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为魂

2024-10-27

大爱为魂(精选3篇)

大爱为魂 篇1

大爱为魂,情洒人间,优秀共产党员金时荣爷爷的先进事迹经各级媒体报道后,在我市的学校及广大教师队伍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让我们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也让相信我们每一个认识金时荣爷爷的人,都会把心目中的那一票投给他。

今天金爷爷虽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永远会传承下去,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现在就让我为大家谈谈我心目中的金爷爷吧。

金爷爷名叫金时荣,1933年8月8日出生于镇海庄市,是世界船王包玉刚的校友,都曾在叶氏中兴学校读过书在中兴接受了6年启蒙教育的金爷爷,后来虽然没有像他的学长们那样成为巨商名家,但他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用博大的爱同样书写了闪光的人生。金爷爷在职时潜心学习,默默奉献,以他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离开教育岗位后,他退休不退《我心目中的金时荣爷爷》

岗,抱着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宁波帮”精神的传承、“中兴校友会”建设等工作上。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作为“江南第一学堂”商帮文化旅游开发工程特聘的顾问组组长,为自己母校叶氏义庄的顺利布展开游,他精心策划,呕心沥血,亲力亲为,殚精竭虑。几个月来,特别在最后紧张的布展阶段,他常常夜以继日地奔波操劳着。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打出的最后一个电话,也是为了处理“江南第一学堂”的工作。

他退而不休,余热生辉,燃烧自己,光照社会。他一生生活节俭,甚至不曾为自己买过一件高档的衣服,而对需要帮助的人却常常慷慨解囊,他几十年如一日,把慈爱之心献给社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接触过金时荣同志的,没有一个人不念叨他的好,没有一个不说他是个大爱之人。他一生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了一个共产党员崇高而又光辉的形象。

金爷爷他生动地书写了一名老教师的感人事迹,“桃李天下,育人一生,功德圆满”学生们这样评价他们的金老师。

大爱为魂 篇2

对比国际一流私立大学, 中国的民办高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也意味着它们在未来大有可为。而一大批有志于改变中国教育的工作者, 正积极推动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院长张宏德, 就是这样一位推动中国民办教育向前发展的教育家。

经历风雨献身教育

张宏德, 1967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 之后被分配到山西省河曲县城关医院工作。当时的河曲县是一个贫穷的地方, 那里流传着“男人走西口, 女人挖野菜”的民谣, 是当地人真实的生活写照。然而张宏德没有为此感到失落, 因为她自幼心怀当医生的梦想, 如今如愿以偿, 其他的都成了其次。在此期间, 张宏德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知识, 她也渐渐成长。

1988年, 张宏德迎来了生命中的另一个转折。她由省教委派遣赴日本留学。在日本岩手医科大学内科研修以肝病, 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为主, 并进行实验室研究工作。留学四年间, 张宏德在医学科研领域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她发表论文30余篇, 多次参加日本医学学会, 曾受到世界宗教者和平委员会日本大和山理事长田泽康三郎先生的接见和捐助。1992年, 张宏德本可以留在日本, 然而心怀祖国的她放弃了在日本的优厚待遇, 毅然回国投身发展中国的医学教育。

回国后, 张宏德被委以重任。1993年, 她负责筹建中日友好康复医学中心。她全身心的投入这项工作当中, 四处奔劳, 几乎废寝忘食。因为她的努力, 加上她留学日本的经历和丰富的资源, 才推动着这项工作持续发展。中日文化渊源深厚, 医学上日本更是和中医一脉相承, 并在日本本土得到长足发展。只是因为近代历史诸多因素, 医学学术交流停滞不前。张宏德的这番工作, 摒弃偏见, 打破隔阂, 对促进中日医学交流, 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

此外, 因为中国当时医疗发展资金不足, 1995年她又东渡日本, 为首都北京引资4000万日元, 兴建京城名医馆。

1996年, 张宏德创办山西中日友好学院, 并亲自担任学院院长。山西中日友好学院是经省教育厅批准的以医学为主的综合性高等院校。

2002年, 山西中日友好学院与山西医科大学强强联手, 优势互补, 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 作为山西医科大学二级学院, 纳入国家统招计划。2004年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被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张宏德以校为家, 十年磨一剑, 如今学校本着“立足山西, 面向全国, 走向世界”的思路, 得到了长足发展。学院设医学系、护理系、社会学系三个系, 开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医药方向) 、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方向) 6个专业。学院共有工作人员397人, 其中专任教师312人, 教授占到40%以上, 具有硕士学位者171人, 以各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教授牵头的雄厚的师资为学生的专心求知奠定了良好基础。

爱在家庭收获幸福

作为学校的院长和家庭的女主人, 张宏德除了管理学校, 还要顾及家庭;作为一名老师和两个孩子的母亲, 张宏德除了教育学生还要养育子女。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平衡对像张宏德一样的成功人士来说是重要的功课。我们看到, 很多人因为事业而不顾家庭, 最终未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因而人生充满遗憾。然而, 张宏德不一样, 她认为事业对她固然重要, 家庭同样是她温暖的港湾, 是那个可以永远让她回去, 享受天伦之乐的地方。为此, 她找到了事业和家庭的平衡点, 让二者齐头并进, 最终赢得双丰收。

原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 (中) 与张宏德夫妇合影留念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需要一个女人帮助, 而一个成功的女人则更需要来自男人的理解和支持。张宏德的丈夫段志刚, 就是一个背后默默的支持者。

张宏德和丈夫段志刚的爱情, 有着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样浪漫的开始。他们是大学同学, 两个人在最美好的岁月里, 在繁花似锦的校园相遇、相知、相爱。而不同于“梁祝”的结局, 他们在大学毕业后, 喜结连理, 步入婚姻家庭。之后, 两个人在心灵和事业上相互扶持, 相濡以沫。

1970年和1971年, 张宏德和段志刚的爱情开花结果, 他们有了可爱的儿子和女儿。有了儿女之后, 张宏德的责任更多了, 她将更多的爱倾注在儿女身上。悉心养育儿女, 虽然带给了张宏德更多的劳累, 但是她总能在付出的爱中得到幸福。如此一来, 再苦再累, 她都认为是值得的。

1980年, 张宏德有了去大连学习深造的机会。这让张宏德颇难选择, 两个孩子才不到十岁, 没有妈妈在身边, 丈夫段志刚恐怕照顾不过来;另一方面, 张宏德深知, 她的事业上要到达一个更高的台阶, 就需要通过学习深造来提升。两难之间, 她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没有想到的是, 丈夫坚决地支持她去学习, 并表决心说自己一定能照顾好孩子。张宏德为丈夫的这份支持而深深感动, 她带着丈夫的爱去大连深造一年。

爱心捐款

1988年, 张宏德去日本学习, 一去就是四年。孩子虽然已经十多岁, 有了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 对于段志刚来说, 他身为一名外科主任医师, 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 既当爸爸又当妈妈, 还是吃不消。然而段志刚并没有怨言, 为了让张宏德安心在日本学习, 最终一切都承担和坚持了下来。

张宏德创办民营教育事业后, 段志刚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和支持。刚开始办学时, 资金紧张, 他们拿出全部积蓄用于办学。家里的摄像机、录音机、洗衣机等贵重物品都搬到了学校。两人吃、住在学校, 以校为家。

张宏德的付出最终没有白费,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 学校渐渐发展壮大。段志刚也担任了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副院长, 分担张宏德在学院管理方面的职能。如此一来他们更加夫妻同心, 全心全力为教育事业共同奋斗。当然, 接下来的日子, 段志刚更忙了。他一方面学习国家的教育的政策、规定, 把握好办学的方向;另一方面,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对于思想教育, 段志刚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 他不是停留在言语上的口头教育, 而是爱的教育, 知道学生内心的需求, 然后去找他们谈心, 解开他们的心结和愁闷。有的学生病了, 段志刚了解后会给他们打电话、发短信, 甚至去看望。如此一来, 带给学生的不是那种空谈家的形象, 而是他们眼中的知心大叔。

同时, 张宏德的家庭教育和她的学校教育一样成功, 她的一对儿女都长大成才。如今, 儿子在日本, 女儿奔波在北京与加拿大之间, 有着他们各自幸福的家庭。他们也十分关心学校的发展状况, 通过自己了解的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热心公益传递爱心

张宏德热心公益事业是出了名的。一方面, 张宏德认为,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 不仅仅是一个个体, 而是和千千万万人相互联系, 形成了这个复杂的社会。我们在这个社会中出生、长大受到无数的恩惠, 也意味着对社会的责任。正是这种社会责任感, 让张宏德有一颗更大的爱心, 将温暖送到需要的人群;另一方面, 张宏德也深受家庭的影响。她的父母虽然都是普通工人, 虽然没有太多文化, 但为人实在, 常常教育她多做善事, 这些教导对正在成长中的她来说有很大作用, 像一颗种子在她心中发芽长大, 等到她能力所及的时候, 就结出果实来。

1994年以来, 张院长多次带医疗队到贫困山区送医送药, 为环卫工人义诊, 捐款救助失学儿童, 并为贫困学生、残疾学生减免学费。几年来共为800余名学生减免学费近30余万元。1998年, 长江、松花江流域发生千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 张宏德院长捐助18万日元帮助灾区重建家园。

每年暑假期间, 学院都要组织学生“三下乡”活动, 组织志愿者小分队到社区、到乡镇, 为民众办实事、办好事, 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和称赞。2010年“三下乡”活动结束后, 学生们写出了2000多分调查报告;2011年3月, 为了帮助学校一位患重病的学生筹集治疗款, 张院长还和学生们一起举办了“冬日里的温暖”主题班会, 为其捐款献爱心;2012年3月, 学院组织了为甘肃贫困学生捐衣物献爱心活动。这次活动不仅是响应党中央“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号召”, 而且弘扬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 给校园营造了爱的氛围;此外, 学院还举办了“爱心慈善拍卖活动”, 拍卖会上, 同学们为学友以拍卖的方式积极筹款,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并将善款交与区慈善会, 救助困难群体。

学院目前有20多名残疾学生, 张院长在生活和起居上都给予了最大关照, 每年的“助残日”学院领导都给他们送温暖。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也组织了“残疾学生队伍”, 目的在于鼓励他们通过参与运动会锻炼自我。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亲切接见张宏德院长

张宏德深信爱心是教育中最重要的正能量。她将爱心传递给学生, 学生会带着这种正能量进入社会, 深入各个岗位, 给周围各个层面的人群带来影响。百年树人, 虽然这种改变不一定有我们想的那么快, 但是心灵教育对人性和社会改变是长远的, 因此也是学校必须重视的。

成就等身任重道远

“十年辛苦不寻常, 夏刻三伏冬忍霜。云淡月华霜天曙, 风暖日升鸟华装。我自横笔向天笑, 去留肝胆照激昂。孰能琼芳潋滟尽, 喜获春光无限芳?”张宏德的这首诗, 写出了她十年磨一剑的辛苦, 写出了她不向困难屈服的豪情, 而最终她如花绽放, 香气远扬, 闻者陶醉。

为教育事业, 她辛勤耕耘, 为家乡乃至全国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她把实施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中, 对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积极探索, 忠诚于祖国的教育事业, 探索出教书育人的新经验、新方法。作为老师, 她勇于实践, 大胆创新, 奉献爱心, 其具备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素质,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善于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用崇高的责任感、坚强的毅力和博大的爱心支援中国基础教育。在崇高而又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令人敬仰的不平凡的贡献, 赢得了学生的爱戴, 社会的赞誉, 为振兴祖国教育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参加国际护士节“授帽”仪式

张宏德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锲而不舍的精神, 受到了人们的敬佩, 也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褒奖。2002年12月她被授予“新世纪中国改革百名优秀人物奖”;2003年9月中国爱国工程联合会授予她“公益之星”荣誉称号;2004年10月被授予“中国百名行业创新杰出人物”;2004年12月中国教育联合会授予她“中国高等教育突出贡献奖”;2005年6月被授予“国际公认的十佳民办教育家”;2006年4月被授予“全国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提名奖”;2006年12月被中国经济发展促进协会授予“十大创业模范”;2007年1月被评为“和谐中国2006年度十大创新人物”;2007年1月被评为“山西省首届十大女性创业人物”;2007年3月被评为“三八红旗手”;2007年11月荣获“2007中国教育管理十大杰出人物”称号。

此外, 因为她的突出成就和影响力, 张宏德先后受到国家政协主席贾庆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王元义、卫生部长陈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及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等领导的接见。与此同时, 她的学院先后荣获“中国一流独立学院”、“社会满意学校”等称号。

以爱为魂 以苦为路 篇3

1

回顾20余年的教书历程,我做过难以计数的家访工作。最难忘的是那次对已故学生李玉芬(化名)的家访。

那是1998年8月29日上午,我们一行3人到了下海子村李宝贵(化名)家。进了门,我们在3个石头凑成的灶前坐下。李宝贵刚说完“我家小娃死了”, 他媳妇就揉着红肿的眼睛说:“我正想找找你们,请你们向上级反映一下我家的事情,看能不能让我家再生一胎。”我被她想生孩子的意识震惊了——我们在办事处已了解到死者李玉芬还有一个弟弟,由于交不上学费被迫辍学了。

李宝贵告诉我们,他一心想供儿女上学,可是家里没有钱。开学前,李玉芬一个人走亲串戚去借钱。死的那天早上,她空着两只手回来。李宝贵觉得李玉芬丢人,就打了她。下午,夫妻俩掼完谷子回来时,只见李玉芬头歪靠着桌子,一只手攥着初中录取通知书,甲胺宁瓶子滚在一边……她在录取通知书上,写了几个大大的字:“我要读书,很难很难!”李玉芬的弟弟伤心地说:“我姐姐读六年级的时候就说过,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初中都不能读还不如去死。”我们的泪水在眼里打转,还有谁为了读书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呢?

我们离开李宝贵家时,孩子的母亲放声地哭。我不知道她是为女儿哭泣,还是为自己能不能再生一胎哭泣。这个可怜的女人,不懂得把孩子生到这个世界来,自己应该尽些什么责任。我一下就顿悟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意义:提高人民的素质,减少愚昧酿成的悲剧。老师是卑微的,却肩承着民族的希望。

2

当老师不容易,特别是受委屈的时候。

2004年9月8日,我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在我贴在教室的文章上,写了两个略带污蔑的字。早自习时,我窝了一肚子火。上午第一节课正好是我的。学生起立后,我说写字的同学站着,其他坐下。所有学生齐刷刷地坐下。我禁不住说:“教师节真好,老师站着收礼,学生只好坐下。”学生们笑了起来,教室的紧张气氛一下散开,我的心也静了下来。我说:“我写的散文尽管都已发表,但不能说就一定好。同学们愿意评论一番实在是好事。一个人的写作没人评,怎么能有进步呢?不过,评论要讲点方式,直接把自己的意见题在人家文章上,是不够尊重的。”我围绕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与学生坦诚交流,最后希望写字的学生悄悄地把字擦掉。教师节过后,我发现那两个字已经被擦得不见痕迹。我的心情是多么舒畅啊!

真不敢想象如果采取武断的、粗暴的方式,结果会是什么。记得实习的时候,指导教师说过:“男孩子从没打过架,就成不了男子汉;女孩子不会撒娇,就永远长不大。”这句话一直提醒我:学生年幼无知,做错事是难免的。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应该从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去分析,多想想如何解决,既不伤害他(她),又让他(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至今,我不知道那个学生是谁,但我敢肯定他懂得了尊重。我宽容的处理方式不仅让学生受益,也让我受益。宽容是一种善良。我们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用理智去驾驭情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用情感去感化学生。

3

去年教师节,我收到的第一份祝福来自于一个叫杨丽华的学生。她现在在昆明工作。

曾经因为父母离婚,她丧失了读书的信心,经常一个人偷偷哭泣,总是不能按时交作业。我给她做了好多次思想工作,都无济于事。一天,她写了一首诗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很真情。我帮她做了精心的修改,让她在班上朗诵,并宣布这首诗可以在校刊上发表。她倍受鼓舞,重新振作起来。从此,她按时交作业,各科成绩不断提高;处理生活中的事,也有了信心。

这事让我体会到:要帮学生摆脱心理上的困境,首先要从树立信心开始。因为一个人丧失了信心就丧失了一切。当然,树立信心是不容易的。我们做的时候,必须找到一个有效的突破口,让学生接纳你,愿意成为你的朋友。因此,老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耐心细致地观察学生,适时地给予学生关爱和帮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树立学生信心的切入点。

上一篇:捐资助学活动报道下一篇:大暑快乐的祝福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