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记录(通用16篇)
体育锻炼记录 篇1
四月上旬锻炼记录
4月1日(星期五)早5:41分.出门向东再向南到学校再向西,到向南西遥拐的西边那条路再向南到南遥养鸡场后边向东到四队小路向东到四组氨水池再向北到学校向北
6:12分到家。
4月2日(星期六)大风加小雨,5:41分.出门向北到庄北头回来5:52分到家。.4月3日(星期日)早5:43分.出门向东再向南到学校再向西到配电室向北到杨明鑫家向西到家西机井原路返回。6:18分。
4月4日(星期一)早5:41分.出门向东再向南到学校再向西,到向南西遥拐的西边那条路再向南到南遥养鸡场后边向东到四队小路向东到四组氨水池再向北到学校向北6:12分到家。
4月5日(星期二)早5:43分.出门向东再向南到学校再向西,到向南西遥拐的西边那条路再向南到南遥养鸡场后边向东到四队小路向东到四组氨水池再向北到学校向北6:12分到家。
4月6日(星期三)今天阴,早5:43分.出门向东再向南到学校南再向西五队小机井向北到配电室向东从学校后回来6:06分到家.4月7日(星期四)今天雾早5:09分.出门向东再向南到学校再向西,到向南西遥拐的西边路再向南到南遥养鸡场后边再从四组浇地的洋沟向东到四组机井再向北到学校向北5:42分到家
4月8日(星期五)今天阴轻雾早5:09分.出门向东再向南到学校再向西,到向南西遥拐的西边路再向南再从四组浇地的洋沟向东到氨水池再向北到学校向北5:37分到家.4月9日(星期六)早5:16分.出门向东再向南到学校再向西到配电室向北到杨明鑫家向西到家西机井原路返回。
4月10日(星期日)今天晴早5:13分.出门向东再向南到学校再向西,一直向西到南西遥丁子路口原路返回。5:57分到家
体育锻炼记录 篇2
一、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一) 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实践证明,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 可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身体各器官系统的作用。促使各器官系统的灵活和协调。保证有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还可以改变大脑的供血、供氧状态, 使人头脑清醒, 思维敏捷, 大脑皮层的兴奋增强。
(二) 促进生长发育, 塑造健美体形, 提高运动能力。
经常运动可以使管状骨变粗, 骨密度增厚, 骨结节和粗隆增大, 使骨骼更加坚实, 抗压力增强, 特别是能使脊椎胸廓和骨盆等支撑器官的发展更趋完美。同时肌肉壮实, 有力, 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三) 促进心血管系统机能。
1.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的形态结构和机能的影响。体育锻炼时, 心脏的工作量增加, 心肌的血液代谢过程加强, 长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员心肌纤维增粗, 心壁增厚, 心脏增大, 从左心室增大最为多见, 而训练水平越高, 这种变化越显著。2.体育锻炼影响血管的结构, 改变血管在器官内的分布。体育锻炼可使动脉血管壁的中膜增厚, 平滑肌细胞和弹力纤维增厚。动物实验证明, 体育锻炼能使骨骼肌的毛细血管分布数量增加, 分支吻合, 丰富, 这些变化都有利于改善器官供血, 增强物质和能量的交换。3.体育锻炼可以促使大量的毛细血管开放。4.体育锻炼可以降低血脂含量。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血液中抗凝血系统的功能, 降低血中尿酸含量, 预防血小板的聚集, 以免发生血管栓塞。5.体育锻炼可以使人在安静时脉搏徐缓, 血压降低。人在安静时脉搏为每分钟70~80次, 而经过长期锻炼后, 安静时脉搏可减到50~60次。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常言道, 心病还需心药治, 快乐是通往心灵安详的要道。快乐使人健康, 快乐使人长寿, 拥有快乐, 就等于拥有健康。那么如何使自己快乐呢?那就从事体育运动吧。每一项体育运动都会给你带来惊喜, 带来快乐。
(一) 体育锻炼能促进智力发展。
(二) 体育锻炼能提高自我知觉和自信心。
三、体育锻炼对人适应社会能力的影响
(一) 提高人体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 促进社会交往和增加友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 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冷漠。因此, 体育锻炼就成为一个增强人与人接触的最好形式, 这有利于个体忘却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 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同时可以在体育锻炼中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 从而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 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
四、关于锻炼后恢复的几种方法
随着提高运动水平难度的增加, 人们已经认识到负荷仅仅是训练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消除疲劳, 恢复提高, 才构成训练的全过程, 才符合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因此, 恢复与负荷在运动中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没有恢复就没有运动水平的提高。那么恢复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 睡眠。
没有充足平静的睡眠, 不可能有充分的休息。锻炼导致身体疲劳, 保证良好充足的睡眠是使身体得到恢复的重要措施。睡眠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最低, 体内分解代谢处于最低水平, 而合成代谢则最旺盛, 有利于体内能量的储蓄。成年运动员在训练期间, 每天应保证八九小时睡眠, 大运动量和比赛期间可适当延长。青少年运动员则要保证每天十小时的睡眠时间。
(二) 活动性休息。
根据神经系统的影响学说, 训练中适当穿插和采用一些轻松愉快富有节奏的训练手段有助于促进神经兴奋, 清除神经疲劳的作用。
(三) 合理补充营养。
为了补充因运动而消耗的物质, 修复失常的体内机构, 清除疲劳, 补充营养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及时补充的物质有维生素 (C, B1, B2) 、糖、蛋白质以及矿物质等。
(四) 物理性恢复手段。
剧烈的运动训练或竞赛之后, 运动员的神经、体液、循环、呼吸、消化、代谢酸碱平衡等方面, 都要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一时破坏了肌体内环境的平衡。但它很快又达到了新的平衡, 这个新的平衡, 通常都标志着肌体工作能力的提高。但是, 在内环境各机能系统达到平衡的过程中, 有时出现迟缓环节, 一般的表现有:精神过度紧张、失眠、疲劳、肌肉紧张等。运动后的按摩, 可以促使这些现象消除, 加速内环境达到新的平衡, 从而加速提高对运动负荷的能力, 加速完成对后面运动负荷的准备。另外, 训练后进行温水浴是消除疲劳的好方法, 调节血液加强新陈代谢, 有利于肌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和疲劳物质的排除。此外, 理疗、电兴奋等方法都能加速疲劳的消除。
(五) 心理调节。
快乐的情绪可以加速疲劳的消除, 例如欣赏优美的音乐, 进行自我心理控制与放松调节, 对体力恢复都有很大益处。
摘要: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 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锻炼后合理的恢复也是确保人们有个健康体魄的重要过程。
关键词:体育锻炼,恢复
参考文献
[1]李析.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1.
[2]刘慎军.哈尔滨体育学院报.
体育锻炼记录 篇3
一、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重要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初中学生既不同于小学生,又不同于成年人,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好奇心,又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教师的指导,处于半独立状态。”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它影响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方向、强度和持续的时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是搞好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激发中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感受体育锻炼所带来的乐趣,对学生掌握知识、学会锻炼的方法、养成好的习惯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牢牢抓住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产生稳定的、持久的体育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影响中小学生上体育课参加体育锻炼兴趣的因素
1.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
现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形式多以教师简单地讲解、示范,学生统一练习和自由练习为主,没有针对学生的兴趣从实际出发设计教学内容,造成了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常开小差,逐渐对体育课不感兴趣。
2.气候条件和教学条件影响
大多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学一般都在室外场地进行,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正规的操场,而体育器材有的学校也是少之又少,还有的学校对于体育器材的使用率极少。学生的学习锻炼自然会受到季节、温度和太阳光等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受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的影响。
3.农村社会的大环境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有些学生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文化课好就行了。甚至有个别老师也不让班上成绩好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认为体育锻炼要花费时间,宁愿把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拿来学习也不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总希望学生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文化课上。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就对体育锻炼不重视,产生抵制、消极的情绪,严重抑制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三、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1.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堂体育课中,教学内容应选择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并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容。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逸尽。教师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和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激发体育锻炼的兴趣,同时更好地培养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加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经常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并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体育教学中,当学生有微小的进步,教师应及时加以鼓励和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多给予帮助,不能采用冷落、视而不见的态度,要不断鼓励以激发其自信心,使学生加深对体育课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的兴趣。
2.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受本地气候的影响,春天沙尘暴比较多,能见度较低,有时气候恶劣不适宜在室外上课,教师可结合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室内感受学习体育知识,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另外受学校教学场地和器材的限制,有的课可能无法开设,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有限的教学场地和器材下,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尽可能创新利用资源。比如,利用学生自己缝制的沙包可以代替铅球,空的矿泉水饮料瓶装进沙子可以替代哑铃,家里废弃的自行车车胎剪成跳绳等等,这些学生自己制成的“运动器材”,在练习过程中既提高了锻炼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锻炼的强度。
3.创造优良的体育文化环境
学校可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利用每节课的2~3分钟或课余时间定期举办体育知识讲座,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讲座的内容可以是:奥运会知识、中国体育发展状况、体育明星介绍和预防体育伤害知识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同时可组织学生收看高水平的比赛或者表演,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扩大学生视野,增长体育知识。以此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强烈愿望,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既是增进身体健康顺利完成学业的需要,又是未来就业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真正从思想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只要我们善于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相信体育课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体育锻炼口号 篇4
一年级
热爱体育 健康第一阳光宝贝快乐无比 二一班
做阳光儿童展自我风采
二二班
天天努力时时进步
二三班
齐心协力力争上游
二四班
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二五班
阳光运动,健康成长锻炼身体我能行快乐成长我最棒 三一班
三一三一我最行齐心协力一定赢
三二班
崇尚阳光体育 幸福快乐成长
三三班
三三三三非同一般奋勇拼搏 勇往直前 三四班
阳光体育 健康第一
四一四一永远第一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四二班
快乐跑步健康成长跟着节奏 体验幸福
四三班
让勤奋扎根心中,争做蜜蜂酿蜜甜。
四五班
四五四五精神抖擞不怕困难努力奋斗
四六班
幸福园里幸福长强体魄力向上全面发展我最棒 五一班
相信自己,我能行坚持锻炼快乐成长
五二班
勤奋守纪 健康向上 锻炼身体 保卫祖国努力拼搏超越自我 五三班
勤奋守纪健康向上沐浴阳光 健康成长
五四
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五五班
团结奋进 展示活力挑战自我 突破极限
五六班
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五六 五六 再创佳绩
六一六一勇夺第一 阳光体育锻炼身体 六二
运动健康幸福快乐六二六二独一无二 六三班
享受阳光 快乐成长
**班
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篇5
1、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
2、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科学健身的重要性;掌握科学健身的基本原则。
3、情感目标:树立科学锻炼意识,坚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锻炼。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科学锻炼的基本原则和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
三、教学方法:
教师提示,学生结合实际展开思考。
四、 教学过程:
(一)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1、“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这句体育格言是由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提出的,但对“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我国先秦时期就已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这样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这一道理。
2、“体育锻炼的多种价值”。该知识点从古人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和现代人对体育锻炼功能总结这两个角度,由远及近地阐述了体育锻炼的多种价值。远在上古时期,古希腊人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就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因此他们从人类的“强壮”、“审美”、“智慧”发展三个方面说明跑步的.锻炼价值。
3、“体育锻炼重在参与”。该知识点的教学一方面应使学生明了经常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还应使学生理解,重在参与还是一种重要的体育精神,这种体育精神并不是说取胜不重要,而是说参加和取胜都重要,但两者比较而言,参加比取胜更重要。
(二) 科学锻炼的基本原则
1、树立目标、积极进取。该原则与“体育与心理健康”一节中的“设置合适的体育学习目标”在知识上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在理解上并不太难,但学生可能对树立目标对于激发自身
锻炼动机的意义及其原理并不清楚。
2、全面锻炼、注重实效。该原则学生在理解上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根据有关生理学的理论向学生解释说明,人体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各部位、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的基本规律,并说明各种体育活动都有其特殊的锻炼效果和身心具健的重要性,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全面锻炼的重要性。
(三)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与休息和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1、运动负荷的概念。该知识点的教学应使学生知道运动负荷的概念,理解运动的量和强度的关系。
2、运动负荷的安排。该知识点的教学应注意结合具体的实例,使学生理解量力而行、实事求是地安排运动负荷的重要性,掌握根据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相互制约的特性来确定负荷的强度和量,以及注意大、小运动负荷的结合等基本知识。
3、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该知识点包含的具体内容较多,主要包括脉搏、心率、心脏恢复率等概念、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内容。
运动参与是促进学生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同时,还应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方法,学会合理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五、布置课后作业
1. 简单叙述一下科学锻炼的基本原则?
2.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与休息和学会运动负荷如何自我检测?
体育锻炼记录 篇6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4所本科院校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他们分别就读大一至大四的不同年级,在调查过程中,共发放1 000份调查问卷,收回966份,收回率为96.6%,有效问卷943份,有效率为97.6%。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为研究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锻炼动机之间的关系,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书籍,包括社会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以及体育心理学等一系列相关书籍,在“学术期刊网”中,详细检索最近5年中有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锻炼动机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检索出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以使本研究能够顺利进行[2]。
2. 问卷调查法
在本实验进行的过程中,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首先,编制相应的调查条目,条目包括人口统计变量和影响锻炼行为的各种因素两项内容,其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年级等。其次,制定相应的锻炼动机表,本实验有35个体育锻炼动机问题构成,共5大类问题。问题一,因乐趣而锻炼的动机(8道题);问题二,因能力而锻炼的动机(8道题);问题三,因外貌而锻炼的动机(7道题);问题四,因健康而锻炼的动机(6道题);问题五,因社会交往而锻炼的动机(6道题)。对于本研究实验的题目均采用Likert7级量度,这些题目具有一定的共性,都是从“这种动机很强烈”到“根本就没有这种动机或想法”,其中数字越小代表的锻炼动机就越强。在本研究的总量表中a的值为0.92,每个分量表的信度系数都在0.81—0.91,在本实验中每一个分量表都有一个科学合理的a值,进而表现出各个量表之间具有较强的内部一致性[3]。
3. 统计学原理
对于调查的各项内容都要进行相应的分类整理,然后在计算机上进行相应的数据统计,并利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有关统计,进而分析出不同性别、年龄在体育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间的各种差异。
二、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大学生锻炼行为分析
为了将本研究精确具体化,将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进行分开比较研究。从对男女大学生锻炼的强度、时间、频度等各项统计结果分析可知,在锻炼时间和强度上男大学生均高于女大学生,因此,无论是在锻炼时间上,还是在锻炼强度上男女大学生都存在明显差异(P<0.01);而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在锻炼的坚持度和频率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本文研究的结论与张中江等人研究的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在锻炼时间、频率、强度以及锻炼坚持上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性(P<0.01),结果存在一些不同。
从大学生经常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如篮球、排球、健美操、跑步、乒乓球、游泳以及羽毛球等的统计结果分析看,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存在一定差异,统计结果分析显示,男大学生比较喜欢篮球、排球等一些对抗性较强的体育项目;而女大学生比较喜欢健美操、跑步等一些灵活且对抗性较弱的体育项目。从以上分析可知,男女大学生性别和生理原因导致他们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有一定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期间,无论是在运动能力上,还是在身体素质方面,男大学生都具有先天较强的力量优势,除此之外,男大学生还具有相当强的独立性,所以,在体育锻炼时男大学生会选择一些运动时间长、运动量大、对抗性强的锻炼项目[4]。而女大学生由于在力量和运动能力上比较弱,所以,在体育锻炼时女大学生经常会选择一些运动量小、对抗性弱、柔韧优美的锻炼项目。
(二)大学生锻炼动机分析
从有关大学生的健康动机、外貌动机、乐趣动机、能力动机、社交动机以及动机总分的调查数据结果分析看,男大学生的锻炼动机总分明显高于女大学生,但男大学生在总的锻炼动机上弱于女大学生,但差异并不是很明显。根据男大学生锻炼动机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男大学生在锻炼动机上最为注重的是健康动机,其次是社会动机,再次是乐趣动机,然后是能力动机,最后是外貌动机;而女大学生在锻炼动机上最为注重的也是健康动机,其次是乐趣动机,再次是外貌动机,然后是社交动机,最后是能力动机。从5种锻炼动机在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之间的动机分量来看,在外貌动机和乐趣动机上女大学生强于男大学生,在这两种动机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就单纯的外貌动机而言,女大学生高于男大学生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女生比男生更注重自己的外貌,进一步说明了女大学生都向往形体美和外貌美的心理,本文研究的结果和陈善平、张中江等人研究的女大学生在外貌动机上明显高于男大学生是一致的。但在能力动机和社会动机上男大学生明显高于女大学生(P<0.01)。此调查结果还有一个显著性问题,就是无论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都将健康动机作为自己锻炼的首要动机,由此可知,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都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这也是体育锻炼带给我们的首要益处。
通过对大一到大四不同年级大学生锻炼动机的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无论是大一、大二、大三,还是大四,健康动机都是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首要动机,在不同年级之间没有什么明显性差异(P<0.05),这也反映出目前我国大学生比较注重健康。但从外貌动机、乐趣动机、能力动机、社会动机几方面来看,在大一到大二之间呈递减趋势,而在大二之后又出现了递增趋势。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大一期间,对于体育课程教学来讲,一般都是一些基础性知识,对于大一新生来讲,无论是在体育课堂,还是在课后锻炼都可以很快适应。经过一年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进入大二后,对学校的体育设施和课程相对来讲都比较熟悉,他们在掌握体育锻炼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体育有了新的认知和升华,开始寻找一门适合自己的“终身锻炼”体育项目,在锻炼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某些困难,再加上大二期间的学习课程逐渐增加,学习压力也逐渐增强,所以就导致他们在各项体育锻炼动机上呈递减趋势。大三以后,大学生不但度过适合自己“终身锻炼”体育项目的磨合期,而且所学课程也逐渐减少,所以,他们的锻炼动机会不断增强,进而出现了递增趋势。
三、结论
(1)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无论是在锻炼时间,还是锻炼强度上都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女大学生在锻炼时间和强度上明显低于男大学生;但在锻炼频率和坚持度上差异不是很明显;大学生因性别不同而选择的锻炼项目也不同,即性别决定选择项目。
(2)我国当代大学生都比较注重健康,所以健康动机成为他们体育锻炼的首要动机,因此,在性别上没有差异。但在外貌动机、能力动机以及社交动机上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外貌动机强烈程度远远高于男大学生;男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动机和社交动机强烈程度远远高于女大学生。男女大学生在乐趣动机上没有太大差异,几乎是对等的。
(3)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来讲,他们的锻炼动机与锻炼过程中的坚持度、频度、时间以及强度都有着必然联系,因此,大学生的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之间有着较强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董宝林,朱乐青,宋刘玲,等.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机制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91—98.
[2]徐梓轩.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动态与进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44—148.
[3]王渠,王顺.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3):99.
炎夏的体育锻炼 篇7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锻炼要在严寒酷暑中,以提高身体的抗寒耐热能力。有些人在伏天害怕炎热,喜欢呆在家里深居简出。其实夏天适当地进行体育活动,不仅能达到体育锻炼的一般目的,还能提高人体体温的调节能力,增强机体对热的耐受力。
夏季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可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锻炼习惯和水平,自己来选择。一般来说,夏天选择游泳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又能达到消暑的目的,男女老幼皆宜。其他如田径、体操,球类的大多数项目和健美、剑,拳术、气功等,也依然是夏季体育锻炼合适的括动内容。
具体锻炼内容要因人制宜。青壮年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成型时期,在全面锻炼的基础上,炎夏季节从事健美锻炼是很适宜的,老年人和体质孱弱者,在夏季可选择轻快的走步、气功和小球类活动(如羽毛球、乒乓球、板羽球等),以适合自己的生理特点;对一些慢性病患者选项要合理、谨慎,比如,关节炎患者以选做走步、徒手体操和武术为好,可保持功能,防止肌肉萎缩。在夏天进行剧烈而持久的运动,如长跑和马拉松等项目,对于一般缺乏系统锻炼的人来说,是不适宜的。
初学游泳者应掌握的常识
对初学游泳者来说,怎样才能更快地学会游泳?先学哪种姿势好?是急需了解的问题。一般来说,先要学会熟悉水性(在水中浮体、滑行和站立等),学会呼吸,换气和腿臂划蹬等基本动作。至于先学哪种姿势好,这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体力决定,一般人先学“蛙泳”,也有先学“爬泳”的,最好先学会一种姿势,然后逐步学会其它姿势,加以鉴别后确定哪一种姿势最适合自已的身体条件。
另外,初学游泳者还须了解必要的游泳卫生常识,以免发生意外:
一、健康监护:游泳前需进行体检,患心脏病、结核病、中耳炎、皮肤病和严重沙眼等病,都不宜参加游泳。一些慢性病患者须经医生同意方可参加。游泳消耗热量较大,锻炼期间除适当地增加主食以外,可酌量增加些含能量较多的脂肪类食品,如条件允许,游泳前适当补充些糖类食品则更好。
二,游泳时间:空腹和饱腹都不宜游泳。否则,容易引起眩晕和腹痛。时间可选择在饭后1~1.5小时;每次游泳时间1.5~2小时,水中持续时间采用5~20分钟游、歇结合的方式。
三、准备活动:剧烈运动后,不可骤然下水,以免机体受到突然刺激,容易引起抽筋和肌肉拉伤。入水前,要伸伸腿、弯弯腰、跑跑步和做些游泳辅助练习,使各肌群、关节及内脏器官、神经系统都进入活跃状态,然后用水浇浇脸和胸部,再下水游泳。
四、选择水域:在野外游泳不宜选择水质污染,水情深浅、流速不明,璇涡、污泥、乱石、暗礁、树枝和杂草丛生的天然水域。游泳时,禁忌好胜逞强,打闹嬉戏。
中老年人怎样进行夏季锻炼
在夏季,向中老年人推荐的运动项目考虑要周全。除了大众化的太极拳、剑术、游泳和小球项目外,一般健康的中年人可参照平时锻炼习惯来选择。如过去爱好慢跑的,在健康条件许可下仍可继续进行,但要减慢跑速和缩短跑距。对老年人最好推荐循序渐进的快速步行,不可一开始就进入跑步,因步行时下肢关节承受的力量比跑步小2~3倍,要尽量减少运动对老化了的骨和关节加重负荷。即使老年人健康条件允许或已习惯于参加跑步,也应从慢速短距开始。在方法上,老年人夏天慢跑先要学做快速步行,快步之前要先有轻快的走步练习。
体育锻炼周记 篇8
一到那里,我马上走到40米处的地方,准备扔球“三、二、一”,我马上向前跑了五步,在用右手用力往前一扔,球飞一般的向前,然后又隆下去,从弟弟的脚下穿了过去,估计他跑了10几米。当他扔过来时,我以为第弟扔得不会太远,他果然扔得不太远,但他刚刚打中了我的脸,我气冲冲地捡球,正想扔的时候,哥哥,觉得不太对劲,就说:“我们来练长跑吧!反正都快要运动会了。”
接下来,我们就要400米长跑,因为我们要锻炼身体要全面发展。正好看见一位身体强壮的叔叔,我们异口同声:“叔叔,能帮我们当一下裁判员吗?“叔叔说:“行,预备开始”我和弟弟哥哥向前冲去,只有弟弟跑第一,这时候,我看了叔叔,叔叔喊:“加油,加油!”在最后60米时我飞奔起来,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我和哥哥争第一名,而弟弟在100米外跑着。
体育锻炼的作文 篇9
一路上,爸爸骑着车子,我开足马力的跟着爸爸跑。爸爸不断地吆喝我:“快点,跟上。”我一想到要面对竞争激烈的考试,便快马加鞭的向前冲去,很快就赶上了爸爸。又跑了一段路,快到目的地了,双腿累极了,我又泄了气。爸爸在一旁鼓励我:“加油,快跑、冲刺了”。可我感觉一点力气都没有了,速度慢了下来,好不容易才到达目的地。
稍事休息,爸爸就陪我练引体向上。爸爸先给我做了几遍示范,又跟我说了一些要领。我刚一摸单杠,就喊手疼,随后掉了下来,不想往上拉了。爸爸见状说:“引体向上做16个才算优秀,你一个都拉不上去,不赶快练,怎么行呢?来,我帮帮你。”虽然把爸爸的话很尖刻,但“忠言逆耳利于行”,我只好照办。在爸爸的托举下,我咬住牙,使出浑身力气,好不容易拉上去7个。爸爸说:“我说吧,你能行的,这不就拉上去了吗”。
天不知啥时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我和爸爸的衣服都被打湿了。但想拉上去的信念促使我一遍遍的抓住单杠,向上、向上。虽然自己还是不能完整的做上一个,但我相信,坚持锻炼,我一定会做好的。
用体育锻炼健全性格 篇10
假如你觉得自己不大合群,不习惯与同伴交往,那你就选择足球,蓝球、排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进行锻炼。坚持参加这些项目的锻炼,可帮助你逐步改变孤僻的习性,适应与同伴的交往。
假如你胆子小,做事怕风险,容易脸红,怕难为情,那就应多参加游泳、溜冰、滑雪、拳击、摔胶、单双杠,跳马、跳箱、平衡木等项活动,这些运动要求人不断克服害羞、怕摔跌等各种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越过障碍,战胜困难。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你的胆子定然会变大,处事也会老练起来。
如果你有办事犹豫不决,不够果断的毛病,那就多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拳击、摩托、跨栏、跳高、跳远、击剑等体育活动。进行这些项目的活动,任何犹豫、徘徊都会延误时机、遭到失败,长期锻炼能帮助你增强果断的个性。
倘若你发现自己遇事容易急躁,冲动,那就应多参加下棋、打太极拳、漫跑、长距离步行及游泳、骑自行车、射击等运动。这些运动能调节神经活动,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情绪,使急躁、冲动的弱点得到改进。
如果你做事总是担心完不成任务,那就得选择一些如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项目进行锻炼。坚持锻炼一个时期后,信心就能逐步得到增强。
若你遇到重要的事情容易紧张、失常,那你应多参加公开激烈的体育比赛,特别是足、篮排球比赛,面对紧张激烈的比赛,只有冷静沉着才能取得优胜。经常在这种场合进行锻练,遇事就不会过分紧张,更不会惊慌失措。
假如你发觉自己有好逞强、易自负的问题,可选择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技巧、跳水、体操、马拉松、艺术体操等项目进行锻炼,也可找一些水平超过自己的对手下棋、打乒乓球或羽毛球,还不断提醒自己“山外有山”,万万不能自负、骄傲。
浅谈体育锻炼价值 篇11
关键词:体育锻炼,身心健康,价值
体育作为一种人类所共同承认、拥有和普遍热爱的社会活动。是一种复杂而宏大的社会实践, 有着独特的功能和深刻的内涵, 对经济、社会与文化等产生重要影响。
1、体育的文化价值
体育属于文化范畴, 是大众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其他文化方式相比, 体育文化具有覆盖面广, 渗透能力强, 感染力和震撼力大, 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特点。此外, 体育不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地域语言等因素的影响, 是最普及、最流行、最直接的文化娱乐方式。当今体育的发展以及它的人文价值、教育和娱乐等多种社会功能, 可以说是与时俱进的, 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产品, 改变了越来越多人的生活, 且融人人们的日常活动之中。体育活动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 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振奋人们的精神, 陶冶人们的情操。体育比赛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一个人乃至多个民族的社会需求和表现欲望, 从精神、心境、情感、意志和思想等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这是因为体育是以民族文化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基础的, 负载着人们的情感, 包含着人们的智慧、信仰、艺术道德、法律和风俗等内容。
体育比赛的竞争中充满着合作, 严谨中渗透着幽默, 平民化的气氛中散发着高雅的气息, 悲与喜、乐与忧、期望与失望、成功与失败等都融为一体, 这些都带给人们深刻的心理体验、无限的遐想和无尽的回味。情感得到升华, 这就是体育的独特与精彩之处, 也是体育文化的神奇与魅力所在。
2、体育锻炼对人身心健康的价值
体育锻炼集健身和健心为一体, 充分反映了体育的本质特点与价值。在现代体育自身发展的过程中, 最为明显而突出的事实就是: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分道扬镳, 各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与潮流。竞技体育是以体育比赛为中心, 要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好、更美, 追求卓越, 以获得胜利为目的。它带有强烈的竞争性, 具有观赏性、轰动性、职业化、商业化和社会化等特征;而大众体育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所参与的, 以健身、娱乐休闲为目标的体育锻炼, 其关注的重点是身体健康、愉悦身心、调节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虽然大众体育在体育锻炼中也有竞争的成分, 但不是主要目的。
我们在这里所谈的体育锻炼是指各种各样的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丰富生活、调整心态、愉悦身心的身体活动方式。在现代社会, 体育已经是人们正常生活的一个部分, 在体育锻炼中不断发展自己的身体能力, 并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精神能力, 追求卓越, 展示才华, 挖掘潜能, 实现理想。人们在运动的激励下, 能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进而增加生活的乐趣, 提高生活质量。并感知到了健康的可贵和生活的幸福, 从而使其生活更充实, 更富有情趣, 进而精神得到升华, 身心得到陶冶。它是人们获得身心健康最有效、最受欢迎和最乐于接受的方法。在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体育锻炼就集健身、健心和健康为一体的价值取向展开的, 为社会和个人服务。
3、体育锻炼对人精神生活的调节价值
联合国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人类发展是一个提高人们生存机会的过程。从总体上说, 健康、长寿、接受良好的教育和生活幸福美满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标志。人们在拥有物质财富的同时, 开始向往精神生活的满足。人们企盼的高质量的生活, 其实就是一种和谐的生活、丰富的生活、愉快的生活等, 这其中就有体育的存在。有了它的存在, 也就有了人生的和谐、社会的和谐, 体育也就完全融人了我们的生活。人们在余暇时间, 通过体育休闲、锻炼身体, 不仅自己获得了身心的满足、精神的愉悦和幸福的发展, 同时对社会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 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比任何时候都多。因此在新世纪, 随着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 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多, 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迅速地提升, 人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体育锻炼是人们度过余暇时间最好的方式之一, 成为休闲、娱乐的主要内容与重要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 体育锻炼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处在快节奏、竞争和压力大社会中的人们创造了一个轻松自在的休闲境界, 持续积累的心理紧张与压抑的情绪在体育运动中得到了化解和宣泄。在愉快和谐的运动交往中, 感悟生命的意蕴, 体味成功的价值, 心灵得到慰藉, 身心得到满足, 从而人格得到升华, 心胸更加乐观豁达, 激发出更大的、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
参考文献
[1]毛振明, 王小美.体育与健康课改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9.[1]毛振明, 王小美.体育与健康课改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9.
[2]吴昌涛, 罗竞媛, 龚平.体育与健康.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2]吴昌涛, 罗竞媛, 龚平.体育与健康.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体育锻炼的作文 篇12
最近,体育老师也发来了体育锻炼的项目,让我们每天都要有在家里锻炼身体的时间。其实我并没有每天坚持锻炼,但看到体育老师发过来的体育项目表时,我心中才醒悟了,那项目表上面有:跳绳练习、拳套练习等。我再一想自己平时体育锻炼的程度,我就想利用这几天的时间,把以前没有做到的体育锻炼补回来。
就在今天晚上吃饭前,我拿起了跳绳,甩了起来,双腿就不由自主的跟着跳了起来。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快,有时候因为手脚不协调,还会五次三番的被绊住,有时身体劳累或分散了注意力而停顿,我顿时感觉自己因为没有坚持练习,手足都有些生疏了。但是,我越练越好,又过了一会儿,我准备停下歇息,又感觉到大腿处肌肉有些疼痛,后来才知道是因为体育锻炼肌肉起了反应,坚持锻炼几天就会恢复的。
阳光体育锻炼的意义 篇13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园艺二班 王梦茹 110153510
阳光体育,本是一个活力四射、洋溢着青春活力、魅力十足的代名词。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阳光体育,在离我们越来越近。
阳光体育,首先应该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兴趣,运动起来才会有动力,有了动力,他才会充分施展开来,这样运动的效果才会较佳。
阳光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减肥、健美、治疗疾病、消遣娱乐、参加比赛。体育锻炼对于学生的意义是多重的。它能促进智力发展,消除大脑疲劳;增强自我价值感;调控不良情绪,舒缓学习压力;更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所以说体育锻炼的缺失不仅不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导致身体综合素质下滑,而且还相对弱化了机体抗御疾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会妨碍学生们的学习、创新、思维能力的增长和心理状态的健康发展。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增进健康。体育运动能提高人体的吸氧能力,从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解毒过程;体育运动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肌肉得到充分的营养,提高肌肉的代谢能力,使肌纤维变粗,发达、结实、匀称而有力。
体育锻炼可促使大脑清醒,提高学习效率。体育运动能增加大脑的供血,改善大脑血糖和氧的供应,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大脑皮质的活动能力。提高神经活动的兴奋性、灵敏性和反应性,提高对某些植物神经和脏器活动的自控能力。减低少年儿童在成年后患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机会.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减少你过早进入衰老期的危险。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做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肌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寒假体育锻炼应突出实效 篇14
一、注重针对性
1. 内容的针对性
关于如何设置假期体育作业的内容, 教师要早做计划、合理安排, 切实让学生度过一个快乐而又充实的寒假。在放假前, 体育教师、学生、甚至学生家长就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体质、技术、技能等有的放矢, 科学地为学生量身定制一份切实可行的体育寒假作业, 确保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目标的激励性
在寒假体育作业中, 应该明确学生通过寒假体育锻炼要达到的目标。只有明确了目标, 学生才有锻炼的方向、动力, 也才能为最终评价标尺的确定奠定基础。但切记, 目标的确立要有科学依据,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学生共同研究确立;要高于学生放假前的水平, 至少不能低于放假前的水平;要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锻炼能够达到。
3. 条件的可控性
假期中, 每个学生在个人、家庭、出访、环境、场地、器材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体育寒假作业时, 要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 克服不利因素, 使场地、器材、时间利用最佳化、最优化, 力争取得最好的锻炼效果。特别是当学生外出时, 更应创造性的利用现实场地、器材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 逐渐养成自觉的锻炼习惯。
二、注重实效性
寒假体育作业的布置更应注重实效,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掌握和提高体育锻炼的技能。
1. 充分利用场地、器材
放假前,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填写住址附近的场地、器材、还要积极帮助学生拓展可利用的场地资源。如在假期中, 学生可以在住址附近的田间小道、台阶、公园等进行锻炼;如果住址离学校较近, 可以在学校运动场的开放时间, 约其他学生一起到学校进行锻炼, 也可以自行进行锻炼;如果住址附近有健身房或公共健身器材, 而又在自己的条件许可范围内, 学生则可以进行不同器械的练习, 如利用双杠进行上肢力量练习, 利用肋木架进行腰腹力量练习等。
2. 高效利用时间
在设置体育寒假作业时, 教师首先要对作业的时间进行统筹安排, 详细设计每一天的活动时间表, 以有效防止拖拉作风;其次, 要尽量将室外的体育锻炼时间安排在下午4点以后, 以确保学生的锻炼效果;第三, 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空余时间进行锻炼, 以弥补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耽误的作业和锻炼。
3. 控制好量与强度
要保证体育寒假作业取得成效, 就必须科学设计作业中的运动负荷, 并要求学生在每天的体育锻炼中按作业要求有条不紊地逐一进行落实。
三、突出自觉性
1. 自觉性是基础
体育寒假作业要想真正取得实效, 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突出学生的练习自觉性。因此, 教师首先要端正学生锻炼的动机, 要让学生知道体育锻炼是关系到他们自身健康利益的大事;其次, 要帮助每个学生设定明确的锻炼目标, 并根据寒假总体目标设定每天的具体目标;第三, 要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要想取得成效都必须经过一个积累、转化的过程, 都必须有吃苦耐劳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此外, 除了要求学生要自觉完成寒假体育作业外, 还要求他们必须记录下练习的内容、自己的感受等, 以便在开学后与其他学生一起交流、相互学习。
2. 共娱是推进剂
谈体育锻炼的原则 篇15
體育锻炼原则体育锻炼是人们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同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保健手段来发展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和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体育活动过程。正确掌握和运用科学理论知识来指导体育锻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自觉积极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经常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适量性原则、反复性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要求体育锻炼者在身体活动时使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心理等获得全面和谐发展。
体育锻炼不仅包括身体各部位的活动,还包括不同的项目和不同性质的活动。进行体育锻炼时,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使身体得到全面的均衡发展,既要促进身体形态的发展,体型匀称健美,又要提高机体各个器官系统功能的改善和提高。目前,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7~23岁之间,身体发育处在逐渐成熟的阶段,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在体育锻炼中执行全面性原则极为重要。
从选择什么样的体育项目来进行身体锻炼来看,其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比如短跑主要是发展速度;杠铃弯举主要是锻炼肌肉的力量;长跑则侧重耐力的锻炼;球类则是以灵敏协调性为主。所以,进行全面的体育锻炼可以让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增强体质。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心理素质的锻炼,在体育锻炼时保持愉快的心情。
二、自觉积极性原则
自觉积极性原则要求体育锻炼者必须有明确的锻炼目的,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对“善其身者无过于体育”有深刻的认识,相信“生命在于科学的运动”的道理。在体育锻炼时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自觉坚持锻炼才能获得最佳的体育锻炼效果,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讲的:“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贯彻自觉积极性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努力做到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生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把自己锻炼成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将来更好地为实现现代化和社会进步多作贡献。一个人只要有了远大的目标,就会长久地、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另外,参加体育锻炼往往带有直接的目的性和动机,如丰富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强身健体、调节情绪、增进健康等。但不管带有哪种目的和需求,都要自觉积极地、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第二,充分理解体育锻炼的特点和作用。体育锻炼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锻炼项目和形式,并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形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第三,经常检验体育锻炼的效果,不断增强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定期测试身体素质、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水平变化状况,也可对睡眠、饮食、精神状态等进行比较来检验体育锻炼的效果,通过这些检验可以看到体育锻炼的成效,从而增强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三、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要求体育锻炼者根据人的自然发展和机体的适应性规律,在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等方面做到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地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其运动负荷的安排必须在个体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渐进不是每天、每次增大负荷量,而是按照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根据超负荷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加运动负荷量。青少年学生身体机能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增长的,而且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体素质增长的速度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循序渐进地安排各类项目,运动负荷要由小到大,使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和机能水平逐渐适应与提高。体育锻炼不能操之过急,急于见效,否则不仅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和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反而会造成运动损伤和运动性过度疲劳,阻碍身体的健康发育。循序渐进原则不仅体现在一段时间的系统锻炼上,也体现在一次锻炼中,如在锻炼前做好充分准备活动,锻炼结束后要适当地进行放松活动等。当人体适应了一定的负荷后,若要进一步提高,则必须在原有负荷的基础上增加负荷,不然体育锻炼效果就不会明显或逐渐减小,体能只能保持在原有的水平上,所以体育锻炼要不断提高要求,逐渐增加运动量,最终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四、经常性原则
经常性原则要求体育锻炼必须持之以恒、养成习惯,使之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体育锻炼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人体的各器官组织系统的改善,是体育锻炼日积月累的结果,要想获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必须保持体育锻炼的时间、强度、次数的衔接性和连续性,反复锻炼,不断积累。
五、从实际出发原则
从实际出发原则要求体育锻炼时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地制定锻炼目标,合理地选择锻炼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人与人之间的体质都有各自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在体育锻炼时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个体差异、环境条件及学习生活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和确定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合理地安排锻炼时间和运动负荷,量力而行,不能强求一律,不能凭一时的兴趣或冲动,进行那些力不从心,强度和难度大大超过自己身体所能承受能量的运动。违反了这一原则,就会适得其反,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体育锻炼时,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合理选择,方能获得良好的体育锻炼效果。
六、适量性原则
适量性原则要求体育锻炼时的生理负荷适宜。体育锻炼效果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与运动刺激的强度有关系。刺激太弱不能引起机体功能的变化;刺激过强则会损伤机体,只有适宜的强度,才有利于能量消耗的恢复和超量补膳。体育锻炼一定要量力而行,注意自我感觉并结合生理测定,如果锻炼后出现头晕恶心、四肢无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睡眠不好等症状,则说明锻炼负荷过大,需要进行调整。
七、反复性原则
反复性原则要求体育锻炼时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进行反复锻炼,具有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的特性。研究发现,在体育锻炼中,只练习几次对人的身体作用不明显,重复多次练习到某一程度,才会对身体产生良好的作用,但是反复次数过多,也会给人体带来伤害。因此,反复性原则是有规律、有限制的。注意锻炼和间歇相结合,既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又要有适当的休息。
体育锻炼心理学 篇16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目前对人们健康的威胁,15%——20%来自遗传因素,20%一25%来自环境因素,50%——55%来自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10%——15%来自卫生和医疗保健条件。可见生活方式对人类的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那么处于18—23年龄段的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如何,本文将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选取了长江大学各院系1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和电脑检索、查阅国内外期刊和著作等相关文献,对当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概况有所了解并进行分析。(2)问卷调查法。依据社会问卷设计要求,设计了调查问卷。
二、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问卷中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19.3%的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59.0%的大学生有时参加体育锻炼,有21.7%的大学生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相似的研究成果有:天津7所高校12.3%的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65.9%的大学生有时参加体育锻炼,而21.8%的大学生从未参加体育锻炼;长春市大学生经常锻炼的占22.2%,有时锻炼的占60.0%,几乎不锻炼的占17.8%。可见,大学生体质健康不容乐观。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运动不足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主要因素;其次,饮食不合理,部分大学生热量、脂肪摄人过多,有些大学生为减肥营养摄入不足;再次,不吃早餐、过度上网和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
为什么经常参加锻炼的大学生组体质健康优秀率和良好率高于偶尔参加锻炼的大学生组呢?
三、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差异性分析
1.体育锻炼的内容及场所的选择。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生理条件的差异,男女同学在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上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男同学更趋向于对抗性和激烈性强的体育项目,如跑步、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而女生更趋向于一些非对抗性且运动量较小的技巧性体育项目,对健美操项目更为偏爱。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选择场地受到生活环境的制约,学校体育场馆是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空间,大学生对校外体育活动空间的利用率低。双休日时本地学生的主要活动空间以社会上的体育场馆(28.9%)和住处附近空地(38.9%)为主;外地学生走出校园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呈上升趋势,留在学校参加活动的人数则明显减少。高校的很多体育场馆在双休日不对学生开放,而大学生有接触社会的强烈愿望,这是大学生在双休日走出校园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原因。
2.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和时间特征。通过对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每次进行体育锻炼时间的调查,结果表明,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32.1%,每次进行体育锻炼达到30分钟以上的大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62.4%。有36.7%的大学生每周参加1~2次体育锻炼,有29.6%的大学生只是偶尔参加体育锻炼,还有1.5%的大学生完全不参加体育锻炼。偶尔参加体育锻炼和完全不参加体育锻炼两者相加达31.1%,其百分比与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锻炼的比例相似。这说明,在校大学生中有1/3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体育锻炼或完全不参加体育锻炼,此现象应引起各学校的充分关注。我国目前制定实行的关于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是:(1)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2)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3)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按照这一判定标准,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2.1%的学生达到了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但与我国目前体育人口达到45%~50%相比,比例明显偏低。本次调查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选择进行体育锻炼时段的情况也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选择下午进行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比例最高,达到66.2%。其中,男生的比例大大超过女生。选择晚上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为45.2%,位居第二。选择早晨和上午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较低,只有18.3%和15.2%。选择体育锻炼时段的情况以及性别间与年级间的差异特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特点,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与体育锻炼。
3.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与动机。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为首要目的,同时其目的指向呈多元化特征。这种多元化特征分别指向消遣娱乐、减肥健美、社交、参加比赛和治疗疾病等目的。排在参加体育锻炼目的前3位的分别是增加体质(71.8%)、消遣娱乐(63.9%)和减肥健美(44.2%),其后是社交(8.2%)、参加比赛(7.1%)和治疗疾病(5.8%)。以增强体质作为体育锻炼的首选目的,一方面反映出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意义和作用的认识是清楚一致的,另一方面显示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与学校体育教育本质功能的目的是趋于一致的。消遣娱乐排在体育锻炼目的第二位,显示出大学生对体育本质属性的一种认同与回归。消遣娱乐作为体育的本质属性,在过去若干年的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被忽视和淡化了,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体育的这种本质属性逐步得到学校教师和大学生的认同,这是体育观念的一个重大进步。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在不同性别、年龄和专业的大学生之间既有一致又有差异。在上述不同组别之间相互比较时,其差异性检验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表明大学生对这些体育锻炼目的的认识清晰一致。以减肥健美为体育锻炼目的时,其差异性检验在男女学生组之间出现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其中女生为60.7%,男生为20.6%,女生高于男生40.1%。这一差异表明女生出于对健美身材的追求,在体重、身材和减肥等问题上的关注程度大大高于男生,并且希望通过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减肥和健美的目的。
四、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困难和障碍来自不同的方面和层次,既有学生的主体因素,也有外部条件的制约。主观因素表现为:惰性、个人对体育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与健康水平、运动技能和掌握水平及体育能力。客观因素有:学习忙没有时间、学校的运动氛围、社会因素、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的组织形式。学习忙没有时间、惰性大不愿意参加和缺乏体育锻炼场地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其影响程度的比例均在50%以上。缺乏技术指导、没有兴趣和缺少经费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三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其影响程度的比例在20%左右。其中,缺乏技术指导在不同性别和年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在受这一原因的影响程度中,女生大于男生,一年级的学生大于二年级的学生。担心他人讥笑、身体较弱不宜参加和没有锻炼的必要是三个比较次要的因素,其影响程度的比例小于10%。
五、建议
为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开展,高校应树立整体的学校体育思想,将培养目标、教学指导思想、组织教学到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各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针对体育硬件设施薄弱的问题,高校应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等方面的建设投入。现阶段应进一步提高高校现有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要求。同时,努力开拓校外体育空间,充分利用校外体育场地设施,顺应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发展。
在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突出大学生社团在体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使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来管理体育活动,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也要从组织、引导、掌握锻炼方法、提高技术水平等各方面积极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在高校体育活动中,应积极倡导单项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有一定目的性和指向性。此外,应积极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充实他们的余暇生活,使大学生逐步认识建立体育生活方式的意义,突出体育教育中的德育因素,加强体育教材内容的改革,充分挖掘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潜力。
六、小结
大学生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体质的最为重要和直接的途径,大学阶段对于锻炼个体学生而言,是形成良好体育锻炼能力,形成正确良好的体育价值观的最佳时期,同时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也是社会体育健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体育的发展及社会体育产业的建设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目前的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不强,没有完全体会到体育锻炼带来的切身利益,因此学校体育要加大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合理性引导,有必要出台一些促进大学生进行活动政策和措施。大学生的体质下降问题值得我们关注,我们作为高校教师应究其原因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性建议。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和意识是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最为有效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大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培养和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及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进行体育锻炼,让大学生明确体育锻炼是提高人体机能最有效的手段,提高他们的体育素养,能够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塑造大学生的“健康观”,培养他们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作为高校体育教学应紧紧围绕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进行教学课程设置,应在提高学生体质的同时,交给学生系统的体育锻炼方法,形成学生终生体育能力。
张楚
20100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