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考政治备考方案

2024-10-12

广西高考政治备考方案(精选9篇)

广西高考政治备考方案 篇1

2014年高考政治备考方案

将满怀信心,园2014年我校高考梦想。根据高考的要求及以往的经验,制订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我加压、鼓足干劲、科学备考。以教材为中心、以学生为根本,以高考为方向,夯实基础、训练技能,提高政治复习的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齐心协力备考。

二、主体时间安排

(1)2013年7月初——2014年2月底:第一阶段复习(第一轮)

(2)2014年3月初——2014年4月底:第二阶段复习(第二轮)

(3)2014年5月初——2014年6月初:第三阶段复习(第三轮)

三、具体复习安排

三轮推进:

第一轮:基础知识过关。做到以本为本,狠抓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纲举目张,识记、理解、知识的运用烂熟于胸,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做到点点清、点点明、点点通。真正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采用总----分----总的思路进行。即先总体构建知识体系,然后对考点进行高密度讲解,逐条分析,找到知识联系,最后对知识进行梳理,形成严密知识网络,以知识带热点,强化理解记忆。

(1)指导思想:在微观上,精耕细作,按照考试大纲对逐个考点进行复习,通过考点辐射时政热点,并初步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2)目标任务:夯实基础,循序渐进。通过本轮复习,使学生对“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查内容,能准确、完整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全面掌握考点中的基本知识,达到能独立完成高考试题中的“基础”题。

(3)具体措施:

①以教材为准绳,按照模块、课、节、框复习,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巩固。

②加强集备、互研、掌握信息,立足学生实际,把互研落到实处,在基础知识上,力争不留死角。

(4)具体方法:

一是读——细读教材。细读教材能帮助自己树立自信——我熟悉教材!

现行高中政治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可读性强,通过细读,不放过一个知识点,力争能全面了解教材,不留遗漏。细读教材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能存在某个知识点可能不考的念头,更要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

二是记——熟记知识点。在熟读、细读教材的基础上,要认真记忆知识点。知识是能力 1岁岁芬芳,年年桃李。回顾2013年我校高考取得辉煌成绩,展望明年,我们必的载体,要提高能力,先要搞好知识的储备,而对于学生来说,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是记忆。

记忆知识点时要遵循先宏观后微观,也即先体系后要点的逻辑顺序。如课题(明白本课要讲知识的总体范围)→节题(进一步明确该题下分几个节题来讲解,弄清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框题(明确本框题讲述的主要内容)→标题→具体知识点。这样,就从整体上构建成了知识网络,便于从整体把握知识体系。简单地说,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你可以很便捷地从体系中提取所需,可以有效地避免“按题猜点”或“依点猜题”,从而提高准确率和效率。另外,记忆知识点时还要注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如,我们在记忆某个具体知识点时,要先把握其精神实质,就好比我们平时所说的——它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有目的地和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对接,从而达到知新而温故的和温故知新,从而提高记忆效果。三是练——解决问题。

练是为了巩固读和记,所以说练是前者的目的。只有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才能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第二轮:能力培养。以时政热点材料为背景带动教材知识,突出实际生活中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的解决能力;强化主干知识,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着重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分析评价及解决问题能力。

(1)指导思想:从宏观上,上钩下联,梳理知识,优化建构主干知识网络;熟悉解题路径,盘活存量知识,以考代练巩固知识。

(2)目标任务:知识梳理,形成网络。分析时政,提高能力。

①针对学生第一轮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通过专题复习整理,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

②指导学生对知识、原理的重新整合,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3)具体措施:

①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梳理教材,形成学生的立体式知识体系。

②精选时政材料,多角度、多层次掌握时政要点,做到时政热点背景材料与课本的考点、知识点无缝对接。

③就每一个专题,经过互研精心选择一套综合检测题,突出屋次性和知识的网络性及能力的训练,注重加强主观题的归类强化训练。

4落实一周两考考试制度,巩固知识点,提高做题能力。○

5实行差生转优辅导,培育差生高考的自信力。○

6推行优等生帮扶差生制度,提升班级高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7反对试题讲评从头到尾、不分主次,要突出重点,把绝大多数学生暴露的试题和重点○

题深讲拓宽,提升提取材料信息能力和生成答案能力

第三轮:能力提升与巩固。综合模拟训练加心理调节,提高应试能力。

目标任务:通过高考模拟试题,以考、讲、评、拔、补等形式,讲一步查漏补缺,攻克重点、难点、疑点,补救弱点,强化基础知识,加强能力训练。开展综合模拟考试,培养学生在高考环境中审题做题的规范和习惯,提高应试能力,尤其是应变能力。具体措施:

①精选各地模拟试题,选好题、新题。

②加强调研,捕捉高考最新信息。3总结归类错题,找到错题的规律。○

4回归课本,从高考角度重新梳理课本,理清重点难点,攻克弱点。○

5任选事政材料,学会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与生活角度命题做题。○ 6注重理想信念和心里调适相结合,在心情愉悦下有序备考。○

7课堂教学的整体推进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提升班级正能量。○

2014届高三政治备课组

2013-6-29

广西高考政治备考方案 篇2

一、任务:查找问题,自我完善。

冲刺阶段的复习目标是克服盲点,破解难点,总结答题规律,将基本知识转化为各种能力。为此,学生在复习中,要学会分析自我,总结自我。比如,可整理以前的作业、练习,并对其进行归类,这样可以找出自己的薄弱点,然后对症下药,进行集中练习。另外,在课堂上要与老师的教学进程同步,排除自身困难;在课下, 可根据自身的情况确立新的复习目标,做到有条不紊。这样,既能不断完善自己,又能减少慌乱情绪,还能在自我目标的推动下有更大动力。

二、记准:回归教材,整合提高。

高考试题的材料一般来自课外内容,试题的切入点和视角会千变万化,但解答的要求和内容却在课本内。为此学生要学会回归教材, 对主干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要做到能有序地储藏知识和按照需要合理地抽取知识,对重点知识和突出的关键词要有意识地背诵和默写, 重构知识体系,做到融会贯通。具体做法如下:

1.熟悉教材目录,明确知识范围。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设问常常以教材的目录或次目录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结合试题材料回答。因此,只有熟悉每一模块中的目录,才能科学提取试题信息和准确调动知识,然后生成正确答案。 如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国愿意同本地区各国携手实现亚太美好梦想的理论依据。此题涉及《政治生活》第四单元第八课和第九课的内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国际新秩序、 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等知识。

2.准确区分易混易错知识。针对常考点进行易混易错知识的归类,可以有效防止和避免失误,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如:《政治生活》中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和人大代表的职权、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和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等易错易混点。

3.准确把握原理性知识。要全面把握原理的范围、内容、层次、方法论要求。

4.整合行为主体知识。以教材中的行为主体为线索对知识点进行整合,从而形成系统知识体系。如要求回答政府去做某件事,则可能涉及《经济生活》中的知识点有:第1课,对通货膨胀和汇率的控制;第2课,稳定物价;第3课, 促进消费;第4课,发展生产力和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5课,促进就业的措施;第7课,促进分配公平;第8课,发挥财政的作用、税目和税率的制定;第9课,市场秩序和宏观调控;第10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整合问题知识。以问题为中心,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构建知识体系。如关于“促进消费” 这一现实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合:

(1)“是什么”:2014年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传统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向消费增长倾斜;2015年政府要积极推动引导性的消费工程,如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旅游消费等,促进消费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

(2)“为什么”:1理论依据———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2现实意义———发展多样性和个性化消费的经济意义。第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第二,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信息消费、 绿色消费、旅游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为不同层次居民创造新的消费需求;第三,绿色消费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科学发展。

(3)“怎么做”:1对国家而言,第一,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不断增加就业率,从而增加居民的收入,从根本上提高消费水平;第二,采取措施稳定市场物价;第三,积极调整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总体消费水平;第四,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科学、理性消费, 鼓励适度消费,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第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提高居民消费信心;第六,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第七,引导新型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2对个人而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依靠自己的知识、技术、资本等因素获得更多的收入。3对企业而言,要积极关注市场需求,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三、活用:透析热点,学以致用。

高考政治试题总是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常常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因此,在复习备考中学生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热点问题,力求找到高考命题的最佳切入点。如关于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热点,在了解“新常态”背景的前提下,可从以下角度切入:

1.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分析,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在应对经济新常态中怎样发挥作用。

3.说明企业应怎样适应经济新常态,谋求更好发展。

2014年需要特别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经济新常态(调结构、 转方式、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改革进行时(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养老金并轨促进社会公平)、“打虎拍蝇”(反腐败)、中央召开文艺座谈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科学对待传统文化和保护好文化遗产、中国成功举办APEC北京会议(亚太梦、亚太自贸区、互联互通)、“一带一路” 战略、抗战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设立、“沪港通”顺利开通、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等。

四、规范:科学训练,规范答题。

高考文综考试中,政治题一般放在最后,学生常出现时间掌控不好、前松后紧的情况。因此,复习冲刺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50分钟内完成高考政治题量)是很有必要的。学生要精选模拟题(也可用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纠正答题的不良习惯,掌握正确的答题顺序、答题技巧。需要特别注意对主观题的训练,学生要养成先读题目设问,明确答题方向和角度,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的习惯。答题要先写个提纲,这样可避免答案重复、避免要点不够、避免不着边际。答案要点要兼顾原理+ 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增分点三个方面的统一。字迹书写要整洁,以获取阅卷老师的印象分。

五、心态:调控心态,自信应对。

高考不单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更是对其心理上的考验,因此,冲刺阶段始终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尤为重要。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1.准确地为自己定位。定位过高,就会焦躁不安;定位过低,反而失去动力。要接纳自我,认识自己的不足并接受它。

2.不要一味考虑某一次模拟训练得了多少分,重要的是要寻找这一次训练失分的原因,找到自我薄弱点,加以突破。

3.常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自信是成功的重要条件,积极的心理暗示是成功的“推进剂”。每天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定成功”“我努力,我收获,我进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尽量想着好的方面,让思维积极起来。

4.适当的压力是好的,不要过分夸大某些不良心理的表现,认为自己有严重心理问题而产生恐慌。

广西高考政治备考方案 篇3

一、值得肯定的现象

本次大赛有许多值得肯定的亮点,其中有几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一)审题立意总体上都较为准确

此次作文材料是阅读理解孔子的一句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文,要求选好角度,自拟题目,明确文体。

显然,“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是隐喻说法:只有到了隆冬季节,万木凋零,唯独松柏能够坚持到最后,我们才知道松柏的坚强不屈的高尚品格。为此,可以得到作文审题三个层次:

一是完全符合题意,主要集中为如下几方面:

1.艰苦环境(挫折、困难等)可发现(考验)人

2.高尚的品格要经受考验

3.其他与此相当的立意

二是基本符合题意,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1.只谈人或者环境,不谈辩证关系

2.只谈怎样成为精神高尚的人

三是偏离题意的,如“五十步笑百步”“松柏最后也凋落了”“ 松柏承受不了生命之重,最后也凋落了”等等,只要曲解或误解了“松柏”的象征意义,都可视为审题失误。

从参加比赛的作文来看,考生在审题立意上的把握还是比较正确的。评卷过程中,极少出现偏离题意的作文。可见,到了高三,多数考生在这环节上还是较为谨慎的。

(二)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参赛的考生都是各校作文高手,他们都擅长写议论文。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够运用“总—分”结构或并列结构,从而使文章显得思路都很清晰。

(三)篇幅多数达到要求

不少于800字,这是高考作文篇幅的基本要求。此次大赛,多数考生都能写出900字左右的文章。其实,在正式的高考作文中,高分、满分的作文多数都不低于850字的篇幅。说明考生已经意识到,最少要在篇幅上能赚得评卷教师的辛苦“同情分”(当然,高分作文不只是体现在篇幅上)。

(四)书写漂亮

值得高兴的是,在本次参赛的作文中,绝大多数试卷卷面整洁,而且书写漂亮。说明多数考生都已经注意到了考试时书写规范及卷面整洁对作文评分带来的影响。正所谓“字如其人”,书写工整是语文素养较高的表现之一。事实上,在正式的高考评卷中,书写工整是获得高分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出现的主要细节问题

高考评卷中,有一些细节问题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作文成绩,本次大赛也出现了这些问题。

(一)关键之处出现了错别字

在文章开篇和在重要的论据中写错别字或写错人名,直接影响到作文成绩,这是值得备考的考生注意的。如本次大赛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几个字词是(括号中为正确写法)“调(凋)零”“蜡(腊)梅”“慑(摄)人心魄”,有的作文中竟然出现了“西楚霸王勾践”这样的低级错误。

(二)缺少标题或标题形式与文体不符

有的考生认为少了标题,最多是扣2分罢了,事实上很难评定你的作文成绩中标题占的比例是多少。当文章缺少标题时,会给评卷教师留下很不好的印象。为此,这样的作文成绩可想而知。

有的考生胡乱地给文章写标题,如本次有的作文标题是“洞穿”“如此之后,方知彼此”,这明显不符合议论文标题要求。

(三)曲解滥用文采

首先肯定,多数情况下,高分作文都很有文采,但不是有文采就一定得到高分。可是,现在许多考生的作文中出现了表面浮华的文采现象,如堆砌诗句、名人名言,文章缺乏分析,以此体现出以叙代议的倾向。

三、建议

高三考生都知道“战胜于朝廷”的意义,其实,在许多问题上,考生也可以“战胜于考场之外”的。除了上面提到的细节需要考生注意之外,下面几点也是备考要注意的事项:

(一)加快作文速度

此次大赛,尽管多数作文篇幅都达到要求,但还是有少量文章或结构不完整,或篇幅达不到要求。从这类情况可看出,有的考生作文速度较慢。因此,考生要加强作文速度的训练,要在50分钟到1小时之内写出900字左右的文章。否则将会影响到整个语文试卷的答题。

(二)分专题积累现实典型材料

2018年高考政治备考建议 篇4

复习时间安排

一轮复习:2017年6月—2017年12月

经济:2017年6月—7月

政治:2017年8月—9月中旬

文化:2017年9月下旬—10月

哲学:2017年11月—12月

二轮复习:2018年1月—2018年4月

分专题结合热点复习和练习

三轮复习:2018年5月:热点复习及模拟训练

二、基础知识方面:

①考点——所有的学生能准确说出考点所在的单元以及课和框,考点所包含的的内容并能谈出对考点的理解;在深度上不做过多要求,但是面上必须兼顾,以便为二轮打下坚实基础。

②范围——对每个模块的基本体系能够熟练画出关系图,这对于调动、选取知识特别重要。③理论——对基本理论知识能够熟练准确说出他们的内容以及适用范围。(从模块的角度尤其是哲学——微观题)

具体要求:

(1)明确基本概念:

理解概念内涵和外延部分,扫清易错易混点,相近概念的区分。比如:按劳分配与劳动收入、出口与走出去、消费结构与消费方式、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2)弄清基本关系:

例.经济:价值与使用价值;价格与供求、价格与价值、消费与生产、公与非公经济、企业与劳动者、企业与消费者、效率与公平、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与人民、税收与人民、税收与国家、市场与宏调、主题与主线。

(3)熟记基本理论:

教材理论是做题的依据和工具,虽然现在突出考查能力,但基本都以教材内容为载体,所以我们要牢记,但不是死记。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使其成为自身知识储备的一部分,内化为自己的学科素养。

具体做法:

巩固知识: 如:财政——含义、构成、本质、作用、收入、支出、关系、税收、宏调相关;市场——作用、优点、秩序、体系、规则、征信体系、失灵、后果

扩展知识:

第一、教材有的内容,但教材讲的是最基本原理和观点,而现实情况却在不断变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第二、考点上有的,教材上不明确的。如企业兼并,供给侧结构改革,五大发展理念。

第三、教材上有的,但不全面的。如解决就业问题、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严密关注与国家政策、时事相关的动态信息。

整合知识:如: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关系,相关类似知识要对比整合,不能让学生含糊。

三、能力技巧方面:

①熟练运用解题技巧、避免低级失误,做题效果得到提升。(这几年的高考题,在选择题里几乎一半的选择题靠准确的基础知识能够排掉错误选项,就能得分。)

②会用政治术语、政治思维解决政治学科问题。近些年主观题小切口基本居多,所以学科术语与学科思维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高频考点及命题预测

《经济生活》高频考点:

•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财政的作用;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科学发展的主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

•对外开放政策

命题预测

①重视发挥消费的作用:扩大内需,内生动力

②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供给侧改革,树立品牌,走出去战略

③宏观调控:财政、税收,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释放市场活力

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

《经济生活》以企业经营的内容(微观经济)、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知识(宏观经济)、民生问题(立足点)的考察最为频繁。近年的高考试题都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来设置情境的。考查的形式更加灵活,思维深度进一步加深

《政治生活》高频考点:

•公民的政治生活(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政府的性质、职能、依法行政、接受监督;

•人大的权力和人大代表的权利;民主集中制;

•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执政方式;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

•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外交政策。

命题预测

①公民的政治参与(参与意识)

②政府改革及职能转变(理性精神)

③民主政治建设-基层民主、依法治国(法治意识)

④加强和完善党的建设(政治认同)

⑤我国的外交政策,世界的中国声音

《政治生活》的考察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为主线,政府、人大、党为主体信息呈现方式,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

《文化生活》高频考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的多样性;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文化创新的源泉、作用和途径;

•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包容性;民族精神的发扬;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道德建设。

命题预测

1.文化的本质意义——命题的立足点;

2.文化的功能定位——命题的惯性思维;服务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塑造功能、凝聚功能、创造功能„„ 3.文化的运行规律——命题的基本要求;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的自身传承性、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统一、文化创新与借鉴交流、融合的统一

4.传统文化的精华——命题的主要切入点;

5.文化创新的途径——命题的落脚点;

6.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命题的新思路;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命题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在命题工作中更加注重渗透核心价值理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应用能力考查;不断创设新题型,丰富题型的考核功能;创新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方案,提高能力考查的准确性和公平性;合理控制试卷难度,发挥区分选拔功能等,通过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工作有效地保证了国家教育考试的科学性、导向性和规范性。

文化生活的分值比例配置随着高考改革的步伐而水涨船高。

《生活与哲学》高频考点: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实践与认识关系;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联系普遍性和客观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系统优化方法;

•量变与质变关系及方法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及方法论;

•辩证否定观及方法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命题预测

1、《生活与哲学》这一模块涉及考点较多,分布较广,照顾到了哲学的四大板块知识,但第一单元基本不作为命题资源,试题的设置也体现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如意识、实践、真理、联系、矛盾、社会意识、价值判断与选择等。

2、从近几年全国卷的命题来看,认识论与价值观的考查密度和频率也在加大,而且试题设问角度向着微观化、具体化的方向发展,背景材料信息丰富,情境设置巧妙,从答案设置角度越来看,注重理论论证分析。

3、近年来,哲学试题尤其青睐‘分析说明’,强化能力目标的考查力度,题型活、答案活,应用性较强。

五、关于复习备考的反思:以学定教

哪些知识和能力难以落实?为什么难以落实?

在落实过程中,我们主动尝试过哪些变革?效果如何?学生自主性发挥有几成?

哪些教学活动(特别是训练)是富有意义的?哪些成效不大?哪些纯属多余?

六、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答非所问

问: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

答:①国家应加强对财政赤字控制。②环境保护绿色消费。③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④加强对市场和对外进口的管理。提高人们正确消费观念。

第二,词不达意

语言表达能力存在严重的缺陷:或者写半堆截子话,不能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或者没有对材料进行归纳概括,而是不加分析地简单抄袭材料,或者不加选择地简单罗列教材观点,或者字写得歪歪斜斜,错别字连连。

第三,知识错误

主要表现在:

专有政治术语表述错误。如,“一国二制”或“一国两治”等。

学科基本观点表述错误。如,“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等。

学科基本知识理解错误。如,“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

第四,要点重复

如,五个要点:①文化对人有深刻的影响;②中华传统文化对人有重要影响;③中华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中华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⑤中华文化能免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五个要点表述的其实是一个意思,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产生重要影响。

第五,按图索骥

如,“套路”:世界观——方法论——结合分析。

第六,思路混乱

如,第40题第(1)问:《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

根据试题情境材料的层次:诗词涵盖范围和来源——诗词主题和内涵发掘——舞美设计和传播手段——选手来源、观众反响,答案相应为:通过选择诗词,展示艺术魅力;通过发掘文化内涵,引导向美向善;通过现代传播技术,增强趣味性和感染力;通过激发文化情绪,引导民众参与。

每个要点的构成基本采用“手段+目的”的呈现方式。

七、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第一,没有用心去审设问

高考试题的设问:鲜活、灵巧、致思、有价值意义。

第二,没有用心去读材料 高高考政治试题的情境材料均源于具体生活,而试题设问则内生于情境材料。

第三,没有用心去学知识

很多学生把用心去学知识简单理解为死记硬背教材观点。

第四,没有用心去讲道理

政治主观题答题的过程,说穿了就是一个根据设问要求,依据一定的理论逻辑和事实逻辑,摆事实、讲道理的过程。

八、从中获得的教学启示

1、注重培养阅读能力

具体情境是表现能力考查的“舞台”,学科知识只有与具体情境相融合,才能真实地体现出它的内在价值。我们只有凭借这个舞台,运用学科知识应对各种复杂的、不确定的问题和挑战,才能表现个体的能力与品格。因此,设置恰当的情境,是高考能力考查不可或缺的维度,也是学生答好高考试题的基本前提。

教学中,我们就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这里的阅读能力不仅仅指通识性阅读能力,而且是指思想政治学科阅读能力,即运用政治学科思想、学科知识、学科方法进行阅读的能力

2、注重知识综合运用

每道题,哪怕是一道选择题,也可能会考查一个“知识群”,有的选择题或主观题的某一问中甚至考查了跨学科模块的知识。

如,40题的第(2)问,表面上考的是哲学——社会历史的主体知识,但实际上需要考生围绕“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树立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意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说明。

3、教会学生简易逻辑

学点逻辑。不单指逻辑学中的概念、判断、推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关注情境材料中的事实逻辑和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论逻辑。

事实逻辑主要隐藏在情境材料之中。高考的情境材料都有其独特的逻辑结构,认真分析每段材料、每层意思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便可以准确找到试题给我们提供的事实逻辑。

理论逻辑主要交织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之中。按照一定的理论逻辑疏理相关知识,就能形成合符逻辑的知识结构,就能有效地结构化学科知识。

高中备考政治高考知识点 篇5

二、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国企活力的重大举措。结合分析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1)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结合分析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高考政治措施类题备考方法 篇6

要想提高简答题的得分率,在全面细致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的同时,最关键的是要掌握不同设问类型的简答题相对应的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从而提高答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长期教学过程中,笔者对不同类型简答题的解题路径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和归纳总结,实践效果不错,现就措施类简答题的具体解题方法谈点粗浅看法。

措施类简答题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引导语来设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如__是如何(怎样)做到___的?是如何(怎样)坚持___的。解答这类题目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主体定位法

主体定位法就是根据不同行为主体列出不同措施,主要适用于设问中没有提示主体是谁(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等)应该怎么办的试题的解答。

[例题]: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为确保乳品质量安全提供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并于2008年10月9日起施行。

请用经济常识知识简要回答:如何解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解析]:设问没有指明谁应该怎么做?作答时要从多角度去考虑,围绕经济活动的常见行为主体分别归纳具体措施。

参考答案如下:

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和市场经济秩序,健全市场法律法规,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道德(信用)建设,促进富有时代特征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的形成和发展。

经营者(企业):依法经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开展正当竞争,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诚信经营,树立自我负责的道德意识,笃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

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能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客体定位法

客体定位法就是从客体角度思考问题,依据特定对象归纳应采取的措施,主要适用于行为主体比较单一的设问题目的解答。

[例题]: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解析]:该设问中解决问题的行为主体很显然是国家,而客体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这时,如果仅从国家角度思考,答案只能是靠死记知识点的无序罗列,而如果从客体角度思考,围绕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两个方面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组织答案,就会有规可循,使结论富有逻辑性。

参考答案如下: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生产、生产力角度)

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关系角度)

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行互利共赢得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交换、消费角度)

④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分配角度)

⑤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五个统筹。(其他角度)

内容定位法

内容定位法就是根据相关问题或相关材料的具体内容,搜寻合理的多样化的措施,主要适用于材料信息比较多的题目中。

[例题]:(2004全国文综Ⅱ卷39)电力曾经被誉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官。针对近些年来由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引发的电力紧张现象,国家决定加快电力工业的发展。在确保国有电力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鼓励其他经济成份投资兴建电力企业。一些地方还通过试行电力供应分时定价的方式,缓解高峰时期的供电紧张局面。

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上述材料中发展电力工业的措施。

[解析]:这是一种给出一些具体做法,让考生从中提炼观点的设问,如果考生不能提取材料内容中的有效信息,不会进行相应的关键词转换,就很难取得满意的分数。

参考答案如下:

①发展电力工业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由材料中确保国有电力企业健康发展归纳而得),并发挥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性(由材料中鼓励其他经济成份投资归纳而得)

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入市场机制,运用价格杠杆调节用电,缓解电力紧张。(由材料中分时定价归纳而得)

广西高考政治备考方案 篇7

一、整理错题集,做到“亡羊补牢”

错题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于错题的研究总结,教师可以发现教的方面存在的不足,学生可以找出学的方面存在的缺陷。其实对于错题集,现在的师生都不陌生,但是,许多学生反映错题集记了好几本,可是效果并不好。其实,这并不是错题集的形式不好,而且是错题集在整理和使用上存在问题,许多教师要求学生整理错题集,但是没有必要的指导和检查措施;许多学生不懂得最佳的错题整理方法和使用方法,使错题集成为抄写做错题目的本子,没有效果是必然的。因此,必须学会整理和使用错题集。

1. 分类整理,典型记录。

许多学生的错题集是按照做题的时间将所有的错题都抄下来,看起来既没有条理又浪费时间。学生要学会分类整理,可以按照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例如概念模糊类、粗心大意类、顾此失彼类、图型类、技巧类、新概念类、学科思想类等;也可以按照章节进行,将错题涉及的知识属于哪一个章节标明。这样分类的优点在于既能按错因查找,又能按各章节易错知识点查找,给今后的复习带来简便,更能发现有些是同类型的重复错误,在原错题上作出重点标记即可,不须重复记录,也可以简化错题集。

2. 找准问题,学会记录。

翻开有的学生的错题集会发现,那只是一个课堂实录,或者是教师板书的复制,记得很多很详细,但是没有实效,说明他们不会记录。其实除了极个别外,教师在进行试卷评讲时,更多的是对错题的分析讲解,因此学生要记录的是教师对于该题讲解的引入语、解题的切入口、解题思路的突破方法、解题中需用的小技巧、不同题型的规范步骤等。但是,这还仅仅是初步的,学生还要注意以注释的形式在该错题旁写出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暴露出自己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与根源的分析,写出小结,通过不断的总结,逐渐明确自己的思维障碍和答题的错误原因。

3. 补充完善,学会改编。

学生一般认为,完成前面的两步就大功告成了,其实不然,最重要的工作还在后面,对“错题集”中的错题,不是说订正得非常完美了,就证明你这一知识的漏洞就已经弥补好了。对于错题,还必须查找课本,找出该题考查的知识,与此知识相关联的知识,以此构建小的知识体系,并熟练地呈现出来;同时借助一些资料找出与之相同或相关的题型,并作出解答。做到这两点后,发觉没有困难,才能说明这一知识点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如果还是不能解决,则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还要再深入一点。学会改编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是这却是弥补知识漏洞的最佳的方法。要试着去做,在开始阶段学生可以仅仅对题目条件作一点改动,或者换一个角度思考,随着解题经验的丰富,做起来会比较顺利。

4. 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在其它方面的学习都能够明确这一点,但是在错题整理上很少采用。许多人认为,错题集是自己做错题的整理,借鉴意义不大,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同一个老师教的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错的题目不尽相同,整理的方式也会各有特点和长处,相互借鉴可以取长补短,而且即使自己做对的题目,别人的解题方法也会更加简洁实用,别人的总结归纳也会更加科学有效。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交流,集合集体智慧,现有的题目作用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二、巩固正确题,追求精益求精

对于错题许多学生都能够重视,也都会进行整理归纳,但是许多学生对做对的题目往往容易忽视,认为做对了就是会了,没有问题了。其实不然,细致地分析一下,学生就会发现,有的题目做对了,是因为正好是复习到内容,印象比较深刻;有的题目做对了,是因为刚做过,还有点印象;有的题目做对了,自己都不知道因为什么,是蒙的。所以,现实中上一次考试中做过的题目,在下一次考试中做错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而且,有时候原题稍作改变就做错了。因此,把做对的题目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具体来说,可以作这样的处理:纯知识性的基础识记题要记牢、记准确;考查小知识体系中的某一点内容的试题,要将涉及的小知识体系构建好并记住,以备其它试题考查;选项本身具有概括归纳性的,要能够进行题型转换,特别是选择题中的选项要作为主观题记忆;要试着变换主体或学科角度进行变式分析,特别是对于一些典型的材料要学会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学生从多角度研究已有试题,进行变式训练(如将选择题改编为非选择题、改编非选择题的设问等),既有利于不断夯实基础,稳定正确率,又有利于增强思维能力,提高应试技能。

三、搞好专项练,力争强强联合

分析近三年的高考政治江苏卷,政治学科考查的题型基本固定,共分三大题,37小题,其中单选题33题,简析题3题(必做2题,选做1题),综合探究题1题。细分下来看,选择题从题干材料的呈现方式看,除了常规的陈述式以外,还会采用:时事类、图表类(江苏试卷主观题34题固定考查,为避免重复,近两年没有出现)、漫画类、名人名言类、成语俗语类、诗词类、一材两用类等;从选项设置看,有最佳选择题和组合式选择题。简析题题量3大题,每题设置2小问,每题分值为12分,其中34、35两大题为必修内容,36题为选做题,设A、B两题,分别为《经济学常识》和《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由考生根据选学情况二选一作答,考核要求确立为“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综合探究题题量1大题,设置3小问(近两年看,其中的1小问固定考核“评析类”),考核要求“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在上述各种题型中,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强项,也会有自己的弱项,因此,在备考中要做好专项突破的训练。有关各种题型的审题思路和答题技巧,相关的资料多有论述总结,学生在吸收借鉴的同时,要依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力争强项更强,弱项变强。以江苏卷中的特色题—综合探究题为例说明———综合探究题的出现其实是《课程计划》中研究性学习在试卷的体现,是一种新题型,而且分值大(18分,占整份试卷的15%),学生感到比较难办。如果不加以研究,就很难适应,从而使自己格外被动。其实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综合探究题在不断变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背景材料选择从纯粹的重大热点事件演变为重大热点兼顾江苏地方。背景材料的展示由纯文字陈述罗列演变为图文并茂,逻辑清晰;问题呈现由“总材料+所有问题”演变为“分材料+分问题”。因此学生将做过的综合探究试题及其参考答案汇集起来,揣摩并总结其取材、设问、答案设计的规律,就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在考试中取得预期的成绩。

四、学会多看题,实现“题海训练”

高三的复习不能实行“题海战术”,但是又必须掌握海量的题目,没有相应的题目训练和印证,无论几轮复习都不会取得高的效果。与此同时,高三的复习时间是极其宝贵的。因此要解决这一矛盾,最佳的方式是在通过高质量的试题进行高质量的训练的同时,学会多看题。在复习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题目大同小异,从同的方面说,做了有重复的嫌疑,而且没有时间去做;从异的角度看,题目在某些方面存在创新性,放弃又感到可惜和不放心。这时候学生就需要去看题,而不是做题。许多学生对于一些老教师都很佩服,感觉没有难不住他们的题目,其实,不是老师比学生聪明多少,而是他们掌握了海量的题目,这些题目并不都是他们做过的,更多的是看过,而且会看,所以印象深刻,对于很多题目的解答和讲解也游刃有余。

看题看什么?从题目的性质看,要看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和地市级的调研考试题,高考真题的重要性科学性自不必说,调研考试试题的命制集中了高考试题研究者的智慧,许多试题汲取高考命题精华,有明确的导向性,同时在答案的组织和规范性上科学性都比较强。从看题的步骤上说,首先是看材料、找典型(政治试题与时俱进的一个表现是材料的时代性,但是每年的材料都具有共性),通过看材料学会材料分层、找关键词,并以此确定本题涉及知识点的大致范围。其次看设问,主要是明确题目的规定性要求,如共有几问、是否限定了答题的范围、是否要求结合材料作答等。再次是打好腹稿,对照答案比较验证。最后是看答题的规范,如分点分层论述、有辩有析、理论与材料相结合、术语表达的科学性规范性简洁性等。

思想政治课改革与高考备考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教育理念;高考备考

G633.2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既重要,又特殊的课程,既承担着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制度的教材解读,又肩负着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也承载着向学生传授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的责任,为把思想政治课真正上成“思想政治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就必须与时俱进地开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决定了现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绝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课堂也仅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部分。我们应更深刻地开展和挖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其他方式和特色,服务于我们思想政治课本身,实现思想政治课课堂与课外的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大阵地,挖掘适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各种形式,才能真正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而无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怎样进行,都不可能离开高考备考这一目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是为了更好适应高考备考的需要,而高考备考的目标,又从宏观上对我们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提供指导和引导。因此我们需要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与高考备考二者之间的最佳、有效结合。

一、以高考指挥棒为导向,积极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一)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传统意义上的政治课课堂是“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往往是一节课教师喋喋不休地给学生灌输书本上的知识,这也是政治课显得枯燥、乏味、不受学生欢迎的重要原因。虽然近些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教育方式受到师生的摒弃,但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特别是一些年老的教师,不是对新课改的理念不支持,而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授课过程和习惯往往一下子很难改变,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1.转变观念,树立新课程改革理念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一种先进的指导思想,就不会有大的进步和发展,同样一个老师如果没有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也终究会被教育所抛弃,被学生所抛弃。为此每位老师必须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增强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领悟,才能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插上腾飞的翅膀。

2.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

“教学相长”是自古以来的圣训,教与学本身就是一个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过程。为此教师在授课前,必须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真正地吃透教材,真正地为学生之所想、备学生之所需,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学生的内在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思想政治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回归教育的本真,真正体现教育的艺术性。

3.积极探索和实践“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思想政治课新模式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适应了高考备考的需要,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讨、提升能力。临沂一中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学生分小组去做,每个小组选出组长,从而打破传统的座位模式。在授课过程中也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个小组的合作、探究學习得积极性,每个小组先自行去准备老师提前布置的学习任务,由组长分工好每位同学的具体任务,最后由组长总结探究成果,或以书面的形式、口头的形式,或是 PPT 的形式给全班同学以展示,再由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总结点评。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养成了课前准备,课中合作探究、合作学习,课后总结提升的能力和习惯,很好地实施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4.合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我们可以充分汲取其优点,实现政治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学生也就不会再感到政治课堂的枯燥、乏味。当然由于各地、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也不可能每个学校、每节课都能这样做,而且如果单纯为了形式而使用多媒体,用所谓的新颖、热闹、花哨冲淡了课堂教育的主题,那还不如少用、或不用。因此,对于多媒体教学,要经过充分的设计,合理恰当地使用,方能彰显其对政治课堂的积极贡献。

(二)认真开展时政特色教育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一名中学生,必须时刻关注时政教育。政治教学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与时政密不可分,离开了时政依托的政治教学就好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生命力。因此,必须充分开展时政教育,并通过时政教育承载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内容,这永远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

第一,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环节时,可以更多地引用时政背景材料,特别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往往能集声、形、文并茂的优势,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色。这就需要教师广泛的搜集材料,特别是与本章节有关的最新时政背景材料,学生感兴趣的、能产生共鸣、认知的时政材料,认真地进行课堂设计,方能最大程度的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新颖性。

第二,定期开展时政报告会。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离不开与之紧密相连的时事政治,为此要想搞好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就必须及时、有效地开展此类教育。各教研组可以轮流安排有关教师定期举办近期时政中影响比较大、学生比较关注、具有良好教育意义的重大时事新闻的讲座,让学生从讲座中获取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色。

(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与思想政治学科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材的有些理论是十分晦涩、深奥的,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的话,缺乏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学生是不可能真正深入理解和领悟的,也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在学习到有关章节的内容时,教师不妨组织全班学生亲自参加与之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既期望、又兴奋于此类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从课堂外、学校外、社会上获取的知识,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远比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讲一些空洞的理论要深刻得多、透彻得多。

这就需要教师有一种十分敏感的眼光既把握教材的主体内容,又考虑本章节内容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可参与度,充分考虑、认真组织,方能实现两者的最佳结合。比如,教师在讲到《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时候,就可以组织学生在当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了解、调查、参与,他们是如何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这样学生就能对这一部分内容,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领悟,学起来自然就不觉得那么枯燥、乏味。

二、以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为契机,努力探索实践高考备考新模式

(一)坚持夯实教材基础知识不放松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诗很好地说明了高考命题中对基础知识考察的特点。“万变不离其宗”,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所依托的根基和根本就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就是说,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无论如何进行,都不能抛弃了教材的根本,只能加强。为此,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中,必须紧抓教材的基础知识不放松,离开了教材基础知识的教学改革终究是不长远和不现实的。

(二)坚持能力立意,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

思想政治高考中考查的四种能力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问题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近年来的文综试题越来越重视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考查考生以實践者、参与者的身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必须养成良好的立体思维品质,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了事。为此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时,更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去组织、调查,学习的过程就是能力培养的过程,这其中也必然涉及其他的相关学科,而这恰恰是我们高考命题所注重和考察的。如:2012 年山东卷中的 31 题,“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此题就是对高考四个能力考查的典型例证,学生需要先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有关问题,然后再调动和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将问题与答案进行描述和阐述,再进一步论证和解决问题。

(三)在试题选材上,更加关注民生、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紧跟现实、紧扣时代是政治试题的特点,也是其生命力所在。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更体现了在这方面的关注,不管是课堂、课外、还是校园广播新闻、社会实践活动所选取的材料。

(四)凸显新课改理念,彰显人文、理性、道德和法治

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承担着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向学生传递我们这个社会所提倡的一种人文、理性、道德和法治精神,真正实现我们思想政治课所承担的教书育人的重任,也是思想政治课本身的落脚点和归宿。因此,在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中必须适时、及时、恰当地选取社会中有关人文、道德和法治精神的经典案例,来帮助学生去体会、感受这一切。

三、结束语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与高考备考二者紧密联系、相得益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既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体现了对学生的一种人文教育和关怀,顺应了高考改革、备考的需要,又是对教育规律的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更彰显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加强对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高考、实践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愿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越走越远,愿我们在高考备考的探索中越来越有成效。

参考文献:

[1]王恒富. 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中的情境教学例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05).

高考备考方案 篇9

XX年,我们xx中学高考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校被评为xx市XX年高考先进单位。这是我们xx人团结、拼搏、奉献、进取所取得的骄人成果。我们xx人为之骄傲,为之自豪。然而,成绩已成为过去,我们xx人还得靠团结、拼搏、奉献、进取的精神去面对XX年的高考。

二、高三年级的现状

高三年级现有学生860多人,共有15个教学班,理科班8个,文科班7个;其中理科重点班2个,文科重点班1个,美术班1个。本届生源与往届相比,人数虽然多,但基础差,底子薄,因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差生特别多。因此,与往届相比,与兄弟学校相比,我们学校这一届明显处于劣势。因此,做好符合实际的高考备考是我们取得XX年高考良好成绩的前提。好在我们年级有一支肯吃苦、能拼搏、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我们有信心在XX年的高考中再创辉煌。

三、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依据,以考纲为指南,以教材为依托,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视野搞好各阶段复习,落实培优、辅中、转差,坚持文理并重、体音美并举、全面备考的策略,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分类要求,让不同层次方面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充分调动师生的备考积极性,通力合作,奋力拼搏,夺取XX年课改首次高考的胜利。

四、高考指标

(略)

五、工作思路

1、加强管理,健全机构,确保备考工作和谐、科学、有效。

2、实施目标管理,强化责任意识,目标到班到人(到教师、到学生、到分数),实施动态管理。

3、从学生实际出发,实行分层教学,分别要求,分别指导,抓重点,促全面。

4、狠抓有效课堂,确保复习备考的有效率。

5、要精细备考,树立四种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精品意识、大局意识;提倡五种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忘我无私的奉献精神、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6、优化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

六、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

时间:

9月1日——三月中旬

目标:

夯实基础,扫描所有知识点,实现知识系统化。

要求:

1、知识层面上,知识梳理到角,在全面复习巩固所有知识的基础上,查漏补缺,扫除学生知识点的盲区和理解上的障碍,构建学科知识技能体系;

2、能力培养上,围绕知识点,串点成线,串线成面,使学生在整体把握知识脉络的基础上,熟练地运用知识;

3、方法策略上,以学科为单位,按章节单元顺序,以学生手中的教辅资料为蓝本,精选练习题,以练为主,讲练结合,巩固知识点,培养解题能力。

第二轮复习

时间:3月下旬——4月底

目标:

围绕考点,突破重难点,在强化训练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整体提升。

要求:

1、知识层面上,紧扣主干知识,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2、能力层面上,采取专题训练方式,在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能力;

3、方法策略上,一单元板块为线,以考纲考点为纲,精选典型试题,专题突破重难点。一方面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性的难点往往是考试中的易错点和易淆点,容易变成考试中的失分点,因此要采取比较、辨析的方法解决;个体性的难点由个体思维方法的差异、个体理解能力的不同或个体知识缺陷疏漏造成的,这些难点往往成为个别学生的拦路虎,要通过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的方式解决。另一方面,要关注知识的交汇点,综合分析能力弱的学生往往望而却步,因此专题复习阶段要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点的迁移能力,在学科知识的交汇点上精选典型考题进行专题辅导专题训练。

就治理班级纪律而言,班主任必须做到有严明的班级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然后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必须有爱心,有耐心,有细心;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到一个“勤”字:勤下班、勤点人、勤训话、勤跟寝、勤谈心......班主任还要“硬”,要敢于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让学生有一种敬畏感。

就班级学风建设而言,那就是要采取各种措施,造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局面,甚至造成一种“明争暗斗”的局面。

(2)、加强备课组的管理,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扎实有效的落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一,常规教学中,突出落实,讲求时效性和针对性。各备课组要倡导向45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各位教师必须备好学案,真正做到吃透教材,吃透学生。

第二,加强听评课活动,努力提高授课水平,做到有听必评,以评促教,教评相长。

第三,加大高考研究力度,把握好高考方向,特别是XX年的高考是课改后的首次高考,更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高考研讨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探索命题趋势,研究命题方向。

第四,严把集体备课关,做到有计划,有时间,有地点,有分工,有合作。打好学科团结战,努力提高本学科成绩。

第五,严把训练落实关。教师必须立足校情、学情,优化精选练习题,以“选题要精细、密度要适度、时机要恰当、反馈要及时”和“确保中档题拿高分、带动低档题拿满分、冲击高档题拿多分”为原则,落实有效训练。训练资料要求精、易、实,并直接应对高考。不求多,但求精;不求难,但求实用,注重时效性。一是读到实处,把早读、晚听、定时抽查背诵效果落到实处。二是练到实处,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点,提高备考能力的目的。三是查到实处,学生的作业一定要经常检查,检查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不必全批改,但必须全检查,并且必须强化改错。

上一篇:电视栏目工作总结下一篇:菊花茶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