一环节通过温故知新和有效地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在回答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题目时的答题思路。

接着回到这篇小说的题目上,请同学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小组讨论后,我们总结在答这类题目时有两个注意:(一)从实际出发,不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立足原文概括。(二)不无中生有;全面分析评价人物,不能以偏概全。

二、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那么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学生说细节描写,环境烘托。说到描写我问:“小说中的描写有哪些方法?”根据学生的讨论我们得出下面的结论: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小说鉴赏时还有次要人物形象,其作用也不可忽略。讲到这里我想到基础年级小说阅读教学时,我们也分析了人物形象,但是对各篇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总是学完一篇就算完事,没有给学生系统的知识。

三、这篇阅读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小说结尾的作用。可以说这篇小说比较难理解,因为小说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很多学生对挖参人妇人的幻想没有很好地理解,把幻想里的挖参人形象理解为现实中的形象了。在回答挖参人形象特点时说他是英勇的,显然不合适。怎样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小说结尾的作用呢?我想到必修课中我们学过的一些小说,不妨以温故知新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接下来,学生们开始翻阅必修一至五课本,共找出7篇小说《项链》《最后的常春藤叶》《警察和赞美诗》《祝福》《荷花淀》《哦,香雪》《套中人》,学生们看出了这七篇小说结尾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出人意料,喜剧,悲剧和戛然而止,留白的结尾。这些结局的作用是什么?通过讨论,我们得出答案:(1)出人意料的结局。①结构上,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意料之外情理之中。(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①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人物性格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①表达效果上,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主题上,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的审美追求,能引起读者的共鸣。(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让读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反思,我们在基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对于课文教学不应该面面俱到,应该从一个点切入,讲深讲透。比如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有主要人物塑造的作用,也有次要人物塑造的作用。小说结尾的作用有哪些好处?可以改为其他的结尾吗?如果不可以,你的理由是什么?反之,一篇小说既要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又要关注环境描写的作用,还要探讨主题的内涵,这样的授课只会浮在表面,无法深入地鉴赏小说。

教案3阅读指导课 篇9

阅读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2.感受“普罗米修斯”式的崇高精神。说明:

《普罗米修斯》篇幅较长,情节较曲折,其中还涉及到“金苹果”、“恶作剧”、“不吉祥预言”等多个未经说明的典故,因而学生阅读课文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要达到感受人物崇高精神的最终目的,教师应该重视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理清文章脉络,以人物分析为课堂主要学习行为。

阅读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阅读类型:阅读指导课 阅读过程:

(一)布置阅读

导入引导学生对插图内容进行描述及概括。要求:

1.课文中只有一幅插图,请同学回忆并简单地描述它的内容。2.用句话或者一个小标题来概括这幅图的主要意思。3.回想课文唯一的插图,并简单描述其内容。

4.用一句话或更简洁的小标题形式概括该图内容。插图内容即课文主要情节之一:悬岩受苦。

(二)概括内容

1.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并概括这些情节的内容。2.板书 取土造人

授以文明(或帮助人类)智盗火种 报复人类 悬岩受苦 终被救助

3.再次默读故事,了解普罗米修斯“悬岩受苦”的前因后果。

4.任选组学生对故事情节依次进行概括。(仿照“悬岩受苦”做小标题式概括,)“报复人类”这个小标题省略的主语与其他小标题的不致,学生因此可能产生意见分歧;可以此激发学生思考。

第4、5两段内容对普罗米修斯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从而将教学内容自然地过渡到人物形象的分析上。

(三)分析人物,概括形象提问:

l.文中第4、5两段能否从课文中删去? 提示注意其对普罗米修斯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你对普罗米修斯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点?提示:立足语言片断,分析人物形象。可借助朗读引导学生抓住人物描写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教师可作适当指导。思考并发表意见,对4、5两段取舍的问题达成共识:不能删去。因为在人物刻画上.其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如先觉者与后觉者的对比、雅典娜对人类前后的态度对比、众神与与普罗米修斯对人类的态度对比等。

3.朗读是理解的有效途径,司以让学生多读。4.帮助学生深入认识“照应”和‘对比”手法对主要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四)学习精神,提问你最想学到“普罗米修斯”身上的哪一特点? 有分歧。)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五)归纳总结

提问:你能根据课文和课外读到的一些神话故事,说说神话有哪些基本特征吗? 学生归纳。如:丰富的想象、夸张的内容、表达人类良好愿望等等。归纳神话特征。

延伸课外

l.自读《希腊神话故事两则》之《阿喀琉斯》,做读书笔记。2.推荐阅读《希腊神话故事》。

3.有兴趣、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对两国神话的异同处做些思考。

独立阅读,交流体会。分层作业:

第1、2项为必做作业,第2项作业可用1个月的时间。第3项作业只涉及有兴趣、学有余力的同学。

分层作业,有效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兴趣,有助于教师获得有效的学习反馈信息;激发学生阅读中西方文学经典的热情;由课内学习向课外拓展延伸。

【思路点拨】

这两则故事描写都有精彩之处,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就文中描写的精彩之处进行小组讨论学习,一组一得后再组间交流;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两则

发表意见。(可能会故事中主要人物的一些共性进行分析理解。鉴于本篇译作缺少人物肖像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简短的文字描写文中任意一位人物在自己心目中的大致模样;此外,还可以提供不同译本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注重语言的品味。

四年级阅读指导课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童话,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激发情趣。

2、掌握读懂童话人物和道理,从而学会基本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专题

1.课件展示:童话故事图片

2.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吗?图片上的主人公有怎样的故事呢?(学生讲自己知道的童话故事)你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他们的?(真是见多识广,知道这么多的故事,真了不起。这些都是美丽的童话人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去认识他们吧!)

板书课题:走进童话世界

二、呼唤旧知、指导文本。

1、说起童话,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那就是童话大师安徒生。他一生写的许多的童话故事人们把它整理成了一本书叫《安徒生童话全集》出示他的童话书

图片(课件)。让我们来初步了解一下他和他的童话吧!

(指导学生观察图书封面、阅读简介和目录指导。出示《安徒生童话全集》图书目录。指导读书方法:浏览性的泛读法

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从简介和目录上你知道了点什么?

2、安徒生是世界童话大王,他的童话故事大都是经典很值得一看,1)下面我们就读读《买火柴的小女孩》吧!请同学们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把这篇童话快速读一遍。出示问题:童话中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

(读书方法:“限量速读法”,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

2)请同学们再读一遍抓住展现这些人物形象的段落、句子、词语多读几遍,用笔划一划,也可以在旁边写下你对这个人物的理解。

学生阅读后提问。问题:谁给你留下了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读书方法:精读。)

3、我们仅仅读懂人物是不够的,作者写下这篇童话是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在小组内学习,把你的体会在小组内交流探讨。

学生自由交流。

小组汇报。(读懂童话还要读懂道理。)

三、小结方法,鼓励读书。

1、到了现在,我发现同学们已经真正的把这篇童话读懂了,那现在再来回顾一下我们到底是怎么读童话的?思考一下我们用什么方式去读懂人物的呢?(速读、精读)

(如果给我们一本新书,或者去学校图书室借一本书,我们能在上面圈圈画画吗?不能,要爱护书籍。那我们碰到好词好句又该怎么办呢?对,摘录,做读书笔记。真是好办法。)

2、又是用什么方式去读懂道理的呢?(对,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获得知识,集思广益。当你在家里或别的地方读书碰到问题时,也可以拿到学校和大家共同讨论解决。)读一篇童话是这样,读一本童话书也是这样,读更多的课外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理解人物形象,感悟世间真理。

我们读懂人物读懂道理之后我们还要干什么呢?

四、拓展延伸

1、读书是幸福的,它让我们受益匪浅,有一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她不仅认认真真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还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出示)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一个。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碟,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晚上,我把他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在一块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你读完这个童话你有感受吗?那课下可以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或是一首小诗来写写自己的感受。

2、课外阅读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要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要只翻阅主要情节,不能只问谁是好人或坏人。还要动笔,随时摘录,做好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

2)要留心观察、反复观察,留心生活中各种事物,做有心人。通过反复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在头脑中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

3)要积极思考。读书要边读边思考,观察事物要注意分析。

4)要爱护书报,注意用眼卫生。对公共的或别人的书报,更要注意做到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折乱卷。要注意阅读姿势,不要躺着或歪着头读书;不要在吃饭、走路、乘车、光线太强或太暗时看书。

板书设计:

走进童话世界

读童话读目录和简介--大概了解

读懂人物--速读精读

读懂道理--小组交流

神秘的《森林报》 篇11

译者:王汶

出版社:21世纪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11月

荐书人:阿荇

内容简介:

普通报纸上,尽刊登人的消息和人的事情。可是,孩子们也很想知道飞禽走兽和昆虫是怎样生活的。

森林里的新闻并不比城市里少。森林里也在进行着工作,也有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里有森林里的英雄和强盗。可是,这些事情,城市报纸很少报道,所以谁也不知道这类林中新闻。

比方说,有谁看见过,严寒的冬季里,没有翅膀的小蚊虫从土里钻出来,光着脚丫在雪地上乱跑?你在什么报上能看到关于“林中大汉”麇鹿打群架、候鸟大搬家和秧鸡徒步走过整个欧洲的令人发笑的旅行消息?

所有这些新闻,在《森林报》上都可以看到。

这部名著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著者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森林中的新闻,森林中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作者还告诉了孩子们应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

精彩阅读:

小熊洗澡

丛林里走出一只棕色的大母熊,带着两只欢蹦乱跳的小熊;还有一个一岁大的熊小伙子,它是熊妈妈的大儿子,现在俨然是两个小兄弟的保姆了。

熊妈妈坐了下来。

熊小伙子咬住一只小熊颈后的皮,把它叼了起来,往河水里浸。

小熊尖叫起来,四脚乱蹬,可是熊小伙子紧咬着不放,直到把它浸到水里,洗得干干净净,这才罢休。

另一只小熊怕洗冷水澡,一溜烟儿逃进树林里去了。

熊小伙子追上去,就给它一顿巴掌,然后照样把它浸在水里洗。

洗着,洗着,熊小伙子一不小心,把小熊掉进水里了。小熊大叫起来!熊妈妈立刻跳下水去,把小熊拖上岸,然后狠狠地打了熊小伙子几个耳光,打得它干嚎起来,这个可怜的家伙!

两只小熊上了岸,倒是觉得洗完澡挺痛快似的:火盆一般的天气,它们穿着毛茸茸的厚皮大衣,正热得要命呢!在冷水里这么浸了一下,它们凉快多了。

作者简介:

从一次课外阅读指导课说开去 篇12

那怎样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有效评价呢?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一、链接课堂评一评

很多老师在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以后, 基本上不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监控, 也不对阅读效果进行必要的考查。因此, 学生读书的过程中, 有的学生比较认真, 有的学生相对马虎。这样会, 学生写作水平之低, 不堪言状。

二、放任写作, 撒手不导的误区

写作是创造的劳动, 是学生知识欲求的外化。学生只有具备了写作激情, 才能意尽笔端, 聚沙成塔, 下笔千言。因而写作教学中必须重视写前指导, 每个语文教师应在让学生动笔写作之前, 认真做好诸如文题的选择、情境的创设, 欲望的激发, 思路的拓展等许许多多的准备工作, 令人遗憾的是教学实践中, 不少语文教师只给文题, 不做指导, 结果是学生谈写色变, 畏文如虎, 抓耳挠腮, 苦索愁肠, 难于下笔。写作实际上成为学生的巨大的精神负担。根本没有什么创作愉悦可言。

三、千人一面, 僵化导写的误区

在现实的写作教学实践中, 有些教师虽说看到了加强写作指导的意义, 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有“强求划一、导写过死”的弊端, 他们往往忽视学生意志的自由表述, 醉心于教师思路的展示, 或用范文导写。这种按图索骥、画地为牢的写作教学, 人为地扼杀了学生自由创作的天性。给学生写作套上了枷锁, 是与写作教学规律背道而驰的。

四、抄袭搬用, 偷梁换柱的误区

写作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活动, 学会利用较为规范的语言, 言而有物, 言之有序地袒露思想, 传情达意。它应该是学生心情欲望和思想的自然而有序的释放。而有些教师, 不愿遵循写作能力的养成规律, 扎扎实实地搞好作文教学, 而是以优秀作文的入选作品为蓝本, 生吞活剥, 照猫画虎, 依葫芦画瓢, 如此写作教学的价值, 实在令人生疑。应该说明的是我们作上述评说, 并不是完全否定模仿的效用, 正所谓“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文在借中”。但是我们必须看到, 模仿不等照搬, 模仿也要讲究“仿中有创”, 这样, 才能把别人的东西消化理解, 融会贯通, 变成自己的东西, 运用自如, 得心应手。那种“偷梁换柱”式的急功近利的写作教学, 虽多无益, 必须废止。

五、言不由衷, 空话连篇的误区

作文作为学生欲望和心声的自然释放, 应该是学生心意的真实流露。写真事, 说真话, 抒真情, 让学生产生“水将破堤, 欲罢一来, 其中部分学生不能达到预设的阅读效果。教师也难以知道孩子真实的课外阅读状态。但是, 学生对课外阅读过的书, 一般情况下。仅仅是停留在对故事情节的简单了解中, 对课外书中的知识仅仅“理解”, 对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写作特色等方面, 缺乏应有的理性思考, 而这些则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的重要标尺。因此, 将课外阅读链接到课内阅读, 以情节提问、人物点评等练习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并且进行关联性的评价, 显得尤为重要。例如, 我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候, 提前一段时间, 给学生推荐《水浒传》的阅读。对《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特点, 有个初步的了解。在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的时候, 向学生提问:你了解林冲吗?文中有个词语“发配”, 什么意思?《水浒传》林冲为什么被发配到沧州?你认为林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学完了课文的时候, 可以问问学生:还有很多的人物没有在这篇课文中出现, 你怎么评价他们?这样一来,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效果有了初步的了解, 并且能够做到评而有据。

二、链接个性评一评

与课内阅读一样, 很多老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的时

不能”的创作欲望, 实为写作的至高境界。事实是, 长期以来, 由于教师引导工作的失误, 很多学生写作时言不由衷, 空话、套话连篇累牍, 文章缺乏灵性, 缺乏清新, 满篇荒唐言, 一纸虚假意。读之味同嚼蜡, 令人作呕。

六、思想僵化, 不敢开禁的误区

“定题、定体”式的写作,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影响也根深蒂固。近年来,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中、高考作文考试模式的变化, 已有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投身于创新写作教学的探讨。他们在写作教学中, 力争不设审题障碍, 淡化文体要求, 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也已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从大的角度看我们的写作教学, 形势并不乐观。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 对写作教学改革的认识不足, 热情不高, 步子不大。他们犹豫观望, 走走停停, 推推动动, 怕这怕那, 可谓举手畏触, 抬足畏尾, 患得患失, 其后果也自不待言。

七、陈旧、滞后、单调片面的评价误区

写作评价是写作教学的中转站、加油站, 在写作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及时有效适宜得法的写作评价, 可以激发学生写作激情, 提高写作生产力。为此, 写作评价要有科学性, 要综合考察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 重视过程评价, 提倡自改、互改, 建立学生写作档案等评价方式。试看, 今日写作评价工作的现实可谓方式陈旧, 费事单调, 收效微乎其微。有些教师只重结果, 不看过程;有些教师只作批改, 淡化讲评;有些教师手低眼高, 以瑕掩玉, 不注意学生写作心理的研究, 他们或主观臆断, 以偏概全;或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等诸如此类的评价怪相, 严重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由此造成的危害真让人触目惊心。

综上七“误”, 远非写作教学诸弊的全部, 但其恶劣影响及严重危害已使语文教育如“痈疽在身”。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首要地位召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站在对党和人民负责的高度, 每日“三省吾身”, 远离“误区”, 走创新写作之路, 为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奋斗。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三屯营镇彭庄小学)

古人论述写文章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 我们上课也是同样的道理:开头要美丽, 中间要浩荡, 结尾要响亮。结课要突出短、快、巧, 要做到言语不凡, 干净利落。要么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用尽量少的话语使讲课的主题得到升华, 要么紧扣目标, 提纲挈领, 画龙点睛。而一成不变的结尾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使学生厌倦, 使学生们“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本人曾小试牛刀, 精心设计, 把课尾上得有滋有味。

一、巧妙板书, 锦上添花

板书是开启思维的钥匙, 是一节课的灵魂。好的板书, 能撬开学生智慧的大门, 能给人以心旷神怡的艺术享受。教学《花瓣飘香》一文时, 课的最后几分钟, 我再次出示第二小节, 让学生再来看看小女孩摘花瓣的情景, 然后我问:“小女孩捧着的仅仅是花瓣吗?”我板书:花瓣。“不是”“还是什么?”学生们马上异口同声作答:“孝心。”我在花瓣外画了一颗心形。我又问:“妈妈闻到的仅仅是月季花的香味吗?”我板书:飘香, 学生们回答:“妈妈还感受到了女儿的孝心。妈妈还感受到了女儿的爱。”此时, 我在心形的外面再添几条射线, 意味着花香四溢、爱心四射。这时, 学生们的眼睛里透着惊喜。这样的板书有字有画, 无疑更直观形象, 既帮助孩子们理解了题意, 领会了课文主旨, 又给孩子们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获得美的享受。至此再让孩子们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应该是顺水推舟了。

二、智慧拓展, 升华主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在学校里工作了三十五年。而直到二十年前我才明白, 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 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 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一文, 当学生们根据要求读完最后一小节故事的结尾“大尖哥和水社姐化作了两座青山, 分别立在日

候, 总是参照“齐步走”的标准, 为每一个学生提出的要求总是整齐划一, 全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学习任务的整齐划一的同时, 教师往往将对学生课外阅读过程和效果的评价, 置于同一个标尺之下。这样一来, 优秀的学生就会觉得完成老师的课外阅读任务非常轻松, 在他们的心中, 只要完成老师的阅读任务就可以了, 而对于一些学生, 不管老师怎么布置, 不管提出多么低的阅读要求, 他们依然不想完成, 依旧是一有机会不读, 就觉得非常快乐。

笔者以为, 学生的个体差异必须得到教师充分关注, 并且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别, 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需求, 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才能不断提高, 知识和能力的发展速度才会更快。学生之所以有不一样的表现, 缘于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实行个性评价。教师在评价全班课外阅读的时候, 关注整体固然重要, 但是更要充分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需要根据学生不一样的阅读速度, 不一样的阅读兴趣, 不一样的阅读效果, 从知识、能力和语感这几个不同的维度, 制定出个性化的分层指标。这样一来, 阅读能力相对滞后的学生在课外读物面前不会望而却步。而阅读水平高的学生, 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 以分层的弹性评价促使每一个学生收获更好的课外阅读生成。

三、链接发展评一评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循序渐进的过月潭的两边”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故事是这样的结局, 你怎么看?”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大尖哥、水社姐为了大家这样奋不顾身地去救出日月, 最后还是死了, 不值得。”这样的回答在教上一届学生时可没有出现, 但我知道很多孩子会这样想。我马上插入臧克家写的《有的人》, 随即吟诵起来:“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然后我问孩子们::“哪些人死了却还活着?哪些人活着却已经死了?”孩子们豁然开朗、畅所欲言:“坏人活着却已经死了。为人民献身的人死了却还活着。他活在人民的心中。”“大尖哥、水社姐舍己为人, 他们是活在人民心中的英雄。”课堂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我知道孩子们是真懂了, 他们很满意这样的解释, 同时对两个主人公更敬佩。课文这个传说故事不就是让孩子们在学习故事的同时学作善人吗?此时的孩子们在读课文结尾时声情并茂, 情感得以升华, “善有善报”这一思想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三、兴趣练习, 提升能力

结课往往是对本节课的总结、巩固和提升, 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许多小学生在结课时注意力就不集中了。所以我们教师要培养孩子们的兴趣。

借鉴于永正老师的一个做法, 我在教学《孙中山破陋习》一文时, 课将结束, 我扮演起了孩子的妈妈, 与学生交流起来, 学生马上向“妈妈”复述起课文中的故事。就在这不知不觉的师生互动中, 学生的复述能力、表达能力得以锻炼、提升。再如我在教学《海底世界》时, 当读到最后一小节“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我马上引导:“大海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天是一块翡翠, 海是一块蓝玉———”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背起了曾经学过的《美丽的南沙群岛》, 学生们情绪高亢, 兴致勃勃地表现着自己。这样在动感背诵里加强了记忆, 激发了兴趣, 让旧知新识自然而然地融会贯通。

程。在这一过程中, 有个反复的过程。因此, 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发展的状态也需要有个发展性的动态评价。但是, 很多的老师习惯于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粗暴的横向比较, 全然丢失了“发展”这一评价关键词。这样, 很容易形成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过早地定性评价, 缺失对孩子的阅读能力的目标期待。

这样一来, 学习有暂时困难的学生的点滴进步, 在粗暴比较中被忽略了。而这些学生的这些点滴进步本应该成为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提高阅读能力的生发点。同时, 一些阅读水平很好的学生, 一段时间内, 课外阅读的兴趣可能会降低, 也被老师忽视了。因此, 需要在横向比较的同时, 更多地关注到纵向比较。遵循发展的原则, 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 认识到他们的原有阅读水平, 重视目前的阅读状态, 不断调整对他们的课外阅读发展的目标期待。这样, 每一个学生都会随时看到课外阅读的进步, 时常享受到课外阅读的成果, 不断提高课外阅读的幸福指数。

上一篇: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下一篇:学校文学社负责人竞选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