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规范我省建筑市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

2024-10-16

进一步规范我省建筑市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共6篇)

进一步规范我省建筑市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 篇1

进一步规范我省建筑市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

见(征求意见稿)

发布日期: 2011年07月20日文章点击数为:6085字号: [大] [中] [小]请各市(州)质安监站提出修改意见,并于8月1日之前将修改意见反馈回省质安总站。传真:028-85077197

进一步规范我省建筑市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

为切实加强各类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现就进一步规范我省建筑市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提出如下若干意见:

一、全面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

(一)集中整治工程建设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管的要求,精心组织,落实责任,针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各类违法违规问题,结合国务院打非、安全生产年活动和专项治理工作,集中开展所辖区域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认真排查事故隐患,坚决堵住质量安全管理漏洞,完善管理措施,进一步形成以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的建筑市场管理长效机制,推进我省建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把我省建设成为西部建设强省打好基础。

(二)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审批程序。我省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包括房屋修缮项目中的改扩建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大修工程)必须按照建设程序规定,严格履行项目立项、项目报建、环境影响评价、规划许可、征地拆迁、设计文件审查、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等审批和备案程序。有关部门要根据项目的规模和性质,按照各自职责进一步完善建设管理流程,不得越权审批、不得擅自改变和减少审批环节。对严重违反建设程序的建设项目,要依法停止项目施工,对使用财政资金的政府投资项目停止资金拨付,并严肃查处违反建设程序的有关部门责任人和企业法人代表。

(三)全面排查建筑企业质量安全隐患。建筑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对企业内部质量安全规章制度以及所承担的建设工程开展全面自查,对自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和质量安全隐患要及时改正,防止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建筑企业的动态监管,施工企业应当办理《四川省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评价手册》及《四川省建筑业企业安全业绩评价手册》,按要求进行质量安全管理评价,确认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通过工程项目记录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业绩,并将质量业绩评价作为招投标条件。充分利用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对取得资质证书后降低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要责令停业整顿、限期改正,经整改仍未达到与其资质等级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暂扣、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同时视其情节轻重降低其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资质证书。对有出借企业资质证书、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规定等违法行为的企业,要依法从严查处,追究单位法人代表和其他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二、强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源头控制

(四)建立工程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建设单位对涉及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重大问题,要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进行专门分析,并提出方案,预留费用。工程初步设计必须达到规定深度要求,细化提出质量安全防护措施和费用。建设单位要组织有关单位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重大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将评估结论作为确定设计和施工方案的重要依据。

(五)科学确定并严格执行合理的工程建设周期。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工程充分评估、论证,科学确定合理的施工工期。在工程招标投标时,要将合理的施工工期安排作为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任意压缩合理的施工工期;确需作出调整的,必须经过充分论证,并采取相应措施,增加技术措施费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六)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专项经费。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预算中应当按照《四川省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费计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单独列支安全文明施工费,专款专用,并在招标文件或者合同中予以明确,施工合同备案及施工许可证申领时,相关管理机构要予以审查。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支付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的专项经费,施工单位不得挪作他用。

三、严格建设工程承发包管理

(七)严格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各类建设工程的承发包活动必须依法进行。除依法可以不公开招标的建设工程外,其他建设工程一律公开招标,项目审批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招投标管理部门要从严审核,严格规范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招标代理机构的行为。招投标中如有虚假招标、串通投标和挂靠借用资质投标等违法行为的,中标一律无效。同时,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规定依法从严处罚,并依据情节轻重,取消相关单位一年至三年参加投标的资格,取消评标专家担任评标委员会委员资格,并予以公告。要进一步完善招标评标办法,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措施费、监理费不作为评标条件;将施工招标中必须由注册建造师担任关键岗位列为评标条件;质量员、安全员的数量和人选作为合同约定内容。要大力鼓励企业创优积极性,对获得省级以上优质工程奖和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的企业在招投标时要给予一定加分;对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不良行为记录的企业要给予减分,充分体现优胜劣汰的市场原则。

(八)坚决查处转包和违法分包。严禁转包和违法分包中标工程,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专业工程中非劳务作业的部分再分包的,劳务单位将其承包的劳务作业再分包的,分包无效;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责令停业整顿,依法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资质证书和营业执照;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依法追究企业法人代表和相关责任人员责任。建设工程的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必须依法订立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生产负责,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工程承担连带责任。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建立全省总承包单位、专业分包单位和劳务单位数据库,推行分包合同备案制度,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应当将相关合同报政府有关部门备案。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当开展定期检查(县级每月一次,市(州)每季度一次,省级每半年一次),发现实际分包单位和合同备案信息不符合的,责成施工单位停工整顿,并按规定重新办理备案手续。分包单位在申请资质升级、增项时,需提交经备案的工程业绩;未经备案的分包工程,不得作为资质审批的条件。对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的违法行为,管理部门在依法处罚的同时,要将处罚信息记录在案,在市(州)建设网上予以公示,并同时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在建设网上向社会公布。

四、切实加强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

(九)加强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施工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质量和安全负总责,分包单位(含专业分包单位)应当服从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不服从管理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由分包单位承担主要责任。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完善现场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并保证体系正常运行,总承包单位应当编制与承包工程的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施工方案,并在施工现场设立项目管理机构指导现场施工,根据投标方案和合同确立的人员名单派驻技术、经济管理人员,其中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是与本单位有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合同备案时应包括项目管理机构和人员,总承包单位不得擅自变更技术管理人员。施工企业及监理企业领导必须定期带队对承建的在建工程进行巡查,工程总承包单位项目部和分包单位项目部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等领导成员及现场监理人员,必须实行现场带班制度,与施工人员同时上下班。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在现场实施管理和监督。施工现场各施工单位对所承揽工程的质量安全负责,必须按照设计图纸、技术标准、施工规范、施工方案明确的顺序进行施工,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要求,认真落实设计方案中提出的专项质量安全防护措施。对工程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关键工序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必须制定专项施工方案,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建筑施工现场起重机械设备严格执行登记备案制度。

(十)加强勘察设计现场服务。勘察、设计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和设计,防止因勘察、设计不合理导致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设计应当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以及使用建筑材料的性能等要依规定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质量安全事故提出建议。勘察、设计单位要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现场服务,在建设工程施工前,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说明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意图,解释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指导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对施工不符合设计的可以要求施工单位予以纠正。勘察、设计单位未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设计,造成工程质量安全事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后果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并依法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

(十一)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对工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质量负责,保证建筑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文件要求。要加强对建筑用钢材、水泥、混凝土、砂浆、电线电缆、管材管件、开关插座、安全网、扣件、保温节能材料燃烧性能等直接涉及工程质量安全、重要使用功能和人身健康的建筑材料监管,将其纳入见证取样和送检范围,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规定的频次抽样,送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复检,凡是未经复检或经复检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一律不得用于工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业务,由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建设单位施工现场负责人或监理工程师对取样过程进行见证,对样品的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负责。检测单位对检测数据、检测结论的公正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检测单位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从来样委托、实施检测、结果评定的全过程数据实时在线上传至检测信息监管系统,杜绝人为因素对检测数据的不正当干预。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建立建筑材料监督抽检制度,对质量有怀疑或无法证明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文件的,应进行监督抽检,经监督抽检不合格的,检测费用由责任方承担。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强对检测报告的审核,发现检测频次低于相关标准规定或委托方假借检测单位名义伪造检测报告的,要责令委托方进行全面鉴定检测,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触犯刑法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十二)落实建设工程中介服务机构责任。工程质量检测和施工图审查等中介服务机构应当依法依规开展业务,对所承担业务对应的工程质量安全负责。检测机构应和委托方在工程开工前签订书面合同,并报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建设主管部门备案。检测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检测,对不合格报告要及时报告工程的质量监督机构。对出具虚假检测报告、施工图审查意见存在重大失误和弄虚作假的中介服务机构,暂停其承接新的业务,并依法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降低或者吊销资质(对审图机构取消认定或者不予再次认定)。

五、切实落实监理责任

(十三)完善工程监理招投标制度,保证强制监理制度的严格贯彻执行。依法应当进行监理招标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必须通过招标方式选择监理单位,严格按规定程序招标。工程监理招标应当科学地设定招标要求和条件,强化管理内容,弱化价格因素,工程监理费以工程概算总建安工程费等为计费基数,严格执行国家收费规定,不得随意压价,政府投资项目监理费实行国库直拨。投标文件以监理大纲、人员、设施配备、单位业绩、社会信誉、企业诚信和服务承诺等作为评标的重要内容,杜绝监理企业不履行投标承诺等不规范行为。招投标监管部门在办理备案手续时,应当核验监理费取费标准,进一步规范当前监理收费过低的问题,凡是违反国家收费规定的,监理招标文件不予备案,中标无效。工程监理合同应当在签订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到工程所在地县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工程监理单位与被监理工程的承包单位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单位不得有隶属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十四)强化项目监理工作质量考评,促进监理履职到位。继续强化“项目自查、企业巡查、政府抽查”的三级项目监理工作质量考评模式,切实落实施工现场监理责任,确保监理履职到位。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要结合日常监督工作,按照差异化管理的原则,依据项目监理人员配备标准,核查监理人员到位情况,对监理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现场考评。监理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监理合同承诺派驻现场监理人员,实行总监理工程师现场负责制,更换总监理工程师等现场监理人员必须经建设单位同意并书面报送工程所在地县以上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备案后方可;监理单位对项目巡查的情况应当每季度向工程所在地县以上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报送。项目监理机构应当加强施工现场巡查,现场施工进行时,必须有符合规定的监理人员在现场实施监理;对分包企业资质和人员到岗情况实施检查,监理提出的整改通知书和监理日志,必须有总监理工程师或总监代表签字;对施工现场中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尤其对工程质量安全隐患,项目监理机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书面报告建设单位;制止无效是,应当及时报告工程所在地县以上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项目监理机构未履行对重大安全隐患督促整改和报告责任的,依法予以处罚。

(十五)推行“两场联动”和“动态监管”,建立监理信用体系,坚决将不良企业和从业人员清除出市场。通过对监理现场的日常检查评分和监理企业市场行为的联动监管,通过对监理企业是否达到资质标准要求要求进行动态监控,将那些通过挂靠、转让企业资质,扰乱监理市场的企业作为重点监管对象,一经查证属实,坚决清出市场;对那些工作质量差、执业水平差、诚信记录差、有市场违规行为的企业和从业人员要及时给予处罚,直至清出市场。把监理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信用体系建设要和建筑市场监管的信用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及时发布工程监理企业和注册监理工程师信用信息,公告行政处罚等不良行为信息记录,建立有效的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以及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的长效机制。坚决执行质量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加强对质量安全事故监理责任认定后的处罚。对于经过事故责任调查和认定,对质量安全事故发生负有监理责任的企业和个人,坚决清出市场。

六、加强工程建设从业人员管理

(十六)加强对企业法人代表和注册执业人员的管理。建筑企业法人代表是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依法对本单位的质量安全工作负总责,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企业制定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伤亡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有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法人代表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培训,加强对注册执业人员的管理。勘察设计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以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应当由注册执业人员担任,并实行严格的岗位负责制。注册执业人员参加法律法规培训和专业培训的情况,要记入个人执业记录,未按规定参加培训的注册执业人员不得延期注册。建设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注册人员出借证章、重复注册等行为的查处力度,注册人员的诚信记录,作为单位参加投标的条件。各有关部门要实现相关企业、人员信息的共享。

(十七)加强施工作业人员管理。规范建筑施工用工行为,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各级财政安排的教育费中应当单独列支建筑施工作业人员培训教育经费。总承包单位对劳务分包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劳务作业和用工情况负有监督管理责任。各用工单位使用劳务人员,应当是有劳动合同关系或者劳务合同关系的人员。建设、施工单位和劳务分包单位要加强建设工程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安全培训,尤其要做好新入工地非专业人员上岗、转岗前的培训,全面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意识。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管理。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根据安全生产的规定持证上岗,一经发现施工单位特种作业使用无证人员施工的,要立即责令停工整顿。建立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多层次培训体系,营造职业技能等级与劳动报酬挂钩的市场环境,逐步实现关键岗位技术工人经培训持证上岗。

七、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十八)加快建设工程基本制度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按照加快完善我省建设工程法规规章体系的要求,抓紧制定和修订我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和建筑市场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并加快建设工程承发包管理、监理、检测等方面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认真梳理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及时补充和完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所亟需的制度规范。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标准、规范体系。

(十九)加强各级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建设。充实健全的、技术实力强大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调整相关职责,赋予工程质量安全稽查处罚职能,以实现确保及时有效的监管目标。各级政府要根据辖区内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和工程建设的规模,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监督设备配置齐全,并切实保证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和人员的工作经费,保证开展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专项抽检的经费和建筑材料质量专项抽检的经费。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应当制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规范,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的监管行为,加强监督机构和人员考核,把质量安全监督站建设成一支责权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的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为实施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发挥全省各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强力监督,确保全省工程质量安全。

(二十)加大对工程建设中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必须加强对建筑活动参与各方执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改进检查手段,加强明查暗访,实施有效监督。各级质量安全监督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管理,对建筑市场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对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法责令停工整顿,直至吊销从业资质证书。依法加强对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严肃事故责任追究,对发生重特大事故的企业,实行社会公告制度,限制其在我省境内的施工活动。

(二十一)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建筑市场监管公开透明。创新政务公开方式,建立全省统一的建筑建材业管理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布项目立项、规划许可、工程招标、企业及注册人员情况、施工许可、合同备案、竣工验收等各类信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执法评查、质量考核、满意度测评等工作,促进建筑市场监管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完善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对建筑企业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以及转包和违法分包工程、拖欠民工工资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在建筑建材业管理信息平台上公示。进一步完善市区(县)共享、部门共享的数据库,各有关部门要依托信息系统,实现管理协同、信息共享和执法联动。要提高建设工地管理的信息技术水平,强化对建设工程主要环节、现场信息和险情预兆的监控,完善及时发现和应急处置机制。

八、加强领导,确保建筑市场整治取得实效

(二十二)转变职能,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改革。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转变职能,严格区分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经营的职能,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改革。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建筑企业要立即清理,限期脱钩。要坚决改变建设工程管理和建筑市场中存在的区域封闭、内部循环、暗箱操作等现象。有关管理部门要着力开展市场秩序的整顿规范,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能动作用,共同营造统一开放、法制健全、公平竞争和有序运转的建筑市场,为建筑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各市(州)、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制订部署本地区、本行业开展建筑市场整治的实施办法和具体措施,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建筑市场整治过程中暴露的突出问题。市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区县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各区县政府要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履行起本辖区内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同时,各区县政府要加强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根据地区特点制定具体管理办法,确保小型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有关管理部门要加强整治建筑市场的协同配合,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全面提高我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进一步规范我省建筑市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 篇2

《若干意见》强调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和推广节能绿色建筑建材, 指出: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 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 缩短建造工期, 提升工程质量。制定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完善部品部件标准, 实现建筑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鼓励建筑企业装配式施工, 现场装配。建设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力争用10 年左右时间, 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 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要推广建筑节能技术。

提高建筑节能标准, 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支持和鼓励各地结合自然气候特点, 推广应用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 发展被动式房屋等绿色节能建筑。完善绿色节能建筑和建材评价体系, 制定分布式能源建筑应用标准。分类制定建筑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标准定额。

《若干意见》还对工程质量、建筑安全、城市节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指出:要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落实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等五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强化政府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管, 特别是强化对工程监理的监管, 充分发挥质监站的作用。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和技能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深化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 推广工程总承包制, 加强建筑市场监管, 严厉查处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行为, 推进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实行施工企业银行保函和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建立大型工程技术风险控制机制, 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地铁等按市场化原则向保险公司投保重大工程保险。

要加强建筑安全监管。实施工程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重点抓好房屋建筑、城市桥梁、建筑幕墙、斜坡 (高切坡) 、隧道 (地铁) 、地下管线等工程运行使用的安全监管, 做好质量安全鉴定和抗震加固管理, 建立安全预警及应急控制机制。加强对既有建筑改扩建、装饰装修、工程加固的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排查城市老旧建筑安全隐患, 采取有力措施限期整改, 严防发生垮塌等重大事故,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进一步规范我省建筑市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 篇3

本委于2002年7月15日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规定》(建委〔2002〕144号),对加强我市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高我市建筑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几年实践的基础上,我委组织力量对其进行了重新修订,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现将修订后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各单位执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我委建管处联系。

二OO六年六月二十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规定

在行政区域内从事工程建设的各方主体,在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规章,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特别是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同时,还应执行以下各项规定:

一、勘察设计方面:

(一)工程建设必须坚持“先勘察,后设计”的原则 建筑工程应严格按工程勘察规范进行地质勘察,详细勘察探点布臵和勘探孔深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必须按有关技术规定编制勘察纲要和勘察成果报告。500m²以内且层数三层及以下的建筑工程方可采用触探方法勘察,地质情况复杂的仍应采用其他勘察方法;采用坑勘的,设计人员必须到现场查看。天然地基的基坑(基槽)检验,应由建设单位会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质量监督部门共同进行,验槽后,勘察人员应及时签证。桩基工程应通过试桩检验岩土条件是否与勘察报告一致,在试桩时,勘察人员应到场检验,对于人工挖孔桩和嵌岩桩,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原勘察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单位对持力层的(土)岩性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

(二)严格执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必须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施工图审查机构按规定内容进行审查。施工图未经审查合格的,不得使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修改审查合格的施工图,确需修改的,凡涉及《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34号令)第十一条规定的内容,建设单位应当将修改后的施工图送原审查机构审查。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按国家、地方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舟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进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三)房屋建筑工程优先选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 建筑工程设计应严格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当房屋建筑的层数为6层(含车棚层)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为7层(含车棚层)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

(四)适当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标准

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单向板厚度不应小于短跨的三十分之一,双向板厚度不应小于短跨的三十五分之一,楼板厚度除悬挑结构外不应小于110mm。

2、现浇楼板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跨度大于或等于3.6m的楼板上、下层主要受力钢筋应选用直径10mm及以上的钢筋或选用ΦR8及以上冷轧带肋钢筋;跨度小于3.6m的楼板上下层主要受力钢筋应选用Φ8及以上的钢筋;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0mm。

3、加大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除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规定外,板、墙、壳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其分布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箍筋和构造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4、建筑工程上部结构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不应低于C25;现浇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

5、地下室墙板的水平钢筋,在钢筋用量不变前提下,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的配筋方式,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0mm。

6、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的结构设计,必须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采取合理的配筋和分缝,并对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提出具体要求,以避免造成膨胀剂少掺或误掺。膨胀混凝土(砂浆)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有关适用范围及其性能的要求,并加强养护。

(五)沉管灌注桩和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桩基设计

建筑工程的桩基如采用沉管灌注桩,桩的施工长度不宜大于25m,在具有保证桩身质量的可靠措施或成熟经验时,可适当增长。沉管灌注桩钢筋笼应按全长配臵。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PTC桩),适用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非抗震设防地区,如用于我市工程,则需另行验算。

(六)外墙及外墙饰面的设计

应重视外墙及外墙饰面的设计,墙体材料应选用防渗防裂性能好、容重轻的材料。外墙不宜采用混凝土多孔砖,当采用混凝土多孔砖时,必须有可靠的防渗防裂技术措施。对抹灰层总厚度大于等于35mm以及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的表面抹灰,设计单位应在施工图上提出具体的防止抹灰层开裂的技术措施。当采用加强网片时,对混凝土多孔砖填充墙,加强网片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200mm,其他砌体填充墙不应小于100mm。

(七)楼屋面防水构造设计

屋面工程应按《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的规定进行防水构造设计,对檐口、泛水等重要部位应由设计人员绘出大样图。

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按《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的规定设臵防水隔离层,设计单位应预先在施工图中提出明确要求。

二、建筑材料方面

(一)工程用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等必须坚持“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凡属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见证取样和送检规定》(建[2000]211 号)范围内的材料和试块、试件必须严格实行见证取样制度,杜绝不合格材料用于建设工程。经检验为不合格的工程现场建筑材料,由项目监理单位(未实行监理的项目由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会同建设、施工等单位予以清点封存,并提请工程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予以查处。未经检验合格而擅自使用的,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有关责任人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使用部位必须委托检测机构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经检测达不到规定的质量标准的,由施工单位负责返修、加固或拆除重做,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二)建设工程中全面禁止使用未经标准化机械清洗淡化处理的海砂;混凝土工程禁止使用特细砂,宜使用中、粗砂。清洗淡化海砂必须符合《关于严格控制钢筋混凝土和砌体质量的有关规定》和《关于加强钢筋混凝土用砂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的建筑用砂标准。

(三)散装水泥必须严格实行“先检验、后供应”的原则。凡供应散装水泥的企业必须按进货批次向检测机构报验,由检测机构实地抽样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供应商应向使用单位出具水泥质保书和实际供货数量证明及报验单,使用单位凭以上证明材料向检测机构索取检测报告。由生产厂直接供应的散装水泥,生产厂必须按国家标准的规定提供合格证,使用单位按出厂编号复验检测。

(四)凡低温柔度指标高于―10℃或聚乙烯膜、铝膜覆面的防水卷材严禁在建筑工程露天环境中使用;凡外包装或质保书不符合相关标准或属淘汰产品的防水材料不得用于建设工程,防水材料必须在施工现场见证取样。

(五)钢结构工程中使用的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除必须具备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检验报告外,施工单位在使用前应经见证取样后复验。

(六)外墙采用饰面砖装饰的工程,必须按《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的规定,粘贴前和施工过程中均应在相同基层上做样板件,并对样板件作粘结强度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建筑工程饰面砖粘贴强度检验标准》(JGJ110-1997)的规定。

三、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

1、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及《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CECS40:9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对原材料和预拌混凝土实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建立质量检验台帐;尤其要加强对砂、石质量控制;对生产设备及计量、检测设备应进行定期检定和校核。

2、预拌混凝土供应单位应按《预拌混凝土》(GB14902-2003)第11.2.2条规定的内容向需方提供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含混凝土配合比、初凝和终凝参考时间)。

3、应严格按规定制作、养护混凝土试块,生产试块和施工试块严格实行分离检验。

4、预拌混凝土使用单位必须按车对预拌混凝土进行现场坍落度实测,并予以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预拌混凝土应严格实行退货并做好记录,监理单位应实行旁站监理。

5、预拌混凝土的强度在C20及以上时,其水胶比不应大于0.55、最小水泥用量(不包括其它掺和料)不小于220Kg/m3。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和料应具有质保书,质量应符合规定,其品种、掺量及与水泥的相容性应经试验确定(现场拌制混凝土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6、浇筑楼板的预拌混凝土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当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时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不包括其它掺合料)的15%,矿粉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不包括其它掺合料)的20%。当采用硅酸盐水泥(P·I)拌制时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不包括其它掺合料)的20%,矿粉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不包括其它掺合料)的25%。有条件时,可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等抗裂材料,其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

7、预拌混凝土施工试块经检测不合格时,由检测机构对实物质量进行检测。实物质量经检测为合格的,由施工单位承担检测费用;若检测不合格的,由预拌混凝土供应单位承担质量责任及检测费用;由于施工因素造成结构实物检测不合格的,应由施工单位承担检测费用,并承担相应责任。

四、施工质量控制

(一)加强桩基质量管理

1、对打桩机械按省建设厅《关于加强打桩机械使用技术管理的通知》(建科发[2002]12号)文件规定进行管理,严禁擅自改装或经检测不合格的打桩机投入桩基施工。

2、凡用于建设工程的预应力管桩,其技术性能和质量标准必须符合《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33/1016-2004)、《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1999)和标准图《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规定。

3、沉管灌注桩在桩基工程结束后应进行跑桩,跑桩应在监理单位旁站监理下进行并做好跑桩记录,跑桩荷载不应小于1.5倍设计承载力特征值,每根桩加压稳定3—5分钟后卸压;每根桩的复压沉降量应控制在30mm以内。当超过30mm时,应对超过的桩进行复压,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应由施工单位会同工程勘察、监理单位出具原因分析报告,并由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进行专门处理。跑桩应在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时且成桩20天以后才能实施。跑桩仅作为一项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不得代替对桩基的检测。

4、桩基工程完成后必须按规定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嵌岩桩、大直径扩底桩和Q―S曲线具有缓变型特征的大直径灌注桩,不应采用高应变法进行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

(二)提高钢筋制作与安装质量

1、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必须十分重视钢筋的制作及安装质量,对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位臵、绑扎牢固程度等进行严格检查。特别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要严加控制,对不符规范、标准要求的必须返工或整改。建筑工程的现浇梁、板、柱应采用专用钢筋保护层定位件。

2、现浇楼板中电线穿管必须设臵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线管不宜交叉穿越。预埋管线密集处应采取增设钢筋网等加强措施。梁柱中电线穿管必须与主筋保持间距,其间隔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3、加强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实物质量检测,凡达不到现行规范、标准或本市控制标准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或返工重做。

(三)加强混凝土试块和砂浆试块管理

1、各监理(建设)单位应对混凝土试块、砂浆试块的取样地点、取样频率及制作方法等实行旁站监理,在制作试块顶面刻写工程名称、部位、制作日期、监理(建设)单位名称和见证人姓名。在试块的侧面加贴“见证单”,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结构部位、强度等级、制作日期及见证单位、见证人等。“见证单”应由见证人亲笔签名,并加盖监理(建设)单位印章。

2、制作试块用的试模必须采用优质标准试模,禁止使用变形或劣质试模。施工现场无标准养护设施的,混凝土试块拆模后要及时送检测机构进行标养。

3、砂浆试块和强度值为C20及以下混凝土试块其抗压强度大于或等于250%设计强度时,C25及以上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大于或等于200%设计强度时,应对其实物质量进行抽样检测。

(四)加强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推广使用新型优质模板,严禁使用明显变形的钢模和超过正常周转次数的木模、竹模。模板制作及安装质量应符合规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出现跑模、胀模等现象。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要求进行设计和验收,并符合建设厅《关于加强承重支撑架施工管理的暂行规定》(建[2003]37号)的要求。对高大模板工程必须按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认证审查办法》(建质[2004]213号)的规定,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

2、混凝土浇筑应符合有关操作规程,确保混凝土的成形质量。浇筑过程中,严禁任意踩踏已安装完毕的钢筋骨架和钢筋网。对发生移位、错位、变形、松脱、开焊及保护层厚度不符要求的钢筋必须及时修复。

3、切实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梁、柱、板、墙构件均必须在强制性标准规定的时间内保湿养护,并应做好养护记录资料。严禁缩短养护时间。

4、混凝土应留臵与构件同条件养护的拆模试块,拆模时构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5、监理单位应按《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对模板的制作、安装、轴线复核及钢筋的制作、安装等实行巡视和平行检查,按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建市[2002]189号)所确定旁站监理的关键部位和工序,对梁柱节点钢筋隐蔽过程、混凝土浇筑等重要环节实行旁站监理。对模板分项和钢筋分项质量达不到要求的,严禁签发混凝土浇捣令。

(五)严格控制砌体质量

砌体的组砌方法必须符合规范规定,砂浆配合比的各组分材料应采用重量计量,砌筑砂浆宜采用专用砂浆搅拌机拌制。如掺入各种外加剂必须采用专用砂浆搅拌机拌制。构造柱应按规范留臵马牙搓,并按规定间距数量埋臵拉结筋,拉结筋伸入砌体长度及在构造柱内锚固长度必须符合规定。埋臵拉结筋部位砌体灰缝应采用水泥砂浆,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竖向灰缝不得有透明缝、瞎缝、假缝。

(六)加强对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

应加强对钢结构施工的过程控制,重点控制钢构件制作质量、安装焊接质量、高强螺栓连接质量、地脚螺栓埋臵、柱脚底部后浇砼或抗剪键的质量、涂装质量等。钢结构的柱、梁、屋架、支撑等主要构件安装就位后,应立即进行校正、固定,对不能形成稳定的空间体系的结构,应进行临时加固。钢结构工程应在形成主体骨架后及时进行结构中间验收。

五、建筑水电安装方面

(一)建筑水电配套设备应满足房屋使用功能和使用安全。住宅工程中所有厨房、卫生间的给排水管线均应安装到位,每户住宅的卫生间应至少装设一个坐便器,厨房宜装设洗槽;住宅工程中电源插座的数量应满足《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的规定。除装臵防淋防潮的开关外,卫浴间的开关应设臵于卫浴间外侧墙面。严格控制集中计量箱的安装高度,如箱(盘)底边距地面高度小于1.5m时,应增设外装安全防护装臵,安装在1.8m及以下的插座应采用安全型插座。

(二)严禁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砂模铸铁管、冷镀锌钢管等给水排水产品;厨浴间立管套管应采用钢制套管;高层建筑的外墙雨水管应采用承压塑料管、金属管。凡室外给水集水装臵应设有保温措施(埋地管除外),以防止管道系统冻裂。

(三)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套接扣压式薄壁钢(KBG)导管连接处应涂抹导电胶,金属电线管与配电箱连接不得采用焊接,应上下设臵锁母固定;PE线的线径在10mm2以下应采用多股软线(BVR线),相线、零线和保护接地线的线色应符合规范规定,灯头控制线的线色不应与同一户内相线、零线和保护接地线相同。另外,油漆、烤漆、喷塑的金属线槽及桥架的接地保护线固定螺母下应设臵爪型垫片。

六、加强工程质量监控力度

(一)加强对建材生产单位的质量监督与检测 质量监督机构及检测机构应加强对砂石生产(供应)单位、预拌混凝土企业和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的动态监督和抽样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定期予以公布。

(二)全面实行建筑工程实物质量抽样检测

对建筑工程(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基础设施、构 筑物等)中的基础和主体结构的实物质量实施抽样检测。检测项目、部位、数量、方法及对检测结果的评定、处理办法等应按现行的市建筑工程结构实体质量检测有关规定 执行。

(三)重视建筑工程的结构耐久性质量

1、设计、施工、监理及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应重视建筑工 程的结构耐久性质量,从材料、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开展结构耐久性质量技术研究工作。

2、加强对实物混凝土构件碳化深度的检测,在结构施工期间内凡发现碳化深度大于等于5mm时,必须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必要时应采取扩大检测范围并作跟踪检测。

附录:

一、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34令)第十一条:审查机构应当对施工图审查下列内容:

(一)是否符合工程强制性标准;

(二)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安全性;

(三)勘察设计企业和注册执业人员以及相关人员是否按规定在施工图上加盖相应的图章和签字;

(四)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审查的内容。

二、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规定》(建建[2000]211号)规定应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试块、试件和材料:

(一)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试块;

(二)用于承重墙体的砌筑砂浆试块;

(三)用于承重结构的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

(四)用于承重墙的砖和混凝土小型砌块;

(五)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的水泥;

(六)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中使用的掺加剂;

(七)地下、屋面、厕浴间使用的防水材料;

(八)国家规定必须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其他试块、试件和材料。

三、《关于严格控制钢筋混凝土和砌体质量的有关规定》《关于加强钢筋混凝土用砂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舟建委关于钢筋混凝土用砂的氯离子含量和贝壳含量的规定:

(一)氯离子含量

对预应力混凝土

≤0.02%

对普通混凝土

≤0.06%

(二)混凝土强度

贝壳含量

< C20 ≤10%

进一步规范我省建筑市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 篇4

湘建建〔2010〕107号

为加强我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促进提高各级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及一线监督人员监督执法水平和效能,实现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内容、程序、行为、记录、考核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现提出我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规范化工作要点要求,请认真遵照执行。

一、明确质量安全监督要点。

各级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根据职责分工明确一线监督人员监督工作主要内容,从以下方面切实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

(一)监督项目相关责任主体单位人员到岗和履职情况。

1.在项目办理开工安全生产条件审查时,应根据《湖南省建设工程施工项目部与现场监理部关键岗位人员配备标准及管理办法(试行)》,核验相关人员证件及人员配备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2.抽查施工单位(含分包单位)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到岗,以及严格按经审查备案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等组织项目施工的情况。

3.抽查监理单位现场监理部关键岗位人员到岗,以及按经审批的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严格履行有关审查签字、见证取样、旁站监理等职责的情况。4.按照针对项目实际和特点制定的监督计划所确定的频次且保证每月不少于一次的要求对项目进行监督抽查。每次监督抽查都应分别对施工项目部和现场监理部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及符合性和履职情况进行查验并形成书面记录。

5.对人员配备不达标、擅自更换、不到岗或不按规定履职的应责令限期改正;对发现二次以上违规行为的应按规定上报相关企业和人员不良行为记录,情节严重的提出行政处罚建议。

(二)监督项目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拨付及使用情况。

1.在项目办理开工安全生产条件审查时,应核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专用账户开户银行和安全监督机构签定的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四方监管协议,以及施工单位建立专用账户和建设单位按规定拨付首期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的情况。

2.核查建设单位是否按合同约定的分期拨付期限提前一个月将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拨付到施工单位专用账户的情况。

3.核查施工项目部制定项目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的使用计划和按计划实际适时投入的情况。

4.针对项目施工进度,根据相关规定分阶段对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进行评价,为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支付签证提供依据。

5.对建设单位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拨付不及时、施工项目部不按规定使用或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不达标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施工,并按规定上报相关单位和人员不良行为记录。

(三)监督施工现场保证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基础条件情况。

1.核查建设单位直接发包(含分项发包)工程依法分别领取施工许可证及分(承)包单位资质符合性情况。

2.核查项目施工图审查备案及重大设计变更重新审查情况,查验施工用图是否加盖施工图审查机构专用章。

3.抽查建筑材料、预拌砼、预应力空心板和外加工钢筋等的进场检验情况,必要时可对预拌砼和预应力空心板等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延伸监督抽查。

4.抽查涉及工程结构安全和建筑节能以及主要使用功能的检测合同签订、方案(含比对抽检)登记和过程见证取样检测实施等情况。

5.抽查建筑起重机械备案、使用登记和施工机具、钢管扣件、安全防护用品等进场检验情况。

(四)监督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管理情况。

1.对施工项目部和现场监理部共同识别确认后报送的项目重大危险源名录进行核验、建立台帐。

2.抽查施工项目部根据工程实际和特点对照名录制定项目重大危险源的专项施工方案、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的情况。

3.抽查施工项目部和现场监理部日常对项目重大危险源适时过程监控措施的检查及整改落实情况。

4.抽查施工企业根据季节特点、气候的变化和安全生产形势适时组织项目重大危险源控制的专项检查等落实企业安全责任的情况。

5.对施工项目部制定的重大危险源专项施工方案、措施不能满足项目实际防控要求或施工项目部、现场监理部日常监控不到位以及施工企业安全责任不落实,造成项目重大危险源处于非受控状态的,及时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应立即责令停工整改,并按规定上报相关企业和人员不良行为记录。

二、严格质量安全监督程序。

1.各级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要对照以上监督要点,采用表格化监督记录本记录的方式,要求一线监督人员每次监督抽查时必须分别对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情况(参见附表一、二)、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拨付及使用情况(参见附表三)、施工现场保证质量和安全生产基础条件情况(参见附表四)、重大危险源动态识别控制情况(参见附表五)、参建责任主体及有关机构质量安全行为情况(参见附表六)、工程实体质量安全和资料情况(参见附表七)等进行抽查和记录,并于2个工作日内录入“湖南省建设工程项目监管信息平台”。

2.一线监督人员发现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和责任主体违法违规行为,应及时向监督机构报告并提出限期整改、停工整改意见;情节严重的,应严格按照《关于强化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监督执法的通知》(湘建建〔2008〕175号)、《关于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监督执法的通知》(湘建建〔2008〕77号)要求,提出处罚建议,并跟踪落实整改到位。

3.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根据一线监督人员上报的监督执法抽查情况,及时作出处理意见或提出处罚建议上报建设主管部门,并抄送相关监管机构,同时要求监督执法人员督促落实整改、处罚到位。

三、规范质量安全监督行为。

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及其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要根据监督要点对监督机构各岗位,尤其是一线监督执法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要求、工作纪律、履职程序、履职检查考核、履职责任追究等进行规范,形成制度文件,并严格对照执行,切实规范监督行为。

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要完善监督档案内容,优化监督检查指标体系,采用表格化记录本记录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使项目的日常巡查和监督抽查更加规范化,更具操作性。同时要抓好两个信息平台的信息录入,及时将项目的开工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现场质量和安全生产基础条件保证、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拨付及使用、相关责任主体质量安全行为和实体质量安全抽查、重大危险源识别及监控等情况和日常巡查、抽查形成的处理意见录入相关信息平台、并加强信息查询和使用,逐步实现工程项目监管信息动态化。

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要对不按照本通知监督要点和监督程序要求实施监督执法检查,或不按规定及时录入相关监督执法信息的一线监督人员,提出整改要求,并作为当季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情节严重的当季绩效评价应定为不合格。

四、强化日常考核和责任追究。

各级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要对一线监督人员进行季度绩效评价和半年及考核。凡季度评价不合格进行诫勉谈话;半年考核不合格的离岗学习;考核不合格或连续两年考核为基本合格的调离监督工作岗位或辞退;没有按照本通知监督要点和监督程序要求实施监督执法而项目发生较大及以上施工质量安全责任事故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及其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要按照本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质量安全监督规范化工作实施细则,并于2010年6月30日前报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站备案,凡没有及时报送监督规范化工作实施细则或未严格贯彻落实监督工作规范化要求的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将取消考核评优资格。

附件:1.施工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情况抽查记录表 2.现场监理部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情况抽查记录表 3.项目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拨付及使用情况核查记录表 4.施工现场保证质量和安全生产基础条件抽查记录表 5.项目重大危险源识别与监控抽查记录表

6.参建责任主体及有关机构质量安全行为抽查记录表 7.工程实体质量、安全及资料抽查记录表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进一步规范我省建筑市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 篇5

安监总党字[2005]19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队伍建设的若干

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党组、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党组,各直属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党委(总支、支部):

为适应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更好地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煤矿安全监察职责,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好转,根据全国人大《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中提出的要求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行政执法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以下一并简称监管监察)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充分认识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监管监察队伍组建以来,广大监管监察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为推动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做出了艰苦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总体上看,这支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还存在着不够适应的状况,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监管不扎实、执法不严格、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现象,个别的甚至存在违纪、腐败问题。因此,加强队伍建设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监管监察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2.指导思想。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队伍,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为保证,以提高行政执法能力为重点,强化基础,健全制度,创新机制,优化结构,增进活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加强监管监察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3.总体目标。通过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监管监察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拒腐防变能力,强化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推动工作职能、工作方式、工作作风的转变,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充满活力的监管监察队伍。

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队伍政治素质

4.建设学习型队伍。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和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采取理论研讨、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找准理论学习与安全生产实际工作的结合点,深入研究、深刻

理解安全生产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研究工业化进程中安全生产的规律和面临的挑战;研究如何推进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五要素”落实到位,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等理论和实践问题,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5.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抓好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措施的落实。继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的政治纪律、理想信念、群众路线和群众观念教育,按照“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要求,把先进性教育贯穿到队伍建设之中,体现到监管监察各项工作之中。

6.强化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到监管监察执法工作中来,加强执法为民的思想教育,树立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的理念,打牢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的思想基础,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7.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思想状况分析制度和谈心制度,及时把握监管监察人员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同时,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监管监察人员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完善后勤保障措施,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加强业务建设,提高队伍执法能力

8.强化业务培训。建立健全监管监察人员初任(资格)培训、任职培训、业务培训、知识更新培训等制度。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对监管监察人员法律法规、行政执法、专业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监管监察人员必须先培训后上岗。在岗人员每三年必须接受不少于一个月的脱产业务培训。

加强岗位练兵。注意总结监管监察工作经验,经常开展执法交流、案例分析、执法文书评比等活动,探索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提高监管监察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监管监察人员成为安全生产执法的行家里手,逐步实现“专家监管”、“专家监察”。

9.建立执法责任制,坚持从严执法。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界定执法职责,强化监管监察人员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监管监察执法评议考核机制。监管监察机构任何违反法定义务的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要充分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依法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从严从速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切实做到把握原则不走样,严格程序不变通,“一把尺子”量到底,依法监管监察不动摇。

10.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加强与国土资源、发展改革、财政、工商、监察、电力、环保以及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完善联席会议、案件移送、处罚协商、情况通报等工作制度,建立完善联合执法机制。依靠地方政府、公检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和社会力量,严厉打击无视国法、无

视政府监管、无视职工生命安全的非法开采、违法违规生产行为,不断提高执法效能。

四、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推动工作落实

11.改进工作方式。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政府是安全生产监管主体。坚持政企分开,防止以政府监管代替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坚持政资分开,注意发挥各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在安全生产上的监管作用;坚持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机构分开,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中介机构在安全生产评估评价、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信息咨询、安全培训等方面的作用。

12.狠抓作风养成,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做到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防止和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心中无数,说大话、说空话、说假话;力戒办事拖沓、推诿扯皮,贻误工作;力戒工作不深入、不细致,敷衍了事、走过场;力戒照本宣科、不思进取,缺乏创新;力戒重安排、轻落实,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力戒讲关系、讲人情,明哲保身、不敢碰硬。

13.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各级领导要带头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井下,及时发现和解决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经验,指导工作。各级监管监察机构要加强对领导干部下基层、下企业、下井情况的考核。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领导班子成员每年至少要有两个月的时间深入基层,主要负责人每年必须自己动手写出一份有深度、有指导意义的专题调研报告。

五、正确把握职能定位,完善监管监察体系

14.把握职能定位,正确履行职责。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进一步明确监管监察机构与行业主管部门、出资人机构的职责,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按照“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原则,认真行使国家监察职责,并与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建立健全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检查指导。

15.完善监管监察体系。支持和协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建立健全能够独立履行《安全生产法》执法主体责任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完善乡镇、社区安全生产监管网络,配备相应的监管人员。支持和协调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不断调整和完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布局,抓好新设立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组建工作。

16.做好基础工作。建立健全重点监督检查、执法统计分析、隐患跟踪整改、事故处理跟踪落实等制度,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文书,加强档案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完备统一的执法标准体系、考核体系、奖惩体系及其配套的相关制度,推进基层监管监察机构的标准化建设。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遵守“九条纪律”

17.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安全监管总局党组《关于贯彻<纲要>的实施意见》,在监管监察系统逐步建立起思想教育的长效机制、防范腐败的制度体系和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形成完善的惩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纪委及安全监管总局党组关于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立足教育,着眼防范,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收入申报、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巡视检查等制度。

18.监管监察机构和人员在执法中要严格遵守以下九条纪律:不准以任何理由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礼品,严禁借婚丧嫁娶等事宜收钱敛财;不准参加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及由监管监察对象支付费用的娱乐、健身、旅游等活动,严禁参加任何形式的赌博;不准以任何形式从事安全生产评价及其他中介活动,或收取中介机构提供的钱物;不准违反规定向监管监察对象集资、摊派、拉赞助、推销产品、索要钱物、接受馈赠或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友谋取私利;不准到被监管监察单位报销应由本单位或个人支付的费用;不准滥施行政处罚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不准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私自处理、留置罚没财产;不准徇私枉法,包庇、纵容违法违规单位和个人或对监管监察对象故意刁难和打击报复;不准在煤矿及其他企业入股“分红”或提供有偿技术咨询服务。

19.严查安全事故背后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对监管监察人员在执法活动中搞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的,要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严禁监管监察人员参与办企业,不准同时兼有监管监察和被监管监察双重身份,对存在问题的要严肃追究,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要清除出监管监察队伍。

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增强队伍活力

20.认真学习贯彻《公务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完善配套措施,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和竞争机制。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各级机关每年要选派一定数量的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也要选派基层优秀干部到上级机关挂职;建立机关部门负责人与事业单位负责人交流制度;煤矿安全监察分局主要负责人任职满5年的,原则上都要进行交流;其他人员也要按照相关规定有计划地进行交流。

21.严把队伍“入口关”。本着“凡进必考”的原则,把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考录到队伍中来;根据工作需要,可从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选调优秀领导干部;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制度,拓宽视野,把机关优秀干部选拔上来,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优秀领导人才。同时,疏通队伍“出口”,对不适合或不胜任岗位要求的人员,及时进行调整。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22.建立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明确考核内容,制定考核办法,量化考核标准,客观真实地反映监管监察人员的工作情况和执法绩效,将考核结果作为监管监察人员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完善奖惩制度,建立奖优罚劣机制,对表现突出、成绩显著或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人员,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问题突出的,要给予批评教育或组织处理。

八、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开创队伍建设新局面

23.各级领导班子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持协调高效运转;要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

24.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在地方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地方党委、人民政府和上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要求,抓好队伍建设工作。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主动向地方党委和人民政府汇报队伍建设工作,以取得指导和支持。

25.各级监管监察机构党政领导班子要切实加强对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把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有关部门专门抓,指定专人具体抓。各有关方面要密切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分析和解决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监管监察工作特点,紧密联系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本意见的具体措施,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开创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进一步规范我省建筑市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 篇6

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 当前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中, 特别是标准文本质量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部分标准草案编写不规范, 存在文字表述不准确, 语句不通顺, 标准章节排序和编号混乱, 引用内容错误, 文本中有错别字, 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混乱。二是部分标准草案数据、公式存在技术性错误。三是部分标准审查把关不严, 审查过程中随意简化程序, 参加审查的专家广泛性和代表性不够、资质不符合规定要求。四是部分标准报批工作协调不到位, 报批材料不齐全, 内容不准确, 把关不严。五是部分标准审查批准过程时间过长, 工作效率不高等。为进一步加强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管理,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切实保证和提高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的质量, 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保证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质量的重要意义

标准的质量是标准化事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国家标准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贸易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技术基础。国家标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 关系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保证国家标准质量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切实承担起全社会赋予的责任, 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负责的精神、更加严谨的作风和更加规范的程序, 进一步做好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

二、严把起草关, 高质量完成标准起草任务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为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的具体组织者, 对国家标准的质量及其技术内容负总责, 并负有指导和督促起草单位按计划开展工作, 确保标准起草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的职责。

标准起草单位以及起草人是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的承担者, 要在广泛调研、深入分析研究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化工作指南》和《标准编写规则》的要求起草标准。形成标准草案后, 要广泛地征求企业、消费者、专家和有关行业部门等方面的意见, 并充分吸纳社会各界特别是相关利益方的合理意见, 确保标准内容的科学合理和标准文本的规范。

三、严把审查关, 确保国家标准审查质量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对标准送审稿进行技术审查, 并对审查内容负责。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中关于国家标准技术审查的规定、程序和要求, 组织、协调好国家标准的技术审查工作, 严把标准文本质量关, 确保标准的规范、科学、准确、合理和协调一致。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审查程序, 按照会议审查和函审要求, 充分听取委员的意见, 对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要形成完整的书面形式记录, 并作为标准报批草案的附件。要采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等形式, 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 妥善协调和处理各方关系, 切实做到统筹兼顾, 确保标准的技术要求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合理性。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集团公司负责对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报送的标准报批稿进行严格审查。重点审查标准报批稿与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与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之间的协调一致性, 标准起草和技术审查过程中的公开、公平和透明度。要建立和完善标准报批审查制度, 确保标准报批稿内容准确、形式规范、材料完整齐全。

四、严格审批和编审, 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国家标准委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负责对标准报批稿进行技术审查, 对标准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标准制修订程序的合法性, 标准内容的合理性, 标准的协调性和标准文本的规范性进行审查把关。要积极协调有关单位研究解决标准中的技术问题, 对违反程序以及不符合、不协调和存在较大分歧意见的, 应当退回报批单位处理。

国家标准委各业务部门负责对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报送的标准草案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标准的协调性和规范性等进行审核, 及时协调和处理审批过程中发现的标准质量问题。

标准出版单位负责对标准文本进行编辑性审查。对存在的文本质量问题及时勘误和更正, 涉及起草单位变更, 技术内容调整等重要问题应停止编辑出版, 并按程序返回, 由国家标准委负责处理。

五、加强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

国家标准委、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集团公司和地方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职责分工, 负责有关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管理, 对国家标准立项、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和报批等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对标准起草单位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要健全沟通协调机制, 及时了解掌握标准起草工作的进展情况, 指导和帮助起草单位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保证标准质量的前提下, 按时完成标准制修订任务。要加强对标准项目制修订过程的监督管理, 完善标准制修订工作进度和质量的监督检查制度, 组织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落实工作责任, 严格责任考核。在各工作环节有违反规定、不履行职责, 造成标准技术内容和文本质量出现问题的应及时予以处理, 对造成不良影响的责任人根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六、加强标准制修订人员的培训工作

上一篇:教育经济学考查试卷下一篇:美国大学申请推荐信信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