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与营养

2024-10-15

体育锻炼与营养(共12篇)

体育锻炼与营养 篇1

据调查,近几年有我国青少年体质呈下降趋势,这种现象令人担忧。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好方法,但在锻炼时缺乏坚强的意志,怕苦、怕累的现象较多,尤其是女生,在锻炼完身体过后,由于担心长胖,部分女生没有得到正常的、足够的营养补给,更没有注重卫生。这是导致部分女生体质下降、虚弱的重要原因。既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锻炼之后又要补给适当的营养,注意卫生,对健康很关键。特别是在女子生理期间身体虚弱需补充营养,所以生理期女生的营养与卫生特别重要。体育运动与营养卫生都是影响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两者缺一不可,人每天都会摄取一定的营养来保证身体的正常发育,合理的膳食卫生是不可缺少的,这样既可以增强体质,又可以提高运动能力。科学的体育运动也可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两者科学地结合, 可以更有效地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提高健康水平。

1女生要科学的参加体育锻炼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女生非常的重要,它既可以促进身体发育,使身体更加健康,身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水平提高,使身体能够更好地胜任要求很高的工作任务,又可以使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发展得更加的协调均匀。通过身体锻炼能够增加腹肌、腰背肌和盆底肌的力量,如此具有很大的好处为女子的形体美、妊娠期的身体健康和顺利分娩。由于不同的男女生身体生理特点,要在充分考虑到女子的解剖特点后进行体育锻炼,需要采取正确的、科学的锻炼方法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女生的健康水平。

1 . 1女生体育锻炼的一般要求

一般来说,女生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较男生差,这就影响了女生耐力和速度水平,因此,女生锻炼时运动负荷要相对小一些。女生的肩部较窄、肩带肌细弱、重心较低,所以进行两臂支撑、悬垂和大幅度的摆动动作相对较困难,在安排这些动作练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循序渐进[2]。女生在少年时,身体尚未发育完全, 不可过多的进行负担量过大的练习,或者过量的负重练习,特别是在练习跳跃运动时,地面不能太硬,并且注意落地的正确姿势,身体切不可受到太大震动,以免影响盆腔的发育。女生在进行舞蹈、体操等柔韧性运动时,应加强肩带肌、腰背肌等部位的练习,这有利于更好的发展女生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1 . 2女生生理期的体育锻炼

到了青春期,女生的生殖系统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月经,女生的身体健康、月经周期正常,适当的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既使盆腔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盆腔的充血现象减轻, 而且能使腹肌、骨盆肌的节律收缩和放松,对子宫能起到柔和的按摩作用,有助于经血的排除[3]。此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可以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改善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使身体的不适反应得到缓解。身体的反应能力、适应能力、肌肉力量、神经调节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在月经期间很可能下降,所以在月经期间要适当减少体育运动量的安排,不宜长时间进行活动。参加剧烈运动和比赛更是不宜,原因在于剧烈的运动和比赛时,运动难度较大,精神容易紧张,体力和精神系统都无法适应,导致卵巢功能失调并引起经血过多、月经紊乱的现象。由于月经初潮的女生内分泌周期还不是很稳定,运动量的掌握更重要,不要过大,要循序渐进的养成经期锻炼习惯。

在月经期不能游泳,子宫内膜脱落后,子宫内形成较大的创面,子宫井口略为开大,宫颈内酸度较低,游泳时病菌可侵入生殖器官引起炎症。此外,生理期间应避免寒冷刺激,特别是下腹不应该受凉。生理避期间应尽量避免大强度的、剧烈的震动大的跑跳运动,以及使腹内压明显增高的屏气和静力动作,以免子宫受到过大的震动或由于腹内压过于增高而使子宫受压,造成经血过多或引起子宫位置改变[4]。

月经期间是否能参加体育锻炼,应根据各人的情况区别对待, 如期正常无不良反应,则可以参加锻炼,但应注意调节运动量。

2女生锻炼对营养的需求

营养和体育锻炼都是维持和促进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合理的营养可以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增强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英国营养学家纳斯·波林曾经断言:“合理营养可使人的寿命延长20年[1]。”丰富的营养组成体质的物质基础。体育锻炼是通过练习增强各系统、器官的活动功能,使之能适应各种环境下机体的活动。所以,科学地把营养与体育锻炼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生长发育和健康。那么在人体消化吸收、为人体提供热能、构成生理功能的人体所需求的物质有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六大类。

糖:糖又称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此外糖还具有供应热能、构成机体成分、保护肝脏、维持心肌和骨骼肌的正常工作等营养功能。女生一般锻炼的主要是有氧代谢供能,那么久需要消耗更多的糖,所以在膳食时多吃糖类,女生膳食中的糖类供给量应占60%~70%。以保证人体的热量的需求,每天并尽量进食适量的各种糖类食物,如米、面、豆类、水果等。

脂肪:脂肪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有调节体温、储存热能和自持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脂肪对女生营养有一定的生理意义。特别是女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脂肪就成为能量供应的重要来源,所以脂肪消耗得多就需要适时的补充,每天可以摄取60g,并且需注意脂肪必需在供养充分的条件下才能被氧化放能。脂肪一般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女生蛋白质供给量以每日每千克体重1~1.5g为宜,在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蛋白质代谢水平,增加对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主要来源于鱼、肉、奶、蛋等。

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机体健康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女生在体育锻炼时,新城代谢旺盛激素分泌量增加,同时由于排放量增加, 维生素的损失较多,所以要适当增加维生素的供给量。合理的增加维生素可以有效的提高运动成绩。在平时的饮食中多吃动物的肝脏、谷物等食物。

矿物质:矿物质(无机盐)是人体内的重要成分,是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和促进生长发育。女生在体育锻炼时,会有一定的矿物质从不同的途径排出体外,如果不能及时的补充会对运动者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恶心、呕吐、抽筋等。

水:女生在体育的锻炼时应该注意保持水的平衡,水是锻炼时最易丢失的营养素。失水会影响运动的能力,所以在锻炼时应及时补水,要适时适量,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那时细胞已经缺水。如果气候炎热出汗过多,应补充一些盐水,以弥补电解质的丢失。

3女生锻炼对卫生的要求

女生参加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增进健康,而且有特殊的意义。女生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内分泌及心理上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在进行锻炼时,应选择好锻炼的内容和掌握好运动量,有节奏的进行锻炼。因此对女子生理特点进行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十分重要[5]。

3 . 1女生运动卫生的意义

女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加抗病能力提高身体各系统器官功能水平,而且还可以使身体协调发展。女生在锻炼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生理解剖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运动量和运动项目。其次是提出相应的体育锻炼卫生要求,特别注意女子经期的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

3 . 2女生锻炼的一般卫生要求

女生在青春发育期后,男女的生理形态上有明显的区别,根据女子的生理特点,女生在进行锻炼的时候应区别对待。女生的力量较弱,不适宜做强度力量方面的练习,但协调性好,可以尝试做一些平衡性较高,柔韧性较好,韵律性交强的体操类运动。

3 . 3女生在生理期的运动

女生在生理期的体育锻炼适当与否,会影响女性健康,生理期既不能不参加锻炼也不能不锻炼,要适时而行,不能蛮锻炼。在生理期做体育锻炼应做到:不能做剧烈的震动跑步跳动和静力性憋气运动;生理期间有痛经、腰背酸痛、经血过多等现象应停止体育锻炼;停止游泳,以免引起子宫痉挛或细菌感染引起炎症等。

总的来说,影响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为体育运动与营养卫生,两者相辅相成。对运动者来说营养合理,能够提高和增强体质、运动能力,能够发挥高水平的技术以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体育运动既能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也能够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两者配合科学可以更有效地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提高健康水平。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体内代谢的影响不同,致使营养代谢和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有所相同,不同的营养素对机体的生理和运动功能的作用也不相同。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体育运动与营养卫生的关系,指导进行科学体育锻炼和合理营养膳食,必须从各类运动对机体新陈代谢和营养需求的特点出发,并从营养素在运动中的营养功能入手[6]。

体育锻炼与营养 篇2

一、指导思想

准确定位指导思想,是上好课的指针。因此本节课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宗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教学性竞赛活动为平台,以自主探究为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提高体育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平衡膳食”,主要介绍平衡膳食的概念及平衡膳食的方法,几种主要的营养素及各种营养素的重要作用以及各种营养素摄入过多或摄入过少对身体的影响;第二部分则主要讲述肥胖的概念,以及如何用营养和体育锻炼手段来控制体重。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水平四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动基础和身体条件,对于如何通过饮食和体育锻炼来控制体重的手段认识尚浅,因此了解营养、加强锻炼和判断正常体重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目标:鉴于以上分析,结合本课内容,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90%以上的学生清楚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能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营养的概念,并懂得在体育锻炼期间如何注意饮食卫生。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如何平衡膳食,掌握正常体重的判断标准,并能延伸到自己生活中利用饮食、体育锻炼来控制体重,使之成为终身受益,有利于健康的的生活技能。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关爱肥胖和身体弱小的群体,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和他们能够平衡膳食,合理运动,拥有健美体形,健康成长 明确的目标要有着力点,着力点就是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是:正常体重的判断标准 难点是:运用体育、营养手段控制体重

四、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综合运用了讲解法、自读设疑法、分组讨论法及自主探究的方法,以比赛活动和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学习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过程,也是体现教与学双边关系的过程,科学合理的的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因此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我设计了一下几个教学程序组织教学: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主动探索,获取新知。3交流展示,巩固新知。4 归纳总结,课外延伸。第一个教学程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张图片(胖、瘦、标准),引导学生分析:太胖和太瘦的危害。学生们积极的畅所欲言,总结学生学生发言,导入课题,然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初步了解。

第二个程序主动探索,获取新知。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营养和营养素的概念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什么是营养素?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有哪些?然后让学生进行分小组讨论。之后让每小组推选一名发言人总结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接着展示食物图片,让学生在纸上写下各自的喜好并进行宣读。然后提问:在日常生活中,长时间只食用我们自己喜欢吃的食物而杜绝不喜欢的食物的做法是否合适?会有什么后果?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出示膳食宝塔图,讲解意义,并提出问题:什么样的体型才算健康?给出体重指数计算公式,让学生结合公式计算出自己的体重是否标准。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判断体重标准,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在了解自己体重指数后,我又借助视频介绍体重过胖和过瘦的危害。其目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重,既不要盲目减肥,也不能盲目饮食。随后向学生介绍了几种控制体重的方法和体育手段,同时指出学生对运动减肥的错误认识:并不是只要动就能减肥。特别强调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这一程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知道了正确处理饮食和体育锻炼对控制体重影响的意义。

第三个环节是交流展示,巩固新知。这一环节我巧妙的设计了小组擂台赛。首先是各小组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什么是平衡膳食?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及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手段来控制体重?之后设置小组擂台赛进行展示,教师做好评判,并适时给于一定的激励和奖励措施。本环节的设置不仅有效的拓展了本课内容而且给学生创设了比较宽松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激励,学生能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第四个环节归纳总结,课外延伸。这一环节我首先带领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谈收获与疑惑。其次,我安排了课外作业,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制定一份健康成长计划书。这样使课内外紧密结合在了一起,也达到了巩固提高拓展延伸的目的。,六、教学效果

体育锻炼与营养 篇3

关键词:自我锻炼能力;体育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70-01

体育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体育意识的强化等等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的课题,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的普遍深入和传播,同时对当前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了科学有效的研究和改革,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领域,加强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培养自我锻炼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体育意识是学校体育界以及广大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改革的重要课题,笔者在体育新课程改革实践与教学经验中深感体会,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以期与同行商榷。

一、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与强化的教育现状

虽然体育课程改革给当前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体育教育改革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但是受传统教育与教学的影响,体育教学还是摆脱不了老的框框,教学方法、方式也比较陈旧,教师只注重基本理论教育和增强体质教育,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只能暂时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漫长人生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不断需求。有资料显示,我国的毕业学生就业中,工作稳定性不高,一是身体素质跟不上劳动的强度,二是心理上不适应。这些问题其实通过体育的自我锻炼和意识强化能够得到很好解决的。

因此,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体育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奠定终身体育锻炼基础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国家召开的关于学校体育特点、地位、作用、目标及深化改革的专题研讨会上,就已经把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作为学校体育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出。因此,加强体育意识和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使之终身受益。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以“被动”受教向“主动”学习方面发展。表现为“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二、因材施教建立合理的教学体系

许多老师把身体素质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唯一目标,这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是按照固定的课时计划、形式、结构和教学程序,由教师教授、学生学习动作、锻炼身体,实现和达到统一规定的标准。如果学生在某一项目一旦达标,此项体育教学即告终结,这种终结性严重影响学生从事和继续活动的兴趣,影响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爱好和独立进行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学生职业规划的需要,依据学生爱好、兴趣给学生较大的选择性,开设多种形式的选修课和选项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科学的安排教材内容,在教法上要采用竞争性、趣味性的组织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掌握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锻炼能力等,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作为理论指导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可采用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代替过去由教师“承包”的方法。例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讲明课的准备活动、放松活动或有目的性的游戏的内容要求、练习形式及规定时间。如需用音乐,应帮助他们选好音乐或规定好音乐节奏。要求学生提前写出一个简案,经过多次修改和教学实践后,由教师讲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独立的组织能力。

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教师提示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安排准备活动的依据,所学的动作、技术练习对身体有何作用等。教师进行检查和讲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总结,学生对体育教学有所了解,教师应安排学生参与教学,由学生轮换带准备活动、放松活动等,发展他们的独立组织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开展,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各种各样的,每个学生各有各的兴趣和爱好。学生不懂体育方面的知识自然而然地找体育老师来帮助。如: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乒乓球;有的学生喜欢踢毽子;有的学生喜欢看各种体育比赛项目,但又看不懂等等一系列问题。这样,作为体育老师的素质高低就很关键,虽然有些运动项目是自己的专长,就很容易。有些项目是自己的弱项,就很难做到。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面,才不会出现尴尬的场面,教学过程也得心应手,也赢得学生们的信任、欢迎。

随着信息的飞速发展,体育教师还要跟随时代,充分利用把现代多媒体、网络信息化技术融入课堂,开拓信息方面的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要有创新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应表现出创造的天赋和好奇心,使体育教学常教常新,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体育锻炼后的营养补充与体力恢复 篇4

1. 体育锻炼的社会意义

体育锻炼除了具有强身防病的功能外, 还具有“健心”和“乐群”的功能;参加体育锻炼, 可以调剂人的感情、兴趣, 使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 有害心理得到宣泄;参加体育锻炼可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消除个人的孤独感, 丰富人的生活内容, 提高人的质量。

2. 运动中能量消耗与运动后的能量补充

2.1 长时间运动后应补充适宜的糖类。

马拉松运动员比赛途中边跑边喝饮料, 不仅是补充水分, 而且是补糖消除疲劳的一种方法, 因为人体在长时间运动过程中, 主要是靠糖原 (又称体内淀粉, 与我们日常食用的大米、白面等同层次碳水化合物) 分解供能, 体内的糖消耗过多, 供能不足, 便会产生疲劳。

2.2 力量练习后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

爱好健美的朋友最大的愿望就是肌肉发达, 体魄健壮。肌肉发达是肌肉内蛋白质含量增加的结果, 而力量训练有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并出现所谓的“超量恢复”, 即肌蛋白质含量超过运动前水平, 使内纤维增粗, 肌肉“块”明显, 因此, 以力量训练为主要手段的体育锻炼爱好者, 平时不妨多吃些牛肉、鱼肉、瘦猪肉等蛋白质类食物, 既可长“块”, 又能解乏。

2.3 从事速度耐力锻炼的朋友应多吃碱性食物。

在一引起强度较大的运动中, 体内易产生一些“酸性代谢产物”, 如乳酸等。酸性物质生成过多, 会使肌肉、血液中的酸碱度下降, 同时大脑及肌肉工作能力也会下降, 产生疲劳。这就要求锻炼者在进行“速度耐久力” (即速度较快、时间较长的运动) 运动时, 增加碱性食品的摄取量。我们日常食用的食品有酸、碱性之分, 鱼、肉、蛋多为酸性食物, 蔬菜、水果多为碱性食物。作为1500-5000米跑的运动员或相当于该运动强度的锻炼者, 运动后应多吃些蔬菜、水果, 促进疲劳消除。

2.4 任何形式的运动均需要补充无机盐。

铁、锌、铜等无机盐对消除疲劳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普遍认可。许多资料已证实, 运动员体内缺铁可导致运动性贫血, 体育锻炼效果也可能由于缺铁而使身体机能下降, 影响锻炼效果。因此, 在体育锻炼后要补充含铁类较多的, 如动物的肝、蛋黄、菠菜等食物, 增加铁的摄入量。但铁的补充也要适量, 过多摄入铁又会“顾此失彼”, 影响锌的吸收。补充无机盐要合理进食、定量进食, 这样无机盐代谢才不会造成紊乱。

2.5 补充适量的维生素, 也是从事各项运动必不可少的。

身体的衰老和疲劳都与体内一种被称为“自由基”的化合物有关。实验证明, 运动时, “自由基”增多, 会造成细胞膜损伤, 影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导致衰老和疲劳。维生素E、C、B族等都有抗疲劳与抗衰老的作用, 运动后可食用一些维生素丰富的食品, 如肉、奶油、肝油等, 它们含丰富的维生素E, 枣、山楂、水果、绿色蔬菜中的维生素C丰富, 谷物、杂粮、干果等中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

3. 运动锻炼后的恢复手段

恢复手段与方法有很多, 下面介绍常见的几种供大家参考。

3.1 理疗与按摩。

热敷、温水浴等都可加快血液循环、加快代谢废物排泄的速度, 改善神经肌肉的营养状况。局部按摩放在训练后进行, 它能加速血乳酸的消退, 消除肌肉僵硬, 从而解除局部疲劳。

3.2 生理恢复法。

调整呼吸, 减缓心跳, 然后做肌肉各部位的拉伸以消除疲劳, 对骨骼而言, 能改善脊柱间的压力, 恢复椎间盘弹性, 对腰部的恢复效果尤好;对肌肉而言, 改变肌肉张力, 使各部分韧带达到充分放松。相互按摩法, 足踩按摩, 这样, 接触面积大, 容易达到肌肉深层, 单足做柔、推、压、踩等各种脚法的按摩能控制力量的使用, 使锻炼者既感到舒服又达到放松的目的。

3.3 心理暗示。

心理调节可以加快运动后恢复的速度, 它的主要生理机制使大脑皮层由兴奋迅速向抑制转化, 让神经支配肌肉去解除疲劳。

3.4 心理恢复法。

即意念放松, 盘腿端坐垫上, 两手心向上放于两膝上, 微含胸全身放松, 两眼微闭, 意守丹田, 呼吸均匀逐渐入静, 随着轻而柔的语言, 默念自己的关节肌肉放松。

4. 运动锻炼后的休息

锻炼时经过破坏的身体, 又在睡眠中获得修补和扩建, 因此, 即使有足量的营养, 没有充足的休息, 也得不到修补和扩建, 如果长时间内得不到应有的休息, 则不仅无法提高, 而且保持不了原有的运动水平, 所以在保证合理营养的同时, 还要保证充足的休息, 当然休息时间不是越长越好, 如果超过必需的恢复时间而没有加紧锻炼, 就不能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 因此, 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锻炼与休息的关系。一周锻炼三至四次为宜, 每次锻炼1小时左右。

5. 运动后的进餐

食欲随着运动量的增大而增加, 但是, 参加强度大的训练、比赛和集训末期疲劳积存后, 消化器官机能下降, 食欲不振, 因此, 有时特别需要选择容易消化且有丰富营养的食品, 并且合口味的食品, 刺激味觉, 以增强食欲, 但含脂肪百分比高的食品则不宜多食。在疲劳期, 有时会引起消化障碍, 尤其会引起顽固的痢疾, 这时最好服用消化剂和容易消化的糖质为主的食品, 同时维生素剂、碱性食品也很重要。

体育运动锻炼是一个能量消耗的过程, 打破原来机体素质状况, 建立或扩建新的机体素质结构, 提高身体的承受能力。要使锻炼者能够经常达到较高的运动热情, 就必须科学地把握运动饮食及恢复之间的关系, 始终保持人体营养平衡, 精力旺盛。只有运动及时且持久才能保证锻炼效果, 才能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目标, 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 在密切结合体育锻炼的特点的基础上, 从分析体育锻炼的能量消耗入手, 进一步阐述了锻炼后饮食的重要性。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休息与训练, 才是提高身体素质的途径。

关键词:体育锻炼,能量消耗,运动,饮食

参考文献

[1]胡英清.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7.

[2]江仁虎.新课程体育与健康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4.

[3]教体艺〔2007〕14号文: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 2007.

体育锻炼与营养 篇5

一:现实背景

国家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到了人们的支持和欢迎。营养餐关系到中国农村孩子体质、学习和未来的民生改善计划,还存在很多棘手问题亟需我们反思和解决,如营养虽然加强了,但是学生体制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国家体质监测数据表明,尽管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20年来持续下降,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中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接近了1/4,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了2/3。在2000年高校招生中,有85%的考生报考专业受限。在近几年的征兵工作中,有63.7%的高中毕业生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必须清醒地看到,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健康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有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把加强体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改革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生机活力和吸引力,让“每天锻炼一小时,才能让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

各学校应试教育现象普遍存在,“向时间要分数的思想”严重阻碍了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但是学校应试教育现象仍然存在,这就决定了要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有的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成绩,不得不缩短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甚至取消。这样学生在校期间的每天一小时课外活动时间就无法得到保障。

虽然近几年来上级各有关部门不断通过招考来充实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但是小学体育专职教师的缺失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一校一师较为普遍,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职教师。大多数学校每班一周只能上一节体育课,远远低于课标所要求的三节。此外,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课由兼职教师担任,他们有的连基本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不熟悉,更不可能保证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体育活动组织起来形式较为单一。

体育场地、器材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的物质保证。尽管上级有关部门每年都为学校配备一些体育器材,但是数量还远远不能够适应当前的需求。而且这种现状在短期之内还难以得到改变,并将直接影响小学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落实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意义

(一)落实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小学生体质 随着当代社会人类物质生活的极大富裕,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那些有助于提高青少年体能素质的家庭劳动和身体活动都被自动化的生活方式所代替,另外,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国家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比较少,学生放学回家,包括节假日,进行体育锻炼的地方也比较少,加上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等种种因素,家长也不放心让孩子到户外活动。现在学生放学回家后,主要任务就是做作业、复习功课,娱乐活动不是看电视,就是上网、打游戏机,基本没有身体锻炼。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增强学生体质的最基本保证。

(二)落实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能够调节和改善小学生的情绪

体育活动能直接给人带来愉悦,能降低紧张和不安,从而调控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学校组织学生竞赛,如赛跑、拔河等,在比赛的过程中,气氛热烈,学生特别是本班学生空前地团结、拉拉队、后勤服务,现场指导一应俱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凝聚了一个班级的人心,给小学生今后的人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三)落实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一所学校、一个班级都是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小社会,小学生与外界交流不多,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也不是很多,每天坚持开展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对学生处理人际关系,适应集体生活、学习,建立和谐共处的平等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对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具体实施步骤:

(一)严格确保体育课时

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中小学体育课设置的规定和要求,开齐并上好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为3课时,高中每周为2课时。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消减、挤占体育课时间,对一些文化课老师向体育课老师要课的现象必须禁止,有特殊情况调课的,要充分考虑,使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保证顺利开展。

(二)挖掘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和开展多种形式体育活动

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比如在下午放学后组织一些体育项目的比赛等活动,还可以制定出体育选修课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交流,充分使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

(三)领导带头,加强组织管理 学校要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保证学校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中,认真落实。校长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第一负责人,学校各部门及广大教师要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凡直接参加组织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体育教师、班主任及文化课教师,均应计算工作量,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健全专项督导评估方案与评估细则

突出组织领导、组织形式、组织管理、活动效果和奖惩措施等方面的指标。制定评估方案时,要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得到落实的前提下,紧密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使方案既切实可行又便于操作,并严格按照方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

四:总结

体育锻炼如何与农村实际结合 篇6

关键词:体育运动;锻炼方式;课余生活

一、认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心理

在农村,许多家长都认为体育锻炼无关紧要,认为只有学生成绩好就是真正的好,忽视体育运动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小学生都处于骨骼和肌肉的生长期,体育运动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增强孩子的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有利于学生的生长发育,提高孩子的自身抵抗能力和有机体的适应能力等,一定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防止孩子驼背等,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精神力。可见一个健康的身体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有重大的影响意义,所以体育运动对于学生教育是重要的。许多学生对现在的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没有兴趣,是因为运动的单调和枯燥,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我们可以将体育锻炼的方式多样化和游戏化,这样的锻炼方式对于学生的身心都是有益的,可以更好地消除学生的抵抗心理和逆反心理。

二、从实际出发,优化锻炼方式

在农村,因为基础差,许多学校没有一个合适的场地供学生运动,更没有那种所谓的体育设施,但是没有并不代表不运动,从实际出发,将许多体育锻炼和学生的小游戏结合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锻炼孩子手、脚、眼的协调运动,由于在农村里许多设施并不完善,所以当我们开展这样的运动的时候,首先,考虑学生的接受心理,如果一味的教条主义,可能引起学生的逃避和逆反,游戏化教育最重要,例如小游戏“丢沙包”,在体育课上,老师可以按组分配分为红蓝两队进行比赛,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丢沙包即把装着软东西的布袋打中线中人物即可,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脚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在丢沙包的规定中还可以让被动方接住沙包,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双手能力,

结合起来,使学生手、脚的锻炼得到充分的保证,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手脚协调能力,而在游戏中的一次次往返,老师可以慢慢地调整往返速度,这样又可以锻炼学生的短距离冲刺能力和爆发

力,这样游戏化的锻炼不仅安全,还能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从实际出发得到更好的诠释。

三、开发创新,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在农村小学,由于学生少,许多运动比较容易实施安排和运行,但考虑到农村设施条件差,所以我们必须开发创新,开发新的锻炼方式。例如,在农村,老百姓的一生离不开土地,在农村土和沙随处可见,我们可以在学校里选择一块地方进行开发,创建一块小型的沙滩足球场,在柔软的沙地上进行足球对抗,完成城市学校都不能拥有的锻炼方式,这样的锻炼方式,不仅仅让学生接触新的运动设施,还可以让学生认识新的事物,学生在沙滩上不仅可以安全地进行自己的足球运动,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大局观和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品质,让学生在新的方式下游戏和锻炼,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

四、统筹安排,建立不同的兴趣组,开展不同格式的课余生活

农村的孩子拥有自己的天地,也有着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爱好,作为老师要从全局出发,考虑不同的情况,统筹安排,按照学生的运动承受能力和学生的运动特点,开展多项运动兴趣爱好组,如,乒乓球小组、羽毛球小组、跳绳组等兴趣小组,让所有的学生在不同的小组中找到一种同属感,让所有的学生在不同的运动中得到不同的感受,让更多的学生在运动中体验真正的乐趣。

体育锻炼与印象形成 篇7

社会心理学界普遍认为,个体对他人的印象是在很有限的信息资料基础上形成的。个体都愿意估量他人的智力、年龄、经历背景、种族、宗教、文化水平、诚实、热情等等,并进一步表明自己对他人的态度——喜欢或厌恶。个体倾向于将认知对象看成一个完整的、综合的形象,即使在获得关于一个人的信息资料有矛盾时,个体也通常会重新整理或歪曲信息资料,以消除或减少不一致性。苏联社会心理学家A·鲍达列夫的研究发现:个体依据间接材料来认知他人所获得的第一印象,主要是以所提供的材料为基础的。由于所给的间接资料不同,人们对他的评价就会不同,所形成的印象也不同。

Leary认为,个体给他人的印象对他人如何认知、评价和对待个体有重要作用,而且反过来会影响个体的自我概念和心理满足。由于印象的重要性,大多数人都很关注他人如何评价自己,从而在各方面(至少在某一方面)来表现自己,使他人能对自己形成好的印象。Schlenker把这种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形成称为印象管理或自我展示。

当个体进行自我展示时,通常都试图传递一些能使他人对自己形成一个称心如意的印象的信息。自我展示包括传递个体各个方面的信息——经历背景、宗教信仰、文化水平等等。那么,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信息是否也影响他人的印象的形成呢?国外已有研究发现:传递一些个体体育锻炼习惯的信息有助于印象管理,而国内目前尚未有此类的研究(Leary,Martin)。本研究的尝试,希望能促进国内在这方面的进一步探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枝江市第二高级中学学生600人,其中男生300人,女生300人,随机抽样3个年级的学生,年龄14—19岁,平均年龄17.2岁。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法

2.2.1.1 工具

采用Conroy的体育自我展示量表(the Self-Presentation in Exercise Questionaire,简称SPEQ)。该量表是以Leary、Kowalski的自我展示两因素模型作为其理论依据。该量表分为人格评价和体格评价两部分,其中人格评价部分有12个维度,体格评价部分有8个维度,每个维度由一对相反的形容词或短语组成,如:吝啬的/慷慨的。该量表采用Liker式的九点记分法进行记分,从左至右分别为1到9分,被试在每个维度上的得分即反映出其对他人在这一维度上的评价水平。

2.2.1.2 材料与程序

首先让被试阅读一篇材料,在这篇材料中,有关于他人是否参与体育锻炼的信息,这种信息组成三篇材料,即有参与体育锻炼信息(锻炼组)、有不参与体育锻炼信息(不锻炼组)和没有是否参与体育锻炼信息(控制组),除有此差别外,其它内容相同,再无其它任何差别。被试随机地分成三组,每组人数相等即200人,每组分别阅读其中的一篇材料,阅读完材料后让每个被试按指令运用想象去创造一个活生生的这个人的形象,接着按要求填写SPEQ进行评定,然后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与讨论

3.1 结果

1.人格属性的评价

如表1所示: (1)在懒惰的/勤奋的、自卑/自信、有自控力/无自控力这三个维度上,锻炼组被评价为比不锻炼组和控制组更好,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2)在朋友少的/朋友多的、胆怯的/勇敢的、愚蠢的/聪明的、邋遢的/整洁的、悲伤的/快乐的、好交际的/孤僻的、友善的/仇视的这七个维度上,锻炼组和控制组被评价为比不锻炼组更好,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而锻炼组和控制组间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3)在依赖性强/独立性强这一维度上,锻炼组被评价为比不锻炼组更独立,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而锻炼组和控制组、控制组和不锻炼组间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4)在苛薄的/大方的这一维度上,各组间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体格属性的评价

如表2所示:(1)在各维度上,不锻炼组被评价为比锻炼组和控制组更差,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2)在丑陋的/美貌的、体重不足/体重超标这两个维度上,锻炼组和控制组被评价无显著性差异(p>0.05);(3)在其它六个维度上,锻炼组被评价为控制组更好,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

3.2 讨论

1.体育锻炼与体格属性的关系

被描述为体育锻炼者,就能更好地被评价为拥有了与健康等相联系的各种体格属性,锻炼组比另两组被评价为更健康、更强壮、更有肌肉、更性感等体格属性,此结果与相关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也是体育锻炼的生理性获益。对于体育锻炼的这种获益人们已有了清醒的认识,但人们对这种获益所包含的非生理性的成份还没有正确认识,即这种获益是体育锻炼的非生理性获益的基础(见表1、表2)。

2.体育锻炼与人格属性关系的分析

被描述为体育锻炼者,就能更好地被评价为拥有了与自信等相联系的各种人格属性,锻炼组比另两组被评价为更自信、更刻苦、更独立、更勇敢等人格属性,此结果与相关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也是体育锻炼的非生理性获益。此结果也表明上述生理性获益已扩展到了心理、社会方面了。这是个好结论,因为对体育倡导者来说,体育锻炼的收益不仅仅有生理方面的,还有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从而使人们对体育锻炼有更警醒更全面的认识。然而,人们对这种心理、社会方面的获益还没有清醒的认识。所以,对体育倡导者来说,当前更应加强人们对这方面的认识理解。对不锻炼者来说,不锻炼不仅有生理上的否定,还有心理、社会上的否定,从而使他们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加入到体育锻炼的这一全民健身活动中来,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这也对研究如何激发和保持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等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4 结论

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体育锻炼状况影响他人对你的印象的形成。人们对体育锻炼者有更高的欢迎程度,而对不锻炼者有较明显的坏的印象。笔者相信这一结论会激发更多的人们去积极地参与各种体育锻炼,从而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Leary,M.R.,Self-presentation processes in exercise and sport.Jour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J].1992,(14):339-351.

[2]Martin,K.A.,Leary,M.R.,Rejeski,W.J.,Self-presentational con-cerns in older adults:Implications for health and well-being.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J].2000,(22),169-179.

[3]Concoy,D.E.,Mort,R.W.,Hall,E.G.Progress and construct of the self-presentation unexercise questionsire.Jour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J].2000,(22):21-38.

[4]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5]王重明.心理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6]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关系 篇8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

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有很多作用, 如促进身体增高, 力量增大;增强心血管系统机能;提高呼吸系统的机能;发展神经系统的功能。现在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一下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作用:

1.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肌肉组成。脊柱一般在20~21岁才巩固。经常从事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使骨骼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固;可以使关节伸展性增加, 关节活动范围加大, 灵活而牢固;可以使肌肉逐渐变得结实, 肌肉力量增加;可以促进人体长高, 四肢发达, 胸围增大, 肌肉中脂肪减少, 体型也变得更加匀称而健美。

2.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少年时期的心脏及其神经支配的发育还未完善, 心肌收缩力还比较弱, 心脏重量、容积及每次心脏收缩所排出血液的绝对值比成人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得到明显提高;使心脏变得肥厚和发达;安静时心跳频率减慢, 可以使心脏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轻度运动时心跳频率和血压变化幅度比一般人小, 使人不易疲劳, 而且恢复较快。

3.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少年时期呼吸道的抵抗力还较弱, 容易发生充血、感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呼吸肌增强, 因而胸围增大, 也可以增大肺活量, 还能使呼吸深而缓慢, 因此工作耐久, 不易疲劳。

4.体育锻炼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分布全身的神经组成。少年期大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高, 抑制能力较弱, 兴奋与抑制的转换快, 所以活泼好动, 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具体、形象的讲解和示范, 容易理解和学会, 因此掌握技术动作较快, 具有较强的模仿性;能量物质的贮备较少, 肌肉活动时的神经支配不够完善, 所以动作还不够协调和正确, 容易产生疲劳, 但消除疲劳也较快。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对各器官的调节作用, 从而使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更加灵活和协调, 并能提高运动和学习效率, 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体育锻炼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正常的智力是正确感知认识世界的前提, 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体育锻炼对智力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即刻作用和长期作用两个方面。

即刻作用就是体育锻炼时, 大脑中运动中枢兴奋, 使其他区域得到休息, 有助于消除脑力劳动产生的疲劳。另外, 通过参加体育活动, 能够促进血液循环, 使大脑获得更多的氧气, 改善大脑的营养供给, 增加大脑的重量和大脑皮层的厚度, 为提高思维与记忆能力提供物质基础, 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充沛的体力和精力。

体育锻炼时管理运动的脑细胞和神经处于兴奋和抑制的迅速交替过程中, 使管理学习的脑细胞得到积极性休息。久而久之, 大脑的调节能力、活动强度、反应的灵活性和正确性等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说体育锻炼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长期作用是经常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能够促进大脑功能的改善与提高, 促进右脑的开发与利用, 体育锻炼时常常要求身体完成一些比日常生活更为复杂的任务。神经系统必须为此高度发挥出自己的机能来适应这些任务的要求, 所以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均衡性、灵活性。

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我们的心理健康品质

高中时期我们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学习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情绪愉快稳定、适应周围环境、有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造成高中时期我们心理挫折的原因主要在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兴趣与愿望方面、自我尊重方面。

体育锻炼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 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 它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因此, 我们在体育锻炼中, 可以根据我们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性强的特点, 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 培养自己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营造紧张的气氛, 培养我们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 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 让我们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 从而发展个性, 陶冶情操, 培养良好的气质, 提高审美意识, 使我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体育锻炼中, 我们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比如跳高, 面对一个新的高度, 支撑跳跃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 能否超越, 一目了然, 立即显露。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面面大观。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 激励自己勇于战胜困难, 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 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培养我们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通过我们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 增强耐挫能力, 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 这样, 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另外, 体育锻炼中“夏练三伏, 冬练三九”, 长跑中战胜令人难过的“极点”, 跳过更高的横竿, 跑出更好的成绩等, 对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果断、自制、自信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体育锻炼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提高人际交往技能。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与同伴一起分担和处理体育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体育活动中, 人们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离与孤独, 不分地位、贫富、职业、年龄相聚在运动场, 进行平等的、友好的、和谐的练习和比赛。在体育活动中人们和睦相处、友爱互助, 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体育活动可以结识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 这种友谊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从而使人更好地适应社会。

体育活动对于发展我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可以培养关心他人、社区和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 可以提高人际交往技能, 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从而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因此, 应要求高中时期我们学会将体育活动中培养的社会适应能力迁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锻炼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 采取有效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培养我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尊重他人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需要;在体育活动中不故意伤害他人;在体育比赛中遵守规则和服从裁判;成为体育比赛中的文明队员。

学会生存, 学会生活, 学会与人交往, 学会做人。这是一个正常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面对的。体育锻炼让一个人有健壮的体魄。我们认识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对个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好基础意义重大。因为少年是人一生身心发育趋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时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并科学进行体育锻炼, 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 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 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 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 塑造健康体魄,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全民健康的社会责任感, 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摘要:在体育锻炼中, 会尝试到锻炼的愉快, 竞争的刺激, 合作的欢乐, 体验到勇敢与顽强, 胜利与失败, 挫折与勇气, 拼搏与成功带来的兴奋和快乐, 而且会切实感受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促进作用。

体育锻炼与营养 篇9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凯里市市区群众体育锻炼人群(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锻炼30分钟以上)。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研究法

随机抽取凯里市市区群众体育锻炼的各个锻炼点人数共946人,先进行动机前测,而后采用通过为期六个月的实验研究,然后进行动机测量,比较实验前后差异,自变量为各种外在刺激(锻炼心理辅导、生活价值观教育、体育价值观教育、改善锻炼场地、锻炼技术指导、组织小型体育比赛),因变量为动机的方向、强度。有10个实验员,每个实验员负责95个体育锻炼者的动机强化,实验员从凯里学院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中抽取,必须具备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实验前进行了特别培训,主要有实验的基本守则,注意事项、强化动机的内容、方法等,使实验研究的客观性、一致性得到了保障。

1.2.2 数理统计法

以spss11.6统计软件为统计工具,采用配对T检验对实验前后动机强度得分进行差异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动机在体育锻炼中应用现状及原理分析

体育锻炼动机应用到竞技体育远远早于应用到群众体育锻炼,国内运动心理学较少涉及大众体育问题,大多数体育运动心理学工作者集中精力在竞技体育方面、国内体育运动心理学对动机问题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这类社会心理学的概念缺乏可靠有效地测量手段和实验技术进行定量评价[2]。张力为等认为在高水平竞技体育中,动机是运动学习、运动技能提高以及表现运动技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大众体育中,动机则关系到从事体育活动的目的、强度、频率和效果。当今体育运动领域中动机研究及未来潜在的课题主要有:能力知觉与目标定向、体育运动中的动机气氛,运动活动的内部动机、女运动员的运动动机、成就动机与体育运动、期待—价值理论与运动活动动机[3]。

动机的支撑原理主要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知评价论、社会认知论。目前三种理论并不能完全阐述体育活动中的动机问题也谈不上孰优孰劣。社会认知论在大众体育锻炼中应用最广泛,社会认知论强调个人效能认知和任务定向,个人效能是促进动机的重要因素,自定效能高者,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也应较高,反之则应较低,这种预测得到了一些研究支持。任务定向与从事的体育活动的乐趣有可靠的正相关,与枯燥感有负相关,笔者以社会认知理论基础理论为支撑,这和张力为、任未多(1995)认为“社会认知理论似乎能够更好的解释大众体育领域中的问题”相一致。

2.2 强化锻炼动机的方法

驱力和诱因是动机的两个重要概念,这两个概念长期占有统治地位(布恩·埃克斯特兰德,1985)。驱力指驱使有机体进入活动,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部激起状态,是从后面对行为的推动,实际上就是内部需要。诱因指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实际上就是环境因素[4]。在本研究中通过体育锻炼心理辅导、生活价值观教育、体育价值观教育、改善锻炼场地、锻炼技术指导、组织小型体育比赛几种方法增强驱力和诱因,主要以在体育运动心理学中所阐述的应用到竞技体育训练中所用的强化动机的方法为参照,以心理学专家及大众健身方面的专家的意见为指导、以个人研究条件所能及来确定的几种强化方法。体育价值观及生活观的教育可以使大众理解体育锻炼对生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和体育锻炼观,增加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增强了内驱力。锻炼技术指导、组织小型体育比赛、改善锻炼场地等等这些外在诱因可以增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体育锻炼的技能水平,锻炼兴趣的增加及技能水平的提高使锻炼者可能有更高的目标定向,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实现个人目标,锻炼者的信心加强,自定效能水平得到提高,体育锻炼动机得到强化。

2.3 动机量表的引进

动机量表以动机的强度和方向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方向以选择动机的人数比例为参照对象,比较他们在实验前后的差异。动机强度量表以张力为(2001)设计的十分简洁的《运动动机量表》[5]测量量表为参考制定,该量表主要调查从事体育专业的倾向度,引进应用到大众体育锻炼中,对其调查内容进行了修改,量表的修改得到心理学及体育心理学专业方面专家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三轮的特尔非法调查显示问卷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最后确定量表调查内容为:1我喜欢从事大众体育锻炼、2从事体育锻炼没有多少意义、3我可以从我从事运动项目中得到许多乐趣、4从事的运动项目对我锻炼身体没多少效果、5从事我所从事的项目一种享受、6我将不再参加大众体育锻炼。对参加体育锻炼的946人信度检验结果表明,含有6个条目的《大众锻炼动机量表》的科隆巴赫﹠为0.81,基本符合对内部一致性的要求。

2.4 实验前后凯里市市区群众体育锻炼“动机方向”差异性分析

动机因素选择排序上在实验前后出现了一定的差别,在各个因素的选择人数比例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强身健体这项仍然排在第一位,说明凯里市市区锻炼人群认识到体育锻炼强身健体价值功能及具有追求健康的观念意识,选择的人数增加了很多,说明实验后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益处、更新了观念,这和体育锻炼价值观及生活观念的教育分不开的。防病治病这项选择在实验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动,通过调查显示,实验前从事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83人曾经经常生病或有过病史,通过体育锻炼目的就是为了防病及缓解病情。这部分人在实验前后选择防病治病的人数也有变动,62人仍然选择了这项,还有个其它的那部分人人数减少了许多,他们在锻炼过程中逐渐认为防病治病是最基本的动机需要,锻炼的目的不是单单为了防病治病,有了更高的动机追求。运动技能选择的人数比例及排序也发生了变化,这和通过设置小型体育比赛有很大的关系,人们为了能更好的展现自己的水平,从而更加关注动作技能本身,而且动作技能的提高使得整个人体的姿态、技能外观更加优美,恰恰满足人们的挑战自己,取胜和对抗的本能,访谈中也谈到动作技能的问题,大部分人认为:随着体育锻炼次数的增加,人们更关注与动作技能的提高。愉悦身心选择的人数增多了许多,排序也发生了变化,说明实验后人们更加关注个人心理感受,强调个人心情愉快。人们认识到身心快乐是生活的真谛,把体育锻炼当做一种乐趣,在锻炼过程中能够获得成就感、愉快感。其它几项选择的人数及排序没有什么变化,“发泄情绪”、“个人喜好”及“其它”只是少数人的特别动机感受,但这些动机需求在大众体育锻炼中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他们锻炼的根本出发点。

2.5 实验前后凯里市市区群众体育锻炼“动机强度”差异性分析

凯里市市区群众体育锻炼动机强度量表评分方法:动机量表共6题,分值在0—24之间;总分通过以下公式得出:1题+3题+5题-2题―4题―6题+12,分数越高运动动机越强。实验前动机强度量表得分为:14.4±2.45,从中发现动机强度得分均值水平偏低,整体锻炼动机强度中等,通过实验后得分为:19.8±1.87,动机强度均值得分较高,整体锻炼动机强度较高,利用spss11.6统计软件,对实验前后群众体育锻炼动机得分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为P=0.01﹤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实验引起人们锻炼的动机强度发生变化。

3 结论

凯里市市区群众体育锻炼中动机的方向和强度具有可塑性,通过体育锻炼心理辅导、生活价值观教育、体育价值观教育、改善锻炼场地、锻炼技术指导、组织小型体育比赛可以使人们锻炼动机方向改变、强度增强。

凯里市市区群众体育锻炼的政策制定中要引用动机可塑性理论,首先要调查了解群众体育锻炼

动机现状,然后考虑如何强化锻炼动机,塑造群众体育锻炼的积极动机。

凯里市市区在群众体育锻炼中也应该考虑到少部分人们的动机需求,关注他们的心理感受。

该理论研究以凯里市市区群众体育锻炼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到大众体育锻炼中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强化群众体育锻炼动机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充实。

参考文献

[1]黔东南年鉴编纂委员会.黔东南年鉴[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11

[2]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体育锻炼与营养 篇10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以贵州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锻炼动机为研究对象,以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阳中医学院等贵州省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参考大学生体育锻炼和锻炼动机方面的体育学术书籍和期刊资料,了解前人的研究水平以及最前沿的学术动态,从而为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该文对贵州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和锻炼动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锻炼动机采用Frederick和Ryan 1997年修订的《身体活动动机测量》(MPAM-R)量表。量表测量了7类动机:乐趣动机、 能力动机、外貌动机、健康动机、社交动机、制度动机、服从动机[1]。 所有题目采用Likert 5级量度,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得分越高动机越强。采用随机抽样法发放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52份,有效率84%,男生152人,女生100人。

1.2.3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比较大学生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差异及关系。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显示,大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是3次以上35.9%,3次34.2%,3次以下29.9%。每次锻炼时间是30~60 min为30.8%,其次30 min以内和60~90 min的分别为29.2% 和25.8%,120 min以上仅3.3%。每次参加锻炼时的运动强度是中等出汗的占36.7%,其次是微微出汗30%、大汗淋漓22.5%,最后是微微发热10.8%。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的时间调查中,从未有规律锻炼的占56.3%,其次是6个月以下18.5%、6~12个月10.1%,再次是1~2年7.6%,3年及以上的5.0%,2~3年的占2.5%。大学生参加锻炼的组织形式根据参与人数排列是:体育课56.7%,与同学朋友一起参加39.2%,个人锻炼29.2%,自发形成的群体15.0%,校俱乐部5.0%,其它4.2%。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形式根据参与人数排列是:自觉自愿参与60.0%,在别人动员下开始参与24.2%,自己主动参与并号召和带领更多的人参与15.8%。

注:*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非常显著。

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为: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 min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大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3次或3次以上的占70.1%,每次锻炼时间30 min以上的占70.8%,每次锻炼强度中等程度以上(中等出汗和大汗淋漓)的占59.2%。贵州省大学生锻炼次数和每次锻炼时间未能达到标准的占30%左右,锻炼强度未能达到要求的占40%左右。与同学朋友一起参加和个人锻炼是大学生除体育课以外最重要的锻炼组织形式,同学朋友对带动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大学具备浓厚的体育氛围,会吸引更多大学生自觉自愿参与锻炼。

2.2大学生锻炼动机情况及体育锻炼、锻炼动机的性别差异

从7种锻炼动机强度的排序可以判断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动因。大学生锻炼动机根据强度排序为:健康动机、乐趣动机、 能力动机、社交动机、外貌动机、制度动机和服从动机。保持健康和获得乐趣是大学生最主要的锻炼动机,能力动机、社交动机、外貌动机也依次对其锻炼起着促进作用。制度动机和服从动机的得分是最低的。制度动机中作为必修课的体育课和服从动机中朋友家人的施压,对于大学生参与锻炼的作用并不大。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见表1),男女生在体育锻炼的四个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每周锻炼次数比女生多,坚持有规律的锻炼时间和每次锻炼的时间比女生长,锻炼强度比女生大。存在差异一方面是男女在生理和体能上的差别,使得男生会倾向于参与运动量大、时间长的对抗性强的项目;另一方面男生有更多条件参与运动及有更多的同伴。男生的能力动机和外貌动机比女生强,且性别差异具有显著性。男生更期望学习新的运动技能和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贵州大学男生比女生改善自己的体态和外表的动机更强烈,期望拥有更高大强壮的体形[2]。

2.3大学生体育锻炼与锻炼动机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与能力动机之间有相关关系,群组之间的显著性差异是0.023,每周锻炼1次不到和1次以上的选项都有显著差异,1次和部分选项产生了显著差异。运动强度与能力动机、外貌动机有相关关系(见表2),能力动机和外貌动机上大汗淋漓与微微发热、微微出汗存在显著差异。坚持有规律体育锻炼的时间与社交动机之间有相关关系,从未有规律锻炼与6~12个月、3年及以上存着显著差异。

大学生能力动机越强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越多,多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为了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锻炼强度就会越大甚至经常大汗淋漓。为了改善自己的体态和外表,大学生也会不自觉地加大锻炼强度以达到锻炼目的。大学生在进行3年及以上的有规律锻炼的同时,结交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并维系了友情, 对体育锻炼的社交功能有深入的体会和更强的社交动机。6~12个月有规律锻炼的大学生刚刚发展了自己的体育生活方式,也慢慢有了固定的共同锻炼的朋友,开始重视起锻炼的社交功能。而从未有规律锻炼的大学生无法体会到社交动机[3]。

3结论与建议

(1)大学时代是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增长本领的黄金时期。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并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氛围,健全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锻炼动机并投入其中。加强对体育社团和学生体育锻炼群体的建设,使大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丰富多彩的锻炼项目。

体育锻炼与营养 篇11

【关键词】现代体育 传统体育 养生锻炼 异同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206-01

1 现代体育与传统体育养生锻炼效果及健身原理

1.1 现代体育锻炼效果与原理

现代体育经过转换大家的生活方式来促进身体健康。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的的重要因素就是生活方式。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造成人死亡的因素当中,44.7%的原因是源于生活方式。现代体育运动方式很多,比如田径运动、球类运动等类型,它们之间的健体原理是贯通的。就是经过活动负荷来不斷提高人们对负荷的承受能力,提高身体抵抗力,从而促进身体健康[1]。简单来讲,现代体育经过经过改变运动负荷来改善身体的肌肉及骨骼等运动细胞,让肌肉纤维产生适应性改变;进行现代体育运动,能够增强心血管系统的效用,让心脏产生适应性改变,增强及改善人体心脏系统效用。总而言之,现代体育就是使人体机能得到改善从而实现提高身体健康,另外,通过大家的休息实现来给身体补充能像,让机体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减少现代工作中因长时间面对电脑而产生的机体压力,进而提升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此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家开始了解到身体健康的意义,运动方式取代了类似喝酒和吸烟等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帮助大家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行为。

现代体育转换了大家的生活方式,提高了身体的适应能力,改善了心血管功能、运动功能,提高了机体健康标准。街舞近几年来在运动方式中非常流行,其以富有节奏动感的艺术形式吸引了广大青少年[2]。此外,健美项目曾经在欧美国家特别流行,健美运动不但可以增大肌肉、健身塑形,还能增强肌肉的耐力,同时健美运动还能提升机体力量,起到了很好的健身塑形的作用。同时还能从人们心理上改善精神状态。由此不难看出,现代体育所具有的丰富表现形式和运动种类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喜爱,拥有很好的锻炼效果。

1.2 传统体育养生运动的原理和效果

传统体育养生以思想意念、呼吸运动和自我形体调整集为一体,实现提高身体各组织技能,引导和挖掘身体潜能,起到延长寿命和消除病痛的作用。换言之,传统体育养生能够实现增强体质的目的,还能够调理身心,美化心灵,使人感受到心情愉悦的效果。这是现代体育中没有的[3]。传统体育养生不但突显了养生的特征,还起到了传统体育独特的效用,这是生活与自然、心理和身体等多方面的综合,真正展现了以体育运动能够实现增强身体、治理病痛的效果,同时还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传统体育养生涉及到了天人合一理念、阴阳学,依靠精气神所产生的养生理念,拥有独特的锻炼效果,到目前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健身气功,其不但能够增强心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够减少异形血管的发生数量,对治疗动脉硬化以及冠心病等疾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健身气功不但继承了传统体育锻炼和修养的内涵,还融合了国外体育重视表现形体的理念,组成了现代新型体育模式,其也较好地适应了放松身心、延长寿命、增强体质等意念。所以一直锻炼,将会很好的调节人体免疫力,改善体质状态,从而实现延长寿命的健身功效。

2 现代体育和传统体育养生运动效果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1 现代体育和传统体育养生运动效果相同点

现代体育经过运动负荷的改变来改善身体肌肉与骨骼等运动细胞的更新,让肌肉纤维产生适应性改变;实施现代体育运动,能够增强心血管功能,让心脏发生实用性改变,具体表现出加强心脏心输出量,改善及增强心脏功能等。而传统体育养生是通过形体变化、全身锻炼、对内脏按摩的锻炼方式等实现促进机体功能[4]。因此,现代体育和传统体育养生均可以提高身体健康,加强人体机能,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等,促进身体健康质量,这是两者之间的相同点。

2.2 现代体育和传统体育养生运动效果之间的区别

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医疗和健身方面,传统体育养生在这方面的优势具体表现为:其一,传统体育养生更注重锻炼整体。在医学上将人体当作以五脏六腑为核心、经脉相连的有机整体,这点便是传统体育养生的基础。传统体育养生与现代健美运动不同,锻炼上肢就专门增加上肢,增加下肢力量就专业锻炼下肢力量。传统体育养生不仅仅重视局部锻炼,还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注重完善整体功效。其二,传统体育养生更重视身体养护。传统体育养生的根本点,并不是增强人体适应能力,不与现代体育锻炼形式一样,通过竞赛或是竞争来激发运动兴趣,增强体质[5]。而是重视人体上的养护,以促进身体健康,增强身体适应性为立足点。其三,传统体育养生重视延年益寿。传统体育养生意识将延寿看得比锻炼身体更加重要。其非常重视老年人的保养,到现在一直受到老年人的喜爱。能够预防各类慢性疾病,预防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这些都是现代体育锻炼当中所没有的。

参考文献:

[1]付雯,杨少雄,王韶玉.高校女性教师休闲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休闲限制理论视角[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4):102-109

[2]张健.健身气功-五禽戏对中老年教师的优势及推广研究——以滁州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0):96-98

[3]陈丹,兰润生.健身气功在独立学院公共课开设的可行性研究——以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为例[J].体育科学研究,2012(04):86-89

[4]刘锐,南卡头,罗清扬,覃荣周,王琪林,王玉霞,袁莹,邵华.藏羌民族传统体育与农村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关系的研究——以汶川县农村小学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07):160-162

体育锻炼与教学成绩的协调关系 篇12

1. 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 保持充分的学习精力

什么是适宜合理的体育锻炼?从理论上讲: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一系列练习就是适宜、合理的体育锻炼。带过中三毕业班的教 师都了解,学生们在冲刺阶段的学习压力与各学科的习题量,造成他们的睡眠严重不足,从而引起的身心疲惫无以言表。如果这中间上完一节体育课,学生们虽然满头大汗,但一些学生会当着我的面由衷地发出一声“好舒服呀!”这就是体育的功能。因此,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应该很好地利用体育的特性,根据学生的日常情况, 在正常授课下,督促、引导学生在课间操和课外活动中进行1小时左右的身体素质练习。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保障学生以充分的精力投入学习,使学生们更好地完成各科学业。

2. 体育成绩与文化成绩 呈正比关系

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让学生保持充沛的学习精力, 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适宜的体育锻炼,到底与文化成绩之间存在一种什么关系呢 ? 举一上海市某中学的案例:

小英在老师们的眼中一直是一个刻苦努力的好学生,各科成绩都不错。小英每天放学后就匆匆回家,一直学习到深夜。她每天的生活基本上是两点一线:教室——家。这与她的理想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她想考上上海市的重点高中,再成为清华的高才生。可是,小英也有一个缺点——体质太弱,三天两头感冒,而且经常头晕耳鸣。小英的班主任找到小英,劝她加强体育锻炼,起码应该跑跑步,可是小英却不以为然。小英的父母也反对小英参加体育活动,他们认为只要学习好, 其他都是次要的。结果,在中考时,小英由于体育成绩不合格,被取消了报考重点高中的资格。而小英本人, 也因为考试时精神压力过大,身体超负荷,在考场上晕了过去,结果成绩很不理想。至此,小英一家人才后悔万分,可是为时已晚。

我对近些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七十三团金山双语中学中三毕业学生的文化成绩与体育成绩进行对比 调查,从结果不难看出:文化学习成绩与体育成绩两者相互促进是普遍现象,而文化学习成绩好,体育成绩差则是个别现象,从整体来看, 体育成绩愈好,文化学习成绩相对也愈好,文化学习成绩达到优秀和良好的中学生,体育成绩在良好以上的占大多数。

3. 集体锻炼可创造良好 的学习氛围

集体锻炼可以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为文化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毛萌老师带的一个2012届毕业班就能很好地诠释这一点。毛萌老师利用每周周五课后的时间组织本班的学生开展各 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团队比赛, 最终达到了不同其他班级的教学效果,不管是从一个集体的凝聚力、个体学生对教师们的亲昵态度来看,还是从全体学生的良好学习氛围、最终毕业考取重点高中的人数来看,都是其他班级不能比的。

4. 体育锻炼可为努力学 习奠定思想基础

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任何一种体育运动的成效都是学生在长期磨炼的过程中获得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人们所必须 具备的素质,坚强意志的形成总是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相联系的。所以,长期、系统的体育活动能有效地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将这种顽强的意志运用到文化课学 习中就能加大提高学习成绩的机会。比如,体育中考中的坐位体前屈是锻炼学生们柔韧性的项目,在练习中都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韧带肌肉拉伸产生的酸疼,有的学生就能忍受坚持,有的学生就会偷懒耍滑。在这个项目中最终能取得好成绩的都是能坚韧的学生,再看学习成绩,又都是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甚至是拔尖的学生, 这些学生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因为他们能在体育运动中克服身体的不适,能克服文化学习中的困难也就是必然的。

5. 体育锻炼可提高智力 水平、促进大脑发育

体育锻炼对促进大脑的生长发育、改善大脑的功能有着积极作用,经常参加锻炼的人,大脑神经的反应速度较快,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较强。体育运动耗氧量大,经常参加体育运动, 可以增加血液中输送氧气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含量, 使大脑获得更多的氧气。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为学生的文化学习创造良好的生理条件。

摘要: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表明,体育与学习成绩并不矛盾,适宜的体育锻炼对学生的智力与学习有促进功能,能提高记忆力,而且对学生的心理、生理成长大有益处。

上一篇:职业教育联盟下一篇:工程咨询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