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导师制文化

2024-08-16

全员育人导师制文化(共11篇)

全员育人导师制文化 篇1

全员育人导师制

全员育人导师制,就是在教导处、政教处和级部的统一组织下根据学生的学科学习实际、思想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学生和教师间进行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经必要的调整后,使每个教师成为6名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导师。

学校通过导师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强化导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促使教师从办公室自觉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学习指导和生活引导,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全面地发展。“德育导师制”是学校班主任工作必要而有效的补充。具体说就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砺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管理教师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针对以往教师育人目标难以落实以及学校实施“分层教学”后学生动态流动、班级管理难度增大的问题,学校提出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导师制,使所有教师都成为学生的导师,不仅有效地弥补了班主任难以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中的缺陷,而且顺应了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使教师的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也使教书育人有了制度上的保证。

导师育人制,即强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育人机制和重内容、重方法、重实效的原则,使全体教师认识到德育不是光靠专职教师上课或班主任管一管就能解决问题,而是必须依靠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合力,抓出实效。具体办法: 第一、学校成立了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每学年由级部主任统一协调,征求班主任意见,各任课教师根据各班实际及本人任教班级,按照年级统一安排,分别选定2名边缘生,进行“学习帮教”、“思想引导”;选定2名中等生进行“学习排雷”“心理解惑”;选定2名优秀学生,进行“综合发展”、“能力提升”。

第三、每名导师带6名学生,两周至少与学生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学习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第四、建立指导学生成长的档案,记录所带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点,对症下药,制订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

第五、每月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建立家长联系本,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

第六、导师与班主任要及时沟通、汇报,以便班主任全面了解情况。导师遇到特殊案例、问题可要求级部主任在本年级进行“会诊”,制定教育方案,建立特殊案例、问题“会诊”制度。

第七、各年级组建立导师工作记录,记录师生活动的全过程。第八、为确保该方案的落实,根据相应量化考核方案,通过导师过程材料、学生思想进步学业成绩、家长满意程度等项目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体现在每个教师手册上,教导处与政教处把该工作纳入评优工作中去。考核优秀者,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未做或未完成的评优一票否决。预期效果:

实施办法突出“有计划、有记录、有过程、有实效。”建立完整的导师制工作制度,包括档案制度、家长联络制度、谈心与汇报制度和特殊案例“会诊”制度等。

德育导师制工作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改变以往任课教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使任课教师的育人责任明确,真正落实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同时该项工作也是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的有力措施之一;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增强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满意度。

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承担着育人的责任。每个导师都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实效。青年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与学生近距离的优势,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中老年教师要不断调整心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努力贴近学生,使学生在得到智慧启迪的同时得到更多的人生启迪,获得做人与做学问的双丰收。

学校将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此项工作的透明度,开展导师与小组成员的互动及交流活动。

全员育人导师制文化 篇2

●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必要性研究

1.“导师制”融和了私塾制与班级授课制的亮点

放眼中国教育史上的授课方式, 2000多年前, 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情况下, 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授课方式———私塾制。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于唐代, 明清时走向全盛, 但是, 随着时代的发展,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和制度的引入, 清末民初以后, 私塾教育的缺点和局限性日益显露, 已经不能符合社会发展以及新时代对教育的需求, 从而走向没落和消亡。首先在教育范围方面, 私塾的经济支撑一般来自古代的乡绅阶层, 除了地主和富农子弟, 一般贫苦农民的孩子很少能获得私塾教育的机会, 这与现代社会义务教育的普适性原则相背离。其次, 在教育内容方面, 尽管私塾教育以德育为荣, 擅长文史熏陶, 但面对现代科学知识和学科体系, 则显得无从应对、无能为力。第三, 在教育方式方面, 死记硬背、动辄体罚最为人诟病, 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个性发展。第四, 在教育的社会效果方面, 以“八股取仕”为依托的私塾教育尤其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公民品格”和“民主、法律”意识, 而这恰恰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关键。19世纪末20世纪初, 随着国门的打开, 西方的教育模式和理念进入中国, 私塾制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产生于16世纪的西欧, 人们从工业大生产带来的高效益想到教育的改革, 于是, 集中统一的教育———班级授课制就在“效益原则”的指导下产生了。这种教育是把相同程度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 由教师以上课形式进行集体教育, 所以称班级授课制, 学生按年龄、程度分级编班, 便于照顾学生的年龄特征,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大大提高了教育的效率, 扩大了教育的规模, 经过推广和完善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组织的基本形式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现代教学的角度来看, 古老的私塾其实是一种典型的个别化教学。从个别化教学到班级教学, 是时代进步使然。因为班级授课制是近代工业社会的产物, 这种大规模的学校教育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种大规模的流水线似的教育也使教育越来越失去了个性。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等毫无个性的所谓人才越来越充斥社会, 复制、克隆等成了教学的常规手段。这种失去个性的教学终将使社会失去活力与差异, 而无差异的世界是毫无生机的。在此前提下, 人们呼唤个别化教育, 个别化教育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趋势。因此, 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实施“导师制”, 既照顾了共性, 讲究了效益;又照顾了个体, 培养了个性。

2.“导师制”是当代社会背景下教育发展的必然

现在我国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阶段, 师生关系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表现出了许多问题:如师生关系的功利化, 师生关系淡漠和日益疏离, 师生间缺乏应有的尊重等等。当今教育改革的重点、热点正转向基础教育, 转向国民素质教育, 改革的着重点转向学校层面的改革上。基础教育无论对哪个国家而言, 都是为人的品德、智力、体质、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打基础的最重要的阶段。世界各国都认识到基础教育是提高其民族素质和劳动者素质、培养各种人才的奠基工程, 是其国民教育的基础环节。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提出和实施, 乃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和我国当代教育逻辑发展的必然。“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乃是21世纪我国教育的主旋律, 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流方向。与国外教育相比中国教育有一很大特色, 教育对象大都是独生子女, 对这一代独生子女的培养, 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使独生子女在中学阶段心理健康发展, 形成良好品格、学会沟通与合作, 是我们学校必须承担的责任。另外由于受经济、社会等环境不利影响, 许多学生家庭结构不稳定, 父母离异、分居等等, 造成子女在人格心理、学习心理、学习习惯等方面出现欠缺, 甚至扭曲,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失望、迷茫、厌学、不自信, 把自己封闭起来, 因此开启学生的心智、唤醒他们的向学之心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工作。还有学校流动儿童的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 许多外来民工缺乏儿童心理发展及教育常识, 教育方式不当, 过严、放任不协调, 训斥打骂都会给儿童心理异常的发生留下隐患。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 在这“相互接触”的活动中,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其言传身教、点滴浸润对青少年心灵的成长和人格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在高中教育即将普及化的今天, 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 需要及时纳入教育工作者的管理视野;一些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 渴望有良师的指点与相助, 以更好地发挥兴趣爱好, 还有一些学生在成长途中, 遇到困惑与疑难 (如早恋、文理偏科等) , 他们需要倾述的对象, 更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帮助;留守孩子、单亲家庭、重组家庭、隔代抚养的不断增加……这一切, 都在呼唤着学校和教师及时转变观念, 呼唤着建立关注学生发展成长的教育新机制。

3.“导师制”开辟了学校和谐发展的新路径

当下, 我们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 “和谐”二字可谓无处不见, 和谐教育思想, 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之魂。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目标的论述最集中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就是把青少年培养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教师的崇高使命就是设计和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一般来说, 出成绩的班集体几乎都是和谐的团队。如今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学术地位”已大不如从前, 教师如何挖掘潜力, 树立自身优势,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真正起到“引领者”的作用是值得大家深思的。假如仅凭教师自己主观感觉和经验推断学生的发展需要, 必会导致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无效。因此, 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首要的是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发展的真正需求, 真正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但现在有多少教师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去主动了解过学生的发展需要?很少。我觉得, 应该将了解学生发展需要作为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和谐教育的核心是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思想, 通过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康发展的人。追求教育的和谐特别需要克服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 要确立从社会的需要而不是从考试的需要来看待人才的观念, 建立一种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模式, 是基础教育培养健康人的当务之急。“导师制”是学校为中学生配备指导教师, 为中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交往和职业选择的帮助与指导, 引导全体学生主动、持续、和谐发展的教育运行机制。

●以网络为载体的“全员育人导师制”的目标

1.搭建家校、师生沟通的桥梁

当前, 教育体系的创新越来越依赖于学校信息化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 不少家长和学生已经养成了使用网络的意识。导师导航网络平台的搭建已成为新型的师生交流、家校互动的良好环境。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更多的是点对点的直线联系, 而依靠网络的沟通方式是一种点对面的辐射状联系, 凸现出其沟通便捷的优势。我校校园网上开设“导师导航”、“留言板”栏目, 缩小了老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的距离, 由于网络的隐蔽性、无约束性, 学生可以消除顾虑和腼腆, 在“留言板”内畅所欲言、尽情吐露、真心倾诉, 导师从学生的日志中可以及时捕捉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 进而加以正确地引导或疏导。师生成功的每一步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留下脚印, 见证师生的共同成长。同时家长在了解子女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情况中, 可以在“留言板”中提出对导师工作的建议, 校长及导师可以通过“留言板”及时了解这些建议, 并且通过“留言板”及时解答访问者的疑惑, 取得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这样, 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导师导航网站成了共同的精神家园。建立一个导师制运作的网络平台, 对学校而言, 是联系社会的窗口, 是实现家校联系和教育教学工作量化管理的有力工具;对导师而言, 是增强家校间沟通交流的平台, 是展示导师风采的“个性舞台”;对学生而言, 是增进与教师及家长情感沟通的桥梁, 是获得学习指导的园地, 是记录成长轨迹的“记录袋”;对家长而言, 是家长方便、快捷地获取子女在校信息的手段, 是获得家庭教育帮助与指导的有效渠道;对社会而言, 是让家庭、学校、社会多方互动的教育信息服务平台。

2.让老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教师在自身发展的价值取向上呈多元化, 教师的职业地位提高缓慢, 与经济发展的速度有明显反差。教师对职业意义认识不足, 一些教师因不满现状而改行或弃教从商, 在岗的教师也有相当一部分有得过且过的心态。客观地说, 当前教师的敬业精神是呈普遍减弱态势的, “爱生”失去了坚实的基础。从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看, 低龄儿童甚至把教师放在父母之上, 期望获得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而青少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如初中生进入了被称为“心理断乳期”阶段。表面上, 学生自主性倾向加强, 依赖性减弱, 实质上他们的心理仍十分脆弱, 需要教师以朋友、知己般的理解和关心。孔夫子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学生仁爱有加的精神, 柳宗元等人主张“交以为师”, 提倡“师即友”的情操, 可谓“良友益友”之典范。“良师”是社会、家长、学生对教师的一种角色期望, “益友”表达了师生角色之间平等的关系。理想化的教师应该是学识渊博、行为规范完美、有父母般的爱心, 是朋友和知己。随着学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轨, 师生关系有了新的变化趋势。首先表现在社会、家长、学生对教师角色功能的期望值加大。现在青少年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接受文化信息, 知识面扩大, 且人际沟通多网络化。这不仅对教师的学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并期望教师充当和胜任多元化的角色。其次成人文化与儿童文化之间的冲突越发加剧。青少年价值趋向多元化, 从某些方面学生的道德境界有时会超过他的老师。这对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平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师应有意淡化教育者身份, 做到师生之间真诚交往、亦师亦友, 设身处地去了解、理解、同情学生, 从而使师生之间有效沟通与交往,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发挥影响。而以网络为载体的导师制无疑为我们建构新时期师生角色———“良师益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3.为因材施教、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依据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 浅其浅, 益其益, 尊其尊”, 即主张“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现有水平, 二是潜在水平, 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 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 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 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孔子近乎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 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 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 认真分析学生个性, 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 足见其备学生之细致认真。这样, 充分了解学生之“材”, 才能因其“材”而施教。现代教育, 从理论上早已接受了这种观点, 但在实践中几乎都把备课看做是备教材、备教案, 甚少是备学生, 不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别, 千篇一律地灌输知识, 至于哪些学生能接受, 哪些学生不能接受, 学生接受多少, 很多教师不去考虑, 这也是当前课堂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如果师生间有情感沟通作基础, 认知沟通则更容易实现, 因为, “当学生在情感沟通和认知沟通共同作用下接受教学时, 学生觉得教学中体现了自己的人格理想和智慧理想, 与教师的心灵距离缩小了, 随之对教师言行与所教学科都给予相当的关注。”卡顿在《优秀教师的培训》一书中指出, 学生在一种奇特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存在时学习效果最佳。

基于网络的“全员育人导师制”是在博爱和责任理念的指导下, 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都得到满足, 在尊重学生差别的前提下, 使“因材施教”变成一种可操作的机制, 使每一层面、不同基础的学生, 都能在导师的作用下, 实现学习中的个性关注, 即让尖子生愉快学习, 最大限度地开发潜力, 让学困生有效学习, 充满信心地体验成功, 进而真正促使高效课堂的全面构建。

●以网络为载体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简介

一是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制度。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 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成绩逐一登录并上传至学校专门网站 (学业指导与鉴定网络支撑平台) , 学业指导与鉴定网络支撑平台能正确反应每个导师的工作状态, 能方便学校对每个导师的工作进行统计评测, 为导师业绩的考核提供有用的参考数据;能正确反应受导学生的学业、品行与生活状态;为导师辅导学生提供全面的主动辅导信息。在这个网络平台上能实现导师、家长、受导学生的多边互动。

二是建立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每两周导师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辅导一次, 每次谈心辅导内容以案例或叙事的形式全部记录下来并上传, 同时要求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三是建立家长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一次电话联络, 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 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 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包括家庭的结构 (单亲、重组的更要作为重点) 。四是建立个案分析制度。学校每月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五是导师考核与奖励制度。学校学业指导鉴定处根据下列四种情况, 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第一, 每位导师的工作手册记录情况及相关材料的网上上传情况。第二, 受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工作的评价。第三, 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 (包括品德和学习情况) 。第四, 工作同事间的评价。

以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支撑的学业指导与鉴定平台将学生的思想、学业、心理、生活等方面的表现以文件的形式保留在数据库中, 通过积累、整理与整合, 构建出有个人特色的档案, 系统地展现了学生的进步过程、成长历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

●对可能影响“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效果的几个因素的思考

1.领导的重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的成效

“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建立在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基础上, 没有校领导的关注与重视, 许多制度的奖惩措施将无法最终落到实处, “全员育人导师制”将最终流于形式, 教育实效性的提高也是一句空话。因此, 首先要转变观念的是领导。只有校领导真正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心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课程改革的理念, “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2.导师在“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中的作用

“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是一项严肃又比较复杂的工作, 它涉及到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问题, 是一项影响人才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大问题。在制度的全面实施过程中, 导师全程关注学生的各方面成长, 因而导师的素质与责任心, 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认真负责的导师会经常跟踪学生的成长过程, 为他的成长提供正确的导向指导。导师工作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效果。

3.处理好教育的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做到学生主体意识和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

教育是教与学的统一体。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是传授思想道德知识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思想道德知识的主体, 教师主导教育的方向、内容和进程。虽然教师和学生在教育的教与学过程中分别是主体, 互为主客体, 但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应予以重视。这是因为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最终是要靠学生自觉、自主、能动地去学习和实践, 也就是说,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是否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 而是将教师的作用提升到主导地位。“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工作新思路, 提倡并强调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由外在的“要我学”变成内在的“我要学”, 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这对关系没处理好, 将影响到教育的成效。

导师制不是新鲜词、新鲜事, 但在中学阶段全面推进导师制是一种全新的探索与尝试, 我们坚信只要不懈地努力与完善, 就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健敏.高中导师制研究总方案.浙江教科院普教所, 2003

[2]张艳萍, 张静.中学设置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上海教育科研, 2003 (9)

[3]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李文.多元智力理论与导师制活动——关于转化后进生的思考.教学与管理, 2003 (4)

[5]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6杨伟蓉.论孔子的素质教育思想.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

[7]刘春梅.孔子因材施教思想探微.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2006 (1)

[8]中国教育先锋网.http://www.ep-china.net/

全员育人导师制文化 篇3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98%的学生住校。实行导师制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宿舍内不同基础、不同性格的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的帮助和关爱,建立自然、亲密、和谐的导育关系。它包含两个“全体”: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育人;二是全体任课教师都做导师,每位导师都有责任宿舍,都要对责任宿舍里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

我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确定导师及责任宿舍。根据导师自愿选择宿舍和宿舍学生自愿选择导师的双向选择原则,确定导师和责任宿舍,并予以公布。

2、明确导师的职责。导师要对自己责任宿舍内的学生适时地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学习辅导。

3、建立管理和评价制度,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比如:建立班级会商制度、师生谈心交流汇报制度和档案制度等。

“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行,为学生管理增添了新的内容,作为一名班主任和导师,我深感责任的重大。高中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导师的适时点拨与正确疏导可能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于是,我利用可能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地点,尽量多与学生谈心、沟通,在了解和理解他们的基础上,给他们以切实的帮助。

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

那是2006年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晚上,作为导师,我走进了319宿舍。窗外雪花飘飘,宿舍内暖意融融,我与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春节里各自最开心的事情。当熄灯铃响起的时候,我轻轻闭门离开宿舍,偶然发现一个同学正面对着窗子凝视着远处……

原来,我忽略了一向沉默的张凡同学。我后悔自己忘记了一颗年轻而紧闭的心灵。张凡一向善于思考,经常出人意料地说出一些新观点,但他几乎不与老师、同学交往。作为他的老师,我一直没有走进他的心灵,现在我成了他的导师,应该尽快找到突破口,帮助他走出封闭的境地。

第二天,校园美丽的雪景令人陶醉,我引导同学们写关于雪的诗,同学们都很踊跃,唯独张凡望着窗外,好像进入了另一个天地。我点了张凡的名字,他眼睛仍是朝外,但很投入地吟出了几句:

唯有寒冷的包裹,我才洁白无瑕;

如果给我温暖,我会化作一滴眼泪渗入地下!

张凡的小诗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中午我找到张凡,首先肯定了他的诗精致、很有意境。然后经过一番交流,我了解到张凡从小就读了很多书,懂得不少道理。在生活中,他觉得身边的人都很俗气,没有大志,感觉自己是鹤立鸡群。到了高中,他感到与别人没有共同语言,于是就封闭了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父母对他几乎丧失了信心。他自己一点也找不到学习的感觉,不清楚自己在想些什么,自己像是虚无的影子。

面对张凡,我首先赞许了他积极的一面,并感谢他对我的信任。我告诉他,一个人勇于剖析自己是非常了不起的。然后,我和他谈了鹤立鸡群感受的利弊,让他明白一个人只有客观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以后每次到他们宿舍,我都有意识地让张凡发表见解,有时还提醒张凡注意与同学分享快乐。渐渐地,他开始融入到同学之中,并成了班级中很活跃的一员。

事实证明,这种在“教室外”的交流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自然,管理更加人性化,有时,它能达到课堂上难以达到的管理效应。

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外,导师制管理还要求我们在学业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比如:我帮助学生设计、构思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高中阶段的大计划,以及短期的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并监督他们执行。

全员育人导师制 主题班会 篇4

一、班会主题:全员育人,素质发展

二、主题思想: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具有独立的思想和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顾及到每一名学生,而班主任更加无法时刻关注每一名学生,而学科老师有没有足够的权利和经历去指导学生。鉴于此,将全班学生依据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方面分配给各科教师,形成全员育人导师制,由导师有针对性的辅导学生,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发现其内心的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帮助学生能理解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意义及作用,引起学生的重视。

2、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导师,形成自由选择的机制。

3、建立班级导师制度及规范,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导师的期望及未来的计划。

四、班会过程:

(一)全员育人导师制介绍:

班主任职责:

1、负责本班导师与学生的选配和协调工作。

2、协调班内各位导师之间的工作。

3、与导师一道负责班级思想道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4、教育引领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查补薄弱环节,提高班级教学质量。

5、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管理的能力,彰显其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

导师职责:

1、思想引导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引导各类学生积极进取;经常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特别是要促进责任感、诚信与感恩等优秀品质的形成,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学业辅导

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业基础制订学习与发展计划,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定期向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了解该生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困难;定期帮助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找出问题,提出对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生活指导

关心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习惯;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积极争取多方协助,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协调好家长、学生、学校和任课教师的关系。

4、心理疏导 定期与学生谈心,了解生理、心理上的困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挫折等问题。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要与各相关教师、家长联系,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

5、创新启智

导师要把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根本任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的育人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对学生的要求

1、经常主动地向导师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接受导师指导,按要求完成导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2、积极主动地参与导师所组织的各种活动,服从导师安排。

(二)自选导师

将导师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由学生自由选择,班长副班长做好计票、监督。

导师名单:语文老师

数学老师

英语老师

科学老师

地方老师

(三)公布选举结果

语文老师

共计7人; 数学老师

共计6人; 英语老师

: 共计6人; 科学老师 :

共计6人; 地方老师

(四)活动要求

1、要求各科老师每周至少对两名学生进行指导,形式可以采用家访、电访、接待家长来访等形式,也可以在办公室、教室对学生进行辅导;

2、辅导内容要求: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家庭等方面;学习方面不只限于所教学科,凡是力所能及都可以为学生讲解,排疑解惑。

五、班会结束

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总结 篇5

一、制定措施,全面实施

1、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全员育人导师”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委会成员为成员的的全员育人导师制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方案中制定了工作目标、工作制度和方法途径等详细内容,让教师有明确的育人工作思路。同时,经教代会讨论通过了《大场中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及考核办法》,全面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

2、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⑴学校向学生提供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的联系方式,让学生了解各教师的情况;⑵学生根据自己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求选择可能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教师。学校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初步列出导师名单;⑶导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班级情况,选择受导学生;⑷学校根据师生双方的选择,在充分尊重导师和学生的前提下对师生的互选做适当调整,最后确定导师与受导学生,以保证每位导师带徒计划的完成。

3、教导处牵头设计了《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学生成长记录》《周六日家访记录》《学生谈话记录》等相关工作表格,让教师在具体育导工作中记录建档,使学生的成长进步有案可查。

二、明确职责 全员参与

⑴为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规划人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求导师全面了解所帮学生的情况(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学业成绩、个性特征、生活及学习习惯等),学期初对承包学生当课题去研究,写出学生情况简介。

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制定长期与近期的学习成长目标。对每一个承包的学生建立《xx学生成长记录》,逐一制定教育计划、措施。

⑶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工作。对承包的学生每月至少谈话一次,每学期不少于三次;谈话后学生写出感想。便于老师及时掌握受导学生情况。

⑷做好学生周六日节假日自主学习指导工作。教师对指导学生活动有记录,记录附在《xx学生成长记录》后面。

⑸采用家访、家长来访、电话互访、函件交流等形式,跟家长有效协调与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导师对所做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并有有文字记录,记录附在《xx学生成长记录》后面。

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三、健全制度 全心落实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导师对每位被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导师根据被导对象的不同分别从学业成绩及原因、品德行为缺陷及原因、兴趣爱好及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制订发展措施。对每月的表现和每次调研进行逐一登记并分析对照。

2、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导师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求受导学生每周一次以反思收获的形式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3、建立健全学情会商机制。班主任每周组织召开一次班教导会,与班内所有学生的成长导师一起分析本班学生在品德、心理、学习、纪律、活动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对本班需特别关注的学生逐一进行分析研究,制定详细的转化对策并积极落实。级部每三周组织班主任、导师对需特别关注的学生逐班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并抓好落实,切实做好转化教育工作。

1+N全员育人导师制总结 篇6

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全员育人导师1+N教育扶贫关爱行动工作的要求及我关爱的贫困儿童情况,我拟定了切实可行的关爱计划,并按计划开展了如下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走访贫困家庭,了解家庭基本情况和家长谈心,了解到贫困生家庭的主要原因,送上教育扶贫政策,让家长不在因为贫困而让学生辍学,放弃学业。

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关爱帮扶。

1、向学生及家长宣传教育扶贫政策,对政策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交流。

2、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谈一些学习的方法,同时了解、掌握学生在学校的表现。

3、经常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推荐好的课外读物,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对学生在家的情况进行询问,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

全员育人导师制度 篇7

为了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育人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全面落实“全天生活皆教育”办学理念,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学校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度。

1、全面分析。学校实行教师包靠班级制度,每个班级由2-3名任课教师负责包靠(包括班主任),班主任和包靠教师在开学初对班级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并掌握班级学生的情况。

2、民主结队。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共同商定需要帮扶的班级中“八类群体”学生名单,根据自愿及双向选择的原则,由班主任和包靠教师每人分别选定3—4名学生帮扶结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帮扶”或“思想帮扶”,并建立帮扶档案。

3、及时育导、帮扶。包靠教师要经常与保靠学生谈心,尤其是负责的“八类群体”学生,要坚持做到每天掌握思想动态,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个性化育导,并做好育导记录。需要帮扶的学生,导师应记录师生活动的全过程。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点,对症下药,并制订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

4、定期“会诊”。导师与班主任要及时沟通、汇报,以便班主任全面了解情况。导师遇到特殊案例、问题可要求年级组长在本年级组进行“会诊”,制定教育方案,建立特殊案例、问题“会诊”制度。至少每月一次,并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

5、落实保障。为确保该方案的落实,德育处制定相应量化考核方案,通过导师过程材料、班主任、年级组评价、学生思想进步表现、家长满意程度等项目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纳入评优工作中去。学生安全全员目标责任制度

为使我校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健全安全目标管理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学校和师生员工的财产人身安全,维护校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王集镇中学学校安全管理规范》及曹县教育局有关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王集镇中学学校安全管理规范及一岗双责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依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健全制度、立足防范、强化监督、整治隐患,做到一岗双责。

二、安全工作目标要求:

切实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保护广大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害,创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从源头上杜绝学校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使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制度健全、措施落实、责任到人。

三、安全工作十六字方针:

安全第一、防备为主、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四、安全工作管理责任制

一、安全工作领导管理体系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由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安全科、德育处、教导处、综治办、幼儿园负责同志、级部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设置8名专职门卫,其工作人员在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学校安全工作要构成校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详细抓,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具体落实的分层管理体系,做到一岗双责。

二、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永进(校长):对学校安全工作负总责。

副组长:郝言(副校长):具体分管学校安全工作,负责日常师生饮食午休后勤宣传等日常安全

三、各处室安全职责

1教导处:(责任人:祝守义)负责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安全管理,各学科功能室的安全检查及预案审查和相关安全事故的处理,对上级检查的有关安全文件进行处理。

2、政教处(责任人:晋辉)负责安全法制教育、学生校内外活动安全

3、各年级组:(责任人:级部负责人)负责级部教职工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教职工的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安排、督促、检查所属级部学生的安全日常工作。

4、一线教师:全体任教老师要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尽职尽责上好每一堂课,做到先周备课,全员育人。做到安全第一,提高课堂效率。

五、各处室管理要求及责任量化 1)各处室分管领导老师要求:

1、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工作目标具体化,考核量化不达标的写出书面材料。

3、分管责任人因落实不到位,出现危险情况或者被上级有关部门问责的,年底评优与晋升一票否决。2)生活餐厅人员持证上岗

1、服务态度良好,能竭力为学生服务好。

全员育人导师制文化 篇8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体现“平等、尊重、关爱”的育人原则,构建“全员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帮助广大教师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真正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此我校自2013年元月起全面开展“全员育人导制”工作制度。为使育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受教育者享受到同等的关爱和尊重,特制订如下考核方案。

一、明确职责。

育人导师是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引路人,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培育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辅导员。因此,每位导师必须要有明确的工作职责。

(1)对受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学校、爱生活,爱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的文明中学生。

(2)教育受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辅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3)关心受导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和个性特长。

(4)协助学校、班主任对受导学生进行安全、卫生、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5)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家长在教育学生方面的支持。

(6)与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要经常沟通交流,并对受导学生的操行品德及评定提出意见和建议。

(7)每位导师应为学生作好有关成长档案记录,如活动记录、谈心记录、家访记录等,注意积累素材并撰写成功的育人案例,每一期至少一篇。

二、建立制度。

(1)摸底调查,建立档案。

调查各班需要导师辅导的各类问题学生,为他们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生跟踪档案等,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2)家访联系制度。

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系制度。每月至少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每位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密切与家长联系,共同探索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

(3)谈心和汇报制度。

导师坚持每周至少与学生个别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在学习方法、生活、行为等方面帮助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要求受导学生每两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工作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4)“全员育人导师制”领导小组不定期举行导师、受导学生座谈会、听取导师育人情况汇报。

三、考核细则。

1.认真填写好受导学生的成长档案并指导学生填好成长周记。(封顶3分,每少1人扣0.5分)

2.对受导学生的家访作好记录,每学期对每个受导学生上门家访不少于1次。(封顶3分,每少1人扣1分。)

3.做好受导学生的谈心辅导记录,要有学生谈心后的认识反馈。全学期每位导师对受导学生谈心辅导不少于10次(封顶3分,每少1次扣0.5分。)

4.期末写好育人小结。(记1分)

备注:以上考核细则解释权在办公室、政教处,本考核细则自2013年1月起实施。

老湖镇中学

全员育人导师制文化 篇9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满足学生成长的个性的需求,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校育人体系,学校决定试行开展“全员育人导师制”活动。现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总体要求,坚持“人本关爱,因材施教”,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教育资源,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整体成长,狠抓细节管理,发挥情感教育的力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言传身教相结合,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新模式,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二、目的意义

1、拓宽德育的实施途径,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学校德育管理,实施个别教育,初步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

2、发扬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使教师能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创新一种个性化、亲情化的“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模式。

3、“让学生成长,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三、实施步骤

学校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工作实效。

1、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全校育人导师制工作的实施、评估工作。德育处和年级组具体负责实施的日常工作,做到分工负责,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长:德育主管校长. 副组长:德育主任、年级主任. 成员:各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2、宣传发动。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分析当今学生弱势的根本原因,提高认识,说明活动意义。要求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全员育人导师制对学校科学管理、促进学生主动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3、组织实施。

(1)班主任任主任导师。

(2)主任导师将本班学生分成4至5组,每组6至8人,将小组名单上交年级主任,年级主任根据教师任课分布指派导师。

(3)导师在主任导师处领取学生《成长册》分发给学生,并讲清填写方法及要求。

四、主任导师、导师工作职责

育人导师是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引路人,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培育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辅导员。因此,每位导师必须要有明确的工作职责。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行为习惯。

3、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4、帮助学生解决生活、生理、心理上的困惑,做学生心理上的医生,生活中的益友。

5、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积极争取家长在教育学生方面的支持。

五、工作制度

1、为每位受导学生建立《成长册》,内容包括设计今天赢取未来、反思今天完美一日、老师请您分享我的成长、我的本周成长评价、下周成长目标、老师请您告诉我、导师寄语七项内容,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

2、定期和不定期的电话家访,每月至少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共同探求教育方法。

3、导师每月至少一次与学生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方法、生活、行为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六、奖励制度

1、学校每学年对导师的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考核评价,每学年评出若干名“校级优秀学生导师”,并享受校级综合荣誉。

2、导师考核

(1)导师每学期考核总分为5分。分两部分进行考核,1分由主任到师(班主任)组织本班导师的小组学生对导师进行考核;4分由包年级领导、德育处、年级主任、主任导师对每位导师进行考核,最后两部分之和就是导师的考核成绩。特别强调,若发现导师对成长册填写不认真或未填写的每页每一个栏目扣0.1分。

(2)导师的考核成绩送教务处记入教师考核总成绩。

古 城 中 学

全员育人导师工作发展计划 篇10

桃村中学孙谭华

教师这项工作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相形之下,我觉得工作更应把“育人”放在首位。原复旦大学校长杨家福就曾经说过:“要学做学问,就要先学做人。”所以,“育人”这项工作还是开展得越早越好。毕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于是,本学期我就开始实施了我的“育人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自开学以来,我发现这批七年级学生不会听课,更谈不上自己学习。所以本学期重点是先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其次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同时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能力,最后让他们以更快的脚步跟紧学习进度,争取本学期取得较优异的成绩。在这次“全员育人”活动中,我主要负责闫怡、董越、宫亭羽、牟乘帜、于萌杰、孙子惠、刘运铃、徐东辉、郝红梅等多名同学,其中徐东辉这名学生性格内向,不太爱与他人交流,在课堂上也不能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于萌杰这名同学在课堂上经常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作业也经常不完成;董越、宫亭羽两位同学上课能比较认真听讲,但回答问题不够主动,不会的问题也不会主动问,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刘运铃这名同学身为劳动委员,不能够发挥干部的带头作用,对待学习外的工作很散漫,学习也不求上进。

二、导师工作职责:

1、优生—首先一定要严格要求他们。对优生把真挚的爱与严格的要求统一起来。当优生出现问题时,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及时、严肃地指出影响他们进步的原因,以及这些错误的严重后果、改正的方法等。同时帮助优生超越某些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等级,通过和其他优秀的同学的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的经验与失败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进而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要有针对性的去培养他们。对优生要多给予思想上的帮助,鼓励他们大胆拓宽思路去想问题,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同时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给大家,达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做到平等相待。对待优生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好而一味地去“捧”,也不能面对他们的缺点冷嘲热讽,这些都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对他们要热情地支持、深情地指导,要让他们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刻苦、乐于助人的学生。

2、潜能生—这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淡薄、记忆力和注意力差。历史学科和其他科不同的是有很强的过去性,客观的历史事实不能重演,也不能借助实验加以再现。学生通过对文字资料感知到的历史事实是空洞的抽象的,时间地点是枯燥的,加上历史知识本身实用性不强,这些因素的存在使许多学生不愿学习历史。有一位学生直言不讳地对我说,如果没有会考压力的话,他将不学历史。这是一位品学皆优学生的真实想法。对于这一部分学生,首先要加强对潜能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消极心理是潜能生学习的心理障碍,要转变他们应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获取成功,培养他们成功的心理。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为潜

能生设立合适的目标,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在一次次小的成功中不断地克服消极情绪。另外为潜能生创设新环境。作为教师要学会欣赏他们,多发现他们的长处,多表扬少批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我才能的机会。如在我所接的新班时,大多指定学习和纪律最差的学生担任历史科代表,一方面消除课堂上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也通过收发作业等工作来培养他们的意志和责任感。其实转化潜能生不一定仅仅是单纯提高成绩,而当一个个潜能生以健全的心理步入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时,作为他们的老师的你不也感到欣慰吗!

3、待优生— 至于待优生来说更缺乏学习的兴趣,他们往往只对故事感兴趣,对知识的掌握则缺乏兴趣。他们记忆知识速度慢,持久性不长。有的学生表现出“记得快、忘得也快。”常出现学前忘后的现象.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差,准确性低。他们的注意力差,无论是上课或做作业都难以聚精会神,带有明显情绪,抗干扰的能力差,有时教室内一点细微的声音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他们上初中仅仅由于家长的压力,不得不到学校学习。他们常认为“我是为家长学”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混一张初中文凭,混一天算一天,混毕业为止。正因为如此这些学生不明确初中学习的意义,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所以在学习中表现出不努力、不认真,作业马马虎虎等特征。这是所有科目潜能生的共同之处,历史科也不例外。对于这一部分学生,首先一定要严格要求他们。对于这一部分学生,要根据他们的个特点,培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程资源和课外资源,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关注点,体现人文关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唯有宽容,耐心等待,他们身上的“问题”才能逐步改正,直至到喜欢上历史课,并且做到能慢慢取得一定的成绩。

辅导学生名单如下:

优生名单:王艳 江嘉华 闫怡

潜能生名单:孙志腾 孙小嵛 胡静 刘振兴

学困生名单:刘小康 王鹏宇 徐友东 陈旭 胡凯

全员育人导师制文化 篇11

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书育人,每一位教师都肩负着双重责任。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在教学目标上存在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任课教师逐渐脱离学生教育的轨道;很多教师在育人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尤其是高中教师,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提高教学成绩上,与学生的课下交流比较少,即使有交流,也更多的是在学习层面。

由此带来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学生需要老师的教育和引领,不仅在学习层面,在思想、生活等其他方面更需要得到关心与帮助,学生的这些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二是教师长期处于“教书匠”的状态,无法从与学生的交流中感受到教师工作的全部价值与意义,体会不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同时任课教师对于学生教育职责的相对缺失,导致班主任工作负担不断加重。全员育人导师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愈发严重的问题:

一、首先来了解三大步励志教育五个环节:

1、朗读励志信:每天早上6:10,中午2:06,晚上6:10朗读,要求全体起立 挺胸抬头 双手捧信齐声朗读;

各班统一要求:把心双手捧到眼睛正前方,大声朗读,饱含自己的情感; 班主任下周要进行严格检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及时发现并纠正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年级要进行朗读励志信评比,颁发奖状;刘金良、王献生负责;

2、成长记录册:每天晚上9:30利用5分钟的时间填写成长记录表;下定决心、认真书写;成长记录的要求:只记成功,不记忏悔,只记快乐,不记烦恼。每天点滴记录,促进自我成长.导师每周一次检查并批阅、反馈;

3、班主任周日晚励志班会;一般以后每周日晚6:30校园新闻后各班召开“励志班会”,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主任务必熟悉课件,精心准备。

4、每月一次的导师与学生的互动活动;

5、每月一次的家长交流;在成长记录册的最后有一页“家长交流”,每次放月假后把成长记录册带回家里,让家长填写;

二、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意义:

全员育人导师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进行道德教育,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全面育人的责任。全员育人导师制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作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教师要在教学科研工作以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导师工作三大步:

第一步,每天批阅一次成长记录。对于学生填写的成长记录,要求导师每周批阅1-2次,鼓励多批多阅。批阅时,要求导师要善于发现与呵护学生的优点、特长和进步,给予学生肯定、赏识和鼓励。

第二步,每月进行1-2次小组活动。导师要根据课程体系的要求,每月组织自己所带的小组,进行一到两次活动,活动要体现体验性和实践性。活动的主题围绕励志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由课题组统一安排。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游戏和比赛,可以是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还可以是心理拓展训练。

第三步,每月做好三个典型学生的工作。导师每月对小组内的三个学生重点做好工作,工作方式可以是谈心、家访,或者其它。

三、具体安排:

1、各班班主任已经将组分好,并注明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相关表现,年级组将其整理已发到每位老师手里,请于本周六前利用课间、10—10:30、6:10—6:40或学科自习等时间与本组学生会谈一次,初步建立导师与学生的关系,确定小组的组长及每周成长记录册的收发时间;

2、各位老师在熟悉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认真填写“导师指导”,批阅成长记录不在于长短,而是让学生能感受到导师的真心、真情及对自身问题实实在在指导;力争对学生产生触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约束自身的行为;

反思以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更多的是态度目标等说教式的“指导”和“教育”,这种夸夸其谈的大道理,学生早已“被教育”了多次,而学生更想知道如何学、怎样学?因此,在导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上,我们侧重于指导学生“会学”,而会学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完善的学习方式。

在对学生学习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导师可从学习必备的七个习惯和六种学习方式(七大习惯——制定计划,尝试记忆、课前预习、动笔多练、归纳联系、循环复习、适应教师;六种学习方式——独立与合作、被动与主动、接受与探究)上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引导学生不断完善学习习惯,修正学习策略,提升学习能力。

同时在三大步励志教育过程中,由于学生处在一个积极向上、天天向上的氛围中,处在肯定和赏识的环境中,自然是很好的以自信心教育为主的励志教育,但是,我们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也要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前者的主要做法是“夸”,后者的主要做法是“批”。对于这两个字,导师要认真把握,夸是夸学生人好做的事也好,批是批学生做得事不对(人依然好)。夸对人,批对事。告诉学生,做事情要负责,违章必罚违法必究。

在活动中即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展,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本科知识的积极性,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成绩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3、年级组将定期检查学生的成长记录册和开展学生座谈,了解导师与学生互动及指导情况,评选出优秀导师,上报教学处和学校网站,作为教师评优争先的标准之一。

4、小组活动一般每月统一开展一次,以导师与本组的学生一起做游戏的形式开展,年级组会提前设计部分游戏,导师也可自行组织;

5、每位老师在班主任的配合下,每班选出2个典型学生,密切关注他们的上课状态和日常表现;建议从临界生中选择,会后报给我;下次月考后根据进退步情况进行统计,并作为 “优秀导师”的一项重要指标; 附:一位老师写的“全员育人导师制总结”

“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自从我们年级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以来,经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从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果。在与18位同学的朝夕相处中,我也感觉收获颇多。现在我将本阶段的工作做一下总结:

一、全员育人开始以后,我分别给每个班分给我的6个学生召开会议,确定小组的组长,给他们提出了学习上和生活上的要求,并记录他们的生日、家庭住址父母单位和电话以及宿舍号。在第一时间提升了小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小组育人活动的展开。

全员育人实施过程中,我对联系的18名学生,分析他们的个性特长,调查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思想状况,与他们探讨学习方法,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帮助制订个人成长计划。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从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真正和学生一道负起对学习过程的责任,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纪律、学习习惯等方面向所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并接受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咨询,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与学生频繁而深入的交往,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成功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既教书又育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只要我们能换位思考一下,能确实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你会发现与他们交流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二、每周批阅学生的成长记录,根据他们的所写所想所感,及时了解每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这阶段中遇到的困难,在给他们写的批语中为他们出谋划策,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经过沟通后,几个原来认为写成长记录无用的同学也开始认真记录每天的得与失了。

三、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会点评每一位同学在上周的表现,然后让组内成员互相表扬,比如说一下在上周中你认为那些同学比较努力,他怎样努力了等等。这样有些同学受到了表扬,在这一周的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而另外的同学也会以这些同学作为榜样,积极上进。

四、在开展小组活动这个项目上,我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途径,所以没有取得大的成果,希望能和其他老师交流一下,向他们学习。

全员导师制在我校刚起步不久,效果已经凸现,我坚信,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有更大的成绩。

上一篇:体育锻炼记录下一篇: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