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答题论文(共12篇)
高考政治答题论文 篇1
纵观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 政治简答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 要求考生对主干知识要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 经常联系国际国内的社会热点, 要求理论联系实际。
简答题, 顾名思义, 答案要简明扼要, 问什么答什么, 不必作过多的扩展。下面我就几种常见的题型的答题技巧发表我的一管之见, 以抛砖引玉。
一、为何类简答题
做这种题型要注意回答两个方面:一是原因, 二是意义。回答原因可从可能性、必要性、必然性、危害性等角度思考;回答意义要注意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由直接到间接、由眼前到长远、由微观到宏观、由经济到政治、由文化到哲学等角度来综合作答。
如: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共同分配的社会地位, 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按劳分配的基础知识, 通过此题让学生知道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性及其确立的原因。
答案: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第一, 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必然性)
第二,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可能性)
第三,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现实性)
第四,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 (必要性)
第五,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意义)
二、辨析类简答题
辨析类简答题中材料所包含的观点错对混杂, 尽管是简答题, 却带有明显的辨析色彩, 主要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答题技巧:第一, 明确答题角度。了解材料到底包含几层意思, 并且要明确每一层意思是正确还是错误的, 在什么条件下是正确的, 在什么条件下是错误的。
第二, 回归教材, 确定答案所需要涉及的知识点。认真审读题中的观点和设问, 从中找出其理论依据, 即课本中相关的知识点。
第三, 结合设问组织答案。以课本理论为依据, 对每一层意思一一进行分析, 对的讲理由, 错的讲原因, 分析要事理交融, 把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三、归纳类简答题
这种题型一般是通过具体的、个别的现象、数据、问题创设情景材料, 可以是一个, 也可以是多个, 可以是同方面的, 也可以是不同方面的。它主要考查学生对政治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归纳概括、分析推理等能力。
答题技巧:第一, 此题型由材料到观点, 即从题目提供的材料中归纳出相应的观点。一般是我们学过的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生活中的基本理论、观点。对相关原理、观点的熟练掌握是做好这种题型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 通过审题把握材料的层次, 在此基础上, 通过每层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确定答题方向。
第三, 对材料的归纳要注意材料的具体内容与观点的一致性。在表述观点时注意与材料相结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例如:国有资产规模扩大, 并持续向基础行业和支柱行业集中, 去年全国国有企业分布在基础行业的资产达到11.4万亿, 占全部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53.3%, 该比重比2006年的33.6%增加了近20个百分点;分布在煤炭、石油石化、冶金、电力、邮电、通信等五大行业的资产为7.1万亿元, 占全部资产总额的33.3%, 比2006年27.3%提高了6个百分点。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什么经济现象?
解析:解答本题要遵循以下顺序, 首先, 审设问, 明确要求。本题是要求回答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其次, 审读材料, 提取有效信息。“国有资产规模扩大, 并持续向基础行业和支柱行业集中”充分体现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 体现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再次, 回扣课本, 联系基础知识组织答案, 需要运用课本中关于国有经济地位和作用的相关知识来作答。最后, 要做到规范化答题, 即“答案要点化, 要点层次化, 层次段落化, 段落序号化, 规范日常化, 语言科学化, 书写认真化”。
答案:第一, 材料反映了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第二,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材料中基础行业的国有资产在全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充分说明了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四、启示类简答题
这种题型首先要考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一点, 再根据材料回扣原理, 看材料体现了哪个原理结论或知识点, 答题时可从坚持什么 (正确的) 、反对什么 (错误的) 、避免什么 (失误的) 、注意什么 (经验教训) 、做些什么 (国家、集体、个人或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或学校、社会家庭) 等角度考虑, 这种题型比前面几种要深刻一些, 透彻一些, 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 否则就不是启发。
例如:小王是某校高一年级的学生, 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几位老爷爷在刺骨的寒风中下棋。他想, 要是老人们有一个安定的交流、娱乐场所就好了。于是, 他给居委会主任写了一份“关于建立老年人活动站的建议书”。居委会对此非常重视, 经过多方努力, 社区的老年人终于有了自己的“老年之家”。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 谈谈这件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分析:紧扣原理“民主管理”, 结合材料。
答案:第一, 民主管理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小王的做法, 正是积极尝试民主管理的做法。
第二, 通过参与民主管理, 我们可以学习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第三, 青年学生即将步入成年, 着眼于未来的发展, 特别需要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在基层民主自治这种最广泛的民主实践中, 我们能获得很多机会,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 大胆尝试民主管理的活动。
当然, 简答题还有很多题型, 但不管哪种题型都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把握命题材料, 明确命题主旨。即“材料引路联实际, 分析说明考能力”, 其最大特点是“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
第二, 明确答题范围, 折射教材内容。
第三, 理清思路, 列出提纲。
第四, 要做到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列化、层次化、语言规范化、书写工整化。
高考政治答题论文 篇2
1.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设问模式](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政府为什么(如何)关注和改善民生?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府为什么(怎样)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答题指导]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侧重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性质+宗旨+原则+职能+政治文明建设
[答题模板](1)国家性质决定和政府性质决定。
(2)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3)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
(4)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2.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设问模式]运用政府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如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某件事情?
[答题指导]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职能+原则+依法行政+审慎用权+监督
[答题模板](1)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2)坚持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审慎用权,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高考政治答题论文 篇3
【关键词】 政治 原因类主观题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7-014-01
0
高考政治试题每年都在变化和创新,主要体现在考试的内容、热点、题型、能力要求等方面,这对考生的应考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笔者仔细研读了2010至2015年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含Ⅰ卷和Ⅱ卷)政治第38、39题,发现原因类试题总共占了18个小问(有的是问中套问),设问涵盖政治四个必修模块,以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居多,但细究其参考答案的逻辑结构,发现还是有很多共性的东西。本文将以2015年Ⅰ卷和Ⅱ卷的第38题为例,谈谈解答原因类主观题的基本方法。
一、2015年全国卷Ⅰ卷和Ⅱ卷中“原因类”试题回放
1.(2015年全国卷Ⅰ第38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4%。2015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2015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金。(14分)
2.(2015全国卷Ⅱ第38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落实“税收法定原则”,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材料二: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5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十大措施确保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
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国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小微企业有216万户,受惠面在90%以上,减税51亿元;享受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2700万户,减税189亿元。
(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12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14分)
通过观察这两道试题,可以发现除了全国卷“如何用好财政资金”是措施类设问之外,其余的都是原因类,具体是谁“为什么”要做某事。由此可见高考命题人对这一设问形式的青睐。
二、原因类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及解答方法
(一)命题特点
1.从选材看,所选材料都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2015年试题所选材料主要是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中的具体措施,都涉及到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具体实施路径。Ⅰ卷侧重于“增支”角度和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调控,Ⅱ卷侧重于“减税”角度和对企业这一微观主体的调控,两者殊途同归,都旨在“稳增长、调结构”。
2.从立意看,试题都着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同时也体现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和改革、积极主动融入社会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3.从设问措辞看,常见的有:谁为什么要做某事、做某事的原因(或依据、根据、理由、合理性、必要性等),设问简洁明了,便于学生准确审题。
4.从答案的设置看,试题的答案设置都体现了精准、精炼、严谨等特点,2015年Ⅰ卷的答案字数为83,Ⅱ卷两问答案字数分别为66、98,都非常精炼。
(二)解答方法
1.全面准确把握设问范围、指向、分值。这是解答主观题的共同要求,在原因类试题中一般会限定为“结合所学××知识”,答题时必须“循规蹈矩”。同时要根据分值确定要点的多少。
2.明确了基本要求之后,还要掌握这类试题的具体要求。总结近年高考真题尤其是2015年试题,可以发现答案基本都是按照先讲理论必要性、再讲现实必要性、然后讲重要性、最后讲可行性的逻辑结构来生成的。其中,理论必要性和现实必要性的共同点在于说明“这件事非做不可”、但理论必要性要从教材找依据,现实必要性要从社会生活找依据。
3.现在我们看看Ⅰ卷的参考答案:财政赤字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手段(理论必要性,教材上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官方文件中一般称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现实必要性),增加财政赤字能够加大财政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重要性);我国目前财政赤字率虽然在提高,但低于3%的警戒线,是适度的、安全的(可行性)。
可以看出,该答案“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部分语句就是对材料的提炼总结。语言组织也滴水不漏,堪称经典,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再看看Ⅱ卷的参考答案:
第一问: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理论必要性)。有利于完善税收法律制度(重要性1);规范政府行为,防止随意增减税负(重要性2);保护纳税人权益(重要性3)。
第二问: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理论必要性),其健康发展能吸纳大量就业,促进经济发展(重要性1);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税负较重、融资难融资贵等困难(现实必要性);税收优惠可降低小微企业负担,有利于其生存发展(重要性2);引导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要性3)。
我认为,第二问答案也应该考虑“可行性”角度,因为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涉及到国家财力能否承受的问题,既然国家这样做了,就可以判断是在财力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故答案还应加上一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力提高,我国具备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物质条件,这样做不会对经济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三、结束语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方法指导 篇4
一、主观题考点分析
人教版的高中政治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内容, 主观题的考点也是针对这些内容而展开, 每一道题都有相对应考查的知识点。例如2012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第36题给出了两段阅读材料, 材料一说的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30余年创造了西方200多年才有的经济奇迹, 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中国之谜”。材料二是说中国在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 有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弊端。首先可以确定的是, 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经济与生活方面的知识点, 问题一和问题二都是围绕经济与生活的知识点展开的, 提出的措施要注意实用性。一般来说, 主观题的问题设计是层层递进的, 并且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知识点相互交融。例如这道题的第三个问题考查的就是哲学常识, 要求学生用哲学的原理与材料的问题对应起来。
二、找准答题坐标
回答主观题首要的任务就是准确找到知识的定位, 这也就是答题的坐标, 所有回答的内容都要围绕坐标而展开。还是以2012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第36题为例。材料一反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 这是创造“中国奇迹”的基础。材料二反映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问题设计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问的是“中国之谜”的原因;第二个层次要求提出相关措施, 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结合哲学常识当中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 分析坚持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问题三就上升了一个层面, 要求学生从理性的角度, 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的现实意义。考生在回答时, 要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的具体内容列举出来, 包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等。
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很多考生反映自己对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原理已经掌握透彻, 对每一个原理所有包含的具体内容也能一一列举出来, 但就是无法在主观题上取得高分。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回答原理的具体内容时没有注意与材料进行结合。回答原理的过程是摆道理的过程, 有了道理才能说服人。道理要怎样才能讲得透彻呢?这就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材料阅读题来说, 原理和实际结合显得特别重要, 要不然就失去了材料本身的意义。比较容易掌握的技巧就是, 抓住原理的层次, 或者说原理中的概念, 找到材料分析中与原理概念有关的点, 再将这些点按照原理中的关系模式表达清楚。有些主观题是要求学生表明态度的, 学生要注意在谈论问题的时候要作出明确的态度表示, 否则也会失分。
四、理顺逻辑关系
在高考评卷中, 很多老师发现, 有的学生对知识点有比较清晰的把握, 但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面面俱到, 答题时没有层次之分, 显得逻辑很混乱。所以, 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一些答题的技巧, 以便学生能够理顺逻辑关系。在考场上, 更改主观题的答案是很冒险的举动, 有可能会造成时间不够, 答题不完全的后果。所以教师可以在平常的训练中, 要求学生先在草稿纸上列举好提纲, 这一点对于问题层次比较多的主观题来说特别管用。这样回答的时候就知道要先说什么, 后说什么, 不会出现想到什么说什么的混乱情况。
五、明确评分要求
教师要在平常的模拟训练中, 让学生明确主观题改卷的具体要求。大致的要求有:1.按知识点给分;2.逻辑要严密, 层次要分明;3.书面整洁, 字迹工整, 语言规范;4.不允许出现方言和网络语言;5.原理和材料要紧密结合;6.切忌空题和从选择题中直接抄答案。
实际上, 主观题是一种相对发展成熟的题型, 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固定的回答模式。如果学生的主观题答题技巧掌握得好, 是很容易在政治考试中取得高分的, 因此教师要注意在平时模拟题的讲评中渗透答题的要领。
参考文献
[1]陆敬源.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要在“巧”上做文章[J].考试周刊, 2010 (3) .
[2]贾艳华.谈高中思想政治学法指导[J].才智, 2010 (33) .
高考政治答题总结 篇5
1.人大代表为什么要做某事
[设问模式](1)人大代表为什么要------?
(2)人大代表在------中发挥什么作用?
[答题指导]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人大代表的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地位+权利+义务+与人民的关系
[答题模板](1)法律地位决定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是行使权利的表现(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3)是履行义务的需要(遵守法律;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4)体现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监督)。
2.人大代表应该怎样做
[设问模式](1)人大代表如何为------工作提出建议。
(2)在------活动中,人大代表应该怎样做?
[答题指导]运用政治生活中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的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权利+义务+素质
[答题模板](1)积极行使权利(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2)自觉履行好义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高考生物答题技巧 篇6
第一部分 考场诊断
要提高生物答题的得分率,首先要知道在哪些地方出现了失误。从历年高考阅卷分析来看,生物高考选择题常见的错误有:知识、概念含糊不清:审题不清;思维定式;题干陷阱。而非选择题的失分主要体现在:字迹不清;错字及别字:不正确的涂改:专业术语用错,位置颠倒或者重复:表达不准确,抓不住重点:对新情境应变能力弱,不能有效捕获题干的有效信息: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技巧缺乏: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生物学问题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不清晰:运用生物学科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或推理的能力欠缺。针对以上的失分情况,我们应在平时的训练中采取相应的审题及答题技巧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部分 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选择题具有知识面广、题小量大、题型多样、评分客观公正等特点,一直是高考的主要题型。由于选择题位于高考试卷的开始部分,这部分内容解答得是否顺利对考生的考试状态影响很大;同时该部分占试卷总分值比例较高,对考生高考成绩的影响很大:但选择题题型稳定、题目难度逐年降低,比较容易通过强化训练养成一定的答题技巧,提高高考成绩。下面介绍几种选择题中常见答题技巧:
1.直选法和排除法比较常见,不再多说。
2.转化法。某些选择题,由于情境比较陌生,或内容比较生僻,或试题呈现形式发生变化等,可通过将题中信息转化为比较熟悉的、便于理解的形式,从而变陌生为熟悉,化难为易,迅速求解。常用的转化法有将图表转化为文字、将文字转化为图表、图与图之间的转化、文字之间的转化等。
3.对比法。这种方法适于解决选项相近或类似的选择题。通过比较选项所涉及的相似、相近、易混的概念、原理、方法、结构、功能等,排除似是而非的选项:此外,当排除两个选项后,在剩余两个选项中犹豫不决,不知道究竟应该选哪个时也常常采用这类方法。
4.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法是指跳出常规思维模式,以另类角度从不同侧面思考问题,这样有时会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逆向思维法类似于数学中的“反证法”,适用于按照正常的思维方式解答行不通或很复杂的试题。
二、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在生物教学中,笔者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他们对非选择题的解答感到困惑、迷惘,如不知道题目问什么,不知道该答什么,不知道如何分析题目中的图表,不知道如何表述答案才能避免失分等。非选择题作为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在理科综合或单科卷中所占分值较大。因此,掌握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就显得至关重要。非选择题可依据不同的方式进行不同的分类,但从考生易归纳、解题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将其分为四类较简单、清晰、明了,分类如下:图表题、文字表述题、实验题、信息题。下面就这四类分别进行分析。
1.图表题
高中生物的图表类常见题型分三大类:
1.1 形态、结构图题。这类题常通过展示生物局部形态结构,并结合相关的生理过程进行考查,如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从历届高考试题来看,这类题的图形来源于教材,但与教材不完全相同。解答这类试题需掌握解题方法:(1)认真阅读题干的文字叙述和图像所包含的信息,辨认图中所反映的形态、结构、生理过程;(2)将题干中的信息与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概念和原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分析、思考:(3)组织语言,用准确的文字进行表述。
1.2 坐标图题。坐标图题包括曲线图和柱形图两大类。遇到曲线图的时候:第一步是看坐标,注意观察横、纵坐标,理解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含义和关系。通常情况下,横坐标表示自变量,纵坐标表示因变量。第二步是看关键点。找出曲线中的关键点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如起点、转折点、最高点、最低点、交叉点和终点等。第三步是看曲线变化趋势,分析曲线上升、下降所表示的含义,其影响因素有哪些,以及主要原因是什么。第四步是将曲线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与教材相结合,并联系相应知识点,找到解题的切刀点。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回答。遇到柱形图的解题思路与解曲线图相似。
1.3 表格题。表格题是生物学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也是其他图表题的基础。它以表格中给出的数据为载体,解题时要通过比较数据大小或将数据转化为图形等方式进行分析。
2.文字表述题
在解文字表述题时,学生往往因文字冗长而抓不住要点,受思维定式限制,仅凭经验解题,导致偏离题目要求,以致失分严重。
解答这类题目可分3步走:一是学会寻找“题眼”和“关键词”。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题干、设问、图表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常常也就是题目的题眼。二是能准确定位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要注意的是,一道试题常常不仅仅考查一个知识点。有的试题,甚至每个小题都会考查两三个知识点,这要求我们不单单是对每一个小题,甚至对每一个设问都要能定位清楚所要考查的知识点。从近两年高考命题分析来看,如果一道大题只考查一两个知识点,常常难度较大,需要进行深入扩展和发散:如果一道大题考查多个知识点,常常难度不大,许多时候都是要求用教材上的原话作答。三是答案遵循“从题干和教材原话”中去寻找和组织。从历年高考生物试题的命制情况分析来看,除了一些需要深入分析和归纳的试题答案外,许多非选择题的答案都是来自相关内容在教材上的原话,或者题干、设问中词语、语句组合而成。
3.实验题
实验的内容分基础实验和设计实验,其中基础实验包括教材中的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拿到实验题的时候:首先要纵观全题,审清题意,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其次要确定变量和控制变量,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其中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因变量是由自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性原则、等同原则等。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通常有四步。即分组编号、分组处理、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如果是验证性实验,实验结论是唯一的,如果是探究性实验,要分析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论。
4.信息题。
信息题中所给的信息通常都有一定的隐蔽性、干扰性,所给信息和要解答的问题与课本知识之间通常会有一定的“距离”,其分析与解答的方法与常规题有所不同。一般可采用“四步解法”。第一步:阅读理解发现信息。弄清题中描述了什么事件?要解决哪些生物学问题?第二步:提炼信息发现规律。结合提出的问题,挖掘题干中隐含的信息,并区别哪些是有效信息,哪些是干扰信息,从中找出规律。信息题所提供的大多是一个全新的自然科学背景,如提供一段文字材料、图解、曲线、图表资料或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资料,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准确地提取出与所要解答的问题相关的有效信息是解题的一个重要环节。第三步:运用信息联想迁移。充分发挥联想,将发现的规律和已有知识牵线搭桥,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来。第四步:类比推理解答问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解决新情境中的新问题,或提出符合材料的观点、做出相应解答。
总之,无论哪种类型的非选择题,答题时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和专业名词,尽量做到表述科学、准确、严谨、规范、简练,能突出重点和得分点,不拖泥带水,同时书写要工整清晰,不乱涂乱改,无错别字等。
因此,我们在平时学习中如果能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进行上述审题和答题技巧的训练,从而养成科学规范的解题思路,在高考时就能够成竹在胸,提高得分率,取得理想成绩,最终在高考中胜出。
高考政治答题论文 篇7
一、在高考复习中, 学生答题不规范的表现
首先, 专业术语运用的不规范, 表述模棱两可, 甚至完全错误。比如“人民民主专政”非要写成“公民民主专政”, “经济效益的提高”非要写成“利润的提高”, 这一类错误是识记不清导致的。其次, 不使用专业术语来答题, 随意改编, 如课本上是“国家职能”, 偏偏写成“国家做事”, 这是记忆不准确造成的。再次, 所答非所问, 这是属于审题失误, 一个方向性的错误, 危害最重。如题目明明要求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来作答”, 结果答案却是从政治常识方面解答, 答案也非常正确, 但就是不得分。最后, 答题表述不清, 没有条理, 不简洁。会答但写不对;答对了几条, 却没有答全;虽然答全了, 但洋洋洒洒一大堆, 没有找准采分点。这一部分丢分的学生最多。究其原因, 表象上是学生答题技巧太差, 文字表达能力不过关, 归根结底, 是学生的主要知识结构搭建得不好, 很多遗露点, 而教师陈旧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被动学习是其更深一层的原因。
二、在高考复习中,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规范化答题的要求
教师在平日的考试中就要让学生熟记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专业术语, 使用政治学科的专业术语进行答题。如哲学常识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 量变、质变, 实践, 等等;经济常识中的通货膨胀、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等;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共和制、依法治国和和平外交五项基本原则等。学生在使用专业术语时, 一定要做到准确、科学和严谨, 不能把“人民民主专政”写成“公民民主专政”, 一定要做到一字不落。另外, 在阐述问题时, 还要注意语言文字的逻辑性、完整性和条理性, 一方面要做到语言精练准确, 另一方面要注意答全考查点, 最好能分条来列举答案, 只有这样, 才能让自己的答案接近参考答案。
三、在高考复习中, 教师要对学生答题规范化进行策略上的指导
1. 要想规范答题, 学生首先要建立全面的学科知识框架。
这个框架要包含政治学科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先存好货。要想构建如此庞大的知识框架, 教师一定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构建知识框架,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对所学知识灵活掌握, 在解答题的时候才会如是提取答题点。
2. 引导学生建立以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 从而提高学生答题的针对性、逻辑性和条理性。
在高考复习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在讨论中提高自身的学科思维能力, 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 自我总结经验教训, 并对答题中出现的不规范化的问题及时点拨, 等等。
3. 教给学生规范化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 审清题。一定要审清题, 一字一句地读题, 提取一切有效信息, 挖掘隐含条件, 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错。审题时, 一定要排除其中的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题中问什么, 你就答什么, 切忌答非所问, 否则费事不讨好。还要教会学生分析命题者的意图, 考查的是哪个知识点。排除思维定势, 千万不要跟着以前旧的经验走, 不因见过同样的材料就掉以轻心。
其次, 科学、准确、简洁和完整地书写答案。一定要保证卷面整洁、有序。那么如何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呢?可以采用层层缩小考查范围的方法, 如原题考的是哲学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首先判断出考查的是哪一方面的知识, 是辨证法的话, 就要从矛盾、发展和联系等方面的知识点;是唯物论的话, 就要从物质与意识等方面来考虑;是认识论的话, 就要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等方面来答题。在答题的过程中, 政治学科的专业术语一定要使用得科学、规范, 尽量使用教材上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力求一字不错。如果自己对其正确性不能确认, 宁可不写。在整理答题要点时, 让学生尽量分条列举作答, 这样既有利于保证叙述的简洁性, 又可以节约时间, 切忌大篇幅不分条地来答, 满满一片, 否则得分肯定高不到哪儿去。另外, 答题语言一定要严谨, 使表述更准确, 如“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等词语是不错的选择。
综上所述, 教师在高考政治复习中, 要规范学生的答题能力, 明确答题规范化的要求, 还要对学生进行策略方面的指导, 如知识框架的搭建、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些常用的答题方法和技巧等, 功要用在平时, 到考场就能发挥自如。规范化答题已成为学生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不得不提高的一项能力, 所以一线教师要不遗余力地作出研究。虽然这工作说起来繁杂, 做起来难, 但我们还是要做好, 做细。
摘要:我国的高考改革已向纵深发展, 答题不规范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为规范学生的答题能力, 适应高考政治对学生的要求, 本文从学生的答题不规范的表现、要求和应对策略几方面作了详细阐述。
高考政治答题论文 篇8
政治主观性试题在高考题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所占的分值高 (总分100分, 主观题占52分) , 是政治高考的“押轴题”、“重头戏”。因此, 答好它, 对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近几年高考情况看, 相对客观题而言, 主观性试题是考生失分的重灾区, 得分率很低。 (例:全省政治主观题平均得分率2009年19.57分, 2010年19.79分) 可以说主观题答题是学生高考的软肋, 严重制约着考生的考试成绩。
一、目前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近几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的答题情况看, 考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有:1.基础知识不扎实, 导致调动和运用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知识迁移能力差。思维不灵活, 缺乏变通性。2.审题和分析能力差、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例如, 题目要求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来回答, 有些学生却用政治生活甚至哲学生活的知识来回答。3.答题方法不对, 文字表述能力低、不能恰当运用学科术语答题, 而是使用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答题, 也是考生拿不到理想分数的原因。例如, 有些学生把政府依法行政写成依法执政;国家职能说成国家做事等等。
以上几种常见毛病, 是影响主观题得分率的最大障碍。那么, 如何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 提高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有效性呢?本人认为, 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 关键还应掌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下面结合个人教学中一点体会谈几点看法。
二、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方法和技巧
(一) 精心审题——审
审题, 是正确解答主观题的前提和基础, 一旦审题出现失误, 就会严重影响得分率, 可谓一着不慎, 满盘皆输。因此做主观性试题要努力做到认真审题、抓题眼、明题旨, 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具体来讲要做到:
1.审试题的指向 (所属模块及知识范围) 及设问点, 分析命题者的意图, 明确试题所要考察的知识范围。即弄清楚考查的是“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文化生活”还是“政治生活”中的哪些概念、原理及观点;弄清答题的方向“是什么”, “为什么”, 还是“怎么办”;答题的主体是党、政府还是企业、个人等等。问什么答什么, 避免答非所问。
2.审主观题试题所呈现的背景材料, 努力挖掘和提取每一句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排除与立意无关的信息, 即与答题无关的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捕捉住有效信息, 是考生准确回答问题的关键环节。要准确地提取试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就必须对试题材料认真研读、认真思考、抓住材料的中心和主题, 比较复杂的背景材料则将其分解为若干层次, 理清材料每个层次的含义是什么, 进而全面准确地理解其内涵。
3.审试题的分值。在主观题试题中, 每个问题后面都明确地标出了设问的分数。考生可参考分数来判断自己应该如何组织答案, 如何选择答题要点。比如本小题12分, 大致可从3或者4个方面回答, 每点3~4分左右。如果某小题只有4分, 那么答案应该比较简略, 可能只有1~2个要点, 只需要抓住主要意思简单作答即可。
(二) 联系知识——联
1.联系材料作答:
在解答主观题过程中学会分析材料、利用材料是答题的重要环节, 因为材料往往蕴含答题的角度。分析材料, 弄清材料的层次, 就可以利用材料的暗示, 搜索相关课本知识点, 设置答案。在答题中就能正确地联系材料作答。
2.联系教材知识作答:
高考试题越来越灵活, 材料和情境越来越新。但是, “万变不离其宗”, 这个“宗”就是课本知识。因此在答题过程中必须联系教材知识进行作答。在审题意的过程中, 应在头脑中再现一些与题意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建立起材料和书本知识之间的联系, 找准, 找全答题所需要的知识点。例如谈到“以人为本”这个知识点, 它既涉及到经济生活中的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科学发展观;也涉及到政治生活中的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宗旨和工作原则、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宗旨;又涉及到哲学生活中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还涉及到文化生活中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因此只有熟悉书本知识, 进而在考试中灵活运用书本知识, 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提高政治主观题成绩, 切忌脱离教材相关知识答题。
3.结合最新精神作答:
高考主观题命题一般情况都以当前社会热点为背景材料, 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学科特点, 因此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结合重大时政、党的最新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路线作答。例如, 近几年,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生问题”, 涉及到与此有关的意义类题目时, 考生都可以写上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等时政语言。
(三) 简列提纲——理
很多考生在答政治主观题时不列提纲, 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就如俗话所说, “脚踩西瓜皮, 溜到哪里是哪里”.这种随想随写, 随写随想的情况, 容易造成条理不清, 层次混乱, 遗漏了某些重要的知识点…… 要避免或减少种种毛病, 我们在答题中, 必须重视简列提纲。
因此, 在明确答题思路、组织好材料的基础上, 可根据题目要求, 安排好答题要点的先后顺序, 迅速编写好提纲, 提纲力求简约, 自己明了即可, 以确保在答题的过程中不会漏点, 也不会思路不清。最后还要浏览一遍材料及其设问, 审查自己列出的提纲是否正确或有无遗漏, 最后就可以在试卷上动笔答题。列提纲, 有利于写全要点, 减少失误和涂改而提高得分率。
(四) 组织答案——答
作为文科老师都有这样的阅卷体会, 拿到试卷看到漂亮的书写就有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考生因此可能多得分, 甚至得高分 (其中包含良好的“印象分” ) ;而对字迹潦草、卷面零乱者阅卷老师一般给分少。为此, 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要做到:1.要精心设计好卷面结构, 力求卷面整洁。2.用字规范, 语言准确精练。3.层次清楚, 有逻辑性。4.多角度思考问题, 确保答案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五) 检查答案——查
做好主观性试题后, 还需要对所做的题目和答案从头到尾仔细检查一遍, 这是答题步骤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看审题是否准确, 有否存在偏差, 联系知识、材料是否恰当, 条理是否清楚, 要点是否齐全, 答案是否规范完整, 有没有错答或漏答, 有无答非所问, 关键的知识点表述是否准确严密, 标点符号有没有存在不恰当的地方, 有没有错别字等等。通过检查及时更正, 要把答卷过程中的一切失误都消灭在交卷之前。
高考数学临场如何答题 篇9
一、调理大脑思绪, 提前进入“角色”
考前要摒弃杂念, 排除干扰思绪, 精神要放松, 情绪要自控, 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 创设数学情境, 进而酝酿数学思维。通过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等, 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安慰, 从而减轻压力、轻装上阵, 使思维单一化、数学化, 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准备应考。保持心态平衡的方法有三种: (1) 转移注意法:避开监考者的目光, 把注意力转移到某一次你印象较深的数学模拟考试的评讲课上, 回忆考试原则, 有效得分时间。 (2) 自我安慰法:如“我经过的考试多了, 没什么了不起”, “考试, 老师监督下的独立作业, 无非是换一换环境”等。 (3) 抑制思维法:闭目而坐, 气贯丹田, 四肢放松, 深呼吸, 慢吐气, 如此进行到发卷时。
二、摸透试题, 答题要做到准、快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刚拿到试卷时, 不要急于求成, 可先按试卷上题的顺序从头到尾看一遍, 可使考生对试题的数量、类型、难度以及所占的分数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 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 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为制订答题时间的安排和答题的秩序打下基础, 然后稳操一两个易题熟题, 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 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以振奋精神, 鼓舞信心, 很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 之后做一题得一题, 不断产生正激励。考试时要沉着、冷静、细心, 本着“先易后难”的一般解题顺序一个一个地完成, 答题时要力求准与快, 以准为基础。解题时一定要有的放矢, 简明扼要, 切忌画蛇添足, 空谈泛谈;不要这个题目动动手, 那个题目动动手, 又都想完成, 结果一个题目也做不完。正确处理好答题中准与快的关系。
三、搞好四大关系, 力争多得分
(1) 搞好审题与解题的关系。有的同学对审题重视不够, 匆匆一看便急于下笔, 以致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吃透, 至于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更无从谈起, 这样解题出错自然多。只要耐心仔细地审题, 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 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
(2) 搞好“会做”与“得分”的关系。要将你的解题策略转化为得分, 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 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 考试结果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有的考生拿到题目, 明明会做, 但最终答案却是错的———会而不对。有的考生答案虽然对, 但中间有逻辑缺陷或概念错误, 或缺少关键步骤———对而不全。所以, 在做题时, 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 防止被“分段扣点分”。经验表明, 对于考生会做的题目, 阅卷老师则更注意找其中的合理成分, 分段给点分。
(3) 立足中下题目, 力争高水平。平时做作业, 都是按所有题目来完成的, 但高考却不然, 只有个别的同学能交满分卷, 因为时间和个别题目的难度都不允许多数学生去做完、做对全部题目, 所以在答卷中要立足中下题目。中下题目通常占全卷的80%以上, 是试题的主要构成, 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学生能拿下这些题目, 实际上就是数学科打了个胜仗, 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 对攻克难题会更放得开。
(4) 确保运算正确, 立足一次性成功。高考是限时限量的选拔性考试, 时间很紧张, 不允许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在答卷时, 要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 要稳扎稳打, 字字有据, 步步准确, 要尽量准确运算 (关键步骤, 力求准确, 宁慢勿快) , 立足一次性成功。解题速度是建立在解题准确度基础上, 更何况数学题的中间数据常常不但从“数量”上, 而且从“性质”上影响着后继各步的解答。所以, 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 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
刍议高考化学答题策略 篇10
一、考前复习准备策略
1. 树立目标
首先根据平时测试考试成绩, 预估自己的学习水平, 尤其是模拟测试成绩更具参考性。再次, 具体分析失分状况, 看看自己的那些分数是有能力得到的;然后根据这些细节查找问题, 预计提分空间。一般有机化学比较简单, 容易得分, 无机化学较失误, 实验题型能力差异显著, 计算题失分最大。根据自己的情况, 针对性的训练, 减少失误, 树立高考的基本目标。
2. 强化心理素质
首先, 建立自信心, 近几年化学高考习题比较固定, 难度不大, 考点明显, 无偏难怪题。同学们可以充满自信, 坚信自己能正常发挥。再次, 考试前和考场中放松心情, 平静答题, 不要背负心理包袱, 认真审题, 遇到不会的题目不要心慌, 自己不会其他同学也会觉得困难, 这时候心理素质很重要, 仔细梳理基础知识, 认真分析题目, 找到解题思路。再次, 也不要骄傲, 认真检查, 减少失误。
二、考场考试答题策略
1. 总览全局
考前会提前5分钟分发试卷, 这时候不能动笔但可以看题。此时应该浏览试卷结构, 对试题难易度心中有数, 按照自己特点大致分配时间, 留好涂卡时间, 把会做的题目提前做好, 也就是先易后难。理综时间是150分钟, 平均每一学科分配50分钟, 化学试题是7+3+1, 即7道选择, 3道必做题, 1道选做题。个人情况不同, 解答各类试题所需时间就有差异, 合理分配时间就会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得分率。
2. 认真审题
“出题者是精明人”。解题就是攻, 出题者是守, 攻守之间是智谋的较量。高考试题中往往有多个信息点 (包括卷首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 大题指导语, 图像中的特殊点、实验特殊操作、不正确等相关要求类;无色、酸性等限制条件类等) 。审题主要是注意:应学会找到题干, 看清关键字词和符号, 阅读理解题目要求防止思维定势曲解题意, 然后仔细琢磨, 体会命题意图, 降低过失性失分。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 要找出关键字、词、句, 一个逗号一个逗号地读题。如正确、错误, 元素符号、元素名称,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结构式、电子式等等, 特别注意括号中给的信息。如果没有用的话出题者是不会给大家的。
(2) 要边分析题目边写出题中相关反应过程或者原理。
(3) 要明确题中所给的现象和数据, 能够根据题意推导出连锁的相关数据。
(4) 要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为此对Ⅰ卷的信息点可用笔打点或横线加以强调突出, 也为以后的检查速度奠定基础, Ⅱ卷虽不能做明显的标记, 可以通过前后对照阅读和反复阅读进而找出隐含条件。以便解题。
3. 规范用语, 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阅卷人是挑剔人”。有时候学生会莫名其妙的丢分而不知原因, 这也是考生考试中丢分较多之处。高考阅卷对专业术语也有一定要求, 高考不是比谁难题做得好, 而是比准确性。而今的高考难度已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所以我们考生应该规范专业术语和答题格式, 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4. 学会取舍
题目有难易, 答题有顺序, 先简单后复杂, 遇到极难之题目, 要忍心舍去, 有时间最后再研究。所以提前浏览全局是前提。
化学难题一般是大题或者自己比较弱的章节试题, 所以可以选择性的做题。解题时开始认为简单, 结果在一个环节卡住了, 毫无头绪这是应该先把它放在一边, 先做下面的题目。做到后面思维打开了, 忽然明白了回头再补上, 心态的控制非常重要。选择题难的话不能不做, 最好用排除法和代入法或者特殊值法以及区间法进行选择。把能得的分尽量都得到。
5. 把握细节, 减少失误
高考中还有很多细节决定成败。答题卡的填涂, 最好边做边写答题卡, 或者做完选择题先涂卡, 最后再涂卡一旦时间不够就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大题做一道写一道, 不要写在草稿纸上再抄写, 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高考时间有限, 应该惜时如金, 进行最科学的安排布局。草稿纸一般可以再要, 在使用草稿纸的时候应该科学安排和使用, 不要随机乱写乱用, 因为一旦检查或者回头看比较乱, 很难找, 影响效率和心情。所以草稿纸也要有绘画的使用, 可以像作业本一样按照题目顺序使用, 并标好题号, 整齐有序, 有条不紊。
涂卡的2B铅笔和答题专用笔要有备用的, 不要到时候有质量问题而无法使用。铅笔提前削好, 笔尖削成涂卡最方便的扁头, 提高涂卡速度。答题笔笔水充足。计时手表最好佩戴, 以便掌握答题进度。压轴大题能做最好, 不会做也不要空着, 写上相关反应方程式, 或者根据题意, 按照题目条件列出相关方程也会得一些基础分, 而不是零分。但前提是前面的题目快速做完, 需要有充足时间是研究压轴大题。
高考是一项融知识、能力、体力、心理于一体的选拔性考试, 细节把握, 心态调整, 战略战术都是学生考场中需要体现的能力。总之, “态度决定一切, 细节决定成败”, 提前备战, 高考才能实战成功。
摘要:古语有云:“兵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高考中如何取得满意成绩, 需要未雨绸缪, 最好考前准备工作才能减少失误, 甚至超常发挥。本文围绕高考大纲及考点, 就高考化学中各种题型的答题准备策略以及答题技巧略谈个人经验。
关键词:高考化学,答题,技巧,策略
参考文献
[1]龚春燕.创新学习的方法[J].中国教育报.
[2]张方国.化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M].
[3]时晓霞.情感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学习, 2011 (1) :128.
[4]陈耀亭, 刘知新.课堂化学教材教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篇11
【关键词】高考 诗歌鉴赏 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和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
【答题步骤】
这类问题,它的固定格式分为三个部分: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出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且语言力求优美。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
第二部分,考生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题范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修辞手法主要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
首先,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其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
再次,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范式】
本诗某句运用了()的表达方式,诗中()表达了诗人()感情,这种方式有()效果(好处)。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些考生从语言的运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的巧妙,这是以前诗歌点评的做法。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語言的运用。
【答题步骤】
首先,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其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再次,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范式】
本诗()(两三个双音节词概括该诗特色)。本诗通过()的描写(刻画、运用),体现了(写出了)()(表达效果),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答题示例】
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一词领全诗
【提问方式】某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首先,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其次,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五种模式:观点品评
【提问方式】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或某人的观点)?为什么?请说明你的理由。
【解答分析】观点品评是指针对前人对诗歌的理解或评论进行的品评。这种题型开放性强,解答的要求高,难度大。考生如果熟悉这种题型的特点,把握解题方法和技巧,作答并不困难。
【答题步骤】首先根据题目的要求,弄清要求品评的角度(内容还是形式,整首诗还是局部,表现手法还是语言风格);然后阅读诗作和对其的评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接着亮明自己的观点;最后结合原诗具体分析并阐述理由。
【答题范式】同意(不同意)()的看法。因为(),所以()。
【答题示例】
蝶 恋 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问】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阙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答】(1)同意。因为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2)不同意。因为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苦涩,为整首词设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是说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第六种模式:比较鉴赏
(一)意象情节
【提问方式】这两首诗都写到()意象(形象、情景),各有什么寓意?
【解答分析】意象情节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是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意象情节不同,意境就不同,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也不同。
【答题步骤】首先找准具体的意象(情景),结合意象的通常义分析具体语境中意象的特殊义;然后比较分析提炼出各“意象”之“意”;最后对比分析辨别其寓意异同。
【答题范式】两诗中描写了()意象(形象、景象),寄寓着()含义,表现了诗人()情感。
【答题示例】
丹阳送韦参军
嚴 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 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注],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生。
[注]凤城,京城。
【问】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答】“水”具有流动、柔和、缠绵、悠长的特点,古诗词中常用来或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哀愁,或表达离别的伤感。这两首诗都借水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但抒发的情感却不同。严诗前两句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表达诗人因与友人韦参军离别心之“愁”,后两句又将前面抽象的离愁借助眼前日晚时分的景象,特别是悠悠流淌的江水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韩诗围绕“古今情”为轴线,前两句以黯淡的色彩映衬远行失意出京,以暮云中的楼阁映衬着帝京的繁华,从而勾起诗人“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惆怅,后两句又借用“宫前水”流逝来暗指人生美好年华的消逝、唐王朝国运的衰落,诗人的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情、壮志未酬之情交织在了“宫前水”中。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韩诗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诗人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二)思想感情
【提问方式】这两首诗寄寓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解答分析】“诗言志”,“志”就是思想感情,但由于作者的生活背景、个人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即使是同一题材同一形象,各人所寄寓的感情也会有所不同。
【答题步骤】首先结合注解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了解作者的生平境遇、思想倾向以及诗作的时代背景;然后从诗作中找出感情的具体载体(意象情节)及其关键词语;再后分层分句作对比分析,挖掘蕴含的情感,辨析其情感的异同。
【答题范式】两首诗通过(或分别通过)()的形象(或情景)的描写,寄托了(或分别寄托了)()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
过 华 清 宫
杜 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题 华 清 宫
杜 常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朝元阁上西风紧,都向长杨作雨声。
【问】这两首诗所咏对象相同,但写法和表达情感不同:《过华清宫》是通过描述唐玄宗派人送荔枝给杨贵妃一事,讽刺了 ;《题华清宫》是通过描绘华清宫凄清的景色,抒发了 的感慨。
【答】唐玄宗杨贵妃淫逸误国 作者对历代王朝兴废
(三)表现方法
【提问方式】两首诗都(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请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表现方法主要指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表现方法不同,对表达诗歌感情的作用也会不尽相同。
【答题步骤】首先把握题干中要考查的表现方法的角度,然后结合诗句找出具体表现方法的表现点,确定所采用的具体表现方法;再后比较分析各自表现方法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答题范式】两首诗都(或分别)采用了()的方法,描写了()形象(情景),表现了诗人()的情感,达到了()效果。
【答题示例】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田 园 乐
王 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问】两首诗都写了春天早晨的景色以及人们在春天早上迟起的情景,但所采用的表现方法差异很大,请具体分析。
【答】孟诗着眼于对时间过程的描写;而王诗却着眼于对空间景物的抒写。孟诗由静入动,诉之于听觉感受;王诗以动写静,着力于视觉形象。孟诗素笔白描,重在写意;王诗重彩绘色,以形写意。孟诗是古体五言绝句,格律自由,颇有行云流水之美;王诗是近体六言绝句,格律精严,对仗工稳,独具艺术匠心之妙。孟诗语言平易近人,自然天成;王诗语言清新明朗,工巧严整。
对于诗歌鉴赏题,要取得高分,就要懂得运用相关术语,学会准确表达。若是能让学生对这些诗歌鉴赏的模式熟练掌握,再加上大量的积累和练习,相信学生在考场上定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浅谈高考数学答题技巧 篇12
一、考场上一定要处理好四种关系
1. 正确处理审题和解题的关系
很多考生审题时一目十行、浮光掠影, 不假思索就急于下笔, 更有甚者连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看清。这时要想从题目中找出隐含的条件和解题思路就是天方夜谭, 解题当然会错误百出。所以审题时必须耐心仔细, 准确地把握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 尽可能多地从题目中获取最多的信息, 以便迅速找到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2. 正确区分“会做”和“得分”的关系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 卷面上的题自己明明看懂了, 也有正确的解题思路, 可是总是拿不到全分。怎样将解题策略转化为得分点, 主要是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 这一点往往被一些考生所忽视, 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 使得考生自己的估分与实际得分差之甚远。例如, 立体几何论证中的“跳步”, 使很多人丢失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得分;代数论证中“以图代证”, 由于不善于把“图形语言”准确地转译为“文字语言”, 学生的得分也少得可怜。再如, 去年理17题三角函数图像变换, 许多考生“心中有数”, 却说不清楚, 扣分者也不在少数。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述, 我们才能使“会做”的题“得分”。
3. 做题速度快不等于做题正确
高考数学题量大、时间紧, 所以准确率尤为重要。只有做对了才能拿分, 只有做对了才可以不用浪费时间进行检查。如果考试只是一味求快, 那么就会漏洞百出。例如2008年的高考中有一道应用题, 要求列出分段函数解析式。这一要求比较容易, 二次函数、一次函数都是初中的知识点, 但是不少学生刚开始计算就出了错误。尽管后面部分解题思路正确, 同时消耗了大量时间去计算, 但都做了无用功, 基本是“颗粒无收”。所以适当地慢一点、稳一点、准一点、细一点, 就有可能多得几分。相反地, 快一点、急一点、粗一点、错一片, 则会得不偿失, 颗粒无收。
4. 坚持先易后难的做题原则
有些学生一拿到试卷, 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做题, 认为这样更能抓紧时间。其实, 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首先应将全卷通览一遍, 把试题进行难易程度的划分, 作答顺序为: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另外, 要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坚决不能在某个题上“持久作战”, 那样很有可能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二、遇到难题时的应对策略
1. 头脑要冷静, 不能惊慌, 慌则乱, 会更影响做题的思路。
2. 再次详细审题, 查看自己忽视的条件, 根据已知条件考虑问题的突破口。
要学会拆分问题, 因为所有的大题都是由几个小题组成的, 认真找出这些小问题与我们所学的知识的联系, 从而把问题一步步分解, 并各个击破, 最早攻克难题。
3. 遇到自己毫无头绪的题目时, 我们可以先把它暂时放一下, 等把其他容易的题都做完后, 返回来再分析这道题。
4. 答题不必按照试题的顺序进行。
尤其是高考题, 难题可能设在中间, 最后的题目反而简单。考生如果按照顺序做题, 则有可能导致后面会做的题没时间做, 反而在难题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从而直接影响了最终的考试成绩。因此, 我们要求发卷后先浏览整个试卷就是为了让你找到试卷题目的难易分配情况, 以便更加合理地安排做题的顺序, 避免出现会做的题目没时间做的情况。
5. 在解答试卷过程中, 选择题、填空题应该先做。
一些学生认为后面大题的分值高, 先做大题, 把选择题放在最后, 结果到做选择题时时间紧张, 忙中出错, 而大题因为难度系数较高、知识综合性强得分也较少, 从而导致了整体成绩的下滑。一般来说, 我们应该按照先易后难, 先熟后生的原则先做选择题、填空题 (不超过50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 解答题一般都有两个或三个问题, 第一问一般比较简单, 我们一定要认真思考, 不要轻言放弃。
三、针对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
1. 选择题———“文无定法, 随机应变”
题型特点:突出概念 (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或概念的直接应用) , 强调量化 (数量关系是每次考试的必考题点, 分值比重很大) ;注重逻辑思辨性的考查 (题目条件中暗藏乾坤) ;形数兼备, 图文并茂 (数学是数和形的辩证统一体, 代数问题和几何问题有机结合) ;一题多解 (强调解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
解题策略:
(1) 详细审题。高考题是经过认真研究、反复推敲的试题, 它要求出题目叙述简练、精准, 所以试题的每一句话, 包括括号或小字注释的内容都要尤其注意。我们在做题时, 应详细审题, 弄清楚已知条件和所求目的之间的关系, 搞清楚题目之后, 再动手答题。
(2) 大约有2/3的数学选择题可以直接解答, 这时要注意对数字符号、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及性质的理解和使用。
(3) 方法多样, 随机应变。高考试题注重能力的考查, 选择题的设置一般不需要大费周章, 而是需要注意解题技巧, 善于利用图形、特殊值、特殊位置、数形结合, 采用排除、转化、代入、分析、估算、验证、极限等方法求解。做题时, 我们不要在小题上纠缠不休, 杜绝“小题大做”。与其他学科相比, “一题多解”的现象在数学中表现尤为突出, 尤其是数学选择题有备选项, 给试题的解答提供了丰富的有用信息, 有很大的提示性, 增加了解答的途径和方法。
(4) 选择题的答题时间最好在30分钟左右。争取做到用最少的时间做对最多的题目, 从而为解答题留下充裕的时间思考, 防止“超时失分”。
2. 填空题———“只重结果, 不看过程”
题型特点:内容短小精悍, 答案简短、明确、具体;填空题涉及的考点较少, 目标比较集中。
解题策略:
(1) 填空题大多是计算型和概念判断型的试题, 应答时必须实事求是地进行计算或进行严密的逻辑推演和判断。
(2) 解答填空题的基本技巧:一是快, 即运算速度要快;二是稳, 即图形转换要稳, 不能操之过急;三是全, 即答案要全面, 避免“对但不全”的情况发生;四是活, 即解题方法要灵活, 不能生搬硬套;五是细, 即审题要细, 不能麻痹大意。
(3) 认真审查计算结果, 形式要规范。
3. 解答题———“斤斤计较, 步步为营”
题型特点:需要写出解答过程的主要步骤, 并且提供合理、合法的依据说明;试题内涵丰富, 考点较多, 综合性强, 难度系数较高。由此可见, 解答题的命题形式更加自由、灵活。
解题策略:
(1) 放慢速度审题, 明确题中条件和要求;在明确思路的前提下快速做题。
(2) 公式、定理、性质一定要熟悉。
(3) 思维一定要严谨, 重视易错点。
(4) 解题步骤要规范, 按照课本要求, 避免因不规范而失分, 避免“对而不全”的现象。
(5) 计算一定要准确, 不做无用之功。
(6) 不抛弃, 不放弃。面对难题, 化整为零, 各个击破。
【高考政治答题论文】推荐阅读: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2006-15
高考政治答题万能公式08-25
成人高考政治答题技巧07-21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指导10-23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部分简答题06-27
政治高考复习研讨会内部资料-高考政治客观题解题指导08-11
高考政治易错题07-05
重庆政治高考真题10-19
高考政治如何应对10-14
高考政治备考建议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