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遇的经济学解析论文

2024-06-27

礼遇的经济学解析论文(共5篇)

礼遇的经济学解析论文 篇1

内容摘要:礼遇是社会组织和个人在交往中处理主客关系的重要内容,是东道主或主人对客人的认识和态度在行为上的能动反映。它首先是讲平等的,主人对客人要一视同仁,因为它以“礼”在先;它又是不平等的,因为它给予不同的来访者和邀请对象以不同的礼仪上的待遇。这种不平等既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又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解析,是由于交往中存在供需的不平衡性、资源的有限性、竞争的差异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引导与约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礼遇的不平等问题,会给社会组织和个人在交往中带来更多的理性色彩,给公共关系管理或人际传播以深刻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礼遇经济学

礼遇,是东道主或主人给予客人在礼仪上的待遇。由于客人身份的不同、东道主交往的目的不同,在对不同的人的礼仪待遇上就有所不同。这就构成了礼遇的不平等性。礼遇上的不平等在实践中比比皆是。有的表现为在不同时间对不同客人用车、住宿、会见、陪同、宴请等规格上的不同,有的表现为在同一社交场合,在时间、空间上的给予不同,如:在舞会上,主人与有的宾客先跳,有的宾客后跳;在宴会上,将有的宾客安排在最尊的“上”位,有的安排在“下”位;在介绍时,总是先称呼某一类人,然后通过对他人的介绍让这一类人先享有知情权,“先”则意味着尊重。人们知道客人来了要以礼相待。这就首先承认作为主人,要对每一个宾客表示尊重,施以礼节,如欢迎他们的到来、对他们进行款待等。尊重,是礼遇的前提,这对每一个客人是平等的。同时,礼遇也意味着“不平等”性,这种不平等性既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又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为什么会造成这种“不平等”性?我们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解析。

供需的不平衡性

被人尊重是人的基本需求,按照马斯诺的心理需求分析,它还是属于高层次的需求。需求,是指一个人在特定的社交场合的特定时间内,他打算并能够享受的最好的待遇。在这里有两个条件,他有被受到特别尊重的意愿,而且也有这方面的能力,如有一定身份的一群人并且身份相当,共同出席某社交活动时,他对自己所获待遇的最高或较高的期待。个人对这种尊重的需求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个人的地位、个人的资历、个人的财富、个人的经验、个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偏好、其他有关人员享受的等。供给是某东道主在某一特定的社交场合的某一时间,能够在礼遇安排上提供给来客的最大尊重的资源,如在接待规格上、在位序的安排上所能提供的最高待遇的情况。东道主的供给情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东道主打算提供的待遇、为这种交往所投入的成本、交往的目的、交往对象的身份、礼仪资源的情况、对未来交往的预期、礼遇制度的规定性、对其他人礼遇的比较等。在社交场合达到供需均衡,是一种最好的、皆大欢喜的结果。然而,供需要达到满足每一个人的最大自尊,最根本的是受资源有限性的制约。

资源的有限性

如资金资源,在进行接待和礼仪活动中付出的资金成本;时空资源,在有限的特定社交活动的时段和特定的场合、有限的席位;情感资源,有亲情、爱情、友情的区别,还有程度深浅的区分;目标资源,即出于什么目的进行交往,通过交往所要实现的目标等。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在礼仪一视同仁的一般要求下,隐藏着不平等的因素,受资源有限的制约,不可能实现每一个人被尊重的最大化,也意味不能实现供需的实质均衡。这种供需的不均衡,只有转化为心理的.平衡,才能形成社交的良好秩序与和谐的氛围。心理的平衡要靠外在的力量去暗示、引导来进行调节。习俗。按照习俗,强调的是“客随主便”,符合这一要求是客人对主人礼貌的表现。这一习俗影响客人的心理,使他们认为应该服从主人的安排,否则是对主人的不尊重,也会给其他人产生不良印象,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使他们每到一处总是表现为对主人安排的服从。道德。在礼遇中,最重要的道德是中国人的谦和礼让,当职位相当的人或与知名人士在一起出席宴请活动时,在关系密切的一些亲朋好友中,在较好的座位面前,总是看到互相之间客气一番,把好的位置让给别人。这种礼让而非争抢,使得一些社交活动能在友好的气氛中有序进行。制度。制度是形成礼遇规格和礼遇区别的保证。长期以来,“先来后到”、“女士优先”、“尊重师长”、“相互对等”、“论资排辈”、“排名先后”等,犹如制度一样,成为人们自觉遵循的尺度;尤其是公务活动、外交活动中,在宴请、接待、会议、送礼等方面有着制度上的明文规定,一旦有了正式规定,大家则在遵守的情况下保持一种心态平和。用内心的平衡应对外在的不平衡,是解决是解决供需矛盾的有效办法。接下来的问题是选择谁来享受礼仪之最尊呢?或换一个角度说,要想受到最尊待遇,对所有的礼仪对象面临一个潜在的竞争。只有在竞争者具有差异性的情况下,才有选择的依据与操作性。

礼遇的经济学解析论文 篇2

1“微”文化的时代特征

进入网络环境, 各式各样的“微”应接不暇, 网络已经成为社会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舆论信息的放大器。西方领导力专家约翰·麦克斯威尔认为, “领导力就是影响力”。微博从它一问世到现在, 以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轰动全球。微博、微信、微小说、微公益、微支付等已经汇集成一股强大的“微”力量, 已然成为一种独特的网络文化形式———“微”文化。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4次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 截至2014年6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 其中手机网民达5.27亿。武汉大学杨威教授指出:“从量的方面而言, ‘微民’构建着‘微文化’, 这个群体的规模决定着‘微文化’辐射的广度。”这个时代就是以微博为代表的“微”文化时代, 其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碎片化和快餐化

“碎片化”, 其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数字、网络等技术的大量应用, “微”文化受众者传播及处理信息的能力都获得提升, 碎片化现象使受众群体拥有更强烈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因此整个社交网络传播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因此,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在时间、信息、知识、学习等方面呈现碎片化的“微”文化时代, 同时也充斥着各种社会关系及理念、市场结构等碎片化。

“微”文化的快餐化主要体现在字数不超过140字的微小说、对话不超过140字的微访谈、时间不超过300秒的微电影等, 在数字化世界里, 它们就像无数个碎片一样向我们袭来, 填充着各种零碎时间。这种传播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传播呈现快餐化的特点。140字的微博篇幅限制、400字左右的屏幕阅读耐心, 一方面, 只谈观点和结论、忽视论证过程的信息传播强化了碎片化和浅表化的特征;另一方面, 在传播容量的限制下, 大量信息以提要形式进行传播, 也为大众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提供了便捷。

1.2 通俗化和草根化

个人、企业以及政府用户已经开始源源不断地加入了“微”盛宴。“微”文化的通俗化拉近了普通微博民众与明星以及政府官员的距离。其作为一种全新的舆论平台, 到处都是各种声音和观点。广告宣传、新闻发布、媒体炒作、交际倾诉、谣言真相, 微博受众者在其中各取所需。各种话题通过百余字就完全可以实现信息的交流以及情感的沟通。“微”文化的草根化则使文化脱离了精英性, 削平了文化的专业门槛, 微博已经成为一个无论平穷富贵都可以平等参与的公共平台。

1.3 自媒体性和瞬时性

微博作为一种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社交网络, 让网民们拥有了可以独立自主且相对自由的交流渠道, 许多一手新闻甚至猛料均来自微博爆料。微博集普通网民、社会名流、媒体记者、党政人员、科研学者等在同等平台上自由发布信息、沟通联络、交换意见, 每个用户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源, 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 没有了传统媒体的“守门人”, 微博的自媒体性也就日渐显著。

“微”文化的传播与传统的网络媒体相比, 具有传播快捷、内容丰富、操作便捷、彰显博主个性等鲜明特征。小的信息量提高了传播速度, 加快了信息内容更新,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等便携通信设备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布信息。因此, 微博的内容更新速度非常之迅猛, 常常隔断时间刷新, 就会发现一分钟前更新的状态已经需要翻页才能找到。这就是“微”文化的瞬时性。

1.4 社交去中心性和文化的“部落性”

几乎所有的“微”文化都有社交的特点, 通过社交才能传播和流行, 比如微信、微博等。而随着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认知机能的不断平衡、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 个体能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 这种状态被称之为去中心化。相对于早期的互联网 (Web1.0) 时代, 今天的网络 (Web2.0) 内容不再是由专业网站或特定人群所产生, 而是由全体网民共同参与、权级平等共同创造的结果。任何人, 都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创造原创的内容, 共同生产信息。

“部落性”则是由于“微”文化的社交化而产生的。社交化促使了新的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部落的形成。这些部落有较强认同性, 他们可能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 没有共同的空间位置, 甚至有完全不同的作息时间, 只是因为同一部小说, 喜欢同一个明星, 处在同一个生活状态等而成为这个部落的成员。这样就带来了社会的多元与分化, 这种多元与分化使得我们的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变得日益紧密。

2“微”文化体现的经济学原理

“微”文化是一种新兴的文化样态, 按照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定义, 人类的本性可能是相同的, 但它往往受文化的影响。目前, 微文化正以其“微”言大义的内涵和无“微”不至的外延,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轨迹和人生方向。萨缪尔森曾在美国新闻周刊上发表过文章, 它提出了经济与文化不可分割的看法。萨缪尔森又指出,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人们需要一种文化的改造, 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 使自己的社会文化有较强的调试能力。这个以一系列“微”著称的时代, 其经济学原理便是通过“微”文化来体现的。

2.1 资源优化配置原理

快节奏的社会生活, 一切便捷的社会生活方式都在吸引着民众。微博上不超过140字的微小说以及微访谈、微电影、微信息、微公益、微关怀, 我们利用课余或者工作时间的休息, 几分钟的下午茶时间, 甚至是在饭店等待上菜、在公车站等待公车、在超市等待结账的时间来刷新阅读它们。人们甚至在中午午休的几分钟, 在单位附近的医院做微整形。不得不承认, “微”文化的碎片化特征使得我们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各种零碎的时间。

2.2 边际效用递减与效用最大化原则

“微”文化给我们最强大的一个感觉就是经济学原理上的消费者行为理论。置身于这个“微”文化时代, 人人都是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基本出发点是效用最大化。效用最大化原则促使每一个消费者都致力于寻求最优的商品组合, 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而微观经济学上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则说明在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 连续增加同一种投入所获得的效用终会减少。所以, 为了寻求效用最大化, 在时间与金钱一定的情况下, 人们开始追求更多种商品的组合消费, 而每一种的消费试图达到最“微”, 这样总效用便会获得最大。有需求就会有供应, 这就是为何目前各种物品变得越来越微小的原因。例如“微”文化中的领导者———微博, 力求不超过140字。因为字数太多, 微民们耗费在上面的时间也就越长, 在大家都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 人们便会选择舍弃。所以, 微博微信才能如此“热火朝天”。

2.3 虚拟领域聚少成多的规模效应

犹记当初韩国的一曲“江南style”刮起全球争先模仿的浪潮, 而今天深入人心的是那首在微博微信上疯传的“小苹果”。仍得去年11月11日所谓的“双十一”光棍节, 淘宝网仅仅用24小时创造了350.19亿元的交易额。网友们不经意间付出的几分、几毛钱看似微弱, 但聚集起来的能量惊人。于此相似的还有各种廉价的电子书刊, 如两分钱一章的网络小说, 几分钱一本的电子书, 淘宝网上遍地的电子图册电子教程等, 读者看似支付费用不多, 但千万个读者的费用都投向一个作者的时候, 其收益是非同小可的。美国市场调查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在虚拟世界战略服务研究报告中预测:未来5年虚拟世界的总收入中, 约有86%的份额来自微交易。

3“微”文化生活中的非经济原则

“经济”原来是经世济民的意思, 在现代社会, “经济”已经上升到一个关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中如何进行资源最佳配置的一种理论和方法的科学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样应该通过非经济原则强调生存的意义。

“微”文化的正能量传递者———微公益。微公益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 正如毛爷爷说的人多力量大。即便你没有上万的家产, 也没有强大的公众影响力, 甚至没有一分满意的工作, 这些都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 只要我们有一颗善良的心, 有一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比如“爱加餐”行动, 每个人只需要捐献一份三元的“爱加餐”, 就能为贫困地区的儿童送去一份营养的早餐。现在, 越来越多的明星也开始热衷公益事业, 又如林志玲利用她的明星效应签名相框进行微拍卖, 并将拍卖所得的爱心款助力爱心包裹项目等。

此外, 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做过几次志愿者, 这是一种在不计物质报酬的情况下, 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 为改进社会而提供的服务, 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和个人技术特长的人。其核心精神是“自愿、利他、不计报酬”。例如,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 看到灾后的汶川, 全国各地的人都开始自发组成志愿者, 带着粮食、水、帐篷等行车几十个小时前去受灾区开展志愿活动。参加志愿的人没有年龄的限制, 只要具备参加志愿者的基本条件, 皆可参与不同层次及能力要求的志愿者服务, 志愿者们也能从这些志愿活动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如今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 在压力日渐增大的今天, 人们开始强调“慢生活”。作家安艺对慢生活做出了诠释, 即慢生活是一种习惯;慢生活是一种态度;慢生活是一种信仰;慢生活是一种理念。慢生活的实质并非仅止于“慢”本身, 其内在价值更在于让我们在紧张的生活之外享受一种从容地生活方式。比如如今越来越受欢迎的各种茶馆, 情调咖啡店, 人们似乎开始享受这种时光漫漫, 自由阅读, 回归没有“微文化干扰”的时段。此外, 去成都旅游享受“天府之国”的一段安逸生活或去感受江南水乡的古镇也成为当今游客感受慢生活的不二之选。

4 结束语

“微”文化是一种张扬个性的文化, “微”文化是一种崇尚自由的文化, “微”文化是一种草根参与的文化。“微”文化使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更加方便快捷, 使人与人的互动更加灵活时尚。信息的可接近性, 传播的时效性与及时性, 自由互动、海量性的选择与个性化的应用, 便利流动的信息生活等等, 这些都得益于这个微时代。在这样的“微”文化时代, 我们不仅可以体验“微”文化带给我们的青春活泼, 更可以感受“微”文化与经济之间的交融。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一个以“微”命名的数字化时代悄然来临。网络时代的快节奏和即时性更是酝酿了“微”文化的产生。“微”文化的碎片化、草根性、自媒体性等时代特征正在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微”世界, “微”已经成为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关键词。“微”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 例如资源的优化配置, 边际效用递减, 效用最大化等, 在生活中同样需要注意非经济原则的生活准则。

关键词:“微”文化,经济学,碎片化

参考文献

《礼遇图易》DM期刊策划 篇3

《礼遇图易》是一本以全新的思维,独特的方式,图文并茂的展现了公司个性化礼品订购平台的特色服务、婚纱影楼的前沿信息、个性礼品的最新动态。让消费者了解五彩缤纷的都市生活的同时也为众多商家提供一种全新展示和推广自己的平台。

一、本刊宗旨:

感悟生活 引领风尚

二、《礼遇图易》表现形式:

①、DM直邮模式

(期刊以其低廉的价格、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个性化的服务备受 广大商家的喜爱。)②、EMAILL邮件营销模式

(针对我们的会员的一种长期的低成本维护行为,也是现在最时新的数据库营销模式,具有精准的到达率)③、期刊陈列模式

(此种方式可以迅速积累我们的品牌形象,为我们的网站提供更多的曝光率从而为我们的网络平台带来更多的点击率和商机)

④、电子杂志

(公司宣传电子刊物能够直接到达您的目标群体、定向性强、不盲目,避免其它广告方式的强迫性;命中率高,直接把资讯呈现给可能的客户。)

三、《礼遇图易》的优越性:

①.针对性强

《礼遇图易》可直接将网络平台的产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有很强的选择性。避免大众传媒在传播给所有消费群体时所造成的大量浪费。同时我们在拥有一定的订阅量以后我们就可以有资本去运作广告招商了。②.人性化关怀

以DM直邮的形式商业信息直接寄送到特定的消费群体手中,使消费者亲身体验到公司的独特关怀。这种形式逐渐成为各大企业对会员的一种维护形式,使之可以更牢的抓住消费者。③.可供反复翻阅

提供信息全面,纸张美观,有可保留性和观赏性。④.没有空间形式上的限制

从简单的文字到精美的图片说明,它不受形态格式的限制。⑤.反应快、效果立竿见影

附上优惠券可以帮助企业找到目标客户,减少业务发展的盲目性。⑥.费用低

广告费用比电视广告,报纸广告低。⑦.公司形象展示

设计独特装订精美的DM期刊杂志是公司品牌形象的直接体现。

四、《礼遇图易》DM品牌定位

①、市场环境分析:

据分析,南京市场上的DM杂志大多数以买广告为生,但是这种情况以来他的采编就一定会受到限制,他只是把想要别人了解或者是说广告主想要别人了解的东西传达给消费者,这样一来的话很容易让消费者厌烦,形成所说的垃圾广告。这样的话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越是没有资金就越是需要拉广告,越是没有广告就越是需要资金,这样一来导致很多的DM杂志成为了一个广告的集合体就像一锅大杂烩。因此我们在做《礼遇图易》之前必须要有明确的定位。②、《礼遇图易》DM面临的机遇:

其一,目前来说,杂志的创意是其它媒体所不能比拟的。报纸媒体区域为王,电视媒体气势逼人,网络媒体异常火爆,但是杂志可以依靠报道的深度以及创意来完美地诠释自己。

其二,周期性需求。电视、报纸与网络抢了时效,杂志必须走深度报道、时尚、实用性、简洁的画面处理来吸引人们。即时性不属于杂志,散漫性周期延续性才属于杂志。

其三,读者需求。即便资讯传播的极速爆炸,仍然有人需求缓慢的、讲求质量的、追求有趣的东西,他们已经形成了阅读杂志的良好习惯,这是杂志的最忠诚读者群。

其四,客户方需求。这是当前众多商业杂志对策划保持浓厚兴趣的关键所在。杂志媒体成为营销的重要一环,尽管杂志的内容是杂志营销的核心,这在时尚品牌营销中更为常见,更为有效。

其五,放松休闲的好方式。可以想像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在回家后、旅途中、急匆匆上班中拿杂志消遣的方式。

当然,如果《礼遇图易》DM能做成行业内的品牌和权威,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它发展的机会就更为广阔。③、购买人群定位

《礼遇图易》是一本面向年龄在18~~35岁的有一定购买力的特定人群的推介类DM直邮杂志。④、目标读者群体

1、高收入人群为核心消费层,核心读者群文化修养较高,有良好的生活品味,有超前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意

识,是本刊最大最活跃的消费群。

2、图易网的会员,3、品味生活的白领小资

4、追求时尚的年轻一族

《礼遇图易》以其精美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直接面向中高档收入人群,以美文、个性礼品、精美图片、网络平台相结合的形式,传播时下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并引起对个性化生活的启发和共鸣,以折扣券形式引导人们的消费时尚,是一本集休闲、实用为一体的DM杂志。

五、办刊思想:

突出个性,轻松、休闲、实用(信息和折扣券)、共鸣(精神),同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力量。

六、办刊重点:

我们的主体虽然是在推介我们的产品,但是一味的强制灌输只会使得消费者有厌烦的感觉,可能我们前脚刚刚派发完后脚这些杂志就被遗忘在角落里,所以我们一定要让《礼遇图易》有一定的可读性和观赏性,我们的目标群体在休憩的时候可以随手拿来翻阅一下,这样的话我们的商品信息也就同时传递到目标客户那里,再加上我们精心策划的打折信息、特价优惠券、小编体验等栏目。一步步吸引着消费者,一次次的挑逗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样一来我们的杂志才可能在消费者的家里见到,才不至于被消费者遗弃。

㈠、形式精美:提高纸张、装帧质量,纸质阅读感强,封面新颖独到,具有市场震撼力,用极佳的版式设计和 插图营造感性深度,紧紧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

㈡、内容上有深度:由于杂志注重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态度的影响和引导,本刊又是将品质生活、个性时尚结合的折扣券杂志,因此就要在品质生活、个性时尚这两方面下功夫,提出相对新锐的观点来以树立起杂志的权威性,提高可读性。

㈢、过大的信息量容易使大脑对信息爆炸产生恐惧和烦躁。目前读者不得不面对一些刊物大量的信息垃圾,反作用于杂志就要追求形式和内容上的精美和针对性。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的工作压力大,信息处理量大,因此在杂志的阅读中不应是大量数据信息的堆砌,而应在轻松休闲的同时,做到精且实用。具体到本刊就是在品质生活的休闲氛围中,感受个性化时代下的定制礼品交易平台的另一种生活。

㈣、数据库和发行渠道的建立:事实上,维系DM杂志命脉的是资源,它必须有一个强大的资料库的支持,资料库详细记载着目标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点、联系方式、教育程度,甚至购物习惯,消费心理,业余爱好等等一切有用的信息。目前DM杂志的一个主要推广方式是在市区的中高端社交场所,例如咖啡馆、茶楼、酒店、写字楼等地点进行直投。但是由于针对此类消费群体的杂志很多,往往渠道雷同,读者重合率高,效果并不理想。【而北京DM杂志《品味》则另辟蹊径,通过北京的中高档私家车车主这一创新思路,找到了与其同类媒体重合率很低的高收入人群。而郑州的《领跑》也已经直邮给正弘国际名店时代广场的数千个高端消费会员。由于目标确定,因此作消费心理的调查,了解读者最关注的事物是什么以投其所好,并作针对性的消费阐释和引导就容易多了。这些例子不愧为我们开拓思路的好榜样。】

㈤、强化互动性,沟通促进传播:便笺留言或者书签式的活页,并配以相应的不同风格的小信息。同时我们的杂志应该适时举办一些PARTY、团购活动、积分换购活动或是其它互动类的活动(餐会,野外郊游,“驴族”出行等)给看到这本杂志的人们一个沟通的机会。把杂志变得灵活起来,体现真正的人文关怀。并以口碑传播的方式扩大了我们杂志的宣传范围。

㈥、杂志的版面设计应与个打造性时尚的礼品定制交易平台相符。将对品质生活的阐释写进去,开头的不妨是名人名言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带给都市中人们一些感动,一些温情,体现出时尚杂志的人文关怀。

㈦、将折扣内容以小区划分,以信息方式发送给用户以适应并刺激消费。并把这种小编对当期主推礼品的情深感悟写入杂志,以激发读者去体验,去购买的需求。

㈧、内容上增加“创意”版面,创新优化生活。

特别企划:提高杂志的实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将我们的《礼遇图易》打造成为一种路书,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我们的杂志中添加折扣券营销。

㈨、适时的我们在各个婚纱影楼的销售旺季介绍一些流行趋势,针对这些流行趋势我们会做一点推介型的小评那么读者看到我们的产品的同时也可以了解时下的流行潮流,那么我们就可以成为南京婚纱影楼的弄潮儿了。到时候我们的杂志、网络的人气都将会有很大的突破。

七、《礼遇图易》DM版式说明;

其实一个杂志的结构并不复杂。要讲求它的起伏变化,讲求它的起承转合和读者的情绪变化。这样一个感觉就要进行它的结构设计。就此我提点个人的意见:

 我们可以将《礼遇图易》DM分成以下几个板块:

主推产品:我们这本杂志的主要办刊目的还是要促进销售的所以这个部分不可或缺。特价商品:价格永远是我们快速赢得客户,长期拥有客户的有力武器。

人物访谈:我们的杂志上如果加上一些软文营销的东西,将对我们合作商的积极性有强大的吸引力。

会员活动:我们的杂志,还有一个很大的益处就是可以进行会员维护,不但是线上的也包括线下的聚会或郊

游,如果我们把这个板块做的比较好的话不但可以稳定现有的会员群体,而且还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关注群体,同时我们还可以在这个版块里发布团购活动和积分换购活动的讯息以达到互动的效果。

流行资讯:我们的主要发行渠道是婚纱影楼那么我们在做杂志前期策划时候有意的带上婚纱影楼的流行资讯那么对我们以后的广告招商将是有好处的。

产品信息:我们的产品信息一定不可以把所有的信息一起罗列起来,我们要中的点的选出一些有特色的产品将其原产地、材质、用途、用法小编推荐等做足,当消费者在看到我们的杂志的时候就像是亲眼见到商品一样。而且在板式的设计上一定要显得活泼大方。

特别企划;我门在每在每一期的杂志当中都会就时下的流行趋势热门话题设臵当期杂志的一个好的主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说的专题。(一个好的主题是成就一期杂志的生命。一期杂志也就一个中心主题,这个主题谈的好不好,是在其思想性的开掘,深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作者们的角度与水平。专题是要一个大一点的文章与若干篇小一点的文章配以和主题相关的创意美图组成的,这些文章有深广的大而全的,也有细而微的,还有一些是晴蜓点水的东西。这样出来的专题就会有一定的节奏感,读者看起来会有一股气势和流畅。另外,专题还要有一定的故事性,这样才可能好看。)

产品文化:文化是杂志的小菜,它让读者感到很可口有味,最好我们可以给某些主推商品赋予一些神秘感。

优 惠 券:用附加页数制作广告客户的优惠券。(打折券、门票、礼品券、有价赠券、抽奖券等。)

反 馈 卡:用附加页数制作广告客户独立的反馈卡,我公司的反馈卡可位于内页部份。反馈卡本身包括邮资,让读者填好后,就可直接寄出,避免读者因为买邮票的麻烦而放弃反馈。【对于本单位的反馈内容——读者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电话、住址和单位地址);栏目喜好度(最喜欢的栏目和最不喜欢的栏目);对刊物意见和建议。建议每期必备,一方面利于刊物的改进,另一方面则能对本单位名址库的建设完整有帮助。同时建议抽奖形式的有奖反馈,奖品由广告客户提供,在反馈卡上用一定的版面宣传提供奖品的广告客户。】 公益广告:为了可以在前期把我们的广告位留出来我们可以在前几期刊登几个设计新颖的公益广告。公益广告一方面为公益事业尽一份心力;一方面可以为官方单位作宣传(比如:红十字会、315消费者委员会等)。

电 子 书:为了更好的配合《礼遇图易》DM的宣传策略,我们将《礼遇图易》制作成为电子书的形式。依托目前已建成并成功运营的图易网将有效的保证每个客户在网络平台上的宣传运营畅通无阻。

八、杂志的包装:

好的内容是杂志成功的基石。但杂志的包装同样非常重要。(有一些杂志的内容还可以,但其版式设计陈旧的就不能看,还和以前政工干部编的文化小报一样,充满着俗不可耐。而图片就是填空没有一点感觉,字体的选择也是五十年前的一个样,它怎么可能提升起这个杂志的灵魂。说到包装,杂志的封面是读者取阅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很多杂志的封面精美富有吸引力。选用色彩要富有视觉冲击效果。)

一个好杂志的品味是靠包装出来的,这种味道表现在每一个版式的字号大小,用什么字体、什么颜色、版式的留白等等,从这些细节中才能感受到杂志的性格。这就像看一幅中国画一样,好的内容以外,好的落款与印章都是不可或缺的。

 《礼遇图易》DM至少可以在这样几个方面进行包装。1)目录:

目录是杂志的第一张脸,看目录可以看到整个杂志的心气。必需认真对待,一些杂志的目录有一页,有些有两页,有些以文字为主有些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但总的感觉要清新,一目了然。要善于与主题服务。目录中的图片是点睛之笔,会决定这期杂志的成交与否,可以选择的用。关于杂志的目录应当设计的一目了然,不同的栏目选用不同的颜色作为底色来突出与其他版块的不同。2)页码:

这是杂志较为活跃的部分,切忌乱和死。有些杂志这个页码做的满篇乱七八糟,而有些又做的和报告一样,皆是没有设计之故。3)栏眉:

这也是杂志的点睛之处,好的栏眉可以改变整个杂志的风格气质,它还真是杂志的眉毛,一横一坚,红黄蓝绿,显示出的表情是绝对不一样的。这个部位要像画家一样珍惜笔墨,让它显示出精神来。4)跨页:

一本杂志如果没有利用好跨页进行版式的调节,这应该是不成功的版式。一般好的杂志会把跨页送给一期的重要文章。好像一个大的房间,给人以开阔的感觉。是一本杂志在阅读进行中的一个小的高潮,也可以说是一本杂志的节奏调节器。一定要善用使其发挥功效。5)图片:

图片是杂志的眼睛,好不好看就看它的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最出名的是它的图片,它遍布全世界的摄影师是它最大的卖点。据说他们的摄影师是从三百张图片中选项一张图片的概率,认真的之态让人忘其项背。在国内,《新周刊》是最注重图片的了,它的图片是它的卖点之一,其它新闻杂志用的图片,全是自己摄影师所拍,这样的杂志才真的具有一种现场感,才可能有一种鲜活感。可惜大部份的中国杂志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用一些图片公司的图片较多,根本没有一点什么原创性。没有自己图片的杂志始终是一个难看。我们杂志因为面向婚纱影楼所以我们的图片一定要突出高端感受,在人物访谈块突出雅致愉悦的品位,在折扣券版块突出它的丰富实用价值理念来。而且我们凭借自身的婚纱影楼的资源完全可以获得很多很好的原创图片。6)字体:

字体是杂志表情,字号大少,字型模样,可以看见这种表情的夸张还是含羞。用什么字体还可以看出这本杂志是新潮还是陈旧,是高雅还是俗套,可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字体表情,如果一本杂志选用字体像一个书法家创作作品一样讲求风格的话,杂志不好看都难。现在大标宋和超粗黑是最容易出彩的字体了,一本杂志中的字体最多不能超过三种,不然就会有很乱的感觉。我们杂志中关于音乐的栏目就要用一些灿烂明朗的色彩,资讯类的应当用冷色调的字体较好,给人沉稳的意象。但是在杂志中的标题和点睛之笔的设计也是不可缺少的。7)色彩:

杂志每个版面的颜色选择也很重要,娱乐杂志又花又乱,学术杂志又是一水的白开,可能都不能这样极端。一本杂志中有三四种色就足够了,目的是给阅读的人以视觉上的休整。切不可用的是那种又鲜又欠的粉色,还有渐变是不能用的。8)公司简介: 通过我们的介绍让消费者了解图易,熟悉图易的操作流程,理解图易的购买优势。

以上这些都是杂志的细节,往往是这些细节才显示出杂志的品格。做杂志要从细节做起,那怕是一个页码。

九、出版与发行

1. 出版:

月刊方式是目前较常用的DM杂志出版方式。月刊的好处是:可以尽可能多地加大广告承载能力,提高广告收入,同时编辑出版又不致有太大压力。

但是我们的杂志在刚开始发行的时候没有太完备的流程和相关的技术支持,所以我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搜集相关的资料,建议我们的杂志发行周期改为双月刊,这样一来我们的制作周期和我个性礼品交易平台的礼品更新速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尺度范围内,有利于杂志整体质量的提高。等到我们的相关资源都成熟以后,杂志周期建议还是以月刊为益。

2、版幅与P数:采用大度32K铜版纸彩色印刷,总P数保证在20P以上。

3、纸张:四封157克铜版YV/覆亚膜,内彩80克铜版。

3、发行:

发行方式:免费发行,主要以合作商家、合作伙伴为主,兼顾其它地方。

发行对象:

1、网络会员发行(网络电子杂志)

2、高档休闲场所的派送。(可通过邮局)

4、出版计划:月刊,体现一个连续性作用。

十、工作流程:

每月二十号之前各栏目编辑将本期文章以word文档格式发送到指定邮箱(有图片的将图片做为附件发送,图片分辩率不低于:300)二十二日前总编和总编助理完成审稿,二十二日至本月倒数第三天技术部完成本期杂志制作,月底最后两天上线发行。(如果上传到发行商的服务器至他们平台发布至少需要四至六个工作日)

十一、稿源渠道

(1)充足的稿源是报纸的保证。应主要从编辑记者采编、通讯员及公司员工供稿、提供线索、专家约稿、优秀 国内外文章摘编、编译等方面入手解决问题。(2)转载部分国内外时尚、前沿杂志的文章。(3)与相关机构合作,寻找有意义的题材。

十二、组织结构:

顾问团;名誉顾问 / 法律顾问

总编室;总编辑 / 总编助理 / 运营总监

编辑部;栏目编辑 /策划

推广部:市场总监 / 市场推广总监

技术部:技术总监 / 技术支持 / 设计总监

十三、《礼遇图易》DM发展面临的难题:

①、刊号问题:

我们杂志最终是向盈利方向走的,而不是一般企业的内刊文化宣传,所以一定要申请刊号,比较正规,也方便和广告商谈广告、赞助的事情因此我们在发行渠道全部展开,有了一定的发行量了以后就要立即申请我们的刊号。

②、资金准备:

充足的后备资金,是任何一个项目走向成功的基石。

③、组织与管理:

管理是企业之魂,组织架构的正确性和高效性是保证管理思想得以贯彻实施的保障,这已是企业经营管理之共识。DM杂志社的组织架构和经营管理思想同样成为DM杂志成败的重中之重。

④、人才与用人:

解析经济机会公平的障碍与排除 篇4

作为经济社会中的公平, 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机会、经济结果的公平。其中, 经济机会公平是指社会为人们“提供相同的进入工作、教育和其他社会体系的途径”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 2004) , 可见, 赋予所有人经济机会公平是经济社会的内在要求。

目前, 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期,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扩张, 为人们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经济机会, 但依然存在着许多阻碍实现经济机会公平的问题。十七大的战略目标之所以将公平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是因为公平体现着“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基本发展理念。从长期看, 严重的经济机会不公平不仅危及社会的安定, 而且是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相背离的。

实现经济机会公平的障碍是多方面的, 也会有多种排除这些障碍的政策措施。限于篇幅, 我们仅从户籍制度、行业垄断、税收体系三个方面, 分析经济机会公平的障碍以及提出排除这些障碍的政策建议。

二、实现经济机会公平的障碍与排除

(一) 体现等级制度的二元户籍制度

1958年政府颁布《户口条例》, 以法律的形式严格控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有效地将农村人口排斥在城市体制之外, 形成了所谓二元户籍制度。通过户籍制度, 将城乡分开, 将农民排除在城市福利体系和城市劳动就业体系之外。庇古在其《福利经济学》中指出, 经济福利是能与货币尺度建立联系的满足和不满足。显而易见, 货币收入的前提取决于工作机会, 而工作机会的获得与劳动力市场化的程度有关。但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歧视、人为的分割以及对于人员流动的限制。尤其是金融、电力、邮电、铁路等垄断性行业禁止农民工进入, 或者设置了很高的进入障碍。

据估计, 我国农村有2亿以上的剩余劳动力。也就是说, 二元户籍制度为2亿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设置了进入障碍。尽管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有1亿左右的农民加入了流动劳动力的行列, 这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然而农民工进城务工后普遍面临着工资待遇偏低、劳动时间过长、工作环境恶劣、社会保障不全、合法权益屡被侵犯等不公平待遇, 同时农民多是城市的“过客”, 并饱受因此所带来的各种不公正待遇, 如落户、子女入学、就业、住房等。从这个意义上说, 二元户籍制度“与其说是一种管理制度, 不如说是一种等级制度” (宋晶, 2005) 。在法理上, 二元户籍制的确于理不通, 于法无依, 把它看作是各种“荒唐政策”的“罪魁祸首”也不为过 (傅勇, 2005) 。这一系列的批评在某种意义上无疑是确切的。

但也有的观点称, 因为城市资源的稀缺, 二元户籍制度对上述限制是必要的。由于城市的公共资源已经非常拥挤, 如果对有限的公共资源自由开放, 公共资源会遭受毁灭性的滥用。一旦取消对进城农民的户口限制, 本来限于城市居民享受的福利和公共资源将会骤显极度短缺, 甚至会对城市带来破坏性冲击 (傅勇, 2005) 。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思指出, 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 它们建立了一个社会, 或更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诺思, 1999) 。因此, 持有赞成二元户籍制度观点的偏颇之处主要在于, 生产的可能性边界的扩展, 即经济中产出水平的增加, 需要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技术进步, 而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技术进步的前提是市场机制的充分运用。城市资源只有在此条件下, 才将由短缺转为充分供给。

还有, 城市资源的创造并非是由享受着城市资源的人自己创造的, 城市资源的创造离不开“进城农民”, 以及“城外农民”的贡献。而体现等级制度的二元户籍制度是将创造城市资源的参与者———“进城农民”、“城外农民”排除在外, 这于情于理都是难以解释的。

不过, 可喜的是近年来河北、辽宁、山东、广西、重庆等12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已经先后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划分, 统一了城乡户口登记制度, 这就为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机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 具有排挤性的行业垄断

行业垄断通过将一部分人排挤出该行业, 从而使被排挤出该行业的那部分人丧失了在这些行业中的经济机会。在传统管理体制下, 电信、电力、铁路运输、航空、邮政、燃气、自来水等垄断性产业的主要业务都是由政府的企业 (或机构) 垄断经营的。这是一种典型的行政性垄断, 而不是基于自然垄断的经济性垄断。这种行政性垄断, 会导致一系列低效率问题。同时, 这种行业垄断因为垄断社会资源而获得了高于其他非垄断行业的收入。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在1993~2004年对中国GDP增长贡献最大的十个行业中, 五个垄断性行业分别为社会服务 (医疗保健等) 、金融、电信邮政、电力、教育娱乐。十个行业占全国GDP的36.4%, 其中, 五个垄断性行业的GDP占十个行业GDP总量的15.5%。不可否认, 这些垄断性行业的业绩与其自身经营有关, 但主要原因还是这些行业垄断了社会资源, 从而通过实施垄断定价实现的, 而这种垄断地位又大多是政府赋予的。垄断性行业员工的高收入, 主要不是来自这个行业人力资本的平均水平, 也不完全是来自他们的努力, 而主要是与政府为其设计的薪酬机制有关。1994年以来, 垄断性行业的高额利润全部留归企业自行支配, 这就为这些垄断性行业员工的高收入提供了重要资金来源。垄断性行业和市场化行业的收入差距, 反映出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依靠政府赋予的垄断地位而获得高收入, 违背了市场经济赋予所有人“经济机会公平”这一基本原则。同时, 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价格与薪酬形成机制也将受到破坏。

垄断的存在必然导致垄断价格和利润的产生, 当产品的垄断价格高于平均成本或边际成本时, 一些消费者就减少甚至不购买这类商品, 必然产生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 以及经济机会的不均等。同时, 允许垄断的存在将导致社会问题的产生。有的学者20多年前就警告说, “收入分配格局严重不对称的国家, 常常缺乏社会的内聚力, 要动员起来完成特定的目标相当困难。”“许多第三世界国家, 由于收入分配的格局普遍存在严重不公平的现象, 爆发社会骚乱和政治动荡的潜在可能性很大” (莱斯特.R.布朗, 1985) 。许多国家和地区由于收入分配的格局严重不公平所引发了社会骚乱和政治动荡的事实, 证明了上述警告确实是发聋振聩的。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单纯的市场制度在解决经济机会公平问题上会出现失灵, 这就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从体制和机制改革出发, 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地利用生产要素的环境, 实现收入分配的起点公平和机会均等, 破除垄断成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当务之急。经济学已经证明, 只有尽可能发挥竞争机制的功能, 资源的配置才是有充分效率的, 才会为所有人提供公平的经济机会。

(三) 缺乏经济机会公平的税收体系

近20年来, 分配不公平损害经济的长期增长得到了计量研究的许多证明。例如, Persson和Tabellini1991年利用美国和8个欧洲国家19世纪中叶的数据分析表明, 不平等和增长存在显著负相关;Alesina和Perotti1993年对70个国家1996~1985年的数据实证研究表明, 财富不平等与社会政治不稳定显著正相关。

财富的再分配应当体现着经济机会公平, 而目前的税收制度尚缺乏有效实现财富的再分配功能。

据2001年的数据统计, 最高收入阶层的实际税率不足0.6%。拥有储蓄总额80%的富人, 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仅占个人所得税总收入的10% (赵维加, 2005) 。我国暴富群体拥有的个人收入数量非常惊人, 45%的边际税率在抑制暴富方面明显有些力不从心 (李玉梅, 2005) 。在一定时期内, 即使是市场经济国家对最富有的人的边际税率也很高。例如, 美国对1%的最富有的人的纳税税率, 1912年为12%, 二战期间为91%。这一税率虽然一直在变动, 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 该税率仍然在60%以上。

遗产税是否开征可能是最受争议的税种。1950年国务院《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规定要开征的14个税种中包括遗产税, 但一直没有正式开征。1994年税制改革, 是否开征遗产税仍无定论, 致使这一问题争论了十几年之久。近年来, 在每年两会上都有不少代表和委员提出开征遗产税的建议。尤其是2005年末至2006年, 学术界曾经对是否应立法开征遗产税展开过热烈的讨论。当时,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发布了一篇名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的报告, 指出造成目前中国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遗产税的缺失。但随后财政部的有关负责人又在公开场合表示, 遗产税的开征条件尚不成熟, 近期没有开征遗产税的立法计划。

税收制度存在的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并正在着力解决。胡锦涛在十七大上作报告时指出,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对此前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原则做出了改变。税收制度的重大突破是2006年废止农业税。农业税曾经助长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 拉大了贫富差距, 而废止农业税就是解决这一差距的开始。有许多学者也提出了值得借鉴的税收改革方案, 例如, 适时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等 (李玉梅, 2005) 。

可以相信, 随着税收体系的不断完善, 税收制度对于解决经济机会公平问题的作用将得到应有的体现。通过税收体系改变收入分派不平等的格局, 使其趋向于合理的水平, 创造更多的经济机会公平。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市场化不断扩张, 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机会, 但仍然存在着不能实现经济机会公平的许多障碍。其中, 户籍制度、行业垄断、税收体系等尤其引起社会的关注。因此, 依据市场经济为人们提供经济机会公平的要求, 排除那些不利于经济机会公平的障碍, 对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 “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 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在经济体制转型期, 积极推进改革实现经济机会公平, 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保罗·萨缪尔森, 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2]、宋晶.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基于劳动力市场管制视角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 2005 (10) .

[3]、傅勇.户籍改革易渐进有序[J].经济学家, 2005 (4) .

[4]、莱斯特·R·布朗.纵观世界全局[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5.

礼遇的经济学解析论文 篇5

中国已将“一带一路”纳入国家内政外交的一个重大战略,2015年3月8日,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从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方面全面阐述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内涵。2016年3月3日至3月14日间召开的两会中,“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政府国内外统筹发展的“超级规划”,为我国“十三五”建设描绘出宏伟蓝图。随着“一带一路”的顺利发展,战略构想逐步进入具体实施阶段。而“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经济、多层次经济体制、跨地域管理以及各国不同国情等众多因素为“一带一路”的继续构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重新梳理建设“一带一路”的对外战略有助于中国进一步推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也是其他成员国协助建设“一带一路”的关键。

一、建立完善开放型、多层次经济体制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不断探寻和发展开放型的经济体系,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加入众多经济联盟组织后,不断扩大的经济面和各类经济体制给中国国内经济体制带来不小的压力,迫切需要一个开放型、多层次的经济体制来疏通中国和外国之间的经济渠道。而“一带一路”的经济联通正在不断完善开放型、多层次经济体制,体现在国内外两个方面。

1、国内开放型经济体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这个开放型经济新体系覆盖的范围是全方位的,它包括了开放的部门和领域、空间配置、开放方式、边境上和边境内的改革内容以及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要求。构建这样的开放型经济体制,需要从中国内部进行:首先,建立与国际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济原则、规定的新经济体制;其次,开放国内对外格局,沿海地区有上海、深圳、珠海等自贸区建立,内地有西北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中亚地区和欧洲地区进行开放接轨;再次,中国设立对外的经济理事机构,建立相关法律,法治化国家化经营环境,保护经营者的权益;最后,提高国内对外竞争力,企业应该不断更新生产和管理技术,使各类人才教育和国际接轨,政府也应给予国内对外贸易项目优惠制度和政策。

2、国外多层次经济体制

“一带一路”在对外经济贸易时,在面对多边国家和经济组织关系时,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积极与国外多边复杂的多层次经济体制相磨合。以欧盟和欧盟成员国为例,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欧洲联盟的地位和角色经历了一个从含糊到明晰的过程。在倡议提出之初,尽管“一带一路”的远端都指向欧洲,但欧盟作为一个整体以及它的28个成员国并没有被明确界定为“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随着“一带一路”外交的深入拓展,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已经确立了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关系,其所有的成员国在理论上也都可以归入“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而同欧盟以及其成员国进行经济贸易势必会产生双层结构的关系:一是同欧盟层面的经济贸易关系,中国同欧盟建立共识,建立了对接合作,主要集中在《里斯本条约》中规定的专属权能和共享权能范围内,在经贸投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气候、能源以及信息技术等领域展开;二是同个别单一独立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自2009年的欧债危机发端以来,一些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或遭遇严重经济困难的欧盟成员国加大了寻求欧盟之外经济机遇的努力,在对华关系上形成了一组所谓的“资金紧缺的生意追求者(cash-strapped deal seeker)”成员国,中国主张的“一带一路”为成员国带来大量的资金投资。在处理双层结构经济关系上,欧盟层次规范成员国层次的贸易范围,而成员国层次则具体弥补了微观上的空缺。

同理,在处理对外其他经济区域组织以及成员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时,中国也采取这种多层次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不分割但对不同层次关系特殊对待的处理方式,建立了对外多层次经济体制。

二、促进金融合作多边化

为了解决跨区域跨经济体系的资金筹集和管理问题,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面简称亚投行)筹建的建议。亚投行作为“一带一路”的投融资平台,能够帮助“一带一路”不断深化互联互通建设,提高“一带一路”区域的投资能力和分散投资风险,并平衡多个国家在该地区的利益。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齐,有些国家急需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突破传统旧经济制度带来的不良后果。另外,一些发达国家产能和资金过剩,造成极大的浪费,同时也局限了自身发展的区间,通过亚投行平台,资金能够有效地进行相互流通,可持续循环地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

由于亚投行的影响范围大,有些国家认为中国筹建亚投行意在实施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意图将人民币取代美元的统治地位。其实不然,首先,亚投行不同于其他的国际银行组织,它是在“一带一路”基础上为其服务的,秉承“一带一路”建设共商、共享、共建原则,为各国基础建设和产能合作提供资金融通服务,达到共赢局面,不带有经济制裁和政治目的。其次,且不论亚投行建立与否,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同其他国家和经济组织的贸易数量和数额也在不断增加,人民币的国际化只是时间问题,而选择人民币也是一项双向抉择,并不是中国单方面可以决定的。最后,随着“一带一路”和其他欧亚项目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需要一个新型平等合作互利的金融体系,中国对外经济也需要多边金融合作体系来帮助减少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制约。因此,借助亚投行的建立和发展,拉动欧亚国家的经济复苏,对于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也必然带来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

三、发展新型产能合作模式

一般认为,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主设计师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目的之一是解决国内产能过剩、内需不足、经济转型瓶颈的问题,但其实中国对于“一带一路”赋予了更深入、更具活力的使命。目前,中国的确面临着经济发展瓶颈的问题,产能过剩和内需不足是需要将国内的企业和产品推销出国门,但只是单方面的经济贸易推销,除了产品价格利润低和竞争力不足外,还有可能受到某些国家的经济约束甚至制裁,风险大且利润低。而通过“一带一路”可以发展新型的产能合作模式,在多边化合作的金融平台下,对基础设施的产能和技术进行互通有无。以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为例:2015年12月22日,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与巴基斯坦国家高速公路管理局正式签署巴基斯坦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苏库尔-木尔坦段)项目EPC总承包合同。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项目为中巴经济走廊最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长约1152公里,此项目为中巴经济走廊早期收获项目,全长392公里,建设工期36个月,合同金额2943亿卢比,约折合人民币184.6亿元。由中方承包提供基础设施技术,外方提供资金,共同建设基础设施,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便利。也就是在充分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以合理的价格将中国的产能转移,同时不断更新学习和适应各国的具体实情发展变通,由中国国内放射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本国和外国之间的新型产能合作模式。

中国目前对外经济战略其实也是中国对待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的对策,体现了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在当前国际经济关系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谋求一条和平发展共惠共利的道路。具体来说,从“一带一路”的发展走向来看,中国想要重新界定自己在国际体系中的国家定位和国家利益,必须得到更多的主动发言权,而不是一直被部分国家看待为威胁其国内经济从而限制中国进出口贸易;同时解决自身经济转型的问题,重新规划内部开放格局,内陆和海上同时平衡发展。而由于跨区域、跨文化、跨经济体系的原因,“一带一路”势必会遇到更多的难题,这就需要中国继续在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军事方面具有更大的魄力和实力,同时还要不断发展改革本国体制,与国际接轨。

摘要:中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的实施过程中,坚持共商、共享、共建原则,实施完善对外经济体制、促进金融合作多边化、发展新型产能合作模式的对外经济战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对外经济战略,国际经济秩序

参考文献

[1]裴长洪、于燕:“一带一路”建设与我国扩大开放[J].国际经贸探索,2015(10).

[2]张骥、陈志敏:“一带一路”倡议的中欧对接:双层欧盟的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1).

[3]李晓、李俊久:“一带一路”与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0).

[4]宋国友:“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与中国经济外交新发展[J].国际观察,2015(4).

上一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思路下一篇:等一季花开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