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学习教材

2024-10-25

幼儿园大班学习教材(精选12篇)

幼儿园大班学习教材 篇1

一、主题设计意图

《冬天里的趣事》这一主题活动是十二月第一个主题,随着天气的变冷及幼儿外出活动发现的落叶,使幼儿对冬天的到来有了初步的感知,对他们来说寒冷的冬天太奇妙、太神奇了,他们想揭开冬天的面纱,他们对冬天渴望探索更多的知识。如:他们会问:“冬天为什么会下雪?水为什么会结冰?为什么人呼气时有白雾?小动物怎样过冬?”等一系列问题吸引着孩子们不断地观察、寻找和发现冬天的主要特征。还有的幼儿说:“冬天水会结冰,我们可以滑冰玩、冬天下雪我们可以堆雪人、冬天冷就不会有蚊子不会被蚊子咬了”等等。冬天大雪纷飞,打雪仗,堆雪人,这些奇妙的景色,有趣的户外活动,会引起幼儿极大的好奇和兴趣,结合幼儿对冬天所产生的强烈的兴趣和对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们开展了主题教育——《冬天里的趣事》,借此,让幼儿对冬天有更全面的认识,寻找冬天里趣事。

二、主题价值

这一主题以冬天里神奇的自然现象作为引球,开展以冬天为主题的活动,用各种形式激发幼儿动脑,动口,动手,使其在探索丰富的自然科学的同时培养其对物的分类的能力,及对艺术的表现能力,并锻炼他们的意志,陶冶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幼儿坚强、勇敢的精神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三、主题编排情况

该主题是辽师大版教材学前班上册12月中的第一个主题,我认为这在时间的安排上非常之巧妙,因为刚刚步入冬季,飘舞的雪花,呼呼的北风,到处是一片冬季的景象。“天冷了,人们怎么过冬?”“小动物们怎样过冬”“大自然有什么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幼儿想知道的。而通过《冬天里的趣事》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及时地帮孩子解决了很多的疑惑。为12月份以后的教学活动的开展积累了知识经验。从内容的安排上,可以看出活动的安排围绕了三大知识点:

(一)围绕冬季“人与动植物过冬的方法”这一知识点,侧重科学领域的内容。主要让幼儿通过收集、整理材料,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人与动植物的变化,主动探索人与动植物过冬的方法。

(二)围绕“冬季小朋友自我保护的”这一知识点,侧重健康和社会领域的内容。使幼儿了解取暖防寒的多种方法,并乐于参加户外体育活动。

围绕“水的三态变化”这一知识点,侧重语言领域和科学领域的内容。通过故事和实验的方法,引导幼儿体会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以及了解水遇冷、遇热后的变化,感受自然现象的神奇。

四、主题目标

1、观察冬天的树木花草的变化,感知冬天的气候特征及人们服装、用具的变化。

2、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造性地表达对冬天的感知和体验。

3、认识各种冬天的保暖和取暖用具,了解取暖防寒的多种方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4、引导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让幼儿能根据动物不同的生活习性和动植物不同的过冬方式进行简单的分类,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和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培养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

5、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和人们生活的关系,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6、积累关于冬天季节特征的感性经验,喜欢冬天,知道御寒的最好的方法是户外运动,并乐意参加冬季体育锻炼。

7、初步尝试从图书、电脑等媒体中发现和收集有关冬天的资料。

8、对顺数、倒数游戏感兴趣,并能熟练地顺数和倒数;学会辨别自身的左右,体验空间方位的相对性。

五、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是通过收集、探索、表演、创作、游戏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有关冬天的人、事、物,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对大自然的兴趣。难点是在幼儿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归类、总结,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六、环境创设

1、教师带领幼儿外出活动,引导幼儿从观察周围生活入手,感知、寻找和发现冬天的主要特征,并拍一些照片,布置成“我眼中的冬天”主题墙饰。

2、鼓励幼儿将冬天里的为什么用绘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布置成“冬天里的为什么”专栏,共同讨论并解答。

3、收集一些常见的取暖用具,图片等布置“取暖与防寒”展示角。

4、将小动物过冬的图片贴在墙上。

5、在表演区放置各种动物头饰做表演道具。

七、家园共育

1、请家长带领孩子参加户外运动,锻炼身体,培养孩子不怕冷的勇敢精神,增强孩子身体的抗寒能力。

2、下雪的时候请家长带还一起堆雪人,感受冰雪带来的乐趣。

3、请家长协助搜集有关动植物过冬和有关冬天的书籍、图片等资料贴在主题墙上。

4、请家长与孩子玩顺数与倒数游戏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区分左右,如分清左右脚穿的鞋。

八、、主题实施

活动一:科学探究《动植物怎样过冬》

本次活动我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为《动物怎样过冬》,第二课时为《植物怎样过冬》。

《动物怎样过冬》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初步了解动物对环境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特点。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和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的重点、难点:

根据《纲要》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说出几种常见动物是怎样过冬的?难点是知道动物过冬的几种不同方式。我通过利用直观、生动形象的课件并以故事的形势以及启发性提问,是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探究,从而形象直观地了解动物是怎样及其不同的过冬方式,使活动的重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三)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活动,引发幼儿对动物怎样过冬产生兴趣。

(1)小朋友,冬天来到了,你知道人们是怎样过冬的吗?

(2)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呢?

这一环节中,幼儿已经收集过这方面的信息,所以就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讲述,和同伴分享交流的快乐,在交流中获得新知识。

2、播放课件,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了解动物怎样过冬。

(1)小灰兔遇到哪些小动物 2)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3)小灰兔和谁的过冬方式一样?这些开放性的问题,能激发幼儿说出故事里的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如,蝙蝠冬天睡大觉、小松鼠储备粮食、小兔换厚的皮毛。当幼儿说到蝙蝠睡大觉的时候,随即丰富词汇:冬眠。这一环节中,课件的展示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而且生动形象地让幼儿感知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3、引导幼儿总结动物过冬的几种不同方式。

提出问题讨论:

(1)蝙蝠在冬天靠冬眠来过冬,还有哪些动物也是靠冬眠来过冬的?如,蛇、青蛙、乌龟等。(2)还有哪些动物和小松鼠一样储存粮食来过冬呢?如,蜜蜂、蚂蚁等。

(3)哪些动物在冬天需要要加上后皮毛或羽毛来过冬呢?

(4)小燕子用什么方式来过冬?还有水和小燕子一样飞到南方去?

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大胆的想象、思考,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是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的已扩展,在交流中总结出动物们不同的过冬方式。

4、请幼儿互相介绍交流自己画好的小动物的过冬方式。请你们拿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说说他们是用什么方式来过懂得,它和哪些小动物的过冬方式一样?

给幼儿自由讨论的时间,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分享彼此的快乐,在说中学,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发散了幼儿的思维,丰富了知识,进一步拓展幼儿的认知空间。

5、引导幼儿将自己手中的动物送到布置好的背景图中,并贴在相应的过冬方式里,鼓励幼儿互相检查,小动物被送到的过冬方式是否正确。这一环节幼儿自己动手送小动物回家,不仅巩固了幼儿所学的知识,了解了不同动物的过冬方式,而且有激发了幼儿爱护小动物、探索研究动物的兴趣。

6、延伸活动: 1)科学区提供动物图片,引导幼儿相互交流。2)墙饰中知道幼儿继续添画各种过冬的动物。《植物怎样过冬》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植物怎样过冬,感知秋季植物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通过观察、绘画、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感知各种植物在冬季的不同状态。3)、有探索植物奥秘的兴趣及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在室外选择几棵容易观察的树和草地作为观察对象。2)、植物怎样过冬(视频)。

3)、植物图片、过冬方式标志图、连连看卡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出话题。(1)、师: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气候有什么变化?(2)、师:这么冷的天气,花草树木会冻死吗?植物们准备好过冬天了吗?下面,我们带上纸板一起到户外,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冬天的植物”。

2、引导幼儿到户外观察植物,并记录植物现象。(1)、师:冬天到了,小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大树上有什么变化?小草是什么样子的?(2)、师:请小朋友在指定范围内自主观察,并讲述自己的发现和自己的疑问。(3)、教师引导幼儿有重点地观察个别植物,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植物的变化,①、观察大树: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冬天的树是什么样子?想一想,它们冻死了吗?找一找树上还留下了什么?(引导幼儿发现芽苞、果实、种子等。)

②、师:请小朋友剥开芽苞看一看,它里面有什么?猜一猜,明年春天会变成什么?

③、观察小草:请小朋友在草地上观察,看看冬天的小草怎么样了?想一想,小草冻死了吗?挖出小草的根看看是什么颜色的?根上长着什么?

④、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植物,并用自己的彩笔记录植物过冬的种种表现。⑤、请小朋友跟同伴互相交流自己的记录和发现,看看植物过冬有几种方式。

3、看视频,拓展知识的同时让幼儿自己看看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师:你的发现到底对不对,我们还是听听科学家是怎么说的吧!

4、小组游戏:(1)、学一学:教师出示过冬方式标志卡,幼儿自主创编动作来表现其过冬的方式。(2)、抱一抱:幼儿手持植物图片,请植物过冬方式相似植物抱在一起。(3)、连连看:在卡片上给植物找到合适的过冬方式,把它们用线条连起来。通过这次教育教学活动,我的感受是:

1、抓住每一个整合的时机:

在幼儿的视野里,世界是整合的,幼儿不会把他的生活分割成细碎的点和面。因此,我在设计活动时首先强调教学内容上加以整合:我并没有把这节活动设计成纯粹的科学活动,其中也涉及到美术、语言、等领域。

2、重视科学活动的自主探究:

我觉得科学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创造机会让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我故意在设计活动时为新活动的生成留下伏笔:将树枝、草根带回活动室,将它们浸泡在水中。让幼儿每天观察它们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室内外不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九、对该主题活动的理解及感受

该主题中各领域内容紧密联系,围绕《冬天的趣事》这一孩子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唱歌、表演、探索、创作、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自由的氛围中主动探索、发现,积极讨论并乐于参加各种体验活动,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信。在此次活动中,环境的创设和家长的配合对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中,主题墙的创设、取暖防寒展示角的设立、各种小动物头饰的制作为幼儿积累了宝贵的感性经验,正是有了这些,孩子们在活动中才会畅所欲言,敢想、敢说、敢做,为教育目标的达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新《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家长资源的利用在本主题特别的突出,家长们根据我们的需要,搜集了有关动植物过冬和有关冬天的书籍、图片等资料,带领孩子参加户外运动,锻炼身体,下雪的时候家长带还一起堆雪人,与孩子一起感受冰雪带来的乐趣。正是有了这样的前提,孩子大大增添了对冬天的兴趣,可以说,整个活动是幼儿主动参与的,教师是真正起到了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作用。

生成活动: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发现了雪上漂亮的小印花,这是谁留下的?谁为冬天添上了漂亮的一笔?我们进行了探索,最后孩子们发现,原来是我们可爱的小鸽子留下的,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于是我为孩子们创设了情景,引导孩子们发现别的小动物的小脚丫,并进行创作,在不断的创作中,孩子们还发现,小鸽子留下的小脚印被枯草连了起来变成了一棵漂亮的竹子,小狗的小脚印被枯枝连了起来变成了一枝漂亮的梅花……

十、对本主题的总结性解读及完善建议

通过对该主题活动的实施——反思——再实施——再反思,我对《冬天里的趣事》主题活动的目标、时间安排、活动设计、家长资源、环境创设等方面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主题活动《冬天里的趣事》的开展与实施,目的是让幼儿积累关于冬天季节变化特征的感性经验及发现冬季人、事、物的变化,培养幼儿坚强、勇敢的性格和乐于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态度。这一主题选择在12月份的第一周进行,及时抓住了季节变化这一特征,立足幼儿的视角,利用唱歌、表演、创作、游戏等多种方法,引导幼儿去感知冬天里的各种有趣的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通过幼儿主动发现、探索,体验发现的过程与乐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以及坚强、勇敢的精神和主动探索科学的态度,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同时所选择的各科内容融会贯通,相互衔接,体现了《纲要》中的“各领域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的要求。每一个主题环境的创设,不仅是课程内容的体现、教学活动的反映,更是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和幼儿的身心发展一样,它也会随幼儿的心智变化而改变。在本主题中,环境的创设也如此,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结合幼儿收集的图片、实物资料,师幼共同讨论环境布置的形式、位置、所需材料等,在主题过程中,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画、折、剪,完成了一幅幅作品,有了孩子的作品,主题墙就显得生动饱满起来。看到自己的作品呈现在墙上,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也会更加自信!这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一教育原则。新《纲要》中还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本主题中家长资源的利用特别的突出,如:各种各样与冬季有关的资料;和孩子一起堆雪人等等。正是有了家长们的支持和帮助,活动才开展的如此顺利。

主题活动《冬天里的趣事》的开展与实施,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提高的过程,在整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几个有价值的点进行了探索、学习,大大培养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但既然是冬天里的趣事,那么幼儿在户外活动时与雪的亲密接触及各种有趣的冰雪游戏就必不可少。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在冰雪世界中无拘无束的游戏,他们对雪有一种大人无法想象的喜爱之情,但本主题中设计的户外活动为《黑夜找朋友》,虽然锻炼了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培养了幼儿勇敢的精神和诚实的品质,但在实施过程中幼儿总是不断的会被雪所吸引,他们不自觉的就玩起堆雪人、打雪仗等游戏,所以我觉得如果在本主题中改变一下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也许幼儿的兴趣会更高,要达到的教育效果会更好。

此外,我觉得在实施该主题时,还应渗透冬季自我保护的常识,可贯穿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或布置“天冷了,我会保护自己”的专栏,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摔伤、冻伤以及路面结冰时的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今后的主题教学中,我们将不断去挖掘有价值的教育内容,正如新《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我们将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条件,满足幼儿的求知欲,让幼儿的各种能力在主题活动的进行中得到充分地发展!

幼儿园大班学习教材 篇2

一、培养幼儿认真做事情的习惯。

1、从幼儿园教育入手

让幼儿学会认真倾听。这是幼儿入学以后能不能专心听讲的重要前提。要指导幼儿认真听什么、怎么听, 要求幼儿在幼儿园认真听老师提的要求, 认真听老师讲的故事, 还要认真倾听小朋友说的话, 这是为孩子适应入学后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作准备。诸葛亮有一句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教师必须让幼儿从点滴小事做起。例如, 认真完成老师要求自己完成的任务及各类作业等, 老师要抓住不放, 持之以恒, 一抓到底。经过长期训练, 孩子便会养成认真做事好习惯。

2、从家庭教育入手

家长应要求孩子在家里就能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当家长向孩子提要求时, 要求孩子放下手中的玩具, 眼睛看着家长, 在讲完后最好让孩子再复述一下。在家里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把老师讲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从而提高孩子的责任意识, 克服边玩边听、漫不经心的坏毛病。其次是让孩子养成学会认真思考, 做事肯动脑筋的学习习惯。家长给孩子提出问题后, 要给孩子留出思考的时间, 不要急于给孩子答案。如, 让孩子计算1+2+3+4+5+6+7+8+9=?要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思考:他可能按顺序一个一个地加, 当他用自己的方法尝试后, 他才能感受到用凑十的方法究竟妙在何处。家长不要急于把自己的方法强加给孩子, 要给他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从而有助于孩子克服依赖思想, 养成认真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二、养成爱读书多动脑的习惯。

大班的幼儿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 求知欲较强。因此, 家长应多给孩子买一些健康向上、具有开发智力作用的好书刊, 让孩子慢慢地学会阅读。阅读是让孩子静下心来仔细倾听和观看的好习惯培养的好方法之一, 许多孩子不仅从书中学会了道理, 更多的是对于阅读这个好习惯的培养, 能帮助孩子锻炼他们集中注意力。

培养幼儿阅读习惯有以下几种措施: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 精心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色彩鲜艳、形象具体、直观、富于情趣的图书;

2、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 每天至少翻看图书一次, 幼儿自由地翻看, 养成每天看书的习惯;

3、在幼儿园中创设适合幼儿年龄的阅读环境, 阅读区放置适合幼儿的图书、图片、画报等;

4、坚持正面教育的积极影响, 培养幼儿做事善始善终, 养成正确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5、为幼儿创设轻松自由的语言交

流环境如创设谈话活动, 或让幼儿简单讲述图书情节等, 鼓励幼儿大胆地在众人面前交流见闻。进而使幼儿愿意与老师进行简单交谈, 愿意与小朋友一起阅读图书;

6、家园共同培养, 形成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协调统一。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 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幼儿园课程要满足幼儿游戏兴趣与发展的需要, 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兴趣需要, 有利于他们的主动学习和发展。在家中, 建议每个家庭都能有半小时以上的“学习充电时间”。在孩子碰到困难时, 家长应及时辅导, 多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 但不能包办代替, 使孩子养成依赖或不爱动脑的坏习惯。家长应提高自身素质, 以身作则。“教育者要首先接受教育。”家长平时应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 努力学习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家长要用心地向书本学习, 用心地向他人学习, 用心地向孩子学习, 用心地进行教育反思, “学、思、行”结合, 摸索育人规律, 成为教育孩子的行家里手。另外, 要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 家长要特别注意的言行。家长的言传身教, 对幼儿的影响巨大。要让孩子爱学习, 家长就要经常读书、看报, 必要时, 家长可以带者孩子一起学习、读书或做一些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形成有帮助的活动, 以此加深幼儿的印象。只言教不身教的家长, 是很难收到教育效果的。因此, 要求幼儿做到的家长必须首先做到, 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

浅析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材选材 篇3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材

学前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阶段,关系着国家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因此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幼儿园大班的孩子的平均年龄在5岁至6岁,在这一时期内,孩子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的增强,对于父母的依赖感相的相对降低,以及孩子在参与社会互动中对于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和理解力的提升,以上的特点都是幼儿园大班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内的主要心理活动和想法。而绘本教材的阅读和讲解作为幼儿学前教育的一个主要课程,对于提升孩子的想像思维,认知能力,参与社会互动以及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绘本教学课程是学前教育阶段的一个主要课程。当前,绘本教材种类丰富且市场种类良莠不齐,并不是每一种教材都是科学的适合孩子发展的,作为学前教育的专业工作者,我们需要具备选取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这对于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我们只有在进行相对基础之上的選择才是科学的合理的。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将绘本教材的选取作为本文的切入点来阐述绘本教材选取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且能够结合其他相关学科和领域的知识来充实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在一定的选取材料的基础上做出阐释和解读。

一、当前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

当前,在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实际课堂教学中和教育思想中依然存在着极大的滞后性,并没有顾及到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状况,应试教育思想和前期准备在学前教育阶段就极为明显,幼儿园大班的课程设置和重点倾斜对象是小学教育中的相关应考学科,我认为这是极为不科学的,忽视了教育中的受教对象的天性,也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发展,仅仅为了短期的教育收益和教学成绩。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我们的教育和社会现实所束缚甚至直接将孩子的创造力扼杀了,学前教育中并没有遵从孩子的天性而开展教育活动。绘本教材作为一个图文并茂的教材,其中图画占据了教材的绝大多数,这对于幼儿的视觉冲击力是非常大的,一个良好的绘本教材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用一个全新的眼光和视角去理解世界,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成才。但是由于各个学校对课本选材的偏差及老师认知的错误使得在课程教材的选择上面临着很大的漏洞。以上是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实际生存和教学状况。[1]

二、绘本教材选材的必要性

由于孩子的认知思维能力是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的,不同时期,随着孩子的成长和认知水平,互动能力的提升。在不同时期,需要的教育方式和知识类型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科学的学前教育需要能够针对学生的发展实际和心理成长轨迹进行科学的选择。绘本教材作为现阶段塑造孩童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只有依据相关的学科知识来建构孩子学习和发展的科学模式才会促进学前基础教育的进步。孩子在大班时期正是学习能力旺盛,动手能力和模仿能力需要锻炼的一个时期,对于事物的认知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水果和动物了,而是朝着自己未知的领域探索。但是,当前的市场上绘本教材丰富,种类多却良莠不齐,质量也无法保证。选材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对于孩子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需要我们依据相关的知识进行一定科学的选择。正确的绘本教材是实现优质教育的第一步,我们只有在选择合理的教材基础上,才能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

三、绘本教材选材的措施

绘本教材的选材需要依据标准来进行选择,以下是正确选择教材的标准和措施,我们只有遵循教材选材的相关具体要求才能真正的促进教材选择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第一,遵循大班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在5岁时,随着孩子对于外界事物认识程度慢慢加深,以及对于父母依赖程度的降低,和孩子动手能力的增强,他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已经远远不能局限于婴儿时期对于外部的简单认识,基于这一点,需要我们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选择的绘本具备内容相对丰富,能够满足适龄儿童的需要。[2]

第二,紧扣教材大纲,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在选材的过程中,本着锻炼孩子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为主的理念,切不可急功近利,只顾眼前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了教育发展的灵魂和本质所在。我们在进行选材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落实素质教育科学理念,绘本教材的难度适中,太难或是较为容易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我们需要在进行这项工作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和分析才会做出正确的举措。

第三,注重教材内容中,画面的色彩搭配与素材选取的整体效果。整个画面中的明暗亮度以及画面整体的观感对于临摹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认为画面选取过程中,根据画面的整体效果进行的选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们教材选择的正确与否,选用色彩较为鲜亮的颜色会增加画面的整体效果,给人以较为强烈的观感;并且在幼儿阶段并不适宜选取配字较多的绘本教材,要注意图文搭配的得当性。而画面效果的整体搭配和选材内容的难易与否也会影响到创作者的情绪和创作手段。而且我们的选材创作者是幼儿园大班孩子,孩子们存在着很多的创造欲望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选材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

四、总结

总之,正确的绘本教材可以提升孩子发展能力和想象空间,培养孩子的认知技能,塑造良好的性格,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孩子的实际状况和能力进行教材的选取是顺应教育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对上文的探讨中,我全面的分析了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分析和解读才会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在绘本教材的选材上,我也提出了具体的三点选材建议,这些都是根据孩子的成长实际以及教育技术学中的相关理论和我在教学中的实际工作经验得出的一些理论性成果。我认为,我们只有不断的坚持教育改革创新,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就会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学习内容 篇4

一、认识的字:一二三四 五六七八九十上下左 右大小多少只去山石田土日月水火耳目手足风雨云电汁江流口吃唱木林森买卖爱笑住桥打黄海泉细尖角问听虹挂苹果穿脱披船星衣帽

二、会读的拼音:声母23个:bpmfdtnlgkhjqxzcszhchshryw

单韵母6个:aoeiuǖ

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zicisiyiwuyu

三、会拼写:

bàmāwōèmǐlùbùlǘnǚpàfúdàtù 爸妈蜗饿米路布驴女趴服大兔 dìtóutīguāgūkūhéhuā jīmù júpūxī 弟头踢瓜菇哭荷花积木菊 曲洗 zīzúcūxīsèsǎzhūzhúchēchǐshū shā 子足粗细色洒烛竹车尺书沙

四、会10以内数的分解;认识“>”“<”“=”;20以内加减法;会数1——100的数。

《学习6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找了在数学教学中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讨教,他们给我的建议是: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细细研读他们给我的建议,回忆着以前听过的优秀数学活动,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我在设计教案时也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二、 活动过程中的思考

(一)复习5以内各数的组成

1、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成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不过果园里的叔叔说要答对题目猜可以去,让我们认真听题目吧!

2、进行游戏:出手指

(思考:在课前,我思考了很多,如:座汽车游戏、按票座位游戏,但是考虑到活动是全班幼儿一起参与的,一个人数比较多,再一个开始的有些总觉得不用太复杂,只要简单能见效果就行,于是就选择了简单的游戏:出手指。在活动后发现这个游戏还是太过于简单了,如果再增加一点趣味性就更好了)

(二)自主探索6的组成

1、师:果园里的叔叔想请小朋友帮忙,把这6个苹果,分成两份,该怎么分呢?有几种方法呢?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2、幼儿自主探索并记录

幼儿园大班学习教材 篇6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四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能大胆介绍自己等分的方法。

3.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2张圆形纸、剪刀。

2.分组活动材料,每组材料若干份:①糖果若干,小盘若干;②颜料水若干,量杯,不同大小的本子若干;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各2个,剪刀等;④补图游戏材料 。

(三)活动过程:

1.能小熊“分蛋糕”的问题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熊过生日,准备了一块圆形蛋糕,小熊把蛋糕分给朋友吃。如果来了两个朋友,它要怎么分才好呢?如果来了四个朋友,又应该怎么分?请小朋友帮小熊想想办法吧。

幼儿动手操作,在圆形纸上进行二等分、四等分(可用折或剪的办法)。

师幼交流:①一块圆形蛋糕,平均分给两个朋友吃,怎么分?分几份?平均分给四个朋友吃,怎么分?分几份?

②小朋友刚才是用折叠和分割的方法把一块圆形的蛋糕平均分成2份和4份,如果是糖果、饮料可以怎么分?

2.幼儿分组活动,尝试用多种方法将物体二等分、四等分。

(1)介绍分组操作材料。

分糖果:将一盒糖果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吃,怎么分,分几份?

分饮料:将一瓶饮料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喝,怎么分,分几份?

制作拼图玩具:分别将2块正方形、圆形、长廊形的纸进行二等分和四等分,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等分方法。

补图游戏:先找出图形缺少的.部分,再把图形补成整体,并让幼儿说一说补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几等分后又是什么图形,有几份。

(2)幼儿操作活动,教师重点观察幼儿能否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等分方法。

鼓励幼儿每一组的内容都要尝试。

3.分享交流等分的做法:

①你用什么方法、什么工具来分糖果和饮料?分几份?一样多吗?

幼儿园大班学习教材 篇7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接受教育, 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中,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实验前,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个大班234名幼儿学习习惯进行调查显示:57%上课注意力集中;67%愿意参加讨论;60%能独立收拾学具;59%学习兴趣浓厚;65%能踊跃举手;62%安静倾听别人发言;57%不盲目服从别人;68%能按要求完成任务;54%掌握阅读技巧;77%严格执行作息制度;50%坐姿、握笔姿势正确。针对这些现象, 我们结合新《纲要》精神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开展关于“大班幼儿学习习惯自我监控的调查及教育策略”的实验研究, 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教育策略。

二、研究方案

(一)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设计“大班幼儿学习习惯”相关问题的调查表。通过6个班级幼儿现有学习习惯的调查统计, 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学习习惯现有的发展水平。

个案研究法:对群体中存在不良学习习惯的某个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分析, 并假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 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观察法:在研究中, 通过幼儿的学习行为和态度,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总结, 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 积累幼儿学习习惯的不同表现方式。

(二) 研究对象与时间

1. 研究对象:从本园6个大班中随机抽

取3个实验班幼儿各39名, 共117名幼儿作为样本。

2. 研究时间:2008年9月~2009年9月

(三) 研究步骤

1. 发放“观察表”和“问卷调查表”, 对6

个大班幼儿现有的学习习惯进行观察和记录;收回观察表和调查表, 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差异性检验并最终得出结论。

2. 通过“个案研究法”对群体中存在不良

学习习惯的某些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分析, 并假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 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 寻找出导致幼儿形成不良学习习惯

的原因, 及时进行分析讨论, 归纳出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方法及途径。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一) 《幼儿学习习惯自我监控研究》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对比数据如下

实验班:85%上课注意力集中;93%愿意参加讨论;95%独立收拾学具;98%能严格执行作息制度;93%学习兴趣浓厚;95%能踊跃举手;90%安静倾听别人发言;95%不盲目服从别人;99%能按要求完成任务;86%掌握阅读技巧;91%坐姿、握笔姿势正确。

普通班:65%上课注意力集中;72%愿意参加讨论;69%独立收拾学具;77%能严格执行作息制度;70%学习兴趣浓厚;68%能踊跃举手;61%安静倾听别人发言;74%不盲目服从别人;68%能按要求完成任务;78%掌握阅读技巧;75%坐姿、握笔姿势正确。

(二) 分析与讨论

经过一年的实验后, 在实验班与普通班的研究对比数据中显示:在没有对幼儿学习习惯进行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普通班中, 有相当一部分的幼儿存在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但在实验班中, 大部分幼儿都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很好地过渡到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因此, 对大班幼儿进行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 影响幼儿学习习惯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我们要根据每个幼儿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育策略。

四、教育策略及培养途径

(一) 在师生的直接互动中, 教师通过直接

教导、树立榜样、强化、情感支持和暗示等多种途径作用于幼儿, 促进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

首先, 在实验观察中发现, 幼儿学习习惯的好与坏与教师的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教师的直接教导是幼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发展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持。

其次, 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幼儿自控能力发展的影响无处不在, 教师要保持在幼儿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使幼儿自控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最后, 教师要强化良好行为, 当孩子出现一些良好的行为或比以前有进步的行为时, 及时给予表扬、奖励。

(二) 使幼儿明确行动规则, 不迁就幼儿无理、缺乏自制的行为

观察和实验都表明, 幼儿是否明确行为规则, 以及对行为规则的明确程度, 直接影响幼儿自制力的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向幼儿提出一定的行为规范时, 不仅要使幼儿知道行为规则的名称, 更重要的是要使幼儿明确这一行为规则的含义以及应该如何遵守、执行, 从而促使幼儿在活动中不违反这一行为规则而自觉地控制、支配自己的语言和行为。

(三) 有意识地进行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

我们培养幼儿的自制力, 首先应为幼儿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 并要求他们严格遵守。幼儿要遵守这些作息制度是不容易的, 必须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在这种规范的约束下, 孩子就会有意识地克服自己的惰性, 努力实现目标。为今后顺利过渡到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四) 给予幼儿充分活动的自由, 并使幼儿学会等待

注重大班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篇8

一、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意大利教育学家瑞吉欧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纲要》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作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

1.创设整洁有序的环境

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思维、情感、行为、习惯及品质的形成。幼儿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班级度过的,班级就是幼儿的第二个“家”,因此,创设一个整洁、舒适、动静分明的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我们要和幼儿一起将班级物品放置得井然有序,并做上图文并茂的标志,提醒幼儿如何收取物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如:美工区,我们可以按工具类和材料类分类,材料类又可以分成纸张类、废旧材料类,这样就能方便幼儿使用。其次,引导幼儿维持班级良好的环境,培养幼儿的责任心,这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和幼儿共同商量如何维持班级良好的环境:选出小组长,定时检查,如美术活动后检查笔等材料是否都收好归位了,图书角的图书是否整齐摆在书架上,值日生是否每天都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水了等等。久而久之,幼儿逐渐养成了维持整洁有序的班级的意识,培养了爱护班级的品德,激发了做班级小主人的责任感。

2.创设宽松自主的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所以,我根据班里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发展需要以及教育内容、季节变化,不断地更新创设新奇的环境,引导幼儿独立自主地去观察、操作、探索、发现,从而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如在主题活动“一切都在变”中,幼儿在欣赏一些美丽的石头彩绘后都惊叹不已,也很感兴趣。于是,我和孩子们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石头,创设一个“石头彩绘角”,并提供笔、丙烯颜料等。幼儿只要有时间,都迫不及待地到这个角“埋头苦干”,一个个美丽鲜活的作品渐渐丰富了这个角落。在这里,孩子们充分地放松自己,快乐体验,自主学习。

二、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1.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新纲要》提出,教师要帮助幼儿从小理解和遵守生活、学习的各项常规,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态度和习惯。我们要在幼儿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区域活动是每个小朋友都很喜欢的活动,一到开展区域活动时,小朋友们显得又忙碌、又快乐。区域活动吸引小朋友的原因关键在于能让小朋友体验到自由和自主,体验到乐趣: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和决定去哪个区,玩什么,和谁玩,可以自主决定使用资料的方式和方法,自主决定与伙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就需要小朋友们有一定的区域规则意识,而不是任意地活动,如有序地入区、小声交流、收玩具时摆放整齐、友好地与同伴相处等,这些都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形成的行为习惯。要引导幼儿在活动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区域规则,并认真执行,把这种执行作为自身的需要,从依靠区域规则控制自身行为到形成动力定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

2.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赏。在被人肯定的过程中,孩子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在每一个区域活动中,我都以积极的态度关注孩子,用信任的目光去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以此来激发孩子的自信。如:美工区的孩子每创造出一幅作品时,我总是及时鼓励:你画的真棒!你做的和别人不一样!如果再添上背景就更好了……此外,教师可以把技能融于平时的活动中,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地积累,让孩子感到完成作品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地学习到新的技能与表现方法,也不断地体会到成功和自信。例如:在建构区,我让幼儿先认识积木的形状、属性,了解一些基本的建构方法,学习搭一些简单的建筑或物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幼儿在建构前有一个较全面的知识积累,这样在搭建时就不会有一种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的感觉。当然,在活动中也可以教给孩子一些与人合作的交往技能,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互帮互学创造出更加出色的作品。这样,幼儿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也逐渐地建立起一定的自信心。

3.增强幼儿的任务意识

所谓任务是指定性的工作或责任,对幼儿来说,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应该做的事情。分区活动不同于集体教学,它给了幼儿更多的自主性,主要是让幼儿通过操作适当的学具来获得经验。如果幼儿没有形成良好的任务意识,在活动中就不能善始善终。因此,在活动前,老师要帮助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知道应该选择什么区,在选择的区里应该做什么,并指导幼兒按照目的去行动。 如有一天,我看见欣欣小朋友在分区活动中拿着进区卡东走走,西走走,不知道选择什么区好。于是我就有意识地走过去说:“来,让老师瞧瞧你今天选择什么区最好,噢,这周你已经去了美工区、结构区、科学区,但是你没去过语言区,今天你就去语言区吧,看看《鸟窝里的树》,看完了,讲故事给大家听。”她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区域结束后她给大家讲故事,获得了同伴们的阵阵掌声。我还在区域中设置任务完成卡,让幼儿在完成每一项任务时做上标记,如盖上印章或是打勾等,久而久之就逐渐使幼儿形成了任务意识。

三、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些观点的提出,充分强调了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必要性和现实性。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然而,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不是任意进行的,而是需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我们应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让家长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和帮助者。我的做法是:

1.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安静、舒适、优美的环境能使人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活力增加,不易疲劳。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幼儿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及提供相应的书籍等;二是全家人有共同遵守的生活制度,不互相干扰,如不大声说话,不为小事打断孩子的思考。

2.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家长应利用节假日带着孩子多接触生活,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寻找美、欣赏美,鼓励孩子对五彩缤纷的生活、神奇美丽的大自然多提为什么,并启发孩子从事物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关系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孩子在这种经常性的、有目的的训练中,会积极、自由地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认识事物,创造性地想象、发现事物的未知领域。

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幼儿最直接的榜样则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在幼儿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幼儿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幼儿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幼儿的眼睛,因此家长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幼儿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早睡早起的行为、整齐清洁的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长期坚持,幼儿会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榜样对幼儿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幼儿园大班学习教材 篇9

1。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可以有6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活动准备:

硬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玩“碰球游戏”师:我的1球碰几球?

幼:你的1球碰5球。

……

二、学习7的组成游戏导入:

1.今天小超市开业了,你们想去逛逛吗?

2.逛超市买东西需要什么呢?(出示装有硬币的小包,请幼儿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3.取款机里有很多的硬币,请小朋友不用眼睛看,用手摸出7个硬币。

4.跟好朋友检查一下,是不是都摸对了。

游戏“抛硬币”

1.看看硬币是什么样的吗?它两面的图案一样吗?

2.正面是什么样的?反面有是什么样的?

3.你们知道一个硬币是多少钱吗?那你们手里有多少钱呢?

4.现在时间还早,超市还没开门呢,我们来玩个抛硬币的游戏吧!

5.请小朋友回到座位上,把7个硬币轻轻撒到盘子里,

6.看看有几个正面?有几个反面?然后把它记下来。

7.幼儿游戏,并记录操作结果。

8.展示记录情况。你玩出了几种情况?你是怎样记录的?

游戏“猜硬币”9.我手里有7个硬币,我将他们藏在两只手上,你们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几个?

10.和旁边的小朋友玩一玩。

教师总结7的6种分合情况,

三、巩固7的组成购物(巩固练习)

1.小超市开门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们的价钱是不一样的,请小朋友用7元钱买两样东西,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钱用完。

幼儿园大班学习教材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事物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体验类包含关系。

2、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图片若干个;水果、蔬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幼儿听音乐坐好,引起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1.观察演示。出示图形卡片,让幼儿观察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幼儿进行讨论。

2.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选择一种分法进行演示,如:将图形分成形状不同的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想一想如何将每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教师演示分法。

3.教师小结:可先将图形按形状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状分;还可先按颜色分,再按形状分。

4.幼儿操作。让幼儿观察图形的外形特征,然后按其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5.复习巩固。教师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

三、结束部分:教师奖评小结,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二次分类的理解让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游戏中如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动”与“静”;如何让幼儿的思维更开阔、更活跃,激发起幼儿的内在活动机制,产生积极体验,我不断地尝试、变换多种活动方式,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从而使幼儿更喜欢上数学课。

幼儿园大班学习教材 篇11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接受教育,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如何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实验前,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个大班234名幼儿学习习惯进行调查显示:57%上课注意力集中;67%愿意参加讨论;60%能独立收拾学具;59%学习兴趣浓厚;65%能踊跃举手;62%安静倾听别人发言;57%不盲目服从别人;68%能按要求完成任务;54%掌握阅读技巧;77%严格执行作息制度;50%坐姿、握笔姿势正确。针对这些现象,我们结合新《纲要》精神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关于“大班幼儿学习习惯自我监控的调查及教育策略”的实验研究,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教育策略。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设计“大班幼儿学习习惯”相关问题的调查表。通过6个班级幼儿现有学习习惯的调查统计,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学习习惯现有的发展水平。

个案研究法:对群体中存在不良学习习惯的某个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分析,并假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观察法:在研究中,通过幼儿的学习行为和态度,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总结,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积累幼儿学习习惯的不同表现方式。

(二)研究对象与时间

1.研究对象:从本园6个大班中随机抽取3个实验班幼儿各39名,共117名幼儿作为样本。

2.研究时间:2008年9月~2009年9月

(三)研究步骤

1.发放“观察表”和“问卷调查表”,对6个大班幼儿现有的学习习惯进行观察和记录;收回观察表和调查表,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差异性检验并最终得出结论。

2.通过“个案研究法”对群体中存在不良学习习惯的某些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分析,并假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寻找出导致幼儿形成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因,及时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出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方法及途径。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一)《幼儿学习习惯自我监控研究》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对比数据如下

实验班:85%上课注意力集中;93%愿意参加讨论;95%独立收拾学具;98%能严格执行作息制度;93%学习兴趣浓厚;95%能踊跃举手;90%安静倾听别人发言;95%不盲目服从别人;99%能按要求完成任务;86%掌握阅读技巧;91%坐姿、握笔姿势正确。

普通班:65%上课注意力集中;72%愿意参加讨论;69%独立收拾学具;77%能严格执行作息制度;70%学习兴趣浓厚;68%能踊跃举手;61%安静倾听别人发言;74%不盲目服从别人;68%能按要求完成任务;78%掌握阅读技巧;75%坐姿、握笔姿势正确。

(二)分析与讨论

经过一年的实验后,在实验班与普通班的研究对比数据中显示:在没有对幼儿学习习惯进行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普通班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幼儿存在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但在实验班中,大部分幼儿都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很好地过渡到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因此,对大班幼儿进行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影响幼儿学习习惯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根据每个幼儿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育策略。

四、教育策略及培养途径

(一)在师生的直接互动中,教师通过直接教导、树立榜样、强化、情感支持和暗示等多种途径作用于幼儿,促进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

首先,在实验观察中发现,幼儿学习习惯的好与坏与教师的态度有密切的关系,教师的直接教导是幼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发展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持。

其次,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幼儿自控能力发展的影响无处不在,教师要保持在幼儿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使幼儿自控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最后,教师要强化良好行为,当孩子出现一些良好的行为或比以前有进步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奖励。

(二)使幼儿明确行动规则,不迁就幼儿无理、缺乏自制的行为

观察和实验都表明,幼儿是否明确行为规则,以及对行为规则的明确程度,直接影响幼儿自制力的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向幼儿提出一定的行为规范时,不仅要使幼儿知道行为规则的名称,更重要的是要使幼儿明确这一行为规则的含义以及应该如何遵守、执行,从而促使幼儿在活动中不违反这一行为规则而自觉地控制、支配自己的语言和行为。

(三)有意识地进行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

我们培养幼儿的自制力,首先应为幼儿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并要求他们严格遵守。幼儿要遵守这些作息制度是不容易的,必须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在这种规范的约束下,孩子就会有意识地克服自己的惰性,努力实现目标。为今后顺利过渡到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四)给予幼儿充分活动的自由,并使幼儿学会等待

在严厉、专断限制模式的控制下,儿童一般有情绪压抑、盲目顺从等过度自我控制的特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给幼儿充分活动的自由,对他们不要过于限制和束缚。另外,幼儿由于年龄尚小,有时“乱说乱动”并不是故意的,如果不加区分就加以限制,会造成他们情绪上的压抑,使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得不到健康发展。

幼儿园大班学习教材 篇12

一、是“幼儿教材”还是操作材料?

解决问题先要明确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 如果给他一小时来拯救世界, 他会花55分钟来明确问题, 然后花5分钟想出解决办法。如果没有对“教材是什么”、“幼儿教材是什么?”“幼儿教材真的存在吗?”等问题进行辨析, 就可能导致讨论都从个人从各自对“教材”、“幼儿教材”的理解出发, “自说自话”, 这样的讨论不但对问题本身的认识不清, 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是教学材料的简称, 指一切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教学材料, 包括教科书、教学指导书, 工具书, 挂图, 幻灯片, 教学程序, 自学指导书、实验指导书等[8,9]。狭义的教材往往被称为教科书, 或者说是课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颁布以来, 许多学者开始用课程资源这一概念来代替广义的教材的概念。狭义上的教材———教科书、课本是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而表达的。但不管何种概念, “教材”这一称呼一般用于小学以上的学段中。在我国任何幼儿园教育、幼儿园课程的论述中, 看不到“幼儿教材”这一名词, 更勿论对“幼儿教材”的论述。

幼儿园中没有狭义上的教材———教科书、课本。但仍然有着广义上的教学材料, 或者说课程资源, “操作材料”就是其中给儿童提供的, 供儿童操作的重要课程资源。在这种课程资源中, 课程编制者将课程的主要结构以多种方式进行展现, 将教与学的内容呈现在操作材料中, 并通过“操作材料”中颜色的精心选择, 画面的细致编排来吸引儿童的兴趣, 让儿童通过“操作材料”参与到教师预设和生成的活动中。在形态上, 它可以是纸质的, 也可以是其他材料的;可以是平面的, 也可以是立体的;可以是儿童进行画面阅读的, 也可以是儿童能直接对操作材料进行操作的 (如画、撕、折、剪、贴等) 。因此这种“操作材料”与狭义上的教材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幼儿园活动是否应使用操作材料?

操作材料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幼儿操作的一个平台, 教师和儿童互动的一种媒介, 家园联系的重要工具, 幼儿活动记录的载体。

“操作材料”是儿童自主操作的重要平台。在幼儿园教育中, 儿童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操作, 并根据操作材料的指导, 完成相应的活动, 实现对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再次整理、拓展、延伸和迁移, 并最终获得心智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将“操作材料”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辅助手段。一方面, 教师指导儿童利用“操作材料”对世界进行探索, 采用“操作材料”促进儿童小组之间的合作, 丰富了幼儿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 “操作材料”中幼儿学习内容的呈现, 幼儿操作材料的准备等减轻了幼儿教师的负担, 也减少了儿童等待的时间。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途径, 设计良好的“操作材料”会建议家长如何配合幼儿园共同促进儿童的成长, 并设计相应的活动如参观、讨论、上网查阅等方式引导家长参与到儿童的教育中来;同时“操作材料”也给家长提供了一个载体以对儿童进行指导。

最后, 幼儿的操作一般而言有着具体的情境, 其活动具有暂时性和情景性的特点。因为操作材料具有操作性的特点, 所以在幼儿对操作材料进行操作 (画、撕、折、剪、贴等) 后, 材料就很难再一次使用, 幼儿对操作材料的结果从而成为一种儿童学习的记录被保存, 从而为儿童、教师和家长提供一种观察、反思的载体。

三、操作材料何以成为了“幼儿教材”?

那为什么现今幼儿园中就有了本不应该有的“幼儿教材”呢?或者说有些幼儿园的“操作材料”就变味成了“幼儿教材”呢。仔细分析, 除了有认识的模糊或误区之外, 主要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 某些“操作材料”本身的原因。

“操作材料”是一个巨大的出版市场, 有些出版商和一些没有幼儿园课程设计、编制经验和能力的人, 以牟利为目的, 不顾及科学性, 将一些小学化的知识放入“操作材料”, 用不符合幼儿发展特点, 不符合幼儿教育方式的形式进行组织, 从而导致有些幼儿“操作材料”质量低劣。有些“操作材料”在形式上主要以纸质书本为主, 在内容上主要关注读写算, 甚至有些有知识性的错误;在设计上呆板, 毫无童趣可言;在制作上粗制滥造;在操作性上只能“看和做”, 不能给儿童提供动手、动脑探索的机会和指导。这些都导致了有些“操作材料”变成了“幼儿教材”。

(二) 幼儿园的原因。

有些幼儿园为了保持教学的同步性和一致性, 往往会给幼儿代购“操作材料”。由于有些幼儿园对课程和“操作材料”的选用不谨慎、不科学, 使用了一些不合格的“操作材料”, 从而导致“操作材料”变成了“幼儿教材”。甚至有些幼儿园出于盈利目的 (收取回扣等) , 用“教材”的名义, 要求家长购买了许多不合格的操作材料。这些都导致“操作材料”变成了“幼儿教材”。

(三) 教师的原因。

在中小学, 以往的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书”, 而这个“书”就是“教材” (教科书) 。在幼儿园教育的实践一线中, 有些教师观念不清晰甚至存在误区, 认为幼儿有操作材料, 就应该“教书”。有些幼儿园使用不合格的“操作材料”, 也让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上《操作材料》”、“教《操作材料》”, 而不是“用《操作材料》”, 从而导致小学化教学, 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家长。

四、如何对待和使用操作材料

因此, 幼儿园课程中的操作材料的真正问题, 是一个如何选择和使用的问题, 而不是用还是不用的问题。科学对待幼儿园课程中的操作材料, 应主要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一) 规范幼儿操作材料的选用

当前幼儿操作材料在使用中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幼儿操作材料的选用不科学、不规范。课程和操作材料的选用是一个严肃而科学的过程, 因此要解决幼儿操作材料的选用问题, 应该进一步规范幼儿园操作材料的选用机制。第一, 是成立由教育行政部门、学前教育研究专家、教研员、幼儿园园长以及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幼儿园课程 (操作材料) 的选用指导委员会, 对各级各类幼儿园选用的课程 (操作材料) 进行认定, 从而确保幼儿园使用的课程 (操作材料) 在内容、形式、编排等方面的科学性、实用性;第二, 加强对幼儿园课程和幼儿操作材料出版的审查, 严把出版关。明确幼儿园课程、幼儿操作材料的出版资质和条件, 查处假冒伪劣、未经选用指导委员会认定的幼儿操作材料;第三, 加大对幼儿园操作材料选用过程的监管。要将幼儿园操作材料的使用和购买分开, 禁止幼儿园代销代购操作材料等;第四, 加强对实践过程中的操作材料选用的监督。采用暗访, 检查, 抽查等方式对幼儿园日常教学中的操作材料的选用进行监督。同时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还应大力规范社会上一些早期教育机构的办学行为, 防止这些机构采用一些不科学的操作材料。

(二) 加强教师利用操作材料的能力

现今一些幼儿教师误用操作材料, 将其当成“教材”来教, 出现“小学化教学”的根本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利用操作材料的能力不足。因为教师能力不够, 所以才有“上《操作材料》”“教《操作材料》”的不幸现象发生。因此, 要积极加强教师利用操作材料的能力。第一, 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要端正教师对幼儿园教育任务、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的认识, 丰富课程、课程资源、教学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明晰幼儿操作材料和“教材”的区别;第二,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自信心, 不去迎合家长, 而是努力通过家园沟通和自身的教学来改变家长的观念, 从而鼓励家长参与到与儿童正确使用操作材料的活动中来;第三, 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 提高教师利用操作材料的能力, 通过优秀教师示范、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等多种方式, 真正学会使用操作材料;第四, 提升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要求教师将操作材料作为幼儿课程的资源来使用, 引导教师不将操作材料视为知识的唯一源泉, 不将其变成课程, 而将其视为一种教育工具。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和使用其他课程资源, 将多种课程资源综合运用。

安徽省教育行政部门此次禁止幼儿园使用变相为“幼儿教材”的操作材料, 这对于规范安徽省幼儿园的办学行为, 整顿幼儿园教学秩序有着极大的警示作用, 也提醒人们关注当前幼儿园中操作材料的使用情况。但通过禁令的方式, 禁止一些操作材料, 似有因噎废食之嫌。明白问题的真正所在, 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才是真正的问题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教育厅.关于严禁幼儿园使用幼儿教材等问题的紧急通知[Z].安徽省教育厅, 2009.8.

[2]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 (试行) [Z].安徽省教育厅, 2009.6.

[3]张秋实.安徽禁止幼儿园使用教材引发争议[EB/OL].http://www.cnr.cn/china/gdgg/200910/t20091009_505502474.html, 2009-10-09/2009-10-11.

[4]王磊.幼儿园“禁书令”为何引来争议[EB/OL].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10/09/content_2879526.htm, , 2009-10-09/2009-10-11.

[5]朱磊.不能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N].人民日报, 2009-10-20: (15) .

[6]曾金.“禁书令”不应拿孩子的明天做赌注[EB/OL].http://www.jx.xinhuanet.com/review/2009-10/10/content_17898629.htm, 2009-10-10/2009-10-20.

[7]徐光木.给幼儿“减负”何以惹非议[EB/OL].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9-10/10/content_12200148.htm, 2009-10-10/2009-10-20.

[8]王焕勋.实用教育大词典[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206.

上一篇:美言一句三冬暖—怎样说话让人爱听下一篇:党委书记在学院2010年新春座谈会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