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指导管理系统

2024-06-20

课外指导管理系统(共7篇)

课外指导管理系统 篇1

课外阅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它不仅包括阅读书籍报刊, 也包括网上浏览, 阅读电子报刊, 听广播、看电视等。阅读伴随着人的一生, 人从能认字起就开始在阅读并终生在阅读。课外阅读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人的成长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孩子早期的正确阅读, 阅读的多少和阅读的深浅, 对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 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 就是读了许多书籍, 看了许多报刊, 要到用的时候, 却又忘记了, 或者找不到了。事实证明, 如果我们读完一部作品, 看完一篇文章, 不及时加以巩固, 就很容易遗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借鉴名人读书方法

根据许多革命家和著名学者的读书经验与体会, 阅读时必须做到:“心到辅以笔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读与写紧密地结合起来, 学会做读书笔记, 注意积累资料, 以巩固阅读效果。

我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 读书时总是聚精会神地学习着, 他忽而奋笔疾书, 忽而托首沉思。在他的书籍和笔记本上, 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心得体会, 标记着各种符号。

我们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 读书时也总是“深究而细讨”、“慎思而明辩”, 用铅笔标出重点, 加上批注, 为中华的崛起而发奋读书。

中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 读书时也极为认真。有时在书上做符号, 加眉批;有时夹上一张纸条;有时把一些有价值的材料记录下来, 以便随时应用。他还告诉我们: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即要全身心地投入。尤其要做到勤于动笔。这样, 才能帮助你记忆和掌握其中的要点、重点和难点;才有利于帮助你储存材料, 积累写作素材;也才有利于帮助你扩大知识领域, 提高你的分析综合能力。

这种“心到辅以笔到”的读书方法, 是一种古今中外普遍运用的科学的读书方法。这种读书方法既是练笔过程, 又是思维的过程, 也是积累生活素材、词语, 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过程和手段。既有利于培养字斟句酌、提纲挈领、分析综合的阅读能力, 又有利于培养深入思考, 完整领会的好学风, 还有利于培养记忆、感知、思维、想象与审美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学会开展正确阅读

为了指导孩子们学会正确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 让他们把学过的知识积少成多, 更好地加以巩固,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随时应用。学校教师和家长, 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首先要指导孩子学会正确阅读, 学会做阅读笔记,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选择课外读物。这是学生正确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说, 阅读有多种方法。

1. 快速浏览的粗读法。

对于一些浅显易懂的, 以及阅读价值不很高的书籍和报刊杂志上文章, 就可采取此种方法。即随便翻翻看看, 即通过看标题、看目录、看前言、看内容提要等, 大致了解一下主要内容, 以求在有限的时间中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

2. 品味欣赏的精读法。

对于名篇名著以及具有价值性、参考性的书籍和文章, 则要静心细读。就像人吃东西一样, 必须细嚼慢咽, 体味欣赏。做到体会立意构思, 揣摩布局谋篇, 欣赏好词佳句。然后, 把书籍或文章中的精华作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为自己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提供参考。

三、懂得巩固阅读成果

巩固和扩大课外阅读成果, 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是学会做阅读笔记。阅读笔记没有统一的体例和固定的格式。最常用的形式和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1. 做摘录或摘记。

即在阅读的书籍、报刊、杂志、调查报告、文书档案时, 把与自己学习有联系, 与自己钻研的内容有关联, 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摘录下来。可记在笔记本、纸条、资料卡片或活页纸上。我国著名作家矛盾先生曾经说过:“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簿本, 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想随时记下来……”也就是读书时要学会观察, 学会随时记录, 学会做好笔记。这是读书学习的一种方法。

2. 编写资料索引。

如果觉得阅读的材料中有用的内容很多, 摘录不了, 或者自己已有这方面材料。则可把有关的书名或篇目、作者、版本、页码等写下来。然后, 按照内容编写出资料索引, 以便要用时查找。

3. 做读书提要。

如果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 认为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 或者某一章节、某一方面内容对自己有帮助, 可用自己的话把内容要点、有关方面的材料, 简明扼要、脉络分明地撰写下来。做这种读书笔记, 要求有一定的综合和概括能力。

4. 写读书心得体会, 或叫读后感。

即看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以后, 对某一个问题有所启发, 或有个人创见, 可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和感想。例如, 可就作品蕴涵的思想内容, 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 或者摘录好词佳句, 或者体会作者文章的写法。需要时可以整理或发挥成为有价值的资料, 甚至可成为创造发明, 或者阐明某一新观点的关键。这种读后感比较随便, 可记在专用笔记本上, 或写在资料卡片上, 也可写在书刊的天头、地脚、字里行间, 也可在书中作些符号或标记。

做读书笔记, 可从简单的摘录开始, 逐步学会写提要或写心得体会。究竟采用哪种形式为好, 应根据各人的爱好和条件而定。为了充分发挥读书笔记的功能和效用, 教师和家长可定期进行检查, 组织相互交流活动, 让大家有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对写得好的孩子给予鼓励。从而形成人人阅读、个个笔记的良好氛围和习惯。

课外指导管理系统 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简爱》的主要内容,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通过故事情节认识主要人物的形象。

3、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4、把握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体会小说的链式结构和巧妙构思。〔学习重点〕:“学习目标”1-3

〔学习难点〕:“学习目标”3-4

学习过程:

一、导入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

——《简爱》夏洛蒂

二、学生分组根据自学指导阅读《简爱》有关资料。

自学指导:

1、一句话书评: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2、推荐语:什么样的女性才是最美的?简爱以她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回答,那就是具有自尊,自爱,自重品德的女性。读这部作品,你会对人生有新的感悟。

3、作者及国别:夏洛蒂?勃朗特;英国

4、体裁:小说 人称:第一人称 地点:桑菲尔德贵族庄园

5、主题/主要内容:人的价值=尊严+爱。通过简爱一生不屈不挠的奋斗,反映了当时社会妇女的悲惨处境,赞美了自强不息,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的精神。

6、主人公:女:简?爱 性格特点:自尊,自爱,自重;敢于反抗,敢于追求自由和平等;富于激情,善于思考,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男:罗切斯特

7、请写出该名著的写作特点/感受:景物描写赏心悦目,情感表达真挚细腻,心理刻画鲜明生动,悬念设计巧妙,气氛渲染突出。

8、请写出你阅读小说后的启示。

9、《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其中“二重奏”是指什么?或简爱的人生追求由哪两个基本旋律构成。

10、简爱身上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11、什么样的女性才是最美的?试结合这部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课外阅读指导刍议 篇3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激起千层波澜,把他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真可谓回肠荡气,扣人心弦,后面的故事将更精彩,欲知后事如何,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告诉他们,想知道后面的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学生在日常作文练习中往往因为没话可写而愁苦不已时,教师巧借此东风,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或组织学生讲)阅读的心得体会,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阅读中汲取的营养不仅在写作练习上确实用得着,更能增强人的文学素养,这就会从阅读和写作的联系激起学生强烈的用的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如果说兴趣是学生自觉主动阅读的内动力,那么方法则是学生打开阅读之门的金钥匙。只凭一时之兴趣而不懂方法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时间稍长很可能就会因自己根本无法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感到索然无味而使兴趣迅速降温。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训练阅读的能力时,应在激发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教给学生一些操作性较强的阅读方法这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鱼”和“渔”的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这样不仅用阅读解决了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丰富了语言,增强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一些文法精妙的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此法阅读注定要花费很多精力。首先应在通读原文的前提下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然后仔细分析,理清写作的条理顺序,把握文章结构,从中学习作者布局谋篇之精要。接着概括综合,弄清作者的写作目的,概括文章中心,达到全面理解文章的目的。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指导初探 篇4

一、培养稳定的课外阅读兴趣

如果教师在贯彻实施课标中有关课外阅读要求的过程中一味要求学生读多少课外书、做多少读书笔记, 不从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出发, 可能就会让学生觉得课外阅读是种负担, 从而收不到较好的效果。作为教师的我们, 必须对学生循循善诱, 设计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逐步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了兴趣, 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 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 解决问题。据调查表明:小学生对课外阅读有浓厚的兴趣的仅占5%~10%, 经常阅读课外书的占10%~20%。由此可见, 主动阅读课外读物的小学生还是少数。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具体方法有:

(1) 介绍一些儿童感兴趣的、情节生动、语言流畅的读物, 如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童话传奇等。

(2) 举行摘记、读书笔记展览。对学生中的优秀作品, 我们将它粘贴到学习园地上, 这样对学生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3) 举行讲故事比赛。讲故事比赛, 不但使讲的同学得到了锻炼提高, 而且使听到的同学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和熏陶。

(4) 举行古诗词诵读比赛。利用国庆、元旦、六一等节日开展诗歌朗诵比赛, 既丰富了学生的节日生活, 又使课外阅读活动得到很好的融合。

二、培养课外阅读的自主性

所谓“课外阅读的自主性”, 是指阅读主题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课外阅读的方式, 在阅读的过程中, 自主性越强, 学生课外阅读的面越广, 接触语文材料的量就越多。课外阅读能有效地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形成综合的语文能力, 对现在及将来的语文学习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学生是课外阅读的主体, 必须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阅读要求, 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审美经验、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 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个体的需要。平时的阅读, 要放手让学生去选择, 让童话故事、科普小说、民间故事、寓言故事走进学生阅读生活, 在指定性的课外阅读上留有余地, 如学过了《景阳冈》, 要求学生阅读《三国演义》, 并从中精选一个梁山好汉的故事准备在班级中交流。在读本的选择上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可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定, 可选绘图本, 也可选少儿读本。在故事的选择上, 根据学生对故事的感受、兴趣而自主选择, 故事的篇幅也是由学生来定。给予学生更多、更广的空间, 这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比较高。

课外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由于学生读物的内容、方式不一样, 对阅读对象的感受、理解、体验也就不一样, 因而交流成果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应积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尽可能考虑学生阅读的个性差异, 使学生自主性大大提高。常见的方式有:办好手抄报、读书心得交流、编文章选集、读书故事会、表演。定期举行阅读成果交流是激发学生积极阅读的不竭动力。

三、重视阅读方法的渐进性

1. 借助工具书阅读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必然会碰到读不懂的字词, 此时就得引导他们借助工具书来阅读, 我们主要从课内入手, 让学生在学习的实践中, 经常得到字典这位无声教师的帮助, 让他们尝到了使用工具书的甜头, 然后扩展到课外阅读中去, 逐渐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2. 阅读方式多样化

略读是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 通过略读, 增加阅读量扩大视野、丰富见闻。默读是日常阅读的基本方式, 是阅读训练的目标之一。速读也是阅读的方式, 我们在课外阅读中应有意训练速读, 使阅读方式趋向多样化、科学化。

3. 摘抄好词佳句

学生如果不断努力增加自己的词汇量, 在作文中所遇到的困难就会越来越少。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 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 以便在今后习作中运用,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 运用又是更主动的学习, 在学生的作文中, 一旦发现学生运用了课外书或读书笔记上的新词, 教师应立即予以表扬鼓励。

4. 积累写作素材

在课外阅读时应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 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 而且要求他们在读书过程中随读随记, 不仅记下文章主要内容, 摘抄其中的好词佳句, 还要写下读后感。这样不但使学生真正将一本书读懂读透, 还为写作积累素材

四、开拓课外阅读的途径

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走进校图书室, 设立班级图书角, 教师应带头买书捐书, 学生踊跃献书, 并利用学校已上互联网的契机, 积极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在此基础上, 适时地向学生推荐健康的、合适的课外读物。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书籍, 我们应尽量减少家庭作业, 多腾出时间要求学生每天读1篇, 寒假看1本, 暑假翻阅2本。教师在课外应进行适当的辅导, 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规律, 达到举一反三, 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外, 应该把课内读与课外阅读在内容上联系起来, 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

课外阅读指导 篇5

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课型的具体化。点拨型的课外阅读指导课

教师不提出阅读的目的要求,也不设计阅读提纲,更不布置阅读作业,先放手让学生自己人阅读,边读边理解、边思考,有不懂的地方尽量让学生质疑问难,无论是字词或文章内容方面的问题,还是写作各方面的问题都可提出来。问题提完了,学生之间能帮助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来解答,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稍加点拨,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重点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答案,整个阅读过程中可概括为:自读——质疑问难——教师点拨——重点阅读——解释疑难。这种课型,教师要作充分准备,既要深钻教材,对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作深入理解,又要熟悉学生,充分估计学生在阅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作好指导的准备工作。

导读型课外阅读指导课

在进行这种类型的课外阅读指导时,为了克服放任自流现象,减少学生自读的盲目性,因此,指导时可根据教材的特点,拟好导读提纲,一步一步地让学生按教者的指点自读。它包括阅读提纲、阅读方法、阅读检测,在学生自读之前,先公布导读提纲,让学生遵循教师指点的阅读方法,结合阅读提示,一步一步自学,自学完课文之后,教师再进行阅读检测。

欣赏型课外阅读指导课。

教师应指导学生把自己学会的生字,学会的词语,优美的语句一一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为下一次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简短评语,或找来相关的分析评议文章引导学生阅读体会,从而逐渐培养起学生以欣赏的眼光阅读,以评判的思维体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课型的内容主题化。依据学生读书兴趣和读书内容,课外阅读指导课内容可分为童话欣赏、古诗词欣赏、小说人物细谈、儿歌背诵、绘本阅读、散文朗诵等。

3、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方法可行性化。阅读指导课要完成三个“教会”。教会指导选择书籍。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首先是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教会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确定应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于泛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精读,要一清二楚。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告诉他们,拿到一本书后,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着本书?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的泛读法,让学生按照“速读—寻找—摘记”的程序进行,如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如果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读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

教会做读书笔记。在课外阅读时我们要求学生注重积累。以摘录句子、片断,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心得体会为主。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卡片上可摘录书名,作者,优秀片断,好词佳句等。平时在读报时发现自己喜爱的文章或资料及时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准备好的本子上。

4、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成果展示的多样化。课外阅读的成果展示将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不同年级不同的阅读程度,选择不同的展示形式。

课外阅读 课内指导 篇6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359-0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学生明确要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可见课外阅读被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要求提出来的,并提出了量的要求。

但是,由于我校在比较落后的农村县城,旧的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课外阅读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总是把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中心,课外阅读被认为是一般意义上的“课外活动”,甚至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正课”的学习。此外,在西部落后的农村县城出现的特有的“留守儿童现象”,使学生缺少应有的课外阅读环境和氛围。因此,课外阅读成为了是可有可无“软任务”,有名无实。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我们应重新认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所处的位置,明确时代赋予它的一些新的功能与特点,立足课堂,主动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环境,进行有效的指导,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并自觉形成在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下面我结合所在班级的实际,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整合出一个广阔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有书可读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书源是首要条件。由于我校书源十分匮乏,而我班学生大多数为留守儿童,家长受教育的情况相对较低,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因此在书源上,我动了一番脑筋。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带头每学期给班级购买十本课外书,同时发动家长,每学期为孩子买两本孩子喜欢的课外书。在每个人都认真读过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后,捐给班级。同时我又自己做了一个书柜,放在教室的一个角落,成立图书角,设立图书管理员,制定图书管理制度,孩子们把书带到班级里进行登记,由图书管理员负责借阅。每学期更换一次,保证常换常新。这样每个孩子手中的课外书,就成了我们全班的共同财富,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二、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引领孩子们进入精彩的课外阅读世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能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我班学生大多数为流动人口子女,家长受教育的情况相对较低,受家庭影响,学生大多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大的阅读量。电视、游戏等活动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面对这样的阅读状况,我心里很是着急。我寻思怎么让我的孩子们能爱上读书?我要先让他们感受静心读书的乐趣。我利用每周一、三、五的晨读时间给他们讲讲他们感兴趣的故事、寓言、童话等。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我故意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的告诉孩子们: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如果你想知道更精彩的故事情节,就去看看这本书吧!学生们都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这极大刺激学生对读书的需求,不断发出“我要读书”的心灵中的个性化的呼喊。于是在孩子们的强烈要求下,我班的周一、三、五的晨读就变成了“课外阅读专用时间。

为了让孩子们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我还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读书会”“佳作赏析”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故事会”、“自编剧本表演”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朗诵比赛”在欣赏美文的同时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把单一的阅读活动转化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在活动中、竞争中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从而使其心身得以健康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发掘

三、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教学相结合,进行阅读指导,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往往过多注重书中的故事情节,收效甚微。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为了加深记忆,扩大积累,课外阅读还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学期开学初,我给班级每人发一本摘抄本,美其名为“采蜜集”,以后每周布置摘抄作业,要求把本周内所阅读的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或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摘抄在“采蜜集”中,可以引导学生摘录好词佳句、警句格言贮存进自己的摘抄本;进入高年级后采蜜集换成了“读书随感”要让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每读完一本,要写下读书心得或随感,学会对作品进行鉴赏、评价,学以致用。

指导课外阅读之休会 篇7

一、有效利用课余时间,结合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阅读仅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不够的,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之外,可以利用的方法、时间、内容有很多,重要的一点就是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乐于读书、善于读书的好习惯。

在课堂之外,努力创设阅读的情境,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利用班级图书角,通过办板报、做摘抄等方式,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提高综合学习能力,无形中会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利用班级图书角,指导图书交流阅读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为了让一些家庭经济比较的困难的学生能多读些书,我发动班级学生建立的班级图书角,学生们把自己的书带到班级来,集中放在班级图书角,由班委会组织人员专门管理,定期借阅归还,同时我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由于图书都是学生自己提供的,所以他们不但学会了读书,而且爱护图书的意识也行到增强,可谓一举两得。

三、结合种板报活动,指导阅读写作,培养兴趣

在学校举行的手抄报活动以及班级黑板报排板编辑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创作。手抄报结合阅读摘抄,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班级的板报更是体现出学生的个性阅读。在班级的板报上有一块属于学生的天地,他们可把做得好的摘抄写上去,或都要把版面设计精美、内容丰富的页面直接粘贴在上面。在这种激励下,学生读书创作的热情提高了。要做好手抄报和摘抄,多读书是必不可少的途径,经学生们充分阅读、精心选材、细心制作出来的手抄报和摘抄,体现了学生的阅读过程。在这些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创作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了读书带来的乐趣,撷取成功与自信。

课堂之外的阅读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校家配合,共同创造学生阅读氛围

课外阅读绝不全是教师的任务,家庭是否提供一个相关的阅读环境,父母是否是爱书的人,对孩子形成阅读能力非常重要。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所有那些有教养、好求知、品德端正、值得依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家庭。做过父母的人都有被孩子小时候缠着讲故事的经历。之所以有的学生以后缺乏阅读兴趣,原因之一是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已经上过学,能自己独立读书,就取消了宝贵的“亲子阅读”的时间。其次,家长和学校没有提供一个相应的阅读环境,让孩子渐渐远离了“书”朋友。更多的家长认为不知道该给孩子提供什么书,对孩子潜在的阅读兴趣没有加以诱导。所以要通过家长会建议家长,每天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会书,每次给孩子买书的时候,给自己也买一本。让家长意识到如果自己都不能做到每天在书桌前安静地看半个小时书,孩子怎么能坚持每天五六个小时的学习呢。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才能让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叶圣陶先生说:“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果能不为死讲乱讲,而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不知不觉之中自能影响作文。”提高作文水平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阅读过程也是一个隐性的、长效的、综合的过程。“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只有以课外阅读积累为基础,读写结合,才能让学生爱读善写,不断提高作文水平。

(作者单位:安徽淮南市潘集区二小)

上一篇:消防审核验收下一篇:FDI因果关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