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青年婚恋问题的哲学思考

2024-07-13

对当代青年婚恋问题的哲学思考(共10篇)

对当代青年婚恋问题的哲学思考 篇1

对当代青年婚恋问题的哲学思考

【内容摘要】对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当代青年是个备受关注的群体,他们的成长于社会转型时期,他们即是经济体制转轨后物质生活极大提高的受益者,也是对外开放政策实施后受外来思潮、观念影响最深的人群,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出新的价值趋向和问题值得我们的关注与研究,本文就当代青年婚恋问题做出分析,以便把握清青年婚恋观念的发展变化脉络,并对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加以引导。

【关键字】青年;婚恋观;婚恋问题;哲学思考

一、当代青年婚恋观现状及分析

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婚恋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恋爱、婚姻行为的价值取向,对青年的择偶行为、婚姻生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与幸福。当代青年的婚恋观和婚 恋行为呈现以下特点:

1、.择偶条件的理性因素多于感性因素。在以人品、经济收入、容貌、文化水平、性格、能力、贞操和共同语言等多项条件为备选项目的大学生择友标准调查中,人品(64.7%)、共同语言(33%)、性格(41.7%)成为影响男女生择偶的共同首选因素,而能力(57.3%)在女性择偶条件中占一定地位,男生比女生更注重容貌。“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因素没有受到大学生的青睐。这说明当代青年在选择恋爱对象时趋于理性,注重人品、性格等个性特征,淡化容貌、经济收入、文化水平等感性要求;强调将志同道合和共同语言作为恋爱的基础。

2、对婚姻的期望高,未婚青年对未来婚姻普遍呈现乐观心态。据有关调查反映,从心理认知、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三个方面来看,93%青年朋友们对未来婚姻的态度是乐观的,认为通过双方的努力,有信心使自己的婚姻幸福,愿意为营造幸福的婚姻付出真诚的感情;99%的青年朋友相信爱情是维系婚姻的重要条件。

3、金钱在当今婚恋观中的地位上升,经济基础成为婚恋双方考虑的重要因素。虽然情感越来越成为男女婚恋的基础,但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使婚恋的“含金量”急剧增加。因此,青年在婚恋中追求情感的同时,金钱等物质的因

素成为重要条件甚至是硬件,应以感情为首选条件的婚恋,被车子、房子、票子、位子等情感之外的东西左右着,影响着婚恋双方的正确判断和选择。

4、性观念从封闭走向开放,对性越轨行为宽容度增加。当今社会,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外文化的激烈碰撞,人们的价值体系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性刺激因素增多,性观念也受到了冲击。现代未婚女性不再谈“性”色变,性开放的程度从表层趋向深层:从对性知识的开放,对性行为态度的开放到婚前婚外性行为发生率的居高不下,性观念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变化之一,性和生育相对分离,与男女的爱恋和情感结合在一起,追求性快乐和性欢愉,成为现代性观念的主要特征;变化之二,是女青年的贞操观念的日渐淡薄,对婚前与婚外性关系日趋宽容,性不仅与生育相分离,也开始和婚姻家庭,爱情相分离。

5、从早恋、晚婚到“急婚”。早恋、晚婚、“急婚”等词语,为我国近几年来的婚恋状况及发展趋势画出了一道弧线。

早恋与晚婚的出现,是多重原因的结果:教育年限的增多造成个人就业时间推后;生活压力增大,竞争也日趋激烈;结婚的社会压力逐渐减少,婚姻的生育继后功能正在弱化;婚前性行为使青年能够在婚姻前也能满足性需要。

“急婚”则主要出现在“80后”群体中。随着“80后”步入结婚年龄,不少人发现了早结婚的好处,纷纷步入结婚礼堂。对更多“80后”女性来说,畏惧高龄难嫁是她们早作成婚打算的另一重要理由。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相比,“80后”的恋爱环境要更好,人们也不再认为在大学谈恋爱是早恋。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摆脱服从分配的历史阶段,大学毕业后可以自主选择就业地区,这样“80后”恋人修成正果的比例也大大提高。

二、青年婚恋状况变化的原因

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的是双重转型——由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必然带来社会意识和文化的变化,作为社会观念、文化之一的婚恋观及婚恋文化也会随之变化,导致婚恋观与婚恋行为的多元化。

1.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婚恋观念的变化

(1)富裕的物质生活为现代婚恋观及家庭生活奠定了基础。2)富裕的物质生活为现代女性拓展了角色空间,带来了女性角色冲突现象。(3)丰富的物质生活增强了人们的功利化心理。

2.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导致婚恋观与婚恋行为的多元化

李喜先在《论精神文化》一文中对精神文化作了概括:“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哲学、科学、技术、宗教、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等,并可归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是最有活力的要素,尤如系统中的‘软件’一样,它可以‘外化’为制度和器物,‘内化’为价值规范。在文化系统中,精神文化,特别是价值规范,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起着核心的作用。价值观念是存在于人们内心中评价行为和事物所做出的判断,而行为规范则是价值观念的具体化。”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最大变革是人的思想变化,即精神文化的变革导致婚恋观的变革。

(1)精神文化的变化改变了全社会的婚恋观念。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婚姻是“传宗接代”“养儿育女”的概念,现代人的意识已发生了几大变化:首先,家庭是作为社会人的个体满足自己“心理——文化”需求的单位,而不是传宗接代的组合;其次,夫妻关系取代了亲子关系在家庭中的轴心地位,夫妻更注重双方在婚姻中的感受,决定着婚姻的存亡;再次,女性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是依附、生育的工具,成为平等的独立个体,对婚姻其重要作用;最后,人们对新生的婚恋现象态度越来越宽松,大众舆论关注重点发生转移,不再仅仅关注个人隐私,更多的是公众利益,为青年婚恋观念中的个性解放提供了土壤。

(2)精神文化的变化改变了青年的性观念。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人性的复苏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青年的一大进步。自我意识主要在于“关心自己”,在于对自我的认识,只有把自我从客体中区分出来,分清我与物、我与非我的关系时,自我意识才真正形成。而传统价值观念对人的摧残、践踏最无情地表现为自我意识的失落和人性的沉沦,看不到自己的价值也就只能自轻自贱,无所谓人格、自信、自强与尊严,人与人之间亦无法建立平等的关系。主流文化、权力话语占据了青年的意识形态,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体的潜能只有“螺丝钉”的作用,人

不是完全的人而是被扭曲的物。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惟在生命的开发与自觉中,否则只有万马齐喑。惟其自觉的开发了的生命才具有生命本质的精髓与精彩。现在全社会的心态是宽松多了,青年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机会,中国青年在婚恋家庭观念上的变化其核心在于青年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人性的复苏,从自我压抑、自我贬抑中走出来的青年,生活空间逐渐扩大,变化是肯定的:青年们从过去偏面重社会评价、重信义、重名节而转变为具有较强独立意识、自我意识的一代,他们更看重社会提供的机遇和自身的情感;女性从过去明显的依赖性、依从型转变为追求独立人格、追求平等权力的新形象,她们挣脱禁锢,坚持言说女性语话,抗拒男子世界的神圣,从过去懦弱、压抑而变为坚强、大胆,同时极具反抗精神;家庭的双方旗帜鲜明地要求家庭的民主气氛、生活的多姿多彩。“自我”、“人性”中的积极性、自主性、主体性不言而喻地值得倡导,高扬自我是对传统社会的反动,掌握好自己的命运,经得起一切的命运,这可能是当前我们不将家庭置于死地而努力为之的,灾难将以进步作补偿。

自我意识觉醒与人性解放带来了这一代青年性意识的觉醒,性意识产生低龄化、对性爱质量的追求、婚姻中责任向爱情的转变、在婚姻中个性意识的追求等等无不体现了当代青年性观念的变革。

三、关于当代青年婚恋问题的建议

总体上,当代中国青年婚恋价值取向已从单一价值、单一模式向多元化变化。但是,如果是基于不良的婚恋动机,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就会引起更多的继发性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帮助人们特别是青年端正婚恋动机,接受系统的婚恋教育。

(1)必须统一思想,高度关注、重视青少年的性教育。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不重视性教育,学校性教育基本是空白点,许多人谈性色变,认为性教育不登大雅之志堂,由此引发的性教育放任自流,致使许多青少年对婚恋认识模糊,加强婚恋和性教育,必须社会、学校、家庭一起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

(2)必须强调婚恋观反映的是道德问题。在调查中我们看到,许多青年认为婚姻恋爱是个人私事,与他人无关,特别是婚外恋及婚前性行为都是个人隐私,别人无权干涉。人类的文明史早有训示,婚恋和性是一个道德问题,受到社会的约束,道德的婚恋观和性爱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积极建设力量,而不道德的婚恋观和性爱则是家庭解体、社会冲突的破坏力量,加强婚恋及性爱教育主要教育青少年提高自控能力,强化道德意识。

(3)生理卫生知识教育和从西方捡来的所谓“安全性行为”教育,家庭美德方面的教育也重视不够。我们必须致力于对青少年在婚恋观方面“尊重”、“责任”、“节制”等品格的培养,使他们理解婚姻恋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规范,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道德观,在婚恋观的教育中应以品格塑造为重要目标,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婚恋观的关系,引导青少年加强内在自我道德修养,使青少年的婚恋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从他律走向自律,自觉地控制不正确的婚恋行为。

(4)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择友观,摒弃腐朽的、功利的择友意识,在集体活动中教育青少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促使青少年增进纯洁的友谊,提高明辨是非、社会交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邓倩;当代中国青年婚恋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04期

[2]徐安琪:《世纪之交中国人的爱情和婚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

[3]重庆青年报.2002-12-22(7)。

[4]李喜先:《论精神文化》。

对当代青年婚恋问题的哲学思考 篇2

现在每年大约有一千万新人进入企业的员工队伍, 他们是企业的生力军, 并且逐渐成为主力军。

“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成家和立业是青年人的两项基本需求。孟子早就把没有旷夫怨女看作社会安定和谐的条件。帮助青年员工解决好婚姻恋爱问题也是增强企业凝聚力、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措施。

一部分青年员工特别是许多从农村来的第二代打工青年最大的困难就是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婚恋对象。客观上同一企业或者同一工种中往往是同性的员工多, 青年员工社会交往的条件有限, 很少有机会结识同龄的异性, 许多务工青年又不愿意将来回原籍生活, 或者不愿接受父母亲友安排的对象, 对婚恋网站又缺乏信任, 往往只能蹉跎岁月, 越拖问题越不好解决。如果能够通过开展各种群众性的活动, 例如旅游、联欢、志愿者等等, 为同龄青年创造相识和交往的条件, 一定会受到青年们的欢迎。

婚姻恋爱虽然是个人的私事, 但实际上也是需要指导的。正确的婚姻恋爱观需要树立, 择偶标准如何摆脱过分追求物质条件的倾向, 未来的家庭生活如何互爱、互敬、互助、互谅共同经营长久的幸福,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既可以举办专家讲座, 也可以请老师傅言传身教, 还可以组织同龄人交流经验心得。有一些青年甚至渴望知道第一次见面应该怎样开口, 怎样互相了解对方的情况, 怎样保持交往, 但又羞于开口向他人请教。这时, 过来人的经验对于他们就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婚礼的举办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如何办得热烈、喜庆、终生难忘, 而又不至于铺张浪费、加重负担, 这是一门很高明的艺术, 也是同事们献计献策、帮忙操办的最好舞台。办好这样的喜事, 对于车间班组的和谐, 对于人际关系的亲密, 大有裨益。

青年人找到了自己的另外一半, 建立了家庭, 他就自然担当起一份责任, 有了安定感。有了责任心, 人就会开始成熟, 待人接物处世就会走向理性稳重。成家的人一般对自己的事业、对自己所处的集体比过去更加珍重, 责任心也更容易逐渐增长。重要的是在企业中得到如家的关怀、如家的温暖。企业坚持这样做了, 收获的将是更加坚强的集体, 更加和谐更加有朝气的集体, 更能迎接各种挑战的集体。

当代青年对台湾问题的看法 篇3

学院: 广东药学院 医药商学院 班级 : 姓名 :

指导老师:

一、前言:

主权与领土完整,是一个主权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构成主权国家必不可少的元素。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神圣权利,也是每个国家公民的基本义务。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而英勇奋斗的历史。

台湾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都与这段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这种状态一天不结束,中华民族所蒙受的创伤就一天不能愈合,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也一天不会结束。中国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决策者,解决台湾问题责任重大,关系着祖国的统一与否,关系着祖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研究当代青年对台湾问题的看法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台湾概况如何?台湾问题的现状如何?台湾问题源由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法又如何? 为了便于了解当代青年对台湾问题的看法,从而正确对待台湾问题有一个新的概念,我们有必要就以上问题做一个比较详细的实践调查:

第一、调查方式 : 网上调查,有71人参与问卷; 第二、调查地点:广东省内。

第三.调查对象 :广东省内各市县青少年; 第三、调查时间:8月2号~8月20号。

二、正文概述

第一:对台湾问题的关注程度 自1949 年来,国民党退守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自此两岸走过60年的曲折历程,两岸关系一直处于动态变化当中。60 年的两岸关系,是由系已经走完全的封闭,走向有限制的交往,再到实现直接“三通”的过程;是从政治对峙、军事对抗、经济隔绝逐步向政治和解、经济合作发展、以及未来的军事互信的程度。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和平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

两岸关系牵挂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当代青少年对两岸关心和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直接影响到台湾问题的解决。因此,增强当代青少年两岸关系意识显得极为重要。在这次调查的结果显示,经常关注两岸格局的占了42.25%,偶尔关注的占了57.75%,并且不曾关注的为0%。从以上数据看来,尽管不曾关注的人数为0%,但是经常关注的人数还不到一半,仅有42.25%,这说明当代青少年对台湾问题的重视意识还是不够强,对两岸关系的关注意识还是比较单薄,必须加强青少年的两岸意识。

第二:台湾属于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有青年都认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台湾是中国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但在问到证据事实的时候,大多数人只能含糊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45%的人能从历史地理方面突出台湾属于我国领土,有31%的人则能从人文社会方面论述台湾属于中国领土,而只有24%的人是对台湾的概况能比较详细的论述。在这个程面上,当代青年对台湾概况了解得还不多,对台湾问题理解得还不是很透砌,对台湾回归的有利因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相信诸位通过学习中国人文历史社会,能更多更好的了解台湾问题。

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一部分,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支持。在1945年8月15号,中国恢复了对台湾行使主权。

第三:对台湾的现状的认识

“台独势力”越演越烈,人民不得不对台湾是否能够回归祖国,何时能够回归祖国产生怀疑,然而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又呈现了一股股的暖流,尤其是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回归”把两岸民心紧紧靠拢,面对这正面与反面,邪恶与正义,逆天之行与顺民之道,我们的青年又会对台湾的现状做出何种见解呢?在这个议题上,大多数的青年都能够抛开民族情怀来客观冷静的分析这个问题,而通过的实践调查中显示,有49.30%的青少年清楚了解 2 台湾的具体位置:有50.70%的人只是大概知道而已。在关于是否知道台湾的现任领导人是谁时,98.59%的人都知道是马英九,但也有1.41%的青少年不知道是哪一位。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要解决台湾问题,就不得不对台湾有一个清楚 的了解。只有了解了对方,方能解决双方历史遗留下的问题。两个简单的问题,就能够清晰地分析到当代青少年对台湾现状的认识情况。几乎所有的青少年都清楚了解或大概知道台湾的具体位置和现任领导人。这是可喜的地方,但是要解决台湾问题,我们的了解程度不应只是限于表面,还应该对台湾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方行。

第四:形成台湾问题的原因

在我的调查中,很多人都认为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战争遗留问题,在这点是可以肯定的。那么你对台湾问题现成的历史原因又清楚多少呢?有47.89%的人是非常清楚,而有52.11%的人只是了解一点。在关于台湾问题的实质时,其中大约有70.42%的认为这是由于中国内政而遗留下来的,并认为这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外国人不应该干预中国内政;有26.76%的青少年认为这是由于国外势力企图渗透分化出去而形成的斗争问题。还有2.82%的人认为是帝国主义割地赔款后遗留下来的租借问题 ;很意外,没有人认为这是台湾全体民众不愿回归而进行对抗的独立问题,可能是大家都认同两岸一家亲,台湾同胞和我们永远在一起,不愿离开。那么台湾问题的由来究竟是如何呢....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爱国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继续携手共肩振兴中华大业,惟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由于当时的国民党集团倒行逆施,中国人民被逼接受三年的苦战而最后推翻了南京的“中华民国”。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当时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退踞台湾。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台湾问题”。

第五:对台湾问题的发展的看法

台湾问题是当今中国的政治难题,虽然海峡两岸的“暖流”不断互动,但我们面临处境的严峻也不容忽视。在我实践调查中,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还是抱积极向上的态度的,只有小部分的人在难题面前望而却步。其中有60.56%的青年认为,中国台湾问题会在将在 2012年前解决;而21.13%的人却认为要在2020年前,问题才会被解决的;也有7.04%的人认为需要到2050年前方能解决台湾问题:而也有11.27%的人未曾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我是支持以上第三种观点的。

我认为台湾问题是复杂多变的,并不是近年所能解决的。

2005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专门就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四点意见.2005年上半年,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在北京实现了两岸陷于敌对状态以来的首次会谈,双方就促进两岸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尽快恢复平等协商等问题达成广泛共识。在国民党主席访问大陆之后,台湾的另两个“在野党”亲民党和新党的主席也相继访问了大陆,并与胡锦涛达成了类似的共识。这一善举得到了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的赞赏和支持,人们对两岸关系的前景表达了美好的期待.第六: 台湾问题的解决方法

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是全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华人民的共同愿望。尤其是当代21世纪知识青年,要求民族统一热情更加高涨。在解决台湾,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这一伟大的构想,已在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对于它是否能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力措施,青少年朋友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有84.51%的青少年认为这是适合台湾问题的,能够在台湾问题上得到发挥。还有15.49%的青少年朋友认为“一国两制”虽然是在香港和澳门得到很好的体现,但并不见得适用于台湾问题。

素有“台独”思想的陈水扁上台,变本加厉宣扬“两国论”。为了将所谓的“两国论”合法化,陈水扁又导演了所谓的“全民公投”,意图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中国人民再次向全世界人民重申了我们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在调查当中,仅有51.11%的青少年认为《反分裂国家法》能够起到积极作用:有42.25%的人认为所起的作用不明显:还有1.41%的人和4.23%人认为会起到消极作用和对此问题没有想法。

由上看来,青少年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两份解决方案都有各自的想法,并且大部分的朋友都对此方案持支持态度,支持国家的做法。

三、结束语:

中国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台湾离开祖**亲已有60年的光阴了,国人渴望台湾回归的心一直没有改变。年轻一代的朋友的目光会变得更睿智,能把台湾问题看得更透砌。长期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以及全球的一个不稳定因素。中国的统一,不仅有利于中国本身的稳定和发展,也有利于中国同各国一步一步加强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发展。

当代中国青年一致相信,在维护自己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义事业中,一定能够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中国政府相信,在维护自己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义事业中,一定能够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台湾问题最终一定会得到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都不会得逞,台湾必将回归祖国。

附:资料参考

吴冷西 《十年论战》上册

对当代青年婚恋问题的哲学思考 篇4

进一步发挥共青团优势的实践与思考的调研报告

时代在变,企业在发展,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步伐不断加快的形势下,企业青年人交友、婚恋问题,也逐渐成为继产品质量、生产安全、人员成本之后的第四大问题。中策橡胶(建德)有限公司是个拥有4731名员工的大企业,35周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总人数的63.6%,2009年之后,企业不断迅猛发展,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近些年来我们公司相继招聘了近200余名大学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在建德新安江这块山水之乡寻求发展,安家落户。如何让外地青年人真正安心工作?如何让青年人找到人生的另一半?作为共青团组织,能发挥何种作用?需要我们团组织认真的思考,拿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方法,解决这个难题。

为此,分公司团委开展了一次关于在青年交友、青年婚恋中进一步发挥共青团优势的实践与思考的调研活动,因厂区地域跨度大,青年人数众多,因此,随机对120名团员发出问卷,收回调查表109张。

“解决占20%的主要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80%”,调查小组将调查中提出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类分析,结合分公司团委在之前团工作过程中了解的一些团员情况,当前我公司的青年反映的交友、婚恋观,集中表现如下:

首先,在109位同事中,男性占据大半江山,为91位,这于我们企业的性质有关,我们企业为劳动密集型单位,男多女少,比例较为悬殊;青年员工中,大专以下文化程度占到85.3%;年龄以25-32岁为主,占到总调研人数的88.9 %,管理岗位人员为29位,其余80位为一线操作员工,占总人数的73.4%;月收入2000-3000元的同事共有73位,月收入3000-4000元的有21人,15人月薪达到4000元以上;以单身为主,值得关注的是,其中1位离异。

其次,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家的交友渠道比较单一,局限于朋友介绍,而对于单位组织的交友活动,大家参与程度不高,担心参与人员复杂,活动内容或形式不符合自己的喜好;交友以拓宽社交圈,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主;对于新

朋友的要求,大家看重的是知识才能和性格脾气;而交际面窄成为90%的同事结交不到朋友的首要原因,工作忙,没有时间也成为重要原因之一。在选择结交朋友的途径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通过熟人介绍,通过组织参加聚会或共同感兴趣的活动也成为大家的选择之一。并且对于交友的态度较为积极,多数人认为朋友是生活的一部分,达到89位,占81.6%。

再次,在大家的婚恋观的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大家认为结婚的合适年龄集中在26-30岁,在男性中,看中身高外表和性格脾气,认为和自己同等收入即可,而女性更倾向于工作能力和经济条件,认为收入要高于自己才行;教师、医生、公务员仍然是受大家青睐的婚恋对象职业。并且单身的青年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有些担心,觉得结婚还是好的,但是社交圈窄、工作忙、性格内向都成为大家影响婚恋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个人问题,呈现两种比较明显的态度,一种是自己找,另一种是熟人介绍,而对于闪婚、隐婚、裸婚,80后、90后都能接受。现阶段“剩男剩女”的主要原因归结于:择偶要求高,占35%;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占32%;择偶观念改变,占13%。在择偶观上,大家的看法不乐观,集中在婚姻道德观念淡薄、缺乏家庭责任感,合计占到78.3%,而对于现在的电视相亲等活动,大家觉得可有可无和一般可以接受的态度,一半一半。

以上是目前我们企业部分青年的交友婚恋观所表现的一些现象,根据调查中提出的解决方案以及对问题根源的思考,作为分公司团委来说,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转变思想,真正从思想上重新认识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认识。共青团工作是全局工作的一部分,最终工作目标是凝聚优秀青年,调动青年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为人才的成长创造环境。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共青团组织其力量和发展的源泉,在于为企业发展服务,为青年成长服务。在青年团员的工作上,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团的工作开展要将青年与企业有效的结合起来,要了解企业对青年的要求,更要了解青年的思想状况以及青年人对企业的期盼。通过调查研究,有效的开展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的物质要求、精神

要求、发展要求不同,所占地位不同。当前,从整体上看,青年的精神要求和发展要求高于物质要求。

我们分公司是个有着40多年历史沉积的老厂,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加入到杭橡这个大家庭中来,有一线操作岗位的员工,以本地人为主,也有大学毕业生,专业对口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来自五湖四海的年青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发展抱负,来到新安江。经过一两年的适应期,最终会找到各自的发展方向。想让大家安心工作,谋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解决后顾之忧——个人问题,这个是特别现实的一个问题。作为团组织,就更加应该关心年青人的交友婚恋问题。

二、真正的行动起来,发挥团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开展有效的活动,做好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

自2009年以来,分公司为关心爱护外地大学生,每年的中秋节、元宵节,组织外地大学生联谊活动,提供年青人交流的平台,到今年的中秋已经有4个年头了,这项活动已经成为分公司团委的品牌活动之一。

积极开展外部联谊活动。2011年10月,组织单身大学生与更楼幼儿园老师的联谊活动,分公司50余名单身大学生参加;2012年8月12日晚,分公司60名青年团员受邀,参加建德团市委组织的单身青年交友派对活动。交友派对现场,街舞表演、男女对唱、女声独唱、美猴王表演等节目赢得现场阵阵掌声,游戏环节“情歌对唱”、“游戏互动”、“现场配对”、“才艺展示”等环节,点燃了现场的氛围。分公司的优秀团员青年,积极上台参加活动,充分展示了我们杭橡人的乐观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积极为优秀青年搭桥牵线,通过各种社会渠道,介绍朋友。通过这种渠道的介绍,2010年至今,受众人员为20余人,次数达到30余次。这种方式的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根据个体,介绍合适的人选,增加了成功的几率。

青年人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会让个别人出现较为偏激的思想观念,团组织要通过有效的活动进行正

面的倡导,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大家要积极乐观的面对未来,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而垂头丧气,继而做出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行为。

三、利用分公司现有资源,开辟青年人的活动天地,真正关心维护年青人的切身利益。

根据年青人的活动特点,我们由团委牵头,组建了各个社团,如话剧社、文学社、书画社、舞蹈队、篮球队、青年志愿者等多个组织群体,青年们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找到各自的组织,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拓宽了自己的交友圈,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业余时间,健康快乐的生活。

我们说现实是唯美的,更加是残酷的,唯美在于你有很多的想象空间,去设想自己的未来生活,残酷在于活生生的要吃饭、要生活。团组织在维护党和国家、企业的利益的同时兼顾年青人的合法权益,在青年人关心的住房、工资、入党、提拔使用等方面属于合理而可能要求时,一定要积极帮助解决。

2011年10月,分公司选出10名见习干部,经过1年的考核,其中7位顺利晋升,7人中都是35周岁以下的青年人,其中4人为分公司团干部。

下一步,分公司团委为真正关心年轻人,将开展“三个联系”活动,即联系一家房产公司,以便于青年人安居住房;联系一家婚纱影楼,便于青年人的婚礼一条龙服务;联系一家单位,共建友好团委,资源共享,更好的开展团工作,服务青年。

企业共青团工作,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分公司团委将秉承着“服务企业、服务青年”的宗旨,开展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整个团组织的组织意识和服务意识,将团组织的力量作用在企业经济发展上来,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安江分公司科一党支部

对当代青年婚恋问题的哲学思考 篇5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历史变革,国外多元的思想文化涌入中国,会主流意识得到坚持和发展的同时,社会生活多样、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在这一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信仰观似乎走向淡化,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强调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的导向作用成为我们必须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多元化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当代特定的社会背景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

1、日益开放和发展的中国、日益多元化的思想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现代社会转型期,即处于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期,处于从传统的非市场经济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并存。这样的巨大变迁,冲击着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政策,从此打开了中国紧闭已久的大门,使中国的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对外的开放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人民生活水平也是日趋改善,各种信息愈益快速地传播,各种观念四处流传扩散。世界不同类型的文化和思潮在更加众多的领域广泛交流。在相互学习、借鉴和融合中,各种文化思潮发生碰撞和冲突,从而影晌大学生的思想变化。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并不完全一致,比如2010年中 国GDP为58798亿美元,赶超日本的54742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二。但是整个社会的精神信仰却不容乐观,如前段时间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小悦悦事件其实不是一个单纯的事件,也不能说是一个偶然的事件,既然事件发生了,我以为有一定的必然性。十八个路人面对一个被车碾压的女童都能保持漠然,这说明了什么,仅仅是道德问题吗?我认为不是,我想这是一个特定的时代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创伤,是整个社会对于真善美信仰缺失的危机,从我爸是李刚到李双江之子打人,从对喊出救命的人讨价还价到广受关注的彭宇案,从曾经的范跑跑事件到后来的药家鑫杀人,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了社会上存在着信仰危机,是人们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的体现。

这让我们看到与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相伴随的是人的精神的不断丧失,人们在更多的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对如思想、信念等许多东西却越来越淡漠。这些不良的社会思想风貌必然会使当代大学生感到迷茫,从而在逐步失去方向,什么是信仰、应该信仰什么变得越来越模糊,从而陷入到一个毫无目标的困境中无法自拔。试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客观、科学的对待事实,把追求真理、崇尚真善美,作为自己明辨是非、为人行事的座右铭,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那么那些令人痛心的事件就有可能避免。

2、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

一项关于当代大学生究竟重不重视马克思主义

--调查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大学生心中的地位的调查问卷得出了如下结果

1.学生个人思想状况的调查

调查了解到大多数同学目前对于马克思主义都是一知半解,基本原理等内容有所了解翻不全面竟然有60.5%的不想看,没兴趣看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的竟有41.9%,只有少数同学对马克思主义比较了解。

2.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态度和看法以及教学相关情况的调查。同学们针对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动力大部分都视为是为了修学分,只有少部分的同学是个人兴趣,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渠道非常大的一部分是通过理论课堂的学习了解,高达97.7%,只有非常少一部分是通过其他渠道来的,都不大看好学校教育,大部分同学都觉得马克思主义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不大。

3.学生对马克思足以在中国前景的看法的调查

从问卷调查报告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有65.1%的同学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少数同学否定了这一观点,有41。9% 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在我国长期发展,少数同学有其他看法。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大部分是肯定的,但是却并不重视,不了解其重要性,甚至会出现抵触的情绪,使得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走向淡漠。

二、浅谈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的原因

1、社会全面转型的负面影响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使当代中国出现了全面的社会转型。这种社会转型的大背景深深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当代中国已经走进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平建设时期,与炮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有了很大的区别。在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战争年代,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作用以显性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人们从感官上深深地体会到了其价值所在。但在和平建设时期,尤其是在转型期,我们没有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马克思主义作为崇高科学的信仰,它发生作用更多的是以隐性的方式呈现,人们不易从感官上直接感觉到。又由于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受到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西化”、“分化”的影响,人们难免就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淡漠。

2、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使人们更加注重物质需要和经济利益,这是经济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2] 王成文,宋颖惠.转型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构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多元的社会利益矛盾日益由隐性的潜伏状态转向显性的公开状态,易使年轻的大学生把对理想的人生追求与信念转为一种功利性的为现实所接纳的个人实现价值,造成人生理想的失重,人对共产主义信念的追求一旦被一种功利性的物质追求所取代时,理想主义就变成了实用主义。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和功利主义抬头的原因之一。

3、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背离与情感疏远

改革开放开阔了视野,人们往往会忽视中国具体的发展阶段而

盲目的把中国与发达国家相对比,再加上国内的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下岗失业等现象的增多,使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怀疑,从而动摇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又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着诸多漏洞和不健全的地方,致使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如有些领导干部索贿受贿,钱权交易,执法枉法,弄虚作假,漠视人民群众意愿,侵犯群众利益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疏远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情感。

4、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

当代青年人中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生长在自我威权的环境中,长大后经常有狂妄自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甚至还以成年人自居,对任何事物都抱批评态度,在行动上也有很强的反抗性,由此产生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用之在对社会主流信仰,即马克思主义信仰上,就会产生认识上的偏差。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必要性

1、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的信仰。

它不仅是支撑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还是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拥有巨大的物质价值,不但给人类带来最大的物质利益,还拥有最崇高的精神价值,激励人类进入最高的精神境界,塑造更完美更高尚的新人格。目前,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和健全的信仰,正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支柱和精神力量。“我们要倡导一种科学、合理的信仰理性,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导向作用。”

2、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一些普世的价值,这些普世价值不会随时间的流失而消退。诸如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使人摆脱寂寞的困扰,弥补因科技发展对人心理和情感联系造成割裂的弊端 ; 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可以帮助人实现人生价值,补在物质的极大富足之后所产生的精神空虚和人生目标的扭曲 ; 同时,人们还可以从马克思主义信仰中汲取精神力量,使自身变得更加坚强,从而可以消弭在现代人身上出现的悲观失望、堕落自杀等现象。比如小月月事件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人们对于真善美的怀疑,过度的利己主义。这其实也反映了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对于我们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的精神武器。”,因此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四、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策

1、社会方面

现代网络信息以及媒体技术发展迅速,各种社会舆论和热门的社会事件都会快速的在大学校园中传播。然而出现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大学生往往过分关注社会上一些负面舆论,对于社会上一些正面、积极的事件却视若无睹,由此便会产生一些悲观情绪,从而也就淡化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因此,社会舆论应该大力宣扬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反映社会进步的事件,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适当的在大学校园里举行一些有关方面的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

2、学校方面

.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问题高校领导应充分重,同时高校要从学生实际需要

出发,将对学生信仰观念的教育从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教学转变到重视马克思主义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来,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重点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设置体系应进一步完善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授内容有所侧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理论教材应侧重实际。

3、学生自身方面

第一,认真学习并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反复用实践的结果来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才能坚定地信服马克思主义。

第三,努力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经常地、大量地存在,并且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侵袭着人们的思想,干扰着人们的科学信仰。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

五、小结

信仰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现象,其表现为人们对

某种思想、主义的信奉和遵循。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应引起社会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与信仰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1页)

【3】信仰理性的合理形态及其生成的社会基础研究,梁小花,陕西师范大学,2009

80后青年婚恋观的调查报告 篇6

如今,在大众眼中,“80后”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自我、缺乏责任感、不够成熟稳重、做事冲动”,在他们眼中“80后”一直都没有留下很好的印象。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网络上对“80后”的评论都是非常的激烈,不管是正面赞扬还是反面的抵触,都未曾停止过。而“80后”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所以他们拥有着优越的家庭成长条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每个人的思想都较现代,他们也正是思想革新的一代。然而对于婚恋观,他们又是抱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态度呢?

网络上对于“80后”婚恋观的报道比比皆是,对于闪婚、网恋、同居这一类的话题已经不算新奇,反而变成了一种流行,因而人们对此也不再感觉诧异。为了能够更近的了解青年的婚恋观,更加真实的反映他们的想法和态度,我们在百度贴吧上特组织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和网上的抽样访谈。

1.调查具体情况

经调查发现,“80后”的婚恋模式主要以自由恋爱(64.1%)为主,其次为朋友同学介绍(14.6%)和家长亲友介绍(11.3%)。对于结婚的主要目的,大多“80后”青年表示“因为爱情”和“需要安全感及依靠”。调查同时发现,传统与现代婚恋观的融合与冲突在“80后”青年群体中尤为突显。六成“80后”表示“找不到满意的对象,情愿单身”,仅9.6%的人表示“不赞同”;71.2%的“80后”赞同“单身生活也是一种人生的选择”。另一方面,在对于“结婚是个人的选择,结不结婚都可以”这一问题的态度上,多数“80后”年轻人表示不认同,表现出与传统婚姻观相一致的特点,仅有36.1%的“80后”表示认同。

此外,在对未婚且没有恋人的“80后”进行调查时发现,他们单身的原因多种多样,首当其冲的原因是“暂时没有谈恋爱的打算”(占21.8%),其次是“工作和交际范围太窄”(占14.1%),再次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7.6%),也有人表示单身生活还没有享受够(6.7%)等。

2.当代大学生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

人人都会有或长或短的恋爱经历,然而,恋爱之中,双方却难以站稳心灵天平的两端。人人都要对自己负责,恋爱是婚姻的前奏,恋爱的对象将有可能成为伴随一生的眷侣。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中谈恋爱人的人足以超过了50%。然而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很多人都只是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并不会考虑太多将来和婚姻等问题,更有些人觉得大学不谈恋爱就是白读,或者说很没有面子,还有就是觉得周围的人都有了女朋友,自己觉得孤独、寂寞了,变去找了一个男女朋友,只有25%的大学生是真正因为爱、考虑过未来才去谈恋爱。还有的则是因为找不到满意的对象而情愿单身。可以说,在大学生眼中那所谓的爱情,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不太成熟的,都是比较随性,缺乏多重思考的。

3.大学生如何寻找恋爱对象

现在大学生寻找男女朋友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同学关系或者朋友介绍发展而来,其他像参加社交活动、相亲、网恋等途径也同样比较流行。尤其是通过网络认识自己另一半的比例和以往比起来高了许多,在对有关婚恋现象的认可度上,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是认可网恋的,这足以说明网恋在如今网络化的时代已经成为众多人恋爱方式的一种,尤其是“80后”的青年一代。而对于未婚或者没有恋人的大学生来说,主要原因则是还没有恋爱的打算。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64.1%的大学生的婚恋模式是以自由恋爱为主,由此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待爱情都是比较自主,更加相信自己的选择。

4.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婚姻观念的看法

在对于传统婚姻上的看法,大多数的大学生都不接受这些传统的婚姻观念,例如男主外、女主内,女子应该遵从三从四德等。由此看出:传统的封建的婚姻观念在“80后”的脑海中已逐渐消失了。

在传统的婚姻观念里,女子是被要求“从一而终”的,但是在现代社会,离婚却变得很普遍了,对于现代社会离婚比较多,而社会对此现象包容的原因,可以这么解释:经济社会的发展、再加上外来文化的一些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觉得婚姻本来就是好合好散,这就导致了离婚现象越来越普遍,而离婚现象的普遍又反过来导致人们对这种现象更加的包容。离婚现象和人们对这种现象的包容,可以看作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大学生也都认同,都认为两个人在一起,合则聚,不合则散,这便成了爱情的潜规则。

5.大学生对婚姻的态度问题

爱情与婚姻是息息相关的两件事,在有关恋爱与婚姻的关系中,有少数的大学生认为恋爱是婚姻的准备,大多数大学生则虽然现在在恋爱中,但和婚姻没有很大的关系,没有人认为可以不经过恋爱就直接进入婚姻。可见现在大学生、乃至整个80后都认为谈恋爱并不是要以结婚为前提,只要有感觉,两个人就可以在一起。

6.对于大学生婚姻观念的加强和指导

首先,应积极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教育大学生增强恋爱的道德责任感。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使大学生谈恋爱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作为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必须要清醒认识和积极正视这一问题,并加以科学地教育和引导。要一改往日放任自流、“出了问题才处理”的被动工作局面,变被动解决为主动预防,可利用课堂教育或邀请恋爱、婚姻方面的专家来校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讲座、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组织同学们就恋爱问题展开专题讨论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慎重选择恋爱时机,以纯洁的动机、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行为审慎对待自己的爱情,用学业的目标去引导爱情的航向。要让大学生们明白任何从功利思想出发,把物质条件放在第一位,希望从恋爱中获得“靠山”,为日后就业和发展创造条件的行为,都是缺乏恋爱道德责任感的表现。

其次,需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高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改变心理咨询工作坐等来访、流于形式的被动,积极主动地深入大学生之中,可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发放宣传手册、开辟宣传专栏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恋爱心理方面的咨询机会和条件,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疏导大学生恋爱中的一些不良倾向和有害心理,倡导健康文明的恋爱方式和行为。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大发展,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织,使得“80后”产生了与前人们大不相同的婚恋观。他们的身上有这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子,也同样有着西方文化带来的前卫思想观念。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选择自由恋爱,但是他们也能够接受传统的“相亲”,同时也赞同“网恋”这种前卫的方式。

关于新时代青年婚恋观的调查问卷 篇7

您好,我们XXXX的学生,为了更好的了解新时代大学生婚恋观情况,我们就这一问题展开调查,感谢您的参与。

学校:性别:年龄:年级:

1.您对恋爱的定义是怎样的?

2.您有过恋爱经历吗?

A 曾经恋爱B正在恋爱C从未恋爱

3.您对大学生谈恋爱的态度如何?

A 大学恋爱是正常的身心需要,无可厚非。

B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一种经历,应该体验一次。

C 纯洁的恋情,应该拥有一次这样的经历。

D影响学习、生活,不应该谈恋爱

E 无所谓。

4.您认为大学的恋人能不能走向婚姻?

A 不能,毕业就等于分手。

B 能,只要两人感情坚定。

C 说不清,随缘。

5.您对恋爱的态度如何?

A 恋爱是关乎婚姻的终身大事,应该慎重。

B 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

6.您觉得恋爱的动机是什么?(可多选)

A爱情B 为了结婚C 生活寂寞,可以多一个陪伴谈恋爱呗。

E 大家都在谈恋爱,我也谈F 应该有一次这样的经历G 想尝试一下谈恋爱的感觉

H 其他

7.您的择偶标准如何?(多选)

A 外表(长相、身材)B 学习好C 工作能力强D 有人追,就有上进心D

E 人品好,为人正直F 细心、体贴G 能做家务H 家里有钱 I 处男(处女)

8.您认为恋爱会影响学习吗?

A 两个人在一起可以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可以有益于学习。

B 恋爱耽误很多的时间,会影响学习。

C 说不清。

9.如果遭遇失恋,您会怎么办?

A 伤心一段时间,然后继续生活。

B 逃避。

C 说不清

10.您对性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性行为是十分神圣而美好的。

B 性行为很恶心。

C 性是自由的,没有必要有所隐晦。

D 其他

11.您对贞操的看法?

A 贞操十分重要,这直接影响到婚姻的长久。

B 时代在前进,没有必要将贞操看的那么重要。

C 贞操可有可无,无所谓。

D 说不清。

12.您认为贞操是否会对婚姻幸福产生影响?

A 必然会影响到婚姻幸福。

B 不会影响。

C 说不清

13.您如何看待婚姻与爱情的关系?

A 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前提。

B 没有爱情也可以有婚姻。

C 说不清

14.您如何看待婚外性行为?

A 原则问题,不能原谅。

B 你情我愿,随意。

C说不清。

15.您对现在流行的闪婚如何看待?

A 很赞成,确定了就结婚没有什么不对的。

B 不赞成,闪婚太快了,两个人不能真正的了解对方。

C 说不清。

十分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帮助我们

完整这份调查问卷。

青年人婚恋观调研报告 篇8

据了解,调查样本涵盖全国各个省份的160万多人。网站方面表示,今年首次在报告中提出了各大城市男女婚恋观拜金指数,数据显示,东莞的拜金指数排名第一,其次是广州、长沙、南京等。

该网站解释称,拜金指数排名主要是根据单身男女对另一半的物质要求,其中,东莞单身女性对另一半的要求普遍偏高,有23%的女性认为自己属于“金钱主义”,结婚时会要求对方有房有车。

此外,东莞女性对配偶身高的关注也排在其他城市女性的前面,有73%的东莞受访女性希望对方的身高范围在自己的预期之内,这比其他城市女性数据高出了10%左右,例如位于同省的广州、深圳,受访女性有67%在意配偶的身高。

在男性婚恋观方面,东莞男则在对“闪婚”、“逛街购物”方面的态度其他城市,因为有63%的东莞男性不排斥闪婚,更有21%的受访男性可接受频繁的逛街购物。

对于此调查,有适婚男女认为,适度拜金是对婚姻家庭的负责。在东城一家贸易公司工作的傅孟依就认为,“婚姻的幸福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这是对家庭的一种负责态度,无论男女,拜金都很正常。”

广州市青年婚恋家庭需求调查报告 篇9

日前,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婚恋研究中心对此作了调查,并发布《广州市青年婚恋家庭需求调查报告》。调查从个人婚恋观念、婚恋家庭文化建设需求两个方面展开,调查对象是20岁—40岁的1000名市民,未婚占79.6%,已婚占19.4%,本市户口与非本市户口大致各半,男女大致各半。调查显示,住房问题成为广州青年“恐婚”的原因之首;此外,夫妻之间的经济差异过大也会让婚姻的小船“说翻就翻”。

结婚压力

住房成“恐婚”的原因之首

对于不少年轻人而言,说“我爱你”容易,但想“拉埋天窗”就“压力山大”。根据调查,认为结婚压力来自“住房”的受访者占比75%,65.6%的受访者表示结婚还存在着“储蓄压力”。随后是“家庭认可”(42.5%)、“婚庆费用”(40.3%),“了解程度”只占29.5%。

调查还显示,本地居民的压力似乎更大一些。数据显示,广州户口居民在住房、储蓄压力、家庭认可、婚庆费用、了解程度、心理恐惧和机会成本等结婚压力方面的占比均高于非本市户口居民。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准备结婚的年轻人都是采取“父母付首付、夫妻供楼”的方式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我觉得只要两个人在一起,租房也可以。”家在天河的刘女士表示,虽然自己对房子“无所谓”,但父母却将房子列为结婚的“硬性条件”。

结婚功能

男性比女性更看重“繁衍后代”

既然婚姻令不少人“恐惧”,那人为什么还要结婚呢?经调查记者发现,66.1%的受访者认为一旦两人领证了,则意味着拥有“法律保障”,62.6%的人认为可以“繁衍后代”、49.3%的人认为有了“情感陪护”。还有约三成的受访者认为结婚可以“分担家务”,近两成认为“节约生活成本”。

调查发现,男性比女性更看重“繁衍后代”,男性占62.9%,比女性高15个百分点。非本市居民更看重“情感陪护”,占56.6%,比本地居民高16个百分点。已婚者则比未婚者更看重“分担家务”,占41.2%,比未婚者高12个百分点。此外,在“保护两性权益”一项,已婚者比未婚者高14个百分点。

结婚条件

经济是基础 决定婚姻的质量

一旦过了“心理关”决定结婚,广州青年认为婚姻需满足什么条件?在众多受访者看来,经济是基础,决定着婚姻的质量。

调查结果显示,逾七成受访者认为,结婚需要满足的条件中最主要是“有一定经济基础”,女性比男性更加看重这一点,比男性高近11个百分点。其次是“有感情基础”(占69.5%)和“家长认可”(占60.5%)。

相较于本地居民,非本市居民更看重“拥有住房”和“符合法规”,前一项比本市居民高14个百分点,后一项高8个百分点。“贫贱夫妻百事哀。”林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与女朋友已经“长跑”5年,感情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经济条件还未“及格”,“一旦结婚,希望自己有能力给她更好的生活”。

记者发现,在“结婚需满足的条件”的选项中,选择比例最低的一项为“经历试婚”。但男性选择该项的比例是女性的两倍,10.9%的男性认为结婚前需要有试婚的经历。

婚姻长度

经济差异过大 婚姻小船易翻

结婚后,影响婚姻长度的因素有哪些?仍是钱的问题。调查显示,73.2%的受访者认为影响婚姻稳定的因素是“经济差异”,这意味着夫妻之间的经济差异一旦过大,婚姻的小船容易“说翻就翻”。近七成的受访者表示,二人之间的“感情基础”亦是能否天长地久的影响因素,随后是“性格差异”(65%)、“兴趣爱好”(59.3%)、“家庭背景”(54.6%)。值得关注的是,受访者认为“夫妻地位”、“性生活”对婚姻是否稳定的影响甚微,二者占比均为一成左右。

婚姻知识

女性爱同闺蜜商量讨教

有男同胞感慨,一对男女是否在一起、分手、结婚、离婚,几乎完全取决于女同胞的.“闺蜜团”。因此,不少恋爱攻略支招,想要搞掂一个女生,就要先搞掂这个女生周围的朋友。这样的说法并非毫无依据。

此次调查中,对于获取婚姻知识的来源,虽然前三名分别是“互联网”(58.4%)、“学校教育”(43.2%)、“婚姻书籍”(36.4%),但在第四名的“朋辈学习”一项中,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有四成女性表示对于婚姻的相关疑惑,会向自己的闺蜜讨教、商量。

家庭文化

近半受访者“一知半解”

过半受访者对婚姻家庭文化“一知半解”,“十分了解”只占2.2%。女性对婚姻家庭文化的不了解程度高于男性。受访者最迫切需要了解婚姻家庭文化的内容中,前三位是“恋爱技巧”(占49.6%)、“沟通技巧”(47.8%)、“家庭教育”(39.7%),“法律法规”垫底,只占12.9%。此外,年龄越小,受访者对“法律法规”重视的程度越低。

对于如何进行婚姻家庭文化建设,受访者认为,婚前辅导课程(占55.2%)、婚姻文化节活动(占38%)、家庭文化影视(占33.6%)、社区婚恋讲座(占33.3%)、婚姻家庭读本(占31.9)是最有效的五种方式。根据调查,“婚姻家庭社工”这一方式受到本地居民认可,占35.5%。

对当代青年婚恋问题的哲学思考 篇10

各位嘉宾、各位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

过二天就是农历七月七日——中国传统的“七夕”佳节。

七夕节,也叫“乞巧节”、“女儿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在这一天晚上,人们坐看牵牛织女星,举办各种仪式活动,期盼美满姻缘。“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宋秦观《鹊桥仙》)七夕,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妇联、武林街道共同主办、万松书缘承办的“七夕节”下城区未婚青年风采展示及婚恋交流活动,在美好浪漫的佳节来临之际精彩开场了。

cc区作为xx市的核心商务楼宇集聚区,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楼宇社区文化建设和楼宇经济的发展。许多年轻的朋友,在我们下城区创业立业,为我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另一方面,由于工作忙碌和楼宇相对封闭的格局,造成了男女青年之间交友交流问题比较突出。据最新调查显示,目前下城区的楼宇内汇聚着16.2万名青年精英,其中60%的青年是单身。我们要为青年朋友们营造一个“家”的氛围,为男女青年的婚恋交友搭建幸福之桥。通过这样的活动,增强我区楼宇社区的凝聚力,进一步引领青年婚恋交友价值取向,展示青年的时代风采,提升青年社交活动能力,以更广的服务内涵、更高的服务质量,进一步增强楼宇企业和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楼宇社区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着力培育“和谐、合作、竞争、包容”的楼宇社区文化,促进“和谐下城”、“幸福下城”、“美丽下城”建设发展。这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具体行动,也是把群众路线教育与下城实际密切相联的接地气、促民生的活动。

年轻的朋友们,大家来相会。在“七夕”佳节,让我们一起“相约七夕,爱在下城”,共同编织美好幸福的梦想!

上一篇:血钻赏析下一篇:版专利技术转让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