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人的理想与责任(共8篇)
当代青年人的理想与责任 篇1
当代青年人的理想与责任
不同时代的青年人有着不同的时代气息,但是不变的是一代代青年人期盼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的激情和梦想。青年是民族未来的希望,是国家前途的希望,作为新时期的一代青年人,我们有着建设繁荣富强中国的远大理想和重大责任,未来祖国建设成功与否,其命运掌握在青年人的手上。所以我们只有将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不畏艰难险阻,艰苦奋斗,才能创造出无悔的青春,才能更好去完成我们的光荣使命。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和动力。理想更是一个人灵魂的寄托,人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是基础,是责任、能力、形象的源泉,没有坚定的理想,责任、能力、形象就无从谈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要有正确的理想,具体到每一个人,理想信念是灵魂和基础,是人生的坐标和航向,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伟大的理想必然产生伟大的动力,坚定的信念必然激发不懈的追求和坚强的毅力。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树立“八荣八耻”这一新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建设标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才会适应时代的要求。青年人要有目标、有方向、有追求,而这目标、方向、追求必须与国家的目标、方向、追求相一致。这个正在崛起和复兴的伟大民族,这个正在转型中的庞大而复杂的中国社会,危机和问题依然潜伏,前面的道路并不平坦。所以作为当代青年人,我们不能对理想产生动摇,而是抓住每一个能够实现伟大理想的机遇,积极投身于社会公共事业建设,努力在现实中奋斗、拼搏,用最好、最有意义的方式去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今天,在知识更新步伐加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我们广大青年人不但树立起科学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而且还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担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重任,要坚定信念,志向高远,把人生价值和国家的命运,人民的意愿紧密结合起来。抓住机遇,努力学习综合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不断的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和积累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学会过硬本领,才能更好去服务人民,贡献社会,担负起祖国、人民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在经济建设发展的社会中,不断面临着各种新挑战和困难,所以青年人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自觉地把建设和平、民主、富强祖国作为己任,以不断充实能量,认真工作,爱岗敬业,提高为民办事实、办好事的本领,成为一名优秀的新时代青年人而感到自豪。同时,还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做一个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当代青年人。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共勉,牢记党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放飞青春理想,铸就美好未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发图强!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放飞我们那朝气逢勃的青春,牢牢记住所肩负的使命,努力去实现心中伟大的理想,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命运,真正体现出新一代青年人不自强不息的气质。
当代青年人的理想与责任 篇2
一、如何正确认识当代青年理想信念的时代 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到“我们党始终代表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始终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再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这些重要论述始终贯穿高举理想信念光辉旗帜永不动摇的主线,青年人的理想信念在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利益格局纷繁复杂、思想观念多元多变的今日之中国,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青年人到底应该坚持怎样的理想信念呢?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是当代青年一以贯之的崇高事业。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当今社会,广大青年渴望成才,思维活跃,自尊自立,理想信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对党的方针政策、对国家民族的命运高度关注,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日渐增强。然而直面现实,我们仍然会发现许多令人痛心的现象: 部分青年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思想迷惘,他们淡漠、轻视、动摇甚至丧失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不清是非,站不稳立场。只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出现一定程度的道德滑坡和行为失范。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青年一代同样要有这三个自信。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有行动上的自觉,才能做到理想信念持久、政治立场坚定,在前进道路上不动摇。理想信念不是自发产生的,坚定的理想信念首先需要理论自信,而理论自信绝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实在的、具体的。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理想信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我们的理论自信来自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和对马克思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最科学、最完整、最严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历史和人民做出的正确选择。坚定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最根本的就是要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地认识和全面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复杂多变,无论各种社会思潮如何纷繁庞杂,始终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崇高信念。
2.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是当代青年立足当下的现实任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定理想信念,应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追求远大理想与完成现实任务结合起来。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矛盾多发、价值颠倒、文化低俗等现象,新旧价值观出现对立、交锋,西方国家乘机加紧对我国实施价值观渗透,各种不良思潮侵蚀着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大国之间的博弈,将进入以核心价值观为支点的时代。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等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应当成为当代青年人理念信念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回应了当前我国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树立起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信仰旗帜。对多样化价值予以批判性整合,寻求全社会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从而在具体利益冲突和思想差异之上达成最广泛的价值共识,有效引领并逐步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尽量避免广大社会成员的思想混乱和矛盾对立,形成稳定有效的现代价值秩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近百年的实践发展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积极探索,与时俱进,形成的宝贵政治和精神财富,也是当前凝聚人心、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只有深刻认同并模范践行作为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人才能够真正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明晰奋斗的路径取向,自发自觉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把个人前途和命运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在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力。
二、如何全面把握当代青年理想信念的重要 作用
9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如今,面对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不是能够存在下去,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诚然,在全球范围内,社会主义还没有取得对资本主义的相对优势,这样的怀疑有其存在的土壤。只有坚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中国之路、振兴民族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才能积极应对那些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妄自菲薄、悲观失望、怀疑动摇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面对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我们的事业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未来的征程不会是风平浪静、波澜不兴、一帆风顺的。只要广大青年坚守理想信念,戮力同心,共同奋斗,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把自己锻造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推向前进。
1.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当代青年奋斗不息的力量源泉。在革命战争年代,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战胜种种强敌和艰难困苦无所畏惧,克服种种挫折和风险逆境不屈不挠。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进步,战胜了接踵而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与险境。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越来越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完善,但我们仍然面临着国际、国内的困难和挑战,青年群体中还存在政治冷漠以及政治模糊等倾向,为能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重任,青年首先应当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不息。
2.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当代青年永葆先进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因而是科学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走向繁荣富强的正确发展道路。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是有了立身之本,使我们能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然而,事业的先进性并不等同于青年的先进性,青年人的先进性并不是天生具备的,也不能自发产生,而是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形成的,只有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不断与时俱进,保持青年人的先进性,成为时代先锋。
3.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当代青年澄清认知的思想武器。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稳步推进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重要任务和执政环境都发生深刻的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一些腐朽生活方式,对青年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产生强烈的冲击。一些青年对共产主义有没有前途、社会主义旗帜到底能打多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坚持下去,在思想上仍然存在犹疑、迷惑和彷徨。他们在网络世界中获得很多有益信息的同时,也受到许多消极有害思想的侵蚀。既有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诱导,利用一些假象或伪善麻痹欺骗青年人,也有一些人员把互联网当作泄愤工具,恶意散布无中生有的言论或对国家社会进行恶意攻击,只有坚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澄清认知,时刻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4.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当代青年筑牢防线的重要手段。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进程中,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及所谓“普世价值”、西方宪政民主等错误思潮,它们的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都是要使中国脱离社会主义轨道,脱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危害不容忽视。在这方面,青年人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即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保持高度政治警醒,筑牢思想防线,坚决批判、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理直气壮地在群众中带头传播马克思主义,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三、如何有效促使当代青年理想信念的落地 生根
面对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的艰巨任务,当代青年必须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而坚定理想信念的关键是要解决其“落地生根”的问题。让理想信念“落地生根”,也就是要有正确的奋斗目标和明确的要求准则,这样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确保“总开关”不失灵。
1.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党的十八大报告以“三个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最新概括,从国家、社会、个人等三个层面归纳,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实现中华民族“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美好愿景提供了理想信念上的精神支撑。
在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的北京大学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三个倡导”不仅是我国全社会价值取向最集中的体现,更是当代青年的思想向导。青年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不是多样价值观之间的简单对话与比较,而是一个主体对价值客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青年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是指他们能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能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历史过程,能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认知认同的关键在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对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点要求,其中第一点就是“勤学”,指出“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通过学习,既要理性看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反复,又要充分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既要正确认识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又要始终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在现阶段,只有以科学的理论认识社会现实,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分析社会发展,才能不断坚定我们的崇高理想信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认知认同是前提、是基础,“知之愈深,行之愈笃”。只有认知认同,才会自觉践行; 只有认知认同,才会最大可能地引领社会思潮,共同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三个倡导”符合国情,顺应民意,最大限度地代表了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追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集体、个人等三者辩证关系在价值观上的集中体现,体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整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具备群众认同的理论品质和前提。当代青年应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自内心地在理性和感情上认知、认同,丰富个人的精神价值世界,促进知、情、行的辩证统一过程,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换。
2.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合一。知为先,行为重,“知行合一”,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所谓“知”,就是要不断深化学习,同时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内化于心。全社会要为青年一代积极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要理直气壮地深入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和事迹,旗帜鲜明地批评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言行,形成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与环境。所谓“行”,就是要推动实践养成,促进外化于行。当代青年,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事做起,在实践中感知、在行动中领悟,杜绝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举止。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既要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青年高度认同的价值理念,从而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同时还要深化实践养成,向榜样学习,向群众学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身体力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提到先进青年典型,“向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青年朋友们,向中国大学生和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中国青年创业奖获得者、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等优秀青年代表,表示热烈祝贺”。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还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勉励他们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号召他们用实际行动为“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这些崇高精神与典型人物既旗帜鲜明又与时俱进,既坚守自己的实质和内核,又能被不断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对青年人的价值观践行起到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只有把学习先进典型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才能让人们更加近距离地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内涵。
3.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发自觉。当今世界,还存在不同价值观体系的碰撞、竞争和较量,一些国家或集团企图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抛出一套所谓“普世价值”,居高临下、不遗余力地对别国评头论足、说三道四,进行价值观的侵略与打压,试图将其纳入自己的轨道。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他们发动“价值观战争”的主要目标。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敢于“亮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转化为价值观自信,是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必要举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它的生命之魂,表达出它特有的精神气质。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觉、理论自觉、制度自觉。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保证中国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而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正大之路。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发自觉,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重大而深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深入人心,形成自发自觉,一方面当然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和形式内容的宣传和灌输,另一方面就是要让这种宣传和灌输能够入脑、入心,能够在自愿的基础上达到自我领悟和自我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是从个人自觉到群体自觉,再到社会自觉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必须是从朴素的个人自觉开始的,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是不稳定的、可变的; 然后从单一的情感基础向情感与理智相结合的过程过渡,最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是在理性基础上集体建构的,从不稳定、易变逐步达到稳定、固化的状态。当代青年可以通过自己的个人自觉,首先形成青年群体自觉,因为在现实社会中,各个群体的自觉并不是整齐划一的,甚至会出现群体之间的相互不理解和不配合,使社会自觉出现不平衡的情况。所以整个社会的自觉需要依靠先进群体的率先垂范、带头示范,通过群体自觉,引领整个社会风气,从而达到整体的社会自觉,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理想信念是旗帜,是方向,是动力,是行为之本。青年最富有朝气和梦想,青年人有理想,国家才有希望。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的逐步转型,需要青年解决好理想信念面临的问题,高举理想信念光辉旗帜,应对国际、国内风云变幻,坚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坚持与时俱进,为“两个百年”的实现,为“中国梦”的美好愿景锻造坚强力量。
摘要:塑造当代青年理想信念,对于矢志不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于“两个百年”目标的早日实现,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都将产生巨大作用。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今日之青年究竟要坚持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为什么要坚守这样的理想信念?应该如何更加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这三个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政治课题。
当代青年人的理想与责任 篇3
关键词:中国梦 青年大学生 理想信念
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并多次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重要思想论述。中国梦内含丰富、视野宽广,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华民族共同的意志意愿,也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同,已成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旗帜和力量感召。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舆论引领的重要阵地,深刻理解中国梦精神实质和基本内涵,着力加强对青年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引导,深入开展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筑牢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一、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去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后来,在习总书记就任国家主席后,以及在出访俄罗斯、非洲国家和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讲话中又进一步对中国梦的内涵作出了论述。
(一) 中国梦的历史追寻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伟大民族。中国梦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沿革,始终与其相伴。追溯中华民族历史,辉煌时期首推汉唐时期,其衰落是在明朝中叶以后。我们中国近现代史可以了解,到清朝时期,中华民族逐步开始衰落。就中国梦的阶段性分析来看,中国梦的近现代分割主要为:一是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摆脱封建思想,抵抗外国侵略是中华民族的梦想;二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解决温饱问题,振兴中华是中华民族的梦想;三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建设小康社会,提升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的梦想;四是当前和未来,全面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始终追寻的梦想。所以说,当前,中国梦是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延续,它是与中华民族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所联系在一起而后发的一种精神和力量的内在体现。
(二)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在对“中国梦”的深刻内涵阐述时,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了四层意思:第一,中国梦的主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提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说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同一总任务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第二,中国梦的近期目标有两个:一是确保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确保在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三,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三方面:“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第四,中国梦的理论和历史渊源是:“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也集中反映了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由此来看,中国梦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而是将我们个每个人同这个梦联系在一起,所以中国梦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中国梦是可以成为团结中华民族每一位成员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以更加自信、自觉、自强的精神状态和更加团结一心、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努力建设强盛、文明、和谐、美丽之中国。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基本思想内涵,意义既现实又重大。
二、当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基本现状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成就事业的动力源泉。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着力培育其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尤为重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也不断进行着对内深刻变革和对外深化交流。针对这一社会转型期,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也面临诸多严峻的考验。总体上看,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主流是好的,是健康和諧、积极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关心时政,关心国家大事,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同呼吸,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无限热情和美好期望。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受到一些不良文化思潮等种种因素的原因,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信念动摇、社会责任感不强、政治意识和宗旨观念淡薄、奋斗目标缺失等许多值得关注的现象和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并力求着力予以解决。具体分析来看,主要表现有:部分青年大学生对政治理想方面认识模糊,认为实现共产主义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有的青年大学生受到外来思想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思潮的影响,过于偏重于个人物质利益获得,而漠视集体主义,有的甚至目标缺失,人生信仰单一;部分青年大学生偏重于现实主义,而忽视精神追求;由于受到学识、年龄等制约,部分青年大学生思维狭隘,观点偏薄,对于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一一概论,进而不能正确的认识,甚至不能理性对待,并产生情绪波动或者过激行为,等等。
当然,以上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成因是多方面的,究其原因,主要为:一是思想方面。目前,虽然,高校在党的基础知识、政治理论课教学、舆论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收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但就实际来看,仍然较多的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基本原理、党的优良传统等认识较为肤浅,理解较为简单,掌握较为片面,致使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思想基础不够坚定,根基不够牢固。二是社会方面。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一些社会上的负面影响,对青年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其对社会产生疑惑,甚至怀疑。比如,一些消极腐败现象、社会公平正义现象、社会分配不公现象、贫富差距现象等等。三是外因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日益壮大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国外敌对势力自始至终就没有停止对我国的干扰和分化。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他们重点从意识形态通过各种媒介不断对我们进行侵蚀。如,所谓具有资本主义优越性的人权论、民主伦、自由论等等。
总之,青年大学生在成长才的过程中,作为青年一代,其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健康向上、积极活跃,主流意识强,但是也不可否认的是,当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易激动、欠考虑、不成熟等缺点也不可回避,甚至易产生不良倾向,这就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积极给予教育、引导,着力使其正确分析和评判自我,更加成熟健康成长成才。
三、加强青年大学生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国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理想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勉励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阐述,引人深思,激人奋进,更为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而努力奋斗,这也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找到自我、确立目标、坚定理想、坚守信念明确了新的人生航标。
(一) 以中国梦引领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青年大学生进一步掌握我们的国情国史。中国梦由来已久,追寻中国梦的由来,和历史渊源,我们可以是青年大学生进一步理解和熟悉中华民族的兴衰史,使其深刻了解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华儿女不同的艰辛奋斗历程。从历史的回顾中,让青年大学生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民族情怀,从而,有力地激发青年大学生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奋斗的崇高理想信念。
(三)以中国梦引领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有效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正能量。习总书记讲过,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追寻梦想,我们永远都是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使命,是一个长期艰辛的奋斗过程。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牢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坚持中国道路自信、坚持中国制度自信、坚持中国理论自信,立足自身实践,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努力学习,奋斗进取,认真的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科学技术,以实际行动自觉投身于学习实践中,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以中国梦引领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激发青年大学生自身的奋斗信心和决心。梁启超曾讲过,“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对于国家、民族来讲,青年大学生是希望和未来,是最为关键的接班人。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如何,至关重要。因此对于广大青年大学生来讲,应该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家号召,以中國梦为引领,努力顺应时代潮流,更加自觉的去追求、去认同、去践行、去奋斗,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通过不懈的努力,开创更加辉煌的事业和美好明天。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实现,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每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不懈努力。因此,加强青年大学生的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对于高校来讲,紧密结合时代要求,紧扣时代脉搏,以践行中国梦教育为主题,深入开展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青年大学生明确远大理想目标,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群.中国梦的内涵及其实践途径[M].辽宁:文化论苑,2013.5.
[2]吴棉国.以”中国梦”引领民主党派政治共识教育的思考[M].福建: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
[3]荣开明.论“中国梦”的几个基本问题[M].湖北: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3.
[4]王 易.宋友文 .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与对策[M].北京:道德与法研究,2011.4.
[5]谭德礼 .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探析[M].广东:中国政治青年学院学报,2006.4.
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优秀作文 篇4
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领导者。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基础是教育,而这个教育就是对人才的培养青年,青年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就要求年轻人有活力,有动力。鲁迅曾经说过:青年所多得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挖掘甘泉的。时代的进步需要每个人都去推动,而时间会流逝留下的就是青年人,国家的发展就需要依靠青年人,正如鲁迅所说,青年人最多的是生力,指活力,动力,生存发展的力量,所用所学的知识去改造世界,为时代注入新的力量。把与个人,社会相冲突矛盾的事物解决,青年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我也不例外。
我现在是一名高中生,要面临着人生一个重大的转折点,高考。我们都想要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这个目标是远大的,并不容易。这需要我们去努力奋斗,并为之付出行动。在学期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磨难,挫折,这需要我们年轻人身上的生力,去支撑我们坚持下去,并发挥身上的优秀品质。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一个民族的成立,需要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我们国家也经历了很多的风雨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历程。这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共同推动。我们民族经历了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的任务都有所不同,因是经济的原因。在抗日战争中时期,我们对抗外来侵略,在解放时期,我们稳定社会发展,现在在当今我们的担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有年轻人的创新能力,为这个时代注入力量,从而实现目标。
青年人的担当为社会发展注入力量,青年人肩负着重大使命,并为之努力奋斗,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担当!
★ 当代青年事迹
★ 社会责任报告
★ 如何说课
★ 青年说演讲稿
★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 经济法的社会责任
★ 怎样说课
★ 内角和说课
《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说课 篇5
一、说教材
(一)内容简析
本框是初三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结束语,也是全书思想教育的归宿和落脚点。本课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择业观,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本框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每个青年都应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第二部分讲“立志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第三部分讲“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理解人才的概念和成才的条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才观。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和就业观,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扩散思维能力。
觉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理想与现实、成才与择业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纠正一些在人才、职业方面的错误认识,使学生明确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树立立志做祖国需要的人才的观念,并以此观念指导行动,做到知行统一。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青年成才的条件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确定其为重点的原因:成才是涉及学生今后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实际问题,也是学生很关心的热点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合格人才,这就要求青年学生成为各种各样的人才,青年学生也大都有成才的愿望。讲清这一问题,可以使学生认识青年成才的优势,激励学生勤奋努力,积极准备和创造条件,争取早日成才。
2.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确立其为重点的原因:初中毕业后,学生面临升学和就业的选择,只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爱岗敬业、努力奋斗。
确立其为难点的原因:由于目前社会上存在着明显的职业差别,学生在职业问题上存在着许多片面的认识和错误倾向。因此,要讲清这一问题,使学生信服所讲道理将回有一定难度。
二、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教书”的艺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主创性,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本框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
1.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平等和谐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愉悦的情绪体验。
2.例证教学法。初三学生已有初步的问题分析能力,因此,可通过剖析实例,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辨证思维能力。
3.反馈教学法。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适度的课堂练习,教师根据信息反馈,及时鼓励或纠偏或弥补,使学生认知得以提高,从而升华教学。
三、说学法
教学还是“育人”的艺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反映在课堂上就是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因此,学法指导尤为重要。针对本框内容,我指导学生的学法是:读、讲、议、练。
四、说教学程序
本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情景导入
首先多媒体显示三组片段:1.孙中山领导推翻封建帝制(电影《孙中山》片段);2.毛泽东创建新中国(电影《开国大典》片段);3.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邓小平南巡》片段)。然后设问:(1)不同历史时代,人们担负的历史使命是否相同?(2)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的人们担负怎样的历史责任?(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是什么?(4)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是什么?
以上四个问题的设置目的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探询问题答案,教师机给予适当的点拨提示。
(二)讲析重点
由当代青年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引申出问题:青年学生如何来承担这一历史使命?启发学生结合教材思考问题,得出结论----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进而指导学生辨析:只有成名成家者才能称之为人才。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人才的概念及成才的条件。
(三)突破难点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讲析时,可进行例证分析----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李素丽、徐虎、张利君等先进人物的材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正确对待就业。
(四)总结巩固
用投影方式显示本课的“板书设计”,与学生一起总结新课内容,并展示课堂检测题目,检验教学效果。
(五)教学升华,拓展能力
当代青年人的理想与责任 篇6
同学们:
首先欢迎你参加鹿鸣文社的这次讨论活动。这次讨论的主题是“从苏轼谈中国当代知识人的理想与冲突”。有的同学或许认为这个论题太笼统朦胧,苏轼是一个中国古代文人却与当代知识分子有何瓜葛?请听我慢慢道来。同时请在听时关注以下这三个问题:
1.怎样看待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精神,对我们有什么现实价值意义?
2.你认为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缺失了什么?
3.我们大学生又缺失了什么,又如何弥救?
谈到苏轼,恐怕在座的同学没有一位对他陌生,我甚至可以断言,各位还对他十分喜爱、十分了解。苏轼本人的确是受到中国自古至今每一个阶层的普遍尊敬和爱戴。林语堂先生本人就对苏轼推崇备至。他有本十分著名的《苏东坡传》,写得真好,在书中序言中先生说:“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因为我喜爱他。我们未尝不可以说,苏东坡是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是个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伟大的书法家,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好开玩笑的人。我们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亲切敬佩的微笑。他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林语堂先生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我自己也是一个东坡的崇拜者,苏东坡是我认为最完美的文化偶像。我读他的诗词散文,读着自然亲切,他就在我的心灵之中与我对话,因而我完全没有把他当作一个距我们一千多年的古人看待。我见过东坡画像,他的形象几乎和我想象的一样。他的才华体现在诗文书画之中却没有一种让我高山仰止的感觉。他是我的一位故友、忘年交,一位白发知己。他说过一句话很有意思:“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我想我算一个吧!我喜爱东坡更是因为他不但是中国一位伟大的文豪,而且他的一生最能代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和坎坷经历,最能体现传统知识分子的品格、操守、才华、性格、人生经历和信仰追求。我认为在他身上体现着人与道的统一,儒释道精神的统一,道统与政捅的统一。所谓人与道的同意是指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将“明道救世”“士志于道”“守死善道”作为生命的己证。人与文的同意是做人作文达到了人如其文,文如其人,人文相辅,文人相照的和谐地步。儒释道精神的统一是苏轼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氛围中自觉地将儒家的积极入世与道家自然与简化人生和佛家的超越人生三位一体,和谐统一。道统与政统的统一是指将儒的内圣外王与治国安邦平天下统一。而我们今天注重挖掘的是苏轼的现代意义,是因为我本人是一个文化实用主义者,我反对单一浅见地待古人及传统文化,反对将其作为古董或是炫耀才华的资本,我认为对待古人及传统文化必须赋予其现实现代的人文关怀关注,从而使其具有现实现代的价值意义。
苏轼的一生也具有现代意义,他本人也具有现代精神,如果我们不觉得诸如民主、法制、自由、开放、人道主义、改革、女权主义的现代词汇用得太滥的话,放在苏轼身上完全符合。苏轼的现代性是他的文化人格具有代表性,不限于时代和群体,能代表中国精神,无论是古代知识分子和近现当代知识分子,他是穿越中国知识分子整体性,体现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延续性的。下面我就截取苏轼人生一个重要的时期,即从乌台诗案到苏轼离开黄州,来谈以下我对苏轼的个人见解。
乌台诗案是什么呢?有人说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狱。当时的当权大臣诬称苏轼以诗讽刺朝廷,污蔑新法,冒犯皇上,弄得连宋神宗本人也郁闷不已。比如有人用苏轼诗中咏松桧诗:“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恶毒攻击说:“苏轼有不臣之心,陛下飞龙在天,而苏轼以为不知己,而求知于底下的蛰龙,这不是想谋反吗?”神宗说:“诗人之词怎么能如此理解呢?他不过是咏松桧而已,干我甚事?”那位又说:“龙者,只有人君可谓,人臣不可称龙。”神宗说:“自古称龙者多矣,如孔明卧龙,荀氏八龙,也都不是人君。”攻击苏轼的也大都如此曲解,可谓荒唐可笑。余秋雨《山居笔记》中有《苏东坡突围》一文,对此案有详细独到的见解,我不赘述。苏轼一生遭遇过三次贬官,黄州、惠州、澹州,越来越远,最后被贬到海南岛去了,死的第二年才渡海北还。他处在北宋,处在一个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朝代,处在新旧两党纷争不止的时代,他既不从属于新党,又不支持旧当,他有他自己的政治见解。因此两党不管哪个当权,都不喜欢他,他在政治上也永远是一个失意者。我们会说他在现实人生之中是一个胜利者,我看不然。又有人觉得他是一个永远豪放的诗人词客,一个乐观的诗人,我亦认为不然。我读苏东坡的诗词始终有一种感觉,所谓的真正的豪放只是生活的一时,而真实的惆怅却是生命的一世。如公认是豪放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或许前半阙该是一位关西大汉手执铁琵琶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后来呢?“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近乎难以释怀的惆怅了。我们再读《定**》:“莫听穿林打叶声„„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是一种近乎豪放的难言的孤独与不屈。
作者:叛逆天尊
2007-3-20 10:59 回复此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苏轼谈中国当代知识人的理想与冲突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寂寞沙洲冷。”什么味道?《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交醉,归来仿佛三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也是难以言表的愁苦与奋力的解脱。《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杜宇一声春晓。”一种空灵之美与空灵的迷茫。以上的词都是苏轼在黄州所作。我读罢总有一种乐晓之后彻入心界的孤独与惆怅。但苏词中总有一种弥足可贵的超越一切的精神力量,这种超越的力量让我们读着乐而不为所惑,哀而不为所伤。这种从喜到悲再到喜的感情圈中徘徊。前者的喜是无意识的喜,后者的喜却是超越悲苦之后的喜。我们现代人很难再有苏轼这种在现实生活中的诗意的情怀和自然的乐趣了,然而我们同时也必须看到,东坡心灵最真诚最美好表达的诗词背后又是怎样一种人生,我们不应盲目地认为苏轼永远在诗化的生活状态中:这不可能。正如李白醉中作诗,而李白一天到晚却都是长醉不醒的吗?李白只说:“但愿长醉不复醒。”让我震动的是,素食永远是一个主流之外的官员,永远是一个处在边缘的文人,永远是一个流亡者。他长期远远地贬官在外,从某种意义上未尝不可以认为是某种文化的象征,像一只飘渺的孤鸿,此身此心永远不得安宁。我认为,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代,知识分子,任何一个尊重自己的知识分子,都应该是也永远是一个流亡者。知识分子本身就是流亡者,就是边缘地带的边缘人,是永远对显示质疑和批判的角色。流亡就以为着边缘,边缘就意味着独立。苏东坡,还有知识分子,当代的知识分子,不隶属于任何党派,这样才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立场、观点,就是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的孤鸿。他是真正守住内心净土的,是真正保持了中国传统士的精神,这对当代知识分子尤为可贵。而且,苏东坡一生都没有松懈,为国为民也为内心的道义贡献了自己一生的心力。东坡敬慕屈原,写过大量咏屈原及其精神的诗文,但他没有像屈原那样:“世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的姿态投江以死、以死明志、以死殉道、以死报国报臣,他也没有像渔文那样“沧清沧浊”。他敬慕陶渊明,写过和陶的拟古诗,但他没有像陶那样归隐山林,啸傲江湖。他何曾不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但他没有那样做,至死都没有,他的一生都在为儒家治国安邦平天下的理想奋斗,都在以积极出世的心态完成他内心的使命,至死不渝,一生都在效仿守死善道的精神,敢于以死相谏,以死相争,因为他相信道高于势,非势高于道。苏轼十分欣赏北宋名相范仲淹。范仲淹一生也因谏议三次贬官,当时知识分子认为他一次比一次光荣。第一次贬官,僚友为他送行说:“此行极光。”第二次说:“此行愈光。”第三次说:“此行尤光。”所以他对送行者说:“仲淹前后三光矣。”在他第三次遭贬时所作的《答灵乌赋》中有两句千古名言:“宁鸣而生,不默而死。”认为诤谏守道,用现在的话来说执行他的话语权是他们的天职。苏轼他自己也愿做一个“宁鸣而生,不默而死”的人物。在我读的每一本苏轼传记中都记载有这样一件事:东坡童年之时,他母亲程氏教他读《后汉书》,读到了《范滂传》。范滂何许人也?东汉晚期,宦官专政,太学生不满朝政腐败和宦官把持朝政,举行运动抗议,遭到了残酷镇压。范滂和当时的李庸、陈蕃都有:“欲以天下风教为己任”有“澄民天下志”,在范滂即将受刑与其母决绝时,他母亲说:“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芳寿,可得兼乎?”小苏轼听到这里说:“母亲,我长大作范滂,您舍得我去死而做滂母吗?“他母亲毅然回答:“汝能为滂,吾顾能为滂母耶?”苏轼听到这里更激动地回答:“亦奋后有当世之志。”这句话终苏轼一生。什么是当世之志?我们要从苏轼身上学习的并不是以死谏君,以死抗争的形式,当然必要时是行的,我们知识分子学习的是这种精神,这种奋厉有当世之志的精神。正是因为这种当世之志,成全了苏东坡的人格,成全了他的文学,使他用一种诗意的情怀度过了他人生之中漫漫的孤苦无依的长夜,使他一生都背负着儒家淑世的精神没有陷入彻底的享乐主义与混世厌世主义,使他坚持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信仰,扬弃了佛教的虚无最终打破了对佛教的信仰。他没有遗憾没有牵挂地离开,以一种极为平静的方式离开。他是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
作者:叛逆天尊
2007-3-20 10:59 回复此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苏轼谈中国当代知识人的理想与冲突
生活在当代的我们读苏轼,不得不反思我们当代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在西方称作“社会的良知良心”,在中国亦然。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分子已远远不是与劳动者相对的劳心者,而是作为人类最精粹文化的载体,他本身的价值不可估量,而这种价值的发挥却依赖于知识分子本人的良知良心。这良知良心已经远不是道德范畴里的良知良心,而是在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中做出的良好感知和选择。
记得以色列学者康菲诺综合各家对知识分子的研究,将知识分子阶层划分为以下五点:
1. 对于公的一切问题,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方面的问题,都抱着深切的关怀。
2. 这一阶层常怀有负罪感,因此认为国家之事及上述一切问题的解决都是他们的个人责任。
3. 倾向于把一切政治、社会问题看作道德问题。
4. 无论在思想和生活上,这一阶层都觉得有义务对一切问题找出最后的逻辑的回答。
5. 他们深信社会现状的不合理,应加以改正。
而据我所知,现在大多数人包括知识分子本身都对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抱着十分失望、厌恶和鄙视的态度。或许是因为中国的传统对知识分子要求十分高而非八九分高,但不可否认的,中国当代的许多知识分子实在不像话。这些知识分子我认为有三大缺点:一是缺失个人才学即知识分子个性,二是屈从于权威,包括政治权威和经济权威,三是缺失知识分子精神的传统。
一、缺失知识分子的个性。他们正如哈耶克所说,在大部分问题上,他们接受的意见都是现成意见,他们就是生来被哄骗的。无论接受哪一套思想都同样感到满意。他们被政治和物质双重愚化了。而他们自己就是自我和他人的启蒙者、导师,可惜这个启蒙者、导师被异端谋杀了。死了,他们也只得投降,成了惟命是从唯马首唯政治物质唯官商是瞻的奴隶。
二、屈从于权威。这种权包括(我认为)政治权威和经济权威。先说政治权威和经济权威。先说政治权威,举个例子来说,五四时期成名和那些作家到建国之后为何集体失语了?他们之中的大多数屈从了当时政治的权威,大多数缴械投降了。这无疑是中国知识分子一个致命的缺点。也正是因为政治权威,他们丧失了话语权。话语权是什么?并不是单单一个说话的权力,说:“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说“我吃饱了。”而是说真话,说直言,说逆耳之言,说批评辩驳之言的权利。试看当今之中国或试看当今之师大,我们有吗?不能说没有,很少!为话语权的抗争是知识分子一个悲壮的抗争,也是无谓于权力权威压制的正义公平的抗争。正如孟子所说,用浩然之气,与大人说话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我们不要“不敢言而敢怒”,我们同样要敢言也敢怒。我不相信还有这么一件事,就是梁漱溟先生与毛泽东在1953年的那次所谓“雅量之争”。梁漱溟先生在毛泽东无故臭骂他又将其扣上思想反动,反对党的总路线,伪君子等帽子之后,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持自己的清白,坚持为自己的辩解,坚持自己的话语权,在全场都要将他轰下台他又坚持发言说:“我只想利用这次发言,检验一下共产党,检验一下毛主席有无雅量,更检验一下我自己。”这件事在现在读起尚觉不可思议,何况当时!这就是被称为:“独行独立,一代立声”的梁漱溟先生,就是被成为中国最后一个保持了儒者的传统与骨气的“最后的儒家”梁漱溟先生!这种不屈于政治权威的斗争形式,我们可以理解,但这种精神在当代知识分子中又存有多少!另外,我认为中国知识分子还屈从于经济的权威。物欲。无余的泛滥使知识分子的价值观从美好的理想化到赤裸裸的低俗的现实化。知识分子活动已并不像知识活动本身那样,去解答社会公众的疑惑,改善包括自己在内的公众的生命际遇或者替公众找回精神依托,而是仅仅为了成就自己,获什么奖,或使作品成为标志性作品。同时,世俗媚俗低俗趋向使人不堪想象,知识分子本身有沦落为官、商、高层或痞子流氓附庸的危险。这严重偏离了知识分子本身的方向。使他们不再有“奋厉有当世之志”,不再有深切地关注社会,不再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却只转向了无余本身,他们迷失了,没有了理想的方向或许堕落了,抛弃了这理想的方向。
作者:叛逆天尊
2007-3-20 10:59 回复此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从苏轼谈中国当代知识人的理想与冲突
三、我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缺失精神的依托,缺失传统积极的精神,这就造成他们传统精神的缺失。刘文森或许从一个方面分析了缺失传统精神的原因。他用了一个词“博物馆”。他认为在中国,人民取得胜利之后,建立人民传统要与传统相对抗,人民并没有毁掉与传统相涉的东西,而是建立博物馆,将传统的东西供奉起来。孔子便为典型。在中国各地,儒家的庙宇得到了很好的修复和保护,其目的并不是要复兴儒学传统,而是仅仅将其作为历史收藏物从而将其从现实的文化中驱逐出去。其实被埋藏被收藏的并不是孔子一人,1949年以后,相当多的主流以外的传统被以博物馆的方式供奉起来,在保留其名号的同时,实际上截断了其精神延续。鲁迅也难逃此劫,他的命运具有典型性。他被冠以现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的封号,被变成了一尊镀金的菩萨,熠熠生辉,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数学者对这尊菩萨进行指指点点式的研究。然而这尊菩萨已死,没有了生机,任怎样解释都可以。我们怀疑,我们真正了解鲁迅精神吗?这种不可避免的博物馆潮流,传统的际遇可想而知,中国知识分子亦然。中国知识分子逃离传统,对传统精华敬而远之,因为他们本身也以同样的方式,被可悲地驱逐出传统文化中了,这实际上抹去了中国知识分子名号而使其徒具空壳面具。
也许正因为上述三点原因,使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脱离了现实,缺乏责任感,缺乏中国士志于道的当世之志,成为沦落在边缘地带而不知的可怜虫,他们超越不了自己,超越不了这个时代。
我们大学生也作为知识分子中的一员,现状如何呢?我可以一言以蔽之:我们都是病梅。有些病梅还可以挽救,有些已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
我认为从苏轼身上更能看出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与冲突。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不许重新构建中国知识人的传统。这种构建的传统不是完全的复古。而是拿来主义式的复古。中国经过两千多年知识分子精神的沉淀积累,有许多精华纯粹值得我们学习、弘扬、传承、发展和创新。中国的文革和二十年改革开放达成的文化负面效果,几乎摧毁中国知识人的传统,这种知识人的传统,而不是典籍中记载的传统濒临灭绝。我们不应期待一个精神或思想大师导师领袖来引导我们,那些只是古代仁政明君愿望的现代变形,我们必须自醒,我们必须自救。我们这一代知识人必须去做,而且要做好,否则以后造成的传统文化的断层将越来越大,做时将难上加难。
我个人坚持认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不是经济的复兴而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华文化的复兴首先不是中国文化本身自觉的复兴,而是作为载体的传统文化知识人的复兴。这个过程,讲师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包括我们)一个更为长远的理想与冲突。
最后我只愿用一位儒家信徒在他生命即将失去时说的一句名言来结束全文,这句名言也为苏东坡所激赏: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可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楚明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回复:从苏轼谈中国当代知识人的理想与冲突
当代青年人的理想与责任 篇7
一、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分析
社会责任感在历史演化的过程中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凡在历史上存在久远的朝代都是很注重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在现实生活中, 社会责任感不是单一的传递途径, 而是在社会上能够接触到方方面面的途径都可以接触得到。这种品质是超越个人思想的, 这种行为是人们内心的体现。社会责任感主要体现在人们的素质上, 素质不是一个单一的产物, 它是需要人们先天和后天相结合, 先天与后天完美的结合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心理学专家对素质的阐述更多的认为人的素质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它与先天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种背景下, 我国提出了“中国梦”, 在一个充满荆棘的国家复兴路上, 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承担相应的历史使命, 实现主流的价值观和社会的责任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慢慢的形成。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梦奠定了基础, 把爱国主义情结与社会责任感结合, 共筑“中国梦”。
二、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明显下降
总体上来说, 当代大学生整体的责任感状况是积极健康的, 绝大部分大学生积极上进, 在一些重大的事项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股力量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是不可忽略的, 例如一些灾害事件、国家级的活动等大事件和活动中, 他们的奉献和志愿者精神是非常让人敬佩的, 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和赞扬, 体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受社会环境大变革影响, 网络的流行和来自国外的各种新观念的盛行, 他们自身的思想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呈现消极的状态, 更加弱化了社会责任感。如:“啃老族”、“潇洒族”、“网瘾族”等现象的出现, 更是加重了人们对这个群体的误解, 部分大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利益淡漠, 缺乏社会责任担当, 最终导致一些错误行为的发生。也反映了大学生在责任感方面的欠缺与责任意识上的不足, 具体表现如下:1.当代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认识不清、不全面, 自我意志力薄弱。甚至有一部分当代大学生不明白什么是社会责任感, 或者对自己所处的社会角色认识模糊不清, 认知程度较低, 不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2.自我为中心, 个人主义突出, 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优越的家庭条件养成了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陋习, 自我中心, 个性较强, 自立意识较差。3.行动上追求享受, 社会责任意识淡化。当今社会纷繁复杂, 特别是受多元思想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表现出浮躁、追求功利的一面, 只注重享受, 忘记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最根本的任务。
三、高校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途径
(一) 坚持信念导航, 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 用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武装头脑, 才能激发奋发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首要任务, 我们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他们的头脑, 把理想信念根植于每位大学生的心里, 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遵循社会历史的规律和发展观, 高校应该在高效这块阵地将“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活动贯彻到每个大学生身上, 通过一系列的行之有效方法, 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并革命传统的优良品质延续下去, 争取早日把自己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争做“中国梦”的追梦人、筑梦人。
(二) 深化实践拓展, 在主题实践锻炼中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实践在真理面前往往显得非常的重要, 它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是社会责任感形成的重要渠道。为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积蓄了力量。当代青年大学生把学习和实践放到第一位, 高校要把社会实践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课程, 通过大学生实践来改造自己, 为未来实现中国梦积蓄力量。这时候社会实践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要将学到的知识, 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深入的基层, 服务社会, 将学到的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在自己提高的基础上去影响更多的人, 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争取早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
(三) 强化制度引领, 在完善制度建设中稳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不仅要通过教育来实施, 更要通过制度来保障。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 需要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 从上到下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这就需要各个部门协调, 学校要推动学生责任体系建设, 建立赏罚分明, 责任追查的机制, 最终确立一种良性的责任导向, 针对不同的场景制定不同的文化教育宣传办法, 鼓励全社会关注社会责任感的建设, 重视文化对整个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作用, 努力营造一个以尽责为荣的责任文化氛围和信用体系, 最终使大学生这个群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生力军。
当代青年人的理想与责任 篇8
物理化学学院
材料化学一班
王恩祥
当代大学生人生理想与社会信念追求调查
理想与信念对人生的意义
理想是有价值的商品;理想推动着我们前进;理想使我们充满热情。理想是一幅鼓舞人心的未来画卷,它能够使你的思维、意志和情感充满能量,让你尽全力去实现它。值得追求的理想是一个人的目标和潜能的图景和蓝图。理想是一个人灵魂中代表希望的种子,呼唤着他去追寻实现目标的独特道路。
从当代大学生的角度看,理想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个人理想是对个人未来的设想和追求,它包括职业理想、道德理想、谋生和家庭的理想;社会理想是对更好的社会轨制的追求向往。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社会理想是处于最高层次的理想,它是理想的核心,并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又是社会理想的详细体现。一个人假如没有弘远的社会理想,而仅追求自己脱离社会实际的个人理想,是不符合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也是一种低层次的理想;反之,假如仅有社会理想而没有个人理想,也是浮泛的、不切实际的。
一般来说,信念表明一个人对社会发展方向、天然规律、对一种理论观点的不乱的、长期的看法和认可,并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深刻的感情。一个人只有有了坚定的信念,才能使自己的个性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信念的人,个性往往恍惚不清,步履往往左右摇晃,动摇不定,轻易在生活学习中出偏差。
正文
通过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承认有过理想追求。事实上,关于理想,我问过了很多人。有些人非常详细且热情地描述了他们的理想,有些人则不大乐意谈论这个问题,大声说出自己的理想似乎会让他们感到困窘不安。这些人从来没有表露过自己的理想。他们不知道别人会不会笑话自己,不确定自己的目标是太高了还是太低了,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实现理想,是不是注定要失败。
大多数大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那就是某天想做某件事或者想成为某个人,却不知道该如何实现。有同学希望有个工资不高但是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孩子,然后守着微薄的工资到退休。有的想去城市里面工作,但是又害怕在城里面找不到好工作。有的曾经想通过考研来摆脱现状,但又担心复习一年又考不上。有的想谈一段恋爱结婚算了,但又害怕这样会成为自己未来发展的阻碍。
而对于大学生理想倾向性发展水平,我国的心理工作者曾经通过问卷、直接对话等方式研究过,把大学生的理想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类:理想肤浅、恍惚,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这种心态的泛起与这一阶段青少年春秋、知识与身心发展水平有关,因为思惟还不成熟,再加上教育跟不上,使他们尚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
第二类:向往和憧憬未来,但自觉性不够,有时动摇不定。这一类同学思惟主流是向上的,但还缺乏持久性和坚定性。
第三类:以为理想就是将来找个好职业。这一类同学把理想和职业联系起来,但往往又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同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相分离,这就需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人生观的教育。
第四类:具有弘远的理想,把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并且能踏踏实实地去努力。这类同学的理想比较符合时代精神。
从一些同学的所谓理想中我们看得出迷茫,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理想呢?我给了理想下了个定义,也许这定义并不确切,但至少说明了一些问题。
理想是一个人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或者说是一个人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人的主观形象。理想是一个人追求的奋斗目标。如当你问一名大学生的理想时,他的回答可能是,将来要成为一各科学家、或工程师、或作家等。科学家、工程师、作家就是大学生们积极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和对象,这些目标和对象体现着大学生们的个人愿望,并且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和未来。在这里,理想是与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是对未来的一种设想,它住往和现状不直接联系。但理想与现实谋生又是相联系的,现实谋生中的某些对象和现象假如符合个人的需要,与个人的世界观相一致,这些现实的因素就会以个人的理想和形式表现出来,理想总是对现实谋生手段的重新加工,舍弃其中某些狭隘的成分,又对某些因素给予信念升华的过程。让我们正视这个问题,虽然周围的同学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但事实上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于想要去追求的理想只有比较模糊的认识。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1.有些人受他人影响而使自己的理想受阻
许多人已经失去了他们的理想,他们不追求理想的人也不想看到别人追求理想,别人的成功会让他们感到不适或者没有安全感。
在生活中,或许就有人被别人吓退过。他们劝你别去理想,也许是他们狭隘的自尊心让他们不愿意看到别人进步。但也有可能他们是为了让你免遭痛苦和失望。不管是哪种可能,都会使个人的理想受阻了。
2.有些人被过去的失望和伤害所妨碍
失望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我们所有人都遇到过这种差距。我们都有过出乎意料的失败经历,都不得不学会适应那些无法实现的愿望,同时使我们的希望受到冲击。失望可能会深深地伤害我们的理想。小说家马克·吐温说:“我们应当小心谨慎地从经验中汲取智慧,只需要获取其中的智慧就好了,其他的不要深究;免得我们像坐在热炉盖上的猫一样。她绝不会再坐到热炉盖上了,即使是冷炉盖。”
3.有些人习惯于满足平庸的生活
专栏作家莫林·多德说,“一旦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低于你自身的价值,你得到的就会比你想要的还少。”理想要求一个人不断发展,超越平庸。实现理想和保持平庸是不可能同时进行的,这两者是不相容的。当我们因太枯燥而缺乏想象力,当我们满足于平庸生活时,我们可能会想要责备他人,责备我们的环境,责备现有的体制。但事实上,平庸一直都是个人的选择。
平庸在根本上不是一个团体问题,也不是一个制度问题,而是一个个人问题。我们的学校不是平庸的,但我们中有一些大学生却三心二意地对待学校的管理、教学和学习。我们中有一些下定了决心,且为理想腾出了时间和精力,但在参与我们的学习工作时却马马虎虎。所以,平庸首先是个人的特征,是个人对欠佳状态的妥协。
4.有些人缺乏追求理想所需的自信
谈论理想需要自信,追求理想更需要自信。有时,那些敢于理想且追求理想的人与那些不去理想也不追求理想的人的区别,就在于自信与否。在威斯康星大学的一项研究中,卡伦·格雷尼奥·马尔施发现自信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一项对在校大学生研究中,她发现自信心不足会使大学生的交谈意愿降低37%,对交谈技巧的运用也会少11%。她还发现,大学生的自信心越强,他们就越乐意去冒险延长交谈时间,而且适应性也更强。换句话说,我们越自信,我们就越不会放弃去尝试获得你想要的东西。5.有些人缺乏对理想的想象力
如果你了解和观察过小孩,你就知道人们是通过想象发现自己的理想的。但那并不简单,通常我们的想象力并不会随着知识的增加而增长。想象力能够将理想带入生活的土壤。想象的天赋比吸收纯粹知识的天赋对我来说更有意义。但这些对想象力的赞美可能会使一些同学产生消极情绪,他们由于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特别富有想象力的人,就感到气馁,于是丧失对理想的希望。
有关理想的一些问题
1.归属问题:我的理想是否真的是我的? 2.清晰问题:我是否清楚地看到了理想?
3.现实问题:我是否在依靠自己掌控的因素实现理想? 4.热情问题:我的理想是否在驱使我追随它? 5.途径问题:我是否拥有实现理想的策略?
6.人的问题:我是否招募了实现理想所需要的人? 7.代价问题:我是否愿意为理想付出代价? 8.毅力问题:我是否正在向理想迈进?
9.实现问题:我是否能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获得满足? 10.意义问题:我的理想是否有益于他人?
我相信如果调查对象真的研究了每一个问题,认真地考察了自己,并且肯定地回答了所有问题,那他实现理想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而其他的肯定回答越多,他达到目标和实现理想的可能性就越大。我确信当代大学生都有构建有价值的理想的潜能,而且大多数人都有能力实现它。如果我们对这些题目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不管我们的理想对于别人来说有多大,或者看起来有多离谱,都没有关系,因为我们的理想已经足够坚定。
但调查结果好像并不那么使人满意,调查对象中只有很少部分对每个问题下面的答案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这意味着他们就很有可能看到他们的理想结出果实。少部分人对一个问题下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答案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他们就要考虑一下,他们是否坦诚地对待了那个问题所提及的个人状况,花点时间反思。
许多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发现自己处于这种状态。他们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他们就听从家长或朋友的意见,开始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但那反应的是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因为我们最初都是通过父母和其他榜样的眼睛来看自己的。咨询专家塞西尔·G·奥斯本说过,“小孩子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他们只能照着父母对他的评价来看自己,而且他会表现的像父母或其他权威人士对他所评价的样子。”许多大学生忽视了自己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他们是谁以及他们真正想做什么——他们采用了别人心里的理想和追求,因为他们希望得到肯定,或者因为他们不知道有什么别的事情可做。可以预见有多少人是因为父母的期望而上了这所大学?有多少人是为了得到一个“现实的工作”而选择了现在的专业,而不是追求自己真正希望的?当我们看到有同学在抱怨自己的专业或是有意愿转专业时,我们几乎可以肯定,他们以前一直都在实现别人的理想而迷失了自己。虽然这种转变会带来一些混乱,但他们要比那些从来都没有发现和追求自己理想的人幸运得多。
即使是鼓励人的、积极的、好意的父母也可能把他们的孩子引向错误的人生方向。我了解这些,是因为我儿时有过相同的经历。我父母给我们报了学习班。我坚持着放弃假期学习,即使自己本身不愿意这么坐,因为那能让我们父母高兴。
每个人都有责任为自己找到理想。正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乔瑟夫·布罗德斯基所说,“一个人的首要任务在于掌控属于他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外界给他强加或规定的生活,不管那种生活表面上看起来有多高贵。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把这仅有一次的生命耗费在别人的表象和经验上,那只会让我们悔恨万分。”
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没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总是期待、等候。他们找借口(或是不远大的理想不值得追求、或是现在还不是追求的好时机),盼望最佳时机的到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人变得沮丧失落,有些人则放弃了,最终他们的理想都没能完成。我们知道没有实现他们的理想的原因之一,是他们没有对自己负责。
大学毕业你会买房吗
最后再谈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对当代大学毕业生来说,如果有了一点积蓄,他们会考虑先买房还是先投资自己?当然我们都了解无论在中国的哪一个城市,只要你还准备结婚,还有个工作,而且父母安在,你都也许想过一件事情,这个城市里,我是不是要买房?怎么样才能买到房?什么时候买?父母出不出钱?
让我们看看股神是怎样选择的。1951年,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回到了老家奥马哈成为证券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1952年,蚁族巴菲特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姑娘苏珊。在结婚的时候跟他老婆说:“亲爱的,我现在给你两个选择,我工作一年就攒下来了一万多美金,1是花1万美金买套小房子,2是这1万美金让我去投资,过几年买套大的。”苏珊说:“好,我相信你。”巴菲特租了一套两室一厅,晚上甚至能听到老鼠在天花板上开派对,他们结婚了。
1956年,租房子住4年后,26岁的巴菲特成立巴菲特联合有限公司。开始创业
1958年,他的投资开始稳定获利,他花了3.15万美元买下位于奥哈马的一座灰色小楼,至今住在这里。
1962年,10年后,巴菲特赚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
2008年财产620亿美元,世界首富。
苏珊为巴菲特做了这一生最重要的一次投资决策,投资自己,而不是投资一套房子。当然,在未来不可预料的情况下,这是需要有信念追求的。如果当年苏珊选 择的是买房子,也许巴菲特就不会被我们所熟知了。因为即使是股神这样的天才,也需要一个十年发展机会。从职业发展来看,一套房子消灭一个巴菲特。
在我看来,以今天的房价,普通大学毕业生买房卖理想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方父母出钱资助,这种人基本上理想和追求被父母控股。经济不独立就一定意味着理想不独立;第二种人是牺牲了太多的发展机会,典当理想来成就一套房子。
回头看那些选择先安居的大学生:他们花掉了自己未来10年转换工作方向与创业的机会,花掉了人生理想与信念追求,他们到底买回来什么?
他们购买的,其实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安全感”。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念追求,至少是没有坚定地信念。于是觉得有一套房子,会让自己内心安全一点。毕竟,在城市,有一个栖身之地,会让人觉得心里踏实。他们购买的,其实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心智障碍,一种对自己能力的深深不自信。
但是在这个房价、股票日益动荡的社会,在这个跌跌碰碰从国有体制加速进入信息时代的社会,我们的安全感不可能真的来自一件物品。退一万步说,假使说房子真的可以换回来安全感,但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用出卖理想与追求来换,典当自己的理想,典当自己最快发展的时光.付出了这么大代价,也是不明智的。
如果当代大学生想迈出那一步
——开始拥有自己的的理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那至少要按照下面的步骤开始:
1.愿意拿自己当赌注
2.要主导你的生活,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 3.喜欢你做的事,做你喜欢的事
【当代青年人的理想与责任】推荐阅读:
当代青年与古典06-18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信仰06-21
当代青年人08-26
浅析当代青年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10-01
对当代青年婚恋问题的哲学思考07-13
当代青年党员党性修养09-14
浅谈林秀贞精神对当代青年学生的教育意义07-28
当代法官的责任与担当05-13
从苏轼谈中国当代知识人的理想与冲突10-19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调查报告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