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精选8篇)
国家开放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1
国家开放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
自我鉴定是对自己过去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总结,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生活做指导,让我们好好写一份自我鉴定总结一下吧。自我鉴定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家开放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家开放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1光阴似箭,两年的电大的学习生活悄然从指间滑过,在两年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一直在思想上、学习上与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回望过去的日子,不禁让我感慨万千:这一段时光不仅让充实了自我,而且也让我结交了许多良师益友;这段岁月不仅仅只是难忘,而是让我刻苦铭心。年华虽逝坚,带不走的记忆却历历在目。
思想上
我持明礼诚信、爱国守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与作风,勇于追求真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我不仅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而且各方面表现优秀。我怀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且乐于助人,关心国家大事。
学习上
通过良师的教导与自身的刻苦学习,我已掌握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进行工作,也养成了认真对待学习与工作的好习惯!我圆满地完成本专业课程,并具备了较强的法律应用能力。而且乐于与同学分享学习经验,并能即使帮助同学解决疑难问题。平时我还阅读了大量文学、心理、营销等课外知识而且理论联系实际,使我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生活上
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正派的作风。此外,我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而且在阶段,我踏踏实实的工作,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受到了领导与同事的一致好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今后,我将再接再厉,不断地完善自我,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工作者,做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相信这些经历与积累都将成为本人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本人将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两年的锻炼,给我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面对未来,迈向社会的我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来到这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
国家开放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2悄然溜走的岁月,转瞬即逝的年华。转眼间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离校之前,该好好的给自己作个总结,及时给自己定位,规划好未来。
回顾过去,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快乐,也很充实。除了努力学习基础课程和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在这三年多的大学生活里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学习成绩、工作能力、思想觉悟等方面比起刚来大学时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政治上:
我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积极上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习上:
凭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我一向严于律己,勤奋好学,成绩优异,连续三年获得校奖学金。平时我还非常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涉猎了大量英语方面的课外书,并通过了国家英语六级考试。同时我还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拓宽自己的视野,并自学各类与平面设计相关的软件,以进一步完善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体系。
在工作上:
除了积极参加学校、系、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外,结合自身特长,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社会组织的各种网络设计比赛,并获得奖励,为学校争光,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在生活上:
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与同学,朋友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当然,我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那就是做事有时候会优柔寡断,不能果断、大胆的放开手去做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从自身找原因,改进缺点不足,继续努力,不断进取,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我人生的新旅程。
国家开放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3电大学习已经结束,虽然我们都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不能像全日制学生那样全天候在校学习生活。但是这种工作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学习模式,使我收获匪浅,受益终身。回顾三年的学习历程,感受颇多。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在这几年的工作中,使我充分认识到之前在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及工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今后的工作需要,急需补充相关的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参加电大学习后,我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到通过这次电大的学习,能够学到许多理论知识,将对本人知识更新及提高素质有许多帮助,并且能够学到今后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工作经验。不断增强工作办事能力,为比较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了保证能够安心学习,顺利地完成各门课程,我就提前把要学习期间的事情安排好,确保能够全身心的参加上课阶段的学习。
二、认真学习,严守纪律
由于不同于全日制的授课方式,除了面授之外,可以说大部分的时间要靠我们自学去完成。为了提高自己,我特别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把学习当作完善自身的需求,把学习当成促进工作的动力。在工作之余,我认真阅读教学材料,仔细领会每门课程所讲述的内容,做到课前预习了解,把不明白的内容带到课堂,向教授请教,课后复习巩固。电大老师是一些十分优秀的老师,他们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经验吸引着我,增加了我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对老师的辅导我总能倾心的聆听,认真的圈划重点,按类别认真做好笔记,既兼顾基础知识,又突出重点内容,回家后舍得花时间,根据复习提纲认真地读书,认真地背诵记忆,做到在理解基础上背记,在背记基础上理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够合理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时间,勤学苦练,虚心向同学与老师请教。能够严守学校的各项纪律和规章制度,做到尊敬老师与同学。
经过三年的电大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年的电大学习生涯和实践活动,是我不断挑战自我,充实自己的一段光辉历程。
国家开放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2
建设行业学院, 是国家开放大学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关于“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的精神和《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中关于成立行业支持联盟的重要举措, 是着眼于实现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 与行业、部委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合作办学模式改革、共建学习型行业和学习型组织的创新探索和实践。国家开放大学杨志坚校长表示, 期待国家开放大学与各行业围绕行业学院的建设探寻一种更好的合作机制, 在制度设置、质量保证等方面有更好的模式出现, 从而促进全民终身学习、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服务。
刘坚民会长在发言中谈到, 很高兴今天能够参加国家开放大学试点行业学院的授牌仪式, 和大家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刘坚民会长代表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和全国循环经济行业的同行向国家开发大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第一批获得资格的兄弟学院表示热烈的祝贺。
国家开放大学 篇3
亮 点 成立仅一年多的国家开放大学被称之为新型大学,其重要的标志就是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五分钟课堂”、“网络核心课程”、“云教室”、“学分银行”,这些教育领域新名词,正是国家开放大学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目的是满足人们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国家开放大学于2012年底启动了“五分钟课程”建设工程项目——五分钟课程网。2013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5分钟课程网”正式启用,3600多个5分钟课程同时上线,涉及“诗例的评赏”、“经穴按摩”、“西方经济学”等50多个系列。
网络核心课程是基于网络开展学历教育教学的专业主干课程。它采取教育资源上传和辅导教师参与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日常辅导答疑、助学和促学等多方面的服务。它通过论坛、邮件、QQ等多种网络交流方式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类“疑难杂症”,力求在技术和表现形式上贴近最近流行的MOOC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2012年4月,“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试点建设项目”正式立项,将教室搬到网上,依托网络进行远程沟通,促进学生教师之间信息交叉融合。通过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开展网络立体覆盖的教学团队建设,云教室使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内的教师队伍效益最大化。它将所有的教学资源存储在“云端”,教师只要拥有这个云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与学生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生面授辅导时到课率低、教学质量差的问题。
国家开放大学还开设了“学分银行”,学分银行是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一种管理模式。2013年7月11日,首批13个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成果认证分中心(认证点)试点单位获批,国家开放大学认证服务体系建设正式启动。学习成果认证服务体系是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面向社会开展认证业务的窗口,将成为综合实践“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载体。
开放大学毕业的自我鉴定 篇4
在我们大学xx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进步,逐步成长。我们的大学生活虽然不是很丰富,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这次的四下乡,我们是第一次经历的,第一次的去体验,最后我们是去的还是去的。这次的暑期实践活动,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了农村。我们的大学生作为农村的一员,我们的实践也是在农村的。农村的经济,我们的工程,在农村是不怎么好找工作,在农村是有很多的困难的,我们的工作就是在农村中帮农民做农活。在农村中,我们不仅要学习农业知识,还要锻炼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的更充实更有趣。
在农村,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农民向村民推荐国家的优惠政策,这些都给我们在大学生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我们要为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做一些努力,让他们早日享受到优惠政策。在农村,我们经常也会遇到一些农村中的困难,比如说,有些村民因为家庭的贫困只能选择住在家中,但是我们在实施这些政策的同时也让农民受到一些政策上的一些帮助。在我们农村,村里的人都很好,大家也互相帮助的,有许多的同学都愿意为他们的生活添砖加瓦。在我们村里遇到很多的困难的时候都会伸出援助之手,这些都让我们的农村在这些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很大的的帮助。农民也很乐群,这也是我们大学生活的.一部分。
这次的下乡社会实践,我觉得自己收获还是挺大的,也明白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东西,这对于我们以后的人生旅程是非常有帮助的,也对我们的一个大学生生活是很有帮助的。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也会继续努力,多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让自己能够真正的在农村中成长,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计划 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新技术的出现,我发现我的知识储备已经不够了,需要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为此,本人制定了如下的学习计划:
一、学习目标。
二年内自学完成汉语言文学专科的全部课程。
二、学习时间
1、预计每周学习7小时,平均每天1小时,根据情况略有调动。
2、快到期末时,复习2周,每周学习14小时,平均每天2小时。
3、在学习当中,我预计主要是利用纸质教材、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如遇到问题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交流。
三、学习内容
完成本专业设立的必修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课程。
四、学习形式
自学为主,在线学习为辅,遇到疑难问题及时上网查相关资料或与带班老师沟通。
五、学习安排
首先全面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视频教学时,认真听教师讲解,充分利用电大网上课堂进行在线学习,把平时在太明白的疑难问题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有限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做好课后复习及考试工作。
六、学习措施
1、每周保证计划的学习时间。
2、制订学习计划时间表。
3、周六、周日协调利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在线学习。
4、完成电大布置的作业。
七、学习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按照课程要求,由浅入深系统的进行学习。
2、合理安排时间的原则。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努力做到学习常态化。
3、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原则。运用电大的便利学习不断得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争取做到真正的在思想上有明显的提高,作风上有明显的改变,工作上有明显的推进。
国家开放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6
字体:大 中 小
图书馆 张瑞麟
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是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对大面积全方位快速高质高效提高国民素质,建立学习型社会和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极为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建立国家开发大学的核心层面和首要之举是塑造开放大学的大学精神,其着眼点即是核心竞争能力的建树——创新,而落脚点是开放大学学校文化的创设和形成。
一、大学精神及开放大学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任何一所大学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大学是不同思想、高深学问和独立人格意志的聚集区,是探索未知、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人格独立、言论自由、思想开放和学术观点的兼容并包使其吸引凝聚了一大批知识精英和高层人才,他们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孜孜以求,为得是寻求真理和探索未知。大学精神以其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维系着大学向着自然世界、人类社会的纵深和宽广度发展,鼓励着人类精英和学者专家进行学术对话与思想交流,推动他们依据一定的规范进行有序的教学与研究。哈佛大学第23任校长科南特认为:“大学者,大师荟萃之地也。如果学校终身教授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那么这所大学必定是最优秀的大学。”
大学天然不尽的激励功能。大学精神是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和规范体系,内化为学者的学术良心和职业规范,并激励学者追求真理,实现自我价值。大学精神像一双无形的手,推动大学不断创新、不断变革,不断前进。哈佛大学“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激励着哈佛人在探求未知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行。大学精神以其特有的渗透性存在于大学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不断激励大学人的成长和大学的壮大。
大学具有内在独立的规范功能。大学精神的独立内涵,规范着大学前进的方向,抵御着各种腐蚀与诱惑,对人类社会精神产生先导、示范作用。这在西方著名大学俯拾皆是:哈佛大学拒绝授予里根荣誉博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拒绝聘用基辛格——不愿使学术殿堂依附于政治;牛津大学拒绝一位沙特富翁一千多万英镑的捐款——是不为钱放弃大学独立自主的传统,不开大学受制于个人和金钱的先例。
大学环境营造功能。大学精神的人文精神、和谐全面发展的内涵不仅直接对大学的发展起作用,还为大学营造适宜的环境。大学精神跟随着大学人流动着,传播着,从而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趋向性影响。
大学的功能。大学是知识的辐射源,具有服务社会的功能。在信息社会时代,大学不应该是封闭、与社会脱离的。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角度看,面向社会,加强与市场的联系是必要的。大学传授知识和发展学问是大学的根本,也是大学服务于社会的前提。大学还要具有相对独立性,为的是使大学思维更加客观、学术作风更加踏实,品质更加纯真,维持精神之独立,思想之自由、智慧之发展,避免大学功利化和市场化,保持和维护其独有的风骨和追求真理的作风。
大学精神的外显与物化。大学精神的外显和表征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的物化首先表现为外在的物质景观,即校园景观。大学校园景观是由建筑、校园园林等共同构筑而成,通过规划师、建筑师和园林师把理念融入景观之中,通过策划、规划和设计有效地进行物化,用具象的形态诠释大学精神,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其他文化要素共同构建起独具魅力的大学标识。良好的校园景观以其直观性和超语言性能给人总体感和总体效应,使千万学子步入大学殿堂时,就受到大学精神的感召,在潜移默化中将大学的传统、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内化为学子的思想和行动。严肃的建筑形象和美丽如画的自然景色能使莘莘学子沉浸于美好的气氛里,在自然美的震撼和人文主义的熏陶下,将大学理念铭记在学子心中,树立起崇高的信念,并把它外化为自身的行为,感受到大学理念之所在。校园物质景观的象征性、隐喻性、激励性和模糊性,散发着多样而富有渗透力的信息,使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产生隐性的教育功效。“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苏霍姆林斯基语)北京大学“红楼”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加上历史的积淀,成为“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北大办学理念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北大学子严谨治学,报效祖国。武汉大学选校址时,就依据国外著名大学校园的理想模式,同时也遵循中国古代书院选址相地的优良传统以及“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传统理念,在山明水秀、风光旖旎的自然环境中建造高等学府,其宫殿式斜面墙体、刚劲挺拔的双立柱、多姿多彩的琉璃瓦飞檐等,显示出高等学府庄严肃穆而又开放进步的现代教育意识。
开放大学大学精神的挖掘与实现。大学精神的“古老、博大、深邃、超脱、坚守以及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奉献”的特性,与开放大学精神的“现代、卓绝、进取、平和、开放以及对人类的知识普及和素质提高的贡献”的特征各领独特风骚。
开放大学精神是大学精神在社会科技、文化、经济、政治高度发展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种特有的现象,其“现实精神”、“平和精神”、“大局精神”等都是对“大学精神”的继承、充实、完善和发展。
虽然开放大学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带有办学独立属性弱、系统运作品位不高、治学理念内涵单薄、学校文化底蕴平庸,尤其是现有的“服务理念”及“服务效果”与开放大学的实际需求相距较远,从各级各类决策层面到各级各类运作层面都存在对远程开放教育的“服务本质认识不足”、“服务理念确立不够”、“服务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但不容置疑,已有的开放大学精神是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并存与各自发挥不可替代作用上是一笔历史性的巨大的财富,这笔精神财富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并使之升华,发挥更大的作用。
开放大学精神的核心——神圣和崇高的精神内核:独特的教育理想、教育追求、教育情感和教育责任,具化如校风校训以砥砺学生成长,汇集成十分丰富的精神资源,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放大学精神内涵应具有:
一是崇高的教育理想。“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开放大学要通过教育灌输政治理想,培养实用人才,达到理想的社会境界。开放大学要有爱国之情、卫国之志、报国之能、效国之行。“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不可能走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不可能走得多远。”(朱永新语)
二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大学的根本,开放大学要有自己的文化品位和个性魅力,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健全人格。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接受开放教育的学子体验美好,体验崇高,体验成功,体验快乐,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鲜明向上的价值判断、丰富博大的思想体系。
三是探索和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开放大学追求的目标是学术,是真理。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复旦大学演讲时指出:“大学必须有一个理念,这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无条件追求真理。”耶鲁大学校长强调,“大学的意义及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开放大学要探索和坚持真理,必须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做到崇尚创新,勇于探索;求真唯实,注重效益;敢于冒险,不怕失败;平等民主,百家争鸣;挑战权威,甘为人梯。
四是着眼未来的超越精神。开放大学的本质是趋向未来的,其功能在于生气勃勃创造未来。要坚持着眼未来,引领社会;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放大学的生命力植根于超越精神的土壤中。要立足于现代大学建设的最新实践,着眼世界文化的前沿,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不断开拓培育开放大学精神的新途径,使开放大学精神历久弥新,充满生机。
二、大学精神创新内涵与开放大学创新
代表着人类文明培养与传播发扬地的大学发展史表明,大学是三方面的源泉:新观念的源泉、新知识的源泉和新型专业人才的源泉。第一,创新要求大学保持独立和自由。第二,创新精神要求大学具有批判精神,不唯书,不唯上,不屈从外来压力和长官意志,以真理为唯一标准“怀疑一切”。第三,创新精神要求大学具有科学精神,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证实干。以科学研究为重要职能之一的大学,“崇尚真理,追求科学”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的大学精神。
创新是现代大学实现大学功能的必备要素,也是一所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核心要素,是一所大学的生命力之所在,是现代大学精神的本质。唯有创新,才能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研究高深学问;唯有创新,才能不断创造新鲜思想,引领时代潮流;唯有创新,才能有效地传授先进知识,培养高层次人才。
大学是一个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底蕴的独特组织,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学文化在大学变革中表现出阻碍还是引领的功能,取决于大学文化的前瞻性和创新性。现代大学在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大学精神,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神又反过来规定现代大学这一社会组织特有的规定性。
创新决定了现代大学的求真性。作为大学精神的精髓和灵魂,创新决定了现代大学不同于一般的组织和机构,而是一个不断探求真理的殿堂。大学应该鼓励以科学的态度追求科学,以真理的精神探求真理。要鼓励探索,允许失败,而不应急功近利,更不可弄虚作假。创新决定了现代大学的包容性。大学是学术殿堂,是知识中心,是思想宝库。创新要求现代大学赋予学者充分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允许不同学术观点存在,允许不同见解争论,宽容学术上“百家争鸣”。创新决定现代大学的开放性。创新要求大学摒弃狭隘的思想观念,以开阔的视野,直面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本土与外来文化的差异,在各种文化和思想的交流碰撞中探索和追求真理。创新决定了现代大学的批判性。探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艰苦的过程,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毕生的心血甚至于生命的代价。创新决定现代大学的科学性。大学之道,贵在创新。但创新必须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创新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否则,必将背离现代大学的本质。创新能力与服务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虽有硬件和软件构成因素,但其本质主要表现为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现代大学通过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服务于社会,通过科学发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知识传播服务于社会。
开放大学的创新,要努力做到——
开放大学精神的制度化。开放大学精神需要在大学的运行和管理中得到贯彻实施和实现。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成文的和习惯的行为模式与行为规范,具体包括各项政策、组织结构、教学管理方式及其评价机制、学生活动的安排方式等,是高校教育实践经验的积淀并制度化的结果,是开放大学精神最重要的载体和最突出的体现。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与稳固。人才队伍是落实开放大学精神的重要保障。从某种程度上说,开放大学的水平来自其教师队伍。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乎其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谈到芝加哥大学的成功之道,几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答案近乎一致,那就是最好的教师和最好的学生。最好的教师和最好的学生从何而来?芝加哥大学并不是靠重金去聘请已经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来校任职,而是这些学者在获得这项桂冠时已经在芝加哥大学任教。在该校任教时间最长的贝克尔这样解释:“大学要想获得持续不断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青年教师,第二是挑选优秀的学生。”他深谙“教学相长”之道,发现并培养有潜力的年轻教师。同时,优秀的学生不是单向地从教师那里汲取知识,也可以使教师受到启发。芝加哥大学有句名言,“明辨之路是争论而非顺从”。詹姆斯·赫克曼用行动向现场的所有人作出了诠释:“你们说的很重要,但是我也有一点不同的看法。我拜访过许多大学,我发现其实拥有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大学并不少,芝加哥大学有一个特点是独一无二的,那就是活力。这种活力来自于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无处不在的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开放大学要制定完整的教师选拔聘用、晋升评审培训制度。好的人才管理制度要奖勤罚懒、鼓励竞争,形成真正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人向上的局面,通过制度本身的内在驱动力,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出名师,出大师。这就要求学校真正以教学和教师为中心,建立完善的教育统计、教育测量、教育评估、教育评价机制,既严格又宽松,使教师掌握能够实践自己教育理想和权利,独立自主、激情洋溢、满怀挚爱之情地张扬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追求、教育信念、教育精神和教育风格,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具有充分的创造性、自豪感、主动性、而不是“照本宣科”的技术性、机械性工匠和一个循规蹈矩的被管对象,给教育以更大的空间。
建立开放大学学术管理制度。学术自由是开放大学区别于社会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教学和科研是开放大学的生命线,是开放大学精神最重要的载体。开放大学的一切活动要真正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要建立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和科研工作的管理规范,通过打造优势学科、优势专业、优势课程来提升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从而树立其自己的品牌和名牌。
建立具有开放大学特色的学生管理制度。开放大学精神体现在学生的素质上。学生素质的培养要有一套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要确立“服务”意识,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观念,用连贯发展型的工作方式对学生实施人本关怀,即把教育、关怀、管理、服务四者连贯起来,使彼此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从静到动,从刚到柔、从表到里、从有形到无形,从一般到入微地贯彻人文关怀。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上。
三、大学学校文化和开放大学学校文化的创设
大学学校文化,从广义上讲,是大学存在方式的总和。它以生活在校园内的大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为主要载体,包括智能文化——学术成果,学科体系,科学研究;物质文化——教学、生活、文化设施、校园营造;规范文化——学校制度、校风校纪、道德规范;精神文化——价值体系、教育观念、精神氛围、群体心态等等。从狭义上讲,大学学校文化是高校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学习、交往及管理中,逐步形成并获认可、遵循的带有本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大学精神、校风、教风、学风、治学传统思想意识的高度概括。其外观因素是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其核心是群体的价值观念,凝聚为群体呈现的“大学精神”,由教师、管理者和学生共同构成。又由许多微观文化构成。如教师文化、管理文化、学术文化、班级文化、社团文化、学子文化等,这些微观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创造和共识的结果。
大学学校文化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的素质。人文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而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人文素质的核心,心理素质是人文素质的保障,文化素质是人文素质的基础。文化素质的形成能同时带动和影响其它素质的形成。
开放大学的学校文化是要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共为主体,以教育资源为客体所进行的主客之间的,以实现一个完整目标的社会实践,所要培养的是完整的人。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开放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人的最高需求层次是实现自我,即通过接受教育,充分认识自我,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潜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自我价值。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传授知识,也不仅仅在培养能力,而在于使人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最终达成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这样,我们可以把开放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理解为“使人成为人”的教育或以人为本的教育。可见,开放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开放大学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怎样充分利用开放大学的学校文化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开放大学的校园是是虚拟的,没有围墙。在这个虚拟校园里生活的每一个受教育者、教师和管理者,都是学校文化的载体,又是学校文化所影响的对象,同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人。开放大学受教育者进入这个校园,就自觉不自觉地接受智能文化的熏陶,物质文化的影响,规范文化的约束,精神文化的陶冶,同时又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产生心灵的感应和人格的升华。每个受教育者良好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并非几次活动、几个讲座、上好几门课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靠一种包含智能文化、物质文化、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学校文化的深层次的影响来实现的,这是如同“涓涓细流,汇成江河”的一种复杂的、全方位的“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
要充分发挥开放大学学校文化的教育导向功能。开放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教师是关键。首先,要将开放大学教师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放到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楷模的感染力与吸引力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要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武装教师,使人文素质教育有较高的起点。没有对人文素质教育有热情、有激情的教师,没有自身道德高尚、文化修养好的教师,是难以做好学校人文素质提升的。
开放大学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要求广大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要为人师表,成为人师,教师的人格和修养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古之学子从师受业谓之从游……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语)“从游”,是对师生关系生动而精辟的描述。开放大学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灵活的教学艺术,还要具备情感同化、耐心和谦逊等人文品质。这就要求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开放大学学校文化实现广大受教育者人文素质的提升,除了教师外,还要注意不断提高领导和管理干部的人文素质水平。要把“教风”建设和转变教育观念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师在讲授课程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以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的训练;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与国家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联系,教育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体现在教学计划中开出的相应的人文课程,也要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课程中寻找和落实人文素质教育的生长点,还要在各管理环节中建立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点,从而形成一个多方位的综合培养过程。
开放大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要从智能文化教育入手,以教学改革为重点,系统地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使人文学科在课程中占有适当的比例。同时要在各个学科课程中渗透科学史,促使学生对科学的人性化理解。要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之中,落实到每一个教师的行动上。
要发挥开放大学学校文化的开发与创造功能。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只有创新才能发展。要创新,就必须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较好的综合素质,要求受教育者不仅要掌握一门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与人合作共事、交往和相互竞争的能力。因此,开放大学要经常举办有关人文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讲座,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努力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沟通能力,提高他们抗挫折能力,特别是培养他们敢于坚持真理,为科学献身的高尚人格。要在抓好智能文化教育的同时,借助第二课堂活动,以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引导他们开展课外科技活动,通过实践,使他们学会理性地面对失败,学会正确地审视自我,进而明确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通过以科技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劳动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使热爱劳动成为开放大学受教育者最重要的品质,培养积极、有创造性的劳动者,让学生在热爱劳动的思想基础上热爱科学,并掌握充足的知识技能,使他们在劳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
培养开放大学受教育者的审美意识、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使他们自觉地用自己的双手来维护、创造客观环境的美和提高自己的道德行为中美的因素。
开放大学学校文化的娱乐调节功能。给受教育者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开展学校文化活动。明确学校文化活动的目标是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术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优良的学风校风,从而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精神。比如组织全国规模的读书活动,开展科技节、艺术节、文化节、体育节、文艺汇演、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论坛活动、艺术活动、社团活动、消费文化活动,倡导高雅的学校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实现开放大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放大学可以借助学校文化的娱乐调节功能,加大学校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建设高品位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学校的各级党团组织,在做好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同时,利用双休日组织一系列高品位的文化活动,让他们在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中,主动接受精神文化和规范文化的陶冶,力求让多数学生都能参与进去,自娱自乐,并注意发挥校内艺术社团的作用,努力做到让学生学有处、玩有场。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尽情享受自己喜欢的文化生活,又可以使他们在活动中娱悦身心的同时,学会有张有弛地生活,在各种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会做人,学会处事。
发挥学校文化的激励凝聚功能。要激发受教育者的报国之志和爱国之情,使他们明确历史使命,坚定信念,牢固树立对国家负责,对人类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开放大学应该成为国内外著名教育专家、学者的聚集地。治学严谨,德高望重,又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事业心的老教授、中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是国家历史发展的见证人,是学校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和典范。要以专家、教授访谈录等形式,邀请开放大学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纪律教育,用他们的伟大人格影响当代受教育者的心灵,用他们的孺子牛精神去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形象。同时,开放大学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种媒体教育设备组织学生收看爱国主义影片、电视剧等,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开放大学受教育者通过集体活动展开多渠道的精神交流,在同伴中寻找思想、观念、信仰、智力兴趣和道德行为上的一致,集体中的一切活动强烈地吸引着每个学生,集体在他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青年学生和受教育者都有一种表现欲,都愿意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好的一面,显示出自己是集体中优秀的一员从而获得自豪的感觉。在各种集体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积极性和道德上的相互影响,这正是学校文化对受教育者人文素质养育的优势所在。通过接受以集体活动为载体的渗透性教育,学生的公民意识和集体意识,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学会关心,学会共事,学会辨别是非,学会处理各种矛盾,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行为和活动方式。开放大学学校文化以它潜在的规范性支配着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产生教育作用,使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每个成员自觉成长起来。
应该说,开放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全员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渐进过程,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贯穿于教育的始终的。学风校风,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教师的一言一行,员工的一举一动,都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相关。开放大学要进一步加大综合改革力度,努力营造出具有良好的人文设施,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术气氛,文明的生活方式,丰富的文化生活,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学校文化环境,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综合育人功能,寓人文素质教育于校园文化之中,培养具有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素质、高境界的思想道德素质、高智能、高情感、高稳定动力结构的心理素质和高体能的生理素质并且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队伍。
四、大学图书馆与开放大学学校文化建设
不容置疑,大学图书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在这个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课外学术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风学风为引导,逐渐形成的一种广大师生,特别是大学生认同遵守,并明显带有学校成员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教学作风、道德风尚等方面的思想文化整合。(方延明《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认识图书馆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对于建设图书馆,进一步开展学校文化活动,培养良好而浓郁的学校文化和优良校风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校物质文化全面地反映学校的物质环境。主要涉及图书馆建筑与设备,图书馆文献资源。图书馆优雅的建筑,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及教学科研需要的系统化的学科文献,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又使图书馆成为与教学实验设施并列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主体。特别是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比其他物质条件的建设更接近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文化内涵。在图书馆中可以借阅到各式各样的书籍。在安静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会淡忘嘈杂的外界干扰,专心致志的投身于自己喜爱的图书中。图书馆也正是拥有这样的一个安静、温馨的环境而吸引在校大学生到这里进行自我深造,进行学术研究。图书馆要通过导读工作正确引导大学生博览群书,提高学习效率,在浩瀚书海中吸取营养。这就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也为学校的文化建设甚至是培养人才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物质保障。这里主要表现在可以为社会、为读者提供最完备的学习条件:资源、场地、设备。受教育者可以长期的、自由地利用图书馆进行自学。它还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是健身全民学习型社会最佳的学习场所与最重要的学习机构之一。在学校里,图书馆是基本的教育设施,它被誉为“知识的宝库、知识的喷泉”、“大学的心脏”、“学校的第二课堂”,直接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
来图书馆阅读人数多少,利用程度如何,阅读秩序好坏,反映学校的学风校风。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要积极开展工作,吸引各地学生就近就地到馆,促进良好的学风形成,促进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一个好的图书馆有利于提高整个学校的学习气氛,提高师生的学习热情、素质、知识等各个方面的水平。由于数字图书馆资料提供的信息视角广、分支细、专题讨论深入,与综合性、概括性较强的教材相比,更易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保证其创新活动处于学科前沿。
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对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努力开展读者教育,培养师生的信息需求意识和利用文献信息的技能。在开放大学,学生主要的书刊来源是在数字图书馆,把握文献采访质量,把握书刊流通情况是充分利用书刊的重要环节。应积极组织书刊评论,编制导读书目,推荐优秀的读物,创建读书组织,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提高学生辨别、选择和收集文献的能力。创建大学图书馆都包括学术报告厅。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这个条件,组织学术报告、讲演和讲座,请有建树的专家讲治学经验,请教书育人模范介绍先进事迹等等。使之成为学生课外学术活动的主要活动场所。将学生培养成视野广阔,文化底蕴深厚,素质能力强的外向型、创新型人才。这些都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对大学生知识结构有所完善。因此应积极的开展导读工作。
在开放大学学校文化建设中,图书馆的教育形式与课堂教学相比,具有全面性、主动性、灵活性和可选择性的优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开拓性,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示和张扬。图书馆发挥作用的方式可归纳为两种。
一是阅读导控。图书馆即要报道出版物,又要积极的作用于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强化传统读者工作中的阅读指导功能。图书馆应作一些实际的工作,提高大学生阅读意识及阅读修养,指导读书门径,举办读书报告会,倡导系统阅读,以全面提高大学生辨别、阅读、理解、利用文献的能力和技巧。图书馆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打破专业限制,学生可以自主地涉猎各学科知识。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服务育人。即加强文献基础建设,充分利用文献及服务设施为读者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图书馆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能对读者起到教育作用,图书馆无小事,处处有教育。图书馆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并不断地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调整计划,使其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要在实际工作中使大学生增强对图书馆的信任感和亲切感,使其潜移默化中接受优良文化的熏陶。图书馆的产生,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需要。为有了图书馆这一机构,人类的社会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文化、知识得以系统地保存并流传下来,成为今天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因此在校大学生应高度重视图书馆藏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图书馆应积极配合学校的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这里真正地掌握知识。
建设高品位、高格调、高层次的学校文化,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放大学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还要注意自己形象的塑造,馆风建设应与学风、校风相辅相成。大学图书馆为大学生提供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和优化的学习环境,要以文明服务与无私奉献的图书馆精神,对良好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更好的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开放大学的办学形式和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在学的特点,决定了既要办好传统图书馆,更要办好数字图书馆。开放大学学生利用数字图书馆取得同传统图书馆作用相同而且速度更为快捷丰富广泛的文献信息资料,是开放大学学校文化建设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对信息的摄取与利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素质已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数字图书馆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传统图书馆业务为基础来拓展自己的业务空间,吸引更多的读者到这里应用高新技术来拓展知识。这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继续努力学习的能力、研究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以独立的学习态度,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这是信息时代每个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明天的国家开放大学最具核心竞争力和最重要的是什么?应该说是我们每个开放大学人和走进开放大学学校校园的人都能感受到的一种无影无形的表现在开放大学校园的的环境和开放大学教师的演讲中以及各类求学者渴求知识眼睛里折射出来的大学的精神。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特色、支柱和灵魂,是一所大学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与动因。经过十年、二十年以至更长一些时间耐心细致艰苦戮力的奋斗,走上一个较高的境界——如果有人问我,你最留念开放大学的是什么?你我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开放大学精神——这才是我们的理想境界。
国家开放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7
国家开放大学是“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意味着对过去的理念、模式、体制、机制等进行改革,随着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的投入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开通,以云计算为基础将优质资源推送至全国各地的学习者,对国家开放大学教学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家开放大学的由来
1979年,在邓小平的倡导下,为了缓解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济建设人才的严重短缺,解决当时高等学历教育的补偿问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一批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相继成立。相互独立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利用广播、电视等先进的大众传播媒介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带出了传统校园,为许多因为“文革”辍学的知识青年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广播电视大学是指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和基层广播电视大学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它由覆盖全国的大系统和覆盖省域的子系统组成,具有树状的层级结构,子系统既是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系统层级之间在教学与管理方面分工协调运作。在体制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是相互独立的高等教育机构,归属不同层级政府主管。在机制上,按照“一统三分”,即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工合作模式运行。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和基层广播电视大学之间逐渐形成了一个极富中国特色,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既有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又有矛盾、分歧、甚至冲突的办学系统。这个系统也从广播电视教育转型为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逐步探索出一条与面授为主的传统高等教育不同又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新路子,从提供补偿教育转向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服务,成为面向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开放教育,发展成为一个包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44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900多所地市级广播电视大学分校、近1 900所县级广播电视大学,拥有在校学生300多万,覆盖全国城乡,富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系统。
2012年,根据《高等教育法有关规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办发[2010]48号)的要求,以及专家考察、评议的结果,教育部同意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不仅仅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更名,更是对广播电视大学的继承和发展。
以广播电视大学(简称电大)系统为基础,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没有围墙的国家开放大学除了要继承过去,还要汲取国外开放大学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的基础,探索创新,打造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具有一站式“开放性”可扩展的软件系统,形成四通八达、自成体系的国家开放大学网上校园,把广播电视大学办成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大学。
2 三级互动平台的不足
国家开放大学早在广播电视大学发展阶段就和全世界的开放大学一样,利用天网、地网、人网合一的学习环境为支撑,开放学习时间、地点、方式、资源、对象,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向一切有能力、有意愿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学习机会和服务,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
“三级平台互动”就是当时采用的网络架构,即中央电大、省电大和分校构建自己的网络机房、数据库,三级教学平台安装在各自的网络机房服务器上。中央电大教学平台上的资源通过软件打包后利用互联网逐层下发到省电大及分校的教学平台,每个服务平台的用户只能通过浏览器使用本平台的资源,学习者被分散到三级教学平台上,极大地缓解了网络拥堵和服务器负载压力大的问题。.
不得不承认的是,各级电大数据库及三级教学平台物理上各自分离地采用分布式存储对数据进行传输和同步的方式也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学生需要分别登录三级教学平台来浏览相应的资源,三级教学平台的学情统计数据无法整合同步;网上资源重复传输,接收资源效率低;资源同步更新不及时、不准确。每当三级平台需要升级维护时,各级电大就需要分别在几百个教学平台上的进行升级操作,极大地浪费了人力、物力。
3 云平台的建设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资源海量的云计算技术。通过使用云存储、云桌面、云服务等一系列云计算技术和使用虚拟化服务器存储资源,对现有的硬件资源进行动态的分配和管理,就可以实现优化资源使用,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率,降低管理成本,满足多元化计算的需求。
2011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信息管理处方慕真、孙雨、薛海峰、吴淑苹、袁亚兴等人根据国家开放大学的定位,结合广播电视大学已有的信息化基础及应用经验,分析国家开放大学的信息化需求,进行了《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的探索研究》和《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网络架构研究》。国家开放大学利用云计算技术搭建远程教育云平台,开始对远程教育软硬件资源的集中、整合、虚拟化问题进行探究。
2012年,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规划开始实施,国家开放大学的杨志坚校长强调指出,国家开放大学的使命、任务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教学跨越时空、优质资源整合推送及搭建时时、处处、人人可学的学习环境。
2013年,杨志坚校长在《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改革与创新》中谈到,要“利用云计算技术搭建以学习、管理平台为核心的国家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借助信息网络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教育资源无障碍传输和师生交互,通过PC、PAD、手机等各种终端实现泛在学习的模式”。
2014年,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初具雏形,春季学期国家开放大学各分部、各相关学院开展试用工作。
根据建设目标,国家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云将在2015年初步建成,于2020年基本建成。届时将形成四通八达、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网上校园,成为国家教育云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支撑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柱。
这个构建在国家开放大学总部、44个分部、近千个学院及3000多个教学点和6万多个教学班的物理教学网络,采用云计算技术,立体覆盖全国城乡的资源传输网络与开放学习网络,汇聚、整合社会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的远程教育云,将以卫星、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为主要载体,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内容丰富的学历继续教育。
4 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平台的现实意义
利用云计算技术,建设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探索远程教育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国内一流的网络平台,实现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和分部学院、学习中心之间网络的高速连接,能进一步发挥“天网、地网、人网”系统优势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打造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推动国家开放大学发展。
4.1 发挥系统优势,共建优质资源
国家开放大学开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统设和非统设两类,统设课程是指国家开放大学开设并提供教学资源的课程,非统设课程是指在国家开放大学课程平台内符合模块要求的省级电大开设的课程。
对于非统设课程的建设,分部之间由于缺乏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管理体制和机制,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虽然近年来,国家开放大学和各分部积累建设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其中不乏精品,但是优质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尽管也有过一些共建共享的探索和尝试,然而体制、机制未能完全理顺,没有一套成熟的体制、机制来规范、引导各单位间资源建设的竞争与合作,保证资源建设的质量,因此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资源建设各自为政、缺乏统筹规划、分类整合的局面,也就难以为大规模个性化学习提供优质资源的支撑。
国家开放大学是所有参与建设者的共同活动平台,由所有参与建设者“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平台应该秉承这一精神,建立一套资源的开发、管理、维护、使用制度,运用云的理念、技术和方法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4.2 共享教学资源,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国家开放大学是一个由多级、多所办学单位组成的系统,在这样一个覆盖全国城乡、分级合作、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的办学系统,保证教学质量并不简单。虽然在广播电视大学30多年的发展经验中,国家开放大学已经探索形成一整套适合在职成人学习的综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整合共享社会优质资源,贯彻了以统一教学计划、统一课程标准、统一教材、统一考试和统一评分标准(简称:五统一)为核心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但由于宏观、微观方面的诸多原因,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教学资源建设是远程开放教育活动开展的核心和基础,对于师生分离的教育模式,教学资源质量严重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水平。在人才培养质量上,虽然国家开放大学制定了以“五统一”为核心的质量保证体系,但在课程管理中,教学环节的实施中原则上采用了国家开放大学负责统设课程资源的建设,分部负责非统设课程资源的建设的方式。对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技术手段不高的分部,独自承担数百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导致精品成果数量稀少,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障。
以一个G省分部为例,2014年秋季学期开设了32个本科专业,67个专科专业,统设课程511门,非统设课程331门。该分部连同下辖地方学院、学习中心只有专任教师597人。面对如此巨大的教学资源建设工作,难免出现教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部分课程缺乏精心的教学设计,有些甚至是课堂搬家、书本搬家;一些资源内容陈旧,缺乏维护和更新。
多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局限性,国家开放大学教学资源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质量参差不齐,资源分散且无序,重复建设,利用率低,资源共享的有效性差。云平台出现后,在国家开放大学的主导下,统筹管理,建立资源共享方案,就可以便得地获得位于云端的共享资源。当分部有优秀的教学资源需要共享时,通过云计算技术,其他分部能轻松地通过网页,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互相了解各分部优质资源的具体情况。国家开放大学甚至可以借助云平台,搭建资源可交换的市场,便于各单位进行公开、公平、有序的资源交易,科学合理地实现分部之间的资源交换与共享,切实地达到让教学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共建、共知、共享,极大地节约了资源建设的成本,提高了办学效益。
对于某个专业、学科领域比较薄弱的分部,可以通过直接引入、再加工、购买、合作等方式整合社会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实现量的快速扩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4.3 改造学习环境,支持个性化学习
远程教育的学习者数量众多,其社会背景、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千差万别,因此个性化学习的实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大规模的个性化学习需要丰富的优质分类学习资源,尤其是与其他资源精心整合的学习支持服务,能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由于云计算的信息数据具有存储安全、数据同步、数据共享等特点,它为学习者构建了一个资料丰富、交互协作、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环境。学习者能够方便、快速地构建个人学习环境,控制和管理个人的学习。学习资源存放在云平台中,学习者只要使用简单的接入设备,就可以使用其中的资源,并将自己的学习资源放入“云”中,同时还支持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共同学习和讨论,分享学习经验和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 结语
在新形势下,国家开放大学更多地被赋予要服务于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职能,依托电大的系统优势,建设远程教育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运作,能更好地推动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坚.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改革与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14(3):5-10.
[2]葛道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30年开放实践与新时期新使命[J].中国高教研究,2009(1):4-7.
[3]方慕真,孙雨,薛海峰,等.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的探索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1):6-9.
[4]袁亚兴.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网络架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1):10-13.
[5]饶丹鹃.多媒体教学资源云共享平台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国家开放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8
2012年7月31日,人民大会堂,国家开放大学揭牌仪式隆重举行。“江流百转,水到渠成。”经过几年跋涉筹备,国家开放大学正式成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作为国家“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试点单位,国家开放大学以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具体要求为指针,立足我国国情实际,借鉴世界一流开放大学的有益经验,将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搭建一个穿越时空、宽阔无极限的知识空间。
一个崭新的国家开放大学正在向公众走来。
惠及全民,众望所归
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自身三十余年的丰厚积淀基础上而实现的华丽转型。正如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在揭牌仪式致辞中讲道:“在新的时代背景中,教育部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决定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意义深远。”
1979年,经邓小平同志倡导和批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各地广播电视大学相继成立,揭开了我国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序幕。33年来,电大人风雨兼程,探索发展,搭建起了一个覆盖全国城乡的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形成了独特的“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行业、面向边远民族地区”办学方向,走出了一条基本适应我国国情的远程开放教育之路,培养出了900多万本专科毕业生,对于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国民素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33年来,广播电视大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不断发展壮大。回望来时路,杨志坚总结道:“电大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教育的社会责任时刻扛在肩上,同时让更多的人接受了高等教育。”
20世纪末,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发展都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明确要求,“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办好开放大学”。这些目标和任务,都为国家开放大学的组建、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经过三年努力,国家开放大学正式成立。杨志坚谈及意义时说道:“今天,国家开放大学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广播电视大学使命的结束,而意味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开始。”开放大学是一种新型大学。它以开放教育为基本特征,强调教育观念的开放、办学方式的开放、学习对象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开放,为每一个有愿望、有能力学习的社会成员提供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服务。由于开放大学独特的办学理念、方式方法、价值取向和实际效益,自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开放大学成立以来,它就日益受到世人重视和关注,得到各国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并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国家开放大学与普通高等学校有所不同,它强调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强调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强调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强调没有围墙、超越时空限制。建设这样一所新型大学,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搭建开放灵活、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探索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办学能力和服务水平;必须以卫星、电视、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为主要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活动;必须以改革为动力,促进事业的不断发展,并在发展中解决种种历史和现实问题,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实现新跨越。
守正出新 与众不同
国家开放大学站在新的起点上,在继承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建成的“天地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远程教育网络教学环境基础上,形成了国家开放大学现代信息技术与远程开放教育深度整合发展基本思路:“需求引领、应用切入、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标准化、一体化、专业化、智能化、集约化的新一代高水平远程开放教育云平台,研发多种学习终端,包括开通互联网电视频道,适应老人和青少年儿童学习需要。以PAD等智能终端为载体,开发专门的课程,适应在职成人移动及碎片化学习。以手机为载体,开发小课程等微型资源,适应大众群体科学文化、健康医疗、生活休闲等需要,形成覆盖全国城乡、四通八达、自成体系、适应学习者自主学习需要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促进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理想目标实现。
同时,为探索实现共建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机制,国家开放大学建立了数字化资源中心,目前已在各省、高校和相关机构设立了109个分中心。集聚、整合了普通高校、电大系统、中高职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出版机构、教育软件研发机构、港台及欧美教育机构的优质数字化课程学习资源,利用数字化资源中心平台向社会提供开放课程的学习及支持服务;通过网络学院及各类继续教育机构提供教育服务;利用中国教育电视台“电大课堂”频道和电大在线学习平台“开放课堂”栏目向社会免费提供视频学习资源。
为促进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 国家开放大学还承担了教育部“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搭建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框架,建立覆盖全国的认证服务体系,实现对社会成员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的认证、学分积累与转换,促进各级各类教育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沟通与衔接,为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建设与实施奠定基础。到今年底,为359万在校生建立学习账户和学习档案,开通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门户网站,完成学习成果认证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并向社会公布。
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新型的大学,它的成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面向社会公众办学的开放性,它将让我们更多的看到开放大学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对办学质量的允诺、对办学形式多样化的努力和走向世界的国际化。“今天,我们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一起探索,共同进步;明天,可能你我在任何一个角落,轻轻一点,就能完成自己的学业、满足自己的兴趣学习,时时、处处、人人,国家开放大学将人们终身学习的愿景变成现实……”这是杨志坚也是开放大学的终极理想。
“筚路蓝缕,后海先河,催发芝兰桃李,敢筑栋梁干城。”国家开放大学必将以科学的发展去践行新的使命,在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把握新的机遇、作出新的贡献、迎接新的辉煌。
【国家开放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推荐阅读:
认识国家开放大学09-08
国家开放大学秋本科08-15
国家开放大学试题答案10-12
建设中的国家开放大学05-25
国家开放大学性考答案12-07
国家开放大学社交礼仪作业练习答案01-06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经济法律基础》网络考试全部答案-网络作业06-2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民法学 》 2020 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 2098)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