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FP课外实践报告

2024-05-20

VFP课外实践报告(共5篇)

VFP课外实践报告 篇1

1 调查概况

调查组根据当代大学生课外文学阅读的实际情况, 参考相关的调查问卷, 制定出了这份问卷。问卷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即阅读的态度、阅读倾向与对校园阅读活动的评价。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 回收204份, 有效率为92.7%。调查对象为赣南两所高校即江西理工大学和赣南师范学院的大学生, 涵盖理工和文史各个专业。所收回的问卷都是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认真填写的, 数据基本能反映实际情况。由于有的问题出现了多选的情况, 所以统计的数据有时总和大于204份, 为保证客观, 均如实统计。

2 调查结果及统计分析

2.1 阅读态度

对问卷第一题“你认为课外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里的生活学习状态如何”的统计结果显示:103人 (49%) 即近一半的同学认为生活是轻松随意的, 32人 (15%) 是无聊空虚的, 64人 (30%) 认为是充实有意义的, 选择忙碌而又计划的同学所占比例最少, 只有12人 (6%) 。由此我们对赣南大学生的课外生活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 大多数学生缺乏紧迫感与竞争意识, 学习与生活过于松散。在大学的学习阶段, 课外有大量的时间和丰富的资源可供学生们全面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 因而自主与独立的安排规划课余生活的意识与能力是非常重要及必要的。学习需要一张一弛的调节, 然而过于懒散随意的生活节奏容易打乱积极上进的步调, 正如“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严谨扎实的学习态度、科学合理的计划安排才能保证对课余时间的充分利用。

图1是对大学生们喜爱的课外活动的统计。

从图1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观看影视与网上冲浪的学生加起来比例过半, 只有64人 (19%) 选择了阅读。据调查, 手机、MP4, 电脑等各种电子设备已经成了大学生们必备的消遣工具, 不少学生在课余时间用电脑下载电影、听音乐、看网络小说、聊天、玩游戏, 影视节目更是因其生动时尚的声画所带来的直观的视听冲击受大学生的青睐。在快餐文化的盛行与网络文化的冲击之下, 传统的文学阅读甚少有人问津, 只有很小部分的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的享受读书。

对“你认为在大学期间阅读重要吗?”的问题, 85人 (41%) 认为很重要, 108人 (53%) 认为比较重要, 只有极个别同学认为不重要或者无所谓。总体看来,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对阅读作用的认知很高。在看待读书过程一题中, 128人 (62%) 选择了很享受, 36人 (18%) 认为枯燥无聊, 27人 (13%) 选择可有可无, 14人 (7%) 觉得负担很重。这一结果说明大部分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领略到书籍的魅力, 享受读书的快乐, 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和满足。从这两个问题来看, 当代大学生能认识和肯定读书的重要性, 对阅读是尊重和认可的, 态度普遍端正, 并且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而只要加以恰当的鼓励, 完全可以激发出他们出浓厚的阅读兴趣。

在“除课本外你每年看课外书的数量”方面, 65人 (30%) 在3本以下, 84人 (39%) 在3至5本, 33人 (15%) 在5至10本, 35人 (16%) 在10本以上。大部分学生课外书的阅读数量偏少是客观的事实, 这也再次表明大学生的文学阅读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对于“读书过程中的主要困惑”, 图2的调查数据显示, 70人 (32%) 认为不知道读什么书, 57人 (26%) 不知道怎么去读书, 62人 (28.5%) 认为读完后没什么收获。还有不少的学生反映的好书太少, 书的质量太差, 市场太混乱, 或者是由于时间原因不能好好读书。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们在文学阅读方面存在着多方面的困惑。大家基本都明白阅读的重要性, 在阅读中能享受到乐趣, 但在将阅读进行到底的过程中却困难重重。对于读什么书, 没有明确的概念和目标, 至于怎么读, 也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激励, 迷茫的情绪导致了阅读实践的低效率。对阅读的目标和方法缺乏合理的认识, 文化意识薄弱制约了大学生们的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些情况也揭露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就是教育者在文学阅读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工作的不足, 素质教育的执行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 很多工作还是流于表面与形式。因而学校与教育者迫切需要针对学生阅读中的疑惑与需求及时做好导读工作, 培养良好的阅读氛围。

2.2 阅读倾向

在“读书最主要的载体”方面, 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偏向传统纸质图书, 百分之二十七的学生选择网上阅读, 百分之二的学生选择将网上资料打印后阅读。由此看来赣南大学生的阅读方式仍然以纸质阅读为主, 对纸质书籍的需求量较大、利用率较高。

在学生课外书籍的来源方面, 从图3可以看出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图书馆, 部分同学会在网上阅读或者去书店购买, 只有少数会向朋友或者租书店借阅。受经济条件和思想意识等方面的限制, 购书的同学不多, 借阅是书籍的主要来源。从学生的主要阅读载体到课外书籍的来源, 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作为开展阅读文化的主体部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学生的强烈需求, 图书馆应加大人力和财力的投入, 增加馆藏书籍数量, 及时购买最新书籍, 保证提供优质足量的图书以及相关的延伸服务, 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与利用, 给学生们的文学阅读实践提供丰富的资源。

在大学生对阅读书籍的选择方面,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学生们选择的实际读的、应该读的和喜欢读的书籍之间的比例有一些差别, 这能在一定程度反映出他们在阅读目标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在实际读的和应该读的选择中, 文学类书籍约为百分之四十, 比例在各类书籍中都是最大, 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们对人文知识的重视, 读书时能够自觉的偏重文学类的书籍。娱乐消遣类书籍的比例在读与应该读之间的差别最大, 实际中读的人不少, 比例紧随文学类书籍高达百分之三十, 但是大部分人都认为不应该读太多。这说明大家能认识到此类消遣文化的书籍多读无益, 但是在自我控制与约束方面有待增强, 要坚定明确读书的目标, 对课外阅读进行更科学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同时对应该读的书籍中, 应用技术类、专业用书和科普读物的比例中都有所提高, 尤其是应用技术类上升幅度最大, 这也反映了学生们普遍对实际应用能力与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 而“文理兼通”也正是包含在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中。从更细化的最喜欢阅读的书籍的选择数据来看, 总体上大学生们阅读兴趣多样且范围广泛, 对各类人文知识方面的书籍表现出较为均衡的兴趣。

在条件受限只能在考试书籍和热门现象书籍之间一本的情况下, 从图4可以得知, 高达百分之六十二的同学选择了考试书籍。可见大学生阅读日渐功利化的趋势已十分明显。不可否认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对物欲的崇尚和对成功的追求影响了阅读的大环境。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 社会对个人的专业化要求越高, 功利化阅读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这就导致了大学生们看的更多的是教材、考试辅导书等对考试、升学或求职有直接用处的书, 而那些与精神领域和人文素质方面有关的书, 由于与自己短期追求目标关系不大就不得不被放弃或者忽略。片面的强调学以致用而忽视精神追求, 将导致视野上的狭窄, 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与人文精神的缺失, 不利于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每人列出自己的书单中的前五本书中, 从统计数据看来, 文学作品居多, 以经典名著与流行文学读物为主。最受欢迎的的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可见大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仍然充满敬意, 其次受欢迎的是《平凡的世界》、《张爱玲文集》、《围城》等现当代文学作品。欧美文学名著《飘》、《简爱》、《傲慢与偏见》等也占了不小的比例。从统计还能发现一些青年作家如安如意、郭敬明等的作品如《安如意全集》、《梦里花落知多少》、《三重门》在年轻的大学生中也比较流行。总体看来, 当代大学生的课外阅读中, 中外书籍比例均衡, 文学经典与消遣读物相结合, 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并驾齐驱。

2.3 对校园阅读活动的评价

在对“大学校园的读书氛围”的评价方面, 高达百分之六十六的同学认为读书功利性太强, 百分之十六的同学认为氛围很差且没什么人看书, 百分之九的同学觉得氛围很好大家都喜欢读书, 还有百分之九的同学表示不清楚。绝大多数的同学对大学校园的读书氛围不满意, 这再次印证了大学生阅读功利化趋势的事实, 同时也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随着专业的细化与现代化进程中的人类工具化, 为数不少的大学生的人文意识更为弱化, 实用主义则大行其道。若没有人文精神的支撑, 知识体系狭隘的“有知识没文化”大学生在学习与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将行之不远。

由图5可以看出对学校举办的读书活动, 百分之四十一的同学不满意, 百分之二十六的同学甚至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 百分之二十九的同学基本满意, 只有百分之四的同学非常满意。对校园阅读氛围与读书活动的不满, 是教育者的疏忽与失职。阅读活动开展力度不够, 许多学生甚至不知道有类似的活动, 对促进大学生的文学阅读也就无从谈起。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认识与实际操作之间存在的差距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文素质教育的活动不能流于形式, 或者疏远对象。高校应把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不断探索有效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力争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

关于为提高阅读率可采取的措施, 从图6可知, 89人 (35%) 支持学校开展书籍导读活动或者互动知识竞赛, 69人 (27%) 赞成开设必读名著鉴赏课程, 64人 (25%) 建议推荐大学生必读书目, 35人 (13%) 同意出台相关政策开设阅读日。这些数据表明学生们对阅读相关的各种指导活动需求很强烈, 也为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在对“理想中完美诗意的阅读状态”的描述中, 不少同学希望在安静优美的环境中, 全心身的享受读书的过程, 忘我的沉浸在文学作品中。可见总体上当代大学生仍然对阅读满怀期待, 渴望在阅读中放松、享受与进步。

在“你希望学校多举办什么样的读书活动”方面, 108人 (53%) 希望举办读书讲座, 46人 (25%) 选择主题班会, 43人 (21%) 赞成举行征文比赛, 还有7人 (1%) 建议开展读书导读等活动。在“给校园阅读推广活动策划推荐一些丰富有趣的活动”的回答中, 还提出了不少创意十足的好建议, 如举办名著阅读竞赛, 书籍交换会, 作文大赛, 诗歌朗诵比赛, 重现书中情节的表演大赛, 读书手抄报展评, 开办读书角, 开办网络虚拟版与校园生活版的书虫论坛, 创建读书与写作结合的社团, 创办报刊等各种活动。学生们普遍对学校组织的校园活动寄予了厚望, 期待能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集体阅读活动, 建立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 从而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 充实大家的校园生活,

3 总结

通过本次的调查, 我们发现赣南大学生在课外文学阅读中对阅读作用的认知度比较高, 基本上也都保持着正面的阅读态度, 阅读兴趣普遍呈广泛多样化。但是由于受到外界环境与教育体制的影响, 不少的同学阅读自主性与积极性不足, 课外文学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在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和阅读倾向上都存在不少问题。其一, 认知高, 实践少。虽然大学生普遍意识到课外文学阅读的重要性, 但是付诸实践有难度, 读书的数量和质量都十分有限。大部分同学知行难以统一, 毅力与恒心不够, 自我约束力需要提高, 有待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二, 读书不得法。有效的阅读需要一定的目标和技巧, 不同的种类还需要不同的方法。但是不少学生的阅读目标不明确, 自我要求不够高, 反思领悟能力有限。在大学生的课外文学阅读中普遍存在不得法导致阅读效果不佳的情况。主动积极的思考, 提高阅读效率和改善阅读方法才能更好的阅读。其三, 功利性过强。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中, 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精神危机在校园中亦有泛滥之势, 加上重专业、轻人文, 重就业、轻学业等实用主义的影响, 不少学生更为关注谋生的技能, 所读的书中专业教育类书籍居多, 人文书籍比例甚少, 最终致使知识面狭窄, 文化底蕴欠缺, 不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观。当代大学生的课外文学阅读活动需要加以科学合理的引导, 才能促进其人文素质的整体提升。

摘要:通过向赣南地区的高校大学生发放课外文学阅读情况调查问卷, 针对阅读态度、阅读倾向和对校园课外阅读活动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本文在对问卷数据仔细地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辨明赣南高校大学生课外文学阅读实践的现状, 明确大学生课外文学阅读的特征与需求, 探析大学生阅读中面临的困惑与问题, 以期更好的引导大学生的课外文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文学阅读实践,问卷,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1]桂署钦.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石亚军, 赵伶俐等.人文素质教育: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3]卢艳兰, 张在喜.新加坡理工类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刍议--以南洋理工大学为例[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2) .

[4]沈玉.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读者问卷调查报告[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3) .

[5]王淑玲.大学语文课程问卷调查报告.高校论坛, 2012 (1) .

[6]郑义鑫.论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三江学院学报, 2009 (6) .

毛邓三概论课外实践报告 篇2

一、内容

写一篇读后感或者做社会调查,写一份社会调查报告。

二、考核与评价

采取五级记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

取得合格以上成绩的学生,即可取得课外实践学分,不合格者,不能取得课外学分。

三、要求

1、写读后感的同学需在图书馆A—G类图书中任选五本书阅读,并在其中精读一本并撰写读后感。

2、调查报告要有对社会实际情况的考察、分析;有基本观点;有自己的结论。

3、读后感的字数不得低于1000字,调查报告的字数不得低于1500字,均需手写。

4、不得抄袭他人成果,否则,以不合格论处。

5、2012年9月10日以前,由各系收齐后按学号排序交到基础教学部121办公室。

6、读后感需附图书馆借阅书记录;调查报告需附调查问卷或者调查单位证明和印章。

四、社会实践参考题目:

1、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分析社会实践地区的区情。

2、社会实践地区如何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3、社会实践地区如何落实环境保护政策及计划生育政策?

4、城市化过程中的新农村建设方向调查研究。

5、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现状及困境调研分析。

6、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的调查研究。

7、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新农村建设推动作用的调研分析。

8、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土地意识变迁的实证调研。

9、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制建立问题探究。

10、农民供养大学生对家庭影响的调查研究。

11、××市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调查。

12、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研究。

13、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权保障调查分析。

14、农村养老模式调查研究。

15、基于高等学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创业环境调查研究。

16、食品卫生安全情况调研分析——××地区食品卫生调研。

17、社会实践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调查研究。

18、社会实践地区城镇收入分配问题与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研究。

19、加强和健全我国的政务公开制度的调查研究。

20、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化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调查研究。

22、社会实践地区如何建立健全教育、监督、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思路、方法的调查研究。

23、反腐倡廉的典型调查。

24、以某事件为例——党组织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考察与思考。

25、现阶段党群关系问题调查研究。

26、当代民间信仰的调查与研究。

27、基层政府机关及村组织工作人员法制意识调查。

28、农民法律意识与权利意识的调查研究及应对策略。

29、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权利意识的调查研究及应对策略。

30、中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31、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研究。

32、中国优良传统道德在当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现实价值调查研究。

33、教育公平现状调查。

34、家长对学生成才的期望调研。

35、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36、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

37、我校近两年毕业生跟踪调查。

38、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39、市民(村民、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思考。

40、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现状及践行荣辱观的调研。

41、以创业拉动就业——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

42、社会转型期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调查研究。

43、社会实践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研究。

44、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与思考。

45、××地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调研。

VFP课外实践报告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中学阶段为25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在新课程实施的十年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老师所认识和接受。然而我们也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二是学生阅读材料比较缺乏;三是课堂内外阅读脱节;四是学生课外阅读缺少指导。

就我校而言,我校地处浏阳城区南大门,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现有学生1285人,学生大多数来源于街道普通居民家庭或农民工家庭,其中历年来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比例都在40%左右。在我们对三年级和五年级部分学生及家长的问卷调查中,有20%的学生对课外阅读持中性态度;只有40%的学生每天安排了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在读书内容方面,更多的学生选择的是脑筋急转弯或儿童漫画之类的娱乐书;有10%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从来不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家庭的环境不能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作为学校,就会需要承担更多责任,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人教版实验教材很大的一个特点是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这一编排方式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认可。于是,‚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这一模式便应运而生了。所谓‚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就一篇篇课文进行孤立的教学,把它们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用同一个主题进行整合,在整合

教学的基础上,将一些与教材有密切联系的课外文本引入到课内阅读。

它的意义在于依托教材的单元主题,将大量的主题性阅读资料整合起来放在了课内完成,改变了大量阅读只能在课外进行的传统格局;通过阅读群文,将单元主题进一步拓展和提升,改变了语文教学‚课文平行、主题并列、知识无序‛的格局,出现了以单元为板块,‚单篇精读,定期拓展‛的递进式语文教学局面。目前致力于此项研究的,有四川、江苏、浙江等省市的一些老师和教研人员。其中起步较早且坚持较好的是四川德阳市。与此同时,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在其网站开设了‚‘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网络实践共同体‛的尝试,这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但整个‚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实施的具体方法还不够具体和科学,鉴于此,我校语文教研组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街道中学、市教科所有关领导的具体指导下,于2010年确立了《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方法研究》这一课题并申报、立项为长沙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我们力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我们的每一位语文老师树立阅读新理念,形成科学的阅读教学观;探索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有效方法,寻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创建小学生群文阅读资源库,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近四年的研究中,我们比较系统地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这些探索和尝试,使我们越发认识到改革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使我们在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方法方面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实践证明,这些探索和尝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前景非常广阔。

二、理论假设

力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树立阅读新理念,形成科学的阅读教学观;探

三、理论依据 1.主体性教育理论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方法研究本质上来说应该是学习者主体性的体现,即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养成多途径解决和语文相关学科问题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方法。

2.多元认知理论

多元认知理论对于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理论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因为学生进行‚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过程中应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有意识的反思和提高过程。

3.全语言学习的理论

倡导在完整的、有目的的、真实有趣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克服阅读和语言学习的碎片化。4.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阅读素养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按照朱永新教授‚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的说法,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四、研究内容

1.探索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方法,寻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2.创建小学生群文阅读资源库,为学生群文阅读打好物质基础; 3.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 2.调查研究 3.个案研究 4.文献研究

六、实验变量

1.自变量 设计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拓展阅读渠道,为学生提供有异于以往或以往没有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这些具体情境中收获阅读。

2.因变量 通过这些具体的阅读活动,教师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学生阅读水平大幅度提高。3.干扰变量的控制 严格按照实验方案中的要求进行实验,坚持正确引导,通过对教育内容与方法的控制来引起变量的控制,防止对研究对象的控制。

七、实验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成立课题组,调查研究学习有关理论,拟订研究方案,申报课题;组织发动,制定计划,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1年1月—2013年12月)研究工作全面铺开,课题组致力于调查、实践、分析、综合,初步形成研究框架并开展‚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课例等多种形式的研究以及学生群文阅读资源库资源的搜集、整理。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制定了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和各阶段计划。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扎扎实实做好各项研究工作,长沙市教科院规划所段晓宏、蔡星老师、浏阳市教科所理论教研员李志宇老师、小语教研员李小葵老师等亲自对课题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在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课题组结合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学校基本情况和小学生的特点,明确了《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方法研究》课题的指导思想、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具体要求措施等,完善了课题方案。此后,依据课题方案,分阶段制定了每一阶段的活动计划。

2.开题论证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的界定、研究内容和重要意义。2011年5月,由浏阳市教科所组织召开了我市长沙市级‚十二五‛规划立项教育科研课题集中开题论证会。市教科院龙迪辉书记、段晓宏老师、蔡星老师、谭迪遨老师等专家对课题开题报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剖析和评议。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方法研究》课题负责人谢光友老师就申报课题进行汇报,在明确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中‚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界定,明确了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就是语文教师如何挖掘单元教材的课内与课外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积淀语感。

评议专家对开题报告做出了积极的评价,提出了具体的修改研究建议,并分别为课题的深入研究会诊,为各项课题的下一步实施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动力。

3.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多种能力。

(1)走出去,请进来,学习教育科研专业知识。

2011年5月,课题组负责人谢光友老师参加长沙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主研人员研修,较为系统地学习了课题的选题、方案的撰写、研究过程的深度与效度、报告的撰写等内容,为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

2012年11月,课题组负责人谢光友老师赴重庆,参加‚第二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具有全国水平的先进做法和经验。2013年8月,课题组骨干教师胡琴老师赴重庆,参加全国第一届‚群文阅读‛种子教师体验式研训活动。

其次是聘请专家来校讲学,如浏阳市教育局陈文副局长,浏阳一中退休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周申全老师来校讲座,我们总是请求这些专家多讲与课题研究、特别是讲与我们自己研究的课题有关的内容。

(2)认真组织理论学习。

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的进展,每学期组织两次专业知识的学习。如黄昭连老师主讲的《走近‚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谢光友老师主讲的《整合主题教育,提高多元的阅读能力》《单元整合实验课型初探》《漫谈单元预习单》,胡琴老师主讲的《加强整合,实施群文阅读》,邹蓉老师主讲的《解读单元整合精华,领悟群文阅读精粹》,这些主题,有的出于文献,有的来自课题组教师自己的经验总结。通过这些学习,老师们逐渐了解了‚单元整合〃群文阅读‛,领会了‚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内涵,在课题实施中,底气也就更足了。

(3)积极开展自主学习。

在专家培训和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更加灵活,更加有效,更加直接的是老师们的自主学习。我们学校是长沙市的学习型组织、浏阳市教师读书工程先进单位,我们语文教研组是长沙市工人先锋号,老师们很注重自己的学习提高。尤其是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对学习更是如饥似渴。他们选择自己在研究中遇到的难点、热点,到书本中学习,向同事学习,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开展扎实的研讨,取得最真切的研究材料。2010年: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走近‚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方法研究 2010年下学期,我们刚刚确定《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方法研究》课题,针对教师对课题还不是很了解的现状,我们把活动主题定位为‚走近‘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方法研究‛。

活动的第一步由课题主持人谢光友老师主讲五年级上册第二组《思乡》主题教学课。课堂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索,实现了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第二步由语文教研组长黄昭连老师做了一次题为《走近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方法研究》的专题讲座,阐述了课题的意义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让在座的每一位语文教师对课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第三步全组老师针对谢光友老师主讲的教学课开展了问答式辩课,在问答式辩课中,老师们发言积极,通过质疑、解疑,对课题的认识更为清晰。

第四步,在课题组的老师对课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由课题组徐季春老师和胡艳老师分别就五年级第六单元‚父母的爱‛和六年级第七单元‚人和动物‛这两个主题上研讨课。这样,课题组的老师对《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研究》课题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011年:课题研究展开阶段——尝试‚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不同课型 在准备阶段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初步的尝试后,课题组的老师对《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研究》课题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这一阶段的课例研讨,课堂教学的模式更为丰富,如谢光友老师执教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导读课,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方法为指导,引导学生走进古典名著,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了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徐季春老师执教的《感恩》主题拓展课,采用五步教学法,让学生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和高尚品质,从而体会善良、执着、无私、奉献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感动,同时让学生在爱的教育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教化自己的行动。黄昭连老师执教的《语言艺术》主题拓展课,结合分享同步阅读教材成果,开拓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课,胡琴老师执教的《司马光》,邹蓉老师执教的《乌鸦喝水》,吉如意老师执教的《荷叶圆圆》,都给了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2012年:课题研究深入阶段——借助‚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构建高效课堂

2011年的探索,给了我们很多启迪,也留下了不少疑问。面对疑问,课题组负责人及时组织学习、研讨,通过《单元整合实验课型初探》《漫谈单元预习单》等讲座,让大家取得共识:以群文阅读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要加强理性思考,挖掘内在联系,重视科学重组,通过‚互文印证‛‚对比参读‛‚侧面烘托‛等形式,教学中深入地钻研教材、研究学情、设计流程,以此引领教师通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构建高效课堂。如谢光友老师执教《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教学中通过对比参读人民教育出版社同步阅读《走进书里去》的《灰尘的旅行》一文,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真正达到课内课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这一年,我们的课题迎接了浏阳市教科所的中期评估。浏阳市小语会理事学校代表、浏阳市小学语文儿童阅读实践探索课题群各负责人、荷花街道各完小教务主任和语文教研组长、金沙路小学《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方法研究》课题全体教师齐聚一堂,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校《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方法研究》课题的开展情况,浏阳市教科所小语教研员李小葵老师和理论研究员李志宇老师对本次活动作了专题指导。

2013年:课题研究提升阶段——完善‚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资源,推介‚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研究成果

在前面两年的研究基础上,一方面继续完善、巩固前两年在课堂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积极向本街道、本市和长沙市展示、推介我们的研究成果。如邵玉立老师执教的《陶罐和铁罐》,胡琴老师执教的《作家笔下的动物》,邹蓉老师的评课《群文阅读——语文课堂静悄悄的革命》,胡琴老师在长沙市教科院举办的‚新课标、新课程、新课堂教师培训‛中所作的‚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的讲座,无不给语文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我们加紧搜集、整理学生群文阅读材料,课题组教师广泛搜集、筛选,最后确定了252篇,共计26万字,分三至六年级上下册共八册编排,为学生群文阅读提供了物质基础。

5.及时搜集各项成果,丰富课题研究内涵。在开展各项研究活动的同时,课题组全体教师注重反思,勤于写作。每次课例研讨后,执教老师都及时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每个学期,教师都积极撰写了心得论文。这些案例和论文,一方面是及时总结了自己的课题研讨中的点滴收获,丰富了课题研究的内涵;另一方面,及时的反思总结,也见证了课题教师的进步和成长。所撰写的教案、案例、论文、随笔中,有谢光友、胡琴、邹蓉、徐季春等老师的8篇分别发表于各级刊物;有谢光友、胡琴等老师的多篇获得省市级奖励。

3.结题验收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聘请专家评审;全面总结、宣传,并为下一轮推广实验做好准备。

八、实验的初步成果与结论

我们通过将近四年的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校际交流以及深入学生、家长的调查,得出以下研究成果:

(一)形成了一个基本观点。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学科研机构、学校教师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本课题的立项、研究,得到了市教科院规划室、浏阳市教科所、荷花中学及金沙路小学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帮助,这也是课题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的动力。‚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能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全体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获知的数量和获知的能力得到最优增长,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学校办学特色进一步凸显。我校自开展《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方法研究》课题研究以来,研究成果显著,已经成为我校重要办学特色,得到来我校视察工作的各级领导的好评。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逐年上升,被评为浏阳市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综合性工作不断提升,先后被授予浏阳市养成教育示范学校、浏阳市教师读书工程先进单位、长沙市经典诵读与规范书写双特色学校、长沙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湖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称号。学校代表浏阳市多次迎接上级检查、兄弟县市学校的参观学习,均获得了一致好评。

(二)解决了两个根本问题。1.‚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读什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开展‚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关键问题是读什么?近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同步阅读》、《学语文之友》杂志社出版了《群文阅读》,最近,崔峦老师又组织编写了一套《平行阅读》。这些读本,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群文阅读的视野。但是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这些读本又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适合的因素:《同步阅读》选文过多、过杂,文本比较老旧;《群文阅读》与教材内容关联不大,选文相对高、深、难;《平行阅读》一个单元一本,一本里面又分三到四组,还是有些繁杂。

根据课题实验方案和阶段计划的安排,2013年,我们课题组教师广泛搜集、筛选,博采众长,最后选择了252篇文质兼美、富有时代气息的课外文章,分三至六年级上下册共八册编排,取名《群文》。这一套读本,单元主题与语文教材完全同步,所选文本与教材均一一对应,或表现手法上有关联,或同一主题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主题,完全针对了我们课题研究的侧重点。每一篇文章的末尾辅以一至两个导读性的问题,为学生群文阅读提供了物质基础,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具体见附表)。

2.‚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怎么读?

(1)‚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主要课型,可以归纳为‚单元导读‛、‚迁移训练‛‚拓展广读‛、‚主题收获‛等。

①单元导读:

将每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定为单元导学课,目的是通过浏览初读、整体感知,引领学生把握单元的主题和每篇课文的侧重点。课堂的流程为:谈话导入——阅读概览(自由朗读整组课文,自学生字词语,了解每篇课文的大意。)——主题提炼(抓住每篇课文的关键,提炼整组课文的主题)——总结全课。②迁移训练:

以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为主,以写法或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自读课文或课外文章(即我们编写的《群文》教材)为辅,放手让学生运用在范文读议课中获取的规律去自学,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A.互文印证法:

阅读某篇文章,找出与此相关的文章来参考、印证,从而达到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案例: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含蓄凝炼,寓意深刻,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来赞美在新疆扎根落户的建设者,热情歌颂他们不畏艰苦创业的精神。本课的教学难

点之一就是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那么,怎么突破这一难点呢?在这里,“互文印证”就是比较好的方法。

教师朗读课文的第16自然段后。学生讨论:“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作者仅仅是写白杨吗?学生结合树与人的关系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从学生的发言中总结出作者描写白杨树,实际上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这种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表面上写白杨,可真正的目的是写那里的人。白杨的品格,正是边疆建设者的品格。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也正是边疆建设者对孩子们扎根边疆健康成长的期待。

教师接着引导:像这样的写法,在很多作品中都能见到,如《高原红柳》这篇文章。课件出示《高原红柳》片段,指导学生品读感悟。重点体会“为什么想起孔繁森就会想起高原红柳?”“红柳与孔繁森有何相似点?”等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对“借物喻人”这一方法便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这一难点的突破也水到渠成了。

B.比照参读法:

将内容或形式有一定联系的语言文字集中起来,借助求异思维引导学生比照阅读,发现语言文字之间的不同点,形成强烈的感染力,启发思维,加深感悟,开阔视野,提高阅读能力。案例: 《闻冠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全诗八句,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等词句体会到诗人因官军队收复失地,祖国统一,可以还乡而欣喜。这种“喜”,对于作者来说,可算是生平第一喜,然而学生仅从这首诗是很难切身体会到的。

让学生对比参读杜甫的另外一首《春望》,问题便迎刃而解。教学片段: a.品读原著

师:在这首诗中,描写了诗人哪些反常的表现? 生:涕泪满衣裳。生:漫卷诗书喜欲狂。

师:诗人为什么会这样一反常态呢? 生:因为“剑外忽传收蓟北”。

师:“蓟北”是安史叛军盘踞的地方,蓟北已经收复,就标志着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南,急于结束流浪、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实是天大的喜讯。因为“剑外忽传收蓟北”,妻子儿女昔日的愁云早已烟消云散;因为“剑外忽传收蓟北”,诗人才会胡乱卷起书籍,欣喜若狂。这一切的反常之举,都源于蓟北的收复,源于战争的结束,源于国家的统一!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读出作者欲狂之喜。

b.参读《春望》

师:在战火连天的年代,在国家破碎的时候,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妨来读一读作者的另一首诗——《春望》。

课件出示诗文。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

师:读着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诗人独自一人登高远望,看到的是满眼的萧条。生:我仿佛看到了诗人忧郁的眼神。生:我感受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师:国家正处在危难之中,人民饱受着流离之苦,身处乱世的诗人不禁心痛流泪,让咱们来读全诗。

c.回归原文

师:而今天,当诗人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的时候,竟是高兴得泪如泉涌,洒满衣襟。所以他一改往日的沉郁,而是设想着——

生: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d.总结升华

师:杜甫仅仅是一位满腹经伦的诗人吗? 生:他还是一位爱国的大诗人。生:他还是一位热爱人民的大诗人。„„

比照参读《春望》,一喜一悲,两相对照,更好地突出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C.侧面烘托法:

在语文教学中,良好的情境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最佳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投入、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渲染出语文教学中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感知活动主题,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

语文教学中常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有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语言描述情境,让语文课堂更有语文味。运用语言描述情境,通常可以在教师语言中穿插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诗词,达到创设情境的效果。案例:

《伯牙绝弦》一课,学生品读课文的前半部分(第一至四句)后,学生对伯牙与子期的友情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情感上已经有了初步的共鸣。教师深情地叙说道: “子期和伯牙因琴相识,相见甚欢,并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见。第二年八月,伯牙千里迢迢赶到汉阳江边,久等不见子期。于是,弹起《高山流水》,仍不见子期。伯牙到处寻觅子期,遇一老者,老人说:“子期去年染病身亡。死前有嘱咐‘请把我葬在江边,此

生不能听到伯牙操琴,让我九泉之下聆听他的琴声!’”知音死了,伯牙的琴还有谁能欣赏得了呢?伯牙悲痛万分,久久伫立在子期墓前,长歌一曲后,把琴摔个粉碎,至死不再弹琴。”

生读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弦绝琴,终身不复鼓。

教师引导: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当时的心境,那就是—— 生:悲!

教师引导: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那就是—— 生:悲痛欲绝!

教师引导:“知音已死,岂一个悲字了得!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再对谁弹,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生再读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弦绝琴,终身不复鼓。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临近顶峰。教师再一次深情叙说:“悲痛欲绝的伯牙摔破自己的瑶琴,并写下一首短歌,来祭奠自己的知音子期,祭奠这一段旷世友情。”在低沉的音乐声中,课件依次出现伯牙为子期写的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入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教师示范朗读后,再由学生和着音乐齐声朗读。

此时此刻,学生完全沉浸在了伯牙痛失知音时的深深悲伤中了,伯牙和子期的友情,也跃然纸上,更入木三分,深深地铭刻在孩子们的心中。

“伯牙摔琴”的故事以及“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再对谁弹,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的诗句和伯牙为子期写的短歌,均与《伯牙绝弦》这篇文章紧密相连,通过这些文字,为课堂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从侧面烘托了课文的主题,使学生更为准备地把握课文的主旨。

③拓展广读:

整个单元的课例学完之后,安排一节拓展广读课。基本做法是:搜集与本单元内容相近的文章,分小组阅读,分享阅读收获,拓展阅读的量,同时教师指导读书方法、阅读做笔记、写好阅读点评、小组交流,并做到了阅读与积累、交流、欣赏、练笔的‚四个结合‛。

④主题收获:

在本单元结束的最后一节语文课上,安排一节主题收获课。在这节主题收获课上,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分板块展示自己搜集的文章并朗诵精彩的片断,展示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摄影并讲述那感人的故事。这样就把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写作、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

其具体操作步骤为:主题回顾──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主题拓展。具体如下:

第一步是‚主题回顾‛。旨在简单回顾课内的几篇课文,提炼出这个单元的主题,并以‚画知识树‛的方法进行呈现。这实际上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达到用简练的语句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第二步是‚阅读概览‛。学生在回顾课内文章的基础上延伸到课外同步阅读,这同样需要学生对同步阅读中的几篇课文进行整体把握。在课堂上,多数学生都能借助课外填写的‚阅读记录表‛进行较为准确的概括。

第三步是‚片段分享‛。这是课堂的主体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开展民主、互动、多元的对话,不仅能让孩子们一同分享到阅读心得,而且营造出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了个体与群体阅读素养。

第四步是‚精彩赏析‛。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也需要在一两个点上引导学生的思考向纵深发展。

第五步是‚主题拓展‛。学生有了课内阅读所扎下的根,又有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生发出的枝和叶,必将结出累累的硕果。

(2)单元预习单的实施将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更有利于导读课的开展。以下是中、高两个年级段预习单的模型:

金沙路小学《小学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方法研究》课题组(3)阅读卡的填写,有助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无形变为有形,积累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以下是中、高两个年级段阅读卡的模型:

(三)实现了三个有效提升。1.学生阅读水平得到提升。(1)学生读书兴趣的变化显著。

数据表明:课题研究前有80%的学生喜欢读书,但是经常进行阅读的学生只有42%,与同学交流阅读情况的学生只有30%。通过几年的实验,学生对阅读的喜爱度大大提高,现在学生喜欢读书的比例比实验前上升了13%,经常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比例由42%上升到70%,经常和同学们交流课外读书情况的同学比例由30%上升到62%,这一些数据都说明了学生已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2)学生养成了读好书的习惯。

数据表明:学生读好书习惯的变化较大。课题研究前的数据,反映出喜欢读动漫作品的学生达42%,喜欢读名著及科普作品和学习辅导书的学生有20%和27%。通过几年的实验,喜欢读动漫作品的学生下降到28%,喜欢读文学故事和科普军事类的达到62.4%。(3)学生学会了‚爱积累‛与‚会交流运用‛的阅读方法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学生在‚爱积累‛与‚会交流运用‛这两方面也有比较明显的变化。课题研究前的数据,说明学生在‚爱积累‛与‚会交流运用‛方面,在实验前已有一定基础。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活动,尤其是‚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老师指导学生在训练中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实验后,能养成‚爱积累‛与‚会交流运用‛习惯的学生从30.4%上升到96.3%。

2.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研究中出人才,出经验。经过近四年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涌现出一大批热衷阅读、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成为学校办学育人的骨干力量。他们在构建学生阅读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优化自身的阅读素养,促进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

课堂教学方面:在迎接长沙市教育局对我校的长沙市常规管理检查中,语文组老师执教的课堂均被评为优秀,其‚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形式引起了领导和专家的极大关注;在长沙市优质录像课竞赛中,谢光友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获得一等奖;在浏阳市十七届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胡琴老师执教的《作家笔下的动物》一课和邹蓉老师的课堂评析《群文阅读——语文课堂静悄悄的革命》均被评为一等奖;2011年和2012年,邹蓉、胡琴两位老师分别承担浏阳市教科所优质课送课下乡任务。

教师撰写的教案、案例、论文方面,有谢光友老师撰写的《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语言训练》获得国家级特等奖,谢光友撰写的《浅谈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点的确定》《群文阅读为高效语文课堂

打开一扇窗》《以群文阅读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突破群文阅读瓶颈》等七篇获得湖南省一等奖;胡琴、邹蓉、徐季春、黄昭连等老师的多篇论文获得湖南省、长沙市一、二等奖;有谢光友、胡琴、邹蓉、徐季春等老师《你还敢吃天鹅肉吗》《以群文阅读构建理性语文课堂之路》《信息技术在群文阅读中具有无限空间》《种植阅读的高原》等8篇分别发表于各级刊物。

3.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得到提升。

课题研究另一个重要收获是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都有了明显的改变,他们除了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与学习成绩,也开始关注孩子的课外阅读。

从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家长都认识到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家里也应营造良好的书香家庭氛围,购臵有书籍、报刊、杂志。家长除了要加强自身修养外,还要配合学校,主动参与孩子的阅读,起好榜样﹑引领和督促作用。

九、问题与反思

问题一:‚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是一种较新的理念和操作方式,可供借鉴较少,实施整合教学,要求教师自身的阅读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并能敏锐地挖掘课内之间、内外之间的可整合因素,这对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问题二:课题组教师都兼任了学校管理工作或班主任工作,工作量较大,参与课题研究,很多学习和思考都在八小时以外,课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老师们的负担。

既然我们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路,我们就会以课题的结题为一个新的起点,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并对课题内容进一步细化、深化,争取更多、更有价值的成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为课程改革作出更大的贡献。

VFP课外实践报告 篇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的一些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新教育教学模式迫在眉睫,于是,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应运而生。我们应与时俱进,与课改同行。然而,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些体育教师对课程性质的定位产生了“错位”,致使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方面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开展多年了,虽然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也在全方位进行,但不少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注重外在的形式,追求一种表面上的热闹、活跃,出现了“休闲”、“娱乐”和“兴趣第一”的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体育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其根本原因,就是许多体育教师对课程性质理解不透彻,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这是因为:

(1)现实社会中,在长期教育过程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体育健康课程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的现象时常发生,以至于出现“放羊式”的课堂。

(2)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除常规的体育课堂教学外还有大量的课外性工作。如早操,课间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学校运动队的训练等等。

(3)缺乏改革的理论指导和具体操作。如:自主学习——发展学生个性;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性评价----改变现有的体育学习评价方式等等,大部分教师都不知道怎样去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由于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思想僵化,没有理解和领会现代教学观,使体育改革尝试大多停留在追求形式的层面上,难以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真正体现到体育教学中去。

二、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改革方面

由于观念没有转变和理论上的问题没有解决,缺乏现代教学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力求改革和体现改革,但实质上所运用的依然是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具体表形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是以“学会”和“锻炼”为主,其功能是:强化动作记忆,增加运动负荷,保证运动安全等,教师总跳不出灌输式技能教学的框子。于是出现了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巩固复习等模式。

教师画地为牢,学生不能越雷池一步,不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教学过程比较死板,气氛比较沉闷。

(2)体育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室外,在于大部分动态操作是非静态学习,学生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喜怒哀乐极易表现。但我们体育教师由于受传统教法的影响,往往习惯将课堂常规,作为教学组织能力的评价,只注重技能评价,忽视多维度目标,不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因时因地制宜地改变教学方法,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3)只注重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身心差异,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关注不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把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快、慢、好,坏看作教学的最终目的,并把它作为评价,考核的唯一标准。而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的身体素质具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没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失去体育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教学组织重形式,轻内涵,教师在公开课、优质课教学时,教学过程只停留在形式上,课的表演成分过重,使人觉得有做表面文章的感觉。究其教学效果,显得教师引导不方,帮助无方,违背了简单、实用、有效和多功能的原则。

三、把握和钻研教学内容方面

在教学改革中很多教师把精力都放在了教学方法和形式的选择上,而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主要表现在:

(1)对教材本身缺乏深入研究而陷入为技术而教技术的现象,没有创造出更内容多样、形式新颖、富有成效的组织教法。

(2)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对教材的文化教育功能挖掘不够,对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研究不深,没能真正发挥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

(3)有些教师利用课本教学时,过分依赖和局限于教材,不能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学科体系,教材结构,因而不能也不敢灵活地运用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发挥,一只哨子通令课堂,对学生“统”得过死,教师虽然很卖力,学生只是被动地模仿,没有了学习兴趣,没有主体地位的体现。

中小学体育教学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教学实质却没有变化。这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真实和深入。那么,如何科学调整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呢?建立充分体现学校“和谐、扬长、互助、发展 ”个性特点的体育教学新模式。笔者从教近三十多年,认为:

㈠强化管理力度,稳定教学秩序,保证体育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为了保证教学秩序和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应把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下大力气抓教学管理。重温《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体育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要求教师严格按照体育课程标准、教学进度和课堂常规组织体育课教学、考试。

体育教师也要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体育课教学场地施行封闭管理,强调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严格考勤,严格课堂纪律,严格考试制度。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的同时,教研组还要注重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积极开展“草根研究”,请学有所长的教师讲解运动技术的发展动态、规则变化、教学方法等,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有条件的学校还应抓住机遇,轮换外出学习,接受新课改信息,始终让每位教师与时俱进,与课改同行。

㈡加强体育课程建设,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各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原教学计划进行相应调整,这就是:规划具备学校场地、器材、教师为一体的,且切实可行的各年级体育教学内容,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选择符合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且运动形式活泼,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的项目。把不符合本校实际,又不具备教师专业特长的体育项目舍去,这样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得先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只要认真组织教学,强化探究意识,增进学生相互交流,利用各种教育因素,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其效果就不言而喻。

㈢加强运动队建设,通过榜样效应,促进更多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如何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体育教学研究和课余校代表队的训练,扩大体育课堂教学的外延也是学校体育改革尝试的重点。通过课外辅导和体育选修课的形式,体育课针对学生兴趣组织专项的辅导。这种形势不仅满足了学生科学锻炼的要求,还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专业特长,对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好的延续。

体育教研组应主动与班主任合作,以体育积极分子为核心,组建适合学校场地、器材的学校和班级篮球、乒乓球、田径队等项目的体育兴趣小组。各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裁判,制定比赛规则,组织竞赛活动,利用学生的热情完成课外体育活动的任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体育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此外,对于一些热门项目,教研组要采用短期培训班的形式进行强化教育。如健美、现代街舞等新兴运动项目

㈣举办系列校园赛事,发展校园体育文化。

以教学为中心,广泛开展和推广校内体育活动,在广泛普及的同时每年定期举办竞赛活动,各项目均吸引大批爱好者、参与者,为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在此基础上,教研组认真抓好各年龄组项目校代表队的训练和管理工作,严格管理,狠抓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使队员们形成不怕苦、不怕累、不服输,关键时刻敢于拚搏的精神。

借助校园体育节的东风,精心设计趣味性校园体育节系列活动;让每位同学都要参与,让每个同学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名学生都能感受体育魅力的无穷力量,从而达到以体健体,以体益智,以体陶美的境界。

调查问卷

(一)课余锻炼情况:

1、您所在学校是否要求学生“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体育活动”

A、要求B、偶尔要求C、不要求

2、您所在学校课余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是:

A、全校统一安排进行B、班级组织进行C、学生自发组织进行

3、您所在学校课余体育锻炼的组织者是:

A、体育教师B、班主任C、学生

(二)运动竞赛情况:

1、您所在学校是否经常举办体育比赛:

A、经常举办B、偶尔举办C、一般不举办

2、您所在学校经常举办体育比赛项目是:

A、田径B、篮球C、足球D、排球E、游泳F、少数民族体育项目G、其它

3、您所在学校经常举办体育比赛采取的组织形式是:

A、全校统一组织进行B、班级组织进行C、学生自发组织进行

(三)运动代表队训练情况:

1、您所在学校是否有传统运动代表队:

A、有B、没有

2、您长期承担的学校运动代表训练项目是:

A、田径B、篮球C、足球D、排球E、游泳 F、少数民族体育项目 G、其它

H、无训练任务

3、您所在学校是否经常参加校外的体育竞赛活动:]

VFP课外实践报告 篇5

针对“重理论轻实践、大班授课、生源质量普遍下降、教学效果有待提高”的教学现状, 笔者认真分析了现有VFP教学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地提出了可采取的解决措施。从程序设计难点攻克、教材的编写、实验教学的实施、课程设计的实施和实验教学软环境的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强化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突出强调了兴趣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1 现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程名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VFP) 》, 总学时为80 (其中实验学时为32) , 学期末还有一整周的课程设计时间, 开课的对象是商学院、法政与管理学院的文科专业的本科生, 开课的学期是大一第二学期。考核目标包括:1) 期末考试或重修考试通过方可获得相应学分;2) 通过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VFP语种) 考试方可申请学士学位 (从2010年起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VFP语种) 考试亦可申请学士学位) 。

1.1 重理论轻实践

“重理论、轻实践”在我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VFP) 》课程的教学过程主要表现为:

1) 教学主管部门的“重理论、轻实践”。为了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督促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学校专门成立了教学督导组, 各督导老师负责到教室听课, 但很少听实验课。

2) 教师的“重理论、轻实践”。绝大多数任课老师对实验课重视程度明显不如理论课, 具体表现为对实验课缺乏周密的组织安排, 布置任务多为验证性实验, 实验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少, 缺少有效的监管措施, 甚至是处于“放羊”状态。

3) 学生的“重理论、轻实践”。多数学生能坚持上课认真听讲, 但不能及时复习和认真作业。上实验课时, 缺乏主观能动性, 习惯在没弄明白要做什么时就按照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的操作,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从不思考。久而久之, 就失去了实验的兴趣, 课堂成为了部分人的游戏休闲时间。即使老师规定课上不能游戏和上网, 少数学生也宁愿趴桌上睡或玩手机。

4) 实践和理论脱钩也是导致“轻实践”的一个原因。多数学生上理论课就带理论教材, 上实验课就带实验指导书, 对待实验课和理论课就象是对待两门互不相干的课程一样, 实验时遇到问题无法翻书寻找答案, 也无法巩固和加深理论课所学知识。久而久之, 就进入了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

5) 课程考核完全依赖于期末考试也加剧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与“学”。学校规定: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课程组也建议在实验课实施过程中加入合适的考核机制,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平时成绩参与总评成绩的计算, 事实上很多老师为了图省事, 往往根据期末成绩推算平时成绩, 对实践教学根本就不安排考核环节。

1.2 学时利用率低

课程内容包括一整套数据库基本理论知识和VFP6.0软件的可视化操作, 还包括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以及开发应用系统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面对如此繁多的知识点, 并同时兼顾江苏省和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的内容, 48学时的理论教学直接导致了多数任课教师上理论课时不忘赶进度, 他们或者减少举例, 或者不关注细节、点到为止, 或者将少数考试比重不大的章节干脆不讲, 破坏了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 充分利用好现有总学时就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1.3 忽视兴趣的培养

学生对《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VFP) 》这门课兴趣不足的原因主要表现在:1) 文科班女生多, 考虑到与学位挂钩, 学生对该课程思想上是重视的, 但行动上却是“逃避”的, 一相情愿地认为计算机技术太深奥了, 自己不是能学好计算机课程的料;2) 教师也没将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做为首要任务, 只是保证在规定的学时内将教材过一遍。3) “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机制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兴趣的培养。

1.4 课堂教学和等级考试脱节

2010年起, 我校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也可申请学位, 从表面看给学生争取了更多的考试机会, 事实上我校考生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VFP语种) 通过率并不理想, 其主要原因就是教材与国考大纲侧重点差异大, 且在考前又缺乏必要的培训, 学生针对国考的复习也不到位。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研究全国的VFP二级考试大纲, 相应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促进我校江苏省和全国的VFP二级考试通过率的进一步提高。

2 解决措施

2.1 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为使有限的课堂学时得到充分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必须调整现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提倡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综合江苏省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要求, 确定常用命令、函数、属性和SELECT-SQL语句、结构化程序设计及数据库、查询、菜单操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 避免课堂上面面俱到。加强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 不能只注重数据库操作。教学模式上, 要能通过学生熟悉的案例将看似分散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为主体, 提倡手脑并用, 鼓励学生多操作、多实践。对于作业, 要结合深度和广度精心选择和设计。作业暴露的问题要及时讲评, 鼓励学生分阶段做真题, 避免考前临时抱佛脚。

2.2 改善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

为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状, 要求各相关主体和主管部门真正的行动起来, 改善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

对于教学主管部门, 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 开放更多的可供学生自由上机的机房或时段;其次要制定类似理论教学的一套完整的监管机制, 并落实监管;最后对不能按要求履行职责的教职员工要给予适当的教育并帮助整改, 必要的时候进行惩处。

对于任课老师的要求:第一, 要合理安排课程实践内容, 包括实验课和整周课程设计的内容, 内容的设置要以巩固理论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不仅如此, 实验内容量避免过大, 要留适当时间给学生思考和总结;第二, 实验内容与要求要提前发布给学生,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第三, 针对不同的实验内容采用示教型、独立型、小组合作型、师生互动型相结合的多元实验教学法;第四, 要求学生提交每次的实验数据或者实验报告, 也可适当安排实验考核或考试, 并让考核或考试成绩参与课程总评成绩的计算, 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 发挥考试在“教”与“学”两方面“指挥棒”的作用。

对于学生, 要求实验前有所准备, 明确实验目标和实验内容并及时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有计划分步骤地完成每次实验, 及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新问题、新发现、新收获, 并整理在实验报告中。

2.3 改善课程考核机制, 激发学习兴趣

现有课程考核机制完全依赖于一张期末考试卷, 且采取了闭卷笔试的方式, 考试内容多为好出题的基础知识、理论或语法。这种考核机制与VFP课程实践性强[1,2]的特点不相符, 也忽视了对学习过程及实践教学的考核, 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缺乏兴趣和动力, 最终通过考前背书背题来应付考试, 这也是历年参加等级考试的考生害怕机试, 机试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

为了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 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需要建立“多元化、多点跟踪、理论考和机考”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机制。

多元化:即课程考核依据不单一, 是多种形式的综合, 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质量、实验报告、上机测验和考试等。对于整周的课程设计还可以通过中期检查、实验过程考察、答辩、成果演示等方式进行考核。

多点跟踪:即采用多种方式跟踪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 如机房巡视、屏幕监视 (如图1) 、适当的考勤等。

理论考和机考相结合:要求学生重视理论学习的同时更要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 多操作多思考, 在实践中理解理论、加深理论。

3 课程组在强化实践教学方面所做的工作

3.1 程序设计难点的攻克

对于程序设计, 课程组过去的做法基本上是以程序设计语言自身的体系为脉络展开, 过于注重语句、语法细节, 忽视了编程思想的介绍和常用算法的训练, 导致了学生害怕写程序、就连读程序也感觉有点困难。针对这一问题, 课程组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改革, 课堂上精选例题, 多介绍编程思想,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则要求学生代码实现课堂上分析的问题, 鼓励一题多解。提倡学生多读好程序, 鼓励自己动手写程序、调程序,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让学生在读程序、写程序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有利于成就感和兴趣的培养, 有利于编程水平螺旋式上升。

3.2 编写合适的教材

教材是体现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 一本好的实践教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原有实践教材实验要求与实验步骤混排、不利于学生思考及存在少量错误的现状, 几位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于2009年精心编写出版了《Visual FoxPro实验指导与试题解析》[3]。该书以提高学习效率和等级考试通过率为目标, 按照江苏省等级考试机试题型分单元组织实验内容, 由上、下篇构成。上篇为实验内容与要求、综合练习;下篇则为实验步骤、习题解答与典型算法解析。下篇中的实验步骤和习题解答供学生有选择的参考, 典型算法解析用于学生课外学习模仿, 有助于编程思想的积累和读写程序能力的提高。

为了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接轨, 2010年课程组在实践教材出版后不久着手理论教材《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4]的编写, 经多次调整修改, 该书于2011年底完稿并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现已投入使用, 学生和任课老师普遍反映良好。

3.3 实验教学的实施

加强实践教学要求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 多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技能训练, 并客观评价学生的实验质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 并提交实验数据, 对无实验数据可提交的实验则要求学生撰写并提交实验报告、或者由任课老师采用提问、操作测试等方式对实验效果进行考核。每次实验结束前预留适当时间, 借助机房里的投影设备或者网络教室软件“红蜘蛛”解答实验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及重难点。鼓励学生通过讨论或查阅VFP的MSDN帮助系统或实际操作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4 课程设计的实施

课程设计是安排在学期末的整周实践环节, 其初衷是让学生利用一学期所学设计实现诸如教学管理系统、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等小型数据库系统, 增强动手能力。事实上, 迫于提高等级考试通过率的压力, 课程设计环节渐渐演变为让学生做等级考试真题的环节, 而且因为忙于应付各科期末考试, 学生也没心思在这时做真题。笔者建议将课程设计的任务分散在课程教学中, 具体可分两步骤完成。步骤一:在课程教学开始后不久, 给学生演示一个用VFP开发的现成的系统, 并将相关文件分享给学生, 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依葫芦画瓢地做一个相同的系统。步骤二, 给学生拟订若干课设题目, 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并实现一个小型数据库系统, 在学期末演示给老师看并提交相关文件和课程设计报告。节省的这一周课设时间可在下学期开学也就是等级考试前安排个短期冲刺培训。

3.5 实验教学软环境的建设

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 课程组加强了实验教学软环境的建设, 设计实现了信息共享网络平台 (如图2) , 供教师及时发布实验教学资源, 如教学计划、大纲、实验项目指导、教学课件等学习资料, 并提供下载功能。学生利用该平台还能提交实验结果、进社区讨论。目前正在完善网上考试功能。

4 结束语

上述改进措施的使用, 促进了教学效果的稳步提高, 等级考试通过率和优秀率逐渐提高, 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也得到增强。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设想着是否能将释放出的一周课程设计安排在下学期开学后考试前的一个月里, 针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来个短期考前培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增强信心。另外, 如何开放实验项目,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课程组今后需要考虑的改革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王苹.提高我国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1) :124-125.

[2]祝庚, 肖捷.谈Visual FoxPro精品课程建设及其改革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9) :92-93.

[3]史胜辉, 彭志娟.Visual FoxPro实验指导与试题解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上一篇:电气安全管理标准下一篇:机关人事任免通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