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建筑与景观

2024-09-05

当代建筑与景观(精选8篇)

当代建筑与景观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砖雕艺术作为我国传统的工艺形式, 越来越不适合当今时代的审美要求, 生存的空间日益萎缩, 逐渐到了濒临绝迹的边缘, 而砖雕艺术作为我国古建筑中的优秀工艺, 本身就有着独特的优势, 因此, 要正确认识传统砖雕艺术的价值, 继承传统, 根据当代建筑以及景观的发展趋势, 做好创新工作, 使得砖雕艺术得以源远流长。

一、砖雕艺术在当代建筑与景观中应用的价值与意义

砖雕作为我国建筑装饰的主要形式之一, 其外在精美, 带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意蕴, 能够把建筑中的艺术美感表现出来。而就目前来看, 当代的建筑与景观往往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 缺少艺术的沉淀, 砖雕艺术的继承创新, 能够为单调的当代建筑与景观增添艺术的气息1。同时, 砖雕艺术应用在当代建筑与景观中, 能够提升建筑以及景观的整体内涵, 增强意境, 形成一种独特的风味, 既能够实现砖雕艺术的创新应用, 使之得到传承, 也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带来全新的感受。

二、砖雕艺术特点

(一) 造型元素

砖雕中的造型元素主要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选取, 有动物、有植物也有人物, 在雕刻的过程中, 把某些自然物象的谐音、象征性以及各种类型的民间故事, 安排好合理的题材, 借助造型元素表现出来。同时, 在雕刻的过程中, 民间艺人也会运用这些动植物等造型元素的谐音, 把吉祥美好的寓意组合起来, 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2。

(二) 艺术风格

砖雕作为在我国源远流长的一门艺术, 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了风格多样性, 其中主要可以分为苏派以及徽派等。顾名思义, 苏派砖雕起源于苏州, 在发展的过程中, 风格富有诗意, 讲究的是“精”“雅”“细”“气”, 其中, “精”指的是苏派砖雕的用料皆出自于陆慕御窑, 雕刻十分精致;“雅”指的是苏派砖雕在内容以及题材等方面, 体现出了清新淡雅的审美观念;“细”指的是在雕刻中注重细节的处理, 惟妙惟肖;“气”指的是苏派砖雕气韵生动, 线条表现流畅。而徽派砖雕是以徽州盛产的青灰砖为载体, 进行雕镂而成的建筑装饰品, 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 在镶嵌之时往往处于显著位置, 注重表现题材中的人伦性, 传递出社会教化的意义。

(三) 工艺形式

砖雕作为砖的艺术, 其工艺形式的表现离不开载体。砖有耐磨、耐湿以及容易雕琢的特点, 而工艺形式则是形成砖雕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 其具体的工艺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印模、浮雕以及透雕等。其中, 印模主要是在进行表现的时候, 使用模印进行制作, 通常是被用作数量较大并且纹饰较为简单的砖雕;浮雕指的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形象的一类雕塑, 可以分为浅浮雕以及深浮雕两者类型, 往往同时使用在同一件作品中;而透雕是在浮雕的基础上, 镂空背景部分, 在砖雕中运用这种手法, 能够使得雕刻面显得更有深度3。

(四) 工艺流程

砖雕艺术作为我国古代建筑中必不可少的装饰, 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有着严格的工艺流程。首先, 最为重要的一步就是要选好砖雕的载体, 即选料, 好的材料是保证砖雕后续工艺开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 必须要重视选料的过程, 选取一些质地坚细的材料;其次就是磨面, 这一过程指的是, 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要把砖按照所需的尺寸进行切割, 并把需要雕刻的一面及其四周进行磨平;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放样下料, 即由工艺人员根据图纸, 按照所需尺寸对砖进行内容的设计以及放样, 并把放好的图样拷贝到所用的砖料上;再次就是雕刻, 这也是砖雕工艺流程中的关键一步, 只有把握好这一步, 才能够确保砖雕内容得到形象的体现, 在雕刻之时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用小錾对砖料进行加工, 使得图案形状可以显现出来, 进而对图案的深浅关系进行表现;最后就是要用磨石或者是砂纸对图案进行打磨, 防止因为表面粗糙而影响艺术效果4。

三、砖雕艺术在当代建筑与景观中的应用

(一) 应用场所

由于其体积较小, 而当代的建筑体积较为庞大, 砖雕艺术的应用较为艰难, 因此, 在当代建筑与景观中的砖雕艺术, 往往会应用在室内、屋顶、墙壁、庭院以及窗户等场所。同时, 由于砖雕艺术既是一种装饰艺术, 也是一种文化, 在其应用过程中应当注重文化的传递, 使人们了解砖雕艺术的内涵, 因此, 在应用的过程中, 除了居住的场所之外, 还应当应用到一些公益性的场所, 例如, 公园、广场等, 让人们在休息、娱乐的过程中, 能够体会到砖雕艺术的内涵, 为砖雕艺术的保存提供保障。

(二) 应用原则

由于当代的建筑和景观与过去相比, 结构以及材料都发生了极大地改变, 随着新建筑技术的应用, 砖雕艺术作为一门源远流长的工艺, 在当代建筑和景观中应用的过程中, 一定解决好砖雕与建筑和景观之间的矛盾, 在把砖雕艺术的特色表现出来的同时, 也要顾及到当代建筑和景观自身的特点, 以便于使砖雕艺术更好的应用。除此之外, 在应用的过程中, 也要处理好砖雕艺术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不能够显得太过突兀, 防止影响到建筑和景观的整体效用5。

(三) 应用方法

由于当代建筑和景观的体积与过去建筑相比有着极其明显的变化, 因此在应用砖雕艺术的过程中, 小体积的砖雕很难在体型较大的建筑以及景观中发挥出其应有的装饰作用, 因此, 必须要增大砖雕的体积, 以满足当代建筑和景观体积的需要;同时, 在应用的过程中, 要利用数量众多, 大小形态类似的砖雕吸引人们的目光, 从而体现出当代建筑物以及景观的内在价值6;除此之外, 砖雕艺术在当代建筑和景观中应用之时, 类似于方形的砖雕很难适应当今外形各异建筑的需求, 因此, 在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改变砖雕的外形, 使其能够符合当代建筑和景观的造型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民居屋顶上的走兽等砖雕装饰已经不适合当今建筑和景观的需求, 因此, 在应用砖雕艺术的过程中, 需要把这部分装饰当成独立的艺术品进行展示, 丰富其内在的含义, 使其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

四、雕刻

在当今时代下, 在砖雕的雕刻过程中, 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传统手工雕刻的方式也越来越少。在雕刻的过程中, 现代化设备的采用, 使得雕刻的流程呈现机械一体化, 极大地提升了砖雕艺术品的数量, 使得社会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并且, 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在雕刻的过程中, 对于砖材图案的计算也越来越精密, 材料浪费的现象也得到了极大地降低。同时, 砖雕的艺术表现形式也逐渐多样, 根据时代的发展, 增添了现代化的文化气息, 呈现仿古性, 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意味, 能够更好地与当代建筑和景观的发展趋势相适应。

五、修补

由于砖雕艺术本身材质的原因, 再加上在供人观赏之时的人为因素, 导致其在应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损坏, 而一旦损坏就必须要对其进行修补, 因此, 砖雕艺术在当代建筑和景观中应用的过程中, 需要组建专业的修补团队, 并对其进行系统化的知识以及技能的培训, 使其能够掌握好砖雕修补的技巧, 使得破损砖雕得到及时修补。

六、安装

砖雕的安装是其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 要注意形式美, 把砖雕的艺术特色体现出来, 因此, 当代建筑和景观在安装砖雕的过程中, 要注重视觉色彩的搭配, 把砖雕艺术所要表达的情感真实的表现出来, 同时, 在安装的过程中,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 确保砖雕的稳固性, 并对其的安全性进行检测, 避免因安装不稳而造成的危险。

综上所述, 砖雕艺术作为我国古建筑中源远流长的装饰艺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代化建筑和景观的出现, 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审美观, 因此, 要想确保砖雕艺术在当代社会绽放出应有的光辉, 促进其长远的发展, 就必须要根据当代建筑和景观的特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作出创新, 使得砖雕艺术能够与当代建筑和景观实现有机结合, 使其能够符合当代人的审美眼光,

摘要:砖雕艺术在我国的历史中源远流长, 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与景观装饰艺术, 是中国古建筑中最为重要的工艺之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优秀艺术也愈加不适合当今的审美要求, 砖雕艺术也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因此, 为了能够使得砖雕艺术得以延续, 必须要加强对其的保护工作, 继承精华, 从传承中作出创新, 使得砖雕艺术与当地建筑景观有机结合, 绽放出其应有的光辉。

关键词:砖雕艺术,当代建筑与景观,应用

注释

11.李士仓.宋金时期砖雕艺术对当代公共艺术的启示[J].科学时代, 2014 (16) :431-432.

22 .张娜, 梁燕.临夏砖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商, 2014 (22) :98.

33 .王娜.谈天津砖雕艺术[J].山西建筑, 2014, 40 (9) :239-240.

44 .齐颖.天津砖雕艺术对现代环境装饰的影响[J].美术大观, 2013 (3) :72-73.

55 .刘显波, 郭慧玲.传统砖雕艺术的历史价值及其发展前景展望[J].科教文汇, 2011 (4) :120-122.

66 .苏翔理.浅探苏州砖雕--艺术表现形式[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4 (11) :49.

当代园林与景观设计的一些思考 篇2

摘要:近些年以来,我国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全面的带动了园林事业的发展,因此,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当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此同时还应当努力的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和设计水平,不断的丰富和创新设计理念,促进园林景观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谈了景观设计的原则,分析了当代园林与景观设计上的思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人性化设计

近年来,人们所生活的城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批的广场绿地、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以及街头小品和艺术雕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影响着人们的感知和行为方式。而新建的住宅小区也都以风景优美的园林作为卖点,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购买心理。景观设计已经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人们的周围,走进了人们的身边,并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营建一个风景优美的园林居住环境,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为人们提供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双重价值。

一、景观设计的原则

1.景观设计适合当地风物,与引种植物合理搭配设计,结合当地审美特色,周围环境、景观用途,综合考虑。要根据本地条件以及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并生长得好。除此以外,可以广泛栽植一些色叶和色花植物。如红叶李、红枫、红叶石楠、红檵木、黄槿、黄槐、樱花、大叶紫薇、鸡冠刺桐、尖叶杜英、水石榕、大红花和梅花等开花色叶植物,另外,高景观树木可以采用桉树等树种,充分构建具有良好景观效果的园林设计模式。总之要充分利用植物的景观面貌,合理搭配。

2.重视生物多样性,符合自然规律和风貌的园林建设,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重视园林植物多样性是一个模拟和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如果植物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贫乏的,在景观上也是单调的。园林植物配置注意乔、灌、草结合,植物群落可增加稳定性,也有利于珍稀植物的保存。高中低充分利用空间,叶面积指数增加,也能提高生态效益,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

3.有灵性有对照,强调对游客感官的综合刺激不呆板,比如树木一般不宜整齐排列,除了要有层次感外,还要有疏有密,高低参次,不能全是主,没有对照,主也不成其为主。另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上要强调综合利用形,色,香,声,动,质感,光,影,隔断等不同的感官刺激,以达到对游客审美欣赏的目的。

二、当代园林与景观设计上的思考

1.全球与区域之间的关系。景观作为中国的一个新兴学科,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些影响。很多设计者都将国外的一些优秀作品照搬进来,吸取国外设计的先进理念是必要的,但更要认识到我国自身的区域特性。应根据各城市的山水形式布置街道与建筑,避免“ 千城一面” 和“标准设计”,避免到处是几何形场地、中轴线广场、大型喷泉等。所以对园林与景观设计来说,全球化带来的灾难是地域景观的消失。为什么会消失,全球化的主导因素就是产品全球化,人们放弃了传统的乡土建筑、地域景观。这就是景观的同化设计导致地域性景观的消失。还有就是土地的平整,原来的地形消失了,把原来地形平整了,原来丰富多彩的景观因为现代技术的运用而消失了,原来的景观以顺其自然的地形、顺其自然的气侯来形成的,现在都是科技替代了这一切。其中包括大量水、湿地的消失以及河流水系的消失,没有乡土的植被,没有多样性的景观。这样的景观导致的结果失去了丰富的体验,变得非常单一。这样的园林与景观更谈不上它的个性,更谈不上它的身份特征,它可以在欧洲建造,也可以在中国建造。在中国当代的园林与景观设计中,做出贡献,就是为中国自己独特的景观设计出独特的形式和功能,在设计中应更多考虑到设计空间自身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土壤、气候、人文等环境特点,寻找与其适合的设计思想、设计导则。

2.传统文化景观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关系。文化景观有以下类型: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与宗教或其他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

展到目前的形式。它又包括两种次类别:残遗物(或化石)景观,代表一种过去某段时间已经完结的进化过程,不管是突发的还是渐进的。它们之所以具有突出、普遍价值,还在于显著特点依然体现在实物上;持续性景观,它在当今与传统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作用,而且其自身演变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同时又展示了历史上其演变发展的物证;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景观还不多,庐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 世界遗产” 中唯一的文化景观。此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迹遗址、自然景观一旦受到某种严重威胁,经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调查和审议,可列入《处于危险之中的世界遗产名录》,以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是中国园林。中国园林有着古老的历史,从秦的上林苑到清的圆明园,从皇家别苑到私人园林,不难发现中国园林的景观设计中亦有许多优秀的设计理念值得设计者们继承和弘扬。如中国古典景观设计中的“ 借景”、“ 对景”、“衬景”、“ 框景”等设计手法,都巧妙地解决了“ 小中见大” 的空间扩展问题。相比西方现代设计中用大面积空间营造艺术空间感觉,人多地少的中国更适宜用变化的空间来创造大空间的感觉。对于现代人们的居住而言,园林是最佳的人居环境。现代园林已不单单是供少数人群观赏,它既要满足更多人对自然环境在物质方面的要求,又要满足其精神方面的要求,将生态、景观、休闲游览和文化内涵融为一体。

3.美学与社会环境及人性化的关系。景观设计导则的主导思想是回归人居环境的场所精神,但相当一部分设计人员很少以场所带动环境设计,往往都是先有场所后有景观,因此做出的景观只是为了美化场所,观赏性有余而实用价值不高。所以设计要注重人的心理感受,而不是强迫性地让人们去适应设计。利用人的行为或社会活动来启发并塑造环境设计,坚持空间设計中考虑人的使用的重要性。美学目标必须与生态需要、文脉目标和使用者三方面取得平衡并相互融合。单纯追求美学,追求视觉形式的途径不是复制以前的“ 方案”,就是导致迷信时尚潮流而忽视公众需求的艺术表达形式的泛滥,这对人们发展自己的景观文化是绝对无益的。但绝没有否定美学在设计中的意义和地位,例如在一个项目的投标中,新奇的创意,漂亮的平面构图,已经是夺标的不二法门。在各种国际设计比赛中,设计师们也是各出奇招,争取出奇制胜,吸引眼球的设计不一定都得奖,但得奖的一定是吸引眼球的设计。

园林与景观设计的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提高和完善设计质量。设计过程的具体操作应依据相应的方法和价值取向,因势利导、兼收并蓄,创造多元共存及个性化特色鲜明的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园林与景观。延续历史文脉,增加地域文化的认同及加强景观环境特色是当代景观设计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卫东.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现代园艺,2014(07).

[2]尹益臣.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应用[J]. 科技致富向导,2014(13).

当代建筑与景观 篇3

关键词:乡村景观,乡土文化,景观价值,农村发展

一、乡土景观的内涵与价值

乡土景观也可以叫作农村风景或乡村风景。它主要是基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土地之间长期作用所形成的一种景观, 亦可以理解为第一自然 (自然生态系统) 与第二自然 (人造生态系统) 之间协调后的产物。

乡土景观是承载我国长期传统文明的具体形态, 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交流的古老智慧。在当今的经济发展下, 乡土景观还能开发出具体的经济价值, 乡村旅游能够提升和丰富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村经济。

二、研究乡土景观丧失的意义与紧迫性

在我国加速城市化, 而且现代工业技术普遍运用于各领域的今天, 新型的建筑材料、建筑方式和施工技术大量地进入农村, 对其原有的传统风貌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在这种现实条件下, 农村作为一个文化体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做好自身的价值判断。在迫切要求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同时, 农村对自身所具有的景观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比如对优美的乡村景观的保护缺乏, 独特的农耕文明的传承不够等。

三、乡土景观丧失的原因

从乡土的主要景观元素分析, 我们将乡土景观丧失的原因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 农村建筑和各种基础设施风格快速变化且大面积趋同;二, 农村各种生产与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变了原有地域特征;三, 部分农作物景观消失;四, 传统文化生活和传统民俗活动的断代。

(一) 建筑风格的变化与乡土建筑缺失

1. 建筑材料与风格的变化

在当前, 农村新建筑多是以砖混为主的小楼建筑, 特别是小洋楼型的建筑, 外墙的装饰以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外墙砖、外墙涂料等为主。原来就地取材、以纯手工加工为主的建材很多被弃用。在这种改变中不好的一面就是各具特点的区域性建筑景观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原来因为地形不同、气候不同、产地材料限制和风俗文化的差异等造成的地域性建筑样式遭到了较大程度的冲击, 传统民居的样式出现了断代。在中国的各个地区, 这种现象都在近20年间普遍出现, 特别是强调新农村发展的今天, 建筑作为最主要的建设内容, 在短时间内就出现了上述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 建筑作为一种地域性标志、文化符号以及特定生活方式表征的作用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丢失或被削弱。所以, 我们在肯定这些新建筑在功能进步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 也要密切关注它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2. 村落、村镇等建筑聚落形式的改变

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大量采用了城市设计的方法去搞各种新的乡镇规划、乡村规划, 建筑的选址、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被平面化和城镇化, 基于地形特色的各种乡村聚落也就慢慢消失。比如, 村前有水塘, 屋前后有菜园地等的布局消失;房屋周围有小型的养殖场所 (比如各种牲畜圈养地) 和各种生活、生产资料的堆放地等传统格局也已失去。在农村住房集中后, 一方面节约了土地, 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农民本身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特色。

(二) 农村各种生产与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变了原有地形特征

1. 各种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变了原有的地形景观

在农村的各种水利建设中, 很多原有的自然河道被改成了石头砌体驳岸或混泥土驳岸, 原有的泥底河床也作了硬化。很多山地、丘陵地带的坡地断面做了各种现代的坡体防护处理, 产生了很多没有植被的硬性护坡。这种现象在道路建设中更是明显, 车行道的截弯取直, 也改变了地形上的线型;在坡地上进行道路开挖时, 内侧和外侧的护坡等处理也对原有坡地的整体形态进行了改变。除了车行道外, 一般的步道路面的材质也有很大的变化, 原来传统的土路、石板路和嵌石路等很多被水泥路面所取代, 很多地面还铺有各种路面砖或各种标准模数的石板, 而且在路面下还做了混凝土垫层等, 这些都削弱了乡村的地域特色和本身的可识别性。

这样一来, 乡村的地形、路面、水体等原来的乡土要素格局就在新农村建设中丧失, 这些元素所传达的本地域长期以来的地域信息就被中断了。

2. 各种生活设施、生活场景的快速改变

农村的生活设施是基于农业生产活动和自然条件下的生活方式, 这也形成了乡村特定的生活场景。如各种水源设施, 像水井区域, 由于人们每天都去取水, 自然形成了人们交流汇集的一个场所。还有水塘、溪流等地方, 都会有洗衣、洗菜和牲口饮水等区域, 也是人们进行碰头, 交流的地方。还有就是农作物的加工场地, 像磨房、晒场和扬场地等场所, 在特定的时间都会因为各种劳动形成人员的聚集, 形成一定的劳动场景。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专门的集会、休闲场所, 如村中农民傍晚或农闲时的休闲场所, 能提供座位、有树荫或其他适合聊天的场地等。

但由于乡村的快速建设, 很多这样的场所已不复存在, 如自来水的使用使很多室外或院外的取水、洗淘活动没有了必要;农业产业化后各种养殖业的集中, 使原来的很多副业模式消失, 人们不再因为这些活动而集中碰头。还有各种室内游戏、娱乐设施的普及, 乡村传统聚集、休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都消失了。因此, 很多地方以往那种鸡犬相闻、童叟成趣的场景和氛围已不存在。

农村大量青中年人口流入城市, 也使得农村生产力主要年龄段的人口大量减少, 只有老人和儿童留守的状况使得许多传统的民间活动、集会、生产活动等消失或减少。

(三) 部分农作物景观的消失

1. 农作物景观的特点与价值

农作物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对象, 本身具有极大的景观价值。比如, 一定规模的种植能形成壮观的大地景观, 特定时节的某些作物由于形态、颜色等会带来很大的感染力。特定地域、特定时间的代表性农作物景观, 在很多地域已成了独特的地方名片。比如成都平原的油菜花、云南的元阳梯田作物等。

2. 农作物景观消失的原因

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今天, 由于各种农作物品种的调整是根据其经济价值来决定的, 很多原有的作物被减小规模或不再生产, 如很多地方的高粱、谷子等。再加上生产方式的变化使生产场地的形态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如现在大量使用的地膜、温室大棚等, 原有的田野景观增添了工业时代特点。

传统的农村经济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 蔬菜、肉类和水果等生活资料很大程度上靠房前屋后的小型生产提供。但在今天商品社会下, 这样的生产活动被取消, 房屋周边的菜园、果林等形成的特定模式也被打破。

(四) 传统乡土文化生活和传统乡土民俗活动的断代

各种民俗活动和传统生活方式下的文化活动也是乡土景观的组成部分, 是农村环境中的人文景观, 也是乡土文化是否活着的标志。在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 这些乡土文化在传播上处于弱势地位, 自身的很多价值也没有被年轻一代所了解和接受, 随着时间的流逝, 众多乡村文化生活随着老一辈人的离世而失去了继承和传播的人群。

1. 传统乡村文化活动断代的原因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在短时间内改变了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与文化层次比例, 年轻且较有文化知识的人基本转移到城镇或城市中工作与居住, 留在乡村的以老人和小孩为主, 很多民俗活动由于人员的缺失和参与者的减少而在慢慢停止。在很多新型生活方式的冲击下, 很多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被淡化和抛弃, 比如很多传统节日都有丰富的庆典内容, 但由于农村人口的分散和年轻一代有不同的习惯和观念, 使这样的节日活动没有得到延续。

在社会文化教育的冲击下, 很多家族式的活动没有了传承的土壤, 原有的祖辈相传的很多礼仪和活动等也失去了传播的机会, 比如祭祖活动、生产祭祀活动等在很多地方已基本消失。

在这些综合的背景下, 失去乡土活动的乡土之地已不是完整的乡土景观, 乡土景观的核心——农民的各方面变化造成乡村文化活动的断代。

四、乡土景观快速丧失的后果与思考

(一) 乡土景观丧失的后果

中国当代乡土景观的快速丧失, 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文化等方面来看都会造成很多不可挽回的损失。经济方面, 传统的农业经济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发展潜力, 在整个社会第三产业越来越重要的今天, 农村也可以作为一个旅游、度假等休闲活动的主要去处。如果破坏了自身的特有景观, 它的很大一部分地域特色价值也就没有了, 很多地方也就自绝了一条稳定的经济收入渠道。从生态方面来说, 乡村的农业生产历来就是与整个大的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 是城市生态、气候等主要的调节区域, 是人为改造环境取得成功的最大地域, 如果遭到破坏也就从各个方面破坏了我们生存的家园。从整个社会文明和历史发展来看, 中国的农耕文明是整个世界文明发展的极其重要的部分, 它所表达的生活智慧和生态观念都对今天的我们有极大的价值。

(二) 保护乡土景观的思考与举措

所以, 在今天农村发展的同时, 要注重乡土景观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从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到乡村的每一项建设都要对其进行完整的研究与思考。在现阶段,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举措。

1. 要制定乡村建设和发展的整体规划, 而且在很多地区主要是保护性的规划。

2. 在注重保护宣传的同时更要研究乡土景观的经济价值, 让乡土景观本身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让农民自觉地保护乡土景观, 传承乡土文化;要让农民意识到乡土风情是农村最大的财产, 自己要继承更要子孙后代传承下去。

3. 在新农村建设中设计者和管理者应做深入的研究, 避免设计和建设中的农村传统特点丢失、景观雷同和“设计过度”等情况, 让乡村回归其“本来面目”。

参考文献

[1]俞孔坚, 王志芳, 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华中建筑, 2005, (04) :123-126.

[2]项红梅, 宋力, 初宝顺.乡土景观的国内研究状况[J].中国园艺文摘, 2010, (01) :95.

[3]李晟, 陈祖展, 方明.乡土景观特征的“跨界”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技版) , 2013, (01) :126-129.

[4]沈磊, 蒋培铭, 白秦鹏.城市化进程中失土农民的安居政策——台州新世纪商城的规划与建筑[J].建筑学报, 2004, (11) :19-22.

[5]谢志贤.乡村建筑传统与革新的探索[J].福建建设科技, 2012, (03) :51-52.

[6]陈金泉, 蒋小刚.乡村规划与建设研究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23) :125-127.

浅谈当代景观设计的分析与表达 篇4

1 景观设计分析内容的来源

设计区别于绘画与其他艺术的表达与创造形式,并不是有感而发,而是由理性分析逐渐上升为感性体验的创作过程。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者经历着由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理性过程。景观设计分析在这三个环节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景观设计分析在发现问题环节,主要表达了这个过程中设计者掌握了哪些设计资料进而发现了设计对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问题环节重点表达了设计者的分析手段与设计思路,阐述了设计者通过怎样的设计手段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将问题一一解决,观设计分析图在最后的环节中可以向受众解释与说明整个过程中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同时,可以对整个方案的来源、创意与特点进行宏观的表达。

1.1 项目资料的收集情况

当一个设计项目拿到设计师手里的时候,为了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设计师往往会在设计前对整个项目背景进行背景资料的查阅与收集。在收集大量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设计师会将资料进行整合与筛选,从中挑选出设计方案的灵感来源或者是重点要解决的问题。而景观设计分析的过程就是对背景材料的整合与筛选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前文所提及到的发现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景观设计分析图就是通过图表或者简洁概念的图示语言对筛选后的现实情况与资料进行的客观真实的表达。

1.2 项目的现场勘查细节

我们在进行景观设计项目前期,除了要对项目背景资料进行网上的收集与查询工作之外,还要进行项目的现场勘查。勘查工作进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项目的尺度以及现状,并通过设计师在现场体验,总结感官的感受,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到设计师将主要解决的问题。而景观设计分析图在这部分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图示语言将设计者发现的问题以及以哪个现存问题为切入点表达出来。这也是设计者设计理念与手段的由来,这部分的设计分析图结合设计方案的表现可以是设计理念与过程的一种展示与说明。

1.3 借鉴相似的成功案例

对于景观设计来说,我们作为设计师,很多灵感来源于优秀案例的学习与研究,在学习成功案例的成功之处时,将其优点融入自己的方案中,是当今很多设计者的工作习惯。这部分景观设计分析就可以表现成功案例的设计长处,同时结合自己的方案特点。也可以以意向图的形式对方案某些节点和构词形式进行表达,对于受众来说,这种表现形式往往比较直观易懂。

1.4 调查问卷结果

景观设计师所服务的人群不仅仅是甲方,同时作为参与性极强的设计项目,景观设计师所设计的景观项目,往往是向更多的平民人群提供服务。所以,为了使项目设计的更趋于人性化,很多项目设计的前期,设计人员会针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从一般的使用人群中寻找相关的解决方案。景观设计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整合,编制出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公平而广泛的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归纳与总结,整理出解决方案。

2 景观设计分析图的类别

一般来说景观设计分析图针对的是,设计前期项目概况以及项目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展示与表达。是设计者对于整个设计项目进行背景资料整合以及现场实地勘查与调研的前提下进行的。其目的在于向受众展示整个项目在设计前的具体情况,以及设计者在对相关材料进行梳理后发现的设计对象与受众之间存在的重要使用矛盾。

根据景观设计分析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同,我们经常能看到的景观设计分析图有如下几类:

①区位分析图:所谓区位就是项目所在的城市的区位,也就是城市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要对城市的地域特点进行研究,确定城市的位置,所在的地区,了解这个地区的人文环境与文化特点,景观设计往往还要考虑所在城市的气候条件与地质水文条件。

②功能分区图:功能分区一般针对场地内各项用地之间的关系进行表述。每块用地中被赋予的功能与设计特点会通过功能分析图进行展示。我们常见的功能分区的表达方式,就是通过图纸将场地用不同颜色的色块或者圆圈进行分区,并将每个区域标注其功能或者名称。也可以用轴侧图进行层级式的划分来体现场地内部的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图往往体现了设计者的大部分设计思路与理念,虽然表达形式简单,但在其背后是一连串的反复修改与斟酌。

③种植分析图:种植分析图是对于场地内如何进行植物搭配表达。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就是在种植总图的旁边将场地内使用的植物进行列表。但是,我们往往应该对于场地内植物搭配情况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例如,场地内的植物搭配是否结合了区域特点;植物搭配是否遵循了色彩搭配原则;或者植物组合形式是否因分区而不同等。这一系列问题是不能单纯的通过植物列表进行表述的。

④竖向分析图:竖向分析图一般针对场地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场地坡度分析,通过对于场地的坡度的分析,找出适宜进行建设的用地,或者场地内根据不同坡度将不同功能进行布置,以减少人为建造因素对场地的破坏。二是场地坡向的分析,阴坡和阳坡会直接影响场地的布置与设计以及树种的种植与布置。

⑤交通分析:景观设计中的路网结构主要由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组成。一般来说,交通分析就是通过图示语言将整个路网结构进行展示。路网设计的是否合理可以直接通过交通分析图体现出来。同时,交通分析还可以对于场地内主次入口之间的关系、人车分流情况、各节点间的连接情况,停车等相关着重进行设计的地方进行图面的表达。

3 景观设计分析图表达的方式与手段

3.1 手绘表达

手绘表达景观设计分析图,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可以随时记录设计者的灵感。在设计前期,手绘表达形式被广泛的应用。但是手绘分析图的形式相比电脑分析图,其精确度不如电脑分析图强,同时涉及到上色的时候,手绘分析图后期的可调性比较弱,作为最终方案表达与展示时,其表现力也往往不如电脑绘制的分析图。

3.2 电脑表达

电脑表达的景观设计分析图,表现力较强。我们在很多大型景观设计公司的设计方案文本中,都会看到电脑表达的景观设计分析图,表达风格清晰明了、美观时尚并且风格也很多样。我们常见的电脑表达的景观设计分析图经常与手绘相结合。其表达方法一般为,先进行分析图的手绘,绘制轮廓和手写字体,一般在手绘板上操作与进行,也可以落实纸面上。通过扫描仪将文件存放电脑内,然后结合Photoshop、Coreldraw、AI等图像软件进行编辑与调整,最终形成别具风格的景观设计分析图。

摘要:景观设计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者在进行方案展示时,不仅要对设计结果进行展示,更重要的是对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进行展示。这就是景观设计分析图的作用。

静静的建筑与景观 篇5

建筑一开始并没有被看作是一门艺术。随着时间的推进, 建筑渐渐的超越了其实用性而承载了人类的情感, 体现着人类社会的文化, 这种文化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又各不相同。建筑便以其独特的文化表现成为与绘画、音乐一样崇高的艺术。历史中许多伟大建筑都深深的烙有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 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族特色, 宗教信仰有着密切联系, 所以人类的生活与建筑无时无刻不无相关。

说到中国的建筑, 故宫的雄伟已令世人折服。故宫即紫禁城, 是中国规模最大, 形态最复杂的四合院建筑群, 它体现着整个中国封建帝制和文化礼教的意识形态。紫禁城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最高成就和杰出的典范。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生活和理政的地方。它的建筑布局是按照帝王希望自己千年万代的统治的意愿而兴建的。紫禁城的布局以南北中轴线上的建筑为主, 东西两侧建筑呈对称分布, 展现了皇家的尊严与气势。紫禁城的重要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排列。前边是天安门、午门、太和门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三大殿, 后边则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等, 这种建筑布局充分体现了故宫设计者礼制与五行相配置的建筑思想与理念。

故宫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宫殿, 也是中国现存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宫殿。故宫所带给我们的美是雄伟的, 带有一种尊严, 带有一种气势。故宫充分利用色彩、线条、起伏、布局的作用去迎合封建礼制的原则。建筑师在这种原则的支配下, 尽情的发挥了自己的才智, 让建筑的宏伟之美尽情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座贯通历史, 承载艺术的经典建筑我们毫无理由不去用真诚的心去热爱、去品味……。建筑大师辛克丁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建筑是会说话的。”作为历史文化重要载体的故宫, 正静静地诉说着它的辉煌过去。

“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峰山太华千寻, 一勺水江湖万里”等。中国的园林景观建筑或多或少地有以上的特点。空间对于我们人类有着发自内心的意义, 变换的空间会对我们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中国园林艺术就是充分利用了我们人类的这个特点, 园林景观建筑作为空间艺术, 迎合了我们追求精神空间的需求。

园林艺术以追求接近自然山水为特色, 让人的居住环境尽可能地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园林空间中的虚实变化无常, 可以勾起人们探索与猎奇的欲望, 让人们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 去体味园林艺术的魅力, 这就达到了园林设计师的目的。

中国的园林当属苏州园林为典范。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苏州园林折射出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江南的私家园林主在造园的时候会把自己的个人情感融入其中。在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中, 私家园林是个人修养、品味的体现。所以, 私家园林的每一处景点, 都会有着园林主的个人审美文化在里面。“造园须曲, 交友贵直”是我们古人造园与交友的基本原则。曲径通幽, 是园林设计师在建造园林时所要必须考虑的因素。中国古典文化中向来讲究有含蓄美, 这在中国园林设计里有充分的体现。正是在这种含蓄美中, 游览者充分地体会到了园林的意境之美, 这种美体现着我们所有感性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在中国南方园林中融合了当地的人文、自然、地理等特有因素, 所以说造园不仅是为了居住, 而是与人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园能够寄寓人的品德情操, 在和谐优美的园林意境中品味人生道理, 塑造高贵的品格, 可以切身感受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

拙政园所处之地原本是唐代文人陆龟蒙的故宅, 元代为太宏寺。明嘉靖年间御史王敬之以寺为基改建, 起名拙政园。其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一座。拙政园以布局“毫发无遗憾”著称。中部是全园的主要部分, 以开放的水景为基础, 建筑景观为辅, 二者结合, 组成了景观变化无穷的景区。水在苏州园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拙政园的池中堆有大小两座岛, 在岛的周围植有荷花, 西面岛上的亭子便是因荷得名, 叫荷风四面亭。河岸上的垂柳与簇拥的芙蓉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围墙, 这起到了半隔断的作用。水池西边有两座廊桥横跨水上, 这样池水的尽头被遮挡, 造成了一池活水无尽头的假象。这种理水手法在中国园林设计中被广泛应用。拙政园在视觉、嗅觉、听觉方面无微不至的设计令园主一年四季都沉浸在优美的景色中。可见能充分调动观赏者各种感官且令观赏者舒适的设计可以称之为好的设计。

正是我国人民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才创造了中国式的建筑文化, 中国的建筑以其严谨的作风, 深刻地人文理念, 成为中国特有的符号, 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2. 西方经典建筑

提到西方的建筑不得不提到的一个词便是包豪斯。包豪斯学校校长格罗庇乌斯曾这样描述建筑:“建筑是任何有创造力的活动的最终目的。”可以看出格罗庇乌斯以创造力的精神去对待建筑。格罗庇乌斯在建筑设计中坚持突破旧传统, 坚持建筑表现要应用前所未有的形象。这些设计理念在格罗庇乌斯所设计的建筑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建立于1926年的德绍包豪斯校舍充分体现了格罗庇乌斯的设计理念, 其室内的装修, 内部设备和装置, 无一不出自学校成员的设计和制造, 包括学生和大师。现在我们就更为细致的了解一下这座至今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建筑。首先, 格罗庇乌斯的悬臂结构, 是他建筑特色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学校的每一个实际结构都分别用不同的线条描绘, 表现了基于每个组织的理性主义色彩。格罗庇乌斯相信, 艺术和生活是一个结合在一起的整体, 一个依赖于每个部分都有着清楚概念的整体, 我们可以从包豪斯校舍的设计中看出, 这个设计是他对这种信仰的表述。包豪斯倡导外形的简约和标准, 这一原则影响之深远, 我们完全可以从现代建筑中找到影子。从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出发, 格罗庇乌斯按照功能把建筑分成几个部分, 根据功能需要及各部分的关系来决定外部形体。这种由内向外的设计理念在当时是一种创新。这符合格罗庇乌斯所说过的:“要想正确了解一座建筑, 必须在建筑里面穿行浏览一番。”格罗庇乌斯让包豪斯的校舍呈现为普普通通的四方形, 尽情体现着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本身质感的优美和力度。包豪斯校舍实验工厂的设计正是充分运用了玻璃幕墙。这一设计充分保证阳光照明和通风, 在现代建筑中这一创造性的设计思想仍被广泛采用。包豪斯校舍以其独特的思维表现形式, 突破传统地表现手法, 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作品。

3. 结语

通过上面的几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 设计师在设计作品的时候不仅需要自己知识的积累, 同时还需要有不断创新的思维, 只有这样设计师的作品才能够体现新颖, 甚至成为时代的典范。建筑虽然是静止的, 但因其承载着人文信息, 却时刻在诉说着它们的历史。生活在其中的我们应该认真地去品味这低调的华丽。

摘要:设计是动态的, 却给人一种静态美。说设计是动态的, 是因为设计师在创作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运动, 这种运动凝结着设计师的才华智慧, 是设计师精神的表现, 是带有理智与智慧的运动。在世界各地有各种风格的建筑样式, 其样式的多样性真的可谓是疯狂的, 但静态中的建筑所呈现给人的美却如同音乐一般。德国诗人歌德就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刚刚建成的哈利法塔建筑因其828米的高度, 经典的外观设计, 可谓是人类文化的一次高歌。

关键词:建筑,景观,园林,情感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史》梁思成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5

[2]《园林建筑设计》成玉宁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3

[3]《外国建筑史》陈志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

光影与景观建筑设计 篇6

光是万物之源, 光线的照射, 产生了光影, 也有色彩, 它使物体使静止的物体产生生机。古往今来, 历代建筑师都在追求对光线真正意义的理解。并在建筑设计实践中不断实践着对光影探究。无论是路易斯·康的“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亮”, 还是柯布西耶的“建筑是光线下形状正确, 绝妙、神奇的游戏”, 这些都表明了光与景观建筑空间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在最简单的形式中, 光线也会带来最令人激动的感觉体验。光在景观建筑中处处表现着它的灵性。光对于设计师来说是设计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 光影如同其他的设计元素一样可以形成空间、改变空间、塑造空间和诠释空间。光在景观景观建筑中的功能不仅仅迎合生物学的原理, 同时要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要。一座建筑, 如其他生灵一般存在于自然之中时, 当它遇到了光线, 有了光影的陪伴, 便有了灵魂。

2 光影对于景观建筑设计的重要作用

2.1 光影是景观建筑设计的材料

光是实体、也是材料, 而且是最基本的材料。一旦感受到光是如此丰富多变, 建筑的语汇立刻变得不同, 这是许多经典建筑共同具备的。即兴建筑因为光而产生了, 光随时改变建筑的形态, 不仅在白天发生变化, 在室内灯光下也是如此。运用光的感染力是努维勒建筑中最基本的东西, 在阿拉伯世界中心与南特法院等建筑中他都使用光来提升建筑物的表现力。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 艳阳天或是阴霾密布, 建筑都会根据时间与天气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面貌。光影赋予建筑每一个存在的瞬间变成了永恒, 这种瞬间与永恒精神是光影作为语汇而特有诗意。

2.2 光影可以塑造景观建筑的形体

光是视觉感知的基本, 光照到物体表面, 勾勒出它们的轮廓, 在物体的背后聚集阴影, 给予它们以深度。沿着光明和黑暗的界限, 物体被清晰地表现出来, 获得自身的形式, 展现相互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适当的光, 实体的立体感就显示不充分, 相互关系也交待不清, 会使设计中很多富有美感的特征失去作用。例如, 玻璃、抛光金属、抛光石材, 这些材料在强光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 令人精神振奋, 但如果运用不当, 又会造成光的泛滥和污染, 加重人的视觉和心理负担。表面粗糙的材料, 例如天然石材和未经加工的木材, 没有光的直接反射, 色彩会表现得更加真实, 很多建筑师钟情于这些未经表面加工的材料, 因为他们给人以亲近感。柯布西耶在法国马寓公寓和印度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办公大楼的外立面上, 阳光照射在表面粗糙的混凝土遮阳板上, 落下浓重的阴影, 他利用这些光强化了所要表达的建筑造型的粗犷。

另外, 对于具有一定透明度的材料来说, 光更展示了它的无穷魅力。在传统日本茶室中, 其空间往往是用屏风一类的隔断分割的, 这些隔断往往是精美的木框架上糊上布纸。安滕忠雄曾经这样形容这时的景象:“透过它们, 光安静地向室内射来, 与黑暗搅和在一起产生了一个单色退晕的效果。

2.3 光影能够强化景观建筑空间的效果

光对空间秩序的调整、整体感的营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光和构成建筑空间的实体构件一样, 在表现空间、调整空间的同时, 也能创造空间。光的强弱虚实会使空间尺度改变, 比例与形状的感觉也会有所不同。光强的部位视感清晰, 而弱的部位视感模糊, 这与距离远近的视感变化相似, 故空间就有了深度感、层次感。柯布西耶还认识到光对建筑造型的强化:在法国马寓公寓和印度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办公大楼的外立面上, 阳光照射在表面粗糙的混凝土遮阳板上, 落下浓重的阴影, 他利用这些光强化了所要表达的建筑造型的粗犷。

3 在景观建筑设计中正确使用光影

首先, 我认为要正确使用光影就要认识到光明和黑暗之间是的关系。必须有黑暗的存在, 光才成其为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城市中越来越多的玻璃幕墙和霓虹灯的使用, 形成了很多光污染。另外, 要努力寻求光的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光既有照明、供热、保健等物理功能, 也能为建筑空间提的这两方面的功用, 因为景观建筑是一种实用艺术, 他与纯艺术的区别正是在于它具有功能性, 而只注重光的使用功能而忽视其艺术效果的建筑只能算是平庸之作。

4 结语

光影是界定空间的要素, 通过对光影与建筑设计的种种关联的研究, 可以对景观建筑的本质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帮我们认识光与影是显示建筑空间, 表现造型艺术, 美化环境的重要手段。在景观建筑设计中研究光影与建筑造型的关系, 将光影作为建筑的设计的材料, 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法, 从而获得意境不凡的艺术创意。

摘要:光在景观建筑中处处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光对于设计师来说是设计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 光影如同其他的设计元素一样可以形成空间、改变空间、塑造空间和诠释空间, 如果忽视了光影的存在那么设计就不会体现出光影的有效价值。在景观建筑设计中重视光影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将光影作为建筑的设计的材料, 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法, 从而获得意境不凡的艺术创意。

关键词:光影,建筑,空间,设计

参考文献

[1]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论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安藤忠雄.建筑的过程[J].世界建筑, 2003 (6)

论风景园林与景观建筑 篇7

景观建筑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 涉及土地的生态规划、流域的规划、区域风景的规划、城市绿化系统的规划、城市广场和步行街的规划等, 关系到保护国家的生态、建设国家公园和建设城市公园、私家花园, 以及街头城市小品、雕塑设计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 基于生态概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景观建筑有了更大的发展, 特别是园林景观更加注重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体现出了极大的包容性和发展潜力。

2 以美国为例分析景观建筑的实践与发展

2.1 以环境设计为核心。

环境设计涵盖的内容很丰富, 包括居住区、各行各业、各机构的室内空间, 公共空间等室外空间的细部设计, 把场地看作是艺术研究的对象, 对室内外的软、硬表面, 选择建筑物与植物的材料, 配备灌溉和栽培等的基础设施, 都进行综合统一规划。

2.2 科学规划城市布局。

规划设计者在确定城市布局与组织的过程中, 坚持运用区域规划技术、相关法规、常规规划、概念规划、土地使用研究和其他方法, 以对城市布局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

2.3 实践领域扩展到区域景观规划。

近30年来, 因为公众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 要求景观建筑规划与环境规划同步进行, 使得景观建筑行业进一步拓展了新的实践领域。在这个新的实践领域, 景观建筑师要在科学设计景观建筑的同时, 综合考虑规划景观建筑所处的土地与流域, 因此要调查自然资源, 分析环境压力等, 以综合的设计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平衡。

2.4 注重研究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景观建筑涉及更加注重生态规划与设计, 为了确保生态设计的有效落实, 需要掌握确保环境质量的设计政策、导向与规划的阐释、分析和组织, 而且在实践中, 不仅仅是分析与评估土地资源, 而更要侧重自然环境发展的稳定性。

2.5 正加注重人性化的设计。

基于社会与行为学, 景观建筑涉及更加凸显人性化, 如为了满足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特殊需求, 而进行特别的设计。这一领域, 需要设计师充分掌握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知识。其研究领域也相应地包括设计评估建成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于人的影响等。

3 从景观建筑分析对风景园林建设的启示

与美国景观建筑的实践活动相比较, 我国的风景园林建设可以从中获得如下启示。

3.1 要对原有的专业范围进行拓展。

美国的景观建筑涉及生态、流域、区域风景、国家公园、城市布局, 以及保护自然资源、能源,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等一切设计领域。在各个领域中, 景观建筑师通过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 在宏观与微观方面, 不断创建并调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因此, 相比较而言, 全面进入城市领域应该是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方向, 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专业技能与优势, 并与生态学、城市学、环境艺术等学科有机结合, 构建高效、和谐的城市环境体系, 为推动我国城市环境的发展贡献力量。

3.2 积极参与城市的设计与改造。

美国的景观建筑是伴随着城市的进程而发展起来的。景观建筑设计全程参与了其城市公园运动、城市美化运动、建设城市休闲广场、复兴中心区、保护商业步行街的历史地段等实践活动, 创造出了很多景观建筑同城市设计相结合的优秀作品, 如洛克菲勒下沉式广场、亚利桑那中心广场、达拉斯市艾利德银行前的喷泉广场等。鉴于此, 我国的风景园林应该突破专业单一的局限性, 结合当代城市设计的先进理念, 利用丰富的园林设计知识, 积极参与到城市的改造、和设计的进程中。

3.3 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

目前, 我国的园林设计的落后的手工作业模式还比较普遍, 只在一些简单的设计过程中利用了计算机技术。而美国的景观建筑设计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 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不仅减轻了手工设计的劳动强度, 而且进一步提高了设计质量, 扩大了专业范围与设计领域。

3.4 坚持进行全面的生态规划。

当今世界, 都对生态城市的发展予以重视,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城市进程中人们的共识。基于生态文明的新理念, 美国新的生态城市景观已“不再把规则与不规则分开、几何形同自然形态分开、建筑与自然分开、整体与局部分开”, 从而以一种新的城市景观审美倾向应运而生。在这里, 我国的风景园林能够得到的启示是:鉴于迅猛发展的城市, 生态环境的日益被破坏, 我们必须从整体的生态角度出发, 制定相应的规划体系。例如:海南的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岛”规划, 日本的“环境立国论”, 都是全面进行生态规划的典型。

4 立足现有, 对风景园林进行长远思考

古村落建筑与景观风貌更新设计 篇8

1. 更新设计原则

对古村落中的建筑与景观风貌保护, 要避免大规模的推倒重建, 而应做到保护与更新间的有机平衡。人们在对建筑与景观风貌保护的具体实践中, 有不同的设计策略和原则, 需根据不同情况来确定, 但是有些原则却是我们都应遵循的。

1.1 人性化原则

“人性化”要求我们尊重人的行为习惯, 突出对人性空间的重视。如建筑内部适合人居住的尺度, 公共空间要提供舒适的活动环境等。

1.2 生态性原则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和谐发展是现代城市设计者所追求的目标。首先, 要确保改造后的生态环境能够支撑古村落的未来发展。其次, 要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 以达到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

1.3 协调性原则

对于建筑, 要有统一的风格, 如立面的一致性或韵律感的渐变、建筑层数的限定等, 周边环境以及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 如建筑色彩与环境色彩的搭配上或突出重点或浑然一体……总之, 它们之间是协调的, 而不会给人突兀的感觉。

2. 更新设计方法

对于建筑与景观的更新设计方法有很多, 这里就几种常见的方法做简单的介绍:

2.1 保护

这种做法的目的比较单一, 对于有重大保留价值的建筑与景观, 实行严格的保护政策, 禁止对其造成破坏, 除必要的修缮和整治外, 不做较大的改变。

2.2 修整

在不改变外观特征的前提下对建筑进行加固和保护性复原活动, 对可能恶化的环境要素进行整治。

2.3 改造

调整建筑结构、布局赋予建筑空间新的功能、建筑立面新的样式。适度改变景观环境以使其与建筑组群及历史文化相协调。

2.4 拆除

对于那些破坏了古村落整体和谐并且保留意义不大的建筑与景观, 予以拆除, 或保留占地空间, 或原址重建以实现和谐统一。如通过原址拆除重建来降低建筑高度或改变建筑造型来取得与历史风貌的和谐。

3. 实例分析

3.1 鼓楼乡沈家庄村简介

沈家庄风景秀丽, 生态完好。这块土地是古时的孝感乡都, 以今天四川人为主力的八千万之众, 大多是明成化年间麻城孝感乡人的后裔, 日渐升温的寻根问祖热, 已经把这个古孝感乡都吵得喧嚣不已了。

3.2 沈家庄街区历史发展概况

沈家庄街区形成的过程无史料记载, 只能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变革和原住居民的籍贯来推断其街区的面貌特征, 期间主要经过了明、清与民国时期, 建筑形式转变不大。但是各个时期都与移民文化有关, 大部分是由于战争的原因导致居民被迫迁徙到四川。

3.3 沈家庄街区内历史风貌建筑概况

历史风貌建筑是组成历史街区的最基本要素, 是街区历史信息的物质载体, 现存的历史风貌建筑仅有一座古宅位于街区的中部。其余建筑大部分为近现代所建, 但有一些尚保留了传统民居的外形轮廓, 只不过在材质和立面处理上改为了现代的式样。

3.4 街区资源及价值分析

街区现有的传统建筑很少, 具有复原价值的古建仅一两栋而已, 其余多为近现代建筑。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内鼓楼乡的建筑形式转变不大, 也能够大致看出一些古时的风格。湖广填四川的时代已成为了过去, 然而它所留下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风俗观念等却持续影响着每一代生在在这里的住民。沈家庄传统街区的价值不在于它古建筑的多少, 它的优势在于:

3.4.1 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地理位置

街区所处位置远眺群山, 近邻河水, 四周被大面积的绿色植物环绕, 很符合中国传统的自然审美观。

3.4.2 历史文化价值

这里是湖广填四川移民的主要发源地和中转地, 从明末清初开始的大规模移民迁徙在这里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许许多多的四川移民都是麻城地区的后裔, 衣锦还乡、祭拜先祖, 是每一个外地游子的心愿, 客源十分稳定。

3.5 街区现状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长期以来, 由于保护意识淡薄、操作手段落后、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诸多原因, 沈家庄历史街区的景色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大部分味道, 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3.5.1 生活条件落后、质量低下

目前街区原有的公共市政设施严重老化且难以满足新的生活需求。在规划区内, 除了两家小型的超市外, 其它建筑的功能几乎全部为居住, 环境卫生条件较差。低收入及失业人口日渐增加, 这些既给当地的村民带来了生活上的不便, 也不能满足旅游开放后游客的需要。具体体现在:

3.5.1. 1 街区环境恶化

由于年久失修和使用不当等造成街区的物质环境恶化, 街区内部路面破损, 除一条主要道路为简易铺装外, 其它小路皆为土路, 未经过设计。基础设施严重落后, 街内空间混乱, 院落内乱搭乱建严重, 多数房屋质量较差, 有些只是临时性用的土坯房子。

3.5.1. 2 缺乏新的配套服务设施

由于经济落后, 资金匮乏, 现有街区的生活体系十分不健全, 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进而使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污水未经处理就地排放, 导致街区内污水流入附近水域, 造成污染, 住房建筑密度过高, 部分房屋采光通风条件差。

3.5.2 历史风貌建筑状况恶劣

历史风貌建筑是街区特色的重要体现, 也是城市和街区历史的物质载体, 对于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然而沈家庄街区内的建筑状况十分堪忧。

3.5.2. 1 风貌建筑破坏严重

许多风貌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或保护不当, 现多已消失, 几乎荡然无存。

3.5.2. 2 不合理的经营与使用

建筑的原有功能基本丧失, 而被用作对建筑有损害性影响的新用途, 如街区内的一个庭院, 曾先后被当做村支部、大殿等, 后遗弃为流浪汉居住地场所, 现在用来堆放杂物。最令人揪心的是院内一些木雕、门板之类的被拆下来用作生火之物, 给古建筑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损失。

3.5.2. 3 建筑周围的空间环境受到一定破坏

建筑周围的环境与建筑原本是一个整体, 相互联系紧密, 不可分割, 同样有反映了街区的风貌与历史文化特色。如街区一角的滨水空地, 原本为居民休闲交流的场所, 现基本被居民私自搭建的储物棚子所占据;更有甚者将滨水区域的部分空地私自围合成院落, 供私人使用。

3.5.3 整体空间肌理特征被破坏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认识到历史街区空间格局的重要性, 建设缺乏管理, 大量的新建筑充斥其中。同时旧建筑的使用者为了扩充生活空间, 使用简陋的建筑材料任意加建既破坏了原有空间肌理, 也破坏了街区整体的历史文化风貌, 使一些具有历史特色的街区空间消失。

3.5.4 建筑与景观风貌更新设计原则与方法

建筑以改造拆除为主, 部分建筑重新设计外立面, 保留内部结构, 少量为维修后进行保护。从而使建筑景观整体上协调一致, 富有地域特色。环境上以整治为主, 拓宽主要街道并增强各条道路之间的可达性, 垃圾集中收集处理, 整治水域, 使之环状贯通且水质良好, 结合建筑增加了部分特色植物与雕塑景观, 注重对乡土树种的采用。

4. 小结

当前, 中国正处于大规模的城乡建设阶段, 许多城乡在进行历史街区的建筑与景观风貌保护性规划设计。我们应当对处于其中的历史街区建筑与景观风貌进行积极的保护更新, 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文化地域深厚的历史街区, 科学保护合理更新, 同时兼顾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使历史街区的建筑与景观风貌得到新生。

上一篇:倾听教学下一篇:生活化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