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现状家长问卷调查报告

2024-10-04

课外阅读现状家长问卷调查报告(共12篇)

课外阅读现状家长问卷调查报告 篇1

冷水中心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家长)问卷调查报告

一、指导思想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很好途径。学生在课内学习了许多名家名篇,但是阅读量很有限,特别是农村的小学生,他们还需要在课外作大量的补充阅读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因此课外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补充,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新课标中也提出: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了更好地了解我班学生目前阅读情况,特进行了本次家长问卷调查。

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结果很不乐观,98%的家长觉得他们现在读“书”是笑话,90%的家长只给孩子买作文书或《课堂全解》,家长只在意孩子考试成绩,觉得课外书是闲书。

从这次家长调查报告中,我们收集到这样的信息。首先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而面对这样的状况,家长并没有感到焦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出的是可有可无的态度。其次是,很多家长督促学生读书,只停留在督促读课文的粗浅层面。更有甚者,觉得所谓的读书就是读课本,课外读物还是少读为妙,不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很明显,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还是不到位的。还有一个问题是值得重视的,很多家长都说自己常常给孩子们买课外书,开始时孩子们很积极,天天捧着看。但没过多久,孩子们就不愿意再看了,大有虎头蛇尾的状态。令家长是非费解。可喜的是,我们从这份家长调查报告中看到了,很多家长还是很支持学生读书的,虽然他们没有接触过多少书籍,却很愿意自己的孩子喜欢读书。他们纷纷表示,对学校开展这样的课外阅读课题很是支持,并希望学校能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这份家长调查问卷,让我看到,我班的孩子目前的课外阅读习惯没有养成,虽然学生家长声称很支持学生课外阅读,但很多家长也都表示,并不知应该给孩子买什么书,(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不能为孩子的阅读指明方向。同时,由于本身没有阅读习惯,因此,不能很好地与孩子进行阅读方面的交流。如何开展这次的课外阅读指导课题呢?我想,任重而道远呀!

三、原因所在我校位于集镇,学生将近五百多人,大多数都是走读生,住校生只占全校的1/6。这些孩子来自我镇的各个村,他们接触最多的书籍就是课本。由于乡镇中并没有书店或图书馆,因此,想要免费阅读课外书籍,就只能长途跋涉,到县城去。根本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现如今,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图书室或图书角,每天都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可是平时借书读书的人却寥寥无几。走读的学生每天照顾的回家看电视或玩游戏,根本没心思看书,住宿生每天沦陷在追逐打闹、嬉戏中度过每一天。一小部分因一个星期没有回家,心中堆积了很深的思念。因此,一到周末,就会飞奔回家,阅读的连续性得不到保障,对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是没有帮助的。

其次,因为大多数家长外出打工加上爷奶的溺爱或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没有什么课外书。孩子们有时提出买书,家长们会敷衍了事。常常说到无法做到。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不会主动要求家长买书了。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们渐渐没有了读书的兴趣。

其实,还是有个别家长十分支持学生读课外书的。但他们却只能是盲目的支持,因为他们本身的阅读量就比较低,无法辨别好书坏书。所以,当孩子们要求给钱买书时,很多家长就掏钱了,根本不去了解孩子要买什么书?这些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否有益?他们想着,爱看书嘛,也不是坏事。是的,以前,我也是常跟孩子们说,爱看书的人,再坏也坏不到哪儿去。可现如今,放眼图书市场,书籍的品种可谓琳琅满目。有些漫画充斥着暴力、色情,这样的书籍由于具有画面感、阅读要求低等特点,一时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如果不加于引导,学生很容易受到这些书籍的影响,从而走上歧途。

当然,不仅仅是我们班的孩子们存在这样的现象,很多农村学生都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改变必须从现在开始。

四、解决办法预想

如何改变呢?我想,空说无凭。只有制定详细的计划才是正道。因此,我决定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收集资料。这一阶段,主要的工作是了解学生目前的阅读力、家长的支持力,以及学生现如今的写作能力等,通过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的教学方式方法。第二阶段,推荐图书,撰写读书笔记。开展各项活动等。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健康书籍,同时养成撰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在开展活动时,培养学生与人分享阅读感受的习惯,同时能从分享中体验阅读快乐。在此期间,教师要定期开展相关检测工作,例如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否提高等等。第三阶段,整理材料,总结经验。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是整理第二阶段中的相关材料,形成可存档的文本,或编辑成册,作为本次活动的成果集。同时要透过成绩看到学生的进步与否,总结经验,为今后的课外阅读指导提供方向。

我相信,经过这三个阶段的指导,学生阅读的兴趣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在撰写读书笔记的同时,写作能力也会有明显的进步。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在阅读中放飞情感、体验幸福。

课外阅读现状家长问卷调查报告 篇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本书、一支粉笔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过去。刘国正先生在《做个视野开阔的中国人》中说:“课堂上就那么薄薄的几本课本,谈不到多,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假期阅读。”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阅读的渠道不再单一,阅读的好处也不只是为了升学。《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积累成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格言警句,诵读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因此,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

笔者任教中年级以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书包比一、二年级重了很多。每当询问时,他们便自豪地说:“妈妈给我买的课外书!”可每到阅读课时,除从学校图书馆借的课外书外,学生自带书的种类有限得很,其中作文类最多,其次是一些与课本相关的课外辅导书。

小学中年级学生这样的阅读情况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改进学生的阅读状况?像这样的阅读对今后的语文学习将会有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调查了我校中年级500名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从中以窥一斑,试图探索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新途径。

二、调查的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校中年级500名学生,调查时间为9~12月份。

2.调查内容:

学生读书的种类、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

3.调查方式: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式,共回收有效试卷100份。

三、调查分析

(一)可喜之处

1. 课外阅读态度积极。

大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有很高的热情,认为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且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2. 课外阅读的目的性明确。

选的书目较为合理,主要为新课标推荐阅读的书籍和一些少儿报刊,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益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 阅读量不小。

从对学生阅读时间的调查显示,“减负”后,因作业量得到控制,学生阅读时间充足,课间、午间、晚间都有闲暇时间,基本能尽情阅读。

(二)存在问题

1. 阅读自主性不强。

82%的学生选书只选择老师推荐过或课堂上讲过的有关内容,10%的学生只为完成某次作业去选。这就说明,学生阅读自主性不强,缺乏计划,阅读处于被动状态,教师投入课外阅读指导的精力不够。

2. 阅读习惯有待培养。

从调查结果来看,20%的学生必须在老师或家长督促下阅读,有几位被调查的学生必须在监督下才肯阅读课外书。部分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阅读方法不当。

调查显示,18%的学生对于课外书只是粗粗地看一遍,甚至只看一个开头,收获甚小。只有40%的学生在阅读时,能分门别类地进行摘录,读完后写读后感并与同学交流。

4. 课外阅读随意性大。

学生虽然对课外书有兴趣,但随意.性大,盲目性强,过于追求消遣,读书是看热闹,图好玩,热衷于卡通书和故事书。有目的有计划读书的学生不多。

四、调查建议

1.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掌握阅读的方法。

建议将课外阅读指导课纳入课程设置中,每周一节。

(1)学会择书。教会学生找适合自己读的书或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当然,这些书一定是积极积向上的、有意义的才行。

(2)学会精读与略读。

(3)适当做记号。教师告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做记号,只是自己做的记号要前后统一,便于自己阅读与整理。

2.活动促阅读,增强阅读自主性。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首要的就是调动他们主动阅读课外书的积极性,树立快乐阅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感悟人生的快乐。在实践中我主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阅读。

(1)建立阅读兴趣小组。在班级内开设“红领巾读书会”“小雨点文学社”“中国少年报读报组”等阅读兴趣小组,每周四下午各小组进行活动,进行一周来的读书交流、汇报。

(2)活动课展风采。在平时教学中,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系列课外阅读活动课,如故事会、朗诵会、读书心得交流会、小博士擂台赛和读书笔记展评等。

(3)举办“图书信息发布会”。“发布会”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图书,介绍、推荐自己的读物。学生听了更想先睹为快,纷纷争相借阅。这样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还省掉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让课外阅读的源泉“活”起来。

3.建立监督机制,推动课外阅读。

中年级的学生阅读的自觉性、自主性不强。针对这一点我们应采取相应的考查监督机制:每日布置的语文作业中规定读课外书半小时左右,并按一定的格式记录所读的内容,一定时间后进行展览,对优秀者给予奖励;每月进行一次阅读知识竞赛;期末考试时考查一些与课外阅读有关的题目……通过这些监督机制,养成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

4.家校配合,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

学校应对家长指导孩子正确阅读进行适当的培训。家长会上,可以请指导孩子阅读有方的家长谈谈自己的教育经验,也可请专家对家长进行专题讲座……提倡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让阅读成为家庭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 篇3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阅读兴趣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阅读是锻炼脑力活动的一种方式,是培养分析总结能力的途径之一,全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贾容韬认为,阅读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因为通过阅读,让孩子们懂得人生的道路,知道生命的意义,明白学习的目的。而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生命意义的理解的能力是利用考试的形式来考察。虽然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缩短了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增加了课外自由安排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教育部门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在语文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对于课外阅读量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下对于一、二年级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的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而五、六年级的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由此可以看出,教育部门对阅读的看重,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也下达了具体的学生课外阅读推荐篇目,要求学校、教师推荐给学生。但在要求阅读的同时,上表只能体现出对量的要求,对于学生在阅读后期望达到的标准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要求,在很多一线教师中,总会听到对于课外阅读的提倡,教学的成果很多是通过学习成绩来展示,但是单纯的对于课外阅读的强调,并没有对阅读与学习兴趣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所以阅读的多少是否对学习成绩有所影响,或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哪些方面对学习成绩有影响是笔者做这个调查的目的。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问题

在对学生的阅读现状的调查的数据统计中,发现了学生课外阅读中产生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教学过程中过渡强调阅读数量和时间

从课程标准里和对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课外阅读更多的是对学生的量的要求。从列出书单后,教师安排家长监督学生阅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对书单中列出的书籍进行考察教师和家长并没有采用任何手段对学生的检验。一本书看完后缺少巩固的过程又开始进行下一本书的阅读。很多学生在追求量的时候往往会忽视掉一本书给自己带来的思考和感悟。无法有更多的时间理解和感悟作者的意图和思想,那么阅读的主要目的也无法达到。在阅读的时间上,也并不是越多越好,遵从适量的原则,在一定时间内的有感阅读比花费更多的时间只进行对书内容简单的理解更加有益。阅读中不仅是学习陌生的知识,更多的是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意图。培养能够抓住重点的能力,也培养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细细的揣摩作者的意图,和作者进行灵魂的对话,这样就达到了阅读的目的,自己的能力也得以提升。

(二)被动阅读降低阅读有效性

调查中,有部分同学的阅读还处在被动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同学有个显著的特点是能不进行课外阅读就不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吸引力不及看电视和上网的吸引力大。老师布置的不得不完成的情况下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依旧是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并不会从阅读中体会到任何的趣味和放松,在阅读中不能收获愉快的感觉同时也不能与作者进行精神上的对话。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不要求达到能够与作者进行对话的深度但是阅读后能得出自己的见解,对于阅读过程中,阅读到好的描写手法或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表现,都是可以学习的部分。这部分学习的内容因为并不在教师课堂教学的范围,所以一些学生在没有老师引导下阅读后,导致对文章内容的陌生感,无法体会作者的写作心情,对作品的无兴趣感,阅读就变成了单纯的认字过程,没有代入感也不具有对书中展现的问题的分析能力,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花费了时间阅读却对阅读的内容短时间内遗忘后能算在有效的阅读范围内的内容大大减低。

(三)阅读的目的存在消极的倾向

小学生的阅读存在明确意图的倾向,自发的兴趣阅读少、由原文发展的深化阅读更少。一个原因是,无论在学校或是家庭的环境下, 将一切以兴趣为出发点的学习冠上了功利的帽子,以成绩为最终追求目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观念,如同从幼儿园就接触知识的目的就是将来应付考试,在越往高年级发展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时间和精力都大打折扣,阅读的书籍也越来越单一。原因在于高年级学生的选择阅读的材料并不是出自于自身的兴趣而是通过老师和家长有目的的要求下,有针对的安排下选择与自己兴趣背道而驰的阅读材料,更多的是偏向于与课本学习相关的材料来进行阅读。这也体现了现阶段学生的阅读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应付老师或家长而被动的有目的性的阅读。另一个原因是,现在在小学生在较重的课业负担下,会选择仅供消遣的书籍来阅读,而相对比较有深度,阅读性更高的书籍就不太受到学生的欢迎。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选择通俗易懂,并且带一些轻松愉快或者放松身心的内容变成了在沉重课业背景下学生休闲的一种途径了。例如: 漫画卡通、童话故事、短篇小说等,读起来省事、轻松,“快速、快感、快扔”的浅阅读适合了当前青少年缓解学习压力而追求轻松快乐的心理状态。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对策

1、教师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激发学生阅读主动性

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面对大量的文字或枯燥的内容很容易产生消极的阅读态度,在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下完成阅读,但不带入自己的感情无法达到拥有自己的感悟的程度。小学阶段大部分同学将注意力放在了有趣的新鲜的故事情节上,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加强对课外阅读的判断,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阅读的积极影响,及时的阅读书单中推荐的书籍,再从书单中选出能够使学生主动阅读的故事性较强的好书籍,投其所好,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儿童,教师推荐图书时不强加给学生,留个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只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选择高品质的书籍才能让学生感悟到文字的魅力,在阅读过程中纠正学生对于阅读功利的思想,扩大学生的阅读材料选择范围。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阅读态度,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课外书籍的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外阅读书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小学生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读边做笔记。在阅读中对好的词句用圈、点、勾、画方式标记是一种阅读的良好习惯,不仅能提醒自己读书时认真地阅读思考其中的问题,而且能够在重点强调下加强对知识的记忆。阅读的过程中对好的词句也可以模仿的方法进行运用。在读的过程中尝试写,不仅能拓宽知识面,而且能提高读书效率。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才行之有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的最佳途径是立足于课堂教学,渗透阅读方法,继而迁移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比如在课内阅读中向学生介绍阅读中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要通过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读到优美的句子、重点句子在旁边做批注,及时写下自己的体会感悟;阅读中通过画曲线、直线、星号等标记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将课内获得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既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熟练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又有利于紧密联系课内、外阅读。

3、教师组织开展课外阅读交流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篇4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我校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读过的课外书很少,其中没有读过课外书的占27%,读过2―5本的占68。3%,读过10本的占4。7%。

2、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能力低下。通过调查发现,喜欢课外阅读的占23%,绝大多数学生读课外书只看情节,走马观花,能够“查字典或问别人弄清意思”的占10%,“作读书笔记”的占5%。

3、学生课外阅读资源贫乏。调查发现,部分有阅读的兴趣的同学家中藏书5本以上的占10%,2本以上占53%,没有藏书的占37%。有44%的同学父母认为课外阅读用处不大。

(二)出现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一直以来,“课外书”被认为是“闲书”,对提高学习成绩没有多大作用,没有阅读的兴趣。同时,学生的课外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数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漠然视之,读也是放任自流,使得学生不会读。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渐渐失去了兴趣,更谈不上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匮乏。首先是学校藏书数量少,内容陈旧,而且大多数学校图书室未向学生开放,学生想读书却无处借阅。其次多数学生家中没有图书,学生放学回家想看书却无书可看,再加上有好多家长认为课外书是“闲书”。

3、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各级学校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和机会,一味地应付抽考、会考,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语文和数学两科的课业学习上,课外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就连节假日也要对付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想读书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同时,许多家长也认为读课外书籍影响学习,因此,不让学生看课外书,一旦发现,轻则没收,重则毁掉,学生在家里想看书也不敢看。

四、调查总结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可能改变的办法有以下几点:

1、培养兴趣:不同的学生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所以教师不仅要熟知图书的内容,更要加深自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图书时才能游刃有余。在国外,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人们不会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把原因归结为家长和老师没有为他创设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没有发现他喜欢和感兴趣的阅读材料。那我们,要使学生的阅读成为“悦读”,该怎么做呢?有爱看书的父母,才有爱看书的孩子。”家长读书、看报、上网无疑是孩子无声的榜样,在家长的潜移默化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就更爱看书,写作能力也强。如果家庭中缺乏读书的氛围,怎么指望孩子喜欢看书呢?这种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家长自己放弃学习的情形目前在我校一些家庭中并不鲜见。

2、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建设,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为农村中小学配套足量的图书,建好图书室、阅览室,使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资源。

3、各级学校领导、教师应转变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这些都有赖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课内学习毕竟是有限的。

4、科任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有阅读的内部动力。其次要进行阅读指导。一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二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三要让学生每天花一定时间读书,养成习惯;四要做好读书笔记;五要定期举行读书会,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5、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阅读现状,同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教师也应经常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和课外阅读等情况,教师与家长应该多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课外阅读家长问卷调查 篇5

尊敬的各位家长: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完成这份学生在家课外阅读现状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分别对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内容以及家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的影响作一次综合了解,希望各位家长如实填写。谢谢您的支持配合!

1、您的孩子在阅读和习作方面是否存在困难()

A、是的,孩子阅读题出错较多,一写作文就头疼B、还可以,阅读、作文没有困难C、孩子很喜欢语文,擅长做阅读题和写作

2、如果您的孩子在阅读和习作方面存在困难,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A、平时读书较少,语文素养不高B、老师缺少指导C、孩子悟性不高缺少天赋

3、您的阅读习惯是()A、经常阅读B、偶尔阅读C、从不阅读

4、您每天读课外书的时间有多少()A、30分钟以内B、30分钟以上C、没时间读

5、您每月阅读的书籍有多少本?()A、读不完1本B、1本以上C、不阅读

6、您一般采用什么阅读方式()

A、有计划地占用一定时间阅读B、圈圈点点,写批注,并与孩子或朋友交流C、随机地凭兴趣阅读

7、您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观点是()

A、非常必要,必须重视和加强B、无所谓,学好几门功课就行了 C、尽看些闲书,影响学习,不主张

8、您经常带孩子去书店吗()A、经常去B、有时去C、很少去D、不去

9、您经常为孩子购书吗()A、经常买B、偶尔买C、没买过

10、您给孩子买书的原则是()

A、认为重要的、对孩子有利的就买,不管孩子喜不喜欢B、孩子喜欢的就买C、会和孩子商量买什么书好

11、您家每年用于孩子购买课外书籍的金额是()A、100元以下B、100元—300元C、300元以上

12、您家有供孩子使用的书架或书柜吗()A、有B、没有

13、您家有供孩子使用的书桌吗()A、有B、没有

14、您经常督促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吗()A、经常督促B、偶尔提醒C、不去管他(她)

15、如果学校组织图书交流活动需要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图书推荐给其他人,并把图书与其他同学交流,您认为()

A、支持,用一本书可以交换看很多本,即使图书破损或丢失也不要紧B、不愿意,孩子的藏书已经很多足够看,不需要

C、不乐意,我孩子平时就很少看书,万一图书破损或丢失就更糟了

16、您的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吗()

A、很喜欢,自己主动阅读B、比较喜欢 C、不太喜欢,需要家长督促D、很不喜欢

17、看电视与看课外书相比您的孩子更喜欢哪一种()A、电视B、课外书 C、都喜欢

18、您觉得影响孩子课外阅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A、没兴趣看B、功课太多C、不知看什么书D、书太贵了,不想买

19、您的孩子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籍()

A、文学方面的书B、科学知识方面的书C、学习辅导用书(优秀作文等)D、脑筋急转弯或儿童漫画之类的娱乐书

20、您的孩子每天都阅读课外书吗()A、天天读B、经常读C、偶尔读D、不读

21、您的孩子平均每天的阅读课外书时间为()

A、1小时以上B、30分钟——1小时C、30分钟以下D、从来不读

22、您的孩子喜欢用怎样的姿势看书()A、躺着B、趴着C、坐着D、随意

23、您的孩子一般在什么环境下看书()A、安静B、比较安静C、吵闹D、无所谓

24、您的孩子爱护书吗()

A、保持书的整洁完好,看完后及时整理 B、书不够整洁,常有破损,看完后随意放置

25、您的孩子读课外书时一般()A、认真读B、挑选有趣的地方读 C、随便翻翻

26、您的孩子看书时会进行其他活动吗()

A、吃东西B、听音乐(广播)C、看电视E、聊天D、不进行

27、您的孩子读课外书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问题怎么办()

A、跳过去不读B、查工具书C、随便认读D、问爸爸妈妈或老师

28、您的孩子会用下面哪些读书方法()

A、摘抄好词佳句B、写读后感C、圈点批注D、边读边思考想像 E、前四种都不会用到

29、您的孩子写读书笔记吗()A、坚持写B、有时写C、从来不写 30、您的孩子会和您交流阅读的体会吗()A、经常会B、偶尔会C、不会

31、您是否与孩子一起同读一本书并交流书中的有关内容()

A、经常B、极少C、从不

32、目前,您给孩子订阅了什么杂志或报纸

33、对学生课外阅读您有何建议或意见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各学段阅读量要求

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篇6

我们听说在西大街有很多错别字,于是就到哪儿去找。可没想到,那却一个错别字也没有。甚至连东大街也找遍了一个也没有。就当我们的心都要碎了的时候,救星出现了!在新华书店的.旁边,有一家平价袜店。咦?这袜字怎么少了一点呢?嘻嘻,原来是一个错别字,逃不过我的火眼金睛,马上把它记了下来。

黄天不负有心人,才走了几步路又看见了一个错别字。诶呀!他怎么能把祥足足浴的祥字写错了呢?竟然过那个字加上了一点,成了一个超级典型的错别字。

就当我们满载而归时,在昌国桥的广告牌上也找到了一个错别字。诶呦呦,犯了一个这么低级的错误,把户头上的一点变成了一瞥,实在是太低级的错误了!

课外阅读现状家长问卷调查报告 篇7

主要阅读书目:《故事会》、《学生天地》及各类作文选。

读书目的:或消遣, 或习作模仿, 或扩展视野。

有无阅读计划:80﹪的学生无计划, 遇上此类书, 感兴趣者随便翻翻, 未作深入的探究性阅读;有计划深入阅读的占不到15﹪。

家庭有无读物:80﹪的农村学生家庭没有什么读物, 除了一些课本以外。

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无所谓 (50﹪) ;认为很重要 (40﹪) ;以为课外阅读会影响课内学习 (10﹪) 。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阅读情况:60﹪的学生只是看过电视连续剧片段, 未读原著;30﹪的学生根本不喜欢读名著;不太完整的阅读原著的仅占10﹪。

学生有无时间进行课外阅读:60﹪的学生认为课内作业负担沉重, 根本没有时间阅读课外读物;40﹪的学生认为时间是有一点儿, 但不是很宽余。

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现状和不足,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方面:办学目标浅近、对课外阅读重视不够

在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相当一部分学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传统评价机制的影响下, 仍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育教学水平的主要标准。因而致使教师以本为本、守本固本, 唯恐学生考试成绩不佳。学生即使进行课外阅读, 也在应考的模式范围之内, 何谈兴趣之有?更谈不上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和谐发展了。还有一部分学校, 本身就缺乏图书, 图书室内的书架上除了几本教学类参考书之外, 几乎没有什么适合广大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课外读物。由于青少年读物在学校严重不足, 致使青少年群体在校阅读课外经典的需求受阻。另外, 部分农村学校由于教师缺乏, 没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 即使有管理员, 由于身兼数职 (既是课堂主阵地教学人员, 又是班主任, 还是心理辅导员……) 无暇顾及学校图书管理事务, 因而也致使学校虽有图书, 却被闲置, 发挥不了图书应有的作用。

二、教师方面: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阅读意志不强

课外读物虽然对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性, 但是对于阅读内容的选择, 教师必须得把好关, 必须从大量的书籍中筛选, 并对这些书籍进行科学的重新组合和配置, 有计划、分阶段的引导阅读。但多数语文教师习惯于以讲代读, 不管学生是否读过经典课外读物, 都一概以自己的心得体会代替学生对原著的阅读。甚至一部分教师还认为, 阅读一本经典读物费时又费力, 还不如自己一两堂课的点拨、提示起作用。尽管新课标要求学生应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文学名著, 但中考或同类考试中涉及的分值却不是很高 (3-4分) , 因而影响了教师或学生对课外经典读物的正确认识, 导致对经典阅读的冷视。

三、学生方面:学生的阅读动力不足, 未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由于缺少科学的阅读方法, 因而有部分学生虽有阅读倾向, 由于意志力薄弱, 兴趣不浓, 即使阅读了, 也是大致翻翻就算了事, 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 从而导致学生思维与课外阅读无法同步发展的恶性循环。面对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这种“缺钙”现象, 广大语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科学地引导农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为此, 广大农村语文教育工作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大胆尝试。

(一) 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观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 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 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源于生活, 是生活的间接反映, 生活有多广阔, 语文就有多广阔。一个语文阅读能力高的人, 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也会更深刻。作为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教学中, 教师应将教学视野从课内拓展到课外, 让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 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和理解生活。教师应以课本为引子, 教会学生认识生活, 不仅从课内的范文中去认识生活, 还应从大量的课外读物中去认识生活。只有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 才算是在真正意义上理解了“大语文观”的外延。

(二) 精心选择阅读内容, 让学生读得开心, 读出美感

尽管新课标下的语文课本内容新颖、时代感较强, 学生在语文学习时也能感受到语言的情韵和人类文化的神韵, 但仅局限于课本之内, 就会显得有点“坐井观天”。因此, 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 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内容来进行指导。如报纸杂志上的时文、美文, 就可以指导学生阅读, 让他们充分享受课本之外的人类文化的神奇美丽。另外, 教师还要结合课本名著阅读板块, 要求学生有计划、分阶段地阅读中外名著。比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冰心的诗集《繁星》和《春水》及《伊索寓言》, 八年级下册要求学生阅读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及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等。当然, 中学生的名著阅读是一个系统工程, 语文教师应当精细策划, 定期引导和检查, 让名著阅读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 加强阅读方法指导, 让学生读得乐心、赏心

课外阅读和名著阅读鉴于篇幅长而费时费力, 而且主要靠学生的课外自读来实现, 因此, 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好课内阅读的同时, 还应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让学生对读物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做好略读与精读的结合。因为略读全书, 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而精彩部分和难点, 则需要像对待课本上的课文那样进行精读, 二者结合, 学生会受益更多。教师同时还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 或抄名言, 或写摘要, 或作批注, 或列提纲、制卡片、画图片、写心得, 让学生自觉养成一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如果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 可以让学生查阅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 以加深理解, 解疑答难。

(四) 定期检查督导, 逐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让学生读有所获

课外名著阅读由于以学生自读为主, 一些阅读兴趣不高的学生就容易流于形式。语文教师对分阶段阅读名著应定期检查, 开展读书周会、读书心得交流会、演讲等活动, 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收益情况, 而对那些懒惰者、无兴趣者, 则逐步培养其兴趣。真正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发挥课外阅读应有的作用。

课外阅读现状家长问卷调查报告 篇8

1.1西部地区高中生调查样本描述

(一)调查对象

2013年6月对巴彦淖尔市500名高中生进行了《西部地区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见附录2),分别在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各发放100份、200份、200份问卷,男生223名,女生277名,其中63%的学生来自农村。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0份,回收率96%,具有统计学的分析意义。

(二)调查方法

1. 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巴彦淖尔地区的高中生,调查涵盖了阅读兴趣、阅读时间以及课外阅读书籍的范围等内容。

2. 座谈访问

为了更真实地了解西部地区的课外阅读现状,从而使得调查结果更具科学性,在问卷调查之后,笔者又随机抽取了120名的学生展开座谈访问,在座谈中和他们交谈了有关课外阅读各方面的话题,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第一手分析资料。

(三)调查目的

为了解西部地区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以巴彦淖尔市一中、巴彦淖尔市二中的高中生为样本,以期更加真实、直观地反映现状及问题。

1.2西部地区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

受制于地域、文化状况等原因,西部地区的高中生呈现出的阅读现状令人堪忧,除却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外,阅读内容也主要集中在娱乐休闲类杂志和科幻类作品等。接下来,将结合调查情况与访谈资料分析西部地区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2.1阅读时间不够,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84.5%的学生有在课外进行自主阅读的习惯,只要时间和精力允许,他们一般都会有选择地主动阅读。然而,囿于繁重的课业负担,他们自主支配的时间本就有限,如此用在阅读上的时间就非常有限了。结果显示,多达42.1%的学生阅读时间完全是随意的,一般情况下,闲暇或无聊时才会阅读,阅读的质和量都完全随情况而定,仅仅有13.6%的学生能够保证每次阅读2个小时以上,不到10%的学生表示“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并形成一定的阅读规律和习惯。

1.2.2多倾向阅读各类杂志,整本书阅读的数与质均不高

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在选择阅读书目的时候,59.8%的学生会倾向于“娱乐休闲杂志”,大部分学生对“课标”推荐阅读书目的兴趣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杂志类浅显易懂,可打发时间或者消遣。然而,“课标”推荐阅读书目的经典作品基本鲜有人提。通过对120名学生的访谈中得知,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男生更倾向于科幻科普,而女生更喜欢娱乐休闲杂志和散文。

该地区学生读的最多杂志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类型:(1)文摘类报刊杂志,这类报刊信息含量大,内容丰富,文字简洁,文笔优美,风格多样,适合高中生在紧张学习之余阅读,代表期刊杂志有《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2)娱乐休闲类报刊杂志,贴近中学生校园生活,充分展示了当代高中生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广泛的阅读兴趣。其代表期刊杂志有《萌芽》、《花溪》、《女友》、《知音》、《科幻世界》、《体育世界》、《爱格》等;(3)新闻类报刊杂志,主要是政治、社会与体育类新闻,代表期刊杂志有《环球时报》、《环球周刊》、《环球人物》、《特别关注》等;(4)学习类报刊杂志,在问卷调查中提及这类报刊杂志的比较少,代表期刊杂志有《创新作文》、《演讲与口才》、《作文通讯》、《中学生阅读》、《作文素材》、《语文报》等。以上四类报刊杂志,占到高中生阅读书目的73%,集中反映出高中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倾向。由此可见,高中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倾向与快餐式、娱乐式的阅读, 主要是满足自己的享受心理,消遣、休闲、娱乐是他们的阅读目的,快感是他们的审美追求。

整本书籍的阅读多集中于当下流行书目,实用、休闲与猎奇是阅读的主要倾向。例如《小时代》、《幻城》、《哈佛四点半》、《生死疲劳》、《西点军校》、《盗墓笔记》、《成功学原理》、《狼性》、《狼图腾》、《人性的弱点》、《卡耐基成功之道》、《心理学》、《神雕侠侣》、《如何与人交往》、《习惯决定未来》等追逐潮流的作品。

经典名著的阅读书目及人数都不如人意。阅读涉及经典名著的人数仅有47个同学(仅占9.4%),这些书目集中包括《巴黎圣母院》、《红楼梦》、《三国演义》、《老人与海》、《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羊脂球》、《荒野的呼喚》、《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家》、《雷雨》等。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对经典文学名著普遍冷漠,大多数的学生读不懂,即使是了解诸如“四大名著”之类的经典文学作品也是通过影视剧这种方式获得的。

第四类是人物传记类,包括《武则天》、《历史名人全传》、《比尔盖茨》、《希特勒》、《乔布斯传》、《青年邓小平》、《刘秀传》等。阅读人数的比例占5.6%,可见对名人的崇拜和好奇心理会促使一部分学生青睐于人物传记。

1.2.3阅读具有年龄阶段性

问卷设计了“请你为学校的图书馆推荐2本适合高中生阅读的书目,并写出1条推荐理由”主观开放题,更清楚地反映出高中生这个年龄段的阅读兴趣。大部分学生推荐的是第5个问题中提到的像《意林》、《青年文摘》、《读者》、《环球人物》、《高中作文素材》、《课堂内外》等杂志,其次就是像《狼图腾》、《谁动了我的奶酪》、《哈佛四点半》、《明朝那些事儿》、《人性的弱点》、《哈利波特》等当下流行的书籍;再者才是名著,例如《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傲慢与偏见》、《荒野的呼唤》、《围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战争与和平》等;第四类是人物传记,例如《成吉思汗》、《比尔盖茨》、《巴菲特》等。由于阅读是个体行为,不同的人对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时间等因素的选择也是不同的。因此,本次调查无法采取统一模式来表现完整的阅读行为。不过,对高中生的阅读调查结果的总结对于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为了使调查具有更好的真实性,本次调查也统计了各个书目的推荐人数。推荐杂志类的学生有332人,占调查人数的69%;推荐流行类书籍的有72人,占调查人数的15%;推荐名著类学生47个,不足10%;推荐人物传记的学生28个,占调查人数的5%。

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篇9

调查学生:***、***

调查家长:***、***

查找资料:***、***

统计分析:***、***

得出结论:***、***

分析统计:

1、读课外书的种类:

功课参考书文学作品时政读物广泛阅读

阅读人数比例:

60%

20%

15%

5%

统计结论:由此看来,不管是家长还是同学本身都没有重视课外阅读的覆盖面,仅为单一目的,或凭个人所好进行课外阅读。然而要丰富学习生活,扩展知识面,务必加深课外阅读的广泛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各项科学的兴趣,做到全面发展。

2、对社会流行粗浅读物感兴趣的占80%

对经典名著、内蕴深奥的哲学著作感兴趣的占20%

统计结论:这也暴露了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质量太低,深度不够。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读物质量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优劣无聊。这对中学生影响很大,作为教师,家长应指导学生多读一些质量上乘的经典著作,名篇名章。我们中学生也应分清良莠,把目光投向一些有资料、有好处的读物,重视阅读质量与深度。

3、对课外阅读分析潜力:

无选取性、盲目

有选取、有收获

70%

30%

统计结论:这说明我们充分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没有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手段。我们应当看到自己的阅读分析潜力是比较差的。只有在平时的阅读当中进行反复练习,培训这种潜力,我们才能把课外阅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到达课外阅读的真正目的。

透过调查,使我们看到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我们务必以此为鉴,在家长和老师的配合下,改正错误,克服缺点,把课外阅读搞得更好、更全面、更有好处。

研究性学习课题登记表

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当前中学生在学生任务日益加重的状况下,课外阅读的基本状况,从而正确地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调剂学习,丰富知识,最近我们调查小组对临澧一中部分同学作了口头调查,根据调查记录、数据,分析如下,期望能引起广大中学生和教师、家和的重视。

应加强课外阅读的广泛性。在被调查的同学中,有60%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的读物都以在校主要功课的参考书为主。当问其原因时,有回答是父母要求的,有回答是现实学习状况所迫,也有少部分是自己认为与学习有关的课外书籍才有阅读价值。

还有20%的同学阅读学文作品,喜爱阅读体育、时政方面读物的占15%,仅有约5%的同学有广泛阅读各方面书籍的习惯。

由此看来,不管是家长还是同学本身都没有重视课外阅读的覆盖面,仅为单一目的,或凭个人所好进行课外阅读。然而要丰富学习生活,扩展知识面,务必加深课外阅读的广泛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各项科学的兴趣,做到全面发展。

应注重课外阅读的技巧与深度。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有80%之多的人只对社会流行的粗浅读物有兴趣,而对经典名著、内蕴深奥的哲学著作有所了解的同学不到20%。

这也暴露了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质量太低,深度不够。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读物质量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优劣无聊。这对中学生影响很大,作为教师,家长应指导学生多读一些质量上乘的经典著作,名篇名章。我们中学生也应分清良莠,把目光投向一些有资料、有好处的读物,重视阅读质量与深度。

在培养课外阅读分析潜力。调查数据还明显反映70%的同学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无选取、无目的,盲目随意,不进行重复阅读,看过之后没有收获。30%的同学经常进行有目的选取阅读,并加以分析,做到精、细、密,看后有效果、有收获。这说明我们充分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没有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手段。我们应当看到自己的阅读分析潜力是比较差的。只有在平时的阅读当中进行反复练习,培训这种潜力,我们才能把课外阅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到达课外阅读的真正目的。

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本 篇10

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学生们由于积累不足造成许多学习困难,比如说理解力差,对文章把握能力不足,缺乏阅读体验,难以在文章中找到共鸣。

其实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阅读中可以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体会没有亲身经历的感情充分的阅读经验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既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又能够给同学们语文学习带来较大的帮助。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我们对同学们的课外阅读情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的学生在课外读一些什么样的书,这些书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何作用。抱着以上这些目标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是针对初二年级进行的,随机挑选了初二年级的两个班级进行。两个班级总人数为75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35人。考虑到初二年级的同学们升学压力还不大,也已经比较适应初中生活,课余时间应该比较多,调查所得数据应该比较具有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同学们对于阅读还是有较高的热情和期待的,同时在课余时间里也有一定时间花在了阅读上,也能够利用现有的条件寻找一些读物来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在阅读过程中,同学们们也有了相应的情感体验,体会到了阅读带来的乐趣。

2、同学们的阅读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把阅读同课后的娱乐等同看待。在阅读对象的选择上也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同学们还基本处于有书就看,不感兴趣就扔的状态。老师,家长都为同学们的阅读提供了一定条件和便利,但是老师的引导和家长监管还没有落到实处,对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方向难以产生有效的影响。

3、同学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也缺少与人分享阅读体验的途径。这也是同学们的阅读热情不能长久持续的原因。这样的阅读状态导致同学们读书往往处于看过就忘,没有读后的反思,不能真正通过阅读而有所提高。

四、措施和建议:

1、从初一开始开设阅读课,以读书沙龙的形式推荐介绍自己所读的书,交流读书心得,展示读书笔记。用这样的形式来提供同学们阅读的平台,引导同学们读书的方向,并且能够让同学们在读书之后有所反思,并形成文字。

2、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要仅仅把眼光停留在语文书上,要利用课堂的时间向同学们反复推荐一些好书,学校的图书馆也可以相应购入一些老师推荐的图书,方便同学们借阅。

小学生课外活动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篇11

【摘 要】本文立足于教育强省中的强市——A市,对小学生课外活动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总体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同时也在课外活动内容、形式、目的、评价方面存在问题。因此,转变全民教育观念、加大课外活动专项经费投入、提升教师素质、健全课外活动评价机制实属当务之急。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活动 现状 问题 策略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选取A市的11所小学作为代表。之所以选择A市的这11所小学,是因为:首先,A是教育强省中的教育强市;其次,这11所小学包含了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这些类别。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由于没有现成的问卷可供使用,问卷是在查阅文献和导师的指导下编制而成,从而保证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卷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学生卷、教师卷、家长卷。其中,学生卷总共22题,全部都是封闭式的选择题。教师卷总共18题,其中,前面17道题是封闭式的选择题,最后1道是开放式的问答题。学生卷和教师卷主要是从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目的、制度、设施设备条件、师资水平、与学科学习的关系、评价主体、评价方式、满意度这10个维度来设计的。家长卷总共11题,包括10道封闭式的选择题和1道开放式的问答题。家长卷主要是从家庭文化环境、家庭经济环境、家长在学生课外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情况这4个维度来设计的。

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卷1800份,回收1280份,回收率77.19%,有效样本1175个,有效率91.79%;发放教师卷15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80%,有效样本110个,有效率91.66%;发放家长卷100份,回收94份,回收率94%,有效样本85个,有效率90.42%。本研究的数据是用SPSS19.0分析处理的。

二、小学生课外活动的现状

(一)课外活动得以普遍开展

调研数据显示,99.83%的学生表示,学校已经开展课外活动,只有0.17%的学生表示学校还没有开展课外活动。另外,在学校类型的独立样本T检验中,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课外活动的开展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二)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调研数据显示,小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在内容上两类或两类以上所占的比例为28.68%,小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在形式上两类或两类以上所占的比例为14.55%。另外,学生性别独立样本T检验中,学生在课外活动内容、形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教师中参加“文化类”课外活动的比例为29.1%,参加“艺体类”课外活动的比例为40.9%,参加“娱乐类”课外活动的比例为20.9%;参加两类或两类以上课外活动的比例为9.1%。另外,教师性别独立样本T检验中,教师在参加课外活动的内容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三)课外活动的趣味性突出

調研数据显示,小学生参与的课外活动的内容主要是文艺体育类,有49.4%的学生表示自己参与的课外活动是“文体类”的;小学生参与的课外活动的形式主要是兴趣小组活动,有47%的学生表示自己参与的课外活动是“兴趣小组活动”。

(四)不同年级学生对于自己每次所参加的课外活动目的明确

调研数据显示,对于课外活动目标的明确程度,有48.3%的学生回答“非常清楚”,有38.6%的学生回答“比较清楚”,只有2%的学生回答“完全不清楚”。另外,学生年级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在课外活动目的的明确程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教师性别独立样本T检验中,教师关于课外活动的目的的理解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教师所任教科目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教师关于课外活动的目的的理解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学生年级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在参加课外活动的动机上,不同年级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五)课外活动开展配套条件明显不足且存在城乡差异

配套条件主要是指开展课外活动的场地条件和设施设备条件。首先,课外活动开展配套条件明显不足。调研数据显示,当学生被问及课外活动是否总是在规定的课时安排下开展时,34.9%的学生回答“否”。再追问不能在规定课时安排内开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时,有37.5%的学生回答的是“天气不好”;45.6%的学生回答的是“缺乏必要的设备设施”。另外,教师被问及开展课外活动的场所有哪些时,一般回答是在“教室”或“操场”,但有16.1%的城市小学教师回答在“体育馆”,4.8%的城市小学教师回答在“图书馆”;但与此相对的农村小学教师却只有17.5%回答在“体育馆”,回答在“图书馆”的甚至为0。其次,教师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城乡差异明显。当问及学生教师参与课外活动的情况时,有36.3%的农村小学学生回答“总是”,而有52%的城市学生回答“总是”。最后,开展课外活动的专项经费支持薄弱且城乡差异明显。当教师被问及学校在课外活动上是否有专项经费投入时,有28.18%的教师回答“否”,还有45.45%的教师回答“不清楚”,只有26.36%的教师明确回答“是”。另外,城市小学有40.9%的教师回答“是”,而有32.5%的农村小学教师回答“否”。

(六)对课外活动的认同感普遍不高

首先,学校对于课外活动的开展并没有制度的规定,也没有固定的课时安排。比如,当学生被问及在自己的学校,课外活动是否总在规定的课时安排内开展,有34.9%的学生回答的是“否”。另外,在学生性别独立样本T检验中,不同性别的学生对课外活动的认同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次,家长对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不十分满意。比如,当家长被问及对孩子们参加课外活动后是否满意时(或是否有明显的效果时),只有10%的家长表示“非常满意”,36.5%的家长表示“一般”。而且,教师对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也不满意。比如,当教师被问及对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是否满意时,有49.6%的教师回答的是“否”。另外,在教师性别独立样本T检验中,不同性别的教师对课外活动的认同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教师所任教科目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中,不同科目教师对课外活动的认同感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七)家长对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视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当家长被问及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如何时,调研数据显示,只有7.1%的家长表示“每次”都参加,还有7.1%的家长表示“不参与”孩子的课外活动,高达54.1%的家长表示只是“偶尔”参与孩子的课外活动。另外,在家长文化程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中,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对孩子课外活动的参与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家庭孩子个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中,不同家庭的家长在孩子课外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三、小学生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课外活动娱乐化倾向明显

首先,小学生课外活动内容的设置上有明显的娱乐化倾向。比如,当学生被问及自己参加的课外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什么时,有49.4%的学生回答的是“文艺体育类”,有18.1%的学生回答的是“游戏娱乐类”。其次,小学生课外活动的形式也存在明显的娱乐化倾向。比如,当学生被问及自己参加的课外活动的最主要形式是什么时,有47%学生回答的是“兴趣小组活动”,有37.4%的学生回答的是“班团活动”。另外,在学生性别独立样本T检验中,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学生年级单因素方差分析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小学生课外活动之所以会向娱乐化的方向发展,首先,是因为开展课外活动的人自己对开展课外活动的目的不明确。其次,是因为教育实践者对于课外活动的开展都还只是处在探索阶段,并没有现成的方案可以模仿借鉴,于是,就都抱着试一试、玩一玩的态度对待课外活动。最后,还因为当时课外活动被提出来就是针对应试教育的,这就给人们造成一种误解,即认为课外活动的存在,必须是与应试教育截然不同的。于是,应试教育越是逼着孩子们去学习学科知识,课外活动就要朝着它的反面,即向着让孩子们拼命地放松、娱乐的极端方向发展。

(二)课外活动形式化倾向明显

课外活动原本是针对应试教育对学生“生吞活剥”式的强行灌输提出的,希望学生能通过课外活动,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虽然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形式还是很多样的,但是这种形式却并不能真正鼓励学生自己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如,在小学生参与的课外活动小组中,“科技创新类”只占3.7%,“社区活动”只占1%。之所以如此,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学生长期处在应试教育中“被”的环境下,陡然在课外活动中获得解放的时候,自主的能力还没有达到真正的自主探究水平,显得能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人均资源的不足,整个社会的生存竞争压力还是很大,人们把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当成评判其将来能否在社会竞争中获胜的重要筹码。因此,学校、教师、家长并不敢真正放开孩子,让他们自由地发展,当然,也就无法让学生获得真正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了。

(三)课外活动应试化倾向明显

课外活动应试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课外活动的内容设置上。比如,当学生被问及自己参加的课外活动的内容最主要的是什么时,4.9%的学生回答的是“学科类”。其次,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目的上。当学生被问及自己觉得为什么要开展课外活动时,23.5%学生的回答是“获得知识与技能”。又比如,当学生被问及认为参加课外活动对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有多大帮助时,有32.8%的回答是“非常有帮助”,有39%的学生回答“比较有帮助”;当教师被问及学生的课外活动与其学科学习的密切程度是怎样时,有37.7%的教师认为“非常密切”,有56.4%的教师认为“比较密切”。

课外活动呈现应试化倾向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考个好大学,自己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生存竞争压力大,更需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加自己的竞争筹码;对于学校来说,只有保证了学生的升学率,才能保障学校的持续发展;对于家长来说,只有通过逼孩子学好科目知识,考个好大学,家庭才有希望。

(四)课外活动评价机制不完善

其一,评价主体单一。比如,当学生被问及对于自己在课外活动中的表现,哪些人可以给予评价时,39.3%的学生回答的是“老师”,有23.4%的学生回答的是“学生”。其二,注重总结性评价,而相对忽视过程性评价。比如,当学生被问及课外活动后,老师与大家一起做总结的情况是怎样的,只有36.3%的学生回答的是“总是”,有29.3%的学生回答的是“经常”。但是,当学生被问及通常课外活动的成绩是否会显示在自己的期末成绩单上时,却有42%的学生回答“是”。课外活动的评价机制之所以不完善,首先,是由于它是一个新兴事物,我们都还没有足够的把握做好它,就更别说来评价好它了;其次,对课外活动的评价不同于对学科知识成绩的评价,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收获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内在的成长。所以,对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操作起来会更难一些。

四、提升小学生课外活动成效的策略

(一)转变全民教育观念

应试教育之所以还可以如此横行,而素质教育却步履蹒跚,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很多人的教育观念还没转变过来。所以,我们要想真正地提高课外活动的成效,就必须更新全民的教育理念。首先,我们要利用社会的网络、媒体制造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大家逐步形成对开展课外活动的认可。然后,我们还要组织相关社会培训机构对家长进行教育,用正确的教育观来影响家长,使家长更加支持孩子的课外活动。最后,我们要加强高校与小学教师的联系,使小学教师也多多受到启发,为孩子们课外活动的开展想更多的办法、做更多的努力。

(二)提升师资水平

教师作为教育的三大要素之一,其素质对于课外活动能否取得成效有重要影响。要提升师资的整体水平,首先,要完善并贯彻教师选拔制度。教师资格证原本是从事教师职业应该取得的最基本的资格证明,可是,很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不少在职教师甚至连教师资格证都还未取得就直接上岗。要整体提升教师素养,必须贯彻教师资格制度,对教师上岗资格进行严格审核。其次,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可以是有经验的教师对新手进行,也可以是有关课改政策推行的行政人员进行课改精神的宣讲的培训。只有当教师明白课外活动推行的重要作用时,教师才会真正从内心深处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才有可能真正提高课外活动成效。另外,要加强对教师在课外活动开展成效方面的考核。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对教师进行考核,做得好的,进行奖励,做得不好的,也算进绩效考核。如此,教师自然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想办法开展好学生的课外活动。最后,要提高小学教师的待遇水平。只有当教师在基本生活要求方面有了保障之后,才能真正一心一意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

(三)加大课外活动专项经费投入

课外活动开展困难重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基础设施设备不健全,而究其根源,还是由于教育专项经费在课外活动的投入上不足造成的。“又想马儿长得好,又想马儿不吃草”,这样的好事是不可能存在的,我们既然想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支持。而要完善课外活动的相关设施设备,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发动社会力量,加大在公共基础设施设备上的建设,使学生享受到课业学习之余的自觉参与的课外活动有机会实施;其次,每个学校应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应根据自己学校所开展的课外活动的特点,兴建或完善相关基础设施设备,给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提供支持。

(四)完善课外活动评价机制

首先,从学校这方面来看,要改变对学生课外活动评价的方式方法。其一,要扩充评价主体。學校要吸引家长、社区管理人员加入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之余,也让他们参与评价。其二,学校应该加大对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视程度。应该把学生课外活动的成绩反映在学生期末成绩单上,而且,还要贯彻落实课外活动开展的相关要求,加强对开展课外活动的教师和学生的考核,及时检查课外活动成效。另外,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建立一整套的奖励激励机制,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潜力,促使课外活动效益最大化;还要加强对学校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的考核,通过考核所施加的压力,促使学校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胡姗姗.G小学校内课外活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

[2]李新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外活动探微[D].苏州:苏州大学,2009.

[3]王栋.内蒙古农牧区寄宿制学校课外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乌兰察布市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0.

[4]颜静.城市小学生课外活动现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5]马淑华.小学课外活动的现状及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4(04):31.

[6]吴霓,程秀杰.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活动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梁山县韩岗镇为例[J].徐州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37(03):133-138.

[7]马红玉.小学教育中课外活动的特点及教育作用[J].新一代(理论版),2011(01):59.

[8]何世峡.小学课外活动的分类与指导[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1(08):72-74.

[9]曹彩丽.浅议小学课外活动[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01):40.

课外阅读现状家长问卷调查报告 篇12

关键词:文学经典,重读,建构主义

随着网络与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 文学经典已经开始被大学生们所淡化, 绝大多数学生阅读文学作品, 首选的并非经典作品, 除了少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选择文学经典外, 通俗作品中的武侠和言情小说最为普遍。为了提高大学生文学欣赏与感悟的能力, 我们组织了铜仁学院“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与感悟论文大赛”, 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同时, 关于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现状, 我们做了调查问卷:面对中文系、外语系等五个系部, 发放300份调查问卷, 收回295份有效调查问卷。针对文学经典, 以及当下大学生如何面对文学经典, 我们做了详细的统计, 并分析如今大学生淡化文学经典的原因, 由此寻找出能激励学生重读文学经典的办法。

一、调查问卷的回收及其数据分析

以铜仁学院大学生为例, 我们对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现状进行调查, 旨在摸清铜仁学院大学生对文学经典的阅读状况, 从而进一步探讨文学经典在现代社会的生存价值, 以及如何提高大学生人文精神素养提供参加。本次调查问卷内容共有20个问题:你认为文学经典有哪些特征、在你的阅读书目中文学经典所占比例、你是通过哪些方式接触到文学经典、你阅读文学经典的目的、你阅读文学经典的最初动力是什么、你阅读文学经典的深入程度、你阅读文学经典的时间比较集中在哪些时段、你阅读文学经典和所学专业的关系、你喜欢哪一类文学经典、你喜欢哪一种文学经典的主题、你认为目前大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状况如何、随着网络的普及, 大学生读文学经典越来越少, 原因何在、你喜欢哪类通俗文学、你喜欢哪类中国古典文学、对于四大名著你读过哪一本、对于外国文学经典, 你比较喜欢哪个时期的作家及作品、对于外国文学经典, 你喜欢哪个国家的文学、对于四类文学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你会优先选择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吗、你更喜欢男作家还是女作家等问题。从收回的295份调查问卷中, 都对每个问题进行了选择。其中对于文学经典阅读越来越少, 回答得最多的就因为“课业繁重, 没有时间读”;比起文学经典, 学生更喜欢阅读玄幻与奇幻、武侠与仙侠、都市与言情等通俗作品;对于文学形式, 选择小说的同学高达78%, 而散文其次, 诗歌和戏剧选择非常少。

二、大学生淡化文学经典的原因分析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如今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业余活动上与传统不一样。手机短信、网络聊天会占用学生大量的业余时间。在课堂上, 学生登陆手机聊天软件已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今的学生每天用于玩手机的时间至少在2个小时以上, 以及上网至少3小时以上。这对于要求学生去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 已经是一个很理想化的期待。此外, 大学生为了提高各种能力, 广泛参加大学生社团以及各种社交活动, 这在时间上对于阅读文学作品就不能保障了。这是如今信息化时代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从文学经典的内容上来说, 不少文学经典离当下学生关注的事情相距甚远, 因此在内容上无法吸引学生。由于网络的广泛使用, 传统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不少文学经典在网络上便可阅读, 但是由于电脑对人眼的刺激和影响, 学生很难在网络上静心阅读文学作品。在网络上的通俗作品更吸引了不少学生的眼球。

在本次调查问卷中, 其中一个问题:随着网络的普及, 大学生阅读文学经典越来越少, 你觉得有哪些原因 (可多选) :

从上面学生的选项来看, 学生课业繁重, 没有时间阅读成了主要的原因。如今学生忙于考各种资格证书, 在网络与信息时代占用他们大量时间外, 考试过级就成了他们主要用于学习的时间。另外我们的课程多也是部分学生没有时间阅读文学经典的原因之一。对于文学经典的语言晦涩所占比例也比较大。另外, 阅读文学经典对于考试没有帮助,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学生在社会的功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下, 从而淡化文学经典的阅读。

三、文学经典重读与人文精神的塑造

关于文学经典的概念, 已经取得了普遍的共识: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得住时间和读者考验的经典文学作品。文学经典的确立不是一天就形成的, 而是在时间的筛选中形成的。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确立、不断颠覆的过程。文学批评家、选家、文学教育课堂、民间流播等, 都是文学经典化的形式。但文学经典化最重要的是“历史化”, 时间是决定文学经典最后的尺度。 (孟繁华2009) 对于文学经典的类型及意义, 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文学经典的类型有三种:一是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作品, 二是当下最有影响的作品, 三是具有文学史的意义。其中文学经典中潜藏着的多种声音、文学经典的物质完成而意义是不断添加的、文学经典所折射出的那个时代的文学史意义作为我们明确经典意义的出发点。 (张荣翼2010)

文学经典的阅读对于大学生精神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阅读文学经典能让我们学会更多著名作家的思想和人物形象的精神。读一部经典小说, 就是经历一场精彩的人生。比如我们读《浮士德》, 就能让我们有更强大的精神。百战不殆, 自强不息就是浮士德的精神核心。如果我们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就算我们的基础再差, 我们的能力有多方面需要提高, 最后我们也能在这种精神的鞭策下, 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再比如, 我们阅读华兹华斯的诗歌, 就能从他的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热爱, 和自然的赞美, 以及对于生命的崇敬。阅读华兹华斯的诗歌, 能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变得更加淡定, 更加明智, 在纷繁杂乱的物质世界里, 偶尔读一读华兹华斯的诗歌, 能剔除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和浮躁。

换句话说, 文学经典为我们提供一个广阔的精神家园,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给我们以安慰, 给我们心灵世界提供一个淡定的平台, 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满诗性和阳光。在我们阅读文学经典的过程中, 我们在和作家对话, 通过作品, 我们和作家的思想形成交流。作家告诉我们, 他所在时代人们的精神家园是什么样的, 作家对于这个世界的体会与感悟是什么的。比如华兹华斯的《水仙花》, 我们读后感受到了诗人对于世界的爱, 对于浮躁的生活背后需要更多的审美情趣。

对于大学生来说, 通过阅读文学经典, 从而丰富我们的人文学科知识, 尤其是理工科学生, 有着广泛的人文学科知识, 其走上工作岗位之后, 会更加具有人文关怀和人文气质。通过阅读文学经典, 大学生学会关爱生命, 尊重生命, 对人类、对民族命运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同时, 通过阅读文学经典, 能培养大学生更加优良的意志品质、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人格。此外, 阅读文学经典, 能从经典作家及其作品里感受到伟大作家的人格魅力, 和作家强大的思维方式。我们阅读海明威的作品, 就能感受到海明威个人的人格气质, 以及作品中透露出的硬汉子精神。当我们面对着种种的人生困惑的时候, 想到这些伟大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主人公的精神气质, 我们就有了更多的勇气和方法去面对生活的考验。总之, 大学生阅读文学经典, 能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和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建构主义在文学经典重读中的应用

对于文学经典重读, 不少学者提出了很多见解。根据前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及其指导思想, 对于我们刚走上高校讲台的年轻教师来说, 不仅要深入学习前辈学者们的教学经验, 也要深入学习文学课程的学科体系, 在准确把握概念的基础上, 寻求一种更加有效、更加受学生欢迎的表达方式。因此,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文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以及指导学生多阅读文学作品, 阅读文学经典,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我们在文学课程中进行尝试: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原本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主体参与, 更加关注学习者根据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体系, 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等。建构主义理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进行主动接受信息并加工处理之后建构新的信息;二是根据各种信息的接受之后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与重构, 这样, 学习者达到了双重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产生的基础来自于维科的“新科学”、康德的“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等;皮亚杰的结构观和建构观、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布鲁纳的认知革命理论等心理学家推动建构主义走向成熟。

对于从事中国文学或者外国文学的教师而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样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建构学习, 达到对于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建构。首先是对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建构。教学是一个有着沟通和对话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产出新的信息的流动的过程, 因此, 我们可以不按书本上说的来生搬硬套。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 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体系, 从而对于外国文学进行理解重构。同时面对着教材, 我们也可以根据教材编写者提供的知识体系进行结构重组, 结合实际教学情景, 对文学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重组, 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如前文所列举的学者们的研究的教学方法那样。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学生对信息的接受从被动转变为主动。阅读文学经典, 也是如此。学习是由学生的好奇心、进步的需求、自居作用以及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所驱动的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中外文学课程教学的本质不是知识的传授, 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家 (作品)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从而共同建构、发展的一个互动的过程。学习中外文学课程, 重要的不是教材上对于作家作品的概要性介绍, 而是根据教材所综述的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对文学史由一个综合的了解与掌握。要真正获取文学的审美享受和意义重构, 只有进入文本进行自己的阅读和理解, 尤其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经典文学作品, 只有进入文本才能获取更多的意义, 以及对意义进行重组与加工, 获取更多的理解重构。

参考文献

[1]孟繁华、张学东:重读经典与重返传统的意义——与孟繁华先生对谈[J], 朔方, 2009, (11)

[2]张荣翼:文学经典的类型及其意义[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0, (1)

[3]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年

[4]程锡麟、秦苏珏:美国文学经典的修正与重读问题[J], 当代外国文学, 2008, (4)

[5]秦弓:略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重读[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4, (3)

[3]闫霞:“经典”、“文学经典”及“文学经典意识”三概念之考论[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3)

[4]王虎:当代文学的经典化问题[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4)

[5]彭书雄:文学经典问题研究在中国[J], 中州学刊, 2010, (3)

上一篇: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质量制孔工艺下一篇:结构工程师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