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2024-07-25

当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共10篇)

当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篇1

建筑技术观的内容包括建筑技术本体的探讨、建筑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研究。技术本身并不具多样性,但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应用目的和方式,明显地受到意识形态因素的制约,故各社会背景下的技术观是不同的,技术观的演变过程也是不同的。我国当代技术观的发展具有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因此特征明显。

我国传统文化提倡“文以载道”的思想,表明文化思想要为政治服务,作为“器”的技术,当然要为“道”服务,技术成为皇权的附属品。在中国近现代开始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人们对技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改变。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表明,技术—这个具有很强的西方文化烙印的概念,其地位是“用”,应依附在“体”上,而这个“体”的现实就是当时的政权及其意识形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传统社会现代化在此之后仍奖继续。由此看来,我国当代建筑技术观的首要特征可归结为“政治性”。这与我国特有的政治形态和传统文化思想密不可分。在建国初期,我国社会经济基础薄弱,在国际社会上相对孤立并受到封锁。如何引领亿万人口的大国迅速步入工业化国家的正轨,依靠自下而上的自然积累方式显然是不现实的,相比之下,形成一种自上而下、严格控制的社会架构,更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快速起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推进,我国在意识形态层面作出了一些主动的调整,加强自下而上的社会架构,物质基础的决定性作用被全社会重新认识。我国学术界迎来了建国以来最深刻的转向。进入21世纪后,我国在经济发展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在意识形态层面同样作出主动调整,树立全面的发展观,与国际接轨的水平也提高了。国际上的新思潮与以往相比更直接地影响国内学术界的思想动向。我国学术界的思想自由度更大且面临着自身调整、追赶国际先进理念的压力。这个新的变化也将迎来新一轮学术界的转向。从总体上看,我国建筑技术观的演变主要受制于政治目的,即便是偏向自由化的学术转向,背后也有政策的引导。把握这一点,可以洞穿貌似多元变化的表象,发现不变的本质。

一、第一阶段:2 0世纪5 0年代初至7 0年代末

第一阶段技术观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建筑技术脱离建筑艺术,经济性主导建筑技术。意识形态的强制性,使得技术观的内容脱离建筑本体论。建国前已传入的现代主义精神得不到合适的土壤滋养,发展不得不停滞。

20世纪50年代学苏期间,以北京十大国庆工程为代表,运用当时的先进技术,建造了一批西洋古典和中国古典建筑形式的大型建筑。这一事件表明:现代建筑技术虽然得到运用和重视,但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现代建筑技术和中西古典建筑艺术的并置,恰恰反映了当时对于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关系的认识,反映了建筑技术处于服务而非主体地位。建筑界倡导的“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是对公共建筑功能和形式这两方面提出的要求。形式方面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符号,而对技术方面却没有提及,缺乏对技术与艺术两者关系的认识,从而导致技术与形式的分离,产生了一批运用现代技术和民族形式的大屋顶建筑,这种情况甚至沿续到了20世纪90年代。

同一时期所倡导的“双反双快”(反浪费、反保守,快速设计、快速施工),主要针对纯粹为工业生产建设的建筑,片面强调低成本、高效率,甚至违背建筑技术的客观规律,而且毫无美观方面的考虑,同样这也是技术与艺术脱节的表现。

现代主义讲求技术与艺术的逻辑关系,采用钢筋混凝土、钢、玻璃的建筑技术体系以及现代管理体系,具有工业产品的特征,艺术效果即为建筑技术的外在表现。这样的观点,由于打上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烙印,被认为是腐朽的、反动的建筑思想。但是大跃进之后的经济困难以及文革期间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状况,使得人们对于建筑经济性的强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定程度上建筑技术在建筑本体中的地位得到凸显,建筑材料、工艺、技术在许多建筑中不加掩饰的表达,似乎是对现代主义思想的回归。但是,这种表象只是出于经济拮据的无奈结果,并非是经过理性思考得出的结论。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关系,是由于经济性的制约被迫赤裸地显露出来。这时的经济性其实就是节俭、简陋的代名词。当然朴素与奢华还分别被打上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烙印。

在政治方针的引导下,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技术观,明显地反映在建筑理论与设计中—强调社会生产的重要性,忽视技术的文化意义。如果违背了这一观念,轻者以“经济不合理”的理由予以否定,重者在意识形态层面予以批判。技术类著作多关注生产的经济合理性,或只限于技术自身的可靠性。

虽然现代主义也讲求建筑技术的经济合理性,但二战以后的西方技术观逐渐摆脱了经济因素的制约。与之相比,我国的建筑技术观服务于意识形态,与非建筑本体论的社会经济因素直接发生关联。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技术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按照马克思的阐释,技术是人对世界的“活动方式”,技术的本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思维之间的中介和桥梁,同时,文化与技术之间的联系却很少提及。

在我国建筑理论界,建筑技术观是从属于社会总体技术观的,并且在现实上,由于建筑学与社会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对技术的经济合理性要求就更成为研究的核心问题。对1955年创刊以来的《建筑学报》的文章内容进行统计,除去政治性极强的文章外,可看出80年代以前的讨论最多集中在两种类型—纯技术文章和关注技术经济合理性的文章。

不仅在建筑理论界,设计界对建筑技术的运用态度也受经济性主导。在技术的发展和引进上,偏重于低成本、高效率的技术。尤其是在吸收苏联先进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在设计标准化和施工装配化方面进步很快,技术发展最早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工业建筑当中。如20世纪60年代大力推广的轻钢结构,在厂房设计中节约了大量建筑物资,但却忽视了建筑技术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即便是有多样化的技术也难以推广,造成建筑装饰工艺的单调平庸。又如民用建筑一律采用承重墙结构,钢筋混凝土现场浇灌或预制板、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吊装平顶屋面。20世纪60年代的建筑饰面采用石灰砂浆罩面,20世纪70年代的公共建筑多采用干粘砂、干粘彩色砂、水刷石或水泥压光后刷涂料饰面,地面采用水泥压光、水磨石。建筑设备方面极其简陋,技术的采用是以达到最低居住要求为目标,服从社会建设的总任务,并不是从使用者的角度进行设计。

这种脱离建筑本体论的技术观是片面的。首先,建筑技术的合理性被经济性所掩盖;其次,建筑技术的价值与建筑的艺术性相分离,建筑艺术被政治化、符号化;再者,使用者的要求被置于极次要的地位,物质需求基本予以满足,但精神需求很少被纳入到考虑的范围,设计不够人性化。服从于意识形态的技术观并非是源于建筑师群体自发的认识,而自发认识的形成必然是基于对建筑本体的探讨。

二、第二阶段:2 0世纪8 0年代初至9 0年代末

1.现代主义建筑技术观点的复归和重建

我国技术哲学的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技术与文化的辩证关系重新被重视。在发展中的物质基础上,在强大的意识形态的指导下,社会经济因素仍对技术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时的经济建设从计划经济的“多快好省”向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阶段转变,社会资源告别短缺,一切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都可以利用。

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概念包括自然技术、社会技术和思维技术三部分。其中,“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为了人的需要、通过人的劳动而产生和发展的。文化是生产的结果,而不是生产的作用力。技术中的社会技术和思维技术是非物质的技术,这样的范畴类似于文化的概念。我国哲学界将文化(非物质技术)与技术(物质技术)并列,作为构成“生产力”的两个因素,二者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共同起作用。正是这种观念构成了这一时期我国对待技术与文化二者态度的理论依据。

建筑技术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了相应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思潮的变迁,国外先进的设计思想被引入国内,对技术观的讨论转向建筑本体,对建筑文化的关注和对设计方法研究的日益显现。相反地,对经济性的关注则越来越弱了。也可以说,这是一种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精神在中国的有限复归。建筑技术的运用如何面向使用者、如何表现对美的追求,这些问题在新中国成立30年后被新一代建筑师所诠释。

建筑学界一时间活跃起来,围绕国外各种思潮、风格,抱着或保守、或迎合的态度。但仍有一条从中国建筑学科建立之始就存在的主线,就是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继承问题。在该时期,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摆脱了上一个阶段的片面认识,呈现三种状况,其中主流是批判形式与技术逻辑的分离,更加重视技术的文化表现。在经过无数的成果尝试之后,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技术与传统形式无法相容,转而从建筑空间句法入手,继承传统文化;或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技术,激发其在现代建筑中新的生命力。第二种情况,恰逢后现代主义思潮被引入国内,一些学者将兴趣转向建筑语言学、符号学,干脆将建筑技术问题置之不理(图1)。这其实是对前一阶段中对技术与艺术二者分离的状况的沿续,只不过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论依据。第三种情况,试图完全摆脱传统文化束缚,实现建筑的完全的现代性转变。

建筑设计中,政策方针的影响减小了,前一个阶段存在的不同建筑类型采用不同设计策略的方式不复存在了。从工业建筑到文化建筑,都更加重视技术的文化表达,建筑成为日趋消费化的社会循环的一部分,以及文化作为消费对象附加于建筑成本里,对建筑技术提出多元的要求。工业建筑重视美观,采用民用建筑设计手法,表现企业形象。如北京Ameco四机位机库(图2),采用积木式设计方法,彩色压形钢板,给人以高科技工业化感受。某些公共建体现技术和艺术的统一,表现出结构美感。此外,以798艺术区为代表的社会文化现象,可被视为是对以前割裂的文化与技术的一种讽刺和补偿。

虽然建筑技术观在向辨证的方向发展,但也存在大量利用建筑作为表现“现代化”的政治符号现象,新奇的形式、夸张的体量、高标准的装饰,违背了技术的经济合理性,超出了合理的社会经济承载力。如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中忽视结构逻辑、在承重柱中间挖出灯槽的做法,导致施工成本过于昂贵。

建筑技术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更多地考虑了多样性、个性化。结构设计摆脱原来单调的结构形式,双曲线、大跨度、超薄屋面板的应用增多,不仅使建筑在功能方面的需求得以满足,同时也具有一种结构表现的意味。高标准的住宅建筑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框架结构,建筑外墙多用玻璃马赛克贴面,部分采用釉面砖或大理石贴面。清水混凝土饰面技术也在这一时期起步,尽管目前国内尚未发展形成质量严格的验收规范和技术标准。一些建筑的地域性技术被重新利用,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形成地域化风格。如设计师任震英对甘肃窑洞建筑的改造,利用地能、风能、太阳能,形成自然平衡的生态窑洞体系。

这种技术观较前一阶段更加全面。首先,经济性的考量不再具有强制性,而是取决于市场的经济规则,建筑师有更大的余地,少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将精力转向建筑的本体(坚固、实用、美观)设计;其次,技术与文化走向融合,用最合宜的技术表现特定的文化品质,不一定运用最先进的技术,而是要求建筑技术与多元的文化需求相配合;再者,关注使用者,使设计更加人性化,这也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只有满足人的需求,才能有建筑计划的实现。这种技术观是建筑师群体在政策引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接受外国建筑理念的结果。

三、第三阶段:进入2 1世纪

1.技术观的多元化

我国社会发展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东部地区建设速度加快,同时,东西部差距凸显出贫富分化问题。于是呼吁加大宏观调节力度、反对奢侈浪费的观念重新以国家政策方针的形式对技术提出强制性要求。同时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中国社会与国际大环境接轨,逐渐摆脱了总体性和理性的思维模式,转而追求差异性。随信息化浪潮和环保主义理念进入中国,与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政治理念相结合,其影响遍及各个学科。此外,中国从工业化成熟到信息化革命只用了一二十年,而且由于地区的差异,仍存在着工业化与信息化共同建设的现象。以下将从三个方面总结介绍当前中国建筑技术观的特征:

第一,技术对人的全面渗透。以现象学为基础的西方技术科学认为,工业时代的技术不仅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方式,更成为一切存在者的“座架”(Gestell)。人被纳入技术框架,以技术的方式呈现。对技术“座架”感的认同,可以说是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共同冲击下,近年来才在国内出现的。技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行为方式。人对技术的依赖与需求又不断刺激技术的发展。建筑作为人的生存环境,集中体现了技术与人的依存关系。

第二,可持续的、生态的技术观。可持续发展要求节约世界资源、保护环境质量。生态建筑设计包含大量的技术因素,要求通过技术的方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生态技术的原则是,选择建筑材料使用的最有效化,最合理地开发、使用自然资源,在生产和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有效地使用资源,要确保新建筑物的质量并使之可以持续更新。生态技术观提倡技术、艺术与经济的结合,生态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即为“生态美”。生态建筑技术包括绿色设计策略(遮阳百叶、被动式太阳能、自然通风等)、绿色建筑材料(钢铁、木材、夯土等)、绿色施工工艺(预制装配,自凝灰浆,壁纸基膜)和绿色的建筑设备(地热利用、新风系统、地膜采暖等)。实例有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图5)、环境学院(图6)等,朴实的外表如实反映了生态科技内涵。

第三,信息技术观。信息时代的“技术转型”必然导致“技术观”的转型,原有的技术含义已不能涵盖新技术的许多特征,从而需要对技术的对象、目的和结果等问题加以重新思考。当代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均建立在当代设计与施工技术基础上,这些技术基础都具有信息化特征。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迅速在设计界普及并大量应用,在21世纪之初就彻底改变了建筑教育界的面貌,为我国在设计人员紧缺的条件下进行大规模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保证了设计质量。如国家体育场的设计、施工,大量运用计算机辅助,虽然在拼装过程中是半智能化的,却以其复杂性、精确性成为中国建筑新时代的标志。国家游泳中心不仅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了14边形的三维结构球体组成的主体结构,也成为我国第一座采用ETFE膜材料作为立面维护体系的建筑(图7),集中体现了最新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成就。矶崎新设计的喜玛拉雅中心(图8),由计算机进行结构计算,生成树形结构体,实现了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信息系统成为建筑物必需的设备,如现代通信网络、智能管理系统等,某些建筑甚至将信息技术作为建筑的表现内容。如建筑的表皮化倾向,在中国往往表现为消费主义的临时性观念与信息技术的艺术表现的混合。在国家游泳中心设计中,夜景灯光随电脑程序变化光色,这是信息技术产生的艺术。北京西单大悦城的整个外墙为LED屏幕,图案效果不断变幻,充满时尚和活力动感(图9,图10)。

总体来说,我国当代建筑技术观的内容异常丰富。以多元并存为总体特征的建筑文化,要求多样化的建筑技术手段与之配合。随着建筑技术更新速率的加快,技术表现形式也日新月异,在满足使用者需求及提升经济合理性方面达到了新的层次。我国当代建筑技术观方兴未艾,不成熟之处亟待批判,以促其健康发展。站在本体论的角度来看,新技术应挖掘自身特性,与艺术相互配合,从而形成完整统一的新建筑技术观。■

参考文献

[1]张利.谈一种综合的建筑技术观.建筑学报,2002(1)

[2]刘则渊.论科学技术与发展.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3]邹德侬等.中国现代建筑史.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张鹏.浅谈当代建筑美学.山西建筑,2008(11)

[6]刘金刚,游敏锐.文化视野中的建筑技术.山西建筑,2000(6)

[7]陈玉伟.对我国建筑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建筑科学,2008(5)

当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篇2

【关键词】土木建筑;施工问题;应对措施

前言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土木建筑工程是指将文化、泥土、水等运用施工设备及建筑材料实现建设方案的生产活动。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土木建筑施工行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土木建筑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环节在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规模扩大过快,因此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与此同时,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条件还不完善,各地的建筑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及素质参差不齐,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我国土木建筑施工的发展。

1、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1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我们必须深刻的意识到安全问题堪称是土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但是政府部门却未给予太多的重视,对于建筑企业缺少相应的安全监管力度以及惩处措施。目前建筑行业的大多数施工单位都没有设立关于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部门,即使有一些单位设立了这一部门,但是在人员的配置方面严重不足,没有投入应有的重视,其管理机构不是缺乏设备,便是缺乏人手,更有甚者没有给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这些现象都极大地加大了施工现场面临的安全风险。此外,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程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农民工为了谋取更多的经济收入,纷纷涌入城市,由于他们缺乏基础的文化水平,因此只能加入到体力活动为主的建筑行业中去,成为建筑施工行业的新生力量。而這些农民工较低的文化水平,决定了他们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但是,大多数的建筑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十分看重农民工的低廉劳动力,使其对于农民工的安全检查和教育成为一种形式化,各项措施执行得不到位。再者,农民工本身就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又不太了解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问题,对安全施工规章制度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更容易发生人身安全问题。

1.2环境污染问题

由于当今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现状,也使得当今社会更加重视对环境的保护,而土木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有十分明显,从而也严重影响了周边市民的正常生活,而环境问题优势最容易被建筑施工企业们忽略的问题。土木建筑施工必然产生众多的建筑垃圾,例如粉尘、有害气体、噪声、强光、固体和液体废弃物、杂乱的施工现场、高空坠落物、地震以及其他偶然事故等,不仅严重影响到了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还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十分严重的伤害,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是土木工程项目中需要给予重视的问题。

1.3施工进度的控制问题

施工进度的控制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可以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有效地控制,并对施工规划进行合理的安排,可以使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保持在标准范围之内.此外,当前土木建筑工程在具体施工时,往往会选用“总包”和“分包”的方式。这种方式极易导致施工进度控制上不能保持统一的控制标准,尤其是部分分包承担单位由于整体素质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要求进行,或者因为技术水平低的原因,影响到施工的进度;另外在进行工程项目分包过程中,分包的项目通常具有比较单一的特征,同时缺少明确的施工进度规定,会导致土木工程整体的施工进度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影响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土木建筑施工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加强安全管理 首先,国家应加强对建筑企业施工安全的管理力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土木建筑行业的施工安全问题提供坚实的法律依据,督促企业记录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事故,并建立相应的事故档案,通过对事故档案的分析及总结,防止再次发生同类事故;其次,要求企业领导重视安全施工问题,只有树立其良好的质量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程的质量;此外,还应向施工人员普及安全教育知识,规范劳务市场,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从而使其具备在施工现场保护自己的能力;再者,建筑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对作业部门与管理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各司其职,确保施工安全,同时还要注意坚强团结,督促各部门进行沟通与交流,不断增加部门间合作;最后,要严把原材料质量关。采购的钢材、木材、砂及其他需要的重要原材料必须符合相关的行业标准。

2.2建立全方位的技术控制系统 为了应对施工技术的先进性对土木建筑施工影响巨大这一问题,必须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技术控制体系。我们必须明白,技术控制系统的建立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影响施工技术的地质条件、材料性能、气候条件等制约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识别、调整以及预测,最终在理论上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允实现设计的最佳目标。此外,技术控制体系还包括现场技术控制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地控制施工现场的情况,建立现场监管部门,负责监督指导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于可对施工技术造成影响的材料,需要进行试验及现场分析以确保其符合标准。

2.3加强环境保护 土木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筑企业应提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倡导绿色施工。为了切实的减少污染保护环境:首先应向施工人员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使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促使其及时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保证施工现场的整洁干净;其次,应采取先进的施工工艺,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施工过程中伴随而生的各种污染,如噪声污染、粉尘污染、有害气体等,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原材料,还有利于工期的缩短,避免造成长时间的环境影响。最后,要选择优质的工程材料,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因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优质的工程材料可以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3、结语

综合上述,土木建筑工程产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土木工程项目中,保证正常的施工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要严把质量关,为社会发展提供质量管理更优更好的建筑工程,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建筑安全宣传知识文化教育,普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增强建筑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减少建筑事故的发生,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在当前的建筑施工过程中,虽然还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我们要勇于克服困难,保证施工有质有量的进行,通过大家的努力把建筑行业的发展推向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林烨欢.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6(18):541-550.

[2]杨艳红.浅谈土木建筑施工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8).

当代电气工程技术的问题及研究 篇3

在现代社会中,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与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而电气工程的安全性, 则是工程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电气工程的设计与安装施工中, 必须做到安全原则的贯彻, 应做到以下几点: (1) 电气工程进行前期设计时, 须严格依据相关电气安全设计规范以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 (2) 电气工程中的电气元器件的选择需要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企业标准。 (3) 安装施工中, 严格依据电气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注重隐蔽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 (4) 电气工程竣工后须按规定进行严格验收, 尤其对于涉及安全的各项电气性能按规定做好测试与记录。

二、电气工程施工作业技术问题及研究

1. 施工中的穿线工作技术问题与研究

在穿线施工作业, 易出现导管细与导线多现象, 造成管内的空间余量小, 散热面不够的问题。此种技术原因一般是由于施工人员技术素质低, 不按图施工, 从而加快导线绝缘层的老化速度, 降低了使用寿命。在敷设导管的过程时, 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设计要求的验收规范施工, 做到事前控制。在穿线作业中, 操作人员需要注意导线颜色。穿线作业技术含量并不高, 管理人员需要加大检查力度, 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 避免此种技术问题的出现。

2. 接线的技术问题与研究

建筑中通常使用的电线为独芯塑料胶质的外皮线, 在进行插座、连接开关等部位的安装时, 电线的外皮需要扒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施工人员使用扒皮钳子操作过程中, 用力大小不便于掌握。易在线芯上留下横向伤痕, 造成接线时受损较大。

在电气工程的实际使用运行中, 一旦负荷稍大, 其临界承载负荷事实就由于上述人为原因而降低。在受损的处瞬时负荷过大时, 极易产生发热现象甚至会酿成火灾, 带来物质甚至人员的伤亡损失。因此在操作过程中, 施工人员应使用电工刀接线时要注意接触良好, 从而提高施工质量, 确保施工技术。

3. 避雷系统的安装技术

避雷系统的技术原理通过导电与受电端向空中放电, 与雷雨云中的电荷进行中和, 从而减弱雷雨云电场强度, 达到防雷的目的。若受电端果是直击雷, 那么避雷针则可把雷电流引入大地, 起到保护作用。避雷系统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对于在避雷系统安装施工过程中, 引下线通常采用镀锌圆钢或者利用构造柱的四根主筋沿墙体或者柱内进行敷设。对于引下线出现的技术问题研究, 应加强监督, 严格现场管理。

三、电气工程中设备调试与试运行技术

电气调试工作, 是指利用相关技术在电气设备安装工作结束后, 依据国家相关的规范与规程以及制造厂家的技术要求, 对各个设备进行逐步的调整试验, 从而得出安装质量与设备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是否能够投入正常运行的结论。

1. 电气工程中调试技术是指

(1) 对全部的电气设备, 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的调整试验; (2) 通电检查所有设备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 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 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的调控试验; (3) 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 (4) 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 审核与校对图纸, 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的调试方案, 编写重要设备的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 (5) 对整套启动过程中的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的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作为调试人员, 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的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 并且了解现场设备的布置情况与有关的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 制定设备调试的方案。

2. 电气设备调试的技术包括

(1) 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的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的总体配置时, 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的安全, 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的破坏范围, 或者对某些异常的工况进行自动处理, 尤其要避免错误的保护装置动作, 并且拒绝动作, 来避免不必要的突然停机。因此, 电力的保护装置调试技术, 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的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 需要进行外部电源的切除从而采用的主要保护装置。

针对差动回路的接线与装置调试, 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技术问题:a.差动回路中的电流互感器变比的配合;b.差动回路保护中的相位补偿;c.差动保护中的极性关系, 差动保护的接地点与电动机保护回路调相;d.差动回路保护装置校验的技术要求。 (2) 电气设备的绝缘技术。绝缘试验技术可分为绝缘特性试验技术与绝缘强度试验技术。设备绝缘技术试验的目的, 是为了检验电气设备在长期的额定电压下进行运行时绝缘性能的可靠度, 及承受短时过电压时, 避免有害局部放电或者设备绝缘损坏的发生。 (3) 其他电气设备试验技术。电气设备试验技术还包括发电机与变压器等静态试验技术与动态试验技术、电动机动静态试验、高压断路器试验、电流、电压互感器试验、电缆试验、绝缘油试验、电容器、避雷器试验、高压母线试验、接地电阻试验等技术手段。

3. 电气装置试运行技术

电气工程在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试运行技术的调试, 根据对电气装置与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确保电气工程的投入使用。试运行技术确保了电气工程符合图纸技术规范的要求与质量问题的发现解决。

摘要:电气工程泛指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强电及弱电工程, 是工程项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代电气工程的地位与作用日益重要, 与整个工程的质量、投资与预期效果有直接关系, 其工程质量对于建筑物整体设备的运行安全、节能有直接影响。本文将就现代电气工程技术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并给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电气工程,技术问题,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丁怀仁.对电气配管施工技术的论述[J].建材与装饰 (上旬) 市场营销.2010 (2)

[2]谢伟民.变电站电气接地技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4)

[3]于洪伟.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1)

当代建筑与自然的关系 篇4

重新进入自然,是中国新一代建筑师的实验。“重新进入自然”的建筑师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就高密度城市环境建造进行实验的,他们的“自然之道”以优美的自然环境、典型的地域特征为基础,他们的建筑实践建立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之上,趋向于一种个人理想化的表达。但是中国大规模城市化所带来的高密度建造环境是建筑师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尽管城市高密度曾经在人们的印象中只是和香港、东京、纽约、荷兰等地区、城市或国家相关,无论高密度是“拥挤文化”,还是人类“生存的梦魇”,似乎并不能引起大多数建筑学者的关注。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甚至就是在今天,城市化结果的典型表现便是城市密度的激增。

诚然,建筑师如何围绕“高密度”进行新的创作实践,这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中国和绝大多数高密度人口的亚洲国家来说,就人口密度和适宜居住的有限用地这两项制约因素来考虑,已经别无选择,必须接受紧缩的城市空间和发展模式。的确,对于中国建筑师来说,紧缩的城市和高密度的城市环境是他们从事建筑创作和研究的现实与预设以及难以回避的一种前提条件。以马岩松为代表的另一批青年建筑师面对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以一种积极的姿态介入,他们的实践游离于城市的内部与边缘,既深入到城市内部,直面高密度的城市环境,也关涉到城市的边缘,介乎城市与自然之间;他们的实践直面当下的生存困境,也热衷探寻未来城市的诗意。

经济发展所推动的大规模城市开发,正在逐步逼近北京传统的城市肌理。陈旧的建筑,混乱的搭建,邻里关系的变迁,必要卫生设施的缺乏,导致这种原本美好安详的生活空间变成了很大的城市问题——四合院正在逐渐成为老百姓的地狱,有钱人的私密天堂,游客们的主题公园。面对这种源自城市细胞的衰退与滥用,需要从生活的层面去改变现实。并不一定要采取大尺度的重建,而是可以插入一些小尺度的元素,像磁铁一样去更新生活条件、激活邻里关系,与其他的老房子相得益彰,给各自以生命。同时这些元素应该具有繁殖的可能,在适应多种生活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局部的情况而达到整体社区的复苏。由此,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可以继续快乐地生活在这里,这些元素也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成为新陈代谢的城市细胞。(本文摘选自《城市山水》一书)

当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篇5

可编程序控制器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简称为PLC, 它的应用面广、功能强大、使用方便, 已经成为当代工业及医疗设备自动化的主要控制设备之一, 在工业生产及医疗设备的所有领域得到广泛的使用, 在其它领域 (例如民用和家庭) 的应用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在1985年对PLC作了如下定义: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 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 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算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 并通过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 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 PLC是一种用程序来改变控制功能的工业控制计算器, 除了能完成各种各样的控制功能外, 还有与其他计算机通信联网的功能。现在医院改进的真空灭菌器, 低温等离子灭菌器, 洗涤、烘干设备, 电梯及家用洗衣机多用到了PLC控制技术, 掌握和使用PLC控制技术不但能使我们灵活的掌握这类设备的使用和维修还能使我们做到举一反三, 做到其它医用设备的PLC自动控制, 解放劳动力, 体现自我价值。

PLC的推广应用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其主要结构由CPU模块、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和编程设备组成如图1。

CPU模块主要由微处理器 (CPU芯片) 和储存器组成, 在整个系统中, CPU相当于人的大脑和心脏, 它不断地采集输入信号, 执行用户程序, 刷新系统的输出。储存器用来储存程序和数据。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简称为I/O模块, 在整个系统中, 它是联系外部现场设备和CPU模块的桥梁。

PLC是从继电器控制系统发展而来的, 医院的大型设备如X线机, CT等设备都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交直流继电器, PLC的梯形图程序与继电器系统电路相似, 梯形图中的某些编程元件也沿用了继电器这一名称, 例如输入继电器、中间继电器、输出继电器等等。这种用计算机程序实现的“软继电器”, 与我们电路图中和实际中见到的物理继电器在功能上有某些相似之处。在分析PLC控制系统的功能时, 可以将它想象成一个继电器控制系统中的控制箱, 其外部连接图描述了这个控制箱的外部接线, 梯形图是这个控制箱的内部“线路图”, 梯形图中的输入和输出继电器是这个控制箱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接口继电器”, 这样就可以用分析继电器电路图的方法来分析PLC控制系统。

当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篇6

关键词:食品科学,食品工程技术,食品安全

1 前言

相关数据表明,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 尽管国际经济市场的状况较为复杂, 但是在食品工业方面我国依旧取得了重大的进步。每年20%的增长速度, 这不得不让国外的相关人士为此惊讶。目前食品工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支柱体系中的重要支柱, 从生产、加工在到销售, 系列过程的实施加强了与其他产业的合作, 同时也拉大了国内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随着市场的逐步变化, 对于食品工业的业务要求也在逐步的上升, 为了保证食品工业的正常发展, 人们开始在探析当代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发展状况, 试图从学科的发展来探索食品工业发展的新途径。

2 当代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发展的概况

近几年, 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在国内的发展较为可观, 其主要原因还是其经济价值在实际的生产中得以体现, 因而人们在该学科研究上投入了较多的经历, 故而其著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也成了顺其自然的事情了。

2.1 学科规模显著增大, 相关梯队明显得到优化

近几年, 国内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的人数显著增多, 众多高校开始陆续的开展相关专业, 学科规模也日渐扩大。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的情况来看, 自2008年起, 我国国内高校在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方面相关专业的开设力度明显增大, 仅两年内高校数便增多了30多所, 与此同时, 在学科梯队的素质状况来看, 在数量逐渐增多的状况下, 梯队的质量却得到了明显的优化。学科研究人员的学历和资格呈现增减增高的趋势。总体来说, 近几年, 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在国内的发展状况是数量与质量共同进步,

2.2 教学方式得到改革, 人才的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目前, 在我国各大高校中该学科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的方法得到了不断的改革, 正是在这种大方向的改革下学科在高校内的发展可谓是如鱼得水, 对于该方面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学科精品课程的开设状况来说, 仅仅2009年到2010年这两年内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的精品课程开设数量已经达到了近20门, 在学术研究成果上来看, 该学科的博士学位优秀获奖论文在数量上也有了重要的突破。因此, 从人才培养的整体情况上来看, 明显呈上升趋势。

2.3 理论与技术方面得到突破, 研究水平持续提高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 各个高校在食品方面专业所投入的研究经费也逐渐增多, 在经费充足, 研究人员数量充足的情况下, 近几年我国在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放慢无沦是理论研究, 还是相关技巧都实现了重大的突破, 在专业研究水平上呈现出持续提高的现象。各个市场企业对该学科的研究方面设立了较多的研究项目, 由企业投资建立的实验室逐渐增多, 这为学科的研究及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4对食品工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食品工业的发展速度连续二十年都在呈现一种告诉状态。在食品工业告诉发展的情况下, 我们不能忽略了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对其起到的推动作用。该学科的发展无论是在理论技术方面, 还是在相关生产研究人才提供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因素不断的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 使产业内部研究人员的职业素养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产业链条不断的得到优化, 推动作用愈加的明显。

3 当代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在国内外发展状况对比

就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来看情况还是较为客观的, 那么结合国外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的发展状况来说, 孰优孰劣?还是各有千秋呢?

3.1 所受支持方面

从国外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的起步时间来看, 较我国还是要早。从学科发展所受到的支持力度来看, 国外在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方面所受的支持, 无论死政府政策方面, 还是企业项目方面较我国还是明显占据优势的。政府支持力度大, 企业设置的学科研究项目多, 学科建设所获得的研究经费充足。

3.2 与产业的结合上

就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与食品产业的结合上来看, 我国由于该学科起步的时间较短, 在与产业结合的适应性存在明显的不足, 但是总体来说适应性还是较高的, 所不足的方面主要体现在高校在学科开设的过程中缺乏与实际生产的结合。而在国外, 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在与食品产业的适应性上表现得比国内要强。新型食品的不断产生, 转基因食品的出现以及快速的发展, 都在不断的印证着国外在学科发展与工业生产的紧密结合。

4 结语

就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发展状况来说是较为客观的, 各界人士对于该方面的发展也持有较为乐观的态度。但是在发展的过程还需不断的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 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 努力的开拓新的发展方向, 使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成玉.浅谈当代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进展[J].电子制作, 2014 (08)

当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篇7

1 现代建筑技术应用的电气特性和发展趋势

现代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主要是指高处理能力的现场控制器, 包括建筑配电变电站系统, 照明系统, 中央空调系统, 管道系统, 电梯系统和通风系统等设备, 实现分布式控制。由于建筑电气系统涉及许多学科, 广泛随着建筑智能化升级, 现代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需要, 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独立行业,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和“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3-2002) 和其他相关规范已经颁布, 但该成为一个紧密结合的应用对象, 电气工程, 电子, 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标准化等特点跨学科的技术。

从目前电气自动化控制应用的角度来看, 其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

(1) 设备和系统内的工作流程实现一个完全有效的监控。在结构复杂, 大型建筑电气系统组件的众多的, 复杂的结构, 用途广泛, 经常离开传统的操作模式的管理盲点, 造成故障。现代自动化技术, 通过“收集—处理—反馈”模块, 实时数字监控系统及时传达指示从控制中心的系统, 并在同一时间传递给控制中心的反馈信息, 以实现对整个系统的高效率, 及时, 连续的控制和管理。

(2) 联动性的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 将建设配电, 照明, 消防, 空调等系统连为一体, 大大提高了解决电梯系统根据用户流量来实现其自动调整速度, 以及其联动的有效性, 在紧急情况下 (火灾, 突发等) , 系统自动识别, 判断和及时的应急处理, 实现了预先设定的程序, 打开应急照明系统, 调整压力或打开喷水灭火系统等, 以实现配置和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安全性强。由于在电力系统固有的风险, 设备故障, 操作错误, 环境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导致系统产生严重的安全风险。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异常情况, 有利于及时响应, 可减少故障模式的远程维护和管理人员立即危害的风险。

(4) 数据完整, 计算精确。自动化系统可集成到其操作程序, 故障排除和其他数据, 建立一个清晰而准确的数据库, 以优化后期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2 两个现代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组件和功能的实现

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 实时数据采集。传输指责的测试和输入量的瞬时值从测量装置。 (2) 实时控制决策。所收集的量被充电以一定量的加法运算, 其运算结果中的控制器的输入的方向和幅度, 需要进行调整。 (3) 实时控制输出。根据控制决策的执行机构, 及时发出控制信号控制任务。

系统包括自我控制空调机组, 自动控制和排水系统, 灯光控制系统, 电源和配电系统, 消防安全系统和综合布线系统的组件。空调控制系统一般包括空气加热设备空气除湿冷却设备, 空气加湿设备。DDC控制系统经常被使用, 将被安装在的返回管道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设定点的温度发送到控制器和比较, 以及安装在回水管上的电动调节阀的动作的控制, 使回风温度被保持在要求的范围内。排水系统通常包括国内供水子系统, 子系统生活排水及消防子系统。进水控制子系统的方式来使用越来越高水箱, 水泵直接的方式, 高压水方式等, 通过监控高层水池, 水泵运行, 超载报警, 高位报警, 手动/自动控制开停, 并实现故障复位。智能大厦的电力和照明控制系统, 包括配电系统运行参数的实时检测侧的建筑用电量自动统计和管理, 维修和保养各种电器设备, 照明系统节能监测, 应急照明启动和停止控制。火控系统由火灾探测器, 火灾报警控制器,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消防控制系统, 消防专用电话系统组成。安全控制系统包括防盗报警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门禁系统, 对讲系统。此外, 在应对不同的需求, 不同功能的建设, 应当与建筑自然结合, 如停车场管理系统, 资产定位管理系统, 智能家居服务系统, 一卡通系统, 物业管理应用系统, 自动设置一些特殊的子系统个性化管理。

在实践中, 要充分认识到现代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丰富的功能, 应先建立一个完整的数字控制系统, 它是基于控制技术的应用, 通过对KVM、CATS和其他方式, 实现和控制机房设备链接, 同时建立了远程管理中心, 本地控制台结合双层经营管理模式, 提高数控系统的可调节性。其次, 要建立科学的分配制度, 使用三个或多个级别的分布, 尽可能优化配置。再次, 应参考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 功能布局, 以及电气设备和其他方面的具体情况, 合理利用自动控制系统,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电磁感应自动控制系统, 该系统采用了远程传感器现实接触, 通过电磁转换阀控制开关和其他电气设备的操作, 并通过其内置的地址编码, 准确区分单个部件。

3 结论

随着功能要求, 建筑, 消防, 安全, 空调和照明系统, 如自动控制水平的提高, 已经成为衡量质量的重要标志的现代建筑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建筑电气工程师应集成电器, 信息, 控制, 管理, 决策, 和许多其他的技术, 节约能源, 丰富, 安全, 个性化的自动控制系统为目标的国家到一个新的智能建筑行业, 将进一步探索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以及新兴的高科技不断涌现, 现代化的智能建筑开始流行, 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并逐渐成为当前建筑的主流。现在结合一些实际经验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建筑,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甫泉.论电气技术与智能建筑[J].建筑电气, 2005, 4 (2) :115-116.

[2]刘胜荣, 史美芳, 姜圣天.防雷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08, 3 (3) :43-47.

[3]陈洪亮, 臧胜, 李骥.报业综合业务楼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J].现代建筑电气, 2011 (9) :54-57.

当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篇8

一、当代土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 安全问题

土木建筑的安全管理包括施工现场、员工施工安全等多个方面, 涉及到人、物、资等施工要素。为此, 施工企业应当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确定土木建筑的施工安全措施, 避免出现施工事故, 从而保证土木建筑施工的质量。据有关调查显示安全问题也是影响土木建筑施工的主要因素。

2. 技术问题

土木建筑施工技术是保证施工安全, 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率的重要途径。虽然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具有明确的施工技术规范, 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由于人为主观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施工技术问题。尤其是技术问题不仅仅会影响到土木建筑施工质量, 更会影响到施工安全。

3. 环境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 土木建筑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也成为诸多施工企业的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况且土木建筑施工中粉尘、噪音、废弃物等都会影响到周边的生态环境。为此, 政府和企业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做好土木建筑施工的环境保护。

二、解决土木建筑施工问题的措施

1. 完善土木建筑的安全管理

施工企业应当从施工的各个环节入手, 做好土木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 以此保证工程质量。同时, 相关政府也应当加大安全管理力度, 促使施工企业能够完善土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首先, 施工企业应当重视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如在开始施工前, 施工企业应当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 介绍施工控制点、安全技术等。譬如要求施工人员能够按规定佩带安全带、安全帽等劳动保护用品。其次, 施工企业应当完善土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促使施工人员能够在实际施工中落实安全管理。在安全管理制度中应将明确技术交底、作业安全制度以及现场施工安全, 从而做好内外结合, 一体化的安全管理。如实行安全生产常规检查制度, 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行安全生产检查, 深入生产现场、车间查职工的劳动条件、生产环境、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用电、安全卫生和消防设施等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规定, 特别要检查危险要害作业环境的安全设施状况等。另外, 在现场施工时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避免出现施工事故。如设置警示牌, 防止外来人员误入施工现场。并做好施工人员的保护措施, 降低事故发生率。最后, 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做好土木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工作, 促使施工企业做好施工的安全管理。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还应当加强土木建筑施工的安全隐患排查, 要求企业重点对工程基坑、施工用电、施工机械设备、脚手架、建筑工地围墙和市政管道施工等进行全面隐患排查治理, 避免生产安全事故。总的来说, 只有做好土木建筑的安全施工才能保证提高土木建筑工程质量,

2. 提高施工技术

提高施工技术是保证土木建筑施工质量的根本途径。况且土木建筑施工较为复杂, 周期长, 施工人员流动性强。最重要的是大部分施工人员并具备完善的土木建筑施工知识、技术。为此, 施工企业应当重视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 并加强工程的监督和管理, 从而真正保证土木建筑施工的质量。

首先, 施工企业应当根据土木建筑的实际施工环节做好技术管理, 要求施工人员能够相关标准进行施工。比如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深基坑支护施工、钢结构施工等。一般来说, 灌注桩要求能够起到防水防渗透的作用, 要保证灌注桩的深层防水或者是搅拌作用。在施工的周围的环境保护要求比较严格的时候, 要能够有效地降低排桩出现变形, 需要在软土地区来对基坑的底部沿着灌注桩的周边在部分区域采用水泥搅拌桩等来进行加固处理, 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抗力。如果基坑的深度在8~14米时候易采用排桩。其次, 施工企业应当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尤其是对于农民工施工团队来说, 更应做好施工技术的培训。施工应当积极转变培训理念, 积极利用“夜校”开展职业培训。或者是采用其它形式实现农民工培训的层次化、多元化、实用化。另外, 施工企业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施工,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保证土木建筑施工质量。最后, 施工企业应当重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 创新土木建筑施工的管理、培训等工作方式。如在设计阶段采用以模型为对象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型, 能够使得设计方法从平面设计走向模型设计, 而且设计人员 (多专业) 在同一个模型上工作, 减少了不必要的条件传递和确认, 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共享。另外, 在施工中还可以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 实现高层建筑的垂直度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的上料自动控制。总的来说, 在土木建筑施工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加快土木工程稳定发展。

3.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目前环保理念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之中。在土木建筑施工中更应当普及环境环保理念, 并做好环保措施, 改善土木建筑施工的噪音污染、废弃物污染等现象, 从而促进土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 施工企业应当重视改进施工工艺, 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如建筑工地应采用封闭式施工方法, 以阻隔工地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在施工过程中, 施工企业应积极改进作业技术, 采用先进设备与材料, 降低作业噪声的产生量。另外, 为了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施工企业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和《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的有关规定, 根据需要设置容量足够、有围栏和覆盖措施的堆放场地和设施, 外运的弃土及建筑废料应运至专门的建筑垃圾堆放场。其次, 施工企业还应当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素质培训, 保证文明施工。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中要采用环保的施工技术和方法, 并定期开展环境保护培训工作, 全面提高施工团队的环保意识。最后, 相关政府应当充分发挥部门职能, 做好土木建筑施工的环保监督工作, 确保企业不会采用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的施工方法, 并及时纠正一些不规范的施工方法, 从而提升环境保护在土木建筑施工中的地位。

三、总结

综上所述, 土木建筑行业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提升人们生活质量非常重要。在现代化背景下, 企业和政府应当深入施工时间, 探究土木建筑施工中的各种问题, 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保证土木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尤其是应重点做好土木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和环保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土木建筑的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但是土木建筑工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在实际的施工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以此为主要探究内容, 先是结合实际分析了当代土木建筑施工中存在哪些问题, 然后阐述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土木建筑的质量。

关键词:土木建筑,施工,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尹希峤.浅谈当代土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32:241.

[2]张新萍.探析当代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问题与措施[J].建筑与预算, 2016, 04:57-59.

[3]马绍南.探析当代土木建筑施工的问题与措施[J].科技与企业, 2014, 02:141.

我国当代建筑造价的管理 篇9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有效地对建筑造价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保证建筑工程建设顺利里进行。

关键词:建筑 工程 造价

0前言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要围绕节省、实用的原则来进行,并且还要注意完善计价体系、合同备案管理、加强动态管理等工作。在造价管理工作中,要努力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的业务管理,使得整个建筑造价工作能够为整体建筑工程的施工做出最大限度的指导,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造价管理工作的新发展和新跨越。本文对加强计价管理、创新造价管理的方法、加强造价咨询工作的监督以及提高建筑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1、加强计价管理,完善计价体系

做好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和计价规范的宣传,提高对建筑造价工作的认识。针对目前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组织操作实务及应对策略研讨会;继续完善计价依据体系;继续搞好建筑工程中的造价依据和工程造价管理服务工作;继续加强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指导和研究。建立各类工程造价指标数据的收集、测算和发布体系,努力提高典型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工程量清单计价实例、工程案例及工程造价指数发布质量,为控制工程造价提供信息指导;做好以建筑节能为主的补充定额的编制。及时编制新材料、新工艺的消耗量补充定额,并报上级造价站,为推动建筑节能产品、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技术经济保障。做好政府投资工程造价控制的服务工作。继续狠抓人工、材料、机械等工程造价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定期发布工程造价指标和典型工程造价分析;切实加强国有投资工程的结算审核备案工作;积极参与政府投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主动介入项目概预算的编制与审核;完善定额解释和争议调解机制。客观、公正地做好计价解释和争议调解工作,做好书面回复、网上留言回复、电话回复等日常具体工作;考虑建立全国工程造价专家委员会,重大争议、造价管理难点及政策出台,经专家委员会讨论研究。

2、创新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方法

建筑造价人员在工作中要认真做好施工合同备案工作,加强计价活动监管。在继续完善施工合同备案、管理合同备案的前提下,开展分包合同备案工作。同时对中介机构竣工结算备案加强管理;加强研究,采取切实措施,达到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做好法律法规宣贯和执法工作,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要切实做到向行政监督管理型机制转变,加强内部职能调整和力量配置,加大全市建设市场计价活动监管力度。突出重点,突出热点和要害问题,配合建管工作开展工程造价执法检查;加强动态管理,切实提升造价信息服务质量,推进我国建筑工程造价信息网建设和建设工程计价文件的编辑、发行。改善服务,稳定推进网站管理,切实做好计价文件的编辑、发行工作,加强对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完善材料价格信息收集网络,按期收集、测算、发布准确的、接近市场水平的材料价格信息;严格执行材料价格报审、反馈、发布程序。研究探讨考虑是否调整完善材料价格发布体系,主要材料发布指导价,一般材料发布信息价,装饰材料发布厂家信息,大力拓宽价格信息采集渠道,合理制定发布策略,确保发布质量;进一步加强工程造价信息数据共享和交换。

3、加强工程造价咨询市场监管

在建筑造价工作中,存在着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国家要完善工程造价咨询市场监管系统,加强咨询市场动态监管;建立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和从业人员工作质量和信用考核标准,规范执业行为;实施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动态管理;切实加大对造价咨询市场中弄虚作假、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治理资质资格挂靠、超越资质承揽业务、恶性压价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工程造价成果文件执业质量检查;通过检查,达到规范计价行为,优化工程造价咨询市场环境,从而推进全面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目的;改进方法、注重质量,做好造价专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

4、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

4.1强化学习意识、坚持学习制度

造价管理人员要坚持学习制度,主动开展业务学习,切实通过学习来拓宽思路,增强自身能力;要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重点强化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四新技术以及新出台法律法规的学习,切实提高业务水平,严格按照制度和规定,客观、公正地做好计价解释和争议调解工作;组织专题讲座,适时组织专题交流。

4.2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深入调查了解本地区执行工程量清单产生的各类问题,研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有关工作问题作深入细致的讨论、剖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好地指导我国的造价管理工作;主动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调查,掌握工程实际情况,收集、解决施工过程中有关造价疑难,听取建设各方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造价管理和服务。

4.3加强各造价管理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

鼓励业务人员充分使用现有网络平台的各类功能,加强交流,经常组织业务交流和专题研讨,学习先进地区造价管理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本地造价管理工作的创新与突破;要积极指导协会工作,帮助和支持协会开展专题调研和行业自律指导工作。

4.4大力倡导调查研究、改革创新之风

建筑造价及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深入施工现场,做好对工程造价基础资料的收集调研工作,为编制新定额收集第一手数据。同时做好造价管理的学习和工作交流,形成善于调查、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做到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全面提高我国造价管理工作水平。

5建筑造价管理发展趋势。

5.1.国际化趋势。

随着加入WTO,中国经济日益深刻融入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越来越多,许多项目要通过国际招标、咨询或BOT方式运作。同时,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和经营的项目也在增加。随着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外国企业必定利用其在资本、技术、管理、人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挤占我国国内市场,尤其是工程总承包市场。工程造价管理国际化趋势的另一个表现在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

5.2.信息化趋势。

伴随着Internet走进千家万户,知识经济时代的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在工程管理中形成的协同办公模式,推动了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趋势给工程造价管理带来很多新的特点,工程造价管理越来越依赖于电脑手段,其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已成为信息战。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己经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网上招投标,开始实现了工程造价管理网络化、虚拟化。另外,工程造价管理软件也开始被大量使用,同时还有专门从事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开发研究工作的软件公司。由于各方面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表明工程造价管理将更多的依靠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未来的工程造价管理必將成为信息化管理。

6结语

总之,现代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要求我国的建筑造价工作要能实现整体建筑工程成本的降低。在实际建筑施工中,建筑人员的造价管理工作要深入到建筑施工的各个方面,在新形势下,建筑造价工作人员要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努力加强建筑造价工作的评估和管理,为建筑施工的顺利完工以及提高我国建筑造价工作的水平提供重要的保障。

7参考文献

[1]钟碧芳.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科学之友,2011.

[2]牛秀丽.如何在工程竣工结算过程中控制工程造价.科学之友,2011.

当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篇10

关键词:土木建筑,施工,问题,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的健康发展,拉动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这也就为我国的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尽管发展了几十年,但是我国的建筑行业仍旧处于高速发展之中,这就使得从事土木建筑工程的人员群体依旧十分庞大。我国从事土木建筑工程的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木建筑施工的质量,也间接的左右着我国整个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土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土木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土木建筑施工中的的突出问题,它主要表现在管理、行为和技术等三个层次。近十几年,我国的建筑行业突飞猛进,但是土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远远没有跟上建筑行业发展的步伐。安全管理存在诸多的漏洞,如违章施工、工人安全保障设备不健全等导致了一系列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行为层次上,企业不注重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使得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尤其是随着农民工大量涌入建筑行业,因为农民工自身素质较低,企业对农民工的培训工作不到位, 导致土木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更加明显。在技术层面上,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一些高难度的建筑项目不断涌现,但是我国的施工技术比较落后,先进的技术装备严重匮乏,这为安全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1.2土木建筑施工中的项目管理问题

土木建筑施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多个部门和众多环节来保障施工的工程质量,项目管理就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项目管理体系不完善是我国土木建筑施工中的普遍问题,这就直接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甚至让施工人员只是追求进度而放松了对工程质量的把控。

1.3土木建筑施工中的环境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由于落后的技术设备和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使得土木建筑施工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巨大的冲击,诸如粉尘、噪音、固体和液体废弃物等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2.对土木建筑施工中问题的对策

2.1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我们要从多角度入手加强土木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就安全技术而言,企业领导要适当淘汰落后的技术设备,完善和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从而消除因技术设备落后而带来的安全问题。管理人员要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为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企业要不定期的开展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让从业人员具备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技术和措施。除此之外,企业要对土木建筑施工进行严格的监管,将导致安全事故的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

2.2完善项目管理工作

项目管理工作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完善项目管理工作。首先,企业不要一味地追求施工的进度,施工的质量才是土木建筑施工的核心和价值追求,企业应该将质量意识贯穿于土木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建立完整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其次,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企业领导要对施工人员的工作进行详尽的说明, 真正做到权责分明,从而提高施工人员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除此之外,为了提高施工过程中的规范程度,我们还要规范合同的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市场秩序,合同的签订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并建立严格的合同管理体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的检查合同的履行情况。

2.3多方面入手解决土木建筑施工中的环境问题

为保证土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可能的减轻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损害。我们主要从教育和技术两方面入手解决土木建筑施工中的环境问题。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施工人员的绿色施工的相关培训和教育工作几乎是空白,这就导致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淡薄。因此,企业领导要开展施工人员绿色施工的相关教育工作,提升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我国土木建筑施工的环境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落后的施工技术造成的,因此企业领导要注重施工技术的改进和革新工作,为土木建筑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3.结语

上一篇:动态组合预测下一篇:消防安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