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备考方案

2024-10-03

届高考化学备考方案(精选8篇)

届高考化学备考方案 篇1

昌江矿区中学2014届高考化学备考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研究《化学新课程标准》和《2013年考试大纲》。仔细分析近三年高考化学试卷,广泛收集海南省高考的信息,以最新的考纲和考试动向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做好备考各环节的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复习扎实、高效地顺利进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备考目标

考试大纲指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全面体现考试大纲的能力考查要求,注重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从高考的角度来认识和掌握基础化学知识,并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达到融会贯通。养成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2.根据级组的工作目标,我们化学科的对应的目标是确保理科尖子生的化学科不拖后腿,单科尖子在全县要有优势。

三、备考总体安排:全学年分三个阶段

(一)基础复习阶段(2013年9月初-2014年4月上旬)

以《化学新课程标准》和《2013年考试大纲》为依据,全面系统地复习基础知识,不留知识死角,注意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训练,着力构建学生学科知识和技能体系,实现知识系统化。

在复习过程中以课本和《三维设计》作为主要教材认真落实。习题以《三维设计》和每周的限时训练为主,注意解题的规范性。注重讲评,讲评时适当做到前后关联,对复习过的内容实行往复式测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二)查漏补缺综合提高阶段(2014年4月10日-2014年5月24日)

针对学生在模拟考中出现的缺陷和搜集到的高考信息,对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训练,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应试技能方面进一步提高。

(三)自习巩固和应试调整阶段(2014年5月25日-高考前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复习。要特别注意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以最饱满的精神,充满自信地参加高考。

四、具体措施:

1.齐心协力,同心备考。备课组全体教师目标一致,信息交流,资源共享,齐心协力,同心备考。

2.把握高考方向,高效备考。认真研读《化学新课程标准》和《2013年考纲》,合理分散教材的难点,强化知识的重点,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明确考试的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内容,以求实效。在总复习中不随意拓宽知识范围,要深入分析研究《化学新课程标准》和《2013年考纲》,对照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找出知识点和考点,把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深化和提高。

3.精心准备复习资料和试题,第一轮复习以《三维设计》为主,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自编限时训练、月考试题和模拟测试题。习题的内容要和所复习的内容匹配,难度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吻合。

4.把握复习课的功能,提高课堂效率。第一轮复习要坚持以《化学新课程标准》和《2013年考纲》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将教材中由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不同而割裂的系统知识在总复习中重新整合,找到各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起立体的、发散的、独立的知识网络体系。以落实基础知识的掌握为目的,指导学生阅读并记忆教材的基本知识(尤其是教材中一些实验基本操作及重点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并形成基本的学科能力,向高考的以能力立意靠拢。并通过限时训练对所复习的知识内容进行及时检查。

5.切实解决复习中的主要问题。现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也清楚。但是前面听,后面忘;容易听,容易忘。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一定要提前将老师要讲的课题内容完成,将自己认为有问题的部分做好记录,以达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定期收学生的《三维设计》进行检查,同时也要注意指导学生找到本单元知识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搞清那些是自己的薄弱环节,并想办法进行改善。要求学生在每一次的试题讲评后将做错的试题集中在“错题集锦”中,教师也要做好错题记录于备课中,备课组整理成电子文档,在以后的练习中进行重复呈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真正理解。

6.做好作业的布置。一般以三维设计自带的习题为主,根据复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作业量,并做好检查工作(重点班一周检查一次,其余各班二周检查一次)。针对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的问题,利用晚修时间的后半个小时进行集中讲解,尽量不影响学生的自主复习。

7.做好尖子生的培优辅导工作。尖子生的重要性和利害关系,大家不言自明。“尖子生的荣誉就是我们教师的荣誉、矿中的荣誉”。我认为要让培优工作取得实效,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尖子生在学习、解题、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他们出错的根源,然后重新讲解概念或理论并配以恰当、适量的变式训练,让他们彻底突破难点,提升解题的能力和信心。

8.互听互学,扬长避短。为提高复习质量,备课组老师之间要经常相互听课。通过相互听课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之短,提高教学水平和复习质量。

一轮复习内容进度及安排表:

届高考化学备考方案 篇2

关键词:重视“双基”,知识网络,消除盲点,纠错

根据《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广东卷) , 高考将会遵循“平稳过渡, 稳中求变”的原则, 确保命题的选拔功能, 同时体现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 反映化学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普通高中一般存在生源素质起点低的情况, 面对目前理科生竞争日趋剧烈的局面和新的高考方案要求, 要想取得良好的高考成绩, 就必须在教学中讲究科学, 打破常规, 勇于探索, 方法得当。下面笔者谈谈高三化学备考工作中的一些策略。

一、重视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教与学

据初步统计, 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 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 也就是说, 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以下简称“双基”) 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 “双基”不过关, 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而2010年新高考方案要求的“双基”约占42%的比重。“双基”掌握不好, 不但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还会直接影响考试的成败。因此,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 讲究方法, 注重实效, 教师要引导学生复习到位, 学生要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都真正弄清楚, 尤其要与实际问题融为一体。

但是, 大多数普通高中的学生在学习“双基”时, 只是去背诵、记忆概念和原理的定义, 虽然下了很大功夫,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不知如何运用;有些学生则反映概念和理论抽象、难懂, 不如元素化合物好学。心理学研究表明, 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 对各种各样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概括, 从而把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的过程。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概念的具体例证越丰富, 关键特征越明显, 就越能排除非本质特征, 从而有利于概念的学习和理解, 而这种学习方法是很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的。

例如, 对“勒沙特列原理”的认识, 教材是这样表述的:“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 (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 , 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背诵, 但往往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如果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其深入研究一番, 抽象的理论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可以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1) 对影响平衡的外界条件而言, “改变”一词是指增大还是减小 (升高或降低) ? (2)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 (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 , 平衡是否一定会移动?为什么? (3)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两个条件或多个条件, 能判断出平衡移动的方向吗? (4) 在我们的生活中, 许多状态都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 如大气平衡、水平衡、生态平衡、贸易平衡、人口发展平衡等。一条原本清澈的河流日益受到污染, 虽然河流有一定的自净功能, 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污染, 但河流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的清澈了, 这难道不是一个可以说明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影响, 而非“消除”影响的实际例子吗?

经过一番研究历程, 学生对勒沙特列原理中关于“改变”、“一个条件”、“减弱”等本质特征就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就能通过不断探究和反思最终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复习课就变得生动有趣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教师就能通过驾驭课堂, 让学生感到复习课有真正的内容, 知识点有了升华, 学生的解题能力也就得以提高。

二、善待教材

教材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是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 是师生复习的蓝本, 是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替代的纲领性文件。而一些普通高中的高考复习, 总喜欢盲目地用一两本教辅资料代替教材的复习, 造成本来基础就薄弱的学生难以消化教辅资料中归纳的知识点, 对知识点的理解往往断章取义。学生经常是因为只记住了结论却不理解过程和实质, 造成一听就懂, 一考就不知从何下手的局面。如学生对喷泉实验现象印象很深刻, 但哪本书上学的, 什么样的情况可以做喷泉实验, 喷泉形成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学生却不知道了, 不加指示剂学生也认为做不了。而透析2007-2010年全国部分省市理综高考试题中化学实验题的特点, 我们更可以深刻领会高考“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的含义。例如:

[例1] (2007广东10) 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A.钠与水反应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 切下绿豆大小的钠, 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mL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 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 加水溶解, 振荡摇匀, 定容。

C.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 用两指捏住胶管, 轻轻挤压玻璃珠, 使溶液从尖嘴流出。

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关闭活塞, 换一个接收容器, 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例2] (2009广东21) 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Fe (C2 O4) 3]·3H 2O可用于摄影和蓝色印刷。某小组将无水三草酸合铁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 对所得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进行实验和探究。请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用品和以下限选试剂完成验证和探究过程。

限选试剂:浓硫酸、1.0mol·L-1HNO3、1.0mol·L-1盐酸、1.0mol·L-1NaOH、3%H2 O 2、0.1mol·L-1KI、0.1 mol·L-1CuSO 4、20%KSCN、澄清石灰水、氧化铜、蒸馏水。

(1) 将气体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 (A) 、浓硫酸、灼热氧化铜 (B) 、澄清石灰水 (C) , 观察到A、C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 B中有红色固体生成, 则气体产物是______。。

(2) 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推知, 在固体产物中, 铁元素不可能以三价形式存在, 而盐只有K2 CO 3。验证固体产物中钾元素存在的方法是___, 现象是___。

(3) 固体产物中铁元素存在形式的探究。

(1) 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___;假设2:___;

假设3:___。

(2) 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3) 实验过程:

根据 (2) 中方案进行实验。在答题卡上按下表的格式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从例1可知, 题目内容几乎完全来自课本的基本实验的再版;而例2的命题意图也是考查考生对CO、CO 2、焰色反应和铁及其化合物等物质性质的掌握, 与它们有关的实验及如何对实验提出假设都能从课本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找到想法和思路。

新高考方案中化学实验的分值有22分, 而学生实验题的得分率一直很低。普通中学的学生往往“望题轻叹”。但是, 如果在复习实验时不是靠题海战术让学生去记结果, 而是注重让学生回归教材, 真正理解来自课本的每一个实验, 把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都做到能口述实验的目的、原理、仪器, 实验的过程、现象、结论;然后让学生以课本的典型实验为载体, 亲自动手实验, 去提高学生的实验知识和技能, 从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这样, 学生就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迁移应用, 不但能保障选择题中的实验题的得分率, 也能大大提高非选择题的准确率。

三、注重归纳总结, 掌握规律, 把握知识网络

化学记忆性内容纷繁复杂, 在课时不多、学生基础不好、精力有限的普通高中, 教师要通过研究考点, 在备考中着力放在考点所对应的学科知识、核心内容的记忆、理解、应用和纵横联系上。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依照《考试大纲的说明》的要求, 对每一个知识点逐一落实, 不留盲点, 全方位复习。例如, 2010年的整个化学试卷虽然只有8道选择4道大题, 但重要的知识点几乎没有遗漏。同时, 当学生把课本知识弄懂后, 要及时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 将知识点加以升华, 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说, 化学学习, 要注重归纳总结、注重掌握规律。例如, 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 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 (氢化物) →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 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 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 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弄懂其实质。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 “乙烯辐射一大片, 醇醛酸酯一条线”, 按照有机化学反应的七大类型 (取代、加成、消去、氧化、还原、加聚、缩聚) , 归纳出何种有机物能发生相关反应, 并且写出化学方程式。依照官能团的顺序, 列出某种官能团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和反应, 这样交叉复习, 可以达到基础知识熟练的目的。熟练的标准为“三个一”:一提到某一有机物, 立刻能知道它的各种性质;一提到某类有机特征反应, 立即就能知道是哪些有机物所具备的特性;一提到某一官能团, 便知道相应的化学性质。

通过多种途径的归纳总结, 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而且有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 光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 就象一堆零部件没有组装成整机的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一样, 因而学生就经不起考。所以, 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老师指导学生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 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 结成网, 纳入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 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深入研究高考, 敢于号脉高考

2010年高考已经降下帷幕, 从《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 (广东卷) 》可以看出:新高考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 但考查的知识内容、各板块知识比例与往年差别不大。纵观近几年全国部分省市理综高考试题, 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广东省考卷的命题风格也基本保持稳定, 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很明显, 命题者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号:要重视研究历年高考题, 要敢于号脉高考!新高考方案中的八道选择题 (六道单选、二道双选) 考查的知识应该主要是绿色化学、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共存、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等知识;四道非选择题很有可能分别是实验探究题、工艺流程题、无机综合题、有机综合题各一道。基本技能的考查必将使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横向联系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 对历年高考典型试题“陈”题新做, 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 推陈出新, 不失是一个好办法。同时, 鉴于普通中学学生生源特点, 对于做习题, 应该要注重做后反思, 不提倡一题多解, 方法太多容易给学生造成负担。

五、把握基础, 消除盲点, 敢于取舍, 切实做好纠错

针对普通中学的学生的情况, 教师要要求学生“打好基础拿好基础分”。

教师要研究考点, 精选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进行教学, 可以通过《教学案》把《考试大纲说明》的知识点逐一落实, 消除盲点, 抓好课内、课外练习的整合和落实, 使《教学案》有效成为课内、课外的桥梁。

教师要研读好《考试大纲说明》, 该舍弃的知识点要大胆舍弃, 不要给学生加重负担。如物质结构的选修知识、化学反应的方向知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复杂计算、复杂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键的极性、分子的极性、技巧型的化学计算、工业合成的设备、等效平衡等等知识要大胆舍弃。

同时, 复习过程中要切实要求学生做好纠错工作。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 要对错题做出详尽的分析, 教师尤其要帮助学生找出错根源, 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 还是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失误。对出现的错题要作记录, 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再检查, 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 哪些“顽症”尚未根除, 哪些“毛病”是新犯的, 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要求学生每人都有一本错题本, 平时反复多看错题集。每次模考后, 针对学生在考卷中出现的重点问题, 在批改后及时出一份类似题目, 在评讲试卷时把这些题型重新让学生练习, 过一段时间再用滚动的强化训练直到学生正确掌握。通过这样形式的纠错, 让学生在以后解答此类题型时出错误率尽可能的降低。

高考化学备考方案 篇3

一、措施方法:

1、既全面细致,又要重难点突出

一轮复习着重于完善中学化学知识结构,复习内容要细致全面,不留死角。要加强变知识点复习为考点复习的研究,高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不少于100个,化学考试热点近30个,其中有近二十个考点重现率特别高,而综合考试中,化学试题的量比较小,所考的必然侧重于考试的重点和热点,因此应该着重研究,根据考点来组织化学高考总复习,可以缩短复习周期,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复习中要舍得在难点、重点问题上花时间、下功夫。为达到知识上不留死角的目的,当然对一般性考点也不容忽视,

2、正确处理“纲”与“本”关系

根据多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观察,化学命题的思路是守纲不守本。即知识守纲、守本、不超出课本的范围,而能力不守本,可以大大超越课本。因此,在总复习中不要随意拓宽知识范围,要深入分析研究《教学大纲》和考纲,对照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找出知识点和考点,把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深化和提高。要善于抓重点、抓规律,抓知识的归纳小结,抓知识点和考点的联系,不让学生死记硬背。

3、强化规范、科学用语不手软

学生平时养成的不良习惯应及时纠正,试想会做的题目因为书写不规范得不到分,更别想得高分,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应注意:①督促学生注意解题格式 ,力求规范、书写工整清晰; ②专题强化对各种化学用语的训练,在这里我要借用一句话“强制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③模拟考试决不手软,要狠扣学生书写不规范的分数; ④给时间机会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迁移到文字表达能力上去;⑤教师作好示范工作,自己板书要规范。

4、认真把住复习中的三关键环节:精讲、精练、精评

由于总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考纲、研究高考试题,板书设计尽可能的简捷、完整、明了,学生一看就明白的问题,不宜在课堂上讲来讲去,放手让学生归纳、整理,总之,重、难点突出,做到有目标地精讲。以便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消化吸收,提高复习效率。

月考试题主要针对当前复习内容,兼顾以前已复习过的薄弱内容,起到检测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作用,同时起到滚雪球式的复习作用,确保已复习知识的保温和巩固。以训练基础题、中档题为主,回避偏、难、怪,体现一轮复习查漏补缺的真正意图,知识点的检测不求全面涵盖,但要“热点”突出兼顾“冰点”,“热点”最好为原高考题或改造题。

二、抓好过程管理:抓落实、重细节

1、备课与教研

(1)、统一高考三轮复习进度。

第一轮复习:2016年6月中旬至2017年3月上旬;

第二轮复习:2017年3月上旬至4月下旬;

第三轮复习:2017年5月上旬至5月底。

(2)、明确各轮复习的常规要求。

第一轮复习:要求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全体性、层次性的原则。在构建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兼顾能力渗透。以《金太阳考案》为主,注意高考知识点的全面复习和梳理,常见题型解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在“实”中求活,在“实”中提高能力,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重视学法指导,重在夯实基础。

第二轮复习:以化学学科知识为主线,构建化学学科内容完整体系,完善知识网络。要着重抓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抓综合学科考试方法,技巧的培养与提高,第二轮复习是以专题讲座和综合训练相结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融会贯通,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能力的突破与提高,重在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

第三轮复习:考前热身训练阶段,在研究高考有关信息基础上,按高考要求,盡可能覆盖所有知识点,突出某些能力的训练,本阶段着重做各地模拟试题、信息卷,注意强化学生考试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考试技能与心理素质的训练,同时注重查漏补缺,重在培养学生的考试技能。

(3)、备课要做到“五备”“五统”。“五备”: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五统”:同层次学生的班级要求,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资料、统一测试。

(4)、认真研究考纲,研究高考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①历年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

②近年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

③相同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

④不同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

⑤外省试题集中研究——找新意、找动态。

2、上课:

(1)坚决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做到讲练结合,要防止满堂灌、上课简单对答案、没有重点要点的错误做法。

(3)努力提高课堂效益,严防三个误区:以讲为懂,以懂为会,以会为通。要在复习讲授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要加强训练、运用,要让学生对所讲所练的内容进行思考,领悟、消化、反思、订正。

(4)注重把握复习课的深度和广度。该讲就讲,该舍就舍,确保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备课组要有目的、有组织、有研究地提供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不同考点的复习展示课,以备学科教研研究。

3、作业及讲评:

(1)要加强练习与测试,要注意命题的科学性的研究,使练习数达到一定的量,完成备课组所下发的统一练习,但要防止题海战术。

(2)练习测试要及时批改,认真统计分析,讲评突出重点,重点学生力求面批到位。

(3)试卷讲评要注意三个程序:一统,二找,三改。一统,即数据统计的数量分析;二找,即找出学生出现的知识错误及引出错误的原因;三改,即制定改进措施。讲评尽量做到要及时,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针对性,有辐射性,有指导性,有诊断性。

龙潭中学2017届高考备考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决策下,在我校前几年备考经验的基础上,发挥高三年级部全体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从实际出发,集中全校智慧,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使备考工作和谐有序而又高效,奋斗拼搏而又科学,分层施教而又全面,确保各学科均衡发展,特别要抓好薄弱学科,力争实现2017年高考继续创造辉煌。

二、方案依据

1、根据上级部门对各科目高考命题走向的分析和指导性意见以及对考试说明的研究。

2、根据近四年以来我校的高考成绩和主要经验教训。

3、根据本届学生实际及对其它学校情况的分析。

4、根据历届高三教师、学生、家长对高考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三、工作目标

目标是动力,目标是方向。高三复习备考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整体性和动态性很强。但我们的目标是不会动摇的,那就是让每一位同学在复习备考这一年里都有所收获,力争本科上线人数有突破,力争术科上线率有突破,保证大专以上上线率90%.四、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我校2017届高三文理各10个,共有学生690名。文理各设1个特长班,美术特长生81人,体育生29人,本届学生高

一、高二整体基础不是很好,但全体同学都能遵守纪律,爱家爱校,认真学习,特别是进入一轮复习以来,大部分同学能迅速进入复习备考状态,严于律己,珍惜时间,早起晚睡。只要同学们能坚持下去,明年的成功一定属于你们!明年一定会实现你们的大学梦!

2、教师情况。2017届高三教师共有29名,本届老师配备得力,老中青结合,除新上高三的5位老师,大部分都是骨干教师,都带过两轮以上高三,复习备考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

五、组织管理

成立2017届高三复习备考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洪锦沛 副组长:许立峰、吴佐东、林 稳、黄升杰 成 员:各处室主任、高三学科组长

备考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全面负责高三复习备考工作,制定整体备考工作计划,作好阶段工作部暑,要深入到学科组、班级,蹲班包科,进入课堂。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形成良好的备考氛围和态势。

成立2017届高三复习备考学科指导组 各学科组组长:

语文:陈钦立 数学:杨 洋 英语:许炳杰 物理:余钦业 化学:罗 欢 生物:李福春 政治:郑淑婵 历史:王星 地理:周桂芳 体育:刘少忠

美术:陈锡耀

备考学科指导组职责:指导高三复习备考教学,把握备考进度,加强检查监督,组织备课活动,命制考试试题,安排集体改卷,分析阶段考试。

六、阶段安排

(一)第一阶段

1、时间划分: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中旬。

2、重点工作:结束新课,组织第一轮复习。系统梳理课本知识,并依据《考试大纲》进行拓展,结合历年高考强调的知识点及能力要求,按照单元或章节落实考点,夯实基础,渗透方法,培养能力。

3、具体要求:

(1)每位科任教师要认真研究全国卷《考纲》及近几年全国和有关省市高考试题,尤其是广东高考试题,研究考点要求、能力要求、命题方式及标准答案,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之后分章节或分单元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复习与训练。

(2)要充分重视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落实考点考题与课本典型习题的关系,做到扣紧抠细,陈题出新。

(3)复习时基点要定准,难度应适当。为防止难度过大,偏离实际,要求各学科必须认真研究每一板块知识考查应达到的必要深度和可能考查的角度,要及时拿出配套的专项训练题进行练习。对每次练习或测试情况要认真记录和分析,并拿出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

(4)课堂练习的选择要注意基础性、典型性、递进性,课后作业、练习要针对不同学情有选择的布置。要求全收全改,至少是全部检查,有代表性的抽改。

(5)课堂教学要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坚决摒弃以讲代练、题海战术等不良做法,要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尽量采取:学生复习,小结整合课本知识,教师引申沟通;先做后点,学生审题、分析、解答,教师点拔启发等教学方式。要把“精讲”体现在:知识概念精细,思维方法精当,例题示范精要。力争省时高效,力争使学生从典型例题的训练讲析中获得规律性的认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均能得到提高。

(6)单项训练与综合检测相结合。为检查一轮复习效果,我们采取周练月考相结合来夯实基础,查漏补缺。要求各学科每周必须有周练卷,必须全批全改,周练卷可以是备课组统一安排,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自己选题。周练卷必须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月考由备考小组统一安排,它是检查教师阶段教学效果和学生阶段复习效果的途径,是学生提高应试能力的机会,所以教师、学生都必须认真对待,争取做到组织严密、监考认真、改卷详细,成绩统计及时,信息分析准确;学生要做到考试态度端正,时间把握准确,试卷认真作答,考后及时核对。

(二)第二阶段

1、时间划分:2017年3月下旬至4月底。

2、重点工作:组织第二轮专题复习。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注重针对高考的重点、热点和学生的薄弱点,本着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原理、基本方法和技能进行重新整合,指导学生构

建解决此类问题的合理的知识结构。

3、具体要求:

(1)要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分析本质,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突破解题的难点。

(2)各科应紧扣考纲,抓住高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并针对具体的考点进行专项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摸清自己的实力,找出与高考的差距,以实现能力阶梯升级,考点分项落实。

(3)复习时应注意结合学情,侧重方法指导和解题技巧的渗透,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4)课堂容量要大,密度要高,节奏要适中。训练要夯实,检测应到位,纠错须及时。

(5)文理综合科目应加强综合套题的训练和测试。(6)注意单项训练与综合检测相结合。

(三)第三阶段

1、时间划分:2017年5月

2、重点工作:高考模拟练考,答题方法训练,查漏补缺,突破难点。

3、具体要求:

(1)密切注意高考新动向,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选好高考模拟试题,力争与高考试题接轨,进行综合套题训练与模拟,讲评过程中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力争提高解题能力与速度。

(2)注意调整学生心态,进行专题讲座,力争把学生的兴奋点,解题的最佳状态调整到与高考相适应的时间环境中去。

(四)第四阶段

1、时间划分:2017年5月底到6月3日

2、重点工作:仿真模拟,心理辅导,调整状态,迎接高考。

3、具体要求:

各备课组组织本组教师参照省内名校、河北衡水中学模拟试题和信息,整合一到两套切合我们学生实际的贴近高考的试题,进行仿真模拟。各班要召开座谈会,班主任、老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通过谈话、辅导等形式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尤其是要发挥心理辅导老师和特名优老师的作用。调整学生的饮食和作息时间,让高三学生以最佳状态迎接高考。老师们,我们相信,有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有高三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有高三广大同学的积极配合,2017年高考肯定再创佳绩!

2010届高考物理备考总结 篇5

在2010届高考备考中,全体高三物理组成员在学校和级部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协力,又一次创造了五中的辉煌。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一轮复习总结

一轮复习中采取学案导学,学案使用的是教研室为我们征订的《步步高》活页学案,这一学案质量较高,比较适合我校学生。当然,我们也没有完全照搬。具体是这样使用的:在复习内容之前,首先老师把学案全部做一遍,然后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体研究,对照上一年的《考试说明》看考点是否全面、例题是否典型,讨论每个题的难度,定出课堂上重点讲解的问题、必做题、选作题,然后每位教师再备出自己的教案。每完成一份学案,每位教师都要说出自己的反思,统一汇总,再体现在周末训练题上。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在备教学学案时重点针对考纲,力求不疏漏一个知识点,力求例题紧扣考点;周末训练题重点针对学生的疑点、难点、易错点,力求学生不吃夹生饭。本学期我们每周为学生配一份训练题(要求学生定时做),没有用过一份套题,对这份题的要求是:一定是本周所复习内容(里面包含上周的试题学生出现的易错点);一定是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一定是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一定要考虑老师教学后反思的问题,题目多为学生疑难题的同类题或改编题,对于感觉训练不够,需强化的知识点体现一在这份题上,并全部为电子版,形成这样一份题老师往往要参阅很多资料。好在学校为我们开通了教考资源网,大大方便了我们的教学,每到一个单元结束,出一份质量过关题。

二、为保证复习质量,重点加强的几个方面

1、认真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

在开学之初,学生还未到校,级部安排备课组(同时邀请上届备课组长)认真研究上年的《考试说明》和近三年山东省高考试题,准确把握高考动向和考查重点,研究新高考对知识、能力要求的变化,增强了高三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由备课组集体研究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教学措施,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等。我觉得这一项工作很有效,远比让老师多写几个教案效果好得多。前两年的《考试说明》我们就挂在墙上,每天都有老师看,查阅率很高,这与开学初的这一工作不无关系。

2、重点研磨两种课型

高三复习主要有两种课型,即复习课和讲评课,备课组特别重视课堂的实效性,当然这也和教研室的正确指导和学校的及时要求分不开。本学期一开学,教研室就在四中成功举办了由全市高三老师参加的两种课型的研摩课。回到学校,级部又推出相应活动就是:由骨干教师示范复习课和讲评课两种课型,全组教师讨论学习,通过这两次有效的活动,老师们对复习课和讲评课这两种主要课型上课模式有了更高的认识,也有效地激发了老师争创高效课堂的激情,通过教师们的努力,这两种课型课堂模式基本成型。

3、加强集体备课

每周二上午是我们的集体备课时间,学案的使用、试题的产生、课堂重点、难点、作业布置等等问题都是集体研究的结果,其实,集体备课不止这些,办公室的教学气氛非常浓,老师非常敬业,课前课后都爱说说,这就是很好的集体备课,对于这些课前课后的议论或争论我们及时收集,这也是我们周末选题重要的信息来源。所以,备课组是否一个团结的、和谐的、积极向上的集体也是至关重要的。

4、强化落实

没有落实就没有教学,没有落实就没有提高,没有落实就没有成绩。落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检查,学生做的学案要抽查,布置的作业要检查,作过的试卷要两查(做了要全批全改,讲评后学生改成满分卷也要抽查)总之,只要有布置就要有检查。每周定时训练,抓住学生的疑点不放过,就是我们抓落实的具体体现。

5、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学生是主体,老师为主导,学生是有差异的。老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老师只管教,不管学生学的教学,效率不会高。了解学生的途径很多,课堂上的提问,作业的批改,都是很好的了解学生的方式,我们这一级加强了与学生的个别谈话,对这一问题我们级部有两种措施,一是边缘生挂靠,每位老师负责一部分学生,再就是学校推行的导师制,每位教师承担10多名学生,定时谈话。每次谈话都有记录。通过和学生交流,了解到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实际层次,实行了分层次布置作业;通过和学生交流,了解到了学生的困惑,及时推出学法指导,通过和学生交流,了解到学生知识上的缺陷,及时进行了补测,通过和学生交流,我们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实施复习计划。通过和学生交流,优化了我们的复习方法。现在我们办公室的课间很热闹,每位老师跟前都有多名学生,可以说效果很好。

6、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组内每周必须推出一节公开课,全组成员必须听,学校每天都有抽检课,听后都有集体评议,通过互听课加强了老师间的交流,提高了老师的教学能力,此外,我们一直坚持骨干教师先上,很多时候年轻教师在提前备课时觉得把握不好,就先去听课,教学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7、规范训练常抓不懈

规范包括:思维规范、审题规范、表述规范以及学习习惯规范等等。同样的学习水平,是否规范,得分是不一样的。开学之初,对学生进行了动员,要求学生注意规范行为培养。为了培养学生书写规范,我们一直坚持在作业本写部分题目,老师全批全改。其他方面的规范在每节课上都作重点问题强调。

8、注意方法指导 学生普遍反映:能听懂课,一做题就不会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及时给学生进行了学习方法指导,并由级部打印成册。除此之外,对于每个复习部分,都有相应的复习方法指导,具体做法是:先在集体备课时形成共识,再由教师灌输给学生。三、二轮复习总结

1、继续加强集体备课,互听课活动。加强交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解决教师讲的多,学生活动少的问题。

2、对于二轮复习考虑到时间紧,任务重,在复习敢于大胆取舍。针对这一问题准备根据高考试题结构设置模块,选考设两个模块,两个计算题两个模块,实验一个模块,其余为选择题模块,相应的配套练习,题型,难度等也直接和高考题对应。

3、狠抓落实不动摇。采取的措施是:强化错题本的落实检查;强化以作业本练规范;强化每次考试后满分卷的检查;强化重点学生考卷和作业面批等手段。继续跟踪感觉落实不好的知识点,通过训练题的形式加以强化。

4、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收集新题。用新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

5、加强学生答题方法指导,尤其是理科综合考试答题方法指导。

6、加强与兄弟学校交流和多媒体的使用,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综合训练总结

时间为一个月,主要以理综题型定时训练为主,与级部考试相结合,增加训练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训练量争取超过过15次,在集体备课中,重点规范讲评课课型研磨和提高,加强高考热点知识点重点训练。

五、回归教材

分层次实施,基础好的学生以训练为主,回归基础为辅,其他最后一周回归教材。

六、反思:

1、高一、二抓基础很重要,不容忽视。

2、重点学生的培养问题。

3、个别辅导问题。

4、题型的研究,归类指导。包括高考题,各地年后模拟题。

5、重点强化的几个题,多做有用功。

6、定时训练及早下手。

以上是本届高三的一些做法,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2016届高考备考工作总结 篇6

语文组

吴怡琼

2016届高考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高三教师的共同下努力下取得了较大成功。本着以“考纲、考点、考题”为导向,以教材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优化教学程序为手段,全面梳理主干知识,侧重于“夯实基础,提升突破”。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层次性的原则,进行了三个轮次的复习以及高考最后冲刺的备考工作。

一、备考方向及备考思路总结:

通过对2015年各地区15套高考试题的分析得出我们语文组的三轮备考工作的方向性非常正确,复习也非常具有针对性,尤其是我们在二轮复习中在各板块复习的基本前提下,穿插了新题型的相关内容,2014高考无论是新课标一新课标二还是其它地区的高考试题基本侧重了这样一种脉络,例如:两套新课标的15题,题目设计新颖,是对不同时期版本的的语言连贯题进行删减、整合,这就涉及到学生的适应情况;又如:我们在二轮复习时主要训练了任务驱动型作文方法。近几年的全国课标一二卷基本上考查这种作文类型。

二、各阶段的安排

我们的备考复习安排为三个轮次一个冲刺四个阶段。

1、一轮复习基本按照教材顺序进行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通过“低起点、小梯度、高密度,构建科学有效的学科体系。”帮助学生从高考的角度来认识和掌握语文知识,并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系统化。通过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讨论、总结,完成了知识目标的掌握。通过学科基础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考纲上所要求的各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基本养成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完成了能力目标的培养。

2、二轮复习采取突破难点复习的方式,让学生对试卷的几个板块重点掌握;对阅读、识记、表达进行宏观、系统的把握,按照“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原则整合教学资源,概括、拓展、升华教材,集中力量准确理解重要的语文概念,理清语文试卷答题线索,明确语文各题型答题方法,在这过程中,穿插补充了一些导读报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3、注重三轮复习和冲刺阶段的辅导

在三轮复习中除了按照年级的安排进行九轮正式考试再加上考前的保温训练,总计10套模拟试题。学校就会提供4套试题,我们自己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语文专题组织5-6套试题,但因学校安排的试题也可能有不适合之处,需要语文组的老师们每人搜集整理一套试题,这样可以发挥大家智慧,使我们的备考更加具有针对性,除了组织的十次模拟考试外进行了两个重要的内容:

一是自主性回归(考前主干知识强化)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回归教材;督促学生对错题、重点题型重新研究整理,适时组织重做或变形重做;速记内容,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抢记,除主干知识外。还要加强对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记忆,组织教师编写记忆提纲,知道学生利用早晚自习和边角时间加强记忆,保证重点知识方法记得住、想得起、用得上、用得准,提高准备性。;每轮次都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矫正,总结反思,针对训练暴漏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二是高考最后三天对2011—2015年三年高考试题再次回归,重点是体会高考试题出题的难度、涉及的考查角度以及核心能力要求、规范表述等相关能力。

三、资料的编选

我们在参考江西金太阳的两轮复习资料之余,在二轮复习中我们语文组全体老师参与编制了自主复习相关资料,包括主干知识的回顾,重点分析的解析突破及针对训练,巩固训练几部分,感觉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四、团队合作

高三语文组是一个特别团结、特别努力的集体,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唯一的愿望就是提升学生的成绩,保证语文学科为学生的高考做出最大的贡献。在教学中能够做到统一思路、统一复习学案、统一复习试题;最可取的地方就是在二次个人备课中遇到疑难问题,在办公室的几位老师都能聚在一起,及时沟通交流。我们更是高度重视对考情的分析。包括对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和近五年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解读确定复习的重点,以及通过对学生对中方式的反馈确定复习的难点,全面理解新课程高考的指导思想和能力要求。

本组教师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业务修养,注重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业余时间加强学习,勤于钻研,勤于总结教学经验,踊跃参加各种教育教研评比活动;加强对职业教育热点问题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对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等热点问题的理论研究。

五、对2017年高考备考的几点建议。

1、砸实基础、灵活运用。

强化对主干知识的准确掌握。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就是对语文主干知识的考查,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学生对主干知识的准确记忆与理解。并且能够对题目进行灵活的变通,尝试“变一变”“改一改”,对主干知识进行多角度的训练。教学中应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巩固,应该在主干知识的记忆、理解上引导学生多下功夫,教师主要发挥点拨、督促、检查的作用,关键是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平时记得住、考试想得起,用得上。

2、审清设问,明确问题。

强化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无论是练习还是考试,“成也审题,败也审题”,如果审题出现失误或偏差,导致答题方向、角度错误,答得再多也是枉然。所以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重视在网评的条件下,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答案要言简意赅,条理清楚,书写用语要规范。

3、材料教学,紧跟潮流。

在平时的教学、测试中一定要注重搜集新情境的材料,注重新角度、设计新问题,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尽快适应这样的新题型。

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正确性、语言表述的概括性、准确性上下功夫,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平时可以教师设计、或是让学生自主搜集整理部分资料,让他们自己设计问题,进行讲解、分析,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由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这是现在高考需要的能力

4、强化训练,提升技能。

教学中要注重解题技能的指导。如对材料解析题的分析,最基本的分层训练、缩句训练、角度训练,以及归纳法、演绎法等基本方法的训练应该是我们2016届高三备考的重点,也是我们基础年级教学参考的一个方向。注意教科书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尤其是迁移延伸,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届高考化学备考方案 篇7

一、江苏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

今年江苏化学试卷测试的内容模块和分值分布的描述性统计数据见表1、表2。

说明:选考部分 (物质结构、化学实验) 未统计在内。

2012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格局与2011年完全相同, 试题形式平稳, 总体感觉试题难度不大, 比2011年略低。试题的主要特点是基础性强、稳定性好、综合性强。

1.“稳”字当头

试题题型、题量甚至分值分布都几乎与2011年相同, 说明江苏化学试题趋向稳定。试题十分注重考查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知识面较宽, 基本覆盖了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 且不回避常规热点和难点题型。

今年I卷选择题还是以传统题型为主, 考查内容涵盖了化学用语、阿伏加德罗常数、周期表、化学平衡、离子共存、环境保护、溶液中微粒浓度的比较、元素化合物等。学生感觉做这些题目比较顺手, 毕竟高三一年, 这类题练得比较多, 陌生度不大。

2.“用”字为先

化学试题的设置依据生产实际, 而不是刻意杜撰或闭门造车, 试题内容尤其是II卷填空简答题, 涉及生活、生产、环保、能源、科研等各个方面, 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贴近实际是本年试题的又一大特点。在试题的背景取材上, 重视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边, 真正体验到化学是有用的, 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时代性。

3.“实”字为本

试题突出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突出考查了从化学视角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出考查了实验探究能力, 真正体现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在试卷中, 以实验为载体对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实验的基本技能进行了多方位的考查。通过纸笔测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 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的新要求。

总之, 2012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紧扣教学大纲, 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布题, 继续坚持高考改革的方向, 体现了《考试说明》的权威性和可信性, 体现了高中化学新课程“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的特征、江苏高考化学科“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的特色。

二、复习备考建议

1. 重视教材, 夯实基础

最近几年来, 化学高考更注重基础知识和课本知识的考察, 而教材中所涉及的概念和理论是中学化学的基础, 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作用。复习时一定要以课本为本, 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 坚决贯彻基础知识过关的原则。

高考化学试题考查的内容都是紧密联系中学化学的主干内容, 例如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阿伏加德罗常数、电解质溶液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及原电池、有机反应类型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一定要正确处理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关系,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优化整合、组织复习内容;一定要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化学知识内在的规律和内涵, 构建必要的知识网络;一定要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育, 对每一个重要知识点都要设计过程去探讨, 要注意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 将化学知识织成网络。

在整个高三复习的不同阶段, 教师都应认真学习、研究教材、考试大纲及近几年各省市地的高考卷,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明确复习要求、考试要求, 带领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构建网络, 提高素养

江苏高考化学第Ⅱ卷试题的综合性较强, 如化学实验、有机合成、工艺流程等。这些试题既是化学学科内容的主题, 又是科学研究的具体体现。例如, 工艺流程题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以真实的工业流程为载体来进行综合考查。学生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 进行整体的横向和纵向的理解、分析和联系, 才能很好地完成答题。这就需要学生在复习过程中, 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 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形成中学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网络, 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 解决化学问题。

新课程是按模块编写的, 复习时应按照《考试说明》将相关的考点在不同模块中学过的内容进行联想、整合、形成知识网络。同时紧紧抓住化学学科的主体内容, 关注过程, 感悟过程, 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以加深对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 提高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突破课堂, 提高效率

复习的主阵地依然是课堂, 学生依然是复习的主体。课堂中以“疑”激情, 以“用”激情, 以“情”激情, 给学生以“乐此不倦”的力量。加强课型、课例研究, 充分发挥备课组老师的集体智慧, 精选精练精评, 确实提高课堂效率。切忌大规模、强密度的题海战术, 这样只会淹没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高考复习做题时, 首先要练习读题、审题, 注意抓住题意关键, 寻找答题突破点;其次要善于分析和仔细把握题中的隐含信息, 灵活应用简单的方法。

4. 建立模型, 规范答题

纵观近几年江苏化学高考试题, 一个明显的特征是稳定性, 试题的设问也有相似性。如化学实验, 常考查实验的仪器和药品的选择、实验现象的观察判断、实验步骤的设计等。对此, 复习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答题模型, 规范答题方式, 提高得分率。

高考阅卷是按得分点给分的, 解答中包含着若干个踩分点。另外, 高考阅卷采取的是流水作业, 老师们要在短时间内阅完一定数量的试卷, 看解答是否规范、是否踩点便成了阅卷老师给分的重要依据。这就需要考生规范答题, 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考生回答问题时说理要充分, 层次要清楚, 逻辑要严谨, 语言要规范, 文字要简洁。

5. 实验创新, 培养能力

实验题和与实验紧密相关的题目, 在近两年的化学试卷中呈增加趋势, 而且难度也较大。因为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实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实施全面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高考实验试题中所考的原理都是中学化学中最普通、最常用的原理, 但问题情境却是新的, 仪器是常见的, 而所给的实验装置组合也是新的, 这使得有些学生一看到题目就慌了神, 不知如何下笔。所以要强调使学生理解反应原理、理解装置原理。没有理解, 就不能用熟悉的装置和熟悉的仪器去完成熟悉的实验。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研究 篇8

[关键词]备考;精讲精练

一、科学备考把握高考化学的“根”和“脉”

课本是高考化学的“根”,“课标”和“考试说明”是高考的“脉”。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应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高考知识体现课本内容,高考的最终落脚点是课本。而课本、“课标”、“考试说明”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特别是“考试说明”已明确的传达出“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题目难易比例”、和“组卷原则”等重要信息。认真研究“课标”、“考试说明”就会把握高考的“脉”。了解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这必然会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的效率,特别是在新教材使用后考试内容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课标”、“考试说明”把握更显重要。根据“考试说明”要求,找到各个考点在课本中的“根”,并落实到位,做到以课本、“课标”为依托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并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上升到“课标”要求必备的能力。切不可舍本逐末,重教辅轻教材。要充分认识到“课标”“考试说明”是依据、课本是根本、资料是补充“。要切实做到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赖课本,从而实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这一命题指导思想。

二、课堂精讲,课后精练,提高复习效益

由于时间等问题,复习过程中师生往往会产生急躁情绪,满堂灌、满堂压,欲”以量取胜“的现象时有发生,其结果是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很辛苦,许多学生听不懂或当时糊里糊涂的算听懂了,但并没有听懂其本质、其精髓其精彩之处。讲得天花乱坠不如学生学得扎扎实实,课堂上讲述要精要、精到。精要是要讲清重点、难点、易混点,讲清知识体系,让知识之树在学生心中扎根,否则不仅增加学生负担,而且会影响复习进度和课堂容量。精到,就是要讲授到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前联后展。但讲要有尺度,太透会使学生不劳而获,造成思维惰性,引不起思维波澜,只是风吹水面,不留痕迹。要通过讲来启迪学生思维,”雏鸡只有啄破蛋壳才能自己站起来“,”不给学步的孩子送拐杖“。

三、关注学科特点,加强实验研究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的科学,对实验的考查在实行新课标后的高考中更加得到凸显。近年来的高考中除继续加强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同时,还增大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覆盖面,同时侧重定量实验、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实验条件的控制,更接近于真实的化学等等。鉴于此,在总复习中,对于实验题,一定要考虑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怎样做?不这样做可以吗?还有没有其他做法?如果对一些实验仪器和基本实验操作还不熟悉,不妨走进实验室。一些实验再做一做,体会一下。

四、构建知识网络,融会贯通,由点及线连片

高考大纲在能力要求中提出:“对中学化学应该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通。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存储”。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零碎、分散,如何将此部分系统构建呢?具体可采用“点-线-面-体”的四步复习模式。以具体物质为点落到实处,以物质类别、氧化还原、离子反应原理为线理清思路,以不同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间的相互反应关系为面织成网络,最后与基本概念、理论、实验、计算等融合构成化学学科体系。而考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往往只注重资料、试题,而忽视了教材,容易产生舍本求末现象,所以在高三三轮复习中,要特别注意回归教材,在读教材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同类归纳、异类比较、纵横联系,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筑成体,建立化学的知识体系和网络,促进认知结构的重建和完善,为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条件。

五、紧扣主干知识,力争“陈”题新做

研究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及样题,我们不难发现,高中化学的一些主干知识、核心知识如社会生活热点、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均是高考试题中的“常客”(几乎每年必考)。近三年涉及以上内容的各地高考题,就是一个很大的“题库”,我们可以将这些高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力求推陈出新。选做习题时,注重做后的总结、提炼,掌握知识的“内核”。归纳、演绎并重,注意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六、落实反思总结和严格纠错,提高复习效率

所谓反思,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提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并进而产生新的发现。反思是进行有效学习,获取有效知识的有效措施,所以高三化学总复习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积极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要通过严格、合理、规范的要求来帮助、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七、优化考试心理,消除失分隐患

上一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下一篇: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