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高考备考总结(精选8篇)
政治高考备考总结 篇1
高考高三政治备考总结及明年高考政治备考计划
一、高考试题分析
1、试题涉及知识点覆盖面较广,利于考察学生系统复习的情况,防止偶然性。经济生活中涉及到17题18题28题第一、二问;政治生活涉及19题21题、28题第三问、29题第五问;文化生活涉及20题22题29题第六问;生活与哲学涉及到23题、24题、25题28题第四问。
2、试题综合性较强,有利于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17题自来水价格问题考察了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价格的形成、消费观等知识点。而21题不仅考察的知识点多,而且还涉及到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的知识。
3、紧密联系实际,不回避社会热点,凸显政治学科的特点和性质。
本试题考查的社会热点有:节能减排、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17题)、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
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如28题)、粮食安全等。这些社会热点在复习备考中大都练习过,所以,学生对该卷高考题并不感到陌生,增强了自信,也利于学生能力的考查。
4、开发地方资源,突出山东地方特色
注重选取地方素材,突出地方特色,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亲切感,是新高考的一大特色,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本地发展。如29题以山东省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套议审议通过的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08年制定出台《黄河三角洲高教生态经济匡发展规划》为背景出题考查。
5、试题难易适中,突出一个“稳”字。
和以往高考试题相比,今年的高考试题尤显平稳,没有偏题、怪题,学生普遍感觉做起来顺手,这是今年高考最突出的特点。这是我省在历经两年自主命题之后,命题思路更加成熟的表现。高考作为教学指挥棒,必须为高中教学做出正确的导向,广大政治教师无不为今年的命题而拍手称快。
6、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突出综合能力的考查
能力立意是新课改的命题理念。《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高考考核的四种基本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四种能力的考查尤其表现在第28、29两道大题之中。
二、复习备考的指导思想
以近年的高考试题为参照,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明确高考的方向和要求,以《文科综合考试说明》、《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思想政治新教材为依托,以近几年(主要是05年至08年)高考文综试题(尤其是山东卷)为参照,渗透新课改的理念,联系重大社会热点问题,认真分析学情、教情和高考形势,立足实际,真抓实干,科学施教,在扎实“双基”的前提下,构建知识网络,提升迁移能力,强化学科内的综合,兼顾学科间的综合,渗透社会热点综合。提高复习、练习、讲评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注重效益,确保今年高考质量有新的突破。
三、复习备考阶段的安排
高三思想政治总复习主要分四个阶段。
1.系统复习阶段(2008年9月至今年1月)指导思想:夯实基础,循序渐进。继续沿用高二份可以来的复习学案的形式使学生对“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查内容,能准确、完整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全面掌握考点中的基本知识,达到能独立完成高考试题中的“基础”题。
2.专题复习阶段(今年2月至3月)指导思想:“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运用,注重研究性学习”。使学生通过专题复习达到知识结构化,复习系统化。①把零散知识变成结构知识。考查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分辨、归纳并总结同类知识的特点和规律;②把考点知识变成题型知识。考点知识是很抽象的,要通过具体题目才能得以体现;③把缺漏知识变为新增知识,把残缺知识变成系统知识;④遵循认知规律,科学训练。3.综合训练阶段(今年4月至5月中旬)指导思想: “落实‘四精’,即精选(试题集体备课才能决定)、精讲(出错率高的题目才讲)、精练(过去没练习过的新题目新题型才做)、精批(重点优生边缘生面批)。抓好讲评,重视回归,强化迁移”。结合社会热点,联系生活实际,依托教材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通过高考模拟试题,以考、讲、评、拔、补等形式,进一步查漏补缺,强化基础知识,加强能力训练。
4.考前复习阶段(今年5月中旬至考试)指导思想:清点考点和练习,聚焦集思,理清思路,做到胸有成竹。同时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引导学生提高应试技巧,进入实战模拟训练,总结考试的经验,培养其自信心。
四、复习备考的几点措施: 1.注重研究,资源信息共享。教师应当利用各种途径,准确把握今年新高考的特点、趋势。揣摩命题的指导思想,明确考试目标与要求,吃透考试范围。只有明确这些,并揣摩透其意图,才能从容应对,减少复习的盲目性。二是政治备课组内的相互学习和资源共享。要注意向原高三政治组学习,认真学习他们的实战经验,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吸取各个学校和地区的优秀经验结合自身实际付诸于教学实践,以利于今后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更加重视基础。复习中我们通过学案引导学生将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每一个知识点记熟,并能把零散的知识点凝聚成线,辅导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网络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是便于学生在解答论述题和分析说明题时能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找到各个知识的联接点,也能更便于建立解题的宏观思维。在授课和练习中要始终坚持教材知识的价值取向。从时间安排上,要给学生消化教材知识的自主时间,坚持依靠集体的力量自己编写教学资料。
3.突出能力训练。特别突出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与综合的能力、比较与判断的能力。在授课中渗透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的方法培养。平时练习的试卷应当加大文字阅读量,随时训练对图表和漫画的信息解读。重视学科间的知识联结,尤其要注意那些基本的特别是可以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知识点,重视那些开放式的,与当前形势紧密结合的时政热点试题,通过强化训练来培养和提高其发散性思维和自主渗透能力。
4、加强学法指导,精练巧讲,提高答题技巧。
复习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注重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拟定复习计划,教师的教学计划要给学生交代清楚,使学生理解,加强师生配合。高考要取得好成绩不仅取决你会不会读书,更取决你会不会答题,这些都必须通过备考中的精练巧讲来实现。在练习的选择上要防止粗制滥造,一定要以经典题为范例,精练巧讲,特别是借鉴近年的典型高考题来训练学生尤为重要,这些题在训练学生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在第二、三轮复习过程中要结合解题方法的指导,定位于“高标准考查能力的运用”,强化学生思维习惯,审题方式(注意试题的范围限定、角度限定、主体限定、材料限定等),规范答题。培养自信,不留白卷,书写要规范。
5、充分了解学情,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注重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在发掘非智力因素上多做文章。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并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进行动态观察,掌握成绩变化轨迹并分析原因,还要确立相应对策;加强分层次教学,部分实行导师制来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偏科生、波动生和潜能生,帮助学生自我剖析,学会扬长避短,强化薄弱环节,并建立学习对子以互帮互学。特别在试卷评讲和作业布置中区别对待,鼓励提问和面批,使每位同学有正确的目标定位,保持平和的心态和足够的自主性。坚持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抓两头促中间,使学生整体发展。引导学生有计划复习、培养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讲解宜少不宜多,重点讲规律、思路、方法、技巧、策略,坚持“三讲三不讲”原则,删除无效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自己写、自己说、自己思、自己做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6、强化合作意识
做到精诚团结,打整体战。注意与班主任、历史、地理老师、学生及家长经常性沟通。备课组要统一进度、资料和考试,循序渐进,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反对各自为政,另搞一套。集体备课时要认真研究学习政治科课程标准,明确主讲人,真正做到备内容、备方法、备作业、备心得、备学生、备问题。做到六个统一:统一资料,统一教学安排,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法,统一教学时间,统一教学检测。落实集体备课的基本思路:主备人→研讨→研究课→研讨→集体教案。主备人必须准备精读学案、精讲教案、典型例题、变式训练、回顾反思、知识结构;讲解构思和教学程序。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个人备课:集体教案→个性发挥→上课←质量监控。备课组长要负起责任来,集合众智,形成拳头,整体提高教学成绩。
7、坚持学案导学。
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利用好各种有效资源,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编写学案。以复习学案为依据,指导学生的复习。好的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抓手,是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富有新意的导学案宜实不宜虚。编制的原则是“好用有效”,抓住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疑点设计问题,以问题解决式为编制思路,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实际可以考虑以下几个环节:主干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的“族谱”);热点背景简介(宏观扫描);典型材料展示(具体材料);典型例题探究(高考、统考试题,坚持能力立意,注重方法、规范和技巧领悟);拓展变式训练(由点到面,多角度展开);当堂达标反馈(巩固知识,反馈矫正)。
五、高三复习备考的不足
1、这一届高三课时较以前所有毕业班都是比较少,复习的计划在落实时比较紧张,甚至有些内容知识为了赶进度而进行,实际效果不是很好,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如何提高复习课效率,使学生愿意上政治课,我们希望早一天研究出成果。
2、高考文综试卷,强调学生要依据课标、依托课本、又要跳出书本去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体现出“学以致用”的命题思路。学生对于今年文综最大的感受就是题型熟悉,材料背景熟悉,但就是不知如何下手回答。这给我们启发就是平时的高三复习如何加强对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的研究,编制的习题练习更贴进高考。
六、新高三备考建议
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围绕考点,狠抓基础,强基固本,重在落实。
基本要求:全面、系统、扎实、灵活。
“全面”:就是要求以考试说明上明确的考点为依据,立足课本和基础,引导学生细致地梳理所有的考点,做到到边到沿,不留死角,面面俱到。
“系统”:就是要引导学生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正确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不断完善对知识的整合和归类,形成完备的知识系统,建立完善的知识网络。主要目的是在考试中便于提取、运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梳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要打破课或单元的限制,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主线,对教材进行重新加工,围绕高考试题运用的角度进行体系构建。《文化生活》可按照文化现象、文化的作用、文化建设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扎实”:就是要求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稳扎稳打,不求快要求稳,真正抓好落实,努力做到:记得住、看得懂、说得出、写得对。会做的基础题实现会而对、对而全、全而美的目标。即使在复习的最后阶段仍然要强调基础的重要性,回归教材,避免舍本逐末,事倍功半。在平时的练习或测试中加大基础试题的比重,引导学生在基础知识过关上下功夫。
“灵活”:要灵活掌握基础知识,在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能让学生自己体验的一定让学生自己体验,能让学生自己发现的一定让学生自己发现,能让学生自己思考的一定让学生自己思考,能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的一定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形成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才会易储存、易提取、易应用。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
2、依据大纲,讲求方法,培养能力
能力立意是新课改的命题理念。根据《高考大纲》中关于四种能力及其层次的要求,在复习备考中要精选典型例题特别是高考题加以针对性训练,抓住典型例题,深入剖析,以一当十,学生总结、教师引导、点拨,讲练结合,逐步找到做题的方法、规律、技巧,通过反复的变式训练,默化为学生的做题能力。
3、针对连年出现的题型(如图表题,今年28题又再次出现),加强对图、表、漫画类题目的研究,掌握做题规律与技巧。
4、关注热点,关注生活
关注生活、关注热点,是高考政治的一大特点。新课改方案强调“试题设计尽量采用新情境、新材料,力求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注重考查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复习备考中对热点问题要高度重视。对热点问题的复习建议:⑴精选热点,突出重点。⑵热点专题小型化处理,选准角度分析。
5、注重学生解题方法的培养、指导,尤其是应用。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复习备考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始终重视方法的培养,关键是运用。让学生养成做题之前先找方法、运用方法指导做题的好习惯。常用的方法要变成学生的“家常便饭”,做到“法”不离手、心中有“数”。
6、加强学科间的协调配合,注意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衔接。
如文科综合习题有三科教师共同商定;对三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集体讨论确定,根据各自学科知识进行多角度分析;共同研究学生,找出文综成绩较好,但有一门较为薄弱的学生,分工负责,从学习、心态甚至生活等方面多加关照;5月份以后的课堂时间不再具体到哪一科,由学生根据自己文综情况合理调配;三科之间综合训练要尽早进行(至少下学期一开始就进行),一是培养学生的跳跃思维,二是定时定量进行规范训练,以尽早让学生适应文科综合考试。
高考政治备考计划
今年的高考带着辉煌远远而去,高三又将开始新的征程。新的学期,课时安排还会有所变化,我们在研究近几年高考题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做出了高三的复习计划:
一、复习的初步设想
1、准确把握《考试大纲》所传递的有效信息
《考试大纲》规定了高考政治科的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查的知识范围、考试的基本题型和能力要求等。认真学习《考试大纲》,可以使政治复习更有针对性和实践性。近几年政治试卷中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比例,试卷的题型结构和能力要求与《考试大纲》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考试大纲》最后附录的对近四年高考政治试题的分析,对2008年政治高考更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2、掌握要领:一是立足课堂,教材课标要吃透。二是狠抓基础,高考考点要落实。三是精讲精练,每日一练讲评好。四是突破难点,易错易混要分清。
3、把握解题规范,把升解题能力。
对于选择题,要从题目本意出发,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可作不必要的引申。对于问答题,要贴近要求,不能不着边际;困紧扣材料,不能泛泛而谈;层次要清楚,不能东拉西扯,书写要规范。
4、全面讲行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安排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我校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知识系统性不够明确,对热点关注不够及解题技巧欠缺,安排具体计划、措拖及目标。
二、复习备考阶段的安排
高三思想政治总复习主要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今年9月至2010年1月):系统复习
指导思想:夯实基础,循序渐进。通过本轮复习,使学生对“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查内容,能准确、完整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全面掌握考点中的基本知识,达到能独立完成高考试题中的“基础”题。第二阶段(20010年2月至3月):专题复习
知识梳理,形成网络。
①针对学生第一轮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通过专题复习整理,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把零散知识变成结构知识。考查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分辨、归纳并总结同类知识的特点和规律。
②指导学生对知识、原理进行重新整合,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把缺漏知识变为新增知识,把残缺知识变成系统知识。
第三阶段(2010年4月至5月中旬):综合训练阶段
①就本专题高考复习的重点、热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归纳和总结,即进行知识链结。
②就每一个专题,经过互研精心选择一套综合检测题,突出屋次性和知识的网络性及能力的训练。
③结合社会热点,联系生活实际,依托教材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通过高考模拟试题,以考、讲、评、拔、补等形式,进一步查漏补缺,强化基础知识,加强能力训练。
第四阶段考(2010年5月中旬至考试):
①前复习阶段指导思想:清点考点和练习,聚焦集思,理清思路,做到胸有成竹。同时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引导学生提高应试技巧,进入实战模拟训练,总结考试的经验,培养其自信心。②加强调研,捕捉高考最新信息,及时传授学生。③依据年级组安排,进行仿真“3+X“综合模拟测试。
三、复习备考的几点措施:
1、在认真分析高考试题试题的基础上,确立高考复习方向
(1)夯实基础知识,注重政治理论素养。从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来看,试题的编制和答案的组织都贴近教材,部分试题甚至直接用教材中的知识命制。所以,必须十分重视基础知识。
(2)把握时代脉搏,注重政治敏锐性。近几年的政治高考往往迎着社会热点上,以现实问题为载体,设置一些新情景、新材料、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立意问题,所以,必须对热点问题予以高度关注。
(3)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
近三年的高考试题重视对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参与,体现人文关怀,力求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价值判断能力,这也是质教育理念在高考命题中的体现。这样的考查特点,对我们的复习教学也提出了更的、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我们的复习不仅仅是应试的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具有人文性。一方面,在我们的复习和训练中必须使试题时时努力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必须鼓励创新、给学生发挥个性特长留有充分余地,提供展示的空间,体现人文关怀。
(4)坚持开发地方考试资源,体现山东地方特色,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 山东是孔孟之乡,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考试资源。而这几年的高考试题在这方面也是就地取材,物尽所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在选材上注意开发和挖掘我省的考试资源,注重选取地方素材,突出地方特色,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亲切感,这是新高考的一大特色,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本地发展。这样的考查特色,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两耳不但要闻窗外事,而且这窗外之事还必须近的就在眼前,当然同时也符合了三贴近的教学原则。
(5)针对连年出现的题型,加强对图、表、漫画类题目的研究
图表类、漫画类试题连续出现,我们的教学必须加强对该题型的重视,并有的放矢,加强训练和方法的引导,掌握做题规律与技巧。
2、注重研究,资源信息共享。
教师应当利用各种途径,准确把握今年新高考的特点、趋势。揣摩命题的指导思想,明确考试目标与要求,吃透考试范围。只有明确这些,并揣摩透其意图,才能从容应对,减少复习的盲目性。二是政治备课组内的相互学习和资源共享。要注意向原高三政治组学习,认真学习他们的实战经验,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吸取各个学校和地区的优秀经验结合自身实际付诸于教学实践,以利于今后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3、突出能力训练。
特别突出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与综合的能力、比较与判断的能力。在授课中渗透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的方法培养。平时练习的试卷应当加大文字阅读量,随时训练对图表和漫画的信息解读。重视学科间的知识联结,尤其要注意那些基本的特别是可以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知识点,重视那些开放式的,与当前形势紧密结合的时政热点试题,通过强化训练来培养和提高其发散性思维和自主渗透能力。
4、加强学法指导,精练巧讲,提高答题技巧。
指导学生拟定复习计划,教师的教学计划要给学生交代清楚,使学生理解,加强师生配合。高考要取得好成绩不仅取决你会不会读书,更取决你会不会答题,这些都必须通过备考中的精练巧讲来实现。在练习的选择上要防止粗制滥造,一定要以经典题为范例,精练巧讲,特别是借鉴近年的典型高考题来训练学生尤为重要,这些题在训练学生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在第二、三轮复习过程中要结合解题方法的指导,定位于“高标准考查能力的运用”,强化学生思维习惯,审题方式(注意试题的范围限定、角度限定、主体限定、材料限定等),规范答题。培养自信,不留白卷,书写要规范。
5、坚持学案导学。好的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抓手,是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以复习学案为依据,指导学生的复习。编制的原则是“好用有效”,抓住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疑点设计问题,以问题解决式为编制思路,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实际可以考虑以下几个环节:主干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的“族谱”);热点背景简介(宏观扫描);典型材料展示(具体材料);典型例题探究(高考、统考试题,坚持能力立意,注重方法、规范和技巧领悟);拓展变式训练(由点到面,多角度展开);当堂达标反馈(巩固知识,反馈矫正)。
做好计划只是我们行动的第一步,关键是落实,所以,高三一年的复习,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前几年的优秀经验、依据考试要求和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踏踏实实的努力奋斗,我们就能够为学校、学生的美好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政治高考备考总结 篇2
一、任务:查找问题,自我完善。
冲刺阶段的复习目标是克服盲点,破解难点,总结答题规律,将基本知识转化为各种能力。为此,学生在复习中,要学会分析自我,总结自我。比如,可整理以前的作业、练习,并对其进行归类,这样可以找出自己的薄弱点,然后对症下药,进行集中练习。另外,在课堂上要与老师的教学进程同步,排除自身困难;在课下, 可根据自身的情况确立新的复习目标,做到有条不紊。这样,既能不断完善自己,又能减少慌乱情绪,还能在自我目标的推动下有更大动力。
二、记准:回归教材,整合提高。
高考试题的材料一般来自课外内容,试题的切入点和视角会千变万化,但解答的要求和内容却在课本内。为此学生要学会回归教材, 对主干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要做到能有序地储藏知识和按照需要合理地抽取知识,对重点知识和突出的关键词要有意识地背诵和默写, 重构知识体系,做到融会贯通。具体做法如下:
1.熟悉教材目录,明确知识范围。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设问常常以教材的目录或次目录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结合试题材料回答。因此,只有熟悉每一模块中的目录,才能科学提取试题信息和准确调动知识,然后生成正确答案。 如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国愿意同本地区各国携手实现亚太美好梦想的理论依据。此题涉及《政治生活》第四单元第八课和第九课的内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国际新秩序、 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等知识。
2.准确区分易混易错知识。针对常考点进行易混易错知识的归类,可以有效防止和避免失误,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如:《政治生活》中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和人大代表的职权、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和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等易错易混点。
3.准确把握原理性知识。要全面把握原理的范围、内容、层次、方法论要求。
4.整合行为主体知识。以教材中的行为主体为线索对知识点进行整合,从而形成系统知识体系。如要求回答政府去做某件事,则可能涉及《经济生活》中的知识点有:第1课,对通货膨胀和汇率的控制;第2课,稳定物价;第3课, 促进消费;第4课,发展生产力和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5课,促进就业的措施;第7课,促进分配公平;第8课,发挥财政的作用、税目和税率的制定;第9课,市场秩序和宏观调控;第10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整合问题知识。以问题为中心,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构建知识体系。如关于“促进消费” 这一现实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合:
(1)“是什么”:2014年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传统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向消费增长倾斜;2015年政府要积极推动引导性的消费工程,如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旅游消费等,促进消费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
(2)“为什么”:1理论依据———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2现实意义———发展多样性和个性化消费的经济意义。第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第二,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信息消费、 绿色消费、旅游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为不同层次居民创造新的消费需求;第三,绿色消费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科学发展。
(3)“怎么做”:1对国家而言,第一,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不断增加就业率,从而增加居民的收入,从根本上提高消费水平;第二,采取措施稳定市场物价;第三,积极调整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总体消费水平;第四,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科学、理性消费, 鼓励适度消费,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第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提高居民消费信心;第六,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第七,引导新型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2对个人而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依靠自己的知识、技术、资本等因素获得更多的收入。3对企业而言,要积极关注市场需求,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三、活用:透析热点,学以致用。
高考政治试题总是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常常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因此,在复习备考中学生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热点问题,力求找到高考命题的最佳切入点。如关于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热点,在了解“新常态”背景的前提下,可从以下角度切入:
1.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分析,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在应对经济新常态中怎样发挥作用。
3.说明企业应怎样适应经济新常态,谋求更好发展。
2014年需要特别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经济新常态(调结构、 转方式、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改革进行时(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养老金并轨促进社会公平)、“打虎拍蝇”(反腐败)、中央召开文艺座谈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科学对待传统文化和保护好文化遗产、中国成功举办APEC北京会议(亚太梦、亚太自贸区、互联互通)、“一带一路” 战略、抗战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设立、“沪港通”顺利开通、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等。
四、规范:科学训练,规范答题。
高考文综考试中,政治题一般放在最后,学生常出现时间掌控不好、前松后紧的情况。因此,复习冲刺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50分钟内完成高考政治题量)是很有必要的。学生要精选模拟题(也可用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纠正答题的不良习惯,掌握正确的答题顺序、答题技巧。需要特别注意对主观题的训练,学生要养成先读题目设问,明确答题方向和角度,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的习惯。答题要先写个提纲,这样可避免答案重复、避免要点不够、避免不着边际。答案要点要兼顾原理+ 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增分点三个方面的统一。字迹书写要整洁,以获取阅卷老师的印象分。
五、心态:调控心态,自信应对。
高考不单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更是对其心理上的考验,因此,冲刺阶段始终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尤为重要。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1.准确地为自己定位。定位过高,就会焦躁不安;定位过低,反而失去动力。要接纳自我,认识自己的不足并接受它。
2.不要一味考虑某一次模拟训练得了多少分,重要的是要寻找这一次训练失分的原因,找到自我薄弱点,加以突破。
3.常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自信是成功的重要条件,积极的心理暗示是成功的“推进剂”。每天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定成功”“我努力,我收获,我进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尽量想着好的方面,让思维积极起来。
4.适当的压力是好的,不要过分夸大某些不良心理的表现,认为自己有严重心理问题而产生恐慌。
高考政治主观题备考策略 篇3
一、总体要求
1、克服畏惧心理,坚信自己能比别人做得好,从而能以良好的应试状态去面对考试。
2、养成先看书后做题,做题后再看书的好习惯,在运用知识中活化知识,做到“以题带文”、“以文促题”。
3、切忌光听不练,不亲自“下水”解题。“练”是最好的老师,要在“练”中成长、“练”中进步。
4、解答主观题,要养成“慢审快做”的好习惯,思考好再动手,先建“骨架”,再塞“血肉”,把答题角度确定好后再组织答案,使答案组织得更加全面、有条理,避免出现写完上一句不知下一句该如何写的尴尬境地。
5、当好“织女”、“渔夫”。当好“织女”即要织好知识网,对教材知识有个系统的把握;当好“渔夫”,即要突出解题能力、运用能力、表述能力、论证能力的训练。
二、主观题解题中存在的的问题
1、思维的发散不活:认准一点,不及其余,思路打不开,仅局限于某一角度、某一层面的认识。
2、思维的聚合不准:信息干扰,题眼难破,不能正确筛选、统计有效信息。
3、书写潦草、难以评判,卷面安排乱、不整洁。
4、术语不准,词不达意,甚至用口语化语言答题。
5、没有分条、分点写,逻辑混乱、层次不清,答题不规范。
三、审题过程“六步曲”
1、看——看问题。首先要审设问,以便能带着问题看材料。
2、抓——抓关键词、中心意。要从众多信息中有针对性地提取关键信息、有效信息。
3、悟——领悟命题者意图以及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千变万变,不离其宗”,不管命题者如何设问,答题所用到的原理仍然来自教材,因此要善于揣摩、猜测命题者的答题指向。
4、联——紧扣材料联系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解题时思路要宽广,要多角度、多层次联系教材知识。
5、冽——列出答题纲要,然后再其体组织答案。答案要紧紧围绕考纲,切忌脱离主题哭马行空、泛泛而谈。
6、思——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看分作答。根据不同题型、不同分值,有针对性地答题,应详略得当,不能均衡用力。
四、主观题组织答案注意“六化”
1、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一定要分条、分点写。
2、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术语和时政精辟术语。
3、结构逻辑化、层次化:整个卷面安排要规范、合理,整体看来使人有舒服之感。
4、编写完整化:各要求要坚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
5、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改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
6、直入主题化:先写亮点、重点,切忌拖泥带水,绕了一大圈才进入主题,即让老师费时费力,也影响得分。
总之,为了在高考中答好政治主观题,必须做到:
①让老师产生好印象,让老师感觉“此生非等闲之辈也”,这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②唤起老师的同情心,让老师不忍心“痛下杀手”。
③卷面整洁、字迹工整、字数适中,更不能答错位置(否则不得分)。
④平时训练要坚决纠正不良习惯,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⑤把每一次练习当作考试,把每一次考试当作高考,提高解题的速度与技巧。
⑥对主观题的类型进行归纳、整理,找出其共性,分析其特殊性,以便在答题时少走弯路、直奔主题。
政治高考备考总结 篇4
(高三政治备课组 甘德豪)
2017年12月21日 2017年12月15至17日,我校高三政治老师参加了由来宾市教育局牵头组织、玉林市主办的2017年高考全国Ⅲ卷政治试题分析暨2018年备考培训会。
一、培训概况
本次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两大项:一是听取江西金太阳集团请来的高中政治教育界的泰斗——全国著名专家学者、郑州外语学校著名的的政治教师李旭老师讲学,主讲“2017年高考全国Ⅲ卷政治试题分析暨2018年备考建议”;二是听取来宾市来高、地高名师们的备考经验和方法。
二、培训的感受
整个培训下来,我校政治老师都感觉收获颇多,现总结如下:
1、明确到政治高考的总体意向:
2、明确到政治高考内容相对稳定:(1)内容范围不变
(2)基本题型、题量、赋分不变(3)选择题仍为单科试题(来宾四中政治2018届高三高考备考会 第页 总结)
(4)主观题仍为学科内综合
(5)呈现方式基本稳定:选择题仍为单项选择(四选一)和两两组合式选择。主观题仍为 同一背景材料考查学科内2个模块内容,4个模块各一问,最后一
个开发性设问。
3、2017年全国Ⅲ卷政治试题带来的备考启示: “一注重”:注重基础知识、核心知识 “三突出”:
1、突出政治学科特点(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世界)
2、突出政治学科能力(描述与阐释、判断与评价、分析与综合)
3、突出政治学科功能(实际运用、没有一道纯粹考查识记的)
三、我校的备考措施
借鉴专家学者们的建议,我校高三政治组共同讨论最后决定下来我们今后的备考措施:
1、一轮复习重基础,巩固基础知识,利用课代表将读、写、背诵高考重点知识落到实处,重点背诵以下高考重点内容: ◆《经济生活》(7个重点考点)
Ⅰ.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来宾四中政治2018届高三高考备考会 第页 总结)
Ⅱ.生产与消费
Ⅲ.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涉及兼并破产)
Ⅳ.效率与公平
Ⅴ.财政的作用
Ⅵ.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调结构)
Ⅶ.“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政治生活》(5个重点考点)Ⅰ.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Ⅱ.政府的职能、责任和政府权力的行使和监督 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Ⅵ.中共的领导及政党制度(涉及人民政协的职能、主题)
Ⅴ.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文化生活》(6个重点考点)Ⅰ.文化的社会功能和塑造功能 Ⅱ.文化的多样性 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Ⅳ.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来宾四中政治2018届高三高考备考会 第页 总结)
Ⅵ.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 《生活与哲学》(9个重点考点)Ⅰ.世界的物质性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Ⅱ.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Ⅲ.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Ⅳ.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实质、量变与质变、前进性与曲折性)
Ⅴ.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Ⅵ.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及方法论 Ⅶ.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重视:辩证否定观)Ⅷ.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及方法论
Ⅸ.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实现价值的主观条件。)
一轮复习计划在本学期期末考试前进行完毕,期间从我校的工作安排上进行阶段性周考,出题老师将精选内容进行考察,及时改试卷,及早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绕后帮助他们改错纠错知识点。
2、引导学生建构思维导图,理顺高考知识体系。(来宾四中政治2018届高三高考备考会 第页 总结)3、2018年2月至6月前,进行二轮复习,二轮复习重能力。我校学生理解能力差,主观题答题不规范,利用二轮复习巩固重点知识,规范答题模式。
4、提高学生主观题审题能力,做到有的放矢。
如何审题,方法如下:
(1)审设问① 材料限定② 知识限定③ 角度限定④ 主体限定⑤ 内容限定
(2)审材料① 宏观:关注话题、中心立意 ② 中观:划分层次、相关知识 ③ 微观:关键词句、对应知识(3)审意图
5、练真题。练习2013年到2017年全国卷高考题。
高考政治复习备考精要2 篇5
【复习要点】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人大代表的产生;
(4)人大代表的职责;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6)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3)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4)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4)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6)我国的宗教政策。
【知识归纳】
一、重难点
(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2)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3)地方各级人大: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4)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人大代表
(1)法律地位: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职责: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人大代表享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原则:民主集中制。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2)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
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
(二)我国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党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5.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6.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内容:(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2)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政策的关系:民族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和实行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我国的民族政策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对基本原则的具体落实。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因而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实现各民族的团结与繁荣。
2.我国的宗教政策: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易混点:
误区一: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注意: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误区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注意: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误区三: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是相互监督的关系。
注意: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误区四: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也是立法机关。
注意: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有关行政法规,但不是立法机关。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误区五: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要依法行政,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职能。
注意:中国共产党要依法执政,政府要依法行政、履行政府职能,党不能与政府相混淆。误区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注意: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组织上是互相独立的,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误区七:人大与政协都是我国的国家机关,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都是选举产生的,人大监督与政协监督都具有法律约束力。
注意:人大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政协是我国政党制度的重要机构,不是国家机关;人民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政协委员则是经民主协商推荐产生的;人大是运用国家权力进行监督,具有法律约束力,而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种民主监督,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误区八: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自治权由自治地方的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行使。
注意:民族乡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补充形式,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误区九: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管理,目的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注意:目的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三、名师导学:
1.学法指导:(1)理论联系实际法。每年的“两会”和党的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党的88周年纪念,党领导抗震救灾、抗击雪灾,成功发射 “神舟七号”,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等。结合这些政治现象进行理论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情景探究法,利用好教材上的情景资料和老师提供的情景资料,结合政治理论,主动探索情景包含的知识,启动思维,激发兴趣,感知和体验教学内容。如结合广西、宁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西藏百万农奴大解放 50周年等,深入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3)比较分析法,对相近、相关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如我国人大制与西方议会制,我国政党制度与西方多党制,找出本质区别,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充分认识和理解我国人大制及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2.命题前瞻:本单元主要介绍人民当家作主的几项政治制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对前两个单元的延伸和深化。复习时,应结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等有关时政热点,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把握人大的职权、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知识,注意结合时政材料。(2)概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是把握其内容,二是着眼于该体系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3)进一步明确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出发点,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落脚点,以坚持和完善“四项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主体,凸显“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重要命题。
【真题再现】[例1](2008•江苏卷)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审议通过,表明全国人大在行使()A。任免权 B。监督权 C。决定权 D。立法权
【答案解析】C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体现的是全国人大的决定权。A、B、D与题干无关,应排除。
【名师点睛】近两年经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人大的职权,要注意区分人大四个职权。要紧密结合当年全国人大、地方人大的重要议题及会议精神进行分析。
[例2](2008•山东卷)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是基于()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解析】A 本题考查党的领导地位及文化的作用,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中国共产党,二是关于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故①②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不行使国家职能,③错误。经
济是文化的基础,④错误。故选A项。
【名师点睛】近两年往往结合党提出的重大任务,结合相关学科知识,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对党的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具有学科内知识综合的特点,能力要求较高。要紧密结合当年党的重要会议精神从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
[例3](2009•广东模拟)2009年3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今天的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2008年西藏地方财政达到460亿元,是1959年的346倍;近5年来,中央政府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947亿元,基建投资达到601亿元。2007年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2 788元人民币,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小学入学率达到98.2%,初中入学率达到90.7%,对农牧区小学生、初中生实施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 “三包”政策,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在过去的20年里,国家累计投资7亿多元用于维修寺庙、文物古迹和宗教场所;组织藏文《大藏经》对勘出版,抢救整理和出版《格萨尔王传》,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
从政治生活角度,结合材料分析西藏自治区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
【思路解析】本题以西藏的成就为背景,考查对西藏成功经验的认识,既要联系西藏自治区这一特殊情况,又要从材料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比如中央政府的补助、投资等,这就要从党的领导、政府职能、民族制度、宗教政策等方面思考。
【答案要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发挥广大信教群众的积极性;党和国家以及当地政府制定正确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名师点睛】近两年往往结合五个自治区的成就考查对民族原则、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等的理解。要结合西藏百万农奴大解放50周年等相关热点,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等。
2014年高考时事政治备考资料 篇6
一、教育公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公平发展与优先发展并提,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尚属首次,体现了本届政府对教育公平的高度重视。两会上,围绕这一社会关注度极高的问题,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公平的实质在于让更多人获得优质教育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种发展应该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发展,这是被历史证明了的硬道理。这个道理也适用于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因为公平的实质在于让更多的人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我们面临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紧密相连
教育公平是和教育质量紧密连在一起的,没有质量的公平,老百姓是不满意的。我们的教育事业发展这么快,一些老百姓对教育仍然不满意。这反映出现教育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好学校太少,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把好学校办得多一些。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副校长许京军:让更多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关键在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10%这个数字肯定有打通社会上升渠道的作用。但高等教育毕竟只是整个教育历程中的一段,想要让社会向上流动的通道更加通畅,除了增加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上大学的机会,还应该从义务教育等方面共同发力,提升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让民办大学和公立大学有同样发展机会目前中国的民办大学非常弱,对教育的发展是不利的。许多国家的教育健康都是两条腿走路,第一条腿,就是公立大学对于普及性教育起作用,第二条腿就是私立大学对精英性的教育起作用。而中国目前是公立大学独霸天下,导致中国的教学质量和教育创新都出现了问题。
二、城镇化
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
报告说,今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李克强表示,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三、立德树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当下,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的迅速变化、信息的海量化,让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形成德育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与专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要注重知行统一,注重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要把立德树人与专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复旦投毒案”敲响学生人格培养警钟
即使不发生这一事件,我们也能看到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高校偏重知识的传播,比较少关注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然而培养人格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任何知识的学习最终都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高校不要忘记学生人格的培养。
全国人大代表、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王家娟:把法制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建议把法制教育引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希望教育部门组织专家编写普法教材,中小学应有专职法律教师,要像重视语数外那样,把法制教育设置在课时计划内,每周能有一两节法律课。同时,建立法制教育教学评价考核体系,甚至可以考虑把法律纳入高考科目。
四、生态环境
首次强调出重拳治理雾霾
报告说,今年要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报告特别指出,要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lO)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五、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十分复杂且具全局性的问题,其中利害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弊端的举措,为高考改革指明了方向,这些举措成为两会代表委员持续关注的热点。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一年多考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当前高考改革的方向,是在长期的实践、调研基础上形成和确定下来的,符合时代精神、符合实际情况,总体上是合理的。很多改革举措,例如减少考试科目、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和一年多考等,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充分论证和思考的,也不会像社会上想象的那样,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西方很多国家考试制度都是社会化、一年多考。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郭大成:一考定终身将成过去式
一考定终身问题将成为过去式,教育部现在已经出台一些方案,像北京市准备试点会考、高考,加上特别的选择性题目。会考是第一块,高考是第二块,第三块是选择性考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数学好就选数学,这个分也纳入学分。这三块合起来成为招生的标准。至于改革预期,我认为,任何方案都不能说绝对好,都需要试验,新的道路也可以走走看。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高考改革关键在于改内容
高考改革,不在于改形式,关键在于改内容,以真正实现减负、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高考改革在具体操作上要慎重,多听不同意见,进行更合理的顶层设计。
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教授罗和安:就近入学还需标本兼治
政治高考备考总结 篇7
一、整理错题集,做到“亡羊补牢”
错题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于错题的研究总结,教师可以发现教的方面存在的不足,学生可以找出学的方面存在的缺陷。其实对于错题集,现在的师生都不陌生,但是,许多学生反映错题集记了好几本,可是效果并不好。其实,这并不是错题集的形式不好,而且是错题集在整理和使用上存在问题,许多教师要求学生整理错题集,但是没有必要的指导和检查措施;许多学生不懂得最佳的错题整理方法和使用方法,使错题集成为抄写做错题目的本子,没有效果是必然的。因此,必须学会整理和使用错题集。
1. 分类整理,典型记录。
许多学生的错题集是按照做题的时间将所有的错题都抄下来,看起来既没有条理又浪费时间。学生要学会分类整理,可以按照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例如概念模糊类、粗心大意类、顾此失彼类、图型类、技巧类、新概念类、学科思想类等;也可以按照章节进行,将错题涉及的知识属于哪一个章节标明。这样分类的优点在于既能按错因查找,又能按各章节易错知识点查找,给今后的复习带来简便,更能发现有些是同类型的重复错误,在原错题上作出重点标记即可,不须重复记录,也可以简化错题集。
2. 找准问题,学会记录。
翻开有的学生的错题集会发现,那只是一个课堂实录,或者是教师板书的复制,记得很多很详细,但是没有实效,说明他们不会记录。其实除了极个别外,教师在进行试卷评讲时,更多的是对错题的分析讲解,因此学生要记录的是教师对于该题讲解的引入语、解题的切入口、解题思路的突破方法、解题中需用的小技巧、不同题型的规范步骤等。但是,这还仅仅是初步的,学生还要注意以注释的形式在该错题旁写出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暴露出自己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与根源的分析,写出小结,通过不断的总结,逐渐明确自己的思维障碍和答题的错误原因。
3. 补充完善,学会改编。
学生一般认为,完成前面的两步就大功告成了,其实不然,最重要的工作还在后面,对“错题集”中的错题,不是说订正得非常完美了,就证明你这一知识的漏洞就已经弥补好了。对于错题,还必须查找课本,找出该题考查的知识,与此知识相关联的知识,以此构建小的知识体系,并熟练地呈现出来;同时借助一些资料找出与之相同或相关的题型,并作出解答。做到这两点后,发觉没有困难,才能说明这一知识点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如果还是不能解决,则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还要再深入一点。学会改编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是这却是弥补知识漏洞的最佳的方法。要试着去做,在开始阶段学生可以仅仅对题目条件作一点改动,或者换一个角度思考,随着解题经验的丰富,做起来会比较顺利。
4. 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在其它方面的学习都能够明确这一点,但是在错题整理上很少采用。许多人认为,错题集是自己做错题的整理,借鉴意义不大,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同一个老师教的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错的题目不尽相同,整理的方式也会各有特点和长处,相互借鉴可以取长补短,而且即使自己做对的题目,别人的解题方法也会更加简洁实用,别人的总结归纳也会更加科学有效。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交流,集合集体智慧,现有的题目作用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二、巩固正确题,追求精益求精
对于错题许多学生都能够重视,也都会进行整理归纳,但是许多学生对做对的题目往往容易忽视,认为做对了就是会了,没有问题了。其实不然,细致地分析一下,学生就会发现,有的题目做对了,是因为正好是复习到内容,印象比较深刻;有的题目做对了,是因为刚做过,还有点印象;有的题目做对了,自己都不知道因为什么,是蒙的。所以,现实中上一次考试中做过的题目,在下一次考试中做错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而且,有时候原题稍作改变就做错了。因此,把做对的题目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具体来说,可以作这样的处理:纯知识性的基础识记题要记牢、记准确;考查小知识体系中的某一点内容的试题,要将涉及的小知识体系构建好并记住,以备其它试题考查;选项本身具有概括归纳性的,要能够进行题型转换,特别是选择题中的选项要作为主观题记忆;要试着变换主体或学科角度进行变式分析,特别是对于一些典型的材料要学会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学生从多角度研究已有试题,进行变式训练(如将选择题改编为非选择题、改编非选择题的设问等),既有利于不断夯实基础,稳定正确率,又有利于增强思维能力,提高应试技能。
三、搞好专项练,力争强强联合
分析近三年的高考政治江苏卷,政治学科考查的题型基本固定,共分三大题,37小题,其中单选题33题,简析题3题(必做2题,选做1题),综合探究题1题。细分下来看,选择题从题干材料的呈现方式看,除了常规的陈述式以外,还会采用:时事类、图表类(江苏试卷主观题34题固定考查,为避免重复,近两年没有出现)、漫画类、名人名言类、成语俗语类、诗词类、一材两用类等;从选项设置看,有最佳选择题和组合式选择题。简析题题量3大题,每题设置2小问,每题分值为12分,其中34、35两大题为必修内容,36题为选做题,设A、B两题,分别为《经济学常识》和《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由考生根据选学情况二选一作答,考核要求确立为“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综合探究题题量1大题,设置3小问(近两年看,其中的1小问固定考核“评析类”),考核要求“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在上述各种题型中,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强项,也会有自己的弱项,因此,在备考中要做好专项突破的训练。有关各种题型的审题思路和答题技巧,相关的资料多有论述总结,学生在吸收借鉴的同时,要依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力争强项更强,弱项变强。以江苏卷中的特色题—综合探究题为例说明———综合探究题的出现其实是《课程计划》中研究性学习在试卷的体现,是一种新题型,而且分值大(18分,占整份试卷的15%),学生感到比较难办。如果不加以研究,就很难适应,从而使自己格外被动。其实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综合探究题在不断变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背景材料选择从纯粹的重大热点事件演变为重大热点兼顾江苏地方。背景材料的展示由纯文字陈述罗列演变为图文并茂,逻辑清晰;问题呈现由“总材料+所有问题”演变为“分材料+分问题”。因此学生将做过的综合探究试题及其参考答案汇集起来,揣摩并总结其取材、设问、答案设计的规律,就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在考试中取得预期的成绩。
四、学会多看题,实现“题海训练”
高三的复习不能实行“题海战术”,但是又必须掌握海量的题目,没有相应的题目训练和印证,无论几轮复习都不会取得高的效果。与此同时,高三的复习时间是极其宝贵的。因此要解决这一矛盾,最佳的方式是在通过高质量的试题进行高质量的训练的同时,学会多看题。在复习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题目大同小异,从同的方面说,做了有重复的嫌疑,而且没有时间去做;从异的角度看,题目在某些方面存在创新性,放弃又感到可惜和不放心。这时候学生就需要去看题,而不是做题。许多学生对于一些老教师都很佩服,感觉没有难不住他们的题目,其实,不是老师比学生聪明多少,而是他们掌握了海量的题目,这些题目并不都是他们做过的,更多的是看过,而且会看,所以印象深刻,对于很多题目的解答和讲解也游刃有余。
看题看什么?从题目的性质看,要看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和地市级的调研考试题,高考真题的重要性科学性自不必说,调研考试试题的命制集中了高考试题研究者的智慧,许多试题汲取高考命题精华,有明确的导向性,同时在答案的组织和规范性上科学性都比较强。从看题的步骤上说,首先是看材料、找典型(政治试题与时俱进的一个表现是材料的时代性,但是每年的材料都具有共性),通过看材料学会材料分层、找关键词,并以此确定本题涉及知识点的大致范围。其次看设问,主要是明确题目的规定性要求,如共有几问、是否限定了答题的范围、是否要求结合材料作答等。再次是打好腹稿,对照答案比较验证。最后是看答题的规范,如分点分层论述、有辩有析、理论与材料相结合、术语表达的科学性规范性简洁性等。
政治高考备考总结 篇8
明确时政热点,一方面对热点问题及与之相联系的材料要有一个基本的感知和把握,避免陌生感。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热点问题的本质,从整体上把握热点,搞清楚各个热点间的内在关系。如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贯穿各项工作的主线,各个热点专题也都贯穿着这一主线。
有些同学经常觉得高考考查的热点与平时复习准备的大量热点之间不相符合,很多热点都没有考到,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对热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很好的把握。其实在高考中,很多题目往往同时是几个热点的载体,如对“三农”问题的考查何尝不是体现了和谐社会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呢?
二、夯实基础,构建体系。如今,高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因此,在热点问题的复习中要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夯实基础,方能在高考中以不变应万变,因为再新颖的题目也就是靠基础知识来解决的。
对基础知识的链接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相关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包括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内涵要清楚,要掌握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知识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切忌似是而非。二是要解决好知识的系统性问题,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树立学科整体观念,因为知识只有形成网络才能被高效存储和提取。三是要抓好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理顺知识体系。同时,要训练自己对高考所考基础、主干知识有整体、综合的把握能力,并能根据热点情景,迁移、重组这些基础知识,把握好学科知识的体系和精神。
三、提高审题答题能力。实践证明,思维能力对答题来说是很重要的,许多同学在学习时基本知识的背诵和记忆积累很丰富,却难以在面对问题时准确把握知识,在答题时或答非所问,或难以做到完整、有层次,这大多是由于思维能力不强、思维水平不高造成的。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下,考生的能力主要是通过笔头表达体现的,考生的各种能力最终都集中体现在审题和答题能力上。因此,同学们要加强自身审题和答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典型题目反复训练对试题的分析、理解、构思、作答能力,从而使自身的潜在能力能够得到发挥。◆(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中学)
【政治高考备考总结】推荐阅读:
高考政治备考建议06-19
高考政治备考计划10-23
对2016年高考文综政治备考的总结与展望09-08
高考政治的备考思考07-26
广西高考政治备考方案10-12
高考政治备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08-30
广东省政治高考备考研讨会学习心得08-09
(备考2014)2014年高考政治 3月时事评论精粹 如何看待“案件正义”问题素材10-20
2019高考政治复习总结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