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

2024-10-18

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精选10篇)

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 篇1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运用课外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语文学习的影子,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现在的职高生精力旺盛,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不大感兴趣,但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新奇、有趣的事物,都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应该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搜集当地方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一种方言的消失就是一个物种的断送。我们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应该对这些悠久的民族语言文化进行积极的保护和传承。为此,我就发动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了环县方言大调查。通过将近一个月的努力,共搜集到各类方言300多条。我又与大家进行详细的分析归类,整理后公布于众,引起极好反响。

(一)称谓:有人物类:如称姑姑为娘娘,称妯娌为先后,称外公为外(音wei)爷,称“祖先”为“先人”,称“母亲和孩子们”为“娘母子”等等。口头类:如“不知天高地厚”叫“二杆子”,“激动过头”叫“半吊子”,“死胆大的”叫“半脑子”,“不务正业的”叫“二流子”,“自我放弃”叫“烂片子”,“不讲道理的”叫“三棱子”等等。时间类:称“昨天”为“夜来”,称“后天”为“后儿”,称“每天”为“见天”,称“早晨”为“早起”等。方位类:称“附近”为“跟前”,称“这里”为“志达”,称“里面”为“里头”等。

(二)表人、物及行为、动作、状态:称“打架”为“捶”,称“感冒”为“凉了”,称“赤身裸体”为“精溜子”,称“帮忙”为“打帮”,称“说谎”为“编谎”。称“蛇”为“长虫”,称“猫头鹰”为“信猴”,称“公驴”为“叫驴”,称“狐狸”为“野狐子”等等,真可谓异彩纷呈。

二、汉字纠错

汉字笔画复杂,有的读音相似,有的字形相近,不易书写,容易出错。为了更好地发挥汉字的交际功能,更准确地传递信息,促进全社会对汉字的准确使用,我就发起了一场大范围的“汉字纠错大会”。从学生作业出发,对网络媒体、门牌、广告、教科书及其他书籍等生活中各个方面的错别字进行了广泛搜集,共搜集到错字、别字、繁体字、不规范字600余条。通过总结归类,错别字之多出乎意料。而且更让人大吃一惊的是,国家的一些重点图书封面、本地一些重点单位的门面上竟然也出现了错别字。

(一)繁体字。好些人认为一繁遮百丑,所以繁体字目前还在频繁出现,造成了许多误读误认的现象。如欢迎光临,这样的欢与临,如果不是联系首尾,有多少人能够读出?堂堂环县人民医院,不要说外地人,就环县县内,认识的人有多少?更要紧的是使用率极高的汉语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至今也是这样的封面:现代汉语词典。大家都在使用的鸵鸟墨水,在标签上印着驼鸟墨水等等。

(二)错字。有些汉字,看似非似,却是是而非,丢笔少点,撇点不分。如“欢迎光临”中的“临”字右下部分写成罒。善于的善,四横写成三横。复印的复,中间写成目字等等。随意造字,只求大形相像,其实乃无中生有,纯属生造。

(三)别字。本来该用这个字,却张冠李戴用了别的字。如戊戌变法写成戊戍变法。按部就班写成按部就搬。饭店的招牌上,馄饨成了混沌。家具店写成家俱店。旅社大门上写着淋裕。幼儿园拖起明天的太阳。还有链锁店、求臻务实等等。

其实,汉字规范并不是现在才有,自从它脱离了原形成为社会的交际工具后,人们就对它进行着不断的规范。但社会发展到今天,其文明程度已高于以前的任何一个历史朝代,不会写字、写错别字的现象却屡见不鲜,真的有损于我们民族的形象和尊严。

三、编排课堂剧

为使职高学生对语文学习上心,我还把课本上凡是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课文,让学生尝试以课堂剧的形式编排表演出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像《雷雨》《茶馆》《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本来就是戏剧,只要找好人选,排练演出就行。但有些课文,属于文言文、小说或诗歌,就需要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改编,然后再进行排练表演。像《鸿门宴》,我让学生提前预习、翻译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编排课堂剧。课堂上,学生表演完成后,其他学生从内容、演技等方面给予点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式点评。虽然,职高学生文化课学习是赶不上普高学生,但他们在课堂小剧的编排表演上,的确很有看点。采用这种方式,保证了学生在情绪高涨、大脑极为活跃的情况下,完成了课文的教学目标,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他们有编剧、有导演、有服装师、有化妆师、有场景布置、有男女演员,分工明确,各执其事,可谓人才济济。舞台上的表演更是有板有眼有模有样。笑,能让全场前仰后合;哭,能使在座的人的眼角潮湿,真正让职高语文课堂活了起来。我想,这些职高学生,日后的发展真的未可量矣。

其实,只要善于组织,善于引导,职高学生并非想象的那样一无是处,他们的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等等,都是一些普高生所无法达到的,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说不定这就是创造幸福生活的本钱。

参考文献

周艳.职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

课外主题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篇2

现代社会的种种变革给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必须正视以下问题:孩子们喜欢看漫画、看电影、看电视、玩电脑,不喜欢看书,有人称我们已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孩子们的阅读内容远离“经典”,大多为“文化快餐”;阅读方式也由传统文本转向电脑浏览,对于白纸黑字的铅印品越来越难以亲近。如何将孩子们从声、光、色的图像中拉回到书本,和书本建立起朋友关系,让他们在喧闹的场所能够静下心、沉住气地进行阅读,使书本的墨香陶冶孩子的情怀,让他们真正成为读书人?“我们能否找到让孩子在较短的时问内有效地提高语文素养、积累智慧和情感的教学方式呢?”近年来珠海容闳学校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摸索出了多种模式以及丰富多样的指导方法,其中以作家为主线的阅读整合探索和以作品为主线的主题阅读整合探索效果最为显著,笔者在此欲结合个人的点滴实践谈谈对后一种阅读指导探索的思考。

所谓课外主题阅读指的是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进行大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整合的过程。即“以主题为圆心,以学生为半径,以材料为圆的扇面组织,学生围绕主题,横扫材料、重组信息”[1]的课外阅读方式。这些材料与信息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超文本的,它们以整合的形式存在于孩子的记忆中、脑海里,以达到探究主题的目的。学生以主题为依托,带着具体的目标,主动参与,自行选择课外资源,自我激励、自我评价,通过大信息量的课外文本阅读,强化语言的规范性,达到一篇带多篇的效果,从一定的量中读出一定的质来,悟出规律。这里的多读,并不是一篇一篇点滴零散的阅读累积,而是运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整合教材与课外语文资源,沟通课外阅读篇目之间的联系,使每个主题阅读成为一个知识链、知识块,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

一、确定阅读主题是开展课外主题阅读的前提

课外主题阅读是常规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阅读内容具有专题性、统一性,也就是说,这种阅读活动有明确的中心,要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这样就避免了泛泛而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课外主题阅读还带有阶段性特点,它以一个学期为一个大的阶段,在这个大阶段中,根据情况可以安排一个阅读主题,也可以安排几个阅读主题。阅读主题的确定可以教材为依据,也就是说阅读什么内容是由教材中生发出来的,是对教材的拓展,是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完善。比如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五篇文章:《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短文两篇》《紫藤萝瀑布》《童趣》都是围绕“体味人生,关爱生命”这个中心而安排的,据此,我们确定了“探究生命奥秘,感悟多彩人生”这样一个课外阅读主题。主题的确定应很灵活,可以由一个单元确定一个主题,可以由几个单元确定一个主题,也可以由一篇文章确定一个主题,一切都不应拘泥形式,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课外阅读主题的确定可以结合语文教材的结构布局及每个单元的具体内容,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接受能力,还要考虑是否能找到合适的读物。阅读主题的确定要充分征求学生意见,老师要和学生一起商量,最后确定好阅读主题。在这个环节上,老师千万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阅读前帮助学生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包括以下几项内容:阅读主题,主题阅读的措施和方法,时间安排,主题阅读的目的和要求,主题阅读的评价等。

二、进行具体阅读指导是课外主题阅读的重点

阅读主题确定以后,开始具体安排阅读活动。首先让每个学生明确本次课外主题阅读计划,向学生讲明阅读的具体要求和阅读主题所涉及的内容。然后布置学生去找读物,老师要向学生提供书目,让学生根据书目去找图书。有的文章学生不好找,老师要统一印发给学生。对于读物的选择,老师一定要有引导,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否则会影响阅读的质量。

读物准备就绪,还要有阅读的时间。我们采取课内课外结合,严整松散交错的方式,即每周集中一个课时,每天再固定30分钟,让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同读,学生周末回家后还要在家阅读一两个小时。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由老师指导阅读方法 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在读的速度上,我们提出要求:每分钟读500字。下面是学生在学习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之后进行的“生命”主题阅读中所读的课外读物:

阅读主题:探究生命奥秘,感悟多彩人生

阅读时间:两个月

阅读散文:《生命的价值》《谈生命》《尊重生命》《另一种珍爱》《生命的礼物》《用双拐支撑飞翔》《金色花》《幸福的计算机》《小小的伞》《我的四季》《莱拉的葬礼》《珍惜生命》《应当用生命来写》《给我一个解释》《一个拾破烂的青年的追求》《美丽的谎言》《妈妈, 不要为我流泪》《妈妈,我爱你》《这, 也是一切——答一位青年朋友的<一切>》《也要相信》《冬天里的幸福》《写给幸福》《让我们坦荡无悔的生活》《人生与下棋》《老人与树叶》《学会哭泣》。

阅读杂文:《生命的三分之一》《多吃了几斤盐》。

阅读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高尔基)、《鲁宾逊漂流记》(笛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洛夫斯基)《红岩》(罗广斌、杨益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或摘记读物中的名言警句、精彩语段,或随时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在一个主题的阅读结束以后,写出对读物的评论和读后感,最后在综合整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写出一篇反映自己的阅读成果且有独到见解的研究性文章。

三、反馈评价是提高课外主题阅读效果的保障

常规课堂教学一般是采取考试答卷的方式来进行检测,学生通过做题,反映出自己学习的水平。而课外主题阅读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于常规的课堂阅读,因此,评价检测的手段也应该符合课外阅读的规律。具体来看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规定的读物、阅读数量、阅读时间等进行检查,看学生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阅读任务,达到了阅读的要求。这一条属于浅层次评价,也是基础性的评价。传统的课外阅读,只读不评,学生因而把课外阅读当成是“软任务”,可读亦可不读。新的课外阅读观念是:“把评价纳入主动阅读的一部分,从布置阅读开始,即进行阅读评价,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中来。”[2]因此,对时间的掌控,成为课外主题阅读评价的基础。我们以珠海容闳学校七年级新生为被试对象,要求每位学生从开学起,每天至少用30分钟时间,用于读课外读物,具体操作如下表:

表:初中生课外阅读时间总量表(一年)

有了时间的标准(规定),学生便有了一道无形的约束(限制),在限制(30分钟)中,他们可以与文学大师对话,与科学精英交流,实现的是精神的自由畅达。

二是检查学生综合阅读理解的能力和写作表达的能力,如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和鉴赏等,用定时定量作文竞赛、精选文章拟定题目定时答卷、定时阅读规定的内容然后说出个人的理解等形式进行检测,还可以开展读书沙龙、名著推介会、好书分享活动,等等。读书结束后还可以让学生选编个人习作集,组织学生向报刊投稿。这一条属于深层次评价,需要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有深入了解和掌控之后进行。

及时而持续有效的反馈和阅读评价成为阅读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为学生坚持阅读提供了一杆标尺,使学生日有所进,月有所长。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经过时间、数量的规定,主题与读物的限制,理解力的考查及持续反馈的提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甚至自我教育。[3]

应当指出,课外阅读的效果表现出来比较慢,它要有一个过程,切不可一蹴而就。语文的阅读不能突击,是慢功。因此,对它的评价也应该有自身的特点和灵活性,我们还要不断研究、探索,力求使评价不断完善,达到更科学、更规范的目的。

尽管我们的课外主题阅读探索刚刚起步,但是通过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和对作品的感悟,通过学生的作文展示等方面,我们还是看到了开展主题阅读指导的成效。在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绝大多数同学喜欢课外主题阅读活动。通过课外主题阅读,多数同学更喜欢语文了,更喜欢写点东西了。

注释:

[1]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人民教育,2004,(12).

[2]孙庆甲,李燕.阅读:语文教育之根[J].山东教育,2003,(7-8).

[3][美]Grant Wiggins.教育性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 篇3

一、氛围、兴趣——是培养习惯的策略“先锋”

如何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呢?空洞的说教或硬性的强制手段, 都不能真正挖掘他们读书的内驱力。于是, 笔者首先把目光定在“书香氛围”营造的策略上。学生们常常是“熏陶”出来的, 氛围的感染力极具魔力。为此, 我们一是精心布置校园环境;二是在每间教室都建立图书架, 设立班级图书角;三是提倡在中午休息时间静静读书;四是每周设立一节阅读课。通过以上措施, 就营造出了浓厚的阅读环境氛围和人文氛围。但光有氛围还不够, 还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1. 给书架一个好听的名字。

学生是以小组为单位, 开展给书架取一个好听名字的征集比赛活动。在讨论中, 学生们想出了“书香阁”、“七彩书苑”、“百味书林”等名称。事实证明, 孩子们只有先对书架产生了兴趣, 他们才会逐渐爱上读书活动。

2. 班级捐书。

我们发动学生慷慨捐献自己心爱的好书, 以补充到班级图书角去, 以供大家互相借读, 这样, 既让班级图书的书源不断更换、扩充得到了保证, 又使学生们对图书角里的书产生新奇感, 激发起了读书的兴趣。

3. 挑选“护书小天使”。

在每个班级中推选出一名优秀的图书管理员, 并美其名曰“护书小天使”。同时, 学校定期对这些小天使进行培训和管理, 人手一本《班级图书管理档案》, 包括“管理章程、培训记录、会议记载、借阅登记”等内容。实践证明, “护书小天使”的选拔促进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还使学校的班级图书借阅工作更有序、有效。

4. 制作阅读卡。

阅读是一种心灵鸡汤, 常常“内显”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中。为让孩子们彼此交流阅读带来的收获, 我们运用阅读卡的形式, 使他们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外显出来。不硬性规定张数, 让他们有感就记录, 这样的积累行为也有助于其兴趣与习惯的养成。

5. 举办校园阅读艺术节。

用艺术节的形式, 凸现阅读主题。在首届阅读节上,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阅读文艺活动, 如建立了四个专题活动室:诗情画意室、闻字起舞室、成语擂台室、猜猜猜室;有优秀阅读卡评选;更有“以书换书跳蚤市场”等。活泼多样的文艺活动是阅读的一次大荟萃, 在这里, 知识在交流, 智慧在碰撞, 阅读的乐趣得以体验, 阅读的收获得到分享, 自然, 阅读的兴趣也被大大地激发出来。

二、主题阅读——是培养习惯的“轴心线”

如果说第一阶段的氛围营造和兴趣激发属于广而散的“铺地基”的话, 那么, “主题阅读”的定位就是集中目标、有的放矢地“辐射性”研究了。在活动中, 先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广泛“散”读书籍, 实现研究的初步目标 (氛围和兴趣) , 接下来就不能“广撒网”了。因为滋养儿童心灵的儿童文学等书籍包含的知识及思想深浅不一, 程度各异;而阅读书籍的少年儿童也因年龄的特征, 无法适应所有的书籍。因此, 为了让孩子们读到更符合身心健康成长的书, 我们尝试了“主题阅读”的研究。

1. 各年段进行主题定位。

低年级侧重短小易懂的绘画本、儿童诗、注音童话, 阅读主题指导侧重在绘画本;中年级除了童话外开始涉及校园小说、散文及科学文艺, 阅读主题指导侧重在童话;高年级则以经典名著为主, 涉及小说散文戏剧等各方面, 阅读主题指导侧重在经典名著。通过系列主题阅读, 从整体上让学生在六年的阅读中, 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由短变长、逐步增加, 从而广泛地徜徉在文学的浸染中, 达到沐浴心灵的目的。这样的阅读过程是符合孩子们身心成长过程的, 为了帮助孩子们把握主题, 我们分年段列出了“推荐书目”发给每个学生, 并给予他们一些阅读参考。

2. 在“主题”的旋律中, 课外与课内相互渗透。

为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渗透, 学校各班级专门每周开设一节阅读指导课, 由专职教师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并多次举行阅读指导的研讨课。例如, 在全校“家长视导日”活动中, 围绕主题阅读, 低中高年级各开设了一堂阅读指导观摩课。低年级读绘画本《德沃夫爷爷的森林小屋》, 中年级读童话《月光下的肚肚狼》, 高年级读儿童名著《夏洛的网》。通过三堂研讨课, 把学校主题阅读的研究掀起了一个高潮, 尽管只是一节阅读指导课, 但它的指向性、引导性等影响都十分大。家长纷纷支持学校主题阅读的开展;学生纷纷借书、买书, 阅读文章;教师也在如何进行阅读指导上获得了许多经验和心得。由此可见, 阅读指导课确有其必要性, 它是课内与课外阅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桥梁及纽带”。学生从课内指导课上获得的知识信息、阅读方法等, 运用到自己的独立阅读之中去, 又把自己在课外广泛阅读到的知识信息、阅读心得或阅读实践中提高了的阅读速度及掌握了的阅读技巧等在课堂内反馈出来, 实现课内课外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基于初中课外名著阅读指导实践 篇4

【关键词】初中 课外名著 阅读指导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67-02

德国伟大的文学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群高尚的人在谈话一般”。确实如此,古今中外的很多经典文学著作,都饱含着历代先贤深邃的思想号情感,积淀着民族的智慧与文化。所以,我国教育部早在2007年颁布的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要求中学生(初中生与高中生)课外实践阅读的文学名著的种类不低于30种。优秀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初中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能使学生通过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理解社会、感悟人生。下面本文简要分析初中生课外名著阅读指导实践方法,以期提高初中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其人生体验。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的兴趣

其一,要营造良好的阅读名著的学习氛围,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学生具体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不停督促学生阅读相比,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进而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内在动力,增强他们阅读的紧迫感,更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其二,语文老师自身的阅读素养会对学生的名著阅读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不断丰富充实自己的课堂,并很容易和学生的阅读产生共鸣,进而和学生展开心灵对话,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而向学生及时推荐有益读物。所以,语文老师本人也要热爱阅读名著,并且在班级组织建立“图书角”,规范图书的管理,让每位学生在心中自觉产生“我捐一本换几十本图书”的阅读理念。此外还要制订出相应的图书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由于阅读名著的主体是学生,故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依靠学生来开展读书活动,在阅读实践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自主性。

其二,教师要为学生精选课外阅读文学名著中的课文,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如:引导学生阅读《杨修之死》这篇经典顾问,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文学艺术特色,从宏观角度思考杨修这个人物恃才傲物的性格特点,进而分析出杨修之死的深层次原因,充分体会到曹操奸诈狠辣、多思多疑的性格特点,在学生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组织学生讨论杨修究竟该不该杀,这样以来,学生就会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语言艺术产生一定的认识,进而自然而然对名著产生兴趣,甚至会产生一种向往、期待。

此外,除了教材中要求的初中生必读名著之外,还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为学生推荐优秀的作品。比如:为喜欢古典文学作品的学生推荐《诗经》、《史记》中的篇章;为偏爱外国著作的学生推荐《巨人传》、《乱世佳人》等著作;与此同时,还要为学生推荐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报刊,像:《读者》、《青年文摘》等等,拓宽其阅读范围。

二、教学生正确阅读名著的方法

其一,将精读与略读有机结合。读书的方法因人因文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像:优美的诗文适宜诵读,议论文适合提纲契领的粗略阅读,而长篇小说适合采用评点方法。

哲学家培根曾说:“有的书只需要阅读其中的一部分,了解其梗概;但有的书需要细读、精读,反复阅读”。若学生精读时,可以教学生品读、背诵、写摘录及体会心得的方法。略读可以教学生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核心内容、抓住其中的片段等各种方法了解所读文章的主要意思,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信息。而精读与略读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将精读与略读有机结合,既能确保学生获得大的阅读量,又能确保阅读效果。

其二,教学生学会讨论阅读内容,探究所读文章的深刻寓意,这是学生真正领悟作品核心意义的重要方法。理解一篇文章要站在多个角度思考,这和读者本人的生活阅历、文化素养、思维能力等各种因素息息相关。当阅读完一部文学著作之后,通过广泛的讨论,集思广益,可以让学生对所读作品产生更广更深的认识,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作品的多重意义,学生甚至可能会提出很多文学评论家不能想到的独特的见解。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启发、求同存异,逐渐触摸到著作的核心内容,进而获得最贴切、深刻的认识。讨论式的阅读方法,既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名著的内涵,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达到理解的最高境界。

其三,提倡自主阅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真正地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及其发展变化,灵活地为学生选择要阅读的书目。同时,还要不断探索新颖的读书活动形式,让学生对阅读名著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读完了大纲规定的必读篇目之后,要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地确定好读书思路、明确个人读书的方向,进而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阅读。不管是现代科技书、古时人文历史书等能够拿来阅读,这些书对于提高初中生的人文素养都有一定的帮助。无论学生选择阅读什么类型的名著,只要其乐于阅读,就能够从中获得丰富的精神营养。主张自主阅读,允许每位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本,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综合、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选用合适的课外阅读指导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只有调整教学的宏观思路和具体策略,教学活动才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目标才有可能得到落实。

课外名著阅读指导实践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其指导形式不拘一格,多种多样,教师需要依照教学进度灵活选用合适的指导方式。比如:合理安排一定的课时指导学生阅读,定期安排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组织课外阅读小组等等。

名著阅读作为语文课本内容的延伸,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其智力,陶冶心情,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故可以设计出生动多姿、形式新颖的课外阅读活动,并展示阅读成果,充分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其自豪感与求知欲望,促使其主动阅读。

其次,还要多鼓励、评价学生的阅读活动,使其对阅读产生兴趣,主动自觉地去阅读。比如:建立QQ群,让学生自由地分享、交流阅读名著、观看电影电视之后的感想,收集和阅读相关的专家评论、名家品评等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类似“名著知识知多少”的竞赛活动,开设“和名著人物对话”的语文活动课程,让一本经典的名著广泛在学生中间流传,对于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颁发奖状,并通知其家长,以促进阅读。

最后,指导学生明确阅读目标。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要让一位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的最佳方法,使他感到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在课外阅读名著时,学生只有明确了阅读目标,才能提高阅读自觉性。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升自身的注意力,对阅读材料的分析能力;同时当阅读完作品之后,还要能够从中汲取文化精髓,拓展文化视野,刺激思维,进一步唤醒个人潜藏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阅读促使个人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良好习惯,进而不断提升个人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首先,教师要明确要求学生每个星期至少写两篇随笔,从思想意识层面重视量的积累,且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反馈。按照心理学的定义:

习惯是一个人长时间积累养成的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化行为,其会长时间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因此,教师在具体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名著习惯,比如:正确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以及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会让学生受益一生。

其次,语文学习时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而阅读也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学生的阅读量要大,面要广阔,选择精华,当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的量之后,其视野自然就会得到拓展,进而在以后学习语文的过程巾得心应手,渐入“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佳境。语文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时,要有计划地为学生介绍和课文相关的内容,使其进行扩展性阅读,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生学习《送东阳马生序》这篇课文时,可以为推升推荐《送薛义存序》等等,让学生充分理解“序”的文体特色。

最后,教师本人也不能充当学生课外阅读的旁观者,教师推荐给学生的书籍,自己要先认真阅读,并将阅读后的所思所感分享给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 篇5

关键词:小学生,悦读,新体系

据媒体对中小学生购书情况的调查显示, 学生购书最集中的时间在学期初, 所购书籍主要是配套教辅、学科拓展、写作辅导等, 其次是动漫类书籍。此情况反映了两点信息: (1) 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功利性和学科本位特征; (2) 学生的阅读品位、品质有待提升。跳出功利, 还课外阅读以本义, 真正发挥其作用, 是构建“悦读”新体系的目的所在。

一、走向“悦读”的课外阅读

吕叔湘先生曾言:“学习过程中, 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 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 大概是三七开吧。”吕老的话再次证明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由封闭走向开放,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笔者认为, 课外阅读要发挥其真正作用, 必须跳出功利的圈子, 将着眼点由“课堂”转移到“阅读”上来。什么是真正的阅读?就是能真正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的阅读, 即在阅读的过程中, “将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诸多心理功能调动起来, 处于无障碍状态, 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超脱和愉悦, 获得审美的享受。” (《文学概论》) 简而言之, 阅读应该是“悦读”的过程, 是一种审美活动。当然,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有促进学科学习的作用, 但是, 这种作用应融化在“悦读”的过程中自然发生, 功利化的刻意追求只会南辕北辙。

二、“悦读”指导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1. 家庭为“悦读”创设条件

(1) 利用家长学校, 形成共识。新生入学, 家长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他们除接受家庭教育知识外, 还进行主题学习:阅读为孩子的一生奠基。让家长明白:“使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 加作业, 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2) 建立家庭书柜, 扩充读物。学校倡议“家家建立小书柜”, 旨在让每一位学生、家长明白:“与书为友”是最大的成功。要求每个家庭根据自身条件为孩子建立书柜, 每学期有计划地为孩子补充课外读物, 充实书柜。学校常年开展“星级图书家庭”与“十佳藏书”家庭的评选活动, 打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3) 形成家访制度, 增进交流。班主任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家访时必须宣传学校课外阅读活动, 提出学校近期要求, 实地考察家庭小书柜建立情况, 收集家长的反馈意见, 增进家校交流。

2. 学校为“悦读”提供保障

(1) 发挥图书作用, 切实为生服务。本着“一切为了读者”“以用为主”的原则, 学校每天开放图书馆, 实行开架借阅;采用个人借阅与班级定期借阅的办法, 实行“两提倡一投入”:提倡每学期按额将图书分发到班级;提倡教师把阅读指导课搬到学校图书馆;投入资金, 不断改善藏书质量和结构, 为阅读提供必要的保障。

(2) 减轻课业负担, 保证阅读时间。学校从制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规定低年级不留书面作业, 中年级作业时间半小时内, 高年级作业不超过1小时;规定每天有半小时的午间阅读时间。让学生从繁重、机械的作业中解脱出来, 轻松愉快地开展课外阅读。

(3) 推荐阅读书目, 确保绿色阅读。教师为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应具备以下特征:教育性:凡有利于使学生形成良好品德、行为, 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书, 积极推荐, 如“先辈的故事”“名人的故事”“英雄事迹”等。知识性:针对课堂教学内容, 推荐主题相仿、相反或相关内容的书籍。针对性:向低段学生推荐拼音读物, 如童话、儿歌、绘本等, 向中段学生推荐儿童文学系列, 向高段学生推荐中外儿童文学名著。

3. 活动为“悦读”提升品位

(1) 名著研读。名家名著以其深厚的人文内涵而历久不衰, 对作品的研读、挖掘、涵咏, 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更是一个审美的过程。由于名著内涵深厚, 学生不易读懂, 因此, 学校可组织名著研读活动, 让学生发现一个广阔奇妙的文字世界。

(2) 好书推荐。一本好书犹如一位好友, 将朋友介绍给大家, 也是一种快乐。每周一次的校级“好书推荐”活动在班级活动的基础上开展, 由各班依次推荐本班公认的一本好书。学校借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开辟专门的栏目, 介绍推荐书籍。期末, 全校投票评选出本学期最受欢迎的五本书。

(3) 征文办报。学有所得, 不亦乐乎?学校定期开展读书征文、出版《诗意语文报》。对征文的要求比较宽泛, 可诗可文, 可洋洋洒洒, 可短小隽永, 甚至可以是一句肺腑之言。如此, “写”就不会成为“读”的包袱, 保证学生读写过程中的愉快心境, 杜绝了假话、空话、套话的产生。

(4) 课本剧表演。课本剧表演学生喜闻乐见, 学生从课外书籍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段, 在教师的指导下, 编写剧本, 组织剧团, 自导自演, 将平面的文字转化成立体的场景, 在此过程中享受再创造的乐趣。

4. 考级实现“越读越爱”

(1) 设立考级七色卡。课外阅读考级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共七级, 以阶梯状分层次地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量与质的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达到了某一等级, 即可申请参加考级, 取得相应的等级就能获得相应颜色的考级证书, 不同颜色的考级证书表示学生不同的阅读量。阅读考级的每一级都明确阅读量和摘记、笔记的要求。

(2) 出台考级推荐书目。考级推荐书目中分为考试书目与必读书目, 每一级都列出相应的书目, 考虑到学生个体的阅读兴趣, 在确保阅读量的前提下, 学生可以从学校设立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120本”中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与必读书目中所列的书加以对换阅读。

(3) 制定考级内容与形式。课外阅读考级的形式以书面答题为主, 试题范围为推荐书目中所列出的书籍, 主要的目的是检测学生是否对所列的书籍进行过阅读, 检测学生的阅读量是否达标。课外阅读考级除了对学生的阅读量进行检测外, 还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出了要求。从考级的第五级起增加了对学生阅读速度的检测。检测方式是向学生展示一段阅读材料,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 然后出示一些判断题, 检测学生单位时间内获取信息的效度。

(4) 坚持考级评价多样性。课外阅读考级评价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将学生平时的课外阅读情况与期末的考试情况有机结合, 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成绩。学校推出了《学生课外阅读手册》, 手册上印有学校课外阅读考级的相关要求, 学生人手一册, 人人明确要求。手册上还印有文摘卡、阅读心得卡, 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都可从中得以反映。学生完成文摘卡、阅读心得卡的数量和质量可折算成附加分记入考级的成绩。同时, 学生在参加校内外各种读书征文活动中所获得的荣誉也可相应地折算成附加分记入考级成绩。这样的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平时认真、扎实地进行阅读, 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实践证明, “悦读”性课外阅读指导体系让孩子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学校、家庭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阅读”变成了“悦读”, 实现了“越读越爱读”!

参考文献

[1]蔡仪.文学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 篇6

一、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意义

学习物理课程的初中生年龄大都在十三岁至十五岁, 正在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阶段, 极具好奇心但又极具叛逆性。他们从初中二年级开始接触物理, 对于没有任何知识和心理准备的初二学生来说, 从哪里开始入手, 怎样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怎样充分启发他们的思维, 提高他们对物理的认识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值得关注和重视的课题。但同时也要看到, 由于这些学生对于物质世界认识和了解的迫切需求, 由于他们很喜欢对自然界和身边发生的事情“打破砂锅”问到底, 因此能够在课堂上进行适时引导, 能够在课下积极辅导和组织他们开展丰富的课外科技活动和制作, 会对他们的物理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联系生活实际, 调动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从物理走向大自然”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物理课外科技活动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及补充。物理课外科技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 学生自己设计, 寻找实验器材, 自己动手动脑做实验, 能将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 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楼梯灯电路, 当光线不充足时, 上楼梯随手合上开关利用灯光照明上楼, 当到达楼上不需要照明时就断开开关;善于思考的学生会马上反应过来, 提问:“没错, 就是不太明白这个电路原理。”教材在家庭电路这一章节中没有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但这一问题提出来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我从实验室里取双联开关两个、灯座、灯泡、导线等实验器材 (每组) , 让学生在课外去完成探究实验, 学生接到任务后个个跃跃欲试, 他们分组合作先设计好电路, 然后画出电路图 (如图1) , 接着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直到完成设计并进行现场测试来验证设计思路的正确与否, 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很长一段时间, 学生还会对于他们的“聪明设计”而津津乐道。

通过学习, 学生都明白鞋底的斜纹是为了增大有益摩擦, 使走路时不至于滑倒;泥水师傅打水平的水平胶管、小鸡饮水器、锅炉水位计、虹吸管、茶壶嘴与里面装水部分、船闸等都利用了“连通器”原理;变速自行车如何省力, 如何跑得快? (当走上坡路时, 变换小齿轮带动大齿轮会省力, 当走下坡或平路时, 会变换大齿轮带动小齿轮会跑得更快) 等等, 这就不用再让学生花时间去开展课外活动探究其原理了。

在课堂上我们还应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如为什么冬天甘蔗特别甜?为什么晚造收成的稻米做饭口感好、特别香?为什么新疆的哈密瓜特别香甜这些问题是我们在生活中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的问题,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凡是讲到类似的内容和问题时, 学生立马竖起耳朵来听老师的问题, 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 还应注意联系现代生活实际、生产和科学技术, 注重STS教育 (以科学—技术—社会为交集的国际理科教育) 。通过大量的身边物理现象,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从中寻找到适合开展科技活动的课题。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寒假里, 北方某市公园湖面上结了一层冰, 一群儿童正冰面上玩耍, 突然“扑通”一声, 一个儿童掉到冰窟里。有人高喊“救人呀!”这时, 只见一位青年奋不顾身地跳进冰窟里。陆续赶来的游人手拉手站成一队, 帮助营救, 这时人们发现脚下的冰开始发出“咯吱”的响声。眼看冰窟即将破裂, 只听有人高喊“快趴下”。这时游人一个个趴在冰面上手拉手继续抢救……儿童终于得救。我顺势提出问题:“同学们, 冰面为什么会出现裂纹?人站在冰面上和趴在冰面上为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分析可知根据p=FS, 显然F (人的重力即压力) 一定, 人趴下S (受力面积) 变大, 则p (压强) 变小, 故冰面不会出现裂纹。接着我再引入新课题“巧取硬币”:把一块硬币放在平底的盘里, 倒上红墨水, 刚好淹没硬币, 提问:“谁能把硬币拿出来而不沾湿手?”然后让学生讨论、思考, 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待学生充分思考后我再进行实验演示:把点燃的纸放入杯子, 待纸将杯中空气烧到最热时, 立即倒扣在盘子里 (不要盖住硬币) , 过一会儿, 水被吸入杯子, 硬币就从水中露出来, 直接用手可以拿取。该实验效果明显, 学生非常惊讶和好奇,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什么水被吸入杯子?教师在适当时作解释:因为杯中的热空气在水中遇冷温度降低体积变小, 压强比大气压强小,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盘中的水被压入杯子, 硬币就露出水面。

这样, 联系实际, 立足学生已有经验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所取得的成绩

通过上面生活中有趣的物理实验, 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变得浓厚起来, 学生对我上的课有这样的评价:老师你上课能结合实际, 讲得既生动又有趣, 培养了我们动脑、动手的能力, 教会我们如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我们受益匪浅, 终身受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所教的学生参加各类的物理竞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成绩如下:

2001年初三 (8) 班劳锦花同学、初三 (9) 班曹健添同学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得开平市优秀奖。本人获得开平市优秀指导教师奖。

2002年第十二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初三 (2) 班甘潮新同学获江门市二等奖。李世浩同学获开平市优秀奖。本人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2002年指导学生参加江门市中学生“创意物理活动设计制作”比赛, 甘潮新同学的《光能与动能的转化》实验演示非常成功, 用强光照玻璃罩内的“太阳帆”像有风吹一样飘扬起来, 实现了光能与动能的转化, 评委认为这个实验最具创意, 如果我们能把这个实验结果转化为 (光能——动能——电能) 应用, 人类哪会怕能源危机了, 这一实验在众多的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评委们高票一致通过因而被评为一等奖。同时指导李世浩同学制作的《动能与势能转化》也获得江门市二等奖, 本人获得江门市教育局教研室、江门市中学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优秀指导教师奖。

2003年我所指导的学生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 初三 (8) 班曹雪芬、劳丽芬两位同学获得江门市二等奖。初三 (7) 班劳妙姬、劳灼杰同学获开平市优秀奖, 我本人获开平市优秀指导教师奖。

2004年我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 初三 (5) 班李淑媚同学获江门市一等奖, 初三 (4) 班梁俊衍同学获开平市优秀奖, 我本人荣获江门市优秀指导教师奖。

2008年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 初三 (1) 班曹坚庆、李叶香同学获开平市优秀奖, 本人荣获开平市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0年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 初三 (1) 班杨静安、初三 (3) 班劳荣练同学获开平市优秀奖, 本人荣获开平市优秀指导教师

由于本人教学成绩突出, 2000~2001学年度被评为开平市优秀教师;2002~2003学年度被评为沙塘中学“十佳教学能手”称号;2004年被评为沙塘中学“先进教师”。

四、心得体会

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 篇7

一、校内各级团组织和学生会大力开展校园文明工程活动, 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

目前, 我国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例如, 自私自利严重、奉献观念差, 集体意识不足, 团结协作能力欠缺, 纪律意识差, 迟到旷课现象严重、诚信意识缺乏等等, 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校园文明工程活动, 例如, 大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增强学生的奉献意识;加强学风建设活动, 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观念,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等等;举办学习礼仪活动, 让学生学习礼仪、遵守礼仪。通过这些文明工程活动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 为高职学生今后适应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规范学生社团的创建, 认真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社团活动

目前,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数量不多, 活动不精, 学生社团大多数是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以娱乐为目的而组建的, 存在很多问题, 他们举办的一些活动不仅不能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而且还不同程度地传播着一些不良的风气, 对职业素养的提升无益。因此我们应该规范学生社团的创建, 积极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活动,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 积极创建以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为目的的学生社团, 搭建学生课外活动平台。

积极创建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学生社团, 如:就业协会、创业协会、英语协会及一些专业协会;积极创建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学生社团, 如:心理协会、篮球协会、足球协会、健美操协会、武术协会等等;积极创建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学生社团, 如:音乐协会、文学社、舞蹈协会等等;积极创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乐于奉献的学生社团, 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等。通过以上学生社团的创建, 搭建好学生课外活动平台, 开展职业素养提升项目。

(二) 认真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活动, 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创建好一大批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目的的社团后, 还要认真指导社团积极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社团活动, 辅导员班主任、职业指导课教师、“两课”教师及专业课教师要积极参与, 精心指导, 全方位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1. 通过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认真指导社团开展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开展好模拟面试、简历大赛等活动, 来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主动通过社团活动及其他方式来提高自身就业创业能力。

2. 通过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素质。

近年来, 用人单位越来越青睐通用专业技能突出的学生, 比如说, 工程单位招聘毕业生时, 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建筑CAD软件、工程预算软件、测量工具等等, 那么, 学生社团就应该通过建筑CAD制图大赛、工程预算大赛、测量大赛等社团活动, 吸引广大同学积极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 主动提高通用专业素质, 为就业增加筹码。

3. 通过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

高职学生参加社团活动, 在社团活动中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和协作的重要性,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4. 通过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目前, 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存在综合素质较差, 自我展示能力不足, 心理素质不好, 语言逻辑性差, 表达意思不准确等现象。而参加社团活动使学生能够有机会锻炼自己, 提高自我展示能力。一直以来, 用人单位比较欢迎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毕业生, 但学生会、班级的学生干部岗位不多, 而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通过参加学生社团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课外科技竞赛活动, 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课外科技竞赛活动, 第一, 可以提高学生竞争精神、团队合作意识, 拓宽学生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第二, 能够促进高职校园的学术氛围和良好学风的形成。学生通过参加课外科技竞赛, 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创造创新能力。第三, 课外科技竞赛可以促进教学, 检验学生掌握的技能是否达到了企业的要求, 进而改进教学。

(一) 大力举办校内外课外科技竞赛和职业技能大赛。

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学校所设专业举办课外科技竞赛和职业技能大赛。如:数学竞赛、英语竞赛、写作大赛等学科竞赛;工科院校可举办测量大赛、工程预算大赛、电工工艺大赛、cad制图大赛、营销大赛等职业技能比赛。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就业核心竞争力开展课外科技竞赛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等部门举办的科技比赛和职业技能比赛。

为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国家、省、市举办了很多针对高职学生的学科竞赛和职业技能竞赛, 如: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和全国学联等部门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等比赛, 各省市也纷纷举办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学生科技创业项目设计大赛等比赛。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省、市的号召, 努力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就业和创业能力。学校应指定专门部门指导学生参加校外科技比赛、职业技能比赛, 要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这些课外科技竞赛和职业技能竞赛,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鼓励和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近年来, 用人单位对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特别青睐。因此, 高职院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积极参加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提高职业技能, 提高就业竞争力。

当前,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 高职高专院校要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要想方设法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不仅要加快课程改革、加强校企合作, 还要积极构建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职业指导课外活动体系, 全方位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芳.论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教育[J].教育与职业, 2011

[2] .杨劲艺.积极开展社团活动着力培养高职生的职业素养[J].继续教育研究, 2011

汲取课外实践活动的写作营养 篇8

历数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中的精彩情节, 往往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准确、客观的反映。而那些精妙的写作技巧的提炼, 也都是受到了生活的启迪, 任何幻想脱离社会生活而写出好的作品, 都是不现实的。那些优秀作品的精彩的情节、独到的写作技巧和隽永真挚的思想情感等, 它们就像写作长河的无数支流, 汇成了文学这条浩瀚的海洋, 没有它们, 文学绝不会如此浪花朵朵, 波澜壮阔。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 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从范文中学习各种写作技巧外, 还要提醒他们, 走进生活, 思考生活, 学习生活, 抒写生活, 让习作透射出时代的气息、生活的智慧, 并让习作紧扣时代的主旋律。

还记得, 去年的暮春, 一个草长莺飞、“花落水流红”的诗意时节, 我们带着校文学社的学生到溱湖湿地公园采风。一到那里, 孩子们就被水乡所独有的生态美景吸引了:鱼翔浅底, 鸟鸣柳枝, 绿草如茵, 乔木参天……就连湿润的空气中, 也氤氲着幽幽的花草的芳香, 引得众多的蜜蜂和蝴蝶, “嗡嗡”振翅, 上下翻飞……同学们乘竹筏漂流, 与灵动的春水亲密接触;走羊肠小道, 跟苍松翠竹捉开了迷藏;观白鹤飞舞, 欣赏它们飘逸的风姿。在静听碧水潺湲, 青鸟啁啾, 仰观苍穹万里, 云卷云舒之际, 尽情享受这大自然的神奇馈赠, 放飞自己的激情和思绪。

在乘坐竹排畅游林间水道时, 为我们撑排的大婶也被孩子们的情绪感染了, 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富有水乡特色的小调:“鲫鱼喜欢逆水走, 小妹爱拉哥哥的手, 哥哥当兵离家乡, 妹有话说羞开口……”大婶的吟唱婉转缠绵, 犹如潺潺溪水, 流进我们的心坎, 甜蜜而温馨。

采风活动结束后, 同学们纷纷交上了所写的习作。这些习作内容丰富翔实, 感情真挚充沛, 语言清新活泼, 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才华。有几篇还作为优秀习作, 进行了全年级的交流欣赏。这次活动对写作所起到的作用, 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在进行活动总结时, 带队的几个老师都谈到, 正是走出校门, 走进社会, 让学生与社会交流, 与大自然对话, 才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灵感, 丰富了他们的写作内容, 提升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当然, 引导学生走进社会, 走进自然, 去发现写作的第一手材料, 去探寻最自然、最适用的表现技巧, 以生活为习作老师的同时, 还要引导他们多读好的课外书籍, 因为一篇好的文学作品, 就是一名好老师, 学生会从中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

我们学校正在举行的名著阅读与赏析活动, 是课外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之一, 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有学生在读书笔记中写道:“读《三国演义》, 让我们感受到了先贤义薄云天的美德, 让我们领略到了万马奔腾的古战场的壮美;读《红楼梦》, 让我们在为宝黛的凄美爱情扼腕叹息的同时, 也让我们为其中优美的诗词佳句而拍案叫绝;读《复活》, 让我们为喀秋莎·玛丝洛娃善良的性格、不幸的命运而感慨……苏东坡的豪迈、李清照的婉约, 杜甫的悲壮、李白的浪漫……所有这些, 无不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名著阅读与赏析, 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塑造了我们的灵魂, 丰富了我们的写作。”

看着学生的一篇篇读书笔记, 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课外名著阅读赏析活动, 确实是净化灵魂、提高修养的神圣事业, 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 篇9

一、 注重课外活动的参与性和延展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英语课外活动可以把教材内容活化于课堂外,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延展,活动内容要围绕教材但不限于教材,比如:学了“School Life”这一课,结合课文,主持同学设计了这样一些同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同学们抢答。

1. How long did Wei Hua stay in Britain? (For one year)

2. What was the name of Wei Hua’s class teacher? (Mr Heywood)

3. What did Wei Hua make in her Woodwork class? (A small table)

4. What’s your school life like?

5. How do you like your dormitory?

这样,既练习了学生们的听力,也训练了学生们说英语能力,同时对所学课文内容也有进一步的了解、加深和巩固。有时,我们把同学按宿舍分为几个小组,把事先设计好的任务分配下去,让各小组成员收集材料,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到活动现场以该组“发言人”的身份,回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结果,各小组成员都积极思考问题,充分发挥想象力,你问我答,大大增加了同学们锻炼机会。

二、 注重课外活动的协作性和开放性

英语的习得需要一定的语境,即交际实践。英语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就是模仿真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的语言技能发展。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准备材料时,要深浅适中,难易兼顾,既要面对大多数学生,又要考虑到个别尖子生和差生。对于尖子生我们采取了用特殊问句、复合句的形式进行抢答训练,学生要做这样的题,除了听懂理解句子外还要组织语言材料,并以整句的形式说出英语答案。因此在听和说以及语法基础知识方面都得到了训练。这样使尖子生得到了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而对于差生我们采取简单疑问句或反意疑问句的形式,学生只需用yes或no的简略形式回答就行了,学生不会感到英语学习高不可攀。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

三、 注重课外活动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关键就是活动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内容的选择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材料得当、针对性强就会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活动形式生动活泼。材料过难或过易都会使学生不适应、产生乏味的感觉,效果就不会好。因此,除了搞Press conference之外,我们还上一种叫做“你说我做”(say, listen and do)、 “你问我答”(question and answer)的课堂活动。在“你说我做”(say, listen and do)活动中,每个组选出两个同学,由一个人说出英语句子或一段话,另一位同学按照所听到内容表演动作。这个活动要求学生说英语要清楚、准确,做动作的同学首先要听懂句子理解题意,才能表演好动作,否则就会出笑话。比如:一个同学说: “Please act a man who is having a meal”另一个同学首先要听懂这个句子才能表演出来。再比如:一个同学说: “please draw a picture of a machine which can fly”另一个同学马上就能想到“plane”(飞机)这个词,因为它对定语从句“which can fly”已经理解掌握,并能听懂理解对方的意思。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的语法知识,同时在听说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大家都能从这样的活动中学到了好多有用的知识。另外,我们还就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组织活动小组之间开展Debate, 如“中学生在校是否可以使用手机”、“中学生是否要聘请家教”、“如何科学使用网络”等话题展开“PK”。 所有这些都是对语言组织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一种训练。

四、 注重老师在活动中指导的有效性

在开展课外兴趣活动中教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角,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主要从下面几点人手:

1. 提供活动素材

具体的、可操作的活动内容可避免学生因缺少指引而浪费时间,降低学生的研究“成本”。

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一定量的相关资料,以帮助学生节约时间,有效利用资源。如在准备牛津M6 U1 Unit 1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这一单元结束后课外活动活动时,本人给学生提供了以下资料来源:

① 课本Laughter is good for you

② 《三维设计》Laughter is good for you

③ 优化设计阅读理解

④ 《学英语》、《英语周报》、 《China Daily》报相关阅读文章

2. 解惑与监控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帮助解决学生碰到的疑难问题,指导探究方法。并让全班汇集资料,活动中尽量不限制各小组展示和讲解的时间。因此,教师的指导要言简意赅。

构建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基本模式 篇10

一.围绕活动, 自主阅读

要让学生课外快乐阅读, 就必须创设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自由自在课外进行阅读, 产生课外阅读的轻松感。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准备一些与阅读活动有关的文字资料, 让学生随意阅读;或者只布置活动项目, 然后带领学生到多媒体教室、阅览室、图书室, 让学生自由阅读, 筛选信息, 做读书笔记, 这样学生才有旺盛的求知欲, 才有读书的热情。如《倡导低碳生活建设美丽家 园》阅读实践活动, 教师课前印发《什么是低碳生活》《为什么要低碳生活》 《201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宣传重点》等资料, 让学生上网或进图书馆课外阅读有关低碳生活的知识。

二.明确任务, 小组分工

首先教师根据某项课外活动的安排, 明确活动任务, 确定活动目标; 然后教师根据活动要求细化问题, 将活动分成几项任务;其次教师根据细化任务,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组安排一项主题活动;最后由小组长根据本组任务, 再细化问题, 把任务分配到每个组员, 做到责任到人, 分工明确。如《《倡导低碳生活建设美 丽家园》阅读实践活动, 首先明确任务:本活动要求学生调查、考察身边的环境保护情况, 搜集能体现低碳生活的图文资料, 筛选典型图片, 为图片撰写说明文字, 并对文字资料进行批注, 制作宣传板。走出班级, 走出校园, 采用多种形式宣传低碳, 践行低碳生活。其次将活动分成四个主题:地球母亲在呻吟、我们家园的低碳生活、身边的低碳生活、我们践行低碳四个主题, 分配到四个小组。各组根据分配任务, 通过全体组员讨论, 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合理分工, 保证活动正常有序的进行。

三.搜集资料, 阅读实践

各小组成员根据组内分配任务, 到阅览室、阅览室, 广泛阅读书籍、报刊、杂志, 或者通过网络资源搜集有关资料;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走出校门, 走向社会, 根据选题和实际情况进行采访、调查、拍摄, 搜集有关低碳生活的资料。如《倡导低碳生活建设美丽家园》 阅读实践活动, 学生借助书籍、报刊、网络搜集有关低碳生活的资料, 下载有关低碳生活的图片;或走向社会, 调查、拍摄, 搜集低碳生活的案例。

四.组内合作, 完成任务

每位组员先对自己阅读、调查、采访的情况进行总结发言, 并做出自我评价, 其他组员认真倾听, 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然后由组长主持, 综合评议。根据评议结果, 进一步调整各人工作, 共同完成活动任务。如《倡导低碳生活建设美丽家园》阅 读实践活动, 组员将收集到的低碳生活资料先向本组成员汇报;本组人员倾听后, 提出合理化建议, 并根据情况调整组员职责;并由组长主持, 对文字、图片进行整体设计, 共同讨论, 分工协作, 制作宣传板样品。

五.全班交流, 共享成果

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 由各组组长代表本组向全班汇报活动情况, 展示本组的工作收获, 介绍存在的问题;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 要求教师和全班学生倾听、参观, 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各小组根据大家意见, 进一步做出补充、修改, 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并将最终的活动成果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如《倡导低碳生活 建设美丽家园》阅读实践活动, 各小组根据分配任务, 展示自己制作的宣传板样品, 向全班同学介绍设计的主题、构思、插图、文字等;师生对展板样品提出建设性意见;各组根据大家的交流结果, 制作宣传板成品, 在全班展示;也可以走出班级, 走向社会展示成果, 宣传低碳生活。

六.总结评价, 颁奖奖励

选出评委组织, 制定评价细则。评委依据各组的表现和成果展示, 从态度、方法、收获、经验和教训等方面给予评价。最后由教师点评, 宣布评价结果, 颁发奖品和证书, 激励学生, 快乐阅读, 积极实践。如《倡导低碳生活建设美丽家园》 阅读实践活动, 最终评选出最佳宣传板、最佳创意小组、最佳活动小组、最佳设计小组、最佳小组长及个人单项奖。

上一篇:专业增设下一篇:发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