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育锻炼类型

2024-07-26

不同体育锻炼类型(共7篇)

不同体育锻炼类型 篇1

生命质量 (quality of life, QOL) 是对个人或群体所感受到躯体、心理、社会各方面良好适应的一个多维度综合测量[1]。它作为评估个体和群体健康水平的综合指标之一, 已成功地应用到大学生总体健康水平评价中。国外学者将大学生生命质量定义为大学生的总体生活满意度, 涉及生活各方面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包括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大学生活及其他方面[2,3,4,5]。我国关于大学生生命质量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 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大学生生命质量问题的探索;二是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三是大学生生命质量干预研究;四是特殊群体大学生命质量研究[6]。

目前, 我国大学生的健康观念差, 体质下降, 心理健康水平下滑等情况突出[7], 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高度的关注。本研究对不同体育锻炼类型与大学生的生命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试图探讨不同体育锻炼类型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影响, 以期为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丰富大学生健康教育内容, 提高生命质量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90名 (不含体育教育与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学生) , 其中男生90名, 女生90名, 年龄在18~20岁之间, 身体基本健康, 无重大疾病史, 学习和生活情况基本稳定。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1.2.1. 1 测量工具

生命质量评价采用中山医科大学方积乾研制的汉化SF-36量表[8]。该量表的8个维度分别是生理功能 (PF) 、生理职能 (RP) 、躯体疼痛 (BP) 、总体健康 (GH) 、活力 (VT) 、社会功能 (SF) 、情感职能 (RE) 、精神健康 (MH) 。量表采用李克累加法, 按最后题值计算原始分数, 再按标准公式计算转换分数, 转换分数=[ (原始分数-最低可能分数) /可能分数范围]×100, 每个维度的得分最高为100分, 最低为0分。以8个维度的总得分作为生命质量的评价, 总分为800分。总分越高, 生命质量越好[9]。

1.2.1. 2 实验程序

(1) 根据实验对象, 将实验对象分成3个小组 (表1) , 实验组每周至少活动三次, 每次活动时间在1小时以上, 对照组除每周2节体育课安排外正常学习活动, 实验持续18周。

(2) 有氧耐力和有氧操组运动强度为被试最大心率的50%~80%, 约为130~150次/m in, 其心率的监测方法为:随机选取个别被试, 在锻炼的全过程, 均匀地取10次即时心率, 用以监控和确保锻炼都在中等强度下进行;力量练习组采用中等负荷。

(3) 实验前后均测出被试者的生命质量指数。

1.2.2 数理统计法

所有数据用SPSS for Windows 16.0软件包统计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实验前被试生命质量水平的同质性检验

通过对3组被试实验前进行生命质量同质性检验结果显示, 3组被试生命质量同质量无明显差异, 证明3组被试者实验前同质 (表2) 。

2.2 被试实验前、后大学生生命质量因子比较

从表3看出, 经过18周的实验, A1组的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水平和A3组各因子水平变化不明显, A1组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呈极显著性变化 (P<0.01) , 生理职能、活力、精神健康呈显著性变化 (P<0.05) ;A2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呈极显著性变化 (P<0.01) , 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呈显著性变化, A3组除生理功能因子提高外 (P<0.05) , 其它维度无明显变化。

2.3 不同性别, 相同锻炼被试18周结束后生命质量水平因子比较

不同性别, 相同锻炼类型被试18周结束时生命质量各因子水平比较显示:力量练习除生理功能和活力因子发生显著性变化外 (P<0.05) , 其它因子变化均不明显;有氧耐力练习除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因子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外, 男生明于女生 (P<0.05) , 其它因子变化均不明显 (表4) 。

2.4 相同性别, 不同锻炼被试18周结束后生命质量水平因子比较

相同性别, 不同锻炼被试18周结束时生命质量各因子水平比较显示 (表5) :男生A2与A1组在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因子有方差显著性差异 (P<0.05) ;女子A2与A1组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因子有方差显著性差异 (P<0.05) , 在活力、精神健康因子有方差极显著性差异 (P<0.01) 。

﹡﹡P<0.01, 为非常显著水平;﹡P<0.05, 为显著水平, 下同。

3 分析讨论

3.1 被试18周后生命质量因子的变化

研究发现, 被试实验18周后, A3组除生理功能因子提高外, 其它因子均未发生变化, 表明单纯每周参加两次体育课的大学生生命质量较低, 这与罗雪婷、李风雷[10]研究的结果一致。体育课教学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作用有限, 只能起到保持和延缓衰退有作用[11]。A1和A2组生命质量因子均发生明显的变化, 表明中等强度的力量和有氧耐力体育锻炼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

3.2 不同性别, 相同体育锻炼类型对大学生生命质量因子的影响

相同的体育锻炼类型对不同的性别的大学生的生命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 这与宋海燕、李志芳等[12]学者研究结果一致。目前关于力量练习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研究报到较少, 男大学生渴望自己有强壮结实的体魄, 而力量练习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实现手段, 使得男大学生在力量练习过程其投入的精力高于女生, 从而在心理功能和活力因子与女生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关于氧耐力练习与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关系在国内有相关的研究[13,14]。罗雪婷, 李风雷等[15]研究表明, 有氧耐力练习可缓解女大学生身躯体疼痛、增进总体健康, 提高社会活动数量和和质量。这可能由于女大学生的平均身体素质相比男生差, 而且女性天性对社会交往的焦虑、恐惧感要比男生更敏感[16], 因此, 有氧耐力练习对女大学生身体健康、独立能力和适应能力更为有效。

3.3 相同性别, 不同锻炼类型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影响

有氧耐力练习比力量练习更能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 这与舒剑萍、李晓焕对大学生课外活动与生命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一致[17,18]。有氧耐力练习能够提高呼吸系统的切换气功能, 增加肺的容量和通气量, 提高肺功能;同时, 有氧耐力练习能增强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19], 从而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此外, 研究还发现, 有氧耐力练习能够降低大学生的不安、孤独、和急躁感, 减少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20],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学生生命质量。

4 结论

4.1 中等强度的力量和有氧耐力体育锻炼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

4.2 相同的体育锻炼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生命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力量练习对男生的生理功能、活动因子影响在, 有氧耐力对女生的生理功能、身体疼痛、精神健康方面影响较男生大。

4.3 有氧耐力练习比力量练习更能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育锻炼类型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影响, 为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男女生各90名进行中等强度的力量和有氧耐力练习实验, 采用SF-36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被试18周后, 大学生生命质量因子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性别, 相同体育锻炼类型力量练习除生理功能和活力因子发生显著性变化外 (P<0.05) , 其它因子变化均不明显;有氧耐力练习除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因子发生显著性变化外 (P<0.05) , 其它因子变化均不明;相同性别, 不同体育锻炼类型男生在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因子有方差显著性差异 (P<0.05) ;女子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因子有方差显著性差异 (P<0.05) , 在活力、精神健康因子有方差极显著性差异 (P<0.01) 。结论:有氧耐力练习比力量练习更能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不同体育锻炼类型,大学生,生命质量

不同体育锻炼时间诱导情绪的研究 篇2

情绪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也是心理健康标准的一个方面。情绪是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因素,在人际交往、态度改变、工作表现乃至学习和记忆的效果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凡是对人的行动起推动作用的情绪称为增力情绪,也可称为积极情绪或良好情绪;反之,对人的行为起阻碍作用的情绪则称之为减力情绪,亦可称为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不同的情绪会引起人体内部一系列不同的生理反应,会使人体工作能力受到不同的影响。在锻炼研究领域,研究者们更加关心长期锻炼给人带来的好处,而对锻炼产生的即时情绪以及这种情绪的累积效应有所忽视,但正是运动中的良好体验是人们保持高动机和积极投入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人们记住当时的反应很重要。还有不同性别的人对锻炼后情绪的反应也有所不同。本研究的目的是体育锻炼与诱导情绪的情况,为了更清楚的揭示锻炼与情绪的关系提供研究基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人群是在江苏省扬州市一健身房中随机选取的去健身房进行锻炼,采用一对一发放,随即收取,共发放问卷66份,即时收回66份,其中男性37名,女性29名,年龄范围在20-45岁。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选用Gauvin和Rejeski编制的《锻炼诱导情绪问卷》(简称EFI)作为测量工具, 该量表共12个项目,分为4个维度。每个分量表3个题目,四个维度:是活力激发分量表,得分越高,活力或精力就越得到恢复和激发。身心平静分量表,得分越高,身心越平和放松。生理疲惫分量表,得分越高,生理上就越疲劳,还有积极投入分量表,得分越高,对锻炼活动就越投入。所有题目都是正向计分的。该量表的结构公式模型检验,32/df=2.01,GFI-0.90,AGFI=0.84, CFL=0.93,NFL=0.87,RMSEA=0.05.这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是:活力激发分量表0.78,身心平静分量表0.80,生理疲惫分量表0,72,积极投入分量表0,74,这说明其内部一致性程度是较高的[1]。该量表情绪感受程度由完全没有感到到非常强烈地感到共6点计分。每个题目的得分就是所选答案的数值。每个分量表的得分范围是0~15分,得分为所属题目得分的总和。

2.2.2 数据收集与分析

问卷的施测采用集体测试的方式,在健身当场发放问卷,用指导语指示被试者填答问卷,被试者填好后当场收回。数据结果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统计显著性为P<0.05。首先,是按照性别进行比较,而后是根据不同的锻炼持续时间进行比较分析,采用t检验,出现差异,而后采用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

3 结果

3.1 参加锻炼的人诱导情绪4个维度的现状特点

3.1.1 不同性别人群锻炼诱导情绪4个维度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

对不同性别的人群锻炼诱导情绪的4个维度进行分析(见表1),结果表明:体育锻炼诱导情绪的四个维度根据性别进行检验均无显著差异(P>0.05)。这可能是由于参加锻炼时男女均能产生,但都不是特别强烈的情绪效应,现在在研究体育锻炼对提高心境上面的具体研究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而无疑锻炼对改善心境是有作用的,现在研究者的研究方向多是在改善锻炼者的不良情绪心境,如缓解抑郁,所以对提高心境等方面还要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注:性别栏中的1代表男性,2代表的是女性

3.1.2 不同锻炼持续时间诱导情绪4个维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锻炼持续时间分为三种,一是锻炼时间在8周以下,二是锻炼时间在8周-12周,三是锻炼持续12周以上,分析结果显示心理疲惫维度存在显著差异P=0.024小于0.05,其他三个维度得到的P值均大于0.05。表2可看出。这要对心理疲惫进行多重比较。

进一步对生理疲惫维度进行多重分析比较,比较结果如表3

根据表3可看出胜利疲惫分量表在2和3两种持续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因为P=0.07,小于0.05,这说明锻炼8周到12周与锻炼持续时间大于12周的生理疲惫存在显著差异,锻炼持续时间大于12周的累积的疲劳度大于比它持续时间短的锻炼。说明持续锻炼时间长疲劳度越大。

4 讨论

表1显示锻炼者在性别上量表的各个维度均无显著差异,这说明锻炼产生的活力精力恢复,身心的积极放松生理上的疲劳,参加活动的投入程度,男女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对参加锻炼的人群无论男女都有一样的效果,但是男女参与的积极性存在差异[2],这就告诉我们无论自己是男性或女性都应该积极参加锻炼,有些女性对锻炼态度上面不够积极,觉得效果没有男性强而不选择体育锻炼进行对情绪的调节,在进行调查时也发现参加锻炼的人群中女性明显少于男性人群。

而根据表2发现在锻炼持续持续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后对他们进行事后多重比较,表3可看出,锻炼时间2和3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锻炼持续时间在8周到12周的与锻炼时间大于12周的在心理疲惫上存在显著差异,根据结果显示锻炼时间大于12周的人产生的疲劳度明显大于锻炼8周到12周所产生的。出现以上结果,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从健身房和锻炼者两方面进行讨论。

从健身房角度进行分析来看,会员在办卡之初,由会籍带领做体测,然后了解健身机器等的运用,而后就是健身者自己摸索进行锻炼,虽然有巡场教练在,但他们只是负责器械区,其实是主要负责健身者的安全,所以去健身房进行锻炼也主要都是放羊式,除非请私教,那些私教会根据你的体测,帮你量身定做运动处方,帮忙放松等。但这样的人是少数,而且是多是想减肥或增肥的人。这样就导致很多人到健身房去锻炼但不一定是科学锻炼。通过相关研究也发现[3],有一些教练的综合素质不是很高,很多教练员,没有受过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培训等,有些会员提出与教练交流时存在障碍,且目前从事体育经营管理的人员多缺乏体育经营所需的专门知识,而本来为数不多的具备专业知识人才又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涉足这一市场,社会上又有许多人对新兴的体育管理抱有偏见。相关研究也发现[4],教练员也普遍认为这一职业属于“青春饭”,不适合于长期从事,同时也缺乏对自身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这样无疑会影响教练员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他们的专业化与职业化程度。

5 建议

从锻炼者角度看,锻炼者去健身房进行锻炼的时候要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要科学健身,对一些健身误区如:反复锻炼同一部位就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只练健美操、瑜伽就可以美体;出汗越多减脂越多;锻炼的最佳时间是清晨。这些作为健身者都要了解,以防出现锻炼不当出现损伤或称养生不当致病。

从健身房来看,首先要提高健身教练员的职业素质。根据其重要性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包括职业责任、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他们是健身交流职业素质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必备的素质;第二层次是服务技巧、职业兴趣、外在形象、内在形象、职业动机和职业理想,这是决定教练员素质水平的高低的关键,第三层次包括一般心理因素,相关法规、一般能力和知识,是职业素质的基础。我们应从这几个方面提高教练员的整体水平,综合能力。从而提高锻炼者在健身房进行锻炼的质量。

摘要:为研究不同性别、不同运动锻炼持续时间之间诱导情绪的差异,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在健身房进行锻炼的人群中不同性别、不同持续时间的锻炼人群之间诱导情绪的差别。结果认为,不同性别之间的锻炼诱导情绪无显著差异,不同锻炼持续时间之间诱导情绪存在显著差异,锻炼持续时间较长和锻炼持续一段时间对诱导情绪的生理疲惫纬度有显著的差别,锻炼持续时间多于12周的疲惫较多。

关键词:体育锻炼,诱导情绪,多重比较

参考文献

[1]杨栋.网球运动对不同人群情绪诱导的比较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34(6):24-28.

[2]季浏.KirKby[澳].身体锻炼心理学得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3):7-11.

[3]刘次琴.我国体育健身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6):62-64.

[4]Berger,B.G.,Motl,R.W.Physical activity and quality of life[C].in:singer R.N.,Hausenblas,H.A.,Janelle,C.M.,(EDS).Hand-book of sport psychology(second edition)IMJ.New York:Macmillanpublishing company,2001,636-671.

不同体育锻炼类型 篇3

科学研究表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体力活动不足或久坐生活方式已成为举世公认的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者保持一定程度的体力活动, 是包括WHO在内的多个权威机构和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的积极的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规律健身运动 (Exercise) 的生活形态, 是维持和促进健康的必备条件, 也是提升生活品质的要素之一 (U. 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1996) , 其中健身运动参与的开始与维持方法是问题的关键。健身运动从无到有或从有到无都是一种行为改变, 结合认知与行为手段的认知-行为手段 (cognitive-behavioral approach) , 其中跨理论模式 (Transtheoretical Model) 从早期被应用在心理领域的行为治疗层面, 逐渐扩展到用来解释、预测和应用于健身运动行为层面, 其内容包含行为改变的评估方法和促使行为改变的技巧和策略。体育锻炼阶段的划分是根据跨理论模式将体育锻炼行为分为5个阶段, 即:无意图期、意图期、准备期、行动期和维持期。

而Pender (1996) 的“健康促进模式” (Health Promotion Model) 中认为:影响个体从事健康促进行为 (如从事身体活动) 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和特定行为有关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behavior-specific cognitions and affect) 。所谓身体意象 (body image) 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身体, 特别是大小、形状和美感的一种多向度 (multidimensional) 的自我态度 (Cash & Purzinsky, 1990; Thompson, 1996) , 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的外表、能力、健康等身体特征的评价和态度。它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概念, 深受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之影响, 是一个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多维度心理学概念。

身体意象会引起个人对自己身体特质的情感体验, 并且也会引起个体参与许多改善体形方面的活动, 以达到自己所想要的身体形象需要 (Cash, 1994; Cash & Labarge, 1996; Cash & Szymanski, 1995) 。同时它还与社会审美价值观等一道共同决定和影响着个体的饮食控制、运动参与、健身塑形和衣着打扮等许多自我生活的行为模式, 身体意象形成了我们身体自尊及整体自我价值最重要的部分, 因而一直受到心理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的关注。

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一直是体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尽管大部分个体对体育锻炼的益处很了解, 但是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却不多。大学生处于青少年期和成年早期的过渡时期, 刚度过身心急遽变化的青少年时期, 正完成人格成长过程中自我认同的发展, 而身体意象又与自我认同有关, 研究不同体育锻炼阶段的大学生的身体意象特点, 可以为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提供参考, 也可以为促进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健康促进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而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 由于生理的急剧变化, 使得他们非常注重外表, 因此对身体意象的满意度也较低。大学女生的身体意象和运动参与方面相对男大学生而言, 对身体外表更关注, 却往往对自己的身体评价很低, 而大学女生的规律运动锻炼也相对较差。本研究应用多维度身体和自我关系量表以及运动参与问卷对杭州师范大学的大学女生进行问卷调查, 并对比了规律运动和非规律运动的身体意象和运动参与, 希望能为大学女生的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指导提供依据, 也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中的被试是杭州师范大学在校的大学女生, 年龄在18~24岁之间, 共140人。本论文采用了问卷法, 共发放问卷140份, 有一部分学生填写的问卷没填完整或填的每个选项都一样, 这些问卷全部作废。最后收回有效问卷121份, 有效率为86.43%。本文将处于体育锻炼阶段中的无意图期、意图期、准备期、行动期划为非规律运动, 将“从事规律运动的时间已经超过6个月以上”的维持期划为规律运动。其中规律运动大学女生53人, 非规律运动的大学女生68人。

2.2 研究方法

2.2.1 身体意象量表

以多向度身体和自我关系问卷 ( MultidimensionalBody-Self Relation Questionnaire, 简称 MBSRQ ) 施测, 系参考 Cash 及其同事所发展的身体和自我关系问卷 (简称 BSRQ) , 1990 年 Cash 进一步对 BSRQ 作修正, 成为更多面向的 MBSRQ, 可以测量外观、体能及健康等三方面的态度 (含评价、注意/重要性及行为) 。此量表包含:外表评价、外表取向、体能评价、体能取向、健康评价、健康取向、疾病取向、身体部位满意度、体重过重偏见及体重自我分类等分量表。由于本研究只对身体满意度进行调查, 故仅采用 MBSRQ 量表中与外表直接相关的部分, 即外表评价、外表取向及身体部位满意度等三个分量表, 外表评价为第3、4、7、10、13、16、17题, 计 7 题, 采用五点计分, 由非常不满意 (1 分) 到非常满意 (5 分) , 其中第 16、17 题为反向题, 反向题则采反向计分, 分数愈高, 表示愈满意自己的外表。外表取向为第1、2、5、6、8、9、11、12、14、15、18、19题, 计 12 题, 采五点计分, 由非常不满意 (1 分) 到非常满意 (5 分) , 其中第 9、12、14、18 题为反向题, 反向题则采反向计分, 分数愈高, 表示愈在乎自己的外表。身体部位满意度分量表, 为第二部分第20~27 题, 计 8 题, 采用五点计分, 由非常不满意 (1 分) 到非常满意 (5 分) , 分数愈高, 表示愈满意自己的身体部位。

身体质量指数:体质量指数 (BMI) 是根据被试者自填身高体重数值, 套入身体质量指数计算公式体重 (kg) /[身高 (m) ]2换算而得。

2.2.2 运动参与问卷

“规律运动”在本研究中是指每周至少参加3次, 每次运动时间30 min以上的规律运动健身运动, 包括体育课、散步、慢跑、爬山、打羽毛球、打篮球等。

2.2.3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回收的所有有效问卷结果输入计算机, 通过SPSS软件进行上述分析及数据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实际体型

从实际体型来看, 规律运动和非规律运动的女生在实际身高、实际体重和BMI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由于规律运动的女生长期从事规律运动锻炼活动, 使得规律运动女生的实际身高、实际体重和BMI这些指标明显高于非规律运动的女生。

3.2 理想体型

体重落差是指被试的理想体重和实际体重之差, 由于大部分大学女生的理想体重低于实际体重, 所以体重落差的平均值为负数。对比规律运动和非规律运动的体重落差来看, 规律运动的体重落差的绝对值更大, 可能是由于规律运动的女生由于运动的关系, 肌肉更发达, 体重相对大些, 尽管其BMI属于正常范围, 但是由于受社会上追求苗条身材的影响, 她们也比较崇尚苗条的体型。身高落差是指被试的理想身高和实际身高之差, 很明显规律运动女生的身高落差显著低于非规律运动女生, 说明规律运动的女学生对自己的身高的评价更正向。而对比理想BMI可以发现, 规律运动的女生的理想BMI显著高于非规律运动的女生。而非规律运动大学女生所认定的理想BMI竟然只有17.25, 不论是WHO的BMI标准, 还是我国所认定的BMI标准, 都是把BMI的下限定在18.5, 从大学女生的实际BMI可以发现, 他们的平均值已经低于国际标准, 而她们的理想值更要低于国际标准, 这样的心理倾向显然不利于大学女生的身心健康, 这一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3.3 外表意象和体能意象

规律运动和非规律运动女生在外表评价和外表取向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有研究显示, 男生和女生在这两个方面有显著差异, 男生的外表取向低于女生, 但是, 男生的外表评价高于女生。但是我们的研究显示, 规律运动锻炼对女生的外表评价无影响。而在体能意象方面, 规律运动大学女生都要高于非规律运动大学女生, 由于规律运动学生的锻炼相对较多, 所以规律运动对于体能是比较重视的, 而且其自我评价比较高, 显示了良好的身体自尊。

3.4 健康取向

在健康的关注程度上, 规律运动的大学女生高于非规律运动的, 因为规律运动的大学女生平时所上的理论和实践课程, 如人体生理学、规律运动保健学等都涉及到规律运动健康、营养膳食等方面的内容, 所以在健康取向上, 规律运动的要比非规律运动的更加了解健康方面的知识, 而对健康的评价和对疾病的态度, 对体重的关注方面, 规律运动和非规律运动大学生无显著差异。

3.5 身体各部分满意度

表7是对身体各部分的满意度方面的统计结果, 整体而言, 规律运动和非规律运动大学女生无显著差异, 但是在下躯干和上躯干两个部位, 规律运动大女学生的满意度显著低于非规律运动大学女生, 下躯干包括臀部、臀围、大腿和小腿这四个指标, 由于规律运动的特殊性, 大部分的运动项目是以跑、跳等下肢为主的, 规律运动的大学女生经过长期的规律运动锻炼使得下肢增粗, 使得臀部、臀围、大腿和小腿这四个指标的满意度明显低于非规律运动的大学女生。上躯干包括胸、乳房、肩和手臂这四项指标, 规律运动的大学女生参加投掷类项目的运动以及大部分球类运动, 例如篮球、排球、乒乓球等, 都很好地发展了手臂、胸部、肩部等处肌肉, 从而导致规律运动女生上躯干的满意度明显低于非规律运动的女生。

此外, 前面已经提到, 规律运动大学女生的实际身高要显著高于非规律运动大学女生, 但是从对身高的满意度来看, 两组学生无显著差异, 说明实际的评价和自我的心理评价并不一定是一致的, 关键是个体的自我定位目标。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规律运动的大学女生在实际身高、实际体重和BMI这些指标上明显高于非规律运动的大学女生。原因之一可能是规律运动的大学女生由于较长时期的运动锻炼, 使得上述指标高于非规律运动者, 但影响权重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

4.1.2 在理想体型中, 规律运动的体重落差绝对值高于非规律运动的大学女生, 说明规律运动大学女生体重自尊比非规律运动大学女生差, 而规律运动女生的理想BMI比较正向, 更接近WHO的健康标准。

4.1.3 在外表意象中的外表取向和外表评价这两项指标中两者无差异。

4.1.4 由于规律运动的锻炼较多, 对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导致在体能意象方面规律运动的明显高于非规律运动的。

4.1.5 在健康取向方面, 规律运动的明显要比非规律运动的高, 但在健康评价、疾病取向、体重过重偏见指标上无差异。

4.1.6 在身体各部位满意度的比较中, 规律运动和非规律运动的女生在脸、头发、中躯干、肌肉、体重、身高、整体外表以及总体满意度这八项指标中无差异, 但是在上躯干和下躯干方面, 规律运动的女生明显低于非规律运动的, 由于规律运动女生长期进行运动锻炼, 导致上下躯干的肌肉不同程度发达, 因此规律运动的满意度相对比较低。

4.2 建议

分析了规律运动和非规律运动大学女生身体意象的多个方面, 本人认为要建立正面的身体满意度, 还应该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干预。但是这种正面的身体意象, 是运动造成的, 还是由于体型本身的差异造成的, 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摘要:身体意象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的外表、能力、健康等身体特征的评价和态度。身体意象不仅是个体对其外表、能力、健康等自我体征的一种情感体验和态度, 而且它还与社会审美价值观等一道共同决定和影响着个体的饮食控制、运动参与、健身塑形和衣着打扮等许多自我生活的行为模式。身体意象形成了我们身体自尊及整体自我价值最重要的部分, 因而一直受到心理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的关注。大学生是生理、心理定型的重要阶段, 研究不同体育锻炼阶段的大学生的身体意象特点, 可以为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提供参考, 也可以为促进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健康促进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女生,身体意象,锻炼阶段,规律运动

参考文献

[1]宋晓东, 杨习锋, 胡洪安.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初步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2002 (1) :46-47

[2]考克斯著, 张力为等译.运动心理学——概念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488

[3]路红, 祁禄.性别、抑郁、自尊与体像评价:关于大学生体像的调查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41 (5) :98-102

[4]谢琴, 吴佑年.大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参与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5) :46-48

[5]金健秋, 徐国宏, 尹海立.大学生体育行为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01 (7) :30-31

[6]张力为, 陈荔.六种身体自我测量方法的比较[J].体育科学, 2005, 25 (1) :74-79

[7]尤嫣嫣.大学生体型及其身体意象相关因素之研究-以中原大学新生为例[D].台湾师范大学卫生教育学系博士论文, 2002

[8]漆昌柱, 徐培.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5) :124-126

[9]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辞典[M].台北:东华书局, 1995

[10]宋晓东.论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 (2) :49-52

[11]张立敏, 张力为.身体锻炼能提高自我观念吗——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 :45-50

不同体育锻炼类型 篇4

个人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知程度会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3], 甚至还会影响到全民健身全面推广。个人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知水平往往与个人的学历相关。有研究指出不同学历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有所不同[4,5]。该研究通过对河北省20岁及以上人群的体育锻炼状况进行调查, 分析不同学历人群体育锻炼意识、体育锻炼参与度以及体育健身消费等方面的差异, 进而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在河北省的推广寻求新的突破口。

1 研究对象

该文以不同学历的河北省20岁及以上人群的体育锻炼状况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该文通过中国知网、读秀等数据库收集了关于该研究相关的文献,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阅读、整理与分析, 为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 问卷调查法

该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第一层:按社会、经济状况分层, 按好、中、差抽取3个地级市, 分别是石家庄市、承德市和沧州市作为抽样点;第二层:按城镇、乡村将每个地市分两组;第三层: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组;第四层:按年龄组划分为, 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以上共6个年龄组) , 于2015年1月1日~4月30日对河北省城乡居民在2014年里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2 520份, 获取有效样本2 430份, 有效率96.4%。

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2检验。

3 研究结果

3.1 河北省20岁及以上人群学历与体育锻炼认知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 河北省20岁及以上人群对参加体育锻炼价值认知程度的调查中, 认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比较重要、重要的人群比例分别占38.1%, 20.5%, 34.2%, 超过了总人群的90%。而认为不重要和非常不重要之和仅占总人数的7.2%。

调查发现, 河北省20岁及以上不同学历人群的体育锻炼意识存在显著差异 (x2=146.00, P<0.05) , 随着学历的提高, 认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的人数百分比逐渐提高, 文盲或识字不多的人中有26.2%的人认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 小学 (含私塾) 中这一人数百分比为29.6%, 初中学历的人群中占34.3%, 高中 (含中专) 中占45.0%, 大学 (含大专) 中占50.8%, 研究生以上中高达58.3%;认为体育锻炼非常不重要的, 随学历的提高人数百分比逐渐减少。

3.2 河北省20岁及以上人群学历与体育锻炼参与情况

2014年河北省20岁及以上人群参加过锻炼的占35.6%, 没有参加过锻炼的占64.6%。不同学历人群体育锻炼参与情况存在显著差异 (x2=200.65, P<0.05) , 学历越高参加体育锻的人数百分比越高, 文盲或识字不多的人群中参加过体育锻炼的只占15.5%, 而在学历层次较高的研究生及以上人群中, 参加过体育锻炼的占到83.3%;随着学历的升高, 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在逐渐升高, 不参加的在逐渐减少。

河北省20岁及以上不同学历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存在显著差异 (x2= 78.05, P<0.05) , 学历为文盲或识字不多人群中采用呼吸、心跳变化不大的小强度进行体育锻炼的占80.8%, 随着学历的升高, 采用小强度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逐渐减少,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0.0%。

河北省20岁及以上不同学历人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存在显著差异 (x2=50.67, P<0.05) , 学历越高,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越高。研究生及以上人群中33.3%的人能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其他依次是:大学 (含大专) 学历中占22.3%, 高中 (中专) 学历中占17.3%, 初中学历中占13.4%, 小学 (含私塾) 学历中10.7%, 文盲或识字不多的人群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仅为3.0%。

3.3 河北省20岁及以上人群学历与体育消费

调查数据显示, 河北省20岁及以上人群中, 2014年有过体育消费的占42.7%。没有过体育消费的占57.3%。

在有过体育消费的人群中, 年人均的体育消费金额也不尽相同, 全年消费总额在1~499元的人数百分比为58.9%, 在500~999元之间的为22.3%, 在1 000~1 999元之间的为9.8%, 在2 000~2 999元之间为的4.5%, 在3 000元以上的为4.4%。

不同学历人群体育消费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x2=149.22, P<0.05) , 文盲或识字不多的人群中消费金额最多是在1~499元之间, 占95.7%, 并随着消费金额的额提高, 其所占人数百分比越小;学历为小学 (含私塾) 、初中、高中 (含中专) 、大学 (含大专) 人群年人均消费在1~499元之间的居多, 分别占82.3%、75.6%、57.5%、34.6%;研究生以及以上学历的人群中, 年人均消费在500~999元的居多, 占42.9%, 其次是1 000~1 499元的, 占28.6%。

河北省20岁及以上有过体育消费的人群中, 大学 (含大专) 学历的人群年人均体育消费金额最多, 为1 112元, 其次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年人均体育消费金额为957元, 其他依次是高中 (含中专) 学历的、初中学历的、小学 (含私塾) 学历的、文盲或识字不多的, 其中文盲或识字不多的年人均体育消费金额仅为159元 (见表1) 。

进一步分析发现, 有过体育消费的文盲或识字不多学历的人群中在购买服装鞋帽花费的金额最多, 年人均金额约为643元, 其次是购买体育器材约为340元, 未在观看体育比赛门票中消费;小学至研究生学历及以上学历的, 随着学历的提高, 在购买运动服饰鞋帽上的年人均消费金额越来越少;在订阅体育报刊购买体育图书方面, 大学 (含大专) 学历的人群年人均消费金额最多, 为425元;在支付观看体育比赛门票方面, 同样是大学 (含大专) 学历的人均消费金额最多, 为428元 (见表1) 。

4 分析与讨论

一个人接受的教育程度, 可以间接反映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体育锻炼参与者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知水平是决定是否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在因素。学历层次越高, 对体育锻炼的意识越强, 越注重体育锻炼的价值。参加锻炼的人群中, 学历越高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越高。可能是因为学历不同, 造成生活条件、锻炼意识、工作环境、空闲时间存在差异, 进而在锻炼时间和参加频率等方面形成差异。学历越高年均体育消费金额越多, 可能是由于学历不同, 在思想意识、工作环境、经济收入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 重视并发展教育事业, 可能带动体育消费经济繁荣。

5 结语

学历越高对体育锻炼的意识越强, 参加过、经常参加体育锻的人数百分比越高, 采用小强度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逐渐减低, 年人均体育消费金额越高。学历与体育锻炼情况关系密切, 学历影响全民的体育锻炼意识、体育锻炼的参与度和在体育锻炼中的消费情况。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向社会公开征集对《全民健身计划 (2016—2020年) 》 (框架) 的意见[Z].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J].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4 (20) :5-11.

[3]姚金涛.上海市社区健身人群体育锻炼价值认知与锻炼行为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3.

[4]李小惠, 杨新平, 陈祎晟.甘肃省不同学历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特征分析[J].甘肃科技, 2011, 27 (13) :82-85.

不同体育锻炼类型 篇5

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阶段, 对人才培养方向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幅度改革, 教育愈加趋向于多元化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迅速发展壮大, 民办本科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三所不同类型的民办高校为研究对象, 分别代表董事会负责的股份制类型、独立学院类型、企业合作类型等三种不同类型。

2.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 借助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图书馆的电子数据库资源, 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 硕博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 问卷调查法。

按照研究目的, 遵循设计调查问卷的基本要求, 首先, 设计了《辽宁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表———教师版》、《辽宁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表———学生版》、《辽宁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表———领导版》三份调查问卷。

(3) 专家访谈法。

本研究项目的课题组成员 对三所民 办高校进 行实地调 查走访, 与学校的基础部、体育部 (组) 主任和体育教师就具体问题进行访谈。

(4) 数理统计法。

本文运用Excel软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量化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辽宁省不同类型民办高校办学现状与比较分析

(1) 办学现状。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层次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学校, 2005年由辽宁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升格而成, 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于2003年3月, 是东北首家按新机制、新模式设立的独立学院。学院根植于大连理工大学, 由大连理工大学全面负责学院的教学和管理。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 由东软控股、亿达集团共同投资举办的一所以工学为主, 兼办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专业的民办普通高等院校, 是企业合办类型民办高校。

(2) 办学类型比较分析。

三所民办高校的占地面积相仿, 说明这三所民办高校的校园环境都比较好, 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招生范围上,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和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招收专科和本科生, 这样, 学生的培养方向和就业途径上, 两所高校要投入更多, 才能为其学生打开更为广阔的就业市场。

3.2、辽宁省不同类型民办体育教学现状与比较分析

(1) 体育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依据《大纲》的要求,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程。每学期16周, 每周2学时, 4个学期共计128学时。每个教学班级为35-40人。学院突破班级和年级的界限, 允许跨年级、专业、班级选课, 选教师、选项目、选上课时间, 充分给予学生选课的自由。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以俱乐部模式为授课形式, 开设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等项目选项教学。授课班型为每班45-55人, 按照辽宁大学、吉林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体育教材, 使用教案上课。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以学年为单元, 开设的体育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项。开设体育课程的年级为一、二、三年级的全体在校大学生。授课内容包括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武术、格斗、有氧健身操、轮滑等项目。

(2) 体育课程授课形式和内容。

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非常重要, 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从而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 也是衡量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师和学生依据体育课程的授课内容开展体育活动, 内容是否丰富, 形式是否多样, 是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3) 体育课程教材。

《纲要》第十八条规定:“各高校应根据国家规定的实施纲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大纲, 自主选择适合本校的教学内容, 加强教学过程控制。”根据大纲要求, 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大多有教材遵循, 但大多数民办高校并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写教材。

3.3、辽宁省不同类型民办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现状与分析

(1) 体育教师科学研究。

在调查中发现, 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任职以来并没有发表过论文 或只发表 过1-2篇论文的 教师占调 查人数的12.5%, 66.6%的教师发表了2篇以上论文, 但并没有体育类核心期刊的成果。如表3所示:

(2) 体育教师培训。

3.4、辽宁省不同类型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条件状况调查与分析

(1) 体育场馆设施。

(2) 体育教学经费。

民办高校的经费主要是银行贷款和学生学费收入。而体育教育经费则是高校体育部门得以顺利发展的物质基础。民办高校在经过快速发展期后, 学生来源稳定, 学费收入和银行贷款进入良性循环, 在日常运转正常的情况下, 通过对三所高校的体育部门领导走访了解,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和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除了学校的专项体育经费外, 没有其他经费来源, 只有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有少量社会赞助方式获得的体育类活动经费。

4、辽宁省不同类型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策

4.1、按照现有教育的法律、法规相关要求 , 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相关规定

按照国家《教师法》、《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要求, 辽宁省民办高校的主管部门也应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的其他相关规定。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 民办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快出台和完善民办教育改革需要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 建立更加完毕的督导和评估制度, 才能使民办教育的管理和运行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需要, 自由发展, 自主运作, 发挥优势, 特色改革。

4.2、制定相应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管理

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制定相应的管理体制。民办高校的办学出发点一般都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第一要务, 发展学生一专多能的能力, 以期可以更加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4.3、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 进一步加强民办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对学科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稳定的师资队伍才能带来学校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民办高校为了发展教育, 比较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但是在调查中发现, 对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同其他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尽相同。

摘要:本文在辽宁省民办高校这一群体中, 以股份制类型、独立学院类型、企业合作类型三种不同类型来分类, 选择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分别为代表的三所学校, 对以上三所民办高等院校学校体育的管理体制、体育师资队伍、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学生的体育学习、体育场地和器材、体育经费投入以及领导的态度等方面展开调查, 分析辽宁省不同类型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同情况。

关键词:不同类型,民办高校,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姚峰.对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 (3) .

[2]黄强.浅析民办高校体育课程现状及发展方向[J].科技信息, 2008 (13) .

不同体育锻炼类型 篇6

一、研究对象

我们随机选择了某女子学院在校大学女生、非体育专业的学生, 年龄18~21岁, 平均年龄19岁。在6个班级中选出了90个人作为此次试验的对象。将60人分为三个小组:健美操组、篮球组、乒乓球组, 每个小组30人。采取随机抽样方法进行了问卷调查, 回收问卷90份。有效问卷89份, 有效率为98.8%。

二、研究方法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自行分成三组:健美操、篮球、乒乓球。统一规定三个项目锻炼时间每为45min, 每周锻炼3次。锻炼内容:这三次分别要完成的锻炼任务分别是必修体育公共课、第二活动课堂和俱乐部体育锻炼。第二活动课堂主要是课外体育训练, 被测试者加入校健美操队、篮球队、乒乓球队进行训练。俱乐部体育锻炼需要校体育部组织, 并派专门的老师来进行指导, 被测试者需要以会员形式统一加入健美操训练俱乐部、篮球训练俱乐部、乒乓球训练俱乐部。我们规定选择健美操测试者以大众健身操3、4级以指导老师自编的健美操为锻炼内容。选择篮球组的测试者主要进行的锻炼项目是自由练习和分组比赛, 在进行这些锻炼之前也可以做准备活动和放松练习。同理乒乓球组同样采用集中练习, 主要是以单打比赛为主、准备活动为辅。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分析表1后可以看出, 被分到健美操选项组的女大学生在身心合一感、自我尊重感、人际亲和感、自然亲切感和理想超越感五个维度上的试验前后对比差异性是最大的, 在人格结构平衡感、自我结构协调感和信仰价值感三个方面上的差异性次之, 它们的p值分别为0.012、0.046和0.012, 在角色适应感上几乎是一样的。经过总结后发现, 健美操锻炼项目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除了在角色适应感以外其他都是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在篮球方面, 经过一定量的篮球锻炼后, 对女大学生的身心合一感、自我结构协调感、人际亲和感、自然亲切感、信仰价值感和自我尊重感、角色适应感等方面产生明显的影响。

但是乒乓球方面, 选择乒乓球来锻炼的女大学生其实验感和理想超越感五个维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它们之间差异性非常明显, 但在身心合一感、 (下接第219页) 自我结构协调感、人际亲和感、角色适应感四个维度上都基本保持一致。

四、结论与建议

(一)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不同体育项目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的项目对女大学的心理健康又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们总结出选择健美操锻炼的女大学前后的心理健康差异非常明显, 分析后认为在经过长期的有氧健美操练习后能够让她们内心的感情得到一定的发泄、而身体自由伸展、心境变得振奋和愉悦, 让原本疲惫的状态得到放松, 相较于其他项目来说它能更好地娱乐身心。由此, 我们建议学校可以尝试让她们在课余时间选择与健美操类似的相关运动, 例如拉拉操、爵士操、拉丁操等。

(二) 篮球锻炼项目和乒乓球锻炼这两个体育项目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各维度的影响程度不同。区别主要体现在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竞技项目上, 篮球强调团队合作, 它能帮助女性改善焦虑, 紧张的人际关系等心理问题。所以, 针对女性大学生心理出现的不同问题要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项目来对其进行心理上的缓解, 合理的方法和正确的引导才能对其心理健康有所裨益。

(三) 总而言之, 本文认为健美操锻炼项目、篮球锻炼项目对女大学生的心理有更加突出影响, 而且也符合她们的年龄特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际遇, 所以其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可能是不一样的, 所以针对不同的个体的年龄、经历和自身的心理状况要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来锻炼, 这样才能更快地改善她们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健康。所以本文为高校就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出一些建议:加强体育教学, 增加体育课时, 教会学生自我锻炼的方法以便在体育课后也能凭借知识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整。

(四)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其参加的体育锻炼也较少。学校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另外, 鼓励她们多多参加体育运动, 在学校里面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健身器材, 保证她们的运动量和运动质量, 来对其进行心理健康上的辅助, 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董宝林, 张欢, 陈敐等.女大学生课外锻炼动机与行为关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4.

不同体育锻炼类型 篇7

关键词:体育锻炼,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体质体能

有调查显示, 有55.1%的学生描述自己的精神状态为郁闷与空虚[1], 在大学生中, 有92%的大学生感到很大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们所承受的其他各方面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的, 大学生处于这样的生存状态, 其身体健康严重受到威胁。有一项关于大学生中医体质的调查研究也表明[2], 大学生偏颇体质比例远高于平和质, 说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存在严重问题, 应引以重视和关注。本研究参照《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3]中有关于亚健康评定的指标, 从本科学生中选择疲劳性亚健康状态标准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以太极拳和羽毛球锻炼为体育锻炼项目, 观察通过每天早晨进行锻炼对实验对象体质体能的改善作用。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本文研究的实验对象为来自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的在校大学生105例, 其中男40例, 女67例, 平均年龄为 (21±1.4) 岁。

纳入标准:符合疲劳性亚健康诊断标准;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在校大学生, 在试验期间学校不会有外出实习或写生等安排, 同意配合实验及一切指标测量;签署知情同意书。

疲劳性亚健康诊断标准:以疲劳为主诉, 疲劳持续或反复发作3个月以上, 排除可能引起疲劳的疾病 (包括慢性疲劳综合症、抑郁症、焦虑症等) , 即通过西医学常规体检方法及指标体系检测无明显异常, 运用疲劳量表F (fatigue scale) 测评, 疲劳总分值达到3分以上者[4]。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

将105例实验对象分为两组, 同意并有条件每天早上坚持太极拳锻炼的5 6人为A组, 同意并有条件每天早上坚持羽毛球锻炼的49人为B组。

1.2.2 实验安排

在实验前在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的基础上, 实验组依据研究方案进行太极拳锻炼, 对照组依据研究方案进行羽毛球锻炼。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进行24式简化太极拳和羽毛球的动作学习与规范, 在8周试验期间每天早上8.5~9.5h在固定地点进行24式简化太极拳和的锻炼, 在动作基本标准的条件下不断提高练习水平。

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

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

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

1.2.3 指标测量与方法

在实验开始前进行基线数据测量, 第8周末实验结束时再次进行各项指标的测量。采用CSTF-2系列体能测试仪对实验对象进行指标测量。测量指标包含形态指标 (身高、体重) 、机能指标 (台阶实验、肺活量) 身体素质 (坐位体前屈、握力、反应时) 。

1.2.4 数据统计法

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 统计推断0.05作为检验水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各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本研究实验对象共计106例, 实验前并对两组身高台阶实验指数进行了测试, 经过分析并五显著差异, 实验组中有4人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坚持联系, 在练习20天后退出实验, 最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实际人数为102人。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第8周末分值比较

如表1显示, 实验组通过8周的太极拳锻炼体重和反应时低于对照组, 坐位体前屈和闭眼单脚站立项指标的分值高于对照组, 且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P<0.0 1) 。

2.2 实验组基线与第8周末分值比较

如表2显示, 实验组8周后的指标测量分值较基线分值除身高不变, 反应时和体重呈下降趋势 (反应时是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 数值越低, 反映认知功能越好) , 其余各项指标的变化均呈上升局势, 各项指标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1) 。

2.3 对照组基线与第8周末分值比较

如表3显示, 对照组8周后的指标测量分值较基线分值除身高体重不变, 反应时呈下降趋势 (反应时是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 数值越低, 反映认知功能越好) 。

其余各项指标的变化均上升, 其中握力、肺活量、台阶试验指数有显著性提高 (P<0.05) 。

3 讨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 疲劳性亚健康的大学生经过太极拳的锻炼, 8周后的台阶指数、反应时等指标会明显有所改善;经过8周早操太极拳的大学生各项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改善。前人有很多关于太极拳对身体健康积极影响的研究[5], 太极拳是一项强身健体效果显著的传统体育项目, 可以通过影响人的多项身体机能, 达到改善身体健康状况的目的。太极拳是中华千年文明瑰宝, 运用了传统中医经络学说, 在锻炼过程中, 要求参加者以意念导引动作, 并注意呼吸运动和神经肌肉的主动放松, 使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密切相结合, 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目的。近些年来, 太极拳健身锻炼活动, 已经全面进入到学校体育中, 并为大学生所接受。亚健康是介于健康者 (处于第一状态) 和疾病患者 (处于第二状态) 之间的一种部分生理功能下降的状态。亚健康状态的人, 处理得当身体可向健康方面发展, 反之则向疾病方向转变。太极拳我中华民族的精髓, 也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健身方法, 对亚健康的预防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太极拳是中低强度的全身运动项目, 这种全身性的肢体运动, 以腰椎为枢, 带动全身肌肉骨骼运动, 兼有各种步法起伏移动和蹬伸动作, 可以使全身的肌肉力量、关节和柔韧性得到很好的锻炼。

太极拳锻炼作为一种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不但能提高练习者的心肺功能, 长期的有氧运动加强了体内多余脂肪的燃烧, 使体重减轻。中医学认为, 肺主气, 心主血, 血液运行必须依赖心气的推动才能输送到全身, 发挥其濡养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的作用。前人关于太极拳锻炼能够改善人的平衡能力的研究也很多[5,7], 本研究结果, 太极拳锻炼8周后闭眼单脚站立分值较实验前和对照组的分值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这与前任的研究也是相符的。太极拳运动还能能有效地缩短入睡时间, 改善睡眠质量, 提高睡眠效率[8], 通过有效的休息缓解疲劳性亚健康大学生的疲劳症状, 增加身体健康指数也是符合生理规律的。

4 结语

每天早上进行太极拳锻炼的疲劳性亚健康大学生, 通过8周的锻炼, 基本体质体能各项指标非常显著性增强, 早操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有非常好的改善作用。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健康教育或对自身健康不够重视, 只要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身体并加强体育锻炼, 基本体质体能就会有所改善。但很多在校大学生每天没有固定的时间可以进行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田昕, 刘昆, 等.大学生生存现状调查报告[R].

[2]刘雪凯.不同中医体质大学生身体机能和素质比较[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0, 29 (6) :658~660.

[3]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

[4]张雅静, 王天芳, 等.中西医结合疲劳性亚健康判定标准的探讨[J].北京中医药, 2009, 28 (4) :269~270.

[5]王雪芹.太极拳生理医学效应研究进展[J].中国体育科技, 2011, 47 (4) :113~117.

[6]山西省体育局.社会体育指导员知识技能读本[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4, 5:137.

[7]乾清华.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学刊, 2009, 16 (8) :102~104.

上一篇:盖梁施工技术下一篇:科技人员服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