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共12篇)
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 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很重要的启蒙和桥梁作用。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摇篮和基础, 也是学生个人终身体育的基础, 要打好这个基础, 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本文力图探寻找出培养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以共大家共同探讨。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研究法。2、学情、学况分析法。3、课堂实践法。4、总结、交流法。
对象:我校初中学生
在认真学习和领会课程改革有关文件和精神的基础上, 查阅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资料, 在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 通过教学实践归纳总结出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主要因素, 结合我校实际, 提出关于培养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初步设想。
三、研究与分析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这种意识的倾向是人们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种重要因素。学生的兴趣能否在课堂中延续, 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该项技能的重要因素, 是学生从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的直接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中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口, 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主线,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环节的设计, 激活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主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 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是我们的重要指导思想。为此,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和教学方法的采用上, 都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尽量创设情景,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在单元教学中, 要注重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发散性、相关性和创造性的激发和引导。使他们对该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有了兴趣的前提下, 他们的学习效率则是最高的。同时, 让学生在体育课中获得动手、动脑的机会, 把劳动课、思品课等综合学科与体育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并引入竞争机制, 使同学们在“乐”中“学”, 在“学”中“乐”, 尝试到体育锻炼的愉快, 竞争的刺激, 合作的快乐, 体验到勇敢与失败, 挫折与勇气, 拼搏与成功带来的兴奋和快乐。
2、通过科学的系统的体育锻炼,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在人的一生中, 接受系统的身体教育最长, 最有时间保证的阶段是学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学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提供了有利的实践环境。故体育教师应很好利用这段时间, 教育学生科学地、系统地进行体育锻炼, 使他们在锻炼过程中不断战胜自我, 体会到运动的乐趣, 日积月累, 学生们将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建立起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 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 成为一种习惯。其中, 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 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 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 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 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 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 要由易到难, 由单项到系列, 由部分到整体, 坚持不懈, 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 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积极开展各项校内、校外竞赛, 利用直观教学,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1) 体育教师是各项竞赛的组织者, 不仅要组织校内各项比赛, 如, 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拔河、乒乓球、跳绳等等各项比赛;还要组织学生走出去, 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扩大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们增长见识, 通过校内、校外的各项比赛, 使学生们思想上重视, 行动上主动, 逐步培养学生们锻炼的主动性、独立性、持久性, 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
(2) 把多媒体教学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 。如:我在“投掷”这一单元计划中, 就设计了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教师在一节课中交替使用讲解示范, 把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切到多媒体平台进行讲评;用录像的方法把学生练习的动作和比赛的过程录下来进行讲评。把运动员的比赛资料播放给同学们观看, 同学们在直观的教学方法下, 视觉加强了, 练习积极性也增强了;模仿的能力增强了, 运动的兴趣也逐步的增加了, 慢慢的就养成了自我评定、自我纠正的能力。在室内课、理论课上, 教师可将更多最近发生的体育事件直观搬上讲台。如奥运知识、各种竞技比赛等体育信息、知识及时传播给学生, 充分体现现代技术教学的应用, 发挥其整体功能。因此, 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 使学生从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 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全过程, 使他们从小喜欢体育, 乐于体育, 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
四、结论与建议
1、充分认识体育教师的重要作用, 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因素。
体育教师在教学改革中, 要努力学习现代教学理论, 不断更新观念,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热爱和尊重学生,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素质教育中, 教师和学生是平等、民主和互动的关系, 教育过程是—个互相交流、互相作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同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互相交流、互相作用的过程, 是不可分割的。只有转变教学观念, 才能更好的优化课堂教学。唤醒学生的潜在力, 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使其树立起终身体育的观念。
2、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将锻炼习惯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除了技术教学外,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 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 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 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 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 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主动积极的锻炼, 从而使学生养成以自我锻炼为中心的自主活动, 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 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中学体育是人一生培养体育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 是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时期。
中学体育在进行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 既要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并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 更应考虑其毕业以后更长时期坚持有效的体育锻炼和健身习惯。使之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因此培养中学生养成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是树立终身体育的基础。
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篇2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作者/ 樊治东
摘 要: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是体育教学追求的长远目标之一。高中生的课业比较繁重,时间也比较紧迫,体育课不仅想为了锻炼身体,还为了缓解思想压力。因此,特此建议设置一些符合高中生身体机能而又趣味放松的运动项目,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训练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提供教育保障。
关键词:高中体育;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自主学习
高中阶段课程比较多,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精神总处于紧张状态,身体总处于疲劳状态,所以,体育课堂强身健体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然而,体育又不是急功近利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站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高度,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有效缓解学生压力,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的意志力。鉴于此,笔者特此结合教学实践,站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高度,对如何提高高中阶段体育课堂效率进行如下探索与研究。
一、高中阶段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明:“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体育事业的进步,高中体育也不能以短浅的目光只顾现在不顾将来,我们一定要立足于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强化团队意识,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来引导学生锻炼和提高。从一线实际教学来看,要想培养学生终身运动,就不能将体育课上得死板、单调,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经验出发,从他们的爱好、兴趣和特长优势出发牵引他们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设置主体鲜明、能力分层的活动模式。因此,强化高中阶段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舒缓学生的精神压力,还有培养大家对体育生成持久“亲和感”,形成永久锻炼的习惯,从而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受益者。
二、高中阶段如何践行“终身体育”
1.活跃体育,自主选择
兴趣是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和运动的动力。所以,我们要想着眼长远利益,为学生树立终身运动的思想意识,就要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笔者除了最基本的技能训练之外,还经常展开多元化的可选运动方式,鼓励学生从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着手进行发扬和锻炼,诸如,球类比赛、体能竞技等,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开设游泳课等教学内容,除了传统的体育活动,还可以引进比较时髦的健美操、体育舞蹈、防身术、跆拳道、爬山、轮滑、野外郊游等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教学实践中,除了多样化的运动方式可选之外,我们还丰富和改进某一项运动,使之成为大家都喜欢的趣味小游戏,例如,篮球运动,我们可以改进成一人带双球、双人带一球的.小游戏来锻炼大家的带球技能;足球运动时,我们为了丰富课堂,可以结合舞蹈设计小游戏,教师根据学生的训练技巧进行合理编排,然后让学生围成一个圈,通过练习足球操来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足球的抢断、拦截动作等技能,这样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没有压力感,能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最终为培养学生终身运动意识奠定了基础。
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体育活动,这样的设计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改进体育活动,以满足身心发展需求和健身竞赛等需求。当然,自主改进体育活动,需要学生课堂事先准备好方案,否则课堂时间有限,时不我待。
2.激发热情,自主学习
运动需要激情,学习还靠自主。要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运动思想,我们就先要从激发热情,引导养成自主运动和锻炼的习惯开始。第一步,结合学生的认知情感,激活他们的体育运动。例如,开课伊始,我们给大家播报一些最新的相关运动项目的体育新闻,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勾起学生运动和锻炼的激情,从根本上提升他们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再者,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明星偶像的经典动作,比如姚明的灌篮、刘翔的跨栏等让学生在偶像的吸引下加强自主锻炼。第二步,师生共同讨论研究运动的程序。例如,学习少林拳。组织小组进行多媒体跟随式自主学习,教师要随时指导评价,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体育耐力。第三步,鼓励学生坚持锻炼。教师必须在体育运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确体育运动要有超越自己的精神,勇敢地面对体育运动中的难题,使得自身的运动发展处于和谐状态,进而拥有长期的体育运动耐力。
3.课外延伸,形成意识
终身体育运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将体育运动训练拓展到课外。首先,要加强课外活动的宣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宣传体育运动的优势,如,剪辑、自制录像带等,这一系列工作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动自觉地投入到体育课外活动之中。其次,要组织节假日的运动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在假日里进行爬山、野炊、露营、体育集训等有意义的体育健身活动。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还促进了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另外,高中体育教师要善于组织体育社团。对于高中体育社团来讲,不同于高校体育社团,应该重视多项目的训练内容综合,例如,传授防身防卫术、擒拿与反擒拿、格斗与散打等都可以融合到一个社团之中。通过社团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让学生拥有顽强的精神,同时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通过运动干预来转变高中生不良的应考状态。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站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意识的高度对提高高中阶段体育锻炼和要求的探索与总结。概而述之,高中阶段的体育运动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只为了放松学业压力而搞成哈哈秀,我们一定要秉承“体育运动,从我做起,终身受益”的理念和原则,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符合学生认知情感的训练项目来明确运动目的,激发学生兴趣,最终形成自主学习、训练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提供教育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宏伟,潘建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
[2]蒋惠忠。浅谈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终身体育意识[J]。魅力中国,2010(23)。
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篇3
关键词: 培养 大学生 终生体育意识
“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即要在人的一生中实施体育。”依据终身体育的观点,体育将持续人的一生,它将是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教育层次构成终身体育的教育全过程。因此,学校体育将成为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阶段。
学校体育是终生体育锻炼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坚持体育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笔者认为终身体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锻炼者要有良好的体育兴趣、爱好,要有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要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毅力、恒心!体育锻炼贵在坚持,要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明确锻炼目的,提高锻炼自觉性,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务必做到锻炼身体科学化、知识化、经常化。
1.培养良好的体育兴趣、爱好
在学校体育期间,体育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地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加运动对自己价值的体现,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喜爱。自身的体育兴趣的培养,需要通过实际锻炼加以维持和巩固,没有实践活动,任何兴趣都难以产生。兴趣产生于对象对运动的持续接触,只有持续的接触,才能发现运动的魅力。在持之以恒的锻炼中,才能看到锻炼的作用与效果,从而形成稳固的体育兴趣。
2.培养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2.1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终身体育锻炼的好处。体育的宣传工作是培养大学生自觉地参加各种课内外体育活动,实现家庭、社会参与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站、多媒体等宣传阵地,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加深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2.2 激发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动机。动机是推动和指引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因。首先,体育教学要激发体育需要,教师要传授终身享用的体育知识与方法。其次,教师要创造环境,形成产生动机的诱惑。只有具备满足需要的环境条件,体育需要才会转化为活动的动机。最后,让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形成良好的体育动机,产生浓厚的体育兴趣,才能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运动行为。
2.3 正确利用学生的好胜、好奇心理,培养学生直接、间接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多样的开展各种教学比赛设计一些趣味较浓,竞争较强的游戏,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如,篮球、排球、足球、拔河、乒乓球、跳绳等等各项比赛;通过校内、校外的各项比赛,使学生们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主动,逐步培养学生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持久性,培养他们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2.4 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中要自主探究,自我锻炼,制定合理的计划。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自我纠正等方面的自我调控能力。使学生在运动中掌握良好的运动规律。
3. 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毅力、恒心
终身体育锻炼是一个艰难又漫长的过程。只有坚持到底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所在,那么终身体育锻炼的毅力、恒心从哪里来呢?
3.1 要有坚定的信心,明确的目标,有组织有计划,要有强烈的愿望来完成这件事情。
3.2 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不半途而废。
3.3 应端正态度,做到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排除干扰,克服惰性,持之以恒。
总之,终身体育锻炼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有效途径之一,让学校体育成为社会体育的奠基石,就需要大学生们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多项体育兴趣,掌握全面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充分的运用到终身体育锻炼中去,才能起到更好的锻炼效果!终身体育锻炼要讲究科学,不能盲目的锻炼,要不断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要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要做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积极、更加持久地参与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⑴陈乃林,《关于终身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江苏高教 1999(4)
⑵袁贵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北京成人教育1999(1)
⑶钟振新,《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调研》 中国体育科技2003(3)
⑷林志超,《中国高校体育改革回顾与展望》[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⑸毛振民,《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⑹毛振民,《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⑺俞爱玲,《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的创新》[J].体育学刊,2002
⑻张华文,《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5(4)
中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篇4
1.1 体育教师的语言要具有趣味性。
体育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例如:田径教学枯燥无味,大部分学生对其不感兴趣,上课无精打采。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穿插讲述东方神鹿———王军霞的动人故事,世界飞人———刘易斯的精彩场面等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欲望。
1.2 培养正确的体育观,激发学习体育的兴趣。
体育观是人们对体育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体育观能推动人们不断进行体育活动。中学生一般认为:体育课就是玩球、跑步、出体力,没有多大意思。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且与终身体育的观点相差甚远。体育教师必须培养中学生正确的终身体育观点,调动其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体育兴趣。主要手段:组织集体观看体育录像、电影,以及国内、国际具有重大意义的比赛实况,教育学生真正理解体育对国家对民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3 体育教材的选择要合理。
在教学中,教材要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竞争性、实用性强,易学易练的项目。如在排球垫球技术教学中,要注意练习的趣味性,切不可像训练专业运动员一样训练学生。乏味的基本功练习最容易减弱学生的兴趣,而有趣味性的游戏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既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又增长知识,提高技能。
1.4 依据学生个性特点,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中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健康水平等各不相同,教师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不同的练习水平和兴趣,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施加不同的教学负荷。因材施教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相反,若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的身体差异性,教学方法千篇一律,就会产生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感到没有尽兴,能力差的学生感到疲劳,教学效果显然很差。如教学中讲授跨越式跳高技术,这一技术是跳高技术中较为简单、易学的动作。针对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种,对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要求强度大,提高技术,创造好成绩;中等素质学生,强度适中,掌握技术;素质差的学生,较低强度,初步掌握技术,加强素质练习。这一简单分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5 充分发挥兴趣的迁移作用。
对中学生而言,对某个运动项目具有相对稳定的兴趣之后,兴趣通常不会很快消失,而会改变、巩固和扩散。中学生神经兴奋性高,精力充沛,若在某项体育运动中体验到乐趣,很容易对其它项目产生同样的参与欲望,这就是兴趣的迁移作用。例如,有些矮个子学生对篮球有兴趣,但因自己身高太矮,往往会将兴趣转移到其它适宜的运动项目上,如足球、乒乓球等。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兴趣的迁移作用,培养学生的其它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1.6 不断丰富课的组织形式、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例如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大部分教师总是让学生绕场跑两圈,再做广播体操。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受到抑制,上课无精打采,教学效果每况愈下。相反,教师结合上课内容,有变化地组织新颖有趣的准备活动,大大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从而有效地组织准备活动。另外,教师应紧密联系体坛名将的趣闻轶事和成就,不断丰富课的内容,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知识有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
1.7 教师优美的体态、端庄的仪表,能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欲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主要是通过教材、教法等进行知识、技能传授。但教师的体态和仪表能给学生一定的美的教育,同时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这种美的体育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美的感受,促进学生不断去模仿和锻炼。
1.8 体育教学中,适宜准确地评价学生成绩,可保持良好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和进步,并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大大提高。特别是对待本质较差的学生,更应该注意发展他们的可取之处,对其点滴的进步,及时表扬、鼓励,让他们经常看到自己的成绩,从而增强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1.9 依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和运动素质,培养特长,更进一步激发兴趣。
教师应依据不同的身体条件和个人特长、兴趣,组织专项训练小组和兴趣训练小组,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把对某项运动有兴趣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进行有意义的训练,锻炼身体,这种方法对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 培养兴趣,增强中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教学内容以大纲为主,寓乐于教材之中,防止仅从兴趣出发,忽略大纲的要求。
2.2 注意兴趣教学过程与放羊式教学的区别,不可由学生无纪律任性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3 注意将学校体育教育、家庭体育活动和社会体育活动密切联系,家庭、社会要为学生提供校外体育活动条件,使学生在学校产生良好体育兴趣在校外得到保护和发展。
2.4 在兴趣基础之上,注意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终身体育锻炼的保证。
2.5 反对一切从兴趣出发或迁就学生的兴趣,对那些借口没有兴趣而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更要注意正确引导,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性。
当前,我国正进行全民健身运动,提倡终身体育教育,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认识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把握兴趣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目标,更好地培育“四有”新人。
摘要:终身体育是世界体育的新思想, 是各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趋势。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发展阶段, 培养兴趣是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方面。
浅析中专生终身体育意识体育论文 篇5
一、论中专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与形成
(一)加强宣传与教育终身体育意识
中专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要从树立起其体育意识开始,加大宣传体育意识,强化体育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内外活动,并有利于实现家庭、社会、学校三者体育教育的有机融合,从而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了加强体育意识的宣传和教育,高校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做:其一是有效利用广播站、黑板报、网站等媒介,拓宽学生认知体育的途径,开阔学生体育知识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激发学生体育锻炼欲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其二要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知识讲座,并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同时为了扩大体育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可邀请家长或社会及企业中知名人士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其三是转变传统体育教育观念,加强体育创新,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激情,促进学生体育观念的`转变,并重视体育教育。
(二)确定自我身体锻炼的目标
中专生的自我身体锻炼目标的确定受其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对于身体素质较差及体育运动能力薄弱者,在确定自我身体锻炼目标要注重提高自身机体抵抗力和满足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基本运动量,促进其身体各机能的正常发展;对于身体素质及体育能力一般者,要以国家制定的健康体质标准为准则来确定其自我身体锻炼的目标,最少要达到及格及以上;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好且体育运动能力较强,只不过缺少一定的体育运动基础和经验的中专生时,要以国家制定的健康体质标准的优秀级别来要求其自我身体锻炼目标的确定;而对于那些拥有良好体质和运动能力并具有一定体育运动基础和经验者,则应该有更高的目标要求,对此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其自我身体锻炼的目标除了要达到国家级二级运动员及以上的标准还要在各项校内外体育竞赛中斩获佳绩。
(三)展开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
学生都具有好胜心理,准确把握好学生心理,积极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来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在设计体育竞赛活动时,首先要避免活动对象的局限性,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扩大竞赛活动的影响力,从而树立起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其次要避免体育项目的传统性及乏味性,这导致学生对体育竞赛活动的参与度不高,达不到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目的。为此体育竞赛的内容及形式要丰富多彩,能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使得学生在紧张又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其体育技能,并逐步确立起终身体育意识;最后要避免体育竞赛活动过于正规化,学校体育教育其重点是培养学生体育技能,锻炼学生体魄,并非真正的国家级体育运动者的培养场地,如果以国家级、世界级标准来要求学生,只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达不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目标。因此要合理设计体育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终身提议意识的养成。
(四)培养终身体育习惯
要培养中专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其生理上的动力定型和生物钟节奏,促进其终身体育锻炼的养成。在校期间,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一旦学生毕业之后其进行有益体育锻炼活动会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只有在学校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后,体育锻炼才能在以后学生生活当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的关键在于其自身体育素养,而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所谓体育素养其实际就是体育水平能力,学校体育教育要从基本的体育技能、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锻炼、身体娱乐及欣赏体育赛事能力等方面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使其在长期学校体育教育影响下,逐步树立体育意识,加强体育锻炼,进而养成体育习惯。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不断创新、丰富和完善实际体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二、结语
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篇6
关键词:培养 终身体育 优秀体育教师
一、体育教师要深刻理解《体育与健康》,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终身体育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新的课题,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学校体育任务的立足点长时期来一直局限于在校学习期间,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体育任务虽然有一定的连续性,但按照终身体育的要求,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相当一部分高中或大学毕业生,随着学业的结束,体育也随之而结束。终身体育的思想,要求一个人始终应把体育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可事实上,相当一部分高中或大学毕业生并不能自觉、自愿地适应这种要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上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体育教师要宣传好终身体育锻炼的作用。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大体育宣传力度,使学生得到各种不同形式、潜移默化的体育影响,从而提高其对体育的认识,并转化为体育行为,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体育宣传的渠道和方式很多,如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讲座、开辟体育小常识橱窗、指导学生收听广播、观看电视中的体育节目等等。体育教师可从如下角度宣传终身体育锻炼的作用:
1.打好身体基础
青少年时期,正是打好身体基础的“黄金时代”。从人体自身的发展来看,这一时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果在这一时期里应当得到的锻炼而没有得到,到了成年以后,时过境迁再进行锻炼,虽然也有效果,但由于基础未打好,往往是事倍功半。我们要放眼未来,首先要从现在做起,从小就开始体育锻炼。
2.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学会自主学习、锻炼
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是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对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不仅具有近期(在校期间)的效果,而且具有长远(走向社会以后)的影响。但是,由于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状况的差异,锻炼身体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也应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培养自我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提高自我体育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以适应和协调不断变化的情况,取得预期的锻炼效果。
3.培养自我体育意识
“自我体育意识”是从意识、自我意识衍生出来的。对终身体育的理解,关键是体育意识的培养。意识是人的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由此引申体育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体育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对体育的感觉、思维等多种心理过程,包括感觉、评价和调控等心理过程。“自我体育意识”是终身体育的核心,只有树立起自我体育意识,才能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和积极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
二、体育教师选用最适合新时代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
要选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学以致用”、“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尤其是社会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形成和个人兴趣的发挥,努力挖掘体育活动课的多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学了十几年体育的学生真正走出“体育盲”的尴尬境地,让学生个个都学会认知、学会与别人相处、学会锻炼、学会选择、学会自我评价、学会生存,让学生更健康、更轻松、更愉快地去锻炼、娱乐、消遣、生活与学习。可把竞技项目群众化,即简化比赛的规则和裁判法。这样可解禁学生的竞赛思维,使学生个个感到自己具备参加竞技比赛的条件和实力等,使学生组织宿舍与宿舍、班级与班级之间不同水平和规模的竞赛活动,变过去竞赛活动少数人“独享”为众人“公有”。
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篇7
由于很多学生中学期间没有上过形体课, 对这门课感到既陌生又新鲜。由于学生的年龄、爱好、性格、习惯、环境等均有不同, 所以, 她们的身体条件、技术水平、思想水平也各有所异。
有的学生通过训练, 确实对该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心想学好, 在课堂上表现很出色, 不但自己非常认真地练习, 对技术精益求精, 而且还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也有的同学因个子矮, 身体素质较差, 柔韧性较差, 又觉得动作多, 比较难, 怕跟不上, 受人讥笑, 带着害怕心理, 缺乏自信心, 从而影响她们的学习积极性。
1. 选择难易适度的形体训练内容
针对学生起点低, 条件差的实际, 可以从最基本的姿态练习入手, 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抓住柔韧性和协调性不放, 从最简单的舞蹈动作入手, 练一些芭蕾基本功, 让大多数同学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 使她们看到能够学好的希望。从而逐渐消除害怕心理, 慢慢地对形体训练产生好感和兴趣, 这样练习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教学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2. 吸收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不要显得太单调, 应抓住学生的心理并结合时代的需要不断充实新的内容, 比如大众健身操、名族舞蹈、瑜伽等风格多样的内容。既让学生了解丰富多样的知识, 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同时使形体训练课体现时代感。
3. 注意合理的教法方法
注意教法的选择, 尽量避免“满堂灌”的方法。如果单纯地进行传授和灌输, 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状态, 成为教师制造的“标准件”, 这样必然会导致教学的单一性和片面性。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练习, 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 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这样使课堂气氛显得轻松, 活泼, 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乐趣。在练习中要让学生明确练习什么、为什么练习、怎样练习以及达到目的后所产生的效果。
二、注意协调能力与身体姿态的培养
形体训练是女性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相适应的运动项目, 普通高校的女生, 年龄一般在18岁以上, 各项器官的发育已基本成熟, 身体具备的各项素质均已达到一定的水平, 针对其特点, 教学中不宜使用或有限的使用难度动作, 应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发展学生协调能力的基础动作和正确姿态的培养上, 使学生学有所用。在教学中, 培养学生协调能力的方法很多, 但以采用轻器械动作效果更好。
三、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教师在学校里让学生锻炼是很容易的事, 因为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好动性, 如果他们将来参加工作后也坚持不懈锻炼, 那就很难人人做到了。因为年龄特点决定他们越来越不好动。我们应明确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 在学校就应培养其具有体育锻炼的良好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心理素质, 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加以培养:
1. 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 提高他们的认识
教师可以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的办法让学生有心理上的准备, 有理性上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自我剖析各自在性格上和意志上存在的缺点, 针对不同的学生, 不同的弱点进行谈话, 使之明确不改变这些弱点, 将来进入社会是很难有成就的道理, 只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意志品质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他们才能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顽强拼搏。
2. 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在教学中适时引入竞争机制
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 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要适当, 学习目标要力所能及, 要符合学生的需要, 并能产生动力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要适时运用激励手段, 引进竞争机制, 让他们去拼搏、去奋斗。方式要多样化, 方法以能够增强学生信心, 激发克服困难的勇气为主, 能够让学生得到意志的磨炼为宜。
四、注重在教育中实施美育教育
形体训练是体操、舞蹈和音乐等多方面的结合。体操可以使人变得灵巧、健美;舞蹈可以使人更富有情感;音乐是形体教学的灵魂, 没有音乐, 形体教学就会失去生机, 有了音乐就更能体验到动作的美感, 提高美的鉴赏力。爱美是人的天性, 女大学生正是走向成熟的最后阶段, 对美的向往和需求表现得尤为强烈。
综上所述, 形体训练是塑造学生外美内秀的良好气质, 提高身心素质的手段之一。经过形体训练不仅让学生拥有健康而美丽的体格, 而且让学生的外在气质形象显得高雅得体, 信心十足, 积极向上, 提高学生发掘塑造自我、适应环境表现自我的能力, 创造学生美的思维和美的表现能力。这为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 获得较为理想的职务, 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为她们以后终身锻炼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信中等.形体教学参考书.成都市教科所职教师主编, 1999
[2]孙晓成.关于学校体育教育与学生能力的培养.机械职业教育, 2001 (9)
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能力 篇8
一、满足大学生对运动的多方面要求,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是实现终身体育的前提和基础。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 以及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就显得十分重要。体育课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有兴趣的, 而且能够选择一两项来进行身体锻炼。但是, 由于传统的体育课的教学时间固定, 内容单调重复, 缺乏新意, 学生不能自由选择教学内容和进度, 学生渐渐对体育课的感受性降低, 慢慢失去了兴趣。体育教学要不断的改革创新, 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以满足大学生对运动的多方面要求, 在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的前提下, 给大学生以较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在课程设置上要灵活, 开设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必修体育课、任选体育课以及体育理论, 满足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的需要。在课程内容和时间的设置上, 学生可以随时自由选择, 自己决定上课的时间、活动内容、活动进度和锻炼方式等, 以基本上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 主动锻炼身体, 学习体育知识, 养成锻炼习惯, 在运动中获得快乐, 得到乐趣, 激发体育锻炼的兴趣。
二、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只有在学校期间打下自我科学锻炼的基础, 形成终身体育观念, 我们的全民健身运动才能得以健康稳定发展。我们知道, 大学期间的体育锻炼主要以自我锻炼为主导与体育老师的指导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着重培养大学生的认识能力, 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 充分激励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大学生的运动兴趣, 促进大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 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大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 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主动积极的锻炼, 从而使大学生自我锻炼成为真正的自主活动, 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 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符合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 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 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使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1、转变教学观念, 使锻炼由被动变为主动。
当今的教学观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使学生生动活泼、创造性的进行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对教师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上要有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大学生的“学”为主,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学习潜力, 使他们从被动的学习状态变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从教师的教授、指导到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指导练习, 培养主动探讨学习和怎样学会的能力。教师应该给大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力, 让他们对于“学什么、学多少和怎样学”享有发言权,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学习方式, 有自主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的空间, 使大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在体育教学中,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 如发现法、探究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 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 体育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学教育的现代发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 其科技含金量不断增加。体育教学可利用现代化设备,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如教师在一节课中交替使用讲解示范, 并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教学。这样, 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 使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性。又如, 现代多媒体的体育教学方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 它是用光、声、音像等多种手段取代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 作为体育科目, 特别在体育理论课上,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和教学方法, 更加形象、生动的进行讲解、示范和演示, 并将近期发生的体育事情更直观地搬上讲台。如体育保健知识、奥运知识、各项大型比赛等体育信息、知识, 及时传播给学生, 充分体现现代技术教学的应用, 发挥其整体功能。因此, 丰富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激发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使他们由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 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全过程, 教学效果比以往更加突出。
三、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为学生终身体育培养建立良好的基础
体育教育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终身体育教育意识, 并努力更新知识, 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由过去的侧重传授运动技术转变为加强现代化体育科学理论与方法的传授;由“技术型”向“智能型”转变, 由传习运动技艺向终身受益的体育教学转变。教师成为大学生进行体育实践的组织者, 大学生科学锻炼的咨询者和指导者。在体育教育过程中, 教师还要善于应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 发挥学校体育的多种功能。在教学中, 教师能够因材施教, 使的大学生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 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为大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有机地联系起来, 在教学中克服只重视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而轻视科学体育理论指导的思想, 结合身体教育与心理教育进行教学, 加强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加深学生对终身体育的理解, 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正确观念、兴趣、习惯与能力, 特别强调培养他们因地制宜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在学校体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 体育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为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建立良好的基础。
总之, 终身体育不仅是人们个体发展的需要, 也是提高全民族体质的需要, 更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的学校体育, 不仅对学校体育作用、目的以及对教师产生深刻的影响, 同时也将对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教材产生深刻的影响。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实施了终身体育锻炼的培养, 能更好地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 使大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或有“多技之长”, 达到锻炼身体, 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从而养成并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宋为民.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1999.2.
[2]李素玲.学校体育教学应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河北高教研究, 1996.1.
论健美操与“终身体育”锻炼 篇9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健康己成为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最关心的问题, 尤其是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体育活动中来, 健身变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健美操做为一项很有特色的运动, 在我国全民健身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项体育运动。它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 通过徒手和使用健美器械的身体练习, 在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进行健美操练习。
(一) 健美操的锻炼价值
1. 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
经常进行健美操锻炼, 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内脏器官都有良好的影响。会使心肌纤维逐渐变粗, 心肌增厚, 收缩有力, 心输出量增加, 提高供血能力, 可使血管壁弹性增加,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 锻炼人顽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 并支配行动, 克服种种困难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人们在跳健美操时有明确的目标———强身美体。对于从未接触过舞蹈、体操人来说, 初学健美操会遇到许多困难, 如动作不协调, 柔韧素质差, 动作无法到位, 体力跟不上等, 可健美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练习者克服困难, 咬紧牙关, 坚持下去, 意志力逐渐增强。
3. 调节心理活动。
陶冶美好情操。经常从事健美操活动, 可以增强节奏感、韵律感, 提高认识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达到愉悦身心, 心情舒畅的目的。健美操可减肥美体, 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 可以创造欢乐的气氛。
4. 提高人的注意力。
注意, 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前提。健美操节奏明快, 动作刚劲有力, 有较强的刺激, 故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 使人在短时间内即可将注意力集中在健美操运动上来。
5. 健美操可以塑造健美形体。
追求形体美是人们选择健美操的直接动机。形体美主要指人体外形的匀称、和谐、健美。遗传因素生成了人的基本体型, 但后天塑造却是完全可能的。健美操是在生理学、解剖学、人体造型学、体育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创编的。其动作和程序具有明确的对整体和局部目标的针对性。
二、健美操与终身体育锻炼的关系
(一) 终身体育的概念
所谓终身体育, 是“指一个人终身受到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 使身体健康, 身心愉快, 终身受益”。“终身体育”也指任何人在一生中的任何时期, 任何地方, 都能根据自己的体力、年龄、目的进行体育活动。
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 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 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二) 健美操的时效性
健美操因其时效长, 不受年龄场地限制而受到人们重视。现在的中小学、大学生、中老年健美操年龄跨度达到几十岁, 时间和效益都是任何体育运动项目无可比拟的。
(三) 健美操的可操作性
健美操对不同年龄段的不同部位的锻炼, 通过科学的编排可以达到锻炼效果:只要是平坦的场地就可以开展:音乐的选择具有明快节奏的就可以。
(四) 健美操的多样性
健美操根据锻炼目的进行科学分类, 具有多种性, 针对不同年龄的操可以达到不同的锻炼效果, 具有多样性。
(五) 健美操的合理性
健美操不同于其他有氧运动项目之处在于它是一项轻松、优美的体育运动, 在健身的同时, 带给人们艺术享受, 使人心情愉快, 陶醉于锻炼的乐趣中, 减轻了心理压力,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从而达到了健身的效果。
(六) 健美操的美育性
健美操不仅突出动作“健”与“力”, 而且更强调“美”。健美操集各种舞姿于一体, 在优美乐曲和节奏鲜明旋律中作幅度大, 动感强, 造型美的动作, 通过人体形态即人体韵律的活动, 充分展示人体健美的体态和优美的动作。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健美操是一项有氧运动, 并且它是一项轻松、优美的体育运动, 在健身的同时, 带给人们艺术享受。也进一步证明了健美操与终身体育是紧密相连, 互相依靠的, 健美操是人的一生中进行锻炼的最好方式之一。
(二) 建议
多进行健美操锻炼。并且将这个习惯保持终身。平时学习累了跳上一段会让大家重新有了充沛的精力去学习;工作累了大家跳上一段可以使疲惫的身心得以放松;大家高兴时一块跳, 这也让大家的感情更加的融洽;体现终身锻炼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赫秋菊.对大众健美操锻炼价值与社会效益的探讨.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三期.
[2]周志勇, 王建.高校女生健美操锻炼价值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1年第十六期.
[3]郭德敬.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三期.
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篇10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对昆山市老人协会62名55岁以上的老同志进行问卷调查, 为中学生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提供参考。我们把62位老人平均分成两组 (A、B组) 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 A组为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组, B组为不从事体育锻炼组。
二、分析
调查表明, 虽然两组老同志都存在病痛, 但A组明显少于B组, 从无病人数看, A组18人, B组只有9人, 相差甚多, 从我们调查中得知A组的有些老同志参加活动时动作轻松自如, 反应较敏捷, 毫无老态龙钟之感。从生理上看, 耳聪目明, 说话声音洪亮, 吐字清晰, 记忆力良好, 思维健全敏捷, 给人以健康之感。据调查, 其中80%以上的老人在中青年时就喜欢体育运动, 业余时间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大部分老同志在校期间参加过体育竞赛或业余体育活动, 工作期间一直没有间断过, 退休后经常跑步、练气功、打网球、乒乓球、跳健身舞蹈等体育活动, 他们的身体和心理能承受一般老人所不能承受的压力, 他们的健康体魄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一定的功效。由此可见, 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能给老年生活带来一定的利益与乐趣。
三、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措施
1. 树立终身体育为最高目标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一个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青少年一代只有确立起远大理想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才能担负起新世纪的重任。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本身所特有的内容和手段,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他们爱国主义情感, 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以及坚强的革命意志, 使他们明确意识到体育锻炼不仅是个人健康生活的需要, 也是建设祖国的需要, 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更是走向未来的需要。把实现远大理想同今天以及终身的体育锻炼统一起来。只有这样, 他们才有可能无论客观条件变化多大, 都自觉地从事体育锻炼, 成为终身体育的实践者。
2. 启发兴趣, 引导思维, 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自觉性
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说:“问题不在给他们讲授科学, 而是启发他们的兴趣, 使他们喜爱科学。”爱因斯坦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最能激起人的情绪, 振奋人的精神、开发人的智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 老师在传授课时可以用较有感染力的语言去讲述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以及与科学文化的关系和对身体健康的作用等。让学生懂得上好体育课、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手段, 对身体健康以及搞好自身学习都有很大的益处, 使学生能够做到积极思考、努力锻炼, 逐步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3. 加强基本知识和运动技术的掌握, 提高学生自我锻炼意义的认识
教学中适时地讲授运动的锻炼价值和基本原理, 使学生在思想上首先有一个理性认识, 然后到实践中去学习和体验。例如, 在身体素质练习课上, 学生不知其作用, 感到很枯燥无趣, 教师可以讲解该练习的作用、经常练习对身体的益处, 使学生对此练习产生兴趣。又如, 在短跑教学中, 教师有重点地描述短跑的技术特点和要求, 从力学角度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自觉地重视腿部后蹬力量的锻炼, 同时让学生懂得速度的提高和技术的熟练掌握不只是在课上, 主要是在平时的自我锻炼中去获得。再如, 在球类项目教学中, 使学生了解球类项目的特点, 知道它是一种集体对抗性活动, 讲究配合, 在比赛中情况千变万化, 只有基本功扎实, 才能在比赛中运用自如, 配合才能默契, 才能取得好成绩。因此, 掌握基本技术动作至关重要。
学生懂得了基本功的重要性, 练习时才能做到认真、刻苦, 更快地掌握基本技术, 提高学习效率, 从中也会体会到体育成功的乐趣, 愉悦身心, 使之终身受益。
4. 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独立能力以及自我锻炼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 采用学生自己完成准备活动的形式, 代替过去由教师“承包”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也提高了学生的讲解与示范的能力, 效果很好。教师根据课的内容, 在课前向学生讲明本课的任务、活动内容及要求、练习形式、时间规定等, 要求学生提前写一个准备活动的简案, 还必须安排一个有意义的游戏, 并让学生本人在课上操作, 让学生来组织完成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结束后, 由教师简单进行评议, 肯定学生成绩, 指出不足之处, 并提出改进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使学生既动脑又动体, 从而既促进了智育的提高, 又获得多方面锻炼的机会。
5. 创造良好的校园体育环境, 强化学生的锻炼意识及强身健体的欲望
所谓体育环境, 包括运动场地与器材、体育宣传栏、教师及学生的运动着装、订阅的体育报刊、成立各种体育组织如各单项体协、经常开展小型多样的比赛等。积极为学生造就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 可达到如下目的: (1) 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2) 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 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4) 促进课内外锻炼的结合。 (5)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
6. 加强体育锻炼的自我身体监督
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加强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自我监督。学生定期采用一些简易的方法, 如称体重、测脉搏和自我感觉等, 对身体进行自我检查, 了解自己身体的机能状况, 适时调整运动量, 为今后独自锻炼作好准备。
四、结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 体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中学生是祖国的栋梁, 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时代要求现代的中学生不但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杰出的才能, 同时还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中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关键一环, 作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 对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习惯具有特殊的意义。
中学体育教学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过程。因此, 体育教学应是教学观点科学、教学态度严谨、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手段灵活、教学技术先进、教学形式开放、教学管理体制健全的多元化过程, 课外体育活动向着体系网络的趋势发展。在教学中, 教师要适时地讲授运动的锻炼价值和基本原理, 使学生在思想上首先有一个理性认识, 然后到实践中去学习和体验。
五、建议
(1) 体育工作者要刻苦钻研教材, 制订适合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更快地适应体育教学, 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技能, 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课, 课内外相结合, 开展小型多样的竞赛活动。比如, 年级篮球赛、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元旦长跑赛等, 让学生平时能抽出一点时间来进行适当的训练, 以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全面系统地锻炼学生的身心, 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篇11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选项教学;体育锻炼
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丰富了体育课的教学模式,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学习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还增进了师生以及学生间的交流。面对选项教学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师要努力探索、积极尝试,解决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使学生真正在体育选项教学中积极锻炼,改善体能,并最终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使高中体育教学焕发该有的青春活力。
一、什么是選项教学及其实施的必要性
简单说来,选项教学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结合自身的场地器材、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情况设立运动项目,让学生选择其中的1~2项作为体育课的内容,学校根据学生所选的项目进行分班,每班配有相关专业的指导老师进行授课。具体做法是,学校将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体育课安排在相同时间,同年级的学生根据学校提供的模块选择自己的学习项目,最后相同模块的同学形成临时体育课班级。选项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不足,在当今高中体育课教学中有重要意义。
1、尊重学生兴趣,节约教学资源。在同一年级中可以打破班级界限,按模块分班教学,有利于满足学生学校体育的兴趣和需求,当然,这些模块只有在教师充分尊重学生选择的前提下才有意义。选项教学体现了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内容的宗旨,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主动性和选择性;选项教学的模块分班,实际上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项目,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经历、个人能力、学习方式和性别差异等选择不同的模块,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同时也节省了教学资源。
2、培养学生重视体育的意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体育项目,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专项进行教学,更加突出了体育教学的意义。兴趣是最后的老师,当学生喜爱某项运动时,教师加以引导,很容易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为终身锻炼打下了基础。
3、有利于加强体育教学的组织和管理。选项教学根据模块来分班,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管理,在模块课堂上,学生基本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教师不用花费太多时间管理课堂纪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能按时完成,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二、完善高中体育课选项教学的对策
1、落实好教学步骤。在每学期初,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全年的教学计划和每学期的计划,以及每个模块的教学计划,并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对计划作出及时的调整。教师在上课前要精选教学内容,收集学生的意见,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体质、技能水平进行有差异的教学,同时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2、引导学生正确选择项目。尽管选项教学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器材、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高中生的兴趣没有太长的持久性等主观原因,在选择模块时会产生混乱,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因此,教师可以让高一年级的学生多接触一些项目,从而使其对体育有更多的感性认识,有更明确的项目目标。其次,教师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定期换项制度,明确学生必须选至少几个不同的项目,这样就有效的缓解了了教学资源的矛盾,减少了师资、场地、器材的压力。
3、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首先,要建立一个过程性评价体系,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认真、全面的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建立一个过程记录档案,包括学生的出勤、学习态度、身体素质、项目技术水平、课外体育锻炼等,通过多项的分析比较,为最后的考核做标准,同时,也起到监督学生学习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要明确评价的细节,比如在篮球选项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讲明评价的标准、各维度所占的分值等,使学生在选项教学一开始就明了自己的学习重点和努力方向。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相互帮助、督促的习惯,对教学的顺利进行有重要作用。
4、加大投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首先,学校要尽最大努力加大经费的投入,以便改善学校的场地、器材和教学条件,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使每名学生养成爱护器材、场地的意识。其次,各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目前,许多高中存在体育教师的水平低的问题,学校必须让教师接受最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从而更好的适应选项教学的要求。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教师的选拔、培训以及定期考核等方式,来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校还要加大对体育教师的资金投入,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习交流活动,开阔视野,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保证选项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总之,体育选项教学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它极大地丰富了体育课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了同学、师生之间的交往,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体育课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李斌.关于高中体育选项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9(12).
[2] 徐志绅.推行高中体育选项教学遇到的困难与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2009(07).
[3] 吴兴德.高中实施选项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2008(08).
[4] 诸钟亮.体育课选项教学的问题与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09(15).
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篇12
在当前中小学体育课改的大背景和中小学体育教学强调以人为本的主题的形势下, 本人结合多年体育教学经验, 总结以下几点感悟:
一、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认知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和学习有关的知识、技术后将课堂上的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的一种能力。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让学生产生运动兴趣就需要提高学生对一项或多项运动的认知能力。在高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提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有选择性学习一项或几项体育运动。教师如何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 如何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是如今体育教师主要面临的问题。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学生个性活泼, 对新鲜的事物接受能力快, 受各类明星效应的影响较大。各类传播载体中所出现的体育明星是学生津津乐道的内容之一, 也是他们经常效仿的对象。依据学生这一心理活动特点, 教师及时发挥导向作用, 通过图文、视频等媒介将各类体育运动项目的魅力展示给学生, 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积极的参与动机。
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遵循由易到难、因人而异等教学原则, 始终注意采用保持和引起学生参与兴趣的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 从而巩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兴趣, 培养学生的运动特长, 逐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态度,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增强学生运动快乐感和成就感有助于学生持续参与体育运动
体育锻炼的意义就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 培养学生的品德意志。以往的学校体育教学只强调了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和评价, 而忽视了体育的本质, 就是让人在体育运动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学生往往乐于参加体育活动, 而对于枯燥的技术技能学习总表现出缺乏一定的耐心和投入热情。教师掌握学生这一学习特征和心理特点后, 在教学中, 可以先易化各类体育学习目标, 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现自身不足, 从而产生自我学习要求, 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 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能体验到体育的快乐和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从而达到学生能持续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目的。
三、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将吸引学生持续参与体育运动
在阳光体育中, 国家为增强学生体质作出了明确规定: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体育教师在贯彻国家这一要求时, 结合学生活动需求, 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活动条件和氛围。学校可以组织运动兴趣小组, 采用分项教学的教学模式。运动兴趣小组能有效提供良好的运动和学习环境, 也提供了学生相互学习和相互交流的一个理想的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运动爱好和需求加入到各个运动兴趣小组中去, 与志趣相投的同学一起参与运动和锻炼或者体育技能的学习, 这样就能为吸引学生持续参与体育运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所以教师在负责指导学生的技术或技能学习时, 也应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良性竞争。鼓励运动水平高的学生帮助运动水平低的同学提高运动能力, 让水平低的同学以高的同学为目标, 增强自己的运动参与的积极性。积极发挥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通过持续地参与体育运动, 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逐步提高, 在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下更好地体验运动的快乐。
四、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和竞赛是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催化剂
学校体育是让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来达到强身健体和锻炼优秀的意志品质, 并在运动中寻找乐趣。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之后, 如没有让学生体验体育魅力的平台, 必然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课外体育活动是有别于体育课堂教学的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 因此, 学校体育组织的丰富体育课外活动或竞赛, 能让学生从教室内走向操场, 走到阳光下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体育课外活动或竞赛的平台能促使学生检验体育技能的学习效果, 展示自身体育运动能力, 并能使其发现自身身体素质的不足。通过各类体育竞赛活动, 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参与热情, 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学生对成功的渴望, 对自尊、自强心理的满足在体育竞赛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会在无形中促使学生对努力学习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水平产生影响, 并促使其产生持续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推荐阅读: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06-26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09-04
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10-02
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08-19
高校终身体育分析05-24
终身体育的意义06-15
如何促进体育教育终身体育07-29
终身体育教育理念08-18
中学生终身体育11-06
体育终身教学思想管窥论文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