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

2024-10-21

文化育人(通用8篇)

文化育人 篇1

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青少年的全面素质,是关工委的职责所在。**市路桥区关工委会同教育部门关工委在重视对青少年开展科学教育的同时,赋予人文教育以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以人为本”、“文化育人”的理念,紧密结合教育实际和青少年身心成长特点,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具有宽广视野、人文及科学精神的学生,走出了一条

有特色文化素质的教育之路。

一、紧扣立德树人,引导确立“大写人生”

关心下一代,培养教育青少年,是保证事业后继有人,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内容。为切实将关心下一代工作落到实处,路桥区关工委会同教育局关工委要求全区各校关工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本着“领进来的是人,送出去的也是人”的办学目标,着力引导学校克服唯分数论、唯升学论思想,采取灵活多样、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大写的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教育局关工委会同有关科室在学生中倡导“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活动,开展“拒绝不文明行为”签字活动,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抗日名将陈安宝烈士墓,举办18周岁成人礼等等。通过活动,升华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了学生的爱乡热情,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从2002年开始,教育局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旨在引导未成年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发挥“小手牵大手”的监督职能。在活动中,各校结合实际,与日常德育工作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本德育体系。如路桥区峰江中学的“诚信”教育、峰江小学的“求真”教育、路桥职教中心的“感恩”教育、路桥实验中学的“自律”教育、路桥四中的“责任”教育、路南小学的“三礼”(礼仪、礼貌、礼节)教育、横街小学的“克己”教育等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004年,该做法在**市推广,并在全国和省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开展法制教育,普及提高法制意识

在青少年学生当中开展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法制意识,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各级关工委特别是教育系统关工委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我们要求学校常年聘请法制副校长(一般由派出所一名副所长兼职),经常性地为学生上法制课,会同学校和有关部门共同整治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参与预防和处理学校内的各种突发事件,做到法制校长进校园、法制教育进课堂、法制知识进头脑,组织劳教人员现身说法,普及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环境。同时,鼓励有条件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健康直通车,以qq聊天、电子邮箱、校园网、书信等方式,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帮助疏导学生心理压力,避免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目前,路桥区已创下了在校生连续5年“零犯罪率”的记录。

三、注重家校联通,着力打造教育合力

工作中,我们十分重视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机制,发动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参与教育,形成教育合力。要求学校以家长学校为抓手,充分利用“家校通”等现代通讯技术平台,加强家校联通。一方面及时通报学校有关工作,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又可以对家长开展较系统的家庭教育培训,让更多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意识教育,注重与孩子的心灵沟通与言传身教,促使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目前,家长学校已成为许多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如路桥区蓬街中学的家长学校还成为了该校的一大教育品牌和亮点,备受家长欢迎。下阶段,还将在全区学校实施“家庭教育行动”,进一步推动家校联通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切实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独特作用,使家庭教育更好地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四、倡导文化育人,奠基学生幸福人生

2002年以来,路桥区以省新课程改革试点区为契机,在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中逐步确立了“文化育人”的理念,引导学校从文化层面的高度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未成年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如路桥二中一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改革的矛头直指教育教学的源头和根本,实施了“高效自主”的课堂改革,教室四周都有黑板,学生被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从而还原了学生的活泼个性,重新点燃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培育了学生的思考探究和创新能力。路桥实验中学则提出“科学+自主”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既为学生当前的升学着想,又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着想;既努力帮助学生摘取现实的升学果实,又努力使学生的理想之树根深叶茂。路桥三中更是提出了“为人生架桥,为幸福铺路”的办学理念,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发展,追求着教育“就是使人活得智慧、道德和幸福”的终极目标。今年路桥区又提出了学校环境文

文化育人 篇2

2013年上学期, 我接管四年级的一个班, 针对本班学生人数多 (有72名学生) , 学生自控能力弱, 随意性大, 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的状况。我决定采用适合本班实际的班级文化, 以文化育人, 以美育人, 以情动人, 以理服人, 做一个文化的真正传播者、引导者和执行者。

养成教育月, 我向本班学生渗透两种理念。一是“心与心的距离近”, 一是“延迟满足效应”。新学期第一堂班会课, 我就将这两个理念告诉学生, 并让他们记在了自己的“道德主题日记本”上。当然, 学生对这两种抽象的理念只看字面肯定是理解不了, 我用形象生动、贴近生活实际的故事渗透两种理念, 将抽象的理念形象化。

1.渗透“心与心的距离近”的理念。我问学生, 当一个家庭爸爸妈妈吵架, 为什么会一个比一个的声音大, 唯恐世界听不到?学生七嘴八舌, 答案无奇不有。我微笑着对学生说, 你们的答案都不到位, 学生的兴趣高涨, 非让我说到底怎么回事。我的回答是因为他们心的距离远了, 所以声音大了, 如果他们的心的距离近了, 肯定说话和声细语, 有时甚至窃窃私语。学生对我的回答茅塞顿开。紧接着, 我步步为营, 告诉学生教师也希望和学生心与心的距离近, 将本班营造成一个和谐的班级,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最高教育境界, 学生都表示愿意和我的心的距离近。

2.渗透“延迟满足效应”的理念, 我告诉学生,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 (Walter Mischel) 设计的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所幼儿园进行的。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 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待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 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棉花糖。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 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 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对这些儿童来说, 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有的儿童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 还有一些儿童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 拉自己的辫子, 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结果, 大多数的儿童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一些儿童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盯着桌上的棉花糖, 半分钟后按了铃。”大约三分之一的儿童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 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 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试验之后, 研究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追踪。他们最终发现:克制型的儿童社会适应能力较强, 较为自信, 人际关系较好, 也较能面对挫折, 不轻言放弃;冲动型的儿童约有三分之一缺乏这种特质, 反倒表现出一些负面的特征, 如害怕与人接触, 容易因挫折而丧失斗志。学生听完后, 深深地知道班主任讲这个故事意味着什么, 教室里安静了。我知道学生在反省着自己, 几分钟后, 我告诉他们, 善于调控自己情绪和行为的学生, 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大的未来成功希望, 自制力是成功者的重要心理素质, 并将这个道理让学生写在“道德主题日记本”上。

诚然, 只有抽象的理念还不行, 重要的是将理念运用到教育活动中去, 这样理念才能有效。养成教育月, 我主要抓“省心” (以文化人, 整顿纪律) 和“舒心” (以美育人, 整顿教室卫生和学生个人卫生) 两项工作, 将“心与心的距离近”和“延迟满足效应”两种理念自始至终渗透在这两项工作中。养成教育月, 学校教师狠抓违纪学生, 抓到的违纪生数要张黄榜公示。学生人人自律, 人人自危, 唯恐自己被抓成违纪生, 受到班主任的严惩和学生的谴责, 影响班级的荣誉。有一周, 我班共有8名学生被抓, 黄榜条高高在上, 显得刺眼而不协调。我想狠狠批评这8位违纪学生, 到了教室, 看到8位学生胆战心惊, 我知道他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忽想起“心与心距离近”的理念, 忍住了。告诉全班学生:“谁还不犯个错误, 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错了, 难能可贵, 是老师没有把你们教育好, 老师也有责任, 老师主动找校长去承担责任。”我找到校长后, 检讨自己没有将校长交给的班带好, 校长没有批评我。学生知道我找校长承担责任, 每个人都悄悄地为班级做了一件好事。运用“延迟满足效应”, 我克制了严惩学生的愤怒, 主动承担了责任, 和学生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 班级文化的作用有效了。

经过一学期的班级文化教育, 学生把教室收拾得干干净净, 无人乱扔纸屑, 见到教师主动问好, 上课倾听的能力大大提高, 师生关系其乐融融。我班一位学生在他的作文《遇上你是我的缘》中写道:“升入四年级, 我们班换了班主任, , 在转角遇见他, 是我们的缘, 是一种荣誉, 是一种快乐, 一个普通而平凡的老师, 却教会了我们人生的真谛, 让我班创造了不朽的传奇,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以优异的成绩报答他, 使他的心血不会白费。”一位家长感言:看了孩子的作文, 不禁想起儿时自己的教师。想来好的教师给孩子的是一种感觉, 给人相容、相知的温馨, 像父母, 像同伴。孩子大了, 有了自己的感情世界, 愿如此类美好的情感, 单纯地植入他的心里。

班级文化以文化育人 篇3

2013年上学期,我接管四年级的一个班,针对本班学生人数多(有72名学生),学生自控能力弱,随意性大,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的状况。我决定采用适合本班实际的班级文化,以文化育人,以美育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做一个文化的真正传播者、引导者和执行者。

养成教育月,我向本班学生渗透两种理念。一是“心与心的距离近”,一是“延迟满足效应”。新学期第一堂班会课,我就将这两个理念告诉学生,并让他们记在了自己的“道德主题日记本”上。当然,学生对这两种抽象的理念只看字面肯定是理解不了,我用形象生动、贴近生活实际的故事渗透两种理念,将抽象的理念形象化。

1.渗透“心与心的距离近”的理念。我问学生,当一个家庭爸爸妈妈吵架,为什么会一个比一个的声音大,唯恐世界听不到?学生七嘴八舌,答案无奇不有。我微笑着对学生说,你们的答案都不到位,学生的兴趣高涨,非让我说到底怎么回事。我的回答是因为他们心的距离远了,所以声音大了,如果他们的心的距离近了,肯定说话和声细语,有时甚至窃窃私语。学生对我的回答茅塞顿开。紧接着,我步步为营,告诉学生教师也希望和学生心与心的距离近,将本班营造成一个和谐的班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最高教育境界,学生都表示愿意和我的心的距离近。

2.渗透“延迟满足效应”的理念,我告诉学生,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的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所幼儿园进行的。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待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棉花糖。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对这些儿童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有的儿童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儿童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结果,大多数的儿童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一些儿童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大约三分之一的儿童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试验之后,研究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追踪。他们最终发现:克制型的儿童社会适应能力较强,较为自信,人际关系较好,也较能面对挫折,不轻言放弃;冲动型的儿童约有三分之一缺乏这种特质,反倒表现出一些负面的特征,如害怕与人接触,容易因挫折而丧失斗志。学生听完后,深深地知道班主任讲这个故事意味着什么,教室里安静了。我知道学生在反省着自己,几分钟后,我告诉他们,善于调控自己情绪和行为的学生,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大的未来成功希望,自制力是成功者的重要心理素质,并将这个道理让学生写在“道德主题日记本”上。

诚然,只有抽象的理念还不行,重要的是将理念运用到教育活动中去,这样理念才能有效。养成教育月,我主要抓“省心”(以文化人,整顿纪律)和“舒心”(以美育人,整顿教室卫生和学生个人卫生)两项工作,将“心与心的距离近”和“延迟满足效应”两种理念自始至终渗透在这两项工作中。养成教育月,学校教师狠抓违纪学生,抓到的违纪生数要张黄榜公示。学生人人自律,人人自危,唯恐自己被抓成违纪生,受到班主任的严惩和学生的谴责,影响班级的荣誉。有一周,我班共有8名学生被抓,黄榜条高高在上,显得刺眼而不协调。我想狠狠批评这8位违纪学生,到了教室,看到8位学生胆战心惊,我知道他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忽想起“心与心距离近”的理念,忍住了。告诉全班学生:“谁还不犯个错误,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错了,难能可贵,是老师没有把你们教育好,老师也有责任,老师主动找校长去承担责任。”我找到校长后,检讨自己没有将校长交给的班带好,校长没有批评我。学生知道我找校长承担责任,每个人都悄悄地为班级做了一件好事。运用“延迟满足效应”,我克制了严惩学生的愤怒,主动承担了责任,和学生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班级文化的作用有效了。

经过一学期的班级文化教育,学生把教室收拾得干干净净,无人乱扔纸屑,见到教师主动问好,上课倾听的能力大大提高,师生关系其乐融融。我班一位学生在他的作文《遇上你是我的缘》中写道:“升入四年级,我们班换了班主任,,在转角遇见他,是我们的缘,是一种荣誉,是一种快乐,一个普通而平凡的老师,却教会了我们人生的真谛,让我班创造了不朽的传奇,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他,使他的心血不会白费。”一位家长感言:看了孩子的作文,不禁想起儿时自己的教师。想来好的教师给孩子的是一种感觉,给人相容、相知的温馨,像父母,像同伴。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感情世界,愿如此类美好的情感,单纯地植入他的心里。

文化影响人,班级文化真正达到了以文化育人,以美育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境界。我坚信,只要每一位班主任文化先进,方法正确,每一个班级在我们的带领下定会奏出美妙的乐章。

用红色德育文化育人 篇4

——坞根镇中心小学 张文华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创造、整合形成起来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坚强自立、勇往直前。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暨是提升民族精神,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对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校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优势,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红色德育文化传承优秀的革命文化。以红色德育文化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小公民。以红色德育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依托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文化教育,工作具有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逐步形成具有老区特色的小学红色德育育人的新模式。

一、让红色环境育人

校园环境是师生赖以学习、工作、生活的外部条件,是校园内在精神的外化,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文化内涵。红色校园环境建设,让学生耳濡目染,实现环境育人。

1、创建校园红色宣传阵地

橱窗、宣传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学校将进行全新改造,使之成为学校红色教育宣传阵地的一块亮点。围绕“红色教育”这一主题,把活动中评比出来的优秀作品,定期展出,如:手抄报、书画作品、摄影作品、优秀作文等。让每一道墙壁会说话,让每一道墙壁能育人,教学楼的墙壁布置成“红色画廊”,悬挂红二师的相片及相应的故事,无声地述说革命故事。教室“红色”环境的营造,如:教室一角开辟出“红二师烈士角”,定期刊出红二师的革命事迹的黑板报,建立“班级红色图书角”,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历史,感召革命精神。

2、组建校园红色活动阵地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李萍在《浅谈小学生道德教育》一文中指出“民族精神教育 的培养应从培养学生的社会化入手,社会化是一种过程,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逐渐充实,从而形成个性,融于社会,成为社会成员,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学校成立“红二师文化”少年工作室,以学生为主体,融入社会,研究红二师的文化,设立专题研究组,如:解说员组、宣传组、故事组、采访组、时事报告组、好人好事组、网络负责小组。在校园网中开辟出“红色专栏”,由网络负责小组成员把活动中积累的材料发布出来,发动全校学生点击进入察看、交流。

3、营造校园红色文娱阵地

佛山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勇新在《充分发挥业余文艺作用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在现实生活中,长期接受优秀文艺作品薰陶的人,大多数人都能追求真善美,远离假恶丑。潜移默化正是文艺活动主要的固有功能,它在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的过程中,具有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为了营造校园红色文娱阵地,学校规定每月的第四周为“红色主题周”活动,校红领巾广播站利用晨会和午间播放红色歌曲或讲述红色革命故事,每个班级学唱一首“红歌”,观看一场爱国主义题材动画片或电影。在此基础上,每学期组织一次“红色歌曲班班唱”、“红色小歌手”比赛,发挥文艺活动团结、鼓舞的作用,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让红色精神融入课程中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重视德育,从中渗透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为了把红色精神教育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学校以红二师烈士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编制校本课程《红色热土》。

1、校本课程的教学

校本课程《红色热土》纳入到课程的建设中,在时间上保证每周一课时。在教学质量方面,学校出台一系列的措施,加强教学管理,如:编制校本课程《红色热土》的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撰写教学反思,组织校本课程的教学研讨会,举行校本课程《红色热土》教学设计比赛,编制“《红色热土》优秀教案集等。把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召开主题班会,如:“手拉手、心连心,我为烈士添光彩”、“清明时节忆先烈”等,除此以外,在思品、社会、语文等学科教材中都有蕴涵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的课文,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民族精神教育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给学生。

2、校本课程的课外实践

社会实践是人的品德形成的关键,我们变被动地接受社会影响为主动地利用社会的作用来对小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因此,校本课程《红色热土》的教学,要与课外实

践紧密结合。在各种节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日时,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如:清明节,开展“弘扬先烈精神,树立远大理想”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在庆祝“七一”建军节时,开展“老区儿童心向党”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建队节时,“光荣入队,做革命接班人”活动。在学生学完整套课程,了解整个红二师的战斗全程后,组织六年级学生“沿着红军的足迹,重走红军路”,进行一次全面地实践尝试。让学生沿着当年红二师的足迹,从坞根游击大队党代会旧址到红十三军游击大队成立旧址,从黄湾至玉环海门直至乐清,重走红军路,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三、让红色实践活动育人

红色德育文化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教会学生学会爱、感受爱、奉献爱是学校红色实践的基点,更是学生培养目标之一。学生主动性发展,最高水平的能动、自觉的规划自身的发展,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是我们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我们从“讲——写——画”着手,把对学生红色精神教育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让学生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

1、我口述我言——小小故事家擂台赛

讲故事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弘扬红军精神,民族精神、革命精神,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举办讲红色故事擂台赛之前,首先让学生融入社会,走访老红军,听老红军讲红二师战士的故事,收集“红色故事”。

从“班级红色故事家”擂台赛到“学校红色故事家”擂台赛,选出“小擂主、金奖、银奖”,这样的活动定期举行,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学生通过讲红色故事,感受到民族精神。

2、我手写我心——小小作家明星赛

由“红二师文化”少年工作室的队员发布征文启事,征文可以安排在清明节扫墓结束后,或观看电影后,或听故事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或是观后感。挑选出了其中的优秀作品并进行了表彰,再在学校橱窗里展示。学校发挥学生的智慧,在各班学生中广泛征集班级感恩格言,经筛选后,统一制作成标牌,悬挂在各班教室门口。美化校园环境,优化班级文化,让感恩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我手画我想——小小画家图片展

学校举办“民族精神代代传”宣传画册的征集活动,让学生发挥奇思妙想设计出自己心中美妙的图案。可以使用手绘素描稿,也可以是电脑绘画作品。画面内容是:红二

师当年的战斗画面,坞根的发展变迁,坞根经济发展的现状、未来发展方向和重大举措等,让学生在“画家乡”中感受家乡的巨变,激发学生热爱家乡。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篇5

1.德育功能

第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学生有时可能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却不能反驳同学们的批评,谁都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样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不会!这些不良行为都会自动消失。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注意学校的集体形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要牺牲个人利益,否则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人际压力。这种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建成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反过来,一个充满理想、团结友好的集体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从而树立个人要服从集体、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生渴望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中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当今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比较差的,而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会感到心旷神怡而暂时逃离“神经紧张,甚至心烦意乱”的境地,在轻松的心境下,心窗打开,可增强进取心,从而自愿接受困难的挑战。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扩大胸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因沉浸在欢乐或业余爱好中,因注意力转移而冲淡和忘却不愉快的心理因素,就不至于“越想越别扭,越想越伤心”了,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2.美育功能

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不例外。但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他们追求美,却不善识别美,常把新、奇、特视为美,甚至误以

丑为美;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追求内在美,往往认为仪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深刻有内涵。而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

环境美可以升华为情感美。美丽安适的校园建设,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朴素大方的服饰打抢,以及校园空气的净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均可诱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在一系列审美活动中,学生会认识到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劳动创造的;感受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深刻内涵;真正懂得和体验到诸如“大方”、“优雅”、“和谐”、“风度”等这些描述美的有关词汇的含义,从而把这些词汇的内涵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使追求美、创造美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

3.实践功能

随着分配制度、就业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青年学生面临着人才市场和优化劳动组合等种种考验。因此,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努力也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以创建活动、达标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及各种竟赛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树立强烈的竟争意识、参与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增强了学生的竟争意识,又使学生在争创活动中受到锻炼,提高竟争能力。

未来社会是一个人际广泛交往的社会,社会对未来人才社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娇生惯美,在外不会主动地正确地交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自然要成为培养交际能力的主阵地。而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交往的信心,各种活动的开展既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交际场所,又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多种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还可以磨练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创建校园文化发挥育人功能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一文中指出:“要切实保证学校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体现一所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更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作用。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形成,能更好地塑造美的心灵,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营造文化育人理念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旗帜和灵魂。建设校园文化必须有明确的、健康的方向,树立全新的育人理念。为此,我们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研究确立了“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想,树立了“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一个都不放弃”的办学理念,坚持“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事事皆楷模”的育人原则,明确了“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名好学生”的教育评价机制,努力实现“人人成才”的教育追求。根据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研究制定了《阳光小学校园文化发展规划》、《阳光小学校园文化发展目标》,并将办校思想、办学宗旨、育人目标等都在显著位置布置出来,让每位教师都知晓本校的工作目标,准确把握校园文化的思想性、教育性、导向性、激励性,让校园文化成为阳光小学凝聚人、鼓舞人的力量,成为探索素质教育过程中最大的精神支柱。

二、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 精心规划制定了“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每棵树木寓意,每一个景点启智”的绿化工作总体目标,先后筹措资金200余万元对校园进行全方位绿化设计,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美的体现:布局上错落有致,疏密合理;色彩搭配高雅和谐,极具整体美;楼梯口、走廊中、草坪里一句句富有人文色彩、充满睿智哲理的名言、警句和话语,给人以思考、启迪和激励,使得学生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心理品质等方面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影响。走进校园,那象征“追求”的洁白雕塑时刻昭示着全校师生,追求教与学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知与行的和谐。漫步在校园中,儒雅肃穆的教学楼,平整的操场,芬芳的花香,绿茵茵的小草,让你感到身心的愉悦。楼内德育长廊的设计,更是起到“春风风人,夏雨雨人”的效果。一楼的养成教育“上课铃响怎么做”、“节约一字歌”等;二楼的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出了从“古老的中国——近代的中国——当代的中国——新世纪的中国”;三楼的法制天地,布置了一些法制小常识,认识消防、交通标识,知道火灾逃生九要诀,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法制意识;四楼的环保教育专栏,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关注生态、爱护环境、净化心灵、美我家园”。每一款设计都非常有感染力和亲和力,不仅让小学生易懂、易记,在无形中受到了启示和约束,更达到了环境育人的目的。

三、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拓展德育新天地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网络正以其神奇的速度介入世人的生活,也闯入了我们的校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让网络成为积极向上的主流教育资源,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教育和引导,而不是一味的勒令禁止。因此,我们通过上网指导和训练,为同学撩起网络这层“神秘的面纱”,让孩子了解更加广阔的领域和空间,满足他们对网络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求,让学生懂得上网不仅仅是“聊天、游戏”和“交友”,还可以阅读、欣赏、创作和学习。通过加强上网指导和训练,使网络这块德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一是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不断增强,学会了如何正确识别是非、真假、美丑;二是学生的欣赏品位进一步提高,积极主动地吸纳那些对自己身心发展有利的信息;三是学生的法律知识和网络责任感得到强化;四是学生的道德意志力明显增强,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自觉规范网上行为。

四、创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而且能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因此,我们从三方面入手,着力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一是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在实践工作中,我们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让教师融入学生中去,融入学生心里去。如:开展师生来信活动,让学生把心中的不满、委屈尽情倾诉,教师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进行正确

及时的心理疏导;开展的主题队会、运动会、诗歌朗诵会等,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同孩子们一起承受快乐、成功、失败。二是创建融洽的同学关系。要求教师在活动中注重促进学生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大扫除中引导学生团结互助;运动赛场上鼓励学生公平竞争,充满自信;红旗班评比中教育学生互相督促、互相提醒;知识测试中提倡学生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三是加强制度建设,营造文明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有较强的规范作用。我们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校园一日常规》、《校园十不准》等制度,成立了红领巾监督岗,选举环保小卫士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时,他们会互相提醒,互相监督,自我调节矫正。

五、实施目标管理,提升教师文化底蕴

教师是校园文化的主力军,教师的文化素质是教师精神力量的核心,是学校最宝贵的一种资源。

为了让全体教师以优质的服务关爱学生,以亲和的态度影响学生,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学校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确立了“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的教风,树立了“讲忠诚、比奉献”的工作目标,制定了德、能、勤、绩的量化考核细则。平时要求教师多看书、多积累,鼓励教师向高一层次学历进修,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此外,每月开展一次工会活动,每年搞一次联欢活动,每学期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师德演讲”、“教师基本功大赛”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为培养教师和学生热爱学校、尊师爱生的道德情操,我们结合学校的教育特色,设计了校标,编写了校本德育教材《煤》和1—2年级的《小故事、大启发》、3—4年级的《小道理、大行为》、5—6年级的《小哲理、大作为》,使全体师生在教与学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文化育人 篇6

——咸阳彩虹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纪实

咸阳彩虹学校坐落在古都咸阳,渭水之滨,教学质量高超,高考成绩多年稳居咸阳市第一,2013年高考二本上线人数突破千人大关,再创佳绩;素质教育蓬勃开展,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科教教育全面开花结果,校园四大节日(科技节、文化艺术节、体育健康节、读书节)带给学生成功与幸福,给予教师教育智慧和职业自豪感,是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一所学校。

德育教育使文化之树生根发芽

人生最重是品质,莫忘修身养美德。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显得更为重要而迫切。彩虹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经过不断的实践摸索,创新完善,走出了一条具有彩虹学校特色的德育之路。

首先是全校师生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本真到位。不管是校长还是教师,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认识到德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先行的原则。校长经常讲:我们要办真教育,不办功利教育;我们要重视德育,不能办应试教育;我们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不办短视教育。在彩虹学校,处处体现着“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人人育人”的四育理念。走进彩虹学校,你不仅会看到教学楼上悬挂的励志标语,教室内外布置的文化艺术墙,操场上师生共锻炼的身影,还会看到那少女读书沉思的雕塑,草坪角落里的温馨寄语,楼道拐弯处的别致书吧„„学校面积不大,却处处精心别致,孕育着强大的文化力量,体现着全方位的教育内涵,彰显着彩虹学校在德育方面的良苦用心。

其次,得益于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创新。学校以德育为先,制定德育构图框架,即德育目标(一体)、内容(两翼三建设)。“一体”即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凸现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教育系统,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把学生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两翼”:养成教育和励志教育。养成教育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生活能力,培养学生文明礼貌习惯和君子风度,培养学生大气、开放、包容的领袖气质-1-

等方面。励志教育包括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三建设”:“三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德育课程建设。这些制度和内容紧扣中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业成长特点,依据学校办学特点,教育目标具体明确、内容充实丰满、实施措施操作性强。形成了“一体两翼三建设”特色德育模式。

再次,借助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利用广播室、校园网、《彩虹中学报》、《新竹》校刊、展板、板报等,全方位宣传优秀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引领高尚行为;有规范的升国旗制度,通过每周一早晨国旗下演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创新主题班会形式,拓宽主题班会内容;建立了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每学期至少开展四次家长会;设立青少年法厅,设有法制副校长,并请法官走进校园,以实际案例让学生接受法制教育;充分利用每年校园四大节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设有心理健康室,不断完善心理健康引导教育机制,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大力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借助与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

阳光体育让文化之树健康茁壮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体育工作的认识不够,学校体育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十分严重。但彩虹学校坚持贯彻大教育观,把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放在了应有的位置,各项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特长生综合素质教育基地、咸阳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

学校狠抓体育课教学的过程管理,领导定期和随机检查教案,随时走进操场听课和评课,坚决杜绝无教案上课和“放羊式”教学。

彩虹学校设立有体育艺术部,精心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走进大课间的彩虹校园,学生跳大绳、踢毽子、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校园充满阳光快乐,洋溢着健康和谐。校内定期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学生感受到成功和愉悦,培养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一年一度的体育健康节,将传统体育项目和民间健身活动相结合,融运动、健康、趣味于一体,遐迩闻名。

各种运动队、兴趣活动表演队、体育社团蓬勃发展。高中校园华尔兹表演队、中学健美操表演队、太极拳兴趣组、游泳兴趣组,将体育同艺术相结合,使强健体魄和弘扬优秀文化融为一体。乒乓球队、足球队、篮球队、游泳队等各种运动队按计划按时间开展训练活动,积极参加各级比赛,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捷报频传,特长生人才辈出。

彩虹学校游泳队2006至2008年连续三年咸阳市游泳比赛团体总分第一。乒乓球队在2012年“荣氏杯”陕西省中学生乒乓球比赛中获取得男子团体第一、女子团体第二、团体冠军的好成绩;2013年7月又在第六届西部联盟“七星杯”青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男子团体第一、女子团体第一的骄人战绩。男子篮球队在2012年陕西省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上获得第四,2013年3月彩虹学校被陕西省体育局确定为“陕西省青少年篮球训练基地”。2013年4月校足球队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赛潍坊分区赛,获得初中组三等奖。

在彩虹学校,体育课是名副其实的“主课”,它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让每一位体育特长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空间,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个性发展得到尊重,彩虹学校把学生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丰厚的基础,让学生纯真的生命之树健康茁壮。

艺术教育让文化之花绚丽绽放

彩虹学校校艺术教育实行“三结合”的指导原则,一是普及教育与重点培养相结合,二是环境熏陶和课内外活动相结合,三是艺术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教育管理科学规范,建立起艺术教育管理网络,成立了校级、部处、教研组三级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并各负其责。

学校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开设音乐、美术等学科,做到开全学科、开足课时、定期考核,艺术课从来没有因考试、复习等安排而被挤占。同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设了多门艺术类选修课。

每学期举办学生艺术作品展,为艺术特长生搭建展示平台。摄影、书画、剪纸、小制作等各种艺术作品展,面向全校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征集,对参展作品进行评选奖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艺术实践。艺术节每年五月如期举办,已走过十七个春秋。文化艺术节将比赛与展示内容相结合,涵盖了歌唱、舞蹈、戏剧、相声、小品、茶艺、书法、绘画、剪纸、摄影等多种艺术门类,学

生参与率达到80%以上,成为学校规模最大、涉及人数最多、影响最广泛的艺术活动,可以说,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都是一次艺术教育的普及。

艺术社团是彩虹学校课外活动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时代炫舞社、APAC动漫社、电影艺术社、魔术活动社、音乐戏剧社、摄影艺术社、摇滚音乐社、剪纸艺术社等艺术社团占全校社团总数的一半以上,学校在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和经费方面给予了充分的保证。

彩虹学校艺术特长生在各种艺术表演和竞赛活动中屡获奖项:2008年12月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我爱我的祖国》大型校园文化艺术展演活动,荣获二等奖;曹晗、胡斌、韩静怡同学2009年12月参加陕西省文明礼仪优秀特长生选拔赛获一等奖,2010年2月参加全国优秀特长生总评选获金奖;2010年12月在陕西省文明礼仪优秀特长生选拔赛上四名学生获特等奖,6名学生人获一等奖。在2013年第十三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上,彩虹学校情景朗读《中国奇迹》在全国百余参赛学校选送的节目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2013年7月彩虹学校学生艺术团应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组委会邀请,赴香港参加“星光耀香港·2013魅力校园综艺盛典”,为学校争得荣誉。

艺术教育把学生的知识、创新、特长、爱好、兴趣、才智、能力、爱心、健康激发出来,让他们的个性发展多样化,在培养和满足学生当前发展需求基础上,更奠基了学生终生发展需要,使艺术在学生生命的发展中起到了浸润作用,从而实现学校“使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得到发展”办学目的,铸就彩虹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品牌。

科技创新活动硕果飘香

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人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成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咸阳彩虹学校作为陕西省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竞赛捷报频传,硕果飘香。

咸阳彩虹学校自2001年起就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成立了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这种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既是该校素质教育、生本教育、校本教学的特色,更是陕西省中学特色教育的首创。近十年来,该校研究性学习开展得有声有色,指导教师已有70多位,研究课题成果累计800多个,其中获优秀研究成果

150多个,先后编成2册优秀成果集。

2011年彩虹学校启动了中学生科技创新节,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素质教育渠道。科技节参与学生达3000余人,教职工达100多人,科技创新活动的领域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历史等学科,每个学科都有科技创新兴趣小组,有专门负责的辅导教师。学生不再只重分数、只会做题,而是从生活出发、从社会出发,关注生活技术、关注当前科学技术,学生对动手实践、发明创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自觉地将科学素养作为生命的养料。

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以来,小发明小制作硕果累累。2008年——2013年,校级科技创新奖励610项,获得区级以上奖励70项,市级以上奖励51项,省级以上奖励28项。孙嘉庆同学制作的磁化杯盘在第二十五届陕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张博同学制作的无线输电演示模型在第二十八届陕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同时张博同学获得参加全国大赛资格。

书香提升校园文化力 阅读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学校大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打造“书香校园。

教学楼各层设开放式的学生书吧,每周更换杂志书刊报纸,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楼道内布置的中华经典诗词,让学生行走之处皆可见,无心漫步也成吟。每个班级的图书角在规范的基础上彰显班级特色,同时倡导班级间、年段间的图书交换,形成读书的良好氛围。

校园读书节于每年12月进行,自2008年至今已举办五届。学生活动有征文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二手书市、新华书市、研究性学习发布会等,教师活动有赠书、日读千文、读书沙龙等。用阅读引领成长,让师生亲近书籍,与好书为友,与经典对话,与博览同行,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阅读习惯,提升文化素养,努力构建“积极向上、健康文明、清新高雅”的校园文化。

论大学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 篇7

现在的大学面临着两种境遇, 一种是具有大学自治, 以学术自由为本, 讲究人文关怀, 注重学生精神领域的陶冶等传统精神的现代大学。另一方面是面对现代科学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挑战的当代大学, 随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方式和速度发生巨大变化, 人际交往也发生巨大改变, 许多新生事物的出现, 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教学方式。这些改变需要我们拨开长期以来弥漫于大学眼前的支配式与人的迷雾, 重新认识当代大学所需要的文化, 凝练大学的独特灵魂, 养育大学的浩然气质, 构建新的大学文化, 完善文化建设和运行机制。从而在新的大学文化中实行文化育人。

一、弘扬大学精神是文化育人的重点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独特灵魂, 每一所大学都会有它独特的大学文化。有他特有的内在气质和性格。从大学文化层次上来说, 大学精神处于文化的深层, 是大学文化的核心, 他虽然看不见, 摸不着, 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教师为本, 以学生为本, 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坚持实现教育的社会责任与大学自由的统一。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说过, 大学所发表之思想, 不但不受任何宗教和政党约束, 亦不受任何著名学者之牵绊。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家化的今天, 依然要保持和发展大学特有的精神文化, 坚持学术自治和大学自治, 抵御世俗功利主义文化的侵扰。

二、树立优良的校风是文化育人的根本

校风的形成是建立在大学人的具体活动之上的, 一所好的大学必然有优良的校风校纪, 好的校风可以促发学生积极上进。一所大学, 不管其办学历史有多长, 其学术、管理、教育、服务等活动都是丰富多彩的。在校风建设上, 校风这个文化场也有“积极场”和“消极场”的区别, 我们要积极发扬“积极场”, 众所周知, 优良校风的金蛇, 必须正确认识校风对大学特色, 大学文化底蕴, 大学精神发展等所起的作用。首先, 优良的教育思想是校风建设的关键,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有一定的理论作为支撑。教育思想要在一定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 它受政治、经济、哲学、科技、艺术、宗教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特别是受经济这一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的制约, 受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左右。当前, 我们要在宏观层面上提出教育理念, 着眼树立先进的监狱思想, 不断学习和丰富自身的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将培育优良的校风作为学校发展的必须紧抓的任务。其次, 优良的学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关键。一流的大学, 往往离不开一流的学风, 往往离不开优秀的教师, 教师是大学之本, 因此, 学风建设要推动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加强学风建设, 还要推动学术研究自由原则的确立, 树立求真务实的治学和学习风气。最后好的制度是优良校风建设的根本保障。好的制度能够保障好的决策顺利执行, 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在优良校风建设的过程中, 制度建设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全员的参与, 二是有效的激烈, 三是大力的宣传。

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育人的核心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判断和准则, 它包括基本价值观、特殊价值观、具体价值观, 在不同的时代以及不同的历史语境下, 它有不同的要求和含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 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 就文化层次而言, 大学文化仍属于社会系统下的亚文化, 大学文化对社会价值观的吸纳主要体现在大学精神和制度的特征, 作为大学育人目标的重要发那哥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文化的渗透, 是大学社会职能的又一反映。只有在大学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才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大学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到大学生自觉的行动中, 才能真正履行服务社会的责任。当前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先进文化为根本方向, 把正确的政治导向放在首位, 把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人物, 作为文化育人的核心和根本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着重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而是人的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的高度发展, 对人的全面发展构成了大学育人文化的重要内核, 也一直是现代大学精神传统和大学精神的重要支柱。因此在文化育人的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落实真正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活力。

参考文献

[1]韩延明.强化大学文化育人功能[J].教书育人, 2010 (3) :76.

智慧管理文化育人 篇8

怎样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呢,在具体实施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创建良好、和谐的物质文化

这是打造班级文化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的物质文化就像房子的装修一样,能反映主人的品味,也能对其他人产生影响。良好、和谐的物质文化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地暗示作用,学生在这样的教室里就会被这种文化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班主任应该组织学生认真设计,对教室进行精心的布置。例如:除了认真办好黑板报外,可以创建“时光之窗”专栏,记录学生在学校参加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的精彩瞬间;创建“星光璀璨”专栏,记录下考试成绩优异和进步明显的同学;创建“班级荣誉墙”、“个人荣誉墙”,记录班级、个人取得的荣誉;贴出一些励志的标语、名人名言,激励同学们的学习动力。通过创建物质文化,使教室里的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有教育内容,都有教育作用。

二、落实科学、民主的制度文化

这是打造班级文化的保障。首先,要有成文的制度和不成文的制度。对于成文的制度,我们不把它叫做“班规”,而叫“我们的约定”,经同学们协商一致后制定,可以把它贴在教室内。不成文的制度是指班级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即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非常规管理。它常常是根据班主任、教师、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的,是隐性的,但是也影响着成文制度的管理程度和效果。例如,我班有一个不成文的“奖励制度”:如果获得我班“单科状元”称号,我会通过“短信报喜”的方式给家长发短信;如果考入年级前100名,可以记录在“星光璀璨”专栏;如果得到了学校的“三好学生”称号,可以记录在“个人荣誉墙”专栏,并由我颁发奖品。

有了制度,在落实的时候可以采用“自主管理制”和“加分减分制”。在“自主管理制”中,可以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例如,设置“门窗管理员”、“多媒体设备管理员”等,让每个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班级卫生方面,可采用“卫生责任承包制”,学生自己选择承包某一个区域或某一项工作,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加分减分制”是指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成绩、参加活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加分减分,在期中、期末在全班通报,对成绩优异的同学进行奖励,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升高雅、奋进的精神文化

这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班级精神文明建设中要特别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归属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一种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例如,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可能会有自卑心理,难以融入班级,但如果让他们在球类比赛、艺术节等活动中向班上同学展示他所擅长的领域,让同学们看到他的另一面,就有助于同学们对他形成新的认识,也能培养他对班级的亲近感。

又如,参加学校比赛时,在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时,班主任及时的鼓励或学生成绩不理想时班主任及时的安慰,都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这些时候都是提升班级精神文化的好时机。

总之,班级管理靠制度,但更要靠文化。通过打造班级文化建设,利用文化育人是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有效途径,它能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优化班集体,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愿班主任都能智慧管理、文化育人。

上一篇:在路上_初二优秀作文_初二作文下一篇:创新实施离退休干部党建“三化”工程