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

2024-12-28

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通用12篇)

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 篇1

一、活动主题要呈现多样性

1、依托教材内容,设计活动主题。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凭借。北师大版、人教版教材都是以单元主题(专题)的形式组织教材,这些主题(专题)都以人文性或文化性为线索,每个单元内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种编排方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也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依据。

教材中的很多主题(专题)本身就可以稍作拓展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例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可以开展《地球——我们的家园》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生态环境、学写倡议书,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活动主题。要使语文之溪涓涓长流,学生就必须从广阔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如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大门口都贴着春联,为了让学生理解春联的知识,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话说春联》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当然,带领学生进入生活中的语文世界后,学生就会发现,原来生活中语文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让学生自主挖掘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些活动主题,如针对街头错别字的《啄木鸟医生在行动》,收集赏析优秀的广告词、学习设计公益广告、搜集整理本地风土人情故事材料,深入街头做《店名中的知识》的调查,还可以引进一些贴近学生生活与思想,关注学生成长中热门和焦点的话题。事实证明,只有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才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才能拓宽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活动内容要注重综合性

1、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在一项活动中,我们可以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开展的《话说兰州》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引导学生分组去实地调查访问,了解家乡的人民是怎样勤劳致富的,并收集有关的小故事,同时,也走进学校周边的工厂进行调查访问,最后撰写成调查报告,在全班进行交流。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全面参与听、说、读、写的整个过程。学生与人交流,撰写报告,让语言训练落到实处。学生通过开展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后,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应以语文为主,以学习语文为出发点,以学生广泛地涉猎自己所喜爱的学科为手段,运用各科资源,开展跨学科活动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突现语文作为各个学科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环保连着你和我》这一案例中,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编排童话剧,统计城市各项污染指数,制作手抄报,环保知识问答等。所以,我们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要十分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做好相邻知识系列,相近学科的整合工作,使教育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及综合发展紧密配合,从而达到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品质的目的。

三、活动主体要突出实践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的“言说”过程中形成的,而是在学生充分的“践行”中形成的。学生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里,才能把心灵深处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人生才能得以精彩,生命才能得以健康成长。做,即实践。“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正是实践的重要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在上述活动案例中,学生有的到实地调查、拍照、访问,有的从网络上寻找图片,收集资料,有的亲自走上街头……学生始终处于活动的前沿,他们自主地去学、自主地去做,在生活的课堂中锻炼,并逐步完善自我。

四、活动时空的设计要体现灵活性

1、时间的自由性。首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划分是不固定的,我们要依据活动的内容来自主决定。有的活动完全可以用一个课时完成,有的活动则需要很长的时间,前后可能需要好几周。其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活动时间是不受限制的。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活动。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活动时间、晚上还是节假日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课的有效活动时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对活动阶段的时间分配也以学生自己的需要为依据。

2、空间的开放性。以往的教学活动都是局限于教室内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场地、规模都应该不拘泥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教室、图书馆、操场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学生甚至可以走出校园,到家庭、社区等。例如,活动《你好,公益广告》,学生就可以坐在家里,从电视、电脑上了解有关公益广告的知识。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如何开展

一、充分利用教材的教育资源,及时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在课文后的“语文园地”或“积累运用”栏目中,新增了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方法,在找找、做做、谈谈、说说、想想、写写等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我们要充分利

用这些资源,及时组织活动。如:人教版新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我会拼图》,是一次制作交流的活动。课前,让学生准备大小不等的圈形彩纸片、胶水、剪刀和尺子。课堂上,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的三幅图,互相说说图形像什么,每个图形是用什么拼成的。并适时启发想象:用圆形纸片还能拼成哪些图形?学生会争着介绍:“还可拼成小鱼”“还可拼成帆船”“也可拼成太阳”……

随着学生的介绍,教师可在黑板上画一画,并告诉学生在拼图上添几笔,可以使拼图栩栩如生,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思路。再让每个学生根据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己动手拼图,想拼什么就拼什么,拼出后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最后,交流评比,每个同学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怎样拼成的,评出好的向全班展示。这样,学生在观察、想象、摆拼、介绍、交流的活动中,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还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二、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过去的语文教学长期囿于一个较为狭窄的时空之中。课本是仅有的信息派,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澡堂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当地的徽育资耳长期得不到开发和利用,致使学习效率不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地区都组蔽粉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抓,要有强烈的资源愈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无疑为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开辟了新的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积极开展活动。

三、充分利用网络的教育资源、适时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网络的教育资源,突破语文学习活动原有的时空,把学习!于动态、开放的环境中,可以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为语文教学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教师应该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结合课文内容,确定相关主题,适时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网络,学生不但可以看到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动人景象,学生可以自由地了解所感兴趣的知识。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此外,还可让学生在网上读新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访问相关的教育网站,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到网上搜索一部名著或一个作家的资料;在网上练习写作,发表文章等。使网络实践活动真正成为沟通学生生活习得经验和语言文字世界的桥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

四、注重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相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传统教学的学科壁垒,注重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加强语文与数学、音乐、美术、科学、社会等学科的沟通与整合,让学生吸取多方面的营养,用“大语文”观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如:在春季设计开展“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让学生到校园里或田野里去找春天,感受“春风”“春雨”;语文课上,让学生读春天,说春天,赞春天,写春天;美术课上让学生画春天;音乐课教学生唱“春天在哪里”;数学课上编春天植树应用题;科学课上学“种子”,让学生做种子发芽实验,并仔细观察、记录,把实验结果和结论写进实验报告,从实验中获得信息,了解种子的发芽过程;课外阅读有关“春天”的故事,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文等。这样,结合学生实际,围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熔各科知识于一炉,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 篇2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整合之后, 新的教育体系应该是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语文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 同时二者又相对独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其自己的特点, 学生通过这类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能够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也能通过这类课程观察到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因材施教。此外,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课程与小学语文整合之后又有了密切的联系, 具体表现为: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涉及到的领域可以得到探索, 实践中能够发现课堂教学中没有发现的问题, 二者互相渗透。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一) 与教材内容结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提出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上需要教师或学生提出一个教学主题, 这时我们就可以参考语文教材选题。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包罗万象, 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按照各个模块划分开来, 然后综合考虑学生的基本能力, 设计教学课题。同时也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引领学生自己找出学习的课题, 主动进行语文学习。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优美的文字体会祖国的大好山河美景, 并在实践教学课堂上鼓励学生讲述自己曾经去看过的优美景观, 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二) 以语文学科教学为载体,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在分析过学生所要学习的教材后, 可以针对其中的内容设计实践课程, 学生通过实际的参与获得更加感性的认知, 大幅度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北大荒的秋天》一课, 教师在教授过课程之后, 可以带领学生到城市中新兴的工业园区参观, 探索新时代的家乡美, 在实践中领会教材内容的引申含义。

(三) 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中国长年以来都是实行着教师向学生传授教学课程中的知识, 间接地传授学科经验, 学生与教材中的内容缺少与实际的联系, 学生也不能领会到教学中想让学生领会的内容, 一般的课堂教学多数缺少活力, 学生兴趣不高, 教师也就没有的教学的激情。改用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后, 教师能够引领学生直接接触学科教学内容, 更加直观的领会学科知识, 更方便学生在未来的实际运用。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意义

(一) 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实践活动课程在设计时本着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相关学习经验进行, 这样一来, 学生能够从这样的课程中快速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对语文学习投入自身的热情, 只有学生投入了, 才能从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实践活动教学中, 教师引导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在课程之后, 学生会自动自觉地查找跟课程相关的文学作品, 进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这是以往的单一教学课程无法做到的。

单看语文教材本身, 也有能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教师便可以根据这类内容设计实践活动课程, 让学生在教学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例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一课, 表面上是写物, 实际上是在表达宋庆龄的一生正气、坚强不屈以及蓬勃的精神, 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组成课后小组, 查找类似借物喻人的文学作品, 使得语文学习得到了拓展,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深层次的文字表达含义。

(二) 让学生领会语文学习的内涵

小学语文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为学生介绍这个世界, 包含了方方面面的知识, 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真正掌握课程大纲中希望学生领会的知识, 所以教育工作者针对这种情况有效整合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课程, 让学生充分感受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有效整合。

例如《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 这是一篇写景的优美散文,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将语文知识中的内涵与实践有效结合, 令学生充分感受文字表达中的祖国河山的壮美秀丽。

(三) 让学生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文字的出现和当地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每个地区的传统文化不同也发展出了不同的文学。在语文课堂上, 学生通过不同地区的文学载体学习, 能够领会到各个地区生活的人民的精神风貌, 这是其他学科不能发挥的作用。例如《难忘的泼水节》一课,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傣族人民的生活和传统节日, 教师可以下达调查自己家乡民俗的教学任务, 之后在课堂上彼此交流分享, 让学生成分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四) 让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

现今的素质教育主要目的由原来的应试型教育在向素质型教育转变,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增强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自己积极地去感悟探究, 加强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学习《鸟岛》一课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比如“鸟岛上有多少只鸟?”“鸟岛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等等, 这样一来, 学生自己有的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 自觉和同学组成教学小组,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得出结论, 发挥出学生自身的潜能。

结语

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起来后, 能够有效提升的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 应该进一步推广探索。

摘要:教育改革后, 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整改, 由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讲转变成了结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小学生由于学习观念并没有很好地完善, 想让他们领会文学艺术中的一些深层次的内容, 只依赖教师的教授是很不现实的, 只有结合现实生活和小学生的周边环境教学, 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习到知识。本文以小学语文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课程为例, 探讨了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整合

参考文献

[1]叶建明.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尝试和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 2006 (27) .

[2]郝宴.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 (小学教师) , 2011 (02) .

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整合 篇3

一、研究性学习方式与课文教材整合的常态化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辅助下,由学生策划、执行及自我评估的学习方法。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采用全面渗透课堂教学使语文教学“研究化”和穿插设置“专题研究”课两种形式。教材是学科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课程资源,是相关科学系统呈现的载体。而语文学科重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如何通过研读教材获得能力的提升呢?研究性学习方式就发挥出它的作用了。

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找寻自己的兴趣点与怀疑点,通过探讨就可形成研究性学习课题。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同学们对朱自清写下这篇文章的背景很感兴趣,但背景教学会冲淡散文本身的美感,那这个兴趣与争论点可以成为很好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通过资料搜集和思考,学生获得了自己的认识,结果并不重要,而在过程中对资料的搜集、对比筛选等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再如李白诗歌的教学,我们一贯强调他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过程中的巅峰地位,那经过研读,“后世为什么没有再出现具有李白这样地位的诗人”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题目。此题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自身和他所处的时代的独一无二性。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不仅要及时发现问题,更应该学会自主解决问题。长期坚持,我们的学生就不会是一只只被“填”的鸭子,而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思想、会解决问题的“活”人。

研究性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课本本身一些富有价值的东西产生思考,并有所探索,而且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对其它的领域产生兴趣,从而产生出新的问题和价值观。此举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锻炼了寻找并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活动体验方式与语文拓展研究题目整合的社会实践活动

1、课堂教学的“专题研究”形式适合语文学科的开放性单元的专题研究。我认为开放性即体现为操作的灵活性、知识的多样性和多变性(讲授可难可易、可多可少)。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人教版必修的五册书中的“梳理探究”模块。在参与此模块的一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感到模块教学内容活动性强,这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十分契合。这种开放性单元的教学设计,运用主题探究的方式,使课内课外知识得到整合再合适不过了。模块中的内容更适合运用调查、采访、搜集资料等方法,这正符合综合实践活动重体验、重探究、重实践的理念。例如:文言文虚词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对联文化研究、谚语的收集与归类分析等。

2、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拓展性训练。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其中阅读与写作更是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千篇一律的写作模式,万中唯一的阅读答案,这种抹杀创造性的方式扼杀了学生的热情。我想通过教师的鼓励,针对阅读与写作,可以尝试综合实践活动。例如,你最喜欢的书籍大征集、你心中的“大家”等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要求学生这样读、那样写,而是让学生自主研究思考为什么这样写,到底该怎么读,读出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活动中的体验对于学生是珍贵的、唯一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有了自身的体验和感受,阅读和写作才有了生命和意义。

语文教材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例,语文学科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它的教学内容繁多灵活。我们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延伸学科知识,使之与学科课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语文教师决不能成为一位教教材的匠人,而应该成为一名更关注学生生命本体的人文关怀者。我们应该看到综合实践活动对人体验过程的极大关注,真正利用好这门课程把语文特色和魅力展现出来。

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篇4

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展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充分利用课内文本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学期教学的第三单元全部是老舍的作品,因此针对这部分内容我让学生开展了以《走近老舍》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课外学生搜集老舍资料,阅读老舍其他作品,并写下了一篇篇精彩的读后感,有的学生还以这次的主题办出了漂亮的手抄报,一段时间后,我让孩子们在班级进行了关于老舍的美文诵读比赛,请学生自评、互评。本次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个性充分张扬的实践条件。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块沃土。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多元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

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 篇5

经验交流及观摩课活动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研室,市直各中小学: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我市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更好地推进我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经研究决定举行郑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经验交流及观摩课活动。现将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时间:

2009年12月15日上午8点50分。

二、地点:

郑州市金水区纬三路小学

三、活动内容

(一)观摩课

1、方法指导课:《完善调查表》李毓辅导教师杨关群

2、研究性学习:《营养早餐》崔超辅导教师时蒙

(二)经验交流

1、《科学规划 常态实施》金水区文化路一小 张晓辉

2、《勤奋创造一片新天地》郑州市第八中学姚海豹

3、《抓落实,重过程,见成效》郑州市第七中学赵丽萍

(三)全国综合实践活动第七次年会的理解与感悟

《规范、开放、动态、自主》郑州市第三十四中学王远荣

四、参加人员

各县(市)、区教研员,市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抓领导及指导教师。

注意事项:

1、参会人员请于8点40分以前签到进场。

2、会议地址及行车路线:经七路49号(经七路与纬五路交叉口南50米,路东)。门口有21路、32路公交,或坐23、71、64路公交在经八路下车步行。

本次活动由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主办,郑州市金水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协办,郑州市纬三路小学承办。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曹淑玲郑州市教研室综合实践教研员66971225

肖陶然金水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66091906

焦璟金水区纬三路小学***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计划 篇6

2008-12-27 21:33:26|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种以“突破文本、突破教师、突破课堂”为基本特征、以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能力的发展为基本内涵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方式应运而生,并在我区各个学校中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效果显著。本学期,为了继续开展好此项活动,让语文教育开放而有活力,我校在认真学习《市北区语文实践活动实施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语文学科综

合实践活动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指导,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为主要内容,把学生在校内的语文学习同校外生活及兴趣和需要紧密结合,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趣味性的语文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全面的、有益的发展。

二、活动重点:

1.更新一个理念——“大语文观”

笔者认为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之前,每位语文教师应该更新理念,树立“大语文观”,应该非常明确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目的。课标中已经非常明确地指出:“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可见语文实践活动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游戏,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单凭教师一时心血来潮,盲目、随意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作为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必须熟知此

活动开展的意义、目标、重点,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2.抓住两个重点——重视积累,强调运用

在过去强调课堂教学、阅读积累的同时,继续重视实践活动的运用,每一名实验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积累是“入口”,运用是“出口”,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活动中要多方设法给学生提供“用语文”的机会,建立起有“进”有“出”、可以循环流通的运行机制。

3.实现“三个突破”:突破文本、突破教师、突破课堂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突破教师,突破书本,突破课堂,拓宽学习领域,开阔视野,主动求知,做学习的主人,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能力的增强。

4.处理好四个关系——简单实践与科学实验的关系、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关系、主动参与与减负的关系、单一突破与齐头并进的关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基础课的延续和必要补充,实验中正确处理好

这四个关系,将能确保语文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效果。

三、活动内容及形式:

1、立足教材,大胆突破教材,保障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实效性。

目前我们使用的三套教材版本中,人教版教材每册在“积累运用”中都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的内容,北师大版和苏教版的教材每册的每个主题单元中都安排了至少一次的实践活动内容。语文教师要很好的凭借教材本身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内容,以及本班的专题活动,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充分组织好每周一次的语文实践活动课,使实践活动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落实好《语文课程标准》中量化的内容,重视积累。

(1)开放“两室”,营造读书氛围,养成读书习惯。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语言文字的积累则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基础。针对我校学生阅读量偏低的现状,重视积累是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地当务之急。我校的图书室规模大,藏书量大,是一块丰富的资源。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开放图

书室、阅览室,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书源及良好的读书环境。同时调整、落实图书借阅制度,倡导集体借阅与个人借阅相结合,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努力营造读书氛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每周五下午的第三节课是“扬帆书海”的读书时间,由语文教师组织好此项活动。单周1、3、5年级,双周2、4、6年级为固定的班级集体借阅图书时间,反之,教师可组织学生自带图书阅读。月末则要进行读书沙龙活动,如“好

书推介”、“读书感悟”、“人物评析”、“精彩片断赏析”等。

(2)建立语文课外阅读考级制度。为了更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语文、广泛阅读的兴趣,扩大读书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我校将建立语文课外阅读考级制度。《延二语文阅读考级方案》将发放给每一位语文教师,要求教师们认真阅读方案,明确考级目的,熟知考级内容,并督促班级学生进行阅读。考级方法将采用随时考与固定考相结合。本学期共进行三次固定考级活动,分别订于10、11、1

2月下旬。

(3)创设书香校园。每周二早上7:40——8:00为“快乐诵读”语文实践活动时间,各班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诵读唐诗、宋词、四书、五经,或诵读名家美文。旨在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朗读能力,加深文化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建立“文海泛舟”读书交流园地。每月一期,由3—6年级承办。主题分别是:9月

份“勿忘国耻,爱我中华”、10月份“秋之韵”、11月份“走近科学”、12月份“名人名言伴我行”。

3、为了贯彻区教研室的精神,提高本校学生的书写水平,我校将于11月下旬举行“好娃娃杯”硬笔书法大赛。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现场写出一篇作品,通过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评选出“小小书法家”。

4、讲故事是学生们喜欢的一项活动。本学期我校将于12月上旬举行“好娃娃杯”讲故事大赛。活动分低、中、高三个组,内容可以是童话故事、科幻故事、寓言故事、英雄故事、名人故事等等。届时将评选

出“金牌故事大王”、“银牌故事大王”、“铜牌故事大王”,进行表彰。

四、活动评价:

语文实践活动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重视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收获,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此评价将纳入学生的语文

学习之中。

五、保障措施:

1、领导重视。将语文实践活动纳入学校的学期计划中,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开展实践活

动。

2、加强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学科教学始终。

3、讲求实效。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从班级到学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操作性强,将学生在实践

中的收获作为活动的唯一目标,讲求实效。

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 篇7

该展示活动分三个环节: (1) 三盟校上台分别介绍了自结盟以来开展语文学科建设的情况, 并就语文学科建设开展了主题研讨; (2) 微课展示:长港路小学孙静老师展示了四年级语文课《钓鱼的启示》、邬家墩小学刘丹老师展示了该校开发的邮票校本课程《我爱“大龙”》, 两位老师的授课对象均为滑坡路小学学生; (3) 三盟校学生分别演绎课本剧。滑坡路小学演的是《青蛙卖泥塘》;邬家墩小学演的是《丑小鸭》;长港路小学演的是《巨人的花园》。

展示活动结束, 武汉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湖北省特级教师李天恩对该活动进行了点评。他首先对三盟校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 探索高效读写的精神与别开生面的精彩展示予以了充分肯定, 并站在学科建设的高度作了总结。他满怀激情地一连提出了三个“需要”:我们需要这样的学盟、我们需要这样的研究、我们需要这样的语文课。首先, 他认为, 这样的学盟为学科建设而来, 不仅目标明确, 而且接地气, 拒绝“一次性”, 从研究过程可以看出, 大家一直在坚持努力, 所以才有今天的精彩呈现;这样的研究拒绝“一言堂”, 不是每个学校在唱独角戏, 学盟校之间体现了民主;这样的研究拒绝“一堵墙”, 因为学盟是开放的, 每个学校既在毫无保留地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又以海纳百川之势在吸纳别人的研究成果, 所以三校学盟的整体是大于部分之和的, 因此我们需要这样的学盟。其次, 他认为, 这样的研究切口小, 便于研究。三所学校选择的切入点虽然不一样, 滑坡路小学从质疑、释疑切入, 邬家墩小学从读写结合切入, 长港路小学从“学习单”切入, 但三所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点———着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个共同点可谓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因此, 我们需要这样的研究。第三, 他认为, 每校20分钟微课的展示目标非常集中, 重点突出, 做到了一课一得。而且由于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采取了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形态, 如分小组学习、课本剧表演以及运用想象的方法激励孩子们进入故事情境、扮演文本中的人物, 从而体验人物情感, 进而理解文本, 甚至对文本进行拓展, 学以致用, 学生学得有趣、有味, 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文本中提到的人物形象, 而且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们还熟悉了相应的故事情节, 更重要的是通过演绎故事, 用不着说教, 孩子们很自然地领会了文本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因此, 我们需要这样的语文课!

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 篇8

关键词:乡村小学;网络平台;跨学科教研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2-0067-02

一、学校背景

星光小学是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的一所村级小学,现共有100多名学生,有一至六年级6个小学班,3个幼儿班,10名教师。由于学校教师调动频繁,师资力量薄弱,乡村小学师资不稳定,正规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较少,教师所授课程也很不稳定,有的这学期任教语文课,下学期则要任教数学课或者英语课,多数教师还得语文、英语或者数学、英语一肩挑,还有的教师要在幼儿园和小学班跨课头上课。由于应试教育的影晌,没有专业音体美教师,有也是其他科任课教师改任的。有些课程由于没有师资,如劳技课、微机课等也流于形式。学校有30平方米的一个图书阅览室,体育室、仪器室很简陋,器材很少。学校有一台远程教育项目配套的电脑和一个21寸的电视,供学生上电教课。学校能上网,现在有6位教师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使用笔记本的目的和水平也不同。

二、教研现状

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许多学校开设班级数与教师一样,教师的工作量大,几乎每一节课都要与学生在一起,除此之外,还要抽出课余时间批改作业,利用业余时间备课。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时间无法保证。乡镇内也组织教研活动,要求乡村小学教师参加,但是一个教师参加活动便会有一个班无人上课,两个参加就有两个班无人上课。活动时教师心里牵挂着学生,不能专心研究,不能深入参加活动,效果很不明显。

在乡镇教研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教研是表演性质的教研,是演练好的优质课,不能把教研活动上获取的信息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改变教学方法。分析原因,一是教研活动内容的安排不切实际,远离了农村课堂教学的土壤,教研活动变成了无根之苗;二是教师不愿意变,变革不一定都是快乐的,有些变革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时间等,而且变革会改变已形成的生活工作模式,让人觉得无所适从,感到迷茫;三是缺少教研的动力,每次教研活动过后,许多教师走个过场,不了了之,不解决实际问题,如此自然会失去参与教研活动的兴趣。

三、 我们的做法

根据乡村小学的现状,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很难开展同学科的教研活动,一般采用跨学科教研活动。近三年多的时间里,星光小学利用好看簿开展了原生态的跨学科的评课教研活动。

好看簿是一个Web2.0图片分享网站,目前有用户约10万。它以图片故事形式展示,用户可以图文并茂地分享自己的图片故事。笔者通过好看簿进行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研究、交流和协作,写教学日记,用图片记录自己的教学、记录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记录学生发展、成长、上学的幸福过程,秀秀学生的涂鸦、漫画,刚刚读过的书或者喜爱的电影,分享生活中的点滴,阳台上的花或者自己的宠物,制作电子教程,软件、网站的使用指南,分享PPT幻灯片等。星光小学利用好看簿记录教研活动,利用好看簿记录评论意见,上课教师根据异步评价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也可以以留言的方式回答听课者的疑问,如图1所示。

乡村小学的跨学科教研活动,不是选拔教学能手,也不是评选优质课,仅仅是一种乡村小学常态的教研活动,展示乡村小学原生态的课堂教学,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和评价课堂教学,发挥团队的智慧,进一步理解教材,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乡村小学利用好看簿开展的教研活动的内容是由校长和教导主任制定计划,每周有一位教师去上课,大家去听课,然后一起评课,找出这节课的优缺点。

2011年3月17日,星光小学的新学期第一节学校公开课上演了!第一节课《我站在铁索桥上》由吴有老师执教,笔者一直认为乡村小学的公开课是在不同学科教师的参与下进行的,应该叫做跨学科教研。 跨学科教研活动一般有集体备课阶段、上课阶段、评价阶段、总结阶段几个环节。

集体备课阶段:吴老师在GooleGroup论坛里分享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在线专家和教师参与了评价、建议,吴老师根据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学校的其他教师在异步参与的情况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参加此次集体备课的吴老师表示:“参加这样的集体备课对于我实在幸运,身在村小,一个人带一个年级,备课都是单兵作战,各自为阵,没法借鉴平行班的经验,不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如今开展集体备课,大家能够针对具体的课文进行网上讨论,对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以文字形式呈现,在大家的修改中,出现了不同的教学设计版本,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选取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版本。虽然我们村小条件落后,学生有差异,但我一定执教好这堂课!”

上课阶段:根据大家集体讨论的教学设计,吴老师向全校9位教师展示了自己的公开课,根据教学环节拍摄了一些重要的图片,并把这些图片和教学设计一起上传到好看簿博客。

评课阶段:按照乡村小学的特点,一般是在下午学生放学以后的一个小时里开展评课活动。学校组织教师对吴老师的这节课做了评价,并把评价意见发布到GooleGroup论坛。网上专家和教学行政人员异步跟帖参与讨论。

总结阶段:在经历了以上三个环节以后,吴老师根据上课情况和大家的评价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四、 思考

乡村小学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听课、评课,在GooleGroup论坛和好看簿的结合下,乡村小学教研活动能在最低成本的情况下开展,解决了乡村教研活动无法组织和无法参与的难题,也解决了乡村小学一个学科教师无法开展教研活动的矛盾。

参与跨学科教研活动,一方面让我们突破了单一学科的局限性,特别是能与各学科保持同步,共同达到某一研究高度;另一方面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专注和审视自己的学科,开展多渠道的资源共享,进而“取众科之长”,创造性地生成教学设计;最重要的是可以在更高更新的层面上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多内涵发展,让乡村学校教师得到最大可能的专业发展。

乡村小学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利用网络可以把不同学校的教师聚合在一个平台,形成学校的一个虚拟教研组,利用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异步参与网络研讨。

参考文献:

[1]李明山.小学教师开展虚拟教研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2).

[2]李明山.适合本镇教师开展班主任工作研究的网络平台[DB/OL].http://www.haokanbu.com/story/186982.

(编辑:鲁利瑞)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心得 篇9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否开展?怎样有效开展?实践活动姓“语”还是姓“综”?笔者认为: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照样可以有声有色地有效开展,活动应该以“语文综合”为前提,以“语文学习”为核心,以“语文体悟”为情感教育方式,以“实践活动”为有效载体,以小学生已有语文知识实际为出发点,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实践。与此同时,有机适时地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资源,丰富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下面重点就“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谈谈思考与实践。

一、以“语文综合”为前提,选择活动主题与活动形式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以“语文综合”为前提,学习资源立足于语文“维度”进行整合,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主题,然后选择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活动方式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是我校开展的以“兰文化”研究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系列设计方案。

1、“兰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背景

(1)历史文化背景:绍兴漓渚的“兰渚山”传说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句践种兰之地,我们的家乡不愧为中国兰花的故乡,兰文化的发祥地,“兰渚山”也不愧为兰花的祖地。

(2)地域经济文化背景:漓渚是绍兴县西南部古老而繁华的历史名镇。又是“中国花木之乡”和“浙江省十强花木乡镇”。镇内有“中国春兰样品园”。全镇花卉大户有400家,花木面积在10亩以上的有345户,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大户也达43户,最大的一户面积已经超过1200亩。

2、“兰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系列活动设计

设计一:探寻家乡“兰文化”的历史

有“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变节。”的诗句,寓以兰自勉。也有陆游诗句写到“漓渚满目绿无涯,棠棣无处不逢花。”又有“君不见城南卖花翁,朝卖一枝红,暮卖一串紫……卖得花钱进酒家,取酒尽时还卖花”,这是当时绍兴花市闹猛的生动写照。

设计二:搜索历来“兰文化”的故事

有越王勾践来兰渚山养兰植花的故事;有孔子颂兰,屈原佩兰,朱德爱兰,鲁迅采兰等名人与兰花的.不解之缘的小故事。

设计三:寻找富有“兰文化”的作品

有兰的绘画,兰的照片,兰的书法,兰的文学作品等。绍兴四名人组成了“句践种兰”、“书圣写兰”、“文豪咏兰”、“总理爱兰”。“绍兴莲花戏”电视剧《三朵兰花》等。

以上设计体现知识的整合,实现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特色。新课程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乡土文化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对各学科、各领域收集的资源材料进行筛选与整合,学会合理地选择与吸纳,进行有效地语文实践。有些材料是非语文领域中获得,已经跨越了语文学科本身,正真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弥补了语文课程的不足,使课程之间加强了应有的沟通与交融。当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活动形式来实现,以体现实践活动的活力,活动需要载体,可以选择小学生喜欢的讲故事、诗文朗诵、戏曲欣赏、自由画画、考察采编、文艺表演等多种有效的活动形式,让语文充满语文味,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通过语言的学习、积累、运用,提高语文能力,让农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得到有效开发。

二、以“语文学习”为核心,加强语言训练和文字表达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拓宽语文学习的范围,紧紧抓住综合活动,积极开展“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整体训练,以“语文学习”为核心,加强语言训练和文字表达,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设计四:寻访家乡“兰文化”场景

1、“小记者”实地走访镇内“中国春兰样品园”,采访兰园主人,听听他的养兰经,学习养花秘诀。

2、小学生考察“兰渚山”、“兰花山庄”等名胜,了解家乡养兰的历史与父辈种兰、养兰雅致情趣和经济效益。

3、拍摄照片进行展示,欣赏作品。

设计五:表达家乡“兰文化”发展

1、写一写走访、考察的收获。

2、说一说感受,可朗读自己馔写的考察文章。

3、编写家乡“兰文化”场景的导游词。

4、做一回“小导游”,解说采编的导游词。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走访考察、采编撰写、表演解说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力亲为,亲身感受,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尝试发现,在实践中碰撞,在探究中共鸣,在创作中提高。有感而发,从闭门造车中走出来,灵心表演,从死读书中解放出来。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提高语文能力。

三、以“语文体悟”为方式,渗透情感教育和审美体验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是相当重要的,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重点要放在语文学习的“体悟”上,是一种和风细雨的潜移默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审美教育,让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不但学语言,而且得到情感熏陶和审美体验,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出一个健全的现代人。

设计六:赞美家乡“兰文化”

1、赞一赞家乡的兰花,兰花作为我们的校花,绍兴的市花,富有什么优点,具有什么精神品格。让学生写一写,说一说。

2、家乡的人民如何勤劳致富,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带来家乡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3、我们怎样做一个像兰一样高雅、大气、热烈绽放小学生。

小学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10

语文教学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组将于十月份开展一次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2、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传递书香浓浓的氛围,让语文知识渗透在学中,实践在课堂中。

活动对象:一至六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2013年10月

活动内容:依据一至六年级学生学龄特点,设计与语文知识相关的竞答题目。

活动要求:

1、本次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年级组长要制定语文知识竞答的方案、准备知识竞答的题目及撰写活动总结。其他人员根据活动方案的内容配合年级组长开展好活动。

2、年级组长根据年级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参加语文知识竞答的学生人数,通过逐级选拔评选出一名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周一升旗仪式进行颁奖并发奖品。

3、活动后年级组长将活动资料进行装订整理。其中包括活动计划、过程性资料(知识竞答的学生名单、测试卷、照片、获奖情况统计等),活动总结。

附:

1、各年级组长先制定电子版的知识竞答的活动方案,用QQ离线或邮箱发送给我进行审核,审核后将不定期开展此项活动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实践 活动 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开展呢?应该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回到儿童实践活动中,打破书本与生活的墙垛,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一、活动的要求要

1、立足语文学习

尽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内容,但它首先姓“语”,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知识。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形成的能力,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学到的在课外得到延伸,了解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注重培养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语文综合能力,真正做到“学生活中的语文,过语文的生活”。

2、重视活动的开放性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更要注意实施开放性原则,真正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放飞学生潜能的天空。如学习了《台湾的蝴蝶谷》这篇课文后,学生想开展“了解台湾”的综合实践活动,他们列出了好多他们想知道的问题,如了解台湾的历史,了解台湾的名勝古迹,了解台湾的风土人情,了解台湾的风味小吃,了解台湾的发展变化,了解台湾的环境,甚至还有学生提出了想了解大陆和台湾现形的关系问题……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途径也可多种多样,可以查阅书报、上网浏览,可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可以请教他人……呈现活动的成果更是可以丰富多彩:录像、照片、编辑小报、绘成图画……通过这些开放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活”的更广阔的求知的空间,让每个孩子都有自主学习、自由探索、施展才华的机会。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形式

1、抓住教材中的异议点,组织开展辩论会

“辩论会”的目的是砥砺学生的思维,锤炼学生的快速表达能力。为了让孩子敢于开口说话,开口辩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经常开展各种话题的“辩论会”。“辩论会”前先让同学们根据话题确定正方反方,然后两方各自搜集材料。辩论会上,正方和反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常常争得面红耳赤。例如在教学《牛角尖里的老鼠》一课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这只老鼠吗?”结果大多数同学和我预设的一样,表示不喜欢,因为那只老鼠不听人家善意的劝告,一意孤行。我听了很满意。这时偏偏有几只小手举起来说喜欢,他们认为老鼠身上有一种坚持不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我适时抓住这一异议,让学生展开了一场辩论会,不但使他们达成了共识:老鼠身上的这种“坚持不懈”是不值得提倡的,而且学生在争辩中也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2、结合教材中的风景名胜,让学生“导游”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介绍了一些旅游景点。如《我爱三峡》、《桂林山水甲天下》等,在学生学习了课文之后,可设计一次当小导游的活动。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当“导游”、“游客”。“导游”依次介绍景点,“游客”可向“导游”随时提问。然后各组推选出最佳“导游”、“游客”在班内表演。这样,不但在复述、质疑、解难中,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而且为每个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并能领略到最精彩的语言。

3、开展各种兴趣活动

办手抄报、演课本剧、成立写作小组、编作文选是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让每个学生将本人(本小组)办的手抄报贴在教室外面走廊的瓷砖上进行展评,这样锻炼了学生才智,展现学生才华。我班还从三年级开始就每学期编辑一本“优秀作文选”,把学生的优秀习作装订成册,在全班传阅。这项活动的开展,使每个学生都产生一种竞争意识,优者更加努力,差者想努力赶上,下次争取发表自己的作品。

学生最感兴趣的还是“开课五分钟”活动,“开课五分钟”指每堂课上课铃响后的前五分钟。把这五分钟从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拿出,进行语文学习的专项活动,称之为“开课五分钟”活动。教师事先向学生提供各种内容与形式,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组合、进行准备,然后提前向老师报名。教师将报名按日课表排好活动次序,每堂课师生问好后,由轮到的学生上台活动。内容和形式主要有:叙新闻、讲故事、诵读优秀诗文、佳作简介、好书推荐、名句赏析、小演讲、演课本剧、续编故事、绕口令、词语接龙、对反义词、口头小作文、猜谜语、回答脑筋急转弯等。

“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本书……”“我们给同学们演一段小品……”“我请大家猜几则谜语……”……短短的五分钟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既巩固和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更带动了课外阅读;加快培养了学生的各项能力,特别强化了口头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发挥了学生的特长,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4、开展读书乐活动

学生书读得多了,积累的语言也多,自然底子就厚实,运用起来便会得心应手。在课余,我结合学校开展的“书香工程“,给学生列出了参考书目,让他们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增加知识,积累信息。并要求学生坚持长期写日记,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分为“词语佳句荟萃”、“格言录”、“古诗天地”、“点滴感受“等栏目,同时开展读书笔记评比活动,背诵比赛活动,成语大比拼等,提高读、写文章的能力。

三、注重活动的评价

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始终关注学生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信心、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注重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适时采用生生互评、父母评议等形式,激励内在动机、强化激励、允许选择、引导参与、强调过程、指向综合,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不足与对策 篇12

一、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不足

1.“以学生为本”的意识不足

我们承认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同时,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却往往忽视了这种差异是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特别是小学生的差异几乎每天在变化着。 如, 在小组活动时, 我们就可以发现有的学生因为家里有台打印机就专门负责打印, 其他类型的活动任务均与他无关。 有的学生就不一样了, 他这次活动主要负责为小组搜集资料, 下次就变成汇报交流时的主持人。 由此可见, 我们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同时应当肯定后一类同学的做法, 当他们的排版水平有所提高后, 就可逐渐引导他们完成一些“抛头露面”的任务, 喜欢表现的学生, 就可逐渐引导他们完成一些“搜集、整理”之类的任务。 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每个学生的能力, 全面提高他们的素养。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的差异看做是一种教学资源,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他们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进步。

2.“以学生自主选择活动项目”的意识不足

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是活动的主人, 他们应有选择权。小组之间也会表现出差异, 我们不能粗暴干涉。 因为只有选择了感兴趣的活动项目, 才有动力和信心出色完成活动中的各项任务。 然而, 我们在活动中往往置学生的自主选择于不顾, 总是不放心学生, 生怕学生选择不好影响活动的开展。 我们往往让这小组完成那个活动项目, 那小组完成这个活动项目。 这样做法的理由是: 活动的内容可丰富一些, 活动效率可高一些。 殊不知, 这样的选择活动项目, 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 特别是那些“小机灵”的积极性无法有效调动。 如围绕《半截蜡烛》开展的主题活动中, 曾经听到一位老师这样让学生选择活动项目:“同学们, 我们现在归纳的五个活动项目, 已经剩下课本剧表演和搜集背景资料这两个活动项目了, 请剩下的两个小组分别选择一个。 ”表面上看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但事实上最后两个小组只好翘起嘴巴无奈地进行了选择, 只好期待下次活动时早些举手争取选一个较感兴趣的活动项目。

3.“以学生自由分组”的意识不足

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选择权还体现在自由分组中。 学生个人之间的差异更是出乎我们的意料, 但我们应尊重。 在分组活动中, 有些老师往往会有这样的想法:“这几个成绩差的在一起活动效果肯定不理想;他们是‘捣蛋鬼’, 怎么能在一起呢;这一组怎么都是女生。 ”由此大声说:“为了同学们能更好地开展活动, 某某到这组, 某某到那组……”可我们有没有想一想学生的感受, 问一问学生这样组合的理由。 也许, 成绩差的那一小组为大家提供了生动、 直观的现场图片;调皮、捣蛋的那一组写出了一份出色的调查报告;全是女生的那组能把文章朗读得声情并茂。

4.“以评价促进活动”的意识不足

评价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更需要我们进行科学化、人性化的评价。 然而, 我们在实施评价时, 评价的尺寸没有很好的把握, 不同的学生没有采用不同的标准, 评价过于简单化、 程式化。 简单化就是以“优、良、及格、须努力”或用 “A、B、C、D”等形式进行评价。 程式化就是评价没有体现动态的过程, 缺少体现人性化的言语评价。 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活动主题却采用同一标准的评价。 这种无视学生与学生之间差异的存在采用“同一标准”的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导致评价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二、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对策

1.指导学生的及时性

由于年龄特点, 小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差异不是固定不变的。 我们开展活动的目的是不断发展他们的能力。应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观察, 及时发现他们知识的差异、能力的差异,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比如, 确定语文活动的主题后, 每一个小组都面临如何选择一个适合的活动项目的问题。 这时我们可根据每个小组的特点及时与他们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协商确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使不同小组的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和选择属于自己的活动内容。 在与学生的协商之前, 我总是要三问自己:我对学生兴趣、能力了解多少, 每一小组各有什么特点? 今天各个参考活动主题训练重点是什么, 分别适合哪类学生? 我用什么办法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活动主题。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有效避免“协商”的盲目性, 才能较好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要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起来, 关键是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就需要确立学生是活动的主人的意识。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就是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 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行为方式, 认同学生的各种想法, 激励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活动, 不能随便或过早得出结论。 在活动中师生关系不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 而是导游与游客的关系。 我们只是引导, 大好的风光还要由学生自己去看, 自己去欣赏。 因此,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 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 给予足够的参与时间, 促使学生主体积极参与, 使学生一开始就能进入一种状态, 在整个活动中始终保持亢奋。

3.内容、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同一主题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同样的活动进度不同的活动要求”。我们要及时地对活动内容进行合理的加工处理, 即依据活动目标作适当的调整和组织, 重新排列组合, 使活动的内容、形式呈现丰富性和多样性, 以便不同的学生更好地选择、接受。调整时, 要遵循系统性、可接受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围绕活动的数量、覆盖范围、难易程度, 以及安排的顺序和进度进行, 删去那些与学生生活关系不大、难以实施的环节, 补充一些相关的拓展性的活动, 使活动得到延伸。同时, 教师应该把自己的学识、见解当做活动的一部分, 在活动中给学生补充、引导。

4.评价学生的科学性

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自然会有成功的一面, 也会有失败的一面。 自然包括“碰钉子”, 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 但他们必然获取了或多或少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可以说他们都有了收获。 因此, 如果我们追求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的评价, 那么在学生与学生之间, 更多地强调了竞争和淘汰, 忽视了合作与共生, 从而造成了不和谐的现象。

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 多方面考查学生。 既要考查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 又要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在评价中主张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态度的转变、 重视活动过程和体验情况、 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 重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归根结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 因时而异, 因境而异, 作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 在引导学生以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为主的基础上, 教师、家长、同伴、校外辅导员都可以作为评价者, 切实加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这样采用多把尺子, 多角度地评价学生, 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 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 调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更从容地实践, 不断地追求、探索、创新。

上一篇:防辍保学工作总结(池洞二中)2012091下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创意拼一拼》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