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建筑设计就业前景(共11篇)
景观建筑设计就业前景 篇1
什么是概念设计和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指一种新的建筑物设计方法,这种方法在设计建筑物时,首先预测和评估建筑物对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努力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之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能与社会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并在尊重当地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考虑建筑物的布置、外形和色彩等。而概念设计就是把实用性以及和周围环境的和谐度那些束缚摆于次要的位置,突出设计的理念和美感。
由于科技的发展水平和设计理念的先进,国外园林行业的发展也表现出优于国内的方面,因此这方面的人才也在不断地需求,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政府需要提高生活环境和城市形象来满足人们的日益需求,老百姓买房时关心的不仅仅是房子的质量、()价格,更多的是小区的整体风格如何,绿地面积多大,甚至种植的树木等相关问题。这些就要求一大批专业的景观设计师为此而工作。随着房地产、路桥工程等工程开发产业竟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室内格局的设计和施工,更多的是以人为本的大环境设计。这些都必须有一批设计、策划人才即园林“景观设计师”作为竞争力提升的基础,同时也是建筑、园林企业资质升级的标志和必备条件之一。
规划设计为职业的专业人员,他的终身目标是将建筑、城市和人的一切活动与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
改革开放来,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景观设计的热潮,景观建设已经成为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景观设计师的需求日益增多。目前已有上万计的设计人员从事景观设计工作。但是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在人居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景观设计专业人才依然奇缺。由于景观设计专业长期包含在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及园林设计等诸专业设计之中,从事景观设计专业的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景观建设的质量提升。
近年来,房地产的火爆带动了相关的职业,景观设计师尤为突出,高级景观设计师的年薪可达到20万―40万左右。
然而,现在找一名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师”却非常之难!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国从事该职业的仅仅只有几万人,成都、重庆市仅有3000多人从事该职业(年薪近10万元左右)!北京、上海等地景观设计师年薪可达到二三十万元人民币。所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景观设计师这个黄金职业将越发可炙!更是大中专生择业、就业和今后职业规划的首选黄金职业之一。
主要从事什么?
主要从事:大的方面,像我们系在搞的60万平方米天山生态恢复之类的。小了说一个小公园,私人庭院都可以做。
景观建筑设计就业前景 篇2
1 设计要讲究布局和谐, 突出个性特点
设计人造景观建筑, 很重要的一条, 就是要突出个性, 体现特色, 合理布局, 以迥然不同的风格, 做到文化高品位、工艺高质量。严格来讲, 布局和谐与突出个性是相辅相成的。布局和谐, 就是要在旅游景观增大容量上, 讲求建筑的整体突出个性, 作为一个相对概念, 既要展现自身特色, 又要因借衬托, 且衬托愈强烈, 特色便愈浓郁, 时代气息和艺术结合运用得体, 可使景观增辉, 给人留下回味无穷的印象, 在这方面, 我国一些著名风景区不乏成熟的经验, 如苏州网师园是一座明代古园, 园内布局以水池为中心, 水池四方建有四处景物, 人称春夏秋冬四景, 池西的月到风来亭, 中悬挂一镜, 每当明月初上, 据亭细赏, 可见水中、镜里、天上三个圆月。古代造园艺术家巧妙地将水中倒影、镜中虚像、空中真月融为一景, 虚实相生, 成为网师园中的点睛之笔, 使观赏者引发无限的情思, 可谓良辰、美景、赏心、悦目俱全, 达到令人叫绝的艺术境地。景观建筑的设计要突出个性, 体现地方特色, 把城市的人文历史及现实特点与风景区景观巧妙地有机溶合, 以简洁的自然手法, 创造出环境优雅、景观丰富而又适宜持续发展的风景环境, 满足生活阅历、文化素质等不同对象的精神需求, 创造极具个性的景观环境, 并以此展示其丰富悠久的文化内涵, 使积累了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富有文化韵味的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 追求自然, 讲究科学和艺术布局, 注入文化, 突出个性, 体现特色, 创造一种“虽由人作, 宛若天成”的绿地景观环境, 注重服务社会性, 提高欣赏艺术性, 使现代旅游风景区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这样景观建筑的设计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突出人造景观的个性特色, 还需把握一条重要原则, 即不搞移花接木的再建, 尽量减少仿冒, 如深圳的“锦绣中华”游乐园, 集全国名胜景观为一园, 成为了解中国古文化建筑艺术的浓缩景观, 但若其他省市也效仿兴建, 势必彼此雷同。因此, 兴建人工景园, 必须坚持“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的原则, 以创新创意为主, 切忌不论时代特征, 一律搞描红绘绿的倾向, 更不可照抄照搬, 搞拿来主义, 景观建筑的设计突出个性是形式和内容多样化的体现, 是再现旅游风景区自然景观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表达方式。有个性, 有特色, 才会有魅力, 景观建筑与观赏花木、小溪瀑布等共同营造极富个性和特色的景观, 使彼此都富有鲜明的个性, 表现出与众不同, 减少千篇一律、程式化的布局形式, 使游人每到一处都有一种新奇的感觉, 给人留下回味无穷、难以忘怀的印象。
2 坚持独立民族风格与融合西方文化并存的原则
梁思成说:“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 在建筑上, 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 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文化衰落, 至于消灭的现象, 从某种意义上讲, 人工景观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文化上的重要标志。目前, 世界各国的人造景观和游艺园尽管式样万千, 但最引人注目的仍为具有民族风格的款样。例如, 泰国的“佛塔式”旅馆是游客优先选择下榻的地方;西班牙的中世纪古堡式饭店和田园草舍式别墅, 亦是游人最爱光顾之处, 其原因是这些建筑体现了民族风格, 给人以一种异国情趣的享受。我国的园林建筑艺术, 被称为世界造园三大流派之一, 具有和西方迥异的特征:西方是以写实为主, 我国则以写意为主, 其独特风格是国外建筑不可比拟的。因此, 在设计人造景观时, 应扬之所长, 刻意体现民族的特点, 而不应追求西方的建筑风貌。当然, 强调民族的特色, 并不等于就是要守旧和排外, 尤其是在设施和装饰上, 不能孤立地停留在千百年的古拙简陋上, 而应借鉴和吸收国外的新技术、新经验, 注重必要的设施及装饰, 力求创造返璞归真、贴近自然的旅游景点。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 很多地区都把旅游摆到了第三产业的主角地位, 其中, 投巨资去兴建人造景观建筑, 更是开发旅游景点的重头戏。通过旅游, 人们总希望从景观中获得更多的野趣和知识, 深圳的“世界之窗、锦绣中华”中华民俗文化村, 是较早出现的人造旅游景区, 它们汇聚了国内外几千年人类建筑的精粹, 用不同比例仿建, 生动逼真, 天下名胜尽收园中。景区还配有各种服务和大型歌舞表演, 成为颇具特色的人造景点。然而, 近年来各地一哄而起, 遍地开花, 兴起了仿造古文化景观的热潮, 如“西游记宫、水浒城”。其中许多问题和弊病, 很值得反思。
3 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注重生态景观、绿色建筑及可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建筑的第一层面的意义在于宏观战略上的思考, 它必须着眼于未来, 着眼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全局, 在持续发展的大前提下, 未来一切不利于持续发展的产业或产业关系, 都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其中当然包括建筑产业。为了使建筑产业逐步摆脱对非再生能源和资源的过分依赖, 形成合理、高效利用能源和资源的良性局面, 唯一途径就是要建立建筑与社会、经济以及其他产业之间的新型、多方位的关联, 只有将建筑的物态构成加入到社会、经济的多产业的物质大循环中, 使建筑业与其他方面相互融合、渗透, 并最终构成类似生态食物链的联结, 才有可能为将来的建筑发展寻求到新的能源、材料途径, 并为超过使用寿命期的建材提供物尽其用的降解渠道。生态学思想的引入, 使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 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景观的形象, 景观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 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 对场地生态发展过程的尊重、对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对场地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处理技术的倡导, 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 绿色建筑是人与自然、人工建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基础上的建筑, 它象征着人类生态文明与生态智慧。有人说, 21世纪是生态的世纪, 也是绿色消费的世纪, 在我看来, 21世纪的建筑是生态建筑的时代, 绿色建筑不是消费绿色, 而是保护绿色, 发展绿色, 顺应自然规律, 保护生态环境, 倡导绿色建筑, 不仅顺应了世界建筑的发展趋势, 而且继承了我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小结: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但面对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日渐枯竭,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筑, 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 在世界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也日益显示出勃勃生机, 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 提倡与自然共生的绿色建筑将是21世纪建筑的主题。总之, 随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趋势, 人们在旅游建筑设计创作中, 要狠狠杜绝与摒弃盲目花费巨资、大占国土、重复建设, 而应把设计的重点移向文明高雅、贴近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旅游景观上来。
参考文献
[1]齐康.风景环境与建筑[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
[2]钱建, 宋雷.建筑外环境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1.
[3]刘先觉.论当代世界文化的共生与交融[J].世界建筑, 1999.
[4]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景观建筑设计就业前景 篇3
关键词:城市景观;理论;发展前景;美学
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景观设计作为城市建设的有机补充,已经成为城市文明变迁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美学和城市理论等学科的交叉点正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对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从而阐述景观美学的原则和对城市景观未来前景的展望,有助于我们创造出人工与自然有机融合、适宜人居的城市环境。
一 城市景观设计的现实状况
城市是一个复合型系统,是人类进行各种生产、生活活动的物质空间。在这个大空间里,凝聚着人类的聪明才智、情感和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的设计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一个浩瀚无垠的空间中,两者之间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人的主观意识始终引领城市景观的形成,并且对于已变化着的城市景观施加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城市景观则昭示着五花八门的信息,支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活动,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内容。城市的形成固然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城市景观的持续变迁和发展都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与限制,人们总能依据现有的需求和状况创造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景观;与此同时,每一个正要建造的城市景观又不能忽略掉时间的意义。城市景观美学的实质就是人们用客观世界表明自己的思想和灵感,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每一个时期的价值观念和价值选择。城市归属于自然,这同时是一个城市走向现代化的关键内容。城市虽然是人工修建的,但人类始终无法彻底改变城市周围的自然环境,天然的环境可以构成景观,以此作为城市文明的一大补充。作为城市自然载体的景观往往排斥外来的自然因素,在工程技术和园林艺术的支配下,借助于相当有限的空间场地、种类繁多的植物构建起实现多种功能的广场、道路、公园或住宅小区等人工景观,已经逐步成为体现城市景观美学的工程。
二 城市景观的美学原则
城市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重要成果,是人类社会的核心。从美学的视角上看,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景观美学在城市建设中的内涵标志,怎样更好地处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已成为景观美学的理论研究核心。在当前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势下,国家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城市建设、发展中,要走人与自然协调、和谐发展的新道路,两者绝非对立的关系。针对目前国内景观美学的发展态势,我国城市建设需要人们齐心协力打造适合人居的绿色家园。毋庸置疑,自然环境是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人类活动影响最深刻的城市也是以原始的地质地貌、山川河流和树木植被为基础开发而来的。现阶段,城市人口大爆炸,人们更加注重“返璞归真”,回归原有的自然景观,而不是单纯地改造自然印痕,这也是尊重自然景观的生动写照。也就是说,城市景观需要不断注入自然元素,促进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处,尊重并加强城市的自然景观色彩,力争尽可能多的增添自然景观要素,以便于美化城市,适量淡化城市的人工影响效应。
城市景观是一个城市各种因素的联系纽带,它不能依据城市地壳的地质、地貌的特征与城市之外的天然因素取得联系,结果出现一些与当地文化景观不相切合的景观,针对一个环境而言,假若没有做到自然生态学的原则是毫无用处的。事实上,人们为了有效地营造某一个城市特色景观,引入了为数不少的外来植物,这不仅仅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侵占当地原有生态动植物的生存繁衍的土地和环境,还会产生巨额的管理费用,增加城市管理的成本。此外,城市景观的美学原则一直就要求不能只为了满足一时的效益而损害打破整个生物多样性的平衡状态,显然,目前的城市景观美学设计需时刻坚持与社会需求和环境紧密结合。
三 城市景观美学的发展前景
人类社会进入18世纪以来,随着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所创造的大量财富,原有的村落或者较为肥沃的耕地逐渐形成了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构造的新景观,这是世界在迈向新产业文明的一个标志,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然而,原有的草木丰盛的大自然变成了城市,没有秋天的落叶飘落,在车水马龙下,只有人们繁忙的脚步进进出出功能各异的大厦,也失去了夏天繁星闪烁的那一片天空,一年四季景观基本上并无显著改变。甚至在城市的闹市区,一年中很少见到蔚蓝色的天空,却总伴有云雾缭绕的空气。城市空间也变得非常异常狭窄、拥挤,几乎很少听到鸟语、闻到花香,山林和乡村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也“不翼而飞”了,自然环境的优美景观正在渐行渐远。展望城市景观的未来发展前景,首先就是使自然回归城市,让城市中多一些自然元素,在这方面,我国国内的大城市做的比较好。比如上海在新市区——浦东新区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商务大厦旁边设置了中心绿地,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也减缓城市的热岛效应,成为城市文明中一道独特的、靓丽的风景线。从城市景观美学的立场上看,喧嚣的城市需要有自然的衬托,若没有大自然花草树木的点缀,城市即使建设得再繁华也只是“徒有虚表”、缺乏绿色的生机活力。为此,景观美学认为,城市化绝不是单纯的摩天大楼,而是在建造高层建筑的同时,也要同时将保留自然和生态两项内容考虑在内。城市景观不只是意味着外观形式,还需结合当地的地域风格,灵活地改造自然,兼顾生态的多样性,唯有如此,才最符合城市景观的美学观点。
四 结语
城市景观美学能够在世界城市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帮助人们精准地定位城市个性,结合生态的区域环境和独到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也是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的紧迫课题。
参考文献
[1]章建刚.通往城市批评的美学之路——当代城市景观美学的三种资源[J].世界哲学, 2011(04).
[2]孙瑞.浅析城市的景观美学[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01).
景观与景观设计的含义 篇4
缘石坡道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横道两端,使乘轮椅者避免了人行道路缘石带来的通行障碍,方便乘轮椅者进入人行道行驶的一种坡道
景观设计的特点:1边缘性2综合性3体系性
景观的构成元素主要包括软质景观
软质景观有维持生态平衡、美化环境等作用,是能随着时间变化的景观重要元素。
建筑功能工程功能美学功能调节气候功能
景观种植 1规则式(1主题种植2对称3线形4环状)2自然式
场地的构成元素:土地、建、构建物、道路、绿地、管线、小品、景观设施
征地界限:城市规划部门划定的供土地使用者征用的边界线
用地边界线:征地范围内可以使用的场地边界线
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的宽度之和。
建筑红线:是建筑物基地位置的控制线,是场地中允许建造建、构建物的边界线。
日照间距系数:日照间距与前排建筑挡光高度的比值。
道路的兼具不应大于160m当建筑物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
柔性路面—沥青路刚性路面—水泥路
道路分类:1主干道2次干道3支路4引导5人行道
景观建筑设计就业前景 篇5
内容摘要 景观建筑学是由建筑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衍生出来的新型交叉学科,它将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融为一体.小尺度城市景观对美化高密度老城区、改善居住环境可以起到费省效宏的作用,适合当前我国的国情.高密度老城区小尺度城市景观的设计思路:切忌千篇一律,盲目效仿,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待自然景观.高密度老城区小尺度城市景观的设计手法是单体建筑外延化、创作形体抽象化、设计景观立体化、景观界限明确化......景观建筑学是由建筑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衍生出来的新型交叉学科,它将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融为一体.小尺度城市景观对美化高密度老城区、改善居住环境可以起到费省效宏的作用,适合当前我国的国情.高密度老城区小尺度城市景观的设计思路:切忌千篇一律,盲目效仿,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待自然景观.高密度老城区小尺度城市景观的设计手法是单体建筑外延化、创作形体抽象化、设计景观立体化、景观界限明确化.目前,景观建筑学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它与规划、园林、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形成了建筑学科的3个重要分支.它将建筑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提高人居环境水平,实现了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赫勃特·西蒙(HerbertSimon)在《工艺科学》(TheScienceofArtificial)一书中说:“设计景观,就是要找到一个能够改善现状的途径.”景观建筑学根据建筑设计对象尺度和比例的不同,一般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大面积流域治理以及总体城镇的设计.如杭州西湖,1000多年前的南宋,人们有意识的把西湖规划成防御洪水和农田灌溉的水利设施,而这一大尺度的景观改造最终成为一个自然的景观,所以“景观”不仅是可以观的人造自然,更是可以用的风景.第二大类是设计面积在340hm2以上,面积尺寸相对较大的城市广场和小区的设计,即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的交叉,属于城市设计学科.其设计焦点是建筑的位置、尺度、形制的整体宏观效应,也就是城市轮廓线与城市构图的美学考虑.第三大类是经常接触到的雨廊、山墙、铺装、雕塑、壁画、凉棚、座椅、路灯、喷泉、水池、草皮以及修剪过的树木等均属小尺度城市景观设计.1 自然的景观模式与目前我国城市形式不协调
近年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景观项目设计,但大多数是追求表面风格,将注意力集中在“英国式”或“法国式”上,几乎千篇一律的按照“自然风景”这一模式来设计.其设计重点是在城市中移植一片仅供观赏的“人造自然”,即“造园”.这一理念有以下3个特征:1)城市的景观用地,大多被处理成草地、树丛、水面或别的自然形式.2)试图创造一个所谓的“山水城市”,通常为了与自然地貌相似,人造的山丘、水体、种植物沿着不规则的曲线,大尺度的营造.3)景观建筑与建筑单体功能无连续性,是从“人造自然”脱离出来的,景观与建筑对比鲜明.究其原因,首先是没有适合我国国情的西方实例可以借鉴,而西方的大多数城市景观建筑是为了解决城市工业化带来的缺乏绿化的困境,这一理论带有强烈的反工业化倾向,即城市风景化(landscapegardening).许多人过分推崇西方城市中大片如荫的草地,认为是现代城市的标志,并努力在中国如法炮制.其次,“自然风景”也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师法自然”不谋而合,即把景观建筑等同于园林设计,甚至是种植设计,认为不种花花草草就不是在作景观.“自然风景”的景观模式在中国是否可行,是一个很值得商榷的问题.我国城市人口密度很高,是西方国家的十几甚至几十倍,即在中国每hm城市面积上要容纳1000多人,而典型的美国城市不到50人.而且,我国人均住宅的面积过低,不到10m2,而德国人均是40多m2,那么大量的交际、健身活动只有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进行,但城市要发展,土地要营利,政府又不能提供大量的土地做公共大型人造自然景观,即使做了,利用率也不高.许多城市中大片的绿地、水体多是观赏型的,人们只能远观,不能到草地上去活动,马路上依然挤满了人群,许多草坪由于管理不善磨损形成秃面,反而影响了景观视觉效果.由于建筑单体与景观建筑没有连续性,各有各的功能,或是功能单一,在不是十分有利的气候条件下,这些景观空间也就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换言之,景观建筑应是一个可以容纳使用者的场所,除了有更多的绿化外,应与建筑没有太大的差别,人们可以在景观建筑中随意进行社交活动,但又有一定的私密性,使用费用也相对低廉.通过景观建筑可以改善城市环境,人们走出单体建筑后即可欣赏到迥异的景色,并身置其中.景观是否与自然山水一致,也未必强求,只要符合“美学”标准就可以了,一味追求大尺度的山水城市,可以说是出力不讨好的做法.自然状的山丘必须占有较大的水平面积,这与形式服从功能、设计依赖调查的现代设计理论相悖.用旧式文人诗情画意的视点取代现代城市运作的冷静观察也是不可取的,如果再加上画地为牢,单纯抄袭而不是因地制宜的创作就更不可取了.试想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两块绿地上作一些自然曲线,显然不可能有什么“生态学”的效应.“自然风景景观形式”在人口密度低,经济实力强,或是尚未形成的新城市的设计中大有好处(西方科布西耶的城市设计理论也是有针对性的),但对目前我国高密度的大中城市而言,则没有考虑到城市形式、人口、市民行为、经济水平、社会价值的现实,而是把设计理念停留在视觉环境艺术的肤浅表面,再加上某些业主混淆“生态化”、“绿色建筑”、“山水城市”的定义,用大而不当的景观来应付绿化责任,使得自然景观模式与目前我国城市形式显得很不协调.2 高密度老城区小尺度城市景观设计的理念
我国人口居世界第一,城市人口密度极高,近几年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房地产开发突飞猛进,在人均居住面积有了很大改善的同时,随之带来的负面影响便是原有的公共绿地大面积锐减.城市人口的高密度、公共绿地的匮乏对人居生活质量和城市投资环境的严重影响已初见端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人都作了尝试.如学习西方城市“自然风景”的景观模式,种植大片如荫的草地.这虽然对改善城市环境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我们没有西方国家城市那么大的景观空间,而且营造草坪的费用又十分昂贵,故只能象征性的做一两处,对居住环境的改善力度并不大.由于我国的大中城市多是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绿地少而小,对其实施小尺度景观设计较为适宜.小尺度景观设计不仅具备大中尺度景观设计所具备的观赏功能,而且它还有使用功能——容纳活动与休憩观赏功能.小尺度景观设计在建筑物周围、大路边、小道旁,在任何一个小的空间都可以因地制宜的营建内向的、完整的袖珍景观.例如纽约市中心倍受赞扬的Paley公园,面积仅为13m×30m的长方形,在几株刺槐的掩映下,铺设了花岗石板的地面上设置了桌椅,长方形的一边为出入口,另外平行的两边建成垂直绿化的围墙,剩下的一边则是象征瀑布的水墙.在一个不足400m2的小空间上竟设计营造出一个既方便社交,又相对安静,且充满自然情趣的小尺度景观建筑,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种功能与艺术和谐统一的小尺度景观建筑是城市景观中的精品,值得借鉴.景观中的观表示的是景物在人心中反映出来的样子,使景观升华为一种心情,这正是设计景观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期盼的目的.高密度老城区中的小尺度景观建筑就是使人们全身心的融于其景中,进而产生出置身自然的效应来,从而体现天、地、人合一的理念.小尺度景观设计的另一特点使原有的自然景观不易被破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原则,至于营造经费也较前两类少,符合我国国情.小尺度景观设计虽然就个体而言是小的,但由于分布广,数量大,量变足可引起质变,在美化城市、改善居住环境方面可以起到费省效宏不可估量的作用.3 高密度老城区小尺度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
后工业化社会生态观点在工业化的中国发展的思路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它从两个方面体现在高密度老城区小尺度景观设计中.(1)切忌千篇一律,盲目效仿他人
景观设计应根据当地气候、地理环境等具体情况进行,这样才能既切合实际又独具特色.如英国一城市就将本地土生土长的一种野草作为绿化草皮,即经济实惠,又不失特色,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城市景观设计优秀奖.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和气候都差异很大,沿海城市常受台风的侵袭,而干旱是北方城市的特点,不具备相互效仿的基本条件.我国目前普遍存在一种不可取的现象,如一个景观设计模式在某个城市取得较好的效果,别的城市便不加思索地一味模仿,生搬硬套,其后果使得城市毫无特色.现在各个城市都在评选市花市树,这就是在景观设计上因地制宜,突出个性的一种思维,即特色美.小尺度景观设计不可过于追求形式上的美,因为单有形式上的美是不够的,我们所营建的环境应该是真正没有压力的空间,使大家都可以到这里来放松,这才是小尺度景观设计的真谛.(2)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待自然景观
将自然部分还给自然是景观设计的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待自然景观便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以这种思想指导设计可使建筑景观和原有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突现出原自然景观中的美.反之,为表现自己的主张而破坏原自然景观是不可取的,因为任何一处原自然景观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景观十年,风景百年,风水千年的道理,应处处体现在高密度老城区小尺度城市景观设计之中.4 高密度老城区小尺度城市景观设计的具体手法
高密度老城区中建造小尺度景观建筑的设计手法,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表现.(1)单体建筑外延化
在高密度老城区中景观建筑设计的首要原则是尽可能的增加人的活动区域.大片的草坪不宜于保养,应尽量少用,以小片花坛和树穴取而代之,同时将建筑物单体扩展,提供一系列半室内的空间,并将这空间最大面积的绿化、美化,使居民置身景观建筑之中.这就要求不能将建筑作为单体对待,应充分注意它外部的环境,将建筑本身作为景观的轨迹.在小尺度景观设计时应把单体建筑的外轮廓线也纳入到设计范围中,使建筑成为外部风景的一部分,而外部风景又是建筑不可分割的延续,无论从建筑尺度上,还是空间组织上,均充满了新鲜感和愉悦感,对每一寸建筑面积都经过充分的艺术化考虑并将其外化,把房子、绿化、铺地、灯光、山水综合有机的组织在一起,这不是简单的做一些树皮屋或将墙面刷成绿色所能代替的.(2)创作形体抽象化
景观设计不能无视自然,但也不能完全模写自然.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认知理论,两个表面细节的形式可以含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由于几何抽象而形式简洁、强烈,不仅不需模仿自然,甚至可以更有力的表现自然,如日本(Tegn200)在台湾的宜兰东山地区设计了一系列钢筋混凝土圆锥体,坐落在大片几何形体中,又似跌落在水面上,不仅马上使人领会其“山丘”的暗示,更有看似非是而别具情趣.传统中国园林的山体多为垂直起落的太湖石,很少与自然山形相似,这也是抽象到了极致的范例.(3)设计景观立体化
设计立体景观,要保证景观视觉与室内建筑的迥异,小中见大.天坛公园的圜丘,大面积的铺地,外围的短垣,垣外由大树围成了圆圈,形成了一个既有限又无限、不高又与天相接的建筑氛围,便是一个典范.高密度老城区中的水平地面功能化后,提高绿地率难度很大.小尺度立体景观可增大绿化覆盖率,以弥补其不足.小区中种植落叶乔木,建筑物表面附着攀援植物,楼顶做成空中花园,形成有层次的、多样性的、环保型的绿色空间,这样便可最大限度地绿化城市.(4)景观界限明确化
界限在高负荷的景观中十分重要.在古典园林中狭隘的基地上所有的水体、花木群、山丘完全被湖石、驳岸及护坡、砖瓦道牙、或石栏杆所界定,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种植区或景观遭人为损害,越是小的种植区越要有完善的保护系统.界定的形式应避免破坏景观,尽可能与其它功能相接合.5 结 语
景观建筑设计就业前景 篇6
1第五讲 带状景观规划设计
1景观感受形态
景观感受(II)
—景观视点、视域
景观感受(III)—景观轴线、视觉走廊
1.1景观感受的研究目标:研究人-景观互动:景观对人的作用,以及人对景观的作用。
1.2 景观感受研究的起点--视觉景观
1.3 景观感受的构成形态--景观的空间-场所-领域
1.4 景观感受空间的心理学解释
1.5 景观感受场所
1.6 景观感受领域(景域)
1.7 景观环境认知
1.8 景观感受的基本单元-视域景观轴线
2.1 景观轴线的形式
2.2 景观轴线的作用
2.3 景观轴线的构成带状景观之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3.1 道路景观构成模式与构成要素
3.1.1 道路景观构成模式
道路:道路线形的方向性、连续性及道路断面的形式、路面的材料色彩等景观、路面的材料色彩等景观元素,包括路面(供车行的交通路面)、道路边界(路缘石)、道路两侧的人行道、绿带等要素;
道路边界:可以是水体(如河川、海岸线等)、山体、建筑、广场、公园、植物或以上若干要素的组合体;
道路的景观区域:在一条道路上,可以形成特征不同的若干景观边界性区域。如近景区域、由全国首家专业针对考研快题设计与表现机构--@华元手绘整理提供
中景区域、远景区域。
道路节点:主要指道路的交叉路口、交通路线上的变化点、空间特征的视觉焦点(如广场、公园、雕塑等)。
3.1.2道路景观构成要素
与景观三元论相对应,城市道路景观同样也可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软质景观——自然的景物,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等;
硬质景观——人造景物,如道路两侧的建筑物、道路铺装、墙体、栏杆、广告牌等景观构筑物;
人与文化,通常指在道路上活动着的人及其构成景观,包括行人的活动、节庆活动的开展、车辆的流动及与之相关的人文活动,此外还包括道路本身所包含的历史文化等。
3.2 研究其中人的活动
坐在车上运行的人;
路上步行和骑车的运动着的人;
坐在道路两边的静止的人。
3.3 道路景观视觉中的速度与空间尺度
关键问题:速度
车行的速度;
人行的速度;
通行的速度;
观赏的速度。
不同车速下辨认路边景物的最小距离
速度与空间尺度的关系
速度的不同引出了尺度的变化,这就要求道路景观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沿路植栽、树木的间距都会有所不同。对其综合的速度予以分解分析,分清主次。对应不同的速度,要有不同的景观尺度、不同的景观材料以及不同的规划设计方法。
全面的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应当:
一方面,需要全面考虑现代交通条件下各种速度的道路使用者的视觉特性;
另一方面,更需要根据道路的性质与功能,将道路分成若干个视觉等级,选择主导的道路使用者的视觉特性作为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出发点。
3.4道路景观效果分析
安全性;
生态性;
可识别性;
可观赏性;
舒适性;
便利性。
教材:
刘滨谊著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辅助教材:
景观建筑设计就业前景 篇7
彩叶植物即自然界中本身存在或者通过人工培育而生长的一种异于自然绿色的植物, 在彩叶植物的整个生长季节 (春、夏、秋季) 中, 其叶片色表现为除了绿色之外的其他色彩, 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根据彩叶植物的不同特性, 其分类标准也不尽相同。 (1) 依照季节划分, 彩叶植物可以细分为春色、常色以及秋色叶植物。春、秋色叶植物是指在其生长期的某个阶段中, 叶子呈现出彩色状态;而常色叶植物则是指在其生长周期全过程中, 其叶片均呈现出彩色状态。 (2) 按照色素划分, 彩叶植物通常可分为:红色叶植物 (枫香、红瑞木、拧筋槭等) , 黄色叶植物 (复叶槭、银杏、杨树) , 紫色叶植物 (紫叶李、紫叶矮樱、紫叶桃) , 蓝色叶植物, 镶边叶植物, 橙色叶植物等。 (3) 按照彩叶出现的时间划分, 主要分为季节性和非季节性彩叶植物, 前者指在某一个季节中植物出现彩叶叶片, 代表植物有三角枫、五角枫、元宝枫以及变叶木等;后者指植物生长周期全过程中均有彩色叶片, 代表植物有红叶碧桃、红枫、金心黄杨、紫叶李等。 (4) 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划分, 可分为落叶型与非落叶型彩叶植物, 前者代表有红枫、红叶李、红叶碧桃等;后者代表有金心黄杨和金边黄杨等。
2 园林景观配置中彩叶植物的作用
2.1 独植
独植即单独栽植, 由于彩叶植物色彩艳丽、观赏期较长, 其本身的景观性能十分稳定, 因此, 可以将其单独栽植, 以吸引观者的视线。具体而言, 根据园林景观设计需要, 独植地点主要包括花池、庭院、草坪等。若单独栽植于庭院和花池中, 应该尽可能选择株型比较紧凑、集中的彩叶植物, 包括紫叶矮樱、美人梅等;若单独栽植于草坪上, 则尽量选择树冠高大、树形丰满的彩叶植物, 如紫叶桃、紫叶李和紫叶碧桃等, 以保证其与整体景观能够融为一体, 保证整体景观和谐、美观。
2.2 片植
片植是指在园林内对进行彩色植物片地种植, 使其构成一片色彩美丽的风景林。片植对彩叶植物的姿态以及生长周期内颜色有着一定的要求, 在园林景观配置中, 片植的主要彩色植物包括银杏、紫叶矮樱、黄栌、金钱松和枫香等, 这类彩色植物颜色美丽, 且观赏期均比较长, 将其用于成片栽植, 其美化效果要远远优于单纯的绿色植物成片栽植。
2.3 组植
组植即组团栽植, 适用范围较广。其基本栽植方法是在绿地中, 将落叶花灌木组团组团栽植, 或者将球状类植物进行组团培植。除此以外, 还可以将绿色乔木以及浅色建筑物当作景观背景, 对组团栽植的植物进行整体前景处理, 从而使景观呈现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4 彩篱
有些彩叶植物具有耐修剪的特点, 因此可以将其作为园林景观中的彩篱材料来使用。比如, 在城市绿化带、游园、立交桥以及小区绿化中, 可以引入有彩色横纹的彩叶植物, 既能够起到空间区隔的作用, 从审美角度看, 还能够让园林景观更富有层次感。再如, 现如今, 人们已经习惯用金叶女贞和紫夜小檗等植物与绿色植物组合, 通过一些列的拼组手法, 使其构成具有丰富色彩的图案, 既有着较高的美学价值, 又有一定的实用性。
3 彩叶植物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从目前的园林景观配置情况来看, 彩叶植物所占比例仍然不高, 且小规格的普通品种、苗圃式生产占多数, 而市场上的绿色苗木供应已经趋于饱和状态, 表现出一些常规苗木品种的价格呈现出下降趋势, 结合这一实际情况, 可以判断出未来国内园林景观的配置中, 人们对苗木的需求将专向有特色的苗木, 其中, 以彩色苗木为代表的一类观赏价值高的苗木将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此, 在我国园林景观工业中, 彩叶植物将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和应用空间。
随着城市发展水平、城市空间环境的不断改变, 应该进一步挖掘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价值, 从彩叶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生态习性等角度着手, 不断改进栽种方式, 优化组合配置, 加大对彩色植物群体的养护和管理力度, 使其能够在园林景观中发挥更好的美化作用。
4 结语
近年来, 彩叶植物以其栽培简单、成景快、色彩艳丽以及观赏期长等优势, 受到越来越多园林设计者的青睐, 其发展和应用空间十分广阔。在今后的工作中, 园林工作者要深入分析彩叶植物的生物特性和生长习性, 加强养护和管理, 不断地优化景观配置方式, 使彩叶植物的美学价值、实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摘要:简要介绍了彩叶植物的基本定义及分类, 并对其在园林景观配置中发挥的具体作用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探究, 同时探讨了彩叶植物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希望能够为改进园林景观设计工作提供思路借鉴。
关键词:园林景观配置,彩叶植物,作用,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姚红梅.彩叶植物对提升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作用及应用前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 (6)
景观建筑设计就业前景 篇8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质量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从而推动了园林景观的建设,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这些变化无不得益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及建设,成绩是十分巨大的,但在在园林建设过程中,仍然有许之不足之处。本文主要针对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给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98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2.054
1 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实用性方面欠缺
在很多城镇小区的园林建设中,设计方面欠缺实用性,很多地方仅仅是为了满足绿化的需要,在景观的设计建设上实用性不强,功能比较单一,不能同居民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有的甚至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了设计而设计,造成建设成本的增加,产生一定的浪费。比如北方地区多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而且冬季比较长,不适合建设一些喷泉之类的景点,但是北方城市在园林建设中有很多地方都有喷泉设计,可实际情况是景点建设完成后,喷泉基本都属于闲置状态,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有的几年以后便弃之不用了。
1.2 园林景观设计单一
园林景观少不了各种植物的装饰,在规划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这些植物的生态群落问题,要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但在实际建设中,往往只偏重一种或者几种植物,造成景观的设计单一呆板,缺少艺术性,同时也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在园林景观中“乔、灌草”结构是最利于生态完整的,但是很多地区在建设时,过度追求大面积的草坪设计,而忽视其他植物的合理配置,降低了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同时草坪也增加了不少养护成本。
1.3 缺少艺术性及人文关怀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一定要从地区特点出发,设计上要展示和体现城市的特色,展示历史及人文,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同时还要考虑群众的精神需求,一般设计目标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居住在其中的人及外来的人才是主体。但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往往忽视这两个方面,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过度追求艺术而忽视了自然的原则,人为引进一些本不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植物种类,反而造成成活率低的情况,造成巨大浪费。另外各种植物景观的配置上人为痕迹过重,不符合人们的精神需要,园林设计中的人文关怀绝不是仅仅设置几个休息的座椅或者健身设施就能达到的。
1.4 违背自然原则使用绿化部件
绿化部件的使用一定要遵循自然的原则,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往往存在为了设计而设计的情况,不合理使用绿化部件。比如人为制造一些草坪、花坛的形状,这些绿化部件的应用一定要合理,盲目使用会弄巧成拙,对整体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占用大量资源,产生浪费,不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的建立。
2 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策略
2.1 要重视绿色生态的建设和保护
园林规划人员在景观设计时一定要对绿化的区域进行详细的考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切忌闭门造车。一定要考虑到园林生态问题,要以人为本,同时还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确保原有生态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规划拓展,设计出实用的、美观的、舒适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要结合规划区域的气候特点及地理风貌,在设计上突出展示当地的特色、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尽可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避免盲目引进不适合当地生长的外来植物品种,要把景观和生态列为重要事项,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2.2 合理布局,统一规划
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一定要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要先从宏观上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这样能够形成统一的设计风格,科学协调园林景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达成统一,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优美的城市园林景观体系。
在统一的布局下,设计人员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坚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要考虑群众的生活需求,既要注重实用性,也要考虑精神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人们生活习惯和活动方式,进行差异化的微观设计,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要,协调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促进园林景观的自然化和生态化发展。城市的园林景观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在规划和设计园林景观时,要最大程度地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地的利用率,将集中设计和分散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
2.3 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原則
实用性原则是要以人为本的设计体现,园林景观设计中每一块草坪的铺设、每个小设施的布置、每条人行步道的建设甚至每棵树的位置都要体现一定的实用性。实用性一方面是方便居民的出行和居住,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生活的场所。另一方面是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园林环境,感受到园林景观的人性关怀。所以在设计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居住情况及自然环境的实际,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规划,要注重实用性,体现园林景观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4 合理使用绿化部件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绿化部件的合理使用对于园林设计的艺术效果体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如果不加限制的盲目乱用,则会对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产生一定的冲击,而且造成一定的浪费,使园林建设成本增加。一定要立足长远,合理使用绿化部件,注重园林设计的自然美,少人工辅助,能避免使用的就尽量不使用。园林工作者要认识到艺术美是在自然的绿化环境基础上体现的。设计中重视运用人文因素,加强情感化设计,使人文历史元素和自然景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
3 结语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景观设计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设计人员要不断更新设计理念,紧跟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节奏,遵循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以人为本,注重生态与自然,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构建舒适、和谐的现代园林景观。
对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的认识 篇9
第一次听说景观建筑设计是在一月份专业考试的时候,当初出的理解也就是小区花园等各种公共场所的公共设施的规划,跟城市规划差不多的行业,只是设计成份比较多而已,但是听了老师给我们上的景观建筑设计专业概论的课程之后就不这样认为了。
景观建筑设计又可以叫景观环境设计,在早期,人们认为景观的价值表现主要是“景观所给予个人的美学意义上的主观满足”。而现在景观环境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给人类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生活空间,通过景观环境设计能够改善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协调关系,建立人类与自然和人类与文化之间的生态平衡,改善和提高城市及社区的环境质量,创造出一种融社会形态、文化内涵、历史传承、面向未来的生存空间,使其更具有人性化、多元化和理想化。这主以体现见景观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与建筑学一样,景观环境设计职业先于景观环境设计学的形成,在大量景观环境设计师的实践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景观环境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这便是景观环境设计学。农业时代中西方文化中的造园艺术,前科学时代的地理思想和占地术(在中国称为风水),农业及园艺技术,不同尺度上的水利和交通工程经验,风景审美艺术,居住及城市营建技术和思想,等等,是宝贵的技术与文化的遗产,它们都是现代意义上的景观环境设计的创新与发展的源泉。但景观环境设计决不能等同于已有了约定俗成的内涵与外延的造园艺术,或园林艺术,也不能等同于风景园(林)艺术。
景观环境设计涉及面非常广,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学科,融合了人类文化学、艺术、当代科技、地域学、自然、地理、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园林学、市政工程设计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并且相互交叉渗透。景观设计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学科。广义上讲,从古至今人类所从事的有意识的环境改造都可称之为景观环境设计。它是一种具有时间和空间双重性质的创造活动。它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每个时代都赋予它不同的内涵,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它是一个创造和积累的过程。
景观建筑设计与多种学科紧密相连,但又相互区别。它与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的主要区别在于景观设计学是物质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城市与区域的物质空间规划设计,而城市规划更主要关注社会经济和城市总体发展计划。与市政工程设计不同,景观设计学更善于综合地、多目标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单一目标地解决工程问题,当然,综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有赖于各个市政工程设计专业的参与。与环境艺术的主要区别在与景观设计学的关注点在于用综合的途径解决问题,关注一个物质空间的整体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分析基础上的,而不仅仅依赖设计师的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所以景观环境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任何一门单一的学科都取代不了景观环境设计。
建筑景观设计的分析论文 篇10
一、建筑景观设计原则
因地制宜是建筑景观设计中最基础的﹑同时又是首要的设计原则,建筑设计师们应对地理条件予以合理利用,并据此来选择与之相应的园林植物。对于建筑景观设计而言,其不仅应追求人性化,更应追求高水平人文环境以及高质量自然环境。园林景观环境往往要对其实用性以及观赏性予以充分考虑,将各类文化娱乐设施融入绿地氛围中,构建开放式格局,从而在园林景观中构造具有交流﹑休闲以及运动等功能的人性化公共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园林景观设计不应对欧美风格元素予以盲目模仿,而应对其多元化格局﹑民族风格以及区域特色有充分体现,例如雕塑﹑大门以及栅栏等,以免丢失设计个性。
其次建筑景观设计应注意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绿是重点所在,通过各类花草树木的种植来实现。然而现在大部分设计都过于喧宾夺主,对于标志性建筑的固有地位强调过多,导致土地占用过多,浪费了原有绿化土地面积。而通过立体绿化模式则可较好地应对这一点,此外建筑和景观统一设计策略分析陈宇齐齐哈尔市佳维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祥达分公司161000还可通过对墙壁垂直空间的利用,种植各类攀缘植物,以缓和原有建筑过于生硬的几何线条,改善空间美化效果;或者在屋顶种植各类花草和植被,不仅提高了绿化率,更有利于建筑节能,提高住宅生态效益。
二、建筑和景观统一设计策略
2.1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关系
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前者是建筑单体的具体设计,而后者则是景观空间的围观设计。建筑景观要想实现统一性则必须密切结合建筑和景观设计。但是现代主流建筑设计对于景观设计的意义和重要性则有所忽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未密切结合景观设计,甚至直接忽略。例如在局部设计一些小型喷泉﹑雕塑,或者简单种植一些花草作为陪衬;更有不少公司在建筑竣工后才开始景观设计规划,此种情况下显然难以估计规划布局的整体性,仅仅表现出浅层的`视觉效果,更无法满足停车﹑交通以及消防等硬性技术指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以及城市规划三者是和谐统一﹑相辅相成且不可分割的,忽视任意环节都会导致建筑设计效果的整体性受到影响,并对建筑使用功能﹑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产生不良影响。
2.2建筑景观设计应遵循人本理念
在现阶段建筑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通常需要遵循人本设计理念,以此来确保居住者能够享受到优良的居住体验以及优质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是对自然发展与人的主体性之间一致性的尊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本理念在国内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逐渐深入人心。设计师们在设计过程中应对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予以充分考虑,而建筑景观学更应提升关注对象的高度,从人类生态系统整体着眼,不仅要对人类发展予以强调,更需要对自然环境与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予以关注。对于景观建筑师而言,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是其追求的目标所在,因而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分析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应学会理解自然﹑自重自然,保护人文系统与人文环境,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高度协调统一。从建筑景观设计角度分析来看,坚持人本设计理念就是重视城市规划建筑学与生态学之间的有机统一。
2.3建筑景观设计应实现可持续性以及生态性
建筑景观设计应学会尊重和顺应自然,设计师们应对景观地域的独特性予以充分考虑,并与该区域内的地质﹑地貌以及自然文化遗产充分结合,遵循生态原则来设计建筑景观,并对可再生类资源予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确保其审美与实用功效得到最大化发挥。同时不应对当地文化和自然遗产过多变更和破坏,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借用;应尽量利用自然开发,削减人工成本。基于生态美学以及生态价值观将建筑与景观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提高居住者生活质量。
三、结语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可持续景观设计 篇11
HASSELL创建与1938年,在多个国家都设有事务所,如:澳洲、中国、英国、新加坡和泰国等13个国家,业务涵盖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近年来,事务所通过其作品,慢慢登上国际设计舞台。
HASSELL设计理念
HASSELL设计理念的形成与其对景观生态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质的独特理解密不可分,在这个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它们建落于不同的时间与地点,并各自独特的方式存在着。在飞快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城市景观优美与否,直接影响这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游人的旅游感受[2]253。HASSELL事务所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发展目标,而生态设计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中,他们注重环境的容量,尊重自然,善待和保存原有珍贵的资源。此外,他们非常重视事物的多重利用与循环再生,坚持可持续发展,现将较有启发的设计理念整理如下:
1.尊重自然
HASSELL对自然环境有独特的理解,一直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的环境中,其一些基本要素如:地形地貌、原始植被和河流湖泊等,作为城市主要景观资源,是城市建设的基础。然而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各种由钢筋水泥土筑成的建筑林立在城市中,大量的人工景观代替了自然景观,使得城市环境已远离了大自然。长期生活在繁华大城市的居民已经厌恶了这种拥挤、嘈杂、繁忙的环境,追求和向往大自然[2]254。HASSELL认为在城市建设中,应该尊重自然,给予城市开阔的空间和绿地,把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在一块。 HASSELL南京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景观概念设计方案比较全面的表现景观设计方面的理念。巧妙的结合地形进行设计,他们需要的并非所有东西重新建筑的新鲜感,而是人工和自然和谐的现代前庭,以及一座大规模入口的绿化地,与周边地质公园和城市环境很好地联系与融合在一块。对于HASSELL来说,这种尊重自然、历史、文化的空间设计是一个表现设计理念的好机会,他们通过建立起串联的动线构筑起公共与私人功能的无线接缝,将公园的人工景观和周边现有的地形构成的自然景观结合起来。
2.保持特色
近年来城市发展快,很多时候会看到这样一些场景,南方的设计风格在北方也很常见,南北两地不管从地形地貌、植被上来看,都有这明显的差别,分别体现着各自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HASSELL事务所认为,城市景观的设计应该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它们是城市景观的灵魂。地方特色是当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长期作用演化的结果,没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是苍白的、没有生气的 [2]255。在景观设计中,尊重自然,从不同的方面体现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有助于特色的保持。
3.循环利用
循环利用是将一个物质进行多次利用,通过再生这个循环的过程,减少原始的资源,从改造的资源里提取原始资源从而节省资源。这里的循环主要指水循环利用,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与规模不断增加、扩大,城市的用水量急剧增加,地下水位也下降,水平衡失调,环境恶化。而传统的水处理厂处理的方式比较集中,同时消耗更多的能量[3]295。HASSELL 墨尔本美酒美食节设计方案中,展示了水的三态和其循环利用,鼓励游客们去考虑珍惜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同时设计出来的好玩装置有利于活跃现场氛围。水雾和多层次的种植以及以水为灵感的音乐背景一起制造了该城市静雅的居住氛围。设计者对油桶合理巧妙的利用,在很多材料的运用上,都选择了与水有关系的如水暖管道等,这些材料都是回收和循环利用的材料,这样可以降低材料的浪费。
4.可持续性
可持续的环境和发展必须“放眼世界,行于足下”。而景观正是“行于足下”的立足点,是实现可持续环境和地球的一个可操作界面[4]。面对社会环境危机,可持续设计是景观设计领域的首要选择。社会的发展决定景观设计师需要这样的设计思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与节约是当代景观设计师的职责[5]。HASSELL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目标,时刻保持着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从而创造更加优美的城市景观环境,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结语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要是人们只去追求发展的速度,将环境生态置之不顾,我们的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呢?所以在这个资源有限的环境里,作为设计师的我们要尊重自然,善待和合理的保存现有的宝贵资源,做到事物多重利用和循环再生。HASSELL对此问题也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因此他们在对城市的变化深刻理解后有了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各个现存的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希望这些工作思路会对以后相关研究者有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